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播 轉載自歷年Shining同學之重點貼文
Shining在此繼續貼出第一、三、四章的「名詞解釋」,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
※請參看我貼在《第五~七章的「名詞解釋」》中的注意事項。
※請參看我貼在《第五~七章的「名詞解釋」》中的注意事項。
(空大書香園地)
【第一章 視覺傳播的基本層面】
●傳播的動詞(communicate):(P187)
1.去改變想法感覺及資訊。
2.得以獲知。
3.得到共識。
4.獲得交流的關係。
●傳播的名詞(communication):(P187)
1.符徵、共通信息及資訊的交換。
2.個人之間透過共通的符碼系統交換的過程。
3.表達觀念的藝術。
4.傳遞資訊的科學。
●傳播的定義:(P187)
1.有意涵符徵的交換。
2.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東西』。
3.由媒體連結參與者。
4.潛在有互換的可能。
5.滿足人類需求的基本途徑。
●噪音:(P191)(夏農)
1.當訊息被傳送時,各種影響訊號接收的扭曲因素。
2.可能的因素:1環境干擾2情緒3偏見4語言障礙5文化差異
●經驗範疇:(P191)
1.宣偉伯指出:傳播只有在傳送者與接收者的『經驗範疇』有所重疊時才可能發生。
●回饋:(P192)
1.在傳播的雙向互動過程中,來源者本身既是訊息的製碼者,將自己的訊息譯為符碼傳送出去;另一方面,他也可以轉換成接收者的角色。
當接收者接到來源者傳送出的訊息時,他除了能將對方的訊息接收起來予以解碼,還能有所回應。這種回向的傳播就是『回饋』。
2.發生在傳播以不同於原本訊息型態的方式回應時,便是『回饋』。
●媒介(媒體):(P196)
任何可以在來源者及接收者之間負載訊息的事物,都可稱為『媒介』。
●訊息:(P197)
來源者及接收者兩大溝通對象之間傳換的符徵總集。
【第三章 完形心理學】
●完形:(P223)
指一個有組織的整體,它的特性是由內部的全體性質所決定,它本身是一個具體的存在,而非各部份相加的總合。
●飛現象:(P223)
1.兩個不動的光源,以輪流的方式很快地閃動,觀者會認為是一個單一光源在兩個定點之間來回的移動,魏德邁稱此為:「飛現象」。
2.飛現象所導引出的言論:整體不等同於它各部分的總合。
●聚合法則:(P224)
1.認知會屈服於直覺的驅力,藉著凝聚互具吸引力的刺激形成較為簡單的群組,由複雜驅向簡單化,這種視覺吸引力就是『聚合法則』。
2.四個聚合法則:
相似法則、鄰近法則、連續法則、共同因緣法則
●完形法則之「圖與地」:(P228)
1.指的是:「圖形」與其所處的空間──「地」。
2.有「正向」、「負向」及「被動」、「主動」的觀看程序。
3.圖(正向空間):前景。
4.地(負向空間):背景。
●完形法則之「偽裝原則」:(P230)
指的是:前景與背景只有很少甚至沒有任何區別。
●閉鎖:(P231)
人們具有認知有意義圖樣的傾向,因此會主動投入正在觀看的視覺作品,自行去填補漏失的部份線索,這種聚合效果就叫做「閉鎖」。
●投射:(P231)
當人們面對不完整或不定型的圖樣,會極力搜索「想像力」,直到一個有意涵的影像可以投射到那個圖像上,這就是「投射」。
【第四章 視覺經驗】
●視覺思考:(P241)(P247)(麥克金)
1.以影像的方式去思考及學習,即是「視覺思考」。
2.安海默:『視覺認知』即是『視覺思考』。
3.視覺思考可經由『看/想像/圖繪』這三種視覺化想像力來達到。
●圖樣辨識:(P243)
在看的過程中,去認知一個粗略的整體的圖樣。
●圖樣分析:(P243)
在看的過程中,依個人需要及興趣來詳細分析整體的圖樣。
●垂直思考(狄波諾):(P244)
以單一認知圖樣為思考的開端,並很快就進行深入追查一個圖樣出路的思考方式。
●水平思考:(P244)
在尋求解決之道前,會先產生好幾種觀看同一個圖樣的思考方式。
●素養:(P246)
指的是傳播、解譯、識讀及複製文字的一個或一套技能。
●視覺素養:(P247)
1.有能力去瞭解及使用影像,並能以影像的方式去思考及學習,亦即視覺化思考的能力。
●媒體素養:(P247)
1.瞭解及享受媒體如何運作、如何產生意涵、如何組織、如何建構真實的一種能力。
2.以各種不同形式去接近、分析、及產生溝通的能力。
各位同學:
Shining在此貼出第五~七章的「名詞解釋」,希望能帶給大家學習上一些幫助。
【注意事項】
1.本內容只針對「名詞解釋」部份,並非各章的重點整理,所以大家務必配合課本複習。
2.因為是我個人獨力整理所得,不免流於主觀理解,相信一定會有錯漏之處,請老師和同學協助修正並告知大家。
3.先貼出第五~七章,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會陸續貼出其餘各章,希望趕得及大家考前複習。其他同學如果也有自己的重點整理,也歡迎和大家分享。^__^
《第五~七章的「名詞解釋」》
【第五章 認識色彩】
●色相:(P255)
1.色彩本身。
2.「紅、綠、藍」是三個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色彩。
●彩度:(P255)
1.色彩「濃度」及「純度」的程度。
2.色彩加了更多「主要色相」進去,會加強其濃度。
3.高彩度的色彩看來簡單而原始。
4.低彩度的色彩看來薄弱又沉靜。
●明度:(P255)
1.色相在「明暗」或「深淺」上的程度。
2.任何色相可藉由添加「白色」提升明度,添加「黑色」降低明度。
3. 「明度」無關顏色,不致影響色調。
4.人眼可見的明度級數有九級。
●色溫:(P257)
1.色彩的溫度。
2.以Kelvins(K)來評量。
3.光線愈偏藍,色溫愈高;光線愈偏紅,色溫愈低。
●三原色:(P259)
1.指不能藉由其他顏色混合而成,也不能再分解成任何成分的色彩。
2. 「紅、綠、藍」是三個最基本、最原始的色彩。
●二次色:(P260)
三原色中任何兩色相加的結果。
●中間色:(P260)
一個三原色及一個「二次色」以相等分量所組成。
●單色系:(P262)
由單一個色相所發展出來的色彩,在「明度」及「彩度」有某種程度變化。
●無色系:(P263)
1.是最基本的單色系,不具有色相,只有色調。
2.是使用「黑白灰」的不同變化而造成。
●中性色系:(P264) (P266)
1.介於暖色系及冷色系之間的顏色。
2.可用來做淺淡、調性、加深等作用。
3.暖色系的中性色比冷色系的中性色容易處理,較耐看。
●「類比色系」及「鄰近色系」:(P264)
1.任何片段的色彩交互並列,可是又不超過色彩輪一半以上的彩色,便產生了類比或鄰近色系。
2.容易獲致協調,因為他們通常都有一個共通色。
(例如:黃色,是橘色及綠色的共同因子)
●對比色系:(P264)
1.在色彩輪中彼此相距135度的兩個色相,均是對比色。
2.比鄰而置的對比色相能彼此增色,如果它們具有相同強度,彼此會讓對方看來更有趣。
●互補色系:(P264)
1.在色彩輪中彼此相相距180度的兩個色相,均是互補色。
2.看起來活潑有生氣。
3.六種互補色:
直接互補、分離互補、三色互補、雙重互補、變換互補、四重互補
●暖色系:(P265)
1.帶給觀者心理感受:主動的、討喜的、進取的。
2.顯得不正式、容易引起心理煩燥、情緒不穩。
3.代表色:紅色、黃色。
4.代表作:梵谷的《向日葵》
●冷色系:(P266)
1.帶給觀者心理感受:平靜的、舒緩的、退縮的。
2.顯得正式、無親切感、情緒不穩。
3.代表色:藍色、綠色。
4.代表作:畢卡索的《彈吉他的老人》。
【第六章 視覺的基本元素】
●點:(P277)
1.構圖中最簡單,不能再削減的最小單位。
2.有時可以看得見,有時卻是隱形的。
3.具有強大視覺力量去吸引眼睛。
4.任何兩個點都可以用來衡量其所存空間,進而暗示一個可以構築起來的世界。
●線:(P278)
1.一系列有著同樣尺寸的點緊密銜接,以致彼此之間已無空間能做個別的區辨,便形成了一條線。
(線條對視覺觀念的四項影響:P279)
1.線條可以很自由也可以很嚴謹。
2.線條是方向的管控者。
3.線條具有極高的戲劇效果,並能激起觀者的感情。
4.線性的思考方式受到文化及習慣的影響。
●線性思考:(P280)
原因:西方文化是以「水平線條」方式書寫與閱讀。
結果:西方人習慣以水平線條方式來組織思路,稱為「線性思考」。
影響:線性思考決定了西方文化對時間的認知。
●形狀:(P280)
1.線條描繪了形狀,界定了一個物體的外緣,形成一個圖樣的外型。
2.三個基本形狀:方形、圓形、三角形。
●形體:(P282)
1.形體能顯露物體的深度。
2.形體給予形狀真實性。
3.形體追隨功能。
●調性:(P283)
1.一個區域裡相對的明或暗。
2.「調性」是視覺經驗中最重要、最必須的元素。
3.調性價值是描述光的另一種方式。
●質感:(P284)
1.能投射出「觸覺感」的視覺元素。
2.顯露出一個形體的表面本質──柔細或粗裂……等。
●比例:(P285)
1.各個視覺元素在相互修正或界定的過程本身,稱為比例。
2.就比例而言,視覺結果是流動而非絕對的。
3.「大小」會關係到比例及心理注意力。
●空間:(P286)
1.對視覺設計而言,空間是一個框架,影像或作品可以放置於其中。
2.在自然場景中,空間是依我們與主題物的遠近而定。
3.三度空間裡視覺素材之設計,可以藉助:1素描、2嚴謹而機械的繪圖、3模型來解決。
●深度:(P288)
1.人類所有視覺經驗都發生在有深度的空間。
2.深度和體積有關,因為體積能展現重和量的錯覺。
3.八個深度線索:
空間、大小、色彩、光線、質感層次、交互錯置、時間、透視感。
【第七章 視覺構成】
●視覺構成:(P294)
1.指視覺設計內在的組成結構,這些結構形成骨架,使視覺元素可奠基其上,進
而呈現視覺美感及內容意涵。
2.「視覺構成」是決定什麼視覺元素要呈現及強調的一種推動力。
●圖框:(P295)
1.是一個封閉空間的疆界,可界定一個設計的限制,決定視覺可表現的範圍及方
式。
2.是構圖必須考慮的第一元素。
3.圖框可以是有形邊界所框住的空間,也可以是存在設計者心中無形的空間。
4.圖框也決定構圖將呈現水平或垂直的動向。
●重量:(P296)
1.任何視覺元素中都有相對的視覺重量。
2.人們可透過『肌肉動作知覺』而體察重量的存在。
3.重量具有吸引眼睛的主控能力。
4.視覺元素對重量的影響:
(重)大 規則 上 左 深 隔絕 有趣
(輕)小 規則 下 右 淺 群聚 無趣
●正式的平衡:(P298)
1.將圖框以虛軸線分割成均等的區域,相對的區域若擁有全然一樣的視覺元素,
像是鏡子般相對應的影像,如此存在於空間中的視覺重量也是相等的,這樣便得到『對稱的』或『正式的』平衡。
●非正式的平衡:(P298)
1.非正式的平衡有賴『不對稱』的視覺元素,它們在虛擬的分割區域中的分佈並
不一致,但兩端的重量仍可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均等或平衡』的感覺。
●不平衡:(P299)
1.不等比的重量分配。
2.容易造成干擾,應避免採用。
●對照:(P300)
1.對照是能「強化意涵」的簡化傳播途徑。
2.透過對立的運用,相對照的實體及感官的反應方能將「意涵」戲劇化地呈現出來。
●協調:(P300)
1.「協調」是當所有設計原則都為某個目的一起運作,並運行良好時才會發生。
2.「對照」能使一個視覺構成更加鮮明化,「協調」則使其低調化。
●透視感:(P300)
1.空間與深度的認知線索。
2.幫助觀者從『地』區隔出『圖』,以利內容的辨識。
3.使用許多機制去設定距離、容積、觀點、消失點、水平線、視水平等等。
(作用)
使一個視覺作品更像真實的影像,進一步吸引觀者的注意力。
●視線的動向:(P303)
1.觀者在觀看時,眼睛會以獨特方法持續地掃瞄環境來吸收資訊。
2.觀者在掃描畫面時,會以他所偏好的方式來吸收視覺資訊。
●動向:(P303)
1.能為「構成」注入活力的一個設計原則。
2.指引眼睛在游移於一個設計時應採取的方向。
3.將視覺元素的圖樣序列化。
●方向:(P304)
1.線條是「構成」中的方向指引。
2.「方向性的線條」能引導設計中的動向。
3.「視覺向量」是觀者受直覺所感之看不見的線條。
●律動:(P304)
1.律動能為視覺構成帶來動作的幻象。
2.律動猶如視覺的音樂表現,仰賴節奏的重複、增強,以細膩的變化或煽動性的節拍為視覺傳播者服務。
●隱喻的動感:(P305)
1.觀者對一個全然沒有移動的物體影像(或眼睛的單一靜止影像)所能認知的動感。
●視覺持續:(P305)
1.當人以恰當的間隔觀看一連串包含了些微變化的靜態畫面時,各個畫面會因視覺殘留的因素而融合在一起,如此才產生了看似真實的動作。
●「好」的法則:(P305)
1.完型認知理論中,在現有條件允許下所能達到的最「好」的(規律的、對稱的、簡化的)心理組織。
2.能激起最少情緒、極簡化、極少複雜化的一種視覺狀態。
Shining在此貼出第五~七章的「名詞解釋」,希望能帶給大家學習上一些幫助。
【注意事項】
1.本內容只針對「名詞解釋」部份,並非各章的重點整理,所以大家務必配合課本複習。
2.因為是我個人獨力整理所得,不免流於主觀理解,相信一定會有錯漏之處,請老師和同學協助修正並告知大家。
