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家庭與親職 重點 生科系李淑娟老師 2008.04.11




空大書香園地

家庭與親職重點生科系李淑娟老師 2008.04.11


巧憶思  2008-04-24 20:07:40 請有選修此科同學幫忙PO到學習如何學習區Tks^^

96下 家庭與親職→自我評量1-5+重點整理---1 ~ 5
家庭與親職    6-9章重點  yolanda提供



期中考範圍:第1章至第5章。(P1 P125
期中考題型:是非題30% 選擇題45% 問答題25
此重點整理僅供參考,仍請同學參閱課本。 台北中心面授老師張曼莉

本次考試題型為:是非題30分,選擇題45分,問答題25分。
是非題與選擇題,可參考網路課程中自我評量的題目,多加練習以釐清一些基本概念。
問答題的出題範圍在第二章與第四章。
以下歸納本次考試範圍中的一些重點,提供同學參考,請同學努力準備,並祝考試順利!

1. 家庭的定義與意涵P.3-P.6
2. 親職的定義與意涵P.7-P.8
3. 親職工作的內容P.8-P.9
4. 高風險家庭的特徵P.10
5. 家庭與親職的心理學基礎P.16-P.21
6. 家庭生命週期P.31-P.34
7. 家庭建立期的親職任務P.35
8. 家庭擴展期的親職任務P.43-P.54
9. 性別鑽石理論P.52-P.53
10. 家庭收縮期的親職任務P.55-P.58
11. 系統觀的基本概念P.67-P.69
12. 偏差行為的形成原因P.69
13. 循環互動中的親子關係P.69-P.70
14. 分化與青少年獨立性的發展P.71-P.72
15. 界域與次系統P.72-P.73
16. 家庭氣氛P.73-P.74
17. 家庭生命週期與親職任務P.75-P.78
18. 阿德勒學派的基本假設與基本概念P.87-P.93
19. 鼓勵的原理與原則P.95-P.98
20. 邏輯後果與自然後果P.99-P.101
21. 父母效能訓練的基本原理P.112-P.120
22. 「積極傾聽」三部曲P.113
23. 「我……訊息」技巧的具體步驟與原理P.115-P.117
24. 「雙贏的衝突解決」的基本原理P.117-P.118
25. 「雙贏的衝突解決」技巧之具體步驟與原則P.118-P.120
26. 父母效能訓練模式的功能P.121-P.122

第一章 家庭與親職的意涵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家庭與親職的意涵
一.家庭的定義與意涵P.3-P.6
(一)傳統社會的家庭
傳統社會的家庭:狹義而言,通常是指由夫婦和孩子所直接組成的核心家庭。廣義地說,家庭也可以是包括祖父母及依附的親戚所組成的延伸家庭。
血族家庭:子女經由血統與其出身家庭的其他各成員建立關係,從其立場言之,此為血族家庭。夫婦家庭:依構成生殖家庭之年人,經由婚姻的結合而組織的家庭

(二)家庭的多元樣貌
家庭的類型:核心家庭,延伸家庭或擴大家庭,單親家庭,隔代家庭,同性戀家庭等

(三)家庭的功能
生養育的功能,照顧保護的功能,情感與愛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娛樂的功能,宗教的功能,經濟的功能,但是隨著現代社會變遷,家庭的功能也跟著改變,如下:
1. 經濟功能的變遷
2. 生殖功能漸不重要
3. 教育功能受外界影響
4. 保護的功能被取代
5. 宗教的功能衰退
6. 娛樂的功能有所轉移
7. 情感與愛的功能漸趨重要

(四)家庭的定義
家庭是一個至少兩個人組成的社會團體,主要由婚姻血緣和收養等關系所構成,以共同生活為目的,具有生育.經濟.教育.娛樂.保護.宗教和情感支持的功能

(五)家庭的特殊性
1.最普遍
2.最基本
3.最早
4.最持續
5.最親密
6.人數最少
7.影響最深遠
8.家有足夠的韌性和適應性

二.親職的定義與意涵P.7-P.8
親職的定義 親職風格 親職工作
親職是一個養育與教育孩子從小長大到成人的過程,通常由孩子的親生父母來執行,就是為人父母教養子女.照顧子女,協助子女長大成人的意思 又稱教養方式,是指一般父母管教子女正常方式的不同類型,特別是指一般正常父母教養子女.控制子女.影響子女的方式。
父母管教方式有四種:威權專制型.權威開明型.寬容溺愛型.拒絕;忽視型
1.身體的照顧
2.社會發展與情緒的支持
3.經濟上的照顧
4.管教孩子的言行

