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97 下數位化政府

數位化政府


小妮子 2003-12-01 期中考範圍 第一章至第六章第7節(p.1-p.170) 第1講至第16講
wnf 2003-12-01期末考重點整理
基隆中心期末考重點整理
宜蘭中心期末考重點整理
Edward.Lin 2004-01-03 數位化政府解釋名詞期末重點

第一章、 數位化時代
一、數位化是以一個電路中之“1”與“0”來代表,“1”代表“開”,“0”代表“關”,此即數位化是Bits。
二、數位時代的環境特性
1.資訊資產化:資訊成為財產,易獲得與被整合。
2.資源共享化:透過網路,資訊資源依授權分享,無遠弗屆唾手可得。
3.互動網路化:無地域、文化、國度、語言、族群之別、網網相連,緊閉結合。
4.組織虛擬化:虛擬世界中,非正式組織勝過正式組織,人類各種活動跨越時空進行。
5.權力分散化:開放性網路共享資訊,虛擬組織運作造成權力分散。
6.權威虛弱化:使舊社會管制資訊的層級節制控制弱化(因資訊易取得及形成扁平組織)。
7.智慧聚合化:網網相連的群體智慧,使聚合性智慧跨地區、族群、國籍,使效益相對突顯。
8.領導網路化:網路化指揮管理,是新領導模式,也對軍隊指揮體系理念的大挑戰。
9.創意無限化:虛擬世界的通路、資訊、互動與整合,使人類創意無限。
10.互動即時化:有線與無線的資訊通路,提供類似光速般溝通模式,具即時性。
11.疆界無效化:國、族、群、宗教、性別等任何疆界與藩籬都被無效化,虛擬模組建構新世界。
12.智愚兩極化:人們是否擁有與能不能使用資訊工具與管道,對生產效能產生智與愚兩極化差異發展。

綜合上述特色歸納成:數位化時代的全民性、全資(源)性、全時(日夜)性、全向性、全域性及全程性,即數位化時代是全方位的。



第二章、資訊科技與政府再造

推動數位化政府的主要意義之一就是要達到「不出門能辦大小事」、「一處收件、全程服務」之境界。

壹、善用資訊通信科技帶動政府服務再造

一、 二十一世紀的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服務
(一)民眾感受到的服務:民眾第一印象,戶政、警政、公路監理等、這些機關隨著電腦化與網路化普及,預期未來進一步將可以「不出門能辦大小事」,且亦可達到「一處收件、全程服務」的境界。
(二)公務員的辦公方法:機關內部實施文書製作電腦化、機崔管制自動化;機關外部透過網路交換電子公文、電子郵遞傳送文書,可大幅改善公文處理效率;且網路以可快速傳遞各類訊息,不需層轉,對公務處理有突破性效果。

二、 推動服務再造的策略及具體作法
(一) 一處交件,全程服務:電腦普及與資料庫系統快速發展,各機關利用網路重新設計服務流程,彼此相互交換資訊,以自動化方式受理民眾申請,提供民眾「一處收件」,政府機關「全程服務」創新模式。
(二) 跨機關單一窗口服務:(1)同一主管機關
(2)不同主管機關提供的跨機關服務。利電子公路監理服務,即是整合戶政、金融及警政資訊系統,且365天全年無休。
(三) 不受時間限制的服務:由於電腦網路的發達與資料庫系統建立,政府服務可以不打烊,使傳統的「朝九晚五」邁向「全天候服務」, 以滿足民眾需求。
(四) 多據點及多管道的服務:網路科技突破空間與資料共享,帶動「服務通路革新」,做到「政府在那兒,民眾就到那兒」。
(五) 直接送到家的服務:由於「電子認證」技術的發展,政府在網路上可以識別申請人身分,確保資料傳輸與私密性,民眾將可以無紙化,透過網路直接申辦。
(六) 自助式的服務:在「消費者DIY」潮流帶動下,民眾可選擇自己動手操作PC以自助方式完成服務的手續,例如,稅務,公路監理、勞工與電信機關等。
(七) 提供「主動服務」的加值服務:以往政府資訊無法及時交流互通,但透過電腦化與網路化可以將之整合,進行加值處理,進一步提高附加價值的服務。


三、政府服務再造的效益(五點)
(一)服務的速度更為加快:資訊經濟時代,時間是最寶貴的,民間企業已提供各樣快速服務,減少顧客等待時間,政府為民服務也應如此,改變公務員時間觀念,甚至提供「即時性」服務。
(二)服務的時間更為延長:「朝九晚五」的傳統時間已隨生活型態有所調整,不管民間企業或政府機關,都要構思如何延長服務時間,提供24小時服務,滿足民眾需求。
(三)服務的據點更為普及:今後政府的據點也要利用便捷的網路喜統深入民間與社區,讓民眾到處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服務,甚至送到家。
(四)服務的選擇更為多樣:今後政府可以學習企業針對市場區隔提供多樣化服務,尊重民眾選擇權,針對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務。
(五)服務的成本更為降低:在政府財政日漸緊縮下,政府的服務運作也應有成本觀念,讓納稅人每一塊錢都發揮其價值,此外也要考量降低民眾取得政府服務的交通及社會成本。


貳、建立資訊流為主的行政流程再造
一、 以「資訊流」取代「物流」、「金流」及「人流」:
「數位化政府」不單是從「資訊工程」將現有作業電子化/網路化,而是要以新思維、新方法來改造、創新政府的辦事方法及服務流程,優先推動「作業合理化」,以發揮最大效益;更進一步言,同步連線、網路作業推動跨部門、跨業務資訊整合及政府資訊流通機制,建制跨機關共同作業流程,在網路上形成「資料流」、「書證謄本流」、「計畫流」、「文書流」、「標單流」,以取代傳統「物流」、「金流」及「人流」等,提供跨組織網路連線整合服務。


二、掌握服務需求;改造行政流程
(一)按照民眾需求提供服務 :應以民眾需求為依歸,偍供適時、適所的完善服務,並以下列各項流程改造目標為努力方向:
1尚未走進機關:豐富資訊,隨手可得。
2單一機關辦事:隨問隨答,立等可取。
3事涉多個機關:一處收件,全程服務。
4不須走進機關:突破時地,連線申辦。

(二)大幅改造機關行政作業 :依據學者專家研究,政府機關行政作業流程中長久以來就有以下困擾:
1行政作業繁複。
2公文層轉費時。
3辦公成本日增。
4差旅會議頻繁。

為澈底解決上述問題,公務同仁的辦公方法、公文處理及事務支援工作需要大幅改造,建立電子化政府即成為必走之路。

三、 建立以「資訊流」為主的流程再造策略(4點)
(一)「書證謄本減量」
(二)「免填申請書表」
(三)「一次辦妥、一地辦妥」
(四)「無紙化申辦」

◎建立以「資訊流」為主的流程再造之具體作法(6點) :
(一)電子公文
(二)電子郵遞
(三)電子認證
(四)電子新聞
(五)數位出版
(六)電子採購

四、政府與民眾溝通流程的變革(3點)
(一)建立公眾意見回饋機制,強化民眾與政府互動。
(二)擴大眾參與,凝聚社會共識。
(三)即時傳佈政府資訊,宣達正確訊息。

參、運用資訊通信科技促進政府組織再造
一、資訊與通信科技對政府組織結構影響(組織特性):
(一)組織型態:即所謂組織控制層次變化,但大多數都同意金字塔型層次結構將有所變化。有三種型態如下:
1.扁平的等腰三角型:組織例常性工作自動化後,管理階層經由「連線」更易掌握資訊,因此控制層次將或縮減,另一方面,基層資訊產生人員將持續增加,使組織型態則呈扁平等腰三角形。
2.松樹型:由於資訊與通信設備,使組織上下溝通更快速,引此擔任溝通傳達的中層管理人員將會減少,組織型態則呈松樹型。
3.鑽石型:基層人員因電腦化而減少,上層則因資訊負荷大而集體做決策,在此情形下組織將呈鑽石型態。

(二)組織平行部門關係及權力移轉:有兩種情形如下:
1.成立資訊部門:組織實施自動化作業後,第一是成立資訊部門且隨著整體管理資訊體系的規劃及需求,某些部門的工作將由電腦取代,造成某些部門人員縮減。
2.舊有的部門將因電腦化而調整:

(三)集權與分權:
1集權:組織實施自動化作業後,第一是成立資訊部門且隨著整體管理資訊體系的規劃及需求,某些部門的工作將由電腦取代,造成某些部門人員縮減。
2分權:自動化後,基層人員工作將會更多樣性、自主性,而導致決策者更進一步分權。
3中立:資訊與科技中性,不會使組織產生任何變化,維持不變

二、資訊與通信科技對政府組織變遷影響:
(一)組織成員對資訊與通信科技影響的反應,係表現在組織氣候的一些特質上。基本上自動化科技的引進是代表著組織中程序或工具的一種創新機會,經歷的三個階段為解凍、改變及再凍。
(1)正面評價。
(2)負面「氣氛」:包括下列三種:
A攻擊性反應:主動訴說電腦化沒有幫助。
B逃避性反應:拒絕接受電腦化。
C反射性反應:不聲不響,但有任何錯誤時,都歸罪於機器。
再凍:為了創造歡迎改變的氣氛,以達到「再凍」穩定的狀態,即接受自動化的平衡狀態,資訊與通信科技的推動都就必須深究拒絕電腦化的因素,並列表逐一解釋或尋求因應之道,以免除不必要的誤解。

(二)至於組織電腦化的理念形成,則常和組織決策階層的想法及其推行策略有關。可分為三種如下:
1技術性理性抉擇
2漸進主義
3資訊政治


三、促進政府組織再造因應策略
(一)推行方法:1整體導入方式
2部門別導入方式
3共同作業導入方式
4試驗性導入方式
5階層別導入方式
6業務別導入方式

(二)組織設計


第三章、公部門資訊管理

壹、資訊管理的定義及模型:
一、資訊管理的定義:「管理次訊系統」的資訊顯示方法可分為人性及非人性兩種類型。管理資訊系統需要借助於各種表達方式以達到資訊效果之最佳化。因此,管理資訊系統(MIS)與行政管理資訊系統(PMIS)的定義如下:
(一)管理資訊系統(MIS)的定義
MIS是一個結合高科技與管理的領域,包括了資訊的分析、系統的設計和執行三部分,簡言之,即應用電腦硬體與軟體在管理上以支援決策制訂過程。
(二)行政管理資訊系統(PMIS)的定義
根據加州大學艾夫分校的兩位教授K.Kraemer及J.King之建議,「行政管理資訊系統」應包括下列之主題:
1組織結構
2僱用
3工作生活:電腦對員工的工作生活是否具備以下正面影響---(1)改進工作績效(2)改進工作環境(3)減低每天例行工作上的問題發生。
4決策
5組織政治
6電腦之管理
基本上組織中、高層管理人員之支持態度乃是決定電腦應用成敗之關鍵因素。


二、資訊管理的模型
(一)經濟權限模型
(二)政治權限模型
(三)工作情境模型
(四)人事系統模型


貳、資訊技術與行政管理資訊系統
一、資訊科技與虛擬政治公共領域的特徵(5點)
(一)地理空間:人們聚集去討論議題,形成意見和規劃行動的位置。
(二)議題性:強調主題與討論內容。
(三)涵蓋性:民眾足以議論政策議題機會的概念。
(四)設計性:促進與禁止討論的網路結構。
(五)商議性:個人對公共監督主觀意見的合法化。


參、推動電子化政府的情況
一、我國推動電子化政府的狀況
(一)我國電子化行政建立在下列兩者的基礎上
1.政府資訊管理政策:在政府內部而言,必須借助行政電腦化或政府業務電腦化,改變政府處理業務的流程與組織結構才能發揮網路化行政的功效,如下分析:
(1)行政電腦化/業務電腦化(2)內部行政網路的建立
2.政府服務資訊化

(二)我國電子化政府推動的項目
1.公文電腦化現況
(1)政策導向
A.公文處理現代化方案
B.電子化及網路化政府推動計畫之工作目標

(2)政府業務電腦化報告書
2.全國法規資料庫資料範圍
(1)廣度方面:資料蒐集之機關層級。
(2)深度方面:資料庫之涵蓋法規類別。
(3)系統功能:查詢、連結、列印、剪貼、存檔等功能。

3.電子化人事管理之推動
(1)「視窗版人事管理資訊系統」之推動。
(2)企業內網路與商業網路。

4.辦公室自動化(又稱明日的辦公室、未來的辦公室、無紙張的辦公室)之意義目標與特性:
(1)辦公室自動化之意義
利用資料處理、通訊及事務機器等設備,處理辦公室內業務,並注重人性化的管理配合措施,創造辦公室合理的工作環境,以提升工作品質及生產力,達成機關既定的政策與目標。
(2)辦公室自動化的目標
A提高公務員行政效率。
B提升為民服務品質。
C增強決策管理功能。
D降低機關辦公室成本。
(3)辦公室自動化的共同特性
A.就硬體設備而言,除電腦及其週邊設備外,尚包括通訊網路、光學設備及各項事務機器之綜合應用。
B.就處理內容而言,包括例行性事務的處理及非結構性業務的處理。
C.就影響層面而言,包含行政管理的革新,行政程序的簡化以及辦公室業務的標準化。
D.就實施階層而言,不僅包括垂直或平行之單一業務部門人員,尚且需管理及決策階層主管整體配合共同參與。

5.國庫電子支付計畫緣起與目標


(三)我國政府機關行政資訊網路,係以循序漸近的方式實施,重點概述如下:
(1)基本通信網路部分
A.以分封交換數據網路為基礎,提供「虛擬專用網路」功能,視各別機關的需求,為其建立各自的「虛擬專用網路」,使其兼具專屬及共用交換的能力。
B.凡新增的政府大型計畫,均採用國際標準通信協定X.25介面,並優先納入行政資訊網路。
(2)為民服務部分
A.擴大利用電傳視訊、公眾信息處理及傳真存轉等公眾資訊服務網路,提供政府機關作為加強推動為民服務功能之用,以提升為民服務品質。
B.擴大辦理電子資料庫查詢檢索服務。
C.試行推廣政府與民眾雙向溝通的電傳式服務,並以一處收件,全程服務為作業目標。
(3)未來發展部分:
因應各政府機關間多媒體、區域網路及寬頻帶通信能量與品質的需求,採用「訊框傳送」通信協定,建立高速數據通信網路,並納入電信建設計畫執行。


二、我國政府資訊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一)機構內之課題:
1資訊部門層次低且未獲尊重:資訊部門組織層次較低且在機構中多為配合單位,故未獲得充分尊重,無法發揮應有功能。加上在資訊化初期往往必須讓既有工作者去嘗試新的工作方式,在保守與變動緩慢的政府部門中,亦產生推動不易情形。
2資訊部門與業務部門配合不良:資訊部門人員為資訊專業人員,對機構內業務並無深入了解,導致所發展的資訊系統與業務單位需求無法密切配合;另一方面,業務單位人員電腦化觀念缺乏,配合意願也不高,亦使政府部門資訊化作業推動困難。
3資訊部門預算經費不足:資訊部門預算係業務部門成長剩餘部份再予分配,原本成長及受重視幅度即較低,近年又逢預算緊縮,所獲得的資源相對更少,亦使行政資訊化不易推動。
4資訊人員流動頻繁:在一般機構中的資訊人員,非業務單位人員,升遷原本不易,加上業務推動困難,挫折感高,不好留住好的人才,加上政府部門待遇相較民間相對偏低,加強跳槽他就之誘因;也因人員流動頻繁,更加持續行政資訊化推動不易,時程也就越緩慢了。