3.先貼出第五~七章,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會陸續貼出其餘各章,希望趕得及大家考前複習。其他同學如果也有自己的重點整理,也歡迎和大家分享。^__^
《第五~七章的「名詞解釋」》
【第五章 認識色彩】
●色相:(P255)
1.色彩本身。
2.「紅、綠、藍」是三個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色彩。
●彩度:(P255)
1.色彩「濃度」及「純度」的程度。
2.色彩加了更多「主要色相」進去,會加強其濃度。
3.高彩度的色彩看來簡單而原始。
4.低彩度的色彩看來薄弱又沉靜。
●明度:(P255)
1.色相在「明暗」或「深淺」上的程度。
2.任何色相可藉由添加「白色」提升明度,添加「黑色」降低明度。
3. 「明度」無關顏色,不致影響色調。
4.人眼可見的明度級數有九級。
●色溫:(P257)
1.色彩的溫度。
2.以Kelvins(K)來評量。
3.光線愈偏藍,色溫愈高;光線愈偏紅,色溫愈低。
●三原色:(P259)
1.指不能藉由其他顏色混合而成,也不能再分解成任何成分的色彩。
2. 「紅、綠、藍」是三個最基本、最原始的色彩。
●二次色:(P260)
三原色中任何兩色相加的結果。
●中間色:(P260)
一個三原色及一個「二次色」以相等分量所組成。
●單色系:(P262)
由單一個色相所發展出來的色彩,在「明度」及「彩度」有某種程度變化。
●無色系:(P263)
1.是最基本的單色系,不具有色相,只有色調。
2.是使用「黑白灰」的不同變化而造成。
●中性色系:(P264) (P266)
1.介於暖色系及冷色系之間的顏色。
2.可用來做淺淡、調性、加深等作用。
3.暖色系的中性色比冷色系的中性色容易處理,較耐看。
●「類比色系」及「鄰近色系」:(P264)
1.任何片段的色彩交互並列,可是又不超過色彩輪一半以上的彩色,便產生了類比或鄰近色系。
2.容易獲致協調,因為他們通常都有一個共通色。
(例如:黃色,是橘色及綠色的共同因子)
●對比色系:(P264)
1.在色彩輪中彼此相距135度的兩個色相,均是對比色。
2.比鄰而置的對比色相能彼此增色,如果它們具有相同強度,彼此會讓對方看來更有趣。
●互補色系:(P264)
1.在色彩輪中彼此相相距180度的兩個色相,均是互補色。
2.看起來活潑有生氣。
3.六種互補色:
直接互補、分離互補、三色互補、雙重互補、變換互補、四重互補
●暖色系:(P265)
1.帶給觀者心理感受:主動的、討喜的、進取的。
2.顯得不正式、容易引起心理煩燥、情緒不穩。
3.代表色:紅色、黃色。
4.代表作:梵谷的《向日葵》
●冷色系:(P266)
1.帶給觀者心理感受:平靜的、舒緩的、退縮的。
2.顯得正式、無親切感、情緒不穩。
3.代表色:藍色、綠色。
4.代表作:畢卡索的《彈吉他的老人》。
【第六章 視覺的基本元素】
●點:(P277)
1.構圖中最簡單,不能再削減的最小單位。
2.有時可以看得見,有時卻是隱形的。
3.具有強大視覺力量去吸引眼睛。
4.任何兩個點都可以用來衡量其所存空間,進而暗示一個可以構築起來的世界。
●線:(P278)
1.一系列有著同樣尺寸的點緊密銜接,以致彼此之間已無空間能做個別的區辨,便形成了一條線。
(線條對視覺觀念的四項影響:P279)
1.線條可以很自由也可以很嚴謹。
2.線條是方向的管控者。
3.線條具有極高的戲劇效果,並能激起觀者的感情。
4.線性的思考方式受到文化及習慣的影響。
●線性思考:(P280)
原因:西方文化是以「水平線條」方式書寫與閱讀。
結果:西方人習慣以水平線條方式來組織思路,稱為「線性思考」。
影響:線性思考決定了西方文化對時間的認知。
●形狀:(P280)
1.線條描繪了形狀,界定了一個物體的外緣,形成一個圖樣的外型。
2.三個基本形狀:方形、圓形、三角形。
●形體:(P282)
1.形體能顯露物體的深度。
2.形體給予形狀真實性。
3.形體追隨功能。
●調性:(P283)
1.一個區域裡相對的明或暗。
2.「調性」是視覺經驗中最重要、最必須的元素。
3.調性價值是描述光的另一種方式。
●質感:(P284)
1.能投射出「觸覺感」的視覺元素。
2.顯露出一個形體的表面本質──柔細或粗裂……等。
●比例:(P285)
1.各個視覺元素在相互修正或界定的過程本身,稱為比例。
2.就比例而言,視覺結果是流動而非絕對的。
3.「大小」會關係到比例及心理注意力。
●空間:(P286)
1.對視覺設計而言,空間是一個框架,影像或作品可以放置於其中。
2.在自然場景中,空間是依我們與主題物的遠近而定。
3.三度空間裡視覺素材之設計,可以藉助:1素描、2嚴謹而機械的繪圖、3模型來解決。
●深度:(P288)
1.人類所有視覺經驗都發生在有深度的空間。
2.深度和體積有關,因為體積能展現重和量的錯覺。
3.八個深度線索:
空間、大小、色彩、光線、質感層次、交互錯置、時間、透視感。
【第七章 視覺構成】
●視覺構成:(P294)
1.指視覺設計內在的組成結構,這些結構形成骨架,使視覺元素可奠基其上,進
而呈現視覺美感及內容意涵。
2.「視覺構成」是決定什麼視覺元素要呈現及強調的一種推動力。
●圖框:(P295)
1.是一個封閉空間的疆界,可界定一個設計的限制,決定視覺可表現的範圍及方
式。
2.是構圖必須考慮的第一元素。
3.圖框可以是有形邊界所框住的空間,也可以是存在設計者心中無形的空間。
4.圖框也決定構圖將呈現水平或垂直的動向。
●重量:(P296)
1.任何視覺元素中都有相對的視覺重量。
2.人們可透過『肌肉動作知覺』而體察重量的存在。
3.重量具有吸引眼睛的主控能力。
4.視覺元素對重量的影響:
(重)大 規則 上 左 深 隔絕 有趣
(輕)小 規則 下 右 淺 群聚 無趣
●正式的平衡:(P298)
1.將圖框以虛軸線分割成均等的區域,相對的區域若擁有全然一樣的視覺元素,
像是鏡子般相對應的影像,如此存在於空間中的視覺重量也是相等的,這樣便得到『對稱的』或『正式的』平衡。
●非正式的平衡:(P298)
1.非正式的平衡有賴『不對稱』的視覺元素,它們在虛擬的分割區域中的分佈並
不一致,但兩端的重量仍可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均等或平衡』的感覺。
●不平衡:(P299)
1.不等比的重量分配。
2.容易造成干擾,應避免採用。
●對照:(P300)
1.對照是能「強化意涵」的簡化傳播途徑。
2.透過對立的運用,相對照的實體及感官的反應方能將「意涵」戲劇化地呈現出來。
●協調:(P300)
1.「協調」是當所有設計原則都為某個目的一起運作,並運行良好時才會發生。
2.「對照」能使一個視覺構成更加鮮明化,「協調」則使其低調化。
●透視感:(P300)
1.空間與深度的認知線索。
2.幫助觀者從『地』區隔出『圖』,以利內容的辨識。
3.使用許多機制去設定距離、容積、觀點、消失點、水平線、視水平等等。
(作用)
使一個視覺作品更像真實的影像,進一步吸引觀者的注意力。
●視線的動向:(P303)
1.觀者在觀看時,眼睛會以獨特方法持續地掃瞄環境來吸收資訊。
2.觀者在掃描畫面時,會以他所偏好的方式來吸收視覺資訊。
●動向:(P303)
1.能為「構成」注入活力的一個設計原則。
2.指引眼睛在游移於一個設計時應採取的方向。
3.將視覺元素的圖樣序列化。
●方向:(P304)
1.線條是「構成」中的方向指引。
2.「方向性的線條」能引導設計中的動向。
3.「視覺向量」是觀者受直覺所感之看不見的線條。
●律動:(P304)
1.律動能為視覺構成帶來動作的幻象。
2.律動猶如視覺的音樂表現,仰賴節奏的重複、增強,以細膩的變化或煽動性的節拍為視覺傳播者服務。
●隱喻的動感:(P305)
1.觀者對一個全然沒有移動的物體影像(或眼睛的單一靜止影像)所能認知的動感。
●視覺持續:(P305)
1.當人以恰當的間隔觀看一連串包含了些微變化的靜態畫面時,各個畫面會因視覺殘留的因素而融合在一起,如此才產生了看似真實的動作。
●「好」的法則:(P305)
1.完型認知理論中,在現有條件允許下所能達到的最「好」的(規律的、對稱的、簡化的)心理組織。
2.能激起最少情緒、極簡化、極少複雜化的一種視覺狀態。
Shining繼續貼出第八、九章的「名詞解釋」,
請大家務必參看小威同學張貼的「關鍵詞彙與自我評量」,
內容相當完整,可說是涵括全部的重點了!
祝大家新年快樂,考試順利!^__^
【第八章 電視螢幕的視覺構成】
●取鏡:(P311)
1.指透過鏡頭攝取畫面。
2.目的:清晰地呈現影像,表現視覺的美感,並藉此傳達出意涵。
●視界:(P311)
1.表示畫面中的物體所顯示的大小及親近感。
2.分為五個階段:大遠景、遠景、中景、特寫、大特寫。
●正常角度:(P312)
1.拍攝位置:在主體的眼睛水平。
2.拍得的畫面如一般人正常所見。
●高角度:(P312)
1.拍攝位置:將攝影機放置於眼睛水平之上,由高處往下俯拍主體。
2.畫面:人物變小,暗示孤單無助。
●低角度:(P312)
1.拍攝位置:將攝影機放置於眼睛水平之下,由下往上仰拍主體。
2.畫面:誇大拍攝主體的形狀,暗示權威、主導、動態感。
●斜角度:(P312)
1.拍攝位置:在眼睛水平的位置中將攝影機歪斜。
2.畫面:顯得動態、興奮、不穩定感。
●客觀鏡頭:(P313)
攝影機透過鏡頭當某一事件客觀的觀察者,即是客觀鏡頭。
●主觀鏡頭(觀點鏡頭):(P313)
1.指攝影機以某角色觀點拍攝,鏡頭所見即此角色所見。
2.主觀鏡頭會讓觀者認為那是鏡中人物所見的東西。
3.簡稱POV鏡頭。
●框格磁力:(P313)
畫面場域的邊界會有磁力的作用,會將靠近它們的物體吸引過去,稱為「框格磁力」。
●向量:(P315)
1.引導眼睛從圖框內甚至圖框外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方向性力量」。
2.向量具有強制性。
3.向量具有大小及方向。
●圖繪向量:(P316)
1.由靜止不動的元素以特定的方向指引觀者的眼睛。
2.例:簡單的一條線。
●指標向量:(P316)
1.由無疑義地指向一個特定方向的事物所創造。
2.例:箭頭;人們指著(或看著)一個特定方向;靜態攝影中奔跑的人。
●動作向量:(P317)
1.由螢幕上一個實際在移動或被認知在移動的物體所創造。
2.例:警匪片中的追逐戰。
●延續的向量:(P317)
1.當兩個或更多的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指向相同的方向。
2.例:小孩注視著他的氣球消失在天空。
●聚合的向量:(P318)
1.當兩個或更多的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彼此互指。
2.例:兩個進行對話的人;兩台對向奔馳的跑車。
●分散的向量:(P318)
1.當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指向彼此相違的方向。
2.例:兩個指著相反方向的人;汽車以相反方向行進。
【第九章影視媒體的傳播策略】
●電視節目:(P324)
1.指透過有線或無線系統所播映的公眾媒體。
2.能在事件發生時同步呈現,具臨場感。
●錄影節目:(P324)
1.指任何非播出、私人的錄影帶之使用。
2.可拿取、租借、觀看時間有彈性。
●動態媒體:(P324)
1.動態媒體能產生一種類如環繞真實世界般的影像。
2.與靜態媒體在『聲、光、影像』上的表現大不相同,兩者的區別關鍵在於:動作。
3.動態媒體可操作『畫面空間』和『時間層面』。
●縮時攝影:(P325)
1.透過『縮時攝影』的技巧,能夠壓縮觀察一個事件所需花費的時間。
2.例:落日降下地平線,可由原本數十分鐘壓縮至數秒鐘。
●類比媒體:(P325)
1.傳統電影屬於類比媒體。
2.每格畫面是由鏡頭曝光捕捉畫面,影片顯像而完成。
●電子媒體:(P325)
1.影∕視媒體屬於電子媒體。
2.攝錄過程是將光與聲音轉換成電子脈衝。
●白描法:(P326)
1.內容的建構:以一種由簡單到複雜,由過往到現在,由少到多的序列方式來描述。
2.使用『白描法』的形式:紀錄、教學、新聞特寫。
●比較及對照:(P326)
1.採用的方式:展現一個主題的兩面;展示一個問題兩種(或更多)的探討方式,提供相反的意見證據,或藉由評量成本及利益來做比較。
2.使用『比較及對照』的形式:談話性節目、廣告、情境喜劇 。
●證言:(P327)
1.對於某些新鮮事、一個服務、或新的觀念,那些已經試用並接受的人提供他們個人的誠懇意見。
2.證言的力量是得自『來源的誠信度』。
3.使用『證言』的形式:廣告、紀錄片、訓練帶。
●說故事:(P328)
1.故事提供我們機會與『真實』做最直接的關聯,因為它包括了我們所認同的角色、衝突及解決之道,故事也聯結及凝聚我們和他人。
2.說故事的力量是得自我們對追求一個說法的需求。
3.使用『說故事』的形式:戲劇、情境喜劇、角色扮演、軼事奇聞。
●告知:(P328)
1.「資訊就是力量」,有效的告知是提供能對他人產生差異的資訊。
2.使用『告知』的形式:新聞、談話、訪問、論壇
●型塑:(P329)
1.指呈現角色、行為或其他形諸於外的表達,幫助觀者形成一個印象並因此做決定。
2.型塑的力量在於『認同』的因素。
3.使用『型塑』的形式:角色扮演、戲劇、宗教。
請大家務必參看小威同學張貼的「關鍵詞彙與自我評量」,
內容相當完整,可說是涵括全部的重點了!
