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會學
鍾紅柱老師 期中複習
藥物檢驗員 2006-04-13 期中考講次重點整理
bluestone 2006-06-14 網路教材摘錄10-17講
bluestone 2006-06-14 網路評量題目10-17講
黃恆老師 2006-06-14 期末重點回顧
1*一、教育社會學的定義
「教育社會學」是以「教育學」及「社會學」為基礎,來探討教育現象的一門證驗性的學科。由於教育社會學用了社會學的概念、觀點、研究方法等,來研究教育的現象,所以,教育社會學是一門具有教育學與社會學雙重性質的中介學科。
1*二、社會學簡介
(一)社會學的主要內容
1、社會的變遷:
前現代化的社會(premodern society)
現代化工業社會(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全球性發展時期:後現代(postmodern)的特性、相關的社會議題
2、社會的互動:
外在的因素
內在的因素
(二)社會學的概念(concept)
教育社會學所常使用的社會學概念有許多,例如:社會體系、角色、地位、社會結構、功能、社會制度、社會化、社會組織與團體、社會階層化、社會流動、社會變遷、社區、文化、次文化、社會關係、社會互動、權力、權威等。
(三)社會學所探討的主題
當代社會學所經常探討的主題有許多,例如:階級與階層、文化與社會、社會變遷與全球化、社會互動與日常生活、性別關係、種族與族群及移民、家庭與家務、貧窮與福利、教育、工作與組織、政府與政治、犯罪與偏差、健康與疾病及醫藥、宗教、大眾媒體與傳播、都市空間、人口成長與生態危機等。
(四)社會學的觀點(perspective)
社會學的觀點指的是:對社會的現象以社會學的角度來進行探討,也就是要具有「社會學的想像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這是一種能把個人生活與社會結構相結合,然後進行探討的能力,也就是能夠從熟悉的觀點抽離開來,轉而以社會結構的角度來分析我們的日常生活。能以社會學的觀點來看事情的人,他分析社會現象的角度會與一般人有所不同。
1*三、教育社會學所探討的主題
可歸納為以下六大類:
(一)教育社會學本身
(二)鉅觀層面(macro-dimension)
(三)微觀層面(micro-dimension)
(四)教育與社會其他部門的關係
(五)教育議題的社會學分析
(六)其他
1*四、開放系統取向的教育系統模式圖
「開放系統取向」(the open systems approach)應用在教育情境時,即要分析:
(一)教育組織本身(例如:結構、功能、角色、課程、紀律等)
(二)輸入(例如:學生的背景資料、教師的社會階級)
(三)輸出(例如:校友對學校的影響)
(四)環境(例如:社區的影響、人口的變遷、政治的變化、經濟的影響)
(五)回饋(即:一個教育組織會根據環境的變化、資訊的更新等持續進行調整)
1*五、教育社會學的理論基礎
教育社會學至少有以下三個理論基礎、研究取向:
(一)功能論
(二)衝突論
(三)解釋取向
1*六、教育社會學的研究類型
(一)研究典範
1、實證典範
2、自然典範
(二)研究類型
1、量化研究
2、質性研究
3、量化與質性兼具的研究
2*教育社會學的整體性發展風貌
可以用以下五點來加以說明:(1)規範性的教育社會學;(2)證驗性的教育社會學;(3)「新的教育社會學」(解釋性的教育社會學);(4)後現代取向(postmodern approaches)的教育社會學;(5)女性主義觀點的教育社會學(feminist Sociology of Education)。這五者不盡然是截然劃分的時序階段,也就是說,後者的興起不盡然意味著前者的結束。但前四者有其先後的順序,也就是說,後者的興起比前者為晚。現今可以說是後四者並行的時代。
2*一、規範性的教育社會學
教育社會學在奠基與草創時期可稱為「規範性的教育社會學」。在這時期,學者們採用“Educational Sociology”一詞來指稱教育社會學。具有以下五點特色:
(一)強調規範性、應然面
(二)具哲學導向
(三)具應用導向
(四)重視社會行動
(五)參與探討者多是教育學者,較少社會學者
2*二、證驗性的教育社會學
受到社會學領域的實證論(positivism)盛行的影響,教育社會學的英文名稱逐漸改為“Sociology of Education”。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一)教育社會學由一門規範性的學科,轉變為一門研究方法嚴謹的科學。
(二)教育社會學僅專注於證驗性的研究,凡是無法證驗者則歸給教育哲學去思索。
(三)探討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者加入了大量的社會學者。
(四)對教育社會學的探討,從只在師範校院內,擴大到教育學院以外的其他科系。
2*三、「新的教育社會學」(解釋性的教育社會學)
「新的教育社會學」(‘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採用了解釋的取向。
「新的教育社會學」不認為有客觀知識的存在,而認為知識其實是相對性的,是由社會所決定的,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表現。不認為學校是促進功績社會的有效管道,而認為學校教育只是在複製社會與文化的不均等,把不合理的權力分配加以合法化。不認為學校教育能促進社會的統整,因為學校是不同意識形態相互競爭與衝突的場所,所以認為,學校中的真實面其實是衝突、對立與抗拒。
「新的教育社會學」風起雲湧了好一陣子,其實早就已經不再新了。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現在,「新的教育社會學」的觀念其實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社會學的一般性觀念。
具有以下五個特色:
(一)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knowledge)
(二)意識型態批判(ideology critique)
(三)再製(reproduction)
(四)抗拒(resistance)
(五)批判性的俗民誌研究(critical ethnography)
2*四、後現代取向的教育社會學
目前,後現代取向(postmodern approaches)的研究已對教育社會學產生相當的影響。
學者齊洛斯(Henry A. Giroux)在綜合了對現代、後現代、女性主義的看法後,倡導「批判性教學」(critical pedagogy),並對批判性教學的原則提出建議。分析齊洛斯的批判性教學原則,後現代取向的教育論述強調以下三點:
(一)重視差異性
(二)建構新型態的知識
(三)加入另一種觀點
2*五、女性主義觀點的教育社會學
採用女性主義觀點的研究是當代教育社會學所無法忽視的部分。教育領域中的性別研究(gender study)有許多不同的探討焦點。
具有以下三個特色:
(一)對教育中性別關係的不平等現象加以批判
(二)對教育性別議題與社會結構的關係加以分析
(三)對性別關係中的女性主體經驗加以探討
2*六、台灣教育社會學的發展
台灣的教育社會學起步的相當晚,至今不過四十多年的歷史,可劃分為三個時期:萌發期、紮根期、狂飆期。
(一)萌發期
l 我國政府遷台(民國39年,西元1950年)~西元1970年。具有以下六個特色:
1、以社會中心教育為前身。
2、以師資培育機構為主要推動單位。
3、著重實用性,以因應師資培育的需要。
4、著重規範性,以改進教育、促進教育為宗旨。
5、對教育與社會的關係開始進行探討,但尚未具有深入的了解。
6、探討者以教育學者為主。
(二)紮根期
1970年~1987年解嚴前。台灣的教育社會學在這段時期奠下了穩固的根基。主流思想是證驗性的教育社會學(即Sociology of Education),但是新的教育社會學(‘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的概念也在逐漸發展。具有以下七個特色:
1、以急遽的台灣社會變遷作為發展的溫床。
2、以證驗性的教育社會學為主,僅有少為新的教育社會學。
3、以功能論為主,少數採取衝突論、解釋取向。
4、以量化研究為主,少數為質性研究。
5、研究多採實證典範,少數採的是自然典範。
6、大量拷貝外國的教育社會學。
7、探討者以教育學者為主。
(三)狂飆期
1987年解嚴起,跨過2000年,然後至今日。是台灣教育社會學的開放期,或稱轉型期。具有以下九個特色:
1、繼續進行證驗性的教育社會學研究。
2、運用衝突論來從事教育社會學研究,並與用功能論所得到的研究結果相比較。
3、嘗試質性的教育社會學研究。
4、進行量化與質性兼具的研究。
5、批判性的教育社會學興起。
6、開始研究多元文化、兩性平等教育等。
7、若干社會學者加入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行列。
8、開始進行整合性的大型教育社會學研究。
9、對台灣教育社會學的研究開始進行反省。
3*一、教育有哪些社會功能
雖然功能論與衝突論對於教育之社會功能曾提出不同的觀點,惟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教育具有下列四種不同的社會功能:
(一)傳遞社會文化的功能
(二)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
(三)複製社會階級的功能
(四)協助社會變遷的功能
3*二、教育之社會功能形成的過程
教育之社會功能的形成,是一個動態且漫長的過程,若依時間順序大致包括下列四個分段
(一)功能取向的確立──指教育接受外界的功能期待,到確立本身功能取向的一段過程。
(二)教育行動的發生──教育的社會功能經確立後,接著必須要有教育行動的發生,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教育功能。
(三)初級功能的發生──指教育本身藉由各種教育行動,而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的過程。
(四)次級功能的發生──指教育系統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之後,進而對外部社會產生作用的一段過程。
4*一、社會階層的意義與劃分標準
每個社會為了發展的需要,必須將社會成員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並依據每項工作的重要性如何,給予不同的報酬及社會地位,這就造成社會地位的差異,也形成了不同的社會階層。
個人的收入、財富、權力、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種族等都是經常被拿來作為劃分個人社經地位或社會階層的標準項目,其中,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則是最常被使用的劃分標準。
4*二、社會流動的意義與類型
所謂社會流動,意指個人或群體之社會階層的變動現象。有關社會流動的類型,大致可從流動方向、流動人數、影響代數、流動原因、流動性質等幾個變項作不同的劃分。
4*三、社會階層、社會流動與教育的關係
根據許多教育學者的研究顯示,低社會階層的家庭,其子女往往會有較低的教育成就,將來也流於較低的社會階層。因此教育雖然是促進社會流動的重要條件,但教育也常常是複製社會階級或社會階層的重要推手。
5*一、教育機會均等的意涵
教育機會均等的意涵包括教育起點及教育過程等兩個層面的均等,也可以說是入學機會及在校學習機會的均等。
5*二、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學校因素
學校中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重要因素主要有:(1)教育經費的分配是否合理;(2)教學編班的方式是否恰當;(3)班級運作的過程是否得當等三大因素。
(一)教育經費的分配:舉凡校舍的興建、課桌椅的購置、教具教材的製作、各種運動設施…等,都需要教育經費的支援,一所學校如果經費不足,很可能會影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機會。
(二)教學編班的方式:學生被分到不同班級,他們所接觸的課程、老師、同學、教學設備、教學時間、教學活動等可能都不一樣,學習機會也有明顯的差異。
(三)班級運作的過程:在班級運作過程中,舉凡教學取向的採行、標準化智力測驗的實施、教師對學生期望的高低、師生平時互動情況等都是會影響學生學習機會及教育機會均等的一些現象。
6*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根據教育學者的研究顯示,教育具有:(1)養成政治領導人才;(2)促進政治社會化;(3)培養政治容忍態度等三項重要的政治功能。
6*二、政治對教育的影響
不同的時代或不同的國家,其政治體制往往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政治體制對教育所產生的影響也有明顯的差異,這種現象顯示出政治對教育的影響。
基本而言,政治在教育目的、教育決策、教育經費、課程內容、教學研究、人事管理等六個方面對教育有其實質的影響。
6*三、教育的經濟功能
教育在經濟方面的功能,主要有:(1)改善經濟勞力素質;(2)加速經濟結構變化等二項。
6*四、經濟對教育的影響
辦教育是一項很花錢的事業,因此教育的發展難免會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基本上,經濟對教育的影響主要有下列三個層面:
(一)經濟發展的狀況,影響教育經費編列的多寡。
(二)教育內容必須隨著經濟結構變化而有所調整。
(三)經濟所需人力的條件及人力的類別,會影響教育結構的變化。
7*一、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與學校一樣,都是重要的教育場所,家庭大致具有下列幾項重要的教育功能:(1)生活知能的傳遞;(2)心智成長的啟迪;(3)課業學習的協助;(4)心理挫折的輔導;(5)道德規範的教導;(6)各種言行的示範;(7) 語言學習的場所。
7*二、影響子女教育成就的家庭因素
近代許多的教育學者都認為,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所投入的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才是影響子女教育成就的真正因素。
7*三、社區與學校的關係
社區與學校的關係可謂十分密切,其互動關係大致有下列三項:
(一)學校教育受到社區條件的限制。
(二)學校能夠促進社區的改造。
(三)社區能增進學校的發展。
7*四、社區學校化與學校社區化
基本上,社區學校化與學校社區化的概念是一樣的。欲實現這樣的理想,需從:(1)調整學校師生角色;(2)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經營;(3)整合社區與學校的學習體系等相關作法做起。
8*一、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文化對教育的影響,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課程內容、教學實施等幾個重要層面。
8*二、教育對文化的貢獻
教育對文化的貢獻,主要包括:(1)文化的選擇與傳遞;(2)文化的融合與創新等二項。
8*三、教育與文化再製的關係
近代許多學者認為,由於學校使用精密型語言,或傳遞精緻的文化,故導致低社會階層子弟的學習挫折與失敗,進而造成文化再製的現象。
8*四、少數族群的教育問題
學校對少數族群常存有偏見與歧視,少數族群子弟的教育成就也有普遍低落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學者分別從:(1)文化斷層理論;(2)結構不平等理論;(3)文化模式理論等不同角度來進行解釋。
8*五、促進族群融合的教育措施
有關促進族群融合的教育措施,除設置少數族群學校,以保存及發展少數族群文化外,主要還是要從課程內容、教學實施等方面來進行改善的工作。
標題 教育社會學網路教材摘錄10-17講
bluestone 2006-06-14
第 10 講講次摘要
壹、課程綱要
*課本教材第四章「學校系統」中的 第一節「學校組織」。
*課本教材第四章「學校系統」中的 第二節「學校文化」。
貳、內容說明
一、 第四章「學校系統」,在從鉅觀的角度來對於教育系統中,最重要組織的學校,做社會學的分析。包括:學校組織、學校文化、學校的領導與運作以及教育人員的專業化等部分。
二、什麼是「社會團體」的定義?社會團體又如何成為「社會組織」?
三、 學校是一種現代的社會組織,和其他的社會組織比較,它有著不同的獨特面貌:
1.學校是一種「教育性」的組織。
2.學校承擔社會的根本功能。
3.學校組織目標複雜而抽象,不容易具體實現。
4.學校措施關係全民福祉,容易遭受社會批評。
5.學校是一種「受養護性」的組織。
6.學校教育以服務為宗旨,而不以營利為目的。
四、 從系統的角度來看,組織要具備的條件或功能。學校是否具備這些功能?
五、 社會組織中有各種的分類,初級團體與次級團體、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這些分類和學校有什麼關係?
六、 什麼是科層體制?學校組織結構是否具有科層體制的色彩?
七、 學校文化中的「次團體」與「次文化」問題。
八、學校正式文化的特性,主要可以歸納為四項:
1.教育導向、
2.成就導向、
3.規則導向、
4.形式主義。
九、學校文化的重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
1.教師文化、
2.學生文化、
3.行政文化、
4.社區文化、
5.學校物質環境、
6.學校中各種傳統、儀式、規章與制度等。
十、 學校文化的教育設計原則包括以下六項:
1.強化教師的專業行為、
2.了解與運用改變學生文化的影響方向、
3.適當約束學校行政人員的價值觀念及行為型態、
4.適當選擇及運用社區文化資源、
5.重視學校物質環境的教育布置、
6.學校制度的配合。
第 12 講講次摘要
壹、課程綱要
*課本教材第四章「學校系統」中的第四節「教育人員專業化」。
*介紹在專業教學系統中的各種特質。分別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社會學分析:
1.教育工作的專業性質、
2.教育人員的社會責任與專業態度、
3.教師專業的職業社會化。
貳、內容說明
一、專業的意義是什麼?
二、什麼是專業規準?
三、分析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特徵。
四、教師有什麼樣的的社會責任?
五、教師的社會責任來自社會對其專業分工的需求與期待,教師的專業分工包括對外與對內兩個層次。
六、教師所負的社會責任卻並非唯一的,而是與其他的社會機構,如家庭來共同承擔的。但是教師所負的責任與其他社會機構所負的責任,在本質上是有所不同的。教師所負的責任是基於社會契約的關係,是受社會的付託而承擔的責任。
七、教師的專業態度和行為有什麼樣的特徵?
1.具有目的性;
2.建立於專業知識之上;
3.教師的專業態度及言行應該成為他人格特徵的一部分。
八、教師專業態度的培養,可以從認知、價值觀與行為三個方面來進行。
九、教師職業社會化的重點,可以包括職業社會化的內容與職業社會化的歷程兩大方面。
十、要成為合格而勝任的教師必須具備兩大條件:
1.要具有任教科目的專精知識與技能,以及傳授該知識所需的教學知識與能力。
2.要具有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人格特質與精神態度。
十一、教師專業的職業社會化歷程的重點,大致分成兩大階段:
1.非正式職業社會化
2.正式職業社會化:又可分成三個階段:
(1)預期的社會化階段、
(2)實習的社會化階段、
(3)繼續的社會化階段。
第 13 講講次摘要
壹、課程綱要
*課本教材第五章「教室系統」中的 第一節「班級社會系統,和第二節「學生角色與文化」。
*介紹的內容有三個大重點,分別是班級社會系統、學生角色和學生次文化。
貳、內容說明
一、班級為什麼是一個社會系統?
二、班級制度,其中的最主要的人物,就是教師與學生這兩個互補的角色組合。社會對於教師與學生角色各有其角色期望,他們在班級這個制度中,依角色期望表現適切的教學與學習的社會行為,來共同完成學生的學習目標。
三、在社會系統中,人類的行為表現會受到兩個層面因素的影響,二者交錯影響到個人的社會行為表現:
1.制度方面的因素:其中所包含的角色與角色期望的規範,又稱之為「團體規範面」的因素。
2.個人方面的因素:受到個人的人格特質與需要傾向的影響,又稱之為「個人情意面」的因素。
四、「人格社會化」與「角色人格化」。
五、班級社會系統有哪些功能?
1.社會化的功能
2.選擇的功能
3.監護與照顧的功能
4.法定資格取得的功能
5.成人社會角色的社會化功能
6.儀式規矩的訓練功能
六、學生是游離於多重社會的邊緣人:學生的角色介於轉換與永久的、新興的與高制度化的以及邊緣與核心的地位與角色之間。其確切的位置隨個人的認知與期待而有所不同。
七、學生的角色具有相當的模糊性,和教室中另一個主體的教師角色呈現鮮明的對比,教師角色是永久的、高制度化的以及核心的,所以師生彼此之間有著很大的地位與文化的差異。
八、學生的生活世界中,他的角色游移於切身的三重社會群體:家庭、學校與同儕團體之間。
九、學生對重要他人進行角色認同,他與重要他人互動的有無,區分為:
1.互動性的重要他人
2.偶像性的重要他人
十、家庭對子女學生角色的影響主要在四個方面:
1.物質與文化資的提供
2.價值與態度的養成
3.對外在世界的知識與理解能力
4.認知與表達的技巧
十一、學生同儕團體與學生次文化。
十二、同儕團體具有以下五大特質:
1.年齡相近處境相似
2.自然形成
3.成員相互平等互動自由
4.沒有成人干預
5.展現真實自我
十三、學生同儕次文化的功能,則包括:
1.協助社會化
2.協助了解社會差異
3.提供行為參照標準
4.影響學業成就
5.具有潛在課程的作用
6.滿足學生的社會歸屬感
十四、反智主義的次文化與學生的偏差次文化。
第 14 講講次摘要
壹、課程綱要
*課本教材第五章「教室系統」中的 第三節「教師角色與師生關係」。
*分別從教室中教師的角色、教師的權威,和教師應該和學生維持怎樣的師生關係等三個方面來分別加以介紹。
貳、內容說明
一、教師的角色類型
二、教師的教室行為上,不同角色偏重型態,可分成五類:
1.知識型
2.社會型
3.創造型
4.評量型
5.領導型
三、教師的角色期望。
四、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和比較不喜歡的老師特質。
五、教師在教室系統中的角色衝突,歸納有以下五種:
1.校內外的價值觀念衝突
2.個人的人格需要與制度上的角色期望之間的衝突
3.角色組合中的不同人對教師有不同期望的衝突,也稱之為「角色內衝突」。
4.教師承擔兩種以上角色所產生的衝突,又稱為「角色間衝突」。
5.教師個人內在的衝突
六、在不同層級的學校中,會因為教師的價值和行為的不同,而產生三種角色行為對立的現象,而產生內在衝突:
1.學術中心與教學中心的對立
2.專業取向與受雇者取向的對立
3.教學者與學習者角色的對立
七、韋柏將權威的來源分做三種類型:
1.傳統權威
2.人格感召權威
3.法理權威
八、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應該在教室中善用這三種權威,更應該強調專業權威的應用,以贏得學生的信賴。
九、教師的教室控制方式:教師所能採用的社會控制類型大體上可分成兩種方式:
1.顯性的控制
2.隱性的控制
十、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限度受到五個因素的影響:
1.師生的社會背景吻合度
2.教師使用權威的方式
3.教師所具有的信念
4.師生之間的親密關係能否建立
5.師生之間的社會距離是否適當
十一、師生間的相互期望。
十二、師生間的相互調適。
十三、教室中的師生關係處於不穩定的平衡狀態。師生之間互相試探彼此人格與行為的彈性。
十四、師生關係的社會基礎,影響師生互動的因素,可以分成四個方面:
1.教師的聲望地位
2.教師的角色觀念
3.學生的社經背景
4.學生的同儕次級文化
十五、教師應當適度運用其社會權威,合理地約束學生,從事專業的領導:
1.兼重「評鑑」與「協助」的行為
2.兼重「權威」與「溫暖」
3.兼重「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
4.教師不僅以其「行為」影響學生,而且透過本身的「期望」影響學生。
5.重視「教學」外,還須重視「學習」。
6.兼重「教師言行」與「學生言行」的改變。
第 15 講講次摘要
壹、課程綱要
*課本教材第五章「教室系統」中的第四節「課程與教學法」。
*從課程與教學法兩個大的重點來分析它們的重要社會基礎。
貳、內容說明
一、課程是代表社會中的正確知識,教學法則是代表正確知識的傳授。
二、知識社會學的興起:教育社會學的發展從過去著重在度和人方面的分析,轉而兼重「知識」的分析。對於:知識是
如何形成
如何建構
如何傳遞
如何評鑑
產生興趣,打破過去「知識是價值中立」的迷思。
三、楊格所主編的「知識與控制」一書中,非常強調知識的社會性,以及知識是為有權階級服務的本質。並且以「課程是由社會所組織的知識」的理念,來說明知識的接觸與獲得,和個人所屬的社會階層之間有著絕對的關係,在社會上擁有權力的人,會試圖來界定與控制知識。
四、課程要素至少有四大項目:
1.科目
2.經驗
3.目標
4.計畫
五、課程本身不可能是「價值中立」的,從目標的決定、發展程序的安排、教材的選擇以及評鑑的過程,都充滿著價值判斷。
六、課程的決定包含兩個過程:
1.是外部的政治過程:政治的力量會透過各種不同的利益團體,滲入學校課程的決定過程之中。
2.是內部的學校過程:課程的實踐必須透過教師的轉化與學生的學習適應過程,因此並非全然可以完全掌控其最後的實踐結果。
七、課程對於外在的社會階層會不會產生影響?「符應理 論」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的需要,和學校所履行的功能之間的問題。透過學校中的課程,教育系統為資本主義社會培養了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行為,同時在教育過程中,使學生相信社會制度是公平合理的。
八、課程內在本身,也會因為它所占地位的重要性不同,而產生階層化的現象。
九、課程因為組織結構的不同,而出現社會階層與疆界的壁壘現象。伯因斯坦就用分類與架構的概念,來區分課程為兩種不同的類型:
1.聚集型
2.統整型。
十、學者黃政傑把學校課程區分成兩大部分:
1.實有課程:可以包括兩種類型:
(1)外顯課程:可再細分為兩種:
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
(2)潛在課程
2.空無課程
十一、潛在課程有五個特性:
1.是一種動態發展的活動
2.可能是普遍或系統的學習,也可能屬於個別或偶發的學習
3.比較屬於情、意方面的學習
4.比正式課程更有影響力
5.來源有時並不在學校的體制之中
十二、教學法是把課程中安排好的正確知識傳遞給學生的方法,也是達成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歷來對教學法有教師中心、學生中心、學科中心等不同分類。
十三、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因素有五個:
1.學習機會
2.學習氣氛
3.學生性向
4.學生動機
5.學生努力
十四、教學方法的演進:
第一個階段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競爭式的教學法」。
第二個階段教學方法的改進是「個別化教學法」。
第三階段教學方法的改進是「合作式教學法」。
十五、「競爭式教學法」是一種「反社會性」的教學法;「個別化教學法」是「無社會性」的教學方法;「合作式教學法」則強調教學的社會性,所以是「符合社會性」的教學法。
第 16 講講次摘要
壹、課程綱要
一、全球化的概念
二、全球化的特色
三、全球化與教育政策
四、全球化與學校教育
五、全球化與國際比較教育
六、全球化與教育的社會學分析
貳、內容說明
一、全球化的概念
「全球化」(globalization)指的是各國、各地區的產品、資本、勞工、居民、訊息、觀念等加速移動,藉由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突破地理上的限制,將各國、各地區更加整合在一起。
全球化的過程是由那些不受國界約束的產品與服務、快速發展的資訊通訊科技與全球性媒體、世界性的移民、隨之發生的文化轉變等建構出來的。在全球化的過程,人們在社會關係、相互依賴性等方面的發展超越了國界。
全球化的特色不僅只是自由化的市場,它還包括網絡式(networked)的國際動力、減弱了的政府權勢、對民主的重視等。
以全球化的概念為基礎,我們可以了解到發生於全球各地方的當代社會變遷的基本輪廓。
二、全球化的特色
(一)經濟方面
(二)生產力方面
(三)組織型態方面
(四)工作型態方面
(五)科技方面
(六)國家政府方面
(七)文化方面
(八)人口方面
三、全球化與教育政策
各國的教育政策對全球化多有所因應,一方面希望減少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想要藉全球化為國人找到新的學習契機。有關全球化與教育政策,本講次探討以下五點:
(一)對學習、知識的重視
(二)對未來工作所需技能的重視
(三)對科技的重視
(四)對數位學習的重視
(五)對移民教育的重視
四、全球化與學校教育
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學校教育也需要加以調整,以下是四個因應的方向:
(一)重視未來工作生產力的培訓
(二)加強發展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
(三)強調創造力的重要性
(四)加強學生對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了解
五、全球化與國際比較教育
(一)國際性教育研究機構的設立
(二)國際性教育評量的興起
(三)比較教育研究的發展
六、全球化與教育的社會學分析
(一)教育可以加速社會全球化的腳步
(二)教育可以促進個人因應全球化的能力
(三)全球化加劇了教育不均等的現象
第 17 講講次摘要
壹、課程綱要
一、當代的學習機會擴充
二、「學習機會擴充」的解構
三、學習機會擴充的社會學分析
貳、內容說明
一、當代的學習機會擴充
(一)高等教育的擴充
1.普設高等教育學府
2.高等教育學習機會多樣化
3.擴大高等教育市場
4.強調教育與工作、知識的關係
(二)成人教育的擴充
(三)以新科技(資訊與通訊科技,ICT)為本的學習
二、「學習機會擴充」的解構
(一)擴大參與的意義
「擴大參與」(widening participation)此一概念的重點在於:對抗「社會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現象,讓參與高等教育者的層面能夠加以擴大(widening),增加非傳統的學生,以擴大招生市場:
社會排斥
非傳統的學生
招生市場、招生策略
(二)影響學習機會擴充的因素
1.政府的介入
2.學習者個人的主導性
3.學習環境的安排
三、學習機會擴充的社會學分析
(一)階級vs.學習機會的擴充
(二)性別vs.學習機會的擴充
(三)貧窮vs.學習機會的擴充
(四)科技vs.學習機會的擴充
數位落差
教育社會學」期中複習
作者: 鍾紅柱老師
時光飛逝,彈指之間,期中考就快到了!但不知修習「教育社會學」的同學們是否已經上緊發條,加緊準備期中考呢?為協助各位同學的學習,我在此為同學們作個期中複習,希望大家屆時都能順利過關,甚至拿到高分。
首先,我要對同學們所常用的準備考試方法提出我的看法。許多同學習慣將教科書中的1、2、3等標題囫圇吞棗地死背下來而不求甚解,由於成人記憶力較差,加上讀書的時間有限,又因為一進入考場就開始緊張,於是,寫答案時,不少同學就以拼湊的方式將記憶所及的答案放在一起,考試過後,一切隨風而逝,對這門課程在講些什麼已不復記憶。各位同學,這樣是有學習到嗎?
「教育社會學」這門課程蠻重視觀念的建立,因此各位同學要熟讀教材的內容,確實了解各個觀念的意義。基於理解與分析應用的重要性,教育社會學這次的期中考試題目包括了選擇題與問答題,在此建議同學們,應以確實了解教材內容為準備考試的原則,只有真正把握到各單元的真意,你才不會枉費為這門課繳了學費與花了時間,而且,經過這樣的學習過程,你會體會到這門課的重要性。
現在,我就把期中考範圍內的教材加以重點整理,希望同學們能就各個重點進行確切的學習。
在第一章第一節裏,首先要了解教育社會學、社會教育、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等的基本差異,其次要了解教育社會學的基本定義。關於社會學的簡介,這部份的了解有助於後面教育社會學的學習。至於教育社會學所探討的主題分類,特別要注意的是:什麼是鉅觀層面與什麼是微觀層面,另外,對「開放系統取向」的了解可讓你更加認識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第一章的第二節相當重要,其中所介紹的「功能論」、「衝突論」、「解釋取向」等是貫穿其他各章的主幹,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對這三者確實加以了解。建議同學們分別拿這三個理論基礎(研究取向)來分析某個教育事件,相信藉由這樣的應用練習,你們能更加認識到教育社會學是什麼。當然,其中有一些名詞,例如,社會化、選擇、合法化、霸權、複製…,同學們一定要明白這些教育社會學所常用的術語。至於接下來所介紹的研究典範與研究類型,同學們要用心咀嚼所提及的二典範與三類型的特色。
第一章第三節介紹的是教育社會學的歷史發展,對此,各位同學應要了解各期的發生順序,以及各期的特性。至於台灣教育社會學的發展,各位同學可試著將之與西方教育社會學的發展相對應,再加上一併檢視台灣社會變遷的過程與特色,相信如此的功夫作下去,你當可了然台灣教育社會學的演進史。
有關第二章第一節,教育有哪些社會功能?這是基本問題,同學們應該要會回答。其次,功能論與衝突論對教育的社會功能有相當不同的看法,這樣的差異,同學們應要能夠把握。至於教育社會功能的形成,一些影響因素需要加以了解。
在第二章第二節,有關「社會階層化」的劃分標準有哪些?以及最常用的指標為何?這是基本的問題,同學們該會回答才是!這次的教材有介紹功能論與衝突論對社會階層化的看法,這可說是第一章所學的應用,希望同學們能夠在此學習到如何從二個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至於社會階層與教育成就的關係,這當然是教育社會學的重點之一,同學們因此要會加以說明。
再來所論及的各類「社會流動」,例如,水平流動、垂直流動、個人流動、群體流動、代間流動、代內流動、贊助性流動、競爭性流動、結構性流動、非結構性流動等,同學們一定要分辨清楚。至於教育與社會流動有什麼關係?同學們得要會闡述,並舉例說明之。
「教育機會均等」這個概念,對教育社會學而言,相當重要,因此它的意義為何,同學們不僅要能說的出來,還要從不同的方向來說明。接下來所提及的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教育因素,這相當重要,同學們應要熟讀,並且加以思考。
在第三章第一節,首先談的是政治與教育,在此要把握到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以及政治對教育的影響有哪些,其中,「政治社會化」的意義以及如何進行的,需要特別注意。至於經濟與教育,同學們要了解教育的經濟功能為何,以及經濟對教育的影響為何,在這部分還要注意的是「教育投資」、「人力資本」此二概念。
第三章第二節相當重要。在家庭與教育方面,同學們第一步要知道的是家庭有些什麼教育功能,接著要了解影響子女教育成就的家庭因素為何,這裡所提及的「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等觀念,在目前相當熱門,因此同學們得要把握到它們的意思,並且以舉出實例的方式,來作進一步的思考,以求把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至於學校與家庭如何共同合作,教材中舉出了學校主動涉入家庭教育的幾種方式,這些當可讓同學們想一想你的情形又是為何。
談到社區與教育,當然,社區的意義先要了解,至於社區與學校的互動關係為何,同學們可藉由深思達到理解,進而組織教材的內容。這個單元介紹了「社區學校化」、「學校社區化」的二個觀念,同學們要分辨出它們的差異。
第三章第三節也不可忽視。有關文化與教育,在體會到文化的意義之後,同學們當然要知道文化對教育的影響為何,以及教育對文化的貢獻為何。接下來所介紹的「文化再製」的觀念相當重要,同學們定要能夠把握。至於文化再製的教育歷程,教材中介紹了學生的語言類型、抗拒、次級文化等三個不同的探討角度,各位同學要確實加以了解。
有關族群與教育,同學們首先要知道有關族群的若干名詞(例如:族群、種族、族群認同、少數族群、族群優越感、族群同化),至於少數族群的教育問題,關於這部份,同學們得要仔細加以了解。在分析少數族群的教育問題方面,教科書介紹了三個理論(文化斷層理論、結構不公平理論、文化模式理論),請同學們對之加以理解。最後所提及的促進族群融合的教育措施,同學們可以將各種措施加以歸類,並作反省,相信會有一番體會的。
期中考是測試大家在半學期的學習成果,因此大家真要全力以赴,不要對不起自己。教育社會學重在觀念的了解,以及能夠以教育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事務,因此就請大家用你的心來學習這科的教材,除熟讀教科書與認真上面授課以外,同學們要上網聽看各講次的教材,並且練習一下所附的自我評量題目。總而言之,體會與應用最為重要,能夠把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就是真正學到了。相信如此這般準備下來,同學們當能獲得不差的成績。謹在此祝福大家! (全文完)
******************************
標題 教育社會學的期末重點回顧
黃恆老師 2006-06-14
期末考將屆,為加強同學印象,特別作「教育社會學的期末重點回顧」一文,希望對同學在複習與準備上有所助益。
教育社會學的期末重點回顧
教育社會學的後半部分談到兩個核心主題:學校系統和教室系統,並綜合全書重點,對於當代大家關切的兩大教育議題進行分析。本文就依書中章節,在期末考前作個重點回顧,無非希望藉由這樣扼要的敘述,來引發同學再次思考與增加學習印象。
首先,第四章「學校系統」所談的重點,是從鉅觀的角度來對「學校」此一
系統進行社會學的分析。其中主要內容談的是:學校有什麼樣的獨特面貌與組織,學校有什麼樣的文化內容要如何設計,學校如何有效的領導與運作,教育人員應如何提高專業化與培養專業素養等方面問題。
其中在第一節學校組織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學校有什麼不同於其他社會組織的獨特面貌,學校在初級與次級團體、正式與非正式組織中的屬性,什麼是科層體制,學校與科層體制間有什麼樣的的關係等。
在第二節的學校文化方面,值得留意的是學校文化有哪些特性,學校文化包括哪些的主要內容,學校文化要重視什麼樣的教育設計等。
至於第三節的學校領導與運作方面,值得重視的是:一個有效能的學校應該具備哪些特徵,學校領導方式有哪幾種類型,如何從「鬆散結合」與「雙重系統」的角度來看待學校這個特別的組織,學校領導者應該用怎麼樣的權力類型才能使得教師受到感召而有道德型的參與,校園中有哪些重要的人際關係,彼此應如何相處才能發揮好的教育功能等。
最後在第四節的教育人員專業化方面,值得把握的是:專業有哪些重要的規準,教師人員是否合於這些規準,教師職業社會化有哪些重要內容,在養成教師 的職業社會化歷程有哪些重要階段等。
其次,第五章的重點是從微觀的角度來對學校中的「教室」此一系統進行社會學分析。其中主要內容談的是:班級如何是一個社會系統,班級中的學生有哪些角色與次文化,教師有什麼樣的的角色和師生關係,課程與教學法如何在教室中轉化等方面問題。
在第一節的班級社會系統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班級社會系統中所存在的角色、角色期望與角色組合的關係,班級系統有什麼樣的社會功能,在班級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哪些成人社會角色必具的特質等。
在第二節的學生角色與次文化方面,值得留意的是:學生角色怎麼在切身的三重社會群體中游移,學生怎麼樣從週遭的重要他人中尋求角色認同,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影響到學生的角色扮演,學生同儕團體有哪些特質使他們樂在其中,學生同儕次文化有哪些功能等。
在第三節教師的角色與師生關係方面,值得重視的是:教師在教室中會面臨哪些角色衝突,教師擁有哪些權威,應如何善用,教師在教室中的影響限度受到哪些因素左右,師生關係有什麼樣的社會基礎,如何建立專業的師生關係以有效達成教育功能等。
在第四節的課程與教學法方面,值得把握的是:知識社會學興起強調知識社會性的重要意義何在,課程有哪些類型,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學法的演進與其所具有的社會意義等。
最後,第六章的重點是對當代兩大教育議題:「全球化」與「教育機會擴充」來進行社會學分析。
在第一節中主要談全球化與教育方面,特別要注意的是:全球化對於教育政策有哪些影響,全球化對於學校教育也有哪些影響等。
在第二節則介紹學習機會的擴充方面,要加以把握的是:當代學習機會在高等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擴充,在成人教育方面有哪些的擴充,行動科技的發展,其特性與對學校教育有什麼樣的影響,學習機會的擴充對於階級、性別、貧窮、科技等社會問題有什麼樣的影響,什麼是數位落差等。
回顧期中考後的學習,如果你能夠清楚回答上面的問題,對其中專有名詞的意義也能把握,相信在準備功夫上,已雖不中亦不遠了。
祝福大家把握時間善加準備,再回首,輕舟已過萬重山。
標題 「教育社會學」網路評量題目10-17講
bluestone 2006-06-14
教育社會學第10講評量題目
【4】1.以下何者是學校和其他的社會組織比較起來所具有的獨特面貌?
(1).學校組織目標複雜而抽象容易具體實現
(2).學校措施關係全民福祉不容易遭受社會批評
(3).學校教育以服務為宗旨可以營利為目的
(4).學校承擔社會的根本功能。
【3】2.獨特的學生同輩文化,其發展教師或學校不易著力,但是卻可以加以了解與適度的運用,使其朝向於有利教學目標的方向發展。以下何者為不適合運用來引導學生同輩文化於合宜方向的方法?
(1).競爭;
(2).施予壓力;
(3).排斥禁止;
(4).認同。
【1】3.一個大社會中的次社會或次團體成員所形成的一套特殊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包括思想、態度、習慣、信仰與生活方式…等。它們與社會整體文化有關,卻又有其獨特的性質,我們稱之為:
(1).次文化
(2).同儕文化
(3).社會化
(4).文化習俗。
【4】4.一般學校正式文化的特性,主要可以歸納為
(1).教育導向、成就導向、社區導向、形式主義
(2).教育導向、成就導向、兒童導向、實質主義
(3).教育導向、成就導向、活動導向、人本主義
(4).教育導向、成就導向、規則導向、形式主義
【1】5.學校文化是由各類因素所形成,下列何者不包括在其中?
(1).大眾傳播文化
(2).學校行政文化
(3).社區文化
(4).學校物質環境。
教育社會學第11講評量題目
【3】1.學校領導的關鍵人物是誰?
(1).教師
(2).家長會長
(3).校長
(4).教務主任。
【3】2.重視集合眾人的力量來奉行法令,共同推動校務,著重學校任務的達成的是
(1).權威式領導
(2).關係取向的領導
(3).任務取向的領導
(4).專業領導。
【4】3.雙重系統理論指出:學校行政系統中,具有兩種系統並存的現象,是指哪兩個系統?
(1).教師與學生
(2).行政人員與社區人士
(3).校長與家長
(4).教學事務與非教學事務。
【4】4.對於學校鬆散系統方面的專業人員,應該避免採行的領導行為是
(1).鼓勵
(2).精神感召
(3).增加榮譽
(4).強制要求。
【3】5.學校組織依其著重的目的,比較屬於下列何種組織:
(1).強制型組織
(2).功利型組織
(3).規範型組織
(4).福利型組織。
教育社會學第12講評量題目
【3】1.下列何者不是專業的規準?
(1).專業工作必須運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
(2).專業工作人員必須經過長期的專門訓練
(3).專業工作必須強調服務的觀念,但是也要計較經濟報酬
(4).專業人員必須享有相當的獨立自主權。
【1】2.教育如果失敗了,社會通常會怪罪學校或教師,而較少怪罪家長或其他社會人士,除了因為教師具備教育的專業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
(1).教師受到社會責任的付託
(2).教師擔負所有的教育責任
(3).教師有教育愛
(4).教師是成人社會的代表。
【4】3.教師專業態度的培養,可以從哪三個方面來進行
(1).道德、價值觀與習慣
(2).道德、價值觀與修養
(3).修身、精進、佈施
(4).認知、價值觀與行為。
【4】4.就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能方面來說,要成為合格而勝任的教育工作者,以下何者不是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知識與技能?
(1).專門學科的專業知識
(2).教學的專業技能
(3).行政管理的知識
(4).查閱資料的研究能力。
【2】5.在教師的正式職業社會化過程中,教師的在職進修制度就是一種主要的
(1).預期的社會化階段
(2).繼續的社會化階段
(3).實習的社會化階段
(4).非正式的職業社會化階段。
教育社會學第13講評量題目
【4】1.在班級制度中,最主要兩個互補的角色組合人物是:
(1).校長與教師
(2).教師與家長
(3).男學生與女學生
(4).教師與學生。
【1】2.在教學情境中,師生可以因應需要做一些調整或改變,如果改變的途徑在約束個人情意的傾向,以適應團體規範的要求,這種過程稱之為:
(1).人格社會化
(2).角色人格化
(3).角色組合化
(4).人格統整化。
【3】3.社會對於如何才是稱職的學生,有一套特別的規範來加以期待,這些規範包括遵守學校各種行為規約、以學習為日常重要工作等,這一套對於學生行為模式與價值規範的要求,稱之為:
(1).角色組合
(2).角色衝突
(3).角色期望
(4).角色關聯。
【2】4.學生的生活世界中,他的角色往往游移於切身的三重社會群體之間,下列何者不是該三重社會群體?
(1).學校
(2).社團
(3).家庭
(4).同儕團體。
【4】5.下列何者不是學生同儕次文化的功能,則包括:
(1).協助社會化
(2).協助了解社會差異
(3).提供行為參照標準
(4).不具有潛在課程的作用
教育社會學第14講評量題目
【4】1.教師的教室行為上,有不同的角色偏重型態,其中強調教師除教學角色外,亦應負起控制學生行為的功能的是:
(1).知識型
(2).社會型
(3).評量型生
(4).領導型。
【2】2.教師在校內外可能同時扮演兩種以上的角色,彼此之間無法兼顧所產生的衝突。稱為:
(1).角色內衝突
(2).角色間衝突
(3).角色組合衝突
(4).角色義務衝突。
【3】3.就現代社會組織的發展趨勢,現代教師應該強調的主要權威來源是:
(1).傳統權威
(2).人格感召權威
(3).法理權威
(4).地位權威。
【2】4.師生關係的社會基礎中,何者不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因素?
(1).教師的聲望地位
(2).學生的聲望地位
(3).教師的角色觀念
(4).學生的社經背景。
【1】5.師生之間應該維持怎樣的制度領導關係,最能增進教學效率?
(1).專業的領導的關係
(2).權威的領導關係
(3).法定的領導關係
(4).親密的領導關係。
教育社會學第15講評量題目
【3】1.一九七○年代之後,教育社會學的發展從過去著重在制度和人方面的分析,轉而兼重另一個重要領域,就是對於「知識」的分析。對於知識是如何形成,如何建構,如何傳遞提及如何評鑑產生興趣,導致什麼學術的興起?
(1).政治社會學
(2).經濟社會學
(3).知識社會學
(4).人文社會學。
【2】2.下列何者不是課程的要素?
(1).科目
(2).教學法
(3).經驗
(4).目標。
【2】3.以下有關知識社會學的敘述何者為非?
(1).課程本身不可能是「價值中立」的
(2).課程形成的過程中與階級利益、經濟利益與文化分配等問題無關
(3).課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性的活動
(4).在課程決定過程中有著政治權力的衝突問題。
【4】4.政治的力量會透過各種不同的利益團體,滲入學校課程的決定過程之中,因而學校課程並非全然價值中立的理性產物。但是外部力量並非全然可以完全掌控其最後的實踐結果,因為:
(1).政治力量進不了校園
(2).學校中還有很多空無課程
(3).學生可以看各種課外書籍
(4).課程的實踐必須透過教師的轉化與學生的學習適應過程。
【1】5.在科目之間處於弱分類的密切關係,彼此之間的疆界不甚明確,而且重視教師彼此相互之間的聯繫這種課程稱為:
(1).統整型課程
(2).聚集型課程
(3).外顯課程
(4).潛在課程。
【3】6.以下有關潛在課程的敘述何者為正確?
(1).比較屬於知識方面的學習
(2).比正式課程沒有影響力
(3).可能是普遍或系統的學習,也可能屬於個別或偶發的學習
(4).來源都在學校的體制之中。
【3】7.最符合社會性的教學法是:
(1).競爭式教學法
(2).個別化教學法
(3).合作式教學法
(4).教師中心教學法。
教育社會學第16講評量題目
【1】1.有關全球化的觀念,以下何者為誤?
(1).全球化使各國人口遷徙的現象減少;
(2).全球化使一些國家的政府權勢減弱了;
(3).全球化使彈性化的工作型態加速發展;
(4).全球化係受到科技發展的影響。
【3】2.有關全球化與教育政策,以下何者為誤?
(1).全球化使教育當局重視數位學習;
(2).全球化使教育當局重視移民教育;
(3).全球化使教育當局更加控制學位的授與;
(4).全球化使教育當局重視各學學習機會的提供。
【4】3.有關全球化與學校教育,以下何者為誤?
(1).全球化使學校加強學生對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了解;
(2).全球化使學校的課程強調創造力的重要性;
(3).全球化使學校重視學生未來工作生產力的培訓;
(4).全球化使學校更重視學校行政人員的操守。
【1】4.有關全球化與國際比較教育,以下何者為誤?
(1).全球化窄化了比較教育的研究題材;
(2).全球化使國際性的教育評量有所發展;
(3).全球化促進了國際性教育研究機構的設立;
(4).全球化使各國教育學者更加交流。
【2】5.有關全球化與教育,以下何者為誤?
(1).教育可以促進個人因應全球化的能力;
(2).全球化使教育機會更加均等;
(3).教育可以加速社會全球化的腳步;
(4).全球化為教育界帶來機會,也帶來危機。
教育社會學第17講評量題目
【2】1.以下何者為誤?
(1).當代學習機會的擴充使我國的教育機構面臨外國的學校來台招生的衝擊;
(2).當代的學習機會擴充以義務教育的發展最為明顯;
(3).當代學習機會的擴充強調教育與工作、知識的關係;
(4).當代學習機會的擴充使高等教育成為大眾化。
【4】2.以下何者為誤?
(1).學習機會的擴充促使成人教育加速發展;
(2).學習機會的擴充使非正規的學習加速發展;
(3).行動科技的發展可使學生、老師、家長無時無刻都連在一起;
(4).行動科技所具有的行動性特質並未與學校所具有的固定性特質相對立。
【1】3.以下何者為誤?
(1).「擴大參與」此一概念主要針對的是一般高中畢業生的升學問題;
(2).「擴大參與」此一概念的提倡係企圖減緩「社會排斥」的現象;
(3).「擴大參與」此一概念不僅指的是學習人數的增加,而且強調擴充的是過去受到忽視的人們的學習機會;
(4).「擴大參與」此一概念的出現使教育機構重新檢視招生的策略。
【3】4.以下何者為誤?
(1).學習機會擴充彰顯出學習者的個人主導性;
(2).學習機會可在社區加以擴充;
(3).推動學習機會的擴充與職場無關;
(4).地方政府可以影響學習機會的擴充。
【1】5.以下何者為誤?
(1).新科技在已開發國家的快速發展使全球的數位落差現象有減緩的現象;
(2).學習機會的擴充使女性受益;
(3).學習機會擴充的政策可使貧窮者有機會脫貧;
(4).在學習機會擴充的當代,勞工階級的子女較易進入學校。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工商心理學
工商心理學期中整理 96下/Snow
2008-04-17 09:34:19
字型:11、段落:多行1.3、上、下、左右各1cm
請同學先設好「版面設定」再貼上,可能較不會凌亂。
~~~~~~~~~~~~~~~~~~~~~~~~~~~~~~~~~~~~~~~~~~~~~~~~~
工商心理學期中整理 96下/Snow
第一章 緒論、行為特性及知覺
工商心理學:將心理學知識,應用到人類組織及其相關的問題上,特別是人力資源的利用及商業活動上。 (Q1-1)
工商心理學是一門實用科學,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的。
第二節 發展沿革及展望
未來工商心理學的發展導向,除了延續過去基礎,有三個主要趨勢: (Q3) p7
1、系統導向:人類行為的研究,要能以系統的架構,探討變相間可能發生的互動,而不是將之視為獨立的課題。
2、認知導向:為進一步了解人類行為及行為產生的思維歷程,認知心理學或科學就有其重要性。
3、資訊科技導向:工商心理學的前景不論是科學面或應用面,都必須更密切結合資訊科技的特色。
第三節 知覺、態度、注意力
一、知覺:人將其感官接收到的刺激,予以組織、解釋、並對其環境給予意義的歷程。P8
影響知覺三因素:p8~9
1.知覺者:知覺者的個人屬性會影響其知覺結果。
2.被知覺目標:被知覺目標的大小強弱新奇性突顯性亦會影響其被知覺情形,
3.知覺情境:情境因素如時間因素、工作情境、社會情境等皆會影響知覺者與被知覺者刺激,
進而影響知覺歷程與結果。
常被用做判斷基礎的知覺現象: p9~11(Q4)
1、 選擇性知覺:依個人的背景、興趣、經驗等因素而非全盤的考量做知覺判斷。95解釋 P10
2、 月暈效應:僅憑單一的特徵或事件,就據以判斷一個人的整體印象。95解釋
3、 對比效應:只依賴兩種刺激比對結果而下判斷的情況。
4、 投射作用:是以「他人都和自己相似」的假設來判斷別人,而不是根據事實的觀察。
5、 刻板印象:以一個人所屬的團體為基礎機加以判斷而類化的現象,但易忽略個體的獨個性。
二、態度:一個人對特定目標如地方、事物、人、持有正面或負面的感覺。
態度包括三部份:95問答p11
認知、情感及行為。態度形成受到家庭、同儕團體、社會及經驗等因素影響,在工作組織中還受到組
織內部的影響。一個具有環境保護態度的人,在認知上會考慮環境保護的重要,在情感上會對破壞環
境的人深惡痛絕,當然就比較會實際作出保護環境的行為。
一般組織中常存在三種工作態度 (Q5):95問答p11
1、 工作滿意度:一個人對組織的正向態度,包括對管理者、制度、同事及工作環境的判斷。 92簡答p12
2、 工作涉入:一個人認同自己工作,積極參與,並認為工作表現對自我價值重要的程度。93解釋
3、 組織承諾:92簡答、93解釋
一個人對組織忠誠、認同及涉入的程度,也是一個工作者認同組織及其目標,並希望維持組織成員身份的態度。
*管理者若能瞭解一般員工的態度,則在作決策時,也較能因應員工的看法與需求。
三、注意力:工作中有四種類型注意力:選擇性注意力、聚焦性注意力、分散性注意力、持續性注意力。P13
第四節 記憶與學習
認知歷程:在心中將資訊組織,以協助達到預期境地的過程,包括記憶、學習、問題解決智力及語文使用。
一、 記憶:可分三階段:感官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P14
二、 學習:經由練習或經驗而造成相當永久性的改變。
人類行為模式的學習可分為三種模式:古典條件化學習、工具條件化學習、社會學習。
社會學習又稱為觀察學習:人可透過觀察、學習行為本身及行為結果,其效果與親身體驗一樣。
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有五種:p18~19 (Q6)
1、 動機:一種引發、維持行為朝某一特定目標努力的動力狀態。
外在動機:如他的獎勵與獎賞;內在動機:如從學習活動本身得到滿足。
2、 增強:行為發生後給予行為者的獎賞。
*效果律:行為若被視為能導致獎賞或滿足需求,較易被重覆而加強效果。92簡答p18
3、 結果的知識:可提供表現給學習者的一種回饋,讓學習者清楚何者該維持、何者該改進,以增進學習
效果。
4、 主動練習與經驗學習:強調學習者須主動將學習內容整理組織及從做中學,較能保持學習效果。
5、 訓練遷移:在訓練時所學的知識或技術能在工作上或類似訓練上發揮功效。
第二章 動機與激勵
第一節 動機的意義 (Q1-1)
動機:是一個心理歷程,源於個人生理之匱乏或需求,為獲得誘因物,以滿足需求,而產生驅力,所採取之行為。
動機過程:1.需求:因個體之生理或心理不平衡所造成,此不平衡主要因個體感到匱乏所引發出來
2.驅力:因個體感到匱乏而引發出來,它產生有力的行動,推向誘因物。
3.誘因物:一種降低需求減少驅力的目標物;能恢復個體生理或心理的均衡,減弱或中止驅力。
第二節 動機的種類 (Q1-2)
動機的種類:1.初始動機:以生理為基礎的動機,不經學習而與生俱來的。
2.一般動機:指未經學習,也不以生理為基礎,介於人類本能之初始動機與學得的次級動機之間,
因而無法歸類於上述兩者;好奇、操作、活動、情感皆屬於一般動機。
3.次級動機:經由學習過程、強化作用,才學得此動機;如權力、成就、親和、安全、身份等動機。
對組織行為而言,次級動機比上述兩種動機更為重要,尤其在經濟已開發地區。
第三節 工作動機理論
工作動機研究有四種主要的途徑:內容理論、過程理論、公平理論、歸因理論。P.35
一、 內容理論:(說明人的工作動機為何)確定什麼是人們工作動力或需求?並說明這些需求之間是否有先後順
序?此類理論說明哪些誘因或目標使人們願意去達成、去做好,且滿意工作成果。
內容理論有三:((Q3-1) 92申論
(一)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個人需求可依其層次,排列順序;當某一層次需求滿足後,須靠上一層
93解釋 次之需求,才能引發動機。五層次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歸屬需求;
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P36~37
(二)雙因子理論: 93解釋 p39
1.激勵因子:使員工滿意其工作(成就、肯定、工作本身、責任、升遷等因素)。
2.保健因子:可防止員工不滿意(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督導、主管的專業技能、薪資、
主管部屬關係、工作環境條件等)。
(三)需求理論:1.生存需求:求生存。P40
2.關係需求:人際間之社會關係。
3.成長需求:個人求發展之內在驅力。依三需求理論,在某種個人背景或文化環境下,關係需
求可先於未滿足的生存需求;成長需求愈滿足,則此種需求可以變得愈大。
二、 過程理論 :著重於引發人們工作動機之前導認知因子,並說明此種變項與動機之間的關係。(Q3-2)
(一)期望理論:烏隆建構一個決定動機之觀念架構,並說明此架構中各變項之關係。此模式反應出每個人都
有其「效用值、工具性、期望值」三種不同組合。此模式可幫助管理者分析員工的動機,並
了解與動機有關的三變項。P43
*效用值:一個人對某一次級結果(如工作結果)偏好的程度。
*工具性:指由初級結果(如工作表現)達成所欲之次級結果(如工作結果)的可能性。
*期望值:是一種心理或認知狀態;表示個人投入程度能達成初級結果可能性。
(二)波特。勞勒模式:動機(投入、努力)並不等於滿意或績效。此模式指出「績效造成滿意」,而非過
去理論所主張「滿意帶來績效」。此模式告訴管理者要衡量酬賞的價值,投入帶來酬賞可能性
之知覺,及角色知覺等變項;因為這些變項可幫助管理者更可了解員工在工作上的投入及績效。
(三)目標設定理論:其基本理念是:目標可以成為一個激勵物(誘因物)。目標理論主張個人有其價值觀
及價值判斷;價值觀是個人行為準則,價值觀決定需求;需求或情緒是個人價值觀所體現的經驗。
三、 現代工作動機理論 p47 93問答
(一)公平理論:(Q3-3)強調在工作環境中,工作者感受公平不公平程度,才決定自己的工作績效及滿意。
(二)歸因理論:歸因為人們解釋自己或他人行為背後原因之過程,為人行為找出合理的解釋。P49
歸因有兩種:1. 內在歸因:凡造成行為背後原因是屬於個人的特質、動機、能力或努力或個人
疲勞等。
2.外在歸因:非個人所能控制,如他人影響、規定、設備或天氣等。
第四節 激勵計劃與作法
一、 內容理論之應用
(1)金錢的魅力 p51
(2)員工參與計劃:作法:1.參與決策2.品管圈3.員工入股 p52
(3)技能決定薪資計劃 p52
二、 期望理論之應用 p53
(1)變動薪資制度 (2)彈性福利制度
三、 目標設定理論與目標管理:有系統地設定目標,並依據達成的結果來評估目標;這能改善員工績效,增加
員工滿意度。
*目標管理之執行步驟:95副問答p53~54
1.定出組織之總目標 2.定部門目標及個人目標 3.制定達成此目標之行動方案
4.評估所屬員工執行行動方案之成效 5.結果分析回饋給目標執行者,以便做必要的調整
6.在期限內為總目標及各子目標是否完成做一全面分析與評估。
四、 公平理論之應用:93問答 p55
(一)比較工作價值:指在一個組織內,兩份價值相若的工作,不論其工作內容是否相似,而有相同的薪資酬賞。
(二)技能決定薪資計劃:員工薪資是依據員工所擁有技能能力與種類而定。含有平的意思。
第五節 以工作設計來提高員工工作績效
工作設計的研究取向有四種: 92申論p55~62
(1)工程取向:以時間與動作分析技術,系統地分析工作本身;目的在設計效率最大化。
(2)工作豐富化取向:強調工作內容多樣化,員工有多的自主性和責任,學習與成長機會。
*工作擴大化:水平式地擴張工作內容,增加同一層次工作量,形成工作模組,降低工作專精化。
*工作豐富化:93解釋p57
垂直式地擴大工作內容,增加工作深度,不一定要增加工作操作負擔,但增加員工
對自己績效的規劃、執行、控制之責任。 工作豐富化是基於雙因子理論中的激勵因
子,工作要設計得讓員工有成就感、受肯定、負責任、成長等感受。
(3)工作特性取向:某些工作特徵(技能多樣化、工作整體性、工作重要性、自主性、回饋性)會使員工達到
某種心理狀態(覺得工作有意義、感受到對工作的責任、知道工作的責任、員工成長需求),
此狀態會造成一些後果(高的工作動機、高品質的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高、工作缺勤與
離職少);此種關係強度會受到員工成長需求影響。P59
動機潛能分數MPS =(技能多樣性+工作整體性+工作重要性\3)x自主性 x回饋性
*工作特性模式再設計得遵從一些原則:p60
1.增進工作多樣性 2.增加工作整理性 3.增加工作重要性 4.增加員工自主性 5.增加回饋性
(4)工作生活品質取向與社會技術系統:p60
1. 氣氛:主要目的是改變組織氣氛,使得組織中的軟體(人)與硬體(設備、技術),彼此互動,有一個更好的工作生活品質。
2.社會技術系統:重視人機介面,使個人團體與技術三者功能維持和諧,因此,社會技術取向要融合社會人性面與技術工程面,而成一調和系統。P61
3.團隊:自主管理團隊取向 。
第三章 領導與溝通重點整理
第一節 溝通
溝通:傳送者把想表達之意思、訊息傳遞給接受者,而能讓接受者完全明瞭此意思的過程。傳送者和接受者可以
是個人、團體或組織。 P69
溝通過程:(Q1) p69
1.編碼:傳送者把欲表達意思轉換成有意義的密碼、符號等,即訊息,可為文字、話語、表情等,其內涵、
形式由傳送者決定。
2.訊息:意思經編碼後的實質形式,經由管道傳給接受者。訊息可為文字、話語、表情、穿著、音調、手勢、
身體距離等。
3.管道:訊息傳遞的媒介物(如面對面、電話、電傳、信件、公告、文件、報告等)。
4.解碼:訊息被解釋成接受者所認為的意思。
5.回饋:接受者把解碼後之意思再傳回給傳送者。
6.干擾:它使得傳送的意思或訊息產生偏差。干擾產生原因有:傳送者寫、說能力不足、粗心大意、訊息內容
混淆;管道選擇錯誤、管道雜音太多;接受者讀、聽能力不足,注意力分散;時間急迫等因素。
二、四種有效溝通障礙:(Q2-1)p72
1. 訊息過濾:在編碼中,傳送者使用過濾器,寫對方愛看、說對方愛聽的,都是接受者較偏好的訊息。
2. 選擇性知覺:在解碼中,接受者受到個人需求、興趣、經驗、背景、態度等影響,僅選擇訊息中一部份來
解碼,使得原意失真。
3. 情緒:接受者在收到訊息時的情緒會影響解碼的結果。
4. 語文:同樣文字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意思。
二、 溝通技巧:為使訊息在組織內正確有效傳遞,需克服溝通障礙。(Q2-2)p73
*有效的溝通技巧:p73 95副問答 p73
1.使用簡單的語文:溝通訊息要簡單、短小、有重點、避免專門術語。
2.主動、專注的傾聽者:好的傾聽者跟好的表達者一樣重要。在傾聽時確信自己完全了解對方意思後再
反映,避免遽下結論。
3.調節適當的訊息量:過量訊息在傳遞時,原意易被扭曲,訊息中某些重要線索也易遺失,或其
他無關緊要線索被加入訊息內。
4. 打開向上溝通管道:組織透過員工完成其目標,因此,須與員工維持良好溝通,了解其想法。
做法包括員工意見箱、員工熱線、非正式聚會、定期員工意見調查等。
第二節 領導定義與理論 (Q3 )
一、領導定義:一種影響力,它使團體達成目標。除影響力外,領導定義尚包括團體過程、個人特性、順從、
特定行為、說服、權力、達成目標、互動、角色、組織動員等特性。 P74
二、早期領導研究
(1) 愛荷華大學的領導研究:第一個以實驗方法探討不同領導方式對同一團體之不同影響。但研究方法有缺陷。
(2) 俄荄俄州立大學的領導研究:以問卷調查領導者如何執行他們的領導工作。其貢獻在於:
首先同時強調人員與工作任務在領導中的重要。但該問卷事後被認為效度不足。
(3) 密西根大學早期領導研究:他們發現:高績效主管多半放手讓員工去做,以部屬為中心;低績效主管隨時
監督工作進行,以工作為主的領導風格;員工工作滿意度與績效並沒什麼相關。
三、 領導理論 p77
(1)特質論:早期特質論認為領導者是天生的,後受到行為學派影響,認為領導特質不完全是天生的,有些特
質可以透過學習和經驗獲得。特質取向的領導論研究僅提供領導者之描述,少有分析與預測的價
值。目前之研究重點已由領導者之個人特質轉為它應該具備哪些工作技能。
(2)交換論:領導就是領導者與屬員之間的一種交換過程;以團體觀點來了解領導者的行為如何影響部屬,及
團體成員又如何影響領導者的行為。此模式在描述領導者角色扮演之過程,而不在說明為達成領
導效能而應有之最適上下交換關係形式。
(3)情境論:領導者被視為時機與情勢的產物;在某一情境下,具備必要特質的人就會成為領導者。
1. 領導效能之權變模式:主張情境有利程度配合領導者特質(任務目標導向的領導或關懷員工導向的領導)
決定領導效能的高低。領導者的的領導行為是固定的。93解釋 p80
2.路徑目標理論:領導者在不同的的情境下有不同的領導行為。
決定情境的因子有二:屬員的個人特性;屬員所面臨的環境壓力與要求。此二理論的實徵研究仍有待加強。
(4) 目前正在發展中的領導理論:93問答 p85
1. 魅力領導:是一種能使大家信服,熱烈擁護的權威或領袖氣質,它是一種個人的能力,深入影響部屬。
2. 轉型領導:組織面臨巨大挑戰時,需要魅力領導者推動大變革。著重轉變部屬之價值觀、信念與需求。
3. 社會學習理論:92簡答 p86
主張領導者能了解哪些內隱、外顯行為的成因或結果,以調節領導者與屬員之行為。
4. 替代論:認為領導行為在某些情境下是不必要的、多餘的;在有些情境下,反而會有反效果。
第三節 領導風格、活動與技能
風格:領導者影響屬員之方式;角色和活動指領導者的所作所為;技能指如何成為有效的領導者。
一、三種領導風格:p89
(1)管理方格:由布雷克與摩騰提出,是一個兩度空間的矩陣,橫座標為重視生產(生產導向領導,以任務目
標為主),縱座標為重視員工(員工導向領導,以人性關懷為主),依此兩度座標圖,共有五種
領導風格,代表不同程度之重視生產與重視員工之組合。 95副解釋 p89
(2)情境取向:有二主要領導類型:1.任務2.關係。模式說明在某種情境下,適當之領導風格最有效,指導型、
鼓舞型、參與型、授權型。情境取向與管理風格同樣欠缺實徵研究。
(3)管理系統:李克所提四種領導系統較有實徵研究支持。P92
系統一:權威,專制;系統二:父權型,像慈父;系統三:徵詢型,允許屬員參與,徵詢他們意見;系統四:民主型:允許成員參與決策由共識產生。此研究弱點在測量上,僅靠問卷訪談不夠。
(4)展望
二、 領導角色與活動:指領導者做些什麼工作?