(二)機構外之課題:
1電信法規限制及資訊發展相關法規短缺:業者對國內電信環境發展最重視,目前缺失在於電信法規限制仍多,開放幅度太小,電信品質不良,電信局角色及行政效率缺乏,都讓業者感到無奈。只有政府加速電信法規開放,使電腦普及並廣泛運用於各行業並立法保障資訊安全等,才能帶動國家文化科技發展。
2加值網路應用觀念未普及:上自政府單位、公民營企業或個人用戶等,渠等與電子資料庫服務的接觸仍有限,因而缺乏正月與深入的了解,更別說普及應用,因此,對市場的教育,是目前刻不容緩的工作。
3加值網路產業分工不精細:國內電子資料庫服務仍屬草創期,數量少、應用領域有限、技術層次低且產業分公不精細,業者身兼資料庫提供者(Information provider)與銷售者(Distributor)甚至專業檢索等多重角色,因此專業能力不易養成,無法達到經濟規模,使產業困頓,無法有所突破。
4政府與民間資訊無法充分傳遞:國內資料庫多停留在自用型階段,只侷限於特定使用者且多為企業或組織內部使用,不開放供外界大仲查詢,限制資訊流通的廣度,無法使大多數人共享資源。政府及事業單位重要資訊,亦囿於法規限制或觀念保守,不願對外開放,使得政府與民眾與產業間意見隔閡,並造成重複投資之社會資源耗費,乃無形且鉅大的國家損失。
5亟需努力資料本土化:目前仍以外商提供的國外資料庫較具規模,國產的則多粗具雛型,無論在資料內容、查詢方式、網路能力、標準介面等技術層次,甚之收費標準上,多半不能與之競爭。
6全國資訊化骨幹系統尚待完善建構:目前國內傳輸以電信局的電話線為主,傳輸品質與速度仍有待改善。建立高、中、低三類數據轉換網路之基本通信網路,配合政府各項應用系統,以期達到民眾迅速享用各方資訊,提高生活品質與提升政府行政作業效率決策品質。

第四章、數位化民主
壹、民主的價值:(1)參與決策
(2)政治性互動

一、直接民主
直接民主又稱參與式民主,是最早出現的形式,實為民主的原型;直接民主就是要讓公民可直接參與決策過程,以使其得以決定、操控自己的命運,強化公民對政治的控制力;
直接民主具有教育功能,可使公民養成參與眾人之事的興趣與能力,使公民不再冷漠、疏離,可拉近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以及國家政府與公民社會之間的距離,並獲取以及瞭解政治的相關訊息。

二、互動的溝通有三種影響
(一)互動可以促使政治領導者和公民間權力關係的均衡,並共同享有資訊,共同在決策過程當中發揮影響力。
(二)可擴大公共民意版圖,讓更多公民變成具有政治素養,願意或有能力來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以及與其它不同意見、利益、背景的人進行溝通互動。
(三)可縮小傳統菁英的權力和其影響範圍。


貳、資訊通信科技與數位化民主
一、新傳播科技具有五項得以影響政治過程的特徵
(一)以快速與低成本的方式,傳送大量資訊的能力。
(二)持續大量的管道。
(三)大量發言者的可能性。
(四)限定使用者的潛力。
(五)促進互動性。


二、資訊與通信科技應用於行政和政治過程中之現象,與其對民主之實現所產生的影響,稱之為「電子化民主」。
Hagen指出所謂電子化民主是指民主政治體系中,運作的中心工具為電腦和電腦網路;在民主過程中,透過電腦與網路的使用,以專遞資訊和通訊、整合與分享利益並作決策。
因此,電子化民主或數位化民主,乃指應用現代資訊與通信科技以協助各類民主價值的實現,其主要工具是以電腦與網路作為憑藉以進行溝通或傳遞之電腦中介傳播。

◎資訊科技如何促成民主化的形成?
(1)以電腦中介傳播為主的數位化民主有助於增加政府的公開性
(2)數位化民主可達成互動與溝通的理想。


參、數位化民主的背景
一、電子化政府的推動,乃是政府善用現代科技的潛能,以使其作為主要以公民為中心、並將公民視為其存在的目的;電子化政府可藉以下方式服務民眾:
(一)提供更容易接近公共資訊和服務的管道。
(二)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管道、更人性化的服務。
(三)藉由服務使互動更快速並減少交易成本。

二、然而,統治者必須注意的是,提供更便利、快速的服務是不夠的。Westen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有兩種重要的發展趨勢:
(一)互動式通訊技術快速的發展。
(二)代表性政府制度的日益挫敗。
雖然新科技與數位化民主並非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丹,但其確實是可使民主豐富化、投票簡單化及增加民主參與的一種方式。


肆、數位化民主之展現方式與類型:
一、各國政府使用網路或其他通訊科技的目的在於
(一)使民眾能輕鬆的參與民主的過程。
(二)擴大參與層面。
(三)藉由增強公民、民選(意)代表、政府和民間團體的連結,將可強化民主參與。
二、在數位化民主中,常見的科技應用方式有4種
(一)電子郵件:補傳統郵件、電話對談、面對面會談之缺失與不足。
(二)線上即時對談:多方線上對話,即由政府機構發起與舉行,有時以主題為主,有時以政治人物為主。
(三)電子對話系統:如線上公共論壇。
(四)對話網頁:因應影響眾多人口的特定議題且有許議論空間的資料而生。
三、數位化民主的做法包含以下這些活動:(8點)
(一)公眾參與:1公民參與政府政策過程2公民參與國會政策過程3公民和公民互動4公民擷取使用國家或地方選舉資訊
(二)電子郵件的使用:以網際網路連線為基礎的民主中,以電子化郵件發出個人化通告,將是個檢驗標準。
(三)線上諮商:是一種政府與民眾間的線上公共辯論。

欲建立線上公共諮商的政府,Poland提供一方向,主張其應被建構於四個層面中:
1確保政府資訊的可取用性以及眾取用的權利。
2引導電子化公共諮商領域中試驗性的計畫。
3為線上公共諮商調整試驗性的計畫、收集經驗以及發展標準。
4現存法規與機制的調整。
(四)數位化公聽會:
(五)政治人物、民意代表以線上的方式與選民相互溝通和聯繫:
(六)地方性的公民諮商團體以及全球化網路關係的建立:
(七)公民使用網路影響政策起草過程:
(八)電子選舉與線上投票:

Westen主張電子化直接民主可透過電子化選舉制度以下列三個步驟加以實現:1創制投票電子化。
2以電子方式投票。
3加速的電子投票。


伍、數位化民主之限制與挑戰
一、 提供民眾充分的取用網路或其他通訊設備的管道。
二、 保障安全及隱私權。
三、政府須展現回應性。
四、有效的公共協商和仲裁調節。
五、以電子化方式提供和儲存官方資訊。


陸、數位化民主之展望
未來數位化民主發展的主要課題包括 :
一、 電子化對話系統所進行的政治議題討論和未來行政事務的決策,兩者之間缺少連結。
二、公眾可藉由一般選舉以課責並評估政治人物的表現。
三、公眾對決策的影響力取決於公民諮商發生的時機。
四、非決策本地的居住人口常會被當地的決策所影響。
五、網路提供新的討論和商議機會。

第五章、數位國防
一、數位環境可由三類因素構成:數位資訊科技、數位運用內容及數位網路環境等形成。
二、數位資訊戰場特色
(一)戰場空間度擴大。
(二)戰場透明性增高。
(三)戰場破壞力大增。
(四)大戰場可主導性提高。
(五)戰場多維化發展。
(六)戰場全象及全時化發展
(七)戰場非對稱性擴大。
(八)戰場奇襲突發性大增。

三、中共數位國防能力的未來發展—數位點穴戰:把電子進攻的重點,放在電子系統薄弱環節和要害部位,點其要穴、癱瘓全身、尋求最佳作戰效益,稱之。


數位點穴戰特點如下:
(一)在作戰類型上:點穴攻擊與防禦相結合,強調防禦的作用。
(二)在力量使用上:專業力量與非專業力量相結合,並強調非專業運用。
(三)在時間劃分上:戰之初與全程運用相結合,強調交戰初期運用。
(四)在手段運用上:軟殺傷與硬摧毀相結合,強調軟殺傷運用。
(五)在行動方式上:獨立實施與配套實施,強調配套作戰。


四、資訊優勢與數位國防
(一)「軍事革命(RMA)」以「資訊優勢」為主軸。
(二) 從戰略觀點思考「數位國力」與「資訊優勢」。
資訊優勢是運用整合性資訊的整合表現,數位國力則是代表資訊優勢所需要的實體結構。


五、數位化國防事務規劃及執行的特色
(一)數位國防的全民威脅性。
(二)數位國防的平戰全時性。
(三)數位國防的資源互通性。
(四)數位國防的網網相聯性。
(五)數位國防的奇襲突發性。
(六)數位國防的人才普及性。
(七)數位國防的跨國倚賴性。
(八)數位國防的多維攻防性。
(九)數位國防的攻防一體性。
(十)數位國防的虛擬作業性。
(十一)數位國防的全向影響性。
(十二)數位國防的槓桿效能性。
(十三)數位國防的科技更新性。

由以上十三種數位國防的特色,讓我們了解純軍事方面的資訊運用思考將無法滿足數位國防特性的需求。
唯有從國家戰略安全機制的國防宏觀思考,才能依數位特性建構數位國防,並進而有效建立軍事資訊優勢。

六、為建置數位國防力量,所應擁有的新思維
(一)以建構全民國防數位優勢強化建立軍事資訊安全。
(二)以確保全民國防數位安全取代保障軍事資訊安全。
(三)以聯合管理全國資訊網路取代強調軍事資網整合。
(四)以整建建構國家數位建設補充加強軍事通資建設。
(五)以掌握國家整體數位環境取代軍事數位分流發展。
(六)以克服軍民數位整合風險取代軍民資源區隔分用。
(七)以推動軍事革命全向效能提升優質組織裝備效能。

七、數位國防建軍思維
(一)數位化國防組織再造(少人多能)。
(二)數位化整體作戰效能(少器高效)。
(三)數位化戰士作戰效能(一人多能)。
(四)數位化國防決策效能(少錢多用)
(五)數位化後勤支援效能(少錢多效)。
(六)數位化整體情蒐效能(知己知彼)。
(七)數位化心理作戰防護(數位免疫)。
(八)數位化全民國防共識(資網連體)。
(九)數位化平戰整體考量(危機管理)。
(十)數位化武器研發運用(小兵立功)。
(十一)數位化系統整合蒐效能(C4ISR整合)。
(十二)數位化安全防護周延(國防優先)。
(十三)數位化建軍備戰檢驗(模式模擬)。


◎除上述13項建軍整備任務效能外,亦須掌握下列三項環境認知:
(一)民生國防無軒輊:全台停電省思。
(二)平時戰時一體化:集集震災教訓。
(三)數位國防爭分秒:飛彈防禦關鍵。

八、我國建立數位國防戰力的策略規劃
(一)加速完成國家數位資訊基礎建設與運作機制:為明日做準備。
(二)建置國軍數位國防整合戰力:確保資訊優勢。

第六章、數位法律
一、數位化應用與電子商務所面臨之法律問題
(一)電子化交易之租稅與課徵問題
(二)金流問題
(三)電子化交易的效力問題
(四)智慧財產權保護之問題
(五)個人資料的保護與隱私權
(六)網路交易安全與網路犯罪問題
(七)電訊服務市場的開放與ISP的責任問題
(八)網站內容與傳輸內容問題
(九)消費者保護問題
(十)準據法與管轄權問題

二、我國建構數位法律架構之努力與基本原則
(一)維持私法自治精神
(二)加強保障智慧財產權
(三)遵守技術中立並尊重網路產業選擇
(四)合理分配風險並考量技術成本
(五)維護網路市場公平競爭
(六)維持租稅中性並促進網路經濟發展
(七)保障個人隱私與促進網路資訊流通
(八)保障消費者權益與促進網路產業發展
(九)研修刑事法規以維持網路秩序
(十)推動國際合作並依循國際規範

三、網路數位化環境中的網路犯罪問題與刑事責任:
(一) 無權侵入型犯罪
1破解或入侵他人電腦資訊系統之責任若只是單純破解或入侵,若未重製或取去他人資料,在刑法上並無處罰之明文;但在著作權法科技保護措施的規定完成立法後,則可能會有刑責。另對他人資料擅自儲存取用,可能會違反刑法修正條文第三二三條或第三二條之「竊盜」行為。
案例:據報載,八十七年五月上旬,刑事警察局破獲了首樁典型的網路駭客案,黃姓軍醫涉嫌以電腦駭客之手法入侵國內各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電腦網路,刪除系統資料,並竊取相關資料。
2竄改或破壞他人資料之責任
單純入侵可能不會有刑事責任,但若進而竄改獲破壞他人資料,則可能有刑責。因為對於刪改變更他人電腦資料之行為,一般認為具有相當的非難性,因此可加以處罰;其可能構成刑法第二二○條以下之偽造準文書罪或第三五二條第二項毀損準文書罪。

案例一:據報載,警大招生弊案中,郭姓嫌犯進入電腦系統中,竄改考生的成績記錄。考生的成績記錄表,具有「足以為表示其用意之證明」的文書特性。而且刑法二二O條修正以後,文書不僅可以用傳統紙本的形式來呈現,也可以用電磁記錄的形式來呈現。因此,郭姓嫌犯竄改成績的行為構成偽造文書罪。

案例二:國內曾發生過員工將公司的檔案加密以要脅勒索的例子,此種行為除了可能構成恐嚇取財罪之外,如前述,若該檔案屬於文書,則也可能構成刑法三五二條的毀損文書罪。

(二) 破壞型犯罪
即病毒入侵問題,輕則當機,重則造成檔案或系統軟體受損,甚而連硬體設備都毀壞;更值得注意的是,病毒的種類及毒性越來越強,為此,民國86年10月修正通過刑法第352條第2項。

案例:例如最近流行的Klez(求職信)病毒,只要預覽含有這類病毒或其變種病毒的信件,就會受到感染,一旦不小心中毒,病毒便會大量寄發郵件給通訊錄中的人,造成伺服器的負荷。其還會移除防毒軟體的開機登錄機碼,並刪除電腦系統裏的檔案,使防毒軟體的自動防護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此種病毒至2002年4月為止據估計已感染了全球超過7%的個人電腦,傳染率超過先前肆虐病毒的總和。
(三) 服務提供型的犯罪
最常見為網路色情與網路賭博,雖然網路只是種傳輸工具,刑法仍可依「以他法供人觀覽」之行為成立刑法第235條第1項之罪;若主角為未滿18歲之兒童或青少年,則適用兒童及青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科以重刑。
案例:據報載,曾有一高中生,開設色情網站,以招募會員的方式,提供會員觀賞猥褻圖片,半年內賺了一百萬元,但終被警方查獲。
另外,最近報上也指稱警方破獲台灣地區最大的GOGO「浮聲豔影」色情貼圖網站,該網站並跨國連結上百個國外色情網站,且提供未成年少年少女色情圖片,供網友上網觀看。

此種開設色情網站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第一項「散布猥褻圖畫」罪。如果所提供的是未滿十八歲之人的猥褻圖片,則觸犯了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一項的罪。

