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96上古典短篇小說選讀

古典短篇小說選讀

空大書香園地

http://tw.myblog.yahoo.com/hikaru-goodfriend/article?mid=4407

http://tw.myblog.yahoo.com/hikaru-goodfriend/article?mid=12149


http://tw.myblog.yahoo.com/hikaru-goodfriend/article?mid=7586



LANDAY 留言時間 2006-10-22 20:55:56
標題 1-3章評量
Lily 林 留言時間 2007-01-07 15:20:16
期末考重點整理
第四章~六章重點整理

第一章古典短篇小說概說

一、六朝以前小說與唐人小說有何不同?
答:比較朝代 型態 作者及其創作態度 內容 形式 主要人物
六朝以前 大多是文史不分,帶有歷史「實錄」的型態,以備考名物,而補史傳。
其書有出於文人者,有出於教徒者,皆非有意進行創作,僅是單純「搜奇記逸」,作為輔教傳道之書。 志怪述異,內容簡單,藝術上比較粗糙。
分為:志怪小說-專談神仙鬼怪,如(搜神記);志人小說-記錄軼文瑣事,如(世說新語)、記載詼諧幽默帶諷刺意味的滑稽故事,如(笑林)。
三言兩語「短書」的簡單記錄,言簡意賅,是以最短的文字,記錄一件傳聞或個人經驗,有簡單的故事情節。
以神怪為主;雖注重描寫,但形象不夠鮮明,偶有佳作。

唐代 小說從歷史中分化出來,獨立發展。
「作意好奇,以寄筆端」文人有意識的寫作小說,具有自覺虛構的性質,可看作是一種有價值的文學作品。
由神怪走向現實,進一步貼近現實人生,反應廣闊豐富,人情世態的社會生活。
大略分為:愛情、豪俠、志怪、宗教。
「篇幅漫長,記敘委曲」的複雜故事描繪,有意於佈局與結構經營。
以現實生活中人物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心理性格的描寫。

二、唐代傳奇小說興盛的原因為何?
答:唐代傳奇小說所以興盛有以下五點原因:
(一)六朝志怪小說所提供的創作成果-內容擴大和藝術提升,為唐傳奇小說的發展準備了基礎。
(二)唐代國力強盛,政冶開明,經濟發達,都市繁榮,文學藝術出現了極其繁榮的局面。
(三)唐代的宗教盛行,可說是儒、釋、道三教同時盛行,所以當時人們思想活耀,反映到文學上也就多采多姿。
(四)古文運動也促進傳奇的發展。
(五)唐代應試的舉子為了增加中舉的機會,會先把自己的文章送給當時在文壇上有聲譽,有地位權力的人看過,而這些文章,往往就是傳奇作品。

三、試比較唐代與宋代之傳奇?
答:唐代傳奇 宋代傳奇
講話自由些,雖寫時事,不至於得禍;內容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及本朝的人和事。 忌諱漸多,所以文人便設法迴避,去講古事;內容轉為歷史題材,主要寫歷史人物的故事。
少教訓。 多教訓--當時理學極盛一時,故把小說也多理學化了,認為小說也要含有教訓,才可觀。
語言較具文采。 語言受話本影響,變得通俗淺顯,平實而少文采。
篇幅逐漸加長;藝術形式上出現韻散結合的格局。

四、話本小說有何藝術特點?
答:基本上來說,話本小說有以下七項特點:
(一)創作目的是為了滿足聽眾的市民階層的生活文化娛樂所需,有別於唐傳奇只流行於高級知識份子之間。
(二)在結構形式和表現手法上,開頭常有『入話」,目的在作為相互引發,還有等待遲到的聽眾的作用;在故事之前,中間或結尾常穿插詩詞韻語,具有渲染氣氛、加強印象及勸誡聽眾的作用。
(三)題材內容上幾乎都是反映現實生活。
(四)話本是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緊緊抓住讀者的心,所以,故事性強,生動曲折。
(五)說話人為了要吸引聽眾,讓聽眾聽得清楚明白,不會產生疑問,所以會把故事的來龍去脈交代得很清楚,所以優秀的話本小說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首尾完俱,線索清晰。
(六)在用語上,是使用白話文,因為文言文不適合說話人說故事,也不便於反映現實生活,所以,通俗性是其最鮮明特色。
(七)著重寫人物,特別是展示人物的命運。

五、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繁榮的原因?
答:
(一)宋元『說話」藝術的直接影響。
(二)明代中葉以後,城市工商?~相當繁榮,市民階層擴大。
(三)在哲學思想上出現了以王艮為代表的左派,抨擊封建禮教;而後朗的李贄,看重小說的文學價值,因此,對其創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小說活潑自由的表現形式,頗能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尤其是它的語言通浴淺顯,真實反映了當時市民的生活與情感。
(五)隨著思想感情的個性解放,小說中比如對傳統貞操觀念的蔑視,對男女平等的追求,還有對情欲、對自我價值、對商人社會地位的肯定等,都在社會上傳播。
(六)印刷術空前的進步,印刷業的發達為通俗小說的廣泛流傳提供了有利條件。

六、話本和擬話本的產生與興衰,使得小說發生哪些根本性的轉變?
答:
(一)從文言小說向白話小說轉變。雖然文言小說仍在繼續發展,但白話小說從此成為古代小說的主流。
(二)從短篇小說向長篇小說轉變。雖然文言短篇小說續有創作,但由話本發展起來的章回體小說,後來卻成為我國長篇小說的唯一形式,成為古代小說中的巨流主朝。
(三)小說題材從描寫上層社會文人生活,轉向對社會生活的全面描寫,原本不被重視的販夫走卒,城市平民有了躍居主人公的機會。
(四)小說由史傳體像說唱體發展。宋元以前的小說主要受到史傳文學的影?T,自變文興起後,接續而來的話本,便開始了說唱體小說的新階段,不論形式或風格,都融進了說唱文學的新面貌。