(1)領導角色:敏茲觀察五位高階管理者作息後,在組合成三種類型: p94
1.人際角色:這是執行組織正式職權系統的角色。
2.資訊角色:管理者花費許多時間在接受與傳遞資訊。
3.決策角色:管理者收到資訊後,再作決策。
(2)領導活動:非常類似領導角色,它在分析領導者的日常工作活動。
1.管理者的四種管理活動:溝通、一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網絡。 P95
2.成功管理者的活動:建立網絡(建立外界關係、社交)
3.有效管理者活動:溝通與人力資源管理
三、 領導技能:
惠騰和凱門羅整理出十項有效管理技能:p96
1.口語溝通(包括傾聽) 2.時間管理與壓力管理 3.個人決策力 4.找出問題,定義問題及解決問題
5.激勵他人 6.授權 7.清楚描繪遠景設定目標 8.自覺 9.團隊建立 10.衝突管理
個人領導技能: p93
1.自我覺察:確定個人價值觀即先後順序、決定自我認知風格、評估態度改變
2.壓力管理:適應壓力來源、時間管理、授權
3.創造性解決問題:理性導向、創新導向、培養他人創造力
團體中人與人間之人際領導技能: p97
1.支持性溝通:教導、輔導、傾聽
2.獲得權力與影響力:獲得權力、發揮影響力、授權他人自主
3.激勵他人:診斷低績效的能力、建立激勵的環境、獎酬成就
4.管理衝突:找出衝突原因、採取適當方法、解決衝突工商心理學
第四章 衝突與談判重點整理
第一節 衝突
一、 衝突定義
(一)衝突意義:個人或團體之間,因為動機與需求無法滿足或相互矛盾下,引發敵對或仇視的對峙關係。(Q1-1)
(二)衝突層次:P105~107
1.自我衝突:工作者最常面臨的現象
(1)角色衝突:主要來自工作角色扮演所引起,依其來源可分四種型態:(Q2-1)93解釋 p105
A.同源矛盾衝突:在工作場合中,同一對象或團體給予當事者相互牴觸的訊息或期盼,
造成當事者欲完成角色任務時的認知混淆或情緒困擾。
B.異源矛盾衝突:組織中不同對象或團體,對你所扮演角色,同時表示出全然不同的
期望或要求時,所造成內心的拉鋸戰。
C.人性角色衝突:由於當事者目前所扮演的角色,與自己理想中的人性化形象之間的
差距所造成。
D.多重角色衝突:個人經常扮演許多不同角色,因此而可能陷入不同價值觀衝擊之中。
(2)目標衝突:個人對工作目標的期望,與所承受的壓力不相稱所導致。(Q2-2)
A.雙趨衝突:95副解釋 p106
當事者在二種相同強度吸引力的選擇狀況下,難以作抉擇,而產生雙趨衝突。
B.雙避衝突:當事者陷入二種同樣會產生負面後果而令人都想逃避的選擇中。
C.趨避衝突:95解釋 p107
個人面臨單一選擇,包含相等程度的正面與負面後果,有得有失,形成進退失據的狀況。
2.人際衝突:發生在兩個人以上的互動關係中,因目標、方法、態度、理念相異,所引發的摩擦。
3.群際衝突:由於部門間因各自的定位、目標、程序、價值觀點不同,群際間的爭辯常造成對立狀態,
而發生衝突。
4.組織間的衝突:兩個以上的組織由於立場不同或利益競爭,而產生對峙與磨擦,甚至引發全面性的團體
行為。
二、 衝突的原因:(Q3-1)P108~112
1. 資源有限:組織結構資源(金錢、物資、人力、職位)與生產利益資源(獎金、股份、公費進修)有限。
2. 價值差異:員工或部門團體間所秉持的組織目標不同(價值理念差異)。
3. 方法不同:即使全體成員對組織目標具有共識,有可能因採取方法不同而引起衝突。
4. 工作性質:部門性質不同、工作內容迥異,也可能發生衝突。
5. 個別差異:個體因遺傳、成長、環境、種族、學習、教育、社會風俗文化等因素教互作用,而成為獨一無
二的個體。
6. 人格特質:某些特定人格特質,常是群體中工作衝突原因。
7. 性別因素:性別因素導致衝突時有所聞。
8. 溝通障礙:訊息傳達者無法有效表達原意,或訊息接收者不當解碼混淆扭曲的作用,都會形成障礙。
9. 領導風格與組織氣氛:
10. 競爭與壓力:競爭與壓力雖不必然會引發衝突,卻很難避免衝突的危機。
三、 衝突的徵兆 (Q3-2) p113~114
(1)工作衝突發生的徵兆:因工作職務本身所可能引發的衝突。
1. 垂直性爭執:在具有職權工作環境中,如單位主管和屬員間
2. 水平式摩擦:發生在同一工作層級上,如部門間目標利益不同。
3. 直線系統與幕僚系統的意見差距:常因雙方認知產生不同意見。
4. 角色衝突:個人常因所扮演各式角色特質間的對峙而帶來角色衝突。 93解釋p114
(2)工作環境造成衝突的特徵: p114~115
1. 工作過程的倚賴性:良好的組織設計,應將各相關單位獨立作的特性納入考量,避免某一部門過於孱弱,
嚴重倚賴其它單位支援,而可能引發的爭議與磨擦。
2. 不對稱性:需合作的二團體或個人對合作事宜無法達成共識。
3. 單位角色與區域功能的混淆:組織成員對單位角色或區域功能不清楚。
4. 資源與支援不足:優秀的管理候應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這些預警狀況,化阻力為助力。
四、 衝突的利弊 (Q4) p115、p116
(1)弊病:1.導致個人極端重視自我利益,忽視組織整體目標。
2.長期衝突,有礙當事者健康,有損組織氣氛與工作氣氛
3.衝突負面效應會波及家庭,造成更多人受害。
4.機會成本問題。
(2)優點:1.衝突可激發潛能與才華。
2.間接滿足心理需求。
3.促成有價值的變革。
4.替平淡無味的工作環境注入動力與激盪,喚醒員工活力。
5.藉由衝突凸顯特定問題,提供具有診斷價值的訊息,使組織獲得重生力量。
五、 衝突管理
(1)工作衝突管理結果:面對衝突可能因主事者心態與方法不同,而產生完全相異結果。(Q5-1)
1. 雙敗式結果:雙方不願坦承面對問題原因,只是敷衍或妥協,而兩敗俱傷。
2. 單贏式結果(零合式):或稱非有即無式的結果。單方面的贏,可能為日後衝突埋下種子。
3. 雙贏式結果:雙方透過對問題的協商與合作而解除危機,各覺有所獲。
(2)工作衝突管理技巧 (Q5-2)85問答、95問答、副問答
1. 尊重仲裁者:衝突常伴隨強烈情緒,不如尋找雙方都肯定與尊重的仲裁者,方能展開理性對話,
尋得解決之道。
2. 分而治之:組織中對立性強摩擦度高的部門與個人,應作空間與時間上的隔離或交錯,盡量協調。
3. 促進雙方了解:安排適當機會讓步同部門與層級的成員相互了解,提昇溝通效果。
4. 設置專門職管理單位:設置管理部負擔協調折衷、調節排難的工作。
5. 重視人性層面:適當使用磋商與協調方式,以取代情緒化的對抗,運用將先心比心的同理技巧,
保留轉圜空間,都是掌握人性層面的重要關鍵。
第二節 談判
一、 為何談判:發生衝突時需運用談判來交換意見、改變關係、打破僵局、取得妥協。
談判不一定能完全解決衝突,但有效的談判能為解決問題開創積極的可能性。
二、 談判的定義與種類
(1)談判:92申論
指雙方基於各自需求,透過交換意見,彼此權衡得失以尋求共識、接受協議,據以推展作為解決問
題之基礎技術的歷程。(Q6-1)
(2)談判種類: (Q6-2) p121
1. 商業談判:主要以涉及商業業務或商業利益的事件為主,如買賣雙方的爭執、衝突或合作、
競爭關係的談判。
2. 勞資談判:勞方資方的雙邊談判,其談判關係能式「零合關係」。
3. 國際談判:涉及國際關係的各類談判,如國家主權認定、經濟利益、軍事武力、國際紛爭的仲裁或
聯盟等。
三、 談判技巧 (Q7) 92申論
(一)技巧面 p122
(1)談判隊伍的組成:小型如逛街購物、家庭經濟分配;大至商業談判或國際談判,都需要有組織性的談
判團來規劃運作。
1. 分工合作:各方專業人才集思廣益,方能避免個人鑽牛角尖的盲點與英雄主義的心態。
2. 事權統一:負責人需能協調領導,量才適用,使個人揚棄個人立場,上下一心,密切配合,
共同完成任務。
3. 爭取授權:向上級爭取更多授權,可使談判的彈性增加,供運用的空間也相對增加,能間
接影響談判氣勢。
(2)資訊蒐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資訊掌握的多寡、對彼此價值偏好與戰略資源的了解程度,
關係到談判的成敗。資訊蒐集原則:
1. 列出資訊清單:充分正確的資訊有助於了解與預測。
2. 模擬:事先沙盤推演,才能對可能發生的狀況提出有效策略反制
3. 運用專業知識:「數據能說話」,若能事前準備相關議題,必能增加己方的談判籌碼。
(3)談判彈性化:預留價位、目標與策略的餘地,使談判更具彈性。談判彈性化方式有: p123
1. 合理定價:定位價格時預留討價還價的空間,談判時在合理的價位內技巧性地
「開高走低」,為己方贏得較佳優勢。
2. 準備多個備份方案:多議題的談判中常涉及多種考慮因素,雙方需準備不同方案,
交換求取最大利益。
3. 不要大張旗鼓:談判講求務實,勿過早將談判目標公佈,以鼓動勉群眾情緒,造成壓力。
(4)溝通技巧:談判過程除事先的資料蒐集外,談判現場資訊交換的溝通技巧更是重要。
好的溝通技巧可獲得有利結果:
1. 反向操作:技巧性的虛張聲勢、聲東擊西、反間策略,都能幫助我們提昇戰力或解決困境。
2. 選擇性事實:「選擇性事實」可避免提供不實資訊的道德焦慮。當對方提問相關資訊時,
當事者可避重就輕簡短回答。
3. 降低對方期望:雙方期望與談判結果有密切關係,若能傳遞訊息影響對方信心,
必能拉抬本身氣勢與有利條件。
4. 積極的發問:面對前述三者最有效的反制為「發問」,談判高手可透過機制發問、
旁敲側擊來衡量對手是否誠實,或採取保留事實方式來搪塞敷衍。
(5)讓步技巧:談判過程不可墨守成規,必要性讓步是重要技巧,否則抱守殘缺的僵局指守更多據點。
讓步技巧有:(Q8) p126
1. 讓步的速度:人性共通點是對難以爭取到的東西更加渴求,得到時也較會有成就感,
放慢速度能強化對方心理滿足感,製造有利談判氣氛。
2. 讓步幅度:如數學上的「逼近法」,從兩端起始值,以遞減方式相向逼近,而找出最終交會點。
3. 讓步次數:合理讓步反能顯示己方有足夠自信與誠意進行協商,而醞釀以退為進的情勢。
4. 以退為進:有時小部的讓步也許贏得對方善意回應,而產生意想不到結果,
其關鍵在雙方的價值偏好不同,談判優先順序也有所差異。
(二)人性面(心理層面)
(1)談判者應有的修養:談判品質理應「對事不對人」,就問題本身討論,而不對談判者的言行作過度反應。
優秀談判者的基本修養為:1. 態度溫和: 2. 耐心: 3. 意志堅強:(Q9) p127
(2)降低對方敵意: p128
1. 平時良好關係的建立:
2. 讓對方覺得自己也是贏家:方法:A.為對方保留面子 B.體貼地為對方預想後步
C.談判過程的最後時刻作一點無傷大局的小讓步
3. 考慮談判結果的長遠影響:
(3)採取適當的談判態度; 1. 反制的高姿態: 2. 懷柔的低姿態:
(三)環境層面 p131
(1)巨觀環境面
1. 爭取次級團體的助力:
2. 中立的仲裁者:當談判陷入僵局時,仲裁者可採如下方式消弭對立狀態: p132
A.鼓勵雙方向和解邁進一步
B.提供建設性建議
C.當雙方爭執不休時,仲裁者可以憑藉其公正的態度專業知識與公信力,
逕行裁定孰是孰非,斷然解決紛爭。
3. 廣大第三者的影響:
(2)微觀環境面:除大環境中的資源、盟友、仲裁者、社會大眾足以影響談判結果外,其他許多細微因素
也足以左右談判者心理狀態與議價力量。
1. 談判的時機: 2. 談判的地點: 3. 談判座位的安排: 4. 掌握議程:
四、 談判要訣:P134~138
臨場談判的十大要訣箴誡:p135~138
1. 策略指導原則:層次要高、目標要遠
2. 任務編組原則:良好的談判團體應具備「三一」類的人才。
三:指談判領導者、技術專家、法律顧問。
一:指談判評估者,對整體談判運作過程進行評鑑與回饋的技術指導。
3. 技術指導原則:規模的介定、喊價技巧、爭取時間、我方內部次級團體的整合與外界中立團體的爭取認
同、反制行為的運用、瞭解對方、熱誠與友善的態度、承諾及對方承諾的背書、參加與
滲透、降低抗爭規模與對外重要性程度,以免橫生枝節、比氣長、轉移或擴大、溝通與
指揮系統的事權統一、資料準備、無妥協餘地時的反應方案。
4. 溝通精神與道德原則:基於誠懇、信實與無私的原則。
5. 談判過程有彈性
6. 談判姿態:姿態雖低、立場堅定。
7. 計畫要配合與發展短、中、長期策略
8. 對人性的瞭解:是「人」在操弄掌控「事」的進展。
9. 雙贏
10. 別依別人的拍子起舞
五、 勞資談判
(一)勞資關係演變
(二) 談判談判:勞資談判乃雇主與員工代表之間討論彼此應履行之義務,在適當時間開會,以誠信態度討論
薪資、工作時數、僱用條件等有關事項。(Q10-1) p139
(三) 談判過程:1.準備工作2.談判會議
(四) 僵局與罷工:勞資談判本身即隱含罷工威脅性與可能性的損失。
罷工時,當局應採取下列措施以減少損失: (Q10-2)p142
1. 告訴顧客當前資方處境,並阻絕受影響區域之營運直到罷工結束。
2. 將相關業務以外包方式處理以減少損失。
3. 結合督導人員、未參與罷工者、招募臨時人員或調用其他部門員工繼續營運。
4. 有效反制行動----反罷工。資方可動員部分不願罷工者及其家屬進行反罷工遊說活動,
其過程平和效益頗佳。
5. 採取相對報復性措施---停工。此舉可能使勞方不堪經濟壓力而所協或讓步使。
(五)良好的勞資關係:事實上多數勞資談判不乏雙方共同解決爭端和諧相處事例,唯有勞資雙方以誠信態度共
同協商,研議合理可行契約模式,才有健全勞資關。
第五章 工作壓力與壓力管理重點整理
第一節 壓力本質與模式
壓力:當一個人遇到與他所欲求有關的機會、限制或要求,而其結果被認為不確定而重要的動力狀態。國內學者
陳彰儀認為壓力是「個體面對他不能處理或破壞其生活和諧的刺激事件所表現出來的特定或非特定的行為
模式。」(Q1-1) 適當壓力可使人提高警覺、集中注意力,進而增進工作績效。但過重壓力常引起頭痛、
頭暈、失眠、高血壓、消化道潰瘍...等毛病。(Q1-2)
Hans Selye發現人對壓力的反應可分為三階段:警覺階段、抗拒階段、衰竭階段,這種現象叫做
一般適應症候群,簡稱GAS。 92簡答、95解釋 p150
1.警覺階段:人體內的激素與系統被激發而處於活動狀態,如腦下腺增加腎上腺皮質刺激素分泌,腎上腺素分
泌更為活絡,心跳、呼吸及血壓增加,身體其他感官也較為醒覺,準備應付壓力。
2.抗拒階段:如果壓力源繼續存在,則進入抗拒階段,這時生理的反應繼續存在,甚或更為強烈,這時人對疾
病的抵抗力減弱。
3.衰竭階段:假如壓力源持續一段長時間,則人的身心能量耗盡而進入衰竭階段,情形嚴重者,可能造成死亡。
圖5-2 壓力模式 (P152)
第二節 壓力來源:93問答p153~158
根據上述模式,壓力來源來自環境、工作(組織)本身及個人因素,茲分述如下:(Q3)
1、環境因素:環境因素的壓力來源有:政治、經濟的不穩定,及社會科技的變、遷。
2、個人因素:一般人每天工作八小時,其餘是自己控制運用的時間,這段時間所經歷的滿足感或壓力會延伸到
工作上,反之亦然,此即所謂的溢延效應。P154
個人生活上,各種事件,改變或因素會引起壓力,大致可分三類:
(1).家庭因素:家人的認知態度、生活習慣不同、夫妻的情感調和度、孩子管教問題等,都會引起生活壓
力而溢延到工作上。
(2).經濟因素:經濟能力是取得基本生活條件的因素,妥善處理金錢問題,將可使壓力在控之下。
(3).性格因素:有些人焦慮程度高,帶著放大鏡看問題,把負面程度放大,自然較容易感受到壓力。
3、工作(組織)因素:來自工作或組織的壓力如下: p155
(1).角色衝突發生在同時要扮演兩種以上角色時。角色模糊發生在沒足夠有關工作的資訊時,可能由於訓練不
足或溝通不良。
(2).管理者的管理型態反應領導風格。有些是恩威並濟者,讓員工在愉快氣氛中工作;有些則威權獨裁,
易造成壓力。
(3).政策的運作,如薪資制度、不公的績效評估、職務的調動過於頻繁等.,皆會引起壓力。
(4).組織結構上,如過分中央集權、過度制式化、高度專精化、部門間過分依賴、直線與幕僚人員的衝突..等,
也易引起壓力。
(5).工作空間條件,如不安的工作條件,像太冷太熱、過分吵雜、空氣污染、有毒物質或輻射物的出現、過份
擁擠或缺乏隱私..等,也會引起壓力。
(6).組織作業程序中溝通不良、資訊不足、目標模糊或衝突、績效評估不正確、表現回饋不足、操作系統不當,
都是壓力的肇因。
Holmes與Rahe將生活中四十三件重大生活事件與壓力指數列成社會再在適應量表,用來測試一般人的生活壓力。
第三節 個別差異
每個人對壓力源感受有個別差異,其因素如下:
1. 知覺:人靠著對外界的知覺反應行事,同樣是一件挑戰性工作,有人看成是負擔而產生壓力;有人視為是發揮
的機會全力以赴,而獲得成就感。
2. 社會支持:社會支持可降低壓力的衝擊,緩衝高壓力工作引起的負面影響。
3. 內控與外控性格:92簡答、95副解釋
(1) 內控性格:相信個人的命運或行為的後果可以透過個人的努力予以控制。
(2) 外控性格:認為個人的命運或行為的後果,受控於強有力的第三者。
碰到壓力時,內控者相信自己的影響力,較會採取主控態度尋求對策;P160
外控者,則傾向於逆來順受,採被動防衛態度,久而久之,養成所謂「習得的無助感」而承受較大的壓力。
4. A 型或B型性格:
(1)A型性格:93解釋p160
「一個人從事長期無止境的努力,企圖以最少時間達成最大成就,即使與其他人和事對抗議
在所不惜。」A型性格的人個性與生活型態會引起緊張而容易承受壓力。
(2)B型性格:的人從不會有時間緊迫感,較有耐性,不會主動展示或討論個人成就,能充分放鬆
不會有罪惡感。
5. 工作經驗:在一個工作崗位上愈久,壓力感受愈小,因已能適應了。此外成功經驗愈多,則工作壓力也會愈小。
第四節 壓力的後果 (Q4) 93問答 p161~163
1. 生理症狀:高壓力會引起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壓增高、消化道潰瘍、心臟疾病、偏頭痛,甚至有研究指出
壓力與癌證有關。
2. 心理症狀:高壓也會使心理起變化,情緒不穩定、易怒、焦慮、緊張、覺得人生厭煩、憂鬱而意志消沉,造成
工作無法集中、下決策,對工作不滿意。
3. 行為症狀:如厭食或過食、失眠、抽煙過多、酗酒、濫用藥物等。這些行為的產生往往引發後續的問題,如厭
食會造成營養不良精神不足。枯竭感是一種與壓力高度關連的現象、罹患者有一種油盡燈枯的感
覺。不想做什麼,又覺得空虛茫然。此人會精神不振有疲倦感,感到無助動彈不得,對自己、工
作、生活懷著負面態度。枯竭感產生時,人會逐漸喪失對組織的承諾感與工作滿意度,與同事朋
友、家人間的人際關係也會逐漸惡化。P162
第五節 壓力管理
壓力的管理控制有二:個人導向、組織導向。
從基本能力與態度的改變與培養以消弭壓力源,或防範未然,才是正本清源的方法。P163
一、 個人導向:93問答 p163
不管壓力源是什麼,它直接影響個人,所以如何紓解壓力以避其害,是每個人自己責無旁貸的責任。以個人導向管理來管理壓力的方法有: (Q5) 85問答 p163~169
1. 增強能力:多學、多記、多思考,以增強個人問題解決能力。
2. 行為自我控制:積極的行為自我控制下,可妥善管理行為的先導事件與行為後果。
3. 認知調整:培養並保持積極思考模式,以就事論事心態,去除自責、自貶心理,以減輕壓力負荷。
4. 運動:經常而適度運動可強身及降低壓力。
5. 社會支持網路:社會支持可分:工具性,提供工作協助;資訊性,提供有用建議;
評鑑性,提供真實回饋;情緒性,提供情緒表達發洩管道。 P165
6. 放鬆技巧:若能放鬆身心,則緊張與壓力的衝擊會減小或消失。
常用方法:p166
(1)調息:透過深呼吸,帶動全身鬆弛。
(2)生物回饋:利用儀器將生理狀況回饋給當事人並教導他予以控制在適當範圍內。
(3)靜坐冥想:將思慮維持在平靜專注的狀態,此狀態人會智慮清明而不受壓力的影響。
(4)肌肉鬆弛法:輪流在全身某一部位,做緊鬆交替的操作,在一緊一鬆過程中,感受緊張後
的鬆弛感而達到充分放鬆結果,而使心理因壓力而產生的緊張消失。
7. 改善生活型態:包括妥善的時間管理與均衡的營養攝取。
8. 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能適應各種壓力狀況,
心理健康者有三種特徵:(1)自感舒適,接納自己;
(2)肯定他人,接納他人;
(3)能完成生命挑戰。 P169
二、組織導向:消除引起壓力的組織因素,方法綜合言之如下:(Q6)
組織導向減輕壓力的方法:95問答 p169~171
1.釐清組織角色:角色衝突與模糊會造成重大壓力,若能釐清則有助於減壓。
2.實施參與管理:目標設定或行政管理措施制定過程中,若能讓員工參與,可集思廣益、增加員工承諾
感、賦予員工對工作的控制感,以減輕其壓力感。
3.合理組織政策:有合理的政策才會有合理行政措施,使成員免於受不合理對待而產生壓力,
4.符合需要的組織結構:組織需求結構向度,需配合組織環境、技術、大小、目標及其文化需要而制定。
5. 安全舒適的工作條件:不安全的工作條件是主要工作壓力源。
6. 良好的溝通:壓力與不滿、緊張、模糊一樣,都是感受,有效的溝通可了解這些感受是否合理,
並可讓當事人透過溝通表達情緒,舒解壓力。
7. 工作再設計:Hackman 和Oldham提出工作特徵模式,透過工作的設計或再設計,讓工作者能負更多
責任,做更有意義工的工作,更有控制感,而能即時得到工作結果的回饋。
工作設計能加強工作動機、增進工作品質、減輕壓力、降低離職率。
8. 慎選善用人才:依個人能力、專長與經驗安排工作,較能適應壓力。
9. 員工健康計劃:協助員工促進身體與心理健康,以減少壓力負面影響。
第六章 工作分析及人員遴選重點整理
第一節 工作分析
一、 工作分析之定義:93問答、92簡答p163~169
工作分析乃是收集關於某一職位之工作資訊的過程。換言之,工作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清楚
地描述工作的職責與性質。(Q1)p181
主要步驟:p181
1. 找出此一工作的主要任務責任、以及行為。
2. 針對這些工作內容逐一評量其重要性及發生之頻率。
3. 訂定從事這些工作內容所需的知識、能力、技能,以及其他人格特質。
二、 工作分析之用途:工作分析中所獲得的資料可用於人力資源管理。用途有: p181~182
1. 人員招募及遴選:工作分析之資料可幫助企業徵才時達到「適才適所」之目的。
2. 教育訓練:工作分析之資料可作為員工教育訓練計劃之課程內容規劃依據。
3. 績效評估:定期績效評估,可作為升遷、調薪及教育訓練之參考依據。
4. 工作評價/薪資設計:
工作評價:92簡答 p182
目的是將組織中各項工作對公司的相對價值做一比較,而作為薪資設計之基礎。
5. 工作再設計:工作分析之資料能再重新設計工作時,提供一個科學而正確的考量基礎。
三、 工作分析資料之內容:工作分析所要收集關於工作的資料可包括:工作內容;以工作者為導向的活動;所
需使用之機器、工具、儀器等;與工作有關之具體及抽象之資料;工作表現;工作條件。
四、 收集工作分析資料之方法:常用工作分析方法及其優缺點如下:(Q2)93問答 p163~169
1. 觀察法:直接觀察工作者在工作時所從事之行為,而加以記錄及分析。
優點:比工作者自身描述工作狀況要客觀而深入。
缺點:無法觀察出工作者的心理層面之活動;也無法取樣到工作中的所有重點,特別是不常發生的。
2. 親身體驗法:由分析人員時地執行工作任務,以了解工作的情形。
優點:可獲得影響工作因素的第一手經驗,如生理危險、社會需求、情緒壓力、心理需求等。
缺點:不適用於具危險性的工作;或需要執照或特殊訓練的工作。
3. 面談法:以個別或團體詢問之方法,來獲得工作之相關資料。
優點:可收集到不常出現但重要之工作資訊,而更深入了解工作。
缺點:資料收集有賴面談者問話技巧,若技巧不佳則所獲得資料可能有誤差;或被面談者有所保
留而得到不實資料。
4. 問卷調查法:在職者以問卷方式來描述他們的任務與職責。 P185
優點:可迅速有效獲得資料,多半比較經濟。
缺點:問題可能被作答者闡釋錯誤而減低問卷效果。且開放式問卷的答案分析與量化是很費時費力的。
5. 工作日誌法:由工作者記錄每日所做的工作內容及狀況。 93解釋 p196
優點:適用於工作週期較長的工作,如專案小組人員等。
缺點:相當耗時間,且記錄可能有偏差而不完整,如缺少心智活動記錄等。
6. 背景資料法:參考公司相關資料來取得工作之相關資料。
優點:有助於分析人員的問題設計,且此資料較容易收集到。
缺點:有時資料可能不夠完整,需用其他方法補充,或資料過時不合現況。
7. 關鍵事例法:描述員工在工作表現特好或特劣的事蹟,發生時之因果情形 93解釋 p196
優點:這些具體事蹟資料可做為績效評估或訓練的標準。
缺點:無法收集到一般情況下之工作資料,無法涵蓋所有工作內容。
五、 工作分析之產物:完成工作分析後,通常將資料以工作說明書及工作規範之方式呈現。
1.工作說明書:主要描述任職者在工作上實際從事的行為及其職權範圍。 95解釋 p197
2.工作規範:提供合格的在職者之資格及條件,以作為業主判斷應徵者是否合乎要求之標準 95副解釋 p196
第二節 人員遴選:人事遴選計劃之制定程序如下:(Q3)
一、進行工作分析:詳如前章節。
二、進行人事規劃:以期能發指出最有效之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步驟如下: p200
1. 環境分析:目的幫助企業指認出目前及未來所面臨的問題及相關法規。
2. 預測人力需求:根據器也內外部影響人力需求的因素,來預測企業所需人力,以免造成人力供需失調。
3. 預測人力供給:
4. 進行差異分析:對人力需求及供給之差異情況,加以分析,並對可能解決方案逐一評估,進而找出最佳方法。
三、 制定招募策略:此過程即人事招募。常見招募方式有:p202
1.刊登廣告:在媒體上披露徵才消息。
2.現職員工的推薦:有些研究發現,受推薦錄用的員工比直接求職者素質高。
3.毛遂自薦:最普遍且經濟作法是將履歷表寄到公司或直接找雇主自我推薦。
4.職業介紹所(人力仲介公司):介紹所主要功能是過濾可能人才的資料,替 尋才的公司作初步的篩選。
5.主管級招募公司(獵人頭公司):此公司特點是有管道接觸一些目前已有工作,而不積極尋覓下一份工作
的合適人選,且可依顧客需求先過濾人才資料,提供徵人公司省時且周嚴之服務。
6.校園徵才:目前有許多企業採用與學校建教合作方式,以開拓人才枝來源或參加每年定期在學校舉辦的校
園徵才活動。
四、選擇遴選之方法及設計遴選程序 p204
1.遴選工作的信度與效度:為達到「適才適所」的人員遴選目的,在遴選及設計遴選方法時應考慮其信度及效度。
信度:指的是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測量工具的信度愈高,表示此工具愈可靠而愈不受外界不相干因素之影響。(Q5-1) 各種信度有: p205
A.測試---再測試信度:讓受試者在不同的二時間,重複回答一份測驗,以測量第二次所得分數和第一次相近程度。
B.複本信度:有些測驗為實際需要,會有兩種(或更多)的測驗版本(或稱複本)。
C.內部一致性信度:測量一個測驗之各部分項目之間之一致程度。
效度:代表測量工具達到測量之目的的程度。(Q5-2)用來測量效度方法有四 p206
A. 預測效度:測量預測因子(即測驗成績)與效標(如工作績效)之間的關聯性。(Q6-2)
B. 同時效度:以現職人員作測試對象取得此份測量之效度,再決定是否用此法來遴選人員。因此的此法的預
測成績及效標成績之取得,時間上幾乎沒有延誤,因而稱為同時效度。(Q6-2)
C. 內容效度:指測試項目能代表工作內容的程度。
D.建構效度:建構是抽象概念,如智力、成就感、誠實等。建構效度表一個測驗測量到其所欲測量的建構程度。
2.人員遴選方法 p207
(1).申請表格
(2).遴選測驗:成就測驗:對一個人學習效果的衡量。
性向及能力測驗:有三種:p208
1認知測驗:包含智力測驗、語言測驗能力、知覺反應速度等;機械能力;精神動作能力。
2個性與興趣測驗:
3誠實測驗:
(3).評價中心:由專業訓練者再通常為期二至三天的過程中,觀察應徵者在不同測試情境項目中之表現,針對各種管理能力給予評分,進而作出遴選的決定。 P209
一個遴選方法若要能被稱為評價中心,需合乎三條件:(Q8-1)
有多位評估人員;有多項測試方法;計分方式標準化。
評價中心測試方法如下:(Q8-2) p209
公文處理測驗;小組討論;管理競賽;簡報發表;紙筆測驗。
(4).工作樣本測樣:自應徵者的工作中,找出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工作項目來測試應徵人員。
3.面試:最基本方式是經由一問一答來獲得資料。(Q9)此種互動關係可藉幾種不同方法進行:
(1)結構式面談:面試者就事先準備好的面試問題,對應徵者照單進行問答,來觀察應徵者反應並評分。
(2)半結構性面試:面試者事先只準備幾個問題,面試過程中仍可就值得探索的問題繼續詢問。
(3)自由面談:面談者可隨性所至問問題,沒有特別遵循模式或方向。
(4)壓力面談:是為了測試應徵者在工作壓力中作理想反應的能力。
(5)陪審團式的面談:讓一群面談者與應徵者面試,藉此觀察應徵者反應。
*面試可說是企業使用最頻繁的遴選方式,但研究顯示,一般而言面談的效度不佳,其主要原因在於面試者 大多缺乏專業訓練,而易做出偏差判斷。因此,有效的使用結構化的面談及提供面試者相關的專業訓練,是有效使用面談法的先決條件。(Q9-2)
五、決定遴選成績總分之計算方式
1.多重障礙法:亦即採取關關淘汰的方式進行人員之遴選。P214
2.讓所有應徵者參與所有的遴選項目,以不等加權的方式來計算出總分,以做出錄取的決定。
六、評鑑遴選計劃之效度: 制定效度評鑑計劃,以作為評估遴選結果及修正遴選方法之依據。p215
小紅帽..
留言時間 2008-04-20 22:01:57
標題 自我評量
留言內容
第一章 緒論、行為特性及知覺
一、何謂工商心理學?其目標為何?
工商心理學:將心理學知識,應用到人類組織及其相關活動的問題上,特別是人力資源的利用及商業活動上。
工商心理學包括科學及應用兩部分。
1.科學面是以理論研究為基礎,提供基本知識與瞭解,其目的在決定人類行為,尤其是在工商環境下行為隱含的理由基礎,並發展理論來解釋行為,以應用於實際問題上。
2.應用面,則著重於應用由理論研究所產生的知識,以處理解決實際的問題。
3.透過處理實際問題所累積的經驗,有助於理論的形成與驗證。
二、試述工商心理學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發展與貢獻。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展出團體智力測驗叫Army Alpha
2.而後又修改成Army Beta,能測得不識字或不能書寫者的智商。
3.戰後有著名的霍桑效應
1.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繼續人力資的遴選、工作安置訓練,以及組織行為的研究應用,更促成工程心理學的發展,將先前以人遷就工作,轉變成以工作配合人的理念。
2.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與知識,探討人與機器、設備的配合問題。
3.戰後,除探討特定變項,也增加研究導向以及分析方法。
三、你(妳)認為工商心理學未來之導向為何?
1.系統導向2.認知導向3.資訊科技導向
四、列舉說明常被用作判斷基礎的知覺現象。
1.選擇性知覺2.月暈效應3.對比效應4.投射作用5.刻板印象。
五、說明工作態度與工作中所表現行為的關係。
態度包括三大部份:認知、情感及行為,可以用來解釋態度與行為的關係。
1.工作滿意度2.工作涉入3.組織承諾
六、列舉說明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
1.動機2.增強3.結果的知識4.主動練習與經驗學習5.訓練遷移。
第二章 動機與激勵
一、如何了解人的動機?
動機是一個心理歷程,它起源於個人生理或心理之匱乏或需求,為獲得誘因物,以滿足需求,因而產生驅力,所產生之行動、行為。了解動機過程的重點在於認清(需求→驅力→誘因物)三者之關係。
二、什麼是工作動機?
1.內容理論說明人的工作動機,如成長、責任、自我實現等動機.
2.公平理論主張工作者對工作環境公平程度的知覺,是工作動機之由來。
3.歸因理論主張員工對工作表現成敗作內在或外在歸因,是工作動機之由來。
三、闡述工作動機之內容理論、過程理論、公平理論與歸因理論之主張及其發展之時代背景,並比較分析其在實務上的應用性。
1.內容理論:主要是以工薪激勵員工,以及人群關係運動中所強調之工作保障、工作環境條件等,該理論說明哪些誘因或目標使人們願意去達成及做好,而且滿意工作的成果
2.過程理論:著重於引發人們工作動機之前導認知因子,並說明此項變項與動機之間的關係。
3.公平理論:強調在工作環境中,工作者感受公平-不公平程度才決定自己的工作績效及滿意,個人感受狀態就是動機之源。
4.歸因理論:為人們解釋自己或他人行為背後原因之過程,為人們的行為找出合理的解釋,亦是人們了解工作行為背後原因結構的動機
一、內容理論之應用:
(一)金錢的魅力(二)員工參與計畫(三)技能決定薪資計畫
二、期望理論之應用:
(一)變動薪資制度(二)彈性福利制度
三、公平理論之應用:
(一)比較工作價值(二)技能決定薪資計畫
第三章 溝通與領導
一、請以一實例說明一個循環的溝通過程。
溝通過程:編碼→訊息→管道→解碼→回饋→干擾。
二、請找出一篇組織溝通之個案,舉出其溝通障礙,並說明解決之道。
溝通障礙:
(一)訊息過濾。
(二)選擇性知覺。
(三)情緒。
(四)語文。
溝通技巧:
(一)使用簡單的語文。
(二)主動、專注的傾聽者:傾聽的技能如下:
(三)調節適當的訊息量。
(四)打開向上溝通的管道。
三、闡述各種領導理論之內涵及其發展
1.特質論:強調領導特質不是後天養成的,而是與生俱來的。較不實用
2.交換論:是指團體中,成員為團體或其他成員付出代價,以換取由團體或其他成員所提供的好處;因團體成員發現這種交換對彼此有利,因此成員互動持續進行。
3.情境論:主張情境有利程度配合領導特質,以決定效能的高低。
4. 目前發展中的理論
魅力領導:一種能使大家信服,熱烈擁護的權威或領袖氣質;它是一種個人的能力,深入影響部屬。
轉型領導:組織面臨巨大挑戰時,往往需要魅力領導者推動大變革。有兩類:
(1)交易型:傳統的交易領導,領導者與鼠員間存有交易關係。
(2)轉型:著重轉變部屬之價值觀、信念與需求。
社會學習理論:為領導行為描繪一概念架構,說明領導者、環境及領導行為三者間,一個持續互動的過程。社會學習模式是雙向的。此取向強調:領導者與部屬有一彼此妥協、互動關係,彼此清楚如何影響對方行為的方式。
替代論:領導行為在某些情境下是不必要的、多餘的,在有些情境下反而會有反效果。
四、請觀察一位管理者,分析其領導風格、角色、活動及技能。
領導風格:
(一)管理方格(二)情境取向(三)管理四系統
領導角色:
1.人際角色2.資訊角色3.決策角色
管理活動:
1.溝通2.一般管理3.人力資源管理4.網絡
技能:
屬於個人的領導技能有三:
1.自我察覺;2.壓力管理;3.創造性解決問題。
屬於團體中人與人間之人際領導技能有四:
1.支持性溝通;2.獲得權力與影響力;3.激勵他人;4.管理衝突。
第四章 衝突與談判
一、何謂衝突?衝突現象顯現於那些層面?
衝突的意義:
(一)心理學角度:衝突是個體或組織間從事目的性的活動時,存有兩種或是兩種以上不一致的動機,卻無法同時得到相當滿足狀態的心理現象。
(二)一般通俗的看法:個人與團體之間,因為動機與需求無法滿足或相互矛盾下引發敵對或仇視的對峙關係。
衝突的層次:
(一)自我衝突:分為角色衝突及目標衝突
(二)人際衝突
(三)群際衝突
(四)組織間的衝突
二、角色衝突可分為那些型態?目標衝突可分為那些型態?
1.角色衝突:(1)同源矛盾衝突(2)異源矛盾衝突(3)人性角色衝突(4)多重角色衝突
2.目標衝突:(1)雙趨衝突(2)雙避衝突(3)趨避衝突
三、衝突形成的原因有那些?衝突發生前有何徵兆?
衝突形成原因:
1.資源有限2.價值差異3.方法不同4.工作性質5.個別差異6.人格特質7.性別因素8.溝通障礙9.領導風格與組織氣氛10.競爭與壓力。
衝突的徵兆:
(一)工作衝突發生的徵兆:
1.垂直性爭執2.水平式摩擦3.直線系統與幕僚系統的意見差距4.角色衝突。
(二)工作環境中造成衝突的特徵:
1.工作過程的倚賴性2.不對稱性3.單位角色與區域功能的混淆4.資源與支援不足
四、衝突有何利弊?
衝突的弊病:
(一)容易導致個人極端重視自我利益,忽略了組織的整體目標;
(二)經常性的長期衝突,將導致影響當事人健康,亦會影響組織氣氛與工作士氣。
(三)衝突的負面效應會波及家庭,造成更多人蒙受其害。
(四)機會成本的問題。
衝突的優點:
(一)激發潛在的能力與才華。
(二)滿足心理需求。
(三)促成有價值的變革。
(四)注入一股新的動力與激盪。
(五)藉由衝突突顯特定問題,提供具有診斷價值的訊息,協助組織再生力量。
五、工作衝突管理有那些結果?工作衝突管理之技巧為何?
1.雙敗式結果2.單贏式結果3.雙贏式結果
工作衝突管理的技巧:
1.尊重仲裁者2.分而治之3.促進雙方瞭解4.設置專職管理單位5.重視人性層面。
六、談判之定義與種類為何?
談判的定義:意指雙方基於各自需求,透過意見交換,彼此權衡得失以尋求共識、接受協議並據以推展,作為解決問題之基礎技術的歷程。
種類:(一)商業談判(二)勞資談判(三)國際談判。
七、有那些技巧可幫助談判者獲得有利之結果?
(一)技巧面:
1.談判隊伍的組成2.資料蒐集3.談判彈性化 4.溝通技巧5.讓步的技巧
(二)人性面(心理層面):
1.談判者應有的修養2.降低對方的敵意3.採取適當的談判態度
(三)環境層面:
1.巨觀環境面2.微觀環境面
八、讓步之技巧為何?
1讓步的速度:延緩讓步速度,以時間換取空間。
2讓步的幅度:以遞減方式相向逼近,找出最終的交會點。
3讓步的次數:要合理。
4以退為進。
九、談判者應有之修養為何?
(1)態度溫和(2)耐心:沉得住氣(3)意志堅強。
十、何謂勞資談判?面對罷工行動,管理當局應如何處置?
勞資談判乃雇主與員工代表之間討論彼此應履行之義務,在適當的時間開會,以誠信態度討論薪資、工作時數、僱用條件等有關事項。
1.告知所有顧客當前資方的處境,並阻絕受影響區域之營運,直到結束。
2.將相關業務以外包方式處理以減少損失。
3.結合督導人員、未參與罷工者、招募臨時人員或調用其它部門員工繼續營運。
4.有效的反制行動-找家屬
5.採取相對的報復性措施
第五章 工作壓力與壓力管理
一、何謂壓力?其對人的影響為何?
壓力:組織參與者對外在情境的調適性反應而造成生理上、心理上或行為上的偏異。
一般適應症候群(GAS):為人對壓力的反應,區分為三階段:
1.警覺階段2.抗拒階段3.衰竭階段。
三、說明壓力來源。
(一)環境因素
1.政治不確定。2.經濟不確定。3.社會變遷。4.科技變遷。
(二)個人因素:
1.家庭因素。2.經濟因素。3.性格問題。
(三)工作(組織)因素
1.組織政策。2.組織結構。3.空間條件。4.運作歷程。5.任務要求。6.角色要求。
7領導行為。
四、說明壓力可能造成的後果。
1.生理症狀: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壓升高,胃潰瘍,偏頭痛…
2.心理症狀:情緒不穩,焦慮,易怒,緊張,憂鬱,注意力無法集中…
3.行為症狀:厭食,暴食,失眠,抽煙,酗酒,濫用藥物,枯竭感…
五、以個人導向,如何管理壓力?
1.增強能力2.行為自我控制3.認知調整4.運動。5.社會支持網路6.放鬆技術7.改善生活型態8.保持心理健康:(EQ要高)
六、以組織導向,如何管理壓力?
1.釐清組織角色。2.實施參與管理。3.合理的組織政策。4.符合需要的組織結構。5.安全舒適的工作條件。6.良好的溝通。7.工作再設計。8.慎選善用人力。9.員工健康計畫。
第六章 工作分析及人員遴選
一、請簡述工作分析的定義及其用途。
工作分析的定義:收集關於某一職位之工作資訊的過程,協助我們清楚描述工作的職責與性質。
工作分析的用途:
(一)人員招募及遴選(二)教育訓練(三)績效評估(四)工作評價/薪資設計。(五)工作再設計
二、工作分析之方法有那些?其優缺點為何?
(一)觀察法:直接觀察工作者在工作時所從事之行為,而加以記錄分析。
優點:比依賴工作者自身對工作的描述有更客觀而深入的瞭解。
缺點:無法觀察出工作心理層面之活動。
(二)親身體驗法:由分析人員實地執行工作任務,以瞭解工作的情形。
優點:分析人員可以獲得影響工作因素的第一手經驗;適用於簡單操作之工作。
缺點:此法不適用某些具危險性的工作,或是有些需要執照或特殊訓練才能擔任的工作。
(三)面談法:以個別或團體詢問的方法,來獲得工作之相關資料、對象可以是在職者、其上司、屬下或客戶
優點:可以收集到不常出現但重要之工作資訊,因資訊來源是多方面的,能避免單方面之誤差。
缺點:資料的收集依賴面談者的問話技巧,若問了模稜兩可的問題,獲得的資料可能是錯誤的;若被面談者懷疑面談動機,回答時亦會有所保留。
(四)問卷調查法:本方法之進行是在職者以回答問卷之方式來描述他們的任務與職責。
優點:可以迅速有效獲得大量資料,且較為經濟。
缺點:可能被作答者闡釋錯誤而減低其問卷效果,且分析與量化是較為費力的。
(五)工作日誌法:是由工作者記錄每日所作的工作內容及狀況。
優點:適用於工作週期較長的工作。
缺點:相當耗時間,且記錄有可能偏差而不完整。
(六)背景資料法:參考公司的相關資料,來取得工作之相關資料。
優點:有助於分析人員在面談時或問卷上的問題設計。
缺點:因資料有實不完整,而須用其他方法來補充。
(七)關鍵事例法:描述員工在工作表現上特別好或特別惡劣的事蹟,及其發生時之因果情形。
優點:記錄之具體事蹟資料可用來作為績效評估或訓練的標準。
缺點:無法收集到一般情況下的工作資料,無法涵蓋所有工作內容。
三、請簡述人員遴選計劃之制定程序。
(一)進行工作分析(二)進行人事規劃(三)制定招募策略
(四)選擇遴選之方法及設計遴選之程序(五)決定遴選成績總分之計算方式(六)評鑑遴選計劃之效度
四、企業界招募人員之方法有那些?
1.刊登廣告。2.現職員工的推薦。3.毛遂自薦。4.職業介紹所(人力仲介公司)。
5.主管級招募公司(獵人頭公司)。6.校園徵才。
五、何謂信度及效度?
信度:測驗結果的穩定性,信度越高,表示此工具越可靠
效度:效度主要在回答一個問題:「此測驗是否測量出想要測量的內容?」換言之,一個測量工具的效度即代表了它達到測量之目的的程度。
六、同時效度與預測效度有何不同?
1. 預測效度:是利用應徵者為對象進行遴選方式的測試
同時效度:是利用在職者為對象進行遴選方式的測試
2. 預測效度:資料無法立即取得,通常要6個月或一年後
同時效度:是資料可立即取得
七、人員遴選之方法有那些?
1.申請表格2.遴選測驗3.評價中心4.工作樣本測驗
八、何謂評價中心法?它包括的內容為何?
評價中心的進行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評估者,在通常為期二至三天的過程中,觀察應徵者在不同測試情境項目中之表現,並針對各種管理能力給予評分,進而做出遴選的決定。
評價中心需符合下列三項條件:1有多位評估人員2有多項測試方式3計分方式標準化。
包括的內容為:1.公文處理測驗2.小組討論3.管理競賽4.紙筆測驗5.簡報發表
九、面試分為那幾種?如何能提升面試的效度?
1.結構式面談2.半結構式面談3.自由面談4.壓力面談5.陪審團式的面談
1.有效的使用結構化的面談2.提供面試者相關的專業訓練
96下工商心理學期末考重點整理
http://docs.google.com/Doc?id=dgsnxqbq_315hg83bffs
小紅帽.. 2008-06-19 12:33:24
第七章 員工訓練與發展
一、請說明訓練系統規劃的實際步驟與作法。P222,227~258
訓練系統規劃:包括1.評估訓練需求2.訂定訓練目標3.編定訓練方案(進行訓練)4.評鑑訓練效果等四大階段。
作法:首先,透過組織分析、職務分析、人員分析來評估訓練的需求。透過正確的訓練需求評估,可依訂定出訓練目標,並作為訓練效果評估的依據。當訓練需求確定之後即可訂出具體的訓練目標,訓練目標可幫助訓練課程的規劃,及訓練成效標準的訂定。
接著選擇適當的訓練方法,並配合充分的行政準備,來達成我們預定的訓練目標。
訓練的方法可分為工作場所內的訓練及工作場外的訓練。
工作場內訓練包括:1.工作崗位的訓練2.走道訓練法3.工作輪調4.師徒制;
工作場外的訓練包括:1.講演法2.視聽法3.研討法4.編序教學法(PI)5.電腦輔助教學(CAI)6.模擬法7.角色扮演8.敏感度訓練。
最後,透過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大指標來評鑑整個訓練計畫的成效,以作為規劃下一次訓練方案的基礎。
二、何謂「工作輪調」?請說明其優點及限制。P239~240
工作輪調是指讓員工在各類工作中輪流受訓。
優點:1.可以讓員工獲得許多工作上的學習機會2.多認識組織中其他成員,且更瞭解組織的特性及文化3.使主管在某單位員工短缺或需要人手支援時,有較多的人力資源調配4.對於員工的自我成長與本身市場性的提昇,有極大的助益。
缺點:1.個別差異來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每一項工作2.當員工到一個自己很喜歡的工作環境時,也不太願意有所調動3.員工會因為經常性調動工作,致使對目前工作的認同感會較低落,而影響學習意願。
三、請分別比較PI和CAI兩種訓練方法應用上的考慮。P244~247
1. CAI可以根據受訓者對問題的回答,來判受訓者的程度,進而讓受訓者接受適合的學習層次;程度好者,可跳到較層次。
而PI是根據受訓者對問題的回答若正確,就可以進行下一階層的學習。回答不正確,就要針對此一階層重新學習。
2.CAI在受訓者回答有誤時,會去分析錯誤的原因,以確定該錯誤是由於受訓者不瞭解題目的意思,或會錯意,還是知道概念而無法應用。再根據分析的結果,針對需要加強的部分重複練習。 而PI在受訓者回答有誤時,只能針對此一階層重新學習。
3.CAI的花費(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比PI還要昂貴,並非所有組織都有能力負擔。
4.CAI可以隨時開始或中斷訓練課程,可節省訓練時間及返訓練場旅費,這是PI所無法提供的。
5.CAI的發展也受電腦發展控制,需不斷更新,發展軟體,符合新機種;而PI就不用受限於電腦。
四、訓練遷移的意義為何?應如何提高訓練遷移?p259~261
意即能將訓練中所學到的東西,(一)應用到工作系統中(二)為新目的而應用到新工作中(三)以有效且持續的態度來應用(四)類化至相似的工作上(五)持續應用一定的時間以上。
提高訓練遷移的效果可由下列兩大因素著手:
人的因素:企業中對促進訓練遷移具有影響力的人有:1.高階主管2.訓練單位主管3.受訓者的直屬主管4.受訓者本身。他們的支持與投入,有很大的幫助
訓練本身的因素:現行訓練常犯的通病有二:
1.訓練的內容不能滿足訓練的需求。2.訓練的內容沒有系統、抓不到重點。
第八章 績效評估與工作評價
二、如何可以提升績效回饋面談的效果?p289
1.安排適當的時間2.輕鬆自在的場所3.掌握面談技巧4.對部屬工作內容的認識5.瞭解部屬績效表現的情形6.計劃面談內容7.部屬特性的掌握8.部屬要閱讀工作職位說明書9.增寫自我評估表10.面談期間,工作的安排。
三、請說明工作評價的意義與過程。P292~293
工作評價就是評定一個工作的價值。即組織針對不同的工作,考量各工作對組織的重要性、貢獻程度、職責輕重與所需技能等,訂定不同比率之報酬水準的過程。
過程:1.權責的建立2.選擇或發展合適的工作評價系統或方法3.以「工作描述」進行工作分析4.進行「工作評價」5.將工作評價的結果轉換為薪資數字6.將結果供作訂定薪資標準之參考。
第九章 提昇生產力及品質
一、何謂生產力?何謂品管?二者之測量指標為何?p313
生產力可定義為產出量相對於成本之比值。
成本包括了人員之工時及工資、生產花費,以及機器成本等。
而產出量則可包括銷售額、市場佔有率、盈餘、產品正確率及產品故障率等。
1.品管大師:品質就是達到以及超越顧客的需求及期望—並且持續進之。
2.管理學者朱蘭:品質是一種合用性,使產品在使用期間能滿足顧客之需求。
測量品質及生產的指標:1.產品故障率,破損率2.正確度3.市場佔有率4.銷售金額,數量5. 員工曠職率6.每位員工之平均產量7.每單位產品之工資8.投資報酬率9.顧客滿意度,抱怨次數
二、請試述品管之重要性。P309
1.品質意識之興起:1950年左右,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邀請戭明傳授『品質管理』,在日本掀起一股風潮;1980年初,歐美不敵日本產品而漸失經濟勢,也意識到『品管』之重要性。
2. ISO9000系列品質管理及保證制度:
三、何謂ISO 9000系列品保制度?其包括的內容為何?P310~311
ISO 9000系列品質管理與保證制度,乃是國際標準化組織(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為了整合國際間對品管之認證工作,而於1987年3月所制定的認證標準。
ISO 9000系列將品質系統分為兩種類型。
A品質管理體系,乃是企業內部人員為實施品質管理而建立的。
ISO 9004品質管理與品質系統要領──指導綱要,即是此一體系之標準。
B品質保證模式,這類體系是生產企業(賣方)為取得顧客(買方)對產品品質之信任而建立,主要的目的是提供買方作為對賣方之企業品質保證之能力之評價根據。ISO 9001、ISO 9002、以及ISO 9003乃是三類不同的品質保證系統模式。
四、提昇品質及生產力之方法有那些?p314~330
1.工作環境設計2.機器人3.辦公室自動化4.工作豐富化5.工作輪調6.彈性工作安排7.品管圈8.自主工作小組9.全面品質管理TQM
五如何能減少員工對引進新科技(包括機器人及辦公室自動化)所產生之抗拒心理?p316
1.讓員工參與自動化或使用機器人的決策過程2.與全體員工溝通日後工作的職責3.告知員工自動化的優點4.訓練員工使用自動化設備,並且評估其成效5.讓員工有熟悉新設備使用方式之時間6.求取生產線管理者對新設備之支持7.妥善處理因科技革新而遭免職員工可能面臨之各項問題8.有人可以隨時回答員工有關新機器之問題9.當設備有問題時,立即有人修護10.可因時將設備升級。
六、何謂工作特徵模式?p317~318
由美國學者Hackman及Oldham在1976年設計出工作特徵模式,此模式中提出五項工作特徵:
1.技能多樣性2.任務完整性3.任務重要性4.自主性5.回饋,以上五項工作特質會影響員工在工作上體驗的幾個重要心理狀態,
包括1.工作的意義2.工作果的責任感3.確知工作的成果。這些心理狀態進而會影響工作結果,
如1.工作表現之品質2.工作動機3.工作滿意度4.缺席率5.離職率。
另外中介因素1.知識及技能2.成長需求的強度3.工作環境的滿足,也會造成影響。
七、彈性工作安排的措失有那些?其各自的優缺點為何?319~320
1.彈性工時:優點:a.可以讓員工因其各別之需求而決定工作時間,以解決員工工作與私人事務之間的衝突。缺點:a.管理上較複雜b.不適用於某些非獨立性的工作。
2.長期兼職:優點:a.企業界對於高級人才之僱用政策更有彈性b.高學歷之工作者,可同時為數家公司服務,擁有數份永久性之兼職工作c.解決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缺點:a.四處奔波,很累b.薪水較少c.忠誠度,向心力低
3.工作分擔:優點:a.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更有彈性b.對於有私人理由無法全天工作的員工而言,不致於荒廢專業技能c.研究指出,分擔工作的半職員工,效率超過其工作量之比重,甚至高達全職之80%缺點:a.同事間易產生磨擦b.薪水較少
4.縮減之工作週:優點:可以減少員工浪費在通勤上的時間,並增加了休閒的時間。缺點:a.工時過長,影響健康b.工作品質受影響
八、品管圈的實施方式為何?如何才能確保品管圈執行成效?p323,324~325
品管圈的實施方式:1.組圈2.選舉圈長3.界定問題4.選擇活動主題5.設定目標6.現況分析與對策之研擬7.嘗試與實施對策8.確認效果9.標準化10.自我評量11.活動成果發表。
讓品管圈的執行更有成效:1.求得管理階層的支持2.明定品管圈之目標及評估效果之標準3.勿期望品管圈能一下子解決公司所有的問題4.讓管理者瞭解做任何改變都需要花一些時間,不可能一步登天5.告知所有員工品管圈的哲理及目標所在6.使成員因出於自願而參與方案7.根據員工的技術及對方案目標的支持程度未選出參與成員8.讓成員有積極參與的心理準備9.提供參與者團隊技巧上的訓練10.提供圈長協調能力方面的訓練11.確實執行員工的建議事項12.表彰員工的努力
九、自主工作小組的運作方式為何?p326
自主工作小組由員工組成,具有高度自主性,決策能力,可負責整個生產服務內容,亦可執行高層主管所做的事。
自主工作小組通常會自行選出內部領導者(組長),公司管理階層所指定的外部領導者,則從旁協助,
主要工作內容:1.紀錄品管統計表2.安排工作時間表.3解決技術上的問題4.設訂小組目標5.排解內部紛爭6.評估小組工作績效7.分配任務8.編製預算表9.訓練組員10.揀選組員11.薪資調配。
十、請簡述TQM的原則及執行方式。P328~329
戴明的14項管理原則1.建立持續改善產品與服務、永不懈怠的目標2.採用在日本所創的新哲學3.不再依賴大量檢驗,致力於確保品質在製造過程中產生4.終止搶最低標的業務方式,建立品質與價格合理的相對關係5.不斷改善規劃、生產與服務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6.融入在職訓練的現代方法融入所有職務7.建立改善工作方法的領導風格8.去除恐懼管理,鼓勵雙向溝通9.除去直線部門與幕僚人員之間的障礙10.淘汰只會造成敵意的訓戒員工的管理方式11.以提供協助的領導風格,淘汰配額制度與數字目標12.排除妨礙從產品產生自傲感的管理13.鼓勵每個人不斷學習與自我發展14.主管應以持續改善品質與生產力,並貫徹上述原則為職志
品質管理的執行:1建立全面品質管理之管理風格,文化環境2界定組織內各單位之任務3設定績效改進的時機,目標,優先順序4訂定改進計劃,行動方案5運用改進方法執行改進計劃6評估改進結果7檢討改進成效,重複運用各項改進步驟
第十章 消費者行為
一、請說明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原因。P338
1.就個人而言:了解自己的決策行為及影響的因素,有助於做出較佳的購買決策2.就行銷人員而言:可藉 由研究消費者,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行銷組合,達到銷售目的,成為自己的競爭優勢3.就政府單位而言:對消費者的了解有助於執法單位在制定消費者相關法令時的參考
二、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內在因素有那些,其影響內容為何?p341~348 38-10-07
1.需求與動機: 動機是一個心理歷程,它起源於個人生理或心理之匱乏或需求,為獲得誘因物,以滿足需求,因而產生驅力,所產生之行動、行為。需求與動機有助於解釋消費者的購買原因
2.學習與記憶:學習分為a行為學派(古典制約;工具制約)b認知學派(替代學習)。
記憶分為:a感官記憶b短期記憶c長期記憶
透過了解學習與記憶的過程,才知道行銷時要呈現何種訊息給消費者,讓他們學習記住產品的好處,並重複使用這些訊息
3.知覺與態度:知覺的功能(a選擇性暴露b選擇性曲解)刺激的特質及消費者特質會影響知覺的過程;
態度的三成份理論(認知,情感,意欲)態度與行為具有正相關的關係,所以態度可以做為預測行為的指標。
4.投入:投入的前因(a知覺的重要性b知覺風險c象徵價值d快樂)投入在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上大多被當做中介變項—研究高投入與低投入者對產品、廣告、購買等差異。
5.性格與自我概念:性格乃是個體的內在特質,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個體發展出獨特的、一致且持久的行為模式、思考型態以及情感表達方式。行銷時針對性格,可研發個性化產品
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我的整體看法,它包括了性格及外在形象。而自我概念的形成很多時候來自於他人對自己的批評。
所以像美容,瘦身的廣告就是因此產生。
三、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外在因素有那些,其影響內容為何?P348~351
1.文化與次文化:A文化:如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所影響,西方文化強 調個人自由。B次文化:如青少年文化,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
2.社會階層與生活型態:如高級木工的收入與副教授相當甚至更高,但因教育與職業不同,生活型態與溝通時的考量因素也就不同
3.參考團體: Assael依個人是否為該團體的成員及對其所持的態度將參考團體分成四大類a會員團體b熱望團體c拒絕團體d分離團體
4.情境:a消費情境:包含購物地點的設備、氣氛、時間及購物時的情緒。b購買情境:購買的目的是自用或送人;是送給一般朋友或重要人物。c溝通情境:如購買飲料途中,看到伯朗咖啡的廣告,且無品牌忠誠度,即很可能買伯朗咖啡。d前導情境:如得到工作獎金,而出去慰勞自己。
四、請描述消費者的決策過程與型態。P351~352
決策過程:1.需求2.訊息搜集3.品牌評估4.購買(可不買)5.購後評估(滿不滿意)。
在各決策階段都可能發現不足而回到前面的階段,甚至從頭開始。消費者也有可能不經過決策過程的五個階段,只重覆幾個階段。
決策型態: 1.習慣性與變控性的購買行為2.減低失調購買行為3.複雜性購買行為
五、請描述家庭生命週期的各階段,並敍述其消費行為。P355~357
1.單身:以足個人需求為主2.新婚:花費以家庭設備為主, 個人需求次要
3.滿巢期(a一期小孩6歲以下,花費在嬰幼兒用品及托兒費用b二期最小小孩6-18歲,主要是教育支出c三期最小小孩18歲以上未獨立d末期年紀大的夫婦與年輕夫婦同住)
4.空巢期(a一期年紀大夫妻獨居,未退休,儲蓄率及可支配收入最高b二期年紀大夫妻獨居,已退休,花費主要在醫療保險)
5.鰥寡期:伴侶過世,健康不佳,可能住進老人社區或養老院。
六、請說明中華民國在台灣消費者運動的發展情形及成效。P359~360
1.初期(民50~60):經濟快速成長,收入、教育程度提升,價值觀、市場結構,消費行為也都改變,但消費者運動仍未引起注意。民58,第一個消費者保護組織成立「中華民國消費者協會」
2.成長期(民70至今):由於a消費者愈來愈關心自身權益b政治團體為了選票及消費者相關法令c對市場運作方式不滿,使消費者運動蓬勃發展。民69,「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成立
在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及羣眾公權力十年來的努力下,民83.1.1正式實施「消費者保護法」
1.可保護消費者權益2.讓消費者有申訴管道3.執法單位可依據消保法取締不肖廠商。
第十一章 產品設計、包裝與擺設
一、企業為什麼要從事產品設計?P371
1.維持或提升自己的競爭力2.因應市場、科技、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3.充分利用內部生產、銷售等資源4.增加或創造利潤。
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在各階段需考慮那些因素?P373~377
1.概念發展(a市場分析~行銷部門,消費者研究,製造及技術部門,法律b概念的評估與選擇c行銷策略企畫~市場分析,行銷策略)
2.產品原型設計與測試3.生產線佈署
三、何謂擴散過程?觀察市場的商品或藉由文獻的資料,舉例描述一種商品的擴散過程。P379~380
擴散指的是創新藉由溝通方式,讓主要顧客群隨溝通時間,接納創新的過程。
1.知曉2.知識3.評量4.嘗試5.接納
四、產品生命週期的形成原因為何?並請描述產品生命週期。P382~384
產品生命週期是由於需求面(購買者的多寡)、供給面(競爭者的數目及種類)以及資源環境(科技、原料、系統、法規)的變化所影響而出現的產品銷售波動狀態。
產品生命週期包含六個階段:
1.發展期:著重於研發及產品的設計、成本估算,現階段行銷計畫的擬定。此時,只有投資沒有收入,所以利潤為負數。
2.導入期:產品正式上市,利用大量的廣告與促銷活動來達成產品的定位與形象的塑造。在此階段,產品的銷售成長較緩慢,而本期的行銷投資加上在發展期的大量投資,因此,仍無利潤。競爭者採觀望態度。
3.成長期:經過行銷上的努力以及新產品的擴散,產品的銷售快速成長,單位利潤提高。此時,具前瞻性企業,開始產品的改良工作及新產品的發展計畫,以維持競爭力。
4.成熟期:產品的顧客群已經非常確定,競爭者的活動也最積極,市場上出現各種差異化的產品;由於在製造及行銷各方面的經驗,使得成本降低,邊際利潤非常高。成熟期中期之後,為了對抗競爭者,行銷費用增加,利潤開始減少。成熟期通常是產品生命週期中時間最長的階段。
5.衰退期:由於科技的精進、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以及整體經濟狀況的變化,銷售逐漸下降,利潤亦開始下滑.部分競爭者開始退出市場。
6.終結期:決定何時停止生產及行銷的活動。
五、產品包裝具有那些功能?試就市場上同類商品的不同品牌,描述因其不同的包裝設計對其商品的定位與銷售的影響。P388~390
功能:1.描述產品2.保護產品3.吸引、說服消費者4.產品形象的塑造設計:
1.消費者(女性與男性化粧品的包裝有所不同,投其所好,才能吸引目光,引發對產品的好感)
2.產品(微波食品~耐微波材質,易碎物~耐壓或可保護物品材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產品必須藉由相配的包裝設計才能達到慾求的產品
3.企業識別CI (可口可樂的名字,味全商標)
4.成本(高低價的產品設計成本)
5.環保(易開罐接環,塑膠袋)
6.造型(可口可樂的弧形罐)與色彩(黃中帶綠的食品~覺得是酸性食物)
六、商品擺設可能產生那些作用?商品擺設應該考量那些因素?P391~392
作用:1.訊息服務2.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3.塑造商品形象
考量:1.消費者(視線上下45。身高)2.考慮商品及商店的種類(百貨公司~動線,專賣店~產品定位,超市~分類.店標示)
第十二章 促銷溝通
一、何謂促銷溝通?何謂促銷組合?P400
促銷溝通:產品或服務提供者與消費間利用不同的媒體達到訊息的傳遞,以製造企業或產品形象的方式。
促銷組合:考量促銷溝通方式的優,缺點,以及時間與金錢的條件下,如何將四種方式(廣告策略,人員銷售,銷售促銷,公共關係)整合運用,達到最佳的促銷溝通效果。
二、溝通的過程為何?P402~403
WHO says WHAT through WHICH CHANNEL to WHOM→RESPONSE
WHO訊息的傳送者,WHAT訊息的內容, WHICH CHANNEL溝通媒體, WHOM訊息的接受者, RESPONSE訊息接收者的反應。
三、廣告製作的過程包含那幾個階段?在各個階段中的主要工作有那些?P406~413
1.溝通階段(a溝通的目的b產品的特質c市場分析d消費者研究
2.文案設計階段(a.訊息呈現的方式~圖片,文字,聲光,音樂相配合~單,雙面的訊息呈現b.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ELM~ 高投入-中樞路徑,低投入-週邊路徑c.訴求方式~幽默,恐懼性,性,其他d.生活型態)
3.媒體策劃(a媒體的分析~媒體的成本,發行量,觀眾特質,定位b目標顧客羣分析c廣告預算d廣告的目的~涵蓋率,接觸頻率
四、人員銷售的優、缺點為何?實際訪談從事人員銷售職務者,了解其銷售的過程、遭遇的困難,所需的知識與技能P416
優點:1.人員銷售有「推」push產品的效能2.讓買賣雙方有面對面的雙向溝通3.可照顧個別消費者的需求
缺點:1.單位成本(電話費,差旅)較高2.每位業務服務的顧客有限。
五、銷售促銷主要有那幾種方式?並請實地收集。P422
1.樣品(sample):贈送消費者免費的一次用量樣本,試用後,引起消費者的購買。
2.折價卷(coupons):有些商店為了吸引顧客而推出折價卷,大部份只適用於特定時間內才能購買。
3.禮物:如,母親節,百貨公司推出滿2500元,送好禮。
4.店頭廣告(point of purchase):以海報或醒目的擺設引起衝動式購買。
5.現金回饋(rebates):如,富邦信用卡每月刷固定金額以上,便可在"未來"刷卡時折抵卡款,這也表示如果沒繼續刷卡,就無法享受到現金回饋的好處。
6.打折:直接降低售價來促銷。
7.其他:如摸彩、競賽、商品展、產品組合……等。
六、公共關係的目的為何?常見的方式有那些?並請描述之。P423
公共關係主旨在與組織所面對的不同羣眾建立起正向的互動關係,使他們對組織抱持正向的態度,進而建立起組織的形象。
1.Publicity(文宣,企業識別系統,新聞稿)2.特殊事件(奧運的贊助)3.公益活動(發利浦認養白沙灣)
亞洲鷹 2008-06-16 21:47:19
標題 期末考重點整理
工商心理學期末考重點整理(簡要版)
第七章:員工訓練與發展
一、訓練的定義:一個組織為達成駔之目標訂定一系列的計畫及活動,主要目的在於增進成員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改變;包括下列四個要點:
(一)為一種正式程序:為滿足既定需求的設計,為一種有系統有目標的過程。
(二)是一種學習:透過練習的作用,引起行為相當持久的改變。
(三)為「結果取向」:係指訓練是設計用來改變受訓者知識、行為與態度,使得受訓者在接受訓練後,能適當地執行組織所交付的任務及工作。
(四)是用以「達成組織目標」:透過改變員工的方式,來提高組織的效率。
二、發展的定義:是一種正式的程序用以促進員工學習與工作非直接相關的知識、行為與態度,以裝備員工面對未來新的挑戰,使其獲得更多的成長。
三、訓練─────→學習──────→績效
(外部引導) (內部改變) (行為結果)
四、訓練系統規劃:包括評估訓練需求、訂定訓練目標、編定訓練方案(進行訓練)與評鑑訓練效果等四大階段。
(一)評估訓練需求:
1.訓練需求的來源:分為組織分析、職務分析及人員分析三方面。
(1)組織分析:主要是組織目標、組織可用的資源與組織文化等屬於組織層次的問題,分為下列二種方式:
○1人力稽核:經由一定的分析程序來評估組織未來發展中所需要的人力資源。
○2組織效能分析:藉由探討一些判定組織效能的指標,來分析組織是否可以經由訓練提高組織運作的效率。
○3人力資源規劃:組織現在及未來發展上在人力需求的分析,評估及預測的一種方式。
(2)職務分析:係針對目前或未來的職務有次序、有系統地蒐集該職務的資訊並進行分析,以便瞭解執行該職務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分為下列四種步驟蒐集:
○1瞭解該職務所需的表現標準:瞭解在特定的時間之內,要達成多少特定品質與多少特定數量的產物。
○2分析該職務所包含的子工作與操作每個子工作的步驟:其子工作內容可以被獨立成幾個訓練課程單元。
○3瞭解職務各子工作或步驟的操作方式。
○4確定操作子工作或步驟所需的知識、技巧與態度。
(3)人員分析:確定那些員工需要訓練,及需要那方面的訓練,常用的方式如下:
○1分析員工個人的績效考核。
○2分析員工在成就測驗上的表現。(診斷性成就表現)
2.訓練需求分析的方式:發堀訓練需求的方式如下:(1)問卷調查表。(2)問題調查法。(3)設備分析法。(4)團體探索法。(5)面談法。(6)工作分析法。(7)研析新政策與新政令。
(二)訓練目標的訂定:訓練的功能有二:
1.可以將訓練目標細分為教學目標,以便規劃訓練課程的內容
2.根據訓練目標,訂定評估訓練成效的具體標準。
(三)編訂訓練方案:考量的重點有二:慎選訓練方法及充分的行政準備。
1.慎選訓練方法:分成工作場內及場外訓練。
(1)工作場內訓練:有下列四種:
○1工作崗位的訓練:簡稱OJT,在實際的職務上,由直屬上司直接對部屬實施個別業務指導的一種方式。(無職類限制,較不費時)
○2走道訓練法:是生產線上工作典型訓練法,利用靠近生產線的走道及空間放置一些用具及裝備來訓練,練習的同時不會妨礙到正常的工作,還可以增加複習及練習的機會。
○3工作輪調:是指讓員工在各類工作中輪流受訓,可以讓員工獲得許多的工作機會,認識組織中更多的成員,且更瞭解組織的特性及文化。
○4師徒制:由新進員工跟著老師傅學習一段時間,採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以幫助受訓者能更深入的學習。(技術性工作,較嚴謹費時)
(2)工作場外的訓練:主要優點是可以對多數員工進行訓練,因遠離工作單位,可以心無旁鶩的情況下,專心接受訓練;常用的方式如下:
