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101下 家庭社會工作 期中考 jocelyn重點整理


  

台中中心 社科社長 林英鸞上102.04.13

空大書香園地

解釋名詞》《問答題
壹、解釋名詞
1.家庭社會工作    ch1 p5
  其並非個別的處理家庭成員的問題,而是以與家庭互動有關的問題為主採社會工作方法或
  論,以家庭整體為核心所提供的各項家庭協助工作。
2.家庭處遇        ch1 p7
  是以兒少保護出發的服務模式,包括對兒童家庭的維繫服務,重整和寄養服務等,當然是
  採行社會工作的方法提供服務,至於是否以家庭為中心、以家庭整體的考量、還是以兒童
  及少年為中心,各縣市做法不一。
3.家庭治療        ch1 p8
  是針對家中每個人所產生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問題,透過語言及成員的互動方式,以改善
  家庭的不平衡關係。
1.高齡化社會     ch2 p25
  全國人民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之7%以上,即為高齡化社會。
2.人口少子化      ch2 p32
  係指每名婦女平均生育率低於2人以下,孩子生育越來越少的一種現象。
3.貧窮女性化      ch2 p36
  是指女性單親比男性單親更易遭受經濟匱乏的威脅,因此貧窮人口中多數為女性。
1.家庭政策     ch3 p52
  它包含所有家庭功能和生活運作的一切,經濟安全、親子教養、健康保健、老人長期照護
  等,到身心障礙、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福利依賴等特殊議題,為了維持社會所有家庭生
  活福祉和健全功能,家庭政策一直是社會政策重要一環,以及討論的重要領域。
2.家庭政策 (狹義的)    ch3 p52
  直接並清楚標示,為家庭制定的政策。
3.家庭政策 (廣義的)    ch3 p52
  家庭政策包含所有社會政策。
4.顯性家庭政策        ch3 p52
  包括特別或專家為家庭而規劃,具有或不具有明確目標者,如:兒童福利、托育措施、家
  庭諮商、家庭計畫、某些家庭財稅計畫及住宅政策,經刻意設計達到個人在家中角色或將
  家庭當成整體考量等特定目標的政策或方案。
5.隱性家庭政策        ch3 p53
  非專為家庭而訂的政策,但會對家庭產生間接影響,包括在其他領域中所採取與家庭無關,
  但對於家庭有重要影響的政策,如所得稅措施是設計來提高家庭所得。
6.社會包容政策   ch3 p66
  對抗社會排除,就是社會包容政策;其目的是要將社會成員盡可能地包容納入社會團體中。
1.一般系統理論    ch4 p76
  由生物學者貝塔藍菲於1960年代提出,以生物學的有機體概念為主,強調把有機體當作一
  個整體或系統來考驗。
2.殊途同歸概念    ch4 p77
  其反對以機械論觀點看待生命系統,尤其是被喚為人類的生命系統。人類生命系統具有殊
  途同歸性,意指用不同方法達到相同結果的一種能力。
3.衡定回應性/自發性活動    ch4 p77
  早期家庭系統模式建基於封閉系統,且強調用以維繫衡定平衡的負向回饋角色。這種系統
  是開放的,其組成部分之特性容易受到影響而產生重大改變且因為將系統視是一個整體而
  產生重要的結構。
4.回饋     ch4 p79
  指該系統所展現與外在環境相關的表現,以及系統內各部分之間關係的種種訊息。
5.負向回饋     ch4 p79
  標示出系統偏離的程度以及如何使其回復到正軌的矯正方法,它的目標在於讓系統能回復
  原來狀態,其並非指一種負向的事情,它矯正錯誤的訊息。
6.正向回饋     ch4 p79
  是指關於確認及增強系統當前所採取方向的相關資訊。
7.生態系統理論    ch4 p80
  其強調個人與環境之間交流的相互性,彼此互相形塑且相互影響。人類行為的發展其實是
  個人與其立即性環境之間一種持續性交互性與歷時性的互動過程
8.微視系統    ch4 p87
  最基本的系統,指與個體最具有直接關係的環境人、事、物。譬如個人的特質對於家中其
  他成員的影響。
9.中介系統     ch4 p87
  一個比較廣泛的系統,指透過多個微視系統之間的互動過程而形成的系統。譬如夫妻關係
  對於親子互動的影響,或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闗係。
10.外視系統        ch4 p87
   指間接影響家人微視及中介層次互動的情境。譬如父母的就業狀況對於家人互動的影響。
11.鉅視系統        ch4 p87
   最外的一層,泛指鉅視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因素所帶給個人和家庭的影響。
1.社會支持       ch6 p119
讓個人感受到關心、愛與尊重,並與他人同為一榮辱與共的社會網絡成員的資訊」。