七、古典短篇小說個別的演變為何?
答:
(一)文言小說的演變:先秦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短篇)→魏晉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說(短篇)→唐傳奇小說(短篇)→名青筆記小說。
(二)白話小說的演變:唐變文→宋話本小說(短篇)→明擬話本(短篇)→明清章回小說。

八、試說明古典短篇小說的題材內容?
答:
(一)豪俠行義:鋤強扶弱的抗暴俠客,展現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俠精神,不但打擊惡勢力,也為弱勢者伸冤報仇,充份反映了人們期待英雄為民伸張正義的心態。
1.頌揚豪俠勇武:〈三王墓〉、〈李寄斬蛇〉、〈馮燕傳〉。
2.反映豪士俠客的傳奇故事:〈虬髯客傳〉、〈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
3.讚美不計利害的尚義任俠精神:〈范巨卿雞黍死生交〉。
(二)無知迷信:專制社會下的百姓,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於是將希望寄託於不可知的鬼神,因此,在古典小說中也有不少是呈現無知迷信的題材的。如〈鬧樊樓多情周勝仙〉。
(三)愛情婚姻-在古典短篇小說中反映愛情婚姻的篇章相當的多,在這一類小說中,不論?O才子佳人,還是文人與名妓間的愛戀,堅貞不渝還是始亂終棄都是相當感動人心的。
1.勇敢追求愛情而有完美結局
(1)死而復生以求愛情:〈賣粉女〉、〈崔護〉。
(2)離魂、鬼魂以求愛情:〈龐阿〉、〈阿寶〉、〈連城〉。
(3)表現有情有義:〈李娃傳〉、〈柳毅傳〉。
(4)進步的婚戀觀:〈賣油郎獨佔花魁〉、〈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莊子鼓盆成大道〉、〈張舜美燈宵得麗女〉。
(5)愛情超越外在美感:〈瑞雲〉、〈辛十四娘〉。
2.勇敢追求愛情而無完美結局
(1)對強權的批判:〈紫玉韓重〉。
(2)對薄情郎的控訴:〈鶯鶯傳〉、〈杜十娘怒沈百寶〉。
(四)因果報應-「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還有「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這些因果報應的說法。
1.善有善報。2.惡有惡報。3.一報還一報的宿命論
(五)神怪幻異-關於神怪幻異以下分三類加以說明:
1.人類形體發生變化。2.表達作者寄託。3.特殊的「異人」。

九、試說明古典短篇小說的人物典型?
答:
(一)忠孝節義:是封建道德的重要內容。
1.多重呈現:搜神記.三王墓同時呈現了忠、孝和義,干將為楚王鑄劍是「忠」的表現,兒子赤比為父親復仇是「孝」的表現,路見不平俠客幫助赤比報仇是「義」的表現。
2.忠:喻世明言.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表彰了忠良的沈小霞。
3.孝:清平山堂話本中的董永遇仙記,說的是董永賣身葬父,孝心感天,玉帝派織女下凡,與董永結為夫妻。
4.節:喻世明言.陳從善梅嶺失渾家裡的陳妻如春被猿精捉到洞中,為保有貞潔,誓死不從,後來被罰往山頭種花挑水。
5.義:世說新語,旬巨伯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賊人入城,全城人都逃走了,唯有旬巨伯留下來照顧朋友,並表示顧全性命而毀敗仁義,怎麼會是我旬巨伯做得出來的?賊人聽了感動萬分,轉身離去,整座城池得到保全。

(二)知恩圖報:
1.人對人的報恩:唐傳奇李娃傳裡的公子不負李娃在他落難時的相助與扶持,在他光宗耀祖之時,能知恩圖報,不離不棄。
2.動物對人的報恩:聊齋誌異.小翠,記載一則狐狸報恩的故事。

(三)忘恩負義:
1.恩將仇報的人:醒世恒言.李开公窮邸遇俠客,講得是秀才房德恩將仇報的故事。
2.忘恩負義的動物:馬中錫的中山狼傳,講的是狼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的故事。

(四)慧?#92;機敏:表現聰明、靈巧、機智、敏捷的特質。
1.遇事機警:搜神記.宗定伯賣鬼,宗定伯晚上遇見鬼,卻很機智地對鬼佯稱說自己是新死不久的鬼,伺機制服,在鬼變成羊的時候,朝鬼身上吐了一口唾液,而到市集將這頭羊賣了,得到一千五百錢。
2.才智雙全:唐代謝小娥傳中為報殺父殺夫之仇,喬扮男裝的謝小娥,忍辱負重,侍候仇人身邊,在擒兇過程中運籌帷幄是需要相當的智慧與勇氣的。
3.嘲笑諷刺:合伙做酒的笑話、?#92;日子是嘲諷吝嗇的人的笑話。
4.口出妙言:蘇小妹三難新郎,可以算是最能表現出有才智的人口出妙言的例子。

十、試說明古典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
答:
(一)文字運用精熟:古典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中國古典小說 的藝術有著講究語言精練,追求的傳統,文字運用活潑生動。

(二)描述形象鮮活:講究傳神寫意,也是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傳統,我們在多數作品中,見到作者在人物塑造與刻劃用心豐富了整篇小說的肌理。
1.相貌的描寫2.語言的描寫3.動作的描寫4.角色襯托

(三)注重心理描寫-注重心理描寫,是小說藝術不斷發展的結果。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作家為了突顯心理描寫,會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環境景物,或者是心理描寫最常用到的技巧。
1.從人物動作去突顯心理描寫 2.呈現人物內心的幽微情感
3.以人物語言去展現心理
(四)情節安排曲折:在小說中情節指的是作者有意識地挑選和安排相互有關的行動的結構,而製造這些「因果關係」的主角,就是置身在「衝突」之中的「人物」。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的糾葛,造成事件的發生,所以說人物造成情節。在短篇古典小說中,作家們已經很能將情節安排地曲折引人入勝。以下分兩方面來談:
1.無巧不成書 2.曲折離奇