○1講演法。○2視聽法。○3研討法。○4編序教學法(PI):將教材內容詳加分析,使之成為前後連續的小單元;由簡而繁、由淺入深地依序排列。○5電腦輔助教學(CAI)。○6模擬法。○7角色扮演:可用於極需人際互動能力或推銷產品能力的工作。○8敏感度訓練:又稱訓練團體或是群體關係訓練,(以最真誠的心相互傾聽每個人所提供的人生故事,包括個人成長中的喜悅和悲傷、生活中的掙扎或困惑、家庭中或工作中人際關係間溝通的障礙、團體中帶動主群的阻力,以及對自我人格狀態、領導風格的釐清與再整理。透過真實感受的相互映照,使參與者能回歸真我,重新活出自己本有的珍貴潛藏;這個密集的課程,乃在相互「信賴」、「關愛」、「忠誠」、「坦然」的團體契約下,讓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可信任的人之間,重新整理自己、重估和珍惜原有的寶貝、重塑自己的人際風格,同時,接納所有的發生,也把不必要的捨棄,回歸自己最真實的模樣。)具有以下三種功能:
第一、增進敏感度:增加受訓者正確察覺對某人行為或反應的能力。
第二、增加診斷能力:增加受訓者正確的察覺人際關係狀態的能力。
第三、增加行動技能:提高受訓者能依環境所需,熟悉地表現某種行為的能力。
2.訓練之前的準備工作:需考量的重點有下列六點:
(1)講師的選擇。(2)訓練時間的選定。(3)訓練時段的安排。(4)訓練環境的規劃:應符合下列四項要求○1舒適。○2避開容易使人分心的環境。○3參與者的相互交流。○4方便:訓練地點的交通。(5)訓練方式的選擇。(6)訓練教材、儀器與相關設備的準備。
(四)訓練效果的評估:任何訓練都必須符合四大標準評鑑:
1.反應:評鑑受訓者對訓練課程本身的滿意程度。
2.學習:確認教室教的是否完全吸收。
3.行為:評鑑學員受訓之後,是否用新態度、新知識及新技巧於原來的工作,而增進工作效率。
4.結果:一般評鑑的指標包括各種組織變數(生產力、出勤率、人事流動率)、成本效益以及組織氣氛等。
五、訓練遷移:何謂訓練遷移?意即能將訓練中所學到的東西,
(一)應用到工作系統中。(二)為新目的而應用到新工作中。(三)以有效且持續的態度來應用
(四)類化至相似的工作上(五)持續應用一定的時間以上。
六、提高訓練遷移的效果可由下列兩大因素著手:
(一)人的因素:企業中對促進訓練遷移具有影響力的人有:
1.高階主管。2.訓練單位主管。3.受訓者的直屬主管。
4.受訓者本身:三個準則幫助受訓者將訓練學得的內容應用在實務工作中:
(1)設定目標:產生團體約束力,協助達成。(2)實際運用。(3)切實遵行:付諸實行。
(二)訓練本身的因素:現行訓練常犯的通病有二:
1.訓練的內容不能滿足訓練的需求。(不是員工需要的)
2.訓練的內容沒有系統、抓不到重點。
第八章績效評估與工作評價
1. 績效考核又稱績效評估
2. 一個完整績效考核至少應包括下列六個步驟:
a了解績效考核的目的 b確定相關效標c選擇與發展考核的方法d介紹發展好的系統給主管及相關員工e實際考核員工的工作表現 f回饋結果給員工
3. 績效考核至少包含
(1)行政:薪資管理功能(核薪與調薪)升遷派任功能
(2)組織發展:可提供有關工作進度的控制,了解工作推展上的缺失及進行改革的依據,訂定目標時不玫太困難或太容易
(3)研究:可幫助了解甄選與訓練之成效,驗證甄選與訓練方法的可靠性及效標等人力資源發展功能,也可提供人事決策者,處理法律事件,工會運作或勞資糾紛等問題重要依據等三方面目的
4. 效標是表達工作表現好壞之指標,有效的效標應具有下列五個特性:
(1)相關性:利用工作分析找出與工作確實有關聯之衡量標準(2)避免污染:確定效標的分數是申實際行為所致,而非其他因素所造成(3)區辨力:效標足以區辨出績效好壞的能力(4)信度:應具有相當的信度,即指依效標考核時,結果的一致性與可靠性(5)適用性:必須符合組織需求目的以及績效考核目的(為升遷或薪資管理決策目的-適用組合效標;為改善員工工作表現,發掘訓練需求及鑑別甄選方法的有效性時-適合採用多元效標為測量依據)
5. 績效考核的方法
(1)客觀效標評量法(硬性效標):包括a工作量b工作品質c出勤d安全e記錄等
(2)主觀效標評量法(軟性效標):
a圖表式量表法:將欲考核員工特質,編成李克特氐五點,七點或九點,主管針對員工個人在各特質上表現進行勾選評量再加計總分(容易產生月暈等現象)
b員工比較法:利用員工表現的相對程度而區別出優秀與不良的員工,包括:排序法、配對比較法、強迫分配法
c關鍵事例法:又稱特殊事蹟法,是主管訧每一位部屬保存一份工作表現的特別良好或不良事例的記錄,主管據此記錄與部屬討論其工作績效的方法
d行為定錨量表法:對所欲考核的各績效構面給予具體關鍵行為或事例描述,且在評定量尺上標註分數,使主管能依共同的行為考核標準,在量表上勾選出最能代表該部屬績效行為選項,後再加總其各構面分數
e行為觀察量表法:對各績效相行為給予具體的行為或實例描述且標註分數
f強迫選擇量表法:並邛兩個好的工作行為敘述句或兩個壤的工作行為敘述句,要求評量者在兩者中選出能反應被評工作表現的敘述句
6. 績效考核誤差問題:
(1)評量誤差:
a分配誤差:常見分配誤差有寬大誤差(主管傾向給部屬打高分),嚴格誤差(主管傾向給部屬打低分),及趨中傾向誤差(主管傾向給部屬集中於中等程度),三種
b月暈誤差:評量者因被評量者具有的某項與工作無關的特性或印象(如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其對被評量者之考核,而產生低估或高估的不正確結果
c接近誤差:評量某一工作表現時,受到上一個考核項目結果的影響,而產生低估或高估的不正確結果
d對比誤差:在考核某一被評量者績效時受到其前一位被評量者的評量結困或該被評量者自己次表現水準的影響,產生比較的效果,造成不正確的評量結果
(2)取樣問題:
a近時效果:對被評量者較靠近考核評定作業期間(如一個月)所表現行為給予較大比重,以致產生考核結困無法代表被評量者整體工作表現的誤差
b非經常性觀察:主管以非經常性(因太忙或存有刻板印象)片面觀察代表員工的整體表現
(3)其他:
a時間壓力:匆匆忙忙完成考核,無法反映真實員工工作表現。
b偏見問題:被評量者年齡、籍貫、性別或教育程度不同,影響到考核結果。
c政治運作障礙:評量者受某些意圖或政治目的之考量,故意將績效考核過程扭曲,成一己之私。
d人際關係困境:雙方有特殊關係,如父子、夫妻、親戚、同學、朋友或競爭者,導致不正確評量。
7. 薪資酬賞的種類:除薪資外,尚有員工退休金,保險及福利(免費餐飲,上下班交通車)支薪的休息時間(午餐及午休),支薪的未工作時間(國定假日,休假,點召),額外薪資(年獎,分紅入股)
8. 薪資制定的決定因素的主要影響:a勞力市場b法律要求c工會影響d組織工作內涵的價值觀
9. 工作評價:評定一個工作的價值;其方法有五a等級排列法(工作比較法)b分類法c點分法(目前最常使用且最普遍使用,是一種計量法)e工作要素法(前提是工作內容相似的職務,對工作要求應相似,薪酬水準也應相當)
第九章提昇生產力及品質
1. 1950年日本邀請美國學者戴明傳授「品質管理」之概念
2. ISO9000系列將品質系統分兩類型品質管理體系品質保證模式;其主要重點:對於書面資料之要求舉凡生產,安裝等過程都需有詳實的書面資料記錄
3. 品質就是達到以及超越顧客的需求及期望並且持續的改進之;並不只是顧客滿意度同義詞
4. 提昇品質與生產力方法:
a工作環境設計b機器人c辦公室自動化:運用高科技來提昇工作品質及生產力的方法d工作豐富化:五項重要工作特徵技能多樣性任務完整性任務重要性自主性回饋e工作輪調:把員工定期派到不同工作上,以學習不同工作技能(通常以平行輪調方式實施)f彈性工作安排:彈性工作時間,工作分擔,長期兼職工作分擔及縮減之工作週g品管圈:由員工組成(7~10人)定期檢討生產及品質上的問題h自主工作小組(自我管理小組):由員工組成,在小組的職務上具有高度自主性及決策能力i全面品質管理TQM:持續不懈的提昇公司產品和服務品質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第十章消費者行為
1. 消費者行為:研究消費者取得、使用及處理產品及服務時,如何決定其資源(包括時間,金錢,心力)的分配;研究消費者購買與消費行為
2. 消費者可是個人,家庭,或是組織
3. 消費者行為改變主要因素:
(1)行銷觀念的改變(由銷售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亦稱消費者導向)
(2)經濟上的考量:a消費者購買力增加b市場競爭激烈,c產品多樣化,d消費者選擇較多
4. 消費者行為範疇:影響消費者決策行為
內在因素:a需求與動機b學習與記憶c知覺與態度d投入e性格與自我概念
外在因素:a文化(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與次文化(青少年文化,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 b社會階層:藉由社會標準(如職業,教育及收入)將個人或家庭加以區隔,被標示於同一階層成員具有相似的地位及伴隨名,利,權力及角色 c參考團體:個人在評量其信念,態度或行為時做為比較標準的團體,對個人具有提供規範,角色,地位及社會化的功能d情境
5. 消費者決策五階段:需求→訊息搜集→品牌評估→購買決策(可不買)→購後評估(滿不滿意)
6. 消費者決策型態受三個因素影響:a時間b知覺的品牌差異c投入的程度
7. 購買過程中扮演角色有五:a發起者b影響者c決策者d購買者e使用者
8. 家庭生命週期:主要是以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家中最小小孩的年齡來加以區分,共可分五階段:
a單身b新婚c滿巢期(又分四期:一期小孩6歲以上;二期最小小孩6-18歲;三期最小小孩18歲以上未獨立;末期年紀大的夫婦與年輕夫婦同住)d空巢期(共分二期:一期年紀大夫妻獨居,未退休;二期年紀大夫妻獨居,已退休e鰥寡期
9. 消費者運動是一經過組織的社會運動,乃透過消費者集體的力量與政府共同努力下,提升消費者在文易過程中的權力以及應有的權利,使消費者免於受企業或政府所施與不公平待遇,進而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目的
10. 美國在1936年成立第一個消費者保護團體-美國消費者聯盟;甘乃迪總統在1962年提出消費者享有四大權利:a求安全b知道真相c自由選擇d表達意見
11. 台灣於民國58年成立第一個消費者保護組織—中華民國消費者協會
12. 消費者運動未來的努力方向:
a消費者教育b企業教育(消保法主要規範企業提供產品安全,無害健康,防範濫用定型契約及不實廣告)c執法d其他保護消費者的法律
第十一章產品設計包裝與擺設
1. 企業從事新產品的開發主要因素有四:a維持或提升自己競爭力b因應市場,科技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c充分利用內部生產,銷售等資源d增加或創造利潤
2. 產品設計的過程:概念發展→產品原型設計與測試→生產線佈署
3. 產品推出在正常推出下,可較安全,穩定的腳步進入市場,較無競爭者的壓力,成/本收益比值較令人滿意;在快速推出時,由於競爭者得悉你的測試結果,而展開壓迫計畫,所以來自競爭者的壓力較大,風險也較大
4. 擴散:創新藉由溝通方式,讓主要顧客群隨溝通時間,接納創新的過程
5. 消費者對創新的接納過程五個步驟:a知曉b知識c評量d嘗試e接納
6. 消費者可分五大群:a創新者(最早接納創新)b早期接納者c早期大眾d晚期大眾e落後者
7. 產品生命週期:由需求面(購買者的多寡),供給面(競爭者的數目及種類)以及資源環境(科技,原料,系統,法規)的變化所影響而出現的產品銷售波動狀態
8. 產品包裝功能:a描述產品b保護產品c吸引,說服消費者d產品形象的塑造
9. 產品設計應考慮:a消費者b產品c企業識別CId成本e環保f造型與色彩
10. 由於70%購買都是購買當時才決定,因此商品的擺設是購買點上重要的影響決策因素
第十二章促銷溝通
1. 促銷溝通:產品或服務提供與消費者間利用不同的媒體達到訊息的傳遞,以製造企業或產品形象的方式稱之
2. 促銷溝通可分四大類(方式):a廣告策略 b人員銷售 c銷售促銷d公共關係
3. 促銷組合:考量促銷溝通方式的優,缺點以及時間與金錢的條件下,如何將促銷溝通的四種方法(a廣告策略b人員銷售c銷售促銷d公共關係)整合運用,達到最佳的促銷溝通效果
4. 廣告企劃三階段:(1)溝通階段(溝通項目:a溝通目的b產品特質c市場分析d消費者研究) (2)文案設計階段 (3)媒體策劃
5. 廣告效果評量指標有四:a銷售量(廣告內容是促銷較適用)b辨識與回憶(以抽樣方式調查)c消費者對廣告態度(正向態度,說服效果較佳)d廣告目的
6. 廣告效果在廣告一推出後,其效果增加最快;之後漸漸僅維持在穩定水準,但在達最高效果後,若停止廣告,則效果漸漸下降(古典制約)
7. 銷售人員管理有五:a工作分析與人員甄選b人員訓練c工作指挀d對銷售人員酬勞與激勵e對銷售人員的督導
8. 銷售促銷:利用提供短期的誘因來增加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而活動也可針對代理商,使其投注較多資源促銷產品
9. 銷售促銷的方式:a樣品b折價券c禮物d店頭廣告e現金回饋f打折 g其他:抽獎等
下圖-對照課本頁次404:
創新接納過程,消費者決策過程,溝通目的,與主要促銷溝通方式
創新接納之階段 消費者決策(活動) 促銷溝通目的 主要的促銷溝通方式
知曉(awareness)
↓ 需 求
↓ 告 知 廣告策略(新產品上市,電視,報紙為主)
促銷銷售(店頭,樣品)
人員銷售(顧客開發與接觸)
公共關係
知識 (knowledge)
↓ 訊息搜集
↓ 提供更進一步的產品訊息 廣告策略(比較性,雙面性,強調屬性)
人員銷售(面對面溝通)
評量(evaluation)
↓ 評量 (比較並發展對產品的正向或負向態度)
↓ 促進產品的正向態度的形成 公共關係
口碑
嘗試(trial)
↓ (嘗試正向態產品) 提供試用機會並鼓勵嘗試 促銷銷售(樣品,折價券,商品展)
廣告策略(示範,店頭促銷廣告)
接納(adoption)
購 買
接納 購 買 增強購買行為,維持對品牌正向態度 促銷銷售(現金回饋,打折,抽獎)
人員銷售(售後服務)
口碑
2008-04-17 09:34:19
(空大書香園地)
字型:11、段落:多行1.3、上、下、左右各1cm
請同學先設好「版面設定」再貼上,可能較不會凌亂。
~~~~~~~~~~~~~~~~~~~~~~~~~~~~~~~~~~~~~~~~~~~~~~~~~
工商心理學期中整理 96下/Snow
第一章 緒論、行為特性及知覺
工商心理學:將心理學知識,應用到人類組織及其相關的問題上,特別是人力資源的利用及商業活動上。 (Q1-1)
工商心理學是一門實用科學,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的。
第二節 發展沿革及展望
未來工商心理學的發展導向,除了延續過去基礎,有三個主要趨勢: (Q3) p7
1、系統導向:人類行為的研究,要能以系統的架構,探討變相間可能發生的互動,而不是將之視為獨立的課題。
2、認知導向:為進一步了解人類行為及行為產生的思維歷程,認知心理學或科學就有其重要性。
3、資訊科技導向:工商心理學的前景不論是科學面或應用面,都必須更密切結合資訊科技的特色。
第三節 知覺、態度、注意力
一、知覺:人將其感官接收到的刺激,予以組織、解釋、並對其環境給予意義的歷程。P8
影響知覺三因素:p8~9
1.知覺者:知覺者的個人屬性會影響其知覺結果。
2.被知覺目標:被知覺目標的大小強弱新奇性突顯性亦會影響其被知覺情形,
3.知覺情境:情境因素如時間因素、工作情境、社會情境等皆會影響知覺者與被知覺者刺激,
進而影響知覺歷程與結果。
常被用做判斷基礎的知覺現象: p9~11(Q4)
1、 選擇性知覺:依個人的背景、興趣、經驗等因素而非全盤的考量做知覺判斷。95解釋 P10
2、 月暈效應:僅憑單一的特徵或事件,就據以判斷一個人的整體印象。95解釋
3、 對比效應:只依賴兩種刺激比對結果而下判斷的情況。
4、 投射作用:是以「他人都和自己相似」的假設來判斷別人,而不是根據事實的觀察。
5、 刻板印象:以一個人所屬的團體為基礎機加以判斷而類化的現象,但易忽略個體的獨個性。
二、態度:一個人對特定目標如地方、事物、人、持有正面或負面的感覺。
態度包括三部份:95問答p11
認知、情感及行為。態度形成受到家庭、同儕團體、社會及經驗等因素影響,在工作組織中還受到組
織內部的影響。一個具有環境保護態度的人,在認知上會考慮環境保護的重要,在情感上會對破壞環
境的人深惡痛絕,當然就比較會實際作出保護環境的行為。
一般組織中常存在三種工作態度 (Q5):95問答p11
1、 工作滿意度:一個人對組織的正向態度,包括對管理者、制度、同事及工作環境的判斷。 92簡答p12
2、 工作涉入:一個人認同自己工作,積極參與,並認為工作表現對自我價值重要的程度。93解釋
3、 組織承諾:92簡答、93解釋
一個人對組織忠誠、認同及涉入的程度,也是一個工作者認同組織及其目標,並希望維持組織成員身份的態度。
*管理者若能瞭解一般員工的態度,則在作決策時,也較能因應員工的看法與需求。
三、注意力:工作中有四種類型注意力:選擇性注意力、聚焦性注意力、分散性注意力、持續性注意力。P13
第四節 記憶與學習
認知歷程:在心中將資訊組織,以協助達到預期境地的過程,包括記憶、學習、問題解決智力及語文使用。
一、 記憶:可分三階段:感官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P14
二、 學習:經由練習或經驗而造成相當永久性的改變。
人類行為模式的學習可分為三種模式:古典條件化學習、工具條件化學習、社會學習。
社會學習又稱為觀察學習:人可透過觀察、學習行為本身及行為結果,其效果與親身體驗一樣。
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有五種:p18~19 (Q6)
1、 動機:一種引發、維持行為朝某一特定目標努力的動力狀態。
外在動機:如他的獎勵與獎賞;內在動機:如從學習活動本身得到滿足。
2、 增強:行為發生後給予行為者的獎賞。
*效果律:行為若被視為能導致獎賞或滿足需求,較易被重覆而加強效果。92簡答p18
3、 結果的知識:可提供表現給學習者的一種回饋,讓學習者清楚何者該維持、何者該改進,以增進學習
效果。
4、 主動練習與經驗學習:強調學習者須主動將學習內容整理組織及從做中學,較能保持學習效果。
5、 訓練遷移:在訓練時所學的知識或技術能在工作上或類似訓練上發揮功效。
第二章 動機與激勵
第一節 動機的意義 (Q1-1)
動機:是一個心理歷程,源於個人生理之匱乏或需求,為獲得誘因物,以滿足需求,而產生驅力,所採取之行為。
動機過程:1.需求:因個體之生理或心理不平衡所造成,此不平衡主要因個體感到匱乏所引發出來
2.驅力:因個體感到匱乏而引發出來,它產生有力的行動,推向誘因物。
3.誘因物:一種降低需求減少驅力的目標物;能恢復個體生理或心理的均衡,減弱或中止驅力。
第二節 動機的種類 (Q1-2)
動機的種類:1.初始動機:以生理為基礎的動機,不經學習而與生俱來的。
2.一般動機:指未經學習,也不以生理為基礎,介於人類本能之初始動機與學得的次級動機之間,
因而無法歸類於上述兩者;好奇、操作、活動、情感皆屬於一般動機。
3.次級動機:經由學習過程、強化作用,才學得此動機;如權力、成就、親和、安全、身份等動機。
對組織行為而言,次級動機比上述兩種動機更為重要,尤其在經濟已開發地區。
第三節 工作動機理論
工作動機研究有四種主要的途徑:內容理論、過程理論、公平理論、歸因理論。P.35
一、 內容理論:(說明人的工作動機為何)確定什麼是人們工作動力或需求?並說明這些需求之間是否有先後順
序?此類理論說明哪些誘因或目標使人們願意去達成、去做好,且滿意工作成果。
內容理論有三:((Q3-1) 92申論
(一)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個人需求可依其層次,排列順序;當某一層次需求滿足後,須靠上一層
93解釋 次之需求,才能引發動機。五層次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歸屬需求;
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P36~37
(二)雙因子理論: 93解釋 p39
1.激勵因子:使員工滿意其工作(成就、肯定、工作本身、責任、升遷等因素)。
2.保健因子:可防止員工不滿意(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督導、主管的專業技能、薪資、
主管部屬關係、工作環境條件等)。
(三)需求理論:1.生存需求:求生存。P40
2.關係需求:人際間之社會關係。
3.成長需求:個人求發展之內在驅力。依三需求理論,在某種個人背景或文化環境下,關係需
求可先於未滿足的生存需求;成長需求愈滿足,則此種需求可以變得愈大。
二、 過程理論 :著重於引發人們工作動機之前導認知因子,並說明此種變項與動機之間的關係。(Q3-2)
(一)期望理論:烏隆建構一個決定動機之觀念架構,並說明此架構中各變項之關係。此模式反應出每個人都
有其「效用值、工具性、期望值」三種不同組合。此模式可幫助管理者分析員工的動機,並
了解與動機有關的三變項。P43
*效用值:一個人對某一次級結果(如工作結果)偏好的程度。
*工具性:指由初級結果(如工作表現)達成所欲之次級結果(如工作結果)的可能性。
*期望值:是一種心理或認知狀態;表示個人投入程度能達成初級結果可能性。
(二)波特。勞勒模式:動機(投入、努力)並不等於滿意或績效。此模式指出「績效造成滿意」,而非過
去理論所主張「滿意帶來績效」。此模式告訴管理者要衡量酬賞的價值,投入帶來酬賞可能性
之知覺,及角色知覺等變項;因為這些變項可幫助管理者更可了解員工在工作上的投入及績效。
(三)目標設定理論:其基本理念是:目標可以成為一個激勵物(誘因物)。目標理論主張個人有其價值觀
及價值判斷;價值觀是個人行為準則,價值觀決定需求;需求或情緒是個人價值觀所體現的經驗。
三、 現代工作動機理論 p47 93問答
(一)公平理論:(Q3-3)強調在工作環境中,工作者感受公平不公平程度,才決定自己的工作績效及滿意。
(二)歸因理論:歸因為人們解釋自己或他人行為背後原因之過程,為人行為找出合理的解釋。P49
歸因有兩種:1. 內在歸因:凡造成行為背後原因是屬於個人的特質、動機、能力或努力或個人
疲勞等。
2.外在歸因:非個人所能控制,如他人影響、規定、設備或天氣等。
第四節 激勵計劃與作法
一、 內容理論之應用
(1)金錢的魅力 p51
(2)員工參與計劃:作法:1.參與決策2.品管圈3.員工入股 p52
(3)技能決定薪資計劃 p52
二、 期望理論之應用 p53
(1)變動薪資制度 (2)彈性福利制度
三、 目標設定理論與目標管理:有系統地設定目標,並依據達成的結果來評估目標;這能改善員工績效,增加
員工滿意度。
*目標管理之執行步驟:95副問答p53~54
1.定出組織之總目標 2.定部門目標及個人目標 3.制定達成此目標之行動方案
4.評估所屬員工執行行動方案之成效 5.結果分析回饋給目標執行者,以便做必要的調整
6.在期限內為總目標及各子目標是否完成做一全面分析與評估。
四、 公平理論之應用:93問答 p55
(一)比較工作價值:指在一個組織內,兩份價值相若的工作,不論其工作內容是否相似,而有相同的薪資酬賞。
(二)技能決定薪資計劃:員工薪資是依據員工所擁有技能能力與種類而定。含有平的意思。
第五節 以工作設計來提高員工工作績效
工作設計的研究取向有四種: 92申論p55~62
(1)工程取向:以時間與動作分析技術,系統地分析工作本身;目的在設計效率最大化。
(2)工作豐富化取向:強調工作內容多樣化,員工有多的自主性和責任,學習與成長機會。
*工作擴大化:水平式地擴張工作內容,增加同一層次工作量,形成工作模組,降低工作專精化。
*工作豐富化:93解釋p57
垂直式地擴大工作內容,增加工作深度,不一定要增加工作操作負擔,但增加員工
對自己績效的規劃、執行、控制之責任。 工作豐富化是基於雙因子理論中的激勵因
子,工作要設計得讓員工有成就感、受肯定、負責任、成長等感受。
(3)工作特性取向:某些工作特徵(技能多樣化、工作整體性、工作重要性、自主性、回饋性)會使員工達到
某種心理狀態(覺得工作有意義、感受到對工作的責任、知道工作的責任、員工成長需求),
此狀態會造成一些後果(高的工作動機、高品質的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高、工作缺勤與
離職少);此種關係強度會受到員工成長需求影響。P59
動機潛能分數MPS =(技能多樣性+工作整體性+工作重要性\3)x自主性 x回饋性
*工作特性模式再設計得遵從一些原則:p60
1.增進工作多樣性 2.增加工作整理性 3.增加工作重要性 4.增加員工自主性 5.增加回饋性
(4)工作生活品質取向與社會技術系統:p60
1. 氣氛:主要目的是改變組織氣氛,使得組織中的軟體(人)與硬體(設備、技術),彼此互動,有一個更好的工作生活品質。
2.社會技術系統:重視人機介面,使個人團體與技術三者功能維持和諧,因此,社會技術取向要融合社會人性面與技術工程面,而成一調和系統。P61
3.團隊:自主管理團隊取向 。
第三章 領導與溝通重點整理
第一節 溝通
溝通:傳送者把想表達之意思、訊息傳遞給接受者,而能讓接受者完全明瞭此意思的過程。傳送者和接受者可以
是個人、團體或組織。 P69
溝通過程:(Q1) p69
1.編碼:傳送者把欲表達意思轉換成有意義的密碼、符號等,即訊息,可為文字、話語、表情等,其內涵、
形式由傳送者決定。
2.訊息:意思經編碼後的實質形式,經由管道傳給接受者。訊息可為文字、話語、表情、穿著、音調、手勢、
身體距離等。
3.管道:訊息傳遞的媒介物(如面對面、電話、電傳、信件、公告、文件、報告等)。
4.解碼:訊息被解釋成接受者所認為的意思。
5.回饋:接受者把解碼後之意思再傳回給傳送者。
6.干擾:它使得傳送的意思或訊息產生偏差。干擾產生原因有:傳送者寫、說能力不足、粗心大意、訊息內容
混淆;管道選擇錯誤、管道雜音太多;接受者讀、聽能力不足,注意力分散;時間急迫等因素。
二、四種有效溝通障礙:(Q2-1)p72
1. 訊息過濾:在編碼中,傳送者使用過濾器,寫對方愛看、說對方愛聽的,都是接受者較偏好的訊息。
2. 選擇性知覺:在解碼中,接受者受到個人需求、興趣、經驗、背景、態度等影響,僅選擇訊息中一部份來
解碼,使得原意失真。
3. 情緒:接受者在收到訊息時的情緒會影響解碼的結果。
4. 語文:同樣文字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意思。
二、 溝通技巧:為使訊息在組織內正確有效傳遞,需克服溝通障礙。(Q2-2)p73
*有效的溝通技巧:p73 95副問答 p73
1.使用簡單的語文:溝通訊息要簡單、短小、有重點、避免專門術語。
2.主動、專注的傾聽者:好的傾聽者跟好的表達者一樣重要。在傾聽時確信自己完全了解對方意思後再
反映,避免遽下結論。
3.調節適當的訊息量:過量訊息在傳遞時,原意易被扭曲,訊息中某些重要線索也易遺失,或其
他無關緊要線索被加入訊息內。
4. 打開向上溝通管道:組織透過員工完成其目標,因此,須與員工維持良好溝通,了解其想法。
做法包括員工意見箱、員工熱線、非正式聚會、定期員工意見調查等。
第二節 領導定義與理論 (Q3 )
一、領導定義:一種影響力,它使團體達成目標。除影響力外,領導定義尚包括團體過程、個人特性、順從、
特定行為、說服、權力、達成目標、互動、角色、組織動員等特性。 P74
二、早期領導研究
(1) 愛荷華大學的領導研究:第一個以實驗方法探討不同領導方式對同一團體之不同影響。但研究方法有缺陷。
(2) 俄荄俄州立大學的領導研究:以問卷調查領導者如何執行他們的領導工作。其貢獻在於:
首先同時強調人員與工作任務在領導中的重要。但該問卷事後被認為效度不足。
(3) 密西根大學早期領導研究:他們發現:高績效主管多半放手讓員工去做,以部屬為中心;低績效主管隨時
監督工作進行,以工作為主的領導風格;員工工作滿意度與績效並沒什麼相關。
三、 領導理論 p77
(1)特質論:早期特質論認為領導者是天生的,後受到行為學派影響,認為領導特質不完全是天生的,有些特
質可以透過學習和經驗獲得。特質取向的領導論研究僅提供領導者之描述,少有分析與預測的價
值。目前之研究重點已由領導者之個人特質轉為它應該具備哪些工作技能。
(2)交換論:領導就是領導者與屬員之間的一種交換過程;以團體觀點來了解領導者的行為如何影響部屬,及
團體成員又如何影響領導者的行為。此模式在描述領導者角色扮演之過程,而不在說明為達成領
導效能而應有之最適上下交換關係形式。
(3)情境論:領導者被視為時機與情勢的產物;在某一情境下,具備必要特質的人就會成為領導者。
1. 領導效能之權變模式:主張情境有利程度配合領導者特質(任務目標導向的領導或關懷員工導向的領導)
決定領導效能的高低。領導者的的領導行為是固定的。93解釋 p80
2.路徑目標理論:領導者在不同的的情境下有不同的領導行為。
決定情境的因子有二:屬員的個人特性;屬員所面臨的環境壓力與要求。此二理論的實徵研究仍有待加強。
(4) 目前正在發展中的領導理論:93問答 p85
1. 魅力領導:是一種能使大家信服,熱烈擁護的權威或領袖氣質,它是一種個人的能力,深入影響部屬。
2. 轉型領導:組織面臨巨大挑戰時,需要魅力領導者推動大變革。著重轉變部屬之價值觀、信念與需求。
3. 社會學習理論:92簡答 p86
主張領導者能了解哪些內隱、外顯行為的成因或結果,以調節領導者與屬員之行為。
4. 替代論:認為領導行為在某些情境下是不必要的、多餘的;在有些情境下,反而會有反效果。
第三節 領導風格、活動與技能
風格:領導者影響屬員之方式;角色和活動指領導者的所作所為;技能指如何成為有效的領導者。
一、三種領導風格:p89
(1)管理方格:由布雷克與摩騰提出,是一個兩度空間的矩陣,橫座標為重視生產(生產導向領導,以任務目
標為主),縱座標為重視員工(員工導向領導,以人性關懷為主),依此兩度座標圖,共有五種
領導風格,代表不同程度之重視生產與重視員工之組合。 95副解釋 p89
(2)情境取向:有二主要領導類型:1.任務2.關係。模式說明在某種情境下,適當之領導風格最有效,指導型、
鼓舞型、參與型、授權型。情境取向與管理風格同樣欠缺實徵研究。
(3)管理系統:李克所提四種領導系統較有實徵研究支持。P92
系統一:權威,專制;系統二:父權型,像慈父;系統三:徵詢型,允許屬員參與,徵詢他們意見;系統四:民主型:允許成員參與決策由共識產生。此研究弱點在測量上,僅靠問卷訪談不夠。
(4)展望
二、 領導角色與活動:指領導者做些什麼工作?
(1)領導角色:敏茲觀察五位高階管理者作息後,在組合成三種類型: p94
1.人際角色:這是執行組織正式職權系統的角色。
2.資訊角色:管理者花費許多時間在接受與傳遞資訊。
3.決策角色:管理者收到資訊後,再作決策。
(2)領導活動:非常類似領導角色,它在分析領導者的日常工作活動。
1.管理者的四種管理活動:溝通、一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網絡。 P95
2.成功管理者的活動:建立網絡(建立外界關係、社交)
3.有效管理者活動:溝通與人力資源管理
三、 領導技能:
惠騰和凱門羅整理出十項有效管理技能:p96
1.口語溝通(包括傾聽) 2.時間管理與壓力管理 3.個人決策力 4.找出問題,定義問題及解決問題
5.激勵他人 6.授權 7.清楚描繪遠景設定目標 8.自覺 9.團隊建立 10.衝突管理
個人領導技能: p93
1.自我覺察:確定個人價值觀即先後順序、決定自我認知風格、評估態度改變
2.壓力管理:適應壓力來源、時間管理、授權
3.創造性解決問題:理性導向、創新導向、培養他人創造力
團體中人與人間之人際領導技能: p97
1.支持性溝通:教導、輔導、傾聽
2.獲得權力與影響力:獲得權力、發揮影響力、授權他人自主
3.激勵他人:診斷低績效的能力、建立激勵的環境、獎酬成就
4.管理衝突:找出衝突原因、採取適當方法、解決衝突工商心理學
第四章 衝突與談判重點整理
第一節 衝突
一、 衝突定義
(一)衝突意義:個人或團體之間,因為動機與需求無法滿足或相互矛盾下,引發敵對或仇視的對峙關係。(Q1-1)
(二)衝突層次:P105~107
1.自我衝突:工作者最常面臨的現象
(1)角色衝突:主要來自工作角色扮演所引起,依其來源可分四種型態:(Q2-1)93解釋 p105
A.同源矛盾衝突:在工作場合中,同一對象或團體給予當事者相互牴觸的訊息或期盼,
造成當事者欲完成角色任務時的認知混淆或情緒困擾。
B.異源矛盾衝突:組織中不同對象或團體,對你所扮演角色,同時表示出全然不同的
期望或要求時,所造成內心的拉鋸戰。
C.人性角色衝突:由於當事者目前所扮演的角色,與自己理想中的人性化形象之間的
差距所造成。
D.多重角色衝突:個人經常扮演許多不同角色,因此而可能陷入不同價值觀衝擊之中。
(2)目標衝突:個人對工作目標的期望,與所承受的壓力不相稱所導致。(Q2-2)
A.雙趨衝突:95副解釋 p106
當事者在二種相同強度吸引力的選擇狀況下,難以作抉擇,而產生雙趨衝突。
B.雙避衝突:當事者陷入二種同樣會產生負面後果而令人都想逃避的選擇中。
C.趨避衝突:95解釋 p107
個人面臨單一選擇,包含相等程度的正面與負面後果,有得有失,形成進退失據的狀況。
2.人際衝突:發生在兩個人以上的互動關係中,因目標、方法、態度、理念相異,所引發的摩擦。
3.群際衝突:由於部門間因各自的定位、目標、程序、價值觀點不同,群際間的爭辯常造成對立狀態,
而發生衝突。
4.組織間的衝突:兩個以上的組織由於立場不同或利益競爭,而產生對峙與磨擦,甚至引發全面性的團體
行為。
二、 衝突的原因:(Q3-1)P108~112
1. 資源有限:組織結構資源(金錢、物資、人力、職位)與生產利益資源(獎金、股份、公費進修)有限。
2. 價值差異:員工或部門團體間所秉持的組織目標不同(價值理念差異)。
3. 方法不同:即使全體成員對組織目標具有共識,有可能因採取方法不同而引起衝突。
4. 工作性質:部門性質不同、工作內容迥異,也可能發生衝突。
5. 個別差異:個體因遺傳、成長、環境、種族、學習、教育、社會風俗文化等因素教互作用,而成為獨一無
二的個體。
6. 人格特質:某些特定人格特質,常是群體中工作衝突原因。
7. 性別因素:性別因素導致衝突時有所聞。
8. 溝通障礙:訊息傳達者無法有效表達原意,或訊息接收者不當解碼混淆扭曲的作用,都會形成障礙。
9. 領導風格與組織氣氛:
10. 競爭與壓力:競爭與壓力雖不必然會引發衝突,卻很難避免衝突的危機。
三、 衝突的徵兆 (Q3-2) p113~114
(1)工作衝突發生的徵兆:因工作職務本身所可能引發的衝突。
1. 垂直性爭執:在具有職權工作環境中,如單位主管和屬員間
2. 水平式摩擦:發生在同一工作層級上,如部門間目標利益不同。
3. 直線系統與幕僚系統的意見差距:常因雙方認知產生不同意見。
4. 角色衝突:個人常因所扮演各式角色特質間的對峙而帶來角色衝突。 93解釋p114
(2)工作環境造成衝突的特徵: p114~115
1. 工作過程的倚賴性:良好的組織設計,應將各相關單位獨立作的特性納入考量,避免某一部門過於孱弱,
嚴重倚賴其它單位支援,而可能引發的爭議與磨擦。
2. 不對稱性:需合作的二團體或個人對合作事宜無法達成共識。
3. 單位角色與區域功能的混淆:組織成員對單位角色或區域功能不清楚。
4. 資源與支援不足:優秀的管理候應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這些預警狀況,化阻力為助力。
四、 衝突的利弊 (Q4) p115、p116
(1)弊病:1.導致個人極端重視自我利益,忽視組織整體目標。
2.長期衝突,有礙當事者健康,有損組織氣氛與工作氣氛
3.衝突負面效應會波及家庭,造成更多人受害。
4.機會成本問題。
(2)優點:1.衝突可激發潛能與才華。
2.間接滿足心理需求。
3.促成有價值的變革。
4.替平淡無味的工作環境注入動力與激盪,喚醒員工活力。
5.藉由衝突凸顯特定問題,提供具有診斷價值的訊息,使組織獲得重生力量。
五、 衝突管理
(1)工作衝突管理結果:面對衝突可能因主事者心態與方法不同,而產生完全相異結果。(Q5-1)
1. 雙敗式結果:雙方不願坦承面對問題原因,只是敷衍或妥協,而兩敗俱傷。
2. 單贏式結果(零合式):或稱非有即無式的結果。單方面的贏,可能為日後衝突埋下種子。
3. 雙贏式結果:雙方透過對問題的協商與合作而解除危機,各覺有所獲。
(2)工作衝突管理技巧 (Q5-2)85問答、95問答、副問答
1. 尊重仲裁者:衝突常伴隨強烈情緒,不如尋找雙方都肯定與尊重的仲裁者,方能展開理性對話,
尋得解決之道。
2. 分而治之:組織中對立性強摩擦度高的部門與個人,應作空間與時間上的隔離或交錯,盡量協調。
3. 促進雙方了解:安排適當機會讓步同部門與層級的成員相互了解,提昇溝通效果。
4. 設置專門職管理單位:設置管理部負擔協調折衷、調節排難的工作。
5. 重視人性層面:適當使用磋商與協調方式,以取代情緒化的對抗,運用將先心比心的同理技巧,
保留轉圜空間,都是掌握人性層面的重要關鍵。
第二節 談判
一、 為何談判:發生衝突時需運用談判來交換意見、改變關係、打破僵局、取得妥協。
談判不一定能完全解決衝突,但有效的談判能為解決問題開創積極的可能性。
二、 談判的定義與種類
(1)談判:92申論
指雙方基於各自需求,透過交換意見,彼此權衡得失以尋求共識、接受協議,據以推展作為解決問
題之基礎技術的歷程。(Q6-1)
(2)談判種類: (Q6-2) p121
1. 商業談判:主要以涉及商業業務或商業利益的事件為主,如買賣雙方的爭執、衝突或合作、
競爭關係的談判。
2. 勞資談判:勞方資方的雙邊談判,其談判關係能式「零合關係」。
3. 國際談判:涉及國際關係的各類談判,如國家主權認定、經濟利益、軍事武力、國際紛爭的仲裁或
聯盟等。
三、 談判技巧 (Q7) 92申論
(一)技巧面 p122
(1)談判隊伍的組成:小型如逛街購物、家庭經濟分配;大至商業談判或國際談判,都需要有組織性的談
判團來規劃運作。
1. 分工合作:各方專業人才集思廣益,方能避免個人鑽牛角尖的盲點與英雄主義的心態。
2. 事權統一:負責人需能協調領導,量才適用,使個人揚棄個人立場,上下一心,密切配合,
共同完成任務。
3. 爭取授權:向上級爭取更多授權,可使談判的彈性增加,供運用的空間也相對增加,能間
接影響談判氣勢。
(2)資訊蒐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資訊掌握的多寡、對彼此價值偏好與戰略資源的了解程度,
關係到談判的成敗。資訊蒐集原則:
1. 列出資訊清單:充分正確的資訊有助於了解與預測。
2. 模擬:事先沙盤推演,才能對可能發生的狀況提出有效策略反制
3. 運用專業知識:「數據能說話」,若能事前準備相關議題,必能增加己方的談判籌碼。
(3)談判彈性化:預留價位、目標與策略的餘地,使談判更具彈性。談判彈性化方式有: p123
1. 合理定價:定位價格時預留討價還價的空間,談判時在合理的價位內技巧性地
「開高走低」,為己方贏得較佳優勢。
2. 準備多個備份方案:多議題的談判中常涉及多種考慮因素,雙方需準備不同方案,
交換求取最大利益。
3. 不要大張旗鼓:談判講求務實,勿過早將談判目標公佈,以鼓動勉群眾情緒,造成壓力。
(4)溝通技巧:談判過程除事先的資料蒐集外,談判現場資訊交換的溝通技巧更是重要。
好的溝通技巧可獲得有利結果:
1. 反向操作:技巧性的虛張聲勢、聲東擊西、反間策略,都能幫助我們提昇戰力或解決困境。
2. 選擇性事實:「選擇性事實」可避免提供不實資訊的道德焦慮。當對方提問相關資訊時,
當事者可避重就輕簡短回答。
3. 降低對方期望:雙方期望與談判結果有密切關係,若能傳遞訊息影響對方信心,
必能拉抬本身氣勢與有利條件。
4. 積極的發問:面對前述三者最有效的反制為「發問」,談判高手可透過機制發問、
旁敲側擊來衡量對手是否誠實,或採取保留事實方式來搪塞敷衍。
(5)讓步技巧:談判過程不可墨守成規,必要性讓步是重要技巧,否則抱守殘缺的僵局指守更多據點。
讓步技巧有:(Q8) p126
1. 讓步的速度:人性共通點是對難以爭取到的東西更加渴求,得到時也較會有成就感,
放慢速度能強化對方心理滿足感,製造有利談判氣氛。
2. 讓步幅度:如數學上的「逼近法」,從兩端起始值,以遞減方式相向逼近,而找出最終交會點。
3. 讓步次數:合理讓步反能顯示己方有足夠自信與誠意進行協商,而醞釀以退為進的情勢。
4. 以退為進:有時小部的讓步也許贏得對方善意回應,而產生意想不到結果,
其關鍵在雙方的價值偏好不同,談判優先順序也有所差異。
(二)人性面(心理層面)
(1)談判者應有的修養:談判品質理應「對事不對人」,就問題本身討論,而不對談判者的言行作過度反應。
優秀談判者的基本修養為:1. 態度溫和: 2. 耐心: 3. 意志堅強:(Q9) p127
(2)降低對方敵意: p128
1. 平時良好關係的建立:
2. 讓對方覺得自己也是贏家:方法:A.為對方保留面子 B.體貼地為對方預想後步
C.談判過程的最後時刻作一點無傷大局的小讓步
3. 考慮談判結果的長遠影響:
(3)採取適當的談判態度; 1. 反制的高姿態: 2. 懷柔的低姿態:
(三)環境層面 p131
(1)巨觀環境面
1. 爭取次級團體的助力:
2. 中立的仲裁者:當談判陷入僵局時,仲裁者可採如下方式消弭對立狀態: p132
A.鼓勵雙方向和解邁進一步
B.提供建設性建議
C.當雙方爭執不休時,仲裁者可以憑藉其公正的態度專業知識與公信力,
逕行裁定孰是孰非,斷然解決紛爭。
3. 廣大第三者的影響:
(2)微觀環境面:除大環境中的資源、盟友、仲裁者、社會大眾足以影響談判結果外,其他許多細微因素
也足以左右談判者心理狀態與議價力量。
1. 談判的時機: 2. 談判的地點: 3. 談判座位的安排: 4. 掌握議程:
四、 談判要訣:P134~138
臨場談判的十大要訣箴誡:p135~138
1. 策略指導原則:層次要高、目標要遠
2. 任務編組原則:良好的談判團體應具備「三一」類的人才。
三:指談判領導者、技術專家、法律顧問。
一:指談判評估者,對整體談判運作過程進行評鑑與回饋的技術指導。
3. 技術指導原則:規模的介定、喊價技巧、爭取時間、我方內部次級團體的整合與外界中立團體的爭取認
同、反制行為的運用、瞭解對方、熱誠與友善的態度、承諾及對方承諾的背書、參加與
滲透、降低抗爭規模與對外重要性程度,以免橫生枝節、比氣長、轉移或擴大、溝通與
指揮系統的事權統一、資料準備、無妥協餘地時的反應方案。
4. 溝通精神與道德原則:基於誠懇、信實與無私的原則。
5. 談判過程有彈性
6. 談判姿態:姿態雖低、立場堅定。
7. 計畫要配合與發展短、中、長期策略
8. 對人性的瞭解:是「人」在操弄掌控「事」的進展。
9. 雙贏
10. 別依別人的拍子起舞
五、 勞資談判
(一)勞資關係演變
(二) 談判談判:勞資談判乃雇主與員工代表之間討論彼此應履行之義務,在適當時間開會,以誠信態度討論
薪資、工作時數、僱用條件等有關事項。(Q10-1) p139
(三) 談判過程:1.準備工作2.談判會議
(四) 僵局與罷工:勞資談判本身即隱含罷工威脅性與可能性的損失。
罷工時,當局應採取下列措施以減少損失: (Q10-2)p142
1. 告訴顧客當前資方處境,並阻絕受影響區域之營運直到罷工結束。
2. 將相關業務以外包方式處理以減少損失。
3. 結合督導人員、未參與罷工者、招募臨時人員或調用其他部門員工繼續營運。
4. 有效反制行動----反罷工。資方可動員部分不願罷工者及其家屬進行反罷工遊說活動,
其過程平和效益頗佳。
5. 採取相對報復性措施---停工。此舉可能使勞方不堪經濟壓力而所協或讓步使。
(五)良好的勞資關係:事實上多數勞資談判不乏雙方共同解決爭端和諧相處事例,唯有勞資雙方以誠信態度共
同協商,研議合理可行契約模式,才有健全勞資關。
第五章 工作壓力與壓力管理重點整理
第一節 壓力本質與模式
壓力:當一個人遇到與他所欲求有關的機會、限制或要求,而其結果被認為不確定而重要的動力狀態。國內學者
陳彰儀認為壓力是「個體面對他不能處理或破壞其生活和諧的刺激事件所表現出來的特定或非特定的行為
模式。」(Q1-1) 適當壓力可使人提高警覺、集中注意力,進而增進工作績效。但過重壓力常引起頭痛、
頭暈、失眠、高血壓、消化道潰瘍...等毛病。(Q1-2)
Hans Selye發現人對壓力的反應可分為三階段:警覺階段、抗拒階段、衰竭階段,這種現象叫做
一般適應症候群,簡稱GAS。 92簡答、95解釋 p150
1.警覺階段:人體內的激素與系統被激發而處於活動狀態,如腦下腺增加腎上腺皮質刺激素分泌,腎上腺素分
泌更為活絡,心跳、呼吸及血壓增加,身體其他感官也較為醒覺,準備應付壓力。
2.抗拒階段:如果壓力源繼續存在,則進入抗拒階段,這時生理的反應繼續存在,甚或更為強烈,這時人對疾
病的抵抗力減弱。
3.衰竭階段:假如壓力源持續一段長時間,則人的身心能量耗盡而進入衰竭階段,情形嚴重者,可能造成死亡。
圖5-2 壓力模式 (P152)
第二節 壓力來源:93問答p153~158
根據上述模式,壓力來源來自環境、工作(組織)本身及個人因素,茲分述如下:(Q3)
1、環境因素:環境因素的壓力來源有:政治、經濟的不穩定,及社會科技的變、遷。
2、個人因素:一般人每天工作八小時,其餘是自己控制運用的時間,這段時間所經歷的滿足感或壓力會延伸到
工作上,反之亦然,此即所謂的溢延效應。P154
個人生活上,各種事件,改變或因素會引起壓力,大致可分三類:
(1).家庭因素:家人的認知態度、生活習慣不同、夫妻的情感調和度、孩子管教問題等,都會引起生活壓
力而溢延到工作上。
(2).經濟因素:經濟能力是取得基本生活條件的因素,妥善處理金錢問題,將可使壓力在控之下。
(3).性格因素:有些人焦慮程度高,帶著放大鏡看問題,把負面程度放大,自然較容易感受到壓力。
3、工作(組織)因素:來自工作或組織的壓力如下: p155
(1).角色衝突發生在同時要扮演兩種以上角色時。角色模糊發生在沒足夠有關工作的資訊時,可能由於訓練不
足或溝通不良。
(2).管理者的管理型態反應領導風格。有些是恩威並濟者,讓員工在愉快氣氛中工作;有些則威權獨裁,
易造成壓力。
(3).政策的運作,如薪資制度、不公的績效評估、職務的調動過於頻繁等.,皆會引起壓力。
(4).組織結構上,如過分中央集權、過度制式化、高度專精化、部門間過分依賴、直線與幕僚人員的衝突..等,
也易引起壓力。
(5).工作空間條件,如不安的工作條件,像太冷太熱、過分吵雜、空氣污染、有毒物質或輻射物的出現、過份
擁擠或缺乏隱私..等,也會引起壓力。
(6).組織作業程序中溝通不良、資訊不足、目標模糊或衝突、績效評估不正確、表現回饋不足、操作系統不當,
都是壓力的肇因。
Holmes與Rahe將生活中四十三件重大生活事件與壓力指數列成社會再在適應量表,用來測試一般人的生活壓力。
第三節 個別差異
每個人對壓力源感受有個別差異,其因素如下:
1. 知覺:人靠著對外界的知覺反應行事,同樣是一件挑戰性工作,有人看成是負擔而產生壓力;有人視為是發揮
的機會全力以赴,而獲得成就感。
2. 社會支持:社會支持可降低壓力的衝擊,緩衝高壓力工作引起的負面影響。
3. 內控與外控性格:92簡答、95副解釋
(1) 內控性格:相信個人的命運或行為的後果可以透過個人的努力予以控制。
(2) 外控性格:認為個人的命運或行為的後果,受控於強有力的第三者。
碰到壓力時,內控者相信自己的影響力,較會採取主控態度尋求對策;P160
外控者,則傾向於逆來順受,採被動防衛態度,久而久之,養成所謂「習得的無助感」而承受較大的壓力。
4. A 型或B型性格:
(1)A型性格:93解釋p160
「一個人從事長期無止境的努力,企圖以最少時間達成最大成就,即使與其他人和事對抗議
在所不惜。」A型性格的人個性與生活型態會引起緊張而容易承受壓力。
(2)B型性格:的人從不會有時間緊迫感,較有耐性,不會主動展示或討論個人成就,能充分放鬆
不會有罪惡感。
5. 工作經驗:在一個工作崗位上愈久,壓力感受愈小,因已能適應了。此外成功經驗愈多,則工作壓力也會愈小。
第四節 壓力的後果 (Q4) 93問答 p161~163
1. 生理症狀:高壓力會引起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壓增高、消化道潰瘍、心臟疾病、偏頭痛,甚至有研究指出
壓力與癌證有關。
2. 心理症狀:高壓也會使心理起變化,情緒不穩定、易怒、焦慮、緊張、覺得人生厭煩、憂鬱而意志消沉,造成
工作無法集中、下決策,對工作不滿意。
3. 行為症狀:如厭食或過食、失眠、抽煙過多、酗酒、濫用藥物等。這些行為的產生往往引發後續的問題,如厭
食會造成營養不良精神不足。枯竭感是一種與壓力高度關連的現象、罹患者有一種油盡燈枯的感
覺。不想做什麼,又覺得空虛茫然。此人會精神不振有疲倦感,感到無助動彈不得,對自己、工
作、生活懷著負面態度。枯竭感產生時,人會逐漸喪失對組織的承諾感與工作滿意度,與同事朋
友、家人間的人際關係也會逐漸惡化。P162
第五節 壓力管理
壓力的管理控制有二:個人導向、組織導向。
從基本能力與態度的改變與培養以消弭壓力源,或防範未然,才是正本清源的方法。P163
一、 個人導向:93問答 p163
不管壓力源是什麼,它直接影響個人,所以如何紓解壓力以避其害,是每個人自己責無旁貸的責任。以個人導向管理來管理壓力的方法有: (Q5) 85問答 p163~169
1. 增強能力:多學、多記、多思考,以增強個人問題解決能力。
2. 行為自我控制:積極的行為自我控制下,可妥善管理行為的先導事件與行為後果。
3. 認知調整:培養並保持積極思考模式,以就事論事心態,去除自責、自貶心理,以減輕壓力負荷。
4. 運動:經常而適度運動可強身及降低壓力。
5. 社會支持網路:社會支持可分:工具性,提供工作協助;資訊性,提供有用建議;
評鑑性,提供真實回饋;情緒性,提供情緒表達發洩管道。 P165
6. 放鬆技巧:若能放鬆身心,則緊張與壓力的衝擊會減小或消失。
常用方法:p166
(1)調息:透過深呼吸,帶動全身鬆弛。
(2)生物回饋:利用儀器將生理狀況回饋給當事人並教導他予以控制在適當範圍內。
(3)靜坐冥想:將思慮維持在平靜專注的狀態,此狀態人會智慮清明而不受壓力的影響。
(4)肌肉鬆弛法:輪流在全身某一部位,做緊鬆交替的操作,在一緊一鬆過程中,感受緊張後
的鬆弛感而達到充分放鬆結果,而使心理因壓力而產生的緊張消失。
7. 改善生活型態:包括妥善的時間管理與均衡的營養攝取。
8. 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能適應各種壓力狀況,
心理健康者有三種特徵:(1)自感舒適,接納自己;
(2)肯定他人,接納他人;
(3)能完成生命挑戰。 P169
二、組織導向:消除引起壓力的組織因素,方法綜合言之如下:(Q6)
組織導向減輕壓力的方法:95問答 p169~171
1.釐清組織角色:角色衝突與模糊會造成重大壓力,若能釐清則有助於減壓。
2.實施參與管理:目標設定或行政管理措施制定過程中,若能讓員工參與,可集思廣益、增加員工承諾
感、賦予員工對工作的控制感,以減輕其壓力感。
3.合理組織政策:有合理的政策才會有合理行政措施,使成員免於受不合理對待而產生壓力,
4.符合需要的組織結構:組織需求結構向度,需配合組織環境、技術、大小、目標及其文化需要而制定。
5. 安全舒適的工作條件:不安全的工作條件是主要工作壓力源。
6. 良好的溝通:壓力與不滿、緊張、模糊一樣,都是感受,有效的溝通可了解這些感受是否合理,
並可讓當事人透過溝通表達情緒,舒解壓力。
7. 工作再設計:Hackman 和Oldham提出工作特徵模式,透過工作的設計或再設計,讓工作者能負更多
責任,做更有意義工的工作,更有控制感,而能即時得到工作結果的回饋。
工作設計能加強工作動機、增進工作品質、減輕壓力、降低離職率。
8. 慎選善用人才:依個人能力、專長與經驗安排工作,較能適應壓力。
9. 員工健康計劃:協助員工促進身體與心理健康,以減少壓力負面影響。
第六章 工作分析及人員遴選重點整理
第一節 工作分析
一、 工作分析之定義:93問答、92簡答p163~169
工作分析乃是收集關於某一職位之工作資訊的過程。換言之,工作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清楚
地描述工作的職責與性質。(Q1)p181
主要步驟:p181
1. 找出此一工作的主要任務責任、以及行為。
2. 針對這些工作內容逐一評量其重要性及發生之頻率。
3. 訂定從事這些工作內容所需的知識、能力、技能,以及其他人格特質。
二、 工作分析之用途:工作分析中所獲得的資料可用於人力資源管理。用途有: p181~182
1. 人員招募及遴選:工作分析之資料可幫助企業徵才時達到「適才適所」之目的。
2. 教育訓練:工作分析之資料可作為員工教育訓練計劃之課程內容規劃依據。
3. 績效評估:定期績效評估,可作為升遷、調薪及教育訓練之參考依據。
4. 工作評價/薪資設計:
工作評價:92簡答 p182
目的是將組織中各項工作對公司的相對價值做一比較,而作為薪資設計之基礎。
5. 工作再設計:工作分析之資料能再重新設計工作時,提供一個科學而正確的考量基礎。
三、 工作分析資料之內容:工作分析所要收集關於工作的資料可包括:工作內容;以工作者為導向的活動;所
需使用之機器、工具、儀器等;與工作有關之具體及抽象之資料;工作表現;工作條件。
四、 收集工作分析資料之方法:常用工作分析方法及其優缺點如下:(Q2)93問答 p163~169
1. 觀察法:直接觀察工作者在工作時所從事之行為,而加以記錄及分析。
優點:比工作者自身描述工作狀況要客觀而深入。
缺點:無法觀察出工作者的心理層面之活動;也無法取樣到工作中的所有重點,特別是不常發生的。
2. 親身體驗法:由分析人員時地執行工作任務,以了解工作的情形。
優點:可獲得影響工作因素的第一手經驗,如生理危險、社會需求、情緒壓力、心理需求等。
缺點:不適用於具危險性的工作;或需要執照或特殊訓練的工作。
3. 面談法:以個別或團體詢問之方法,來獲得工作之相關資料。
優點:可收集到不常出現但重要之工作資訊,而更深入了解工作。
缺點:資料收集有賴面談者問話技巧,若技巧不佳則所獲得資料可能有誤差;或被面談者有所保
留而得到不實資料。
4. 問卷調查法:在職者以問卷方式來描述他們的任務與職責。 P185
優點:可迅速有效獲得資料,多半比較經濟。
缺點:問題可能被作答者闡釋錯誤而減低問卷效果。且開放式問卷的答案分析與量化是很費時費力的。
5. 工作日誌法:由工作者記錄每日所做的工作內容及狀況。 93解釋 p196
優點:適用於工作週期較長的工作,如專案小組人員等。
缺點:相當耗時間,且記錄可能有偏差而不完整,如缺少心智活動記錄等。
6. 背景資料法:參考公司相關資料來取得工作之相關資料。
優點:有助於分析人員的問題設計,且此資料較容易收集到。
缺點:有時資料可能不夠完整,需用其他方法補充,或資料過時不合現況。
7. 關鍵事例法:描述員工在工作表現特好或特劣的事蹟,發生時之因果情形 93解釋 p196
優點:這些具體事蹟資料可做為績效評估或訓練的標準。
缺點:無法收集到一般情況下之工作資料,無法涵蓋所有工作內容。
五、 工作分析之產物:完成工作分析後,通常將資料以工作說明書及工作規範之方式呈現。
1.工作說明書:主要描述任職者在工作上實際從事的行為及其職權範圍。 95解釋 p197
2.工作規範:提供合格的在職者之資格及條件,以作為業主判斷應徵者是否合乎要求之標準 95副解釋 p196
第二節 人員遴選:人事遴選計劃之制定程序如下:(Q3)
一、進行工作分析:詳如前章節。
二、進行人事規劃:以期能發指出最有效之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步驟如下: p200
1. 環境分析:目的幫助企業指認出目前及未來所面臨的問題及相關法規。
2. 預測人力需求:根據器也內外部影響人力需求的因素,來預測企業所需人力,以免造成人力供需失調。
3. 預測人力供給:
4. 進行差異分析:對人力需求及供給之差異情況,加以分析,並對可能解決方案逐一評估,進而找出最佳方法。
三、 制定招募策略:此過程即人事招募。常見招募方式有:p202
1.刊登廣告:在媒體上披露徵才消息。
2.現職員工的推薦:有些研究發現,受推薦錄用的員工比直接求職者素質高。
3.毛遂自薦:最普遍且經濟作法是將履歷表寄到公司或直接找雇主自我推薦。
4.職業介紹所(人力仲介公司):介紹所主要功能是過濾可能人才的資料,替 尋才的公司作初步的篩選。
5.主管級招募公司(獵人頭公司):此公司特點是有管道接觸一些目前已有工作,而不積極尋覓下一份工作
的合適人選,且可依顧客需求先過濾人才資料,提供徵人公司省時且周嚴之服務。
6.校園徵才:目前有許多企業採用與學校建教合作方式,以開拓人才枝來源或參加每年定期在學校舉辦的校
園徵才活動。
四、選擇遴選之方法及設計遴選程序 p204
1.遴選工作的信度與效度:為達到「適才適所」的人員遴選目的,在遴選及設計遴選方法時應考慮其信度及效度。
信度:指的是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測量工具的信度愈高,表示此工具愈可靠而愈不受外界不相干因素之影響。(Q5-1) 各種信度有: p205
A.測試---再測試信度:讓受試者在不同的二時間,重複回答一份測驗,以測量第二次所得分數和第一次相近程度。
B.複本信度:有些測驗為實際需要,會有兩種(或更多)的測驗版本(或稱複本)。
C.內部一致性信度:測量一個測驗之各部分項目之間之一致程度。
效度:代表測量工具達到測量之目的的程度。(Q5-2)用來測量效度方法有四 p206
A. 預測效度:測量預測因子(即測驗成績)與效標(如工作績效)之間的關聯性。(Q6-2)
B. 同時效度:以現職人員作測試對象取得此份測量之效度,再決定是否用此法來遴選人員。因此的此法的預
測成績及效標成績之取得,時間上幾乎沒有延誤,因而稱為同時效度。(Q6-2)
C. 內容效度:指測試項目能代表工作內容的程度。
D.建構效度:建構是抽象概念,如智力、成就感、誠實等。建構效度表一個測驗測量到其所欲測量的建構程度。
2.人員遴選方法 p207
(1).申請表格
(2).遴選測驗:成就測驗:對一個人學習效果的衡量。
性向及能力測驗:有三種:p208
1認知測驗:包含智力測驗、語言測驗能力、知覺反應速度等;機械能力;精神動作能力。
2個性與興趣測驗:
3誠實測驗:
(3).評價中心:由專業訓練者再通常為期二至三天的過程中,觀察應徵者在不同測試情境項目中之表現,針對各種管理能力給予評分,進而作出遴選的決定。 P209
一個遴選方法若要能被稱為評價中心,需合乎三條件:(Q8-1)
有多位評估人員;有多項測試方法;計分方式標準化。
評價中心測試方法如下:(Q8-2) p209
公文處理測驗;小組討論;管理競賽;簡報發表;紙筆測驗。
(4).工作樣本測樣:自應徵者的工作中,找出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工作項目來測試應徵人員。
3.面試:最基本方式是經由一問一答來獲得資料。(Q9)此種互動關係可藉幾種不同方法進行:
(1)結構式面談:面試者就事先準備好的面試問題,對應徵者照單進行問答,來觀察應徵者反應並評分。
(2)半結構性面試:面試者事先只準備幾個問題,面試過程中仍可就值得探索的問題繼續詢問。
(3)自由面談:面談者可隨性所至問問題,沒有特別遵循模式或方向。
(4)壓力面談:是為了測試應徵者在工作壓力中作理想反應的能力。
(5)陪審團式的面談:讓一群面談者與應徵者面試,藉此觀察應徵者反應。
*面試可說是企業使用最頻繁的遴選方式,但研究顯示,一般而言面談的效度不佳,其主要原因在於面試者 大多缺乏專業訓練,而易做出偏差判斷。因此,有效的使用結構化的面談及提供面試者相關的專業訓練,是有效使用面談法的先決條件。(Q9-2)
五、決定遴選成績總分之計算方式
1.多重障礙法:亦即採取關關淘汰的方式進行人員之遴選。P214
2.讓所有應徵者參與所有的遴選項目,以不等加權的方式來計算出總分,以做出錄取的決定。
六、評鑑遴選計劃之效度: 制定效度評鑑計劃,以作為評估遴選結果及修正遴選方法之依據。p215
小紅帽..
留言時間 2008-04-20 22:01:57
標題 自我評量
留言內容
第一章 緒論、行為特性及知覺
一、何謂工商心理學?其目標為何?
工商心理學:將心理學知識,應用到人類組織及其相關活動的問題上,特別是人力資源的利用及商業活動上。
工商心理學包括科學及應用兩部分。
1.科學面是以理論研究為基礎,提供基本知識與瞭解,其目的在決定人類行為,尤其是在工商環境下行為隱含的理由基礎,並發展理論來解釋行為,以應用於實際問題上。
2.應用面,則著重於應用由理論研究所產生的知識,以處理解決實際的問題。
3.透過處理實際問題所累積的經驗,有助於理論的形成與驗證。
二、試述工商心理學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發展與貢獻。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展出團體智力測驗叫Army Alpha
2.而後又修改成Army Beta,能測得不識字或不能書寫者的智商。
3.戰後有著名的霍桑效應
1.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繼續人力資的遴選、工作安置訓練,以及組織行為的研究應用,更促成工程心理學的發展,將先前以人遷就工作,轉變成以工作配合人的理念。
2.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與知識,探討人與機器、設備的配合問題。
3.戰後,除探討特定變項,也增加研究導向以及分析方法。
三、你(妳)認為工商心理學未來之導向為何?
1.系統導向2.認知導向3.資訊科技導向
四、列舉說明常被用作判斷基礎的知覺現象。
1.選擇性知覺2.月暈效應3.對比效應4.投射作用5.刻板印象。
五、說明工作態度與工作中所表現行為的關係。
態度包括三大部份:認知、情感及行為,可以用來解釋態度與行為的關係。
1.工作滿意度2.工作涉入3.組織承諾
六、列舉說明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
1.動機2.增強3.結果的知識4.主動練習與經驗學習5.訓練遷移。
第二章 動機與激勵
一、如何了解人的動機?
動機是一個心理歷程,它起源於個人生理或心理之匱乏或需求,為獲得誘因物,以滿足需求,因而產生驅力,所產生之行動、行為。了解動機過程的重點在於認清(需求→驅力→誘因物)三者之關係。
二、什麼是工作動機?
1.內容理論說明人的工作動機,如成長、責任、自我實現等動機.
2.公平理論主張工作者對工作環境公平程度的知覺,是工作動機之由來。
3.歸因理論主張員工對工作表現成敗作內在或外在歸因,是工作動機之由來。
三、闡述工作動機之內容理論、過程理論、公平理論與歸因理論之主張及其發展之時代背景,並比較分析其在實務上的應用性。
1.內容理論:主要是以工薪激勵員工,以及人群關係運動中所強調之工作保障、工作環境條件等,該理論說明哪些誘因或目標使人們願意去達成及做好,而且滿意工作的成果
2.過程理論:著重於引發人們工作動機之前導認知因子,並說明此項變項與動機之間的關係。
3.公平理論:強調在工作環境中,工作者感受公平-不公平程度才決定自己的工作績效及滿意,個人感受狀態就是動機之源。
4.歸因理論:為人們解釋自己或他人行為背後原因之過程,為人們的行為找出合理的解釋,亦是人們了解工作行為背後原因結構的動機
一、內容理論之應用:
(一)金錢的魅力(二)員工參與計畫(三)技能決定薪資計畫
二、期望理論之應用:
(一)變動薪資制度(二)彈性福利制度
三、公平理論之應用:
(一)比較工作價值(二)技能決定薪資計畫
第三章 溝通與領導
一、請以一實例說明一個循環的溝通過程。
溝通過程:編碼→訊息→管道→解碼→回饋→干擾。
二、請找出一篇組織溝通之個案,舉出其溝通障礙,並說明解決之道。
溝通障礙:
(一)訊息過濾。
(二)選擇性知覺。
(三)情緒。
(四)語文。
溝通技巧:
(一)使用簡單的語文。
(二)主動、專注的傾聽者:傾聽的技能如下:
(三)調節適當的訊息量。
(四)打開向上溝通的管道。
三、闡述各種領導理論之內涵及其發展
1.特質論:強調領導特質不是後天養成的,而是與生俱來的。較不實用
2.交換論:是指團體中,成員為團體或其他成員付出代價,以換取由團體或其他成員所提供的好處;因團體成員發現這種交換對彼此有利,因此成員互動持續進行。
3.情境論:主張情境有利程度配合領導特質,以決定效能的高低。
4. 目前發展中的理論
魅力領導:一種能使大家信服,熱烈擁護的權威或領袖氣質;它是一種個人的能力,深入影響部屬。
轉型領導:組織面臨巨大挑戰時,往往需要魅力領導者推動大變革。有兩類:
(1)交易型:傳統的交易領導,領導者與鼠員間存有交易關係。
(2)轉型:著重轉變部屬之價值觀、信念與需求。
社會學習理論:為領導行為描繪一概念架構,說明領導者、環境及領導行為三者間,一個持續互動的過程。社會學習模式是雙向的。此取向強調:領導者與部屬有一彼此妥協、互動關係,彼此清楚如何影響對方行為的方式。
替代論:領導行為在某些情境下是不必要的、多餘的,在有些情境下反而會有反效果。
四、請觀察一位管理者,分析其領導風格、角色、活動及技能。
領導風格:
(一)管理方格(二)情境取向(三)管理四系統
領導角色:
1.人際角色2.資訊角色3.決策角色
管理活動:
1.溝通2.一般管理3.人力資源管理4.網絡
技能:
屬於個人的領導技能有三:
1.自我察覺;2.壓力管理;3.創造性解決問題。
屬於團體中人與人間之人際領導技能有四:
1.支持性溝通;2.獲得權力與影響力;3.激勵他人;4.管理衝突。
第四章 衝突與談判
一、何謂衝突?衝突現象顯現於那些層面?
衝突的意義:
(一)心理學角度:衝突是個體或組織間從事目的性的活動時,存有兩種或是兩種以上不一致的動機,卻無法同時得到相當滿足狀態的心理現象。
(二)一般通俗的看法:個人與團體之間,因為動機與需求無法滿足或相互矛盾下引發敵對或仇視的對峙關係。
衝突的層次:
(一)自我衝突:分為角色衝突及目標衝突
(二)人際衝突
(三)群際衝突
(四)組織間的衝突
二、角色衝突可分為那些型態?目標衝突可分為那些型態?
1.角色衝突:(1)同源矛盾衝突(2)異源矛盾衝突(3)人性角色衝突(4)多重角色衝突
2.目標衝突:(1)雙趨衝突(2)雙避衝突(3)趨避衝突
三、衝突形成的原因有那些?衝突發生前有何徵兆?
衝突形成原因:
1.資源有限2.價值差異3.方法不同4.工作性質5.個別差異6.人格特質7.性別因素8.溝通障礙9.領導風格與組織氣氛10.競爭與壓力。
衝突的徵兆:
(一)工作衝突發生的徵兆:
1.垂直性爭執2.水平式摩擦3.直線系統與幕僚系統的意見差距4.角色衝突。
(二)工作環境中造成衝突的特徵:
1.工作過程的倚賴性2.不對稱性3.單位角色與區域功能的混淆4.資源與支援不足
四、衝突有何利弊?
衝突的弊病:
(一)容易導致個人極端重視自我利益,忽略了組織的整體目標;
(二)經常性的長期衝突,將導致影響當事人健康,亦會影響組織氣氛與工作士氣。
(三)衝突的負面效應會波及家庭,造成更多人蒙受其害。
(四)機會成本的問題。
衝突的優點:
(一)激發潛在的能力與才華。
(二)滿足心理需求。
(三)促成有價值的變革。
(四)注入一股新的動力與激盪。
(五)藉由衝突突顯特定問題,提供具有診斷價值的訊息,協助組織再生力量。
五、工作衝突管理有那些結果?工作衝突管理之技巧為何?
1.雙敗式結果2.單贏式結果3.雙贏式結果
工作衝突管理的技巧:
1.尊重仲裁者2.分而治之3.促進雙方瞭解4.設置專職管理單位5.重視人性層面。
六、談判之定義與種類為何?
談判的定義:意指雙方基於各自需求,透過意見交換,彼此權衡得失以尋求共識、接受協議並據以推展,作為解決問題之基礎技術的歷程。
種類:(一)商業談判(二)勞資談判(三)國際談判。
七、有那些技巧可幫助談判者獲得有利之結果?
(一)技巧面:
1.談判隊伍的組成2.資料蒐集3.談判彈性化 4.溝通技巧5.讓步的技巧
(二)人性面(心理層面):
1.談判者應有的修養2.降低對方的敵意3.採取適當的談判態度
(三)環境層面:
1.巨觀環境面2.微觀環境面
八、讓步之技巧為何?
1讓步的速度:延緩讓步速度,以時間換取空間。
2讓步的幅度:以遞減方式相向逼近,找出最終的交會點。
3讓步的次數:要合理。
4以退為進。
九、談判者應有之修養為何?
(1)態度溫和(2)耐心:沉得住氣(3)意志堅強。
十、何謂勞資談判?面對罷工行動,管理當局應如何處置?
勞資談判乃雇主與員工代表之間討論彼此應履行之義務,在適當的時間開會,以誠信態度討論薪資、工作時數、僱用條件等有關事項。
1.告知所有顧客當前資方的處境,並阻絕受影響區域之營運,直到結束。
2.將相關業務以外包方式處理以減少損失。
3.結合督導人員、未參與罷工者、招募臨時人員或調用其它部門員工繼續營運。
4.有效的反制行動-找家屬
5.採取相對的報復性措施
第五章 工作壓力與壓力管理
一、何謂壓力?其對人的影響為何?
壓力:組織參與者對外在情境的調適性反應而造成生理上、心理上或行為上的偏異。
一般適應症候群(GAS):為人對壓力的反應,區分為三階段:
1.警覺階段2.抗拒階段3.衰竭階段。
三、說明壓力來源。
(一)環境因素
1.政治不確定。2.經濟不確定。3.社會變遷。4.科技變遷。
(二)個人因素:
1.家庭因素。2.經濟因素。3.性格問題。
(三)工作(組織)因素
1.組織政策。2.組織結構。3.空間條件。4.運作歷程。5.任務要求。6.角色要求。
7領導行為。
四、說明壓力可能造成的後果。
1.生理症狀: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壓升高,胃潰瘍,偏頭痛…
2.心理症狀:情緒不穩,焦慮,易怒,緊張,憂鬱,注意力無法集中…
3.行為症狀:厭食,暴食,失眠,抽煙,酗酒,濫用藥物,枯竭感…
五、以個人導向,如何管理壓力?
1.增強能力2.行為自我控制3.認知調整4.運動。5.社會支持網路6.放鬆技術7.改善生活型態8.保持心理健康:(EQ要高)
六、以組織導向,如何管理壓力?