祝大家新年快樂,考試順利!^__^
【第八章 電視螢幕的視覺構成】
●取鏡:(P311)
1.指透過鏡頭攝取畫面。
2.目的:清晰地呈現影像,表現視覺的美感,並藉此傳達出意涵。
●視界:(P311)
1.表示畫面中的物體所顯示的大小及親近感。
2.分為五個階段:大遠景、遠景、中景、特寫、大特寫。
●正常角度:(P312)
1.拍攝位置:在主體的眼睛水平。
2.拍得的畫面如一般人正常所見。
●高角度:(P312)
1.拍攝位置:將攝影機放置於眼睛水平之上,由高處往下俯拍主體。
2.畫面:人物變小,暗示孤單無助。
●低角度:(P312)
1.拍攝位置:將攝影機放置於眼睛水平之下,由下往上仰拍主體。
2.畫面:誇大拍攝主體的形狀,暗示權威、主導、動態感。
●斜角度:(P312)
1.拍攝位置:在眼睛水平的位置中將攝影機歪斜。
2.畫面:顯得動態、興奮、不穩定感。
●客觀鏡頭:(P313)
攝影機透過鏡頭當某一事件客觀的觀察者,即是客觀鏡頭。
●主觀鏡頭(觀點鏡頭):(P313)
1.指攝影機以某角色觀點拍攝,鏡頭所見即此角色所見。
2.主觀鏡頭會讓觀者認為那是鏡中人物所見的東西。
3.簡稱POV鏡頭。
●框格磁力:(P313)
畫面場域的邊界會有磁力的作用,會將靠近它們的物體吸引過去,稱為「框格磁力」。
●向量:(P315)
1.引導眼睛從圖框內甚至圖框外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方向性力量」。
2.向量具有強制性。
3.向量具有大小及方向。
●圖繪向量:(P316)
1.由靜止不動的元素以特定的方向指引觀者的眼睛。
2.例:簡單的一條線。
●指標向量:(P316)
1.由無疑義地指向一個特定方向的事物所創造。
2.例:箭頭;人們指著(或看著)一個特定方向;靜態攝影中奔跑的人。
●動作向量:(P317)
1.由螢幕上一個實際在移動或被認知在移動的物體所創造。
2.例:警匪片中的追逐戰。
●延續的向量:(P317)
1.當兩個或更多的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指向相同的方向。
2.例:小孩注視著他的氣球消失在天空。
●聚合的向量:(P318)
1.當兩個或更多的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彼此互指。
2.例:兩個進行對話的人;兩台對向奔馳的跑車。
●分散的向量:(P318)
1.當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指向彼此相違的方向。
2.例:兩個指著相反方向的人;汽車以相反方向行進。
【第九章影視媒體的傳播策略】
●電視節目:(P324)
1.指透過有線或無線系統所播映的公眾媒體。
2.能在事件發生時同步呈現,具臨場感。
●錄影節目:(P324)
1.指任何非播出、私人的錄影帶之使用。
2.可拿取、租借、觀看時間有彈性。
●動態媒體:(P324)
1.動態媒體能產生一種類如環繞真實世界般的影像。
2.與靜態媒體在『聲、光、影像』上的表現大不相同,兩者的區別關鍵在於:動作。
3.動態媒體可操作『畫面空間』和『時間層面』。
●縮時攝影:(P325)
1.透過『縮時攝影』的技巧,能夠壓縮觀察一個事件所需花費的時間。
2.例:落日降下地平線,可由原本數十分鐘壓縮至數秒鐘。
●類比媒體:(P325)
1.傳統電影屬於類比媒體。
2.每格畫面是由鏡頭曝光捕捉畫面,影片顯像而完成。
●電子媒體:(P325)
1.影∕視媒體屬於電子媒體。
2.攝錄過程是將光與聲音轉換成電子脈衝。
●白描法:(P326)
1.內容的建構:以一種由簡單到複雜,由過往到現在,由少到多的序列方式來描述。
2.使用『白描法』的形式:紀錄、教學、新聞特寫。
●比較及對照:(P326)
1.採用的方式:展現一個主題的兩面;展示一個問題兩種(或更多)的探討方式,提供相反的意見證據,或藉由評量成本及利益來做比較。
2.使用『比較及對照』的形式:談話性節目、廣告、情境喜劇 。
●證言:(P327)
1.對於某些新鮮事、一個服務、或新的觀念,那些已經試用並接受的人提供他們個人的誠懇意見。
2.證言的力量是得自『來源的誠信度』。
3.使用『證言』的形式:廣告、紀錄片、訓練帶。
●說故事:(P328)
1.故事提供我們機會與『真實』做最直接的關聯,因為它包括了我們所認同的角色、衝突及解決之道,故事也聯結及凝聚我們和他人。
2.說故事的力量是得自我們對追求一個說法的需求。
3.使用『說故事』的形式:戲劇、情境喜劇、角色扮演、軼事奇聞。
●告知:(P328)
1.「資訊就是力量」,有效的告知是提供能對他人產生差異的資訊。
2.使用『告知』的形式:新聞、談話、訪問、論壇
●型塑:(P329)
1.指呈現角色、行為或其他形諸於外的表達,幫助觀者形成一個印象並因此做決定。
2.型塑的力量在於『認同』的因素。
3.使用『型塑』的形式:角色扮演、戲劇、宗教。
3至9章關鍵詞彙及自我評量整理
留言內容
第三章
完形心理學
關鍵詞彙
完形:是一有組織的整體,它的特性由其內部的全體性質所決定,它本身是一個具體的存在,而非各部分相加的總合。例:人類行為乃由其所處的整體情境所決定,而不是由個別情境所決定。如嬰兒認知母親的面孔,並非因臉孔的五官相加之和,而是對一個由親切、溫暖慈祥組織起來的母親形象之整體反應。(魏德邁-整體不等同它各部分的總合。整體之所以不等於部分之和,因當部分組成整體時,可能失去部分之原有特性。)
完形心理學:探討人類組織及辨識視覺刺激的方式,他們認為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也就是說,在辨識圖樣時,所有刺激所共同發揮的作用超過各個感覺的總和。其在視覺認知之領域貢獻特別卓著。
認知心理學:受完形心理學影響甚巨,其論點主張知覺的主要條件在組織的整體,而非組織中的部分,人類行為乃由其所處的整體情境所決定,而不是由個別情境所決定。
「飛」現象:魏德邁發現如果兩個不動的光源以輪流的方式很快地閃動,觀者會認為是一個單一光源在兩個定點之間來回的移動。
聚合法則:依完形理論,認知會屈服於直覺的驅力,藉由凝聚互具吸引力的刺激形成較為簡單的群組,由複雜驅向簡單化。這種構成視覺關係中之吸引力的力量,是完形原則中具有極大價值的聚合法則。
將種種資訊組織成意圖的整體,即靠聚合。
例:畫家有自覺組合視覺元素以在畫中獲得協調,科學家組合或分類他們的觀察,學生以大綱方式來做筆記。
包括:相似法則、鄰近法則、連續法則、共同因緣法則。
相似法則:顯現類似性的影響,人會藉由將目標物歸類成為某種系列的基本形式,而試圖使其產生意義。相反的視覺元素互相抗爭,相似的互相吸引,所以眼睛會填補漏失的連線但自動將相似的單位連結得更強。
其他形式的視覺元素會主控聚合法則中看的動作,例:大小、形狀、質感、顏色或調性等。
鄰近法則:較之兩個相分離的目標物,大腦較能聯想兩個相接近的目標物。例:六個碎片被化約成兩個集叢,觀者受到鄰近法則影響,看到的是特定兩組的組合。
連續法則:基於完形心理學者假設大腦不喜歡在一個線條進行中突然或不尋常的改變。也就是說,大腦會儘可能尋求一個線條平順的持續。此線條可以是圖繪的線條,或是由某些物體排列形成的方向線。
方向線:同屬於一個持續線條中的物體,此線條可以是圖繪的線條,或是由某些物體排列形成的方向線。
共同因緣法則:觀者心理會組合其共同因緣的部分。例:路面左轉的標示,在一堆右轉的標誌中,很快地便能區分出來。
正向觀看:具主動的壓制力,例:淡色圖場上的黑點,或深色背景上的白點,都是正向的形式,具主動的壓制力,使方塊反變成了負向的形式。
正向元素-視覺經驗中主導眼睛;負向元素-被動的展現。
負向觀看:
圖與地:圖-某物體是在前景(或正向空間);地-背景,或負向空間。(圖=前景=正向空間;地=背景=負向空間)
魯賓(Edgar
Rubin)藉由臉或花瓶實驗圖與地的形狀進行實驗,根據完形法則指出五個有助於確認一個視界中某物體是在前景(圖或正向空間)或背景(地或負向空間)的因素如下:
1對稱:所觀物體有一個平衡或對稱的取向,我們會視其為前景物體。
2外凸:物體曲線向外或向內者,常被視為有展現形體的物體。
3區域:較小的形狀易被視為形體。
4意涵:有意涵的物體視為影像前景(對於熟悉的物體,會較注意)
5取向:物體的形狀,一個垂直的或水平的形樣最常被視為一個形體。
視覺的曖昧性:
有意涵的圖樣:以臉或花瓶為例,我們不可能在同時的一瞬間認知到兩個意義。大腦無法一次看到兩個影像-我們必須有意識地決定在圖中所見是一張臉或是花瓶。
閉鎖:我們想要認知有意義圖樣的傾向,以致於會主動投入正在觀看的視覺作 品,自行去填補漏失的部分線索,此聚合效果,即是閉鎖。例:藝術家常運用閉鎖以激發觀者的想像力,藉由藝術上的不完整,引起觀者採取想像的動作去完成這個影像。
羅氏墨漬測驗:藉由刺激投射,使心理治療師能發現他們病人的潛意識興趣。
投射:是類似閉鎖的的認知現象。面對不完整的或不定型的圖樣,利用想像力找出一個有意涵的影像可以投射到那個圖像上。
logo:識別圖案,利用簡約的視覺構成將其所代表意涵呈現出來,並運用視覺元素,讓觀者注意到這個視覺影像,其對視覺傳播者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偽裝原則:前景和背景只有很少或甚至沒有任何區別。此原則影響了藝術工作者,在軍事上將制服或設備的顏色和週遭的背景融合以便隱藏,便是其視覺認知的一種應用。
柴氏圖形:視覺也會探尋空間的意涵。具有兩個空間意涵,具「圖與地」曖昧關係的表現。
自我評量題目:
1、 何謂完形?試舉實例說明之。
答:是一有組織的整體,它的特性由其內部的全體性質所決定,它本身是一個具體的存在,而非各部分相加的總合。例:人類行為乃由其所處的整體情境所決定,而不是由個別情境所決定。如嬰兒認知母親的面孔,並非因臉孔的五官相加之和,而是對一個由親切、溫暖慈祥組織起來的母親形象之整體反應。(魏德邁-整體不等同它各部分的總合。整體之所以不等於部分之和,因當部分組成整體時,可能失去部分之原有特性。)
2、 完形心理學立論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答:.完形:是一有組織的整體,它的特性由其內部的全體性質所決定,它本身是一個具體的存在,而非各部分相加的總合。
.「飛」現象:魏德邁發現如果兩個不動的光源以輪流的方式很快地閃動,觀者會認為是一個單一光源在兩個定點之間來回的移動。
.完形心理學:探討人類組織及辨識視覺刺激的方式,他們認為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也就是說,在辨識圖樣時,所有刺激所共同發揮的作用超過各個感覺的總和。其在視覺認知之領域貢獻特別卓著。
.認知心理學:受完形心理學影響甚巨,其論點主張知覺的主要條件在組織的整體,而非組織中的部分,人類行為乃由其所處的整體情境所決定,而不是由個別情境所決定。
3、 聚合現象如何發生?
答:是非自願的,由我們的神經系統自動將某些視覺複合體組合。其帶有強制性,如畫家有自覺組合視覺元素以在畫中獲得協調,科學家組合或分類他們的觀察,學生以大綱方式來做筆記。
4、 聚合法則包括哪些法則?
答:相似法則、鄰近法則、共同因緣法則、連續法則
5、 試舉實例說明相似法則、鄰近法則、共同因緣法則、連續法則。
答:.相似法則:顯現類似性的影響,人會藉由將目標物歸類成為某種系列的基本形式,而試圖使其產生意義。相反的視覺元素互相抗爭,相似的互相吸引,所以眼睛會填補漏失的連線但自動將相似的單位連結得更強。
其他形式的視覺元素會主控聚合法則中看的動作,例:大小、形狀、質感、顏色或調性等。
.鄰近法則:較之兩個相分離的目標物,大腦較能聯想兩個相接近的目標物。例:六個碎片被化約成兩個集叢,觀者受到鄰近法則影響,看到的是特定兩組的組合。
.連續法則:基於完形心理學者假設大腦不喜歡在一個線條進行中突然或不尋常的改變。也就是說,大腦會儘可能尋求一個線條平順的持續。此線條可以是圖繪的線條,或是由某些物體排列形成的方向線。
.共同因緣法則:觀者心理會組合其共同因緣的部分。例:路面左轉的標示,在一堆右轉的標誌中,很快地便能區分出來。
6、 為何會產生正向及負向的觀看程序。
答:具主動的壓制力,例:淡色圖場上的黑點,或深色背景上的白點,都是正向的形式,具主動的壓制力,使方塊反變成了負向的形式。
正向元素-視覺經驗中主導眼睛;負向元素-被動的展現。
7、 何謂圖與地?試舉實例說明之。
答:圖-某物體是在前景(或正向空間);地-背景,或負向空間。(圖=前景=正向空間;地=背景=負向空間)
例:以臉或花瓶為例,我們不可能在同時的一瞬間認知到兩個意義。大腦無法一次看到兩個影像-我們必須有意識地決定在圖中所見是一張臉或是花瓶。
8、 影響圖與地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視覺圖樣的呈現)
1對稱:所觀物體有一個平衡或對稱的取向,我們會視其為前景物體。
2外凸:物體曲線向外或向內者,常被視為有展現形體的物體。
3區域:較小的形狀易被視為形體。
4意涵:有意涵的物體視為影像前景(對於熟悉的物體,會較注意)
5取向:物體的形狀,一個垂直的或水平的形樣最常被視為一個形體。
9、 有意義的圖樣如何發生?