(五)反映社會現實:小說反映人生,也傳達人民百姓的心聲,只要它能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就更有利於對人性內涵的深入開掘。古典短篇小說在反映社會現實的藝術特色上,展現以下特色:
1.反映統治者的凶暴與生活面貌 2.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的新特點
3.反映當代時事 4.反映當時的宗教思想 5.反映當時的婚姻觀

(六)具有教化?#92;能:中國古典小說有著很重要的「訓誡傳統」的思想藝術,不容置疑地,小說的藝術感染力的潛移默化的效果高過經書很多,快速、普及而深遠。
1.儒家的忠孝節義 2.佛家的因果報應

第二章神話、傳說與寓言

一、簡述「神話」、「傳說」的意義?
答:
(一)神話是以「神格」為中心的古代傳說。是先民解釋天地萬物諸般現象的 臆想,如「盤谷開天」、「女媧造人」,都是神話故事。
(二)傳說是以「人格」為中心的故事。「傳說」的產生,標幟初民人定勝天的自信,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都是說故事。

二、試說明「神話」、「傳說」產生的原因?
答:
(一)「神話」產生的原因:神話的產生,是很自然的事。周樹人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得很有見地:
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神話」大抵以一「神格」為中樞,又推演為敘說,而于所敘說之神、之事,又從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頌其威靈,致美于壇廟,久而愈進,文物遂繁。故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美術所由起,且實為文章之淵源。
這一段話,把神話產生的原因,說得極為透徹。人類是地球上智力最高的動物,智力的表現有多種形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形式,就是能夠察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從察覺問題的存在,到理解問題之所以產生,到設法解決問題,對「初民」來說,其進展是非常緩慢的。在今天,一個普通智力的學齡兒童所能理解的問題,對「初民」來說,那可能是他終其一生也無法理解的問題。

(二)「傳說」產生的原因:周樹人《中國小說史略》:「治神話演進,則為中樞者漸近於人格,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傳說之所道,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能神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於天授,或有天相者,簡狄吞燕而生商,劉媼得交龍而孕季,皆其例也。」的確,傳說的主要人物,都是奇才異能的「偉人」,他們或是其有神性的人,或是眾所仰望的英雄。人類的文明發展至此。我們的祖先似乎漸漸開始了解、相信、寄望:人所遭遇的問題,應該、必須、也有可能用「人」自己的力量來解決了!這種覺悟就是一種進步,預言著人類將以積極的態度、驚人的速度創造嶄新的文明。

三、請以口語敘述盤古開天的故事。
答:自己看看說一說。

四、試就所知說明「夸父逐日」的象徵意義?
答:夸父逐日象徵意義:他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極限的,但是,人是不可以沒有好奇心的,沒有好奇,就沒有知識、沒有智慧、沒有進步!同時也沒有趣味!
有一個使用很廣的成語「不自量力」,就是在說明一個人沒有沒有自知之明,自以為是,做了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因而導致失敗,這是負面的意義!但是夸父的不自量力,不同於此,他的逐日只是純真而富於勇氣的行動!
夸父的作為,代表了人類追求知識的本能成長、冒險精神的自然呈現,以及自信的萌芽。人類之所以能夠脫離動物的藩籬,成為地球上的萬物之靈,就是奠基在這兩股力量之上的。

五、何謂「寓言」?
答:「寓言」原意是虛構的故事或描述性的陳述。是先秦諸子書中大量存在的「隱含哲理、寄寓勸誡」的故事,具備小說的「主題」,有人視之為中國最早的短篇小說,有人視之為「準小說」。

六、孟子〈齊人章〉:「遍國中無與立談者」與「遍國中無與談者」有何不同?
答:「遍國中無與立談者」是說這一個齊人,從出家門到出城東門期間,他的妻子注意到沒有任何一個人停下腳步站著和自己的丈夫說話招呼的。那麼,有沒有雖然不曾停下腳步站著和自己的丈夫說話招呼,但卻邊走邊隨意虛應招呼的呢?沒說!再者,別人沒有停下來站著和自己的丈夫說話招呼,但自己的丈夫有沒有主動停下來站著向人說話招呼呢?也沒說!如果這一路上,完全沒有人和自己的丈夫招呼說話,那麼一般正常的敘述,頂多就是「遍國中無與談者」,或者乾脆提都不提,為何不但提了這件沒發生的事,並且還要加上一個「立」字呢?「立談」和「談」有差別嗎?有差別!「立談,表示態度比較鄭重、熱情、帶有敬意。因此,這一句話,正確的理解是這樣的:齊人的妻子發現,一路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用敬重而熱情的態度和自己的丈夫說話招呼的!這表示什麼呢?這表示,齊人的妻子很快就意識到丈夫根本不像他自己平日說的那樣,是個結交很多富貴人家的人,否則,怎麼可能全城裏沒有一個人用比較像回事的態度和他說話招呼呢?