(四) 利用網路散布不當言論或不實資訊
網路已成為第四種大眾傳播媒體,由於其成本極為低廉,幾乎人人可將其所欲散佈的消息輕易公開在網路是接供人閱覽,因此利用該媒介散佈不實資訊或不當言論就成為網路時代衍生的新問題。
例如:透過網路以電子郵件或討論區、BBS等發表言論或進行恐嚇、毀謗、侮辱、妨害名譽或信用、利用網路煽惑阿人犯罪(如販售軍火、違禁藥等)。
案例一:楊姓青年涉嫌明知「軍火教父」網站中的文字與圖片,係販賣槍枝的資訊,卻在搜尋引擎奇摩網站上登錄該「軍火教父」的網址,提供不特定多數人上網查詢「軍火教父」刊載的資訊,台北地院認為楊姓青年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的「以他法公然煽惑他人犯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個月,緩刑三年。(詳情請見八十七年度易字第四二八號,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案例二:網路上流傳著一個聳動的謠言:某品牌的衛生棉藏有蟲卵,經使用後會孵化。一女性消費者去看醫生,發現子宮竟然被吃掉一半,原來是衛生棉中的蟲作祟。此謠言使得該品牌衛生棉的銷售量明顯下滑。警方循線追查到兩人,此二人未經查證,就將該電子郵件轉寄給他人,但該衛生棉公司於此二人道歉後,撤回告訴。

(五) 網路詐欺類型之犯罪
隨著網路普及,網路詐欺案件也日漸增加。例如「老鼠會」早就存在網路世界,網路金錢連鎖信更大量透過BBS與電子郵件流傳。
但是真正新興的網路詐欺是利用不當方法將虛偽不實的資料輸入電腦資訊系統,進而影響其處理資料之結果;
修正後的刑法第三三九條之三特別對此明文加以規定且更具適用上的彈性。
案例:有人在網路上販售便宜的燒錄機,因為網路傳播快、散布廣的特性,很多網友信以為真花錢購買,寄來的卻是烏龍茶。此案所觸犯的是刑法三三九條普通詐欺罪。

(六) 妨害他人秘密之責任
為進一步保護民眾隱私並防止數位化的犯罪,特別是利用針孔攝影機等隱藏式電子設備侵害他人隱私。
案例:日前爆發在Internet販賣名冊案例,二嫌犯趁選舉熱潮之際,號稱有一千五百萬筆選舉人名冊,規劃出各選區選舉人之詳細資料,利用網路招攬及主動投寄各候選人來進行販售,嫌犯於日前遭刑事警察局電腦犯罪小組查獲而移送法辦。據了解,嫌犯所販賣名冊更包括高級轎車所有人、高級住宅所有人等等名單,讓人驚覺個人隱私已成為商品,並不禁懷疑個人私密性資料外流之嚴重性。

(七) 侵害智慧財產權之犯罪
在網路犯罪類型中,發展最快且爭議最多的是智慧財產權的侵害,隨著各方對知識經濟的重視,透過網路對智慧資產的侵害也日趨增加。例如侵害著作權、專利權、商標,甚至侵害營業秘密等。
案例:網路上販賣大補帖(非法拷貝之軟體)的情形十分盛行,行為人四處寄送廣告電子郵件或在BBS站上刊登訊息以販賣大補帖。此行為觸犯了著作權法第九十一條第二項,意圖銷售而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


四、電子交易的法律問題與電子簽章法
(一)網路交易的類型
1.線上買賣但仍利用傳統管道交付:最早出現的就是所謂B2C(Business to Customer)例如:Amazon.com、eBay.com。與傳統買賣並無差異,差別只在於雙方的意思表示以數位化為之。
2.線上買賣但以電子方式交付:與上一項之差別在於,在交易完成前,該商品不存在,交易完成後,該商品才會透過複製方式,將複製的數位化產品傳到買方的系統中。例如:過去軟體大都以磁片或光碟片販售,但現在已數位化方式下載傳送,不再有具體有形的載體。
3.線上授權方式:無形資產的智慧財產權,一般都以授權之為,即不移轉所有權的方式,只准許備受權人在授權範圍內跟去授權內容為合法的利用。例如著作權、商標、專利與營業秘密等。


(二)數位化意思表示的效力
就數位化傳輸的實際情況觀察,在自動化的意思表示傳輸過程中,雖然是直接透過雙方的資訊處理系統傳送接收意思表示,並無人類的介入,但這些資訊系統所傳遞的意思表示其實仍不脫自然人事前所為之設計,也就是電腦軟體僅係根據自然人所原先設定的指示為意思表示,並未脫離原始設計者之意思表示範圍之外,而且基於民法最基本的誠信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以及各國的立法趨勢,似應該承認透過資訊處理系統自動傳遞數位化資訊,應具有民法上的效力,是故透過資訊處理系統所傳遞的數位化意思表示,亦直解釋為具有民法上意思表示的要件與效力。


五、數位化後的電子文件與電子簽章的效力
(一)電子文件與電子簽章之採行應獲得相對人同意
(二)電子簽章與數位簽章的區別

電子簽章係指依附於電子文件並與其相關連,用以辨識及確認電子文件簽署人身分、資格及電子文件真偽者。
數位簽章係指將電子文件以數學演算法或其他方式運算為一定長度之數位資料,以簽署人之私密金鑰對其加密,形成電子簽章,並得以公開金鑰加以驗證者稱為數位簽章。就一般觀念觀之,電子簽章的範圍較數位簽章為廣,尚包含其他用以辨識身分之技術。就從定義觀之,數位簽章應指較具有安全性之電子簽章而言,因此其似應與電子簽章有不同的法律效果。但根據電子簽章法之規定卻反而相反,並將兩種簽章類型做相同的待遇,反而造成困擾。

(三)電子文件與電子簽章之效力
(四)電子文件法定保存之要求


六、數位化著作權之保護
為因應我國加入WTO,並使我國著作權法制能符合國際規範,智慧財產局亦已提出著作權法部份條文修正草案,欲將WIPO條約中的相關規定落實在我國著作權法之中。根據目前的修正草案,未來修法方向與WIPO著作權條約及表演暨錄音物條約有關的修正包括兩大點:
1.未來將賦予著作財產權人公開傳播權,而在公開傳播權之下,將另外區分為公開播送權、互動式傳播權、向公眾提供權與其他傳播權。
2.另一個修正重點,就是增訂科技保護措施及電子化著作權權利管理資訊保護規定。


七、在網路與電子交易和商務中,為何吾人需要電子簽章機制,且訂定諸如電子交易法或電子簽章法已成為各國共識?
在網路虛無世界中,權利或商品與有體的媒體不再有一定的關聯,透過網路傳輸,網路使用人可直接從網路上下載各種資訊商品,而不一定要取得具體有形的有體物為媒體為依據。另一方面,透過數位化傳輸,傳統的書面與簽章都不再存在,而必須配合技術的發展,研擬出一套可以為傳統法律聳承認的書面與體系,方能延續現實社會法律的規範架構。







wnf 2003-12-01期末考重點整理

第七章 數位公共論壇
(一)在諸多的電腦中介傳播形式中,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中之線上公共論壇或討論型版面是最值得重視的一種。線上公共論壇版面乃是電腦中介傳播較新近的一種應用型態,其乃存在於電腦網路中的虛擬公共空間;任何有興趣的公眾,在具備易得之技術性和制度性的能力後,可隨意地在此空間中公開的讀取、散佈訊息、與他人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在此空間裡,人是匿名、無身分的,任何參與討論者的經濟、政治、社會地位與背景皆不直接影響他人的觀感,發言者的影響力全然來自於其言論內容與說理程度。線上討論論壇並可以收集和激發觀點;電子論壇還有剌激議題爭論與對話的潛力,能促進政治的公共覺醒與參與。而網路的使用可區分為四類:
1.一對一非同步的通訊,例如電子郵件:
2.多對多非同步的通訊,例如Usenet、電子佈告欄等;
3.即時的溝通,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例如聊天室;
4.非同時的通訊,僅由使用者搜尋網站,取得資訊。

(二)台灣地區的地方縣市鄉鎮政府於全球資訊網上所設立的公共論壇版面,在此萌芽初期,雖在量與質上不盡理想,但卻已為我國的民主行政和電子化民主進程跨出了一大步。為使民主行政能實現於本國行政體系,就網路公共論壇版面的設置與應用,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 電腦網路的可取用性必須擴大,並擴及社會中的資訊貧者。我國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的發展以及個人電腦擁有比率的成長,使電腦網路在公共溝通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為使網路公共論壇發揮其最大效用,政府應朝資訊均富與普及取用的境界努力。
第二, 政府行政人員必須動用其可觀的權力和資源,以確保電腦中介傳播被用以改善公共對談並建構民主。雖然水能載舟,但亦能覆舟;電腦中介傳播如同其他工具一般,可有正面的用途,但亦可被用在非良善的目的上。因此,政府行政人員有必要將其之使用導引至更符合民主原則的方向。各級政府應設置網路公共論壇版面,依照最理想運作方式設計其功能,並鼓勵民眾應用。民眾對政府之正確的反饋需要有統治者的鼓勵,因此行政當局不應該設法阻止向上的負面資訊流,而應積極地鼓勵並促成之。


第八章 電子商務在政府機關應用
(一)政府機關的電子商務活動
政府機構就如同民間企業,過去推動電腦化作業重點為針對個別產業建置大型資訊系統,作業流程上多以一般民眾或企業到達機關櫃台得到有效率的服務為設計重點,至於對民眾或企業而言認為是一件事但分屬不同機關權責處理申辦事項,則慣由民眾或企業往返於服務流程中的上、下游機關自行送件及取件;但面臨網路化時代的來臨,政府機關如何採用民間推動電子商務構想,將政府、企業或民眾的電子商務活動納入電子化政府建設,即為各國政府必須把握之機會與挑戰。事實上各國政府間對於應用電子商務於電子化政府的認知大抵相去不遠,概要言之,有下列三個主要方向:
1.在政府與政府間應致力於推動跨機關資訊流通共享,提升行政效率;
2.在政府與企業間應致力於促進商務活動連線應用,著重公平競爭;
3.在政府與民眾間應致力於擴增網路申辦服務,強化便民效能。

(二)加強政府服務上網與普及資訊服務(G2B,G2C)
在政府機關間為促進資訊流通共享與整合應用,有所謂的供應鏈現象,但在此是指一個由許多政府機關經上下游接續處理而連結而成的網絡,這些機關參與了許多不同流程與活動,這些流程與活動相互鏈結的目的,在於機關間(簡稱G2G)以互惠服務的型態來產生價值,具體而言,大致有二種型態:

1.推動行政事務資訊流通,提升政府內部作業效率
2.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推動跨越機關電子閘門應用,整合創新政府服務。

(三)推動政府服務上網與普及資訊服務(G2B,G2C)

政府機關基於服務上網與普及資訊服務,於網路前端對外公平開放提供電子表單服務,經由網路受理各項線上申辦資料,在後端則有以民眾服務資料庫支援後續各項申請案之處理,於是而有機關對企業或機關對民眾的服務型態(簡稱G2B或G2C),具體而言,大致也有二種型態:
1.推動政府對企業電子商務應用。
2.推動政府便民服務上網。

(四)由以上說明,企業面臨e化時代的來臨,對B2C及B2B電子商務係採以下措施予以因應:
1.透過企業資源整合系統與企業流程再造,將企業內部作重新整合,再與顧客關係 管理系統及供應鏈管理系統結合,達成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資訊的整合。
2.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執行模式有許多種,從過去的EDI模式,轉變成為現今網際網路上以電子市集交易方式進行。
3.企業對顧客的電子商務則利用建置顧客關係管理系統的方式,來達成企業對顧客最佳化管理,可以幫助企業穩定客源。


(五)公文電子交換之發展方向
1.公文電腦化作業可從建置機關內部公文系統做起,除而包括機關內部應用的文書 製作、稽催管制及檔案管理等功能外,為執行傳遞交換作業必須進行前置處理,透過網際網路引用政府憑證管理中心電子認證服務、中文字碼對照轉換服務及公文電子交換服務中心之相關應用,將交換處理機制與功能相整合,達到一迅速、便捷及安全的公文電子傳遞作業。
2.傳遞交換處理所引用的電子認證安全機制係以行政院研考會所建置之政府憑證管理中心所訂定的標準為依循準則,其功能包括:利用機關 (單位)電子憑證(相當於電子章戳)對發文、收文方認證,使用電子信封確保公文機密性,及提供目錄服務,便於查詢己申請憑證可進行公文電子交換之機關等。
3.另因應中文內碼繁多,自造字碼不一無法顯示列印及檢索等問題,可運用行政院研考會及主計處所開發中文BIG5E內碼及中文標準交換碼CNS全字庫,其提供各界對照轉換服務,並含傳送原則,避免發生收發雙方字碼不一致,或產生缺漏情形。
4.可運用交通部公文電子交換服務中心服務,該服務係整合原公文電子交換中心及電子郵遞課股信箱」計畫所建立,為一類似郵局的第三者,提供通信紀錄儲存、正副本分送、機關群組管理及怠慢處理等完整電子交換服務功能。


(六)為能順利配合實施公文電子交換,由各級機關配合執行事項如下:
1. 檢討修正公文收發文作業流程及文書單位專責人員作業權責。
2. 促請機關資訊單位、人事單位及各業務單位全力配合。
3. 修改現行文書系統及資料庫以符合「文書及檔案管理電腦化作業規範」相關規定。
4. 準備公文附件相關需求軟體工具。
5. 向政府憑證管理中心申請機關(單位)憑證。
6. 準備傳遞交換前置理作業軟體。
7. 配合進行中文碼自造字碼事宜。


(七)政府採購電子化之推動策略如下:
1. 以民間無法建立,須政府公權力介入者為原則,其中以主導為政策、建立規格標準、共同性軟體工具開發及法令研修為主要工作。
2. 系統以使用簡單、低建置成、自動化與人工作業可雙軌並行為原則。
3. 與現行法令規章不相牴觸,現有技術可克服者,優先推動。
4. 配合我國電子化政府推動時程建立相關應用系統。
5. 有效利用民間專業及技術資源。
6. 從金額小及重複性高之採購業務優先推動。
7. 選定資訊能力較強之機關先行試辦,再逐步推廣至其他機關使用。


(八)電子採購電子化系統發展現況
1.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
行政院工程會為配合「政府採購法」之實施,早完成「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之開發,其中除了招標及決標公告外尚包括拒絕往來廠商名單資料庫、多餘不用堪用財物公告、變賣出租、公開徵求廠商提供參考料及公開取得企劃書或書面報價等功能。

2.共同供應契約公告系統
「共同供應契約公告系統」已開發完成,各機關具有共通求特性之財物或勞務,與廠商簽訂共同供應契約,公告於資訊網路上,提供給其他採購需求機關使用,此新設制度將可為我國政府採購模式帶來新的步與發展。

3.電子型錄系統 :目前已完成使用之「廠商子型錄系統」,其設計理念在於使用操作方便,共兼顧安全性、效率性與實用性。
4.電子詢型錄系統
行政院工會建置之「電子詢報價系統」可藉由電腦網路迅速傳遞詢價、報價訊息,該系統所建立公開之採購環境可達到便捷採購程序及降低採購成本之目的。
5.電子領投標系統

(1)領標作業 :領標電子化廠商於網路上直接繳費並下載招標文件,可省許多往返機關時間。
(2)投標作業 :電子投標作業由廠商透過網路傳輸相關文件便可完成,可節省廠商許多人力及時間。

