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97上家庭人類學 周英戀老師提供





期中考 第1 - 7

空大書香園地


第一章、人類學

『人類學的發展』:成立於十九世紀40年代。

『起因』:致力於介紹當地民族的奇風異俗,分別寫成有關人類學的報告。

『人類學的領域』:探討人類的演化與內涵。(P7

體質人類學:將人視為自然和生物的有機物,研究其起源與發展,重點在人類的演化。

考古學:研究過去,了解現在,策勵將來,像歷史學家。

語言學: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能運用語言象徵性的傳達思想。研究語言,以科學的方法,記敘和比較語言。民族的語言學:語言與文化的探討。

民族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陣容最強,發展最快的一支。



1-1-1人類學概況

民族學內容:(P8

民族志:用來記述民族學,記錄學者在田野中實際觀察與訪問而得到的文化實況。

民族學理論:是民族學主要的部分,將民族學者、語言學者和史前學者所收集的材料整理出文化的通則。研究方法:『同時限研究』、『貫時限研究』。

社會人類學:英國的民族學被稱為社會人類學(比較社會學)主要興趣在研究非西方社會的群體結構與功能。

民俗學:研究無文字社會的奇風異俗或野蠻的遺存習俗。

民俗學—研究自己文化、民族學—研究異族文化

文化與人格:由民族學與心理分析兩門學問結合而成。

文化環境 人格,一個社會或國家共有的人格型態。

應用人類學:致力於民族學的理論於解決實際社會文化問題的應用。



1-1-3人類學的內容

研究人類的社會與文化(P12),包括:

人類的演化

世界的人種

史前的考古

語言學

人類的文化:包括人與自然關係(食衣住行)、人與人的社會體系(親族、社群、經濟、政治)、人與超自然關係的理念體系(人類信仰、宗教、巫術)。



1-1-4人類學的貢獻

人類學是科技整合的學問,是人類的一面鏡子。

人類學的貢獻如下:

綜合與整合各種對人研究的科學來研究人類行為。(P14

提出文化概念及文化的相對性。

促進人類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增加彼此間的了解。

確定各種決定論,指出種族偏見、階級鬥爭等錯誤的理論。



1-2人類學理論的發展

1-2-1人類學的興起:人類學之父:希羅多塔斯

早期著作:(P15

尚書:最古的史書。

山海經:最古的人文地理,富有民族志材料。

班固漢書中的地理志:有西域列傳。

司馬遷的史記:有匈奴列傳。

直到十八、十九世紀的探險家、商人和傳教士,開始引起關於人類學變異性及文化起源等問題的探討。



1-2-2演化論與新演化論

演化論:社會像有機體一般,依照不變的法則從簡單進步到複雜。 文化是一連續階段性的演進,從野蠻進步到文明狀態,這種文化的發展,是演化的過程。(P16

新演化論:並不堅持所有文化成長要經過一定相同的階段,但是主張各種文化的技藝的發展,在整個文化發展的趨勢上,有相類似之處。

文化演化三階段:野蠻‚半開化ƒ文明



1-2-3傳播論

傳播論:認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類似,乃是由傳播而來,下分為三類。 (P19

文化的傳播:又稱「基本傳播」由具有該文化的民族遷移而導入。如漢文化導入新加坡。

採借:又稱「次級傳播」,如馬的文化在北美印地安人中傳播。

新觀念的導入:又稱「刺激傳播」,由新觀念的刺激,而在新的地區產生類似的文化。



1-2-4功能學派

功能學派強烈攻擊傳播論,沒有確切的證據,而重建文化的歷史是不科學的。(P25-27)下分為三個次派:

社會派:研究對象以社會為主體,強調社群或社會行為的重要,而忽視文化的概念。如一個人的死亡是損失了一個團體的成員,團體組成的一部份,造成部分社會結合的破壞。

*現代社會人類學最初是從功能學派中發展出的,重點在於社會組織和社會功能。(強調人的互動)

文化派:著重文化傳統,主張每一個個別的文化自成一體或均衡發展,在文化中,每一個文化特質相互依賴、交互關連使社會像機器一樣運轉。

形貌論:屬於詩人人類學

主張文化是由許多特質構成,可以反映出整個文化的特性,所有的特質在一起運作,而產生某一型的文化,同時也形成一個共同的人格型態。擴張了人類學的研究範疇--將心理學納入。



1-2-5現代人類學的發展

目前人類學的發展,是一種折衷的學科,選擇各個學派最有貢獻的思想,將其結合在一起,對人與文化作完整徹底的研究。 (P27

現代民族學的研究,是功能的、歷史的、傳播的、心理的和比較的。

人類學家為了更深刻地了解人類文化的各種層面,與專門研究各層面的學科結合,成為科技整合的學門。如與音樂結合為民族音樂學,與心理學結合為心理人類學。目的在更深一層的探討人類生物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層面。



第二章、家庭人類學

2-1-1家庭人類學意義(P37):

家庭人類學:是研究人類家庭及其所創造的文化。包括遠古人類的家庭及現代人類的家庭;所研究的家庭文化,包括遠古家庭與現代家庭的文化,也包括自己家庭及他族家庭文化。

研究從遠古到現代,人類家庭的起源、發展、進化與變遷的生物性過程。

人類家庭長期以來適應生存所創造與累積的文化,透過不同時空背景,以探討物質生活、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及藝術生活與人類家庭的關係。



2-1-2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P38):

探究人類家庭的本來面貌及創造出來的文化

發現人類家庭所蘊藏的原理

了解不同時空、不同社群、家庭生活型式的異同及其緣由,有助於消除偏見與隔閡,減少衝突與摩擦,提供借鏡之典範。



2-2-1家庭人類學的研究範圍-1

1.物質層面:人類食衣住行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以維繫生命。而滿足基本需求之首要條件為家庭經濟,包括生產與分工、交換與分配及消費與市場。(P39-P40

包括民生首要之日常飲食、服飾、住宅及維繫家庭生活的經濟環境等四個面向。

2.社會層面:從家庭結構、婚姻禮俗與制度、生命禮俗等三方面來瞭解人類家庭如何經由所表現之社會行為,闡明其間的相互關係,建構各種風俗習慣以調整並規範其社會生活。



2-2-1家庭人類學的研究範圍-2

3.宗教信仰層面:研究家庭中的宗教信仰,特別是家庭生活。對超自然的事物與力量的看法,來瞭解人類信仰對家庭生活的意義及影響;從家庭中家人崇奉的信仰,了解不同時空的家庭在適應生態環境的心理狀態。

4. 藝術生活層面:研究人類藝術生活與家庭生活的關係。藝術與社會文化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2-2本土領域的建構

本土家庭人類學領域,自然建構在人類學研究基礎上。( P41

1980以後,受歐美及日本影響,將人類學屬性由社會科學定位為人文學,不強調其科學性。

人類學門在國內分為:文化人類學、考古學、體質人類學、語言人類學四類(但以文化人類學及考古學的發展為重)



第三章、飲食生活

「風」係指由自然條件促成的習尚(P49

「俗」是由社會環境釀成的習尚。

「風俗」是一個社群在飲食、服飾、居住、人際交往等方面最具該社群特徵的表現型態。

「民俗」是一種鄉土的、地方的、共同的行 為。



3-1台灣的日常飲食

3-1-1閩客族(P49):