七、試就所知說明〈鄒忌窺鏡〉的修辭手法?
答:排比、層遞、類疊、錯綜、引用
(一)引用:語文中採用別人的話語、典故、俗語等稱引用。
1.利用一般人對權威的崇拜,來加強自己言論的說服力。
2.引用因出處的說明與否,而有明引、暗用兩種形式。

(二)排比:對於同一範圍、同一性質的意念,用兩個(含)以上結構相似的句法,來表達的一種修辭技巧,稱排比。
1.排比和對偶頗為相似,但兩者之間也有區別:對偶必須字數相等, 兩兩相對,排比則不拘。
2.對偶宜避免一同或相同之字,排比卻往往意思相同,字也相同。

(三)層遞:凡要說的有兩個以上的事物,這些事物又有大小輕重等比例,於是說話行文時,依序層層遞進。

(四)類疊:同一個詞、句子,接二連三反覆使用的修辭法,稱類疊。類疊可以藉其類似的形式展現時空的綿延;也可利用其聲音的同一性,增加語調的和諧,藉聲音的反覆性表現語勢的雄偉。

(五)錯綜:凡把形式整齊的辭格,如類疊、對偶、排比、層遞等,故意抽換詞面,交錯語次,伸縮文句,變化句式,使其形式參差,詞彙別異。


第三章筆記小說

一、何謂筆記?何謂筆記小說?
答:
(一)「筆記」就是「隨筆記錄,不拘文體」,用這種方式所記下的文字篇章,也被稱作「筆記」。
(二)「筆記小說」,就是以筆記形式所創作的小說。它的篇幅短小,結構單純,使用簡潔的文言散文敘事。
筆記小說可以根據創作題材和故事內容區分為「志怪」和「志人」兩大類。
「志怪」,就是記述怪異之事的意思;「志人」,意指記述人物的故事。

二、雜史瑣聞與筆記小說如何區別?試舉例說明之。
答:「筆記小說」,就是概括指稱秉持這種隨筆記錄不拘文體的精神所創作的小說作品。除了「筆記」一詞,其他諸如「隨筆」、「筆錄,、「筆談」、「筆叢」、「叢談」、「叢說」、「漫錄」.…‥也大致都是同指此義的別稱。
必須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筆記」都是「小說」,甚至於?#92;多「筆記」中所記錄的人事見聞,也不是小說。大陸學者苗壯所著《筆記小說史》:「是否有自覺或不自覺的想像虛構、是否有程度不同的藝術加工,便成為筆記小說與雜史瑣聞的重要區別。」雜史瑣聞,儘管也有人物、有故事,不過它並不是小說。例如宋代歐陽修的《歸田錄》所載陳堯咨與賣油翁的故事,就不算小說

三、簡述筆記小說的發展概況。
答:筆記小說孕育於先秦兩漢,先秦諸子的寓言提供給筆記小說選材方 向、史傳指導了筆記小說的寫作方法,兩漢神仙方術的思想則開發了筆記小說的想像空間。到了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的發展趨於成熟,開創了獨領風騷的創作高峰,大量的作家和作品,蔚為大觀,志怪之作,諸如《列異傳》、《搜神記》、《神仙傳》、《拾遺記》、《博物志》、《搜神後記》、《幽明錄》、《冤魂志》、《宣驗記》;志人之作,諸如《魏晉世語》、《世說新語》、《西京雜記》、《笑林》。堪稱琳瑯滿目,眾美畢呈。隋唐五代時期,志怪之作,諸如《冥報記》、《集異記》、《西陽雜俎》、《三水小牘》;志人之作,諸如《敢顏錄》、《朝野僉載》、《唐摭言》。兩宋時期,志怪之作,諸如《江准異人錄》、《夷堅志》;志人之作,諸如《唐語林》、《艾子雜說》。亦均有可觀。元明兩代,筆記小說的創作,稍顯式微,志怪之作,有《志怪錄》、《十處士傳》、《廣博物志》等;志人之作,有《何氏語林》、《古今譚概》等。
有清一代,無論在學術研究上,或在文學創作上,都成績斐然,尤其在小說創作方面,更可以說是達到全面繁榮的階段,筆記小說的成就也別開生面,其中尤以紀昀的《?#92;微草堂筆記》為翹楚,筆記小說的成就達到最高峰。

四、舉例說明志怪小說的?峖◆P題材?
答:「志怪」一類,不是充滿道家色彩的導引飛昇之事,就是充滿了佛家思想的生果報之說。

五、舉例說明志人小說的形式與題材?
答:「志人」一類,以《世說新語》為代表,它跳出了「志怪」的傳統牢籠,而朝人物言行的描繪方面予以強調,這是一劃時代的邁進,它使小說的內涵和我們今天所要求的,更拉近了距離。

六、試以口語簡述〈宗定伯賣鬼〉的故事大要。
答:看看說說唄

七、試以口語簡述〈菜人〉的故事大要。
答:看看說說唄


八、請自行檢讀紀昀《?#92;微草堂筆記》小說三則。
答:看看唄


Lily 林 留言時間 2007-01-07 15:20:16
期末考重點整理
第四章~六章重點整理

◎何謂傳奇?起源為何?
答:傳奇-傳述奇聞異事,源自六朝的志怪小說和傳記體的體製筆法,有時也兼有史傳的議論,更注重情節舖排,場景敍述及精彩的對話。
◎試述唐代到清代傳奇小說的特色。
答: 1.反應世態人情:傳奇小說常以日常生活為題材,展現了人生百態,社會的實況,不但平民百姓是小說的主要人物,而且反應了人情物理,和世俗生活場景,如〈霍小玉傳〉反映出唐代進士與名妓交
流的社會現象。
2.強化人物形象:傳奇小說塑造?#92;多具有鮮明獨特個性的人物,作者藉由心理的分析、言行的描繪、氣氛的烘托,著力刻劃人物性格,如〈虬髯客傳〉形容虬髯客凝視紅拂女梳髮、大口吃負心人的心肝,已將虬髯客愛恨分明的性情烘托出來,使讀者留下鮮明印象。
3.描寫精緻入微:以〈中山狼〉為例,當趙簡子的追兵趕到,卻捉不到狼時,趙簡子以劍怒斬車轅,並怒罵隱狼者將如此轅;而東郭先生卻趴倒在地,匍匐前行,長跪於地對趙簡子說話,在此,小說將二人身份之高低及威權與敬畏的對比,凸顯其力量強弱的懸殊。
4.結合真實虛幻:傳奇小說往往交織著諸如李益、李靖、李世民、楊素等真實的歷史人物。除此之外尚穿插神異情節,再加上一個神奇的結尾。如〈枕中記〉便是由道士呂翁將神異的枕頭交給盧生,而後展開奇妙的經歷,結果醒來才知是夢。
5.注重文采藻飾:傳奇小說由於文字工麗,駢散交錯,穿插詩歌?A使得傳奇呈現了文辭雅麗的面貌。
以〈謝小娥傳〉為例,小說末尾有君子說:「誓志不捨,復父夫之仇,節也。傭保雜處,不知女人,貞也。女子之行,唯貞與節能終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文句的工整精鍊,足以代表傳奇在語言文字上的特色。