1.釐清組織角色。2.實施參與管理。3.合理的組織政策。4.符合需要的組織結構。5.安全舒適的工作條件。6.良好的溝通。7.工作再設計。8.慎選善用人力。9.員工健康計畫。
第六章 工作分析及人員遴選
一、請簡述工作分析的定義及其用途。
工作分析的定義:收集關於某一職位之工作資訊的過程,協助我們清楚描述工作的職責與性質。
工作分析的用途:
(一)人員招募及遴選(二)教育訓練(三)績效評估(四)工作評價/薪資設計。(五)工作再設計
二、工作分析之方法有那些?其優缺點為何?
(一)觀察法:直接觀察工作者在工作時所從事之行為,而加以記錄分析。
優點:比依賴工作者自身對工作的描述有更客觀而深入的瞭解。
缺點:無法觀察出工作心理層面之活動。
(二)親身體驗法:由分析人員實地執行工作任務,以瞭解工作的情形。
優點:分析人員可以獲得影響工作因素的第一手經驗;適用於簡單操作之工作。
缺點:此法不適用某些具危險性的工作,或是有些需要執照或特殊訓練才能擔任的工作。
(三)面談法:以個別或團體詢問的方法,來獲得工作之相關資料、對象可以是在職者、其上司、屬下或客戶
優點:可以收集到不常出現但重要之工作資訊,因資訊來源是多方面的,能避免單方面之誤差。
缺點:資料的收集依賴面談者的問話技巧,若問了模稜兩可的問題,獲得的資料可能是錯誤的;若被面談者懷疑面談動機,回答時亦會有所保留。
(四)問卷調查法:本方法之進行是在職者以回答問卷之方式來描述他們的任務與職責。
優點:可以迅速有效獲得大量資料,且較為經濟。
缺點:可能被作答者闡釋錯誤而減低其問卷效果,且分析與量化是較為費力的。
(五)工作日誌法:是由工作者記錄每日所作的工作內容及狀況。
優點:適用於工作週期較長的工作。
缺點:相當耗時間,且記錄有可能偏差而不完整。
(六)背景資料法:參考公司的相關資料,來取得工作之相關資料。
優點:有助於分析人員在面談時或問卷上的問題設計。
缺點:因資料有實不完整,而須用其他方法來補充。
(七)關鍵事例法:描述員工在工作表現上特別好或特別惡劣的事蹟,及其發生時之因果情形。
優點:記錄之具體事蹟資料可用來作為績效評估或訓練的標準。
缺點:無法收集到一般情況下的工作資料,無法涵蓋所有工作內容。
三、請簡述人員遴選計劃之制定程序。
(一)進行工作分析(二)進行人事規劃(三)制定招募策略
(四)選擇遴選之方法及設計遴選之程序(五)決定遴選成績總分之計算方式(六)評鑑遴選計劃之效度
四、企業界招募人員之方法有那些?
1.刊登廣告。2.現職員工的推薦。3.毛遂自薦。4.職業介紹所(人力仲介公司)。
5.主管級招募公司(獵人頭公司)。6.校園徵才。
五、何謂信度及效度?
信度:測驗結果的穩定性,信度越高,表示此工具越可靠
效度:效度主要在回答一個問題:「此測驗是否測量出想要測量的內容?」換言之,一個測量工具的效度即代表了它達到測量之目的的程度。
六、同時效度與預測效度有何不同?
1. 預測效度:是利用應徵者為對象進行遴選方式的測試
同時效度:是利用在職者為對象進行遴選方式的測試
2. 預測效度:資料無法立即取得,通常要6個月或一年後
同時效度:是資料可立即取得
七、人員遴選之方法有那些?
1.申請表格2.遴選測驗3.評價中心4.工作樣本測驗
八、何謂評價中心法?它包括的內容為何?
評價中心的進行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評估者,在通常為期二至三天的過程中,觀察應徵者在不同測試情境項目中之表現,並針對各種管理能力給予評分,進而做出遴選的決定。
評價中心需符合下列三項條件:1有多位評估人員2有多項測試方式3計分方式標準化。
包括的內容為:1.公文處理測驗2.小組討論3.管理競賽4.紙筆測驗5.簡報發表
九、面試分為那幾種?如何能提升面試的效度?
1.結構式面談2.半結構式面談3.自由面談4.壓力面談5.陪審團式的面談
1.有效的使用結構化的面談2.提供面試者相關的專業訓練
96下工商心理學期末考重點整理
http://docs.google.com/Doc?id=dgsnxqbq_315hg83bffs
小紅帽.. 2008-06-19 12:33:24
第七章 員工訓練與發展
一、請說明訓練系統規劃的實際步驟與作法。P222,227~258
訓練系統規劃:包括1.評估訓練需求2.訂定訓練目標3.編定訓練方案(進行訓練)4.評鑑訓練效果等四大階段。
作法:首先,透過組織分析、職務分析、人員分析來評估訓練的需求。透過正確的訓練需求評估,可依訂定出訓練目標,並作為訓練效果評估的依據。當訓練需求確定之後即可訂出具體的訓練目標,訓練目標可幫助訓練課程的規劃,及訓練成效標準的訂定。
接著選擇適當的訓練方法,並配合充分的行政準備,來達成我們預定的訓練目標。
訓練的方法可分為工作場所內的訓練及工作場外的訓練。
工作場內訓練包括:1.工作崗位的訓練2.走道訓練法3.工作輪調4.師徒制;
工作場外的訓練包括:1.講演法2.視聽法3.研討法4.編序教學法(PI)5.電腦輔助教學(CAI)6.模擬法7.角色扮演8.敏感度訓練。
最後,透過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大指標來評鑑整個訓練計畫的成效,以作為規劃下一次訓練方案的基礎。
二、何謂「工作輪調」?請說明其優點及限制。P239~240
工作輪調是指讓員工在各類工作中輪流受訓。
優點:1.可以讓員工獲得許多工作上的學習機會2.多認識組織中其他成員,且更瞭解組織的特性及文化3.使主管在某單位員工短缺或需要人手支援時,有較多的人力資源調配4.對於員工的自我成長與本身市場性的提昇,有極大的助益。
缺點:1.個別差異來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每一項工作2.當員工到一個自己很喜歡的工作環境時,也不太願意有所調動3.員工會因為經常性調動工作,致使對目前工作的認同感會較低落,而影響學習意願。
三、請分別比較PI和CAI兩種訓練方法應用上的考慮。P244~247
1. CAI可以根據受訓者對問題的回答,來判受訓者的程度,進而讓受訓者接受適合的學習層次;程度好者,可跳到較層次。
而PI是根據受訓者對問題的回答若正確,就可以進行下一階層的學習。回答不正確,就要針對此一階層重新學習。
2.CAI在受訓者回答有誤時,會去分析錯誤的原因,以確定該錯誤是由於受訓者不瞭解題目的意思,或會錯意,還是知道概念而無法應用。再根據分析的結果,針對需要加強的部分重複練習。 而PI在受訓者回答有誤時,只能針對此一階層重新學習。
3.CAI的花費(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比PI還要昂貴,並非所有組織都有能力負擔。
4.CAI可以隨時開始或中斷訓練課程,可節省訓練時間及返訓練場旅費,這是PI所無法提供的。
5.CAI的發展也受電腦發展控制,需不斷更新,發展軟體,符合新機種;而PI就不用受限於電腦。
四、訓練遷移的意義為何?應如何提高訓練遷移?p259~261
意即能將訓練中所學到的東西,(一)應用到工作系統中(二)為新目的而應用到新工作中(三)以有效且持續的態度來應用(四)類化至相似的工作上(五)持續應用一定的時間以上。
提高訓練遷移的效果可由下列兩大因素著手:
人的因素:企業中對促進訓練遷移具有影響力的人有:1.高階主管2.訓練單位主管3.受訓者的直屬主管4.受訓者本身。他們的支持與投入,有很大的幫助
訓練本身的因素:現行訓練常犯的通病有二:
1.訓練的內容不能滿足訓練的需求。2.訓練的內容沒有系統、抓不到重點。
第八章 績效評估與工作評價
二、如何可以提升績效回饋面談的效果?p289
1.安排適當的時間2.輕鬆自在的場所3.掌握面談技巧4.對部屬工作內容的認識5.瞭解部屬績效表現的情形6.計劃面談內容7.部屬特性的掌握8.部屬要閱讀工作職位說明書9.增寫自我評估表10.面談期間,工作的安排。
三、請說明工作評價的意義與過程。P292~293
工作評價就是評定一個工作的價值。即組織針對不同的工作,考量各工作對組織的重要性、貢獻程度、職責輕重與所需技能等,訂定不同比率之報酬水準的過程。
過程:1.權責的建立2.選擇或發展合適的工作評價系統或方法3.以「工作描述」進行工作分析4.進行「工作評價」5.將工作評價的結果轉換為薪資數字6.將結果供作訂定薪資標準之參考。
第九章 提昇生產力及品質
一、何謂生產力?何謂品管?二者之測量指標為何?p313
生產力可定義為產出量相對於成本之比值。
成本包括了人員之工時及工資、生產花費,以及機器成本等。
而產出量則可包括銷售額、市場佔有率、盈餘、產品正確率及產品故障率等。
1.品管大師:品質就是達到以及超越顧客的需求及期望—並且持續進之。
2.管理學者朱蘭:品質是一種合用性,使產品在使用期間能滿足顧客之需求。
測量品質及生產的指標:1.產品故障率,破損率2.正確度3.市場佔有率4.銷售金額,數量5. 員工曠職率6.每位員工之平均產量7.每單位產品之工資8.投資報酬率9.顧客滿意度,抱怨次數
二、請試述品管之重要性。P309
1.品質意識之興起:1950年左右,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邀請戭明傳授『品質管理』,在日本掀起一股風潮;1980年初,歐美不敵日本產品而漸失經濟勢,也意識到『品管』之重要性。
2. ISO9000系列品質管理及保證制度:
三、何謂ISO 9000系列品保制度?其包括的內容為何?P310~311
ISO 9000系列品質管理與保證制度,乃是國際標準化組織(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為了整合國際間對品管之認證工作,而於1987年3月所制定的認證標準。
ISO 9000系列將品質系統分為兩種類型。
A品質管理體系,乃是企業內部人員為實施品質管理而建立的。
ISO 9004品質管理與品質系統要領──指導綱要,即是此一體系之標準。
B品質保證模式,這類體系是生產企業(賣方)為取得顧客(買方)對產品品質之信任而建立,主要的目的是提供買方作為對賣方之企業品質保證之能力之評價根據。ISO 9001、ISO 9002、以及ISO 9003乃是三類不同的品質保證系統模式。
四、提昇品質及生產力之方法有那些?p314~330
1.工作環境設計2.機器人3.辦公室自動化4.工作豐富化5.工作輪調6.彈性工作安排7.品管圈8.自主工作小組9.全面品質管理TQM
五如何能減少員工對引進新科技(包括機器人及辦公室自動化)所產生之抗拒心理?p316
1.讓員工參與自動化或使用機器人的決策過程2.與全體員工溝通日後工作的職責3.告知員工自動化的優點4.訓練員工使用自動化設備,並且評估其成效5.讓員工有熟悉新設備使用方式之時間6.求取生產線管理者對新設備之支持7.妥善處理因科技革新而遭免職員工可能面臨之各項問題8.有人可以隨時回答員工有關新機器之問題9.當設備有問題時,立即有人修護10.可因時將設備升級。
六、何謂工作特徵模式?p317~318
由美國學者Hackman及Oldham在1976年設計出工作特徵模式,此模式中提出五項工作特徵:
1.技能多樣性2.任務完整性3.任務重要性4.自主性5.回饋,以上五項工作特質會影響員工在工作上體驗的幾個重要心理狀態,
包括1.工作的意義2.工作果的責任感3.確知工作的成果。這些心理狀態進而會影響工作結果,
如1.工作表現之品質2.工作動機3.工作滿意度4.缺席率5.離職率。
另外中介因素1.知識及技能2.成長需求的強度3.工作環境的滿足,也會造成影響。
七、彈性工作安排的措失有那些?其各自的優缺點為何?319~320
1.彈性工時:優點:a.可以讓員工因其各別之需求而決定工作時間,以解決員工工作與私人事務之間的衝突。缺點:a.管理上較複雜b.不適用於某些非獨立性的工作。
2.長期兼職:優點:a.企業界對於高級人才之僱用政策更有彈性b.高學歷之工作者,可同時為數家公司服務,擁有數份永久性之兼職工作c.解決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缺點:a.四處奔波,很累b.薪水較少c.忠誠度,向心力低
3.工作分擔:優點:a.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更有彈性b.對於有私人理由無法全天工作的員工而言,不致於荒廢專業技能c.研究指出,分擔工作的半職員工,效率超過其工作量之比重,甚至高達全職之80%缺點:a.同事間易產生磨擦b.薪水較少
4.縮減之工作週:優點:可以減少員工浪費在通勤上的時間,並增加了休閒的時間。缺點:a.工時過長,影響健康b.工作品質受影響
八、品管圈的實施方式為何?如何才能確保品管圈執行成效?p323,324~325
品管圈的實施方式:1.組圈2.選舉圈長3.界定問題4.選擇活動主題5.設定目標6.現況分析與對策之研擬7.嘗試與實施對策8.確認效果9.標準化10.自我評量11.活動成果發表。
讓品管圈的執行更有成效:1.求得管理階層的支持2.明定品管圈之目標及評估效果之標準3.勿期望品管圈能一下子解決公司所有的問題4.讓管理者瞭解做任何改變都需要花一些時間,不可能一步登天5.告知所有員工品管圈的哲理及目標所在6.使成員因出於自願而參與方案7.根據員工的技術及對方案目標的支持程度未選出參與成員8.讓成員有積極參與的心理準備9.提供參與者團隊技巧上的訓練10.提供圈長協調能力方面的訓練11.確實執行員工的建議事項12.表彰員工的努力
九、自主工作小組的運作方式為何?p326
自主工作小組由員工組成,具有高度自主性,決策能力,可負責整個生產服務內容,亦可執行高層主管所做的事。
自主工作小組通常會自行選出內部領導者(組長),公司管理階層所指定的外部領導者,則從旁協助,
主要工作內容:1.紀錄品管統計表2.安排工作時間表.3解決技術上的問題4.設訂小組目標5.排解內部紛爭6.評估小組工作績效7.分配任務8.編製預算表9.訓練組員10.揀選組員11.薪資調配。
十、請簡述TQM的原則及執行方式。P328~329
戴明的14項管理原則1.建立持續改善產品與服務、永不懈怠的目標2.採用在日本所創的新哲學3.不再依賴大量檢驗,致力於確保品質在製造過程中產生4.終止搶最低標的業務方式,建立品質與價格合理的相對關係5.不斷改善規劃、生產與服務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6.融入在職訓練的現代方法融入所有職務7.建立改善工作方法的領導風格8.去除恐懼管理,鼓勵雙向溝通9.除去直線部門與幕僚人員之間的障礙10.淘汰只會造成敵意的訓戒員工的管理方式11.以提供協助的領導風格,淘汰配額制度與數字目標12.排除妨礙從產品產生自傲感的管理13.鼓勵每個人不斷學習與自我發展14.主管應以持續改善品質與生產力,並貫徹上述原則為職志
品質管理的執行:1建立全面品質管理之管理風格,文化環境2界定組織內各單位之任務3設定績效改進的時機,目標,優先順序4訂定改進計劃,行動方案5運用改進方法執行改進計劃6評估改進結果7檢討改進成效,重複運用各項改進步驟
第十章 消費者行為
一、請說明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原因。P338
1.就個人而言:了解自己的決策行為及影響的因素,有助於做出較佳的購買決策2.就行銷人員而言:可藉 由研究消費者,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行銷組合,達到銷售目的,成為自己的競爭優勢3.就政府單位而言:對消費者的了解有助於執法單位在制定消費者相關法令時的參考
二、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內在因素有那些,其影響內容為何?p341~348 38-10-07
1.需求與動機: 動機是一個心理歷程,它起源於個人生理或心理之匱乏或需求,為獲得誘因物,以滿足需求,因而產生驅力,所產生之行動、行為。需求與動機有助於解釋消費者的購買原因
2.學習與記憶:學習分為a行為學派(古典制約;工具制約)b認知學派(替代學習)。
記憶分為:a感官記憶b短期記憶c長期記憶
透過了解學習與記憶的過程,才知道行銷時要呈現何種訊息給消費者,讓他們學習記住產品的好處,並重複使用這些訊息
3.知覺與態度:知覺的功能(a選擇性暴露b選擇性曲解)刺激的特質及消費者特質會影響知覺的過程;
態度的三成份理論(認知,情感,意欲)態度與行為具有正相關的關係,所以態度可以做為預測行為的指標。
4.投入:投入的前因(a知覺的重要性b知覺風險c象徵價值d快樂)投入在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上大多被當做中介變項—研究高投入與低投入者對產品、廣告、購買等差異。
5.性格與自我概念:性格乃是個體的內在特質,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個體發展出獨特的、一致且持久的行為模式、思考型態以及情感表達方式。行銷時針對性格,可研發個性化產品
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我的整體看法,它包括了性格及外在形象。而自我概念的形成很多時候來自於他人對自己的批評。
所以像美容,瘦身的廣告就是因此產生。
三、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外在因素有那些,其影響內容為何?P348~351
1.文化與次文化:A文化:如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所影響,西方文化強 調個人自由。B次文化:如青少年文化,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
2.社會階層與生活型態:如高級木工的收入與副教授相當甚至更高,但因教育與職業不同,生活型態與溝通時的考量因素也就不同
3.參考團體: Assael依個人是否為該團體的成員及對其所持的態度將參考團體分成四大類a會員團體b熱望團體c拒絕團體d分離團體
4.情境:a消費情境:包含購物地點的設備、氣氛、時間及購物時的情緒。b購買情境:購買的目的是自用或送人;是送給一般朋友或重要人物。c溝通情境:如購買飲料途中,看到伯朗咖啡的廣告,且無品牌忠誠度,即很可能買伯朗咖啡。d前導情境:如得到工作獎金,而出去慰勞自己。
四、請描述消費者的決策過程與型態。P351~352
決策過程:1.需求2.訊息搜集3.品牌評估4.購買(可不買)5.購後評估(滿不滿意)。
在各決策階段都可能發現不足而回到前面的階段,甚至從頭開始。消費者也有可能不經過決策過程的五個階段,只重覆幾個階段。
決策型態: 1.習慣性與變控性的購買行為2.減低失調購買行為3.複雜性購買行為
五、請描述家庭生命週期的各階段,並敍述其消費行為。P355~357
1.單身:以足個人需求為主2.新婚:花費以家庭設備為主, 個人需求次要
3.滿巢期(a一期小孩6歲以下,花費在嬰幼兒用品及托兒費用b二期最小小孩6-18歲,主要是教育支出c三期最小小孩18歲以上未獨立d末期年紀大的夫婦與年輕夫婦同住)
4.空巢期(a一期年紀大夫妻獨居,未退休,儲蓄率及可支配收入最高b二期年紀大夫妻獨居,已退休,花費主要在醫療保險)
5.鰥寡期:伴侶過世,健康不佳,可能住進老人社區或養老院。
六、請說明中華民國在台灣消費者運動的發展情形及成效。P359~360
1.初期(民50~60):經濟快速成長,收入、教育程度提升,價值觀、市場結構,消費行為也都改變,但消費者運動仍未引起注意。民58,第一個消費者保護組織成立「中華民國消費者協會」
2.成長期(民70至今):由於a消費者愈來愈關心自身權益b政治團體為了選票及消費者相關法令c對市場運作方式不滿,使消費者運動蓬勃發展。民69,「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成立
在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及羣眾公權力十年來的努力下,民83.1.1正式實施「消費者保護法」
1.可保護消費者權益2.讓消費者有申訴管道3.執法單位可依據消保法取締不肖廠商。
第十一章 產品設計、包裝與擺設
一、企業為什麼要從事產品設計?P371
1.維持或提升自己的競爭力2.因應市場、科技、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3.充分利用內部生產、銷售等資源4.增加或創造利潤。
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在各階段需考慮那些因素?P373~377
1.概念發展(a市場分析~行銷部門,消費者研究,製造及技術部門,法律b概念的評估與選擇c行銷策略企畫~市場分析,行銷策略)
2.產品原型設計與測試3.生產線佈署
三、何謂擴散過程?觀察市場的商品或藉由文獻的資料,舉例描述一種商品的擴散過程。P379~380
擴散指的是創新藉由溝通方式,讓主要顧客群隨溝通時間,接納創新的過程。
1.知曉2.知識3.評量4.嘗試5.接納
四、產品生命週期的形成原因為何?並請描述產品生命週期。P382~384
產品生命週期是由於需求面(購買者的多寡)、供給面(競爭者的數目及種類)以及資源環境(科技、原料、系統、法規)的變化所影響而出現的產品銷售波動狀態。
產品生命週期包含六個階段:
1.發展期:著重於研發及產品的設計、成本估算,現階段行銷計畫的擬定。此時,只有投資沒有收入,所以利潤為負數。
2.導入期:產品正式上市,利用大量的廣告與促銷活動來達成產品的定位與形象的塑造。在此階段,產品的銷售成長較緩慢,而本期的行銷投資加上在發展期的大量投資,因此,仍無利潤。競爭者採觀望態度。
3.成長期:經過行銷上的努力以及新產品的擴散,產品的銷售快速成長,單位利潤提高。此時,具前瞻性企業,開始產品的改良工作及新產品的發展計畫,以維持競爭力。
4.成熟期:產品的顧客群已經非常確定,競爭者的活動也最積極,市場上出現各種差異化的產品;由於在製造及行銷各方面的經驗,使得成本降低,邊際利潤非常高。成熟期中期之後,為了對抗競爭者,行銷費用增加,利潤開始減少。成熟期通常是產品生命週期中時間最長的階段。
5.衰退期:由於科技的精進、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以及整體經濟狀況的變化,銷售逐漸下降,利潤亦開始下滑.部分競爭者開始退出市場。
6.終結期:決定何時停止生產及行銷的活動。
五、產品包裝具有那些功能?試就市場上同類商品的不同品牌,描述因其不同的包裝設計對其商品的定位與銷售的影響。P388~390
功能:1.描述產品2.保護產品3.吸引、說服消費者4.產品形象的塑造設計:
1.消費者(女性與男性化粧品的包裝有所不同,投其所好,才能吸引目光,引發對產品的好感)
2.產品(微波食品~耐微波材質,易碎物~耐壓或可保護物品材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產品必須藉由相配的包裝設計才能達到慾求的產品
3.企業識別CI (可口可樂的名字,味全商標)
4.成本(高低價的產品設計成本)
5.環保(易開罐接環,塑膠袋)
6.造型(可口可樂的弧形罐)與色彩(黃中帶綠的食品~覺得是酸性食物)
六、商品擺設可能產生那些作用?商品擺設應該考量那些因素?P391~392
作用:1.訊息服務2.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3.塑造商品形象
考量:1.消費者(視線上下45。身高)2.考慮商品及商店的種類(百貨公司~動線,專賣店~產品定位,超市~分類.店標示)
第十二章 促銷溝通
一、何謂促銷溝通?何謂促銷組合?P400
促銷溝通:產品或服務提供者與消費間利用不同的媒體達到訊息的傳遞,以製造企業或產品形象的方式。
促銷組合:考量促銷溝通方式的優,缺點,以及時間與金錢的條件下,如何將四種方式(廣告策略,人員銷售,銷售促銷,公共關係)整合運用,達到最佳的促銷溝通效果。
二、溝通的過程為何?P402~403
WHO says WHAT through WHICH CHANNEL to WHOM→RESPONSE
WHO訊息的傳送者,WHAT訊息的內容, WHICH CHANNEL溝通媒體, WHOM訊息的接受者, RESPONSE訊息接收者的反應。
三、廣告製作的過程包含那幾個階段?在各個階段中的主要工作有那些?P406~413
1.溝通階段(a溝通的目的b產品的特質c市場分析d消費者研究
2.文案設計階段(a.訊息呈現的方式~圖片,文字,聲光,音樂相配合~單,雙面的訊息呈現b.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ELM~ 高投入-中樞路徑,低投入-週邊路徑c.訴求方式~幽默,恐懼性,性,其他d.生活型態)
3.媒體策劃(a媒體的分析~媒體的成本,發行量,觀眾特質,定位b目標顧客羣分析c廣告預算d廣告的目的~涵蓋率,接觸頻率
四、人員銷售的優、缺點為何?實際訪談從事人員銷售職務者,了解其銷售的過程、遭遇的困難,所需的知識與技能P416
優點:1.人員銷售有「推」push產品的效能2.讓買賣雙方有面對面的雙向溝通3.可照顧個別消費者的需求
缺點:1.單位成本(電話費,差旅)較高2.每位業務服務的顧客有限。
五、銷售促銷主要有那幾種方式?並請實地收集。P422
1.樣品(sample):贈送消費者免費的一次用量樣本,試用後,引起消費者的購買。
2.折價卷(coupons):有些商店為了吸引顧客而推出折價卷,大部份只適用於特定時間內才能購買。
3.禮物:如,母親節,百貨公司推出滿2500元,送好禮。
4.店頭廣告(point of purchase):以海報或醒目的擺設引起衝動式購買。
5.現金回饋(rebates):如,富邦信用卡每月刷固定金額以上,便可在"未來"刷卡時折抵卡款,這也表示如果沒繼續刷卡,就無法享受到現金回饋的好處。
6.打折:直接降低售價來促銷。
7.其他:如摸彩、競賽、商品展、產品組合……等。
六、公共關係的目的為何?常見的方式有那些?並請描述之。P423
公共關係主旨在與組織所面對的不同羣眾建立起正向的互動關係,使他們對組織抱持正向的態度,進而建立起組織的形象。
1.Publicity(文宣,企業識別系統,新聞稿)2.特殊事件(奧運的贊助)3.公益活動(發利浦認養白沙灣)
亞洲鷹 2008-06-16 21:47:19
標題 期末考重點整理
工商心理學期末考重點整理(簡要版)
第七章:員工訓練與發展
一、訓練的定義:一個組織為達成駔之目標訂定一系列的計畫及活動,主要目的在於增進成員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改變;包括下列四個要點:
(一)為一種正式程序:為滿足既定需求的設計,為一種有系統有目標的過程。
(二)是一種學習:透過練習的作用,引起行為相當持久的改變。
(三)為「結果取向」:係指訓練是設計用來改變受訓者知識、行為與態度,使得受訓者在接受訓練後,能適當地執行組織所交付的任務及工作。
(四)是用以「達成組織目標」:透過改變員工的方式,來提高組織的效率。
二、發展的定義:是一種正式的程序用以促進員工學習與工作非直接相關的知識、行為與態度,以裝備員工面對未來新的挑戰,使其獲得更多的成長。
三、訓練─────→學習──────→績效
(外部引導) (內部改變) (行為結果)
四、訓練系統規劃:包括評估訓練需求、訂定訓練目標、編定訓練方案(進行訓練)與評鑑訓練效果等四大階段。
(一)評估訓練需求:
1.訓練需求的來源:分為組織分析、職務分析及人員分析三方面。
(1)組織分析:主要是組織目標、組織可用的資源與組織文化等屬於組織層次的問題,分為下列二種方式:
○1人力稽核:經由一定的分析程序來評估組織未來發展中所需要的人力資源。
○2組織效能分析:藉由探討一些判定組織效能的指標,來分析組織是否可以經由訓練提高組織運作的效率。
○3人力資源規劃:組織現在及未來發展上在人力需求的分析,評估及預測的一種方式。
(2)職務分析:係針對目前或未來的職務有次序、有系統地蒐集該職務的資訊並進行分析,以便瞭解執行該職務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分為下列四種步驟蒐集:
○1瞭解該職務所需的表現標準:瞭解在特定的時間之內,要達成多少特定品質與多少特定數量的產物。
○2分析該職務所包含的子工作與操作每個子工作的步驟:其子工作內容可以被獨立成幾個訓練課程單元。
○3瞭解職務各子工作或步驟的操作方式。
○4確定操作子工作或步驟所需的知識、技巧與態度。
(3)人員分析:確定那些員工需要訓練,及需要那方面的訓練,常用的方式如下:
○1分析員工個人的績效考核。
○2分析員工在成就測驗上的表現。(診斷性成就表現)
2.訓練需求分析的方式:發堀訓練需求的方式如下:(1)問卷調查表。(2)問題調查法。(3)設備分析法。(4)團體探索法。(5)面談法。(6)工作分析法。(7)研析新政策與新政令。
(二)訓練目標的訂定:訓練的功能有二:
1.可以將訓練目標細分為教學目標,以便規劃訓練課程的內容
2.根據訓練目標,訂定評估訓練成效的具體標準。
(三)編訂訓練方案:考量的重點有二:慎選訓練方法及充分的行政準備。
1.慎選訓練方法:分成工作場內及場外訓練。
(1)工作場內訓練:有下列四種:
○1工作崗位的訓練:簡稱OJT,在實際的職務上,由直屬上司直接對部屬實施個別業務指導的一種方式。(無職類限制,較不費時)
○2走道訓練法:是生產線上工作典型訓練法,利用靠近生產線的走道及空間放置一些用具及裝備來訓練,練習的同時不會妨礙到正常的工作,還可以增加複習及練習的機會。
○3工作輪調:是指讓員工在各類工作中輪流受訓,可以讓員工獲得許多的工作機會,認識組織中更多的成員,且更瞭解組織的特性及文化。
○4師徒制:由新進員工跟著老師傅學習一段時間,採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以幫助受訓者能更深入的學習。(技術性工作,較嚴謹費時)
(2)工作場外的訓練:主要優點是可以對多數員工進行訓練,因遠離工作單位,可以心無旁鶩的情況下,專心接受訓練;常用的方式如下:
○1講演法。○2視聽法。○3研討法。○4編序教學法(PI):將教材內容詳加分析,使之成為前後連續的小單元;由簡而繁、由淺入深地依序排列。○5電腦輔助教學(CAI)。○6模擬法。○7角色扮演:可用於極需人際互動能力或推銷產品能力的工作。○8敏感度訓練:又稱訓練團體或是群體關係訓練,(以最真誠的心相互傾聽每個人所提供的人生故事,包括個人成長中的喜悅和悲傷、生活中的掙扎或困惑、家庭中或工作中人際關係間溝通的障礙、團體中帶動主群的阻力,以及對自我人格狀態、領導風格的釐清與再整理。透過真實感受的相互映照,使參與者能回歸真我,重新活出自己本有的珍貴潛藏;這個密集的課程,乃在相互「信賴」、「關愛」、「忠誠」、「坦然」的團體契約下,讓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可信任的人之間,重新整理自己、重估和珍惜原有的寶貝、重塑自己的人際風格,同時,接納所有的發生,也把不必要的捨棄,回歸自己最真實的模樣。)具有以下三種功能:
第一、增進敏感度:增加受訓者正確察覺對某人行為或反應的能力。
第二、增加診斷能力:增加受訓者正確的察覺人際關係狀態的能力。
第三、增加行動技能:提高受訓者能依環境所需,熟悉地表現某種行為的能力。
2.訓練之前的準備工作:需考量的重點有下列六點:
(1)講師的選擇。(2)訓練時間的選定。(3)訓練時段的安排。(4)訓練環境的規劃:應符合下列四項要求○1舒適。○2避開容易使人分心的環境。○3參與者的相互交流。○4方便:訓練地點的交通。(5)訓練方式的選擇。(6)訓練教材、儀器與相關設備的準備。
(四)訓練效果的評估:任何訓練都必須符合四大標準評鑑:
1.反應:評鑑受訓者對訓練課程本身的滿意程度。
2.學習:確認教室教的是否完全吸收。
3.行為:評鑑學員受訓之後,是否用新態度、新知識及新技巧於原來的工作,而增進工作效率。
4.結果:一般評鑑的指標包括各種組織變數(生產力、出勤率、人事流動率)、成本效益以及組織氣氛等。
五、訓練遷移:何謂訓練遷移?意即能將訓練中所學到的東西,
(一)應用到工作系統中。(二)為新目的而應用到新工作中。(三)以有效且持續的態度來應用
(四)類化至相似的工作上(五)持續應用一定的時間以上。
六、提高訓練遷移的效果可由下列兩大因素著手:
(一)人的因素:企業中對促進訓練遷移具有影響力的人有:
1.高階主管。2.訓練單位主管。3.受訓者的直屬主管。
4.受訓者本身:三個準則幫助受訓者將訓練學得的內容應用在實務工作中:
(1)設定目標:產生團體約束力,協助達成。(2)實際運用。(3)切實遵行:付諸實行。
(二)訓練本身的因素:現行訓練常犯的通病有二:
1.訓練的內容不能滿足訓練的需求。(不是員工需要的)
2.訓練的內容沒有系統、抓不到重點。
第八章績效評估與工作評價
1. 績效考核又稱績效評估
2. 一個完整績效考核至少應包括下列六個步驟:
a了解績效考核的目的 b確定相關效標c選擇與發展考核的方法d介紹發展好的系統給主管及相關員工e實際考核員工的工作表現 f回饋結果給員工
3. 績效考核至少包含
(1)行政:薪資管理功能(核薪與調薪)升遷派任功能
(2)組織發展:可提供有關工作進度的控制,了解工作推展上的缺失及進行改革的依據,訂定目標時不玫太困難或太容易
(3)研究:可幫助了解甄選與訓練之成效,驗證甄選與訓練方法的可靠性及效標等人力資源發展功能,也可提供人事決策者,處理法律事件,工會運作或勞資糾紛等問題重要依據等三方面目的
4. 效標是表達工作表現好壞之指標,有效的效標應具有下列五個特性:
(1)相關性:利用工作分析找出與工作確實有關聯之衡量標準(2)避免污染:確定效標的分數是申實際行為所致,而非其他因素所造成(3)區辨力:效標足以區辨出績效好壞的能力(4)信度:應具有相當的信度,即指依效標考核時,結果的一致性與可靠性(5)適用性:必須符合組織需求目的以及績效考核目的(為升遷或薪資管理決策目的-適用組合效標;為改善員工工作表現,發掘訓練需求及鑑別甄選方法的有效性時-適合採用多元效標為測量依據)
5. 績效考核的方法
(1)客觀效標評量法(硬性效標):包括a工作量b工作品質c出勤d安全e記錄等
(2)主觀效標評量法(軟性效標):
a圖表式量表法:將欲考核員工特質,編成李克特氐五點,七點或九點,主管針對員工個人在各特質上表現進行勾選評量再加計總分(容易產生月暈等現象)
b員工比較法:利用員工表現的相對程度而區別出優秀與不良的員工,包括:排序法、配對比較法、強迫分配法
c關鍵事例法:又稱特殊事蹟法,是主管訧每一位部屬保存一份工作表現的特別良好或不良事例的記錄,主管據此記錄與部屬討論其工作績效的方法
d行為定錨量表法:對所欲考核的各績效構面給予具體關鍵行為或事例描述,且在評定量尺上標註分數,使主管能依共同的行為考核標準,在量表上勾選出最能代表該部屬績效行為選項,後再加總其各構面分數
e行為觀察量表法:對各績效相行為給予具體的行為或實例描述且標註分數
f強迫選擇量表法:並邛兩個好的工作行為敘述句或兩個壤的工作行為敘述句,要求評量者在兩者中選出能反應被評工作表現的敘述句
6. 績效考核誤差問題:
(1)評量誤差:
a分配誤差:常見分配誤差有寬大誤差(主管傾向給部屬打高分),嚴格誤差(主管傾向給部屬打低分),及趨中傾向誤差(主管傾向給部屬集中於中等程度),三種
b月暈誤差:評量者因被評量者具有的某項與工作無關的特性或印象(如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其對被評量者之考核,而產生低估或高估的不正確結果
c接近誤差:評量某一工作表現時,受到上一個考核項目結果的影響,而產生低估或高估的不正確結果
d對比誤差:在考核某一被評量者績效時受到其前一位被評量者的評量結困或該被評量者自己次表現水準的影響,產生比較的效果,造成不正確的評量結果
(2)取樣問題:
a近時效果:對被評量者較靠近考核評定作業期間(如一個月)所表現行為給予較大比重,以致產生考核結困無法代表被評量者整體工作表現的誤差
b非經常性觀察:主管以非經常性(因太忙或存有刻板印象)片面觀察代表員工的整體表現
(3)其他:
a時間壓力:匆匆忙忙完成考核,無法反映真實員工工作表現。
b偏見問題:被評量者年齡、籍貫、性別或教育程度不同,影響到考核結果。
c政治運作障礙:評量者受某些意圖或政治目的之考量,故意將績效考核過程扭曲,成一己之私。
d人際關係困境:雙方有特殊關係,如父子、夫妻、親戚、同學、朋友或競爭者,導致不正確評量。
7. 薪資酬賞的種類:除薪資外,尚有員工退休金,保險及福利(免費餐飲,上下班交通車)支薪的休息時間(午餐及午休),支薪的未工作時間(國定假日,休假,點召),額外薪資(年獎,分紅入股)
8. 薪資制定的決定因素的主要影響:a勞力市場b法律要求c工會影響d組織工作內涵的價值觀
9. 工作評價:評定一個工作的價值;其方法有五a等級排列法(工作比較法)b分類法c點分法(目前最常使用且最普遍使用,是一種計量法)e工作要素法(前提是工作內容相似的職務,對工作要求應相似,薪酬水準也應相當)
第九章提昇生產力及品質
1. 1950年日本邀請美國學者戴明傳授「品質管理」之概念
2. ISO9000系列將品質系統分兩類型品質管理體系品質保證模式;其主要重點:對於書面資料之要求舉凡生產,安裝等過程都需有詳實的書面資料記錄
3. 品質就是達到以及超越顧客的需求及期望並且持續的改進之;並不只是顧客滿意度同義詞
4. 提昇品質與生產力方法:
a工作環境設計b機器人c辦公室自動化:運用高科技來提昇工作品質及生產力的方法d工作豐富化:五項重要工作特徵技能多樣性任務完整性任務重要性自主性回饋e工作輪調:把員工定期派到不同工作上,以學習不同工作技能(通常以平行輪調方式實施)f彈性工作安排:彈性工作時間,工作分擔,長期兼職工作分擔及縮減之工作週g品管圈:由員工組成(7~10人)定期檢討生產及品質上的問題h自主工作小組(自我管理小組):由員工組成,在小組的職務上具有高度自主性及決策能力i全面品質管理TQM:持續不懈的提昇公司產品和服務品質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第十章消費者行為
1. 消費者行為:研究消費者取得、使用及處理產品及服務時,如何決定其資源(包括時間,金錢,心力)的分配;研究消費者購買與消費行為
2. 消費者可是個人,家庭,或是組織
3. 消費者行為改變主要因素:
(1)行銷觀念的改變(由銷售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亦稱消費者導向)
(2)經濟上的考量:a消費者購買力增加b市場競爭激烈,c產品多樣化,d消費者選擇較多
4. 消費者行為範疇:影響消費者決策行為
內在因素:a需求與動機b學習與記憶c知覺與態度d投入e性格與自我概念
外在因素:a文化(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與次文化(青少年文化,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 b社會階層:藉由社會標準(如職業,教育及收入)將個人或家庭加以區隔,被標示於同一階層成員具有相似的地位及伴隨名,利,權力及角色 c參考團體:個人在評量其信念,態度或行為時做為比較標準的團體,對個人具有提供規範,角色,地位及社會化的功能d情境
5. 消費者決策五階段:需求→訊息搜集→品牌評估→購買決策(可不買)→購後評估(滿不滿意)
6. 消費者決策型態受三個因素影響:a時間b知覺的品牌差異c投入的程度
7. 購買過程中扮演角色有五:a發起者b影響者c決策者d購買者e使用者
8. 家庭生命週期:主要是以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家中最小小孩的年齡來加以區分,共可分五階段:
a單身b新婚c滿巢期(又分四期:一期小孩6歲以上;二期最小小孩6-18歲;三期最小小孩18歲以上未獨立;末期年紀大的夫婦與年輕夫婦同住)d空巢期(共分二期:一期年紀大夫妻獨居,未退休;二期年紀大夫妻獨居,已退休e鰥寡期
9. 消費者運動是一經過組織的社會運動,乃透過消費者集體的力量與政府共同努力下,提升消費者在文易過程中的權力以及應有的權利,使消費者免於受企業或政府所施與不公平待遇,進而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目的
10. 美國在1936年成立第一個消費者保護團體-美國消費者聯盟;甘乃迪總統在1962年提出消費者享有四大權利:a求安全b知道真相c自由選擇d表達意見
11. 台灣於民國58年成立第一個消費者保護組織—中華民國消費者協會
12. 消費者運動未來的努力方向:
a消費者教育b企業教育(消保法主要規範企業提供產品安全,無害健康,防範濫用定型契約及不實廣告)c執法d其他保護消費者的法律
第十一章產品設計包裝與擺設
1. 企業從事新產品的開發主要因素有四:a維持或提升自己競爭力b因應市場,科技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c充分利用內部生產,銷售等資源d增加或創造利潤
2. 產品設計的過程:概念發展→產品原型設計與測試→生產線佈署
3. 產品推出在正常推出下,可較安全,穩定的腳步進入市場,較無競爭者的壓力,成/本收益比值較令人滿意;在快速推出時,由於競爭者得悉你的測試結果,而展開壓迫計畫,所以來自競爭者的壓力較大,風險也較大
4. 擴散:創新藉由溝通方式,讓主要顧客群隨溝通時間,接納創新的過程
5. 消費者對創新的接納過程五個步驟:a知曉b知識c評量d嘗試e接納
6. 消費者可分五大群:a創新者(最早接納創新)b早期接納者c早期大眾d晚期大眾e落後者
7. 產品生命週期:由需求面(購買者的多寡),供給面(競爭者的數目及種類)以及資源環境(科技,原料,系統,法規)的變化所影響而出現的產品銷售波動狀態
8. 產品包裝功能:a描述產品b保護產品c吸引,說服消費者d產品形象的塑造
9. 產品設計應考慮:a消費者b產品c企業識別CId成本e環保f造型與色彩
10. 由於70%購買都是購買當時才決定,因此商品的擺設是購買點上重要的影響決策因素
第十二章促銷溝通
1. 促銷溝通:產品或服務提供與消費者間利用不同的媒體達到訊息的傳遞,以製造企業或產品形象的方式稱之
2. 促銷溝通可分四大類(方式):a廣告策略 b人員銷售 c銷售促銷d公共關係
3. 促銷組合:考量促銷溝通方式的優,缺點以及時間與金錢的條件下,如何將促銷溝通的四種方法(a廣告策略b人員銷售c銷售促銷d公共關係)整合運用,達到最佳的促銷溝通效果
4. 廣告企劃三階段:(1)溝通階段(溝通項目:a溝通目的b產品特質c市場分析d消費者研究) (2)文案設計階段 (3)媒體策劃
5. 廣告效果評量指標有四:a銷售量(廣告內容是促銷較適用)b辨識與回憶(以抽樣方式調查)c消費者對廣告態度(正向態度,說服效果較佳)d廣告目的
6. 廣告效果在廣告一推出後,其效果增加最快;之後漸漸僅維持在穩定水準,但在達最高效果後,若停止廣告,則效果漸漸下降(古典制約)
7. 銷售人員管理有五:a工作分析與人員甄選b人員訓練c工作指挀d對銷售人員酬勞與激勵e對銷售人員的督導
8. 銷售促銷:利用提供短期的誘因來增加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而活動也可針對代理商,使其投注較多資源促銷產品
9. 銷售促銷的方式:a樣品b折價券c禮物d店頭廣告e現金回饋f打折 g其他:抽獎等
下圖-對照課本頁次404:
創新接納過程,消費者決策過程,溝通目的,與主要促銷溝通方式
創新接納之階段 消費者決策(活動) 促銷溝通目的 主要的促銷溝通方式
知曉(awareness)
↓ 需 求
↓ 告 知 廣告策略(新產品上市,電視,報紙為主)
促銷銷售(店頭,樣品)
人員銷售(顧客開發與接觸)
公共關係
知識 (knowledge)
↓ 訊息搜集
↓ 提供更進一步的產品訊息 廣告策略(比較性,雙面性,強調屬性)
人員銷售(面對面溝通)
評量(evaluation)
↓ 評量 (比較並發展對產品的正向或負向態度)
↓ 促進產品的正向態度的形成 公共關係
口碑
嘗試(trial)
↓ (嘗試正向態產品) 提供試用機會並鼓勵嘗試 促銷銷售(樣品,折價券,商品展)
廣告策略(示範,店頭促銷廣告)
接納(adoption)
購 買
接納 購 買 增強購買行為,維持對品牌正向態度 促銷銷售(現金回饋,打折,抽獎)
人員銷售(售後服務)
口碑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96下教學原理 小3整理
http://tw.myblog.yahoo.com/hikaru-goodfriend/article?mid=17372
96下教學原理
小3整理
(一)字源義:將教學解釋為「傳授知識和技能」,最廣泛之說法。
(二)條件義:兩個人以上,其中一位分享某些東西給對方,那些東西是對方尚未瞭解或知曉的。
(三)成功義:將教學視為「使人成功學習」的活動,講求教學效果。
(四)意向義:認為教學是「有意向引導學習」的活動,重視教學最後意圖、目標。
(五)規範義:強調教學必須符合某些規範,並將之視為教學的意向。
※教學定義:教學是指擁有特定知識、技能或態度等內容的人,有意把這些內容傳授給缺乏這些內容的人,為了達到這項意圖,故建立教學的互動關係。
※所謂的「教育」,廣義面向解釋為「人類之間相互影響的活動」。
※課程即是師生在敎與學所遵行的路程,四種常見說法:
1.課程即科目:將課程視為所有科目的總體,多存在於中小學。
2.課程即經驗:將課程當作是學生所學習的各種經驗。
3.課程即目標:將課程視為達成目標的手段或主張。
4.課程即計畫:將課程視為為教學而設計的行動步驟,教學的呈現即是執行過程。
※課程與敎學的關係,取決於課程的定義:將課程視為科目,教學即是教師依照科目組織和順序傳授內容的活動;將課程視為經驗,教學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因經驗包含學生週遭環境、人、事、物的所有交互作用;將課程視為目標,教學成為達成目標的手段;將課程視為計畫,則教學是計畫的實施和執行。
※教學比訓練更強調智慧或能力的啟發、誘導。
※教學與灌輸:
(一)從方法來看:灌輸強調教師單向度的教學,反覆要求學習者練習,不容許發問或質疑。
(二)從內容來看:灌輸強調單一而未經證實的信念,要求學習者將之視為正確的知識。
(三)從意圖來看:灌輸是教師將親身經歷或道聽途說之事,未加證實即有意無意傳授給學生。
※教學概念的迷思:
1.錯把教學當成「教書」;
2.錯把教學侷限於課堂集體學習;
3.錯把教學教學自主導向孤立、標準化;
4.錯把教學責任全歸咎於教師。
第二章
※個人特性:一、性別:二、年齡:三、人格特質:四、過去受教經驗:五、教學目標與規劃:
※常見的教育目標分類:認知、情義和技能三類。
*教師若著重於認知層面目標,會要求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意義和原理原則。
*教師若著重於情意層面目標,會以薰陶的方式,強調學生學習態度,或要求懂得欣賞分享。
*教師若著重於技術層面目標,教學過程中必然有正確示範、練習,或個別指導歷程。
※教育經驗:
一、服務年資:呈現教學熱忱與服務年資成反比的現象。
二、學科知識:1.學科內容知識;2.實質結構知識;3.章法結構知識;4.學科的信念。
三、學科教學知識:
1.微觀層面:教師在課堂教學情境,針對特定單元所具備的學科教學知識。
2.巨觀層面:教師準備教學時,不斷將數種領域知識融合,以全方位角度思考教學。
四、對學生的認識:會影響教師教學規劃和實踐,也影響學生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
※社會學角度,「和諧論者」強調教育的社會文化及選擇功能,並認為學生在學校中是受到保護的。「衝突論者」認為師生關係存在著「支配—從屬」的概念,容易造成權力鬥爭。
主要可分交互作用模式與社會體系模式。前者著重師生間外在行為的觀察分析,是動態過程;後者重視行為構成因素的探討,易於形成相互依賴,及相輔相成的緊密整體。
※教學環境:
一、校園地理位置與社區:以社區為教室的課程與教學關,是最能符合學生經驗與生活的規劃。
二、校園精神與風氣:學校建立之初,就須適當營造校園精神和風氣,並因應時代潮流轉化。
三、教學資源與供應:分硬體的教學資源【教科書、教具、設備等】和軟體的教學資源【與「人」相關的各種規劃與聘用】。
四、教室空間與氣氛:班級人數多寡影響每位學生獲得的空間大小與學習效果;寬敞的教室讓人神清氣爽,空間的安排也較能有彈性規劃。
第三章
※教育哲學是有關教育本質、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基本思想體系與架構,是所有教育與教學理論的基礎。
*與教學關係最密切的是「知識論」的議題,又稱「認識論」
*知識論的立場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
※笛卡爾強調確定的知識必須建立於直觀以及演繹的方法。主張對事物採懷疑的方法,經嚴格的分析與批判,以求知識的確定性。
※斯賓諾沙分辨三種知識:
1.由模糊的經驗或由符號產生的知識;
2.理性的知識,根據我們對事物的性質所具有的共通概念及合宜的觀念而產生;
3.直觀的知識,是對上帝的屬性的本質的合宜觀念。
第3種知識最重要,我們只有透過直觀的方式,才能洞察實在的性質。
※理性主義主張知識非經由經驗得來,是由理性所產生的。強調建立知識的方法不是歸納,而是直觀的演繹方式,根據人類與生俱來的天生的或先天的理性,演繹出一切普遍的、必然的知識,去認識永恆的、必然的真理。
【理性主義--演繹法】
※在本質上,理性主義知識論重心在於認知的客體—知識的內容,認為知識應是客觀的、普遍的、真實的、確定的,強調利用先天的理性去認識永恆的、必然的真理。
※經驗主義知識論可推溯至哲人學派的思想,主張人為萬物的權衡,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真理的標準,除自身感覺印象外,無客觀真理。哲人學派強調人的所有觀念均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論點。
【經驗主義--歸納法】
※洛克的理論以「心靈白板說」為核心,強調人心之初猶如白板,並無先天知識或觀念存在,一切知識均來自於感覺及反省所得的經驗。
※巴克來認為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只不過是精神和觀念,所謂物質或物的實體並不是真實存在。
※休謨將人的知覺分為印象或觀念二類。其本體論採「現象論」的觀點。
※經驗主義否認人類心靈中有任何普遍必然的原則,主張個人的主觀經驗可作為知識的基礎,故一般均將經驗主義知識論歸於主觀主義之列。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異同:
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
演繹法 歸納法
重心在於認知的客體—知識的內容
強調利用先天的理性去認識永恆的、必然的真理 主張人為萬物的權衡
強調人的所有觀念均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
教學方法重視啟發式 提供直接經驗的教學
重視理論學識,輕視實用技能 著重直觀教學與感官信念的價值
※近代知識論主張多傾向較折衷的觀點,最具代表性是「建構主義」的觀點。
※康德提出12個先天經驗範疇,皆是一種最高的綜合形式,即是個體統攝一切認事活動的能力,稱為「統覺」。肯定感性的重要性。
※建構主義主要論點是強調認知主體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有主動的建構性作用,接受外界的刺激與資訊。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將知識論的重心置於認知的客體—知識的內容,強調知識是客觀的、普遍的、真實的、確定的。建構主義知識論的重心置於認知的主體—人,強調主體在認知過程的主動建構性作用,不刻意探討之室內容的客觀性問題。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點有幾項論點:
1. 建構主義強調認知者(學習者)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建構作用,否定知識傳授的觀點,強調知識是不可能如拷貝或影印的方式,一成不變的傳授給學生。
2. 建構主義強調認知者(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強調主動參與式的學習方式。
3. 建構主義教為強調學習的過程,不刻意強調學習的成效,較為主張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方式。
4. 為避免學習者的學習成效過於個別化,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透過協商過程,以其建構出較客觀的共同學習成效。
※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將教師的教學角色,由知識傳授者的定位,轉而成為一種學習促進者的定位。較強調教、學的方法的安排。
※在教學內容的立場上:
*理性主義過於輕視技藝性學科而僅重視文雅教育主張,有偏差。
*經驗主義將學習者視為一個可以隨意塑造或填補的個體的觀點,有不當之處。
*建構主義將學習者視為一個主動、積極的意義建構者,強調除協助學生學習知識內容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學習,是現今最受重視的教育哲學主張。
第 四 章
※教學的心理學基礎,主要是「學習心理學」及「教學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是理論心理學,教學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同樣是應用心理學的一門科學。基本上分行為學派、認知學派、人本心理學三大學派。
※行為學派心理學的學習理論稱為「聯結論」或「刺激—反應論」,英文為S—R Theory。主張學習的產生是由於刺激與反應之間新關係的聯結,又受「增強作用」及練習等因素的影響。
*Thorndike(桑代克) 提出學習三定律:(1)準備律;(2)練習律;(3)效果律。
*行為學派心學習理論的主要主張有以下幾點:
1.構成行為基礎的是個體的「反應」,集合多個反應便可知行為的整體。
2.個體行為不是與生俱來,不是遺傳決定,是受環境因素影響而被動學習。
3.經由對動物或兒童實驗研究所得行為的原則,即可推論解釋一般人的同類行為。
*行為學派大師史金納發現:個體由偶發性反應變成一種固定性反應,是受到個體反應的後果產生後效作用的影響,當同樣情境再出現時,原先偶發性反應機率隨之提升;此現象桑代克稱之為「效果律」;史金納稱之為「後效果增強作用」,強調是該行為產生的效果「增強」了該行為再次發生的機率。
※認知學派或認知心理學泛指所有以「認知歷程」來解釋行為現象的心理學說,及所有以探索人類「認知」為主的心理學理論。根源可追溯至早期「完成心理學」。
*行為學派將學習是為被動接受刺激產生反應;完成學派認為學習有主動尋求意義的傾向。
*行為學派嘗試錯誤的學習,完成學派採「領悟」的解釋,指出所謂領悟是學習者對問題情境中各因素間的關係的「頓然知覺」。
*皮亞傑理論主要理念:「基模」、「均衡」、「適應」。
*情境認知學者強調主動參與式的學習方式,以及在真實化的情境中的學習。
※人本主義認為人類生而具有一種「自我實現」的傾向;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動機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求」組成,不同需求間有先後順序及高低層級,依次為: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愛與隸屬需求;
(4)尊重需求;
(5)自我實現需求。
*人本教育理念中,教師扮演學習的「促進者」或「鼓勵者」的角色,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定位。
※行為學派是由經驗主義知識論發展出的學習心理學理論;認知學派基於理性主義知識論;人本學派由存在主義卻與現象學的知識論觀點發展出的理論,觀點與建構主義知識論相近。
※行為學派的理念就技能領域的學習有其重要意義;認知學派的理念較適用於認知領域的學習,尤其較高層次的問題解決能力,有較大貢獻;人本學派的理念較適用於情境領域的學習。
※對於人類行為的決定因素,在心理學家而言素有「個人決定論」、「環境決定論」、「互動論」三者。個人決定論認為人類行為是由內在因素—動機所決定(認知學派及人本學派接受此觀點)。環境決定論認為人類行為是被動受外界情境或環境影響所控制(行為學派理念基礎)。互動論強調行為不單受個人內在因素影響,也不單受外在環境的影響,是兩者交互作用的結果。
※班都拉的「交互作用論」,強調行為、個人、環境三者,是相互影響、彼此聯結的決定因素。他的社會學習論以「觀察學習」理念為核心,又稱「示範論」。依他的觀點,觀察學習不一定包括模仿,強調觀察學習所學習的是「訊息」,是一種認知歷程,不是動作仿效。
※班都拉強調,每個學習行動都包括三項因素:1.行為楷模表現出的行為;2.有助於學習的環境;3.學習者的內在歷程。
※行為學派強調「直接增強」外,另增加「替代性增強」與「自我增強」二種增強作用。
※學習的內在歷程,社會學習論分四步驟,1.注意歷程;2.保留歷程;3.行為複製歷程;4.動機歷程。
※社會學研究基本上有:
鉅觀類:整個社會制度的運作來解釋社會現象,著重在較大群體之間的交戶關係。
微觀類:從人為出發點,由人的行為詮釋社會現象。
※知識社會學可說是一種「社會建構論」的哲學知識論觀點。「社會建構論」在教學上特別強調在教學方法上,要充分給予學習者互動、討論的機會,以促使觀念的啟發,意義的分享。
※班級社會學是由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教室的社群中,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將教室當做一種社會體係來分析。
※教學或師生關係的研究有二種模式:
1.由學生成就的變項與教師可觀察的行為變項間求其相關;稱為「過程—結果研究」。
2.重視教室中的社會情境,從實際參與活動中,探討班級社會結構中的文化因素及運作方式;又稱為「教室俗民誌」的研究。
※「俗民誌」研究方法原自人類學,亦稱「人種誌」,是一種描述文化的科學,指人類學者利用「田野研究法」來從事原始社會文化的科學研究,對一個種族或社群的生活方式進行描述。
第 五 章
※就活動歷程言,教學活動可概分教學準備階段、教學發展階段、教學綜合階段。
※教學的準備活動包括:一、課前準備活動;二、課間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活動是實際教學前的一切規劃活動,此教學規劃與設計工作也是教學的一部分,亦屬教學歷程的範圍。
◎課間準備活動指在課堂上,在實際進行課程內容教學前,引導學生使其在心理上進入學習準備狀態的前導活動。此階段活動係以引起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活動為主體,目的是使學生在心理上進入學習準備狀態。此課堂中準備工作稱為「引起動機」,功能是:1.吸引學習者注意力;2.引起學習者學習的心向;3.提高學習者學習的興趣;4.引導學生從事正式的學習活動。
◎安排引起動機活動注意事項:首先,務求自然不牽強,要與課程內容有密切關係,與教學目標相互配合。其次,此活動所佔時間不宜過長,以50分鐘課程單元,不超過3、5分為宜。
※教學發展活動階段:所進行的是實際課程單元內容的教、學活動。是整體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一個階段;教學綜合活動目的是對教學發展活動所教的課程內容,做一個提綱契領的整體討論或總結。教學發展活動階段所佔的時間應佔整體教學時間的大部分。
※教學綜合階段:是教學歷程最後階段,包括:「指導整理」、「評量」、「指定作業」。
※所謂「指導整理」是對課程單元內容做一個提綱契領的整體討論或總結,其功能是再次對所學重要觀念做重點提示與加強,使其對內容有明晰的統整概念。目的是由教師協助學習者整合在教學發展階段所學習內容,使其與教學準備階段所揭示的教育目標結合,幫助學生使所學概念具體化,產生完整概念架構,增進學生理解。**方法包括問答方式、讓學生報告、呈現實驗或分組研討結果、、、、等。
※指導整理活動的功效:
1.結合材料; 2.具體表達概念; 3.檢查教學目標
4.擬訂工作步驟; 5.培養判斷力; 6.評估進步
※理想的指導整理活動應是由教師引導,由學生從事整理,讓學生練習去應用、分析、綜合、批評與思考。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指導整理活動成功關鍵,藉此機會讓學生自行統整所學知識。
※教學綜合活動階段第二個重要活動是評量,在性質上是「總結性評量」(又稱總結性評鑑);就整門課程言又具有「形成性評量」的性質。
※教學綜合活動階段第三個重要活動是指定作業,作業是教師對學生指定的工作,包括複習舊課練習剛學習的東西或預習新課等。型式包括閱讀、書面作業、讀書報告等。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練習與複習所學,與預習即將學習內容。
第 六 章
※ 教學設計的意義:包括教學內容設計,也就是課程設計工作。由教學的需求分析開始,檢視為何進行該等教學活動,進而擬定教學目的、架構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發展與編寫教材、設計評量方式,以至執行教學活動。
※ AECT(美國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提出:教學發展定義:是「一個系統化的方法,用以設計、製作、評鑑和利用整體的教學系統,包括所有合宜的組成要素以及管理其運作的一個模式。」教學設計的定義:「教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相當於教育工學範疇模式中的設計功能,產生有關學習資源或教學系統組成要素的詳細說明。」
※ 系統化教學設計的「系統化」有二層意義:1.口語所說很有系統的意思,即很有邏輯、條理,按部就班,很有程序性的依序執行。2.具有整體性的意思,即在做教學設計時,不僅要將所有相關因素盡量做整體性考量,並在模式實際運作上,不侷限於模式所呈現的程序性,而會有不同的步驟同步執行。
※ 系統化教學設計之所謂整體性的意涵主要意義:指在教學設計時要將所有會影響的因素作綜合的考量與規劃設計。
※ 系統化教學設計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教學設計(同時是「學習者中心」的設計),也是一個以「問題解決」為基本思考架構的教學設計方式。綜觀各模式各步驟,不外乎分析、設計、發展、評量四階段。也就是先行分析問題情境,以了解問題背景,確立目標,進而謀求解決方法,發展解決策略,並測試、評量與修正所設計的解決策略。即是系統化教學設計的運作基礎。
※ 所謂「需求」指理想狀況與實際狀況間的差距。教學設計的需求分二大類:主觀需求與客觀需求。主觀需求指主觀認定的需求,是一種主觀感知的需求。客觀需求指一些客觀的現象或客觀的資訊中所顯現出教學上有問題存在。需求分析第一件事是辨別主客觀需求在實際上是需求或奢求。
※ 學習者分析所欲了解的包括:1.學習者一般背景;2.學生對該學科專業程度背景;3.學生的學習特性。
※ 學生一般背景,如家庭社經文化背景,有關學生生活經驗,此經驗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理解與對內容訊息的解讀。
※ 學生對該學科專業程度背景的分析,要了解的是學生是否具備所規畫教學內容應具備的一些先備知識與技能。
※ 學生的學習特性,包括學生所習慣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及其認知風格等的了解。所謂「認知風格」又稱「學習風格」,指的是個人有關學習的一些心理特質。
第 七 章
※教學媒體的選擇ASSURE MODEL:
A:分析學習者; S:敘寫目標; S:選擇媒體與教材; U:使用媒體與教材;
R:要求學習參與; E:評鑑/修正
※ASSURE模式主要在以系統化的方式,分析有效運用教學媒體的步驟,以供將使用到媒體的教學型態參照,設計實際運用於課室中的教學媒體,其較著重於教學設計中的媒體選擇,同時以個別教師在一般教室中的教學情境為主,討論教師運用教學媒體時,必須遵循的步驟。
※A:分析學習者:學習者即教學對象,所有教學活動皆因其存在始具意義,ASSURE模式建議由三方面進行學習者分析:一般特性、具體的起點能力、學習風格。
1.一般特性:屬於表面性分析,如年齡、性別、職業等一般性資料。學業成績紀錄或面談、問卷等皆是取得該資料的方法。
2.具體的起點能力:學習者在開始新學習時,如能具備與新學習主題相關的知識或技能,較能由教學活動中獲益。透過測驗、晤談等方法評估,可確定學習者先備知能或起點能力。
3.學習風格:每人都具備某些心理特質,匯集成個人學習風格顯現於對事物的知覺與人互動,乃至情感的反應等方面。影響學習風格因素:
(1)生理因素;(2)知覺的偏好和強度;(3)動機的因素;(4)訊息處裡的習慣。
※S:敘寫目標:意義:教學完成後,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果期望,亦即其應具備的新知能之陳述。重要原則是清楚、明確且具體。目標重點:
1.良好目標的要素ABCD:A:學習者;B:特定的行為或能力;C:特定情境;D:評鑑標準。
2.目標的分類:一般多以認知、情意、技能三類涵括;人際關係為第四種領域。
3.目標與個別差異:目標訂定的前提並非限制學習者的學習,而是為預期的學習成果標示最低標準。
※S:選擇媒體與教材:重點在於系統化的選擇媒體,包括:
1.選擇媒體呈現形式;
2.取得教材(有三種型式:選擇現成教材、修改現成教材、設計新教材)。
※U:使用媒體與教材:媒體選擇最終目的在於正確使用,以達最大學習效果。有效使用教學媒體至少包括五步驟:1.試用、2.預演、3.布置環境、4.引起學習者注意、5.實際呈現教學媒體。在媒體應用技巧應注意:1.計劃、2.練習、3.安置設備/材料、4.化解焦慮、5.立姿與移動、6.聲音、7.目光接觸、8.姿勢、9.幽默、10.運用視覺媒體、11.謹記莫菲定律、12.評鑑。
*莫菲定律:事前做萬全準備,然而隨時預備面對意外,從容的處理有助於將問題由大化小。
※R:要求學習參與:學習者主動參與將有助學習效果的提升。
1.學習者參與型式:可採外顯的或內隱的,視其效果而訂。
2.教學媒體與教學技術:各類教學媒體皆應以促進學習效果為應用原則。學習技術方面以增加學習者反應為要。
3.補充教材與回饋增強:視學習程度提供額外教材,並協助練習有助達預期效果。回饋的給予,人性化的鼓勵增強往往是致勝之道。
※E:評鑑/修正:應依據擬訂教學目標時設定之規準進行評鑑。有三類型評鑑:
1.學習者成就評鑑:應與目標性質相呼應,僅涵蓋認知學習的教學,與廣及行為歷程、成品創作及至態度形成等不同性質目標的評鑑型式。
2.教學媒體和方法的評鑑:旨在確認教學媒體和方法是否須修正或調整。
3.教學歷程的評鑑:教學前、中、後的評鑑工作各有其重點,目的皆在檢測及改正足以干擾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與困難,故評鑑非教學終點,而是下次教學的起點。
4.修正:所有評鑑最終目的應在顯示問題,找出問題關鍵並加以修正。
第二節詳影印版
凱勒之倒U型函數圖形:
動機太高或太低,皆無法獲致高學習成就。
動機太低的學習者對課程感到無聊,
動機太高的學習者可能過度期望成功
而徒增自我要求與壓力,或導致學習功能
降低,唯有當動機在可接受範圍內才有可能
表現最佳行為。
※DICK & CAREY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1.評估需求、確認目標;
2.進行教學分析;
3.分析學習者與教學內容;
4.撰寫教學目標;
5.發展評量工具;
6.發展教學策略;
7.發展/選擇教學材料;
8.設計/執行形成性評鑑;
9.設計/執行總結性評鑑;
※KEMP教學設計模式(第七版):
1.學習需求、教學目的、優先順序、限制;
2.主題、工作項目、一般性目標;
3.學習者特性;
4.主題內容、工作分析;
5.教學目標;
6.教學與學習活動;
7.教學資源;
8.支援服務;
9.學習評鑑;
10.預試;
※教學設計初期階段最重要的工作為:
1.實施需求評估、確定需求;
2.敘述教學目的;
3.確定優先順序、考慮限制因素;
※有關學習者的資料有下列幾項考慮:
1.學業資料;
2.個人及社會特性;
3.特殊學習者的特性;
4.學習型態;可由三方面進行檢討:
(1)人腦功能
(2)學習情境
(3)認知學習型態
※列出主題內容方面,首先應組織及排列內容,方法為:
1.組織主題內容;
2.圖解主題內容;
※工作分析方面,應將從事某項技能時,必須知道及做的事項詳細條列,依下列程序進行:
1.掌握資訊來源;
2.評列工作項目;
3.繪流程圖;
※教學目標:依據學習的層次,可有兩種排列及區分目標的方法:
1.依據最終目標/次級目標;
2.依據教學目標領域;
※教學與學習活動可歸納三大類:講授式、自調式或個別學習,及互動式教法。
※三類教學法:講授式、自調式、互動式。
※教學資源及其特性,常循下列步驟選擇:
1.以現有資源為依據;
2.以教學者最熟悉或最慣於使用者為依據。
3.依客觀標準為選擇依據。
※評鑑階段除教學結束的評鑑外,應在三階段對教學進行評鑑:
1.學習者自我評鑑;
2.形成性評鑑;
3.總結性評鑑;
※KELLER MODEL凱勒模式ARCS代表的是此模式四大要素:
1.A:注意力;吸引學習者注意力,激起學習者好奇心。
2.R:相關性;滿足學習者個別需求,令其積極主動的學習。
3.C:信心;建立學習者足以完成學習的信念。
4.S:滿意度;令學習者由學習成果獲致內在的自我肯定。
※ARCS模式的應用策略:
A注意力 R相關性 C信心 S滿意度
1.感官引發 1.熟悉度.. 1.學習要件 1.內在增強
2.探詢引發 2.目的導向 2.成功機會 2.外在報償
3.多樣性.. 3.動機契合 3.自我負責 3.公平性..