主食:民間主食為米,落後地區則以甘藷、雜糧為主食。現代人為了健康,常在米飯中加入五穀雜糧。

佐食:吃飯配菜,不是吃菜配飯。菜餚用來增加食物的美味。



3-1-2台灣的日常飲食

3-1-2原住民

泰雅族 較接近平地-陸稻;住在深山-小米、玉米或蕃薯;使用米或小米加入酵母釀造成酒;原為兩餐制,逐漸變為三餐制。

賽夏族 :蕃薯、米、粟、黍。肉不常使用,蔬菜用水煮加鹽薑及辣椒。會模仿漢人釀製燒酒,兩餐制。

布農族 :蕃薯、芋頭、米、粟、稗、玉米。 男女皆喜嚼煙草,飲料為小米酒(祭祀、慶典) 兩餐或三餐制。

排灣族: 以芋頭為主,稻、粟、蕃薯為輔。 特別喜歡鹽漬飛魚或烏魚。喜吃檳榔 原為染齒用,後成習慣會上癮。原為兩餐制,逐漸變為三餐制。

雅美族 :水芋、芋頭、蕃薯、小米,完全不吃稻米。 不懂釀酒及栽種煙草。



3-3節慶食物

3-3節慶食物:特性為具有歷史性、民族共同性、節令性、多樣性及傳說性等(P68

過年:發糕、年糕、長年菜、餃子

元宵:湯圓

清明:草仔糕

端午:粽子

七夕:油飯、麻油雞酒

中秋:月餅

補冬:十全大補、八珍、四物

尾牙:卦包、閏餅

臘月初八:臘八粥



3-3-2中國人的節慶食物

中國人的節慶食物具有下列特點(P76):

1. 所有節慶食物都是使用於祭典的,供神饌的,有別於平日的飲食。

2. 所有的節慶食物都有神話附麗,用以解釋其「非常性」。

3. 節慶食物的生與熟、冷與熱,均與祭祀的對象、祭典的性質有關。

4. 節慶食物的名字象徵,是作為名俗中的一構成體,經由「服食」的接觸後具有象徵的功能。

5. 節慶食物受於自然與環境而有其地域性。



3-3-3喜慶宴席

3-3-3彝族人的喜慶宴席(P75

「全羊席」「全牛席」「全豬席」

最著名喜宴菜

1.涼菜四盒

2.八樣錦八盆

3.三鮮湯及八寶飯

4. 「聚寶堆銀」燕窩湯一盅



3-4飲食習俗

吃雞起雞()

菜頭好彩頭

丸子:連中三元(魚丸、肉丸、蝦丸)

餃子:元寶

佛手瓜:如意、敬佛

蘋果:平平安安

柿子:事事如意

桂圓:圓滿高貴

西瓜:多子多孫、瓜瓞綿延



3-4-2傳統飲食觀

食補:醫食同源,五臟之所傷,五味之所用

肝:酸,促進新陳代謝,興奮

心:苦,消炎、解熱、陣痛

脾:甘,滋潤脾胃

肺:辛,呼吸系統有問題,發汗解熱,降 低溫度

腎:鹹,抗腫瘤、腫痛、囊腫



3-4-2傳統飲食觀

中醫養生之道:以冷、熱為食性的核心,崇尚「平」與「溫」即所謂的「中性」

冷熱平衡:涼熱補要了解體質

夏天:口乾舌燥-偏熱性要涼補-西瓜、哈密瓜、白菜

寒性:怕冷怕風,小便白、排便稀、手腳冰冷、易感冒,用熱補,藥性偏向辛熱(龍眼、八珍、四物)

涼補食材:煎煮時間較短

熱補食材:煎煮時間較長



飲食與健康

四季飲食養生之道

春:一年之計在於春,陽氣開始昇發,注意冷暖的變化,多吃平補的食物,蘆筍、蓮藕、蘋果

夏:因代謝快,易造成水分流失,強調驅暑清熱,選香瓜、哈密瓜、西瓜,維持內外熱之平衡

秋:秋老虎,易發生呼吸系統的疾病,要預防心血管疾病,選擇平補

冬:天氣寒冷,四肢冰冷,寒性體質能量差,要選擇熱性食物,如肉桂、桂圓、十全大補,多吃肉骨茶,龍眼乾。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能量,預防腦血管病變,多注意溫差,保養身體

失眠與火大



3-4-3飲食禁忌

飲食禁忌:均衡攝取各類食物

() 食物相剋:在一些傳統的飲食經驗中,傳承了有些食物的物性之間彼此相剋,若同時食用可能中毒的例子。

() 人與食物的不協調:不宜人的食物,有些食物被認為不適合某些人,例如身體出現某些症狀的人,或處在某一生命關口的人。

() 飲食行為的禁忌:見下頁



飲食與健康

一、新鮮有變化的均衡飲食

二、蔬果為防癌繫上安全帶

三、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

四、減少含高脂肪的攝取:

五、避免經常食用醃製、煙燻和燒烤食物:

六、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質:

七、限制攝取酒精性飲料:

八、維持正常體重,做適度的運動:



第四章、服飾生活(P93

服飾可區分為「常服」與「非常服」。

「常服」係日常服飾,大多較為單調而無變化,以輕便、速簡及實用耐久為考量。

「非常服」:較繁複的盛裝,常配合場合與身分,做戲劇式或表演式的服飾扮演,多配合及適用於社交性或生命禮俗之需。

服飾是一世界性的、永久性的語言,可藉以溝通與認識彼此 。



第一節、服飾的源起

一『服飾的源起』:何種原因使赤裸身體的人類,想盡辦法覆蓋身體?