它涵蓋三種成分:一是關心;二是自尊;三是歸屬。
2.社會支持           ch6 p119
  個人所屬的家庭、朋友、同事等在物質上和情緒方面提供個體安慰的一種代稱。
3.社會聚合       ch6 p120
 是指描繪團體的結構、社交關係的量、團體的大小,網絡、互動頻率。
4.社會網絡結構       ch6 p120
 是指個人網絡的密度、互惠、性別互補、持久或同質性,一般而言,較小的網絡團體、較強
 的連結,高密度、高同質性與低的分離性都會增加個體對網絡的認同。
5.關係脈絡       ch6 p120
 是指關係的來源,如配偶、老闆、朋友等。
6.工具性支持        ch6 p122
  是指針對有需要的人提供有形的援助和服務。例如:協助看家、看顧小孩或家庭修繕等
7.實質的支持        ch6 p122
  是指支持者確實提供可被支持者運用的資訊、物質等客觀可見的協助內涵。例如金錢的借
  貸、物質環境的提供、提供服務等。
8.感知的支持        ch6 p122
  則是被支持者如何經驗支持的提供。
9.表達性支持       ch6 p124
  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例如:找朋友分享喜悅的感受或宣洩挫折的情緒。
10.互惠的利他主義      ch6 p126
   假設人們所以提供他人協助,是假設終有一天可以得到回報,這樣的互惠聯盟將可提高雙
   方的生存機會或競爭力。
交換理論中,有價值的事物在個體所參與的團體中被交換著。
1.增權           ch7 p141
  是指協助個人、家庭及社區發覺、拓展及使用週遭的資源。
2.優勢觀點    ch7 p141
 此觀點的提出乃是對當時社會工作實務逐漸偏向醫療模式與問題解決模式之反動,其強調發
 覺和探索案主的優勢和資源,協助他們建立和實現目標。優勢觀點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
 的,應以多元化的面向去看待個人的生活,發覺、欣賞個人的能力、競爭力、價值和希望,
 開放個人的成長空間,並將個人所具備的能力、優點和技能,視為是對抗環境所引發的壓迫
 和創傷的資源。
3.復原力        ch7 p142
  個人具有某些特質或能力,使個人處於危機或壓力情境中時,發展出健康的因應策略。
4.危險因子      ch7 p145
  是提高適應困頓情境和較差發展結果的可能性
5.保護因子      ch7 p145
  是增加從創傷和壓力中復原的可能性。
6.重生因子      ch7 p145
  是將值得記載與有所啓發的經驗集結起來,以增加學習能力資源取得和發展增加復原力
  和耐力。
7.優點評量      ch7 p149
  以案主不良的行為為基礎線或檢視社工員的能力,再去修正這些不足,這種方式已經變成
  社工實務評估的標準。這是一個持續進行的工作,且做為個案管理者處遇的重要依據。
1.社會排除        ch8 p163
  全球化經濟發展下,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及社會不均現象,以及其對經濟貧困者,這些弱
  勢處境者更容易遭受主流社會的排擠,形成更大人口群。
2.兒童權利公約     ch8 p168
  該公約之首41項載明每一位兒童的權利,並堅信「家庭」為社會之基本團體,是所有成員
  特別是兒童成長與祉之自然環境,故應獲得必要之保護與協助。
3.家庭代間傳遞     ch8 p171- p172
  是指提醒家庭內的婚姻觀、敎養觀、壓力因應觀都可能藉由一代與一代間學習模仿而型塑
  傳遞。例如過世的婆婆留下來祭祖家訓。
4.家庭維繫服務     ch8 p174
  是指由政府提供正處危機中的家庭,4-8週密集式、短期危機處遇的保護方案,目標在避免
  因家庭危機導致孩子遭受不必要的家外安置。


貳、申論題(請選擇2題作答,每題20分;40%)

一、家庭社會工作者對家庭的協助,包括以下四種問題:  ch1 p6
()家人關係的問題,如夫妻、親子、婆媳關係等衝突。
()家庭成員缺損產生的問題,如單親、入院、受刑、養護產生的家庭問題。
()家庭成員有社會適應困難的問題,如入學、就業等。
()缺乏社會資源或與其他社會制度有關的問題,即重視家庭制度本身功能的發揮勝於個人。

二、家庭社會工作的實施原則      ch1 p9- p10
()原則一:幫助家庭最好的地方是他們的家庭。
()原則二:協助家庭增權以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
()原則三:對家庭的介入應該是獨特性的。
()原則四:家庭社會工作者應先回應家庭立即需求,然後才是長期目標。

三、家庭社會工作的實施方法      ch1 p15- p18
()臨床家庭社會工作
    是以家庭成員在家庭的角色實行上有困難者為對象,但這並非就忽視案主與整體社會的
    關係,共是把整個障礙的解決孔道放在家庭關係上。其是利用綜融社會工作之原則與方
    法,協助案主了解需求,啟發潛能,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分析家庭時,常採用家系
    圖、生態圖以了解家庭和不同系統的關係。畫出生態系統以了解家和不同系統間關係
    的本質庭治療亦是從事直接服務工作中常被運用的一種工具。
()社區組織化活動
    家庭的問題,除了家庭內人際關係和溝通的問題外,家庭是否能發揮功能,也受到其所
    處社區的社會環境、社會資源的健全與否所影響。家庭福利機構,除了對個別的家庭提
    供服務外,對於和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醫療、保健、住宅、教育等的社會制度,亦以家
    庭福利為出發點。健全社會制度、開發新的社會資源及擴充社會資源以支持家庭,是家
    庭社會工作重要的課題。


我國與家庭有關的人口變遷有哪些? ch2 p23 –p31
1.生育率下降我國婦女的總生育率一直在下降中,主要是因為政府推行節育政策,婦女敎
  育程育提高,受敎育年限增加,以及多數婦女投入就業市場所致,。
2.人口老化隨著醫療及社會進步,我國老年人口及其比率因國民壽命延長與出生率降低而
  顯著增加。19939月底,台灣地區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之7.09%
3.離婚率上升:由於個人主義的持續盛行,兩性經濟獨立自主因素的影響,國人結婚對數減
  離婚對數增加,將可能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常態趨勢。
4.婦女(尤其是母親)就業率增加:因為生育率降低養育子女負擔小,女性因此有較多的
  時間與精力投入就業市場。子女年齡越小之婦女,有更高的比例留在就業市場,而且其成
  長的趨勢比子女年齡較大之婦女高得多。
5.失業率增加:我國因為經濟成長步調緩慢國際經濟的不景氣,再加上台灣傳統製造業及
  跨國企業將生產重心及工作機會外移到中國等工資低廉的國家,使我國產業發展失衡,影
  響所及,造成我國失業率的攀升,貧富差距拉大及貧窮人口的驟增。
6.新移民人口增加:民國92年台灣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總人數為54,634人,達到近年來最高峰,
  占結婚對數的31.86%,也就是每3對結婚,即有一對為外籍與大陸籍的配偶,其中又以大
  陸配偶占5成以上居多。