※ARCS模式的設計過程:7個步驟實施過程:
1.課程資訊; 2.學習者相關資料; 3.學習者分析; 4.現有課程分析;
5.目標與評量; 6.初步設計; 7.最後設計;
※系統化的ADDIE模式:分析、設計、發展、執行、評鑑。特別強調「分析」的重要性。(1/3)
A:分析D:設計D:發展I:執行E:評鑑
形成性評鑑
* 分析:學習者要學什麼。含教學內容、學習者和環境脈絡。
* 設計:學習者要怎麼學。並設定可達成的目標,發展可信與有效的評量工具。
* 發展:如何編制教學材料,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
* 執行/建置:教學內容的傳遞。含教學的實施、設定或建立教材置放環境。
* 評鑑:考核學習成果或教材品質。包含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
※針對ADDIE模式五個步驟,每個階段的任務應包括:
*A:分析:確認教學目標、內容與學習者的起點行為,以決定教學內容。
*D:設計:教學活動的規劃與教學策略的擬定。
*D:發展:教學的實際制作與教學資源的產出。
*I:實施:實際進行教學活動與教材應用,以便由其中確認教學成效。
*E:評鑑:含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
※ADDIE模式最常被應用在講求精簡有效的數位學習課程或是企業的教育訓練課程設計,尤其在網路數位教材的設計與執行上。ADDIE一般被認為是序列性的,實際應是反覆重疊,相互為用的。與其說ADDIE是線性,毋寧說是系統化的才更貼切。
※受肯定的教學設計模式,必然具備下列特性:
1.完整性; 2.個別性; 3.開放性; 4.一致性; 5.彈性;
6.互動性; 7.變通性; 8.客觀性; 9.主動性; 10.系統化。
第 八 章
※對學習者分析分兩大類:1.學習者的一般背景分析;2.學習者專門背景分析。
※學習者的一般背景分析:所需資料多為既定事實。將學習者相關的資料區分為客觀資料【即正式記載的檔案資料,如學習成績】與主觀資料【即正式記載之外的隱藏資訊,如性向或在讀寫算方面的學習能力】。
※學習者專門背景分析:客觀資料如以修習過的先修課程、相關訓練等。主觀資料如學習者對教學主題的既有印象、能力、態度等。
※「先備知能」:指在進行新的教學內容前,學習者必先熟習的知識或技能,因某些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只有在學習者熟練特定知識或技能才可能產生。
※主觀資料取得途徑:
1.問卷:最普遍易行的是問卷製定。
2.面談:可避免填問卷及設計方面的可能困擾,在互動面談過程中,可獲更周延的資料。
3.預試:將主觀資料透過教學設計者有計畫的安排與有技巧的出題方式和內容,可轉換為可評量與統計的客觀性資料。
4.討論與觀察:透過小群體的特定主題討論,可同時對數名學習者進行觀察分析。
5.訪問:經由與非學習者的第三者訪談,間接得到與學習者相關的資料,可將主觀性資料轉換為客觀性資料。
※需求評估的主要目的首在辨明需求的本質,過濾出真正的需求。為辨別需求來源,可歸納出:學習者、教學者、課程本身、資源提供者、行政管理者及社會環境等六項需求來源。
學習者、教學者、課程本身係教學本體內之要素,屬直接需求來源,或稱內部需求來源;資源提供者、行政管理者不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屬間接或外部需求來源;社會環境的需求無礙更為間接;因應時勢或主管機關交辦的教學屬客觀的外部需求。
※每項來源的需求中,須先訂出優先順序,此時應考慮三關鍵:相關性、重要性、必要性。
※需求評估是「由問題找方法」來減少問題,非「用方法找問題」。
※需求的蒐集與整理常用的方式:測試、面談、問卷。
※構成教學的面:教學目標、學習者、教學內容。
※「任務」廣義解釋,可稱為生活事項或人為事項;在教學中為工作任務,指一般人透過某程度學習後能合理達成的特定表現,其完成對應出某項教學目的的達成。任務分析的目的在於將教學目標的內容加以分析,進而具體清楚的條例。
※「工作」實際是由許多「任務」組成,每項任務的結構成分是執行此任務須具備的知識技巧。
※任務說明的項目,須符合幾要項:1.每個步驟,或步驟間的聯結應是一種「能力」,及其中包含某程度的內在心智運作。2.以「步驟」與「聯結」方式呈現。3.步驟須遵循某執行常規。
※「工作任務說明」是「組成某特定工作的任務」;
※「學習工作說明」是「應被學習的工作」;教學中所應著重的當屬學習任務。
※確立教學目標方向,實務上有二種考量:1.設定目標而依此選擇適合的學習者,以期達成預期成果,常見於企業之訓練課程等。2.一般教學多採此種,依學習者背景能力,訂定適合其起點行為之教學目標,具備「因材施教」之立意。
第9章
※對教學者而言,教學目標導引教師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評量教學成果。對學習者言,教學目標協助學習者導引自己的學習行為。教學目標如同師生間的一種「協定」或「契約」,可讓學生在學習前便很清楚知道他將被期望表現出學會那些內容,老師也同樣確切知道自己將在教導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
※教學目標的種類與層次:由大至小的包含範圍:教育目標課程目標科目目標單元目標。
*教育目標:指整體教育成果,是各目標中涵攝最廣,也是教育最終目的。
*課程目標:為達教育目標所規劃種種課程的目標,通常含一系列科目或課程。
*科目目標:指課程中所包含各個科目的目標。
*單元目標:範圍最小,指在每一科目中每一教學單元的目標。
※撰寫教學目標注意事項:
1.釐清自己所設計之教學目標層級,為課程、科目或單元目標。
2.不同層次的目標,撰寫時抽象—具體程度有所不同。
3.撰寫較育目標時,需注意各層次目標間之配合與連貫。
※較學目標分類的功能與價值有:
1.協助教學者能周延考量教學目標,不會只侷限於某些範疇的目標。
2.確定目標範疇及層次,有助於應用其相應的學習原理,以設計適當的教學與學習活動,俾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3.根據不同類別與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適當評量的方式與內容。
4.透過教學目標的分類與層次,建立共通語言,有助於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成果的溝通。
※Gange 將學習結果區分為5類:
1.心智技巧:指個體能夠勝任的能力。如展現分析人、事、物特性的能力。
2.認知策略:指個體處理自己學習、記憶及思考行為的能力。如解決問題的習慣。
3.語文資訊:指平日所學、所記的文字性之事與資料。如住址。
4.動作技巧:指外在行為的操作技術。如走路。
5.態度:指對某人、事、物支持與否的內心主張。如贊同。
※教學目標分類多採用「認知目標」、「情意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種。
1. 認知目標:範圍包括所有對人事物的記憶、思考、辨認、運用等。
2. 情意目標:範圍包括有關態度、興趣、信仰、價值觀及情感上的風格。
3. 技能目標:範圍包括可見的外在表現動作或行為。
※教學目標分為:*「認知向度」只學習者所學習知識的類別,分為「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性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認知歷程向度」將原來六個層級修改為「記憶」、「瞭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強調可觀察、可測量學習成果的教學目標,稱為「行為目標」。
※「行為目標」指教學目標的一種「寫法」。它所強調的是:必須在目標中明確敘述出學習者學習完成後應能表現出來的學習成果,而這些學習成果都是可觀察或是可測量出來的「行為」。
※撰寫教學目標的原則:
1.以學生為導向,非以教師為導向。
2.描述學生的學習成果,非教學或學習活動。
3.特定教學目標必須盡量具體,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行為動詞。
※教學目標應含下列要素:
1.學習者所學習到的能力、技能或態度。
2.學習者所學習到的學習內容。
3.學習者運用該能力或態度的情境或條件。
4.學習者須達到的標準。
※學習者將用心算方式(行為動詞),百分之百正確(達成標準)回答出經過隨機選取得10題(學習情境)三位數加減法題目(學習內容)。
※撰寫前教學目標要準備的4步驟:
1.選擇:確定學習者學習前、中、後的能力差異為何,及教師使用教學資源能力為何。
2.分類:將前項所選之目標區分成不同的層次或類型。
3.分析:教師繼續進行「期望學生『做』什麼」的分析。
4.詳述:一定要含可觀察的學習行為或技能、必要情境及衡量學習成功的標準。
第 10 章
※認知:指個體如何認識自己及外在世界的過程,人藉由既有的知識與觀念來認識自己與外在世界,且透過理解、思考與判斷等歷程,產生新的知識、解決問題或製作產品。
※教學目標分為:「知識向度」、「認知歷程向度」
*知識分成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性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事實知識與概念知識是指有關什麼的知識,
◎「事實知識」指的是學生學習科目後和解決問題時的應備知識。
◎「概念知識」指的是一個概括性的名稱或符號,用以代表一群具有共同屬性的事物。
◎「程序性知識」是有關如何的知識,指對一系列或連串的步驟,知識為一個操作程序的知識。
◎「後設認知知識」指的是對認知的知識、對自己認知特性的理解,以及對認知歷程的控制、監控和調整等。
※認知歷程向度,Anderson分為較低層次的記憶、瞭解、應用、分析和較高層次的評鑑、創造。
◎1.記憶:(再認、回憶);2.瞭解:(詮釋、舉例、分類、摘要、推論、比較、解釋);
◎3.應用:(執行、實行);4.分析:(區分或辨別、組織、歸因);5.評鑑:(檢查、評論);
◎6.創造:(產生、計畫、製作)。
※每一教學目標,有兩個重要的要素:
1.描述學生學習後能做到什麼,須以「行為動詞」來描述。「認知歷程向度」
2.有關學習者學習到的教材內容,以「名詞」表示。「知識向度」
※知識向度主要分類學生所習得的知識類型;認知歷程向度將學習者在學習歷程中所進行的認知運作依照複雜程度劃分層次。
第 11 章
※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包含認知的學習成果,更包括「謹慎」、「客觀」等態度。情意與「感情」、「意念」有關,指一種心理狀態或情緒傾向,可能是正面讚許的態度,或負面反感的反應。情意領域是屬於最抽象的表達。克拉斯霍爾將情意領域分五層次:接受、反應、評價、組織、整合。
*接受:態度對象在其透過感官系統所感應到的人事物後,產生初步接納與否的基本反應。
◎可細分為1.覺知;2.願意接受;3.選擇性的注意。
*反應:指個體對於某人事物產生小至內心,大至動作的回應現象。
◎「反應」的程度因情緒差異有不同表現:1.被動反應;2.願意反應;3.樂意反應。
*評價:人在情緒上對週遭事物產生高低不同的認同態度。
◎評價分3種:1.價值的接受;2.價值的偏好;3.承諾。
*組織:學習過程中將零碎概念逐一與既有的價值概念歸類融匯,建立一致價值觀念體系。
◎依概念先後與範圍區分:1.價值概念的建立;2.價值體系的組織。
*整合:長時間累積自己對事物價值判斷與做事風格形成慣有做事態度。
◎統整態度過程區分:1.一般態度的建立;2.品格的形成。
第 12章
※技能領域亦稱動作技能領域,最能表達教學目標,原因為他的學習目標是指學習者透過心智思考與學習後的外顯行為描述。
※哈洛將動作技能分6大層次,「反射動作」、「基本動作」、「知覺能力」、「體能」、「熟練動作」、「有目的的溝通」。各層次間有階層性的順序關係。
*「反射動作」分:1.節反射;2.節間反射;3.節上反射。
*「基本動作」分:1.移動動作;2.非移動動作;3.操作動作。
*「知覺能力」分5種不同能力:1.肌肉運動知覺的辨別;2.視覺辨別;3.聽覺辨別;
4.觸覺辨別;5.協調能力。
*「體能」分4層次:1.耐力;2.力氣;3.柔韌性;4.敏捷性;
*「熟練動作」分3層次:1.簡單適應技巧;2.組合適應技巧;3.複雜適應技巧。(初級程度視為某人新接受該技能觀念,中級程度視同正在模擬新動作,高級程度已具備精熟等級)。
*「有目的的溝通」分2層次:1.表意動作;2.解釋動作。
※教學目標示例:
*「反射動作」:屬於人類與生具有的肢體反應能力。
*「基本動作」:隨著人的肢體成熟而自然展現出來的。
*「知覺能力」:含人類基本的認知在內,一般教學目標多由此層次依序寫起。
*「體能」:外顯體能的展現,可由個體外在的行為表現目測出來。
*「熟練動作」:可分為簡單、組合與複雜的適應技巧。
*「有目的的溝通」:動作能力表現的最高層次,是結合意念與肢體動作的熟練表達,以獲得與他人溝通的機會。
96下教學原理
小3整理
(空大書香園地)
教學原理1-12章 老腰學長整理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gsnxqbq_744gjv7gpnw
教學原理13-22章 老腰學長整理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gsnxqbq_747qnz3p5hk
第一章
※一般可將教學歸納五項基本定義:教學原理1-12章 老腰學長整理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gsnxqbq_744gjv7gpnw
教學原理13-22章 老腰學長整理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gsnxqbq_747qnz3p5hk
第一章
(一)字源義:將教學解釋為「傳授知識和技能」,最廣泛之說法。
(二)條件義:兩個人以上,其中一位分享某些東西給對方,那些東西是對方尚未瞭解或知曉的。
(三)成功義:將教學視為「使人成功學習」的活動,講求教學效果。
(四)意向義:認為教學是「有意向引導學習」的活動,重視教學最後意圖、目標。
(五)規範義:強調教學必須符合某些規範,並將之視為教學的意向。
※教學定義:教學是指擁有特定知識、技能或態度等內容的人,有意把這些內容傳授給缺乏這些內容的人,為了達到這項意圖,故建立教學的互動關係。
※所謂的「教育」,廣義面向解釋為「人類之間相互影響的活動」。
※課程即是師生在敎與學所遵行的路程,四種常見說法:
1.課程即科目:將課程視為所有科目的總體,多存在於中小學。
2.課程即經驗:將課程當作是學生所學習的各種經驗。
3.課程即目標:將課程視為達成目標的手段或主張。
4.課程即計畫:將課程視為為教學而設計的行動步驟,教學的呈現即是執行過程。
※課程與敎學的關係,取決於課程的定義:將課程視為科目,教學即是教師依照科目組織和順序傳授內容的活動;將課程視為經驗,教學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因經驗包含學生週遭環境、人、事、物的所有交互作用;將課程視為目標,教學成為達成目標的手段;將課程視為計畫,則教學是計畫的實施和執行。
※教學比訓練更強調智慧或能力的啟發、誘導。
※教學與灌輸:
(一)從方法來看:灌輸強調教師單向度的教學,反覆要求學習者練習,不容許發問或質疑。
(二)從內容來看:灌輸強調單一而未經證實的信念,要求學習者將之視為正確的知識。
(三)從意圖來看:灌輸是教師將親身經歷或道聽途說之事,未加證實即有意無意傳授給學生。
※教學概念的迷思:
1.錯把教學當成「教書」;
2.錯把教學侷限於課堂集體學習;
3.錯把教學教學自主導向孤立、標準化;
4.錯把教學責任全歸咎於教師。
第二章
※個人特性:一、性別:二、年齡:三、人格特質:四、過去受教經驗:五、教學目標與規劃:
※常見的教育目標分類:認知、情義和技能三類。
*教師若著重於認知層面目標,會要求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意義和原理原則。
*教師若著重於情意層面目標,會以薰陶的方式,強調學生學習態度,或要求懂得欣賞分享。
*教師若著重於技術層面目標,教學過程中必然有正確示範、練習,或個別指導歷程。
※教育經驗:
一、服務年資:呈現教學熱忱與服務年資成反比的現象。
二、學科知識:1.學科內容知識;2.實質結構知識;3.章法結構知識;4.學科的信念。
三、學科教學知識:
1.微觀層面:教師在課堂教學情境,針對特定單元所具備的學科教學知識。
2.巨觀層面:教師準備教學時,不斷將數種領域知識融合,以全方位角度思考教學。
四、對學生的認識:會影響教師教學規劃和實踐,也影響學生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
※社會學角度,「和諧論者」強調教育的社會文化及選擇功能,並認為學生在學校中是受到保護的。「衝突論者」認為師生關係存在著「支配—從屬」的概念,容易造成權力鬥爭。
主要可分交互作用模式與社會體系模式。前者著重師生間外在行為的觀察分析,是動態過程;後者重視行為構成因素的探討,易於形成相互依賴,及相輔相成的緊密整體。
※教學環境:
一、校園地理位置與社區:以社區為教室的課程與教學關,是最能符合學生經驗與生活的規劃。
二、校園精神與風氣:學校建立之初,就須適當營造校園精神和風氣,並因應時代潮流轉化。
三、教學資源與供應:分硬體的教學資源【教科書、教具、設備等】和軟體的教學資源【與「人」相關的各種規劃與聘用】。
四、教室空間與氣氛:班級人數多寡影響每位學生獲得的空間大小與學習效果;寬敞的教室讓人神清氣爽,空間的安排也較能有彈性規劃。
第三章
※教育哲學是有關教育本質、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基本思想體系與架構,是所有教育與教學理論的基礎。
*與教學關係最密切的是「知識論」的議題,又稱「認識論」
*知識論的立場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
※笛卡爾強調確定的知識必須建立於直觀以及演繹的方法。主張對事物採懷疑的方法,經嚴格的分析與批判,以求知識的確定性。
※斯賓諾沙分辨三種知識:
1.由模糊的經驗或由符號產生的知識;
2.理性的知識,根據我們對事物的性質所具有的共通概念及合宜的觀念而產生;
3.直觀的知識,是對上帝的屬性的本質的合宜觀念。
第3種知識最重要,我們只有透過直觀的方式,才能洞察實在的性質。
※理性主義主張知識非經由經驗得來,是由理性所產生的。強調建立知識的方法不是歸納,而是直觀的演繹方式,根據人類與生俱來的天生的或先天的理性,演繹出一切普遍的、必然的知識,去認識永恆的、必然的真理。
【理性主義--演繹法】
※在本質上,理性主義知識論重心在於認知的客體—知識的內容,認為知識應是客觀的、普遍的、真實的、確定的,強調利用先天的理性去認識永恆的、必然的真理。
※經驗主義知識論可推溯至哲人學派的思想,主張人為萬物的權衡,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真理的標準,除自身感覺印象外,無客觀真理。哲人學派強調人的所有觀念均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論點。
【經驗主義--歸納法】
※洛克的理論以「心靈白板說」為核心,強調人心之初猶如白板,並無先天知識或觀念存在,一切知識均來自於感覺及反省所得的經驗。
※巴克來認為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只不過是精神和觀念,所謂物質或物的實體並不是真實存在。
※休謨將人的知覺分為印象或觀念二類。其本體論採「現象論」的觀點。
※經驗主義否認人類心靈中有任何普遍必然的原則,主張個人的主觀經驗可作為知識的基礎,故一般均將經驗主義知識論歸於主觀主義之列。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異同:
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
演繹法 歸納法
重心在於認知的客體—知識的內容
強調利用先天的理性去認識永恆的、必然的真理 主張人為萬物的權衡
強調人的所有觀念均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
教學方法重視啟發式 提供直接經驗的教學
重視理論學識,輕視實用技能 著重直觀教學與感官信念的價值
※近代知識論主張多傾向較折衷的觀點,最具代表性是「建構主義」的觀點。
※康德提出12個先天經驗範疇,皆是一種最高的綜合形式,即是個體統攝一切認事活動的能力,稱為「統覺」。肯定感性的重要性。
※建構主義主要論點是強調認知主體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有主動的建構性作用,接受外界的刺激與資訊。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將知識論的重心置於認知的客體—知識的內容,強調知識是客觀的、普遍的、真實的、確定的。建構主義知識論的重心置於認知的主體—人,強調主體在認知過程的主動建構性作用,不刻意探討之室內容的客觀性問題。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點有幾項論點:
1. 建構主義強調認知者(學習者)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建構作用,否定知識傳授的觀點,強調知識是不可能如拷貝或影印的方式,一成不變的傳授給學生。
2. 建構主義強調認知者(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強調主動參與式的學習方式。
3. 建構主義教為強調學習的過程,不刻意強調學習的成效,較為主張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方式。
4. 為避免學習者的學習成效過於個別化,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透過協商過程,以其建構出較客觀的共同學習成效。
※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將教師的教學角色,由知識傳授者的定位,轉而成為一種學習促進者的定位。較強調教、學的方法的安排。
※在教學內容的立場上:
*理性主義過於輕視技藝性學科而僅重視文雅教育主張,有偏差。
*經驗主義將學習者視為一個可以隨意塑造或填補的個體的觀點,有不當之處。
*建構主義將學習者視為一個主動、積極的意義建構者,強調除協助學生學習知識內容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學習,是現今最受重視的教育哲學主張。
第 四 章
※教學的心理學基礎,主要是「學習心理學」及「教學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是理論心理學,教學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同樣是應用心理學的一門科學。基本上分行為學派、認知學派、人本心理學三大學派。
※行為學派心理學的學習理論稱為「聯結論」或「刺激—反應論」,英文為S—R Theory。主張學習的產生是由於刺激與反應之間新關係的聯結,又受「增強作用」及練習等因素的影響。
*Thorndike(桑代克) 提出學習三定律:(1)準備律;(2)練習律;(3)效果律。
*行為學派心學習理論的主要主張有以下幾點:
1.構成行為基礎的是個體的「反應」,集合多個反應便可知行為的整體。
2.個體行為不是與生俱來,不是遺傳決定,是受環境因素影響而被動學習。
3.經由對動物或兒童實驗研究所得行為的原則,即可推論解釋一般人的同類行為。
*行為學派大師史金納發現:個體由偶發性反應變成一種固定性反應,是受到個體反應的後果產生後效作用的影響,當同樣情境再出現時,原先偶發性反應機率隨之提升;此現象桑代克稱之為「效果律」;史金納稱之為「後效果增強作用」,強調是該行為產生的效果「增強」了該行為再次發生的機率。
※認知學派或認知心理學泛指所有以「認知歷程」來解釋行為現象的心理學說,及所有以探索人類「認知」為主的心理學理論。根源可追溯至早期「完成心理學」。
*行為學派將學習是為被動接受刺激產生反應;完成學派認為學習有主動尋求意義的傾向。
*行為學派嘗試錯誤的學習,完成學派採「領悟」的解釋,指出所謂領悟是學習者對問題情境中各因素間的關係的「頓然知覺」。
*皮亞傑理論主要理念:「基模」、「均衡」、「適應」。
*情境認知學者強調主動參與式的學習方式,以及在真實化的情境中的學習。
※人本主義認為人類生而具有一種「自我實現」的傾向;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動機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求」組成,不同需求間有先後順序及高低層級,依次為: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愛與隸屬需求;
(4)尊重需求;
(5)自我實現需求。
*人本教育理念中,教師扮演學習的「促進者」或「鼓勵者」的角色,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定位。
※行為學派是由經驗主義知識論發展出的學習心理學理論;認知學派基於理性主義知識論;人本學派由存在主義卻與現象學的知識論觀點發展出的理論,觀點與建構主義知識論相近。
※行為學派的理念就技能領域的學習有其重要意義;認知學派的理念較適用於認知領域的學習,尤其較高層次的問題解決能力,有較大貢獻;人本學派的理念較適用於情境領域的學習。
※對於人類行為的決定因素,在心理學家而言素有「個人決定論」、「環境決定論」、「互動論」三者。個人決定論認為人類行為是由內在因素—動機所決定(認知學派及人本學派接受此觀點)。環境決定論認為人類行為是被動受外界情境或環境影響所控制(行為學派理念基礎)。互動論強調行為不單受個人內在因素影響,也不單受外在環境的影響,是兩者交互作用的結果。
※班都拉的「交互作用論」,強調行為、個人、環境三者,是相互影響、彼此聯結的決定因素。他的社會學習論以「觀察學習」理念為核心,又稱「示範論」。依他的觀點,觀察學習不一定包括模仿,強調觀察學習所學習的是「訊息」,是一種認知歷程,不是動作仿效。
※班都拉強調,每個學習行動都包括三項因素:1.行為楷模表現出的行為;2.有助於學習的環境;3.學習者的內在歷程。
※行為學派強調「直接增強」外,另增加「替代性增強」與「自我增強」二種增強作用。
※學習的內在歷程,社會學習論分四步驟,1.注意歷程;2.保留歷程;3.行為複製歷程;4.動機歷程。
※社會學研究基本上有:
鉅觀類:整個社會制度的運作來解釋社會現象,著重在較大群體之間的交戶關係。
微觀類:從人為出發點,由人的行為詮釋社會現象。
※知識社會學可說是一種「社會建構論」的哲學知識論觀點。「社會建構論」在教學上特別強調在教學方法上,要充分給予學習者互動、討論的機會,以促使觀念的啟發,意義的分享。
※班級社會學是由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教室的社群中,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將教室當做一種社會體係來分析。
※教學或師生關係的研究有二種模式:
1.由學生成就的變項與教師可觀察的行為變項間求其相關;稱為「過程—結果研究」。
2.重視教室中的社會情境,從實際參與活動中,探討班級社會結構中的文化因素及運作方式;又稱為「教室俗民誌」的研究。
※「俗民誌」研究方法原自人類學,亦稱「人種誌」,是一種描述文化的科學,指人類學者利用「田野研究法」來從事原始社會文化的科學研究,對一個種族或社群的生活方式進行描述。
第 五 章
※就活動歷程言,教學活動可概分教學準備階段、教學發展階段、教學綜合階段。
※教學的準備活動包括:一、課前準備活動;二、課間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活動是實際教學前的一切規劃活動,此教學規劃與設計工作也是教學的一部分,亦屬教學歷程的範圍。
◎課間準備活動指在課堂上,在實際進行課程內容教學前,引導學生使其在心理上進入學習準備狀態的前導活動。此階段活動係以引起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活動為主體,目的是使學生在心理上進入學習準備狀態。此課堂中準備工作稱為「引起動機」,功能是:1.吸引學習者注意力;2.引起學習者學習的心向;3.提高學習者學習的興趣;4.引導學生從事正式的學習活動。
◎安排引起動機活動注意事項:首先,務求自然不牽強,要與課程內容有密切關係,與教學目標相互配合。其次,此活動所佔時間不宜過長,以50分鐘課程單元,不超過3、5分為宜。
※教學發展活動階段:所進行的是實際課程單元內容的教、學活動。是整體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一個階段;教學綜合活動目的是對教學發展活動所教的課程內容,做一個提綱契領的整體討論或總結。教學發展活動階段所佔的時間應佔整體教學時間的大部分。
※教學綜合階段:是教學歷程最後階段,包括:「指導整理」、「評量」、「指定作業」。
※所謂「指導整理」是對課程單元內容做一個提綱契領的整體討論或總結,其功能是再次對所學重要觀念做重點提示與加強,使其對內容有明晰的統整概念。目的是由教師協助學習者整合在教學發展階段所學習內容,使其與教學準備階段所揭示的教育目標結合,幫助學生使所學概念具體化,產生完整概念架構,增進學生理解。**方法包括問答方式、讓學生報告、呈現實驗或分組研討結果、、、、等。
※指導整理活動的功效:
1.結合材料; 2.具體表達概念; 3.檢查教學目標
4.擬訂工作步驟; 5.培養判斷力; 6.評估進步
※理想的指導整理活動應是由教師引導,由學生從事整理,讓學生練習去應用、分析、綜合、批評與思考。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指導整理活動成功關鍵,藉此機會讓學生自行統整所學知識。
※教學綜合活動階段第二個重要活動是評量,在性質上是「總結性評量」(又稱總結性評鑑);就整門課程言又具有「形成性評量」的性質。
※教學綜合活動階段第三個重要活動是指定作業,作業是教師對學生指定的工作,包括複習舊課練習剛學習的東西或預習新課等。型式包括閱讀、書面作業、讀書報告等。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練習與複習所學,與預習即將學習內容。
第 六 章
※ 教學設計的意義:包括教學內容設計,也就是課程設計工作。由教學的需求分析開始,檢視為何進行該等教學活動,進而擬定教學目的、架構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發展與編寫教材、設計評量方式,以至執行教學活動。
※ AECT(美國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提出:教學發展定義:是「一個系統化的方法,用以設計、製作、評鑑和利用整體的教學系統,包括所有合宜的組成要素以及管理其運作的一個模式。」教學設計的定義:「教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相當於教育工學範疇模式中的設計功能,產生有關學習資源或教學系統組成要素的詳細說明。」
※ 系統化教學設計的「系統化」有二層意義:1.口語所說很有系統的意思,即很有邏輯、條理,按部就班,很有程序性的依序執行。2.具有整體性的意思,即在做教學設計時,不僅要將所有相關因素盡量做整體性考量,並在模式實際運作上,不侷限於模式所呈現的程序性,而會有不同的步驟同步執行。
※ 系統化教學設計之所謂整體性的意涵主要意義:指在教學設計時要將所有會影響的因素作綜合的考量與規劃設計。
※ 系統化教學設計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教學設計(同時是「學習者中心」的設計),也是一個以「問題解決」為基本思考架構的教學設計方式。綜觀各模式各步驟,不外乎分析、設計、發展、評量四階段。也就是先行分析問題情境,以了解問題背景,確立目標,進而謀求解決方法,發展解決策略,並測試、評量與修正所設計的解決策略。即是系統化教學設計的運作基礎。
※ 所謂「需求」指理想狀況與實際狀況間的差距。教學設計的需求分二大類:主觀需求與客觀需求。主觀需求指主觀認定的需求,是一種主觀感知的需求。客觀需求指一些客觀的現象或客觀的資訊中所顯現出教學上有問題存在。需求分析第一件事是辨別主客觀需求在實際上是需求或奢求。
※ 學習者分析所欲了解的包括:1.學習者一般背景;2.學生對該學科專業程度背景;3.學生的學習特性。
※ 學生一般背景,如家庭社經文化背景,有關學生生活經驗,此經驗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理解與對內容訊息的解讀。
※ 學生對該學科專業程度背景的分析,要了解的是學生是否具備所規畫教學內容應具備的一些先備知識與技能。
※ 學生的學習特性,包括學生所習慣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及其認知風格等的了解。所謂「認知風格」又稱「學習風格」,指的是個人有關學習的一些心理特質。
第 七 章
※教學媒體的選擇ASSURE MODEL:
A:分析學習者; S:敘寫目標; S:選擇媒體與教材; U:使用媒體與教材;
R:要求學習參與; E:評鑑/修正
※ASSURE模式主要在以系統化的方式,分析有效運用教學媒體的步驟,以供將使用到媒體的教學型態參照,設計實際運用於課室中的教學媒體,其較著重於教學設計中的媒體選擇,同時以個別教師在一般教室中的教學情境為主,討論教師運用教學媒體時,必須遵循的步驟。
※A:分析學習者:學習者即教學對象,所有教學活動皆因其存在始具意義,ASSURE模式建議由三方面進行學習者分析:一般特性、具體的起點能力、學習風格。
1.一般特性:屬於表面性分析,如年齡、性別、職業等一般性資料。學業成績紀錄或面談、問卷等皆是取得該資料的方法。
2.具體的起點能力:學習者在開始新學習時,如能具備與新學習主題相關的知識或技能,較能由教學活動中獲益。透過測驗、晤談等方法評估,可確定學習者先備知能或起點能力。
3.學習風格:每人都具備某些心理特質,匯集成個人學習風格顯現於對事物的知覺與人互動,乃至情感的反應等方面。影響學習風格因素:
(1)生理因素;(2)知覺的偏好和強度;(3)動機的因素;(4)訊息處裡的習慣。
※S:敘寫目標:意義:教學完成後,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果期望,亦即其應具備的新知能之陳述。重要原則是清楚、明確且具體。目標重點:
1.良好目標的要素ABCD:A:學習者;B:特定的行為或能力;C:特定情境;D:評鑑標準。
2.目標的分類:一般多以認知、情意、技能三類涵括;人際關係為第四種領域。
3.目標與個別差異:目標訂定的前提並非限制學習者的學習,而是為預期的學習成果標示最低標準。
※S:選擇媒體與教材:重點在於系統化的選擇媒體,包括:
1.選擇媒體呈現形式;
2.取得教材(有三種型式:選擇現成教材、修改現成教材、設計新教材)。
※U:使用媒體與教材:媒體選擇最終目的在於正確使用,以達最大學習效果。有效使用教學媒體至少包括五步驟:1.試用、2.預演、3.布置環境、4.引起學習者注意、5.實際呈現教學媒體。在媒體應用技巧應注意:1.計劃、2.練習、3.安置設備/材料、4.化解焦慮、5.立姿與移動、6.聲音、7.目光接觸、8.姿勢、9.幽默、10.運用視覺媒體、11.謹記莫菲定律、12.評鑑。
*莫菲定律:事前做萬全準備,然而隨時預備面對意外,從容的處理有助於將問題由大化小。
※R:要求學習參與:學習者主動參與將有助學習效果的提升。
1.學習者參與型式:可採外顯的或內隱的,視其效果而訂。
2.教學媒體與教學技術:各類教學媒體皆應以促進學習效果為應用原則。學習技術方面以增加學習者反應為要。
3.補充教材與回饋增強:視學習程度提供額外教材,並協助練習有助達預期效果。回饋的給予,人性化的鼓勵增強往往是致勝之道。
※E:評鑑/修正:應依據擬訂教學目標時設定之規準進行評鑑。有三類型評鑑:
1.學習者成就評鑑:應與目標性質相呼應,僅涵蓋認知學習的教學,與廣及行為歷程、成品創作及至態度形成等不同性質目標的評鑑型式。
2.教學媒體和方法的評鑑:旨在確認教學媒體和方法是否須修正或調整。
3.教學歷程的評鑑:教學前、中、後的評鑑工作各有其重點,目的皆在檢測及改正足以干擾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與困難,故評鑑非教學終點,而是下次教學的起點。
4.修正:所有評鑑最終目的應在顯示問題,找出問題關鍵並加以修正。
第二節詳影印版
凱勒之倒U型函數圖形:
動機太高或太低,皆無法獲致高學習成就。
動機太低的學習者對課程感到無聊,
動機太高的學習者可能過度期望成功
而徒增自我要求與壓力,或導致學習功能
降低,唯有當動機在可接受範圍內才有可能
表現最佳行為。
※DICK & CAREY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1.評估需求、確認目標;
2.進行教學分析;
3.分析學習者與教學內容;
4.撰寫教學目標;
5.發展評量工具;
6.發展教學策略;
7.發展/選擇教學材料;
8.設計/執行形成性評鑑;
9.設計/執行總結性評鑑;
※KEMP教學設計模式(第七版):
1.學習需求、教學目的、優先順序、限制;
2.主題、工作項目、一般性目標;
3.學習者特性;
4.主題內容、工作分析;
5.教學目標;
6.教學與學習活動;
7.教學資源;
8.支援服務;
9.學習評鑑;
10.預試;
※教學設計初期階段最重要的工作為:
1.實施需求評估、確定需求;
2.敘述教學目的;
3.確定優先順序、考慮限制因素;
※有關學習者的資料有下列幾項考慮:
1.學業資料;
2.個人及社會特性;
3.特殊學習者的特性;
4.學習型態;可由三方面進行檢討:
(1)人腦功能
(2)學習情境
(3)認知學習型態
※列出主題內容方面,首先應組織及排列內容,方法為:
1.組織主題內容;
2.圖解主題內容;
※工作分析方面,應將從事某項技能時,必須知道及做的事項詳細條列,依下列程序進行:
1.掌握資訊來源;
2.評列工作項目;
3.繪流程圖;
※教學目標:依據學習的層次,可有兩種排列及區分目標的方法:
1.依據最終目標/次級目標;
2.依據教學目標領域;
※教學與學習活動可歸納三大類:講授式、自調式或個別學習,及互動式教法。
※三類教學法:講授式、自調式、互動式。
※教學資源及其特性,常循下列步驟選擇:
1.以現有資源為依據;
2.以教學者最熟悉或最慣於使用者為依據。
3.依客觀標準為選擇依據。
※評鑑階段除教學結束的評鑑外,應在三階段對教學進行評鑑:
1.學習者自我評鑑;
2.形成性評鑑;
3.總結性評鑑;
※KELLER MODEL凱勒模式ARCS代表的是此模式四大要素:
1.A:注意力;吸引學習者注意力,激起學習者好奇心。
2.R:相關性;滿足學習者個別需求,令其積極主動的學習。
3.C:信心;建立學習者足以完成學習的信念。
4.S:滿意度;令學習者由學習成果獲致內在的自我肯定。
※ARCS模式的應用策略:
A注意力 R相關性 C信心 S滿意度
1.感官引發 1.熟悉度.. 1.學習要件 1.內在增強
2.探詢引發 2.目的導向 2.成功機會 2.外在報償
3.多樣性.. 3.動機契合 3.自我負責 3.公平性..
※ARCS模式的設計過程:7個步驟實施過程:
1.課程資訊; 2.學習者相關資料; 3.學習者分析; 4.現有課程分析;
5.目標與評量; 6.初步設計; 7.最後設計;
※系統化的ADDIE模式:分析、設計、發展、執行、評鑑。特別強調「分析」的重要性。(1/3)
A:分析D:設計D:發展I:執行E:評鑑
形成性評鑑
* 分析:學習者要學什麼。含教學內容、學習者和環境脈絡。
* 設計:學習者要怎麼學。並設定可達成的目標,發展可信與有效的評量工具。
* 發展:如何編制教學材料,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
* 執行/建置:教學內容的傳遞。含教學的實施、設定或建立教材置放環境。
* 評鑑:考核學習成果或教材品質。包含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
※針對ADDIE模式五個步驟,每個階段的任務應包括:
*A:分析:確認教學目標、內容與學習者的起點行為,以決定教學內容。
*D:設計:教學活動的規劃與教學策略的擬定。
*D:發展:教學的實際制作與教學資源的產出。
*I:實施:實際進行教學活動與教材應用,以便由其中確認教學成效。
*E:評鑑:含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
※ADDIE模式最常被應用在講求精簡有效的數位學習課程或是企業的教育訓練課程設計,尤其在網路數位教材的設計與執行上。ADDIE一般被認為是序列性的,實際應是反覆重疊,相互為用的。與其說ADDIE是線性,毋寧說是系統化的才更貼切。
※受肯定的教學設計模式,必然具備下列特性:
1.完整性; 2.個別性; 3.開放性; 4.一致性; 5.彈性;
6.互動性; 7.變通性; 8.客觀性; 9.主動性; 10.系統化。
第 八 章
※對學習者分析分兩大類:1.學習者的一般背景分析;2.學習者專門背景分析。
※學習者的一般背景分析:所需資料多為既定事實。將學習者相關的資料區分為客觀資料【即正式記載的檔案資料,如學習成績】與主觀資料【即正式記載之外的隱藏資訊,如性向或在讀寫算方面的學習能力】。
※學習者專門背景分析:客觀資料如以修習過的先修課程、相關訓練等。主觀資料如學習者對教學主題的既有印象、能力、態度等。
※「先備知能」:指在進行新的教學內容前,學習者必先熟習的知識或技能,因某些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只有在學習者熟練特定知識或技能才可能產生。
※主觀資料取得途徑:
1.問卷:最普遍易行的是問卷製定。
2.面談:可避免填問卷及設計方面的可能困擾,在互動面談過程中,可獲更周延的資料。
3.預試:將主觀資料透過教學設計者有計畫的安排與有技巧的出題方式和內容,可轉換為可評量與統計的客觀性資料。
4.討論與觀察:透過小群體的特定主題討論,可同時對數名學習者進行觀察分析。
5.訪問:經由與非學習者的第三者訪談,間接得到與學習者相關的資料,可將主觀性資料轉換為客觀性資料。
※需求評估的主要目的首在辨明需求的本質,過濾出真正的需求。為辨別需求來源,可歸納出:學習者、教學者、課程本身、資源提供者、行政管理者及社會環境等六項需求來源。
學習者、教學者、課程本身係教學本體內之要素,屬直接需求來源,或稱內部需求來源;資源提供者、行政管理者不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屬間接或外部需求來源;社會環境的需求無礙更為間接;因應時勢或主管機關交辦的教學屬客觀的外部需求。
※每項來源的需求中,須先訂出優先順序,此時應考慮三關鍵:相關性、重要性、必要性。
※需求評估是「由問題找方法」來減少問題,非「用方法找問題」。
※需求的蒐集與整理常用的方式:測試、面談、問卷。
※構成教學的面:教學目標、學習者、教學內容。
※「任務」廣義解釋,可稱為生活事項或人為事項;在教學中為工作任務,指一般人透過某程度學習後能合理達成的特定表現,其完成對應出某項教學目的的達成。任務分析的目的在於將教學目標的內容加以分析,進而具體清楚的條例。
※「工作」實際是由許多「任務」組成,每項任務的結構成分是執行此任務須具備的知識技巧。
※任務說明的項目,須符合幾要項:1.每個步驟,或步驟間的聯結應是一種「能力」,及其中包含某程度的內在心智運作。2.以「步驟」與「聯結」方式呈現。3.步驟須遵循某執行常規。
※「工作任務說明」是「組成某特定工作的任務」;
※「學習工作說明」是「應被學習的工作」;教學中所應著重的當屬學習任務。
※確立教學目標方向,實務上有二種考量:1.設定目標而依此選擇適合的學習者,以期達成預期成果,常見於企業之訓練課程等。2.一般教學多採此種,依學習者背景能力,訂定適合其起點行為之教學目標,具備「因材施教」之立意。
第9章
※對教學者而言,教學目標導引教師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評量教學成果。對學習者言,教學目標協助學習者導引自己的學習行為。教學目標如同師生間的一種「協定」或「契約」,可讓學生在學習前便很清楚知道他將被期望表現出學會那些內容,老師也同樣確切知道自己將在教導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
※教學目標的種類與層次:由大至小的包含範圍:教育目標課程目標科目目標單元目標。
*教育目標:指整體教育成果,是各目標中涵攝最廣,也是教育最終目的。
*課程目標:為達教育目標所規劃種種課程的目標,通常含一系列科目或課程。
*科目目標:指課程中所包含各個科目的目標。
*單元目標:範圍最小,指在每一科目中每一教學單元的目標。
※撰寫教學目標注意事項:
1.釐清自己所設計之教學目標層級,為課程、科目或單元目標。
2.不同層次的目標,撰寫時抽象—具體程度有所不同。
3.撰寫較育目標時,需注意各層次目標間之配合與連貫。
※較學目標分類的功能與價值有:
1.協助教學者能周延考量教學目標,不會只侷限於某些範疇的目標。
2.確定目標範疇及層次,有助於應用其相應的學習原理,以設計適當的教學與學習活動,俾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3.根據不同類別與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適當評量的方式與內容。
4.透過教學目標的分類與層次,建立共通語言,有助於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成果的溝通。
※Gange 將學習結果區分為5類:
1.心智技巧:指個體能夠勝任的能力。如展現分析人、事、物特性的能力。
2.認知策略:指個體處理自己學習、記憶及思考行為的能力。如解決問題的習慣。
3.語文資訊:指平日所學、所記的文字性之事與資料。如住址。
4.動作技巧:指外在行為的操作技術。如走路。
5.態度:指對某人、事、物支持與否的內心主張。如贊同。
※教學目標分類多採用「認知目標」、「情意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種。
1. 認知目標:範圍包括所有對人事物的記憶、思考、辨認、運用等。
2. 情意目標:範圍包括有關態度、興趣、信仰、價值觀及情感上的風格。
3. 技能目標:範圍包括可見的外在表現動作或行為。
※教學目標分為:*「認知向度」只學習者所學習知識的類別,分為「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性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認知歷程向度」將原來六個層級修改為「記憶」、「瞭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強調可觀察、可測量學習成果的教學目標,稱為「行為目標」。
※「行為目標」指教學目標的一種「寫法」。它所強調的是:必須在目標中明確敘述出學習者學習完成後應能表現出來的學習成果,而這些學習成果都是可觀察或是可測量出來的「行為」。
※撰寫教學目標的原則:
1.以學生為導向,非以教師為導向。
2.描述學生的學習成果,非教學或學習活動。
3.特定教學目標必須盡量具體,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行為動詞。
※教學目標應含下列要素:
1.學習者所學習到的能力、技能或態度。
2.學習者所學習到的學習內容。
3.學習者運用該能力或態度的情境或條件。
4.學習者須達到的標準。
※學習者將用心算方式(行為動詞),百分之百正確(達成標準)回答出經過隨機選取得10題(學習情境)三位數加減法題目(學習內容)。
※撰寫前教學目標要準備的4步驟:
1.選擇:確定學習者學習前、中、後的能力差異為何,及教師使用教學資源能力為何。
2.分類:將前項所選之目標區分成不同的層次或類型。
3.分析:教師繼續進行「期望學生『做』什麼」的分析。
4.詳述:一定要含可觀察的學習行為或技能、必要情境及衡量學習成功的標準。
第 10 章
※認知:指個體如何認識自己及外在世界的過程,人藉由既有的知識與觀念來認識自己與外在世界,且透過理解、思考與判斷等歷程,產生新的知識、解決問題或製作產品。
※教學目標分為:「知識向度」、「認知歷程向度」
*知識分成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性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事實知識與概念知識是指有關什麼的知識,
◎「事實知識」指的是學生學習科目後和解決問題時的應備知識。
◎「概念知識」指的是一個概括性的名稱或符號,用以代表一群具有共同屬性的事物。
◎「程序性知識」是有關如何的知識,指對一系列或連串的步驟,知識為一個操作程序的知識。
◎「後設認知知識」指的是對認知的知識、對自己認知特性的理解,以及對認知歷程的控制、監控和調整等。
※認知歷程向度,Anderson分為較低層次的記憶、瞭解、應用、分析和較高層次的評鑑、創造。
◎1.記憶:(再認、回憶);2.瞭解:(詮釋、舉例、分類、摘要、推論、比較、解釋);
◎3.應用:(執行、實行);4.分析:(區分或辨別、組織、歸因);5.評鑑:(檢查、評論);
◎6.創造:(產生、計畫、製作)。
※每一教學目標,有兩個重要的要素:
1.描述學生學習後能做到什麼,須以「行為動詞」來描述。「認知歷程向度」
2.有關學習者學習到的教材內容,以「名詞」表示。「知識向度」
※知識向度主要分類學生所習得的知識類型;認知歷程向度將學習者在學習歷程中所進行的認知運作依照複雜程度劃分層次。
第 11 章
※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包含認知的學習成果,更包括「謹慎」、「客觀」等態度。情意與「感情」、「意念」有關,指一種心理狀態或情緒傾向,可能是正面讚許的態度,或負面反感的反應。情意領域是屬於最抽象的表達。克拉斯霍爾將情意領域分五層次:接受、反應、評價、組織、整合。
*接受:態度對象在其透過感官系統所感應到的人事物後,產生初步接納與否的基本反應。
◎可細分為1.覺知;2.願意接受;3.選擇性的注意。
*反應:指個體對於某人事物產生小至內心,大至動作的回應現象。
◎「反應」的程度因情緒差異有不同表現:1.被動反應;2.願意反應;3.樂意反應。
*評價:人在情緒上對週遭事物產生高低不同的認同態度。
◎評價分3種:1.價值的接受;2.價值的偏好;3.承諾。
*組織:學習過程中將零碎概念逐一與既有的價值概念歸類融匯,建立一致價值觀念體系。
◎依概念先後與範圍區分:1.價值概念的建立;2.價值體系的組織。
*整合:長時間累積自己對事物價值判斷與做事風格形成慣有做事態度。
◎統整態度過程區分:1.一般態度的建立;2.品格的形成。
第 12章
※技能領域亦稱動作技能領域,最能表達教學目標,原因為他的學習目標是指學習者透過心智思考與學習後的外顯行為描述。
※哈洛將動作技能分6大層次,「反射動作」、「基本動作」、「知覺能力」、「體能」、「熟練動作」、「有目的的溝通」。各層次間有階層性的順序關係。
*「反射動作」分:1.節反射;2.節間反射;3.節上反射。
*「基本動作」分:1.移動動作;2.非移動動作;3.操作動作。
*「知覺能力」分5種不同能力:1.肌肉運動知覺的辨別;2.視覺辨別;3.聽覺辨別;
4.觸覺辨別;5.協調能力。
*「體能」分4層次:1.耐力;2.力氣;3.柔韌性;4.敏捷性;
*「熟練動作」分3層次:1.簡單適應技巧;2.組合適應技巧;3.複雜適應技巧。(初級程度視為某人新接受該技能觀念,中級程度視同正在模擬新動作,高級程度已具備精熟等級)。
*「有目的的溝通」分2層次:1.表意動作;2.解釋動作。
※教學目標示例:
*「反射動作」:屬於人類與生具有的肢體反應能力。
*「基本動作」:隨著人的肢體成熟而自然展現出來的。
*「知覺能力」:含人類基本的認知在內,一般教學目標多由此層次依序寫起。
*「體能」:外顯體能的展現,可由個體外在的行為表現目測出來。
*「熟練動作」:可分為簡單、組合與複雜的適應技巧。
*「有目的的溝通」:動作能力表現的最高層次,是結合意念與肢體動作的熟練表達,以獲得與他人溝通的機會。
期貨市場→1 歷屆學長整理
第一章 :期貨市場導論 (93下 期中考 第一 ~ 八章 P1-172 簡答50% 問答50%)
關鍵詞彙
一、 期貨:買賣雙方約定在將來的某一時點,以事先約定之價格,對某一特定商品來進行交易的一種合約。
二、 避險者(Hedger):利用期貨市場來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
三、 投機者(Speculator):利用期貨交易買賣間的差價來賺取利潤。
四、 期貨交易:指從事期貨契約及期貨選擇權契約買賣之行為。
五、 期貨契約::指依期貨交易所之交易規則所定,雙方當事人約定,同意於(未來特定時間,依特定價格及數量等)交易條件買賣期貨商品,或於到期前結算差價之契約。
六、 期貨選擇權契約:指依期貨交易所之交易規則所定,期貨選擇權買方支付權利金,取得購入選擇權或售出選擇權,於(特定期限內,依特定價格及數量等)交易條件買賣期貨之契約,或期貨選擇權,賣方於買方要求履約時,有依選擇權約定旅行義務之契約。
七、 期貨交易人:指委託期貨經紀商從事期貨交易之人。
八、 國外期貨交易所:指經主管機關認可之國外期貨交易所。
九、 期貨經紀商:(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s FCM)一般經政府主管單位批准而接受客戶委託(買賣期貨契約,並可接受客戶開戶交易)的個人或公司,稱之為期貨經紀商。
十、 交易保證金:指期貨交易人=>為期貨交易=>繳存期貨經紀商之保證金額。
十一、 營業保證金:指期貨經紀商=>依主管機關之規定,為履行賠償責任,所提存一定比例之保證金額。
十二、 對作(Bucket):期貨經紀商=>(將客戶委託單下至期貨交易所,同時,依相互的立場,將兩倍的單量下至交易所。
十三、 衡抵或海京(Hedging):交易者=>在期貨市場設立與現貨市場相反的立場。
十四、 對沖或結清(Close Cut):對沖是指針對(同種期貨商品,買進多少數量,就會賣出多少數量)。由於(在期貨存續期間賣出某一數量之甲商品期貨投資人,亦會在到期前買回同一數量之甲商品期貨),故對沖又稱為結清。用意在利用一買與一賣,來沖掉對期貨商品的取得權利與履行義務。
十五、 釘市(Marking the Market):每日依據收盤價來調整買賣雙方保證金餘額的作法稱之。
十六、 基差:指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價差。
十七、 營業員(Account Exceutive):指在期貨經紀商任職,=>(直接面對客戶,執行客戶委託事務並收取佣金)者。
十八、 炒單(Churning):未顧及顧客的利益而=>過量交易,以期獲得不當之交易佣金。
十九、 管制帳戶(Controlled Account):指不是由開設帳戶本人進行交易,而是=>直接授權由他人交易的帳戶統稱之。
二十、 平倉(Colver):期貨契約交易=>於契約到期日之前,以等量但相反的交易契約,將原來的契約沖銷。
二十一、 交割(Delivery):指賣方=>履行期貨契約的現貨交運義務。
二十二、 未平倉契約:指保留在期貨市場中=>未平倉的契約數量。
二十三、 公開喊價(Open Outcry):指期貨交易的進行,乃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場中,=>由場內經紀人公開高聲喊叫成交。
二十四、 部位(Position):指留置於市場中=>的買或賣的契約。
二十五、 獲利了結(Realizing):指將帳戶中=>未平倉的浮動利潤平倉,使之成為真實的獲利。
二十六、 搶帽子(Scalp):在當日交易中=>以大批訂出單進出市場,以謀取利益者。
第一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期貨的意義為何?
答:所謂期貨:是指買賣雙方=>約定在(將來的某一時點,以事先約定之價格,對某一特定商品來進行交易的一種合約)。因此,期貨就是事先訂好的一種契約,而契約上則載明買賣雙方所必須履行的義務,包括交易的時間、交貨的地點、交易的價格,以及交易的特定商品等。
二、期貨市場的商品一般可分為哪些類別?
答:期貨市場的商品大體上可分為下列四大類:
(一)農產品期貨如小麥、咖啡、可可玉米、燕麥、大豆、可可等。
(二)貴金屬期貨如黃金、白金、白銀、銅等。
(三)外匯期貨如英鎊、馬克、日圓等。
(四)金融期貨如短期、中期及長期的債券期貨、股票指數期貨等。
第二章:期貨市場的組織結構
關鍵詞彙
一、 客戶:指從事期貨投資的投資人。分投機、避險、套利三種。
二、 期貨經紀商:(FCM)一般經政府主管單位批准而=>(接受客戶委託買賣期貨契約,並可接受客戶開戶交易的個人或公司),稱之為期貨經紀商。
三、 結算會員:指經結算所=>所承認的會員。
四、 期貨仲介商:(Introducing Broker IB)期貨仲介經紀商或期貨仲介商=>主要在(為期貨經紀商介紹客戶,惟仲介經紀商不得接受客戶的資金),所有的客戶資金=>必須存入介紹之期貨經紀商所開設的帳戶。
五、 場內代表:專門在交易場內=>為其會員或自己買賣期貨契約者。
六、 期貨營業員:(Associate Person AP)期貨經紀商=>的業務代表。
七、 結算所(Clearing House):和交易所一樣=>(是非營利機構),美國的主要期貨交易所均有其個別的結算所。
主要功能:
1、 期貨契約結算(Clear)
2、 保證金維持
3、 結算會員監督
4、 結算保證金的建立
八、 交易人:期貨最主要的是「交易人」,為期貨參與者的主體,交易人可因握有期貨合約的長短、交易的標的、投資量多寡來區分如下:
1、 從握有期貨合約的時間長短區分
(1) 部位交易人(Position Traders):投資者=>於建立部位後,經過一段時間(數天、數週、數月),在進行平倉者,稱之。
(2) 當天沖銷交易人(Doler Traders):投資者=>於一天之內完成買、賣期貨合約的沖銷動作者稱之。
(3) 搶帽客(Scalpers):指交易場內為自己交易的人,常大量以買價(Bid Price)買進,並大量以賣價(Offer Price)賣出,賺取差價利潤,對期貨交易的熱絡有很大貢獻。
2、 從投資者交易的標的區分:
(1) 差價套利交易者:專找(價差不合)的期貨合約,同時進行一買一賣,以套取利潤。例如價格相關的不同月份、或不同交易所、或不同的期貨合約等。
(2) 單一期貨投資者:只做單一期貨合約的漲跌,從中追求利潤。
3、 從投資者所下的單量區分:
(1) 大戶:交易量大者
(2) 散戶:交易量小者
九、 期貨基金經理人:(Commodity Pool Operation CPO)可吸收個別客戶資金,待基金募集完成後,可代客操作投資於期貨市場或其他相關之投資工具。
十、 期貨投資顧問:(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 CTA)提供期貨交易諮詢服務,並收取費用的專業單位或個人。
十一、 會員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所有新會員的入會申請事宜,審核申請書件,並判斷申請人之財務狀況是否達到交易所要求之標準及有無不良紀錄或前科。
十二、 業務執行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主要職責在處理交易所內部的違規交易。
十三、 仲裁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指派仲裁小組判決會員彼此間之爭執,或期貨交易人與會員經紀商之爭執。
十四、 新商品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研發新期貨契約及選擇權契約,評估新商品上市交易可能性,同時對新商品之經濟功能與予分析闡述,以便向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申請核准上市。
十五、 監督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對業務執行委員會指控之違規案件,聽取交易所職員及涉案會員的陳述,並調查證據,以決定涉案會員有否違反交易規則即應科處之懲戒程度。
十六、 交易廳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監督自任交易人及交易廳經紀人=>在交易廳之交易行為;並對交易廳內會員=>之違規行為加以處罰。
第二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期貨市場的組織為何?
答:期貨市場的組織主要分為兩方面:
(一)基本組織:可分為三大層級=>客戶、期貨經紀商、結算會員。
(二)期貨市場的參與者:一般的期貨參與者有=>
期貨經紀商、
場內代表、
仲介經紀商、
期貨營業員、
期貨基金經理人、
期貨投資顧問、
主管機關及自律組織、
交易所、
結算所及
交易人等。
二、請問期貨市場的基本組織(結構)為何?
答:期貨市場的基本結構由三個層面所構成,分別是
1、 第一層的客戶:(避險者、投機者及套利者),為期貨市場的主體,其經由期貨經紀商或期貨仲介商的引薦,再加上結算所的保證,使客戶的期貨交易得以在期貨交易所中順利進行。
2、 第二層的期貨經紀商: 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s FCM)一般經政府主管單位批准而接受客戶委託(買賣期貨契約,並可接受客戶開戶交易)的個人或公司,稱之為期貨經紀商。
3、 第三層的結算會員。
四、請問您知道期貨交易所的組織嗎?請說明。
答:一般期貨交易所大都為
1、 會員制組織,
2、 會員始得於交易廳中執行交易,
3、 交易所會員為交易所的所有權人,
4、 期貨交易所的經營=>則由會員與交易所職員共同負責。
5、 每個交易所大都分為兩大系統,
(1) 會員系統
(2) 職員系統:為交易所聘任,負責交易所各項業務之推行
6、 交易所最高管理機構為董事會:董事會成員由交易所會員互選,但亦得包括一定數目的非會員董事。董事會之決策交由交易所下設之各委員會負責執行,交易所職員則負責協助各委員會完成工作任務。委員會型態如下:
(1) 會員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所有新會員的入會申請事宜,審核申請書件,並判斷申請人之財務狀況是否達到交易所要求之標準及有無不良紀錄或前科
(2) 仲裁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指派仲裁小組判決會員彼此間之爭執,或期貨交易人與會員經紀商之爭執。
(3) 業務執行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主要職責在處理交易所內部的違規交易
(4) 監督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對業務執行委員會指控之違規案件,聽取交易所職員及涉案會員的陳述,並調查證據,以決定涉案會員有否違反交易規則即應科處之懲戒程度
(5) 控制委員會:負責查核交易廳內的交易活動,未平倉契約的增減情形即將屆滿契約的交易量,以預防有不正常大額買進或賣出,並避免發生操縱或壟斷市場行情之情事。
(6) 新商品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研發新期貨契約及選擇權契約,評估新商品上市交易可能性,同時對新商品之經濟功能與予分析闡述,以便向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申請核准上市
(7) 交易廳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監督自任交易人及交易廳經紀人=>在交易廳之交易行為:並對交易廳內會員=>之違規行為加以處罰
(8) 交易所職員:各委員業務之執行與推動,實際是透過交易所職員的協助始得完成
五、請問您知道期貨交易所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嗎?請說明。
答:期貨交易所的主要任務有
(一) 提供優良的交易場所:交易所必須提供良好的交易場所與設備,由於在交易的進行中,過量的噪音及擁擠的人潮會妨礙人工喊價及手勢交易的流暢,且期貨交易隨經濟發展而日漸成長,因此交易所需提供優良的設備並適時視需要而隨時做調整,以符合交易者的需要。
(二) 提供良好的通訊設施:交易所需提供交易廳內與廳外良好的通訊設施,以維持交易廳內的會員與廳外的期貨經紀商職員與客戶間良好的聯繫管道,俾會員及在交易廳內的期貨經紀商職員得以接受買賣指令、報告市場價格及確認交易。為達此目的,期貨交易所必須具備並提供良好的通訊設施。
(三) 提供迅速與準確的交易程序:一般期貨契約每日交易量都很大,在交易過程中,有眾多的交易會員參與這些交易,在交易結束後,對於產生錯誤的部份,交易所必須建立一套完備的程序,以確認交易對象及成交價格。
(四) 具有健全的保證金與結算制度:期貨交易是以保證金為基礎,使得投資人可以以小搏大,但其風險相對較大,故交易所必須維持健全的保證金系統於結算制度,以確保期貨契約的交易安全。
(五) 提供公平公正的交易規則:期貨交易必須制定完善的交易規則,以確保市場交易之公平與公正,才能使期貨交易正常進行,因此期貨交易所必須建立一套大家得以共同遵循的市場規則。
(六) 提供多樣化的契約種類:期貨交易所的繁榮與否視上市契約交易的熱絡程度而定,故期貨交易所必須不斷推陳出新,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代的進步,推出並推廣新上市契約,否則期貨交易所的交易量將會逐漸萎縮並被淘汰。
六、請問您知道期貨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嗎?請說明。
答:期貨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有(期貨商品功能)
(一) 移轉價格風險:期貨市場由於提供了期貨契約及選擇權契約的交易場所,使企業廠商得以移轉價格風險,將價格變動風險轉嫁予願意承擔的投機人。
(二) 確定競爭價格:期貨價格是市場參與者對未來商品行情的預期,市場參與者包括生產者、中間商、製造商、期貨基金經理人、投機人等,其分別由不同的角度分析預測商品行情並參與交易,對商品的未來供需提供可能的指標,使企業經營者得以預估成本,擬定未來的營運策略。
(三) 增加資產流動性:市場參與者僅需在期貨經紀商處開立帳戶,即得透過電話洽詢市場行情並委託交易,上市契約的買賣時間很短,其價差極其細微,相對的其流動性亦很高。
(四) 促進資訊公開:期貨交易所的目的在促進會員對於交易量之需求,因為愈大的交易量代表愈高的交易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達成此目的,交易所必須極力促銷期貨交易,而其最有效的方法即是促進資訊公開,將市場行情及其相關資訊彙總並予傳播,使大眾得以了解商品行情價格,並吸引潛在投資人進行交易。
期貨市場的基本組織明細
客戶(避險者、投機者、或套利者)
期貨市場的基本組織
第二章
第三章 期貨交易
關鍵詞彙
一、 期貨契約(Futures Contract):指依期貨交易所之交易規則所定,雙方當事人約定,同意於未來特定時間,依特定價格及數量等交易條件買賣期貨商品,或於到期前結算差價之契約。
二、 期貨交易(Futures transaction):指從事期貨契約及期貨選擇權契約買賣之行為。
三、 現貨交易:買賣雙方於同意交易後,立即按照契約內容履行交割,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四、 現貨市場:指進行現貨交易的市場。
五、 期貨市場:指進行期貨交易的市場。
六、 遠期契約(forward contract):雙方當事人約定=>交易標的物及其內容,而於未來履行交割之買賣合約。
七、 預到契約(to arrive contract):遠期契約又稱預到契約。
八、 空頭:指的是賣方。
九、 多頭:指的是買方。
十、 場內經紀人:專門在交易場內為其期貨經紀商買賣期貨契約者,即代表交易場外的客戶執行買賣委託交易。
十一、 場內自營商:專門在交易場內為其自己買賣期貨契約者,又可稱為搶帽客。
十二、 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美國主管期貨的機構。
十三、 NFA:國家期貨協會(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美國期貨的自律組織。
十四、 期貨交易所:指期貨契約及選擇權契約的集中交易之市場。
十五、 席位:各個交易所均有固定的交易會員席次數目,例如在美國交易會員資格必須透過公開競價才能購得,因為只有交易會員才能在營業廳內從事交易。
十六、 經手費:委託場內代表執行買賣交易,付給的經紀服務費。
十七、 結算費:結算會員向期貨經紀商收取的結算手續費。
十八、 跑單員:將投資人之委託單送到場內經紀人手中,由場內經紀人在交易櫃台內公開喊價交易的人。
十九、 市價委託:是指示經紀商於下單時,以市場上所能取得的最佳價格來進行交易。
二十、 限價委託:是指示經紀商在限定價格或比限定價格較好的價格進行交易。
二十一、 觸及市價委託:指當市價觸及客戶預設的價格時,立即進行交易。
二十二、 停損委託:由客戶預設價格,當市價觸及預設的價格時即以市價進行交易。
二十三、 當日委託:限當日有效,若當日位成交,則委託自動失效。
二十四、 開放委託:又稱為「取消前有效委託」,指未經客戶取消前仍維持有效之委託。
二十五、 特別時間委託:限交易時間內的某特定時段有效。
二十六、 開盤市價委託:限開盤後某特定極短時間內之市價交易。
二十七、 收盤市價委託:收盤前某特定極短時間內之市價成交。
二十八、 原始保證金:指投資者=>進入市場交易時所必須繳交的保證金,此項保證金通常為合約的標的價值的5%至15%。
二十九、 維持保證金:指為維持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所需繳交之保證金,通常為原始保證金的70%至80%左右。
三十、 逐日結算:期貨交易的雙方,=>對於所持有的期貨部位,每日按結算價格計算損益,如因虧損而導致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時,須於一定時間內補足差額,若有收益,則可將超額部分提取出來
第三章 自我評量
二、 您知道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區別嗎?
答:期貨交易指從事期貨契約及期貨選擇權契約買賣之行為,即交易雙方在訂定契約時,同意依約定
價格買賣某種特定數量及品質的商品,亦即根據期貨契約之規定,由賣方或空頭於交割日時,
以事先約定好的價格,將特定數量及品質的產品交付給買方或多頭的一種交易模式,也就是「先
買賣、後交貨」的交易行為。而現貨交易指買賣雙方於同意交易後,立即按照契約內容履行交割,
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行為。
三、請簡單說明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的主要內容為何?
答:(一)商品期貨主要內容有:
1. 農產品期貨:有穀物產品(小麥、玉米、燕麥等),家畜產品(生豬、活牛、牛腩等)及其他軟性商品(咖啡、可可、蔗糖等)經濟作物。
2. 金屬期貨:可分為貴重金屬(如黃金、白銀)以及工業金屬期貨(如銅、鋁、錫等)。
3. 能源期貨:以石油及其附屬產品(原油、然油、汽油等)為主。
(二)金融期貨主要內容有:
1. 外匯期貨契約:主要有英鎊、加幣、德國馬克、瑞士法朗、日幣及歐元等。
2. 利率期貨契約:主要有長短期政府公債、歐洲美元及其他附息資產之期貨。
3. 股價指數期貨契約:主要有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指數期貨、日本日經225指數、香港恆生指數等。
九、請您描述期貨交易的流程好嗎?
答:投資者
1、 投資者首先於會員經紀商處開戶
2、 若要買進(賣出)期貨時,對會員經紀商下各種委託單令,指示場內經紀人代為買賣期貨契約。
3、 受託經紀商於接受委託後在委託單上加蓋時間戳記,利用電話或電腦傳輸系統,將該委託單傳送至經紀商在交易廳內之收發處,蓋上抵達時間戳記後,
4、 立即由跑單員將投資人之委託單送到場內經紀人手中,由場內經紀人在交易櫃台內公開喊價交易。
5、 交易成交後,場內經紀人必須在交易卡上記下交易時間、成交價、數量,以及成交對手所屬會員公司名稱。
6、 交易所的交易櫃檯觀察員也會在報價卡上記載該筆交易資料,輸入交易所的電腦報價系統,
7、 此一訊息便即刻呈現在交易廳的行情板上,同時透過資訊網路將資訊傳輸至海內外的市場行場揭示系統;
8、 另一方面,交易完成後,委託單會由跑單員再送回經紀商的收發處,由業務代表向客戶回報成交情況。
9、 故期貨交易的流程簡單即為買賣雙方=>經由會員經紀商=>交易廳經紀人=>以及會員經紀商(等的協助,確定買賣後),=>再經由結算所的清算,以完成期貨交易的手續。
十、試描述期貨交易有那些特性?
答:期貨交易的特性有:
(一)期貨契約標準化:對交易標的物的數量、種類、品質、交割日期與交運地點都有嚴格規定。
(二)期貨交易為集中且公開的交易:期貨交易在集中交易市場中進行,及在所謂的期貨交易所內進
行公開喊價,私人之間不得私相交易。
(三)期貨交易可以減少交易風險:期貨交易完成後都由結算所背書保證合約到期之履約,交易雙方
不必擔心到期不履約的風險。
(四)期貨交易是保證金交易:交易雙方必須依契約規定付出一定的保證金,保證履約的誠意及能力。
(五)期貨契約可由反向操作交易,在到期前將部位平倉,或在到期時履約交割而解除契約義務。
第四章 期貨契約
關鍵詞彙
一、 標準化契約:期貨契約舉凡標的物的種類、數量、品質、交割條件、時間與地點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二、 實物交換:交易雙方私下同時交換現貨商品與期貨契約的交割行為。
三、 實物交割:買賣雙方須於到期日時,以實物交付完成交割義務。
四、 場外交易:指實物交換這種期貨交易並不是在交易廳內完成買賣,且其交換價格與條件也是由買賣雙方私下協議而成,並非如同一般期貨交易是在交易廳內公開喊價而成,故稱之。
五、 現金交割:無實體存在的期貨契約、金融期貨,即期貨中的股價指數期貨則大部分採行現金交割。
六、 貴重金屬期貨:金屬期貨中如黃金、白銀等屬於貴重金屬。
第四章 自我評量
二、請問期貨契約與遠期契約有何區別?
答:期貨契約與遠期契約的區別如下:
種類 遠期契約 期貨契約
市場 沒組織、非集中市場交易 依法在有組織的公開市場中公開交易
契約內容(標的物內容) 由買賣雙方議定 由交易所制定且標準化
價格決定 買賣兩造議定 交易所內公開競價
交易信用 買賣雙方自行承擔違約風險 由結算所擔保期約之履行,承擔雙方違約風險
契約執行方式 絕大部份以現貨交割 絕大部份以沖銷交易平倉了結部位
結算作業 由買賣雙方直接結算 由結算所或結算公司負責
三、 請問一個標準化的期貨契約應包括哪些要項?
答:標準化的期貨契約包括要項:
(一)交易標的物之類別:指期貨交易的主題,包括商品期貨及金融期貨。
(二)單位契約的數量:價格變動率較小的商品其單位契約的金額可以較大,反之則較小。
(三)交割月份:期貨交割月份隨著契約種類之不同而異,理論上任何月份皆可作為交割月份。
(四)交割方式:一般分為實物交割與現金交割。
(五)報價方式:期貨契約報價方式隨著契約種類的不同而異。
(六)交易最小變動單位:又稱基本跳動點,一般是以「檔」來表示,而所謂的每「檔」價格(tick)則是交易所允許的最小報價單位。
(七)每日價格限制:是交易所限制的每日漲跌停價格範圍,其基準則為前一日之收盤價格。
(八)部位限制:指期貨交易的投資者所保有的未平倉部位數量之限制。
(九)契約品質:一般契約書內規定可使用交易所核准之類似物品交割,但須貼好所核准之可交換之契約商品。
(十)交割條款:期貨契約中應將交割之方式,如實物交割或現金交割加以明定,並且應指明交割地點。
(十一)交易時段:每一種期貨契約的交易時段皆由各交易所訂定之。
五、請問期貨契約有哪些種類?
答:期貨契約基本上可分為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兩大類,分述如下:
(一)商品期貨的種類有很多,一般可分為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及能源期貨等三個類別,說明如下:
1. 農產品期貨:有穀物產品(小麥、玉米、燕麥等),家畜產品(生豬、活牛、牛腩等)及其他軟性商品(咖啡、可可、蔗糖等)經濟作物。
2. 金屬期貨:可分為貴重金屬(如黃金、白銀)以及工業金屬期貨(如銅、鋁、錫等)
3. 能源期貨:以石油及其附屬產品(原油、然油、汽油等)為主。農產品期貨(小麥、玉米、燕麥、生豬、活牛)軟性商品(咖啡、可可、蔗糖)、金屬期貨(貴金屬如黃金、白銀)一般金屬(如銅、鋁、錫)、能源期貨(石油、原油、汽油等)
(二) 金融期貨:金融期貨可分為三大類。
1. 股價指數期貨:如美國之S&P500指數、NYSE綜合股價指數、日本Nikkei225指數、英國FT-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香港恆生指數及台灣本土推出之台股加權指數等。
2. 利率期貨:期貨市場中經常使用的期貨商品,如長短期政府公債、歐洲美元及其它附息資產之期貨。
3. 外匯期貨:主要有英鎊、加幣、德國馬克、瑞士法朗、日幣及歐元等。
七、 您覺得期貨契約必須要標準化嗎?為什麼?
答:個人覺得期貨契約必須要標準化,因為契約愈標準化,對市場參與者來說就愈可減少買賣糾紛,交易也愈可順利進行,但要注意,太過標準化的契約,可能會使市場失去深度與流動性,使避險者對從事期貨交易喪失興趣,而使投機客操縱行情,造成市場不安定,所以就必須設計出一個能夠使期貨契約順利交易流通的標準化契約。
第五章 保證金與結算
關鍵詞彙
一、 結算保證金:結算會員=>交給結算所的保證金,來確保履約的能力與誠意。
二、 客戶保證金:客戶=>交給結算會員的保證金,用以充當履約保證。
三、 原始保證金:指期貨市場的交易人=>為參與期貨買賣所必須存入結算所的最低保證金。此項保證金通常為合約的標的價值的5%至15%。此種保證金以現金為主。
四、 維持保證金:指為維持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所需繳交之保證金。交易者的保證金在交易期間之最低額度,通常是原始保證金的75%左右,由於期貨交易為「逐日結算」之制度,所以當交易者之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將會收到經紀商的保證金追繳通知,此時交易者需以現金補足保證金至原始保證金之額度。
五、 差異保證金:指保證金淨值=>與維持保證金之間的差異部分,亦即當客戶的保證金淨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期貨商會發出保證金補繳通知單給客戶,要求補足到原始保證金的水準。若客戶無法再限定期限內補足,經紀商將會結清所持有的期貨部位,在國內俗稱斷頭。
六、 個人結算會員:結算所的會員中=>僅結算自己帳戶的交易的會員稱之。
七、 一般結算會員:可結算其他會員帳戶及會員帳戶的交易的結算所會員。
八、 結算所會員:期貨交易之結算係透過結算所會員來完成,結算所會員有個人結算會員及一般結算會員兩種。
九、 期貨保證金:為了確保期貨的買賣雙方能夠履行期貨契約,因此在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必須繳交一定金額之保證金,作為未來履行交割義務的保證。
十、 股票保證金:融資購買股票所必須提供的保證金,為購買股票價金的一部分,牽涉到證券所有權的轉換。
第五章 自我評量
一、 何謂保證金?