◎ 傳奇小說反映那些特殊的社會背景?
答:1.科舉盛行:由唐至清採科舉取士,其中尤以進士最受矚目,當時的士子在應進士之前會先呈己作給主考官加深印象,是為「行卷」,當時除了詩賦以外,也有人以傳奇當行卷的內容,那是因為傳奇比詩賦更多元,更能表現文才之故

2.門閥觀念濃厚:魏晉以來實施九品中正制度,形成高官世族掌政治、文化權的現象,唐代雖採科,舉使平民亦能參政,但社會上仍有高門五姓的階級差別,所以(枕中記)中盧生夢中娶清河崔氏〈霍小玉傳〉中李益之母要他娶盧姓表妹,皆此攀龍附鳳之聯姻

3.士人狎妓蓄妾成習:唐人尚文好狎,士大夫蓄家妓、娶妾者蔚為風氣,依唐制,妓籍屬教坊,不僅容貌綽約,能歌善文,故為才子追求的目標,但因身份卑微,不適合與士子結秦晉之好,如〈霍小玉傳〉中李益捨霍小玉而另娶高門,(李娃傳)中,李娃也表示將養姥姥終身,皆是當時風氣

4.政治官場昏亂:唐安史之亂後,各地節度使把權,擁兵自重,將徵賦納為己有者時有所聞,他們橫行逆上,以力相併,使民生凋蔽,所以(虬髯客傳)中:「乃知真人之興起,況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對於當時群雄割據,政治傾輒的不滿而抗議

5.道佛思想支配:唐代道教盛行,安史之亂後,政治、社會日趨混亂,人們為求避禍,常依附於老莊、浮屠,使佛道思想更加興盛,因此傳奇小說表現神靈、巫術、鬼怪、離魂的作品頗多,如(枕中記)、(南柯太守傳)都與佛?D思想有關,指出人生貧富榮?#92;之虛幻

◎試述「枕中記」幻設的敘事手法。
答:此文之幻設敘事手法,可分為以下幾點:
1. 作者先藉由呂翁瓷枕的神異力量,引導盧生入枕,帶給盧生大起大落的人生際遇,而盧生夢中數十年的起浮,在現實中也不過是客店主人蒸黍米飯的片刻時光,故事極具變化起伏。

2. 透過虛幻夢境的超現實手法,來寫實人生炎涼及短暫,充分展現幻設技巧,是其成?#92;之處,對於後來的傳奇〈南柯太守傳〉、戲曲《牡丹亭》、小說《紅樓夢》表現出真實、虛幻之間,以虛幻質疑真實人生的寫作手法,都具有深刻影響。

3. 在幻設的敘事手法中,小說寄寓了儒家積極入世,佛家的無常虛空,道家「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的思想,均流露於〈枕中記〉裡。

4. 在想像和虛構的夢境中,作者也反映了當時政治、軍事、社會的真實面貌。以唐代的對外關係而言,唐玄宗時,吐蕃自恃強大,不但對唐朝的公文採用平等的稱謂,並且措辭傲慢,致使玄宗極為不滿。開元十五年,河西節度使王君毚請求征伐吐蕃,追至青海湖之西,擊敗吐蕃;但後來王節度使被殺,吐蕃更為猖獗,進而侵擾河西,致使甘、青一帶緊張,由此可知〈枕中記〉描述神武皇帝「節度使王君毚新被殺,河湟震動」的一段情節與歷史相吻合。

◎〈中山狼傳〉以順敘的手法,童趣的角色,虛構的色彩,表現了那些特色?
答:1.曲折變化,情節環環相扣:小說情節由獵狼、救狼、諱狼、拒狼、援狼到殺狼,皆環環相扣,狼由逃躲趙簡子的追殺時之卑屈,轉而到獲救後的咆哮,再到欲吃東郭先生時的言辭狡辯,充滿戲劇性的變化

2.寓意深刻,富警世作用:〈中山狼傳〉的主題,一方面在凸顯狼之貪婪自私與忘恩負義,所以最後落得「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下場,一方面也藉由杖藜老人所說的「仁陷於愚,固君子所不與也」,揭示仁愛救人是對的,但應看對象,選擇妥當的方式,否則只是陷自己於危機之中

3.對比強烈,凸顯角色與主題:趙簡子是權力與武力的代表,和文弱的東郭先生相比?A正是權貴與弱勢的對比;而東郭先生秉持仁義,甚至不顧己身安危而救狼,卻獲得狼忘恩負義的回報,是兼愛與自利的對比;杖藜老人的明智與果決和東郭先生的愚懦,又恰是智慧與鄉愿的對比

4.以動植物擬人,將說理趣味化:作者以寓言式的寫法,將動植物擬人化,故事中狼、杏樹和老母牛不僅會說話,由言談中還能得知其喜怒哀樂,如狼在性命交關之時的委曲求全,到危機解除後的張牙舞爪;老杏樹年年結實以報主人,到晚年因無法結果,便遭主人砍枝斫葉準備賣錢;老母牛辛勤耕作為主家賺進財富,臨老仍不免被送進屠場,對它們而言,人類也是忘恩負義之輩,所以作者是藉動植物之口,來遣責世人之見利忘恩