三.家庭與親職的關連與探討範圍
(一)家庭與親職的關連
(二)家庭與親職的探討範圍

※高風險家庭的特徵P.10
高風險家庭:也就是容易出現兒童虐待.家庭暴力和性侵害的家庭

第二節 家庭與親職的生物學基礎
人體結構與衛生保健 繁殖與性教育 人類遺傳與遺傳性疾病 人口.資源與環境
要維護家人身體的健康,為人父母除了認識人體結構與功能,更要培養維護全家人身體健康的生活習慣,每個人若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將使全家人終身受益無窮 家庭是繁衍下一代的地方,承擔著生育小孩.養育他們長大成人的責任,因此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如何生育健康的下一代性教育除了透過學校.社會資源與媒體來進行,為人父母在子女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也有輔導子女性教育責任,透過日常生活的教導,幫助子女順利度過青春期,建立正確的兩性交往觀念和態度 當父母雙方碰巧擁有同一個隱性致病基因,或者是某一方家族有病史,或者是基因偶發地產生突變,下一代都可能會出現基因異常的罕見疾病。
1. 家庭人口:家庭人口的多寡是每個父母在生育子女的時候必須思考的議題
2. 家庭資源:包括家庭的居住空間大小.家庭收入的多少.家庭人口的多寡.家庭所擁有的動產和不動產及家庭的社經地位等
3.家庭生態:生活環境

第三節 家庭與親職的心理學基礎(概念)
※家庭與親職的心理學基礎P.16-P.21
家庭與親職有其心理學理論基礎,要瞭解人類的家庭以及親職教育的實施,必須先瞭解心理學的基礎;與家庭親職密切相關的心理學概念包括:兒童發展.人格發展.學習理論,以及家庭系統等
兒童發展 學習理論-行為學派 家庭系統 人格發展

心理學分支的發展心理學主要在探討人類從初生到成人的心理發展過程,特別對於嬰幼兒.
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重的概念,以下將簡單地介紹一些與人類家庭和親職教育有關的心理分析概念:
1. 早年的生活經驗影響日後的人格發展
2. 不為意識所接受的心理活動將被壓抑在潛意識
3. 人心是各種生物力量與本能互動的結果
4. 早年母子關係是日後人際關係的原型
5. 兒童的成熟須經過分離與個別化的過程

1.古典制約:許多情緒與感情的學習,是根據古典制約而來.一個中性刺激與制約刺激,經過反覆的配對聯結之後,中性刺激也會引起刺激反應

2. 操作制約:管教子女常用的許多方式,包括獎勵.處罰.暫停.忽視等,操作制約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會受到增強而增加,會受到處罰而減少

3. 社會學習:人類行為的學習,除了透過獎勵與處罰,還有許多的行為是透過觀察與模仿而學習的.社會學習理論告訴我們,為人父母以身作則的重要性主張家庭是一個系統,要瞭解與幫助個人,應從整個家庭系統去著手家庭系統理論的三個基本概念

1. 系統的概念:家庭成員之間是互相聯結和互相依賴的,任何一個成員的言行,總會影響到另一個成員

2. 三角關係:一個家庭是由許多不同的三角關係所構成的,這些不同的三角關係便是維持家庭系統持續穩定的力量

3. 回饋:消極回饋:是指家庭系統出了問題,當問題與症狀嚴重到瓦解整個家庭系統時,家庭便無法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回饋的概念其實在提醒親職教育專家以及家庭治療者,當一個家庭不能發揮其健康的功能時,透過積極回饋讓家庭的系統能夠重組,以便徹底改善一個家庭系統

阿德勒心理學又稱個人心理學,人格發展概念如下:
1.自卑與超越:成長的過程便是不斷克服自卑的過程

2.生活方式:一個人出生之後,在家庭的社會環境之下,他必須努力去適應他的社會環境,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開始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以及他在家庭中的位置家庭星座:即是兒童生活的主要社會環境,因此父母的教養方式.兄弟姊妹的相處經驗,以及與家人的人際關係,都會影響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格發展

3.心理問題:是因為個人驅力與社會驅力之間缺乏適當平衡的生活方式,而且心理問題是源於個體在嬰幼兒時期與父母的衝突崔克斯認為不適當行為的目標有四:引人注意.獲得權力.報復.自我放棄

第四節 家庭與親職的社會學基礎
人與社會 衝突與合作 社會不平等的現象
為人父母的責任或家庭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協助子女社會化,也就是幫他順利適應社會生活 包括家庭.種族.社團及政府等之間的衝突與合作面對衝突時,兒童是否學習到化解衝突,在衝突中成長,並且進一步學會分享與合作為人父母如何教導子女學習人際關係與相處之道,便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課題 包括社會階級.教育程度.勞動力.性別等

