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下 個人行銷與形象管理 【講次摘要】與【評量題答】瑋瑋整理
(空大書香園地)
第 01 講 - 童話與現實的關連 【講次摘要】
講次大綱:
一、概念
二、個人行銷與形象管理的觀念
貳、講次內容:
一、本講次將整個課程規劃分成四大部分,
分別為修心篇、發展篇、包裝篇、推廣篇幾種。
二、說明如下:
第一種是在修心篇,目的主要讓讀者透過對內心狀態的瞭解,而控制情緒與壓力。
第二種為發展篇主要探討是是如何與人互動,目的主要讓讀者瞭解如何透過圓滿的人際關係,建立未來個人形象與行銷的基礎。
第三種為包裝篇人們總是對週遭的人物有著自己的評價,而這些評價也就代表了這些人物在你/妳心中的形象。就個人方面而言,它會影響到個人的績效評估與升遷機會;尤其對一個領導者或管理者而言,了解印象管理不但對自己生涯有幫助,也可以讓自己知道如何面對下屬的行為。就組織方面而言,員工熟練地使用印象管理戰術等方法雖然可使員工自己免於危機,卻可能讓組織蒙受傷害。
第四種推廣篇,主要目的在於個人行銷的規劃與推展。最後,根據家庭、求職、職場內與對外關係幾方面,進行各種情境的說明與運用,使讀者能夠具體的瞭解與發揮。陳世晉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發展篇主要是:
1.讓讀者透過對內心狀態的瞭解,而控制情緒與壓力
2.對週遭的人物有著自己的評價
3.如何與人互動 [正確答案]
4.個人行銷的規劃與推展
2.以下敘述何者不正確?
1.包裝篇敎人如何對週遭的人物評價 [正確答案]
2.發展篇主要讓讀者瞭解如何透過圓滿的人際關係,建立未來個人形象與行銷的基礎
3.推廣篇,主要目的在於個人行銷的規劃與推展
4.修心篇,目的主要讓讀者透過對內心狀態的瞭解,而控制情緒與壓力
二、簡答題
1.透過何種方法,可以達到提昇形象的目的?
Ans.:著重在如何藉由外在表現提升形象之方法,包括外表的改變、談吐舉止、應對進退、態度以及表達技巧與溝通。 陳世晉老師提供
第 02 講 - 醜小鴨怎樣變天鵝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求職領域的發展來源
二、如何控制生涯發展
三、如何控制外在環境
四、個人行銷與形象的定義
貳、講次內容:
一、求職的領域主要從下面幾個方向發展:
1.父母、親戚或朋友的影響
2.閱讀和研究
3.與生俱來的機會
4.出於機會
5.藉由諮商和測驗的發現
6.和一個能相容共存的人配合
二、控制住自己生涯發展的重點:
1.發展一套專業倫理的規約
2.做正確的自我評價
3.堅持能夠做到最好
4.展現優秀的工作表現
5.塑造一個貫徹始終的好形象
6.為自己的成就引證
7.經營機運
三、外在環境的控制重點:
1.找到可以刺激成長的領域及公司
2.為自己找個合適的老闆
3.吸收廣泛的經驗
4.找個贊助人
5.找尋良師
6.依賴網路組織
四、個人行銷的定義有兩大類的的定義,一部份定義為「個體業務人員的直接銷售活動」,一部份定義為「宣傳自我價值而被他人認同的活動」,這兩種概念中,一個是短期導向的,一個是長期導向的。
五、何謂形象?
1.形象包括了一個人的外表、個性、角色、能力等,由這些因素而綜合決定了一個人的形象。
2.這些因素的出現必須有一致性。
3.形象的判定是由其他旁觀者決定,而不是由當事人決定的。
陳世晉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下列何者不是主要的求職領域發展方向?
1.閱讀和研究
2.藉由諮商和測驗的發現
3.經由算命師的指點 [正確答案]
4.父母、親戚或朋友的影響
2.下列何者為控制外在環境的方式?
1.找個贊助人 [正確答案]
2.找個輕鬆簡單的工作
3.等待良機
4.求神問卜
3.對於形象的定義,下列何者錯誤?
1.形象包括一個人的外表
2.形象的判定可由自己決定 [正確答案]
3.組成形象的因素有一致性
4.形象包括一個人的能力
二、簡答題
1.個人行銷的定義有哪兩大類?
Ans.:短期導向:個體業務人員的直接銷售活動。
長期導向:宣傳自我價值而被他人認同的活動。 陳世晉老師提供
第 03 講 - 「情」時多雲偶陣雨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情緒的特性
二、情緒的分類
三、情緒的影響
貳、講次內容:
一、情緒的特性
(一)情緒由刺激所引發
有刺激才能引發情緒,外在的人、事、物及內在刺激(身體狀態、內分泌失調)都會引起情緒,過去的記憶或自己的意念也是導致情緒的因素。
(二)情緒是主觀的經驗
同樣的刺激事件,對每個人所引發的情緒並不一定相同,情緒的內在或外在反應將因人而異,個別差異會表現在情緒的內涵、強度、穩定性與表達方式上,具有相當的主觀性。
(三)情緒具有可變性
情緒的表現變化多端,隨著我們身心的成長與發展、對情境的知覺能力及個人的經驗與應變行為的改變,引發情緒的刺激與情緒的反應也會隨之改變。
(四)情緒具有效能性
不同情緒對行為有著不同的促進和瓦解的效果,它能瓦解正在進行的行為,也能夠激發、鼓舞個體行動,產生新的目標行為。
二、情緒的分類
大致來說,我們可將情緒分為正向情緒及負向情緒兩大類。當個人判斷情緒的刺激於己有利時,即產生正向情緒;判斷情緒的刺激於己有害時,即產生負向情緒。正向情緒包括:快樂、喜悅、高興、愛、喜歡、羨慕、關懷、同情、……等;負向情緒則包括:憤怒、生氣、害怕、恐懼、自卑、嫉妒、怨恨、憂鬱、……等。
三、情緒的影響
情緒會影響我們外在的行為,更影響到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很多人應該都有過一些經驗,例如:心情愉快時很快就把工作完成;心情惡劣時不理別人;情緒緊張時說不出話來;長期焦慮引起胃潰瘍、……等,可見情緒與我們生活的關係非常密切,對個人的心理狀態、健康、學業或工作、人際關係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影響。熊東亮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情緒是由刺激引發的,它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同樣的刺激事件,對每個人所引發的情緒都是相同的。
1.是 2.否 [正確答案]
3.快樂、喜歡、愛、關懷等是屬於正向情緒。
1.是 [正確答案] 2.否
4.生氣、憤怒、自卑、沮喪等是屬於負向情緒。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情緒對我們的心理狀態、健康、學業或工作、人際關係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影響。
1.是 [正確答案] 2.否 熊東亮老師提供
第 04 講 - 你是情緒管理高手嗎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情緒管理的功能
二、情緒管理的方法
三、處理他人的情緒
貳、講次內容:
一、情緒管理的功能
(一)可以將負向情緒轉化為正向情緒
情緒管理可以將個人的負向情緒轉為正向情緒,增進個人充滿希望、樂觀奮鬥的勇氣,同時也降低了憂慮、沮喪的負向情緒。
(二)促進健康及適應力
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協助個人保持更佳的彈性,面對逆境的挑戰,解除情緒的干擾,恢復生活的機能,促進個人的健康及適應力。
(三)增進思考及學習能力
情緒管理可以增進個人思考及學習能力,有效協助界定問題、逐步思考替代方案、選擇有利的方案、付諸行動驗證及評估後果。
二、情緒管理的方法
(一)察覺自己的情緒
在學習情緒管理之前,首先要先認清自己的情緒,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什麼樣的情緒,當然就無法與情緒共處。
(二) 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
一旦感受到某種情緒,就要適當地將它表達出來,讓對方能明白,也讓自己能宣洩掉這種情緒的緊張,才能更積極、直接地處理問題。
(三) 善用其他的紓解策略
有些情緒並不是針對個人的,或者有時候在當時的場合或時間並不適合表達情緒,我們也可以用一些間接的、正面的方法,來紓解情緒。
三、處理他人的情緒
(一)傾聽
傾聽的目的是創造一個安全、開放的環境,讓對方可以盡情的表達他的想法與感受,藉此來緩和對方的情緒。
(二)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放下自己的主觀與偏見,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將心比心地去感受,才能與對方有「感同身受」的真實感覺,並且將我們對他的共鳴性了解反映給對方知道。熊東亮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在面臨問題時,個人會因無法控制原來可以控制的情況而放棄嘗試,學者稱之為「學習無助感」。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學著察覺自己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有效的情緒管理就是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它發洩出來。
1.是 2.否 [正確答案]
4.打球、跑步、畫圖、聽音樂等都是紓解情緒的可行做法。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在面對他人的情緒時,我們可以採取「積極傾聽」與「發揮同理心」兩種方法。
1.是 [正確答案] 2.否 熊東亮老師提供
第 05 講 - 我的想法會轉彎→第二章 情緒管理與理性思考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情緒A-B-C理論 P33
二、常見的非理性想法
三、重建理性想法
貳、講次內容:
一、情緒A-B-C理論
學者艾利斯認為引發個體情緒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個體對事件的想法、信念或態度,因此提出了「情緒A-B-C理論」。例如,「英文期中考考60分」是引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簡稱A);有人可能會認為「我應該考90分」、「我真的很笨」或「我已經考的不錯了」、「下次再努力一點」等不同的想法或信念(Belief,簡稱B);以致於產生「生氣」、「自卑」、「喜悅」、「期待」等,或是「哭泣」、「吃不下飯」、「檢討錯誤的原因」、「擬定讀書計劃」等不同的結果(Consequence,簡稱C)。
二、常見的非理性想法
(一)每個人都需要得到生活環境中所有對自己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讚許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渴求被愛;強求別人肯定;過度在乎別人的看法;迎合別人的需求;缺乏主見和害怕被人拒絕。
(二)一個人必須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這樣才是有價值的人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誤以為人的價值在於成就或成功;強求成功,害怕失敗;強求勝人、超人;做事要求面面俱到;易以成敗論英雄;常具有強烈的失敗恐懼感。
(三)那些邪惡、卑鄙的壞人,都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與懲罰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人事不分,以為做錯事就是壞人;強求別人要符合自己的標準;自覺重要,常以攻擊別人來防衛;不能寬容自己和別人。
(四)假如事情不是自己所期待或喜歡的,那是很糟糕也很悲慘的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過度自我中心;過度理想化,強求事事必須如願;易將損失、失敗與絕望相提並論;要求立即滿足;難以忍受不公平的待遇。
(五)不快樂、不幸福是由外在因素所造成,個人無法控制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對環境中人、事、物之變化敏感;忽視自我改變的能力;易諉過於人;很在乎別人之言行;易於自貶。
(六)我們應該時常去憂慮危險可怕的事,以防止再度發生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對不必要的事情過度恐懼,並誇大其嚴重性;面對壓力時,只是消極擔心,而無積極應變之方;常為現在操心;易為未來憂慮。
(七)逃避困難、規避責任要比面對它們更容易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挫折容忍力低;害怕面對現實;盼望不勞而獲,要求立即滿足;常以逃避、拖延來面對問題;缺乏全力以赴的習性;只求目前舒適愉快。
(八)每人都應該找一個比自己強的人來依靠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缺乏主見,過度依賴親人或朋友;強調自己無法處理自己的問題;不積極努力於問題的解決上。
(九)過去的經驗決定了現在,而且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難以跳出過去的束縛;對未來缺乏信心,害怕去嘗試新事物;忽略時空變化會改變事物的狀況。
(十)人生中的每個問題,都應該有一個正確而完美的答案,否則會很痛苦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要求一切事物均須盡善盡美;苛求人、己、環境應該完美;不容許人己有絲毫差錯;眼高手低;拖延時間;常生氣,易自責責人。
(十一)我們應該關心他人的問題,也要為他人的問題感到悲傷難過
此一非理性觀念的特色為:過度關心他人;認為我們有力量去控制他人的行為;常為他人的遭遇苦惱;自己的情緒亦失去平衡和穩定。
三、重建理性想法
既然非理性想法是造成情緒困擾的主因,所以我們要建立理性思考的習慣,理性思考是指能以客觀事實為基礎的理性、合邏輯的思考方式。理性思考不僅能減緩負向情緒的干擾,亦可提高個體的挫折忍受度,遇到狀況能屈能伸,為人處事合情合理,這即是一種有效的自我管理。熊東亮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學者艾利斯的「情緒A-B-C理論」認為引發個體情緒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個體對事件的想法、信念或態度。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理性的想法會讓個體產生正向情緒與建設性的行為。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非理性的想法會讓個體產生負向情緒及退縮、破壞性的消極行為。
1.是 [正確答案] 2.否
4.不快樂或不幸福是由外在因素所造成,個人是無法控制的。
1.是 2.否 [正確答案]
5.常見的非理性信念是造成情緒困擾的主因,我們必須加以轉變,建立理性思考的習慣,才能產生較健康的情緒。
1.是 [正確答案] 2.否 熊東亮老師提供