6.規劃推動「政府採購卡」
政府採購卡結合信用卡及金融IC智慧卡之特色,將來可供購人員於網路或賣場刷卡使用,也可用於出差購買機票或住宿,其作業流程強調分層負責的理念,以減少不必要程序及層級,同時可分別針對採購品項、交易金額、交易次數及交易商家進行設定,以確保交易之安全:就廠商而言,可於採購驗收後迅速獲得帳款,使資金能有效運用並經由銀行提供帳務處理服務,減少人力處理成本,提升競爭力。


(九)推動政府與民眾的線上申辦G2C應用
1.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網路化服務
2. 民眾所希望得到的政府網路單一窗口服務
3. 網路申辦注意事項
(1) 全上網為網路申辦的基石
(2) 政府網路安全申辦作業之開辦
(3) 政府機關可於心大膽引用雷子簽章機制開辦各項網路安全申辦服務
(4) 民眾透過網路申辦政府服務實務
4. 個案範例:網路報稅、電子公路監理
(1) 網路報稅創新猷
(2) 電子公路監理展新頁

第九章 數位資料的安全與防護
(一)數位化政府資料的安全防護,可以分為A、B、C、D四種等級:
1. D是屬於資料安全性最低程度的考量,此一系統大部分以個人電腦為主。
2. C比D級防護更高一層次的安全防護等級,在C級中可分為C1及C2二種,在C1系統有密碼使用,有對電腦使用檔案存取權限之掌握,及防止系統檔案被毀損能力。在C2中則需對電腦使用者的檢查,和電腦使用層級的限制。
3. 更上一層的安全防護等級,則為B,要求提供安全公文或信件,譬如加碼的文字,數位簽名等。B級防護需要主動防護安全,如防火牆配置及當電腦系統在故障時的安全防護。B級中可以分為B1,B2及B3三種,B1級系統中需要區分為與安全有關的系統及與安全無關的系統。B2則要求新的應用程式,不會讓別人由「後門」進入電腦系統,B3則更進一步要求系統管理員能負責平時與系統故障時的系統安全。
4. 至於最高A級防護則必須以數學的方式來驗證系統的安全防護,並包括所有的最嚴密安全需求,進一步來說,最高級的防護系統,應當採用可以了解及可控制性的開放「原始碼」。


(二)除了D級以外,數位化政府對於資料的防衛措施所採取的正常安全措施如下:
1. 請立即改變電腦原始設定的密碼。
2. 有關自己設定密碼時,應遵守的規則,避免使用名字、身份證號碼、生日、電話號碼。所設定的密碼,至少應有6~8字元長度,至少應包含二個阿拉拍數字,同時避免使用二個按順序排列的英文字母。
3. 密碼應定期更改。
4. 有關暫時性的通關密碼,於不需要時系統管理員應立即停止通關密碼的授權使用。
5. 密碼不可共用。
6. 不可以將密碼張貼在明顯之處。
7. 規範密碼登錄次數。
8. 以生物測定當作授權密碼,使用於較高等級的安全且最具敏感區域防護系統。


(三)所有網路的作業系統,均有權限等級存取的控制。有關電腦的權限等級劃分,可以分為資料等級的存取與人員權限的分類如下:
1. 有關資料存取權限劃分:所有電腦檔案均應被標註,如欲執行儲存或讀取,均可以設定依據電腦檔案存取分類的特性來劃分。所以電腦應會自動地執行予以當事者,能否接受儲存或拒絕予以修正存取的權限。
2. 有關人員存取權限的劃分:
第一層級於整個電腦系統的管理員或者電腦網路的管理者,通常由電算中心主任 或者政府首長擔任。
第二層級屬於由電腦系統管理者指定某些管理員,做某一特定團體的管理員,具有特定的管理工作,如安裝及移除、設訂軟體或者執行網路備份等。
第三層級屬於外包或外聘的電腦顧人員或專案助理,對於這些人員當然可以給一些權限,這些人稱為Guest。
第四個層級是日常電腦的使用者。
(四)電腦實體的安全,包含電腦主機房、電腦的主要工作區、來訪者的接待地區,含有資料的工作站以及易於攜帶的筆記型電腦及掌上型電腦。
1. 電腦實體安全制 2. 電腦的接待區之安全管制
3. 實體工作站的安全保護 4. 攜帶型電腦的安全防護
(五)防火牆的建立
網路的防火牆,乃是防護政府電腦網路免於被電腦駭客經由Internet侵入。也就是說,將防火牆安置於政府內部電腦時,防火牆成為一種Gateway來阻擋某些特定型態之資料傳輸。防火牆必須能進行病毐掃瞄或者建立gate做數位簽名的檢查,同時所有防火牆均可以產生防火牆的日誌檔,了解與分析防火牆的安全與管理措施。其次是電子資料認證,所謂防火牆的認證可以做為以下幾種:(一)電腦使用者的認證。(二)電腦工作端的認證。(三)透明式的會談認證。
(六)防火牆有下列幾種類型
防火牆有下列幾種類型:
1第一代防火牆,封包過濾的防火牆。
2更先進的防火牆,是修正第一代以路由器為主的防火牆,第二代的是以電路閘道器或應用閘道器為主。
3至於第三代的防火牆的技術則是以SMLI。非軍事區(DMZ)的防火牆的網路具備更高層的安全性。
(七)電腦病毒的種類
1.開機類型。2.檔案類型。3.多形態的。4.隱密性的。5.具有加密型的。6.木馬程式。7.定時炸彈的病毐。8.小毛虫。9.邏輯性炸彈式的病毐。10.巨集型的。11.異質性。
(八)電腦病毒的防範
1.對於電腦軟體,應設定自動化的全面掃瞄,而毋須由個人來執行掃描檢查。
2.針對那些可能引進電腦病毒的危險族群,應予以警告或監控此人的行為。
3.禁止使用任何未經授權複製的軟體。因為通常有60%的中毒情形均來自受感染 的磁片,而其他的40%則來自於下載的程式或者E-mail中的附加檔案。
4.防毒軟體應該安裝在所有的電腦工作站,並且應設定每天自動執行掃瞄,而每週更應更新掃毒程式,以應付新的病毒種類。當然,對於Internet的區域網路,可以對電腦主機設定執行權限。如此一來,電腦工作站,如果感染病毒,自然不會感染到伺服器。但是工作站的使用者,倘若複製可以執行的程式到伺服器上,或者在工作站與工作站之間,傳遞可以執行的程式,伺服器受電腦病毒感染的情形,仍然會有可能發生。
5.有時候,有些隱密型的病毒無法被偵測出來或者有新的病毒出現,然而目前的掃毒軟體無法偵測出來,以致沒有中毒訊息。在此情況下,可以透過以下電腦的一些徵兆,了解電腦可能己經中毒。
(1)電腦中的系統資源和記憶體使用空間減少。
(2)電腦程式的負載量,產生延遲的現象。
(3)呈現錯誤的訊息,即訊息不太正常。
(4)電腦檔案的長度不正常的變長。
(5)硬碟或軟碟中的受損磁區增加。
6.在電腦代理伺服器、防火牆,及電子郵件閘道前,安裝防毒軟體。尤其是電子郵件閘道器,它是目前電腦網路上安全的一大漏洞,所以E-mail可使用數位加密、病毒防護、認證等,如此E-maile的信件方能具備安全性。
7.隨時以Mirror HD,MO或ZIP或Tape或攜帶式硬碟如CF,做Backup是非常重要的,而適度的UPS的裝置亦是很重要的。
(九)數位資料之其他安全防護
1.有關電腦人員的問題   2.日常事務性的安檢防範   3.資料安全處理

第十章 各國政府之數位化現況
(一)在社會之數位化的過程中,其政府須扮演的角色包括:
1.創造適於數位化政府的環境。  2.以電子化形式傳達方便的政府服務給民眾。
(二)數位化政府已是一種事實,民眾與企業快速地採行,使其不再只是新奇的概念,而業已成為一種人們做事的習慣方式。政府的數位化並將帶來一些改變:
1.合作、互動的成本將降低。    2.各級政府機關規模將變得不重要。
3.資訊的取用愈來愈不受限制。   4.設置與執行新系統的時間與成本較低。
各國政府的數位化過程中,吾人可習得三種經驗:
1.對於ICT的採用抵制或態度消極:最大的傷害並非公僕或政治人物拒絕ICT,而是當ICT被視為控制機制時,出現一些退化的行為,這只會腐蝕公部門的信用與績效。
2.傾向現狀的漸進主義:傳統主義者過度小心謹慎,採取漸進式的策略,並以公式化的方式達成。IT在規劃上的錯誤與困境將可藉由公共課責與媒體關注而擴大、增強。
3.激進的數位化轉型;意指對行政文化做一基礎性的更新,主要是為學習如何分享課責,以更有彈性、更有效率的方式合作、聯盟,並授權公僕與其合夥人。
(三)美國政府電子化的程度在各國當中可算是拔得頭籌;其原因與主要經驗在於以下四項:
第一,經由私人企業與政府彼此增長的互動模式,完整的網路基礎設施、及不計其數 之居領導地位的軟體資訊技術企業,使美國政府得以在優勢的網路環境與數位經濟的結構下,快速地將其政府業務數位化。
第二,藉著民間技術力量制訂規格標準與架構,美國企業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領導者,而且使美國政府在其他各國政府電子商務化的過程中,成為電子化政府的主導者以及資訊技術應用與經驗的供給者。
第三,自多年的政府數位化經驗中,積極推動數位化政府中的重要措施如電子簽章法規。
第四,如同企業採用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與供應鍵管理系統般快速提升自身的經營運籌能力,政府的確可以像私人企業一樣,藉用資訊技術轉變為電子化的商務運作模式。
(四)現在有許多國家的政府的機構都開始擁抱數位化的革命,並在網站中存放相當多種類的資料、文件,然而,各國的電子化政府仍然是在其發展的初期。Accenture曾調查22個國家的聯邦政府網站,並比較2000年與2001年內容差異性,發現以下三點:
1.世界各國都致力於提供電子化政府的服務。
2.單一的入口網站仍未普及於各國政府網站中。
3.政府在提供更多電子化服務時所須面對的困難勝於私部門的組織,像是資訊均富或是合法性、社會文化之類的困難。

WEST將電子化政府定義為:以網際網路、線上的方式傳送資訊以及政府的服務。
數位化政府乃是以網路提供政府服務,使政府效率提升的組織型態,其建立在幾項準則之上,包括:便利性、可及性、信任、效率與責任、創新投資。數位化政府所帶的影響,不僅為技術層面,更是社會面的。未來公民將可藉由網路與政府建立個人的、特定的關係,政府將提供公民便利及跨部會的完整服務,公民對其資訊隱私的保障亦將有更進一步的體認,使政府對個人資料的使用更為謹慎小心。

West指出,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國家都創設政府單一入口網站或整合型入口網站,以作為民眾近用許多政府機構網站的唯一入口,而且也是線上服務唯一需要停留的位置、和需要造訪的地方。政府整合型入口網站是將政府提供民眾的線上服務,包括商務活動、行政業務和許多政府機構集中在一地方放置,這對於有興趣利用線上政府資源的民眾而言是相當有幫助的,因為此種網站提供更為一致的、整合的、標準化的網站站內搜尋或使用的特徵與特色。
展望未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國家都創設政府單一入口網站或整合型入口網站,以作為民眾近用許多政府機構網站的唯一入口,而且也是線一服務唯一需要停留的位置、和需要造訪的地方。政府整合型入口網站是將政府提供給民眾的線上服務,包括商務活動、行政業務和許多政府機構集中在一地方放置,這對於有興趣利用線上政府資源的民眾而言是朿當有幫助的,因為此種網站提供便一致的、整合的、標準化的網站站內搜尋或使用的特徵與特色。許多國家中央政府網站的共同缺點是,不同機構的網站中其網頁設計的不一致性,使得民眾在瀏覽不同的政府機關網站時,必須學習一套新的、不同的瀏灠方式。

第十一章 中華民國數位化政府之規劃與實現
歐、美、日等主要國家為提高其國際競爭優勢,正相繼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並規劃運用網際網路構建「電子化政府」,作為提升政府效率及便民服務的重點。專家歸納出展望公元2010年,電子化政府的趨勢應會朝如下發展:1.政府服務上網。2.單一窗口及多元化的服務管道。3.自助式的服務。4.智慧卡之應用。5.電子商務之應用。
「電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內涵及精髓是建構一個「無所不在、無時不刻」機關,使得民眾及各界可以很快速地取用整合性的資訊及服務,而不是要經過層層關卡審核的作業方式。在資訊科技的協助下,電子化政府會依據民眾及各界的需求、使用形式、要求服務的時間及地點,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選擇。
一、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推動計畫目標及現行作業分析
(一)計畫目標及指標
   政府部門則策訂以下六項目標:
1. 建構「電子化/網路化政府」基礎網路,提供各界便捷的資訊、通訊、線上申 辦及其他服務
2. 推廣網際網路的普及應用,推動政府人員上網並使用電子郵遞等基礎服務處理業務。
3. 健全政府資料流機制,便利民查詢利用;促進政府資料加值運用,帶動資料庫產業發展。
4. 增進各機關公文處理效率,推動電子交換作業,提升政府機關行政效能。
5. 整合政府資訊,延伸政府服務據點,延長服時間,提供「一處交件、全程服務」。
6. 建立可信賴的資訊與通信安全環境,便利政府資訊作業順利運作,保障民眾權益。
(二)現行自動化作業分析
政府機當時電腦化業務作業現況予以掌握,並就有待加強處進行檢討,歸納如次:
1. 政府部門網際網路之應用尚未普及,網路的資訊鴻亦有待充實。
2. 便民服務系統尚待加強整合擴展至連線申辦服務,並建置網際網路之應用環境。
3. 政府資料庫仍待充實建廿及整合,並推廣加值應用,以充實網路上可應用的資源。
4. 公文處理現代化須全面推展,並進一步實施公文電子交換。
5. 民眾取用政府資訊及服務的管道,有待運用網路提供更便捷的及多元化的服務。
6. 政府機關資訊安全工作尚待加強,以建立一個可信賴的資訊安全管理環境。
(三)推動項目檢討及預估
1. 建置政府機關整體性、符合運作管理邏輯的骨幹網路,並提供各級人員電子郵遞地址、電子目錄、電子新聞及電子箱基礎服務。
2. 建置跨機關服務訊系統,配合公文電子交換之推廣,藉連線交換資訊,避免重複輸入資料,提高行政處理效率。
3. 針對民多元化的需求,透過網際網路、電腦語音及共同訊服務站等提供民眾資訊、通信及線上申辦等互動式的服務。
4. 建置電子商務的環境,推動電子報稅、電子工商管理、電子駕照行照管理、電子採購等應用,並由政府機關提供各種電子料庫的應用,尤其是對中小企業提供各種電子化服務,以提高其競爭力。
5. 充實網際網路上的資訊資源,建置人口、土地等多項公用資料庫,建立取用公用資料庫之各類電子閘門控管機制,透過網際網路以線上方式對外提供資訊服務。
6. 逐步減少書證謄本使用,已由政府機關網路上查驗,以減少民眾返不同機間申辦各種書證,以發揮電子化政府的勁效。
7. 推動「村村有電腦、里里上網路」計畫,延伸政府服務基層;推動「課股有信箱、訊息瞬間通」計畫,普及電子郵遞運用到每一公務員。
8. 強化資訊安全管理與稽核工作,建立電子認證機制,提供個人識別及轉帳繳費之安全環境。