答:為了確保期貨的買賣雙方能夠履行期貨契約,因此在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必須繳交一定金額之保證金,作為未來履行交割義務的保證。保證金設立的目的不僅可充當未來履約的保證,同時也可作為期貨價格變動時,投資人清償損益的本金。
五、 請問期貨保證金為何對各交易族群的負擔不同?
答:期貨保證金對各交易族群的負擔不同原因=>為保證金水準的變化對於各種交易族群的衝擊程度是不同,如規模大小差別、營利性交易身分與否等因素,皆會使得各種交易族群的預期流動性與風險偏好產生差異,因此,不同交易者間若是屬於相同的保證金規範,並非表示他們會負擔相同的保證金成本,且對某些交易者造成較大的成本衝擊。
六、 請問期貨保證金會提高交易者的違約成本?
答:保證金的存在,可以保護投資人的權益,並使期貨交易順利進行。然而,對部分因突發狀況或其他因素而不能如預期履約的交易者而言,無形中也提高了其違約因素所造成的損失。
八、請問期貨保證金結算保證金與客戶保證金有何區別?
答:結算保證金:指結算會員交給結算所的保證金,來確保履約的能力與誠意。而客戶保證金:指會員的客戶也必須在結算會員處存入保證金,又分為兩種形式,初始保證金和變動保證金。
九、請問保證金有必要存在嗎?為什麼?
答:我認為保證金有必要存在,因為在期貨市場中,期貨交易之所以能順利進行,主要是因為其含有保證金的機制,使得投資人可以利用少量的保證金,便可從事較大金額的投資工作,因其風險相對較大,為確保期貨契約的交易安全,故保證金制度有必要存在。
第六章 期貨風險
關鍵詞彙
一、 風險:指一種不確定性或變異性的因素,對未來的結果可能有利,亦可能造成損害。
二、 危機:指危險即將或正在發生當中,並將造成相當程度的災害。
三、 轉機:某種不確定性的因素發生以後,其可能導致獲利或損失的關鍵事項。
四、 簡單百分比法:指針對不同的產品和不同信用等級的交易對手,分別設定不同的信用風險比例,用於計算信用風險等值,
計算公式為:(信用風險等值=合約面值 × 信用風險比例)。
五、 重置成本法:當交易雙方或某一方不履行責任時,重新購置該合約的成本,一般可根據市場當期價格,或通過計算合約未來各期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以計算某合約的重置成本。
計算公式為:[信用風險等值=替代成本+(追回乘數×合約面值))
六、 信用計量模型:1997年4月摩根推出信用計量模型,用以衡量信用風險,此種計量模式可幫助金融或非金融機構將金融工具的風險數量化,對於了解交易人所需承擔的風險之大小有重大之影響。
七、 系統風險:此種風險受限於市場因素,如政治、國家等總體因素,或利率、外匯、流動性等經濟因素,故這種市場風險又稱為無法分散的風險。
八、 非系統風險:這種風險大抵表現在公司特別的管理風險、營運風險和財務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剩餘風險。
九、 β值:指用來衡量:某一資產或資產組合的價格變化=>對市場變動的=>敏感程度
十、 價格風險:即市場風險,同上。
十一、 空頭避險:個人或企業擁有現貨部位,而到期貨市場建立空頭部位以進行避險。
十二、 多頭避險:指個人或企業未來需要某種商品,避免未來該商品之價格上揚,故到期貨市場建立多頭部位以避險。
十三、 交叉避險:指個人或企業所持有之現貨部位,在期貨市場中沒有完全相同的期貨合約可供避險,因而尋找類似的期貨合約來進行避險操作的一種避險行為。
第六章 自我評量
一、 何謂風險?其與危機有何差別?
答:
1、 風險:指一種不確定性或變異性的因素,對未來的結果可能有利,亦可能造成損害,事實上,金融市場上的風險,不僅涉及不確定性的機率觀念,亦涉及因此而引發之損益利弊的產出觀念。
2、 危機指危險即將或正在發生當中,並將造成相當程度的災害。因此危機是可在極短時間內,產生極為龐大損失的一種情況。
二、 請問風險有那些類別?
答:期貨的風險有很多一般有下列幾種:
(一)市場風險:又稱為價格風險,指市場價格(匯率、利率、股價、物價或其他指數)變動,而對金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所產生之風險。
(二)信用風險:交易對方未能履行合約義務,因無法交割而導致資產損失的風險,又稱為交割風險。
(三)操作風險:因內部管理制度不佳,或資訊系統不完備,導致經營不善,操作不當而產生的意外損失風險。
(四)流動性風險:交易者因缺乏現金或其他高流動性資產,致使期貨交易無法順利進行而產生之風險。包括兩方面,
A、由於市場規模小或市場產生異常事件,導致擁有部位者,無法以當時市價價格進行平倉或沖銷衍生性金融部位而產生風險
B、清算日或應補交保證金時,無法履行付款義務之風險。流動性越高的金融資產,其買賣價差越小。
(五)法律風險:因法律或法規方面的問題未能解決或疏於處理所造成的損失。
(六)業務風險:因一國政治或經濟政策發生改變而導致的風險,包括
1. 貨幣兌換風險、
2. 信用等級改變風險等。
(七)其他風險:指不是前述因市場、信用、操作、流動性、法律等因素所造成的風險,如天災人禍所產生的風險、信譽風險、災害風險、監管風險等。
三、 請問市場風險如何衡量?
答:市場風險是期貨交易中較常見的一種風險,因此有必要加以衡量,有關市場衡量的風險有很多,常見的有下列兩種:
(一)比率法:比率法又稱變量法,根據衍生性產品價值變動對價格與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計算其所承受的風險,在使用比率法計算市場風險時,須先估算相關的利率、價格之波幅,以及其相關係數。
(二)描述法:描述法又稱全面計值法,這種方法並不利用波幅、相關係數等統計值,而是通過假定相關資產價值在未來之各種可能的變動情形,並分析在各種情況下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價值變動,從而計算市場風險
四、請問信用風險如何衡量?
答:信用風險常被用來作為期貨交易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方式,衡量信用風險時,一般常用的有:
(一)簡單百分比法:指針對不同的產品和不同信用等級的交易對手,分別設定不同的信用風險比例,用於計算信用風險等值,所考慮因素主要有衍生性金融商品種類、合約期限、相關資產價格的波動情形,以及交易對手的信用,包括專業機構(如S&P、Moody之評審等)、交易時間和數量、保證和抵押品等,其計算公式為信用風險等值=合約面值×信用風險比例。
(二)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衡量信用風險的一種重要方法,當交易雙方或某一方不履行責任時,重新購置該合約的成本,一般可根據市場當期價格,或通過計算合約未來各期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以計算某合約的重置成本。另外需考慮合約市場價格變動可能造成信用風險。
計算公式:為[信用風險等值=替代成本+(追回乘數×合約面值)]。
(三)信用計量模型:1997年4月,摩根推出信用計量模型,用以衡量信用風險,此種計量模式可幫助金融或非金融機構將金融工具的風險數量化,對於了解交易人所需承擔的風險之大小有重大之影響。
(四)其他方法:評估信用風險還可用
1、「情境模擬法」:模擬不同的市場情況和對手的反應,計算可能產生的損失,根據最壞情形採取相關風險防範措施
2、「二叉樹分析」方法:以計算機技術中的樹結構處理方法觀念,分析各結點的信用風險,再逐步向前推演,求出當前結點的風險。
五、請問避險的方法有那些?
答:利用期貨交易預先確定價格,以鎖定成本,從而規避價格變動之風險,即是所謂避險,期貨市場中,避險者常用的避險方法有:
(一)空頭避險(又稱為賣出避險):個人或企業擁有現貨部位,而到期貨市場建立空頭部位以進行避險。即先賣出一定數量之某種期貨契約,而於契約到期前再買入該契約以實現避險之策略。
(二)多頭避險(又稱為買進避險):指個人或企業未來需要某種商品,避免未來該商品之價格上揚,故到期貨市場建立多頭部位以避險。先買進一定數量之某種期貨契約,而於契約到期前再賣出該契約以實現避險之策略。
(三)交叉避險:指個人或企業所持有之現貨部位,在期貨市場中沒有完全相同的期貨合約可供避險,因而尋找類似的期貨合約來進行避險操作的一種避險行為。利用一種金融工具的期貨契約對另一種金融工具所實施的避險策略。
六、請問β值有何作用?
答:β值又稱貝它係數,指用來衡量某一資產或資產組合的(價格變化對市場變動的敏感程度)。貝它係數是一種風險指數,用來衡量
1、 單一股票或者共同基金相較於全體市場,具報酬波動率的統計概念。貝它係數表示股價指數之報酬率上升一個單位時,某一證券之報酬率平均上升或下降之單位數。
2、 運用在證券市場上時,貝他係數愈小,表示此一證券之風險愈小;貝它係數愈大,在證券市場挺升時,此一證券之價格,上升更大,但在證券市場下挫時,其價格也下跌更多。貝它係數越大之證券,通常是投機性較強的證券。
3、 運用在基金市場上時,貝他係數的大小,取決於基金報酬率與全體市場報酬率的波動性及相關性。基金報酬率相對於全體市場報酬率的波動性愈大,貝它值愈大,則該基金的風險性以及獲利的潛能也就愈高。
4、 根據投資理論定義,全體市場本身的β係數為1,若基金投資組合淨值的波動大於全體市場的波動幅度,則貝它係數大於1。反之,若基金投資組合淨值的波動小於全體市場的波動幅度,則貝它係數就小於1
七、請問利用避險方法是否可以規避所有的風險?為什麼?
答:利用避險方法無法規避所有的風險,因為在投資過程中諸多因素變化的不可預測性及無法確定性,期貨商品的功能雖在於避險,不可諱言的仍有無法避免的風險存在,不論是那一種優良的分析系統,都無法準確無誤的預測出投資於金融商品中的風險,僅能試著降低其風險。因為市場經濟的波動變化無常,唯有掌控風險特性,並確實了解本身的風險承擔能力,才能將風險的傷害減低至最小。
八、請問為什麼要衡量風險?
答:凡投資必有風險,風險衡量的正確與否則是期貨交易管理者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經由風險衡量之後,才會了解風險之所在,以決定採取何種避險方法,規避風險。
九、請問哪一種風險最難衡量?為什麼?
答:系統風險最難衡量,此種風險受限於市場因素,如政治、國家等總體因素,或利率、外匯、流動性等經濟因素,故這種市場風險又稱為無法分散的風險。
第七章 期貨價格
關鍵詞彙
一、 期貨價格:期貨市場上期貨契約的價格。
二、 遠期價格:遠期市場上遠期契約的價格。
三、 現貨價格:現貨市場上現貨的價格。
四、 報價單位:期貨契約在市場交易時的價格單位。
五、 契約單位:指期貨所代表的標的商品數量。
六、 最小跳動單位:指價格波動的最小單位。
七、 單一成交價格:集合所有買賣委託進行集中競價交易,且均以同一價格成交,又稱為「定盤」。
八、 複數成交價格:在交易過程中,經由電腦交易系統,以連續撮和方式來決定成交之價格,又稱為「動盤」。
九、 定盤:集合所有買賣委託進行集中競價交易,且均以同一價格成交
十、 動盤:在交易過程中,經由電腦交易系統,以連續撮和方式來決定成交之價格
十一、 成交量:成交的總數量。
十二、 未平倉量:在任何時間內,期貨契約「未平倉量」是以單位來計算,並非買賣雙方的總和。
1、 買方=>尚未賣出的契約總數量
2、 賣方=>尚未買進的契約總數量,其數量是由結算機構於每日交易結束後匯總計算。
第七章 自我評量
一、何謂期貨價格?
答:期貨市場上期貨契約的價格,期貨價格代表了所有市場參與者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二、請問期貨價格、遠期價格及現貨價格之間的關係為何?
答:一般而言,期貨契約到期時,期貨價格應和現貨價格相同,否則便存在無風險的套利機會。期貨契約到期日之前,期貨與現貨除受供需影響外,亦受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的影響。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基本上會與影響現貨市場價格的因素相同。因此,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在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呈現正相關的走勢。在一個交易量與現貨市場等量齊觀的期貨市場,到底是期貨價格引導現貨價格亦或是現貨價格引導期貨價格,不同商品、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樣本,研究結果並無一致結論。因為各種商品的市場結構、法令限制不同,因此期貨市場反應現貨供需變動的機能與充分性也不相同。但一般而言,期貨市場反應資訊的速度比較快。因為現貨市場中買賣所需的資金龐大、甚至牽涉到所有權與控制權等現實因素而使得多空力量受限,無法獲得完全的反應。而這些被限制的多、空力量,在期貨市場中就能夠獲得較完全的發揮,所以說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功能。而遠期價格是指遠期市場上遠期契約的價格。
三、請問期貨價格是怎麼訂定的?
答:合理期貨價格的估算是建立在持有成本理論上,這個理論是根據現貨與期貨市場間所存在的套利關係而發展出來的模式,藉由此一關係,可以將期貨市場價格與現貨市場價格間所存在的關係加以明確界定並進而決定期貨的合理價位。訂價方式一般包括「單一成交價格」及「複數成交價格」的交易方式兩種,前者指集合所有買賣委託進行集中競價交易,且均以同一價格成交,又稱為「定盤」,後者指在交易過程中,經由電腦交易系統,以連續撮和方式來決定成交之價格,又稱為「動盤」。
四、請問期貨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
(一)契約單位:指期貨所代表的標的商品數量。
(二)報價單位:期貨契約在市場交易時的價格單位。
(三)最小跳動單位:指價格波動的最小單位。
(四)契約價值:根據契約單位,以及交易價格等資料所構成的。
(五)未平倉量:在任何時間內,期貨契約買方尚未賣出的契約總數量,或賣方尚未買進的契約總數量,其數量是由結算機構於每日交易結束後匯總計算。期貨「未平倉量」是以單位來計算,並非買賣雙方的總和。
五、請問期貨價格的限制因素為何?
答:大多數的期貨交易所為控制投資者的信用風險在原始保證金之內,因而會對每日商品價格波動 的上下限加以限制,大體是價位的3%-10%之間。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現貨合約通常在一定期間後,交易所會取消其漲跌之限制,其目的是要促使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趨於一致,二者差價太大,便會導致部分合約無法順利平倉,並進行差價結算,在流動風險升高之後,許多合約被迫在交割日以現貨交割平倉,對期貨避險及投機功能造成不利之影響。
六、您覺得定盤與動盤有何差別?
答:
1、 定盤是指:集合所有買賣委託進行集中競價交易,且均以同一價格成交,又稱單一成交價格。
2、 動盤是指:在交易過程中,經由電腦交易系統,以連續撮和方式來決定成交之價格,又稱複數成交價格。
八、何謂未平倉量?其對期貨價格有何影響?
答:未平倉量指在任何時間內,期貨契約買方尚未賣出的契約總數量,或賣方尚未買進的契約總數量,其數量是由結算機構於每日交易結束後匯總計算。期貨「未平倉量」是以單位來計算,並非買賣雙方的總和。
大體而言,在期貨市場中,成交量對價格影響的程度小於未平倉量,因為
1、 未成交量所代表的價格預期已經實現,對市場未來走勢較不具影響力。
2、 未平倉量所預期係針對未來,對市場走勢的影響力較大,故未平倉量的多寡與未來價格漲跌有較大的關係。
3、 若從實際操作的過程來作觀察:
A、 當「未平倉量」與「價格」做同方向變動時,亦即(未平倉量增加+而價格亦上升時=>因買方付出較高的價位買入,故後勢看漲);亦或(未平倉量減少+價格亦下降時=>則買空未獲利了結,已空者提前回補,價格一再回跌),※但因觸底而反彈回升,後市行情看漲。
B、 未平倉量減少,價格上升,亦或未平倉量增加,價格下降,亦即「未平倉量」與「價格」作反方向變動時,則後市行情看漲。
第八章 商品期貨
關鍵詞彙
一、 商品期貨:除股價指數期貨、利率期貨等金融期貨以外的傳統商品而言,商品期貨契約主要以傳統的大宗物資為主,是期貨契約中,最早發展成功且歷史悠久的一種期貨商品。
二、 壓榨(Crush):黃豆經壓榨後,可取出油脂。
三、 輕原油,重原油:低密度石油稱輕原油,API比重的數值愈高,代表石油密度愈低,API比重超過35度者屬於輕原油,若API比重小於24度者稱為重原油。
四、 複本位制:美國於1873年將貨幣制度改為複本位制,也就是金與銀共同使用的制度。
五、 價差交易:商品期貨間,因商品之不同而產生價格差異,如農產品中,黃豆與小麥或玉米間的基本面並不相同,價格受季節變化的影響亦不一致,因此農產品間的價差交易較為普遍。所謂價差交易=>即為同時買進與賣出某種期貨合約的交易方式。
六、 價格發現:指自由競爭市場中真正均衡價格的顯現能力。
七、 分配效率:資源分配的效率。
八、 反向操作(offsetting):持有期貨契約的成本低於持有現貨商品。故投資成本較低,投資者實際想投資現貨,卻到期貨市場持有期貨契約以達到其操作的目的,稱之反向操作。
九、 基差(Basis):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價差
十、 Sweet Crude Oil:低含硫原油。
十一、 Soul Crude Oil:高含硫原油。
十二、 NYMEX: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
十三、 IPE: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
十四、 TOCOM:東京工業用商品交易所。
十五、 CM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十六、 COMEX:美國商品交易所。
十七、 Terminal Elevator:主要集散地穀倉。
十八、 CIF:到岸價格。
十九、 FOB:離岸價格
二十、 ISO:國際糖組織。
第八章自我評量
一、請問商品期貨的分類為何?
答:商品期貨的分類:
(一) 農產品期貨:黃豆、小麥、玉米、畜產品。
(二) 能源期貨:石油又稱原油。
(三) 金屬產品期貨:又分1.貴金屬如黃金、白銀、白金等2.基本金屬如銅、鋁、鋅、錫、鎳…等。
(四) 軟性期貨:著重於經濟作物,如咖啡、可可、糖和棉花等。
二、請問什麼是能源期貨?其產生原因為何?
答:能源期貨以石油及其附屬產品(原油、然油、汽油等)為主。
在歷史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人類對能源之發掘與使用實難於清楚劃分,自產業革命以降,煤礦被大量使用,直至化工科學興起,石油類能源才被普遍應用,使這類產品在現代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隨著能源使用的日益普及,以及因供需失調所產生的價格波動,造成生產者營運上的極大困擾,業者為自求自利而致力於避險行為,能源期貨於焉而生。
1、 由於其在工業上被大量使用,因此,被譽為「工業的血液」,
2、 又因其生產成本日高,價格高漲,為原油生產國的最重要財政收入之一,在財政上被稱為是「黑金」;
三、請問什麼是金屬產品期貨?又何謂貴金屬三兄弟?各有何特色?
答:金屬類商品依其使用方向及價值,可分為
1、 貴金屬:貴金屬期貨(precious metals)主要有黃金、白銀與白金,即所謂的貴金屬三兄弟,特色如下:
(1) 黃金:自古以來向為人們的最愛,並被視為最佳的保值工具,使其在歷來的戰亂中向來有『亂世英雄』之稱的黃金因為其產量稀少,及其耐久及不易氧化的化學性、良好的延展性,使其一向被各民族用來做為貨幣、保值、首飾等用途;後來又因為其良好的導電性,而在精密的電子工業用途上、有大量的使用量。
(2) 白銀:擁有最佳的導熱性與導電性的白銀,除了工業用途之外;亦與黃金一樣扮演著保值、貨幣及首飾等角色。曾經有一段時間,白銀與黃金同時被各國央行拿來做為貨幣準備,後來因為其供給量過大,使各國紛紛放棄白銀而只以黃金做為其貨幣準備。美國於1873年將貨幣制度改為複本位制,也就是金與銀共同使用的制度。白銀大都是其它金屬開採時的副產品,全球約有70%的銀是銅、鉛、鋅等礦產附帶產物,其餘約30%則是金礦或其它金屬的附屬產物。而每年產量的60%為新開採礦,40%為舊銀回收。
(3) 白金:白金就是鉑,是黃金當中最稀有且最貴的品種,其價格比黃金高,亦有投資保值之價值,被稱之為「金屬之王」。白金優良的導電性及抗蝕性,加上特有的觸媒作用,使其廣泛地被使用在汽車、化學、石化及電子工業;因此它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白金族裡的『鈀金』其物理性及化學性與之相似,亦多被用於觸媒轉換器中。
2、 基本金屬:基本金屬係指廣泛運用在工業上之金屬,包括銅、鋁、鋅、錫、鎳…等。由於其與工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故又稱工業金屬。基本金屬中以銅最為重要,此類金屬利用其強度、易混合成合金‧‧等特性而發揮功效。銅的發展無論在歷史上或科學技術上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古以來,銅即被用來當作合金或器皿來使用,主要是他有強度、延展性、抗腐蝕性以及導電、導熱等特性。在現代的電器、電線電纜業以及水管工程業上都被廣泛使用,至今仍為許多高科技產品所不可或缺的原料之ㄧ。工業用銅的主要來源為硫化銅礦及氧化銅礦,全球礦床分布各地,主要的蘊藏量分布在
(1) 美國的洛磯山區與大盆地地區、
(2) 加拿大中部、
(3) 南美安地斯山西坡的祕魯及智利,
(4) 以及非洲的剛果和尚比亞的銅礦帶,
(5) 其中又以智利的蘊藏量為最大,亦為銅原料輸出最多的國家之ㄧ。
四、商品期貨的主要功能為何?
答:商品期貨的主要功能有下列幾種:
(一)可作為避險的工具:在期貨市場中,商品期貨合約已成商業上的主要避險工具,農產品生產者把種植的產品在期貨市場賣出,以保護其面臨農產品價格可能下跌的風險。
(二)可作為投機的工具:在商品期貨的買賣過程中,投資人可以利用最有利的時機,買賣商品期貨,並賺取其中的價值。
(三)可了解商品本身所隱含的價差交易:在期貨市場中,各種類商品期貨契約(本身)間的價差交易是相當普遍的。例如黃豆類商品中之壓榨價差和反向壓榨價差交易、黃豆粉和黃豆油之間的價差交易,以及黃豆契約間新舊作物年度價差交易。
(四) 可達成同商品間的交換功能:若市場的交易者對未來之各種商品價格看漲,則其會買進同一貨物年度較近的期貨合約,而不僅僅只是持有多頭部位,反之亦然,故商品期貨的存在,有助於投資人在相同商品之間來作交換。
(五) 可促成跨商品間的價差交易:商品期貨間,因商品之不同而產生價格差異,如農產品中,黃豆與小麥或玉米間的基本面並不相同,價格受季節變化的影響亦不一致,因此農產品間的價差交易較為普遍,而穀物與穀物間的跨商品價差交易也是時常可見,故商品期貨的存在,有助於跨商品間的價差交易。
※商品期貨市場包含一般期貨市場所隱含的經濟功能,功能有三
(一)商品期貨是投資者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二)商品期貨具有「價格發現」或價格指標的經濟功能。
(三)商品期貨能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
五、請問什麼是軟性期貨?其特色為何?
答:所謂軟性期貨:=>是相對於金屬產品期貨而言,且著重於經濟作物,其最主要的產品有咖啡、可可、糖和棉花等。特色如下:
1、 咖啡(Coffee):咖啡期貨交易主要交易所為紐約(阿拉比卡咖啡期貨)及倫敦(羅巴斯塔咖啡期貨)。咖啡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作物,越好的咖啡豆,其生產地的海拔高度愈高,一般粗分為三種類型:
(1) 一為阿拉比卡咖啡豆(Arabrica),其咖啡樹主要生長在氣候較冷的地帶,是最受歡迎的咖啡豆之一,因此價格較高,主要生產於巴西及哥倫比亞等。
(2) 二為羅巴斯塔咖啡豆(Robusta),適於製造即溶咖啡,其咖啡樹主要是生產在炎熱潮溼地帶,產地則是非洲和印尼。
(3) 最後一種為利伯利卡咖啡豆(Liberica),其咖啡樹主要生產在非洲的少數地區。
2、 可可(Cocoa):可可最早是作飲料之用,到了十九世紀時,發明了可可奶油,以及牛奶巧克力,從此,可可豆的主要用途由飲料=>改為食品,並成為世人最喜愛的食物之一。其主要交易所為紐約咖啡、糖、可可交易所(CSCE)與倫敦的可可期貨市場協會。
3、 糖(Sugar):糖價主要受國際糖組織所監控,紐約與倫敦則是世界兩大糖期貨交易的所在地。主要是由甜菜和甘蔗兩種作物提煉而成,然利用甘蔗所生產的糖成本較低,因其所需的勞工及加工程序較少,目前甘蔗糖約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交易中的糖分為
(1) 原糖:指直接從甜菜或甘蔗中提取而出尚未加工的糖,又稱粗糖;
(2) 精緻糖:指對原糖進行加工處理後的糖,如白糖,主要產糖國家有古巴、中國、美國、墨西哥、法國、菲律賓等。
4、 棉花:目前有棉花期貨交易的包括紐約棉花交易所、香港商品交易所、埃及亞歷山大棉花交易所、印度孟買棉花交易所及巴西聖保羅棉花交易所等。棉花是最主要的紡織纖維原料,長久以來就被作為布料與製造衣服的來源。棉花可供化學工業使用,棉籽可榨油供人類使用,雖然棉花一度因人造纖維的興起而相形失色,但長期仍不失其重要性,而中國大陸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棉花產區。棉花可分為:
(1) 陸地棉、
(2) 海島棉、
(3) 桉樹棉
(4) 草棉等四大品種,
第九章 關鍵詞彙
一、 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西方國家彼此採用固定匯率的協議。
二、 浮動匯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管理匯率制度採用浮動式。
三、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 ,CBOT):位於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
四、 政府國家擔保協會(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GNMA):美國聯邦政府之一,可發行移轉證券募集資金。
五、 國際期貨市場(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r ,IMM):國際間從事期貨交易的市場。
六、 短期公債期貨(Treasury Bill Futures,T-Bill Futures):以三個月期的美國短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七、 中期公債期貨(Treasury Note Futures,T-Note Futures):以公債期間在二年至十年間的美國中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八、 長期公債期貨(Treasury Bond Futures,T-Bond Futures):以期間十年以上的美國長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九、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位於芝加哥的商業交易所。
十、 逐日結算(Marking to Marker):每日結算,若有盈餘,且保證金餘額高於原始保證金的部分可以領回;但有虧損且當保證金金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則限期令其補足到原始保證金的金額。
十一、 原始保證金(Initial Margin):指期貨市場的交易人為參與期貨買賣所必須存入結算所的最低保證金。此項保證金通常為合約的標的價值的5%至15%。此種保證金以現金為主。
十二、 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 Margin):指為維持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所需繳交之保證金。交易者的保證金在交易期間之最低額度,通常是原始保證金的75%左右,由於期貨交易為「逐日結算」之制度,所以當交易者之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將會收到經紀商的保證金追繳通知,此時交易者需以現金補足保證金至原始保證金之額度。
十三、 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投資人將期貨標的物持有至期貨契約期滿所需的成本費用。
十四、 儲存成本(Storage Costs):包括存放標的物及其保險費用等。
十五、 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s):將標的物由產地運送至目的地所需費用。
十六、 融資成本(Financing Costs):購買標的物資金的機會成本,一般以附買回利率計算。
十七、 歐洲美元定期存單期貨(Eurodollar Time Deposite Futures):以歐洲美元定期存單為標的物的期貨。
十八、 三十天期利率期貨(30 days Interest Rate Futures):以三十天期的聯邦基金利率(美國商業銀行之間隔夜拆款的利率)為標的物的期貨。
十九、 倫敦銀行同業間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 Rate,LIBOR):以倫敦為中心的倫敦銀行同業間拆放利率。
二十、 結算價(Settle Price):期貨交易收盤後,所訂定的結算價格,以便結算會員公司進行逐日結算。
二十一、 持現貨套利(Cash-and-Carry Arbitrage):利用交易人在期貨交割日前,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差價所產生的持有成本(現貨)所知大小來套取利潤的一種方法。
二十二、 收益曲線(Yield Curve):估計持有成本的方法,若收益曲線向下彎曲,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反之則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
二十三、 隱含遠期利率(Implied Forward Rate):指市場中通行的未來借放款利率。
二十四、 最便宜公債(Cheapest-to-Deliver Bond):價值最低的公債。
二十五、 轉換因子或轉換率(conversion Factor):為使不同價值的合法公債皆可對期貨契約交割,增加可交割公債的多樣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設計了轉換因子或轉換率,將不同息票利率與到期日不同的公債,轉換成標準之假想公債。債券期貨契約之標的為一虛擬債券,市場上可供交割的債券之票面利率及到期期限皆不相同,須有統一的交割基準作轉換,一般以轉換因子法作為實物交割時採用的價格轉換基準。
第九章 自我評量
一、請您談談利率期貨是什麼?
答:利率期貨為為買賣雙方預先承諾,在某一特定日期,以既定的價格(即既定的利率),買進或賣出某一種標準化數量及標準化品質的權益證券。期貨市場中經常使用的利率期貨商品,如長短期政府公債、歐洲美元及其它附息資產之期貨。
三、請您談談利率期貨的內容為何?
答:利率期貨包含下列五項內容:
(二) 買賣雙方預先承諾:買賣雙方訂定交易契約,規範買賣雙方的交易方式,使買賣雙方履行買賣交割行為。
(三) 某一特定日期:指交易雙方現在所訂定的契約,在未來某一定時日再予執行。
(四) 既定的價格:因利率期貨的權益證券是以利率作為評價,故在既定價格下,即為既定的利率。
(五) 標準化數量及品質:在利率期貨中,為了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並使交易順利進行,對於權益證券的數量及品質都有規格化的訂定。
(六) 確認之標的物:利率期貨中的標的物就是以利率評價的權益證券。如公債、歐洲美元定期存單等。
四、 莉率期貨與遠期利率有何區別?
答:利率期貨與遠期利率比較
七、您覺得短期的利率期貨應如何作評價?
答:短期利率期貨的價格可用用現貨交割的方式來估算,亦可用利用現金交割的方式來衡量。現貨交割的方式又分為:(一)持現貨套利:利用交易人在期貨交割日前,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差價所產生的持有成本(現貨)所知大小來套取利潤的一種方法。(二)收益曲線:估計持有成本的方法,若收益曲線向下彎曲,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反之則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
以現金交割的短期利率期貨價格之計算方式是利用隱含的遠期利率(Implied Forward Rate)來估算,隱含的遠期利率是指市場中通行的未來借放款利率,即對於一個兩期或兩期以上的契約,簽訂契約的雙方在簽約時,對於未來的利率都做了一些假設,此一假設即是隱含遠期利率。
八、 您覺得中長期的利率期貨應如何作評價?
答:中長期的利率期貨的期貨價格可用期貨十進位結算價,或以轉換因子來計價。期貨十進位結算價是以每日最後的結算價為依據取其百分比即得。以轉換率計價是指當空頭交易人若持有不同息票利率與剩餘滿期日的長期公債,因市場是由賣方主導,所以,空頭交易人會以價值最低的或最便宜公債先行交割,以賺取期貨賣出價與交割公債之間的價差,但若大眾皆只取其最便宜公債作交割,則將造成現貨貨源不足,並使中長期公債期貨的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為使不同價值的合法公債皆可對期貨契約交割,增加可交割公債的多樣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設計了轉換因子或轉換率,將不同息票利率與到期日不同的公債,轉換成標準之假想公債。債券期貨契約之標的為一虛擬債券,市場上可供交割的債券之票面利率及到期期限皆不相同,須有統一的交割基準作轉換,一般以轉換因子法作為實物交割時採用的價格轉換基準,對期貨契約交易的活絡性有很大的幫助。
期貨市場 — 期末重點 93下
第九章 關鍵詞彙
一、 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西方國家彼此採用固定匯率的協議。在1944年7月,44個國家代表在美國New Hampshire州的Bretton Woods,舉行國際貨幣暨金融會議,為建立一個戰後國際金融機構而達成的協議。此協議決議:(1)接受可調整的釘住匯率之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2)成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貨幣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會;以及設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二、 國際期貨市場(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r ,IMM):國際間從事期貨交易的市場。
三、 短期公債期貨(Treasury Bill Futures,T-Bill Futures):以三個月期的美國短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四、 中期公債期貨(Treasury Note Futures,T-Note Futures):以公債期間在二年至十年間的美國中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五、 長期公債期貨(Treasury Bond Futures,T-Bond Futures):以期間十年以上的美國長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六、 逐日結算(Marking to Marker):每日結算,若有盈餘,且保證金餘額高於原始保證金的部分可以領回;但有虧損且當保證金金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則限期令其補足到原始保證金的金額。
七、 原始保證金(Initial Margin):指期貨市場的交易人為參與期貨買賣所必須存入結算所的最低保證金。此項保證金通常為合約的標的價值的5%至15%。此種保證金以現金為主。
八、 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 Margin):指為維持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所需繳交之保證金。交易者的保證金在交易期間之最低額度,通常是原始保證金的75%左右,由於期貨交易為「逐日結算」之制度,所以當交易者之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將會收到經紀商的保證金追繳通知,此時交易者需以現金補足保證金至原始保證金之額度。
九、 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投資人將期貨標的物持有至期貨契約期滿所需的成本費用。
十、 儲存成本(Storage Costs):包括存放標的物及其保險費用等。
十一、 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s):將標的物由產地運送至目的地所需費用。
十二、 融資成本(Financing Costs):購買標的物資金的機會成本,一般以附買回利率計算。
十三、 歐洲美元定期存單期貨(Eurodollar Time Deposite Futures):以歐洲美元定期存單為標的物的期貨。
十四、 三十天期利率期貨(30 days Interest Rate Futures):以三十天期的聯邦基金利率(美國商業銀行之間隔夜拆款的利率)為標的物的期貨。
十五、 倫敦銀行同業間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 Rate,LIBOR):以倫敦為中心的倫敦銀行同業間拆放利率。
十六、 結算價(Settle Price):期貨交易收盤後,所訂定的結算價格,以便結算會員公司進行逐日結算。
十七、 持現貨套利(Cash-and-Carry Arbitrage):利用交易人在期貨交割日前,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差價所產生的持有成本(現貨)所知大小來套取利潤的一種方法。
十八、 收益曲線(Yield Curve):估計持有成本的方法,若收益曲線向下彎曲,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反之則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
十九、 隱含遠期利率(Implied Forward Rate):指市場中通行的未來借放款利率。
二十、 最便宜公債(Cheapest-to-Deliver Bond):價值最低的公債。
二十一、 轉換因子或轉換率(conversion Factor):為使不同價值的合法公債皆可對期貨契約交割,增加可交割公債的多樣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設計了轉換因子或轉換率,將不同息票利率與到期日不同的公債,轉換成標準之假想公債。債券期貨契約之標的為一虛擬債券,市場上可供交割的債券之票面利率及到期期限皆不相同,須有統一的交割基準作轉換,一般以轉換因子法作為實物交割時採用的價格轉換基準。
第九章 自我評量
一、請您談談利率期貨是什麼?
答:利率期貨為為買賣雙方預先承諾,在某一特定日期,以既定的價格(即既定的利率),買進或賣出某一種標準化數量及標準化品質的權益證券。期貨市場中經常使用的利率期貨商品,如長短期政府公債、歐洲美元及其它附息資產之期貨。
三、請您談談利率期貨的內容為何?
答:利率期貨包含下列五項內容:
(一)買賣雙方預先承諾:買賣雙方訂定交易契約,規範買賣雙方的交易方式,使買賣雙方履行買賣交割行為。
(二)某一特定日期:指交易雙方現在所訂定的契約,在未來某一定時日再予執行。
(三)既定的價格:因利率期貨的權益證券是以利率作為評價,故在既定價格下,即為既定的利率。
(四)標準化數量及品質:在利率期貨中,為了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並使交易順利進行,對於權益證券的數量及品質都有規格化的訂定。
(五)確認之標的物:利率期貨中的標的物就是以利率評價的權益證券。如公債、歐洲美元定期存單等。
一、 利率期貨與遠期利率有何區別?
答:利率期貨與遠期利率比較
七、您覺得短期的利率期貨應如何作評價?
答:短期利率期貨的價格可用用現貨交割的方式來估算,亦可用利用現金交割的方式來衡量。現貨交割的方式又分為:(一)持現貨套利:利用交易人在期貨交割日前,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差價所產生的持有成本(現貨)所知大小來套取利潤的一種方法。(二)收益曲線:估計持有成本的方法,若收益曲線向下彎曲,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反之則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
以現金交割的短期利率期貨價格之計算方式是利用隱含的遠期利率(Implied Forward Rate)來估算,隱含的遠期利率是指市場中通行的未來借放款利率,即對於一個兩期或兩期以上的契約,簽訂契約的雙方在簽約時,對於未來的利率都做了一些假設,此一假設即是隱含遠期利率。
七、 您覺得中長期的利率期貨應如何作評價?
答:中長期的利率期貨的期貨價格可用期貨十進位結算價,或以轉換因子來計價。期貨十進位結算價是以每日最後的結算價為依據取其百分比取得。以轉換率計價是指當空頭交易人若持有不同息票利率與剩餘滿期日的長期公債,因市場是由賣方主導,所以,空頭交易人會以價值最低的或最便宜公債先行交割,以賺取期貨賣出價與交割公債之間的價差,但若大眾皆只取其最便宜公債作交割,則將造成現貨貨源不足,並使中長期公債期貨的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為使不同價值的合法公債皆可對期貨契約交割,增加可交割公債的多樣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設計了轉換因子或轉換率,將不同息票利率與到期日不同的公債,轉換成標準之假想公債。債券期貨契約之標的為一虛擬債券,市場上可供交割的債券之票面利率及到期期限皆不相同,須有統一的交割基準作轉換,一般以轉換因子法作為實物交割時採用的價格轉換基準,對期貨契約交易的活絡性有很大的幫助。
第十章 關鍵詞彙
一、 即期匯率(Spot Exchange Rate):指一國貨幣目前能立即換得另一國貨幣的相對比率。
二、 遠期匯率(Forward Exchange Rate):指一國貨幣在未來某一時點換得另一國貨幣的相對比率。。
三、 直接報價法(Direct Quotation)或直接匯率法:(Direct Rate)指以一單位外國貨幣可以折算為多少本國貨幣的匯率報價法。
四、 間接報價法(Indirect Quotation)或間接匯率法(Indirect Rate):指以一單位本國貨幣可以折算為多少外國貨幣的匯率報價法。
五、 雙向報價法(Two-Way Quotation):銀行間進行外匯報價時,同時報出買價和賣價兩種匯率,稱之雙向報價法。
六、 買價匯率(Bid Rate):銀行買進外國貨幣的匯率。
七、 賣價匯率(Offer Rate或Ask Rate):銀行賣出外國貨幣的匯率。
八、 完全報價法(Outright Quotation):與即期匯率報價方式相同。
九、 點數報價法:所報出的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高或低多少點,此點數即為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額,其中每一點為0.01%。
十、 外匯期貨(Foreign Currency Futures):指買賣雙方在未來特定的交割日期,針對特定數量的外匯,以事先議定好的匯率進行交易。
十一、 持藏成本模型(Cost of Carry Model):外匯期貨的評價方法之一,外匯期貨的持有(藏)成本是指擁有外匯期貨者所必須負擔的儲藏成本,及可能享有的儲藏收益,金融期貨基本的持有成本模型為:Ft(期貨價格)=St(現貨價格)+CC【持有(藏)成本】-CR【持有(藏)收益】。
十二、 利率平價關係(Interest Rate Parity, IRP):外匯期貨的評價方法之一,關係式為Fo(期貨匯率)=So(即期匯率) 。
十三、 拋補利率套利(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若甲擁有$C的資金準備進行投資,則甲有投資國外,到期末時換回本國貨幣,其程序為先將$C換成外匯,得$C/So,將$C/So投資於國外,到期末時,可得$C/S ×(1+ ),而在期初便賣出$C(1+ )/So的外匯期貨,到期時可收取$C(1+ )/So;及直接投資於國內,持續到期末,結果到期末時甲可收到本利合$C(1+ )。第一個方法在期初時已賣出期貨,故期末收益$C(1+ ),Fo/So為無風險收益,而由無套利假說可知,方法1和方法2的收益應相同,否則,便存在套利機會。
十四、 避險比率(Hedge Ratio):利用期貨市場來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的比率,即期貨部位的標的外幣數量等於預計規避現貨部位外幣的比率。
第十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什麼是匯率?匯率水準是怎麼決定的?
答: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兩國之間的匯率主要是由對外匯的需求和供給來決定,當然,其間的變化也會受到中央銀行的干預。在外匯市場中,外匯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決定了匯率,如下圖,以橫軸表示外匯美元的供需量,縱軸則為每單位外匯的價格NT/$,外匯的需求線為D,外匯的供給線為S,相交於E點,並決定其均衡匯率水準。
二、您知道即期外匯交易的報價方式有哪些嗎?
答:即期外匯交易的報價方式主要有下列三種:
(一) 直接報價法(Direct Quotation):又稱直接匯率法(Direct Rate)指以一單位外國貨幣可以折算為多少本國貨幣的匯率報價法。
(二) 間接報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又稱間接匯率法(Indirect Rate)指以一單位本國貨幣可以折算為多少外國貨幣的匯率報價法。
(三) 雙向報價法(Two-Way Quotation):個人購買外匯時,常以直接報價法或間接報價法為之,但銀行間進行外匯報價時,通常採用雙向報價法,即同時報出買價和賣價兩種匯率。
三、您知道遠期外匯交易的報價方式有哪些嗎?
答:遠期外匯交易的報價方式主要有下列二種:
(一) 完全報價法(Outright Quotation):與即期匯率報價方式相同,媒體所採用的也是完全報價法,如90天期遠期外匯,買入NT$32.40/$,賣出NT$32.50/$。
(二) 點數報價法:所報出的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高或低多少點,此點數即為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額,其中每一點為0.01%。如65-70表示買價點數為65,賣價點數為70。
四、請問外匯期貨是什麼?
答:外匯期貨(Foreign Currency Futures)指買賣雙方在未來特定的交割日期,針對特定數量的外匯,以事先議定好的匯率進行交易。
七、請您說明外匯期貨的評價方法為何?
答:外匯期貨的評價方法有
(一) 持有成本模型(Cost of Carry Model):外匯期貨的持有(藏)成本是指擁有外匯期貨者所必須負擔的儲藏成本,及可能享有的儲藏收益,金融期貨基本的持有成本模型為:Ft(期貨價格)=St(現貨價格)+CC【持有(藏)成本】-CR【持有(藏)收益】。
(二) 利率平價關係(Interest Rate Parity, IRP):另一種推導外匯期貨價格的方式為拋補利率套利(Covered Inteerest arbitrage)方式,若甲擁有$C的資金準備進行投資,則甲有兩種選擇一為投資國外,到期末時換回本國貨幣,其程序為先將$C換成外匯,得$C/So,將$C/So投資於國外,到期末時,可得$C/S ×(1+ ),而在期初便賣出$C(1+ )/So的外匯期貨,到期時可收取$C(1+ )/So;二為直接投資於國內,持續到期末,結果到期末時甲可收到本利合$C(1+ )。第一個方法在期初時已賣出期貨,故期末收益$C(1+ ),Fo/So為無風險收益,而由無套利假說可知,方法1和方法2的收益應相同,否則,便存在套利機會。因此,$C(1+ ) Fo/So=$C(1+ )則Fo=So ,即為一般通稱的利率平價關係。其中Fo:期貨匯率,So:即期匯率, :本國利率, :外國利率,T:剩餘到期期間。
八、您能舉例說明外匯期貨的避險功能嗎?
答:外匯期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幫助避險者規避風險,即可幫助多國籍公司、對外進行貿易之公司及國際投資者藉外匯期貨來歸避交易風險。假設有一個母公司在美國的多國籍公司預定要由德國子公司匯入一筆德國馬克,為預防因美元升值而造成馬克兌換美元的匯兌損失,故該美國母公司以特定匯率賣出外匯期貨來避險,則不論未來美元是否升值,匯入的德國馬克皆以此特定匯率兌換成美元,而無須擔心匯兌損失;又假設若有一個美國進口商預定要由瑞士進口一批手錶,未來將支付瑞士供應商相對等額的瑞士法郎,為了預防未來美元貶值而造成美元兌換瑞士法郎的匯兌損失,故該美國進口商可以特定匯率買入外匯期貨來避險,使得未來不論美元是否貶值,美元皆可以此特定匯率兌換成瑞士法郎以支付手錶貨款,而無須擔心匯兌損失。
九、假設您有法國法郎的期貨,其計算基準日為3月2日,期貨的交割日為6月1日,若法郎對美元的即期匯率為$0.6532,法郎利率為10%,美元利率為8%,請您計算法郎期貨的匯率為何?
答:即期匯率So=0.6532,本國利率 =8%,外國利率 =10%,剩餘到期期間T=90日。則法郎期貨匯率Fo=So =$0.6532 =$0.6500
即法國法郎/美元期貨匯率為$0.6564/法國法郎。
第十一章 關鍵詞彙
一、 股價指數(Stock Price Index):指數若應用於衡量一般物價水準時,稱之為物價指數,而用於衡量股價水準者便稱之為股價指數。在股票市場中,股價指數是由一群被挑選出來的股票組合之價格計算而成。
二、 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DJAI):以美國三十家大公司之股價為基礎所算得之平均值。
三、 史坦普500指數(Standard & Poor 500 Index):以市值加權所編製之指數。
四、 價值線指數(Value Line Index):採用幾何加權平均之估算方法計算股價之加權方式。
五、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以市值加權的算術平均數估算股價指數。
六、 一籃股票(One Basket of Stock):一藍股票指一個股票投資組合內有幾種不同產業類別股票組合。
七、 股價指數期貨(Stock Price of Stock):買賣雙方約定於未來買賣標的股價指數的貨幣價值的合約。
八、 交割(Delivery):契約到期後,買賣雙方履行交付款項與貨物的行為。
九、 收斂(Convergence):因期貨與現貨價不同所產生的套利情形稱之為期貨價格的收斂。
十、 避險(Hedge):現貨市場部位之持有者或需求者,利用期貨市場的同一商品或同等級商品,買進或賣出相同數量的期貨商品,以消除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對持有者或需求者不利的影響。
十一、 投資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藉由投資多種股票組合的方式來分散非系統風險的管理。
十二、 投機(Speculating):利用期貨交易買賣間的差價來賺取利潤
十三、 價差(Spread):期貨間因商品之不同而產生的價格差異。
十四、 套利(Arbitrage):套利則是指當兩國短期利率存有差距時,將資金由短期利率較低國家轉移到短期利率較高的國家,並利用外匯期貨交易避免匯率變動風險,以賺取差距利益的外匯交易,故套利是一買一賣,而不需支付現金,卻能賺取無風險現金流入的行為。
十五、 價格指標(Price Discovery):指數期貨是股票現貨價格的良好指標。
十六、 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系統性風險通常是由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因素造成,市場每一家公司或股票受其影響,因此系統風險無法藉由分散化投資來消除。
十七、 非系統風險(Non- Systematic Risk):非系統風險是指某一證券或個別公司獨有而隨機變動的風險,通常受到公司經營管理,財務或意外狀況(如火災,竊案等)影響。非系統性風險可經由投資組合規劃來降低,為可分散的風險。
十八、 多角化(Diversification):擴大投資資產的種類。
十九、 籃籌股票(優良股票)(Blue Chip):即國內通稱的續優股,指基礎穩固,營運良好的大型公司股票,以美國為例,道瓊指數所包括的三十種股票(包括Coca Cola,American Express等)都是典型的績優股。
二十、 交割結算價格(Exchange Delivery Settlement Price):期貨契約中會訂定交割結算價格為何,例如:最後交易日10:10至10:30間之平均水準。
二十一、 最小價格變動(Minimum Price Movement):期貨每一次價格變化的價格,例如每一檔跳動0.5點。
二十二、 檔值(Tick Value):每一次價格變化的金額。
第十一章 自我評量
一、 請您說明股價指數是什麼?
答:指數是統計學上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概念,用以比較一種現象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地點間的相對水準,指數若應用於衡量一般物價水準時,稱之為物價指數,而用於衡量股價水準者便稱之為股價指數。在股票市場中,股價指數是由一群被挑選出來的股票組合之價格計算而成,這些股票價格可能是實際交易價格,如S&P500指數,也可能是股票市場創造者之買進與賣出平均報價,如英國金時報100種指數。
二、 一般在編製股價指數時,是否必須考慮權數問題?以及您覺得那一種加權指數較為恰當?為什麼?
答:一般在編製股價指數時,必須考慮權數問題。個人覺得以市值加權較為理想,即依投資於各種股票的資金比例加權,因為就市場全體投資人而言,投資人投資於各種股票總金額,恰等於各種股票的市場價值,所以應以市值加權較為理想。
三、 請說明股價指數期貨的意義為何?
答:買賣雙方約定於未來買賣標的股價指數的貨幣價值的合約。由於股價指數具有較大的波動性,頗能吸引投機者的興趣,而對於資產多數集中在股市的投資者而言,其財富又變得與指數有高度相關性,因此,便產生對股價指數避險的需求,且股價指數以可作為期貨契約的標的商品,由於股價指數期貨的交易標的「股價指數」比較特殊,因此,設計股價指數期貨時,便有一些異於一般指數的特點:即
(一) 一般期貨商品均會定出合約標的商品的標準化數量,然而,由於股價指數本身回隨著股價波動而變動,故訂出的是每點的標準化價格。
(二) 由於股價指數為非實質存在的商品,因此,股價指數期貨在交割時並不以標的商品交割,而是根據結算結果以現金交割。
四、 什麼是一籃股票?其特色為何?
答:一籃股票指一個股票投資組合內有幾種不同產業類別股票組合。其特色有下列三項:
(一) 一籃股票的總價值正好等於所賦予指數的貨幣價值。
(二) 此一籃股票內的選股正好對應編製指數時的採樣股票。
(三) 每一支個股的持有金額必須為流通在外之總資本額的同一比例。
五、 請您描述股價指數期貨具有哪些功能?
答:股價指數期貨具有避險、投資組合管理、投機性、價差交易與套利及價格指標等功能,分別說明如下:
(一) 避險功能:由於股票市場的波動性較大,對某些資金集中於在股票市場的投資者而言,當市況反轉。不利於持有股票者,便會對其造成損失,此時便可以利用股價指數期貨作為避險的管道。
(二) 投資組合管理的功能:非系統性風險可經由投資組合規劃來降低,為可分散的風險,故可以利用股價指數期貨來達到投資組合管理,以分散風險。
(三) 投機性功能:投資股價現貨時,往往會面對下列問題:1為當確定大盤走勢時,卻無法決定出表現特別優良的個股。2由於資金有限,無法充分多角化投資,以致於承擔無謂的風險。3融資、融券買賣受到限制,因此,無法自由地運用財務槓桿操作。但若可以運用股價指數期貨,便可替代股票現貨投資。
(四) 價差交易與套利功能:指同時買賣兩種不同,但關係密切的期貨合約,以獲取其差價利潤的行為。大體而言,現貨與期貨往往存在下列關係:期貨指數=現貨指數(1+利率-股利率),若市場中遠天期指數於近天期指數出現至於與上式推算出的差距不符時,便可以從事價差交易。套利則是指當兩國短期利率存有差距時,將資金由短期利率較低國家轉移到短期利率較高的國家,並利用外匯期貨交易避免匯率變動風險,以賺取差距利益的外匯交易,故套利是一買一賣,而不需支付現金,卻能賺取無風險現金流入的行為。若市場上的期貨指數偏低時,便可以利用融券賣出股票並買入指數期貨,待到期時再補回股票還券,反之,則反向操作。
(五) 價格指標的功能:由於期貨市場具有風險移轉的功能,風險接受者一般均要求風險貼水。故會要求比喻期限或為低的價格,因此期貨價格是預期現貨價格的偏低估計值,然而,即使如此,指數期貨仍是股票現貨價格的良好指標。
六、 請問價差交易與套利交易有何區別?
答:所謂價差交易是指同時買賣兩種不同,但關係密切的期貨合約,以獲取其差價利潤的行為。大體而言,現貨與期貨往往存在下列關係:期貨指數=現貨指數(1+利率-股利率),若市場中遠天期指數於近天期指數出現至於與上式推算出的差距不符時,便可以從事價差交易。甚至在有預期因素將造成現貨與期貨指數之關係變動時,由於遠天期指數將受到較大的影響,也是從事價差交易的時點,這類交易稱為「市場內價差交易」。
至於套利則是指當兩國短期利率存有差距時,將資金由短期利率較低國家轉移到短期利率較高的國家,並利用外匯期貨交易避免匯率變動風險,以賺取差距利益的外匯交易,故套利是一買一賣,而不需支付現金,卻能賺取無風險現金流入的行為。若市場上的期貨指數偏低時,便可以利用融券賣出股票並買入指數期貨,待到期時再補回股票還券,反之,則反向操作。事實上,在資訊流通快速的經濟社會中,套利行為有相當大的困難,但市場上仍有無數的投資人在捕捉套利的機會,故市場上不可能存在太大的差異,否則便會有套利行為發生,因此,套利行為有助於市場資金供需的均衡。
七、 請問股票指數期貨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答:我國目前已開放投資外國期貨,其中股價指數期貨有CME的S&P500指數、CME的MMI指數、LIFFE之FTSE100指數”SIMEX的日經225股價指數等。另國際上比較重要的股票指數期貨有價值線股價指數、史坦普500指數、紐約股票交易所綜合指數與主要市場指數、日本的東證指數、日經225股價平均數、英國金融時報100種指數、加拿大多倫多300種指數、澳洲普通股指數、法國CAC40股價指數、德國DAX指數,以及香港恆生指數等。
第十二章 關鍵詞彙
一、 避險者:利用期貨市場來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
二、 專業交易人:期貨市場對製造者而言有利,對何時和如何去使用黃金期貨則是複雜且專業的工作,無法依製造商對預期金價得簡單概念而行,因此必須尋求專業交易人的幫助,一般指專業經紀商。
三、 投機者:參與交易的目的在於賺取差價,而不是避險用途
四、 定盤價:倫敦黃金市場中五大金商每天交易時,由買賣雙方最後交易的價格,即獲得一個買盤數量與賣盤數量相等的價位,此一價格即被宣佈為定盤價。
五、 五大金商:倫敦黃金市場的五大金商有Mocatta and Goldsmid ,Sharps Pixley,H.M.Rothschild and Sons,Johnson Matthey Bankers,及Samuel Montagu and Co。
第十二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黃金具有哪些特性?
答:大體而言,黃金相較於其他資產具有下列兩種特性:
(一) 具高流動性:為保有緊急用途之預防性資金,一般人通常會將所有資產中的一部份,以具有充分流動能力的流動資產持有,而在全球24小時黃金交易系統下,黃金便成為最具流動性的固定資產之一。
(二) 負相關的價格走勢:在資產組合中,人們須將資產的持有,以相互呈現負相關的投資標的來互相抵銷影響,或者以多空相反的操作來歸避風險。而當黃金在市場上自由交易時,它的價格與其他財物資產價格,具有呈現相反走勢的價格特性。尤其在通貨膨漲猖獗時,黃金的這項特性尤其明顯,因此,黃金確實有保護其他資產實質價值的功能。
二、您知道什麼是黃金期貨嗎?請問發行黃金期貨具有哪些目的?
答:黃金期貨指以黃金為交易標的物的期貨。發行黃金期貨交易的目的,除增加投資者和投機人的投資管道外,也具有重大的經濟目的,有:
(一) 避免交易風險:對黃金買賣雙方,具有規避風險的功能,因黃金的生產者即以黃金為原料的工業經營者,可將黃金價格波動的風險轉移給投機者,使原料成本可以得到控制。
(二) 避免實體交易:黃金期貨交易提供了黃金資產過戶的管道,並且使黃金儲存於保險金庫中,免於黃金實體的交易和運輸。
(三) 增加市場流通性:由於黃金的投機者之加入,擴大了投機交易,並使得市場交易熱絡。
(四) 決定市場價格:利用公開喊價,在市場自由供需下,決定了黃金售價。
(五) 增加投資機會:由於黃金期貨交易提供了較多的投資機會,使經濟活動更為多元化。
三、請您談談黃金的供給與需求如何?
答:黃金市場的供給有多方面的來源,一般可分為開採、回收與交易等三個主要來源。黃金的需求除了國家官方組織因政治或經濟之需要而購入外,上有企業界因生產之需要而有產業需求,及投資人因投資或投機需要而有需求。
四、黃金到底具有哪些功能?值得您那麼喜歡擁有它。
答:黃金自古以來向為人們的最愛,並被視為最佳的保值工具,使其在歷來的戰亂中向來有『亂世英雄』之稱的黃金因為其產量稀少,及其耐久及不易氧化的化學性、良好的延展性,使其一向被各民族用來做為貨幣、保值、首飾等用途;後來又因為其良好的導電性,而在精密的電子工業用途上、有大量的使用量。近幾個世紀以來,黃金的交易日益盛行,主要原因是因為黃金具有比貨幣更穩定的購買力。當通貨膨漲不斷擴大而影響實質貨幣購買力時,黃金則成為人們保值的最有效投資。因此,黃金與通貨膨漲間具有密切的關聯性,黃金價格走勢常隨著物價的上升而水長船高,黃金較其他資產多了高流動性及負相關的價格走勢兩項特性,因此,黃金確實有保護其他資產實質價值的功能。
十、在金屬期貨中,為何許多投資人比較喜歡黃金期貨?
答:現代經濟社會中,黃金也許不是最重要的金屬,但黃金期貨卻是金屬期貨中最早存在的商品,在物以稀為貴,以及黃金兼具貨幣與商品之特性下,所以許多投資人比較喜歡黃金期貨。
第十三章 關鍵詞彙
一、 基本分析:以實物之供給與需求變化為重點之分析方法,目的在分析各種促使供給或需求產生變化之因素,根據此因素變動加以研究,並預測未來供需之情況,以決定其價格水準的方法。
二、 落後指標:用以表達經濟總體發展之方向,並對領先指標所隱含變動趨勢加以評估,利用評估或確認其預測結果的準確性,而投資人便可利用這些指標來調整其投資的標的與額度。包含的因素有失業情況、貿易餘額、國內汽車銷售、零售金額、住宅興建、工業生產、個人所得、國民生產毛額及消費者物價指數。
三、 同時指標:相當於落後指標,國內同時指標所涵蓋內容有工業生產指數變動率、製造業生產指數變動率、製造業銷售值、製造業籌資指數變動率、票據交換金額變動率及國內貨運量。
四、 領先指標:指可以用來表達未來一段期間(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經濟狀況之可能變換趨勢的訊號,其包含了經濟循環的可能變動,故可作為分析利率未來變動趨勢的參考。美國政府之領先指標其資料包括生產及製造工人平均每星期工作時數、製造業的失業率、消費品及材料之新訂單數、公司申報較低交割的百分率、事業新設立的淨家數、廠房及設備之合約及其訂單數、私人住宅新建數額、現有及訂購中存貨之淨變動、流動資產總額之變動、五百種普通股之股價及貨幣供給。
五、 單一彈性:指價量變化的幅度均相等,即價格變動的幅度等於供需變動的幅度。
六、 經驗法:根據個人累積之市場經驗,憑經驗或直覺來判斷未來期貨價格的走向。
七、 預期心理:指社會大眾對於某一事件可能發生變動所作的一項估測與回應。
八、 富於彈性:指彈性大於1,但小於無窮大,即1<彈性係數<∞。
九、 豬米循環:經濟狀況好壞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農產品的價格,主因為農產品中的穀物與牲畜間存有某種相互依存的關聯性,若牲口飼養數量增加,則飼料用量增加,並促使玉米需求的增加與價格的上漲,而當穀物價格下降時,對牲畜飼養者有利,於是牲畜飼養量數增加,當其供過於求時,價格自然下跌,飼養者被迫減產,導致榖物需求的減少與價格的調高,如此週期性的產生就構成經濟學中所謂的蛛網理論,美國的經濟循環中的「豬米循環」即導因於此。
十、 完全彈性:指彈性無窮大,表示當價格稍有變動時,供給量或需求量及呈現大幅度的變動。
十一、 零彈性:無論價格如何變化,財貨的需求量或供給量均維持不變。
十二、 缺乏彈性:缺乏彈性是指彈性大於0小於1,即0<彈性係數<1。
第十三章 自我評量
二、 何謂基本分析法?其優缺點為何?
答:以實物之供給與需求變化為重點之分析方法,目的在分析各種促使供給或需求產生變化之因素,根據此因素變動加以研究,並預測未來供需之情況,以決定其價格水準的方法。
基本分析法的有點為了解市場供需的變化,有助於預測這些因素如何變動及如何影響商品價格,可以了解期貨價格未來的變化趨勢;其缺點則有下列四點:
(一) 遺漏變數:在找尋影響供需的因素時,可能會遺漏重要解釋變數而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
(二) 資料不完整:如果沒有遺漏重要變數,可能會因為資料的不完整而影響正確價格的分析。
(三) 經濟結構改變:當經濟體系結構改變,或非預期因素突然產生時,都會影響價格之預測。
(四) 時效落差:即使模型正確、資料完整,同時也沒有突發因素產生,但分析結果可能緩不濟急,無法掌握時效,對投資人並無太大的實質幫助。
三、 請說明供需分析法的內容為何?
答:供需分析法指對哪些影響某一特定商品之實質供給與需求的因素加以研究,以決定均衡價格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此情況下,期貨價格即是由需求與供給所決定。大體而言,假設其他情況不變,則若供給大於需求時,價格下跌,反之則上升,這就是經濟學中最常使用的供需法則。
三、請說明經驗法的內容為何?
答:根據個人累積之市場經驗,憑經驗或直覺來判斷未來期貨價格的走向,此種方法並無學理上的依據,僅依個人的知識與技巧來作為判斷的基礎,但此法卻最常被使用,特別是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之行情判斷,在某些情況下及有參考價值。
四、請說明圖表法的內容為何?
答:圖表法又稱修正平衡表法,係將確知與某財貨價格有密切關係的某項因素(如該財貨生產量)資料畫成圖表,藉由這二元圖表,來預測未來該財貨價量的走勢,是技術分析的基本依據。
五、請說明迴歸法的內容為何?
答:若將圖表法進一步加以量化,而以數學迴歸式表示,並估計其迴歸係數,以作為未來價格預估之依據,此種以已知之相關變數的變化來預估價格未來之走勢的估計方法,稱為簡單迴歸法。
六、請說明計量模型法的內容為何?
答:計量模型亦可稱為聯立方程式迴歸法,意指若單一迴歸模型不足以完全掌握價格變化時,一套較為完整但複雜的計量模型之建立,便有助以價格分析之研判。計量模型的預測方式與迴歸模型類似,但過程比較複雜,且由於其所牽涉的變數太多,一般都必須經由電腦程式來處理,而處理一完整的計量模型通常必須經過模型設定、模型認定、模型估計,及模型驗證的過程,由於計量模型的規模較大,有些模型甚至包括一千條以上的聯立方程式,是一種相對較為複雜,但估測結果也相對較為準確的一種基本分析方法。
七、請說明農產品期貨基本分析法的內容為何?
答:在農產品期貨中,影響其價量變化的因素很多,較重要的影響因素有天候、產量、庫存、經濟景氣、所得分配、消費型態、農業報告、政府政策、競爭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等。
八、請說明金融期貨基本分析法的內容為何?
答:金融期貨市場中有關其商品價格的基本分析,經常涉及到信用供需、資金流動與有價證券的價格預測。因此,常須兼顧經濟資訊、政策變化、市場資金狀況、投資人態度等的影響,以及個因素間的交互作用之評估。影響金融期貨價格的因素很多,包括物價水準、政府政策、產業資訊、經濟指標、預期心理,及其他因素等。
第十四章 關鍵詞彙
一、 走勢:又稱趨勢,指市場價量變化的趨勢。
二、 反轉:指市場趨勢線的由高峰到谷底,或由谷底到高峰的一種轉折現象。
三、 整理:指一種走勢中斷的現象,即在市場將繼續上漲或下跌的走勢之前,暫時呈現的一種震盪波動之情形。
四、 頭肩型:反轉型態的一種,又稱為三頭型,通常是由三個高峰所組成,分別是在左肩、頭部與右肩,其中頭部比左右兩間更高。
五、 三重型:指市場趨勢線呈現由三個連續高峰或三個谷底所形成的組合,其型態及其交易量的變化與頭肩型即為類似。
六、 圓底型:指市場趨勢線呈現平底圓形的狀態,又可稱為圓形頂與圓形底,又稱為碟形。
七、 A字型:指市場趨勢線呈現A形頭部之走勢。
八、 V字型:指市場趨勢線呈現V形底部之走勢。
九、 濾網法則:指不以某一個交易日為基準,而是以連續數個交易日及其強度來過濾其是否為真正突破的方法,例如必須市場交易連續數日貫穿支撐線會阻力線,才能被認定其為真正的突破。
十、 支撐不足:依濾網法則,例如以貫穿部分是否佔整個走勢中最高峰或最低谷的2%或3%以上才認定為真突破,凡低於2%或3%者,均認定其為假突破,更嚴格之認定者,則即使走勢線已經突破,且亦通過濾網法則,只認定其為支撐不足,而非真正的突破,尚必須考量趨勢線的角度之大小問題。
十一、 費柏納西數列:數列的特色其數列中每一個數字,均為前面兩位數字之和,即【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不考慮數列前七的數值,而以其中任何一個數字除以該數字前面的數字時,會得到固定常數1.618,反過來若以其中任何一個數字除以該數字後面的數字時,會得到一個固定的常數0.618,堆導出38%與62%的支撐水準,如日圓期貨正處於上漲階段,最高價為124.00,最低價為123.00,則投資人認為38%(支撐點為123.62)與62%(支撐點為123.38)為比較恰當的回溯水準。
十二、 支撐水準:整理區的價格底限稱之為支撐水準,意指股價下跌至某一價位時,遇到強而有利的買進,此時買氣大於賣壓,阻止了價格的繼續滑落,甚至能使市場價格反轉回升,這個支撐的價格水準稱之為支撐水準。
十三、 阻力水準:整理區的價格上限稱之為阻力水準,或壓力水準,意指股價上升之某一價位,遇到大量的賣壓,此時賣出大於買入,阻礙了價格的進一步攀升,甚至反轉為跌,這個阻力的價格水準稱之為壓力水準或阻力水準。
十四、 旗形:市場中常見的整理型態,通常在比較狹小而短暫的密集交易區內出現,平形狀的排列為旗形,兩側相互收斂的排列為三角旗形。
十五、 三角形:與三角旗形類似,最主要差異在三角形被認為是一種長期整理的型態,而三角旗形則只是一般的整理型態。
第十四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道氏理論的內容為何?簡單說明之。
答:道式理論認為市場移動可以分為基本、次級、再次級等三種走勢,其中,基本走勢又稱為主要走勢或長期走勢,係指持續大於兩三個月的走勢,次級走勢又稱為中級走勢,係指持續兩三週到兩三個月的變動;再次級走勢又稱為近期走勢,係指持續兩三天到兩三週的變動。除此之外,為便於分析說明,道式又將基本走勢分成三個階段,分別為累積階段、順勢階段及分配階段;其中累積階段代表基本市場移動的起始階段,屬於「先見之明」的獲利者;順勢階段是指在技術交易系統上確定了市場存在某一種趨勢,並造成買氣之後的階段,屬於「後見之明」;至於分配階段則是當投機者開始獲利回吐之前,所出現的最後上漲之階段,屬於「未見之明」的獲利者。一般而言,市場處於漲勢時固然帶來獲利空間,但若市場處於跌勢時,其在不同階段的損失也不相同。
二、何謂費柏納西數列?其特性為何?
答:數列的特色其數列中每一個數字,均為前面兩位數字之和,即【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不考慮數列前七的數值,而以其中任何一個數字除以該數字前面的數字時,會得到固定常數1.618,即 反過來若以其中任何一個數字除以該數字後面的數字時,會得到一個固定的常數0.618,即 ,在前述兩個常數中,1.618的倒數約為0.618(即 ),而0.618得倒數約為1.618(即 ),由於倒數的特色,堆導出38%與62%的支撐水準,如日圓期貨正處於上漲階段,最高價為124.00,最低價為123.00,則投資人認為38%(支撐點為123.62)與62%(支撐點為123.38)為比較恰當的回溯水準。
三、請問走勢線中的支撐與阻力如何判定?
答:支撐是指當市場跌入谷底,或達「反彈低點」時,市場所出現的買壓現象,即整理區的價格底限稱之為支撐水準,意指股價下跌至某一價位時,遇到強而有利的買進,此時買氣大於賣壓,阻止了價格的繼續滑落,甚至能使市場價格反轉回升,這個支撐的價格水準稱之為支撐水準。
阻力則是指當市場上漲到高峰,或達「反彈高點」時,市場所出現的賣壓現象,即整理區的價格上線稱之為阻力水準,或壓力水準,意指股價上升之某一價位,遇到大量的賣壓,此時賣出大於買入,阻礙了價格的進一步攀升,甚至反轉為跌,這個阻力的價格水準稱之為壓力水準或阻力水準。
四、何謂走勢?其主要類型為何?
答:又稱趨勢,一般指市場價量變化的趨勢,亦是了解或預測未來價格變化的重要因素。走勢可以分為看漲走勢、看跌走勢即持平走勢三種。所謂看漲走勢是指由一連串上升的高峰與低谷所組成的趨勢,而看跌走勢則是由一連串下降的高峰與低谷所組成的趨勢;至於持平走勢則是指其走勢持平不變的趨勢。
五、何謂反轉?
答:指市場趨勢線的由高峰到谷底,或由谷底到高峰的一種轉折現象,在市場的趨勢線上有高峰的頂點,也有低谷的底部,而由高峰變成低谷,或由低谷轉變成高峰的過程,就是一種反轉型態,因此,反轉表示一個持續的移動之結束線,而新的移動即將開始;其中「頂」是指看漲市場的結束,看跌市場的開始;而「底」則是指看跌市場的結束,看漲市場的開始,一般常見的反轉型態有頭肩型、雙重形、A字與V字型,以及價格缺口等。
六、何謂整理?