1.「護身說」:為保護身體,抵禦氣候侵襲與外敵攻擊。

2. 「羞恥說」:主張人類穿衣因感到羞恥而須遮蔽身體。

3. 「吸引異性說」:主張衣服的起源是為了吸引異性,而能吸引異性的往往是稍加遮蓋、若隱若現的身體部位。

4. 「避邪說」:認為原始人都相信精靈與鬼神的存在,而衣飾正好用來保護他們免受妖魔傷害。

5. 「裝飾說」:為裝飾外觀以炫燿能力與財富,得到他人讚美,自我滿足。



一、閩南人:(P96

日常服:以素布為之,鄉下人多穿青黑或青白色。

公務員:以灰暗的素色裝為主。

清朝時期:中上階級男士以袍、褂、衫、褲為主。下身著褲,冬天再加背心。女裝類此,或以襖取代袍,裙取代褲。很少穿一件式的連身衣。

早期服飾:裁剪係手工,民初才開始車縫。且裁衣動剪係女子的工作。



2-2原住民的服飾

二、原住民的服飾:給人的印象是色彩鮮豔強烈,飾物大膽醒目。取材自自然環境中。雖然各族各具特色,但也充滿獨特色彩。

泰雅族:可分為七類:筒袖、背心、方布、胸兜、綁腿、裙布、披風等。男人戴帽,女人纏頭巾,綁腿也是女人才使用的。布料以麻紗為主。

賽夏族 :與泰雅族相似。男子上衣同為麻織上衣,褲子則為漢人風格;女人的上衣和褲子則完全模仿漢人的服制。

布農族 :大致可分為:上衣、胸兜、肚兜、裙布及綁腿等;上衣有皮製及麻布製。

鄒族:男子上衣用鹿或山羊皮所製;女人的上衣是用淺黃色或白色棉布製成

排灣族:分為正裝、常裝、勞動裝三種;使用藍緞、黑緞或淺黃色的棉布製成。

阿美族:早已失去原有之特殊風格,缺乏特定的形式。

達悟族: 無正式禮服,平常少穿衣;男人用兜襠布,女人用腰布略為遮掩。丁字褲有三種:慶典穿全新的,旅行、聚會、休閒穿半新的,捕魚工作穿舊的。



台灣原住民的配飾特色

台灣原住民的佩飾特色:族群佩飾特色

阿美族:喜歡流蘇、雲肩為佩飾,日常的煙袋為裝飾品,質料多採用棉布,表面縫製各色布條,繫上細繩,從肩上斜掛至腋下,袋內裝有煙草、打火石、檳榔等。

賽夏族:女子的耳飾為長方形的螺殼板;腕飾和戒指大都是黃銅製成;腳飾通常限於成年男子盛裝時使用。

布農族:帽子為男人專用;髮簪為婦女盛裝使用,有時上端會裝飾雉雞的尾羽;腰箍與腕環是成年男子佩帶的。

鄒族:男鞋用鹿皮製成,只有在旅行時才會穿,是該族特有的風俗。

排灣族 :腳環用來表彰獵捕野豬的光榮。

雅美族:銀盔視為傳家之寶,最為珍貴。



第三節:其他族群的服飾

3-1漢人的服飾

第四節:影響穿著習慣的因素一

地理環境:按地理位置而加以區分為所謂北方式及南方式。

北方式多以保護身體為目的、南方式的衣服較為寬鬆,多為廣袖寬身的短衣及闊的裙子或褲子 。(P113

時代變遷:

1.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強調古典的調和、均衡、明確、結實。

2. 巴洛可時代則以曲線的流動感及複雜的構圖,配合顏色的明暗強烈對比,表現出熱情與力動感,形成「類似軟骨」的設計。

3. 十七世紀中葉,荷蘭由於商業和貿易繁榮,市民生活富足水準提高,造成服飾的實用重於豪華,方便重於技巧的自由氣氛。

4. 十七世紀後半期及十八世紀初期,法國巴黎已經開始成了服裝流行的中心。婦女服裝著重在苗條的外型及莊重的感覺,關心胴體的美化。



第四節:影響穿著習慣的因素二

性別:男女兩性的服飾有別。例如希伯來婦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衣物,男子也不可穿婦女的衣服。

階級:以中國傳統服飾為例,反映著等級、名分的差別。服飾是禮儀制度的首位,著重於人的身分地位,服飾在人際交往間是最能顯示身價的 。

流行:流行是一種人為力量所造成的方式、趨勢或風潮。

社群:由於長期處於殖民地與疏離的情況下,充滿移民社會的特色 。



第五節:服飾禮儀與禁忌

5-1台灣社會的服飾禁忌 (P116

忌穿反衣、白衣、白鞋

忌衣服未摺好就直接穿在身上

夜間露天不可晾衣服

竹竿尾不可晾衣服

女人衣物不可放在男人衣物之上

忌將衣物穿在身上縫補

5-2中國傳統的服飾禁忌

忌穿白衣、忌戴綠色巾帽

衣服不左衽,漢民族男女一律右衽

鈕結的打法忌諱打死結、鈕結的數量不用雙數

第一節、人類住所的演化

5-2-5排灣族(P134):

排灣族人認為主柱是祖先神靈寄宿的地方,對此相當崇敬。上刻有男女裸體像,大小如真人。

庭院中央也豎有長石板岩,視為祖靈的象徵,上有人體的雕刻,極為神聖。

5-2-7雅美(達悟)族 (P136):居住在四面環海的蘭嶼,每年飽受颱風侵蝕,加上重視風水,形成特有的居住形式。住屋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穴居的主屋,二是工作房,三是涼台。其他尚有穀倉及瞭望台 。



第二節、華人社會的民宅

閩南古厝(P137):

住宅式以正身為三間起的三合院為基本,台灣的古厝是福建人與廣東人移居台灣事業有成、生活穩定之後引進的家鄉住宅樣式。古厝的型式有一條龍、單伸手、三合院或四合院等。

5-2-3華人民居的傳統(P140):

充滿民族文化特色

講究環境、風水與座落

實而美觀的佈局

充滿家風的家具陳設



第三節、影響居住的因素一 (P143

ƒ環境基地:居民對於建宅的基地有特殊的情感。中國人講求風水,基地建築避開墓園、聖水源頭等。

„經濟生活:經濟對居住的影響多為全面而基本的。人類社會的糧食獲得方式與貯存,現代社會的兩地家庭日趨普遍,亦是經濟生活影響居住型態的實例。

…宗教信仰:台灣民間的信仰,以古代精靈崇拜為基礎,其中以道教成分最重。民間信仰的宇宙觀,將宇宙分為三界:天庭、陰間和人界 。

†家庭觀念:家族組織與社會的尊卑等級觀念反映在居民的「位序觀念」中。人們在處理居住空間時會依親疏原則與繼嗣原則,按照左先右後,左大右小的原則,合院建築的主次尊卑分明,有明顯的「主軸」,講究「正偏」與「內外」的層次。



第四節、居住生活的習俗與禁忌P148

5-4-2與居住生活有關的禁忌( P152

以台灣為例,傳統上不少與居住有關的禁忌,多半仍圍繞在「趨吉避凶」與「女性不潔」的迷思 。

與人有關的居住禁忌

1. 孕婦禁看建灶、鑿井、蓋廟、上樑或雕塑神像。

2. 禁止孕婦夜間外出,以免野外鬼煞的邪氣傷及肚內胎兒。



第六章 、經濟生活

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糧食作物的生產。分為狩獵採集、游牧畜牧及種植農耕

6-1漁獵採集社群的經濟與家庭生活(P162

漁獵者主要以捕食動物來維持生存。狩獵與捕魚是人類最古早的職業,原始人類的動物性蛋白質食物來源仰賴野生動物與漁穫。

原始的狩獵方法主要有四種:1.鍛鍊自己的感官與身手;2.使用兵器、獵具與陷阱誘引法;3.利用助獵的家畜;4.了解動物的習性。

採集是獲得食物最原始的方法。

以漁獵採集生計為主的社群,家庭、家族或世系群大多擔負許多生計任務。漁獵採集的生產方式,導致經年的遷徙與男女兩性的分工 。



6-2游牧社群的經濟與家庭生活

就遊牧民族而言,遷徙與移動仍是生活的主要特徵。「彈性」與「流動性」是游牧生活的重要特色,適合於一種自由安逸且平權的民主式政治組織。

畜牧使人類獲得動物性食物的提供變的較為穩定。畜牧的起源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1. 畜牧始於豢養幼稚的或受傷的動物;

2. 獵人跟蹤野獸圍繞牲畜的游牧生活,不即時獵捉,留待他日之用;