社會變遷衍生家庭問題如下:     ch2 p32 –p41
1.少子化問題其係指每名婦女平均生育率低於2人以下,孩子生育越來越少的一種現象。
  子女數的減少可以減少許多支出,使家庭消費能力上升
2.老人照顧問題:我國約有24萬失能老人亟需照顧,發展多元及連續性的長期照顧體系與體
  已為刻不容緩的議題。而照顧者也會面臨情緒和身體上的問題、財務經濟壓力、家庭
  成員關係的緊張、工作生涯的中斷、社交活動的受限,以及子女發展受影響等問題。
3.單親家庭問題:隨著社會與人口結構的變遷,台灣的單親家庭數不斷上升。若單親家庭之
  家庭和諧發展,且親職關係健全,則子女可能因處於破碎家庭中而更獨立、更有責任感,
  且可分擔共同支撐家庭責任。
4.失業與貧窮問題:貧窮人口增加:失業者陷入困境對自身及家庭的影響,除了失業者除了
  本身心情沮喪,自我形象低落以外,也影響到整個家庭生活品質的惡化,且家庭遭逢經濟
  困境或危險者較可能面臨婚姻解組。
5.外籍配偶問題:外籍配偶處於種族階級和性別的三重弱勢,造成其社會經濟地位被邊
  緣化,對生活造成許多不利的影響而出現各種困難,可歸納如下(1)生活適應問題(2)
  社會支持網絡薄弱問題(3)子女教養問題(4)就業權益問題(5)家庭暴力問題(6)社會
  歧視問題等。
三、單親家庭問題,分別說明如下:    ch2 p36p38
()經濟問題
   女性單親比男性更易遭受經濟匱乏威脅,此為「貧窮女性化」。影響子女照顧、子女教育、
   住宅安排、休閒與社交,也會產生社會心理適應問題。
()子女教養與親子關係
   單親家庭由於父或母親角色的缺位常使得單親家長的親職角色成為主要生活困擾之一。
   其面對角色的壓力下常會疏於監督或管敎子女有時為了迅速且有效地管子女可能採
   用較極端的訓練方法,包括過度嚴厲或過度保護。
()人際關係的改變
單親家庭在家庭解組後,往往會自原有社會關係中逐漸撤離,包括原先夫妻雙方或另一
方面的人際網絡會因成為單親而改變,也因為搬離原居住所或高流動的搬遷,因此單親
子女與他人的社會人際關係互動較不穩定
()情緒及行為表現
   社會及心理層面困擾,包括形成單親的壓力、角色負荷過重、社會支持改變、個人身心適
   應。兒童的心理情緒適應,包括自我概念低、缺乏信任感、性別角色未成熟、內外控發展
   差、偏差行為等。

四、失業者本身失去自信,對孩子的影響如下:    ch2 p40 –p41
()沒有能力繼續栽培小孩
()小孩求學工作而繁忙,損及健康
()小孩辦理就學貸款,未就業即已負債

五、外籍配偶對生活造成許多不利的影響而出現各種困難,可歸納如下:   ch2 p40 –p41
(1)生活適應問題
(2)社會支持網絡薄弱問題
(3)子女教養問題
(4)就業權益問題
(5)家庭暴力問題
(6)社會歧視問題

一、亞斯平(Esping Andersen)三個主要福利模式    ch3 p55
()自由民主式:
    以美國與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國家為代表,國家褔利主要以貧窮線為貧窮者提供殘
    補式的安全網偏向於立基在市場原則上之福利,藉由資產調查式救助措施來對貧民家
    庭提供協助。
()社會民主模式:
    以斯堪地那維亞國家(北歐)為代表,追求普遍性福利,涵蓋範圍廣的完整福利。國家
    宜接供給兒童照顧也負擔照顧兒童、老人與無助者責任,允許婦女去找尋工作,而不是
    只照顧家庭。
()組合主義或保守主義式體制:
    以德國、法國與奧地利為典型,建立在社會保險基礎上、助長地位隔離、試圖維持家庭
    成為主要供給者。受到敎會模塑保存傳統家庭關係,也常排除沒有工作的家庭主婦。

二、家庭政策作為維護家庭福祉的基礎的三種發展模式   ch3 p53
()美國和英語系國家模式:屬於「隱性、間接、消極」的制度規劃型式,屬於殘補式的社
   會政策補足婦女因家庭失功能無法負擔家庭責任時,和提供特殊家庭環境所需,單親家
   庭和貧困家庭成為家庭政策主要的服務對象
()法國模式:1999年修法後,法國正式結婚和同居男女都有相同法律權益,包括賦稅和親
   子監護權等。在法國的家庭政策中,家庭津貼和國家托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丹麥模式:丹麥的家庭政策,以全民福利為基礎,並將女性角色和照顧者角色分開,以
   社會資源來分工,讓婦女可以免於成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的傳統角色責任。