答:技術分析中所謂整理指一種走勢中斷的現象,亦即在市場將繼續上漲或下跌的走勢之前,暫時呈現的一種震盪波動之情形;當走勢中斷並形成暫時性的震盪波動時,便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走勢型態,稱之為整理型態,而整理型態一般可分為旗形和三角旗形、對稱、上升、下降即擴張三角形、 楔形或對角三角形等。
第十五章 關鍵詞彙
一、 五波三浪:艾略特(Elliott)基於市場移動型態的可分割性,認為在一個看漲的市場行情中,基本上可以由五個主要的上漲波,加上三個修正浪所構成,其中,上漲的五個波以 1,2,3,4,5來表示,而後續的三個修正浪則以a,b,c來表示。因此,「五波加三浪」可表示成前階段的「數字部分」,以及後階段的「文字部分」。
二、 數字波:五波三浪中,上漲的五個波以1,2,3,4,5來表示,稱之為數字波。
三、 衝擊波:五波三浪中,上漲的五個波中1,3,5三個正向走勢,稱之為衝擊波。
四、 文字波:五波三浪中,三個修正浪以a,b,c來表示,稱之為文字波。
五、 修正波:上漲走勢拉回,稱之為上漲的修正波,五波三浪中,2,4二個反向走勢,稱之為修正波。
六、 鋸齒反轉:它的波動可細分為5-3-5(數字分別代表構成a-b-c三波的小波數目)。這種型態的主要特徵,為b波的波峰明顯低於a波的起始點(指多頭市場而言),這樣的型態顯示市場的趨勢明顯(見圖)。當一個鋸齒型態並未達到市場的目標位置時,經常會重覆發生鋸齒型態,而重覆的次數可能至2次之多。在雙重或三重鋸齒型態中,各次型態間會以一個任意的三波所隔開。
七、 反轉波:指市場走勢由上轉下,或由高轉低的波,反之,由下轉上,或由低轉高的波亦稱為反轉波。
八、 正常的平坦反轉:與鋸齒反轉波類似,但因先前的市場走勢力量太弱,即數字階段的第五波擴張失敗,使得後續的修正波a力道不足,無法形成五個波。
九、 不規則平坦一號:指3-3-5波的型態,係指市場的反彈較大,不僅超過波a所建立的最高點,亦可能超越數字階段底五波的最高點。
十、 不正常的平坦反轉:正常平坦反轉其後續變化趨勢如數字階段a-b-c的模式,偏離此種變化型態,稱之不正常的平坦反轉。
十一、 不規則平坦二號:指3-3-5波的型態,係指市場的反彈較大,但其反彈的力量比不規則平坦一號為小,其波b的反彈會達成波a的最高點,但不會超過其所建立的高頂部位,波a與波b的變動幅度較大,但其後續的波c之變動幅度較小。
十二、 複合反轉:指融合多種反轉波以後所形成的反轉波。
十三、 二三複合反轉:由一個鋸齒反轉與某些平坦反轉所組成,主要因市場需要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反轉,唯其組合均以水平方式來進行,表示市場正在尋找反轉方向。
十四、 衝刺反轉:為3-3-5波的型態,係指市場的變動力量很大,使修正波b因衝刺反彈而把市場帶入另一個新的高峰。
十五、 三三複合反轉:相對於二三複合反轉,其組成的反轉波較多,波浪組成比較複雜。
十六、 完整市場:又稱理想的市場,其價格型態,應包括「五波三浪」的組合,即包含多頭市場波浪89個及空頭市場波浪55個,共計波浪數為144個。
十七、 牛市:指多頭市場。
十八、 熊市:指空頭市場。
第十五章 自我評量
一、 請說明結構理論的內容為何?
答:結構理論是以艾略特(R.N.Elliott)於1939年提出的艾略特波浪理論(Elliott Wave Theory)為主要內容,艾略特歸納整個市場的價格波動型態,基於市場移動型態的可分割性,認為在一個看漲的市場行情中,基本上可以由五個主要的上漲波,加上三個修正浪所構成,其中,上漲的五個波以 1,2,3,4,5來表示,而後續的三個修正浪則以a,b,c來表示。因此,「五波加三浪」可表示成前階段的「數字部分」,以及後階段的「文字部分」,其中,數字部分可分為1,3,5等三個正向走勢的衝擊波(Impulse Wave),以及2,4二個反向走勢的修正波(Corrective Wave)。而文字部分,a浪與c浪為主要價格的趨勢方向,而b浪則為反彈波,而「五波與三浪」的組合就構成了艾略特波浪理論的核心。
二、 您知道五波三浪的內容為何?請繪圖說明之。
答:艾略特基於市場移動型態的可分割性,認為在一個看漲的市場行情中,基本上可以由五個主要的上漲波,加上三個修正浪所構成,其中,上漲的五個波以 1,2,3,4,5來表示,而後續的三個修正浪則以a,b,c來表示。因此,「五波加三浪」可表示成前階段的「數字部分」,以及後階段的「文字部分」其中,數字部分可分為1,3,5等三個正向走勢的衝擊波(Impulse Wave),以及2,4二個反向走勢的修正波(Corrective Wave)。而文字部分,a浪與c浪為主要價格的趨勢方向,而b浪則為反彈波,而「五波與三浪」的組合就構成了艾略特波浪理論的核心。
五波 三浪
艾略特波浪理論基本型態
三、 您知道艾略特波浪理論中各波浪的等級及代號嗎?
答:艾略特波浪理論分為「五波加三浪」,分述如下:
(一) 五波
1. 多頭市場第一波:多頭市場第一波以「1」來表示,通常發生在多頭市場的築底過程。
2. 多頭市場第二波:多頭市場第二波以「2」來表示,第二波為回檔的走勢,而回檔的最低點通常在第一波得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
3. 多頭市場第三波:多頭市場第三波以「3」來表示,第三波是第二波價量穩定後的助長效果。
4. 多頭市場第四波:多頭市場第四波以「4」來表示,第四波與第二波皆為回檔修正波,為第三波在強勢上升以後的回檔。
5. 多頭市場第五波:多頭市場第三波以「5」來表示,漲勢不如第三波,但持續上漲時間較第三波長。
(二) 三浪
1. 空頭市場第A波:空頭市場第A波以「a」來表示,在此階段中,大多頭的走勢已經結束。
2. 空頭市場第B波:空頭市場第A波以「b」來表示,在大多頭行情將過之際,B波的反彈行情很容易造成多頭市場將在來臨的假象,使投資人加碼買入,結果慘遭套牢。
3. 空頭市場第C波:空頭市場第A波以「c」來表示,市場在A波及B波所表現出來的多頭想像在C波會完全消失,因為C波是空頭市場的主跌段。
(三) 五波三浪的代號:下圖為各波浪代號明細表
等級 代號 五波 三浪
超大循環波 - - - - - - - -
大循環波 (Ⅰ) (Ⅱ) (Ⅲ) (Ⅳ) (Ⅴ) (A) (B) (C)
循環波 Ⅰ Ⅱ Ⅲ Ⅳ Ⅴ A B C
基本的波 ○ ○ ©
次要的波 (1) (2) (3) (4) (5) (a) (b) (c)
再次要的波 1 2 3 4 5 a b c
分 i
ii
iii
iv
v
- - -
小分 - - - - - - - -
子小分 - - - - - - - -
四、請問何謂衝擊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五波三浪中(如下圖),上漲的五個波中1,3,5三個正向走勢,稱之為衝擊波。
五、請問何謂反轉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所謂反轉波指市場走勢由上轉下,或由高轉低的波,反之,由下轉上,或由低轉高的波亦稱為反轉波。其形式有平坦形、三角形、雙三角、三三波、鋸齒反轉、正常的平坦反轉、不正常的平坦反轉,及複合反轉等。
六、請問何謂修正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上漲走勢拉回,稱之為上漲的修正波,五波三浪中(如下圖),2,4二個反向走勢,稱之為修正波,而a,b,c三浪為五波的修正波,包括下跌波a、反彈波b以及最後的下跌波c。
七、請問何謂數字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如上圖五波三浪中(如上圖),上漲的五個波以1,2,3,4,5來表示,稱之為數字波。
八、請問何謂文字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五波三浪中(如上圖),三個修正浪以a,b,c來表示,稱之為文字波。
九、請問一個完整市場的艾略特波浪理論為何?請繪圖說明。
答:又稱理想的市場,其價格型態,應包括「五波三浪」的組合,即包含多頭市場波浪89個及空頭市場波浪55個,共計波浪數為144個。
多頭市場波浪數 空頭市場波浪數 完整市場波浪數
循環波 1 1 2
基本波 5 3 8
中型波 21 13 34
小型波 89 55 144
第十六章 關鍵詞彙
一、○ ×圖:原名為點數圖,利用”○”及” ×”符號來表示價格變化趨勢的一種圖形,其中「○」代表價格的下跌,「 ×」表示價格的上漲。
二、軸點分析:辦認出潛在的支撐和阻力水準的技術分析法,利用前一交易日的最高價、最低價與收盤價的平均,來估算軸點,在與市場來作比較,而以軸點之上或之下來作為支撐或阻力水準。
三、移動平均:市場價格最近一段期間的平均值。
四、乖離率:指當日價格偏離(移動)平均價隔的比率,當日價格高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正,當日價格低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負,當日價格等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零。
五、震盪指標:將當期價格減去前些時日的對應價格,當收盤價不段上升時,震盪指標為正值,否則震盪指標將轉為零或負值。
六、人氣指標:又稱能量潮,利用成交量的變化來判斷價格之可能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
七、相對強弱指標:指計算再某一段時日中,價格的平均上漲幅度佔平均上漲及下跌(絕對值)幅度總合的比重,計算期間一般有6日、10日、15日等,天數愈短,指標愈敏感。
第十六章 自我評量
一、 請說明趨勢圖的意義與內容。
答:趨勢圖主要是利用價量隨著時間改變而變動的走勢,來判定買入或賣出的一種方法,趨勢圖的種類很多,較常見的包括收盤價趨勢圖、圈叉圖、軸點分析、條形圖等,分述如下。
(一) 收盤價趨勢圖:根據每日收盤價的變化所繪製出來的圖形,為最早使用的技術分析圖之一。
(二) 圈叉圖(○ ×圖):原名為點數圖,利用”○”及” ×”符號來表示價格變化趨勢的一種圖形,其中「○」代表價格的下跌,「 ×」表示價格的上漲。
(三) 軸點分析:辦認出潛在的支撐和阻力水準的技術分析法,利用前一交易日的最高價、最低價與收盤價的平均,來估算軸點,在與市場來作比較,而以軸點之上或之下來作為支撐或阻力水準。
(四) 條形圖:亦稱為長條圖或柱形圖,是由曲線圖發展而來的,主要是再研究某「一段」時間的價格變化,以了解買賣雙方的兩種力量之對抗程度與結果,其處理方式是在一個座標軸中,以橫軸代表時間,以縱軸代表價格,再其所設定的「一段」時間單位內劃一條垂直的線段,線段的長短就等於該段時間內最高價位與最低價位的差。
二、 請說明移動平均線的意義與內容。
答:所謂移動平均是指市場價格最近一段期間的平均值,是將價格數列平滑化的一種簡單方法,其目的在「過濾」或「磨平」不正常的或暫時性的價格變動,藉以凸顯價格變動的根本趨勢,並找出較為真實的走勢。計算移動平均數時必須先決定所要平均的統計量,如最高價、最低嫁禍收盤價等,然後在確定移動平均的期數與採用的方法;計算移動平均數的方法很多,較常見的則有算術移動平均或簡單移動平均、幾何平均、加權平均、以及指數加權平均等,一般是以簡單移動平均為主,再以其他平均數為輔,因此,30天期的收盤價移動平均就等於最近30天的收盤價(含當天)平均數,且加總平均的資料將隨著時間而不斷的移動,其一般的計算式為 。大體而言,移動平均是依次把一定天數的收盤價之平均價格化成一條曲線,若市價高於移動平均數,表示市場價格看漲中,是買入的信號;反之則為看跌,是賣出的信號。因此,利用移動平均數所獲得之估算值,可以用來說明期貨市場中的買入或賣出訊號。
三、 請說明統計指標的意義與內容。
答:除了傳統的繪圖方法,技術分析也嘗試利用統計方法來算各種統計指標,以做為價格趨勢之判斷,其使用方法簡單易懂,對一般投資人具有實用價值,主要類型有:移動平均、乖離率、震盪指標、人氣指標、相對強弱指標等,分述如下。
(一) 移動平均:所謂移動平均是指市場價格最近一段期間的平均值,是將價格數列平滑化的一種簡單方法,其目的在「過濾」或「磨平」不正常的或暫時性的價格變動,藉以凸顯價格變動的根本趨勢,並找出較為真實的走勢。
(二) 乖離率:指當日價格偏離(移動)平均價格的比率,當日價格高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正,當日價格低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負,當日價格等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零。
(三) 震盪指標:將當期價格減去前些時日的對應價格,當收盤價不段上升時,震盪指標為正值,否則震盪指標將轉為零或負值。
(四) 人氣指標:又稱能量潮,利用成交量的變化來判斷價格之可能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
(五) 相對強弱指標:指計算再某一段時日中,價格的平均上漲幅度佔平均上漲及下跌(絕對值)幅度總合的比重,計算期間一般有6日、10日、15日等,天數愈短,指標愈敏感。
四、何謂軸點分析?
答:軸點分析屬於當日交易的技術分析方法,利用這個方法可以辦認出潛在的支撐和阻力水準的技術分析法,利用前一交易日的最高價( )、最低價( )與收盤價( )的平均,來估算軸點,在與市場來作比較,而以軸點之上或之下來作為支撐或阻力水準,習慣上,除了第一支撐與第一阻力之外,尚有第二支撐與第二阻力,其估算方式如下:
。
第十七章 關鍵詞彙
一、 台指期貨:以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為標的資產的期貨。
二、 結算會員:符合台灣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結算會員資格標準規定,經結算所承認的會員。
三、 結算機構:期貨契約經電腦撮合成交時,期貨結算機構變成為買賣雙方承受契約的契約當事人,並得提供期貨市場的交割服務及履約保證。
四、 結算保證金:結算會員受委託買入或賣出期貨契約時,其每口所需繳交與期交所的保證金。
五、 部位額度限制:指結算會員承做未沖銷部位所需的保證金,不得超過調整後淨資本額一定倍數的限制。
六、 部位集中度限制:指結算會員承做未沖銷部位,其佔市場未沖銷的總部位,不得超過某一定比例的限制。
七、 淨部位損失度限制:指結算會員保證金帳戶淨值,低於未沖銷部位所需保證金總額的差額,不得超過調整後淨資本額一定比例的限制。
八、 共同保證制度:期貨交易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期交所之結算機構對於結算會員不履行結算交割時,有代為結清或補償之義務,而為了分散期貨交易風險,乃由結算機構統合結算會員個別繳存之結散保證金,二者共同提撥之交割結算基金,以及結算機構提存之賠償準備金,在加上全體結算會員之總資產,形成所謂的共同保證制度。
九、 保證金的量價管理:期貨交易具有高利潤與高風險的特性,除有合理的保證金制度外,對保證金的控管模式也需重視。保證金管理分量的管理及價的管理,量的管理指對交易人的委託量加以控管,價的管理指結算會員以逐日結算制度來管理交易人的結算保證金數額,以避免可能風險之擴大。
十、 TAIMEX:台灣期貨交易所,現英文簡稱已改為TAIFEX
十一、 SIMEX: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現英文簡稱已改為SGX)
十二、 電子期貨:以台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為標的資產的期貨。
十三、 金融保險期貨:以台灣證券交易所金融保險類股價指數為標的資產的期貨。
第十七章 自我評量
一、 請問期貨交易與股票交易有何差別?又台灣目前有哪些期貨商品?其內容為何?
答:期貨交易與股票交易之差別
內容 種類 股票交易 期貨交易
交易標的 上市(櫃)公司股票 期貨商品如台指期貨
交易目的 籌資、投資、投機 避險、套利、投機。
財務槓桿 以現金交易時,無財務槓桿效用。以融資交易時,財務槓桿約2倍。 以保證金為履約擔保,財務槓桿約10-20倍。
交易限制 限於公司流動在外的股數為主。 只要買賣雙方簽約即可交易。
到期限制 無到期限制。 以契約所定之日為到期日。
分配股利 可領取公司所發放的股利。 無權領取公司所發放的股利。
清算方式 不須每日清算。 每日結算,且交易人帳戶金額必須高於維持保證金。
交易成本 成本較高(手續費、交易稅等)。 成本較低(手續費、期交稅)等。
交割方式 成交後第二營業日辦理款、券交割。 到期時以現金交割。
台灣目前的期貨商品有臺股期貨、電子期貨、金融期貨、小型臺指期貨、臺指選擇權、電子選擇權、金融選擇權、股票選擇權、臺灣50指數期貨、十年期政府公債期貨、三十天期利率期貨等,以下僅就臺股期貨、電子期貨、金融期貨介紹如下。
(一) 台指期貨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項目 內容
交易標的 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中文簡稱 臺股期貨
英文代碼 TX
交易時間 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常營業日上午8:45~下午1:45
契約價值 臺股期貨指數乘上新臺幣200元
契約到期交割月份 自交易當月起連續二個月份,另加上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三個接續的季月,總共有五個月份的契約在市場交易
每日結算價 每日結算價原則上為當日收盤時段之成交價,若收盤時段無成交價,則依期交所「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期貨契約交易規則」訂定之
每日漲跌幅 最大漲跌幅限制為前一營業日結算價上下7%
升降單位 指數1點(相當於新臺幣200元)
最後交易日 各契約的最後交易日為各該契約交割月份第三個星期三,其次一營業日為新契約的開始交易日
最後結算日 最後結算日為最後交易日之次一營業日
最後結算價 以最後結算日臺灣證券交易所依本指數各成分股開盤十五分鐘為基礎,先計算出該段時間內各成分股之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再予以訂定最後結算價 。
交割方式 以現金交割,交易人於最後結算日依最後結算價之差額,以淨額進行現金之交付或收受
部位限制 交易人於任何時間持有之各月份契約未平倉部位總和限制如下(加計依契約規模調整後之MTX契約合計):1. 自然人2,000個契約 2. 法人機構4,000個契約 3. 法人機構基於避險需求得向期交所申請豁免部位限制 4. 期貨自營商之持有部位不在此限
保證金 期貨商向交易人收取之交易保證金及保證金追繳標準,不得低於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水準
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以「臺灣期貨交易所結算保證金收取方式及標準」計算之結算保證金為基準,按本公司訂定之成數加成計算之
(二) 電子期貨
「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項目 內容
交易標的 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
中文簡稱 電子期貨
英文代碼 TE
交易時間 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常營業日上午8:45~下午1:45
契約價值 電子期貨指數乘上新臺幣4,000元
契約到期交割月份 自交易當月起連續二個月份,另加上三、六、九、十二月中三個接續季月,總共五個月份的契約在市場交易
每日結算價 每日結算價原則上為當日收盤時段之成交價,若收盤時段無成交價,則依本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交易規則」訂定之
每日漲跌幅 最大漲跌幅限制為前一營業日結算價上下7%
升降單位 指數0.05點(相當於新臺幣200元)
最後交易日 各契約的最後交易日為各該契約交割月份第三個星期三,其次一營業日為新契約的開始交易日
最後結算日 最後交易日之次一營業日
最後結算價 以最後結算日臺灣證券交易所依本指數各成分股開盤十五分鐘為基礎,先計算出該段時間內各成分股之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再予以訂定最後結算價 。
交割方式 現金交割,交易人於最後結算日依最後結算價之差額,以淨額進行現金之交付或收受
部位限制 交易人於任何時間持有之各月份契約未平倉部位總和限制如下: 1. 自然人400個契約 2. 法人機構1,000個契約 3. 法人機構基於避險需求得向期交所申請豁免部位限制 4. 期貨自營商之持有部位不在此限
保證金 期貨商向交易人收取之交易保證金及保證金追繳標準,不得低於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水準
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以「臺灣期貨交易所結算保證金收取方式及標準」計算之結算保證金為基準,按本公司訂定之成數加成計算之
(三) 金融期貨
「臺灣證券交易所金融保險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項目 內容
交易標的 臺灣證券交易所金融保險類股價指數
中文簡稱 金融期貨
英文代碼 TF
交易時間 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常營業日上午8:45~下午1:45
契約價值 金融期貨指數乘上新臺幣1,000元
契約到期交割月份 自交易當月起連續二個月份,另加上三、六、九、十二月中三個接續季月,總共五個月份的契約在市場交易
每日結算價 每日結算價原則上為當日收盤時段之成交價,若收盤時段無成交價,則依本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交易規則」訂定之
每日漲跌幅 最大漲跌幅限制為前一營業日結算價上下7%
升降單位 指數0.2點(相當於新臺幣200元)
最後交易日 各契約的最後交易日為各該契約交割月份第三個星期三,其次一營業日為新契約的開始交易日
最後結算日 最後交易日之次一營業日
最後結算價 以最後結算日臺灣證券交易所依本指數各成分股開盤十五分鐘為基礎,先計算出該段時間內各成分股之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再予以訂定最後結算價 。
交割方式 現金交割,交易人於最後結算日依最後結算價之差額,以淨額進行現金之交付或收受
部位限制 交易人於任何時間持有之各月份契約未平倉部位總和限制如下: 1. 自然人600個契約 2. 法人機構1,200個契約 3. 法人機構基於避險需求得向期交所申請豁免部位限制 4. 期貨自營商之持有部位不在此限
保證金 期貨商向交易人收取之交易保證金及保證金追繳標準,不得低於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水準
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以「臺灣期貨交易所結算保證金收取方式及標準」計算之結算保證金為基準,按本公司訂定之成數加成計算之
六、請問期交所如何做好保證金的管理?
答:由於期貨交易具有高利潤與高風險的特性,除有合理的保證金制度外,對保證金的控管模式也需重視。一般保證金管理分量的管理及價的管理,分述如下:
(一) 量的管理:所謂量的管理指對交易人的委託量加以控管,亦即結算部門依據結算會員超額保證金的部分,將其換算可承作之新增部位,以控制交易量的不當增加。
(二) 價的管理:所謂價的管理指結算會員在每日的交易盤中,對各結算會員當時未平倉的合約部位進行至少二次的比價,若其帳戶的保證金餘額低於應有的結算保證金數額時,則限定交易人必須在一個小時內,補足差額部分的保證金,以避免可能風險之擴大。
同時期交所對於結算會員也有所謂保證金部位管理,一般可分額度限制、集中限制以及損失限制等,分述如下:
(一) 部位額度限制:係指結算會員承作未沖銷部位所需的保證金,不得超過調整後淨資本額一定倍數的限制。
(二) 部位集中度限制:係指結算會員承作未沖銷部位,其佔市場未沖銷的總部位,不得超過某一定比例的限制。
(三) 淨部位損失度限制:係指結算會員保證金帳戶淨值,低於未沖銷部位所需保證金總額的差額,不得超過調整吼淨資本額一定比例的限制。
七、為什麼期交所要對結算會員作定期與不定期的查核?
答:期交所基於交易安全性的考量,對於結算會員的財務結構及營運狀況會作定期與不定期的稽核,前者包括財務報告的檢查、結算保證金的作業查核,以及保證金部位的控管等;後者則包括財務會計的事務檢查、結算會員內部控制作業的評估、客戶保證金專戶的管理檢查,以及其他特殊事件的查核與處理等。
關鍵詞彙
一、 期貨:買賣雙方約定在將來的某一時點,以事先約定之價格,對某一特定商品來進行交易的一種合約。
二、 避險者(Hedger):利用期貨市場來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
三、 投機者(Speculator):利用期貨交易買賣間的差價來賺取利潤。
四、 期貨交易:指從事期貨契約及期貨選擇權契約買賣之行為。
五、 期貨契約::指依期貨交易所之交易規則所定,雙方當事人約定,同意於(未來特定時間,依特定價格及數量等)交易條件買賣期貨商品,或於到期前結算差價之契約。
六、 期貨選擇權契約:指依期貨交易所之交易規則所定,期貨選擇權買方支付權利金,取得購入選擇權或售出選擇權,於(特定期限內,依特定價格及數量等)交易條件買賣期貨之契約,或期貨選擇權,賣方於買方要求履約時,有依選擇權約定旅行義務之契約。
七、 期貨交易人:指委託期貨經紀商從事期貨交易之人。
八、 國外期貨交易所:指經主管機關認可之國外期貨交易所。
九、 期貨經紀商:(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s FCM)一般經政府主管單位批准而接受客戶委託(買賣期貨契約,並可接受客戶開戶交易)的個人或公司,稱之為期貨經紀商。
十、 交易保證金:指期貨交易人=>為期貨交易=>繳存期貨經紀商之保證金額。
十一、 營業保證金:指期貨經紀商=>依主管機關之規定,為履行賠償責任,所提存一定比例之保證金額。
十二、 對作(Bucket):期貨經紀商=>(將客戶委託單下至期貨交易所,同時,依相互的立場,將兩倍的單量下至交易所。
十三、 衡抵或海京(Hedging):交易者=>在期貨市場設立與現貨市場相反的立場。
十四、 對沖或結清(Close Cut):對沖是指針對(同種期貨商品,買進多少數量,就會賣出多少數量)。由於(在期貨存續期間賣出某一數量之甲商品期貨投資人,亦會在到期前買回同一數量之甲商品期貨),故對沖又稱為結清。用意在利用一買與一賣,來沖掉對期貨商品的取得權利與履行義務。
十五、 釘市(Marking the Market):每日依據收盤價來調整買賣雙方保證金餘額的作法稱之。
十六、 基差:指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價差。
十七、 營業員(Account Exceutive):指在期貨經紀商任職,=>(直接面對客戶,執行客戶委託事務並收取佣金)者。
十八、 炒單(Churning):未顧及顧客的利益而=>過量交易,以期獲得不當之交易佣金。
十九、 管制帳戶(Controlled Account):指不是由開設帳戶本人進行交易,而是=>直接授權由他人交易的帳戶統稱之。
二十、 平倉(Colver):期貨契約交易=>於契約到期日之前,以等量但相反的交易契約,將原來的契約沖銷。
二十一、 交割(Delivery):指賣方=>履行期貨契約的現貨交運義務。
二十二、 未平倉契約:指保留在期貨市場中=>未平倉的契約數量。
二十三、 公開喊價(Open Outcry):指期貨交易的進行,乃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場中,=>由場內經紀人公開高聲喊叫成交。
二十四、 部位(Position):指留置於市場中=>的買或賣的契約。
二十五、 獲利了結(Realizing):指將帳戶中=>未平倉的浮動利潤平倉,使之成為真實的獲利。
二十六、 搶帽子(Scalp):在當日交易中=>以大批訂出單進出市場,以謀取利益者。
第一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期貨的意義為何?
答:所謂期貨:是指買賣雙方=>約定在(將來的某一時點,以事先約定之價格,對某一特定商品來進行交易的一種合約)。因此,期貨就是事先訂好的一種契約,而契約上則載明買賣雙方所必須履行的義務,包括交易的時間、交貨的地點、交易的價格,以及交易的特定商品等。
二、期貨市場的商品一般可分為哪些類別?
答:期貨市場的商品大體上可分為下列四大類:
(一)農產品期貨如小麥、咖啡、可可玉米、燕麥、大豆、可可等。
(二)貴金屬期貨如黃金、白金、白銀、銅等。
(三)外匯期貨如英鎊、馬克、日圓等。
(四)金融期貨如短期、中期及長期的債券期貨、股票指數期貨等。
第二章:期貨市場的組織結構
關鍵詞彙
一、 客戶:指從事期貨投資的投資人。分投機、避險、套利三種。
二、 期貨經紀商:(FCM)一般經政府主管單位批准而=>(接受客戶委託買賣期貨契約,並可接受客戶開戶交易的個人或公司),稱之為期貨經紀商。
三、 結算會員:指經結算所=>所承認的會員。
四、 期貨仲介商:(Introducing Broker IB)期貨仲介經紀商或期貨仲介商=>主要在(為期貨經紀商介紹客戶,惟仲介經紀商不得接受客戶的資金),所有的客戶資金=>必須存入介紹之期貨經紀商所開設的帳戶。
五、 場內代表:專門在交易場內=>為其會員或自己買賣期貨契約者。
六、 期貨營業員:(Associate Person AP)期貨經紀商=>的業務代表。
七、 結算所(Clearing House):和交易所一樣=>(是非營利機構),美國的主要期貨交易所均有其個別的結算所。
主要功能:
1、 期貨契約結算(Clear)
2、 保證金維持
3、 結算會員監督
4、 結算保證金的建立
八、 交易人:期貨最主要的是「交易人」,為期貨參與者的主體,交易人可因握有期貨合約的長短、交易的標的、投資量多寡來區分如下:
1、 從握有期貨合約的時間長短區分
(1) 部位交易人(Position Traders):投資者=>於建立部位後,經過一段時間(數天、數週、數月),在進行平倉者,稱之。
(2) 當天沖銷交易人(Doler Traders):投資者=>於一天之內完成買、賣期貨合約的沖銷動作者稱之。
(3) 搶帽客(Scalpers):指交易場內為自己交易的人,常大量以買價(Bid Price)買進,並大量以賣價(Offer Price)賣出,賺取差價利潤,對期貨交易的熱絡有很大貢獻。
2、 從投資者交易的標的區分:
(1) 差價套利交易者:專找(價差不合)的期貨合約,同時進行一買一賣,以套取利潤。例如價格相關的不同月份、或不同交易所、或不同的期貨合約等。
(2) 單一期貨投資者:只做單一期貨合約的漲跌,從中追求利潤。
3、 從投資者所下的單量區分:
(1) 大戶:交易量大者
(2) 散戶:交易量小者
九、 期貨基金經理人:(Commodity Pool Operation CPO)可吸收個別客戶資金,待基金募集完成後,可代客操作投資於期貨市場或其他相關之投資工具。
十、 期貨投資顧問:(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 CTA)提供期貨交易諮詢服務,並收取費用的專業單位或個人。
十一、 會員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所有新會員的入會申請事宜,審核申請書件,並判斷申請人之財務狀況是否達到交易所要求之標準及有無不良紀錄或前科。
十二、 業務執行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主要職責在處理交易所內部的違規交易。
十三、 仲裁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指派仲裁小組判決會員彼此間之爭執,或期貨交易人與會員經紀商之爭執。
十四、 新商品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研發新期貨契約及選擇權契約,評估新商品上市交易可能性,同時對新商品之經濟功能與予分析闡述,以便向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申請核准上市。
十五、 監督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對業務執行委員會指控之違規案件,聽取交易所職員及涉案會員的陳述,並調查證據,以決定涉案會員有否違反交易規則即應科處之懲戒程度。
十六、 交易廳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監督自任交易人及交易廳經紀人=>在交易廳之交易行為;並對交易廳內會員=>之違規行為加以處罰。
第二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期貨市場的組織為何?
答:期貨市場的組織主要分為兩方面:
(一)基本組織:可分為三大層級=>客戶、期貨經紀商、結算會員。
(二)期貨市場的參與者:一般的期貨參與者有=>
期貨經紀商、
場內代表、
仲介經紀商、
期貨營業員、
期貨基金經理人、
期貨投資顧問、
主管機關及自律組織、
交易所、
結算所及
交易人等。
二、請問期貨市場的基本組織(結構)為何?
答:期貨市場的基本結構由三個層面所構成,分別是
1、 第一層的客戶:(避險者、投機者及套利者),為期貨市場的主體,其經由期貨經紀商或期貨仲介商的引薦,再加上結算所的保證,使客戶的期貨交易得以在期貨交易所中順利進行。
2、 第二層的期貨經紀商: 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s FCM)一般經政府主管單位批准而接受客戶委託(買賣期貨契約,並可接受客戶開戶交易)的個人或公司,稱之為期貨經紀商。
3、 第三層的結算會員。
四、請問您知道期貨交易所的組織嗎?請說明。
答:一般期貨交易所大都為
1、 會員制組織,
2、 會員始得於交易廳中執行交易,
3、 交易所會員為交易所的所有權人,
4、 期貨交易所的經營=>則由會員與交易所職員共同負責。
5、 每個交易所大都分為兩大系統,
(1) 會員系統
(2) 職員系統:為交易所聘任,負責交易所各項業務之推行
6、 交易所最高管理機構為董事會:董事會成員由交易所會員互選,但亦得包括一定數目的非會員董事。董事會之決策交由交易所下設之各委員會負責執行,交易所職員則負責協助各委員會完成工作任務。委員會型態如下:
(1) 會員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所有新會員的入會申請事宜,審核申請書件,並判斷申請人之財務狀況是否達到交易所要求之標準及有無不良紀錄或前科
(2) 仲裁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指派仲裁小組判決會員彼此間之爭執,或期貨交易人與會員經紀商之爭執。
(3) 業務執行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主要職責在處理交易所內部的違規交易
(4) 監督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對業務執行委員會指控之違規案件,聽取交易所職員及涉案會員的陳述,並調查證據,以決定涉案會員有否違反交易規則即應科處之懲戒程度
(5) 控制委員會:負責查核交易廳內的交易活動,未平倉契約的增減情形即將屆滿契約的交易量,以預防有不正常大額買進或賣出,並避免發生操縱或壟斷市場行情之情事。
(6) 新商品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研發新期貨契約及選擇權契約,評估新商品上市交易可能性,同時對新商品之經濟功能與予分析闡述,以便向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申請核准上市
(7) 交易廳委員會:隸屬於期貨交易所下,=>負責監督自任交易人及交易廳經紀人=>在交易廳之交易行為:並對交易廳內會員=>之違規行為加以處罰
(8) 交易所職員:各委員業務之執行與推動,實際是透過交易所職員的協助始得完成
五、請問您知道期貨交易所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嗎?請說明。
答:期貨交易所的主要任務有
(一) 提供優良的交易場所:交易所必須提供良好的交易場所與設備,由於在交易的進行中,過量的噪音及擁擠的人潮會妨礙人工喊價及手勢交易的流暢,且期貨交易隨經濟發展而日漸成長,因此交易所需提供優良的設備並適時視需要而隨時做調整,以符合交易者的需要。
(二) 提供良好的通訊設施:交易所需提供交易廳內與廳外良好的通訊設施,以維持交易廳內的會員與廳外的期貨經紀商職員與客戶間良好的聯繫管道,俾會員及在交易廳內的期貨經紀商職員得以接受買賣指令、報告市場價格及確認交易。為達此目的,期貨交易所必須具備並提供良好的通訊設施。
(三) 提供迅速與準確的交易程序:一般期貨契約每日交易量都很大,在交易過程中,有眾多的交易會員參與這些交易,在交易結束後,對於產生錯誤的部份,交易所必須建立一套完備的程序,以確認交易對象及成交價格。
(四) 具有健全的保證金與結算制度:期貨交易是以保證金為基礎,使得投資人可以以小搏大,但其風險相對較大,故交易所必須維持健全的保證金系統於結算制度,以確保期貨契約的交易安全。
(五) 提供公平公正的交易規則:期貨交易必須制定完善的交易規則,以確保市場交易之公平與公正,才能使期貨交易正常進行,因此期貨交易所必須建立一套大家得以共同遵循的市場規則。
(六) 提供多樣化的契約種類:期貨交易所的繁榮與否視上市契約交易的熱絡程度而定,故期貨交易所必須不斷推陳出新,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代的進步,推出並推廣新上市契約,否則期貨交易所的交易量將會逐漸萎縮並被淘汰。
六、請問您知道期貨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嗎?請說明。
答:期貨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有(期貨商品功能)
(一) 移轉價格風險:期貨市場由於提供了期貨契約及選擇權契約的交易場所,使企業廠商得以移轉價格風險,將價格變動風險轉嫁予願意承擔的投機人。
(二) 確定競爭價格:期貨價格是市場參與者對未來商品行情的預期,市場參與者包括生產者、中間商、製造商、期貨基金經理人、投機人等,其分別由不同的角度分析預測商品行情並參與交易,對商品的未來供需提供可能的指標,使企業經營者得以預估成本,擬定未來的營運策略。
(三) 增加資產流動性:市場參與者僅需在期貨經紀商處開立帳戶,即得透過電話洽詢市場行情並委託交易,上市契約的買賣時間很短,其價差極其細微,相對的其流動性亦很高。
(四) 促進資訊公開:期貨交易所的目的在促進會員對於交易量之需求,因為愈大的交易量代表愈高的交易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達成此目的,交易所必須極力促銷期貨交易,而其最有效的方法即是促進資訊公開,將市場行情及其相關資訊彙總並予傳播,使大眾得以了解商品行情價格,並吸引潛在投資人進行交易。
期貨市場的基本組織明細
客戶(避險者、投機者、或套利者)
期貨市場的基本組織
第二章
第三章 期貨交易
關鍵詞彙
一、 期貨契約(Futures Contract):指依期貨交易所之交易規則所定,雙方當事人約定,同意於未來特定時間,依特定價格及數量等交易條件買賣期貨商品,或於到期前結算差價之契約。
二、 期貨交易(Futures transaction):指從事期貨契約及期貨選擇權契約買賣之行為。
三、 現貨交易:買賣雙方於同意交易後,立即按照契約內容履行交割,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四、 現貨市場:指進行現貨交易的市場。
五、 期貨市場:指進行期貨交易的市場。
六、 遠期契約(forward contract):雙方當事人約定=>交易標的物及其內容,而於未來履行交割之買賣合約。
七、 預到契約(to arrive contract):遠期契約又稱預到契約。
八、 空頭:指的是賣方。
九、 多頭:指的是買方。
十、 場內經紀人:專門在交易場內為其期貨經紀商買賣期貨契約者,即代表交易場外的客戶執行買賣委託交易。
十一、 場內自營商:專門在交易場內為其自己買賣期貨契約者,又可稱為搶帽客。
十二、 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美國主管期貨的機構。
十三、 NFA:國家期貨協會(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美國期貨的自律組織。
十四、 期貨交易所:指期貨契約及選擇權契約的集中交易之市場。
十五、 席位:各個交易所均有固定的交易會員席次數目,例如在美國交易會員資格必須透過公開競價才能購得,因為只有交易會員才能在營業廳內從事交易。
十六、 經手費:委託場內代表執行買賣交易,付給的經紀服務費。
十七、 結算費:結算會員向期貨經紀商收取的結算手續費。
十八、 跑單員:將投資人之委託單送到場內經紀人手中,由場內經紀人在交易櫃台內公開喊價交易的人。
十九、 市價委託:是指示經紀商於下單時,以市場上所能取得的最佳價格來進行交易。
二十、 限價委託:是指示經紀商在限定價格或比限定價格較好的價格進行交易。
二十一、 觸及市價委託:指當市價觸及客戶預設的價格時,立即進行交易。
二十二、 停損委託:由客戶預設價格,當市價觸及預設的價格時即以市價進行交易。
二十三、 當日委託:限當日有效,若當日位成交,則委託自動失效。
二十四、 開放委託:又稱為「取消前有效委託」,指未經客戶取消前仍維持有效之委託。
二十五、 特別時間委託:限交易時間內的某特定時段有效。
二十六、 開盤市價委託:限開盤後某特定極短時間內之市價交易。
二十七、 收盤市價委託:收盤前某特定極短時間內之市價成交。
二十八、 原始保證金:指投資者=>進入市場交易時所必須繳交的保證金,此項保證金通常為合約的標的價值的5%至15%。
二十九、 維持保證金:指為維持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所需繳交之保證金,通常為原始保證金的70%至80%左右。
三十、 逐日結算:期貨交易的雙方,=>對於所持有的期貨部位,每日按結算價格計算損益,如因虧損而導致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時,須於一定時間內補足差額,若有收益,則可將超額部分提取出來
第三章 自我評量
二、 您知道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區別嗎?
答:期貨交易指從事期貨契約及期貨選擇權契約買賣之行為,即交易雙方在訂定契約時,同意依約定
價格買賣某種特定數量及品質的商品,亦即根據期貨契約之規定,由賣方或空頭於交割日時,
以事先約定好的價格,將特定數量及品質的產品交付給買方或多頭的一種交易模式,也就是「先
買賣、後交貨」的交易行為。而現貨交易指買賣雙方於同意交易後,立即按照契約內容履行交割,
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行為。
三、請簡單說明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的主要內容為何?
答:(一)商品期貨主要內容有:
1. 農產品期貨:有穀物產品(小麥、玉米、燕麥等),家畜產品(生豬、活牛、牛腩等)及其他軟性商品(咖啡、可可、蔗糖等)經濟作物。
2. 金屬期貨:可分為貴重金屬(如黃金、白銀)以及工業金屬期貨(如銅、鋁、錫等)。
3. 能源期貨:以石油及其附屬產品(原油、然油、汽油等)為主。
(二)金融期貨主要內容有:
1. 外匯期貨契約:主要有英鎊、加幣、德國馬克、瑞士法朗、日幣及歐元等。
2. 利率期貨契約:主要有長短期政府公債、歐洲美元及其他附息資產之期貨。
3. 股價指數期貨契約:主要有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指數期貨、日本日經225指數、香港恆生指數等。
九、請您描述期貨交易的流程好嗎?
答:投資者
1、 投資者首先於會員經紀商處開戶
2、 若要買進(賣出)期貨時,對會員經紀商下各種委託單令,指示場內經紀人代為買賣期貨契約。
3、 受託經紀商於接受委託後在委託單上加蓋時間戳記,利用電話或電腦傳輸系統,將該委託單傳送至經紀商在交易廳內之收發處,蓋上抵達時間戳記後,
4、 立即由跑單員將投資人之委託單送到場內經紀人手中,由場內經紀人在交易櫃台內公開喊價交易。
5、 交易成交後,場內經紀人必須在交易卡上記下交易時間、成交價、數量,以及成交對手所屬會員公司名稱。
6、 交易所的交易櫃檯觀察員也會在報價卡上記載該筆交易資料,輸入交易所的電腦報價系統,
7、 此一訊息便即刻呈現在交易廳的行情板上,同時透過資訊網路將資訊傳輸至海內外的市場行場揭示系統;
8、 另一方面,交易完成後,委託單會由跑單員再送回經紀商的收發處,由業務代表向客戶回報成交情況。
9、 故期貨交易的流程簡單即為買賣雙方=>經由會員經紀商=>交易廳經紀人=>以及會員經紀商(等的協助,確定買賣後),=>再經由結算所的清算,以完成期貨交易的手續。
十、試描述期貨交易有那些特性?
答:期貨交易的特性有:
(一)期貨契約標準化:對交易標的物的數量、種類、品質、交割日期與交運地點都有嚴格規定。
(二)期貨交易為集中且公開的交易:期貨交易在集中交易市場中進行,及在所謂的期貨交易所內進
行公開喊價,私人之間不得私相交易。
(三)期貨交易可以減少交易風險:期貨交易完成後都由結算所背書保證合約到期之履約,交易雙方
不必擔心到期不履約的風險。
(四)期貨交易是保證金交易:交易雙方必須依契約規定付出一定的保證金,保證履約的誠意及能力。
(五)期貨契約可由反向操作交易,在到期前將部位平倉,或在到期時履約交割而解除契約義務。
第四章 期貨契約
關鍵詞彙
一、 標準化契約:期貨契約舉凡標的物的種類、數量、品質、交割條件、時間與地點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二、 實物交換:交易雙方私下同時交換現貨商品與期貨契約的交割行為。
三、 實物交割:買賣雙方須於到期日時,以實物交付完成交割義務。
四、 場外交易:指實物交換這種期貨交易並不是在交易廳內完成買賣,且其交換價格與條件也是由買賣雙方私下協議而成,並非如同一般期貨交易是在交易廳內公開喊價而成,故稱之。
五、 現金交割:無實體存在的期貨契約、金融期貨,即期貨中的股價指數期貨則大部分採行現金交割。
六、 貴重金屬期貨:金屬期貨中如黃金、白銀等屬於貴重金屬。
第四章 自我評量
二、請問期貨契約與遠期契約有何區別?
答:期貨契約與遠期契約的區別如下:
種類 遠期契約 期貨契約
市場 沒組織、非集中市場交易 依法在有組織的公開市場中公開交易
契約內容(標的物內容) 由買賣雙方議定 由交易所制定且標準化
價格決定 買賣兩造議定 交易所內公開競價
交易信用 買賣雙方自行承擔違約風險 由結算所擔保期約之履行,承擔雙方違約風險
契約執行方式 絕大部份以現貨交割 絕大部份以沖銷交易平倉了結部位
結算作業 由買賣雙方直接結算 由結算所或結算公司負責
三、 請問一個標準化的期貨契約應包括哪些要項?
答:標準化的期貨契約包括要項:
(一)交易標的物之類別:指期貨交易的主題,包括商品期貨及金融期貨。
(二)單位契約的數量:價格變動率較小的商品其單位契約的金額可以較大,反之則較小。
(三)交割月份:期貨交割月份隨著契約種類之不同而異,理論上任何月份皆可作為交割月份。
(四)交割方式:一般分為實物交割與現金交割。
(五)報價方式:期貨契約報價方式隨著契約種類的不同而異。
(六)交易最小變動單位:又稱基本跳動點,一般是以「檔」來表示,而所謂的每「檔」價格(tick)則是交易所允許的最小報價單位。
(七)每日價格限制:是交易所限制的每日漲跌停價格範圍,其基準則為前一日之收盤價格。
(八)部位限制:指期貨交易的投資者所保有的未平倉部位數量之限制。
(九)契約品質:一般契約書內規定可使用交易所核准之類似物品交割,但須貼好所核准之可交換之契約商品。
(十)交割條款:期貨契約中應將交割之方式,如實物交割或現金交割加以明定,並且應指明交割地點。
(十一)交易時段:每一種期貨契約的交易時段皆由各交易所訂定之。
五、請問期貨契約有哪些種類?
答:期貨契約基本上可分為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兩大類,分述如下:
(一)商品期貨的種類有很多,一般可分為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及能源期貨等三個類別,說明如下:
1. 農產品期貨:有穀物產品(小麥、玉米、燕麥等),家畜產品(生豬、活牛、牛腩等)及其他軟性商品(咖啡、可可、蔗糖等)經濟作物。
2. 金屬期貨:可分為貴重金屬(如黃金、白銀)以及工業金屬期貨(如銅、鋁、錫等)
3. 能源期貨:以石油及其附屬產品(原油、然油、汽油等)為主。農產品期貨(小麥、玉米、燕麥、生豬、活牛)軟性商品(咖啡、可可、蔗糖)、金屬期貨(貴金屬如黃金、白銀)一般金屬(如銅、鋁、錫)、能源期貨(石油、原油、汽油等)
(二) 金融期貨:金融期貨可分為三大類。
1. 股價指數期貨:如美國之S&P500指數、NYSE綜合股價指數、日本Nikkei225指數、英國FT-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香港恆生指數及台灣本土推出之台股加權指數等。
2. 利率期貨:期貨市場中經常使用的期貨商品,如長短期政府公債、歐洲美元及其它附息資產之期貨。
3. 外匯期貨:主要有英鎊、加幣、德國馬克、瑞士法朗、日幣及歐元等。
七、 您覺得期貨契約必須要標準化嗎?為什麼?
答:個人覺得期貨契約必須要標準化,因為契約愈標準化,對市場參與者來說就愈可減少買賣糾紛,交易也愈可順利進行,但要注意,太過標準化的契約,可能會使市場失去深度與流動性,使避險者對從事期貨交易喪失興趣,而使投機客操縱行情,造成市場不安定,所以就必須設計出一個能夠使期貨契約順利交易流通的標準化契約。
第五章 保證金與結算
關鍵詞彙
一、 結算保證金:結算會員=>交給結算所的保證金,來確保履約的能力與誠意。
二、 客戶保證金:客戶=>交給結算會員的保證金,用以充當履約保證。
三、 原始保證金:指期貨市場的交易人=>為參與期貨買賣所必須存入結算所的最低保證金。此項保證金通常為合約的標的價值的5%至15%。此種保證金以現金為主。
四、 維持保證金:指為維持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所需繳交之保證金。交易者的保證金在交易期間之最低額度,通常是原始保證金的75%左右,由於期貨交易為「逐日結算」之制度,所以當交易者之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將會收到經紀商的保證金追繳通知,此時交易者需以現金補足保證金至原始保證金之額度。
五、 差異保證金:指保證金淨值=>與維持保證金之間的差異部分,亦即當客戶的保證金淨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期貨商會發出保證金補繳通知單給客戶,要求補足到原始保證金的水準。若客戶無法再限定期限內補足,經紀商將會結清所持有的期貨部位,在國內俗稱斷頭。
六、 個人結算會員:結算所的會員中=>僅結算自己帳戶的交易的會員稱之。
七、 一般結算會員:可結算其他會員帳戶及會員帳戶的交易的結算所會員。
八、 結算所會員:期貨交易之結算係透過結算所會員來完成,結算所會員有個人結算會員及一般結算會員兩種。
九、 期貨保證金:為了確保期貨的買賣雙方能夠履行期貨契約,因此在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必須繳交一定金額之保證金,作為未來履行交割義務的保證。
十、 股票保證金:融資購買股票所必須提供的保證金,為購買股票價金的一部分,牽涉到證券所有權的轉換。
第五章 自我評量
一、 何謂保證金?
答:為了確保期貨的買賣雙方能夠履行期貨契約,因此在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必須繳交一定金額之保證金,作為未來履行交割義務的保證。保證金設立的目的不僅可充當未來履約的保證,同時也可作為期貨價格變動時,投資人清償損益的本金。
五、 請問期貨保證金為何對各交易族群的負擔不同?
答:期貨保證金對各交易族群的負擔不同原因=>為保證金水準的變化對於各種交易族群的衝擊程度是不同,如規模大小差別、營利性交易身分與否等因素,皆會使得各種交易族群的預期流動性與風險偏好產生差異,因此,不同交易者間若是屬於相同的保證金規範,並非表示他們會負擔相同的保證金成本,且對某些交易者造成較大的成本衝擊。
六、 請問期貨保證金會提高交易者的違約成本?
答:保證金的存在,可以保護投資人的權益,並使期貨交易順利進行。然而,對部分因突發狀況或其他因素而不能如預期履約的交易者而言,無形中也提高了其違約因素所造成的損失。
八、請問期貨保證金結算保證金與客戶保證金有何區別?
答:結算保證金:指結算會員交給結算所的保證金,來確保履約的能力與誠意。而客戶保證金:指會員的客戶也必須在結算會員處存入保證金,又分為兩種形式,初始保證金和變動保證金。
九、請問保證金有必要存在嗎?為什麼?
答:我認為保證金有必要存在,因為在期貨市場中,期貨交易之所以能順利進行,主要是因為其含有保證金的機制,使得投資人可以利用少量的保證金,便可從事較大金額的投資工作,因其風險相對較大,為確保期貨契約的交易安全,故保證金制度有必要存在。
第六章 期貨風險
關鍵詞彙
一、 風險:指一種不確定性或變異性的因素,對未來的結果可能有利,亦可能造成損害。
二、 危機:指危險即將或正在發生當中,並將造成相當程度的災害。
三、 轉機:某種不確定性的因素發生以後,其可能導致獲利或損失的關鍵事項。
四、 簡單百分比法:指針對不同的產品和不同信用等級的交易對手,分別設定不同的信用風險比例,用於計算信用風險等值,
計算公式為:(信用風險等值=合約面值 × 信用風險比例)。
五、 重置成本法:當交易雙方或某一方不履行責任時,重新購置該合約的成本,一般可根據市場當期價格,或通過計算合約未來各期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以計算某合約的重置成本。
計算公式為:[信用風險等值=替代成本+(追回乘數×合約面值))
六、 信用計量模型:1997年4月摩根推出信用計量模型,用以衡量信用風險,此種計量模式可幫助金融或非金融機構將金融工具的風險數量化,對於了解交易人所需承擔的風險之大小有重大之影響。
七、 系統風險:此種風險受限於市場因素,如政治、國家等總體因素,或利率、外匯、流動性等經濟因素,故這種市場風險又稱為無法分散的風險。
八、 非系統風險:這種風險大抵表現在公司特別的管理風險、營運風險和財務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剩餘風險。
九、 β值:指用來衡量:某一資產或資產組合的價格變化=>對市場變動的=>敏感程度
十、 價格風險:即市場風險,同上。
十一、 空頭避險:個人或企業擁有現貨部位,而到期貨市場建立空頭部位以進行避險。
十二、 多頭避險:指個人或企業未來需要某種商品,避免未來該商品之價格上揚,故到期貨市場建立多頭部位以避險。
十三、 交叉避險:指個人或企業所持有之現貨部位,在期貨市場中沒有完全相同的期貨合約可供避險,因而尋找類似的期貨合約來進行避險操作的一種避險行為。
第六章 自我評量
一、 何謂風險?其與危機有何差別?
答:
1、 風險:指一種不確定性或變異性的因素,對未來的結果可能有利,亦可能造成損害,事實上,金融市場上的風險,不僅涉及不確定性的機率觀念,亦涉及因此而引發之損益利弊的產出觀念。
2、 危機指危險即將或正在發生當中,並將造成相當程度的災害。因此危機是可在極短時間內,產生極為龐大損失的一種情況。
二、 請問風險有那些類別?
答:期貨的風險有很多一般有下列幾種:
(一)市場風險:又稱為價格風險,指市場價格(匯率、利率、股價、物價或其他指數)變動,而對金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所產生之風險。
(二)信用風險:交易對方未能履行合約義務,因無法交割而導致資產損失的風險,又稱為交割風險。
(三)操作風險:因內部管理制度不佳,或資訊系統不完備,導致經營不善,操作不當而產生的意外損失風險。
(四)流動性風險:交易者因缺乏現金或其他高流動性資產,致使期貨交易無法順利進行而產生之風險。包括兩方面,
A、由於市場規模小或市場產生異常事件,導致擁有部位者,無法以當時市價價格進行平倉或沖銷衍生性金融部位而產生風險
B、清算日或應補交保證金時,無法履行付款義務之風險。流動性越高的金融資產,其買賣價差越小。
(五)法律風險:因法律或法規方面的問題未能解決或疏於處理所造成的損失。
(六)業務風險:因一國政治或經濟政策發生改變而導致的風險,包括
1. 貨幣兌換風險、
2. 信用等級改變風險等。
(七)其他風險:指不是前述因市場、信用、操作、流動性、法律等因素所造成的風險,如天災人禍所產生的風險、信譽風險、災害風險、監管風險等。
三、 請問市場風險如何衡量?
答:市場風險是期貨交易中較常見的一種風險,因此有必要加以衡量,有關市場衡量的風險有很多,常見的有下列兩種:
(一)比率法:比率法又稱變量法,根據衍生性產品價值變動對價格與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計算其所承受的風險,在使用比率法計算市場風險時,須先估算相關的利率、價格之波幅,以及其相關係數。
(二)描述法:描述法又稱全面計值法,這種方法並不利用波幅、相關係數等統計值,而是通過假定相關資產價值在未來之各種可能的變動情形,並分析在各種情況下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價值變動,從而計算市場風險
四、請問信用風險如何衡量?
答:信用風險常被用來作為期貨交易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方式,衡量信用風險時,一般常用的有:
(一)簡單百分比法:指針對不同的產品和不同信用等級的交易對手,分別設定不同的信用風險比例,用於計算信用風險等值,所考慮因素主要有衍生性金融商品種類、合約期限、相關資產價格的波動情形,以及交易對手的信用,包括專業機構(如S&P、Moody之評審等)、交易時間和數量、保證和抵押品等,其計算公式為信用風險等值=合約面值×信用風險比例。
(二)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衡量信用風險的一種重要方法,當交易雙方或某一方不履行責任時,重新購置該合約的成本,一般可根據市場當期價格,或通過計算合約未來各期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以計算某合約的重置成本。另外需考慮合約市場價格變動可能造成信用風險。
計算公式:為[信用風險等值=替代成本+(追回乘數×合約面值)]。
(三)信用計量模型:1997年4月,摩根推出信用計量模型,用以衡量信用風險,此種計量模式可幫助金融或非金融機構將金融工具的風險數量化,對於了解交易人所需承擔的風險之大小有重大之影響。
(四)其他方法:評估信用風險還可用
1、「情境模擬法」:模擬不同的市場情況和對手的反應,計算可能產生的損失,根據最壞情形採取相關風險防範措施
2、「二叉樹分析」方法:以計算機技術中的樹結構處理方法觀念,分析各結點的信用風險,再逐步向前推演,求出當前結點的風險。
五、請問避險的方法有那些?
答:利用期貨交易預先確定價格,以鎖定成本,從而規避價格變動之風險,即是所謂避險,期貨市場中,避險者常用的避險方法有:
(一)空頭避險(又稱為賣出避險):個人或企業擁有現貨部位,而到期貨市場建立空頭部位以進行避險。即先賣出一定數量之某種期貨契約,而於契約到期前再買入該契約以實現避險之策略。
(二)多頭避險(又稱為買進避險):指個人或企業未來需要某種商品,避免未來該商品之價格上揚,故到期貨市場建立多頭部位以避險。先買進一定數量之某種期貨契約,而於契約到期前再賣出該契約以實現避險之策略。
(三)交叉避險:指個人或企業所持有之現貨部位,在期貨市場中沒有完全相同的期貨合約可供避險,因而尋找類似的期貨合約來進行避險操作的一種避險行為。利用一種金融工具的期貨契約對另一種金融工具所實施的避險策略。
六、請問β值有何作用?
答:β值又稱貝它係數,指用來衡量某一資產或資產組合的(價格變化對市場變動的敏感程度)。貝它係數是一種風險指數,用來衡量
1、 單一股票或者共同基金相較於全體市場,具報酬波動率的統計概念。貝它係數表示股價指數之報酬率上升一個單位時,某一證券之報酬率平均上升或下降之單位數。
2、 運用在證券市場上時,貝他係數愈小,表示此一證券之風險愈小;貝它係數愈大,在證券市場挺升時,此一證券之價格,上升更大,但在證券市場下挫時,其價格也下跌更多。貝它係數越大之證券,通常是投機性較強的證券。
3、 運用在基金市場上時,貝他係數的大小,取決於基金報酬率與全體市場報酬率的波動性及相關性。基金報酬率相對於全體市場報酬率的波動性愈大,貝它值愈大,則該基金的風險性以及獲利的潛能也就愈高。
4、 根據投資理論定義,全體市場本身的β係數為1,若基金投資組合淨值的波動大於全體市場的波動幅度,則貝它係數大於1。反之,若基金投資組合淨值的波動小於全體市場的波動幅度,則貝它係數就小於1
七、請問利用避險方法是否可以規避所有的風險?為什麼?
答:利用避險方法無法規避所有的風險,因為在投資過程中諸多因素變化的不可預測性及無法確定性,期貨商品的功能雖在於避險,不可諱言的仍有無法避免的風險存在,不論是那一種優良的分析系統,都無法準確無誤的預測出投資於金融商品中的風險,僅能試著降低其風險。因為市場經濟的波動變化無常,唯有掌控風險特性,並確實了解本身的風險承擔能力,才能將風險的傷害減低至最小。
八、請問為什麼要衡量風險?
答:凡投資必有風險,風險衡量的正確與否則是期貨交易管理者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經由風險衡量之後,才會了解風險之所在,以決定採取何種避險方法,規避風險。
九、請問哪一種風險最難衡量?為什麼?
答:系統風險最難衡量,此種風險受限於市場因素,如政治、國家等總體因素,或利率、外匯、流動性等經濟因素,故這種市場風險又稱為無法分散的風險。
第七章 期貨價格
關鍵詞彙
一、 期貨價格:期貨市場上期貨契約的價格。
二、 遠期價格:遠期市場上遠期契約的價格。
三、 現貨價格:現貨市場上現貨的價格。
四、 報價單位:期貨契約在市場交易時的價格單位。
五、 契約單位:指期貨所代表的標的商品數量。
六、 最小跳動單位:指價格波動的最小單位。
七、 單一成交價格:集合所有買賣委託進行集中競價交易,且均以同一價格成交,又稱為「定盤」。
八、 複數成交價格:在交易過程中,經由電腦交易系統,以連續撮和方式來決定成交之價格,又稱為「動盤」。
九、 定盤:集合所有買賣委託進行集中競價交易,且均以同一價格成交
十、 動盤:在交易過程中,經由電腦交易系統,以連續撮和方式來決定成交之價格
十一、 成交量:成交的總數量。
十二、 未平倉量:在任何時間內,期貨契約「未平倉量」是以單位來計算,並非買賣雙方的總和。
1、 買方=>尚未賣出的契約總數量
2、 賣方=>尚未買進的契約總數量,其數量是由結算機構於每日交易結束後匯總計算。
第七章 自我評量
一、何謂期貨價格?
答:期貨市場上期貨契約的價格,期貨價格代表了所有市場參與者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二、請問期貨價格、遠期價格及現貨價格之間的關係為何?
答:一般而言,期貨契約到期時,期貨價格應和現貨價格相同,否則便存在無風險的套利機會。期貨契約到期日之前,期貨與現貨除受供需影響外,亦受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的影響。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基本上會與影響現貨市場價格的因素相同。因此,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在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呈現正相關的走勢。在一個交易量與現貨市場等量齊觀的期貨市場,到底是期貨價格引導現貨價格亦或是現貨價格引導期貨價格,不同商品、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樣本,研究結果並無一致結論。因為各種商品的市場結構、法令限制不同,因此期貨市場反應現貨供需變動的機能與充分性也不相同。但一般而言,期貨市場反應資訊的速度比較快。因為現貨市場中買賣所需的資金龐大、甚至牽涉到所有權與控制權等現實因素而使得多空力量受限,無法獲得完全的反應。而這些被限制的多、空力量,在期貨市場中就能夠獲得較完全的發揮,所以說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功能。而遠期價格是指遠期市場上遠期契約的價格。
三、請問期貨價格是怎麼訂定的?
答:合理期貨價格的估算是建立在持有成本理論上,這個理論是根據現貨與期貨市場間所存在的套利關係而發展出來的模式,藉由此一關係,可以將期貨市場價格與現貨市場價格間所存在的關係加以明確界定並進而決定期貨的合理價位。訂價方式一般包括「單一成交價格」及「複數成交價格」的交易方式兩種,前者指集合所有買賣委託進行集中競價交易,且均以同一價格成交,又稱為「定盤」,後者指在交易過程中,經由電腦交易系統,以連續撮和方式來決定成交之價格,又稱為「動盤」。
四、請問期貨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
(一)契約單位:指期貨所代表的標的商品數量。
(二)報價單位:期貨契約在市場交易時的價格單位。
(三)最小跳動單位:指價格波動的最小單位。
(四)契約價值:根據契約單位,以及交易價格等資料所構成的。
(五)未平倉量:在任何時間內,期貨契約買方尚未賣出的契約總數量,或賣方尚未買進的契約總數量,其數量是由結算機構於每日交易結束後匯總計算。期貨「未平倉量」是以單位來計算,並非買賣雙方的總和。
五、請問期貨價格的限制因素為何?
答:大多數的期貨交易所為控制投資者的信用風險在原始保證金之內,因而會對每日商品價格波動 的上下限加以限制,大體是價位的3%-10%之間。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現貨合約通常在一定期間後,交易所會取消其漲跌之限制,其目的是要促使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趨於一致,二者差價太大,便會導致部分合約無法順利平倉,並進行差價結算,在流動風險升高之後,許多合約被迫在交割日以現貨交割平倉,對期貨避險及投機功能造成不利之影響。
六、您覺得定盤與動盤有何差別?
答:
1、 定盤是指:集合所有買賣委託進行集中競價交易,且均以同一價格成交,又稱單一成交價格。
2、 動盤是指:在交易過程中,經由電腦交易系統,以連續撮和方式來決定成交之價格,又稱複數成交價格。
八、何謂未平倉量?其對期貨價格有何影響?
答:未平倉量指在任何時間內,期貨契約買方尚未賣出的契約總數量,或賣方尚未買進的契約總數量,其數量是由結算機構於每日交易結束後匯總計算。期貨「未平倉量」是以單位來計算,並非買賣雙方的總和。
大體而言,在期貨市場中,成交量對價格影響的程度小於未平倉量,因為
1、 未成交量所代表的價格預期已經實現,對市場未來走勢較不具影響力。
2、 未平倉量所預期係針對未來,對市場走勢的影響力較大,故未平倉量的多寡與未來價格漲跌有較大的關係。
3、 若從實際操作的過程來作觀察:
A、 當「未平倉量」與「價格」做同方向變動時,亦即(未平倉量增加+而價格亦上升時=>因買方付出較高的價位買入,故後勢看漲);亦或(未平倉量減少+價格亦下降時=>則買空未獲利了結,已空者提前回補,價格一再回跌),※但因觸底而反彈回升,後市行情看漲。
B、 未平倉量減少,價格上升,亦或未平倉量增加,價格下降,亦即「未平倉量」與「價格」作反方向變動時,則後市行情看漲。
第八章 商品期貨
關鍵詞彙
一、 商品期貨:除股價指數期貨、利率期貨等金融期貨以外的傳統商品而言,商品期貨契約主要以傳統的大宗物資為主,是期貨契約中,最早發展成功且歷史悠久的一種期貨商品。
二、 壓榨(Crush):黃豆經壓榨後,可取出油脂。
三、 輕原油,重原油:低密度石油稱輕原油,API比重的數值愈高,代表石油密度愈低,API比重超過35度者屬於輕原油,若API比重小於24度者稱為重原油。
四、 複本位制:美國於1873年將貨幣制度改為複本位制,也就是金與銀共同使用的制度。
五、 價差交易:商品期貨間,因商品之不同而產生價格差異,如農產品中,黃豆與小麥或玉米間的基本面並不相同,價格受季節變化的影響亦不一致,因此農產品間的價差交易較為普遍。所謂價差交易=>即為同時買進與賣出某種期貨合約的交易方式。
六、 價格發現:指自由競爭市場中真正均衡價格的顯現能力。
七、 分配效率:資源分配的效率。
八、 反向操作(offsetting):持有期貨契約的成本低於持有現貨商品。故投資成本較低,投資者實際想投資現貨,卻到期貨市場持有期貨契約以達到其操作的目的,稱之反向操作。
九、 基差(Basis):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價差
十、 Sweet Crude Oil:低含硫原油。
十一、 Soul Crude Oil:高含硫原油。
十二、 NYMEX: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
十三、 IPE: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
十四、 TOCOM:東京工業用商品交易所。
十五、 CM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十六、 COMEX:美國商品交易所。
十七、 Terminal Elevator:主要集散地穀倉。
十八、 CIF:到岸價格。
十九、 FOB:離岸價格
二十、 ISO:國際糖組織。
第八章自我評量
一、請問商品期貨的分類為何?
答:商品期貨的分類:
(一) 農產品期貨:黃豆、小麥、玉米、畜產品。
(二) 能源期貨:石油又稱原油。
(三) 金屬產品期貨:又分1.貴金屬如黃金、白銀、白金等2.基本金屬如銅、鋁、鋅、錫、鎳…等。
(四) 軟性期貨:著重於經濟作物,如咖啡、可可、糖和棉花等。
二、請問什麼是能源期貨?其產生原因為何?
答:能源期貨以石油及其附屬產品(原油、然油、汽油等)為主。
在歷史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人類對能源之發掘與使用實難於清楚劃分,自產業革命以降,煤礦被大量使用,直至化工科學興起,石油類能源才被普遍應用,使這類產品在現代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隨著能源使用的日益普及,以及因供需失調所產生的價格波動,造成生產者營運上的極大困擾,業者為自求自利而致力於避險行為,能源期貨於焉而生。
1、 由於其在工業上被大量使用,因此,被譽為「工業的血液」,
2、 又因其生產成本日高,價格高漲,為原油生產國的最重要財政收入之一,在財政上被稱為是「黑金」;
三、請問什麼是金屬產品期貨?又何謂貴金屬三兄弟?各有何特色?
答:金屬類商品依其使用方向及價值,可分為
1、 貴金屬:貴金屬期貨(precious metals)主要有黃金、白銀與白金,即所謂的貴金屬三兄弟,特色如下:
(1) 黃金:自古以來向為人們的最愛,並被視為最佳的保值工具,使其在歷來的戰亂中向來有『亂世英雄』之稱的黃金因為其產量稀少,及其耐久及不易氧化的化學性、良好的延展性,使其一向被各民族用來做為貨幣、保值、首飾等用途;後來又因為其良好的導電性,而在精密的電子工業用途上、有大量的使用量。
(2) 白銀:擁有最佳的導熱性與導電性的白銀,除了工業用途之外;亦與黃金一樣扮演著保值、貨幣及首飾等角色。曾經有一段時間,白銀與黃金同時被各國央行拿來做為貨幣準備,後來因為其供給量過大,使各國紛紛放棄白銀而只以黃金做為其貨幣準備。美國於1873年將貨幣制度改為複本位制,也就是金與銀共同使用的制度。白銀大都是其它金屬開採時的副產品,全球約有70%的銀是銅、鉛、鋅等礦產附帶產物,其餘約30%則是金礦或其它金屬的附屬產物。而每年產量的60%為新開採礦,40%為舊銀回收。
(3) 白金:白金就是鉑,是黃金當中最稀有且最貴的品種,其價格比黃金高,亦有投資保值之價值,被稱之為「金屬之王」。白金優良的導電性及抗蝕性,加上特有的觸媒作用,使其廣泛地被使用在汽車、化學、石化及電子工業;因此它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白金族裡的『鈀金』其物理性及化學性與之相似,亦多被用於觸媒轉換器中。
2、 基本金屬:基本金屬係指廣泛運用在工業上之金屬,包括銅、鋁、鋅、錫、鎳…等。由於其與工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故又稱工業金屬。基本金屬中以銅最為重要,此類金屬利用其強度、易混合成合金‧‧等特性而發揮功效。銅的發展無論在歷史上或科學技術上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古以來,銅即被用來當作合金或器皿來使用,主要是他有強度、延展性、抗腐蝕性以及導電、導熱等特性。在現代的電器、電線電纜業以及水管工程業上都被廣泛使用,至今仍為許多高科技產品所不可或缺的原料之ㄧ。工業用銅的主要來源為硫化銅礦及氧化銅礦,全球礦床分布各地,主要的蘊藏量分布在
(1) 美國的洛磯山區與大盆地地區、
(2) 加拿大中部、
(3) 南美安地斯山西坡的祕魯及智利,
(4) 以及非洲的剛果和尚比亞的銅礦帶,
(5) 其中又以智利的蘊藏量為最大,亦為銅原料輸出最多的國家之ㄧ。
四、商品期貨的主要功能為何?
答:商品期貨的主要功能有下列幾種:
(一)可作為避險的工具:在期貨市場中,商品期貨合約已成商業上的主要避險工具,農產品生產者把種植的產品在期貨市場賣出,以保護其面臨農產品價格可能下跌的風險。
(二)可作為投機的工具:在商品期貨的買賣過程中,投資人可以利用最有利的時機,買賣商品期貨,並賺取其中的價值。
(三)可了解商品本身所隱含的價差交易:在期貨市場中,各種類商品期貨契約(本身)間的價差交易是相當普遍的。例如黃豆類商品中之壓榨價差和反向壓榨價差交易、黃豆粉和黃豆油之間的價差交易,以及黃豆契約間新舊作物年度價差交易。
(四) 可達成同商品間的交換功能:若市場的交易者對未來之各種商品價格看漲,則其會買進同一貨物年度較近的期貨合約,而不僅僅只是持有多頭部位,反之亦然,故商品期貨的存在,有助於投資人在相同商品之間來作交換。
(五) 可促成跨商品間的價差交易:商品期貨間,因商品之不同而產生價格差異,如農產品中,黃豆與小麥或玉米間的基本面並不相同,價格受季節變化的影響亦不一致,因此農產品間的價差交易較為普遍,而穀物與穀物間的跨商品價差交易也是時常可見,故商品期貨的存在,有助於跨商品間的價差交易。
※商品期貨市場包含一般期貨市場所隱含的經濟功能,功能有三
(一)商品期貨是投資者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二)商品期貨具有「價格發現」或價格指標的經濟功能。
(三)商品期貨能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
五、請問什麼是軟性期貨?其特色為何?