3. 動物圖騰制的影響;

4. 畜牧源於蒐集動物以為觀覽遊戲之資。



第三節、農耕社群的經濟與家庭生活

耕種必須等待收成,因此是一種較屬定居的生活型態;農耕式社會有較複雜而穩定的政治組織 。

原始部落的經濟是一種無市場或只有部分使用貨幣的經濟;經濟活動的目的,不在獲取最大的利潤,而在完成人際關係的責任。 〈P169

種植的發明大抵是婦女的功勞。人類自有火以後,開始有了男女兩性的分工,男性出外狩獵與打仗,女性在家守火,並於近處尋覓植物的果實根莖皮葉等充作食物 。



第四節、現代與未來社群的經濟與家庭生活

6-4-1工商社會的機械化(P172

人類社會由「覓食經濟」進化到「產食經濟」,基本上仍是以家戶為生產與消費單位。不同性別及年齡在家務內的勞力分工成為家戶生產模式的主要特色。

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之大規模的機械式生產,使家戶成為消費單位 。

家庭生活的改變首當其衝。最明顯的就是在家外上班,以及核心家庭的盛行。



6-4-2電子網路全球化(P173

當前的人類經濟生活在科技化、資訊化與網路化的基礎上,已開始跨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走向全球化。全球化的經濟透過自由貿易與電腦化,使得強者愈強,造成許多不公平的交易



第七章 、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係指家庭的存在與持續,主要依靠其結構內各分子所扮演角色與和諧關係。(P183

7-1家庭型態與繼嗣

7-1-1家庭類型:

核心家庭 :

1.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所生子女,或正式收養的子女所組成的家庭;

2. 又稱為自然家庭、基本家庭、小家庭;

3. 從子女的角度觀之係其血親家庭、出生家庭;從夫妻的角度觀之係其配偶家庭、生育家庭;

4. 最大特色為:不能長久,父母過世後,出生家庭就不存在了。

擴大家庭:

1. 小型擴大家庭:即主幹家庭,包括一對夫妻及其子女,和夫或妻的父母;

2. 中型擴大家庭:即直系家庭,包括一對夫妻及其子女的生育家庭;

3. 大型擴大家庭:包括一對夫妻及其子女的家庭,夫或妻的父母及諸兄弟的 生育家庭,以及諸姪男或姪女的生育家庭。



7-1-1、家庭類型2

聯合家庭 : 係指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核心家庭,透過男系或女系繼嗣關係而結合在一起,共同住在一起,共同負擔經濟方面與社會方面義務的家庭。

世系群 :即中國人所稱之宗族,係指出自同一個祖先,由單一的繼嗣系統延棉而下的後嗣。

氏族:是家庭成員關係的擴大,一個人出生就屬於某一氏族,不因婚姻、遷徙、分居等因素而受影響。



7-1-2、繼嗣

繼嗣(P185):經由父母單方或雙方的線索而決定團體成員資格的標準與歷程。係指用來規定該團體的成員所獲得的地位、權利和義務,亦是指對於個人與其祖先之公認的關係,這是經由父母雙方來追溯。

父系繼嗣 (80%)

母系繼嗣 (15%)

雙重繼嗣

兩可繼嗣



7-2、親屬關係

7-2-1影響親屬關係的因素(P191

(一)對婚姻的認識:除以合法性關係為婚姻外,一般人按男女當事人的社會地位,將婚姻分為以下幾種:

以女性婚姻為中心,所生子女歸女方撫養,依生活態度可分為:

A. 血緣家庭:視婚姻為性生活的單位,其他的生活都在婚姻生活的範圍之外。婚後夫婦並不住在一起,各自住在自己的出生家庭。就婚後居住法則而言,這種現象稱為原居。

B. 配偶家庭:家庭成員包含配偶及姻親,稱之。特徵是將婚姻生活與家庭生活打成一片,婚後夫妻雙方住在一起。婚後居住分為二:一是婚後夫隨妻住在妻子的母親家裡者稱為從母居,丈夫權利較小;另一是婚後妻隨夫住在丈夫的舅父家裡稱為從舅居,丈夫權利較大。

以男性婚姻為中心,所生子女歸男方撫養,育嬰責任為女性。為配偶家庭的一種,從父居。

男女有平等地位,所生子女歸雙方所共有,亦是配偶家庭的一種。



7-2-1、影響親屬關係的因素二

(二)配偶的選擇

積極指定的規定婚:

A、交表兄弟姊妹(同一個祖父母)為擇偶對象的婚姻稱為交表婚。行交表婚的社會,配偶選擇有一定的規律,故歷代男女兩係關係呈一定規則,稱為雙重繼嗣。

B、堂表兄弟姊妹為結婚對象,目的在防止血統外流。

如古阿拉伯王室的婚姻。

消極禁止的選擇婚:指出社會成員不能與某幾類的人結婚,除此以外不加以干涉。



第三節、親屬稱謂

7-3-1親屬稱謂的方式:孩子的爹、孩子的娘

依其所使用的範式

A. 直接稱謂:用於與親戚對話時,係特定關係中語言行為的一部份。

B. 間接稱謂:用於與第三者對話時所提及該親人時的指稱

7-3-3對不同稱謂的詮釋:

演化論:親屬制度的研究在社會人類學的領域中佔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

A. 敘述制:只能適用於第一級親屬。如父母子女兄弟等。

B. 類分制:將不同親屬類型使用同一稱謂。如美國人通稱uncle;祖父與外公通稱阿公。

成分分析:親屬稱謂是語言學的成分分析。



7-3-3成分分析

成分分析:每一親屬稱為的使用範圍均由一群親屬類型所形成,這一親屬類型總稱為該稱謂的「designatum 」(稱呼、稱號)

A. 男系血親

B. 性別

C. 行輩

主要功能:

A. 比較各親屬組織的結構

B. 顯示其所包含的觀念

C. 在全體中所佔的地位



第四節、家庭結構變遷

7-4-1台灣的家庭結構(P199))

1. 家庭主幹化與核心化同時並行。

2. 外省人移入、教育程度提高、城鄉人口大量移動…,造成核心家戶比例增加。

3. 未來變化:主幹家庭逐漸減少、核心化增加‚子女奉養關係淡化ƒ女兒與生長家庭關係增強„教育程度提昇都市化程度增強…兩性平權發展

7-4-3美國的家庭結構(P204

52%單親家庭、貧窮、犯罪及學習成效下降,是當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7-4-4影響家庭結構的因素

(一)現代化對人口的影響

1. 鄉村人口往城市或工業區大量移民;

2. 鄉村人口鼓勵其年輕人前往有較多就業機會、生活設施良好的城市去謀生;

3. 具有較優勢的體能、技術與教育的年輕人就能移民城市。



7-4-4、影響家庭結構的因素

家庭結構變遷的方向(P206

主張演化論的學者

1. 傳統家庭較大而不具彈性

2. 現代化前的西方家庭制度與親屬關係與當代的家庭親屬關係不一致

3. 大家庭的制度與親屬關係與現代社會不相容,且不利於工業發展

反對此說法論點

1. 傳統的家庭與親屬關係在適應工業化的城市移民時,明顯的「連鎖移民」

2. 家庭親屬網絡在此一過程中協助不幸的家庭成員給予社會支持及資金支援, 以度過難關。

3. 新城市移民勞工間,彼此建立新的工作親屬關係以互相扶持

(二)政策對人口的的影響

1. 政策對家庭結構的影響更甚於現代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大陸。

2. 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動。

3. 「一胎化政策」使得家庭類型結構、代間結構、家庭人口樹、親屬關係、親屬稱為、繼承嗣系等都產生必然的影響。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96下 個人投資規劃1-9章 頡哥整理


空大書香園地


第一章 緒論

Q一、請問投資理財的定義為何?二、請問個人投資的方式為何?