二、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推動計畫推動策略及實施重點
(一)規劃基本理念
1. 骨幹網路及資源整合
2. 民眾需求導向
3. 流程改造創新
4. 「單一窗口、多元選擇」
5. 「便民也便官」
6. 文書減量,謄本簡化
7. 延長服務時間,普及服務據點
8. 城鄉平衡發展
9. 民間參與

(二)實施步驟、方法及分工
 1.「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整體架構由行政院研考會會同各部會及省市政府共同規劃訂定。
2.網際網路骨幹系統由行政院研考會協調中華電信公司整體規劃並優先建立,各機關負責建站上網。
3.政府機關整體性網內網路環境由行政院研考會規劃建置,個別網內網路由各機關負責建立。
4.各項網路行政應用及便民應用服務項由各主機共同規劃分工建置。
5.網路上之安全認證及安全稽核環境由行政院研考會會同有關機關建立推廣。
6.以智慧卡推動識別證卡合一由行政院研考會會同有關機關討論推動。

三、政府網際服務綱效益評估
(一)有形效益
1. 在政府機關與網際網路連線方面,採建置政府機關專用骨幹網路連線方式較各機關個別利用網網路服務業者網路上網,預估可節整體上網費用達65%。
2. 可確保各機關網路線均享有相同高品質之暢通寬頻服務。
3. 可提升政府部門整體網路安全防護品質。

(二)無形效益
1. 由本專案所建置之政府網際服務網,可加速各級政府機關普及上網,並落實推動電子化/網路化政府計畫各項應用。
2. 全國政府機關由政府網際服務網之互連,可加速各機關間資訊交流,提升各單位行政效率。
3. 全國政府機關藉由政府網際服務網之互連,可達成各政府機關間之資源共享,進而降低行政作業成本。
4. 全國政府機關藉由政府網際服務網,可提供各種快速、即時、互動、有效率之為民服務系統,邁向24小時服務政府,以提升為民服務績效。
5. 可間接帶動政府及社會各部門,加速利用網際網路之各種資訊通信應用環境,而建立資訊化、智慧化國家。


四、行政管理、便民服務及電子閘門策略性資訊系統之建置
(一)在行政管理應用方面,著重於針對每一公務員多少都會妾觸到的公文處理、採購與經費請款、人事處理、法制作業、計畫管理及政府出版品等多項幕僚性質工作,推動電子公文、電子支付、電子大事、、電子計畫管理及電子出版等共同性應用,以有效且大幅提升公務處理效率。
(二)在便民服務應用方面,針對與民眾權益切身相關的納稅、就業、駕照行照、公共安全、公司行號設立、醫療健保及水電瓦斯申辦等事
項,推動電子稅務、電子就業、電子公路監理、電子公共安全、電子工商、電子保健及電子公用事業等服務系統,一方面將政府的各項服務資訊上網,方便民眾直接查詢利用,另一方面也配合電子認證系統的建立,推動各項網路申報服務。
(三) 在所謂電子閘門應用方面,有鑑於目前政府的人口、土地等重要資料庫已建立在專屬網路系統上,配合電子化政府之推展,為了讓政府機關之間可以利用開放性的網際網路彼此交換及查詢資訊,必須把政府重要的資訊系統、資料庫與網際網路相連在一起,才能讓各機關充分利用不同機關的資訊資源,於是必須建置連接網際網路與各大型資料庫資訊系統的「電子閘門」系統。

五、網際網路行政應用服務系統推動現況
(一)電子公文方面
(二)電子採購方面
(三)電子法規方面
(四)電子人事方面
(五)電子計畫管理方面
(六)電子政府出版品管理方面

六、際網路便民應用服務系統推動現況
(一)電子稅務方面
(二)電子就業方面
(三)電子公路監理方面
(四)電子公共安全方面
(五)電子工商方面
(六)電子保健方面
(七)電子公用服務事業方面

七、網網相連電子閘門計畫各項系統推動現況
(一)戶役政電子閘門試辦作業工作計畫方面
(二)各大型資訊系統電子閘門推廣設置方面

八、普及村里上網加速資訊與通信枓技應用
(一)整合政府部門相關資源
(二)配合公用事業機構暨定規劃
(三)結合民間電腦門市拓展計畫
(四)融合民間團體力量

九、照顧訊應用弱勢群體,縮短數位落差
(一)推動資訊弱勢群體上網,發展特殊資訊應用服務
(二)照顧偏遠地區原住民居民,突破數位藩籬

十、政府網路安全申辦作業之開辦
(一)從電子簽章原理談起
(二)網路安全申辦服務之開辦

十一、民眾透過網路申辦政府服務實務
(一)連上具公信力提供電子簽章服務之網站,操作指示由個人自行生「私鑰」及「公鑰」電子檔。
(二)傳送「公鑰」至該具公信力單位申請註冊。
(三)由人親赴該具公力單位之服務櫃台辦理註冊認,並同時申請由具公信力單位發出「公鑰」之「憑證」。
(四)以後即可附加「憑證」於所簽之電子申請表單之後進行各項網路申辦。

十二、政府與民眾進行數位溝通需要安全載具
(一)民眾需要更安全、更方便的身分識別載具
(二)IC智慧卡可作為進入網路社會的安全媒介

十三、IC智慧卡為數位溝通最佳安全載具
(一)在資訊技術工程應用方面
1. 使用者可以從卡片本身提供的兩種肉眼及簡單機器可以快速判讀的安全院設計,分辦IC智慧卡的直偽。
2. 使用者可以設定四位數的密碼保護IC智慧卡,IC智慧卡遺失了也不用擔心被冒用。
3. 控制IC智慧卡的作業系統,以及為了保障安全的密碼模組,可由具公力的評估小組查核,以確保IC智慧卡的安全性及防止可能的暗門。
4. 為防止IC智慧卡讀卡設備被仿造,防止讀卡設備被不當使用所有的讀卡設備都可使用類似防止行動電話被盜打的安全技術,必須插入被認可的安全晶片及依照不同使用目的身分控制卡片才能啟用。
5. IC智慧卡與讀卡設備會相互認證,只要任何一方未經授權,系統即無法讀取資料。
6. 為了進一步確保資料的私密性,可在資料傳輸時予以加密。

(二)在執行管理及監督方面
1. 為保障使用者益,以「逐步漸進」及「風險管理」的實施策略來推動IC智慧卡 的安全應用,一切都要在技術、管理、法制及使用者的使用觀念都有把握的情形下,才會逐步擴大應用範圍。
2.可邀請立法部門及產、官、學、研及民間組織團體共同組成來監督IC智慧卡的運作。
3. 建立IC智慧卡安全評估制度,依據國際組織訂定的標準及評估準則來檢驗IC智慧卡相關軟體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標準,並定期進行評佔。
4. 規劃建立國家通信安全密碼模組認證制度,確保在國內販售及使用的密碼模組產品及設備均能滿足及符合相當的安全規範,此外並積極建立國內檢驗密碼模組的能力。

(三)在教育宣導方面
1. 建立IC智慧下網站,教育使用者正確的IC智慧卡使用觀念。
2. 辦理與IC智慧卡安全與隱私保護有關之研討會,推廣安全觀念。
3. 規劃結合民間團體力量,辦理相說明會,教導使用者如何安全的使用IC智慧卡。


十四、個人持有IC智慧卡自行掌握資料自主權更能保障隱私
(一)加強培訓各機關資訊安全人才,建立保障使用者隱私的工作倫理,強化各機關依據。
(二)透過IC智慧卡的軟體安控技術。

第十二章 由英美、新加坡電子化政府到台北市政府網路新都政策的規劃與執行
(一)綜觀世界各主要國家推動電子化政府,概要有三個重點:
1.政府與民眾間應致力於擴增網路便民服務。
2.政府與企業間應致力於促進電子商務的應用。
3.政府與政府間應致力於推動跨機關資訊流通共享,提升行政效能。
(二)根據美國Accenture公司調查發展電子化的政府最積極的22個國家,於2001年3月30日發表結果。依據各國政府對民眾及企業的提供的線上服務及資訊內容,Accenture將這22個國家分為四個等級,依序為:
1.創新領袖:有3個國家分別是加拿大、新加坡、美國。
2.計畫追隨:有5個國家分別是挪威、澳洲、芬蘭、荷蘭、英國。
3.穩定發展:有8個國家分別是紐西蘭、香港、法國、西班牙、以色列、葡萄牙、 德國、比利時。
4.建立平台:有6個國家日本、巴西、馬來西亞、南非、義大利、墨西哥。

Accenture進一步歸納推動電子化政府創意領袖國家所具備的特質為:
1.願景與執行 
2.以公民為中心 
3.引介顧客關係管理 
4.數量與複雜度 
5.入口網站。

(三)依據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之調查報告,將世界60個國家區分成四個等級:
1.電子化企業的領導者。
2.電子化企業的競爭者。
3.電子化企業的追隨者。
4.電子化企業的落後者。

(四)依據愛迪西公司發佈世界55個國家的最新資訊化社會指標評比,依序是:
1.第一群為滑冰者
2.第二群為跨步者
3.第三群為短跑者
4.第四群為遊蕩者

(五)何謂「功能政策」?何謂「功能政策」?
何謂「策略政策」?指的就是:組織在面對政策目標與手段的不確定性、資源多元性、決策意見因党派不同而呈現多元性的環境下,所選擇之最能配合環境趨勢,又能發揮組織現有條件及符合組織目標之理念與方向上的決策。何謂「功能政策」?指的就是:組織為實踐策略政策所配合進行之組織調整、人員運用以及行動計畫的訂定與執行等相關具體的政策活動而言。

(六)新加坡推動電子化政府政策分析
型塑電子化政府的五大策略方針
1、 提供整合性的電子化服務
2、 運用資訊通信科技發展新的能力
3、 借助民間的力量
4、 建立電子化政府在觀念上的領導地位
5、 傳達電子化政府的價值並促進電子化服務的使用

(七)台北市網路新都的整體目標
1、 服務改造
2、 流程改造
3、 學習改造
4、 資訊基礎建設

(八)網路新都的推動策略
策略一:建置資訊基礎建設
策略二:普及網路教育
策略三:政府行政資訊化
策略四:便民服務自動化
策略五:市民九大生活網

(九)為了向市民宣示網路新都政策執行的決心,台北市政府向市民提出那十大承諾:
第一、市政及服務作業全面連網
第二、開辦免書證、免謄本的服務
第三、建立「捷而易」市民生活網
第四、打電話即可以得到網路資訊服務
第五、提供市民終身免費電子信箱
第六、提供市民三小時免費上網訓練
第七、開辦市民網路大學
第八、發行「市民電子識別證」
第九、發展國際化的工商企業服務網
第十、闢建資訊網路無障礙空間

(十)網路新都政策執行成效
1.辦公室自動化及行政業務電腦化部分
(1)建立跨機關業務虛擬資料庫:為分享市府民政、地政、建築管理及都市發展等四大資料庫的電腦化查詢系統的資料,故由資訊中心負責建立局處資料庫鏈結機制,研考會配合推動市府相關行政規則的修改,以建立機關間資料共享的機制,進而達成民眾申辦案件「免書證、免謄本」之便民服務目標。
(2)推動市府員工一人一機:完成市府員工/電腦比率為96%,並持續朝100%的目標邁進。
(3)建立電子公文系統:電子公文系統於88年完成建置,截至調查日止,平均每月電子公文發文量己可達41535件以上。
(4)推動市府員工人人都有e-mail:完成電子信箱/員工比率為97%,並持續朝100%的目標邁進。
(5)架構市政寬頻網路:於89年7月完成市政ADSL寬頻網路建置,目前市政府各機關皆已透過寬頻上網。
(6)工程管理資訊化:完成工程管控資訊化系統使工程管理更確實。
(7)規劃市府網內網路(intranet)系統:開發市府行政管理資訊系統。

2.電子化政府部分
(1)厚實資訊基礎:完成台北市多目標地理資訊系統、自來水地理資訊系統。
(2)推動便民服務自動化:市府各機關網站全面建置,並完成開放81項申辦業務民眾上網申辦與460項申書表上網供民眾下載。
(3) 普及資訊教育、縮短數位落差:推動市民三小時上網訓練,截至90年7月已有149601位市民參與訓練。
(4)開辦市民免費電子信箱服務:開放市民申請終身免費電子信箱,截至90年7月已有169454人次申請。
(5)健全市民申訴管道:完成新版市長信箱系統與相關管制措施,以提供市民更為方便、滿意的申訴與建言管道。
(6)暢通市政參與管道:為暢通市民參與市政管道,完成市容查報系統,讓所有市民共同監督市容。
(7)建構市民生活網:完成九大生活網之市民交通旅遊網、文化休閒網、安全服務網、工商服務網、醫療保健網、福利及救助網、愛心服務網以及台北市鄰里社區聯網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之網站,提供市民完整豐富之生活訊息。
(8)闢建網路無障礙空間:廣設公共資訊服務站與提供民眾網路免撥接服務。

(十一)台北市府在推動政府電子化的過程當中,有下列幾點值得檢討之處:
(1)關於資訊決策體系方面:
市府e化決策體系整體性不足,現行決策過程冗長,機關間溝通不足。另外,現行機關計畫審議方式並未確實受到提案機關的遵守。
(2)關於資訊化推動委員會方面:
資推會應定位為市府資訊發展策略與方向訂定的單位,惟目前其功能未充分發揮,應有改組之必要。
(3)關於資訊人力運用方面:
市府欠缺資訊規劃人力,且現行資訊人員職缺造成人員無法升遷的問題,使得人才不易留任。建議將來資訊人力應由市府統籌規劃運用、培訓,並提升資訊人員職等。另外,由於負責規劃資訊網路、辦公室自動化及電子化政府等工作的業務量與日遽增,使得台北市政府資訊中心現有人力己現窘迫。
(4)關於資訊預算資源規劃方面:
資源妥善運用,發揮每一分錢的最大效益,是未來的工作目標。因此,將來預算分配應顧及市府整體資訊發展及局處業務發展需求,並應持續加強各機關計畫成本效益化指標的審核。
(5)關於工作流程與權責區分方面:
市政e化的工作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行政效率的提升;另一個是便民服務的加強。就便民服務來說,市政資訊業務工作應先有一明確的策略定位,再進行跨局處的流程檢討,以單一窗口的角度省思工作流程與機關權責。就行政效率提升來說,跨機關業務的連結涉及行政生態的改變,需要首長通力的合作才有機會能夠成功。
(6)關於市府推動e化的成果評估方面:
部分市政服務的效果不能全然以成本效益來衡量。能夠衡量的部份應在導入e化前進行預評估、執行評估與成果評估的工作。至於評估的相關指標、評估方法,可以進一步委託具公信力的相關單位或專家學者來進行討論或選取後訂定。
(7)有關「與民間企業或學術單位建立一個長期的伙伴關係」的議題:
這個觀念普遍獲得相關首長的認可,惟產官學間如何合作?相關法規是否存在不利合作因素?則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

(十二)分析英、美、新加坡等三國的電子化政府相關文獻後發現那些學習基準:
1、應致力建立統合與領導各級政府資源與計畫的任務編組或單一組織,以求政策規劃與執行的一致性與資源利用的有效性。
2、推動資訊系統安全,通訊頻寬與平台整合等基礎建設工作,以提高系統的可利用性,整合性與安全性。
3、開發多元政府線上服務內容與建立民眾取得政府資訊的單一管道,以提升民眾的滿意度與降低資訊蒐集的障礙。
4、提升新經濟時代電子商務發展,以刺激民間電子商務市場的活絡。
5、 關注資訊人力甄選與現行人力的教育訓練,以培養電子時代政府所需的人才。
6、 導入電子化方式再造傳統行政工作流程,以提升行政機關之工作與溝通效率。
7、 尋求政府機關與民間企業或學術單位長期的伙伴關係,以建立產,官,學三贏的合作機制。
8、 極檢討與電子化政府工作需求不符之相關法規,命令,以滿足資訊時代的法規需求。