答:以臉或花瓶為例,我們不可能在同時的一瞬間認知到兩個意義。大腦無法一次看到兩個影像-我們必須有意識地決定在圖中所見是一張臉或是花瓶。
(1) 柴氏圖形:圖與地曖昧關係的表現驅使我們去找尋有意義圖樣的本能。
(2) 閉鎖:我們想要認知有意義圖樣的傾向,以致於會主動投入正在觀看的視覺作品,自行去填補漏失的部分線索,此聚合效果,即是閉鎖。例:藝術家常運用閉鎖以激發觀者的想像力,藉由藝術上的不完整,引起觀者採取想像的動作去完成這個影像。
(3) 投射:是類似閉鎖的的認知現象。面對不完整的或不定型的圖樣,利用想像力找出一個有意涵的影像可以投射到那個圖像上。
(4)羅氏墨漬測驗:藉由刺激投射,使心理治療師能發現他們病人的潛意識興趣。
10、 何謂閉鎖法則?試舉實例說明之。
答:閉鎖:我們想要認知有意義圖樣的傾向,以致於會主動投入正在觀看的視覺作品,自行去填補漏失的部分線索,此聚合效果,即是閉鎖。例:藝術家常運用閉鎖以激發觀者的想像力,藉由藝術上的不完整,引起觀者採取想像的動作去完成這個影像。
11、 投射對於藝術創作有何重要性?
答:是類似閉鎖的的認知現象。面對不完整的或不定型的圖樣,利用想像力找出一個有意涵的影像可以投射到那個圖像上。
從早期洞穴圖畫可發現,藝術家很早就懂得順著天然成形的岩石暗示各種動物的形狀。雕刻家有可能盯著一塊石頭的形貌而靈光乍現。
從科技發明到舞蹈,投射一如聚合或閉鎖,對於問題的解決、視覺的思考、藝術的創造都同樣重要。
12、 試說明完形心理學的貢獻及重要性。
答:(1)在認知領域貢獻有價值的研究及實驗,蒐集資料及探討顯著的視覺圖樣,探討人類視覺器官如何看及組織視覺輸入並形成視察輸出。
(2)在視認知的力量乃在於它對組成一個視覺作品中各個元素的關注,視覺系統之成為一整體,是由互動的各部分組成,各部分可區隔並視為完全獨立。
第四章
視覺經驗
看的過程:「看見」並不只是張開雙眼,藉由光所看到的各種色彩、各種形體所併湊而成的景物,而是需要努力和訓練才會發生的行為,更是需要運作心理和智力的活動,才能產生「看的過程」。
視覺的感覺:小郝胥黎「看得清楚」的過程中的第一階段。
以視覺感官去感受或去看,此動作僅讓足夠的光進入眼睛,以便能立即看到周遭的物體。受傷或不正確的用法會阻礙視覺的運作。
視覺的選擇:小郝胥黎「看得清楚」的過程中的第二階段。
在視界場域中選擇出特定的元素。也就是將某個景物特定部分區隔出來。此區隔結合眼睛對光採集的能力和大腦較高層次的功能運作的結果。
選擇是有意識、智力化的行為。
視覺的認知:小郝胥黎「看得清楚」的過程中的第三階段。
認知-也就是必須試著讓所檢選出的元素產生意義。以認知來處理影像的心理運作,不僅止於觀察的動作。
視覺傳播的循環:
視覺傳播學者雷司特(Lester)將「看得清楚」的觀念用一視覺傳播循環的關係來表現-
你知道得愈多,你感知得愈多
你感知得愈多,你選擇得愈多。
你選擇得愈多,你認知得愈多。
你認知得愈多,你記憶得愈多。
你記憶得愈多,你學習得愈多。
你學習得愈多.你知道得愈多。
看得見:感覺+選擇+認知=看得見
心智活動:
視覺化想像力:互動的想像力。麥克金(McKim)主張視覺思考可經由看/想像/圖繪三種視覺化想像力來達到。
看:我們所見之物是影像(images)而非東西。
想像:我們心靈之眼所想像之物,一如我們在作夢時所見。
圖繪:我們所描、所塗、所繪之物。
視覺思考:彈性地運用看、想像、圖繪這三種想像力,並發現上三種是互動的。
垂直思考:狄波諾(Edward
de Bono)在「新思維」(New Think)書中創造了此名詞,其表示以單一認知圖樣為思考開端,並很快就進行深追查一個圖樣出路的思考方式。
水平思考:在尋求解決之道前,會先產生好幾種觀看一個圖樣之方式思考。在選擇最簡單的一個垂直解說之前,會先認知各種不同替代的組合。
投射:投射的圖樣辨識效果,藉帶動內在思考進入觀看的動作中,也能非常直接幫助問題的解決。藝術家常透過投射創造他們的作品。
圖樣辨識:視覺認知過程中的圖樣辨識及圖樣分析,也是視覺化思考的重要過程。
麥克金認為看的過程有二個步驟,第一個步驟便是去認知一個粗略的整體圖樣。第二個步驟依個人需要及興趣來進行,去分析詳細的整體圖樣。(圖樣分析。)
圖樣分析:參上題所述。
圖樣化及分析的歷程-皆是「先圖樣,後分析」,是視覺思考過程的自然階程。
素養:(literacy)皆以印刷、書寫為主要範圍,指的是傳播、解譯、識讀、複製文字的一個或一套技能,侷限在文字識讀的能力。也就是「智力科技」。隨著時代進步,衍生許多形式的素養,電腦、網路、科技為主的工具素養盛興。
葛拉福(Graff)在「素養的迷宮」(The Labyrinth of Literacy)書中,歸納出有關素養的共同迷思,以幫助素養研究者建立一些原則:
1、 素養是歷史糾結的根。
2、 強勢的素養理論會失敗。
3、 素養無法做到價值中立。
4、 雖然並非無限,現存有許多的素養
5、 某一套素養並不會優於另一套
6、 文字素養並不容易學習
7、 達到素養有多重路徑
8、 一如個人,社會透過多重路徑達到素養
9、 素養同時並存的
媒體素養: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局的界定-有關幫助學生對大眾媒體的本質發展出一種資訊及批判性的了解,所使用的技巧,及這些技巧的衝擊。
它是指增進學生了解及享受媒體如何運作,媒體如何產生意涵,它們如何組織,它們如何建構真實的教育。
也就是提供學生創造媒介產品的能力。它以各種不同形式去接近、分析、產生溝通的能力。
視覺素養:主要針對的是有能力去了解及使用影像,並能以影像的方式去思考及學習,即視覺化思考的能力。
視覺及媒體素養二者是交替使用,不可分離的,其共同的主要目的之一即為溝通。二者皆是一種能幫助我們去了解、分析、使用媒體及其所創影像,或是能創造、思考、溝通、解析、詮釋媒體及其所內蘊影像,進而促進溝通的能力。
智力科技:素養。
文字識讀:以印刷、書寫為主要範圍,指的是傳播、解譯、識讀、複製文字的一個或一套技能,侷限在文字識讀的能力。
讀寫素養:即指文字素養。為了能有效溝通,掌握訊息,其仍是對視覺媒體傳播極有價值的素養。
依梅索利思所認為之視覺及媒體素養交互關聯的四個層面:
1、 視覺素養及視覺媒體理解力的必要條件。
去解釋視覺媒體需要先前經驗之能力,「視覺素養」可推論為一個人透過其累積的視覺媒體曝光所獲得視覺慣例的熟悉度
2、 視覺素養能提昇全面認知能力的結果。
視覺媒體的經驗不只是能較好視覺理解力的途徑也能引發認知能力全面的提昇。
換個方式來看,帶到解釋電視及其他視覺媒體的認知技巧也可能適用於其他智力任務。例如:電影及電視的經驗能增進孩童對真實世界的空間關係的了解。
3、 對視覺操作的警覺。
視覺教育有可能使得觀者對電視廣告、雜誌廣告、政治競爭等所蘊釀的操作更具有抗拒力。
若能使觀者對視察意涵如何創造更為警覺,較不可能在以圖像為基礎的媒體學習使用過程中受到侵害。
4、 美學的欣賞。
體認視覺媒體所賦予的意涵及所引發觀者的反應,已知能提供美學欣賞的基礎。知道如何得到視覺效果能減輕我們對視覺媒體因太入戲所受之驚嚇,但這樣的知識前提需要有藝術技巧評鑑的先決條件。
工具素養:電腦、網路、科技為主的工具素養
視覺操作:視覺教育對電視廣告、雜誌廣告、政治競爭等所蘊釀的操作。
美學欣賞:體認視覺媒體所賦予的意涵及所引發觀者的反應。
自我評量題目
1、 試說明在看的過程中,「看得見」所代表的意義。
答:看得見:感覺+選擇+認知=看得見
看的過程:「看見」並不只是張開雙眼,藉由光所看到的各種色彩、各種形體所併湊而成的景物,而是需要努力和訓練才會發生的行為,更是需要運作心理和智力的活動,才能產生「看的過程」。
視覺的感覺:小郝胥黎「看得清楚」的過程中的第一階段。
以視覺感官去感受或去看,此動作僅讓足夠的光進入眼睛,以便能立即看到周遭的物體。受傷或不正確的用法會阻礙視覺的運作。
視覺的選擇:小郝胥黎「看得清楚」的過程中的第二階段。
在視界場域中選擇出特定的元素。也就是將某個景物特定部分區隔出來。此區隔結合眼睛對光採集的能力和大腦較高層次的功能運作的結果。
選擇是有意識、智力化的行為。
視覺的認知:小郝胥黎「看得清楚」的過程中的第三階段。
認知-也就是必須試著讓所檢選出的元素產生意義。以認知來處理影像的心理運作,不僅止於觀察的動作。
2、 以小郝胥黎為例,說明要看得清楚需經過哪些階段。
答:參上題。
3、 視覺傳播循環中各主要因素的關連。
答:視覺傳播學者雷司特(Lester)將「看得清楚」的觀念用一視覺傳播循環的關係來表現-
你知道得愈多,你感知得愈多
你感知得愈多,你選擇得愈多。
你選擇得愈多,你認知得愈多。
你認知得愈多,你記憶得愈多。
你記憶得愈多,你學習得愈多。
你學習得愈多.你知道得愈多。
4、 視覺思考為何重要。
答:
(1) 要了解作品之意涵,必須訴諸思維,視覺認知即是視覺思考。
(2) 若抽離了心智活動,人類視覺運作如同只能機械攝取影像的相機。
(3) 視覺思考是建築、美工設計、及視覺藝術的重心。
(4) 視覺思考無所不在:從抽象的理論到每天的日常生活,視覺化思考滲透我們人類的所有活動,我們每天的生活和規劃中所思、所夢、所想,都少不了視 覺。
5、 視覺思考可經由哪些視覺化想像力來達到
答:
互動的想像力。麥克金(McKim)主張視覺思考可經由看/想像/圖繪三種視覺化想像力來達到。
看:我們所見之物是影像(images)而非東西。
想像:我們心靈之眼所想像之物,一如我們在作夢時所見。
圖繪:我們所描、所塗、所繪之物。
6、 你認為看的過程有哪些步驟。
答:麥克金認為看的過程有二個步驟,第一個步驟便是去認知一個粗略的整體圖樣。第二個步驟依個人需要及興趣來進行,去分析詳細的整體圖樣。(圖樣分析。)
7、 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的主要不同為何?