三、家庭政策制定背景      ch3 p61- p62
()出生率下降
()人口老化快速
()離婚率升高
()女性勞動參與率上升
()跨國婚姻增加
()失業率升高
()多元家庭觀念的浮現
()家庭內的照顧負荷
()性別平權的國際趨勢
()與家庭相關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四、我國家庭政策檢視     ch3 p65- p66
()在「保障家庭經濟安全」方面
    2008年開辦國民年金保險,提供「老年年金」、「身心障礙年金」、「遺屬年金」、「喪
    葬給付」四大保障。在促進家庭經濟措施,包含推行扶幼計畫、托育補助。2009年頒布
   「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包括緊急生活扶助、子女生活津貼、子女教育補助、傷病醫
    療補助、兒童托育津貼、法律訴訟補助及創業貸款補助等。
()「增進性別平等」方面
    2010年行政院研擬「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草案」,作為未來「性別平等政策白皮書」頒
    布依據。2012(民國101)年中央政府改造,將設立專責機構,專人專責統籌處理平等
    政策協調、監督各部會相關工作。
()有關「支持家庭照顧能力」方面
    實施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系統、居家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通過「幼兒照顧法」。
    設立幼兒園、課後照顧及長期照體系(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等。
()「預防與協助解決家庭問題」方面
    引進家事調解制度,降低因離婚帶來之親職衝突,協助離婚兩造順利完成兒童及少年監
    護協議。開辦高風險家庭服務方案,推展以區域為範圍的家庭支持服務中心的設置,以
    預防及處理家庭危機成立單親家庭服務中心、家庭暴力被害人服務保護措施。
()「促進社會包容」方面
     對抗社會排除,就是社會包容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將社會成員盡可能地包容納入社會團
     體中。其次多元文化福利政策,係指國家基於尊重文化差異及促進族群平等原則,針對
     原住民族及新移民族群所採行的政策。為達成外來人口融入台灣社會生活環境,成立新
     移民服務中心與關懷據點,以協助外籍配偶等生活適應、居留、家居、就業、教育等。

一、Minuchin,p(1985)指出系統理論的六大特色:   ch4 p77
1.家庭是有組織的整體,系統內部要素互相依存。
2.系統運作是依循環因果論,而非直線因果論。
3.系統具有橫定特定,以維持系統運作穩定。
4.演進與改變只有在開放系統才能發生。
5.系統由不同的次系統組成。
6.次系統間以界限相隔,彼此間互動有隱藏的規則。
二、貝塔藍菲的一般系統理論基本概念:    ch4 p76 -p77
()一個系統大於其各部分的總和
   一個「家庭」,絕對不只是所有成員的組合在一起而已,還包括這些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
   才構成了一個家庭。這些概念為家庭大於其所有成員的總和
()強調系統/歸納論之內及其間的互動
   其運用有機體的隱喻來描述社會團體不過這個有機體是一個開放系統與外在環境持續
   不斷互動生命體不只是對刺激反應,它們還會主動加入以求生存。
()殊途同歸概念:
   其反對以機械論觀點看待生命系統,尤其是被喚為人類的生命系統。人類生命系統具有殊
   途同歸性意指用不同方法達到相同結果的一種能力。
()衡定回應性/自發性活動:
   早期家庭系統模式建基於封閉系統,且強調用以維繫衡定平衡的負向回饋角色。這種系統
   是開放的,其組成部分之特性容易受到影響而產生重大改變且因為將系統視是一個整體而
   產生重要的結構。

三、系統理論應用在家庭實務的基本概念:    ch4 p78 –p80
()系統:是一個可以跟環境區隔且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單位,同時系統可以跟環境交流且具
   有內在的要素。
()界限:是指系統和環境之間的邊界,會影響到環境和系統之間訊息和能量的流動。
()轉化規則:代表的是系統中兩個要素之間的一種關係,如丈夫與妻子是婚姻系統中的兩
   個要素。
()回饋:指該系統所展現與外在環境相關的表現,以及系統內各部分之間關係的種種訊息。
()變異性:是指系統擁有資源以滿足環境的新需求或適應變化的範圍。運用到家庭,譬如
   一個堅守規則的僵化家庭就缺乏彈性以適應變化。
()平衡指輸出和輸入的均衡,如多數家庭都需要達到收支均衡,家庭系統也可用「衡定」
   來形容。

四、Zastrow(2001)提到生態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    ch4 p81 –p82
()界面:個人與環境互動之間的一個確切位置。
()交流:意指人們在環境中與他人的互動和溝通,是主動且動態的。
()適應:指個人與環境的交流,達到最佳的一種契合狀態。
()因應:適應的一種形式,特別針對負面經驗,譬如親人過世失業或罹患重病等。
()相互依賴:指個人與他人、或個人在社會環境中與其他人和團體之間的相互依賴和信賴。
五、GreeneEphress提到生態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    ch4 p82
()生命歷程:是指影響個人發展的相關結構及歷史變遷的生活事件對個人的生活往往具
   有特別的意義。
()人際關係:是指個人與他人連結並建立關係的能力並且奠下了未來發展各種相互依賴
   或照顧者建立的依附關係的基礎。
()勝任能力:是指個人可以有效掌控環境的能力藉由自己發展的勝任能力而更能適應環
   境及提升自信心。
()角色:是指從社會層面看相互的角色期待而非對於個人角色期待。

六、WhiteKlein也介紹生態理論的基本概念   ch4 p82
()生態系統:是生態理論的核心概念,指大環境中的一個次系統,包含整體性與各部分之
    間的相互依賴性。
()棲位地:每個生態系統都包含有自己的棲位地。生態系統中的相互依賴性並不存在兩個
    特定型及固定的活動,這些活動的功能讓擁有特定棲位地之間。
()適應範圍:在生態系統中占有一席位置的有機體大都有其固定的適應範圍。每個有機體
    的發展都有一個範圍,超出範圍的部分往往就無法適應。

七、系統理論的實務技巧如下   ch4 p86
()融入及適應。
()繪製家系圖。
()建立界限。

八、Bronfenbrener社會環境四層次    ch4 p87
()微視系統:最基本的系統,指與個體最具有直接關係的環境人、事、物。譬如個人的特
   質對於家中其他成員的影響
()中介系統:一個比較廣泛的系統指透過多個微視系統之間的互動過程而形成的系統。
   譬如夫妻關係對於親子互動的影響,或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闗係。
()外視系統:指的是間接影響家人微視及中介層次互動的情境。譬如父母的就業狀況對於
   家人互動的影響。
()鉅視系統:最外的一層泛指鉅視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因素所帶給個人和家庭的
   影響。