(十三)參閱注釋(P.373-P.376)
1、IDC/World times的資訊社會指標分別是(p.373)
2、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電子化準備度有六個衡量指標,分別是(p.373-374)
3、 McConnel International用於衡量一個國家或城市電子化準備度的指標 (p.374-375)
4、資訊高速公路在政府部門運作的三個層次架構,其模式如下(p.375)
5、英國政府資訊服務的九大原則(p.375-376)



宜蘭中心重點整理
期末考重點:

第七章:

一、Hansen指出,民主行政中真實的對話可以藉由哪些標準加以檢驗?(P165)※

二、為何理想網路共論壇可以幫助民主行政的達成?(P167)

三、解釋「線上公共論壇」、「全球資訊網」。(P166、167)

四、為使民主行政能實施於我國行政體系,未來網路共論壇版面的設置與應用應朝向哪二方面規劃?(P181)

第八章:

一、G2C即政府便民服務重點服務為何?(P191)

二、解釋「機關公文電子交換」。(P196)

三、公文電子交換共分為幾類?(P197)

四、試述政府採購電子化的推動策略。(P206)

五、解釋「共同供應契約」。(P207)

六、解釋「電子採購卡」。(P209)

第九章:

一、電腦密碼安全處理的方式有哪些?(P224)

二、解釋「生物密碼」。(P225)

三、決定電腦使用者在網路上的存取權限,所採取的架構方式為何?(P226)

四、解釋網路「防火牆」。(P228)

五、電腦硬體所應採取的安全措施有哪些?(P227)

六、我們對於對腦病毒應如何防範?試簡述之。(P235)

第十章:

一、政府的數位化將帶來怎樣的改變?試述之(P244)

二、美國德州施行電子化政府的要旨為何?(P245)

三、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民眾對於以數位化科技反制恐怖行動的認知為何(P249)

四、由各國政府數位化經驗,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P258)

第十一章:

一、專家歸納出電子化政府趨勢會朝向哪些方面發展?(P268)

二、政府採取哪些理念進行「電子化/網路化政府」計劃的規劃。(P273)

三、政府網際服務網具有哪些有型及無形的效益?(P284)

四、普及村里上網的具體做法有哪些。(P302)

五、IC智慧卡的安全防護在資訊工程應用方面有哪些做法?(P314)

六、政府可以建置哪些隱私保護機制,讓使用者放心使用IC智慧卡?(P315)



基隆中心重點整理

數位化政府 期末考重點整理

第七章 數位公共論壇
(一)在諸多的電腦中介傳播形式中,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中之線上公共論壇或討論型版面是最值得重視的一種。線上公共論壇版面乃是電腦中介傳播較新近的一種應用型態,其乃存在於電腦網路中的虛擬公共空間;任何有興趣的公眾,在具備易得之技術性和制度性的能力後,可隨意地在此空間中公開的讀取、散佈訊息、與他人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在此空間裡,人是匿名、無身分的,任何參與討論者的經濟、政治、社會地位與背景皆不直接影響他人的觀感,發言者的影響力全然來自於其言論內容與說理程度。線上討論論壇並可以收集和激發觀點;電子論壇還有剌激議題爭論與對話的潛力,能促進政治的公共覺醒與參與。而網路的使用可區分為四類:
1.一對一非同步的通訊,例如電子郵件:
2.多對多非同步的通訊,例如Usenet、電子佈告欄等;
3.即時的溝通,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例如聊天室;
4.非同時的通訊,僅由使用者搜尋網站,取得資訊。

(二)台灣地區的地方縣市鄉鎮政府於全球資訊網上所設立的公共論壇版面,在此萌芽初期,雖在量與質上不盡理想,但卻已為我國的民主行政和電子化民主進程跨出了一大步。為使民主行政能實現於本國行政體系,就網路公共論壇版面的設置與應用,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 電腦網路的可取用性必須擴大,並擴及社會中的資訊貧者。我國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的發展以及個人電腦擁有比率的成長,使電腦網路在公共溝通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為使網路公共論壇發揮其最大效用,政府應朝資訊均富與普及取用的境界努力。
第二, 政府行政人員必須動用其可觀的權力和資源,以確保電腦中介傳播被用以改善公共對談並建構民主。雖然水能載舟,但亦能覆舟;電腦中介傳播如同其他工具一般,可有正面的用途,但亦可被用在非良善的目的上。因此,政府行政人員有必要將其之使用導引至更符合民主原則的方向。各級政府應設置網路公共論壇版面,依照最理想運作方式設計其功能,並鼓勵民眾應用。民眾對政府之正確的反饋需要有統治者的鼓勵,因此行政當局不應該設法阻止向上的負面資訊流,而應積極地鼓勵並促成之。

第八章 電子商務在政府機關應用
(一)政府機關的電子商務活動
政府機構就如同民間企業,過去推動電腦化作業重點為針對個別產業建置大型資訊系統,作業流程上多以一般民眾或企業到達機關櫃台得到有效率的服務為設計重點,至於對民眾或企業而言認為是一件事但分屬不同機關權責處理申辦事項,則慣由民眾或企業往返於服務流程中的上、下游機關自行送件及取件;但面臨網路化時代的來臨,政府機關如何採用民間推動電子商務構想,將政府、企業或民眾的電子商務活動納入電子化政府建設,即為各國政府必須把握之機會與挑戰。事實上各國政府間對於應用電子商務於電子化政府的認知大抵相去不遠,概要言之,有下列三個主要方向:
1.在政府與政府間應致力於推動跨機關資訊流通共享,提升行政效率;
2.在政府與企業間應致力於促進商務活動連線應用,著重公平競爭;
3.在政府與民眾間應致力於擴增網路申辦服務,強化便民效能。

(二)加強政府服務上網與普及資訊服務(G2B,G2C)
在政府機關間為促進資訊流通共享與整合應用,有所謂的供應鏈現象,但在此是指一個由許多政府機關經上下游接續處理而連結而成的網絡,這些機關參與了許多不同流程與活動,這些流程與活動相互鏈結的目的,在於機關間(簡稱G2G)以互惠服務的型態來產生價值,具體而言,大致有二種型態:
1.推動行政事務資訊流通,提升政府內部作業效率
2.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推動跨越機關電子閘門應用,整合創新政府服務。

(三)推動政府服務上網與普及資訊服務(G2B,G2C)
政府機關基於服務上網與普及資訊服務,於網路前端對外公平開放提供電子表單服務,經由網路受理各項線上申辦資料,在後端則有
以民眾服務資料庫支援後續各項申請案之處理,於是而有機關對企業或機關對民眾的服務型態(簡稱G2B或G2C),具體而言,大致也有二種型態: 1.推動政府對企業電子商務應用。
2.推動政府便民服務上網。

(四)由以上說明,企業面臨e化時代的來臨,對B2C及B2B電子商務係採以下措施予以因應:
1.透過企業資源整合系統與企業流程再造,將企業內部作重新整合,再與顧客關係 管理系統及供應鏈管理系統結合,達成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資訊的整合。
2.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執行模式有許多種,從過去的EDI模式,轉變成為現今網際網路上以電子市集交易方式進行。
3.企業對顧客的電子商務則利用建置顧客關係管理系統的方式,來達成企業對顧客最佳化管理,可以幫助企業穩定客源。

(五)公文電子交換之發展方向
1.公文電腦化作業可從建置機關內部公文系統做起,除而包括機關內部應用的文書 製作、稽催管制及檔案管理等功能外,為執行傳遞交換作業必須進行前置處理,透過網際網路引用政府憑證管理中心電子認證服務、中文字碼對照轉換服務及公文電子交換服務中心之相關應用,將交換處理機制與功能相整合,達到一迅速、便捷及安全的公文電子傳遞作業。
2.傳遞交換處理所引用的電子認證安全機制係以行政院研考會所建置之政府憑證管理中心所訂定的標準為依循準則,其功能包括:利用機關(單位)電子憑證(相當於電子章戳)對發文、收文方認證,使用電子信封確保公文機密性,及提供目錄服務,便於查詢己申請憑證可進行公文電子交換之機關等。
3.另因應中文內碼繁多,自造字碼不一無法顯示列印及檢索等問題,可運用行政院研考會及主計處所開發中文BIG5E內碼及中文標準交換碼CNS全字庫,其提供各界對照轉換服務,並含傳送原則,避免發生收發雙方字碼不一致,或產生缺漏情形。
4.可運用交通部公文電子交換服務中心服務,該服務係整合原公文電子交換中心及電子郵遞課股信箱」計畫所建立,為一類似郵局的第三者,提供通信紀錄儲存、正副本分送、機關群組管理及怠慢處理等完整電子交換服務功能。


(六)為能順利配合實施公文電子交換,由各級機關配合執行事項如下:
1. 檢討修正公文收發文作業流程及文書單位專責人員作業權責。
2. 促請機關資訊單位、人事單位及各業務單位全力配合。
3. 修改現行文書系統及資料庫以符合「文書及檔案管理電腦化作業規範」相關規定。
4. 準備公文附件相關需求軟體工具。
5. 向政府憑證管理中心申請機關(單位)憑證。
6. 準備傳遞交換前置理作業軟體。
7. 配合進行中文碼自造字碼事宜。

(七)政府採購電子化之推動策略如下:
1. 以民間無法建立,須政府公權力介入者為原則,其中以主導為政策、建立規格標準、共同性軟體工具開發及法令研修為主要工作。
2. 系統以使用簡單、低建置成、自動化與人工作業可雙軌並行為原則。
3. 與現行法令規章不相牴觸,現有技術可克服者,優先推動。
4. 配合我國電子化政府推動時程建立相關應用系統。
5. 有效利用民間專業及技術資源。
6. 從金額小及重複性高之採購業務優先推動。
7. 選定資訊能力較強之機關先行試辦,再逐步推廣至其他機關使用。

(八)電子採購電子化系統發展現況
1.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
行政院工程會為配合「政府採購法」之實施,早完成「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之開發,其中除了招標及決標公告外尚包括拒絕往來廠商名單資料庫、多餘不用堪用財物公告、變賣出租、公開徵求廠商提供參考料及公開取得企劃書或書面報價等功能。
2.共同供應契約公告系統
「共同供應契約公告系統」已開發完成,各機關具有共通求特性之財物或勞務,與廠商簽訂共同供應契約,公告於資訊網路上,提供給其他採購需求機關使用,此新設制度將可為我國政府採購模式帶來新的步與發展。
3.電子型錄系統
目前已完成使用之「廠商子型錄系統」,其設計理念在於使用操作方便,共兼顧安全性、效率性與實用性。
4.電子詢型錄系統
行政院工會建置之「電子詢報價系統」可藉由電腦網路迅速傳遞詢價、報價訊息,該系統所建立公開之採購環境可達到便捷採購程序及降低採購成本之目的。
5.電子領投標系統(1)領標作業 :領標電子化廠商於網路上直接繳費並下載招標文件,可省許多往返機關時間。
(2)投標作業 :電子投標作業由廠商透過網路傳輸相關文件便可完成,可節省廠商許多人力及時間。
6.規劃推動「政府採購卡」
政府採購卡結合信用卡及金融IC智慧卡之特色,將來可供購人員於網路或賣場刷卡使用,也可用於出差購買機票或住宿,其作業流程強調分層負責的理念,以減少不必要程序及層級,同時可分別針對採購品項、交易金額、交易次數及交易商家進行設定,以確保交易之安全:就廠商而言,可於採購驗收後迅速獲得帳款,使資金能有效運用並經由銀行提供帳務處理服務,減少人力處理成本,提升競爭力。


(九)推動政府與民眾的線上申辦G2C應用
1.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網路化服務
2. 民眾所希望得到的政府網路單一窗口服務
3. 網路申辦注意事項
(1) 全上網為網路申辦的基石
(2) 政府網路安全申辦作業之開辦
(3) 政府機關可於心大膽引用雷子簽章機制開辦各項網路安全申辦服務
(4) 民眾透過網路申辦政府服務實務
4. 個案範例:網路報稅、電子公路監理
(1) 網路報稅創新猷
(2) 電子公路監理展新頁

第九章 數位資料的安全與防護
(一)數位化政府資料的安全防護,可以分為A、B、C、D四種等級:
1. D是屬於資料安全性最低程度的考量,此一系統大部分以個人電腦為主。
2. C比D級防護更高一層次的安全防護等級,在C級中可分為C1及C2二種,在C1系統有密碼使用,有對電腦使用檔案存取權限之掌握,及防止系統檔案被毀損能力。在C2中則需對電腦使用者的檢查,和電腦使用層級的限制。
3. 更上一層的安全防護等級,則為B,要求提供安全公文或信件,譬如加碼的文字,數位簽名等。B級防護需要主動防護安全,如防火牆配置及當電腦系統在故障時的安全防護。B級中可以分為B1,B2及B3三種,B1級系統中需要區分為與安全有關的系統及與安全無關的系統。B2則要求新的應用程式,不會讓別人由「後門」進入電腦系統,B3則更進一步要求系統管理員能負責平時與系統故障時的系統安全。
4. 至於最高A級防護則必須以數學的方式來驗證系統的安全防護,並包括所有的最嚴密安全需求,進一步來說,最高級的防護系統,應當採用可以了解及可控制性的開放「原始碼」。

(二)除了D級以外,數位化政府對於資料的防衛措施所採取的正常安全措施如下:
1. 請立即改變電腦原始設定的密碼。
2. 有關自己設定密碼時,應遵守的規則,避免使用名字、身份證號碼、生日、電話號碼。所設定的密碼,至少應有6~8字元長度,至少應包含二個阿拉拍數字,同時避免使用二個按順序排列的英文字母。
3. 密碼應定期更改。
4. 有關暫時性的通關密碼,於不需要時系統管理員應立即停止通關密碼的授權使用。
5. 密碼不可共用。
6. 不可以將密碼張貼在明顯之處。
7. 規範密碼登錄次數。
8. 以生物測定當作授權密碼,使用於較高等級的安全且最具敏感區域防護系統。

(三)所有網路的作業系統,均有權限等級存取的控制。有關電腦的權限等級劃分,可以分為資料等級的存取與人員權限的分類如下:
1. 有關資料存取權限劃分:所有電腦檔案均應被標註,如欲執行儲存或讀取,均可以設定依據電腦檔案存取分類的特性來劃分。所以電腦應會自動地執行予以當事者,能否接受儲存或拒絕予以修正存取的權限。
2. 有關人員存取權限的劃分:
第一層級於整個電腦系統的管理員或者電腦網路的管理者,通常由電算中心主任 或者政府首長擔任。
第二層級屬於由電腦系統管理者指定某些管理員,做某一特定團體的管理員,具有特定的管理工作,如安裝及移除、設訂軟體或者執行網路備份等。
第三層級屬於外包或外聘的電腦顧人員或專案助理,對於這些人員當然可以給一些權限,這些人稱為Guest。
第四個層級是日常電腦的使用者。


(四)電腦實體的安全,包含電腦主機房、電腦的主要工作區、來訪者的接待地區,含有資料的工作站以及易於攜帶的筆記型電腦及掌上型電腦。
1. 電腦實體安全制
2. 電腦的接待區之安全管制
3. 實體工作站的安全保護
4. 攜帶型電腦的安全防護