答:垂直思考:狄波諾(Edward de Bono)在「新思維」(New Think)書中創造了此名詞,其表示以單一認知圖樣為思考開端,並很快就進行深追查一個圖樣出路的思考方式。
水平思考:在尋求解決之道前,會先產生好幾種觀看一個圖樣之方式思考。在選擇最簡單的一個垂直解說之前,會先認知各種不同替代的組合。
8、 試說明圖樣辨識和分析如何互動。
答:圖樣辨識:視覺認知過程中的圖樣辨識及圖樣分析,也是視覺化思考的重要過程。
麥克金認為看的過程有二個步驟,第一個步驟便是去認知一個粗略的整體圖樣。第二個步驟依個人需要及興趣來進行,去分析詳細的整體圖樣。(圖樣分析。)
圖樣分析:參上題所述。
圖樣化及分析的歷程-皆是「先圖樣,後分析」,是視覺思考過程的自然階程。
9、 何謂媒體素養以及它的重要性
(1)答:素養:(literacy)皆以印刷、書寫為主要範圍,指的是傳播、解譯、識讀、複製文字的一個或一套技能,侷限在文字識讀的能力。也就是「智力科技」。
10、 何謂視覺素養以及它的重要性
答:視覺素養:
主要針對的是有能力去了解及使用影像,並能以影像的方式去思考及學習,即視覺化思考的能力。
視覺及媒體素養二者是交替使用,不可分離的,其共同的主要目的之一即為溝通。二者皆是一種能幫助我們去了解、分析、使用媒體及其所創影像,或是能創造、思考、溝通、解析、詮釋媒體及其所內蘊影像,進而促進溝通的能力。
11、 談及素養時應避免哪些迷思。
答:隨著時代進步,衍生許多形式的素養,電腦、網路、科技為主的工具素養盛興。
葛拉福(Graff)在「素養的迷宮」(The Labyrinth of Literacy)書中,歸納出有關素養的共同迷思,以幫助素養研究者建立一些原則:
(1) 素養是歷史糾結的根。
(2) 強勢的素養理論會失敗。
(3) 素養無法做到價值中立。
(4) 雖然並非無限,現存有許多的素養
(5) 某一套素養並不會優於另一套
(6) 文字素養並不容易學習
(7) 達到素養有多重路徑
(8) 一如個人,社會透過多重路徑達到素養
(9) 素養同時並存的
12、 試舉實例說明你認為視覺及媒體素養所涉及的範圍
答:依梅索利思所認為之視覺及媒體素養交互關聯的四個層面:
(1)視覺素養及視覺媒體理解力的必要條件。
去解釋視覺媒體需要先前經驗之能力,「視覺素養」可推論為一個人透過其累積的視覺媒體曝光所獲得視覺慣例的熟悉度
(2)視覺素養能提昇全面認知能力的結果。
視覺媒體的經驗不只是能較好視覺理解力的途徑也能引發認知能力全面的提昇。
換個方式來看,帶到解釋電視及其他視覺媒體的認知技巧也可能適用於其他智力任務。例如:電影及電視的經驗能增進孩童對真實世界的空間關係的了解。
(3)對視覺操作的警覺。
視覺教育有可能使得觀者對電視廣告、雜誌廣告、政治競爭等所蘊釀的操作更具有抗拒力。
若能使觀者對視察意涵如何創造更為警覺,較不可能在以圖像為基礎的媒體學習使用過程中受到侵害。
(4)美學的欣賞。
體認視覺媒體所賦予的意涵及所引發觀者的反應,已知能提供美學欣賞的基礎。知道如何得到視覺效果能減輕我們對視覺媒體因太入戲所受之驚嚇,但這樣的知識前提需要有藝術技巧評鑑的先決條件。
13、 你認為看的過程有哪些可能影響因素會環環相扣
答:認知得愈多,記憶便愈多。
記憶得愈多,素養便愈好。
素養愈好,思考能力便愈佳。
思考能力愈佳,感受力愈強。
感受力愈強,選擇能力愈強。
選擇能力愈強,認知便愈多。
了解得愈多,看見得愈多。
(認知,記憶,素養,思考,感受力,選擇環環相扣)
第五章認識色彩
色相:色彩本身。具有個別特質,其獨特性能使自身的色彩和其他色彩區分出來。可能是一個或亮或暗的色彩,因之濃淡有別。以藍色來說,它可以是淺藍、深藍、灰藍、亮藍,但不管如何都是藍色的色相。
一個色相的完整濃度可以存在150種不同的變化,其中只有24種基本色相有足夠的變化被實際使用。
彩度:色彩濃度及純度的程度。色彩的純度及飽和度的濃淡或強弱。(P255)
1.色彩「濃度」及「純度」的程度。
2.色彩加了更多「主要色相」進去,會加強其濃度。
3.高彩度的色彩看來簡單而原始。
4.低彩度的色彩看來薄弱又沉靜。
明度:色相在明暗或深淺上的程度(P255)
1.色相在「明暗」或「深淺」上的程度。
2.任何色相可藉由添加「白色」提升明度,添加「黑色」降低明度。
3. 「明度」無關顏色,不致影響色調。
4.人眼可見的明度級數有九級。
中性色系:(P264)
(P266)
1.介於暖色系及冷色系之間的顏色。
2.可用來做淺淡、調性、加深等作用。
3.暖色系的中性色比冷色系的中性色容易處理,較耐看。
三原色:紅綠藍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色彩,稱為三原色。
色溫:(P257)
1.色彩的溫度。
2.以Kelvins(K)來評量。
3.光線愈偏藍,色溫愈高;光線愈偏紅,色溫愈低。紅色大約是1000k,深藍色大約60000k。
光譜:由波長在400及700nm(1nm=1×10-9m)的光組成。透過三陵鏡分
解出光譜中不同的顏色,最長的可見光是紅色,最短的是紫色。
二次色:(P260)二色光疊在一起時,產生另一顏色。
三原色中任何兩色以投射方式投射在一個螢幕上,相加的結果。
加色法:三原色投射出去而產生白色。
減色法:二次色稱為減的色。
調性:光對色彩影響最細膩的一個層次。自然界從暗到亮有許多級次。但在繪圖藝術及攝影中卻被大大的限制了。
顏料中從白到黑,最經常使用的週性分級是大約13階。
在特定的專業如建築或藝術,常受到他們能辨認或呈現自黑到白多少調性級次(也就是灰階)之挑戰。
色彩系統:因色彩世界太過廣闊,因此便產生編制色彩的體制,以幫助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做縝慎的規劃、調配及構成。
標準彩色輪:藍色(向上)綠色(左)紅色(右一角)青靛、洋紅、黃(二次色)、
中間色:(P260)
一個三原色及一個「二次色」以相等分量所組成。(藍-綠,紅-橘,紅-紫)
布魯斯特色彩系統:以黃紅藍三原色(不能藉由其他顏色混合而成,也不能再分解成任何成分的色彩)的彩色輪顏料理論。
孟塞爾色彩系統:
以黃紅藍綠紫五色。
對色彩的註解是描述及分析色彩的一個科學化觀念以系統呈現之。
包括:色相、明度、濃度,以它們的關係。每個顏色皆以H(hue)所表示的是色相或色彩的名稱,再加上一個分數,分子的v/(value)代表明度,分母的c(chroma)。
奧茲華斯色彩系統:
黃紅藍綠四個顏色為基礎,再加上黑和白。
基本色系:單色系、無色系、中性色系、類比色系、互補色系。
日本色研配色體系:
1日本色彩研究所發表的色體系,採24色相和奧茲華斯體系一樣,是24色相,明度則與孟塞爾色體相對應,以黑1.5到白9.5的9級為基本。
2特色:是通過色相及色調兩個屬性呈現出來。
單色系:(P262)
由單一個色相所發展出來的色彩,在「明度」及「彩度」有某種程度變化。
關鍵色系:
互補色系:(P264)
1.在色彩輪中彼此相相距180度的兩個色相,均是互補色。
2.看起來活潑有生氣。
3.六種互補色:
直接互補、分離互補、三色互補、雙重互補、變換互補、四重互補
對比色系:P264)
1.在色彩輪中彼此相距135度的兩個色相,均是對比色。
2.比鄰而置的對比色相能彼此增色,如果它們具有相同強度,彼此會讓對方看來更有趣。
中性色系:(P264)
(P266)
1.介於暖色系及冷色系之間的顏色。
2.可用來做淺淡、調性、加深等作用。
3.暖色系的中性色比冷色系的中性色容易處理,較耐看
無色系:(P263)
1.是最基本的單色系,不具有色相,只有色調。
2.是使用「黑白灰」的不同變化而造成。
冷色系:(P266)
1.帶給觀者心理感受:平靜的、舒緩的、退縮的。
2.顯得正式、無親切感。
3.代表色:藍色、綠色。
4.代表作:畢卡索的《彈吉他的老人》。
類比色系:「類比色系」及「鄰近色系」:(P264)
1.任何片段的色彩交互並列,可是又不超過色彩輪一半以上的彩色,便產生了類比或鄰近色系。
2.容易獲致協調,因為他們通常都有一個共通色。
(例如:黃色,是橘色及綠色的共同因子)
色彩的視覺經驗:
有六個層面:
1人類長期以來和自然及環境互動所累積而來的色彩經驗:大自然中,人類得到無數色彩的刺激,例如:取自動物、礦物、植物等來源。中美洲的馬雅自貝類提煉紫色。高度榮耀的古希臘羅馬人所用的深紫色。紫色被西方世界認定是皇家色彩。
2個人心理反應及主觀偏好:將愉悅或不好的經驗將其所包含的事物顏色連想在一起。例:紅色的血讓人記起一件意外,藍天白雲喚起一愉快的記憶。
每個人在色彩的選擇都有特定的偏好,會被某一喜愛的顏色吸引,因而某些產品設計皆會採用大多數人感到愉快的色彩。
3由認知學習得來的色彩意涵:白色是純潔,也可能是冷漠。
紅色和與血液顏色相比,藍色和晴朗天空做比較。(被拿來和另一色彩作比較的色彩必須是被公認的一種標準)
4傳承自文化歷史或社會環境約定成俗的文化表徵及符號意涵:
色彩有象徵性的重要。古中國黃色是宗教及皇室的色彩,紅色有保護的力量。紫色也有皇家紫色之稱。
5共通的與不同的色彩經驗:紅色信號是危險警告,綠色信號是安全的。
6大環境流行趨勢的導引:例:90年代流行黑白極簡及地球色是對80年代華麗奢靡的一種反省;千禧年到來,粉色、正紅色、炫亮色彩再度出現,以迎接新世代來臨。
暖色系:(P265)
1.帶給觀者心理感受:主動的、討喜的、進取的。
2.顯得不正式、容易引起心理煩燥、情緒不穩。
3.代表色:紅色、黃色。
4.代表作:梵谷的《向日葵》
自我評量題目
1、 色彩的屬性有哪些層面。
答:色彩的屬性有三個層面:(1)色相(2)彩度(3)明度
色相:色彩本身。具有個別特質,其獨特性能使自身的色彩和其他色彩區分出來。可能是一個或亮或暗的色彩,因之濃淡有別。以藍色來說,它可以是淺藍、深藍、灰藍、亮藍,但不管如何都是藍色的色相。
一個色相的完整濃度可以存在150種不同的變化,其中只有24種基本色相有足夠的變化被實際使用。
彩度:色彩濃度及純度的程度。色彩的純度及飽和度的濃淡或強弱。(P255)
1.色彩「濃度」及「純度」的程度。
2.色彩加了更多「主要色相」進去,會加強其濃度。
3.高彩度的色彩看來簡單而原始。
4.低彩度的色彩看來薄弱又沉靜。
明度:色相在明暗或深淺上的程度(P255)
1.色相在「明暗」或「深淺」上的程度。
2.任何色相可藉由添加「白色」提升明度,添加「黑色」降低明度。
3. 「明度」無關顏色,不致影響色調。
4.人眼可見的明度級數有九級。
2、 光和色彩的重要性
答:
沒有光,色彩就不存在。
光是所有色彩的來源,人所看到的色彩是光反射在物體表面的效果。
色彩是光分解成不同的波長電磁振動,才引起觀者看到不同的色彩。此現象可藉由一束光通過三陵鏡的實驗來展現。
光譜:由波長在400及700nm(1nm=1×10-9m)的光組成。透過三陵鏡分
解出光譜中不同的顏色,最長的可見光是紅色,最短的是紫色。
3、 色溫和調性
答:
色溫(P257):
1.色彩的溫度。
2.以Kelvins(K)來評量。
3.光線愈偏藍,色溫愈高;光線愈偏紅,色溫愈低。紅色大約是1000k,深藍色大約60000k
調性:
光對色彩影響最細膩的一個層次。自然界從暗到亮有許多級次。但在繪圖藝術及攝影中卻被大大的限制了。
顏料中從白到黑,最經常使用的週性分級是大約13階。
在特定的專業如建築或藝術,常受到他們能辨認或呈現自黑到白多少調性級次(也就是灰階)之挑戰。
4、 色彩系統的結構
答:布魯斯特色彩系統:以黃紅藍三原色(不能藉由其他顏色混合而成,也不能再分解成任何成分的色彩)的彩色輪顏料理論。
孟塞爾色彩系統:
以黃紅藍綠紫五色。
對色彩的註解是描述及分析色彩的一個科學化觀念以系統呈現之。
包括:色相、明度、濃度,以它們的關係。每個顏色皆以H(hue)所表示的是色相或色彩的名稱,再加上一個分數,分子的v/(value)代表明度,分母的c(chroma)。
奧茲華斯色彩系統:
黃紅藍綠四個顏色為基礎,再加上黑和白。
5、 彩色輪的基本組成
答:是一色彩系統,是兩個一組的三角形。藍綠紅是主要的基本原色。
6、 Munsell system如何表示其色彩系統。
答:孟塞爾色彩系統:
以黃紅藍綠紫五色。
對色彩的註解是描述及分析色彩的一個科學化觀念以系統呈現之。
包括:色相、明度、濃度,以它們的關係。每個顏色皆以H(hue)所表示的是色相或色彩的名稱,再加上一個分數,分子的v/(value)代表明度,分母的c(chroma)。
7、 色彩系統的重要。
答:因色彩世界太過廣闊,因此便產生編制色彩的體制,以幫助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做縝慎的規劃、調配及構成。
8、 常見的色彩對心理有哪些的影響層面,試舉實例說明之
答:
暖色系:(P265)
1.帶給觀者心理感受:主動的、討喜的、進取的。
2.顯得不正式、容易引起心理煩燥、情緒不穩。
3.代表色:紅色、黃色。
4.代表作:梵谷的《向日葵》
中性色系:(P264)
(P266)
1.介於暖色系及冷色系之間的顏色。
2.可用來做淺淡、調性、加深等作用。
3.暖色系的中性色比冷色系的中性色容易處理,較耐看
4大面積的暖色系中性色調的背景能產生最適合及最耐看的色彩系統。
9色彩的視覺經驗有哪些層面,試舉實例說明之。
答:有六個層面:
1人類長期以來和自然及環境互動所累積而來的色彩經驗:大自然中,人類得到無數色彩的刺激,例如:取自動物、礦物、植物等來源。中美洲的馬雅自貝類提煉紫色。高度榮耀的古希臘羅馬人所用的深紫色。紫色被西方世界認定是皇家色彩。
2個人心理反應及主觀偏好:將愉悅或不好的經驗將其所包含的事物顏色連想在一起。例:紅色的血讓人記起一件意外,藍天白雲喚起一愉快的記憶。
每個人在色彩的選擇都有特定的偏好,會被某一喜愛的顏色吸引,因而某些產品設計皆會採用大多數人感到愉快的色彩。
3由認知學習得來的色彩意涵:白色是純潔,也可能是冷漠。
紅色和與血液顏色相比,藍色和晴朗天空做比較。(被拿來和另一色彩作比較的色彩必須是被公認的一種標準)