5.典故,譬喻鮮活得當:狼在性命交關之時,引敘毛寶放龜,隋侯獲珠的典故來自譬若得救,亦將如龜蛇般圖報;又以「前虞跋胡,後恐疐尾」形容東郭先生將狼放入書袋中時的小心翼翼,也是巧妙運用「跋胡疐尾」的成語;而「揖遜救焚溺,鳴鑾避寇盜」則是具諷刺意味的典故,其他如「從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都語出古代典籍

◎〈促織〉的寫作藝術手法,有何特色?
答:1.情節波瀾起伏,極富曲折變化:作者每在山窮水盡之時再創新境,例如:當成名為酷吏所逼而為?x收不到蟋蟀所苦時,村裡恰巧來了一個女巫,指示了生路;但當成名欲將蟲子交給縣吏的前夕,卻又讓小兒子不小心給弄死;小孩懼而投井,成名頓失所依;後又絶處逢生而復活卻變得痴呆,然後成名又抓到另一小蟲,居然以小搏大,勝場無數,又為成名帶來財富與名位,劇情忽張忽弛、忽死忽生、由貧轉富,極具張力

2.描寫細緻傳神,表現人物心理轉折:描寫成名因無法交差而患得患失;又其子弄死蟲子後,其妻的面如灰土,以及在井中找到兒子屍體時,夫妻倆「化怒為悲,搶呼欲絶」的形容,都極富感染力

◎〈促織〉在內容上,如何展現《聊齋誌異》的一貫風格?
答:1.神怪力量必然發生作用:駝背女巫的出現,借由神力為成名指點迷津,當人們出現無法解決的困境時,《聊齋誌異》中的神怪之力總能排難解困,如〈促織〉,和為人治病的〈口技〉,既增故事趣味,也呈現作者的價值判斷,顯示人的才情,有時還不如神靈鬼怪

2.抨擊科舉,官場之弊端:作者蒲松齡久試不中,對科舉的「徒具形式」,不能拔擢有用之士頗有憤慨,屢嘆「仕途黑暗,公道不彰」,所以《聊齋誌異》中的〈神女〉、〈冷生〉皆在諷刺那些扶搖直上的胸無點墨之徒;而〈促織〉裡的成名亦是?[試不中的落拓書生,加上為人迂腐不擅言語而成惡吏捉弄的對象,最後竟靠一隻小蟋蟀而由貧轉富,還當上秀才,可見作者對科舉的嘲諷之意

◎何謂「話本」、「平話」、「擬話本」?話本何以又稱為「詩話」、「詞話」?何謂變文?
答:1.話本-係指說話人說故事的底本或稿本。宋、元時期說話是一種行業,其中的「話」是故事之意。早期的話本是由說話人將故事的內容記下來,做為以後自己再說故事時的依據,也有留傳給親人、徒弟參考的意圖,後來被人刻印成書出版,仍稱「話本」。

2.平話—「平」是「評」的簡寫,因為它是夾敘夾議,評論古今的緣故。多指宋、元時期,講史類話本的集結,如《新編五代史平話》、《全相武王伐紂平話》等。

3.擬話本-由文人模仿話本,以?#92;讀的目的而創作,例如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即是中國古代話本和擬話本小說的總滙

4.「詩話」、「詞話」,是因為其中穿插?#92;多詩詞,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王國維說:「以其中有詩有話,故得此名,其有詞有話者,謂之詞話。」
5.變文- 唐代僧侶為宣傳佛教,以講唱的表演方式,和故事的內容,吸引聽眾,稱為「變文」。

◎話本的起源為何?話本可分為那幾類?
答:起源-由唐代僧人的講唱佛經演變而來。中唐時,僧侶為宣傳佛教所作的俗講,原在寺廟內,以韻文和散文,或韻散合體來講唱佛經,稱為「變文」,後因受歡迎,而引起道士的效法,民間的流行。
分類-1.小說:又名「銀字兒」,銀字指樂器,意指說唱小說時,以樂器作輔助

2.講史-講說前代書史文傳中的爭戰興廢之事,多以正史為藍本,再加上野史傳說,如:
《新編五代史平話》,而《大宋宣和遺事》記北宋滅亡前後的史事,是為《水滸傳》的底本

3.說經-演說佛經的話本,包括參請、說諢經。以《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最有名,是吳承恩寫《西遊記》的基石

4.合生或商謎-合生是捷詞辯舌的隨興講說,多為滑稽諷刺的內容。商謎是猜詩謎、字謎

◎試述宋元話本的特點,與其在小說史上的重要地位。
答:1.具民間性:宋代經濟發達,生活繁榮,元代的民眾文學亦盛行,使講故事、演影戲的民間雜劇活動興盛。其對象為市井小民,所以創作時便迎合民眾趣味,多取材自常民生活,如〈錯斬崔寧〉中的陳二姐本為賣燒餅人家的女兒?A嫁人為妾後身份之卑微與無奈,更在司法的不公之下含冤而死,皆呈現當時的社會現象

2.具通俗性:說話人面對不同聽眾,使用的也是當地的方言與俚語,如「做不是的」意指小偷;「失曉了」是天亮了;「伴當」是同伴;俗語中有「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都是語言中的智慧

3.具教化性:內容常存以倫理道德作為標準的價值判斷。例如〈錯斬崔寧〉中說:「口舌從來是禍基」要人講話重誠信、勿戲言;〈志誠張主管〉中要人以貪財愛淫為戒,以誠實守分為策

4.保存說話格式套語:現存的話本還保留有說話的形式特徵,如前有「入話」或詩詞、故事當開場的引子,如〈碾玉觀音〉以詩詞作引子;〈志誠張主管〉以故事當「得勝頭迴」,在進入「正話」之時,以散文為主,穿插詩詞韻語,故事進中又有「卻說」、「再說」等說書人口吻,最末還以「話本說徹,權作散場」來表示話本已說完