第 06 講 - 「壓力」來自你自己 →第三章 壓力來源與身心健康【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壓力的外在來源
二、壓力的內在來源
貳、講次內容:
一、壓力的外在來源
(一)社會變遷
由於各種社會事件大幅的增加,包括水災、颱風、地震、土石流、地球暖化等天然災害,以及都市化帶來的擁擠、噪音、塞車、污染、犯罪等,都讓人覺得無所適從,壓力因而倍增。
(二)生活事件
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難免會有各種的突發事件與意外事故的發生,有的很輕微,有的很嚴重,不論是何種事件,都會對個人的身心形成壓力。
(三)工作因素
工作量多與工作要求高常是造成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尤其當得到的報酬與個人的付出不成比例時,個人更容易覺得不公平,壓力也相對增加。
二、壓力的內在來源
(一)心理特質
1.A型性格的人個性急躁、求好心切、有野心、好冒險。他們較會產生壓力,或使原來就有的壓力源知覺更為嚴重。
2.外控型的人比較被動而採取消極的態度,他們不主動出擊抗拒壓力,只是默默承受。所以外控型的人較容易感受壓力,而且當他們面對壓力時,也較容易產生無助感。
3.不能自我肯定的人就是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這種人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因害怕得不到肯定而經常患得患失,因此容易處在憂鬱、焦慮不安及自責中,壓力自然很大。
4.追求完美的人把每件事的標準都訂得很高,這種不合理的期望,常會帶給個人很大的挫折與壓力。
(二)心理衝突
1.雙趨衝突:是指個人同時面對二個都喜歡的目標,但是又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因此產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衝突。
2.雙避衝突:某些時候個體會同時面對二個都不喜歡的目標,但是又必須選擇其中之一,產生「前無進路,後有追兵」的衝突。
3.趨避衝突:當個人面對一個同時包含喜歡與不喜歡性質的目標時,將會產生「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衝突。 熊東亮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壓力並不全然是不好的,適當的壓力常常是進步的動力。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引起壓力的主要因素,常見的來源有社會變遷、生活事件、工作因素等三項。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A型性格的人個性急躁、求好心切、有野心、好冒險,他們較不容易感受到壓力。
1.是 2.否 [正確答案]
4.外控型的人凡事聽天由命,當他們面對壓力時,較容易產生無助感。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雙趨衝突是指個人同時面對二個都喜歡的目標,但是又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因此造成取捨的壓力。
1.是 [正確答案] 2.否 熊東亮老師提供
第 07 講 - 別讓壓力壓垮你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壓力對生理的影響
二、壓力對心理的影響
貳、講次內容:
一、壓力對生理的影響
每一種壓力源都會在人體內產生相對應的機能反應,並造成短期的生理變化,常見的徵兆有:頭痛、頭暈、疲勞、胃痛、呼吸困難、便秘或腹瀉、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血糖增加與失眠等。
壓力過大時,習慣及行為也會有所改變,例如飲食習慣的改變、服飾髮型的調整、體重發生變化、抽煙喝酒過量、坐立不安、講話速度變快、……等都是壓力後的行為改變。在工作上的改變則是績效不佳、曠職缺勤、怠工、辭職等現象。
壓力最可怕之處是對健康的影響,當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可能會造成一些心身症,例如:心臟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分泌系統疾病、皮膚疾病、慢性疼痛等。
二、壓力對心理的影響
壓力對心理的影響,在性質上多屬負向的情緒反應,一般人面臨壓力時,最常見的心理反應是產生「緊張性」的情緒,例如焦慮不安、恐懼害怕、心神不寧、過度敏感、缺乏自信與安全感等。如果壓力持續存在,無法消除時,就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憂鬱性」情緒,變得心情低落、消沈沮喪、悲觀消極、自責愧疚、神經過敏、容易動怒、精神異常等,甚至感到了無生趣,走上自殺之路。
過去三十年內,台灣地區罹患精神疾病的盛行率增加了六倍,醫師認為這些症狀的形成都與外在壓力脫離不了關係。壓力所形成的精神疾病,最常見的有恐慌症、畏懼症、強迫症、慮病症、憂鬱症與歇斯底里症等。熊東亮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可能會產生一些生理或心理的疾病。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高血壓、消化性潰瘍、偏頭痛等都是壓力常造成的生理疾病。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恐慌症、畏懼症、憂鬱症等都是壓力常造成的精神疾病。
1.是 [正確答案] 2.否
4.對於醫學和科學上無法解釋的身體及生理症狀,習慣上稱之為「歇斯底里症」。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近年來,「自殺」已成為另一個由壓力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1.是 [正確答案] 2.否 熊東亮老師提供
第 08 講 - 活出充實的每一天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時間管理的策略
二、擬定計畫的方法
貳、講次內容:
一、時間管理的策略
(一)運用目標管理
確立自己主要的目標,用目標導引每日的生活,才不會走錯方向,浪費寶貴的時間。
(二)擬定工作計劃
工作要有計劃、有方法、有流程,才能節省執行的時間,依序來達成各項目標。
(三)善用等待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遇到一些等待時間,例如候診、等車、等人、等開會,如果能夠善加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持續下來,也能積少成多。
(四)把握最佳時機
運用每個人每天在體力與精神狀況最旺盛、最顛峰的時段來做事,將能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五)效率效果並重
效率是把事情做對,效果是做對的事情,兩者同樣重要,不可一味追求高效率,而忽略了效果。
(六)時間集中使用
每天設法找出一段完整的時間,集中心力去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一氣呵成,心無旁騖,才不會被日常瑣事吞噬掉時間。
二、擬定計畫的方法
(一)列出需要完成的工作
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是要知道有那些工作需要完成,因此把你必須做的和你想要做的事都列出來,想到就寫,不必在乎順序。
(二)決定優先順序
列出來的清單中,每件事情的重要性或急迫性並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區分為「A」、「B」與「C」三個等級。
(三)排出日程表
把一段時間內(如一週)所要完成的事區分A、B、C級之後,再以優先順序安排每天的日程表。
(四)適當的休息
一個人唯有充分的休息,才能夠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因此,合理的安排休息時間,也是時間管理的一個重點。
(五)保持時間的彈性
我們可以在二、三項工作之後,安排一段彈性時間,以彌補前面未做完的事,或是做為被干擾的緩衝時間。熊東亮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社會上有成就的人,大都是能掌握時間並且能充分運用的人。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時間管理的目的是運用時間去達成目標,因此設定目標是時間管理的首要工作。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擬定計劃時,必須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決定優先順序。
1.是 [正確答案] 2.否
4.合理的安排休息時間,也是時間管理的一項重點。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為了要更有效率,我們在計劃表中不需預留一些彈性時間或緩衝時間。
1.是 2.否 [正確答案] 熊東亮老師提供
第 09 講 -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生涯規劃的目的
二、生涯規劃的原則
三、生涯規劃的步驟
貳、講次內容:
一、生涯規劃的目的
生涯的英文是career,牛津辭典解釋為道路,即個人一生所走的路,廣泛地說是指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各種求學、工作、愛情、家庭、休閒,健康和交友等層面的生活。人生的目標是什麼呢?家庭幸福?婚姻美滿?是工作順利?事業成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界定及其涵意。因此,生涯規劃的目的就是認識自己、掌握人生、實現理想、發揮生命的價值。
二、生涯規劃的原則
(一)我能夠做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不足的地方,了解自己的長處與限制,謹守分寸,才不會遭受挫敗。
(二)我可以做什麼
了解環境中有那些機會與挑戰,了解自己有什麼需求,進而蒐集有關的工作與職業資訊。
(三)我想要做什麼
了解自我的價值觀與興趣,積極思考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
(四)我應該做什麼
了解社會趨勢與生涯發展的關係,採取有效的實施步驟,加以適當的學習與自我訓練,以發展工作領域中所需的基本能力與技巧。
三、生涯規劃的步驟
(一)依據所長訂定目標
個人可依照自己的能力、興趣、性格與價值觀決定自己生涯的方向,然後再將自己的目標具體化、階段化,例如分為短、中、長期,並訂定各階段的目標。
(二)考慮各種途徑
每一個目標的達成,其途徑可能不只一種,因此我們必須廣泛的蒐集資料,將可能達成目標之途徑全部詳細列出。
(三)選擇最適當的途徑
雖然達成目標的途徑不是唯一的,但是我們在計劃時必須在諸多的途徑之中考慮各項助力與阻力,再選擇最適當的行動途徑,否則朝三暮四,終難達成目標。
(四)安排執行
再好的計劃,不去實行永遠是空的。將最適當的途徑選定之後,要確實安排執行的時間表,一個詳細的時間進度表訂定之後,即可付諸實施。
(五)檢討與改進
生涯規劃並非一成不變,在實施的過程中,應定期檢視預定目標之執行進度,同時每一階段目標達成之後,應依據實際達成的狀況修訂未來可採行的策略。熊東亮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生涯的定義,廣泛地說是指一個成長過程中各種求學、工作、愛情、家庭、休閒,健康和交友等層面的生活。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生涯規劃的目的就是認識自己、掌握人生、實現理想、發揮生命的價值。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學者荷倫將人格類型分為實際型、探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事務型等六類,而且不同個性的人,將會選擇不同的職業。
1.是 [正確答案] 2.否
4.探究型的人善於觀察、思考、分析與推理,凡事喜歡追根究底。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藝術型的人較容易相處,關心別人的感受,且樂於幫助別人。
1.是 2.否 [正確答案] 熊東亮老師提供
第 10 講 - 不要逃避壓力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壓力的因應策略
二、消極的因應方法
貳、講次內容:
一、壓力的因應策略
當壓力來臨時,我們會如何因應?是解決問題或是逃避問題?是自力救濟或是尋求協助?往往因人而異,不過大致上可以分為消極的因應方法與積極的因應方法兩種。
二、消極的因應方法
(一)防衛機制
當個體面對壓力,受到的衝擊太大而無法承受,或心理來不及準備,不敢也不願面對時,將會出現一些自我保護作用的行為,利用某些方法,如歪曲事實、找藉口、壓抑等,使個體降低焦慮及失敗感,這種過程稱為防衛機制。
(二)濫用或增加酒精的使用
酒精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鎮定劑,它能產生暫時美好的感覺,因此可以消除焦慮,而適度飲酒也有助於睡眠,所以不少人會藉由酒來紓解壓力或幫助入眠,即所謂的「借酒消愁」。少量的飲酒確實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也具有預防心臟病的效果,但如果依賴成癮,便是一種精神疾病。
(三)吃過量的食物
有人會藉由「吃」所獲得的滿足感來代替壓力所造成的不安全感,但是也會帶來不良的後遺症。和其他消極因應方式一樣,「吃」只是暫時的緩和方式,對實質上的壓力並無積極的助益;而且在情緒處於緊張的狀況下,理智將無法控制食物的份量,不知不覺就造成了暴飲暴食。所以,它不是一種有效的因應方法。
(四)大量抽菸或增加咖啡因的使用
偶爾抽根菸或適量飲用咖啡、濃茶,或許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因為少量的尼古丁具有鎮定、提神的作用,可以使人減輕緊張與焦慮,所以面對壓力時,許多人會藉抽煙來紓解,也有人利用吸煙來激發靈感。但是就健康來說,過量吸煙會使人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同時也增加癌症的發生率。
(五)瘋狂購物
一般處於憂慮、壓力之下的人會覺得自己受到委屈,所以在為自己購物的過程中,可因補償作用而得到滿足;至於為他人購物,則是藉由讓他人覺得自己有能力來獲得滿足。雖然適度的購物確實可以宣洩一些壓力,但如果購物成癖則會得不償失,反而造成接續而來的經濟壓力。
(六)尋求刺激或破壞性行為
有些人紓解壓力的方式,是透過對別人在口頭上或實質身體上的傷害,這種歇斯底里的行為最常見的就是摔東西。台灣前幾年幾乎時時都有青少年飆車持刀砍人事件,還有最近的虐兒、虐妻的個案等,都是尋求刺激及破壞性行為的表現。
【評量題目解答】
一、問答題