(五)防火牆的建立
網路的防火牆,乃是防護政府電腦網路免於被電腦駭客經由Internet侵入。也就是說,將防火牆安置於政府內部電腦時,防火牆成為一種Gateway來阻擋某些特定型態之資料傳輸。防火牆必須能進行病毐掃瞄或者建立gate做數位簽名的檢查,同時所有防火牆均可以產生防火牆的日誌檔,了解與分析防火牆的安全與管理措施。其次是電子資料認證,所謂防火牆的認證可以做為以下幾種:
(一)電腦使用者的認證。
(二)電腦工作端的認證。
(三)透明式的會談認證。


(六)防火牆有下列幾種類型

防火牆有下列幾種類型:
1第一代防火牆,封包過濾的防火牆。
2更先進的防火牆,是修正第一代以路由器為主的防火牆,第二代的是以電路閘道器或應用閘道器為主。
3至於第三代的防火牆的技術則是以SMLI。非軍事區(DMZ)的防火牆的網路具備更高層的安全性。
(七)電腦病毒的種類 :
1.開機類型。
2.檔案類型。
3.多形態的。
4.隱密性的。
5.具有加密型的。
6.木馬程式。
7.定時炸彈的病毐。
8.小毛虫。
9.邏輯性炸彈式的病毐。
10.巨集型的。
11.異質性。

(八)電腦病毒的防範
1.對於電腦軟體,應設定自動化的全面掃瞄,而毋須由個人來執行掃描檢查。
2.針對那些可能引進電腦病毒的危險族群,應予以警告或監控此人的行為。
3.禁止使用任何未經授權複製的軟體。因為通常有60%的中毒情形均來自受感染 的磁片,而其他的40%則來自於下載的程式或者E-mail中的附加檔案。
4.防毒軟體應該安裝在所有的電腦工作站,並且應設定每天自動執行掃瞄,而每週更應更新掃毒程式,以應付新的病毒種類。當然,對於Internet的區域網路,可以對電腦主機設定執行權限。如此一來,電腦工作站,如果感染病毒,自然不會感染到伺服器。但是工作站的使用者,倘若複製可以執行的程式到伺服器上,或者在工作站與工作站之間,傳遞可以執行的程式,伺服器受電腦病毒感染的情形,仍然會有可能發生。
5.有時候,有些隱密型的病毒無法被偵測出來或者有新的病毒出現,然而目前的掃毒軟體無法偵測出來,以致沒有中毒訊息。在此情況下,可以透過以下電腦的一些徵兆,了解電腦可能己經中毒。
(1)電腦中的系統資源和記憶體使用空間減少。
(2)電腦程式的負載量,產生延遲的現象。
(3)呈現錯誤的訊息,即訊息不太正常。
(4)電腦檔案的長度不正常的變長。
(5)硬碟或軟碟中的受損磁區增加。

6.在電腦代理伺服器、防火牆,及電子郵件閘道前,安裝防毒軟體。尤其是電子郵件閘道器,它是目前電腦網路上安全的一大漏洞,所以E-mail可使用數位加密、病毒防護、認證等,如此E-maile的信件方能具備安全性。
7.隨時以Mirror HD,MO或ZIP或Tape或攜帶式硬碟如CF,做Backup是非常重要的,而適度的UPS的裝置亦是很重要的。


(九)數位資料之其他安全防護 :1.有關電腦人員的問題   
2.日常事務性的安檢防範   
3.資料安全處理

第十章 各國政府之數位化現況
(一)在社會之數位化的過程中,其政府須扮演的角色包括:
1.創造適於數位化政府的環境。  
2.以電子化形式傳達方便的政府服務給民眾。

(二)數位化政府已是一種事實,民眾與企業快速地採行,使其不再只是新奇的概念,而業已成為一種人們做事的習慣方式。政府的數位化並將帶來一些改變:1.合作、互動的成本將降低。    
2.各級政府機關規模將變得不重要。
3.資訊的取用愈來愈不受限制。   
4.設置與執行新系統的時間與成本較低。

各國政府的數位化過程中,吾人可習得三種經驗:
1.對於ICT的採用抵制或態度消極:最大的傷害並非公僕或政治人物拒絕ICT,而是當ICT被視為控制機制時,出現一些退化的行為,這只會腐蝕公部門的信用與績效。
2.傾向現狀的漸進主義:傳統主義者過度小心謹慎,採取漸進式的策略,並以公式化的方式達成。IT在規劃上的錯誤與困境將可藉由公共課責與媒體關注而擴大、增強。
3.激進的數位化轉型;意指對行政文化做一基礎性的更新,主要是為學習如何分享課責,以更有彈性、更有效率的方式合作、聯盟,並授權公僕與其合夥人。

(三)美國政府電子化的程度在各國當中可算是拔得頭籌;其原因與主要經驗在於以下四項:
第一,經由私人企業與政府彼此增長的互動模式,完整的網路基礎設施、及不計其數 之居領導地位的軟體資訊技術企業,使美國政府得以在優勢的網路環境與數位經濟的結構下,快速地將其政府業務數位化。
第二,藉著民間技術力量制訂規格標準與架構,美國企業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領導者,而且使美國政府在其他各國政府電子商務化的過程中,成為電子化政府的主導者以及資訊技術應用與經驗的供給者。
第三,自多年的政府數位化經驗中,積極推動數位化政府中的重要措施如電子簽章法規。
第四,如同企業採用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與供應鍵管理系統般快速提升自身的經營運籌能力,政府的確可以像私人企業一樣,藉用資訊技術轉變為電子化的商務運作模式。

(四)現在有許多國家的政府的機構都開始擁抱數位化的革命,並在網站中存放相當多種類的資料、文件,然而,各國的電子化政府仍然是在其發展的初期。Accenture曾調查22個國家的聯邦政府網站,並比較2000年與2001年內容差異性,發現以下三點:
1.世界各國都致力於提供電子化政府的服務。
2.單一的入口網站仍未普及於各國政府網站中。
3.政府在提供更多電子化服務時所須面對的困難勝於私部門的組織,像是資訊均富或是合法性、社會文化之類的困難。

WEST將電子化政府定義為:以網際網路、線上的方式傳送資訊以及政府的服務。
數位化政府乃是以網路提供政府服務,使政府效率提升的組織型態,其建立在幾項準則之上,包括:便利性、可及性、信任、效率與責任、創新投資。數位化政府所帶的影響,不僅為技術層面,更是社會面的。未來公民將可藉由網路與政府建立個人的、特定的關係,政府將提供公民便利及跨部會的完整服務,公民對其資訊隱私的保障亦將有更進一步的體認,使政府對個人資料的使用更為謹慎小心。

West指出,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國家都創設政府單一入口網站或整合型入口網站,以作為民眾近用許多政府機構網站的唯一入口,而且也是線上服務唯一需要停留的位置、和需要造訪的地方。政府整合型入口網站是將政府提供民眾的線上服務,包括商務活動、行政業務和許多政府機構集中在一地方放置,這對於有興趣利用線上政府資源的民眾而言是相當有幫助的,因為此種網站提供更為一致的、整合的、標準化的網站站內搜尋或使用的特徵與特色。

展望未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國家都創設政府單一入口網站或整合型入口網站,以作為民眾近用許多政府機構網站的唯一入口,而且也是線一服務唯一需要停留的位置、和需要造訪的地方。政府整合型入口網站是將政府提供給民眾的線上服務,包括商務活動、行政業務和許多政府機構集中在一地方放置,這對於有興趣利用線上政府資源的民眾而言是朿當有幫助的,因為此種網站提供便一致的、整合的、標準化的網站站內搜尋或使用的特徵與特色。許多國家中央政府網站的共同缺點是,不同機構的網站中其網頁設計的不一致性,使得民眾在瀏覽不同的政府機關網站時,必須學習一套新的、不同的瀏灠方式。


第十一章 中華民國數位化政府之規劃與實現
歐、美、日等主要國家為提高其國際競爭優勢,正相繼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並規劃運用網際網路構建「電子化政府」,作為提升政府效率及便民服務的重點。專家歸納出展望公元2010年,電子化政府的趨勢應會朝如下發展:
1.政府服務上網。
2.單一窗口及多元化的服務管道。
3.自助式的服務。
4.智慧卡之應用。
5.電子商務之應用。

「電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內涵及精髓是建構一個「無所不在、無時不刻」機關,使得民眾及各界可以很快速地取用整合性的資訊及服務,而不是要經過層層關卡審核的作業方式。在資訊科技的協助下,電子化政府會依據民眾及各界的需求、使用形式、要求服務的時間及地點,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選擇。

一、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推動計畫目標及現行作業分析

(一)計畫目標及指標
   政府部門則策訂以下六項目標:
1. 建構「電子化/網路化政府」基礎網路,提供各界便捷的資訊、通訊、線上申 辦及其他服務
2. 推廣網際網路的普及應用,推動政府人員上網並使用電子郵遞等基礎服務處理業務。
3. 健全政府資料流機制,便利民查詢利用;促進政府資料加值運用,帶動資料庫產業發展。
4. 增進各機關公文處理效率,推動電子交換作業,提升政府機關行政效能。
5. 整合政府資訊,延伸政府服務據點,延長服時間,提供「一處交件、全程服務」。
6. 建立可信賴的資訊與通信安全環境,便利政府資訊作業順利運作,保障民眾權益。

(二)現行自動化作業分析
政府機當時電腦化業務作業現況予以掌握,並就有待加強處進行檢討,歸納如次:
1. 政府部門網際網路之應用尚未普及,網路的資訊鴻亦有待充實。
2. 便民服務系統尚待加強整合擴展至連線申辦服務,並建置網際網路之應用環境。
3. 政府資料庫仍待充實建廿及整合,並推廣加值應用,以充實網路上可應用的資源。
4. 公文處理現代化須全面推展,並進一步實施公文電子交換。
5. 民眾取用政府資訊及服務的管道,有待運用網路提供更便捷的及多元化的服務。
6. 政府機關資訊安全工作尚待加強,以建立一個可信賴的資訊安全管理環境。

(三)推動項目檢討及預估
1. 建置政府機關整體性、符合運作管理邏輯的骨幹網路,並提供各級人員電子郵遞地址、電子目錄、電子新聞及電子箱基礎服務。
2. 建置跨機關服務訊系統,配合公文電子交換之推廣,藉連線交換資訊,避免重複輸入資料,提高行政處理效率。
3. 針對民多元化的需求,透過網際網路、電腦語音及共同訊服務站等提供民眾資訊、通信及線上申辦等互動式的服務。
4. 建置電子商務的環境,推動電子報稅、電子工商管理、電子駕照行照管理、電子採購等應用,並由政府機關提供各種電子料庫的應用,尤其是對中小企業提供各種電子化服務,以提高其競爭力。
5. 充實網際網路上的資訊資源,建置人口、土地等多項公用資料庫,建立取用公用資料庫之各類電子閘門控管機制,透過網際網路以線上方式對外提供資訊服務。
6. 逐步減少書證謄本使用,已由政府機關網路上查驗,以減少民眾返不同機間申辦各種書證,以發揮電子化政府的勁效。
7. 推動「村村有電腦、里里上網路」計畫,延伸政府服務基層;推動「課股有信箱、訊息瞬間通」計畫,普及電子郵遞運用到每一公務員。
8. 強化資訊安全管理與稽核工作,建立電子認證機制,提供個人識別及轉帳繳費之安全環境。


二、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推動計畫推動策略及實施重點
(一)規劃基本理念
1. 骨幹網路及資源整合
2. 民眾需求導向
3. 流程改造創新
4. 「單一窗口、多元選擇」
5. 「便民也便官」
6. 文書減量,謄本簡化
7. 延長服務時間,普及服務據點
8. 城鄉平衡發展
9. 民間參與

(二)實施步驟、方法及分工
1.「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整體架構由行政院研考會會同各部會及省市政府共同規劃訂定。
2.網際網路骨幹系統由行政院研考會協調中華電信公司整體規劃並優先建立,各機關負責建站上網。
3.政府機關整體性網內網路環境由行政院研考會規劃建置,個別網內網路由各機關負責建立。
4.各項網路行政應用及便民應用服務項由各主機共同規劃分工建置。
5.網路上之安全認證及安全稽核環境由行政院研考會會同有關機關建立推廣。
6.以智慧卡推動識別證卡合一由行政院研考會會同有關機關討論推動。

三、政府網際服務綱效益評估

(一)有形效益
1. 在政府機關與網際網路連線方面,採建置政府機關專用骨幹網路連線方式較各機關個別利用網網路服務業者網路上網,預估可節整體上網費用達65%。
2. 可確保各機關網路線均享有相同高品質之暢通寬頻服務。
3. 可提升政府部門整體網路安全防護品質。

(二)無形效益
1. 由本專案所建置之政府網際服務網,可加速各級政府機關普及上網,並落實推動電子化/網路化政府計畫各項應用。
2. 全國政府機關由政府網際服務網之互連,可加速各機關間資訊交流,提升各單位行政效率。
3. 全國政府機關藉由政府網際服務網之互連,可達成各政府機關間之資源共享,進而降低行政作業成本。
4. 全國政府機關藉由政府網際服務網,可提供各種快速、即時、互動、有效率之為民服務系統,邁向24小時服務政府,以提升為民服務績效。
5. 可間接帶動政府及社會各部門,加速利用網際網路之各種資訊通信應用環境,而建立資訊化、智慧化國家。


四、行政管理、便民服務及電子閘門策略性資訊系統之建置
(一)在行政管理應用方面,著重於針對每一公務員多少都會妾觸到的公文處理、採購與經費請款、人事處理、法制作業、計畫管理及政府出版品等多項幕僚性質工作,推動電子公文、電子支付、電子大事、、電子計畫管理及電子出版等共同性應用,以有效且大幅提升公務處理效率。
(二)在便民服務應用方面,針對與民眾權益切身相關的納稅、就業、駕照行照、公共安全、公司行號設立、醫療健保及水電瓦斯申辦等事項,推動電子稅務、電子就業、電子公路監理、電子公共安全、電子工商、電子保健及電子公用事業等服務系統,一方面將政府的各項服務資訊上網,方便民眾直接查詢利用,另一方面也配合電子認證系統的建立,推動各項網路申報服務。
(三) 在所謂電子閘門應用方面,有鑑於目前政府的人口、土地等重要資料庫已建立在專屬網路系統上,配合電子化政府之推展,為了讓政府機關之間可以利用開放性的網際網路彼此交換及查詢資訊,必須把政府重要的資訊系統、資料庫與網際網路相連在一起,才能讓各機關充分利用不同機關的資訊資源,於是必須建置連接網際網路與各大型資料庫資訊系統的「電子閘門」系統。


五、網際網路行政應用服務系統推動現況
(一)電子公文方面
(二)電子採購方面
(三)電子法規方面
(四)電子人事方面
(五)電子計畫管理方面
(六)電子政府出版品管理方面


六、際網路便民應用服務系統推動現況
(一)電子稅務方面
(二)電子就業方面
(三)電子公路監理方面
(四)電子公共安全方面
(五)電子工商方面
(六)電子保健方面
(七)電子公用服務事業方面


七、網網相連電子閘門計畫各項系統推動現況
(一)戶役政電子閘門試辦作業工作計畫方面
(二)各大型資訊系統電子閘門推廣設置方面
八、普及村里上網加速資訊與通信枓技應用
(一)整合政府部門相關資源
(二)配合公用事業機構暨定規劃
(三)結合民間電腦門市拓展計畫
(四)融合民間團體力量