◎何謂「得勝頭迴」?
答:入話的一種,是放在正話的前頭,所以稱「頭迴」,因以〈得勝令〉當鼓調,在開講時用來等候遲到的聽眾,所以稱「得勝頭迴」

◎〈錯斬崔寧〉如何陳述、揭示主題?本篇小說蘊含那些主題?
答:(一)揭示主題
1.說話人的?蔣筒﹛虷p小說的終場詩中提到:「善惡無分總喪軀,只因戲語釀災危。勸君出語須誠實,口舌從來是禍基。」劉貴因一句戲言而遭至殺害,還連累幾條無辜生命,所以說話人藉小說要人謹言慎語,以免禍從口出。

2.小說人物對白的陳述-由鄰舍所說:「日間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靜山大王所言:「我雖是個剪逕的出身,卻也曉得冤各有頭,債各有主」無非都是強調為人處事不可踰矩,及天理報應的善惡觀念。

3.小說情節開展的啟示-小娘子、崔寧所以造成冤獄、被錯斬,兩人同行實為原因之一。就如臨安府尹對崔寧所說:「你既與那婦人沒甚首尾,卻如何與她同行同宿?」不能謹慎行事,避免瓜田李下,落人口實,使得崔寧與小娘子百口莫辯,招來殺身之禍。

(二)蘊含的主題:
  1.勸人謹言慎行-劉貴因一句戲言,而使數條人命歸陰,實因「禍從口出」之故,所以說書者乃藉故事寄寓「謹言慎行」的道理。 

2.強調善惡果報-述及官府判案不可輕率糊塗,否則造成冤獄,草菅人命之外,更會有惡果報應,殃及自己及子孫;而靜山大王的殺人者死,也應驗了因果報應。

3.處事不可逾矩-俗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正是勸人要懂得避嫌疑的道理。崔寧與小?Q子偶然相遇,又恰巧同程而同行,雖兩人行為坦蕩,但諸多巧合發生,註定要牽扯進命案中,若當初能避嫌,就不會惹來殺身之禍了。

4.社會輿情自私盲目-朱老三唯恐捲入殺人命案中,竟執意入小娘子之罪。又王氏不明所以,誣陷小娘子「不守婦道」,使小娘子成為眾目所指,小說中眾人自私避禍、隨眾盲從的心理,促成崔寧二人錯斬的悲劇。

5.反映司法不公-小娘子弱勢又無助,因昏官誤判,迫於威逼而屈打成招,竟與崔寧糊里糊塗的枉死刀下,反映了當時司法之不公,吏政之昏庸,人命如草芥。

◎試述(錯斬崔寧〉的表現手法
答:1.善用巧合:小娘子才出門,卻因只拽而未關,小偷即趁虛而入;陳二姐腳疼走不動,便遇上男子崔寧,而人不約而同的都往禇家堂那邊去,因此結伴而行;而崔寧賣絲的錢又恰好為十五貫,與劉貴被偷走的錢不謀而合,因而被定罪;而王氏再嫁竟是殺其前夫、害崔寧與小娘子冤死的盜賊,種種巧合,說明了生命中無限的可能

2.人物形象,心理活動細膩描寫:如當劉貴到王家拜壽,小娘子獨自無事可做,只得守著門兒打瞌睡,顯示出小娘子在家中的地位之卑微,即便劉貴戲言將她當典與人,雖曾懷疑也想求證,但最後仍無言的接?A可見其命運之受?#92;佈的情形

3.以覆沓的手法,加臨場感,並呼應小說的文題:小說中將劉貴對小娘子所說的典當與他人,並得十五貫錢,以及借宿鄰家,與崔寧作伴同行,劉貴不知何故被殺等情節,說書人多次的由主要人物的對話不斷重覆,意在加臨場感,並加深印象。

◎何謂「煙粉類話本小說」?
答:宋人羅燁《醉翁談錄.舌耕敘引》一文,曾將說話人講述的故事分為靈怪、煙粉、傳奇、公案、說樸刀、桿棒、神仙、妖術八大類。其中煙粉類為花粉黛,包括少女、妓女等人鬼婚戀的故事。

◎ 試說明〈志誠張主管〉的敘事手法
答:1. 張勝離職前,採第三人稱的全知觀點。描述張老員外娶妻,以及他與小夫人間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等過程

2. 張勝離職後,改採第三人稱單一觀點。他對於小夫人的偷珠與自縊身死並不知情,聽到的都只是小夫人的片面之詞,而在遇老張員外後,才從老員外口中得知張府被抄,小夫人自縊的原委

3.結尾以倒敘方式,才揭開謎底,這種製造懸念的手法猶如偵探小說,將高潮留到最後,真相終於大白,於是寫張勝還珠,讓老張員外免於刑罪,奠祭小夫人等,製造故事的曲折性

◎〈合同文字記〉如何以對比的方式顯豁主題?
答:1.同為親戚,劉添祥夫婦的表現,是絶情又冷酷的,不只將劉安住誣指為詐認,又將他打傷;反觀安住的姨丈張學究,卻讓安住在張家村一待十五年,讓其讀書識字、知書達禮,並將他視為己出.益加反襯出劉天祥的不仁不義。

2.當包公審案,欲將劉天祥夫妻治罪時,卻見劉安住挺身護衛,顯見他顧念親情,不但不計前嫌還極力為伯父母脫罪,如此倒凸顯劉天祥夫妻的貪利輕義,映襯安住的孝義德行。

◎ 公案小說的特色為何?
答:1.要人持守道德,如(錯斬崔寧)的文末寫道:「善惡無分總喪軀,只因戲語釀災危。勸君出語須誠實,口舌從來是禍基。」(合同文字記)中入話寫道:「吃食少添鹽醋,不是去處休去。要人知重勤學,怕人知事莫做」總是寫出說話人勸諭世人之意