1.壓力的因應策略,大致上可以分為消極的因應方法與積極的因應方法兩種。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當個體受到壓力,不敢或是不願去面對時,將會出現一些自我保護作用的行為,使個體降低焦慮及失敗感,這種過程稱為防衛機制。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壓抑作用與否認作用都是常見的防衛機制。
1.是 [正確答案] 2.否
4.合理化作用又稱為掩飾作用,是指我們常會為自己的行為找一個合理的藉口,以減少內心的不安。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藉由喝酒與抽煙來紓解壓力,是一種有效的因應方法。
1.是 2.否 [正確答案] 熊東亮老師提供
第 11 講 - 和壓力做朋友【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積極的因應方法
二、社會支持的功能
貳、講次內容:
一、積極的因應方法
(一)減少不必要的壓力源
避免壓力過大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懂得「量力而為」,不要凡事都攬在自己身上,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結果事情愈做愈多,壓力也愈來愈大。
(二)建立合理的期望
生活中有些壓力往往是來自不合理的期望,而不合理的期望多半來自對自己缺乏正確的了解。因此,唯有根據自己的能力與專長來訂定合理的目標,按部就班的努力去實現,才能減少挫折與壓力。
(三)改變對事情的認知
事件本身並不會困擾我們,困擾我們的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我們常常會將事件斷章取義,過度誇大了事件的後果,因此改變認知最好的方法是去駁斥非理性的想法,換個角度想想,我做我能做的,已經盡力了就好。
(四)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要有面對壓力的勇氣,才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接著要有克服壓力的信心,並客觀的評估壓力情境,分析問題的形成原因,找出不同的行動方案,進而採取行動,把問題解決。
(五)有效的時間管理
忙碌的生活是現代人所要面對的重大壓力之一,所以你必須每天將要完成的事情按輕重緩急列出順序,把重心擺在最重要且需要優先處理的事情上,然後排訂明確的行程表,如此生活才能充實而有次序。
(六)學習放鬆的技巧
各種放鬆技巧的效果,在生理方面可以減緩心跳和呼吸速度、降低血壓、改善頭痛、背痛及肌肉緊張等症狀;在心理方面,可以增加內控程度、促進自我概念、降低憂鬱與焦慮感。
(七)實踐健康的生活
包括均衡的飲食、充分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安排休閒活動、培養閱讀習慣、聆聽美妙的音樂、享受泡澡的樂趣等方法。
二、社會支持的功能
人在面對壓力時,除了採取各種積極的因應方法外,尋求社會支持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社會支持可能來自家人、師長、朋友、同事或其他人士,它可以幫助個體控制情緒、減輕壓力、分擔問題並且能提供額外的物質、精神、與資訊上的協助,以增進個體對事情的控制力。 熊東亮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深呼吸是一種簡單又能迅速放鬆自己的減壓方法。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均衡的飲食是產生體力,抵抗壓力的最基本條件。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運動不但能夠強健身體,也可以減輕壓力的困擾。
1.是 [正確答案] 2.否
4.透過音樂可以減輕憂鬱、安撫焦慮,同時也具有紓解壓力的功效。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學者們認為,社會支持也是對抗壓力的一項重要助力。
1.是 [正確答案] 2.否 熊東亮老師提供
第 12 講 - 人際溝通的定義、目的與功能【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人際溝通的定義
二、人際溝通的目的
三、人際溝通的功能
貳、講次內容:
一、根據張春興教授對溝通所做的定義是「經由語言或其他符號將一方之訊息、意見、態度、知識、觀念以至感情…等,傳至對方的歷程。」所以,所謂溝通指的是:有一方發出訊息,而且被另一方接收到的過程。那麼何謂人際溝通呢?根據許惠珠教授於2002年,將人際溝通界定為:個體經由語文或非語文方式,將訊息傳遞給對方,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識…等的過程。另外,王淑俐教授於2004年認為,溝通(communication)就是交流,人際溝通即為人際交流。但從字源拉丁字communis來看,還有「共同的」意思。因此,溝通就是藉著分享「訊息」(包括:資訊、理念、態度、情感…等),建立起「共識」。人際溝通就是指人際之間透過訊息交流,期望能彼此了解,建立起較一致、和諧的觀念及行動。
二、根據許惠珠教授(2002)以及楊慕慈教授(2002)的看法,溝通至少有以下八個目的:(一)建立關係,(二)擴大學習,(三)產生影響,(四)分享分擔,(五)紓解壓力,(六)提供服務,(七)達到休閒的目的,(八)解決問題。
三、根據楊慕慈(2002),王淑俐(2004)兩位教授的看法認為合宜的人際溝 通能在心理、社會與決策上產生功能,詳述如下:
(一)心理方面
人際溝通在心理方面具有滿足社會需求以及強化自我肯定等兩項功能。
(二)社會方面
人與人之間經由人際溝通進而瞭解彼此,並建立某種程度的關係,但是無論是朋友、同窗、戀人或親子關係都非一成不變的,因為隨著物換星 移,彼此可能改變其關係,即使是親子關係,亦可能轉變,為多重角色的關係。
(三)決策方面
人類是群居且具社會性的動物,又因為是萬物之靈,因此具有決策的能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行使過大小不等的決策權,舉例而言,決策權可小到用餐的地點、方式,大至婚姻對象的選擇、生活發展的方向等等…。有些決定是自己獨自決策,有些則是共同討論後決定,但更有的是經由嘗試錯誤後的決定。人際溝通可以交換決策過程中的必備的資訊,而且在互動過程之中,彼此都有可能被對方所影響或影響對方。
楊豐華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溝通(communication)就是交流,人際溝通即為人際交流。但從字源拉丁字communis來看,還含有什麼意思:
1.共同的 [正確答案]
2.分開
3.敵對
4.失去
2.哪位政治人物在擔任國會議員的時候,曾遭到一位女議員指罵道:「假如我是你的老婆,我一定會在你的咖啡裡下毒!」而他卻和顏悅色地回答:「假如你是我老婆,我一定會將這杯咖啡一飲而盡!」:
1.華盛頓
2.邱吉爾 [正確答案]
3.雷根
4.布萊爾
3.哪部電影描述一位黑人醫生與白人千金相戀,卻遭到雙方父母的反對,經過一番溝通之後,終於突破黑白通婚之藩蘺的故事:
1.雙城記
2.亂世佳人
3.誰來晚餐 [正確答案]
4.英雄
二、問答題
1.人際溝通的定義為何,請詳述之?
根據許惠珠教授於2002年,將人際溝通界定為:個體經由語文或非語文方式,將訊息傳遞給對方,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識…等的過程。另外,王淑俐教授於2004年認為,溝通(communication)就是交流,人際溝通即為人際交流。但從字源拉丁字communis來看,還有「共同的」意思。因此,溝通就是藉著分享「訊息」(包括:資訊、理念、態度、情感…等),建立起「共識」。人際溝通就是指人際之間透過訊息交流,期望能彼此了解,建立起較一致、和諧的觀念及行動。
2.人際溝通的目的為何,請簡述之?
根據許惠珠教授(2002)以及楊慕慈教授(2002)的看法,溝通至少有以下八個目的:(一)建立關係,(二)擴大學習,(三)產生影響,(四)分享分擔,(五)紓解壓力,(六)提供服務,(七)達到休閒的目的,(八)解決問題。
3.人際溝通的功能為何,請說明之?
根據楊慕慈(2002),王淑俐(2004)兩位教授的看法認為合宜的人際溝通能在心理、社會與決策上產生功能,詳述如下:
(一)心理方面
人際溝通在心理方面具有滿足社會需求以及強化自我肯定等兩項功能。
(二)社會方面
人與人之間經由人際溝通進而瞭解彼此,並建立某種程度的關係,但是無論是朋友、同窗、戀人或親子關係都非一成不變的,因為隨著物換星移,彼此可能改變其關係,即使是親子關係,亦可能轉變,為多重角色的關係。
(三)決策方面
人類是群居且具社會性的動物,又因為是萬物之靈,因此具有決策的能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行使過大小不等的決策權,舉例而言,決策權可小到用餐的地點、方式,大至婚姻對象的選擇、生活發展的方向等等…。有些決定是自己獨自決策,有些則是共同討論後決定,但更有的是經由嘗試錯誤後的決定。人際溝通可以交換決策過程中的必備的資訊,而且在互動過程之中,彼此都有可能被對方所影響或影響對方。
楊豐華老師提供
第 13 講 - 人際溝通的基本要素分析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人際溝通的特性
二、人際溝通的基本要素分析
貳、講次內容:
一、根據許惠珠教授(2002)以及陳禮中教授(2002)的看法,人際溝通至少有以下八項特性,茲列舉說明如下:(一) 必定是一對一(one to one, person to person, role to role, group to group),(二) 具有永無止息的持續性,(三) 具有無法後悔的不可逆轉性,(四)大都可以掌握或預測結果,(五)常因時空影響導致不確定性,(六) 所傳達訊息往往存有弦外之音,(七) 雙方的角色不一定對等,(八) 可達到共同分享的效果。
二、人際關係的基本要素分析。人際溝通的基本要素,其中包括了發出訊息者(簡稱發訊者)(source)/接收訊息者(簡稱收訊者)(receiver)、訊息(message)、管道(channel)、干擾源(noise)、背景(context)…等。楊豐華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以下哪句成語具有無法後悔的不可逆轉性:
1.罄竹難書
2.一字千金
3.沒齒難忘
4.覆水難收 [正確答案]
2.接收訊息者又稱為:
1.編碼者
2.解碼者 [正確答案]
3.觀察者
4.命令者
3.以下哪一種不屬於心理的干擾源:
1.動機
2.語意 [正確答案]
3.情緒
4.認知
二、問答題
1.請簡述人際溝通的特性。
Ans.:根據許惠珠教授(2002)以及陳禮中教授(2002)的看法,人際溝通至少有以下八項特性,茲列舉說明如下:
(一) 必定是一對一(one to one, person to person, role to role, group to group),
(二) 具有永無止息的持續性,
(三) 具有無法後悔的不可逆轉性,
(四)大都可以掌握或預測結果,
(五)常因時空影響導致不確定性
(六) 所傳達訊息往往存有弦外之音,
(七) 雙方的角色不一定對等,
(八) 可達到共同分享的效果。
2.請說明人際溝通的基本要素-管道。
Ans.:管道乃是介於發出訊息者與接收訊息者之間的橋樑。就人際溝通所使用的感官而言,溝通管道可區分為視覺管道、聽覺管道、嗅覺管道和觸覺管道…等。我們可以選擇適合的管道,來達成不同的溝通目的。我們除了選擇單一感官作為溝通管道之外,雙「管」齊下或多「管」齊下的溝通,也是稀鬆平常的事。舉例而言,當我們面對面溝通時,其實我們使用了視覺管道,看到了對方的外表、舉止;我們使用了聽覺管道,聽見了對方的言語、腔調;我們使用了嗅覺管道,聞到了對方身上的氣味;我們也可能使用了觸覺管道,握到了對方的手。不過,通常我們似乎沒有特別注意到我們擁有如此豐富的管道。
另一種溝通管道的分類,乃是根據其所使用的工具或媒介,其中包括:面對面、電話、傳真、電腦網路、書信、報章雜誌、電視、電影、電報,甚至超感覺…等。例如,我們想邀請某人,我們可以當面遞上邀請函,或是以電話聯絡,或者書信往返,端視情況而定。我們若能善用各種溝通管道,必能提高我們的溝通效能。
3.請說明人際溝通的基本要素-干擾源。
Ans.:無論採用何種人際溝通方式,干擾源永遠存在。它使得訊息走樣,或無法被對方順利地接收到。也就是說,干擾源使得所收到的訊息,異於原先所發出的訊息,或使得訊息無疾而終。
而干擾源有下列三種主要型態,分述如下:
(一)物理的(physical)
物理的干擾源,包括發出訊息者與接受訊息者本身生理上的不適或殘障,以及溝通者以外的物理環境障礙。
舉例來說,發出訊息者口齒不清,或是接收訊息者耳朵重聽,則容易發生溝通不良或溝通中斷的情形。又例如當病人痛苦不堪,甚至輾轉呻吟時,醫護人員的叮嚀與解說,也很難進入他/她的耳朵。這兩個例子都是由於溝通者本身的身體狀況不佳所致。
至於外在環境中的的干擾源則包羅萬象。例如,疾駛而過的汽車聲、忽然響起的電話聲、偶然閃過的身影、黯淡的燈光、潦草的字跡、酷熱的天氣…等,數也數不完。這些外在的刺激會導致訊息中斷、扭曲,甚至消失。
(二)心理的(psychological)
一個人的動機、情緒、認知、態度、能力、人格等,都可能干擾人際溝通的進行,稱為心理的干擾源。
(三)語意的(semantic)
當接收訊息者無法了解訊息的意義,或是解讀成另一種涵意時,就造成了語意的干擾。
例如,祖孫間因語言不通的「雞同鴨講」,彼此「有聽沒有懂」,就是語意干擾的現象。
楊豐華老師提供
第 14 講 - 人際溝通的模式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人際溝通的模式
二、有效的人際溝通
貳、講次內容:
一、依據何華國教授(2003)所整理的文獻指出,對於人際溝通過程,吾人若能以簡要的文字、圖示、公式等加以說明或解釋,必有助於有效掌握其中相關因素或變項的互動關係,可整理出Lasswell模式、 Shannon-Weaver 模式、Schramm模式、 Berlo模式、Dance模式、Fisher & Adams模式以及 Webb模式等七種溝通模式。
二、根據許惠珠教授(2002)的觀點,再綜合各家學說,歸納出以下六項有效的人際溝通的特徵:(一)真誠、(二)尊重、(三)同理心、(四)明確、(五)積極、(六)互動掌握。
楊豐華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Dance(1967)主張的人際溝通模式為:
1.實用人際溝通模式(pragmatic model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2.螺旋線(helix)溝通模式 [正確答案]
3.資訊源溝通模式
4.傳送器溝通模式
2.俗語說得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指與人交往,首重
1.真誠(realness) [正確答案]
2.同理心(empathy)
3.明確(clarity)
4.積極(positiveness)
3.《人生的光明面》(The Amazing Results of Positive Thinking)的作者是:
1.Porter
2.Drucker
3.Peale [正確答案]
4.Mintzberg
二、問答題
1.何謂Fisher & Adams實用人際溝通模式,請詳述之?