三、請說明個人投資規劃應考量之因素為何?四、請說明投資規劃的基本原則?

五、請問個人投資規劃的投資工具有哪些?其內容為何?

(Q一)投資理財的定義:

所謂投資理財是指如何有效地發揮儲蓄的效果也就是如何將多餘的收入作有效率的投資規劃。

(Q二)個人投資方式:

(1)長期投資:投資必須長期規劃,而非短期操作,因為影響投資的因素很多,都會影響投資的誘因與結果,只有長期投資,才能達到投資理財的目的。

(2)風險的承擔能力:投資人作投資規劃時,必須了解其所可能面臨的風險有哪些,宜及其所能忍受的風險程度有多大,否則超過自身的忍受風險承擔,則可能血本無歸。

(3)複利的應用:從投資的性質來看,只有長期投資才有致富的機會,而其主要原因之一在於「複利」的應用,亦即再投資收益的估算上,複利佔著決定性的因素。

(Q三)個人投資規劃應考慮因素:

1. 年齡:年輕人所累積的財富較少,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大,若無其他特殊影響因素,可選較高風險的投資工具;年紀較大或面臨退休的投資人,雖然累積財富較多,但其必須考量日後的養老問題,必須審慎投資規劃,應選擇較穩定收益的投資工具。

2. 所得:

3. 期間:

4. 個性:

(Q四)個人投資規劃基本原則:

1. 正確的投資觀念:

2. 設定明確的目標:

3. 了解風險承擔能力:

4. 慎選投資工具:

5. 即早做好投資規劃:

(Q五)請問個人投資規劃的投資工具有哪些?其內容為何?

投資工具種類及其特性比較表

投資工具種類 獲利性 風險性 說明

銀行存款 低 小 適合個性保守者

房地產 高 大 具有相當資金且房地產基本知識,適中、長期投資者

黃金(貴金屬) 中 小 有閒置性資金,了解貴金屬特性,且能承擔風險者

外匯存款 中 大 適合有能力且有閒置資金者

共同基金 中 大 投資省時省力,有專業專家操作,適合長期投資,但沒能力或時間來管理的投資人

債券 中 低 省時省力,有閒置資金,適合中長期投資

期貨 高 大 有相對比較多的閒置資金,且能承受高風險者

民間標會 中 大 有閒置性資金,希望即用時能獲取資金,適合中、長期

上市暨上櫃股票 高 大 有閒置資金,可作中長期投資

未上市股票 高 大 有閒置資金,亦有專業能力,可作中長期投資

衍生性金融商品 高 大 有閒置性資金,有專業,追求高利潤的投資人



第二章 個人投資規劃的報表編製

Q一、請問投資規劃通常包括哪兩部分?二、欲建立完善的投資規劃,必須先建立哪些基本觀念?

三、個人投資策略之規劃上,有哪幾個階段?每一階段的考量重點何在?

四、您認為在個人投資規劃方面,有哪些財務報表是很重要的,請簡述之。

五、請列舉排列有關風險和預期報酬率的金融商品,並試著利用圖形表現之。

六、請繪圖說明總體經濟循環和金融市場之消長關係。

終生消費假說:

指明在一生的所得和一生的消費相等的情況下,去尋求個人各期效用或消費的極大化。

雙R:高報酬高風險【Risk and Return】

70法則:採大數法則,不論「7%、10年」或「10%、7年」的複利成長,均可達成增加一倍本金的成長法則。

72法則:欲本金成長一倍,不論年份和利率,其相乘積均為72。

(Q一)請問投資規劃通常包括兩部:

投資規劃包括財務需求分析及投資組合管理兩大部分。

(Q二)欲建立完善的投資規劃,必須先建立之基本觀念:

(一) 正確終生投資理財觀念:

(二) 適切投資期間的貨幣報酬觀念:

(三) 運用積極的投資理財策略與觀念:

(四) 健全的投資理財與風險管理觀念:

(Q三)個人投資策略之規劃上,有哪幾個階段?每一階段的考量重點何在?

第一階段:投資組合策略

考量重點:預期報酬率、風險、投資工具、年齡、投資期限、既有淨值、儲蓄能力。

第二階段:投資時機策略

考量重點:隨機運作、短、中、長期投資及定期定額、基本面、技術面、環境面

第三階段:選股策略

考量重點:1.目標導向法,包括價值導向法及成長導向法。2.順向法:包括由上而下法及由下而上法。

(Q四)您認為在個人投資規劃方面,有哪些財務報表是很重要的,請簡述之。

1. 個人現金流量表:

2. 個人資產負債表:

3. 個人財務需求預估分析表:

















(Q五)請列舉排列有關風險和預期報酬率的金融商品,並試著利用圖形表現之。







● 期貨

● 選擇權

預 ● 認股權

期 ● 小型投機股票

報 ● 大型績優股票

酬 ● 特別股股票

率 ● 公司債

● 定期存款

Rf● 國庫券(無風險利率Rf)





0 風險

(Q六)請繪圖說明總體經濟循環和金融市場之消長關係。







房地產市場













貨幣市場





債券市場



股票市場









景氣擴張期

所得上升

物價上升

利率趨生













景氣衰退期

所得下降

物價下降

利率趨跌







景氣蕭條期

所得下降

物價下降

利率趨跌







景氣復甦期

所得上升

物價持平

利率趨升











第三章 個人投資報酬與風險的規劃

Q一、通常投資人對風險有那幾種態度,那一種是最被常用以分析的風險。

二、何謂效率前緣?何為投資多元化原則?三、何為投資學上的β值有何特殊定義?其數值大小各有何代表意義?四、請問在個人風險評量表上,主要在檢核哪些風險?通常若買賣股票進出頻繁,與何種風險有關?又若持有出租性財產佔投資組合的比重過高(例如超過30%),則又與哪些風險有關?五、請參考本章第三節實務範例自行設計一個有關:(一)變異係數(二)β值等相關的計算案例,並自行解答之。

(Q一)通常投資人對風險有那幾種態度,那一種是最被常用以分析的風險。

通常持有三種態度:

1. 風險趨避者:最被常用以分析的風險

2. 風險愛好者:

3. 風險中立者:

(Q二)何謂效率前緣?何為投資多元化原則?

?效率前緣(EF線):在不同風險值下,均可得到A點、A1點或其他點,聯結A、A1即成為效率前緣或最具效率的邊界點連線。(市場客觀-----不同商品可不同)

投資多元化原則:利用投資組合中所含各種證券報酬率間的相關程度,將投資分散在不同的投資商品,來增加投資效益。

(Q三)何為投資學上的β值有何特殊定義?其數值大小各有何代表意義?