九、生態系統取向來預估及介入個案問題工作過程可分成以下步驟  ch4 p88
1.問題預估
2.形成介入策略
3.執行階段
4.成效評估
5.結束階段

十、Pardeck生態處遇七步驟     ch4 p88- p89
1.進入系統
2.描繪出案主的生態系統
3.預估生態系統
4.建立改變願景
5.協調及溝通
6.重新預估
7.成效評估

一、家庭生命週期發展階段及任務    ch5 p98- p102
()婚姻調整期:兩個成人決定組成一個新家庭此時他們的主要任務和磋商的層面有
   係的承諾、角色和規則的擬定、權力分配、決策主宰、彼此及配偶雙方周邊的人際界限、
   有關生育的決定等。
()養育幼兒子女期:此期開始最重要的任務是開始養育子女,夫妻被要求負起角色和職責,
   新手父母必須分配照顧角色因此可能產生衝突和婚姻危機。
()養育學齡前子女期:學齡前的兒童有用不完的精力,使得父母常處於緊張狀態,需要
   常常關心孩子安全,如何關心孩子的安全又能提供刺激機會讓孩子成長,學習獨立乃此期
   重要課題和任務。
()養育學齡兒童期:孩子進入就學年齡,父母通常會安排適當的課後照顧,低收入的家庭
   可能無錢托育孩子,使孩子成為『鑰匙兒童』,此階段的另一個敎養任務是協助孩子學會
   自己擔負學習責任。
()養育青少年子女期:當子女進入青少年時期時,會要求獨立,反抗權威。青少年也會面
   臨自我認同的危機,此時期父母的角色需再調整,支持青少年想獨立的願望。
()子女準備離家期:此時期是子女成年離家的階段,主要的壓力在於下一代獨立、分離的
   調整、適應岳父母和公婆的角色。
()空巢期:是針對已沒有與子女同住的中年父母或老年父母,當所有子女均成家後,家庭
   又恢復到只有夫妻二人的生活。其任務是確立他們的伴侶關係,重新找到新的角色和規則。
()孤寂期:當一方配偶死亡,使家庭進入孤寂期,需要處理孤獨情緒、發展新的生活意義、
   適應可能的獨居生活或子女同住適應健康的衰退、接受老化現象或可能再婚的調適。
二、實務運用原則與技巧:以下針對若干因素,探討對於家庭發展的影響    ch5 p105- p109
()文化因素
  1.家庭成員和類型:核心家庭或直系家庭直系家庭或是擴大家庭等。
  2.性別角色和期待:家庭類型的不同影響家庭成員的性別角色和期待。
  3.家庭週期轉變的態度和儀式:性別角色和期待也對此有所影響
  4.離家的時間點:文化因素亦影響孩子是否離家或離家的時間點。
  5.各世代間的交誼及親密度台灣家庭的祖父母會積極參與年幼孩兒的照顧。
()家庭的多元性
  1.孩子是未婚女性所生未結婚的單親家庭,很難放進家庭生命發展週期中。
  2.有些婚姻在結婚前已先有小孩。
  3.家庭經歷分居、離婚、和再婚造成的變動。
  4.家庭選擇不生孩子,或到40歲晚年得子。
  5.隔代教養的祖孫家庭
()分居和離婚:孩童應克服下列幾項任務
  1.克服焦慮,被遺棄和否認的感受
  2.從父母的衝突和煩憂中脫身
  3.消除失落感
  4.消除憤怒和自責
  5.接受父母離婚的事實
  6.培養務實的感情關係
()單親和繼親家庭狀態
  1.單親:在生命週期發展的特殊任務如下
  (1)培養適當支持系統。
  (2)消除哀傷、憤怒和孤獨的感受。
  (3)因應壓力、疲勞和角色負荷,不遷怒孩子。
  (4)培養孩子管理技巧。
  (5)培養時間管理,兼顧個人和孩子需求。
  2.繼親家庭
  (1)繼親家庭面臨兩種三角關係:一是兩位伴侶及前任伴侶,二是兩位伴侶和一位子女。
  (2)繼親家庭的規則,關係是模糊的,要花時間才能重新建構角色、規範和界限。

三、家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會有五類的問題的分類:   ch5 p102- p105
()家庭加入新成員和角色改變
   家庭加入新成員,例如結婚、再婚、懷孕、新生兒、逃家孩子返回、繼親、領養、寄養兒
   童加入或老年父母搬來同住等。家庭有新成員加入需要重新界定已存在的角色和新成員的
   角色。如果加入的成員是要扮演親職的角色,也需要經過角色重新界定的過程;例如長期
   住院、出獄、戰後返鄉等。
()家庭喪失成員或成員離開和角色改變
   失去家庭成員要考慮的也是一樣,即使是暫時離開,例如住院或長期出差、陪子女在國外
   就學、或在大陸工作的台商等;家庭所有成員也需要重新適應,悲傷或失落的情感需要處
   理。單親家庭的失落感,不只是悲傷失去一個父(母)親,也傷心失去了以前的家庭組織
   結構。
()傷害現象和角色改變的發生
   這種問題是家庭中有虐待、暴力、慢性疾病、殘障、失業、親子衝突、手足衝突、婚姻衝
   突、不貞、犯罪和酗酒等傷害現象。為適應此種現象,家庭角色常伴隨許多感受,如否認、
   失望、生氣等,特別是對傷害者所呈現的問題,情緒反應更是強烈
()傷害現象造成家庭成員增加或喪失
   家庭有傷害行為導致增加或喪失家庭成員的現象,例如非婚生子,這種傷害使家庭多一位
   私生子;遺棄、離婚、自殺,這種傷害行為讓家庭喪失成員。
()身分地位的改變與新角色
   隨著家庭生命週期的轉變,帶來各種類型的家庭危機,而改變比較多的是來自於外在的情
   境,例如新的鄰居、職業改變、升遷、外界對婦女角色有新的觀點。