Ans.:實用人際溝通模式(pragmatic model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由Fisher & Adams(1994)所提出,此模式類似Dance的螺旋線模式,但是比Dance的螺旋線模式更為精密。實用人際溝通模式除了揭櫫人際溝構有如螺旋線之動態流動過程外,更強調此模式是由個人內在系統(intrapersonal systems;即個人)、人際系統(interpersonal system;即彼此的關係)、及情境(context)三要素所組成的。這三要素在人際溝通中皆有其重要性。
2. Shannon-Weaver模式,請詳述之?
Ans.:Sahnnon 以及 Weaver於 1949年研究指出此一模式,包括下列五種基本的成分:
(一)資訊源(information source):是指說話者的大腦。
(二)傳送器(transmitter):是指說話者的發聲器官。
(三)接受器(receiver):是指聽話者的聽覺器官。
(四)終端器(destination):是指聽話者的大腦。
(五)干擾源(noise source):是指包含任何會使訊息傳達失真的影響因素。
3.何謂同理心(empathy),請說明之?
Ans.:同理心(empathy)乃是設身處地,以對方的立場去體會對方的心境的心理歷程。同理心讓對方覺得,你雖然不是他/她,但是,你懂他/她的心,瞭解他/她的意思,知道他/她的感受。同理心使得對方禁不住要說:「對,我就是這個意思!」「哦,這就是我想要的!」。 楊豐華老師提供
第 15 講 - 人際溝通與說服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說服的意義
二、針對發出訊息者、訊息、管道和接收訊息者等四大要素,研究其態度改變的關連
貳、講次內容:
一、說服只是溝通的目的之一,並非溝通的全部;說服是企圖改變對方的態度,而不僅僅是訊息的彼此交流而已。我們在進行溝通時,絕不可將溝通和說服混為一談。
二、第一項有關發出訊息者方面:發出訊息者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第二項有關訊息方面:有關訊息的研究,結果相當分歧,可見介入其間的因素頗為複雜,例如考量自由空間、理性或情緒等;第三項考量溝通管道的選擇與配合:第四項關於接收訊息者方面,分別從性別、自信、讚許需求和認知四項分析。楊豐華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哪位學者回顧了過去的文獻之後,下結論說:「到目前為止,絕大部份的研究顯示,一個人是否容易被說服,與其性別無關。」:
1.Derman 2.Yip 3.Hochschild 4.Eagly [正確答案]
2.哪位學者於1964的研究顯示:如果立即檢視溝通效果,則呈現較強的「時近效應」;如果延宕檢視的時間,則呈現較強的「初始效應」:
1.Robinson 2.Insko [正確答案] 3.Rosnow 4.Karlins
3.根據Rosnow & Robinson(1967)的研究結果,哪種情況傾向於產生初始效應:
1.枯燥無味的題材
2.大家有點熟悉又不會太熟悉的問題
3.曖昧不明、具爭議性的主題 [正確答案]
4.以上皆是
二、問答題
1.針對發出訊息者,請說明可信度與吸引力?
Ans.:(1)可信度(credibility)
所謂「可信度」意指個人的學識、修養、經驗、權威、地位、年齡,以及其被對方所認定的意圖…等,讓對方信服的程度。因此,一個人的可信度越高,說服力也越強。
(2)吸引力(attractiveness)
所謂「吸引力」則是指發出訊息者被喜歡的程度。雖然西方的諺語說:「美麗只是一層皮」(Beauty is but skin-deep.),但是,大部份的研究卻不支持這樣的說法。許多現實的例子也讓我們不得不相信:「美麗是致命的吸引力。」難怪,廣告界常常聘請男美女來促銷,而一般人也懂得「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的道理。
2.請比較單面溝通(one-sided communication)與雙面溝通(two-sided communication)?
Ans.:所謂單面溝通,就是發出訊息僅呈現單方面的訊息,不從利弊兩方面來討論,以使對方易於入甕的溝通方式。他可以只陳述有利於自己立場的言論,而不提及對立的觀點,也可以一味地強調對立立場的缺失,卻避而不談自己的觀點有何可議之處。所謂雙面溝通,則是同時呈現正反兩面的訊息,並且分析其利弊得失,讓對方自行判斷、選擇。不過,一般而言,雙面溝通並非絕對客觀,其中可能另有蹊蹺。發出訊息者也許在陳述自己立場的缺失時避重就輕,在指出對立立場的弊端時則大肆渲染,造成自己立場利多於弊,而對立立場弊多於利的假象。
Karlins&Abelson於1970年研究認為:當對方比較單純、友善,而且你又是他/她唯一的選擇時,或是你希望溝通能立即見效時,可以採單面溝通;當對方原本就與你意見相左,而且,他/她可能從他處再獲得另一方面的訊息時,就應採用雙面論證。
3.訴諸恐懼情緒是否具有說服力,關鍵在於什麼?
Ans.:諸恐懼情緒是否具有說服力,關鍵在於:
(1)恐懼的情緒是否到了令人厭惡的地步。
(2)接受訊息者是否相信這樣糟糕的後果很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3)接受訊息者是否相信自己可以有能力防止這種不良後果的發生。
舉例來說,老師的警告若欲對學生產生實際的嚇阻作用,就必須具備下列三個條件:
(1)學生很怕被當掉,並且很厭惡自己有這種恐懼的情緒
(2)學生相信,如果自己再不求長進,老師很可能會把他/她當掉;
(3)學生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不致於被當掉。相反地,如果學生對於「被當」沒有那麼大的恐懼感;或認為老師只是說說而已,不會真的當人;或是他/她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麼老師的警告不過是耳息風罷了。
同樣地,如果醫護人員想利用恐懼情緒,來說服病人接受治療,也必須具備下列三個條件:(1)病人必須對不接受治療所產生的可能後果感到害怕,而且厭惡;
(2)病人必須相信,如果再不接受治療,自己的病情很可能會惡化;
(3)病人必須相信,只要自己和醫護人員合作,就可以減輕病情,甚至痊癒。
楊豐華老師提供
第 16 講 - 語言式溝通的特性與技巧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語言式溝通的特性
二、語言式溝通的障礙
三、語言式溝通的技巧
貳、講次內容:
一、語言乃是人類得天獨厚的稟賦,我們用它來建構意義,分享經驗。但語言具有許多複雜的特性,根據許惠珠教授(2002)的研究,有以下五項特性:(一)語言與思考密切關連;(二)語言無法完全表達出我們的心靈世界;(三)同樣的語言可能表示不同的涵義;(四)語言是社會文化的產物;(五)語言的功能端視使用者而定。
二、常見的語言式溝通的障礙有以偏概全、言過其實、道聽塗說、陰錯陽差、陳腔濫調、強詞奪理、口不擇言。
三、語言式溝通的技巧,有(一)遵守說話的遊戲規則;(二)交替運用社交談話、感性談話與知性談話;(三)使用明確、簡潔、有力的字眼。楊豐華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哪一位著名的語言權威曾說:「思考是無聲的語言,語言則是有聲的思考,文字又是紙上的語言。」:
1.Marshell
2.Flesch [正確答案]
3.Black
4.Porter
2.著名的溝通顧問Walton,從我們所使用的語言中,找到了一些最有力的字眼。請問最重要的一個字眼是:
1.我
2.他
3.你 [正確答案]
4.誰
3.卡內基曾說:「你不能從辯論中獲勝。……唯一能自爭辯中獲得好處的辦法,就是:
1.堅持到底
2.放棄
3.避免爭辯 [正確答案]
4.屈服
二、問答題
1.試舉例說明:同樣的語言可能表示不同的涵義。
Ans.:舉例而言:「這位老師真好!」它可能指這位老師教學認真,深得同學們的愛戴;它也可能指這位老師給分寬鬆,讓學生容易過關。這乃是由於我們賦予「好」字不同的意義所致。
如果再考慮背景因素以及非語言訊息,情況就會變得更為複雜了。例如:「不要!」。它可能表示客氣、婉拒(當對方問:「要不要來杯咖啡?」);它也可能表示習慣或癖好(當對方問:「咖啡要不要不加糖?」);它也可能表示耍脾氣或不合作(當對方說:「吃藥的時間到了。」);它甚至可能表示同意或撒嬌(當男生問女生:「我可不可以牽你的小手?」)
2.請分別說明社交談話、感性談話與知性談話。
Ans.:(1)社交談話:這類的談話主要是想與對方打交道,拉拉關係。舉例而言,我們問對方:「近來好嗎?」,對方答:「很好,謝謝。你呢?」其用意並不真的想要瞭解對方的近況。但是,這些話說出口之後,雙方會覺得彼此距離好像拉近了一些。平常我們和人聊天氣、服裝,問吃過飯沒,或是順口美言幾句,都是屬於社交談話。
(2)感性談話:這類談話不像社交談話那樣無關痛癢,它乃是深入內心,讓人血脈僨張。想想看,有那些話令我們感動、窩心、動容、難忘呢?它們就是訴諸情緒的感性談話。底下是一位母親的自白,看似平凡,卻曾觸動我的心弦,激盪良久:「如今我已身為人母,為了出外工作的樂趣,也為了家計,我忍痛讓僅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成為鑰匙兒。這件事情曾在我內心留下不少的傷痕。其中最令我歉疚與心疼的是,曾有一次她因病而提早回家休息…,我痛苦地感覺,她在路上走著時,心裡在想什麼…,我在萬分歉疚與自責下,緊緊抱起我那寂寞的孩子,久久不能鬆手。」(劉惠琴,1994);
(3)知性談話:這類談話不像社交談話那麼散漫無章,它乃是針對某個預先設想好的主題傳遞訊息。我們一般訴諸理性的談話就是知性談話。
3.請問使用哪些字眼,主要是讓對方感興趣,增力注意力,以免錯過了我們所要傳遞的訊息,舉例說明之。
Ans.:(1)叫出對方的「名字」。(如果彼此關係密切,則可以直呼其小名或綽號)例如,「小李,你認為如何?」而不說「喂,你認為如何?」或「你認為如何?」因為名字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悅耳的語音。
(2)使用「我們」代替「你和我」。例如,「我們一起研究。」而不說「你和我來研究。」因為前者比較有一體感。
(3)使用對方剛剛說過的「關鍵字」。例如,對方剛才說過「哦——!」你也找機會「哦——!」回去。如此可以讓對方有親切感。
(4)使用附加問句「是不是?」引導對方不斷地答「是,是,」。楊豐華老師提供
第 17 講 - 非語言式溝通的特性與技巧【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非語言式溝通的特性
二、非語言式溝通的技巧
三、傾聽的技巧
貳、講次內容:
一、關於非語言式溝通的特性,最主要有以下五項:
(一)非語言訊息是有意義的;
(二)非語言訊息的意義視發生的背景而定;
(三)非語言訊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
(四)非語言式溝通是有規則可循的;
(五)非語言訊息通常是作為語言訊息的陪襯。
二、非語言式溝通技巧的種類繁多,以下列出最重要的八種:
(一)沉默不語;
(二)身體動作(body movements);
(三)臉部表情;
(四)眼神;
(五)人際距離;
(六)身體接觸;
(七)副語言;
(八)身外物。
三、傾聽的技巧有:
(一)善用身體語言;
(二)表達同理心;
(三)有效的思考;
(四)善於提出問題。 楊豐華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Delaney指出:「選民對候選人的印象中,外表和肢體語言佔百分之多少」:
1.20% 2.30% 3.40% 4.50% [正確答案]
2.「吐口水」,一般是指「唾棄」、「羞辱」,但是在什麼地方卻以此「示好」和「致敬」:
1.華盛頓 2.南非肯亞一帶的馬賽族(Masai) [正確答案] 3.內蒙 4.埃及
3.社交區(social zone):是指一般社交場所之人際距離,例如:同事、師生、店員與顧客之間互動的距離,約為多少英呎之間:
1.4~12英呎 [正確答案] 2.0.5~1英呎 3.1~2英呎 4.2~2.5英呎
二、問答題
1.非語言式溝通的特性為何,請詳述之?