β值:代表市場指數報酬率變動對個別股票報酬率的影響。

β=1,表個別報酬率變動 = 市場報酬率之變動

β>1,表個別報酬率變動 > 市場報酬率之變動

β<1,表個別報酬率變動 < 市場報酬率之變動

風險之型態:

1.系統風險:此種風險受限於市場因素,如政治、國家等總體因素,或利率、外匯、流動性等經濟因素,故這種市場風險又稱為無法分散的風險。

2.非系統風險:這種風險大抵表現在公司特別的管理風險、營運風險和財務風險,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剩餘風險。

3.其他風險:通常有通膨的風險、經濟的風險、利率的風險。

(Q四)請問在個人風險評量表上,主要在檢核哪些風險?通常若買賣股票進出頻繁,與何種風險有關?又若持有出租性財產佔投資組合的比重過高(例如超過30%),則又與哪些風險有關?

個人風險評量表上,主要在檢核的風險:

通膨的風險、經濟的風險、利率的風險、市場風險、特有風險。

買賣股票進出頻繁有關風險有:市場風險

出租性財產佔投資組合的比重過高(例如超過30%)風險有:經濟的風險、特有風險

(Q五)請參考本章第三節實務範例自行設計一個有關:(一)變異係數(二)β值等相關的計算案例,並自行解答之。

請參閱課本P54







第四章 個人投資的收支儲蓄與預備金之規劃

Q一、請問個人投資理財流程可分為哪五大步驟?請分別說明之。二、在個人執行理財投資規劃時,通常會使用哪些報表?三、請問貨幣需求(或現金需求)的動機為何?請列舉三種理論,並指出其與利率和所得的關聯性為何?四、請問何謂預備金的規劃?就個人預備金而言,其規劃和公司的營運資金政策是否類似?試抒己見。五、請問個人預備金的規劃方法可分成哪三種?六、請問個人預備金在規劃前需考慮哪兩個問題?七、請問個人預備金規劃之決策類型有哪兩種?各有何不同決策可用?請說明之。

Q一、請問個人投資理財流程可分為哪五大步驟?請分別說明之。

第一、訂定財務目標:將財務問題依家庭成員、可支配所得總額、財務分析等擬定管理目標。

第二、現金支出、儲蓄和投資的管理:(一)現金支出管理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和水電瓦斯及醫療保健等。(二)儲蓄包括保險、標會、存款和置產。(三)投資管理包括股票、珠寶、國庫券、共同基金、房地產、創業、黃金、古董字畫及郵票等。

第三、配合財務目標編列平衡預算:探討哪些項目可以節稅,以及預算收支是否平衡?

第四、執行預算:用以確定預算的編列是否理想。

第五、績效評核:用以確認財務目標是否達成,以及收支是否需要感變。

Q二、在個人執行理財投資規劃時,通常會使用哪些報表?

1. 生活計畫表 2.生活計畫診斷表,含家庭收入狀況、未來目標和注意事項的提示 3.資產負債表 4.每月損益表 5.記帳及檢查表 6.年度財務評核表,含簽帳卡、存款額及保險額等報表。

Q三、請問貨幣需求(或現金需求)的動機為何?請列舉三種理論,並指出其與利率和所得的關聯性為何?

貨幣需求(或現金需求)的動機:交易、預防及投機動機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交易、預防及投機動機。前兩者與所得高低有關,通常所得越多,交易及預防動機對貨幣需求越大,後者投機動機,則與利率相關,通常利率越高,投機的需求會越低。

鮑墨爾的貨幣需求理論:所謂貨幣需求的存貨管理成本,表示保有貨幣主要是基於方便性和存提款仍須有可觀的交易成本。

托賓所謂資產組合的理論:兼顧風險和報酬的概念,故一般合理的資產組合應呈現金字塔的形狀

Q四、請問何謂預備金的規劃?就個人預備金而言,其規劃和公司的營運資金政策是否類似?試抒己見。

預備金規劃:個人預備金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個人由現金,而購物開銷、存款生利息、投資獲利、工作轉換領取現金而轉為儲蓄,可隨時動用現金一種的生活週期所涉及不同型態的資金,有時也被稱為週轉金或循環資金,其規劃管理是依據個人主觀性偏好運作,在兼顧安全性、流動性及收益性原則下,而達到個人或家庭財富的最大化。

Q五、請問個人預備金的規劃方法可分成哪三種?

1. 資產負債表法----貨幣法:根據個人資產負債表說明預備金管理之範圍。

2.資金流動法:資金零動法說明個人家庭理財正常生活及資金投資,如何同時造成流入和流出的過程。

3.決策法:(1)現金收支決策(2)現金分散支付決策(3)流動性管理(4)銀行關係

Q六、請問個人預備金在規劃前須先考慮哪兩個問題?

1. 必須決定多少預備金的最適水準?

2. 達成最適預備金的方法為何?



Q七、請問個人預備金規劃之決策類型有哪兩種?各有何不同決策可用?請說明之。

1. 預備金規劃之投資策略:

(1)寬鬆政策:代表個人預備金相當寬裕,持有相當多現金、有價證券、存貨,並有相當高水準的臨時收入(含現金及相當的日常餽贈品),因此必要的投資報酬率求較低,但相對的風險也較小。

(2)緊縮政策:代表個人預備金維持在相當低的水準,其現金、準備金較少,此政策有可能會因為採取較嚴苛的信用政策,使個人面臨周轉不靈,容易冒高度風險,求取高報酬率的投資政策。

(3)適中政策:介於寬鬆政策與緊縮政策之間,其預期報酬和風險效果也適中,個人在制定流動資產投資水準時,必須配合預備金規劃之融資政策作決定。

2.預備金規劃的融資政策:

(1)積極融資政策:在此政策下,個人以長期負債與權益等長期資金去融通資產,同時利用短期融資去籌措部分永久性流動資產所須知預備金。

(2)保守融資政策:在此政策下,不但以長期資金融通永久性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也以長期資金融通季節性或循環性波動的暫時性流動資金需求。

(3)到期搭配的融資政策:此種融資政策是使負債和資產在到期期間相互配合的做法。

3.預備金實務規劃要點:

(1)平時須維繫及注重個人信用:

(2)退休前規劃好預備金:

(3)手續費及賦稅得成本負擔規劃:

(4)善用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工具:

(5)善與主力銀行維持良好關係:

第五章 個人投資債券之規劃

Q一、請問債券的意義為何?

當發行人透過發行有價証券,直接或間接地向投資大眾籌措建設經費或營運所需資金,並相對地承擔債務之時,該種具有流通性的有價證券係一種表彰債權的借款憑證,此借款憑證即所謂之債券。

Q二、請問債券的特性為何?

1.可表彰債權

2.發行主體各異

3.確定收益證券

4.有固定還款期限

5.可自由轉讓

6.可掛失止付

Q三、請問債券的結構為何?

結構包括:1.發行市場(初級市場)2.交易市場(次級市場)

債券種類:1.公債2.金融債券3.普通公司債4.轉換公司債5.外國金融債券

債券交易模式:以店頭市場交易為主,並以政府公債為市場最熱絡之標的

Q四、請問投資債券的優點為何?