House對社會支持的分類      ch6 p122
()情緒性支持:支持的內涵與分享生活經驗有關,包括提供被支持者同理、愛、信賴和照
    顧。例如安慰受挫的友人
()評價性支持:是指提供有用的訊息供被支持者進行自我評估之用。例如:提供面臨購屋
    抉擇者建設性的回饋意見、肯定和自我比較等不同的判斷角度。
()資訊性支持:是指提供勸告和建議,而這些資訊可以供個體解決問題之用。例如:提供
    低率貸款的訊息
()工具性支持:是指針對有需要的人提供有形的援助和服務。例如:協助看家、看顧小孩
    或家庭修繕等。
Lin對社會支持的分類      ch6 p122- p123
()感知與實質支持
    1.實質的支持是指支持者確實提供可被支持者運用的資訊、物質等客觀可見的協助內
      涵。例如金錢的借貸、物質環境的提供提供服務等。
    2.感知的支持則是被支持者如何經驗支持的提供。
()支持與資源間的強弱連結
    社會支持隱含個人和環境的連結其來源分為三個層面社區、社會網絡和親密伴侶。
    我們與家人伴侶間,互動頻繁,關係密切是屬於強連結;而與外社會互動關連小是屬於
    弱連結。E世代青少年長期流連網路,與網友成強連結;與周遭親屬網絡反成了弱連結。
()支持是手段或目的
    1.工具性支持:是指運用人際關係中的社會支持作為手段以逹到某種目的。
    2.表達性支持: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例如:找朋友分享喜悅的感受或宣洩挫折的情緒

Cutrona等對社會支持的分類     ch6 p124
()資訊支持:包含提供建議、忠告和具體事實。
()實質(有形的)支持:包含提供實際的物品和服務例如金錢、食物書及搭便車保母。
()自尊支持:如肯定及確認對方的能力或價值,例如: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或一時找不到
   工作並不代表你無用。
()網絡支持:如提供陪伴感、連結感及歸屬感。
()情感支持:如傳達感情憐憫、傾聽、了解、同理心 和鼓勵

四、支持提供者或助人者啟動助人行動的理由    ch6 p125- p126
()演化的觀點
   其認為人們傾向於支持親近的人,並假設人們藉由幫助近親,讓自己的基因得以保存。這
   種對近親福利關照的行為,類似於人類依附關係的天性。
()互惠的利他主義
    假設人們所以提供他人協助,是假設終有一天可以得到回報,這樣的互惠聯盟將可提高
    雙方的生存機會或競爭力。交換理論中,有價值的事物在個體所參與的團體中被交換著。
()助人所帶來的獎賞
   假設提供社會支持或助人行為並不是衝動盲目的發生而是經過認知過濾盤算後的產物。
   例如助人者透過助人歷程可消除負面的情緒,為自己帶來正面的感受。
()社會支持是以利他為出發
   這個論點相信助人行為當中存在利人的成份。這種利人的行為是以同理心為基礎,設想了
   對方的感受與處境,並催促個人產生行動來減輕他的痛苦。
LataneDarley的緊急事件下助人決定的五個步驟:   ch6 p127- p128
()步驟一:注意到有狀況發生;
()步驟二:將狀況解釋為緊急事件;
()步驟三:擔起提供幫助的責任;
()步驟四:決定如何幫助;
()步驟五:提供幫助。

助人行動者計算助人行動的得失     ch6 p128- p129
()助人者當前的壓力處境
()短時間的支持或長時間的援助

對受助者的評價    ch6 p129- p130
()受助者的行為歸因:人們傾向幫助弱小者、沒能力者、不可抗力者。
()受助者的特質:對我們喜歡的對象較易伸出援手。
()受助者的性別:人們對男性求助者較容易動怒,對女性則有較多包容。

八、在整個社會支持行為中受助者對獲助的行為或反應可分為    ch6 p130- p131
()受助者如何尋得支持
    哭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小嬰兒藉由哭,發出訊號提醒他人自己需求,增加了生存
    的機會。漸長則從扮演哀兵博得同情、喚起對方責任感,到抱怨威脅、誘發對方罪惡感
    等。而國中生在請求父母協助時,會說明理由、態度懇切、單獨的直接要求。
()受助者對接受幫助的感受
    我們看到許多人儘管生存條件不佳仍婉拒或嚴斥他人的好意是因為接受他人支持和
    協助,可能傷及他對自我的認同。因為並不是每位受助者都踏實、無芥蒂的接受援助。

優勢觀點的基本概念包括:   Ch7 p141- p142
()增權:是指協助個人、家庭及社區發覺、拓展及使用週遭的資源。
()友伴關係:是指在於發展友伴關係協助案主成為人群中的一份子,同樣都擁有尊嚴責
   任和尊重。
()治癒和完整性:是指人類身體與生俱來具有對抗困境和疾病的重生力量,同時治癒也需
   要人和環境維持良好的關係。
()復原力:人類在遭遇困難挫折時,仍然能夠克服逆境和厄運,擁有成長向上的能力。

二、關於復原力定義的面向如下     Ch7 p143- p144
()復原力在困境中被啟動。
()復原力的展現與個人具有的某種特質或能力有關。
()復原力藉由人與環境互動而展現。
()復原力的展現是為了發展正向的因應策略,以克服困境而能成功適應。