2.公案小說情節的發展,終賴法律來懲惡揚善,因此安排一個超然的、能評斷是非的角色,在小說中便十分重要,所以包龍圖這位不畏權勢,為百姓伸冤的正直官吏,便成為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陳巡檢梅嶺失妻記)保留宋元話本那些文體型態?
答:1.小說以「入話」作為開頭,以詩一首來概括全篇大意,言陳巡檢失妻的故事足以與史傳上記載的貞烈人物相呼應,而梅嶺之行更是崎嶇險峻,在他赴任的途中歷經險逆,顯示人生名利,本就禍福無常,不易面對。說書人以此作為入話,當進入正話前的過渡性文字

2.進入「正話」,開始敘述小說情節,其中還留有說書人的聲調口吻,如「卻說陳巡檢分咐下使喚的」、「不說這裡齋主備辦」、「且說大羅仙界有一真人」…等,「卻說」「不說」「且說」皆是說書人用於情節轉換處的口吻;而「正是:青龍與白虎同行,吉凶禍事不保」中的「正是」則是引用詩?e的韻語。這些指示套語,使人感受到說書人存在,也是話本文學作為民間口頭文學的重要標誌

3. 在「正是」以下,每用二到六句詩歌做為一個段落的起結,全文在此一形式下共分為十段,以致
後來的章回小說,分回的方法也採此方式,即源自於此

4.結尾以「話本說徹,權作散場」來當說話人的套語,表示說話人實際上是依據話本進行講述

◎ 何為「三言二拍」?「二拍」的評價為何不及「三言」?
答:1.三言: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二拍: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2.「二拍」的評價不及「三言」,有以下原因:
(1)馮的《喻世明言》出版後甚受歡迎,所以商賈競相搜集擬話本,凌濛初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初刻拍案驚奇》,因為迎合市場的需求,所以銷路廣,旋即《二刻》又馬上出版
(2)二拍的創作以今古雜碎事為題材,和三言比起來較缺創新的精神,所以藝術成就不高
(3)二拍的思想消極,充滿封建迷信、因果報應和淫穢的色情描述,明顯的要投合市民中的庸俗趣味
(4)二拍的某些篇幅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都有公式化的痕跡
(5)三言中的擬話本雖出自文人手筆,但並沒脫離民間文學的精神;而二拍不但拋棄了現實生活中的題材,還摻雜了凌濛初個人的偏見

◎話本和擬話本有何不同?
答:話本-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
  擬話本-文人加工整理或創作的作品

◎試述馮夢龍具時代特點的文學觀
答:1.馮夢龍深受李卓吾的影響,強調真摯的情感,反對虛偽的禮教,在《情史序》中,他竭力強調「情」
在人類生活中具根本性意義,以出於天性的「真情」要和既存的「禮教」相對抗

2. 在《山歌序》中又明白指出,他是要「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在他看來發乎情的自然
文學才是最有價值的真文學

3.在文學上,他重視通俗文學所含的真摯情感與教化作用,認為通俗文學是真情的流露,也強調其
社會意義與教育作用

◎「三言二拍」的思想內容有何特點?
答:1.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
「三言二拍」內容廣泛,從各個角度,不同程度的頌揚小手工業者和小商人重義輕利的作風,並從中揭示當時社會風氣的敗壞。如(十五貫戲言巧成禍)中對貪官亂判案形成冤獄,鄉親自私的與小娘子撇清關係的心態做了細膩的描寫。

2.表現對愛情婚姻全新的思想觀念,以及對封建禮教和門第觀的批判
 「三言二拍」所表現的道德觀,與舊道德相違背,如「三言」裡表現了新的市民階級的愛情觀,有違重天理、輕人欲、重共性、輕個性的傳統道德觀念,並對男女情欲作了深刻的描寫。如(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喬太守為玉郎、慧娘所下的「移乾柴近烈火,無怪其燃」肯定了男女情欲的正當與合法性

3.呈現市井小民生活的多采多姿
 明中葉後商業發達,有些小商人勤勞誠實,也有的成天想著不勞而獲,這些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C如「二拍」中的(轉運漢巧遇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龜龍殼)裡的文若虛,不事生產,坐吃山空,隨朋友搭船到海外,隨手買了幾大簍洞庭湖產的紅橘,竟時來運轉的銷售一空,在海島上又撿到大龜殼,波斯商知是寶物又用高價買下,於是文若虛竟成了大富翁,都是寫小市民生活多元的一面

◎試從(杜十娘怒沈百寶箱)對男女主角作性格分析
答:小說大要:名妓杜十娘和官僚子弟李甲相戀,並對李甲托以終身,杜十娘一方面設計讓老鴇承諾見錢得以贖身,另一方面又拿錢給李甲好湊足贖身的金額。而就在回鄉途中,李甲卻因屈服於社會傳統的門第之見、身分之別,在商人孫富的慫恿下,負心地背棄了杜十娘。當杜十娘聞知李甲有意將她賣掉,萬念俱灰時,她佯裝同意他們的交易,卻在正式交易之際,當眾打開百寶箱,怒斥奸人和負心漢,當眾抱著私攢的百寶箱投江自殺,而李甲和孫富兩人也不得善終。

人物性格:
1. 杜十娘是個深謀遠慮、熱情勇敢、剛烈堅定的痴情女子,從她有計劃的安排自己的贖身,及平時就藏放在姐妹淘那邊的珠寶來看,都顯示其深謀遠慮。她始終用純真的愛情來鼓舞李甲,甚至為了李甲而與鴇母起衝突;而李甲辜負她,她怒將百寶箱投擲湖中並自殺,也顯示了剛烈的個性。

2. 李甲則是個怯懦無能、被動虛偽、毫無主見的男人,因為是「納粟入監」,可見得李甲並無真才實學;在感情的處理上,他一直處於被動,一碰到困難即垂頭喪氣,不僅屈服於世俗的門第觀,還缺少柳遇春的識人之明;尤其是受到孫富的挑撥與慫恿,便忘卻對杜十娘的承諾,也可看出他的缺乏主見,易受人利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