1. 投資報酬率穩定2.安全性相對較高3.流動性高4.資金調度成本較低

Q五、請問債券如何交易,內容為何?

債券交易的方式:

1. 買賣斷交易:所有權隨著交易的發生,在完成交割手續後即永久移轉,債息自成交日即歸於買方所有

2. 附條件交易:交易雙方按約定之金額、時間、利率,由買方「暫時」出售債券予買方約定日到期後,再由賣方買回元出售之債券

債券交易的內容:

1.報價:a殖利率報價b百元報價

2.交易時間:a營業櫃檯議價b等殖成交系統c轉換公司債

3.漲跌限制

4.報價方式:a營業櫃檯議價b 等殖成交系統c轉換公司債

5.保證金交易(OS/RS交易)

6.交割方式:

7.債券利息所得之申報

8.免徵證券交易所得稅

Q六、請問債券的報酬與風險為何?

報酬:1.利息所得2.資本利得3.匯差利得

風險:1.利率風險2.流動性風險3.違約風險4.通貨膨脹風險5.匯率風險

Q七、請說明債券的評等內容為何?

請參考課本P90表5-2

Q八、請說明債券投資的黃金三角定律為何?

1.投資時間2.投資配置3.投資團隊

Q九、請說明債券的投資策略為何?

一、 個人投資債券規劃:

1.當利率預期上升2.當利率預期下跌3.當利率預期持穩4當預期利率呈反向走勢

二、債券投資組合策略:

1. 消極型投資策略:(1)公式型投資策略(2)現金流量組合策略(3)免疫型投資策略(4)債券指數化投資策略

2. 積極型投資策略:(1)利率預期策略(2)利差分析策略(3)換券策略

三、 新金融商品:

1.本息分割公債2.資產抵押證券/不動產抵押證券3.保本型產品4.權益互換5.股權連結債券



第六章 個人投資股票之規劃

Q一、請問股票的基本要素為何?

股票基本要素:

1面值

2.市值

3.股息

4.股權

5.分紅

Q二、請問股票的特性為何?

股票特性:

1.權責性

2.長期性

3.流通性

4.風險性



Q三、請問股票的整類有哪些?

1. 普通股與特別股

2. 全額交割股與餘額交割股

3. 記名股票與無記名股票

4. 績優股

5. 投機股

6. 資產股

7. 小型股

8. 低價股

9. 成長股

10. 概念股

11. 官股

12. 集團股

Q四、請問投資人為什麼要投資股票?

投資人購買股票主要是為了獲取預期的投資利潤,而預期利潤則包含了公司股價未來可能上漲的資本利得,這是屬於賺取股價的差價部分。另一方面,股票會隨公司的獲利狀況而配股或配息。

Q五、請說明擇時與擇股的意義為何?很重要嗎?為什麼?

股票種類繁多,如何在適當的時間選擇優良的股票,便成為投資人能否獲利的重要因素,而擇時是只選擇適當的時機來作投資,擇股則是選擇適當的股票,而擇時與擇股的方法大概可分成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

Q六、請問股票投資的準備工作為何?

投資股票之前應:

1.心理方面2.知識方面3.個性方面4.家庭方面5.能力方面6.模擬方面7.開戶方面8.操作方面9.經驗方面10其他方面

投資股票之後應:

1投資心理2.投資方向3.投資比重4.設立停損點5.注意擇時點6.不宜追高殺低7.其他因素

Q七、請問股票投資的報酬有哪些?

購買股票主要是為了獲取預期的投資利潤,而預期利潤則包含了公司股價未來可能上漲的資本利得,這是屬於賺取股價的差價部分。另一方面,股票會隨公司的獲利狀況而配股或配息。

Q八、請問股票投資的風險有哪些?

股票投資風險:

1.結構性風險

2.經營風險

3.利率風險

4.市場風險

5.購買力風險

Q九、請問投資人應如何降低投資風險?

降低投資風險:

1. 降低選錯投資標的之風險:a選擇負相關較大的投資標的b投資標地的數量不宜太多

2. 降低選錯投資時機之風險

3. 降低選錯賣出時機之風險



Q十一、請說明一般化投資策略之內容?

1.宜以中長期投資為主,短線進出為輔

2.依景氣循環變動選擇買賣時點

3.分散投資等於分散風險

4.質量並重的投資策略

5.宜採用金字塔操作法

6.利用平均成本投資法作長期投資

7.宜設立停損點和獲利點

第七章 個人投資基金之規劃

Q一、請問共同基金的意義為何?

共同基金意義:由基金經理公司或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等專業的投資機構,以發行公司股份或受益憑證的方式,集合大眾資金,委託專家來操作管理,共同分享投資利潤,並分擔風險的一種投資工具。

Q二、請問投資共同基金的優點為何?

1. 小額投資

2. 分散投資風險

3. 專業資金管理

4. 降低交易成本

5. 配合理財需要

6. 變現性高

7. 節稅

8. 安全性高

Q三、請問投資共同基金的缺點為何?

1. 股市空頭時影響基金獲利

2. 基金投資報並不保證優於大盤報酬

3. 投資費用較高

Q四、請問投資人如何選擇共同基金?

1. 投資共同基金的原則:

(1) 管理能力2.手續費高低3.報酬穩定性4.週轉率5.個人需求

2. 了解個人的投資屬性與風險承擔程度

(1) 確定個人的風險承擔程度(2)確定個人的資金運用時間及數額(3)確定個人對未來收益的期望

3. 基金投訊息的取得:

(1) 基金經理公司(2)銀行(3)平面與電子媒體(4)電腦網路

4. 解讀基金公開說明書:

(1)基金的投資(2)基金的收費(3)基金公司的概況(4)受益的權利與義務

5. 解讀基金淨值表 Q二、請問投資共同基金的優點為何?

Q五、請問共同基金的風險如何評估?

1. 年化標準差

2. SHARPE (夏普指數)

3. β係數



Q六、請問投資人賣出共同基金的時機為何?

1. 共同基金要賣在景氣最熱時

2. 稅賦的考量

3. 基金操作績效不佳

4. 基金操作有問題

Q七、請問共同基金類型的選擇為何?

1. 依變現方式分:

1. 開放型

2. 封閉型

2. 依投資標的:

1. 積極成長型

2. 穩健成長型

3. 綜合股票

4. 收益型

3. 依投資市場分:

國內基金及國外基金

Q八、請問投資共同基金公司的選擇為何?

1. 基金公司控管下的基金績效表現

2. 產品的多元化

3. 管理規模大

4. 經營風格與投資理念

5. 收費水準

6. 服務品質

7. 其他

Q九、請問投資共同基金績效的評估為何?

由投信投顧工會每月定期評量基金績效,針對基金的類別,以不同期的報酬率、標準差、夏普指數等來評等基金

Q十、請問什麼是定額定時的共同基金?

指運用投資人在銀行的原有帳戶,與基金公司約定每個月或每個固定的時間,在其帳戶中提領固定的金額來投資基金。

Q十一、請問投資共同基金投資的策略為何?