三、優勢觀點在實務運作上發展出以下六個基本假設     Ch7 p146- p148
()個人有能力去學習、成長和改變
   其強調相信個人有成長與改變的潛力。案主和我們一樣擁有能力、夢想和盼望,因此如
   果個案管理者不相信案主有能力能對其生活造成正向的改變,或經常對案主抱持低度期
   待,則無法激發案主的優點。
()處遇的焦點在於個人優點而非病理
   處還策略是基於病理及問題,反而較容易忽略能增強案主主體性和尊嚴的心理需求與生活
   重建,因此忽略案主的優點和才能。優點個管模式認為問題不再是問題,真正的處遇焦點
   來自於協助案主尋求建設性的方法來滿足、利用或轉化問題。
()案主是助人關係的指導者
   意指在處遇過程中,案主要為自己做決定,個案管理者不應該影響或指責案主所做的決
   定,其更深層的意義則是案主的功能必須透過案主自己參與行動和決定的過程而重新發
   揮。案主有權決定自己的人生(生命、生活、生存)要什麼和怎麼過,當目標與期望一致
   時,則較易達成。
()助人關係被視為基本且必要的
   這種關係伴隨案主經歷困境、減輕案主壓力、增進案主自信,使他能解決環境對他的多重
   要求。強調個案管理者與案主間是一種較開放、非正式,但仍有著權利與義務、有目的、
   有目標、有時間限制的、互惠的、友善的,信任的、能激發權能的助人關係。
()外展是較佳的處遇方法
   主張若要落實案主自決與運用社區資源,大多數的工作必須在社區中進行,無法只是在辦
   公室執行。只有在案主要求的情況下,才能在辦公室碰面,不過這是少數。以外展模式進
   行有助於評量和處遇,工作人員可以對案主有更真實的觀察,並可發現案主週邊的資源。
()社區是一個資源的綠洲
   社區及非正式資源網絡可以提供案主許多協助與支持,案主是社區的一份子,是社區的公
   民,因此無論環境如何惡劣,社區裡仍然充滿了資源及各種可能性,這樣的資源往往是案
   主所忽略或有待連結開發的,個案管理者可扮演資源觸媒與統整者的角色。
四、Kaplan以個人、家庭、學校和社區四個向度,歸納出20個復原因子如下:  Ch7 p145
()個人特質:1.悠閒緩慢的氣質;2.智慧(語言、溝通技巧);3.自我效能、自信;4.評估
   環境;5.問題解決技巧;6.敏感;7.有能力瞭解和回應他人感受;8.幽默;9.能適應疏離。
()家庭保護因子:1.一致、正向關係;2.正向家庭環境;3.父母期望;4.分擔家庭責任和家
   務;5.正向父母楷模;6.延伸的支持網絡。
()學校保護因子:1.有機會參與學校決策的制定;2.學校對學生表現期望雖高,但符合實際;
 3.支持的學校環境。
()社區保護因子:1.正向的社區模範;2.提供小孩或家庭的社區資源。

五、優勢觀點個案管理模式有以下的特色:     Ch7 p149
()採用個別個案管理方式個案量通常維持在15201
()處遇乃立基於案主自決。
()案主與個案管理者之間的關係為關鍵要素。
()著重非正式的社會支持資源。
()採用外展的服務輸送模式。
()採用團隊督導方式協助個案管理者解決案主問題,並提供支持。

優勢個案管理模式其程序與方法如下:   Ch7 p149- p151
()建立助人關係
   在優勢個案管理處遇上是由一些非結構性、非正式與閒聊式的接觸開始,工作的地點也不
   限於會談室,可在案主所熟悉或喜歡的場進行。
()優點評量
   以案主不良的行為為基礎線或檢視社工員的能力,再去修正這些不足,這種方式已經變
   成社工實務評估的標準。這是一個持續進行的工作,且做為個案管理者處遇的重要依據。 ()建立個別計畫
   個人計畫的建立是轉化想望為具體行動的工具。個人的計畫可視為是案主與個案管理者所
   建立的共同工作時程個案管理者的任務是陪伴與協助案主設定目標共同賦予意義,在
   過程中傳遞希望,讓案主相信自己可以朝著目標不斷前進
()獲取資源
   透過影響體系以擴展資源網絡,個案管理者必須有雙重聚焦包括個人與環境,以非正式
   資源為優先考量。個案管理師協助案主獲取資源的目的為(1)協助案主獲得資源以完成
   其個人目標(2)確保案主的權利(3)增加案主的優勢。
()持續追蹤與結案
   要持續的追蹤與互動,當案主目標完成,或逐漸肯定自己、建立自我生活滿足感與意義時
   此時個案管理者也該評估案主復元狀態,開始為結案做準備。
一、家庭對每一個人的意義        Ch8 p161- p162
()增加生存機率
    在人類生命的早期家庭是「親屬群」有助於抵禦外力侵襲,對抗環境的不確定性
    加生存的機率,群聚也是最利於幼小生命得到較佳保護與照顧,延續族群生命的形式
()個別生物基因之延續
    大部分大型哺乳類動物基於每次僅能生產少量後代,為提高物種的延續,成熟的動物更
    會透過對後代長時間小心照顧來增加後代存活的機率於是「性」與「血緣關係」所
    形成的親屬關係組織,逐步建構發展。.
()滿足人類親密的需求
    親近行為本身也會發揮撫慰心情的作用。嬰兒與母親藉由存在雙方間主動、深情、雙向
    的情感連結得到親密需求的滿足。
()提高社會穩定增加秩序感
    社稷家族關係乃統治者的「家天下」,是統治者不得懈怠的責任。在此封建制度下
    崇家庭倫常關係足以讓家得到穩定,社稷的秩序可得到維持。