九、照顧訊應用弱勢群體,縮短數位落差
(一)推動資訊弱勢群體上網,發展特殊資訊應用服務
(二)照顧偏遠地區原住民居民,突破數位藩籬


十、政府網路安全申辦作業之開辦
(一)從電子簽章原理談起
(二)網路安全申辦服務之開辦


十一、民眾透過網路申辦政府服務實務
(一)連上具公信力提供電子簽章服務之網站,操作指示由個人自行生「私鑰」及「公鑰」電子檔。
(二)傳送「公鑰」至該具公信力單位申請註冊。
(三)由人親赴該具公力單位之服務櫃台辦理註冊認,並同時申請由具公信力單位發出「公鑰」之「憑證」。
(四)以後即可附加「憑證」於所簽之電子申請表單之後進行各項網路申辦。


十二、政府與民眾進行數位溝通需要安全載具
(一)民眾需要更安全、更方便的身分識別載具
(二)IC智慧卡可作為進入網路社會的安全媒介


十三、IC智慧卡為數位溝通最佳安全載具
(一)在資訊技術工程應用方面
1. 使用者可以從卡片本身提供的兩種肉眼及簡單機器可以快速判讀的安全院設計,分辦IC智慧卡的直偽。
2. 使用者可以設定四位數的密碼保護IC智慧卡,IC智慧卡遺失了也不用擔心被冒用。
3. 控制IC智慧卡的作業系統,以及為了保障安全的密碼模組,可由具公力的評估小組查核,以確保IC智慧卡的安全性及防止可能的暗門。
4. 為防止IC智慧卡讀卡設備被仿造,防止讀卡設備被不當使用所有的讀卡設備都可使用類似防止行動電話被盜打的安全技術,必須插入被認可的安全晶片及依照不同使用目的身分控制卡片才能啟用。
5. IC智慧卡與讀卡設備會相互認證,只要任何一方未經授權,系統即無法讀取資料。
6. 為了進一步確保資料的私密性,可在資料傳輸時予以加密。


(二)在執行管理及監督方面
1. 為保障使用者益,以「逐步漸進」及「風險管理」的實施策略來推動IC智慧卡 的安全應用,一切都要在技術、管理、法制及使用者的使用觀念都有把握的情形下,才會逐步擴大應用範圍。
2.可邀請立法部門及產、官、學、研及民間組織團體共同組成來監督IC智慧卡的運作。
3. 建立IC智慧卡安全評估制度,依據國際組織訂定的標準及評估準則來檢驗IC智慧卡相關軟體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標準,並定期進行評佔。
4. 規劃建立國家通信安全密碼模組認證制度,確保在國內販售及使用的密碼模組產品及設備均能滿足及符合相當的安全規範,此外並積極建立國內檢驗密碼模組的能力。


(三)在教育宣導方面
1. 建立IC智慧下網站,教育使用者正確的IC智慧卡使用觀念。
2. 辦理與IC智慧卡安全與隱私保護有關之研討會,推廣安全觀念。
3. 規劃結合民間團體力量,辦理相說明會,教導使用者如何安全的使用IC智慧卡。


十四、個人持有IC智慧卡自行掌握資料自主權更能保障隱私
(一)加強培訓各機關資訊安全人才,建立保障使用者隱私的工作倫理,強化各機關依據。
(二)透過IC智慧卡的軟體安控技術。


第十二章 由英美、新加坡電子化政府到台北市政府網路新都政策的規劃與執行
(一)綜觀世界各主要國家推動電子化政府,概要有三個重點:
1.政府與民眾間應致力於擴增網路便民服務。
2.政府與企業間應致力於促進電子商務的應用。
3.政府與政府間應致力於推動跨機關資訊流通共享,提升行政效能。

(二)根據美國Accenture公司調查發展電子化的政府最積極的22個國家,於2001年3月30日發表結果。依據各國政府對民眾及企業的提供的線上服務及資訊內容,Accenture將這22個國家分為四個等級,依序為:
1.創新領袖:有3個國家分別是加拿大、新加坡、美國。
2.計畫追隨:有5個國家分別是挪威、澳洲、芬蘭、荷蘭、英國。
3.穩定發展:有8個國家分別是紐西蘭、香港、法國、西班牙、以色列、葡萄牙、 德國、比利時。
4.建立平台:有6個國家日本、巴西、馬來西亞、南非、義大利、墨西哥。


Accenture進一步歸納推動電子化政府創意領袖國家所具備的特質為:
1.願景與執行 
2.以公民為中心 
3.引介顧客關係管理 
4.數量與複雜度 
5.入口網站。


(三)依據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之調查報告,將世界60個國家區分成四個等級:
1.電子化企業的領導者。
2.電子化企業的競爭者。
3.電子化企業的追隨者。
4.電子化企業的落後者。


(四)依據愛迪西公司發佈世界55個國家的最新資訊化社會指標評比,依序是:
1.第一群為滑冰者
2.第二群為跨步者
3.第三群為短跑者
4.第四群為遊蕩者


(五)何謂「功能政策」?何謂「功能政策」?
何謂「策略政策」?指的就是:組織在面對政策目標與手段的不確定性、資源多元性、決策意見因党派不同而呈現多元性的環境下,所選擇之最能配合環境趨勢,又能發揮組織現有條件及符合組織目標之理念與方向上的決策。何謂「功能政策」?指的就是:組織為實踐策略政策所配合進行之組織調整、人員運用以及行動計畫的訂定與執行等相關具體的政策活動而言。


(六)新加坡推動電子化政府政策分析
型塑電子化政府的五大策略方針
1、 提供整合性的電子化服務
2、 運用資訊通信科技發展新的能力
3、 借助民間的力量
4、 建立電子化政府在觀念上的領導地位
5、 傳達電子化政府的價值並促進電子化服務的使用


(七)台北市網路新都的整體目標
1、 服務改造
2、 流程改造
3、 學習改造
4、 資訊基礎建設


(八)網路新都的推動策略
策略一:建置資訊基礎建設
策略二:普及網路教育
策略三:政府行政資訊化
策略四:便民服務自動化
策略五:市民九大生活網


(九)為了向市民宣示網路新都政策執行的決心,台北市政府向市民提出那十大承諾:
第一、市政及服務作業全面連網
第二、開辦免書證、免謄本的服務
第三、建立「捷而易」市民生活網
第四、打電話即可以得到網路資訊服務
第五、提供市民終身免費電子信箱
第六、提供市民三小時免費上網訓練
第七、開辦市民網路大學
第八、發行「市民電子識別證」
第九、發展國際化的工商企業服務網
第十、闢建資訊網路無障礙空間


(十)網路新都政策執行成效
1.辦公室自動化及行政業務電腦化部分
(1)建立跨機關業務虛擬資料庫:為分享市府民政、地政、建築管理及都市發展等四大資料庫的電腦化查詢系統的資料,故由資訊中心負責建立局處資料庫鏈結機制,研考會配合推動市府相關行政規則的修改,以建立機關間資料共享的機制,進而達成民眾申辦案件「免書證、免謄本」之便民服務目標。
(2)推動市府員工一人一機:完成市府員工/電腦比率為96%,並持續朝100%的目標邁進。
(3)建立電子公文系統:電子公文系統於88年完成建置,截至調查日止,平均每月電子公文發文量己可達41535件以上。
(4)推動市府員工人人都有e-mail:完成電子信箱/員工比率為97%,並持續朝100%的目標邁進。
(5)架構市政寬頻網路:於89年7月完成市政ADSL寬頻網路建置,目前市政府各機關皆已透過寬頻上網。
(6)工程管理資訊化:完成工程管控資訊化系統使工程管理更確實。
(7)規劃市府網內網路(intranet)系統:開發市府行政管理資訊系統。


2.電子化政府部分
(1)厚實資訊基礎:完成台北市多目標地理資訊系統、自來水地理資訊系統。
(2)推動便民服務自動化:市府各機關網站全面建置,並完成開放81項申辦業務民眾上網申辦與460項申書表上網供民眾下載。
(3) 普及資訊教育、縮短數位落差:推動市民三小時上網訓練,截至90年7月已有149601位市民參與訓練。
(4)開辦市民免費電子信箱服務:開放市民申請終身免費電子信箱,截至90年7月已有169454人次申請。
(5)健全市民申訴管道:完成新版市長信箱系統與相關管制措施,以提供市民更為方便、滿意的申訴與建言管道。
(6)暢通市政參與管道:為暢通市民參與市政管道,完成市容查報系統,讓所有市民共同監督市容。
(7)建構市民生活網:完成九大生活網之市民交通旅遊網、文化休閒網、安全服務網、工商服務網、醫療保健網、福利及救助網、愛心服務網以及台北市鄰里社區聯網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之網站,提供市民完整豐富之生活訊息。

(8)闢建網路無障礙空間:廣設公共資訊服務站與提供民眾網路免撥接服務。


(十一)台北市府在推動政府電子化的過程當中,有下列幾點值得檢討之處:
(1)關於資訊決策體系方面:
市府e化決策體系整體性不足,現行決策過程冗長,機關間溝通不足。另外,現行機關計畫審議方式並未確實受到提案機關的遵守。
(2)關於資訊化推動委員會方面:
資推會應定位為市府資訊發展策略與方向訂定的單位,惟目前其功能未充分發揮,應有改組之必要。
(3)關於資訊人力運用方面:
市府欠缺資訊規劃人力,且現行資訊人員職缺造成人員無法升遷的問題,使得人才不易留任。建議將來資訊人力應由市府統籌規劃運用、培訓,並提升資訊人員職等。另外,由於負責規劃資訊網路、辦公室自動化及電子化政府等工作的業務量與日遽增,使得台北市政府資訊中心現有人力己現窘迫。
(4)關於資訊預算資源規劃方面:
資源妥善運用,發揮每一分錢的最大效益,是未來的工作目標。因此,將來預算分配應顧及市府整體資訊發展及局處業務發展需求,並應持續加強各機關計畫成本效益化指標的審核。
(5)關於工作流程與權責區分方面:
市政e化的工作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行政效率的提升;另一個是便民服務的加強。就便民服務來說,市政資訊業務工作應先有一明確的策略定位,再進行跨局處的流程檢討,以單一窗口的角度省思工作流程與機關權責。就行政效率提升來說,跨機關業務的連結涉及行政生態的改變,需要首長通力的合作才有機會能夠成功。
(6)關於市府推動e化的成果評估方面:
部分市政服務的效果不能全然以成本效益來衡量。能夠衡量的部份應在導入e化前進行預評估、執行評估與成果評估的工作。至於評估的相關指標、評估方法,可以進一步委託具公信力的相關單位或專家學者來進行討論或選取後訂定。
(7)有關「與民間企業或學術單位建立一個長期的伙伴關係」的議題:
這個觀念普遍獲得相關首長的認可,惟產官學間如何合作?相關法規是否存在不利合作因素?則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


(十二)分析英、美、新加坡等三國的電子化政府相關文獻後發現那些學習基準:
1、應致力建立統合與領導各級政府資源與計畫的任務編組或單一組織,以求政策規劃與執行的一致性與資源利用的有效性。
2、推動資訊系統安全,通訊頻寬與平台整合等基礎建設工作,以提高系統的可利用性,整合性與安全性。
3、開發多元政府線上服務內容與建立民眾取得政府資訊的單一管道,以提升民眾的滿意度與降低資訊蒐集的障礙。
4、提升新經濟時代電子商務發展,以刺激民間電子商務市場的活絡。
5、 關注資訊人力甄選與現行人力的教育訓練,以培養電子時代政府所需的人才。
6、 導入電子化方式再造傳統行政工作流程,以提升行政機關之工作與溝通效率。
7、 尋求政府機關與民間企業或學術單位長期的伙伴關係,以建立產,官,學三贏的合作機制。
8、 極檢討與電子化政府工作需求不符之相關法規,命令,以滿足資訊時代的法規需求。


(十三)參閱注釋(P.373-P.376)
1、IDC/World times的資訊社會指標分別是(p.373)
2、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電子化準備度有六個衡量指標,分別是(p.373-374)
3、 McConnel International用於衡量一個國家或城市電子化準備度的指標 (p.374-375)
4、資訊高速公路在政府部門運作的三個層次架構,其模式如下(p.375)
5、英國政府資訊服務的九大原則(p.375-376)



Edward.Lin 2004-01-03 數位化政府解釋名詞期末重點


民主行政 民主國家的行政體系與運作中必須實現如參與、平等、回應性和課責性等的民主價值,以助於提供更好、更有效率和更有效能的治理。
網路公共論壇 係由Internet上之電子佈告欄演化而來。透過全球資訊網(WWW)以呈現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色彩和線條等資訊,並具有較平易近人的使用者介面。
B2C(Business To Customer) 下游企業對顧客的電子商務活動
B2B(Business To Business) 上游企業對供應商(或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活動
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政府機關間的電子資訊系統相互連結
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 政府機關對企業所提供之電子資訊服務
G2C(Government To Customer) 政府機關對民眾所提供之電子資訊服務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鍊管理 企業運用自建或它建的電子市集(E-Marketplace)資訊系統來加強與供應商的聯繫。
CRM(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顧客管理關係 企業利用建立Call Center資訊系統,達成與顧客的最佳關係管理。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內部資訊規劃 透過SCM&CRM和ERM之銜接以達成企業內外與上下游產業及顧客之整合。
SCM(Service Chain Management)服務鍊管理 將企業或民眾所申辦之事項的相關上下級機關連結在一起,達到自動轉送接續處理之管理。
CRM(Citizen Relation Management)公民回應管理 將對企業或民眾之服務,運用資料庫技術,達到服務到家的目標。
GRP(Government Resources Planning)政府跨機關資訊規劃 整合機關內部與幕僚業務資訊系統,並促進共享與整合政府資訊之流通。
電子公文 是機關推動電子化作業的基礎工作,也是一項將日常業務與文書幕僚支援予以整合之作業。
數位行政 以電子公文為基礎,暢通公務訊息上下互通以至於平行共享之通道,進而結合機關業務資訊俾為迅速確實之處理,此不但為公務人員帶來辦公方式的更新,也為下一代跨時空、平行處理、動態管理、無紙化、透明化、多管道服務的政府行政奠定了邁向「e世代」的基礎。
機關公文電子交換作業 透過Internet,以電子方式傳遞機關與機關間的公文。
新文房四寶 滑鼠、螢幕、印表機、數據機。
防火牆 防護(政府)電腦網路免於被電腦駭客或病毒經由Internet侵入。
木馬程式 由電腦資料偷盜者,在對方電腦中,植入惡意的程式碼,以偷取遭植入者之電腦或伺服器的密碼或個人的一些基本資料。常見的有Netbus、BOZK、Netspy、Sub7及Birdspy等。
電子化治理 因現代資訊與通訊科技(ICT)的出現而可能形成決策、權力分享與協調的新形態,且此趨勢在公部門中亦不能免除。
數位化政府 意指如何以ICT帶領公部門重組,以及如何對知識、權力及目的進行重新分配。
GSN政府網際服務網 主要提供各級機關共同使用之骨幹網路並連接其他網路,且以固網、ADSL、撥接帳號等方式提供連線服務。
電子簽章 即密碼的運用。以兩串不同的「鑰匙」,發送方用自己保管的「私鑰」(Private Key)加以簽章,接收方則使用經公信力單位認證保管的「公鑰」(Public Key)解除簽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