4傳承自文化歷史或社會環境約定成俗的文化表徵及符號意涵:
色彩有象徵性的重要。古中國黃色是宗教及皇室的色彩,紅色有保護的力量。紫色也有皇家紫色之稱。
5共通的與不同的色彩經驗:紅色信號是危險警告,綠色信號是安全的。
6大環境流行趨勢的導引:例:90年代流行黑白極簡及地球色是對80年代華麗奢靡的一種反省;千禧年到來,粉色、正紅色、炫亮色彩再度出現,以迎接新世代來臨。
第六章視覺的基本元素
點:(P277)
1.構圖中最簡單,不能再削減的最小單位。
2.有時可以看得見,有時卻是隱形的。
3.具有強大視覺力量去吸引眼睛。
4.任何兩個點都可以用來衡量其所存空間,進而暗示一個可以構築起來的世界。
消失點:兩條平行線延伸到無限遠,產生一個隱形的消失點。
聚合現象:自然現象或人為,任何點有可能具強大視覺力量去吸引眼睛。
點描繪法:19世紀秀拉及其他點描派藝術家(pointillsism),以很小的色點灑在畫上,由觀者在離畫相當距離觀看時將甚組合起來形成影像。
線:(P278)一系列有著同樣尺寸的點緊密銜接,以致彼此之間已無空間能做個別的區辨,便形成了一條線。
(線條對視覺觀念的四項影響:P279)
1線條可以很自由也可以很嚴謹。
2.線條是方向的管控者。:線條也可能是無形的,一輛車的行進路線,一個舞 者的舞動,一個跳水的動作,使我們的眼光不自覺地隨之移動。這種能直覺到、認知到的線條,被稱為指示線或視覺向量。
3線條具有極高的戲劇效果,並能激起觀者的感情。
4線性的思考方式受到文化及習慣的影響。
視覺向量:能直覺到、認知到的線條,被稱為指示線或視覺向量。例:一輛車的行進路線,一個舞者的舞動,一個跳水的動作,使我們的眼光不自覺地隨之移動。
水平線:是一條最不活躍的線,因它是休止狀態,所有沿線的點都平均受到地心引力。
垂直線:是一穩定的線因為所有它的長形重力都被一個單一點的地心引力所化解。
對角線:看來極不穩定,具有很高的潛在能量,並因此在一個構成中是最活躍的線條。
線性思考:(P280)
原因:西方文化是以「水平線條」方式書寫與閱讀。
結果:西方人習慣以水平線條方式來組織思路,稱為「線性思考」。
影響:線性思考決定了西方文化對時間的認知。
形狀:(P280)
1.線條描繪了形狀,界定了一個物體的外緣,形成一個圖樣的外型。
2.三個基本形狀:方形、圓形、三角形。
調性:(P283)
1.一個區域裡相對的明或暗。
2.「調性」是視覺經驗中最重要、最必須的元素。
3.調性價值是描述光的另一種方式。
平行四邊形:四邊的形體相對的兩邊平行並等長。主要形式是正方形及長方形。
圓形:經常和無盡的時間律動連想在一起──因月亮和太陽又大又圓的形式影響。
三角形:最有動感及活力的形狀。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其形貌對稱的平衡傳達了寧靜而沈穩的情緒。例:埃及的金字塔。
銳角三角形是最具能量的,歌德式建築的力量來自它尖銳的頂點。
質感:(P284)
1.能投射出「觸覺感」的視覺元素。
2.顯露出一個形體的表面本質──柔細或粗裂……等。
形體:(P282)
1.形體能顯露物體的深度。
2.形體給予形狀真實性。
3.形體追隨功能。
觸覺:當真的有質感時,觸覺和視覺的品質是共存的。
比例:(P285)
1.各個視覺元素在相互修正或界定的過程本身,稱為比例。
2.就比例而言,視覺結果是流動而非絕對的。
3.「大小」會關係到比例及心理注意力。
空間:(P286)
1.對視覺設計而言,空間是一個框架,影像或作品可以放置於其中。
2.在自然場景中,空間是依我們與主題物的遠近而定。
3.三度空間裡視覺素材之設計,可以藉助:1素描、2嚴謹而機械的繪圖、3模型來解決。
深度:P288)
1.人類所有視覺經驗都發生在有深度的空間。
2.深度和體積有關,因為體積能展現重和量的錯覺。方塊、圓柱、球形、角錐、圓錐是五種具體積的形式。
3.八個深度線索:
空間、大小、色彩、光線、質感層次、交互錯置、時間、透視感。
心理學家指出有助區隔正向的圖與負向的地兩者之間區別的五個因素是:
對稱、凸面、面積、意涵、導向。
自我評量題目
1、 何謂點及其特質和作用。
答:點:(P277)
1.構圖中最簡單,不能再削減的最小單位。
2.有時可以看得見,有時卻是隱形的。
3.具有強大視覺力量去吸引眼睛。
4.任何兩個點都可以用來衡量其所存空間,進而暗示一個可以構築起來的世界。
5當點出現在圖框中心時,點變成了軸心所在。
2、 何謂線及其特質和作用。
答:線:(P278)
一系列有著同樣尺寸的點緊密銜接,以致彼此之間已無空間能做個別的區辨,便形成了一條線。
3、 何謂形狀及其特質和作用。
答:形狀:(P280)
1.線條描繪了形狀,界定了一個物體的外緣,形成一個圖樣的外型。
2.三個基本形狀:方形、圓形、三角形。
方形:西方文化常用方形來描述一個不經世故或無趣的人物,和中國人所指的為人方正指的是耿直或無趣頗類似。
平行四邊形:四邊的形體相對的兩邊平行並等長。主要形式是正方形及長方形。
圓形:經常和無盡的時間律動連想在一起──因月亮和太陽又大又圓的形式影響。
三角形:最有動感及活力的形狀。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其形貌對稱的平衡傳達了寧靜而沈穩的情緒。例:埃及的金字塔。
銳角三角形是最具能量的,歌德式建築的力量來自它尖銳的頂點。
4、 試舉例說明線條對視覺觀念的影響。
答:(線條對視覺觀念的四項影響:P279)
1線條可以很自由也可以很嚴謹。
線條可以很自由-例孩童無拘無束的塗鴉中,具有許多驚人的創作。
線條可以很嚴謹-例機械化結構或建築及其他許多需要精準計算的視覺作品。
2.線條是方向的管控者。
線條是有方向的,如一個箭頭或一街道的指示牌,用來指引目標。
線條也可能是無形的,一輛車的行進路線,一個舞 者的舞動,一個跳水的動作,使我們的眼光不自覺地隨之移動。這種能直覺到、認知到的線條,被稱為指示線或視覺向量。
3線條具有極高的戲劇效果,並能激起觀者的感情。
例:樂譜上的音符透過指揮家的手表現出波浪起伏,此為另一種看不見的線性表現。
4線性的思考方式受到文化及習慣的影響。
例:西方人的閱讀習慣,是以「水平線條」方式書寫與閱讀。西方人習慣以水平線條方式來組織思路,稱為「線性思考」。
影響:線性思考決定了西方文化對時間的認知。
東方人則認為圓弧或圓形比直線還要重要。
5、 試舉例說明形狀對視覺表現的影響。
答:方形:西方文化常用方形來描述一個不經世故或無趣的人物,和中國人所指的為人方正指的是耿直或無趣頗類似。
平行四邊形:四邊的形體相對的兩邊平行並等長。主要形式是正方形及長方形。
圓形:經常和無盡的時間律動連想在一起──因月亮和太陽又大又圓的形式影響。
三角形:最有動感及活力的形狀。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其形貌對稱的平衡傳達了寧靜而沈穩的情緒。例:埃及的金字塔。
銳角三角形是最具能量的,歌德式建築的力量來自它尖銳的頂點。
6、 何謂調性及其特質及作用。
答:調性:(P283)
1.一個區域裡相對的明或暗。
2.「調性」是視覺經驗中最重要、最必須的元素。
3.調性價值是描述光的另一種方式。
4調性能透過陰影能暗中深度。
5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是多面向的,調性是用來指示及表現這種多面向的視覺化工具之一。
6加了調性即有立體感。
7、 何謂質感及其特質及作用。
答:質感:(P284)
1.能投射出「觸覺感」的視覺元素。
2.顯露出一個形體的表面本質──柔細或粗裂……等。
3最常用來代替觸覺感官品質的視覺元素。
8、 何謂形體及其特質及作用。
答:形體:(P282)
1.形體能顯露物體的深度。
2.形體給予形狀真實性。(形狀乃確認物體)
3.形體追隨功能。
4形體表現了內容,當內容有了一個符徵式的空間,形體會採用這個符徵意涵。
9、 何謂比例及其特質及作用。
答:比例:(P285)
1.各個視覺元素在相互修正或界定的過程本身,稱為比例。
2.就比例而言,視覺結果是流動而非絕對的。
3.「大小」會關係到比例及心理注意力。
4經常用在規圖或地圖以表示所真正度量的比例,此比例是預設的。
5換算是比例內在的一部分,但不是絕對的。更重要的是交錯並列。什麼依附著視覺主體的旁邊,什麼是它的周圍的環境,這些因素更重要。
10、 何謂空間及其特質及作用。
答:空間:(P286)
1.對視覺設計而言,空間是一個框架,影像或作品可以放置於其中。
2.在自然場景中,空間是依我們與主題物的遠近而定。
3.三度空間裡視覺素材之設計,可以藉助:1素描、2嚴謹而機械的繪圖、3模型來解決。
4真正的空間是工業設計、工藝、雕刻、建築及其他必須處理到整體實際體積的視覺素材的主導元素。
11、 何謂深度及其特質及作用。
答:深度:P288)
1.人類所有視覺經驗都發生在有深度的空間。
2.深度和體積有關,因為體積能展現重和量的錯覺。方塊、圓柱、球形、角錐、圓錐是五種具體積的形式。
3.八個深度線索:空間、大小、色彩、光線、質感層次、交互錯置、時間、透視感。
心理學家指出有助區隔正向的圖與負向的地兩者之間區別的五個因素是:對稱、凸面、面積、意涵、導向。
12、 試舉例說明「形體追隨功能」之意。
答:意味著一個形體必須反映並有益於事物的使用。
就像機翼的形體組成飛機。
它意味了形體應被審慎選擇及建構,才能有益於對目標觀眾表達內容及觀念。
13、 掌握視覺元素對溝通的重要性。
答:點、線、形狀、方向、調性、色彩、質感、大小、空間、深度。
是視覺媒體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發展視覺思考及傳播所依靠的基本成分。它們可以很容易又直接簡單的載負資訊而得到戲劇化的效果,任何人看到都能不費力地理解信息,適當了解它們的特質及運作是傳受共通意涵的基礎。
第七章視覺構成
視覺設計:(P294)
1.指視覺設計內在的組成結構,這些結構形成骨架,使視覺元素可奠基其上,進
而呈現視覺美感及內容意涵。
2.「視覺構成」是決定什麼視覺元素要呈現及強調的一種推動力。
視覺構成
圖框:(P295)
1.是一個封閉空間的疆界,可界定一個設計的限制,決定視覺可表現的範圍及方式。
2.是構圖必須考慮的第一元素。
3.圖框可以是有形邊界所框住的空間,也可以是存在設計者心中無形的空
間。
4.圖框也決定構圖將呈現水平或垂直的動向。
重量:(P296)
1.任何視覺元素中都有相對的視覺重量。
2.人們可透過『肌肉動作知覺』而體察重量的存在。
3.重量具有吸引眼睛的主控能力。
4.視覺元素對重量的影響:
(重)大 大規則 上 左 深 隔絕 有趣
(輕)小 規則 下 右 淺 群聚 無趣
平衡:有兩種形式,正式及非正式的平衡。
正式的平衡:(P298)
1.將圖框以虛軸線分割成均等的區域,相對的區域若擁有全然一樣的視覺元素,像是鏡子般相對應的影像,如此存在於空間中的視覺重量也是相等的,這樣便得到『對稱的』或『正式的』平衡。
非正式的平衡:(P298)
1.非正式的平衡有賴『不對稱』的視覺元素,它們在虛擬的分割區域中的分佈並不一致,但兩端的重量仍可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均等或平衡』的感覺。
不平衡:(P299)
1.不等比的重量分配。
2.容易造成干擾,應避免採用。
對稱:最能界定正式的平衡。將圖框以虛軸線分割成均等的區域,相對的區域擁有全然一樣的視覺元素,像鏡子一般相對應的影像,如此存在於空間中的視覺重量也是相等的,便是對稱。
對照:(P300)
1.對照是能「強化意涵」的簡化傳播途徑。
2.透過對立的運用,相對照的實體及感官的反應方能將「意涵」戲劇化地呈現出來。
協調:(P300)
1.「協調」是當所有設計原則都為某個目的一起運作,並運行良好時才會發生。
2.「對照」能使一個視覺構成更加鮮明化,「協調」則使其低調化。
鮮明化:柯夫卡在其『完型心理學原則』一書中,定義其是一種增強或誇大
低調化:是一種衰減或調降一個形貌的特性。
杜寧思認為在視覺技巧的用語中,鮮明化能對等於對照,而低調化能與協調連想在一起。
透視:(P300)
1.空間與深度的認知線索。
2.幫助觀者從『地』區隔出『圖』,以利內容的辨識。
3.使用許多機制去設定距離、容積、觀點、消失點、水平線、視水平等等。
(作用)使一個視覺作品更像真實的影像,進一步吸引觀者的注意力。
消失點:
視線動向:(P303)
1.觀者在觀看時,眼睛會以獨特方法持續地掃瞄環境來吸收資訊。
2.觀者在掃描畫面時,會以他所偏好的方式來吸收視覺資訊。
動向:(P303)
1.能為「構成」注入活力的一個設計原則。
2.指引眼睛在游移於一個設計時應採取的方向。
3.將視覺元素的圖樣序列化。
方向:(P304)
1.線條是「構成」中的方向指引。
2.「方向性的線條」能引導設計中的動向。
3.「視覺向量」是觀者受直覺所感之看不見的線條。
律動:(P304)
1.律動能為視覺構成帶來動作的幻象。
2.律動猶如視覺的音樂表現,仰賴節奏的重複、增強,以細膩的變化或煽動性的節拍為視覺傳播者服務。
視覺持續:(P305)
1.當人以恰當的間隔觀看一連串包含了些微變化的靜態畫面時,各個畫面會因視覺殘留的因素而融合在一起,如此才產生了看似真實的動作。
「好」的法則:(P305)
1.完型認知理論中,在現有條件允許下所能達到的最「好」的(規律的、對稱的、簡化的)心理組織。
2.能激起最少情緒、極簡化、極少複雜化的一種視覺狀態。
隱喻的動感:(P305)觀者對一個全然沒有移動的物體影像(或眼睛的單一靜止影像)所能認知的動感。
自我評量原則
1、 視覺構成的重要性。
答:(1)視覺構成,是決定什麼視覺元素要呈現及強調的一種推動力。
(2)視覺構成需考慮的問題:對稱、平衡、對照、協調、透視、動向、好的概念等原則。
(3)視覺構成決策之結果會決定視覺表述的目的及意涵。
2、 視覺構成的目的為何?