二、瓦解家庭組織的可能影響力      Ch8 p163
()遭受天災人禍的摧毀
    家庭乃鑲崁在社會環境中的最小單位家庭的榮衰當然是與大環境脫離不了關係每逢
    天災、戰爭、經濟大衰退等,面對滿目瘡痍所有人都難得安身立命之處所。若再守秩
    序的社會,因基礎結構遭受破壞,犯罪率亦節節上升。
()社會排除的威脅
    全球化經濟發展下,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及社會不均現象,以及其對經濟貧困者,這些
    弱勢處境者更容易遭受主流社會的排擠形成更大人口群。
()從家庭內部的崩毀
    家庭內部關係衝突與情感結構崩毀可以從兩方面說明一方面是家庭成員難以和諧運作
    家庭角色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正視不同世代皆存在拒絕家庭存在的聲浪。

三、透過對家庭倫理的宣揚將照顧責任家庭化之傳統模式 Ch8 p165- p166
()照顧私化照顧家庭成員是家族的責任,依法有親屬身份的「親屬權」,不得使用任何
   形式予以排除或任意拋棄。我國刑法亦規定,對於無自救力之人,依法令或契約應扶助、
   養育或保護之。倘若被遺棄一方,如不能維持生活,得向對方訴請給付扶養費。
()法不入家門傳統社會父親主導家戶經濟,父權至上的年代,個人禍福與父親的價值態
   度息息相關。當時家庭中弱勢成員在法不入家門,亦無法可管的情況下,沒有人權,禍福
   亦無伸張管道。
四、家庭為福利工作單位的政策變革與內容概要    Ch8 p165- p169
()透過對家庭倫理的宣揚將照顧責任家庭化之傳統模式
   家庭中照顧工作的規定,皆本著傳統社會,親屬倫常間,互負照顧義務之習慣,將家庭
   對成員的照顧視為天經地義的行為。當時國家與家庭間存在「法不入家門,卻支持父權」
   的關係特徵。
()積極介入保障弱勢成員的人權
   工業化都市化之後,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隨著社會變遷而改變,大家族成員離鄉背
   井,分散到社會各地。以往父權優先、照顧私化的主張,隨著社會型態的變遷,愈難發
   揮維護弱勢成員生存的預期效應;社會隱私受到挑戰,社會秩序搖搖欲墜。
()以家庭為中心的社會福利政策綱領
   儘管新修訂的家事法規中,對個人主權的伸張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社會趨勢政府卻未曾
   輕言放手對維繫家庭的努力尤其是對家庭中仍待照顧的老幼殘疾者當今政府會在
   家庭失能時介入家庭,懷抱盡可能將家庭成員留在原生家庭。

五、釐清家庭工作的範圍與對象    Ch8 p170- p172
()聯合家庭會談的發展
   家庭的症狀常常配對呈現,只是某名弱勢成員呈現更為明顯適應障礙症狀,因此特別受到
   社會工作者的關注,系統論者將此名成員稱為發病者。如何在與家庭一起工作的初始,就
   正確設定家庭範圍與工作的對象,將影響服務處遇的有效性。
()釐清家庭服務的範圍
   家庭從法律的觀點定義是指,「因血緣或收養關係所組成的成員,不論這些成員是否同住,
   法律都會保護成員間權利義務關係的執行
()蒐集多名家庭成員的訊息
   每個成員對家庭事實各有不同解讀,因此從不同家庭成員獲知的家庭訊息,自然得到不同
   的面貌。但要蒐集不同角度的家庭資訊,有執行上的困難;所以祖父母、或母親往往成為
   社工員家訪的主要對象,也是形構家庭印象的來源。

壓力源的診斷     Ch8 p173
()壓力源:家庭社會工作者於服務前應分析家庭的困境是源自天災人禍的摧殘、蒙自社
   排除的威脅或是由家庭內部的崩解。
()壓力源的連動影響:家庭成員關係緊密,家庭成員一人的缺位往往連帶影響多人的生活
   型態,因此,社工員切莫以犠牲家庭某人的褔利,以滿足另一人的需求。社工員應抱持家
   庭循環互動的概念,分別檢視壓力事件或壓力來源,並且對症下藥。

優勢力量與資源的衡量    Ch8 p173- p174
()信念系統:家庭的信念系統可能涵蓋價值觀、心中的確信、態度、偏見與假設,喚起正
   向信念能豐富家庭的撰擇、有助於家庭問題的解決、療癒與成長
()家庭組織:娘家的媽媽年老後,不敢麻煩女婿也就一無所靠,或離婚的女兒不敢依靠娘
   家怕人說閒話,這些信念都阻礙組織的再連結與成為資源力量。因此社會工作者若能重整
   家庭組織,在受傷的關係中尋求和解連結跨家庭的照顧團隊等當可為家庭帶來新的維
   繫資源力量。

八、介入家庭處遇的方法    Ch8 p174- p175
()進行家庭危機處遇
   家庭因天災或意外都可能打亂家庭正常的功能運作,將家庭尤其是弱勢成員推向更高風險
   的處境此時家庭社工員若能提供緊急救援,將可避免壓力擴大,或導致弱勢成員不必要
   的家外安置。
()引介外界支持力量
    整合社區內外資源建立社區褔利服務網絡支持家庭補充家庭之不足,例如:
    1.弱勢學童課後照顧系統 2.提供喘息服務或是居家護理、居家照顧 3.對於經濟急難者,
    亦可連結民間基金 4.提供外籍配偶識字班
()降低家庭內部衝突
   家庭起源於兩個家族的結合,涵蓋不同的價值觀、生活習慣、角色期待溝通方式,互動
   中暗藏的矛盾衝突。對於家庭內部的衝突或壓力,可引介如:婚姻協談、親子溝通、家庭
   會談予以協助。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