Ans.:關於非語言式溝通的特性,最主要有以下五項:
(1)非語言訊息是有意義的
通常非語言訊息都具有某些意義,不是隨意發生的。例如,我們「看看錶」,也許是想知道幾點或是欣賞一下這隻錶的外型設計,不是毫無意義的。
(2)非語言訊息的意義視發生的背景而定
在不同的時空下,同樣的非語言訊息可能具有不同的意義。例如,前面所舉的OK手勢,在美國和台灣都表示「沒問題」,但在法國則指「一文不值」。又例如,「吐口水」,一般是指「唾棄」、「羞辱」,但是在南非肯亞一帶的馬賽族(Masai)卻以此「示好」和「致敬」。
(3)非語言訊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
雖然學者們不斷提醒我們,別太相信諸如《怎樣洞察別人》之類的書籍,但是,其中的描述仍有幾分道理,足供我們參考,也值得我們去求證。
例如,有許多研究發現:說謊時,語調與速度會改變,手勢、視線接觸會減少,身體無謂的動作會增加(包括掩嘴、摸鼻、抓頭或將手放入口袋…等),非語言訊息之間有較多的矛盾…等。但是,我們絕不可根據這些訊息,就斷定誰在說謊,而是要根據這些蛛馬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4)非語言式溝通是有規則可循的
由於性別、社會地位(social status)、場合等的不同,非語言訊息的表達方式也有一定的社會規範。例如,大人可以捏捏小孩子的臉頰,以示親暱,但是,小孩子卻不可以使用同樣的動作來對大人表達親暱。男士可以在社交場合翹起二郎腿,表現出很酷的樣子,女士則不宜採如此坐姿,以免讓人有輕佻感覺。醫生在診療病人時,可以觸摸病人的身體,但是,病人卻不可觸摸醫生的身體。
(5)非語言訊息通常是作為語言訊息的陪襯
從先前的介紹,我們提到非語言訊息對語言訊息具有補強、重複、替代、駁斥、調整等作用;也提到非語言訊息在溝通中佔有較語言訊息更多的比重。因此,表面上,非語言訊息是語言訊息的陪襯,但實際上,其重要性並不亞於語言訊息。
2.請列舉四種非語言式溝通的技巧。
Ans.:非語言式溝通技巧的種類繁多,以下列出四種,詳細說明如下:
(1)沉默不語
別以為「沉默不語」(silence)就是停止溝通。當我們要傾聽時,就必須保持沉默,所以,沉默乃是溝通的重要技巧之一。
該沉默的時候能沉默,正是所謂的「沉默是金」;該沉默的時候卻喋喋不休則是「聒噪」;該說話的時候卻沉默不語,那就是「失禮」了。可見,說與不說之間是需要智慧的抉擇的。「沉默不語」看似單純,其實是深邃難測。就拿傾聽時的沉默來說,它可能是聽得入神,也可能是聽得不耐煩;它可能是正在思考,也可能是愣在那裡。如果不佐以其他非語言訊息,或聽聽他/她接下來怎麼說,恐怕很難判定何者為真。
(2)身體動作(body movements)
身體動作包括手勢(gesture)、體態(posture)…等容易察覺的外顯行為(explicit behavior)。
大家想想看,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如何搖頭、點頭、比手劃腳的?例如,有人問路,我們會用手指出方向;身心愉快時,我們昂首闊步;心事重重時,我們步履沉重。
許多教師都能從學生的坐相,看出他/她是否認真向學;許多醫護人員也都能從病人的舉手投足,衡量他/她的病情。你是否也能從一個人的身體動作,看出一些端倪?
(3)臉部表情
早在人類懂得語言之前,我們就會解讀臉部表情了。小孩子很會看大人的臉色,知道什麼時當真,什麼時候可以置之不理。長大以後,也許是太重視語言學習,反而喪失了原本對非語言訊息的敏感度。另一方面,由於我們學會了控制臉部肌肉,以偽裝我們的情緒,因而使得察顏觀色更力加不易。
例如,有些人喜、怒、哀、樂等情緒皆不形於色,稱之為「撲克臉」(poker face),我們無法從其臉部表情來推斷其情緒;有些人善於偽裝,因而會「貓哭耗子,假慈悲」;有些堅持「男兒有淚不輕彈」,即使到了傷心處,仍然把眼淚往肚裡吞;有些人執意「把歡樂帶給大家,把痛苦留給自己」,因而強顏歡笑。
不過,並非所有的人都那麼善於控制其臉部表情,而且我們還有語言訊息以及其他的非語言訊息可供參考,因此,只要我們重捨童稚般的機伶,仍然可以從臉部表情看出個端倪。旣然臉部表情的作假仍有可能被識破,我們何不把握自然、適切的原則,一方面善待自己,另一方面也不必讓別人大傷腦筋呢?
(4)眼神
要控制嘴巴說話並不難,要控制身體動作或臉部表情也很容易,但是,要控制眼神,那就不容易了。
有許多研究證實,人們在看到中意的人、事、物時,瞳孔會自然放大,而在看到瞳孔較為放大的眼神時,也較容易被其所吸引。嬰兒的瞳孔通常比較大,因而吸引父母更多的憐愛;年輕戀人常常互相凝視,相看兩不厭,也是這個道理。
許多研究顯示:兩人目光接觸多寡,是彼此關係親密與否的重要指標。關係越密切,目光接觸越頻繁——愛人之間如此,朋友之間亦然。不過,對於陌生人「多看幾眼」可不是好玩的,它可能被解讀為「懷有不良意圖」,甚至招來橫禍。因此,眼神的溝通,務必「睜大眼睛」、「非禮勿視」。
3.表達同理心為傾聽的技巧之一,請說明之?