答:所謂軟性期貨:=>是相對於金屬產品期貨而言,且著重於經濟作物,其最主要的產品有咖啡、可可、糖和棉花等。特色如下:
1、 咖啡(Coffee):咖啡期貨交易主要交易所為紐約(阿拉比卡咖啡期貨)及倫敦(羅巴斯塔咖啡期貨)。咖啡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作物,越好的咖啡豆,其生產地的海拔高度愈高,一般粗分為三種類型:
(1) 一為阿拉比卡咖啡豆(Arabrica),其咖啡樹主要生長在氣候較冷的地帶,是最受歡迎的咖啡豆之一,因此價格較高,主要生產於巴西及哥倫比亞等。
(2) 二為羅巴斯塔咖啡豆(Robusta),適於製造即溶咖啡,其咖啡樹主要是生產在炎熱潮溼地帶,產地則是非洲和印尼。
(3) 最後一種為利伯利卡咖啡豆(Liberica),其咖啡樹主要生產在非洲的少數地區。
2、 可可(Cocoa):可可最早是作飲料之用,到了十九世紀時,發明了可可奶油,以及牛奶巧克力,從此,可可豆的主要用途由飲料=>改為食品,並成為世人最喜愛的食物之一。其主要交易所為紐約咖啡、糖、可可交易所(CSCE)與倫敦的可可期貨市場協會。
3、 糖(Sugar):糖價主要受國際糖組織所監控,紐約與倫敦則是世界兩大糖期貨交易的所在地。主要是由甜菜和甘蔗兩種作物提煉而成,然利用甘蔗所生產的糖成本較低,因其所需的勞工及加工程序較少,目前甘蔗糖約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交易中的糖分為
(1) 原糖:指直接從甜菜或甘蔗中提取而出尚未加工的糖,又稱粗糖;
(2) 精緻糖:指對原糖進行加工處理後的糖,如白糖,主要產糖國家有古巴、中國、美國、墨西哥、法國、菲律賓等。
4、 棉花:目前有棉花期貨交易的包括紐約棉花交易所、香港商品交易所、埃及亞歷山大棉花交易所、印度孟買棉花交易所及巴西聖保羅棉花交易所等。棉花是最主要的紡織纖維原料,長久以來就被作為布料與製造衣服的來源。棉花可供化學工業使用,棉籽可榨油供人類使用,雖然棉花一度因人造纖維的興起而相形失色,但長期仍不失其重要性,而中國大陸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棉花產區。棉花可分為:
(1) 陸地棉、
(2) 海島棉、
(3) 桉樹棉
(4) 草棉等四大品種,
第九章 關鍵詞彙
一、 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西方國家彼此採用固定匯率的協議。
二、 浮動匯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管理匯率制度採用浮動式。
三、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 ,CBOT):位於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
四、 政府國家擔保協會(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GNMA):美國聯邦政府之一,可發行移轉證券募集資金。
五、 國際期貨市場(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r ,IMM):國際間從事期貨交易的市場。
六、 短期公債期貨(Treasury Bill Futures,T-Bill Futures):以三個月期的美國短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七、 中期公債期貨(Treasury Note Futures,T-Note Futures):以公債期間在二年至十年間的美國中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八、 長期公債期貨(Treasury Bond Futures,T-Bond Futures):以期間十年以上的美國長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九、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位於芝加哥的商業交易所。
十、 逐日結算(Marking to Marker):每日結算,若有盈餘,且保證金餘額高於原始保證金的部分可以領回;但有虧損且當保證金金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則限期令其補足到原始保證金的金額。
十一、 原始保證金(Initial Margin):指期貨市場的交易人為參與期貨買賣所必須存入結算所的最低保證金。此項保證金通常為合約的標的價值的5%至15%。此種保證金以現金為主。
十二、 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 Margin):指為維持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所需繳交之保證金。交易者的保證金在交易期間之最低額度,通常是原始保證金的75%左右,由於期貨交易為「逐日結算」之制度,所以當交易者之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將會收到經紀商的保證金追繳通知,此時交易者需以現金補足保證金至原始保證金之額度。
十三、 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投資人將期貨標的物持有至期貨契約期滿所需的成本費用。
十四、 儲存成本(Storage Costs):包括存放標的物及其保險費用等。
十五、 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s):將標的物由產地運送至目的地所需費用。
十六、 融資成本(Financing Costs):購買標的物資金的機會成本,一般以附買回利率計算。
十七、 歐洲美元定期存單期貨(Eurodollar Time Deposite Futures):以歐洲美元定期存單為標的物的期貨。
十八、 三十天期利率期貨(30 days Interest Rate Futures):以三十天期的聯邦基金利率(美國商業銀行之間隔夜拆款的利率)為標的物的期貨。
十九、 倫敦銀行同業間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 Rate,LIBOR):以倫敦為中心的倫敦銀行同業間拆放利率。
二十、 結算價(Settle Price):期貨交易收盤後,所訂定的結算價格,以便結算會員公司進行逐日結算。
二十一、 持現貨套利(Cash-and-Carry Arbitrage):利用交易人在期貨交割日前,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差價所產生的持有成本(現貨)所知大小來套取利潤的一種方法。
二十二、 收益曲線(Yield Curve):估計持有成本的方法,若收益曲線向下彎曲,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反之則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
二十三、 隱含遠期利率(Implied Forward Rate):指市場中通行的未來借放款利率。
二十四、 最便宜公債(Cheapest-to-Deliver Bond):價值最低的公債。
二十五、 轉換因子或轉換率(conversion Factor):為使不同價值的合法公債皆可對期貨契約交割,增加可交割公債的多樣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設計了轉換因子或轉換率,將不同息票利率與到期日不同的公債,轉換成標準之假想公債。債券期貨契約之標的為一虛擬債券,市場上可供交割的債券之票面利率及到期期限皆不相同,須有統一的交割基準作轉換,一般以轉換因子法作為實物交割時採用的價格轉換基準。
第九章 自我評量
一、請您談談利率期貨是什麼?
答:利率期貨為為買賣雙方預先承諾,在某一特定日期,以既定的價格(即既定的利率),買進或賣出某一種標準化數量及標準化品質的權益證券。期貨市場中經常使用的利率期貨商品,如長短期政府公債、歐洲美元及其它附息資產之期貨。
三、請您談談利率期貨的內容為何?
答:利率期貨包含下列五項內容:
(二) 買賣雙方預先承諾:買賣雙方訂定交易契約,規範買賣雙方的交易方式,使買賣雙方履行買賣交割行為。
(三) 某一特定日期:指交易雙方現在所訂定的契約,在未來某一定時日再予執行。
(四) 既定的價格:因利率期貨的權益證券是以利率作為評價,故在既定價格下,即為既定的利率。
(五) 標準化數量及品質:在利率期貨中,為了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並使交易順利進行,對於權益證券的數量及品質都有規格化的訂定。
(六) 確認之標的物:利率期貨中的標的物就是以利率評價的權益證券。如公債、歐洲美元定期存單等。
四、 莉率期貨與遠期利率有何區別?
答:利率期貨與遠期利率比較
七、您覺得短期的利率期貨應如何作評價?
答:短期利率期貨的價格可用用現貨交割的方式來估算,亦可用利用現金交割的方式來衡量。現貨交割的方式又分為:(一)持現貨套利:利用交易人在期貨交割日前,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差價所產生的持有成本(現貨)所知大小來套取利潤的一種方法。(二)收益曲線:估計持有成本的方法,若收益曲線向下彎曲,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反之則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
以現金交割的短期利率期貨價格之計算方式是利用隱含的遠期利率(Implied Forward Rate)來估算,隱含的遠期利率是指市場中通行的未來借放款利率,即對於一個兩期或兩期以上的契約,簽訂契約的雙方在簽約時,對於未來的利率都做了一些假設,此一假設即是隱含遠期利率。
八、 您覺得中長期的利率期貨應如何作評價?
答:中長期的利率期貨的期貨價格可用期貨十進位結算價,或以轉換因子來計價。期貨十進位結算價是以每日最後的結算價為依據取其百分比即得。以轉換率計價是指當空頭交易人若持有不同息票利率與剩餘滿期日的長期公債,因市場是由賣方主導,所以,空頭交易人會以價值最低的或最便宜公債先行交割,以賺取期貨賣出價與交割公債之間的價差,但若大眾皆只取其最便宜公債作交割,則將造成現貨貨源不足,並使中長期公債期貨的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為使不同價值的合法公債皆可對期貨契約交割,增加可交割公債的多樣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設計了轉換因子或轉換率,將不同息票利率與到期日不同的公債,轉換成標準之假想公債。債券期貨契約之標的為一虛擬債券,市場上可供交割的債券之票面利率及到期期限皆不相同,須有統一的交割基準作轉換,一般以轉換因子法作為實物交割時採用的價格轉換基準,對期貨契約交易的活絡性有很大的幫助。
期貨市場 — 期末重點 93下
第九章 關鍵詞彙
一、 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西方國家彼此採用固定匯率的協議。在1944年7月,44個國家代表在美國New Hampshire州的Bretton Woods,舉行國際貨幣暨金融會議,為建立一個戰後國際金融機構而達成的協議。此協議決議:(1)接受可調整的釘住匯率之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2)成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貨幣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會;以及設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二、 國際期貨市場(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r ,IMM):國際間從事期貨交易的市場。
三、 短期公債期貨(Treasury Bill Futures,T-Bill Futures):以三個月期的美國短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四、 中期公債期貨(Treasury Note Futures,T-Note Futures):以公債期間在二年至十年間的美國中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五、 長期公債期貨(Treasury Bond Futures,T-Bond Futures):以期間十年以上的美國長期公債為標的物的期貨。
六、 逐日結算(Marking to Marker):每日結算,若有盈餘,且保證金餘額高於原始保證金的部分可以領回;但有虧損且當保證金金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則限期令其補足到原始保證金的金額。
七、 原始保證金(Initial Margin):指期貨市場的交易人為參與期貨買賣所必須存入結算所的最低保證金。此項保證金通常為合約的標的價值的5%至15%。此種保證金以現金為主。
八、 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 Margin):指為維持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所需繳交之保證金。交易者的保證金在交易期間之最低額度,通常是原始保證金的75%左右,由於期貨交易為「逐日結算」之制度,所以當交易者之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將會收到經紀商的保證金追繳通知,此時交易者需以現金補足保證金至原始保證金之額度。
九、 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投資人將期貨標的物持有至期貨契約期滿所需的成本費用。
十、 儲存成本(Storage Costs):包括存放標的物及其保險費用等。
十一、 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s):將標的物由產地運送至目的地所需費用。
十二、 融資成本(Financing Costs):購買標的物資金的機會成本,一般以附買回利率計算。
十三、 歐洲美元定期存單期貨(Eurodollar Time Deposite Futures):以歐洲美元定期存單為標的物的期貨。
十四、 三十天期利率期貨(30 days Interest Rate Futures):以三十天期的聯邦基金利率(美國商業銀行之間隔夜拆款的利率)為標的物的期貨。
十五、 倫敦銀行同業間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 Rate,LIBOR):以倫敦為中心的倫敦銀行同業間拆放利率。
十六、 結算價(Settle Price):期貨交易收盤後,所訂定的結算價格,以便結算會員公司進行逐日結算。
十七、 持現貨套利(Cash-and-Carry Arbitrage):利用交易人在期貨交割日前,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差價所產生的持有成本(現貨)所知大小來套取利潤的一種方法。
十八、 收益曲線(Yield Curve):估計持有成本的方法,若收益曲線向下彎曲,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反之則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
十九、 隱含遠期利率(Implied Forward Rate):指市場中通行的未來借放款利率。
二十、 最便宜公債(Cheapest-to-Deliver Bond):價值最低的公債。
二十一、 轉換因子或轉換率(conversion Factor):為使不同價值的合法公債皆可對期貨契約交割,增加可交割公債的多樣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設計了轉換因子或轉換率,將不同息票利率與到期日不同的公債,轉換成標準之假想公債。債券期貨契約之標的為一虛擬債券,市場上可供交割的債券之票面利率及到期期限皆不相同,須有統一的交割基準作轉換,一般以轉換因子法作為實物交割時採用的價格轉換基準。
第九章 自我評量
一、請您談談利率期貨是什麼?
答:利率期貨為為買賣雙方預先承諾,在某一特定日期,以既定的價格(即既定的利率),買進或賣出某一種標準化數量及標準化品質的權益證券。期貨市場中經常使用的利率期貨商品,如長短期政府公債、歐洲美元及其它附息資產之期貨。
三、請您談談利率期貨的內容為何?
答:利率期貨包含下列五項內容:
(一)買賣雙方預先承諾:買賣雙方訂定交易契約,規範買賣雙方的交易方式,使買賣雙方履行買賣交割行為。
(二)某一特定日期:指交易雙方現在所訂定的契約,在未來某一定時日再予執行。
(三)既定的價格:因利率期貨的權益證券是以利率作為評價,故在既定價格下,即為既定的利率。
(四)標準化數量及品質:在利率期貨中,為了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並使交易順利進行,對於權益證券的數量及品質都有規格化的訂定。
(五)確認之標的物:利率期貨中的標的物就是以利率評價的權益證券。如公債、歐洲美元定期存單等。
一、 利率期貨與遠期利率有何區別?
答:利率期貨與遠期利率比較
七、您覺得短期的利率期貨應如何作評價?
答:短期利率期貨的價格可用用現貨交割的方式來估算,亦可用利用現金交割的方式來衡量。現貨交割的方式又分為:(一)持現貨套利:利用交易人在期貨交割日前,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差價所產生的持有成本(現貨)所知大小來套取利潤的一種方法。(二)收益曲線:估計持有成本的方法,若收益曲線向下彎曲,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反之則代表短期利率大於長期利率。
以現金交割的短期利率期貨價格之計算方式是利用隱含的遠期利率(Implied Forward Rate)來估算,隱含的遠期利率是指市場中通行的未來借放款利率,即對於一個兩期或兩期以上的契約,簽訂契約的雙方在簽約時,對於未來的利率都做了一些假設,此一假設即是隱含遠期利率。
七、 您覺得中長期的利率期貨應如何作評價?
答:中長期的利率期貨的期貨價格可用期貨十進位結算價,或以轉換因子來計價。期貨十進位結算價是以每日最後的結算價為依據取其百分比取得。以轉換率計價是指當空頭交易人若持有不同息票利率與剩餘滿期日的長期公債,因市場是由賣方主導,所以,空頭交易人會以價值最低的或最便宜公債先行交割,以賺取期貨賣出價與交割公債之間的價差,但若大眾皆只取其最便宜公債作交割,則將造成現貨貨源不足,並使中長期公債期貨的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為使不同價值的合法公債皆可對期貨契約交割,增加可交割公債的多樣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設計了轉換因子或轉換率,將不同息票利率與到期日不同的公債,轉換成標準之假想公債。債券期貨契約之標的為一虛擬債券,市場上可供交割的債券之票面利率及到期期限皆不相同,須有統一的交割基準作轉換,一般以轉換因子法作為實物交割時採用的價格轉換基準,對期貨契約交易的活絡性有很大的幫助。
第十章 關鍵詞彙
一、 即期匯率(Spot Exchange Rate):指一國貨幣目前能立即換得另一國貨幣的相對比率。
二、 遠期匯率(Forward Exchange Rate):指一國貨幣在未來某一時點換得另一國貨幣的相對比率。。
三、 直接報價法(Direct Quotation)或直接匯率法:(Direct Rate)指以一單位外國貨幣可以折算為多少本國貨幣的匯率報價法。
四、 間接報價法(Indirect Quotation)或間接匯率法(Indirect Rate):指以一單位本國貨幣可以折算為多少外國貨幣的匯率報價法。
五、 雙向報價法(Two-Way Quotation):銀行間進行外匯報價時,同時報出買價和賣價兩種匯率,稱之雙向報價法。
六、 買價匯率(Bid Rate):銀行買進外國貨幣的匯率。
七、 賣價匯率(Offer Rate或Ask Rate):銀行賣出外國貨幣的匯率。
八、 完全報價法(Outright Quotation):與即期匯率報價方式相同。
九、 點數報價法:所報出的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高或低多少點,此點數即為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額,其中每一點為0.01%。
十、 外匯期貨(Foreign Currency Futures):指買賣雙方在未來特定的交割日期,針對特定數量的外匯,以事先議定好的匯率進行交易。
十一、 持藏成本模型(Cost of Carry Model):外匯期貨的評價方法之一,外匯期貨的持有(藏)成本是指擁有外匯期貨者所必須負擔的儲藏成本,及可能享有的儲藏收益,金融期貨基本的持有成本模型為:Ft(期貨價格)=St(現貨價格)+CC【持有(藏)成本】-CR【持有(藏)收益】。
十二、 利率平價關係(Interest Rate Parity, IRP):外匯期貨的評價方法之一,關係式為Fo(期貨匯率)=So(即期匯率) 。
十三、 拋補利率套利(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若甲擁有$C的資金準備進行投資,則甲有投資國外,到期末時換回本國貨幣,其程序為先將$C換成外匯,得$C/So,將$C/So投資於國外,到期末時,可得$C/S ×(1+ ),而在期初便賣出$C(1+ )/So的外匯期貨,到期時可收取$C(1+ )/So;及直接投資於國內,持續到期末,結果到期末時甲可收到本利合$C(1+ )。第一個方法在期初時已賣出期貨,故期末收益$C(1+ ),Fo/So為無風險收益,而由無套利假說可知,方法1和方法2的收益應相同,否則,便存在套利機會。
十四、 避險比率(Hedge Ratio):利用期貨市場來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的比率,即期貨部位的標的外幣數量等於預計規避現貨部位外幣的比率。
第十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什麼是匯率?匯率水準是怎麼決定的?
答: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兩國之間的匯率主要是由對外匯的需求和供給來決定,當然,其間的變化也會受到中央銀行的干預。在外匯市場中,外匯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決定了匯率,如下圖,以橫軸表示外匯美元的供需量,縱軸則為每單位外匯的價格NT/$,外匯的需求線為D,外匯的供給線為S,相交於E點,並決定其均衡匯率水準。
二、您知道即期外匯交易的報價方式有哪些嗎?
答:即期外匯交易的報價方式主要有下列三種:
(一) 直接報價法(Direct Quotation):又稱直接匯率法(Direct Rate)指以一單位外國貨幣可以折算為多少本國貨幣的匯率報價法。
(二) 間接報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又稱間接匯率法(Indirect Rate)指以一單位本國貨幣可以折算為多少外國貨幣的匯率報價法。
(三) 雙向報價法(Two-Way Quotation):個人購買外匯時,常以直接報價法或間接報價法為之,但銀行間進行外匯報價時,通常採用雙向報價法,即同時報出買價和賣價兩種匯率。
三、您知道遠期外匯交易的報價方式有哪些嗎?
答:遠期外匯交易的報價方式主要有下列二種:
(一) 完全報價法(Outright Quotation):與即期匯率報價方式相同,媒體所採用的也是完全報價法,如90天期遠期外匯,買入NT$32.40/$,賣出NT$32.50/$。
(二) 點數報價法:所報出的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高或低多少點,此點數即為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額,其中每一點為0.01%。如65-70表示買價點數為65,賣價點數為70。
四、請問外匯期貨是什麼?
答:外匯期貨(Foreign Currency Futures)指買賣雙方在未來特定的交割日期,針對特定數量的外匯,以事先議定好的匯率進行交易。
七、請您說明外匯期貨的評價方法為何?
答:外匯期貨的評價方法有
(一) 持有成本模型(Cost of Carry Model):外匯期貨的持有(藏)成本是指擁有外匯期貨者所必須負擔的儲藏成本,及可能享有的儲藏收益,金融期貨基本的持有成本模型為:Ft(期貨價格)=St(現貨價格)+CC【持有(藏)成本】-CR【持有(藏)收益】。
(二) 利率平價關係(Interest Rate Parity, IRP):另一種推導外匯期貨價格的方式為拋補利率套利(Covered Inteerest arbitrage)方式,若甲擁有$C的資金準備進行投資,則甲有兩種選擇一為投資國外,到期末時換回本國貨幣,其程序為先將$C換成外匯,得$C/So,將$C/So投資於國外,到期末時,可得$C/S ×(1+ ),而在期初便賣出$C(1+ )/So的外匯期貨,到期時可收取$C(1+ )/So;二為直接投資於國內,持續到期末,結果到期末時甲可收到本利合$C(1+ )。第一個方法在期初時已賣出期貨,故期末收益$C(1+ ),Fo/So為無風險收益,而由無套利假說可知,方法1和方法2的收益應相同,否則,便存在套利機會。因此,$C(1+ ) Fo/So=$C(1+ )則Fo=So ,即為一般通稱的利率平價關係。其中Fo:期貨匯率,So:即期匯率, :本國利率, :外國利率,T:剩餘到期期間。
八、您能舉例說明外匯期貨的避險功能嗎?
答:外匯期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幫助避險者規避風險,即可幫助多國籍公司、對外進行貿易之公司及國際投資者藉外匯期貨來歸避交易風險。假設有一個母公司在美國的多國籍公司預定要由德國子公司匯入一筆德國馬克,為預防因美元升值而造成馬克兌換美元的匯兌損失,故該美國母公司以特定匯率賣出外匯期貨來避險,則不論未來美元是否升值,匯入的德國馬克皆以此特定匯率兌換成美元,而無須擔心匯兌損失;又假設若有一個美國進口商預定要由瑞士進口一批手錶,未來將支付瑞士供應商相對等額的瑞士法郎,為了預防未來美元貶值而造成美元兌換瑞士法郎的匯兌損失,故該美國進口商可以特定匯率買入外匯期貨來避險,使得未來不論美元是否貶值,美元皆可以此特定匯率兌換成瑞士法郎以支付手錶貨款,而無須擔心匯兌損失。
九、假設您有法國法郎的期貨,其計算基準日為3月2日,期貨的交割日為6月1日,若法郎對美元的即期匯率為$0.6532,法郎利率為10%,美元利率為8%,請您計算法郎期貨的匯率為何?
答:即期匯率So=0.6532,本國利率 =8%,外國利率 =10%,剩餘到期期間T=90日。則法郎期貨匯率Fo=So =$0.6532 =$0.6500
即法國法郎/美元期貨匯率為$0.6564/法國法郎。
第十一章 關鍵詞彙
一、 股價指數(Stock Price Index):指數若應用於衡量一般物價水準時,稱之為物價指數,而用於衡量股價水準者便稱之為股價指數。在股票市場中,股價指數是由一群被挑選出來的股票組合之價格計算而成。
二、 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DJAI):以美國三十家大公司之股價為基礎所算得之平均值。
三、 史坦普500指數(Standard & Poor 500 Index):以市值加權所編製之指數。
四、 價值線指數(Value Line Index):採用幾何加權平均之估算方法計算股價之加權方式。
五、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以市值加權的算術平均數估算股價指數。
六、 一籃股票(One Basket of Stock):一藍股票指一個股票投資組合內有幾種不同產業類別股票組合。
七、 股價指數期貨(Stock Price of Stock):買賣雙方約定於未來買賣標的股價指數的貨幣價值的合約。
八、 交割(Delivery):契約到期後,買賣雙方履行交付款項與貨物的行為。
九、 收斂(Convergence):因期貨與現貨價不同所產生的套利情形稱之為期貨價格的收斂。
十、 避險(Hedge):現貨市場部位之持有者或需求者,利用期貨市場的同一商品或同等級商品,買進或賣出相同數量的期貨商品,以消除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對持有者或需求者不利的影響。
十一、 投資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藉由投資多種股票組合的方式來分散非系統風險的管理。
十二、 投機(Speculating):利用期貨交易買賣間的差價來賺取利潤
十三、 價差(Spread):期貨間因商品之不同而產生的價格差異。
十四、 套利(Arbitrage):套利則是指當兩國短期利率存有差距時,將資金由短期利率較低國家轉移到短期利率較高的國家,並利用外匯期貨交易避免匯率變動風險,以賺取差距利益的外匯交易,故套利是一買一賣,而不需支付現金,卻能賺取無風險現金流入的行為。
十五、 價格指標(Price Discovery):指數期貨是股票現貨價格的良好指標。
十六、 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系統性風險通常是由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因素造成,市場每一家公司或股票受其影響,因此系統風險無法藉由分散化投資來消除。
十七、 非系統風險(Non- Systematic Risk):非系統風險是指某一證券或個別公司獨有而隨機變動的風險,通常受到公司經營管理,財務或意外狀況(如火災,竊案等)影響。非系統性風險可經由投資組合規劃來降低,為可分散的風險。
十八、 多角化(Diversification):擴大投資資產的種類。
十九、 籃籌股票(優良股票)(Blue Chip):即國內通稱的續優股,指基礎穩固,營運良好的大型公司股票,以美國為例,道瓊指數所包括的三十種股票(包括Coca Cola,American Express等)都是典型的績優股。
二十、 交割結算價格(Exchange Delivery Settlement Price):期貨契約中會訂定交割結算價格為何,例如:最後交易日10:10至10:30間之平均水準。
二十一、 最小價格變動(Minimum Price Movement):期貨每一次價格變化的價格,例如每一檔跳動0.5點。
二十二、 檔值(Tick Value):每一次價格變化的金額。
第十一章 自我評量
一、 請您說明股價指數是什麼?
答:指數是統計學上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概念,用以比較一種現象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地點間的相對水準,指數若應用於衡量一般物價水準時,稱之為物價指數,而用於衡量股價水準者便稱之為股價指數。在股票市場中,股價指數是由一群被挑選出來的股票組合之價格計算而成,這些股票價格可能是實際交易價格,如S&P500指數,也可能是股票市場創造者之買進與賣出平均報價,如英國金時報100種指數。
二、 一般在編製股價指數時,是否必須考慮權數問題?以及您覺得那一種加權指數較為恰當?為什麼?
答:一般在編製股價指數時,必須考慮權數問題。個人覺得以市值加權較為理想,即依投資於各種股票的資金比例加權,因為就市場全體投資人而言,投資人投資於各種股票總金額,恰等於各種股票的市場價值,所以應以市值加權較為理想。
三、 請說明股價指數期貨的意義為何?
答:買賣雙方約定於未來買賣標的股價指數的貨幣價值的合約。由於股價指數具有較大的波動性,頗能吸引投機者的興趣,而對於資產多數集中在股市的投資者而言,其財富又變得與指數有高度相關性,因此,便產生對股價指數避險的需求,且股價指數以可作為期貨契約的標的商品,由於股價指數期貨的交易標的「股價指數」比較特殊,因此,設計股價指數期貨時,便有一些異於一般指數的特點:即
(一) 一般期貨商品均會定出合約標的商品的標準化數量,然而,由於股價指數本身回隨著股價波動而變動,故訂出的是每點的標準化價格。
(二) 由於股價指數為非實質存在的商品,因此,股價指數期貨在交割時並不以標的商品交割,而是根據結算結果以現金交割。
四、 什麼是一籃股票?其特色為何?
答:一籃股票指一個股票投資組合內有幾種不同產業類別股票組合。其特色有下列三項:
(一) 一籃股票的總價值正好等於所賦予指數的貨幣價值。
(二) 此一籃股票內的選股正好對應編製指數時的採樣股票。
(三) 每一支個股的持有金額必須為流通在外之總資本額的同一比例。
五、 請您描述股價指數期貨具有哪些功能?
答:股價指數期貨具有避險、投資組合管理、投機性、價差交易與套利及價格指標等功能,分別說明如下:
(一) 避險功能:由於股票市場的波動性較大,對某些資金集中於在股票市場的投資者而言,當市況反轉。不利於持有股票者,便會對其造成損失,此時便可以利用股價指數期貨作為避險的管道。
(二) 投資組合管理的功能:非系統性風險可經由投資組合規劃來降低,為可分散的風險,故可以利用股價指數期貨來達到投資組合管理,以分散風險。
(三) 投機性功能:投資股價現貨時,往往會面對下列問題:1為當確定大盤走勢時,卻無法決定出表現特別優良的個股。2由於資金有限,無法充分多角化投資,以致於承擔無謂的風險。3融資、融券買賣受到限制,因此,無法自由地運用財務槓桿操作。但若可以運用股價指數期貨,便可替代股票現貨投資。
(四) 價差交易與套利功能:指同時買賣兩種不同,但關係密切的期貨合約,以獲取其差價利潤的行為。大體而言,現貨與期貨往往存在下列關係:期貨指數=現貨指數(1+利率-股利率),若市場中遠天期指數於近天期指數出現至於與上式推算出的差距不符時,便可以從事價差交易。套利則是指當兩國短期利率存有差距時,將資金由短期利率較低國家轉移到短期利率較高的國家,並利用外匯期貨交易避免匯率變動風險,以賺取差距利益的外匯交易,故套利是一買一賣,而不需支付現金,卻能賺取無風險現金流入的行為。若市場上的期貨指數偏低時,便可以利用融券賣出股票並買入指數期貨,待到期時再補回股票還券,反之,則反向操作。
(五) 價格指標的功能:由於期貨市場具有風險移轉的功能,風險接受者一般均要求風險貼水。故會要求比喻期限或為低的價格,因此期貨價格是預期現貨價格的偏低估計值,然而,即使如此,指數期貨仍是股票現貨價格的良好指標。
六、 請問價差交易與套利交易有何區別?
答:所謂價差交易是指同時買賣兩種不同,但關係密切的期貨合約,以獲取其差價利潤的行為。大體而言,現貨與期貨往往存在下列關係:期貨指數=現貨指數(1+利率-股利率),若市場中遠天期指數於近天期指數出現至於與上式推算出的差距不符時,便可以從事價差交易。甚至在有預期因素將造成現貨與期貨指數之關係變動時,由於遠天期指數將受到較大的影響,也是從事價差交易的時點,這類交易稱為「市場內價差交易」。
至於套利則是指當兩國短期利率存有差距時,將資金由短期利率較低國家轉移到短期利率較高的國家,並利用外匯期貨交易避免匯率變動風險,以賺取差距利益的外匯交易,故套利是一買一賣,而不需支付現金,卻能賺取無風險現金流入的行為。若市場上的期貨指數偏低時,便可以利用融券賣出股票並買入指數期貨,待到期時再補回股票還券,反之,則反向操作。事實上,在資訊流通快速的經濟社會中,套利行為有相當大的困難,但市場上仍有無數的投資人在捕捉套利的機會,故市場上不可能存在太大的差異,否則便會有套利行為發生,因此,套利行為有助於市場資金供需的均衡。
七、 請問股票指數期貨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答:我國目前已開放投資外國期貨,其中股價指數期貨有CME的S&P500指數、CME的MMI指數、LIFFE之FTSE100指數”SIMEX的日經225股價指數等。另國際上比較重要的股票指數期貨有價值線股價指數、史坦普500指數、紐約股票交易所綜合指數與主要市場指數、日本的東證指數、日經225股價平均數、英國金融時報100種指數、加拿大多倫多300種指數、澳洲普通股指數、法國CAC40股價指數、德國DAX指數,以及香港恆生指數等。
第十二章 關鍵詞彙
一、 避險者:利用期貨市場來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
二、 專業交易人:期貨市場對製造者而言有利,對何時和如何去使用黃金期貨則是複雜且專業的工作,無法依製造商對預期金價得簡單概念而行,因此必須尋求專業交易人的幫助,一般指專業經紀商。
三、 投機者:參與交易的目的在於賺取差價,而不是避險用途
四、 定盤價:倫敦黃金市場中五大金商每天交易時,由買賣雙方最後交易的價格,即獲得一個買盤數量與賣盤數量相等的價位,此一價格即被宣佈為定盤價。
五、 五大金商:倫敦黃金市場的五大金商有Mocatta and Goldsmid ,Sharps Pixley,H.M.Rothschild and Sons,Johnson Matthey Bankers,及Samuel Montagu and Co。
第十二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黃金具有哪些特性?
答:大體而言,黃金相較於其他資產具有下列兩種特性:
(一) 具高流動性:為保有緊急用途之預防性資金,一般人通常會將所有資產中的一部份,以具有充分流動能力的流動資產持有,而在全球24小時黃金交易系統下,黃金便成為最具流動性的固定資產之一。
(二) 負相關的價格走勢:在資產組合中,人們須將資產的持有,以相互呈現負相關的投資標的來互相抵銷影響,或者以多空相反的操作來歸避風險。而當黃金在市場上自由交易時,它的價格與其他財物資產價格,具有呈現相反走勢的價格特性。尤其在通貨膨漲猖獗時,黃金的這項特性尤其明顯,因此,黃金確實有保護其他資產實質價值的功能。
二、您知道什麼是黃金期貨嗎?請問發行黃金期貨具有哪些目的?
答:黃金期貨指以黃金為交易標的物的期貨。發行黃金期貨交易的目的,除增加投資者和投機人的投資管道外,也具有重大的經濟目的,有:
(一) 避免交易風險:對黃金買賣雙方,具有規避風險的功能,因黃金的生產者即以黃金為原料的工業經營者,可將黃金價格波動的風險轉移給投機者,使原料成本可以得到控制。
(二) 避免實體交易:黃金期貨交易提供了黃金資產過戶的管道,並且使黃金儲存於保險金庫中,免於黃金實體的交易和運輸。
(三) 增加市場流通性:由於黃金的投機者之加入,擴大了投機交易,並使得市場交易熱絡。
(四) 決定市場價格:利用公開喊價,在市場自由供需下,決定了黃金售價。
(五) 增加投資機會:由於黃金期貨交易提供了較多的投資機會,使經濟活動更為多元化。
三、請您談談黃金的供給與需求如何?
答:黃金市場的供給有多方面的來源,一般可分為開採、回收與交易等三個主要來源。黃金的需求除了國家官方組織因政治或經濟之需要而購入外,上有企業界因生產之需要而有產業需求,及投資人因投資或投機需要而有需求。
四、黃金到底具有哪些功能?值得您那麼喜歡擁有它。
答:黃金自古以來向為人們的最愛,並被視為最佳的保值工具,使其在歷來的戰亂中向來有『亂世英雄』之稱的黃金因為其產量稀少,及其耐久及不易氧化的化學性、良好的延展性,使其一向被各民族用來做為貨幣、保值、首飾等用途;後來又因為其良好的導電性,而在精密的電子工業用途上、有大量的使用量。近幾個世紀以來,黃金的交易日益盛行,主要原因是因為黃金具有比貨幣更穩定的購買力。當通貨膨漲不斷擴大而影響實質貨幣購買力時,黃金則成為人們保值的最有效投資。因此,黃金與通貨膨漲間具有密切的關聯性,黃金價格走勢常隨著物價的上升而水長船高,黃金較其他資產多了高流動性及負相關的價格走勢兩項特性,因此,黃金確實有保護其他資產實質價值的功能。
十、在金屬期貨中,為何許多投資人比較喜歡黃金期貨?
答:現代經濟社會中,黃金也許不是最重要的金屬,但黃金期貨卻是金屬期貨中最早存在的商品,在物以稀為貴,以及黃金兼具貨幣與商品之特性下,所以許多投資人比較喜歡黃金期貨。
第十三章 關鍵詞彙
一、 基本分析:以實物之供給與需求變化為重點之分析方法,目的在分析各種促使供給或需求產生變化之因素,根據此因素變動加以研究,並預測未來供需之情況,以決定其價格水準的方法。
二、 落後指標:用以表達經濟總體發展之方向,並對領先指標所隱含變動趨勢加以評估,利用評估或確認其預測結果的準確性,而投資人便可利用這些指標來調整其投資的標的與額度。包含的因素有失業情況、貿易餘額、國內汽車銷售、零售金額、住宅興建、工業生產、個人所得、國民生產毛額及消費者物價指數。
三、 同時指標:相當於落後指標,國內同時指標所涵蓋內容有工業生產指數變動率、製造業生產指數變動率、製造業銷售值、製造業籌資指數變動率、票據交換金額變動率及國內貨運量。
四、 領先指標:指可以用來表達未來一段期間(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經濟狀況之可能變換趨勢的訊號,其包含了經濟循環的可能變動,故可作為分析利率未來變動趨勢的參考。美國政府之領先指標其資料包括生產及製造工人平均每星期工作時數、製造業的失業率、消費品及材料之新訂單數、公司申報較低交割的百分率、事業新設立的淨家數、廠房及設備之合約及其訂單數、私人住宅新建數額、現有及訂購中存貨之淨變動、流動資產總額之變動、五百種普通股之股價及貨幣供給。
五、 單一彈性:指價量變化的幅度均相等,即價格變動的幅度等於供需變動的幅度。
六、 經驗法:根據個人累積之市場經驗,憑經驗或直覺來判斷未來期貨價格的走向。
七、 預期心理:指社會大眾對於某一事件可能發生變動所作的一項估測與回應。
八、 富於彈性:指彈性大於1,但小於無窮大,即1<彈性係數<∞。
九、 豬米循環:經濟狀況好壞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農產品的價格,主因為農產品中的穀物與牲畜間存有某種相互依存的關聯性,若牲口飼養數量增加,則飼料用量增加,並促使玉米需求的增加與價格的上漲,而當穀物價格下降時,對牲畜飼養者有利,於是牲畜飼養量數增加,當其供過於求時,價格自然下跌,飼養者被迫減產,導致榖物需求的減少與價格的調高,如此週期性的產生就構成經濟學中所謂的蛛網理論,美國的經濟循環中的「豬米循環」即導因於此。
十、 完全彈性:指彈性無窮大,表示當價格稍有變動時,供給量或需求量及呈現大幅度的變動。
十一、 零彈性:無論價格如何變化,財貨的需求量或供給量均維持不變。
十二、 缺乏彈性:缺乏彈性是指彈性大於0小於1,即0<彈性係數<1。
第十三章 自我評量
二、 何謂基本分析法?其優缺點為何?
答:以實物之供給與需求變化為重點之分析方法,目的在分析各種促使供給或需求產生變化之因素,根據此因素變動加以研究,並預測未來供需之情況,以決定其價格水準的方法。
基本分析法的有點為了解市場供需的變化,有助於預測這些因素如何變動及如何影響商品價格,可以了解期貨價格未來的變化趨勢;其缺點則有下列四點:
(一) 遺漏變數:在找尋影響供需的因素時,可能會遺漏重要解釋變數而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
(二) 資料不完整:如果沒有遺漏重要變數,可能會因為資料的不完整而影響正確價格的分析。
(三) 經濟結構改變:當經濟體系結構改變,或非預期因素突然產生時,都會影響價格之預測。
(四) 時效落差:即使模型正確、資料完整,同時也沒有突發因素產生,但分析結果可能緩不濟急,無法掌握時效,對投資人並無太大的實質幫助。
三、 請說明供需分析法的內容為何?
答:供需分析法指對哪些影響某一特定商品之實質供給與需求的因素加以研究,以決定均衡價格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此情況下,期貨價格即是由需求與供給所決定。大體而言,假設其他情況不變,則若供給大於需求時,價格下跌,反之則上升,這就是經濟學中最常使用的供需法則。
三、請說明經驗法的內容為何?
答:根據個人累積之市場經驗,憑經驗或直覺來判斷未來期貨價格的走向,此種方法並無學理上的依據,僅依個人的知識與技巧來作為判斷的基礎,但此法卻最常被使用,特別是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之行情判斷,在某些情況下及有參考價值。
四、請說明圖表法的內容為何?
答:圖表法又稱修正平衡表法,係將確知與某財貨價格有密切關係的某項因素(如該財貨生產量)資料畫成圖表,藉由這二元圖表,來預測未來該財貨價量的走勢,是技術分析的基本依據。
五、請說明迴歸法的內容為何?
答:若將圖表法進一步加以量化,而以數學迴歸式表示,並估計其迴歸係數,以作為未來價格預估之依據,此種以已知之相關變數的變化來預估價格未來之走勢的估計方法,稱為簡單迴歸法。
六、請說明計量模型法的內容為何?
答:計量模型亦可稱為聯立方程式迴歸法,意指若單一迴歸模型不足以完全掌握價格變化時,一套較為完整但複雜的計量模型之建立,便有助以價格分析之研判。計量模型的預測方式與迴歸模型類似,但過程比較複雜,且由於其所牽涉的變數太多,一般都必須經由電腦程式來處理,而處理一完整的計量模型通常必須經過模型設定、模型認定、模型估計,及模型驗證的過程,由於計量模型的規模較大,有些模型甚至包括一千條以上的聯立方程式,是一種相對較為複雜,但估測結果也相對較為準確的一種基本分析方法。
七、請說明農產品期貨基本分析法的內容為何?
答:在農產品期貨中,影響其價量變化的因素很多,較重要的影響因素有天候、產量、庫存、經濟景氣、所得分配、消費型態、農業報告、政府政策、競爭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等。
八、請說明金融期貨基本分析法的內容為何?
答:金融期貨市場中有關其商品價格的基本分析,經常涉及到信用供需、資金流動與有價證券的價格預測。因此,常須兼顧經濟資訊、政策變化、市場資金狀況、投資人態度等的影響,以及個因素間的交互作用之評估。影響金融期貨價格的因素很多,包括物價水準、政府政策、產業資訊、經濟指標、預期心理,及其他因素等。
第十四章 關鍵詞彙
一、 走勢:又稱趨勢,指市場價量變化的趨勢。
二、 反轉:指市場趨勢線的由高峰到谷底,或由谷底到高峰的一種轉折現象。
三、 整理:指一種走勢中斷的現象,即在市場將繼續上漲或下跌的走勢之前,暫時呈現的一種震盪波動之情形。
四、 頭肩型:反轉型態的一種,又稱為三頭型,通常是由三個高峰所組成,分別是在左肩、頭部與右肩,其中頭部比左右兩間更高。
五、 三重型:指市場趨勢線呈現由三個連續高峰或三個谷底所形成的組合,其型態及其交易量的變化與頭肩型即為類似。
六、 圓底型:指市場趨勢線呈現平底圓形的狀態,又可稱為圓形頂與圓形底,又稱為碟形。
七、 A字型:指市場趨勢線呈現A形頭部之走勢。
八、 V字型:指市場趨勢線呈現V形底部之走勢。
九、 濾網法則:指不以某一個交易日為基準,而是以連續數個交易日及其強度來過濾其是否為真正突破的方法,例如必須市場交易連續數日貫穿支撐線會阻力線,才能被認定其為真正的突破。
十、 支撐不足:依濾網法則,例如以貫穿部分是否佔整個走勢中最高峰或最低谷的2%或3%以上才認定為真突破,凡低於2%或3%者,均認定其為假突破,更嚴格之認定者,則即使走勢線已經突破,且亦通過濾網法則,只認定其為支撐不足,而非真正的突破,尚必須考量趨勢線的角度之大小問題。
十一、 費柏納西數列:數列的特色其數列中每一個數字,均為前面兩位數字之和,即【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不考慮數列前七的數值,而以其中任何一個數字除以該數字前面的數字時,會得到固定常數1.618,反過來若以其中任何一個數字除以該數字後面的數字時,會得到一個固定的常數0.618,堆導出38%與62%的支撐水準,如日圓期貨正處於上漲階段,最高價為124.00,最低價為123.00,則投資人認為38%(支撐點為123.62)與62%(支撐點為123.38)為比較恰當的回溯水準。
十二、 支撐水準:整理區的價格底限稱之為支撐水準,意指股價下跌至某一價位時,遇到強而有利的買進,此時買氣大於賣壓,阻止了價格的繼續滑落,甚至能使市場價格反轉回升,這個支撐的價格水準稱之為支撐水準。
十三、 阻力水準:整理區的價格上限稱之為阻力水準,或壓力水準,意指股價上升之某一價位,遇到大量的賣壓,此時賣出大於買入,阻礙了價格的進一步攀升,甚至反轉為跌,這個阻力的價格水準稱之為壓力水準或阻力水準。
十四、 旗形:市場中常見的整理型態,通常在比較狹小而短暫的密集交易區內出現,平形狀的排列為旗形,兩側相互收斂的排列為三角旗形。
十五、 三角形:與三角旗形類似,最主要差異在三角形被認為是一種長期整理的型態,而三角旗形則只是一般的整理型態。
第十四章 自我評量
一、請問道氏理論的內容為何?簡單說明之。
答:道式理論認為市場移動可以分為基本、次級、再次級等三種走勢,其中,基本走勢又稱為主要走勢或長期走勢,係指持續大於兩三個月的走勢,次級走勢又稱為中級走勢,係指持續兩三週到兩三個月的變動;再次級走勢又稱為近期走勢,係指持續兩三天到兩三週的變動。除此之外,為便於分析說明,道式又將基本走勢分成三個階段,分別為累積階段、順勢階段及分配階段;其中累積階段代表基本市場移動的起始階段,屬於「先見之明」的獲利者;順勢階段是指在技術交易系統上確定了市場存在某一種趨勢,並造成買氣之後的階段,屬於「後見之明」;至於分配階段則是當投機者開始獲利回吐之前,所出現的最後上漲之階段,屬於「未見之明」的獲利者。一般而言,市場處於漲勢時固然帶來獲利空間,但若市場處於跌勢時,其在不同階段的損失也不相同。
二、何謂費柏納西數列?其特性為何?
答:數列的特色其數列中每一個數字,均為前面兩位數字之和,即【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不考慮數列前七的數值,而以其中任何一個數字除以該數字前面的數字時,會得到固定常數1.618,即 反過來若以其中任何一個數字除以該數字後面的數字時,會得到一個固定的常數0.618,即 ,在前述兩個常數中,1.618的倒數約為0.618(即 ),而0.618得倒數約為1.618(即 ),由於倒數的特色,堆導出38%與62%的支撐水準,如日圓期貨正處於上漲階段,最高價為124.00,最低價為123.00,則投資人認為38%(支撐點為123.62)與62%(支撐點為123.38)為比較恰當的回溯水準。
三、請問走勢線中的支撐與阻力如何判定?
答:支撐是指當市場跌入谷底,或達「反彈低點」時,市場所出現的買壓現象,即整理區的價格底限稱之為支撐水準,意指股價下跌至某一價位時,遇到強而有利的買進,此時買氣大於賣壓,阻止了價格的繼續滑落,甚至能使市場價格反轉回升,這個支撐的價格水準稱之為支撐水準。
阻力則是指當市場上漲到高峰,或達「反彈高點」時,市場所出現的賣壓現象,即整理區的價格上線稱之為阻力水準,或壓力水準,意指股價上升之某一價位,遇到大量的賣壓,此時賣出大於買入,阻礙了價格的進一步攀升,甚至反轉為跌,這個阻力的價格水準稱之為壓力水準或阻力水準。
四、何謂走勢?其主要類型為何?
答:又稱趨勢,一般指市場價量變化的趨勢,亦是了解或預測未來價格變化的重要因素。走勢可以分為看漲走勢、看跌走勢即持平走勢三種。所謂看漲走勢是指由一連串上升的高峰與低谷所組成的趨勢,而看跌走勢則是由一連串下降的高峰與低谷所組成的趨勢;至於持平走勢則是指其走勢持平不變的趨勢。
五、何謂反轉?
答:指市場趨勢線的由高峰到谷底,或由谷底到高峰的一種轉折現象,在市場的趨勢線上有高峰的頂點,也有低谷的底部,而由高峰變成低谷,或由低谷轉變成高峰的過程,就是一種反轉型態,因此,反轉表示一個持續的移動之結束線,而新的移動即將開始;其中「頂」是指看漲市場的結束,看跌市場的開始;而「底」則是指看跌市場的結束,看漲市場的開始,一般常見的反轉型態有頭肩型、雙重形、A字與V字型,以及價格缺口等。
六、何謂整理?
答:技術分析中所謂整理指一種走勢中斷的現象,亦即在市場將繼續上漲或下跌的走勢之前,暫時呈現的一種震盪波動之情形;當走勢中斷並形成暫時性的震盪波動時,便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走勢型態,稱之為整理型態,而整理型態一般可分為旗形和三角旗形、對稱、上升、下降即擴張三角形、 楔形或對角三角形等。
第十五章 關鍵詞彙
一、 五波三浪:艾略特(Elliott)基於市場移動型態的可分割性,認為在一個看漲的市場行情中,基本上可以由五個主要的上漲波,加上三個修正浪所構成,其中,上漲的五個波以 1,2,3,4,5來表示,而後續的三個修正浪則以a,b,c來表示。因此,「五波加三浪」可表示成前階段的「數字部分」,以及後階段的「文字部分」。
二、 數字波:五波三浪中,上漲的五個波以1,2,3,4,5來表示,稱之為數字波。
三、 衝擊波:五波三浪中,上漲的五個波中1,3,5三個正向走勢,稱之為衝擊波。
四、 文字波:五波三浪中,三個修正浪以a,b,c來表示,稱之為文字波。
五、 修正波:上漲走勢拉回,稱之為上漲的修正波,五波三浪中,2,4二個反向走勢,稱之為修正波。
六、 鋸齒反轉:它的波動可細分為5-3-5(數字分別代表構成a-b-c三波的小波數目)。這種型態的主要特徵,為b波的波峰明顯低於a波的起始點(指多頭市場而言),這樣的型態顯示市場的趨勢明顯(見圖)。當一個鋸齒型態並未達到市場的目標位置時,經常會重覆發生鋸齒型態,而重覆的次數可能至2次之多。在雙重或三重鋸齒型態中,各次型態間會以一個任意的三波所隔開。
七、 反轉波:指市場走勢由上轉下,或由高轉低的波,反之,由下轉上,或由低轉高的波亦稱為反轉波。
八、 正常的平坦反轉:與鋸齒反轉波類似,但因先前的市場走勢力量太弱,即數字階段的第五波擴張失敗,使得後續的修正波a力道不足,無法形成五個波。
九、 不規則平坦一號:指3-3-5波的型態,係指市場的反彈較大,不僅超過波a所建立的最高點,亦可能超越數字階段底五波的最高點。
十、 不正常的平坦反轉:正常平坦反轉其後續變化趨勢如數字階段a-b-c的模式,偏離此種變化型態,稱之不正常的平坦反轉。
十一、 不規則平坦二號:指3-3-5波的型態,係指市場的反彈較大,但其反彈的力量比不規則平坦一號為小,其波b的反彈會達成波a的最高點,但不會超過其所建立的高頂部位,波a與波b的變動幅度較大,但其後續的波c之變動幅度較小。
十二、 複合反轉:指融合多種反轉波以後所形成的反轉波。
十三、 二三複合反轉:由一個鋸齒反轉與某些平坦反轉所組成,主要因市場需要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反轉,唯其組合均以水平方式來進行,表示市場正在尋找反轉方向。
十四、 衝刺反轉:為3-3-5波的型態,係指市場的變動力量很大,使修正波b因衝刺反彈而把市場帶入另一個新的高峰。
十五、 三三複合反轉:相對於二三複合反轉,其組成的反轉波較多,波浪組成比較複雜。
十六、 完整市場:又稱理想的市場,其價格型態,應包括「五波三浪」的組合,即包含多頭市場波浪89個及空頭市場波浪55個,共計波浪數為144個。
十七、 牛市:指多頭市場。
十八、 熊市:指空頭市場。
第十五章 自我評量
一、 請說明結構理論的內容為何?
答:結構理論是以艾略特(R.N.Elliott)於1939年提出的艾略特波浪理論(Elliott Wave Theory)為主要內容,艾略特歸納整個市場的價格波動型態,基於市場移動型態的可分割性,認為在一個看漲的市場行情中,基本上可以由五個主要的上漲波,加上三個修正浪所構成,其中,上漲的五個波以 1,2,3,4,5來表示,而後續的三個修正浪則以a,b,c來表示。因此,「五波加三浪」可表示成前階段的「數字部分」,以及後階段的「文字部分」,其中,數字部分可分為1,3,5等三個正向走勢的衝擊波(Impulse Wave),以及2,4二個反向走勢的修正波(Corrective Wave)。而文字部分,a浪與c浪為主要價格的趨勢方向,而b浪則為反彈波,而「五波與三浪」的組合就構成了艾略特波浪理論的核心。
二、 您知道五波三浪的內容為何?請繪圖說明之。
答:艾略特基於市場移動型態的可分割性,認為在一個看漲的市場行情中,基本上可以由五個主要的上漲波,加上三個修正浪所構成,其中,上漲的五個波以 1,2,3,4,5來表示,而後續的三個修正浪則以a,b,c來表示。因此,「五波加三浪」可表示成前階段的「數字部分」,以及後階段的「文字部分」其中,數字部分可分為1,3,5等三個正向走勢的衝擊波(Impulse Wave),以及2,4二個反向走勢的修正波(Corrective Wave)。而文字部分,a浪與c浪為主要價格的趨勢方向,而b浪則為反彈波,而「五波與三浪」的組合就構成了艾略特波浪理論的核心。
五波 三浪
艾略特波浪理論基本型態
三、 您知道艾略特波浪理論中各波浪的等級及代號嗎?
答:艾略特波浪理論分為「五波加三浪」,分述如下:
(一) 五波
1. 多頭市場第一波:多頭市場第一波以「1」來表示,通常發生在多頭市場的築底過程。
2. 多頭市場第二波:多頭市場第二波以「2」來表示,第二波為回檔的走勢,而回檔的最低點通常在第一波得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
3. 多頭市場第三波:多頭市場第三波以「3」來表示,第三波是第二波價量穩定後的助長效果。
4. 多頭市場第四波:多頭市場第四波以「4」來表示,第四波與第二波皆為回檔修正波,為第三波在強勢上升以後的回檔。
5. 多頭市場第五波:多頭市場第三波以「5」來表示,漲勢不如第三波,但持續上漲時間較第三波長。
(二) 三浪
1. 空頭市場第A波:空頭市場第A波以「a」來表示,在此階段中,大多頭的走勢已經結束。
2. 空頭市場第B波:空頭市場第A波以「b」來表示,在大多頭行情將過之際,B波的反彈行情很容易造成多頭市場將在來臨的假象,使投資人加碼買入,結果慘遭套牢。
3. 空頭市場第C波:空頭市場第A波以「c」來表示,市場在A波及B波所表現出來的多頭想像在C波會完全消失,因為C波是空頭市場的主跌段。
(三) 五波三浪的代號:下圖為各波浪代號明細表
等級 代號 五波 三浪
超大循環波 - - - - - - - -
大循環波 (Ⅰ) (Ⅱ) (Ⅲ) (Ⅳ) (Ⅴ) (A) (B) (C)
循環波 Ⅰ Ⅱ Ⅲ Ⅳ Ⅴ A B C
基本的波 ○ ○ ©
次要的波 (1) (2) (3) (4) (5) (a) (b) (c)
再次要的波 1 2 3 4 5 a b c
分 i
ii
iii
iv
v
- - -
小分 - - - - - - - -
子小分 - - - - - - - -
四、請問何謂衝擊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五波三浪中(如下圖),上漲的五個波中1,3,5三個正向走勢,稱之為衝擊波。
五、請問何謂反轉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所謂反轉波指市場走勢由上轉下,或由高轉低的波,反之,由下轉上,或由低轉高的波亦稱為反轉波。其形式有平坦形、三角形、雙三角、三三波、鋸齒反轉、正常的平坦反轉、不正常的平坦反轉,及複合反轉等。
六、請問何謂修正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上漲走勢拉回,稱之為上漲的修正波,五波三浪中(如下圖),2,4二個反向走勢,稱之為修正波,而a,b,c三浪為五波的修正波,包括下跌波a、反彈波b以及最後的下跌波c。
七、請問何謂數字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如上圖五波三浪中(如上圖),上漲的五個波以1,2,3,4,5來表示,稱之為數字波。
八、請問何謂文字波?其主要類型有哪些?請繪圖說明之。
答:五波三浪中(如上圖),三個修正浪以a,b,c來表示,稱之為文字波。
九、請問一個完整市場的艾略特波浪理論為何?請繪圖說明。
答:又稱理想的市場,其價格型態,應包括「五波三浪」的組合,即包含多頭市場波浪89個及空頭市場波浪55個,共計波浪數為144個。
多頭市場波浪數 空頭市場波浪數 完整市場波浪數
循環波 1 1 2
基本波 5 3 8
中型波 21 13 34
小型波 89 55 144
第十六章 關鍵詞彙
一、○ ×圖:原名為點數圖,利用”○”及” ×”符號來表示價格變化趨勢的一種圖形,其中「○」代表價格的下跌,「 ×」表示價格的上漲。
二、軸點分析:辦認出潛在的支撐和阻力水準的技術分析法,利用前一交易日的最高價、最低價與收盤價的平均,來估算軸點,在與市場來作比較,而以軸點之上或之下來作為支撐或阻力水準。
三、移動平均:市場價格最近一段期間的平均值。
四、乖離率:指當日價格偏離(移動)平均價隔的比率,當日價格高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正,當日價格低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負,當日價格等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零。
五、震盪指標:將當期價格減去前些時日的對應價格,當收盤價不段上升時,震盪指標為正值,否則震盪指標將轉為零或負值。
六、人氣指標:又稱能量潮,利用成交量的變化來判斷價格之可能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
七、相對強弱指標:指計算再某一段時日中,價格的平均上漲幅度佔平均上漲及下跌(絕對值)幅度總合的比重,計算期間一般有6日、10日、15日等,天數愈短,指標愈敏感。
第十六章 自我評量
一、 請說明趨勢圖的意義與內容。
答:趨勢圖主要是利用價量隨著時間改變而變動的走勢,來判定買入或賣出的一種方法,趨勢圖的種類很多,較常見的包括收盤價趨勢圖、圈叉圖、軸點分析、條形圖等,分述如下。
(一) 收盤價趨勢圖:根據每日收盤價的變化所繪製出來的圖形,為最早使用的技術分析圖之一。
(二) 圈叉圖(○ ×圖):原名為點數圖,利用”○”及” ×”符號來表示價格變化趨勢的一種圖形,其中「○」代表價格的下跌,「 ×」表示價格的上漲。
(三) 軸點分析:辦認出潛在的支撐和阻力水準的技術分析法,利用前一交易日的最高價、最低價與收盤價的平均,來估算軸點,在與市場來作比較,而以軸點之上或之下來作為支撐或阻力水準。
(四) 條形圖:亦稱為長條圖或柱形圖,是由曲線圖發展而來的,主要是再研究某「一段」時間的價格變化,以了解買賣雙方的兩種力量之對抗程度與結果,其處理方式是在一個座標軸中,以橫軸代表時間,以縱軸代表價格,再其所設定的「一段」時間單位內劃一條垂直的線段,線段的長短就等於該段時間內最高價位與最低價位的差。
二、 請說明移動平均線的意義與內容。
答:所謂移動平均是指市場價格最近一段期間的平均值,是將價格數列平滑化的一種簡單方法,其目的在「過濾」或「磨平」不正常的或暫時性的價格變動,藉以凸顯價格變動的根本趨勢,並找出較為真實的走勢。計算移動平均數時必須先決定所要平均的統計量,如最高價、最低嫁禍收盤價等,然後在確定移動平均的期數與採用的方法;計算移動平均數的方法很多,較常見的則有算術移動平均或簡單移動平均、幾何平均、加權平均、以及指數加權平均等,一般是以簡單移動平均為主,再以其他平均數為輔,因此,30天期的收盤價移動平均就等於最近30天的收盤價(含當天)平均數,且加總平均的資料將隨著時間而不斷的移動,其一般的計算式為 。大體而言,移動平均是依次把一定天數的收盤價之平均價格化成一條曲線,若市價高於移動平均數,表示市場價格看漲中,是買入的信號;反之則為看跌,是賣出的信號。因此,利用移動平均數所獲得之估算值,可以用來說明期貨市場中的買入或賣出訊號。
三、 請說明統計指標的意義與內容。
答:除了傳統的繪圖方法,技術分析也嘗試利用統計方法來算各種統計指標,以做為價格趨勢之判斷,其使用方法簡單易懂,對一般投資人具有實用價值,主要類型有:移動平均、乖離率、震盪指標、人氣指標、相對強弱指標等,分述如下。
(一) 移動平均:所謂移動平均是指市場價格最近一段期間的平均值,是將價格數列平滑化的一種簡單方法,其目的在「過濾」或「磨平」不正常的或暫時性的價格變動,藉以凸顯價格變動的根本趨勢,並找出較為真實的走勢。
(二) 乖離率:指當日價格偏離(移動)平均價格的比率,當日價格高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正,當日價格低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負,當日價格等於移動平均時,乖離率為零。
(三) 震盪指標:將當期價格減去前些時日的對應價格,當收盤價不段上升時,震盪指標為正值,否則震盪指標將轉為零或負值。
(四) 人氣指標:又稱能量潮,利用成交量的變化來判斷價格之可能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
(五) 相對強弱指標:指計算再某一段時日中,價格的平均上漲幅度佔平均上漲及下跌(絕對值)幅度總合的比重,計算期間一般有6日、10日、15日等,天數愈短,指標愈敏感。
四、何謂軸點分析?
答:軸點分析屬於當日交易的技術分析方法,利用這個方法可以辦認出潛在的支撐和阻力水準的技術分析法,利用前一交易日的最高價( )、最低價( )與收盤價( )的平均,來估算軸點,在與市場來作比較,而以軸點之上或之下來作為支撐或阻力水準,習慣上,除了第一支撐與第一阻力之外,尚有第二支撐與第二阻力,其估算方式如下:
。
第十七章 關鍵詞彙
一、 台指期貨:以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為標的資產的期貨。
二、 結算會員:符合台灣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結算會員資格標準規定,經結算所承認的會員。
三、 結算機構:期貨契約經電腦撮合成交時,期貨結算機構變成為買賣雙方承受契約的契約當事人,並得提供期貨市場的交割服務及履約保證。
四、 結算保證金:結算會員受委託買入或賣出期貨契約時,其每口所需繳交與期交所的保證金。
五、 部位額度限制:指結算會員承做未沖銷部位所需的保證金,不得超過調整後淨資本額一定倍數的限制。
六、 部位集中度限制:指結算會員承做未沖銷部位,其佔市場未沖銷的總部位,不得超過某一定比例的限制。
七、 淨部位損失度限制:指結算會員保證金帳戶淨值,低於未沖銷部位所需保證金總額的差額,不得超過調整後淨資本額一定比例的限制。
八、 共同保證制度:期貨交易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期交所之結算機構對於結算會員不履行結算交割時,有代為結清或補償之義務,而為了分散期貨交易風險,乃由結算機構統合結算會員個別繳存之結散保證金,二者共同提撥之交割結算基金,以及結算機構提存之賠償準備金,在加上全體結算會員之總資產,形成所謂的共同保證制度。
九、 保證金的量價管理:期貨交易具有高利潤與高風險的特性,除有合理的保證金制度外,對保證金的控管模式也需重視。保證金管理分量的管理及價的管理,量的管理指對交易人的委託量加以控管,價的管理指結算會員以逐日結算制度來管理交易人的結算保證金數額,以避免可能風險之擴大。
十、 TAIMEX:台灣期貨交易所,現英文簡稱已改為TAIFEX
十一、 SIMEX: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現英文簡稱已改為SGX)
十二、 電子期貨:以台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為標的資產的期貨。
十三、 金融保險期貨:以台灣證券交易所金融保險類股價指數為標的資產的期貨。
第十七章 自我評量
一、 請問期貨交易與股票交易有何差別?又台灣目前有哪些期貨商品?其內容為何?
答:期貨交易與股票交易之差別
內容 種類 股票交易 期貨交易
交易標的 上市(櫃)公司股票 期貨商品如台指期貨
交易目的 籌資、投資、投機 避險、套利、投機。
財務槓桿 以現金交易時,無財務槓桿效用。以融資交易時,財務槓桿約2倍。 以保證金為履約擔保,財務槓桿約10-20倍。
交易限制 限於公司流動在外的股數為主。 只要買賣雙方簽約即可交易。
到期限制 無到期限制。 以契約所定之日為到期日。
分配股利 可領取公司所發放的股利。 無權領取公司所發放的股利。
清算方式 不須每日清算。 每日結算,且交易人帳戶金額必須高於維持保證金。
交易成本 成本較高(手續費、交易稅等)。 成本較低(手續費、期交稅)等。
交割方式 成交後第二營業日辦理款、券交割。 到期時以現金交割。
台灣目前的期貨商品有臺股期貨、電子期貨、金融期貨、小型臺指期貨、臺指選擇權、電子選擇權、金融選擇權、股票選擇權、臺灣50指數期貨、十年期政府公債期貨、三十天期利率期貨等,以下僅就臺股期貨、電子期貨、金融期貨介紹如下。
(一) 台指期貨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項目 內容
交易標的 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中文簡稱 臺股期貨
英文代碼 TX
交易時間 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常營業日上午8:45~下午1:45
契約價值 臺股期貨指數乘上新臺幣200元
契約到期交割月份 自交易當月起連續二個月份,另加上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三個接續的季月,總共有五個月份的契約在市場交易
每日結算價 每日結算價原則上為當日收盤時段之成交價,若收盤時段無成交價,則依期交所「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期貨契約交易規則」訂定之
每日漲跌幅 最大漲跌幅限制為前一營業日結算價上下7%
升降單位 指數1點(相當於新臺幣200元)
最後交易日 各契約的最後交易日為各該契約交割月份第三個星期三,其次一營業日為新契約的開始交易日
最後結算日 最後結算日為最後交易日之次一營業日
最後結算價 以最後結算日臺灣證券交易所依本指數各成分股開盤十五分鐘為基礎,先計算出該段時間內各成分股之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再予以訂定最後結算價 。
交割方式 以現金交割,交易人於最後結算日依最後結算價之差額,以淨額進行現金之交付或收受
部位限制 交易人於任何時間持有之各月份契約未平倉部位總和限制如下(加計依契約規模調整後之MTX契約合計):1. 自然人2,000個契約 2. 法人機構4,000個契約 3. 法人機構基於避險需求得向期交所申請豁免部位限制 4. 期貨自營商之持有部位不在此限
保證金 期貨商向交易人收取之交易保證金及保證金追繳標準,不得低於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水準
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以「臺灣期貨交易所結算保證金收取方式及標準」計算之結算保證金為基準,按本公司訂定之成數加成計算之
(二) 電子期貨
「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項目 內容
交易標的 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
中文簡稱 電子期貨
英文代碼 TE
交易時間 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常營業日上午8:45~下午1:45
契約價值 電子期貨指數乘上新臺幣4,000元
契約到期交割月份 自交易當月起連續二個月份,另加上三、六、九、十二月中三個接續季月,總共五個月份的契約在市場交易
每日結算價 每日結算價原則上為當日收盤時段之成交價,若收盤時段無成交價,則依本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交易規則」訂定之
每日漲跌幅 最大漲跌幅限制為前一營業日結算價上下7%
升降單位 指數0.05點(相當於新臺幣200元)
最後交易日 各契約的最後交易日為各該契約交割月份第三個星期三,其次一營業日為新契約的開始交易日
最後結算日 最後交易日之次一營業日
最後結算價 以最後結算日臺灣證券交易所依本指數各成分股開盤十五分鐘為基礎,先計算出該段時間內各成分股之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再予以訂定最後結算價 。
交割方式 現金交割,交易人於最後結算日依最後結算價之差額,以淨額進行現金之交付或收受
部位限制 交易人於任何時間持有之各月份契約未平倉部位總和限制如下: 1. 自然人400個契約 2. 法人機構1,000個契約 3. 法人機構基於避險需求得向期交所申請豁免部位限制 4. 期貨自營商之持有部位不在此限
保證金 期貨商向交易人收取之交易保證金及保證金追繳標準,不得低於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水準
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以「臺灣期貨交易所結算保證金收取方式及標準」計算之結算保證金為基準,按本公司訂定之成數加成計算之
(三) 金融期貨
「臺灣證券交易所金融保險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項目 內容
交易標的 臺灣證券交易所金融保險類股價指數
中文簡稱 金融期貨
英文代碼 TF
交易時間 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常營業日上午8:45~下午1:45
契約價值 金融期貨指數乘上新臺幣1,000元
契約到期交割月份 自交易當月起連續二個月份,另加上三、六、九、十二月中三個接續季月,總共五個月份的契約在市場交易
每日結算價 每日結算價原則上為當日收盤時段之成交價,若收盤時段無成交價,則依本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交易規則」訂定之
每日漲跌幅 最大漲跌幅限制為前一營業日結算價上下7%
升降單位 指數0.2點(相當於新臺幣200元)
最後交易日 各契約的最後交易日為各該契約交割月份第三個星期三,其次一營業日為新契約的開始交易日
最後結算日 最後交易日之次一營業日
最後結算價 以最後結算日臺灣證券交易所依本指數各成分股開盤十五分鐘為基礎,先計算出該段時間內各成分股之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再予以訂定最後結算價 。
交割方式 現金交割,交易人於最後結算日依最後結算價之差額,以淨額進行現金之交付或收受
部位限制 交易人於任何時間持有之各月份契約未平倉部位總和限制如下: 1. 自然人600個契約 2. 法人機構1,200個契約 3. 法人機構基於避險需求得向期交所申請豁免部位限制 4. 期貨自營商之持有部位不在此限
保證金 期貨商向交易人收取之交易保證金及保證金追繳標準,不得低於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水準
期交所公告之原始保證金及維持保證金,以「臺灣期貨交易所結算保證金收取方式及標準」計算之結算保證金為基準,按本公司訂定之成數加成計算之
六、請問期交所如何做好保證金的管理?
答:由於期貨交易具有高利潤與高風險的特性,除有合理的保證金制度外,對保證金的控管模式也需重視。一般保證金管理分量的管理及價的管理,分述如下:
(一) 量的管理:所謂量的管理指對交易人的委託量加以控管,亦即結算部門依據結算會員超額保證金的部分,將其換算可承作之新增部位,以控制交易量的不當增加。
(二) 價的管理:所謂價的管理指結算會員在每日的交易盤中,對各結算會員當時未平倉的合約部位進行至少二次的比價,若其帳戶的保證金餘額低於應有的結算保證金數額時,則限定交易人必須在一個小時內,補足差額部分的保證金,以避免可能風險之擴大。
同時期交所對於結算會員也有所謂保證金部位管理,一般可分額度限制、集中限制以及損失限制等,分述如下:
(一) 部位額度限制:係指結算會員承作未沖銷部位所需的保證金,不得超過調整後淨資本額一定倍數的限制。
(二) 部位集中度限制:係指結算會員承作未沖銷部位,其佔市場未沖銷的總部位,不得超過某一定比例的限制。
(三) 淨部位損失度限制:係指結算會員保證金帳戶淨值,低於未沖銷部位所需保證金總額的差額,不得超過調整吼淨資本額一定比例的限制。
七、為什麼期交所要對結算會員作定期與不定期的查核?
答:期交所基於交易安全性的考量,對於結算會員的財務結構及營運狀況會作定期與不定期的稽核,前者包括財務報告的檢查、結算保證金的作業查核,以及保證金部位的控管等;後者則包括財務會計的事務檢查、結算會員內部控制作業的評估、客戶保證金專戶的管理檢查,以及其他特殊事件的查核與處理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