1. 評估個人投資的風險承受度

2. 了解市場變動

3. 選擇績效良好且穩定的基金

4. 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公司

5. 選擇優秀的基金經理人

6. 選擇基金週轉率低的基金

7. 計算資金可運用的期限

8. 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9. 設計投資組合

10. 定期檢視投資組合



第八章 個人投資期貨之規劃

Q一、請問期貨意義為何?

期貨意義:指買賣雙方,約定在將來的某一時點,以事先約定之價格,對某一特訂之商品來進行交易的一種合約。

Q二、請問期貨投資的功能為何?

1. 避險的功能

2. 作為價格揭露的場所

3. 資訊的蒐集與傳播

4. 投機的功能

Q三、請問期貨種類為何?

期貨商品種類:

一、 商品期貨:1.農產品期貨2.金屬期貨3.能源期貨4.軟性期貨

二、 金融期貨:1.外匯期貨契約2.短期利率期貨契約3.長期利率期貨4.股價指數期貨合約

Q四、請問期貨投資的重要名詞有哪些?其涵意為何?

請參閱課本P149-152

Q五、請問期保證金交易制度為何?

1. 原始保證金:指投資者進入市場交易時所必須繳交的保證金,此項保證金通常為合約的標的價值的5%至15%。

2. 維持保證金:指為維持期貨交易的順利進行所需繳交之保證金,通常為原始保證金的70%至80%左右

3. 差異保證金:指保證金淨值與維持保證金之間的差異部分。

Q六、請問期貨委託單的種類為何?

1. 市價委託:是指示經紀商於下單時,以市場上所能取得的最佳價格來進行交易。

2. 限價委託:是指示經紀商在限定價格或比限定價格較好的價格進行交易。

3. 停損委託:

4. 觸及市價委託:指當市價觸及客戶預設的價格時,立即進行交易。

5. 開盤市價委託:限開盤後某特定極短時間內之市價交易。

6. 收盤市價委託:收盤前某特定極短時間內之市價成交。

7. 直接取消委託:

8. 代換委託

Q七、請問個人期貨投資的限制為何?

1. 未滿20歲

2. 受破產之宣告未經復權者

3. 受禁制產之宣布未經復權者

4. 期貨主管機關、期貨交易所、期貨結算機關及全國期貨商業同業工會聯合會的成員

5. 曾因違反期貨交易契約,證券交易契約未滿三年,或雖滿三年但未結案者。

6. 違反期貨交易管理法令,經司法機關有最之刑事判決確定為滿五年者,或經主管機關通知停止買賣期貨有案而未滿五年者

Q八、請問期貨市場的投資過程為何?

1. 存入保證金

2. 委託下單

3. 領超額保證金

4. 交割

5. 期貨交易流程

Q九、請問避險交易的種類為何?

1. 空頭避險(又稱為賣出避險):先賣出一定數量之某種期貨契約,而以契約到期前再買入該契約以實現避險之策略。

2. 多頭避險(又稱為買進避險):先買進一訂數量之某種期貨契約,而以契約到期前再賣出該契約以實現避險之策略。

3.交叉避險:利用一種金融工具的期貨契約對另一種金融工具所實施的避險策略。

Q十、請問個人期貨投資的操作為何?

(一)基本分析法:

1. 經驗法則

2. 平衡表法

3. 圖表法

4. 簡單回歸法

5. 計量模型法

(二)技術分析:

1.基本圖形

2.趨勢圖

3.價格型態

第九章 個人投資外匯之規劃

Q一、請問外匯的緣起為何?

請參閱課本P181-182

Q二、請問外匯的定義為何?

就廣義而言:

外匯指的是一個國家對外國貨幣的求償權,此求償權的範圍不侷限於現金的部分。

就狹義而言:

外匯指的是「國際外匯」,為兩國之間通貨的兌換。

在外匯市場中,外匯狹義的定義指的是外國貨幣。

Q三、請說明匯率的主要理論有哪些?其內容為何?

1. 國際借貸說:

英國葛遜所著「外匯理論」中提出「國際借貸說」認為:匯率決定於外匯的公給予需求,而外匯的供需又是來自於國際間的借貸。

2. 購買力評價說:

認為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是由不同國家的兩種貨幣國所具的購買力決定的,兩種貨幣購買力知彼就是兩國貨幣的匯率。

3. 匯兌心理說:

由法國阿夫達朗提出,其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是為了滿足諸多購買、支付、投資、外匯投機、資本逃避等需要。這種需要使外幣具有價值的基礎,因此,外匯的價值決定於外匯供需雙方對外幣所作的主觀評價,外幣價值的高低,是以人們主觀評價中邊際效用的大小為轉移的。

4. 流動資產選擇說:

該學說的基本觀點是各國貨幣的比價決定於各種外匯資產(包括外幣和以外幣表示的各種有價證券)的增減,各種外幣的增減是於投資者選擇投資於各種不同的外幣的外匯資產,調整期外匯資產種類和比例的關係。

5. 利息評價說:

主要是通過利率、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之間的關係,來說明匯率的定和變動原因。

6. 現代資產市場學說:

匯率可被看成是「以不同貨幣計值的金融資產間的相對價格」。一國貨幣匯率主要是由以該貨幣計值的金融資產和供需狀況決定。

7. 目標匯率說 :

主要觀點是一國中英銀行為了配合總體經濟達到某項政策目標(如刺激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平衡國際收支等),往往運用匯率政策來干預和影響匯率的變動,來促使政策目標的實現。

Q四、請問外匯交易的原因為何?

1. 貿易與投資

2. 投機

3. 避險

Q五、請問外匯投資的種類為何?

1. 外幣現鈔

2. 外幣存款:A.匯差B利息

3. 外匯保證金

4. 貨幣型基金

Q六、請問外匯保證金的意義為何?

投資人存入一定金額的「保證金」後,即可根據保證金來買賣一定金額的外幣,是一種以小搏大的投資方式。這種投資方式必須現在銀行存入一筆外幣(最低金額通常在1萬美元以上),然後銀行會根據投資人所存入的金額和信用紀錄,提供投資人相當於存款金額一定倍數的信用額度。當賠錢太多,造成保證金減少時,銀行會要求投資人補足保證金,若未補足保證金,銀行就會中指投資人的投資資格。

Q七、請說明外匯投資的參與者為何?

1. 外匯銀行

2. 外匯經紀商

3. 外匯終端供給者

4. 外匯終端需求者

5. 外匯投機者

Q八、請問外匯保證金的特性為何?

請參閱課本P191

特性: 優點 說明

1.保證金交易方式 1.以小搏大2.本少利多

2.雙方買賣方式

3.可設停止損失點

4.全球24小時交易

5.國際性交易市場

6.資金變現能力高

7.用電話進行買賣

8.詢價式進行買賣

9.境外的交易投資



Q九、請問外匯投資的風險為何?

1. 匯率變動風險

2. 利率變動風險

3. 總體經濟風險

4. 交易風險

5. 成本風險

Q十、請問影響國際匯率的經濟因素為何?

1. 國際收支

2. 利率

3. 通貨膨脹

4. 財政與貨幣政策

5. 經濟成長率

6. 失業率

7. 匯率政策與干預

8. 總體經濟指標

外匯投資風險的避險方式:

1. 選擇適合的貨幣

2. 在合約中訂定保值條款

3. 彈性設定外匯收付時間

4. 利用遠期外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