Ans.:所謂同理心(empathy)是指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去體驗對方心境的心理歷程。也就是說,讓對方覺得,我們雖然不是他(她),但是我們懂得他(她)的心情,瞭解他(她)的意思,知道他(她)的感受。表達同理心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使用言語表達我們對對方內心世界的瞭解:舉例而言:「你覺得心理很不平衡」、「你現在的心情似乎已經平靜許多了」...等,這些話語都是將重點放在對方的感覺,亦即要將你所體驗到的對方感受回應(reflect)給他(她)。
(2)試探我們對對方的瞭解是否正確,也讓對方有澄清的機會;舉例而言:張三的太太想利用暑假去普吉島玩,張三馬上幫她收集資料,打聽行程,但是怕太太只是一時興起,說說而已,因此在訂位之前,張三問太太說:「如果旅行社所安排的行程適當,我就要訂位了?」,張三太太到底要不要去普吉島,等待她的回答,就可以揭曉了。
(3)找出互相矛盾的情節,幫助對方面對問題:舉例而言:「剛才你說你已經不在乎那件事情了,可是現在說起那件事,你卻哭了,似乎你還沒有忘記它。」這樣的陳述,一方面是要讓對方覺得我們有在傾聽,另一方面也幫助對方抽絲剝繭。
(4)說出別人或自己的類似經驗,讓對方從這些實例中瞭解我們能感同身受:舉例而言:「雖然我不曾被當過,但是我也有過出乎意料之外的爛分數,我當然瞭解那種挫折感。」
(5)直接告訴對方:「直說無妨!」:舉例而言:「我知道這件事情很難啟齒,不過你若把它說出來,則心裡一定會比較舒服。」如此可以讓對方感覺到「真人面前,不說假話」,於是直言不諱、一吐為快。
(6)避免使用批判、評斷的字眼,以免對方覺得我們只會說一些風涼話:舉例而言:「不要難過嘛!」、「不久你就會忘記他(她)的」、...等,這些安慰的話語,事實上是不能使對方覺得我們懂他(她)的心。
(7)使用我們自己的話將對方的想法與感受重述一遍,讓對方覺得我們已經有所瞭解,並且想要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舉例而言:「你的意思是說…?」、「聽你這麼說,你是想要…?」
(8)使用鼓勵的口吻,讓對方繼續說下去:舉例而言:「我知道!」、「那後來呢?」、「那結果呢?」 楊豐華老師提供
第 18 講 - 人際衝突的概念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人際衝突的定義
二、人際衝突產生的原因
三、人際衝突的類型
貳、講次內容:
一、人際衝突則是指相互關連的人們,出現意見不合的現象。舉例而言,親近的友人之間,戀人、家庭成員之間皆屬之。但是若不能妥善處理衝突,可能因此傷害到對方的自尊而導致關係惡化,甚至可能使對方出現悲觀或疑神疑鬼的猜忌心。根據Cahn1990與1996年的研究指出,對「人際衝突」作最簡單的解釋為:「人與人在互動之中,有著利益上的不同,或出現相反的意見。」Finchma與Bradbury(1991)指出衝突是一個人的行為干擾另一個人的行動過程。其實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動機、想法、感受和行為模式,所以社會生活中,難免會有和他人發生衝突的可能。
二、人際衝突產生的原因眾多,綜合Verderber 與 Verderber (1995)、王淑俐 (2004)、何坤龍(2004)等學者的看法,可分為十一種,詳述如下:(一)工作角色的衝突;
(二)目標的差異;
(三)有限資源的競爭;
(四)個人特質的差異;
(五)個性牴觸;
(六)情緒感受衝突;
(七)價值觀衝突;
(八)溝通不良;
(九)資訊或內容衝突;
(十)認知衝突;
(十一)摩擦型與攻擊型人格。
三、鄭佩芬教授於2000年依據衝突升高的不同階段,將衝突分成以下四大類:
(一)假性衝突;
(二)內容衝突;
(三)價值觀衝突;
(四)自尊衝突。
楊豐華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根據哪位學者於1990與1996年的研究指出,對「人際衝突」作最簡單的解釋為:「人與人在互動之中,有著利益上的不同,或出現相反的意見。」:
1.Cahn [正確答案] 2.Finchma 3.Bradbury 4.Porter
2.以下哪一名詞的定義是指適合某一地位的行為或態度,而不管誰在那個地位上:
1.資歷 2.資本 3.角色 [正確答案] 4.權力
3.哪一種衝突的起因主要是來自於其訊息的正確與否:
1.假性衝突(pseudoconflict)
2.價值觀衝突(value conflict)
3.內容衝突(content conflict) [正確答案]
4.自尊衝突(dignity conflict)
二、問答題
1.何謂假性衝突?請詳述之。
Ans.:假性衝突(pseudoconflict)其實還稱不上是真正的衝突,但是容易演變成真正的衝突,應該說是衝突發生的預備狀態。最常見的假性衝突,是一種揶揄遊戲(gaming)。例如:有些人喜歡互相揶揄,如果玩得不是太過火,而且彼此都能接受這種互動,那可能是無傷大雅的。但是,如果揶揄的目的在於針對積壓已久的事情或情緒故意挑釁,則會傷害關係,引發深層的真正衝突。舉例而言,志明跟春嬌夫妻倆正在為晚上要吃喜酒換裝準備,春嬌說:「你為什麼不穿那套亞曼尼的西裝呢?」志明回答:「奇怪哦!每次你都要替我做決定哦!」志明這種揶揄式的回答,有可能是想要挑起爭端,不過西裝的選擇其實不是爭執的真正理由,而是兩人之間的權力關係。如果春嬌回應了志明的挑釁,她說:「要不是我事事幫你打點,你能有今天嗎?」,接著恐怕就要發生嚴重的衝突了。如果春嬌對志明的挑釁聽而不聞,她說:「沒有啊!我只是覺得你這樣比較帥嘛!你要怎麼穿都行。」不管志明是否接受春嬌的說法,至少兩個人不容易繼續陷入爭吵,也不容易引起衝突。
另一種假性衝突引發的狀況則多半起因於雙方無法同時滿足的期望。舉例而言,志明說:「太棒了!今天晚上電視轉播奧運棒球賽,我非看不可。」春嬌卻抱怨說:「什麼?你不是昨天才答應今天晚上陪我去逛街的,怎麼你就忘了呢?」如果非得二選一,犧牲其中一個人的期待,那麼夫妻間很容易就出現真正的衝突。不過,如果設法變通,就可以避免衝突的升高。因為他們雖然不能在同樣時間完成兩件事,但只要稍作調整,就能兼顧彼此的期待。比方說,春嬌同意今天先讓志明看球賽轉播,明天再一起去逛街;或是志明願意預先把球賽錄影下來,等夫妻倆逛完街回來以後再觀賞球賽。
2.為何個性的牴觸會產生人際衝突,請簡述之?
Ans.:很多工作場合中產生的意見不合,僅僅只是因為人們彼此都不喜歡對方而已。個性的牴觸(personal clash)即是一種植基於個人不同的特性、偏好、興趣、價值觀或類型,所產生的敵對關係。個性牴觸反應了兩人之間負面的主動作用,而個人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價值觀的牴觸。
個性上相牴觸的人,通常是很難確定為什麼不喜歡對方。結果便使得彼此無法得到一個和諧的工作關係。個性牴觸的一個特色是,原本相處地很好的人,可能在一起工作幾年後開始產生摩擦。商業界有很多生意搭檔會垮台,便是因為搭檔的兩個人最後產生個性互相牴觸。
3.何謂價值觀衝突?請詳述之。
Ans.:當雙方的價值觀介入問題爭論之中,衝突的處理就會比較困難。價值觀是個人的基本信念,認為某特定行為或事物的最終狀態優於其他,這會影響吾人的態度及行為的抉擇。價值觀多數相當穩定持久,不會輕易改變,而且吾人會根據價值來評價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吾人的價值系統有其階層性,價值的重要有大小之分,其中主要判斷的價值觀稱之為優勢價值或核心價值。舉例而言,注重家庭生活的人,喜歡儘量多跟家人互動,下了班以後會想要快點回到家,跟家人一起共進晚餐等;但認為事業上的成功比起家庭生活更重要的人,則選擇在下班後繼續留在工作崗位加班、或是拜訪客戶、應酬等。前者的優勢價值在於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而後者的優勢價值則是在於事業的成就。所謂價值觀衝突(value conflict)便是對生活中的問題有不同的價值選擇所導致。
在人際關係中,若是雙方的優勢價值產生相互干擾甚至牴觸的狀況,無法取得平衡,就很容易出現彼此的衝突。舉例而言,一個看重家庭生活的先生娶了事業企圖心強的太太,兩個人價值系統的排序不同,當妻子計畫在農曆春節期間前往法國洽談生意,就很有可能會跟先生產生衝突。因為對妻子來說,事業的開拓很重要,這筆合約正是個很好的契機;但是重視家庭生活的先生雖然也支持太太在事業上的追求,卻堅持春節是全家團聚最重要的日子,這時候最要緊的是家庭關係,什麼事業成就都比不上大家一起過年來得重要。價值觀的衝突有時候確實難以解決,甚至可以說,我們只能接受彼此差異的存在。
吾人在面對價值觀的衝突時,必須瞭解,雙方的歧異主要在於價值取捨的不同。如果衝突雙方能彼此充份理解,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態度認清差異,然後進一步討論所引起的情緒,雙方儘可能彼此妥協,就比較可能解決衝突並且維繫關係,如前例所示,夫妻雙方都充分瞭解彼此其實都很愛家,於是以相互尊重的態度來討論問題,也許太太選擇以越洋電話或傳真來談生意,也許先生攜家帶子陪同太太赴法洽談生意...等,都不失為解決衝突的好方法。 楊豐華老師提供
第 19 講 - 人際衝突的處理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人際衝突的思考模式
二、處理人際衝突的方式
三、妥善處理衝突的原則
貳、講次內容:
一、De Bono(1987)建構出「批判性思考帽(critical-thinking hats)」用以解決衝突,此一思考模式包括六大思考方式:事實帽(the fact hat)、感覺帽(the feeling hat)、反證帽(the negative hat)、正向利益帽(the positive benefits hat)、創新理念帽(the creative new idea hat)以及管理思考帽(the control of thinking hat)。每一個思考方式都可以協助自己從不同的觀點來思考人際衝突的問題。
二、綜合Verderber與Verderber (1995)、王淑俐(2004)、何坤龍(2004)等學者的看法,將處理人際衝突的方式分為五種模式:(一)退縮(withdrawal);(二)投降(surrender);(三)攻擊(aggression);(四)說服(persuasion);(五)問題解決式的討論(problem-solving discussion)。
三、鄭佩芬教授於2000年提出妥善處理衝突的七項原則:(一)確定雙方處理衝突的意願;(二)認清衝突的類型;(三)以雙贏替代競爭;(四)運用幽默;(五)直接溝通;(六)尋求公正中立的第三者協助;(七)從失敗經驗中記取教訓。楊豐華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哪位學者研究指出關係的滿意度與人們採用正向或負向衝突處理模式有很大的關係:
1.Rusbult [正確答案] 2.Coombs 3.De Bono 4.Alberts
2.哪位學者於1987年研究指出,衝突不會一成不變,衝突是一種動態的緊張,是一種會變化的歷程,可能會變化到讓關係深受傷害的地步:
1.De Bono 2.Coombs [正確答案] 3.Rusbult 4.Alberts
3.哪位學者於1990年強調幽默「能促進彼此團結,增進親密情感」,但是他也提醒我們,幽默的運用成功與否取決於雙方既有關係之良窳:
1.De Bono 2.Coombs 3.Rusbult 4.Alberts [正確答案]
二、問答題
1.請詳述De Bono(1987)建構的「批判性思考帽(critical-thinking hats)」。
Ans.:De Bono(1987)建構出「批判性思考帽(critical-thinking hats)」用以解決衝突,此一思考模式包括六大思考方式:事實帽(the fact hat)、感覺帽(the feeling hat)、反證帽(the negative hat)、正向利益帽(the positive benefits hat)、創新理念帽(the creative new idea hat)以及管理思考帽(the control of thinking hat)。每一個思考方式都可以協助自己從不同的觀點來思考問題。現在分別說明如下:
(1)事實帽
設法找出問題或衝突癥結所在。舉例而言,和本項衝突有關的訊息有哪些?原因是什麼?換言之就是重視關鍵所在的事實。
(2)感覺帽
主要以直覺、感覺、情緒和第六感來關心衝突。舉例而言,詢問當事人事前或事後的感覺如何?對衝突內容的感受又如何?
(3)反證帽
以負向思考的方式,將自我定位在反方來處理衝突。舉例而言,以有關母女為晚間返家時間規範的例子來看,若母親不加以規範,女兒很高興,但是若遭人性侵害怎麼辦?不幸懷孕又該如何?女兒未來心理傷害如何撫平?是否會罹患性病...等。
(4)正向利益帽
將衝突內容依據自己有利的角度來衡量。舉例而言,女兒晚間返家時間若未規範,是否可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能否培養民主素養?能否建立自尊自重與負責的處事態度?甚至可能因自主性增強,有助提昇女兒批判思考能力以及培養領導氣質。
(5)創新理念帽
將衝突內容加入一些創新的理念,舉例而言,女兒返家時間是否有其他變通的方式處理?是否歡迎女兒朋友來家中辦活動?或者認識對方父母?或者是否可與對方家長建立共識?...等。
(6)管理思考帽
係指就衝突發生的原因、過程與結果做一個通盤的思考,並將思考內容加以組織管理,將有助於化解衝突,舉例而言,母親是否充分瞭解女兒是只有此次告知會晚回家,還是女兒希望不要有規定?或者根本是學校辦的社團活動,規定一定要參與?抑或女兒誤解母親的善意,以為母親企圖運用家長的角色權力予以壓抑或限制?母親是否過分焦慮而偏離衝突內容?女兒是否反抗過度,偏離母親的善意?