答:
(1)
賞心悅目具有吸引力:先得到觀者的注意力,再引誘他們思考所要傳達的訊息。
(2)
有助意涵的表現:口語能有助視覺的表現,彌補徒具美觀外表的視覺表現。
(3) 確保其易讀性:讓觀者不需費太多力氣即能理解他們所看到的訊息。
(4)
能增加觀者主動的參與:素材、內容、風格,在擄獲及維持觀眾上皆扮演重要角色。選擇適用去目標觀眾的方式,有助觀者主動參與。
(5)
集中注意力在訊息最重要的部分:整體設計圖樣加上特定方向性指引(織入設計及色彩暗示),是獲得集中注意力的目的的途徑。
3、 視覺構成的原則?
答:界定圖框、重量、平衡與對稱、對照與協調、透視感、視線的動向、動向、方向、律動、「好」的法則。
4、 圖框的作用及重要性
答:1是一個封閉空間的疆界,可界定一個設計的限制,決定視覺可表現的範圍及方式。
2.是構圖必須考慮的第一元素。
3.圖框可以是有形邊界所框住的空間,也可以是存在設計者心中無形的空間。
4.圖框也決定構圖將呈現水平或垂直的動向。
5不論靜態或動態,掌鏡者都必須透過鏡頭的觀景窗去框架景象。
長方形是媒介影像最常見的框格形狀,電視螢幕接近方形的比例3:4,電視攝影師常把主體放置在螢幕中間。
戲院放映-從扁長形的水平圖框中,主體不一定要出現在中間以獲得平衡,白或留白來平衡畫面中的主體也能創造一種協調的構圖。
5、 試舉實例說明不同圖框對視覺表現的影響
答:不論靜態或動態,掌鏡者都必須透過鏡頭的觀景窗去框架景象。
長方形是媒介影像最常見的框格形狀,電視螢幕接近方形的比例3:4,電視攝影師常把主體放置在螢幕中間。
戲院放映-從扁長形的水平圖框中,主體不一定要出現在中間以獲得平衡,白或留白來平衡畫面中的主體也能創造一種協調的構圖。
6、 重量的作用及其影響方式
答:
1.任何視覺元素中都有相對的視覺重量。
2.人們可透過『肌肉動作知覺』而體察重量的存在。
3.重量具有吸引眼睛的主控能力。
4.視覺元素對重量的影響:
(重)大 規則 上 左 深 隔絕 有趣
(輕)小 規則 下 右 淺 群聚 無趣
7、 假設在一個設計中只能操作一種條件,重量將出現什麼樣的影響。
答:在構圖上,平穩的構成,帶著最少的重力;或部分鮮明化但不強調整體張力的構成;或是將張力突顯出最大的力度等。
1.任何視覺元素中都有相對的視覺重量。
2.人們可透過『肌肉動作知覺』而體察重量的存在。
3.重量具有吸引眼睛的主控能力。
4.視覺元素對重量的影響:
(重)大 規則 上 左 深 隔絕 有趣
(輕)小 規則 下 右 淺 群聚 無趣
8、 平衡和對稱的關係
答:平衡:
正式的平衡:(P298)
1.將圖框以虛軸線分割成均等的區域,相對的區域若擁有全然一樣的視覺元素,像是鏡子般相對應的影像,如此存在於空間中的視覺重量也是相等的,這樣便得到『對稱的』或『正式的』平衡。
非正式的平衡:(P298)
1.非正式的平衡有賴『不對稱』的視覺元素,它們在虛擬的分割區域中的分佈並不一致,但兩端的重量仍可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均等或平衡』的感覺。
不平衡:(P299)
1.不等比的重量分配。
2.容易造成干擾,應避免採用。
對稱:最能界定正式的平衡。將圖框以虛軸線分割成均等的區域,相對的區域擁有全然一樣的視覺元素,像鏡子一般相對應的影像,如此存在於空間中的視覺重量也是相等的,便是對稱。
9、 對照和協調的關係
答:二者是兩極化的視覺技法。
對照:(P300)
1.對照是能「強化意涵」的簡化傳播途徑。
2.透過對立的運用,相對照的實體及感官的反應方能將「意涵」戲劇化地呈現出來。
協調:(P300)
1.「協調」是當所有設計原則都為某個目的一起運作,並運行良好時才會發生。
2.「對照」能使一個視覺構成更加鮮明化,「協調」則使其低調化。
鮮明化:柯夫卡在其『完型心理學原則』一書中,定義其是一種增強或誇大
低調化:是一種衰減或調降一個形貌的特性。
杜寧思認為在視覺技巧的用語中,鮮明化能對等於對照,而低調化能與協調連想在一起。
10何謂動向以及它的特質及作用。
答:動向:(P303)
1.能為「構成」注入活力的一個設計原則。
2.指引眼睛在游移於一個設計時應採取的方向。
3.將視覺元素的圖樣序列化。
11「視覺持續」為何
答:1.當人以恰當的間隔觀看一連串包含了些微變化的靜態畫面時,各個畫面會因視覺殘留的因素而融合在一起,如此才產生了看似真實的動作。
「好」的法則:(P305)
1.完型認知理論中,在現有條件允許下所能達到的最「好」的(規律的、對稱的、簡化的)心理組織。
2.能激起最少情緒、極簡化、極少複雜化的一種視覺狀態。
12何謂透視以及它的特質及作用?
答:透視:(P300)
1.空間與深度的認知線索。
2.幫助觀者從『地』區隔出『圖』,以利內容的辨識。
3.使用許多機制去設定距離、容積、觀點、消失點、水平線、視水平等等。
(作用)
使一個視覺作品更像真實的影像,進一步吸引觀者的注意力。
13何謂「好」的法則?
答:「好」的法則:(P305)
1.完型認知理論中,在現有條件允許下所能達到的最「好」的(規律的、對稱的、簡化的)心理組織。
2.能激起最少情緒、極簡化、極少複雜化的一種視覺狀態。
所有這種狀態都可經由對稱、平衡來達到。
3中國人的太極圖:視覺的整體表現出一自在的、親切的、禪定的狀態,同時又具有飽滿的視覺能量,是一同時間對比又互補的設計的完美例子
隱喻的動感:(P305)
觀者對一個全然沒有移動的物體影像或眼睛的單一靜止影像)所能認知的動感。
第八章電視螢幕的視覺構成
參考框格:以電視為表現媒體時,螢幕就是主要的參考圖框。在此參考圖框中,螢幕成為一個運作場域,特定的高場力在這個場域中開始運作,他們和沒有界定的場域,和三度空間環境及二度空間不同。它在一格一格連續不斷出現的框格,中動態地呈現事件及影像。
空間場域:
取鏡:透過鏡頭攝取畫面,其基本目的是希望清晰地呈現影像,表現視覺的美感,藉此傳達意涵。此過程中,空間、視界、角度、位置、方向安排,都很重要。
水平導向的空間:取鏡之先,要體認電視螢幕是以水平導向為主要方向。
水平的安排意味冷靜、寧靜、放鬆,在水平導向的空間較為容易處理。
垂直線較水平線導向為動態有力及興奮。
視界:
表示畫面中的物體所顯示的大小及親近感,可分為五個階段:
(1) 大遠景(XLS/ELS):畫面最寬廣,對場景中的各成分做全面性的觀照。
(2) 遠景(LS):不若大遠景寬廣,但也能提示觀眾其中的角色和背景。
大遠景和遠景,常被稱為設定鏡頭,因為事件發生的時間空間,情境的氛圍,組成分子間的關係,皆可藉這類鏡頭確立下來。
(3) 中景(MS):其比例界於遠景和特寫之間,人物型態通常在膝部及腰部之間。
(4) 特寫(CU):呈現細節,清楚將主題訊息傳遞給觀眾。對電視而言,有其重要性-因為電視畫面較小,遠景無法清楚呈現細節。
中、近景是電視常使用的鏡頭。
(5) 大特寫(XCU/ECU)
拍攝角度:能引導出觀看事物不同的觀點,影響觀者對呈現畫面的意義認知。
正常角度:拍攝位置大約在主體的眼睛水平,所拍畫面如一般人正常所見。主體有可能是小孩或坐的成人。
高角度:拍攝位置將攝影機放置在眼睛水平之上,由高處往下俯拍主體,此較易呈現瀏覽的全景。可藉畫面中的小的人物,暗示一種孤單無助之感。
低角度:拍攝位置將攝影機放置在眼睛水平之下,由下往上仰拍主體。
此方式會誇大拍攝主體的形狀,暗示一種權威、主導及動態感。
斜角度:在水平位置中將攝影機歪斜,所拍畫面較顯動態、興奮、不穩定感。
主觀鏡頭(point-ot-view
shot):一鏡頭的取鏡讓觀者認為那是鏡中人物所見的東西,稱之。(以劇中人物為觀點)(攝影機透過鏡頭涉入其中參與事件進行。)
客觀鏡頭:攝影機透過鏡頭當某一事件的客觀觀察者。
主要方向:
框格磁力:在畫面場域的邊界會有磁力作用,具有將靠近它們的物體吸引過去,此磁性吸力可很強,當它反作用力我們對地心引力產生自然反應。
以下說明能幫助我們有效框架一個畫面,並以美學方式強化一個螢幕表現:
.頭部空間:能夠中和而不是去除上螢幕的邊緣的磁性拉力即可。
.上方邊緣的拉力:要強調某人在令人不適的高處活動的危險不安感
.兩側邊緣的拉力:要強調一個主體的寬度時,例:一部大汽車。
.整個圖框的拉力:可使用此種框圖技巧來戲劇化呈現一個主體的龐大。
拉力:
向量:在螢幕中運作最強的力量,能引導我們眼睛從圖框,內甚至圖框外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方向性力量,此力量像真實的力量般具有強制性。
是引導我們進入特定時空,情感、方向的任何美學元素。
向量型態:根據翟特(zettle)視覺向量依運作的不同方式,可有三種型態
(1)圖繪向量:由靜止不動的元素以特定的方向指引我們的眼睛。較為曖昧。簡單線條是為圖繪向量。
(2)指標向量:指向一個特定方向的事物所創造。如箭頭或人們指著或看著一特定方向。靜態攝影中奔跑的人或某人所騎腳踏車也屬之。
(3)動作向量:螢幕上一個實際在移動或被認知在移動的物體所創造。
靜態攝影中一模糊的移動物體,不能表示動態向量。
向量的方向:指標向量及動作向量可以是:延續的、聚合的、分散的。
延續的向量:指向同一方向。
兩個或更多的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指向相同方向,便有延續的向量。
它出現在單一鏡頭或連串鏡頭。
例:有一小孩注視他的氣球消失在天空,在單一鏡頭中有著延續向量。小孩所注視的指標向量及氣球上飛的動作向量指向同一方向。
聚合的向量:指向彼此。不論是單一或連串鏡頭都彼此互指。兩個進行簡單對話的人顯示一種聚合的向量。例:兩個對向奔馳的跑車表示聚合的動作向量。
分散的向量:不同方向。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指向相違方向。例:
兩個指著相反方向的人創造出分散的指標性向量。
自我評量題目
1、 電視螢幕的空間特質。
答:是一個參考圖框,螢幕就是主要的參考圖框。在此參考圖框中,螢幕成為一個運作場域,特定的高場力在這個場域中開始運作,他們和沒有界定的場域,和三度空間環境及二度空間不同。它在一格一格連續不斷出現的框格,中動態地呈現事件及影像。
2、 當採用電視為媒體時,空間的操作有哪些要考慮的
答:
(1) 主要方向
(2) 框架的磁力及重量的吸力
(3) 螢幕的不對稱
(4) 圖-地
(5) 心理閉鎖
(6) 向量
3、 為電視攝影取鏡時,需注意哪些事情?
答:
(1)水平導向的空間:取鏡之先,要體認電視螢幕是以水平導向為主要方向。
水平的安排意味冷靜、寧靜、放鬆,在水平導向的空間較為容易處理。
垂直線較水平線導向為動態有力及興奮。
(2)視界:
表示畫面中的物體所顯示的大小及親近感,可分為五個階段:
1大遠景(XLS/ELS):畫面最寬廣,對場景中的各成分做全面性的觀照。
2遠景(LS):不若大遠景寬廣,但也能提示觀眾其中的角色和背景。
大遠景和遠景,常被稱為設定鏡頭,因為事件發生的時間空間,情境的氛圍,組成分子間的關係,皆可藉這類鏡頭確立下來。
3中景(MS):其比例界於遠景和特寫之間,人物型態通常在膝部及腰部之間。
4特寫(CU):呈現細節,清楚將主題訊息傳遞給觀眾。對電視而言,有其重要性-因為電視畫面較小,遠景無法清楚呈現細節。
中、近景是電視常使用的鏡頭。
5大特寫(XCU/ECU)
4、 何謂視界?大致可分為哪些階段
5、 拍攝角度有哪些變化?對畫面意涵會有哪些影響?