2.請詳述人際衝突的五種模式。
Ans.:(1)退縮(withdrawal)將自己的身體或心理「抽離」衝突情境,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方式。身體的抽體是指離開或拒絕討論引起衝突的問題。但較不明顯,卻可能傷害的是心理上的抽離,舉例而言,靜靜地坐著,看起來像在聽,腦子裡卻想著其他的事情。日積月累下來,不僅退縮的一方感到「壓抑」之苦,被拒絕的一方也會覺得悶悶不樂、沮喪甚至憤怒。
(2)投降(surrender)
放棄自己的觀點而順從對方,這種放棄如果是經過協調而「部分」讓步,仍算正向的處理方式。若衝突一開始即表示投降,或習慣性的以投降來處理衝突,則可能給對方「有所隱瞞」的感覺。而且經常以「隨你的便」、「沒關係」、「都可以」而放棄自己意見以及感覺的人,長久下來也會產生內外矛盾的情緒失調。
(3)攻擊(aggression)
用言語或肢體動作脅迫,使人就範,這是一種暴力壓制的方式(語言暴力或肢體暴力),只會導致屈服(口服心不服),甚至反擊(以暴制暴),不是理想的衝突處理模式。不僅方式上令人不舒服甚至受傷害,而且也達不到解決衝突的目的。只會模糊了衝突焦點,甚至升高衝突,使人際問題更形惡化、擴大。
(4)說服(persuasion)
即以說服性溝通試圖改變對方的行為與態度。如果說服是開放而合理的雙向討論或辯論,就是正向的衝突解決方式。若變質為詭辯或操縱,即成為欺騙或壓制,只是短暫地消弭衝突,日後反會演化為更大的衝突。
(5)問題解決式的討論(problem-solving discussion)
是指雙方都有誠意,願意以客觀、開放的態度釐清問題。並以問題為核心,共同「合作」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協調」出雙方都能接受的作法。這是最理想的衝突解決方式,但須經「指導」,養成討論的正確態度(例如:尊重、專心聆聽、適度的妥協退讓、情緒穩定),如此才能避免意氣之爭、過於主觀或人身攻擊。
3.為何確定雙方處理衝突的意願是妥善處理衝突的重要原則,請說明之?
衝突的處理,必須在雙方都有意願的情形下才可能完成,如果其中一方不打算維持關係,衝突就很難處理了。萬一雙方都不在乎關係,彼此都已經撕破了臉,那麼很可能根本就不想要處理衝突。處理衝突的困難常常是起因於我們不自覺地出現慣用的負向模式,而這些模式是經過我們長期累積學習而來的,經常在未經思考的情形下就反應出來,而我們反應的依據,主要就是從我們對目標的重視及堅持的程度,還有彼此關係對我們的重要性這兩個方面來加以衡量。如果目標跟彼此關係對我們不重要,我們在面對衝突時較容易傾向迴避或是忽視,如果關係對我們的重要性遠大於目標的堅持與否,那麼我們就比較可能放棄己見、試圖遷就或討好他人、絕不以犧牲彼此的和諧為代價。假設我們看重目標的達成勝於彼此的關係,那麼就比較可能採取強硬的方式來處理衝突,不惜任何代價都要堅持自己的目標。Rusbult研究指出關係的滿意度與人們採用正向或負向衝突處理模式有很大的關係。
楊豐華老師提供
第 20 講 - 人際合作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人際合作的動機
二、影響人際合作的因素
三、人際合作的策略
貳、講次內容:
一、人際合作大概是基於以下四個動機:
(一)維繫生活中所需的社會關係,以滿足內在需求;
(二)進行共同參與的活動,享受樂趣;
(三)現實的需要;
(四)追求物質上的滿足。
二、影響人際合作的因素,根據劉雅瑩教授於2002年的研究指出,有以下七項,詳述如下:
(一)溝通;
(二)信任;
(三)奬勵;
(四)互惠原則(reciprocate);
(五)對別人行為的歸因;
(六)參與的人數;
(七)個人的傾向。
三、劉雅瑩教授(2002)提出以下五種人際合作的策略:
(一)創造學習的場合;
(二)參與討論;
(三)閒聊;
(四)注意說與聽的技巧;
(五)善用「選擇策略」。 楊豐華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哪位學者認為我們不應該把合作只限定在外在的利益誘因,他認為人「在工作、閒暇或社會關係中,為了追求共同的目標、享受共同活動的快樂,或為了加深彼此的關係」,而與別人以一種「相互協調方式一起行動」,這就是合作:
1.Argyle [正確答案] 2.Drucker 3.Porter 4.Schein
2.注意說與聽的技巧的人際合作策略中應少用哪一個字的訊息說話:
1.我 2.他/她 3.你 [正確答案] 4.誰
3.哪位學者指出:「合作(cooperation),指團體中全體成員們,為了共同利益而協力實現一個共同目標時所表現的一種社會行為」:
1.楊國樞 2.樊景立 3.張春興 [正確答案] 4.楊中芳
二、問答題
1.學者依人的個性將人分成那四種類型:
Ans.:(1)競爭者(competitors):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且自己一定要比別人獲得更多;
(2)合作者(cooperators):會注意到彼此的需求,希望彼此都能獲得最大利益;
(3)個人主義者(individuals):只關心自己如何獲取最大的利益,而不在意別人獲利多少;
(4)中立者(equalizers):認為利益要分享,且要分得差不多,雙方所得不能有太大的不同。
2.若要達成合作應具備哪些社會技能?
Ans.:以下四項社會技能可以協助合作的達成:
(1) 外向的人格與積極的動機:有強烈與他人互動與建立關係的欲望,以及能獎賞他人的能力。
(2)具有同理心:同理心代表對他人的情感、思想與情境能敏銳的感受,以至於對他人的利益產生關心。
(3)具有整合雙方目標的技能:包括領導、自我肯定與協商的合作技能,如此整合雙方目標的技能,對雙方均有利。
(4)對互動與溝通技能的研究。
3.團隊合作的價值為何,請說明之?
Ans.:我們都知道在一個團體中只靠一個人是很難達成團體目標的,因此團隊合作就很重要了。合作是希望人的行為能超越人性中單純利己的模式,而能與團體成員保持接觸、接納與和睦共享。由合作中我們可能得到某些需求的滿足,例如外在性的報酬,但在團體合作共同產生團體績效時,那才是團體合作的顯著目標。
合作除了可以完成一個人單獨都無法完成的工作外,團隊的合作可以使工作做的更好,成員亦可獲得更高層次的滿足感。例如合作可以產生直接的感情酬償,因而在合作的團體中,工作的滿意度比較高。合作提供了成員幫助、關愛與社會支持,而這些可以減少負面的情緒與失落的自尊。個人也因合作而與其他相關者建立了社會聯結,人們會更加彼此喜歡。研究顯示,合作的經驗愈多,則個人在團體的表現愈佳。在合作的學習下,團體成員彼此之間變得比較友善,比較樂於幫助、照料、尊重他人、有責任感、能夠彼此信任與坦白。相對的,在競爭情況下,焦慮較多,害怕失敗,對他人較懷有敵意,想要阻止他人獲勝,只為自我和勝利著想。 楊豐華老師提供
21~29 沒有資料
第 30 講 - 「人」可不可以當商品賣? 【講次摘要】
講次大綱:
一、行銷的概念
二、行銷的程序
貳、講次內容:
一、 行銷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市場調查的手段,瞭解目標顧客群的特性與偏好, 以做為市場區隔的基礎。
二、 市場區隔將目標市場中的顧客,進行分類,例如分成男性與女性(沐浴乳就是這樣分的),老年與青年(綜合維他命也是這樣分的)等等,總之,透過第一個步驟的調查方式,可以找到最敏感的區隔方法。
三、 選定目標市場根據企業自己本身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選定一個可以生存與成長的空間,就是目標市場,比如說,花王根據整個沐浴乳的市場分析,發現男性洗澡需求與女性不同,而本身技術又具備這種特性,因此開發出男性沐浴乳市場。
四、 設定產品定位在目標市場中,有可能會有相當多的競爭者,為了能夠在這個目標市場裡取得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定位就成了很重要的工具,比如說,花王為了要使消費者知道男性沐浴乳的特性,就會特別強調「洗得很快,沖得很乾淨」的特性,讓不喜歡洗澡拖泥帶水的男性同胞產生印象。
五、 設定產品策略根據上述的定位,有時會採用價廉物美的策略,有時會採用曲高和寡的策略,有時會採用服務特定人士的策略,這些都是不同定位產生的策略問題,亦即是一個配套的方案。
六、 擬定執行方案談到這裡大家就很熟悉了,傳說中的4P就是指這個部分,產品、價格、通路、促銷,分別指的是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因次針對定位與策略的方向,調整其方案。陳世晉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何者不為行銷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1.透過市場調查的手段
2.瞭解目標顧客群的特性與偏好
3.訂定價格 [正確答案]
4.做為市場區隔的基礎
2.以下敘述何者不是4P的內容?
1.產品Product
2.價格Price
3.促銷Promotion
4.擴張Push [正確答案]
二、簡答題
1.試簡單回答行銷的程序有哪些?
Ans.:行銷研究、市場區隔、選定目標市場、設定產品定位、設定產品策略、擬定執行方案。 陳世晉老師提供
第 31 講 - 「人」的價值創造與行銷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個人行銷與一般商品行銷流程比對
二、個人行銷於SWOT分析之應用
貳、講次內容:
個人行銷與一般商品行銷流程比對如下:
一、以客觀立場作自我分析
類似商品行銷規劃的「市場研究」,主要目的是能夠分析出自己真正的水準為何。
二、明確定義出個人的價值
類似商品行銷規劃的「目標市場的選擇與定位」,目標在瞭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想在生命中獲得什麼?可以在別人眼中變成什麼?
三、建立功能上與情感上的優勢
類似商品行銷規劃的「設定產品策略」,主要想知道確定個人價值後,能不能分析出和你共事的人有何好處?他們喜歡你哪一點?有沒有辦法成為這些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或是確認自己讓他人重視的長處,如可靠、慷慨、創意、理解力、資訊科技等優勢專長,就是我們可以發展的可型策略。
四、嚴格控管個人價值的品質
類似商品行銷規劃4P中的「產品」,如果在分析出功能上和情感上的優勢後,應比較自己先前擬定的價值,並使用正確的方法,雖可能結果不夠完美,但如果知道自己盡最大的努力,就是表現出個人價值。
五、廣泛傳播個人價值的意義
類似商品行銷規劃4P中的「促銷」,一方面不斷擴充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關係,另一方面不斷運用印象管理與溝通技巧,在各種場合適當的表現自己努力的成果,使大家能夠認同個人價值。
六、確認播送個人價值的各種細節
類似商品行銷規劃4P中的「通路」,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大家會接受你的原貌,但如果嘗試超出本分的事情,他人會在一旁仔細觀察你的行為。
七、維持個人價值的一致性
這個步驟類似商品行銷規劃4P中的「價格定位」,亦即平等的對待每個人和每種情境。
SWOT應用到個人面
一、優勢(S)
細心觀察並瞭解,自己作了什麼事情會讓對方真心感動,因為那件事情也許日後就是自己的優勢。
二、劣勢(W)
可以找到一位用客觀立場與冷靜分析給我們評價的人,聆聽他真實的聲音,重新挑戰,反而是一件好事。
三、機會(O)
大量的閱讀與研究,當碰到機會時,要積極掌握,對於別人的異樣眼光不要不敢抬頭,因這是維持個人價值的品質水準之方法。
四、威脅(T)
當堅持某件事時,周遭親朋好友是否會反對?繼續往前衝,也許這個外在威脅會轉成機會也不一定。 陳世晉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個人行銷的明確定義出個人的價值,類似商品行銷規劃的?
1.市場研究
2.目標市場的選擇與定位 [正確答案]
3.設定產品策略
4.價格定位
2.個人行銷中,類似商品行銷規劃4P中的「價格定位」的是?
1.維持個人價值的一致性 [正確答案]
2.目標市場的選擇與定位
3.市場研究
4.設定產品策略
3.以下何者不是個人行銷中的一環?
1.維持個人價值的一致性
2.以主觀立場作自我分析 [正確答案]
3.廣泛傳播個人價值的意義
4.明確定義出個人的價值
二、簡答題
1.試簡單回答SWOT應用到個人面有哪些?
Ans.:1. 優勢:細心觀察並瞭解,自己作了什麼事情會讓對方真心感動
2. 劣勢:找一位客觀立場與冷靜分析給我們評價的人,聆聽他真實的聲音,重新挑戰
3. 機會:大量的閱讀與研究,當碰到機會時,要積極掌握
4. 威脅:當堅持某件事時,周遭親朋好友是否會反對?繼續往前衝,也許這個外在威脅會轉成機會也不一定 陳世晉老師提供
第 32 講 - 「新」的方向,定位自己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瞭解個人定位的重要性
二、心反映圖之應用
貳、講次內容:
由於每個人的能力與才華不一樣,想要擁有適合自己的商標必須冷靜的自我分析,然後策劃最適合的定位。
根據課本的「心反映圖」來進行分析。如圖15-1所示,在正中央畫一調垂直線,代表分成邏輯和情感的兩面,左邊代表的是功能性的邏輯,右邊代表的是情感面的反應。水平線分割的代表時間,亦即上半部代表的是首次使用該商品的經驗,下半部代表長期維持關係的感覺。從這裡可以得知,左上方是需求、左下方是可靠,右上方是渴望,右下方是樂趣。
希望自己有個完美的定位,就要把焦點鎖定在冷靜自我分析時所出現的「我最擅長的事物」上,根據這個事物稍微加上一點感情面的概念,就會成為有特色的個人商標後,就要擴充到相關領域。鞏固已有的立場與地位,進而將自己的定位訊息傳遞給許多人。透過這種定位方式,比較能夠有效發展出符合自己的有效行銷方案,也比較不會造成自己在包裝印象時的不適應情況,繼而後續策略也因此可以快速發展起來。陳世晉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於個人定位時,使用何種圖示來作分析?
1.SWOT 2.市場分析圖 3.圓餅圖 4.心反映圖 [正確答案]
2.於個人定位時,要把焦點鎖定在冷靜自我分析時所出現的哪部份?
1.我最愛吃的食物 2.我最喜愛的人物
3.我最擅長的事物 [正確答案] 4.我最偏好的立場
3.心反映圖的左上方是?
1.渴望 2.可靠 3.需求 [正確答案] 4.樂趣 陳世晉老師提供
第 33 講 - 撥指算籌碼,掌握關鍵資源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如何掌握個人的資源?
二、個人行銷的關鍵資源為何?
貳、講次內容:
一、有公關技巧或是行銷技巧的人會比較具有競爭力,因為這種過程才能夠聚集資源。但有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那就是不可以事前表露出公關的意圖,而是要根據精密的規劃於實行,才能將效果發揮的極致。例如,有長輩或是上司找你幫忙,如果能做就盡量做好,這也是一種公關。
二、確認個人行銷的各種關鍵資源,分別是收集行銷與公關技巧的資訊、充分完整的人際網路、善用個人風格塑造差異化、誠實面對弱點、保持曝光率、瞭解言論的影響力,培養敏銳的時尚感幾種。
其中,自我介紹就像宣傳範本一樣,把產品特色經過短短一句話將重點簡單、易懂的解說出來的短文。自我宣傳的機會要靠自己創造,而創造之時,必須先有精密的規劃範本,如此才能創造出對自己有意義的差異空間。另外,「讓缺點變成焦點」,缺點反而有時可以變成很好的點綴。「露面」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訊息,然而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對方迫切需要幫助時適切的「露面」,自己的協助讓對方真心感到謝意時,總有一天他會加倍報答你。多瞭解一下工作環境對於服裝、姿態、動作、表情等的看法是很重要的。
陳世晉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下列何者不是個人行銷的關鍵性資源:
1.收集行銷與公關技巧的資訊
2.誠實面對弱點
3.盡量少露面 [正確答案]
4.善用個人風格塑造差異化
2.個人行銷的各種關鍵資源,以下敘述何者正確?(複選)
1.要培養敏銳的時尚感 [正確答案]
2.自我介紹要有個人的風格 [正確答案]
3.自我宣傳要靠別人幫我創造機會
4.要留心工作環境對於穿著的看法 [正確答案]
二、簡答題
1.一個家世背景普通的人,在面對高等教育的人以及專業人才時分普遍時,他應如何掌握個人的資源?
Ans.:善用公關技巧或是行銷技巧。並且不可以事前表露出公關的意圖,而是要根據精密的規劃於實行,才能將效果發揮的極致。
2.試簡單回答個人行銷的關鍵性資源有哪些?
Ans.:收集行銷與公關技巧的資訊、充分完整的人際網路、善用個人風格塑造差異化、誠實面對弱點、保持曝光率、瞭解言論的影響力,培養敏銳的時尚感幾種。
陳世晉老師提供
第 34 講 - 走出堅定發展的路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如何擬定個人行銷的基本策略?
一、盡量凸顯自己
二、大膽轉型
三、製造表現自我機會
四、保持聯絡關係。
貳、講次內容:
一、盡量凸顯自己的幾個原則:
1.要有能將自己的缺點大膽表現出來的勇氣。
2.即使社會無法容許或接受,也不必半途而廢
3.蒐集並瞭解時代潮流的相關資訊,不然就無法凸顯自己
4.適當的參加各種聚會以蒐集資訊,累積人脈
二、大膽轉型
如果一個人在周遭環境中,大家僅是「有這個人」的印象,而非醒目的讓大家清楚特色,那也許可以考慮大膽的轉型。在出現危機前徹底改變自己的想法,並大膽嘗試,才能擁有新的品牌風格。如說在職場上,大部分的人早已被同視作了區分並貼上特定標籤。不論屬於那一種族群,發現所屬的族群對自己極度不利時,就應該大膽變深,取得不同的風格。如果因為消極又小心眼的態度蒙受極大損失,就得立即改變主動與對方談話,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轉為積極的主動派。
三、製造表現自我機會
第三種策略需要時間跟機會的累積。這裡所說的表現自我,是指在某個特定的情況化強化表現,例如自己很會寫毛筆字,那就舉辦一個個展,相信沒多久你就會被傳頌成「書法大家」。偶爾要求周圍親近的人到自己家中,並且公開自己的生活空間與方式,使大家瞭解你得個調與風格等等。
四、保持聯絡關係
第四種是屬於較消極的策略。例如,對只會在聖誕節、新年,最多在加上生日時才會收到卡片的人而言,平常時間突然收到一張問候卡片,這件事情本來就有新鮮感,也常常會帶動對方直接以電話聯絡的動機,最後會擴大成為可以互相交換資訊的朋友。
陳世晉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個人行銷的基本策略有幾點:
1.一 2.二 3.三 4.四 [正確答案]
2.下列何者不是個人行銷的基本策略:
1.盡量凸顯自己 2.保持聯絡關係 3.大膽轉型 4.懂得藏拙 [正確答案]
3.下列何者不是盡量凸顯自己的原則:
1.誠實面對弱點 2.放棄社會無法容許的事 [正確答案]
3.跟上潮流 4.保持曝光率
二、問答題
1.試簡單回答盡量凸顯自己的原則有哪些?
Ans.:
1.要有能將自己的缺點大膽表現出來的勇氣
2.即使社會無法容許或接受,也不必半途而廢
3.蒐集並瞭解時代潮流的相關資訊,不然就無法凸顯自己
4.適當的參加各種聚會以蒐集資訊,累積人脈 陳世晉老師提供
第 35 講 - 個人行銷的應用(一):談家庭環境建構【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丈夫定位守則
二、妻子定位守則
三、父母定位守則
四、兄弟姐妹定位守則
貳、講次內容:
一、丈夫定位守則
新婚時間如果丈夫能將自己在妻子心目中的定位設定一個最低能接受的定位點,則妻子會自行適當的調整對丈夫的期待或依賴成度,這樣反而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失望。即使如此,夫妻之間,將定位制訂得太固定的話,就算正面的定位依然會出問題,因此有必要針對這個定位點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保有挽回的能力。因為若夫妻之間的定位保持最高評價時,由於自然會對配偶產生過度期待,反而會造成問題,相對的,如果讓對方認定為最低評價,自然會瞧不起配偶,又會成為另一種旁慌無助的原因,因此各種情況都要以相反的要素來求圓融挽回,才能共度完美人生。
二、妻子定位守則
1.根據自己想要從丈夫那裡獲得什麼樣的待遇來計畫自己的個人行銷策略
2.雖然可將定位作一貫性的定標,要維持適當的彈性
3.塑造妻子定位不忘配合時代變遷與丈夫喜好
4.如果不滿意自己被定型的定位,就必須尋求挽救策略,重新塑造品牌
三、父母定位守則
1.父母的定位不只決定子女如何對待父母,更是決定子女未來會成為什模樣的人的重要因素
2.父母的定位可根據策略更改子女的將來,更可改善親子關係
3.為了子女可以盡力犧牲,不過一定要讓子女認知其事實,另外也要規劃自己的生活
4.就算以嚴厲方式教養子女,也要在重要時刻不忘給予子女溫馨的鼓勵
四、兄弟姐妹定位守則
1.要徹底瞭解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就是兄弟姊妹間的關係
2.要開創適合自己的定位,老大有老大的定位,老么有老么的定位
3.「厚臉皮」在兄弟姊妹間會受排斥
4.在兄弟姊妹間,不可被定位「異類兒」
5.已被定型的定位可用負面表現法改善並挽救,且應該保持彈性。
雖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是經過分析還是可以從個人行銷的角度去處理,只是看當事人有沒有辦法用理性的態度去面對。 陳世晉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關係為何?
1.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
2.兄弟姊妹間的關係 [正確答案]
3.夫妻之間的關係
4.朋友之間的關係
2.下列何者不是妻子定位守則?
1.塑造妻子定位不忘配合時代變遷
2.盡力犧牲 [正確答案]
3.將定位作一貫性的定標,要維持適當的彈性
4.根據自己想要從丈夫那裡獲得什麼樣的待遇來計畫自己的個人行銷策略
3.下列何者是父母定位守則?
1.只決定子女如何對待父母
2.為子女盡力犧牲就夠了
3.根據策略更改子女的將來 [正確答案]
4.將定位作一貫性的定標
二、問答題
1.試簡單回答兄弟姐妹定位守則有哪些?
Ans.:1.要徹底瞭解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就是兄弟姊妹間的關係
2.要開創適合自己的定位,老大有老大的定位,老么有老么的定位
3.「厚臉皮」在兄弟姊妹間會受排斥
4.在兄弟姊妹間,不可被定位「異類兒」
5.已被定型的定位可用負面表現法改善並挽救,且應該保持彈性
陳世晉老師提供
第 36 講 - 個人行銷的應用(二)談職場與顧客關係 【講次摘要】
壹、講次大綱
一、面試時如何運用個人行銷
二、面對上司的策略
三、如何從同事中脫穎而出,卻不會傷害同事
四、如何建立人脈
貳、講次內容
一、如何在面談時運用個人行銷?其重點在於以行銷目的來決定想表達的內容,因此面試求職時應該注意該公司的需求為何,自己的專長與該公司可搭配的部分為何,擴大並凸顯這個可接軌的部分,如此才能有效綻放出專業形象的特色。
二、面對上司的策略:
1.真正的上司要看清楚
2.幫助上司等於幫助自己
3.比負責在多用點心
4.不要給上司負面的「驚訝」
5.把榮耀歸於上司
6.注意對上司的稱呼
三、如何從同事中脫穎而出:
1.除了工作品質好,還要與眾不同
2.加強專長領域
3.找到互補的工作伙伴
4.保持專業能力在最佳狀態
5.開會時展現企圖新形象
四、如何建立人脈:
1.和你認識的人保持聯繫
2.盡量記住名字
3.集中注意力
4.表現誠懇
5.改善自我介紹方式
6.多聽少說
7.請人引薦客戶
8.經拜會各種團體,選擇最好的加入
9.在名片上做筆記
10.進行市場調查
11.打冷電話
12.後續追蹤
陳世晉老師提供
【評量題目解答】
一、選擇題
1.下列哪些為面對上司的策略:(複選)
1.看清楚誰是真正的上司 [正確答案]
2.創造自己的榮耀
3.比負責再多用點心 [正確答案]
4.幫上司取綽號
2.下列何者為面談時的個人行銷重點?
1.證明自己身家清白
2.注意公司的需求與自身專長搭配的部份 [正確答案]
3.諂媚上司
4.指出公司的缺點
3.下列何者並非建立人脈的方式?
1.幫對方取綽號 [正確答案]
2.記住對方的名字
3.集中注意力
4.表現誠懇
二、問答題
1.如何從同事中脫穎而出,且不會傷害到同事?
Ans.:1.除了工作品質好,還要與眾不同
2.加強專長領域
3.找到互補的工作伙伴
4.保持專業能力在最佳狀態
5.開會時展現企圖新形象
陳世晉老師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