答:拍攝角度:能引導出觀看事物不同的觀點,影響觀者對呈現畫面的意義認知。
正常角度:拍攝位置大約在主體的眼睛水平,所拍畫面如一般人正常所見。主體有可能是小孩或坐的成人。
高角度:拍攝位置將攝影機放置在眼睛水平之上,由高處往下俯拍主體,此較易呈現瀏覽的全景。可藉畫面中的小的人物,暗示一種孤單無助之感。
低角度:拍攝位置將攝影機放置在眼睛水平之下,由下往上仰拍主體。
此方式會誇大拍攝主體的形狀,暗示一種權威、主導及動態感。
斜角度:在水平位置中將攝影機歪斜,所拍畫面較顯動態、興奮、不穩定感。
主觀鏡頭(point-ot-view
shot):一鏡頭的取鏡讓觀者認為那是鏡中人物所見的東西,稱之。(以劇中人物為觀點)(攝影機透過鏡頭涉入其中參與事件進行。)
客觀鏡頭:攝影機透過鏡頭當某一事件的客觀觀察者。
6、 何謂主觀鏡頭,客觀鏡頭?
7、 何謂框格磁力及其可能產生影響?
答:框格磁力:在畫面場域的邊界會有磁力作用,具有將靠近它們的物體吸引過去,此磁性吸力可很強,當它反作用力我們對地心引力產生自然反應。
8、 何為向量及其重要性
答:向量:在螢幕中運作最強的力量,能引導我們眼睛從圖框,內甚至圖框外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方向性力量,此力量像真實的力量般具有強制性。
是引導我們進入特定時空,情感、方向的任何美學元素。
自我評量題目
9、 向量運作的主要型態為何
答:向量型態:根據翟特(zettle)視覺向量依運作的不同方式,可有三種型態
(1)圖繪向量:由靜止不動的元素以特定的方向指引我們的眼睛。較為曖昧。簡單線條是為圖繪向量。
(2)指標向量:指向一個特定方向的事物所創造。如箭頭或人們指著或看著一特定方向。靜態攝影中奔跑的人或某人所騎腳踏車也屬之。
(3)動作向量:螢幕上一個實際在移動或被認知在移動的物體所創造。
靜態攝影中一模糊的移動物體,不能表示動態向量。
10、 如何影響向量的程度
答:動作向量比指標向量有更高或更強的向量程度。
指標向量比圖繪向量更高的向量程度。
11、 向量的方向有哪些變化?
答:向量的方向:指標向量及動作向量可以是:延續的、聚合的、分散的。
(1)延續的向量:指向同一方向。
兩個或更多的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指向相同方向,便有延續的向量。
它出現在單一鏡頭或連串鏡頭。
例:有一小孩注視他的氣球消失在天空,在單一鏡頭中有著延續向量。小孩所注視的指標向量及氣球上飛的動作向量指向同一方向。
(2)聚合的向量:指向彼此。不論是單一或連串鏡頭都彼此互指。兩個進行簡單對話的人顯示一種聚合的向量。例:兩個對向奔馳的跑車表示聚合的動作向量。
(3)分散的向量:不同方向。指標向量或動作向量指向相違方向。例:
兩個指著相反方向的人創造出分散的指標性向量。
第九章影視媒體的傳播策略
影/視節目:和電影相似,和廣播、攝影採用的元素,及圖案設計所用的美學知識在某些層面上互為利用。其編排組織過程又和寫作、作曲、編舞等需要組織段落結構的創作過程類似。
公眾媒體:
私人媒體:
動態媒體:
淡出:抽動態媒體增進或減低呈現一個事件所需要的時間。抽離部分的時間。
淡入:
電視節目:透過有線或無線系統所播映的公眾媒體,它以同步或延遲的方式結合有聲、光、動作,在特定時間播放。
錄影節目:狹義-任何非播出、私人的錄影帶之使用。其型態是可拿取、租借、觀看時間也針對收看作息而定,有相當彈性。
時間的轉換:以時間的壓縮或擴大觀察某場景的變化,例:數十分鐘的落日景象,壓縮成數秒。
時間的擴大:慢動作來播放正常速度拍攝的影像可以擴充時間,或以極高速度拍攝一件事再以正常速度放映影像。
時間的壓縮:例如:縮時攝影,幫助我們壓縮觀察一件原本數十分鐘的事件成為數秒即可。
縮時攝影:
類比媒體:每格畫面由鏡頭曝光捕捉畫面,影片顯像而完成,例如:傳統電影。
電子媒體:影視媒體的攝錄,主將光和聲音轉換成電子脈衝的過程,根基於電子,與數位科技結合。
影/視節目表現方式:白描法、比較對照、證言、說故事、告知、型塑。
(1) 白描法:以一簡單到複雜,由過往到現在,由少到多的序列方式描述。其格式包括:紀錄、教學、新聞特寫、訓練及發展節目、模擬、演示
(2) 比較及對照:可展現一個主題的兩面,展示一個問題兩個或更多的探討方式,提供相反的意見證據,或藉由評量成本及利益來比較產品。
例:談話性節目,黨派立場。
是電視上使用的結構之一,因為差異立見,例:不同廠牌批評他們的競爭者,是常見的廣告策略。
因-和-果的傳播技巧適用於所有的電視及錄影形式。
(3) 證言:別人的忠懇意見,其力量來源的誠信度愈高,愈可能相信其推薦。
使用證言的形式包括有:廣告、紀錄片、宣導錄影、結合影像節目,訓練帶,及如何操作及自學帶。
(4) 說故事:是人類所有發明的傳播工具最有力量者之一。故事提供我們機會和「真實」做最直接的關連。它包括了我們所認同的角色、衝突及解決之道,故事也連結及凝聚我們其他人。
(5) 告知:「資訊就是力量」最有效的告知是提供能對他人產生差異的資訊。使用資訊化取徑的格式包括有:新聞、談話、訪問、論壇、演示、紀錄、訓導及發展等。
(6) 型塑:呈現角色、行為、其他形諸於外的表達能幫助觀者形成一個印象並因此做決定。
模塑技巧用在目標觀眾的情況最傑出的,因創造一個神似典型觀眾成員的螢幕角色。廣告商以此方式呈現,暗示消費者接受此訊息而購買這個產品。
同情心也能讓錄影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傳播工具。
傳播策略:傳播的成功與否不只是視覺技巧的運用,尚牽涉到傳送者如何去認知及溝通各個層面的能力,並分析、發展、修正出傳播策略的一種藝術。
摩根及威爾頓條列出十個在進行傳播計畫以前應去了解的問題,以幫助藝術家及設計者在接受委託傳播計畫時能更有效使用他們的視覺技巧和見解。
(1) 你真正的訊息是什麼?(認清要傳播的訊息):設計者應加強對客戶產品的訊息,集中訊息。
你的客戶是要為新產品增印銷售廣告或是維持其產業品牌在公眾前亮相的目的有所不同。
欲解決此問題,設計者應盡其可能參加愈多的製作會議愈好,若不可能,在簡報上應包括背景資訊及以特定方式界定該任務之理由。
(2) 你溝通的對象是誰(了解溝通的對象):必須了解欲傳達的觀眾是誰?孩童或父母,愈了解愈能有效剪裁你的設計。
(3) 什麼能驅使觀者觀看(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第一眼即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才能接下來其他的工作。
(4) 他們的想像力能發生作用嗎(留白給觀眾,使其發揮想像力):藉由留白給觀眾自行填補空缺可幫助建立其記得住的影像。
圖像及象二種形式符號,都能用來幫助引導觀眾的想像力到你需要的方向。
(5) 我是否利用了他們的偏見(利用其偏見):共享觀眾的其他態度。
(6) 我使用了正確的媒體嗎():不同型態的訊息需要找出適合的表達型態,例:一個攝影比野生動物圖解的水彩畫更能立即傳達強烈感覺。
(7) 文字及影像之間達到完好的平衡嗎:「每張圖勝過千言萬語」「每一個標題都勝過千張圖像」
(8) 我的展演能表現我所想它表現的嗎:和自己擬定觀眾樣本,假設體認你的觀眾並不擁有的資訊、符碼、註解,某個暗示可能對傳播者很清楚,但觀者卻看不到。
(9)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們會看到這個(選擇適合的播出的時段和場合):例:在大賽車節目後播一快速跑車的電視廣告。
(10) 你會引導觀者嗎:構圖、標題、文案、色彩所有途徑,皆可用來增強整體結構的凝聚力,引導觀眾的注意。
展演
自我評量題目
1、 試說明擅用媒體有何重要性。
答:
(1) 媒體的表現完成了傳播者想要和他人互動的某些作為及訊息。
(2) 每個媒體皆有其特質,使用者應掌握每種媒體在操作上的優點及缺點,選錯媒體對傳播的災難,就像未能善用媒體一般。以影視媒體而言,它並不是適用每個情境。
2、 試說明電視媒體的特質。
答:
(1) 影/視媒體使用是公眾也是私人為主的活動:
影/視媒體依其播映及配送系統可分為電視節目及錄影節目二種基本型態。
(2) 影/視媒體是動態媒體:動作是區別動、靜態的關鍵。
方式有:
時間的轉換:
時間的擴大:慢動作可擴充時間。
時間的壓縮:
縮時攝影:幫助我們壓縮觀察一件事件所需花費的時間,如落日降下地平線,原需要十分鐘壓縮至數秒鐘。
(3) 影/視媒體是電子媒體
3、 試說明錄影媒體的特質。
答:狹義-任何非播出、私人的錄影帶之使用。
其型態是可拿取、租借、觀看時間也針對收看作息而定,有相當彈性。
觀者是在私人場所,可主動選擇是否開機觀看,為一相當個人化的活動。
4、 試說明影/視媒體作為動態媒體的特質
答:
(1) 動態媒體允許我們增進或減低呈現一個事件所需要的時間。例:透過巧妙的剪輯,在一時間內再創一個人的人生的情景
(2) 透過時間的壓縮及擴大,幫助完成時間的轉換,例:縮時攝影,幫助我們壓縮觀察一件事情。
5、 試說明影/視媒體作為電子媒體的特質
答:
(1) 傳統電影是一種類比媒體
(2) 影視媒體的攝錄主將光和聲音轉換成電子脈衝的過程,不論是真空管或晶片、磁帶或光碟,都根基於電子。
(3) 影視媒體的播映及使用上比電影更為彈性。例:搜索、選擇更快。電子科技發展多元化,錄影機、錄影光碟、互動式影視等。
(4) 放映方式電子化:公開放映場合可看到展示場的弧形螢幕、電視牆等。
(5) 拍攝方面不單以攝影機拍攝,有許多來源,有電腦繪圖、特殊效果機。周邊設備眾多-電子媒體及電腦程式儲存。
6、 影視媒體的節目表現有哪些基本類型。
答:
(7) 白描法:以一簡單到複雜,由過往到現在,由少到多的序列方式描述。其格式包括:紀錄、教學、新聞特寫、訓練及發展節目、模擬、演示
(8) 比較及對照:可展現一個主題的兩面,展示一個問題兩個或更多的探討方式,提供相反的意見證據,或藉由評量成本及利益來比較產品。
例:談話性節目,黨派立場。
是電視上使用的結構之一,因為差異立見,例:不同廠牌批評他們的競爭者,是常見的廣告策略。
因-和-果的傳播技巧適用於所有的電視及錄影形式。
(9) 證言:別人的忠懇意見,其力量來源的誠信度愈高,愈可能相信其推薦。
使用證言的形式包括有:廣告、紀錄片、宣導錄影、結合影像節目,訓練帶,及如何操作及自學帶。
(10) 說故事:是人類所有發明的傳播工具最有力量者之一。故事提供我們機會和「真實」做最直接的關連。它包括了我們所認同的角色、衝突及解決之道,故事也連結及凝聚我們其他人。
(11) 告知:「資訊就是力量」最有效的告知是提供能對他人產生差異的資訊。使用資訊化取徑的格式包括有:新聞、談話、訪問、論壇、演示、紀錄、訓導及發展等。
(12) 型塑:呈現角色、行為、其他形諸於外的表達能幫助觀者形成一個印象並因此做決定。
模塑技巧用在目標觀眾的情況最傑出的,因創造一個神似典型觀眾成員的螢幕角色。廣告商以此方式呈現,暗示消費者接受此訊息而購買這個產品。
同情心也能讓錄影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傳播工具。
7、 摩根及威爾頓認為進行一個傳播計畫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你真正的訊息是什麼?(認清要傳播的訊息):設計者應加強對客戶產品的訊息,集中訊息。
你的客戶是要為新產品增印銷售廣告或是維持其產業品牌在公眾前亮相的目的有所不同。
欲解決此問題,設計者應盡其可能參加愈多的製作會議愈好,若不可能,在簡報上應包括背景資訊及以特定方式界定該任務之理由。
(2)你溝通的對象是誰(了解溝通的對象):必須了解欲傳達的觀眾是誰?孩童或父母,愈了解愈能有效剪裁你的設計。
(3) 什麼能驅使觀者觀看(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第一眼即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才能接下來其他的工作。
(4) 他們的想像力能發生作用嗎(留白給觀眾,使其發揮想像力):藉由留白給觀眾自行填補空缺可幫助建立其記得住的影像。
圖像及象二種形式符號,都能用來幫助引導觀眾的想像力到你需要的方向。
(5) 我是否利用了他們的偏見(利用其偏見):共享觀眾的其他態度。
(6) 我使用了正確的媒體嗎():不同型態的訊息需要找出適合的表達型態,例:一個攝影比野生動物圖解的水彩畫更能立即傳達強烈感覺。
(7) 文字及影像之間達到完好的平衡嗎:「每張圖勝過千言萬語」「每一個標題都勝過千張圖像」
(8) 我的展演能表現我所想它表現的嗎:和自己擬定觀眾樣本,假設體認你的觀眾並不擁有的資訊、符碼、註解,某個暗示可能對傳播者很清楚,但觀者卻看不到。
(9)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們會看到這個(選擇適合的播出的時段和場合):例:在大賽車節目後播一快速跑車的電視廣告。
(10) 你會引導觀者嗎:構圖、標題、文案、色彩所有途徑,皆可用來增強整體結構的凝聚力,引導觀眾的注意。
1、 試模擬一個個案的情境,並提出你可能會規劃出的傳播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