第二章 家庭發展階段的親職任務
第一節 家庭發展階段的概說
一.家庭生命週期:是指家庭從建立到終止的發展歷程P.31-P.34
杜氏-家庭生命週期
第一階段:新婚夫妻家庭 (新婚期約二年)
第二階段:育養幼兒的家庭 (出生到2.5歲)
第三階段:學齡前兒童的家庭 (2.5~6歲)
第四階段:學齡兒童的家庭 (6~13歲)
第五階段:青少年子女的家庭 (13~20歲)
第六階段:子女成年且離家的家庭:係指子女陸續離開家庭後的家庭,俗稱發射中心期,期間約8年
第七階段:中年父母的家庭:係指空巢期到退休之中年父母的家庭,屬中年危機期,期間約15年
第八階段:年老的家庭成員:由退休到夫婦兩人都死亡之老年人的家庭,期間約10~15年

國內學者謝秀芬-家庭週期的劃分方式
1.婚姻調整期 (從新婚到子女出生,約1~3年)2.養育學齡前兒童期 (長子女出生到入小學前,約6年)
3.有學齡兒童期 (長子女約6~13歲間)
4.青少年子女期 (長子女約13~20歲)
5.準備離家期:(長子女20歲成年離家.求學.服役.就業或結婚到幼兒結婚,約12年)
6.第二次蜜月期 (從幼兒結婚分家到丈夫死亡,約10年)
7.孤寂期 (從丈夫死亡到妻子死亡,約8年)

輪番核心家庭 原始的生長家庭在幼子成婚後,即行分家,新的家庭形成,舊有的家庭即告消失,父母仍由諸子輪番奉養,或由一子固定奉養,而由其他兒子共擔生活費用。
家庭的發展大致可歸納為
1.家庭建立期:結婚到長子女出生
2.家庭擴張期:長子女出生到長子女成年且尚未離家前
3.家庭收縮期:長子女成年離家到年邁夫妻相繼死亡,家庭結束為止

相關研究者主要是以親職為主軸來劃分階段,即家庭發展的階段劃分主要是以孩子為關鍵人物,依循孩子的出生及成長去觀察一個家庭的改變。

二.家庭發展任務
家庭發展係指家庭一連串持續改變的互動歷程。家庭發展任務視家庭如同一個個體,認為家庭的每個階段都有問待解決,都有工作待完成,各階段發生的家庭議題都需家人共同努力面對;若順利通過家庭生命週期的各階段,就需盡力負起各階段所應擔負的責任。倘若在家庭事件發生時,個人或家庭無法即時調整認知並以具體行動回應該家庭發展任務,則可能引起家庭壓力。家庭發展任務主要是協調家庭與社會互動改變與適應。

第二節 家庭建立期的親職任務
一.營造溫馨和樂的家庭成長環境P.35
二.準備為人父母與懷孕的調適

(一)建立相互滿足的婚姻關係
(二)建立維持家庭運作的規則

(三)建立新的親屬關係
(一) 不為人父母 (的可能因素)
1.減少經濟壓力與負擔
2.增加自我成就感與發展
3.重視親密的夫妻關係
4.強調父母角色無法被取代的重要性
5.重視世界人口飽和問題

(二)延後為人父母
1.經濟的壓力
2.追求自我事業的發展
3.嚮往婚後的自由生活

(三)立即為人父母擁有子女的基本價值:
1.成人地位與社會認同
2.自我的延伸
3.道德價值的成就:子女的誕生讓父母學會不自私.學會犧牲奉獻.更樂於參與社區等道德情操,而在付出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它的價值,而感到成就與滿足
4.初級團體情感的連結:親子間的互動
5.刺激與樂趣
6.成就與創造:子女帶給父母生活的新重心及意義
7.權力與影響: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能滿足父母對他人擁有權力與影響力的需求
8.社會比較與競爭:對某些父母而言,經由與其他孩子的行為.外表與成就比較和競爭,而獲得優越感的滿足,以及自己威望的提升
9.長期經濟的效用:類似養兒防老的觀念(四)懷孕的適應如何調適懷孕的心理壓力,以及在孩子未出生前預備好家庭環境.嬰兒用品及衣物等,都是家庭建立期的最後階段需面臨的挑戰

心理界限:是指人與人互動時,區分個人之間的一種看不見的界閾或範圍,而這個界限是抽象的.有彈性的.可以互相滲透的心理線

第三節 家庭擴展期的親職任務
家庭擴展期的親職任務,主要是幫助子女度過各階段的心理社會發展危機.回應子女各階段的成長需求.認識各階段的親職類型與親職能力培養等,同時也需重視夫妻關係的經營

※家庭擴展期的親職任務P.43-P.54

一.子女各階段的成長需求與親職任務
(一)家有嬰兒階段的親職任務 (0~1歲)此階段的親職工作重點:
1.承諾給予孩子福祉
2.持續參與孩子生活的兩種能力 處於“信任對不信任”的心理社會危機信任是自我發展的基礎,如果照顧者能保持一個平穩的情緒,建立孩子對世界的信任感,則會開啟孩子“希望”的自我力量,未來在他人生的旅程,能對人信賴.有安全感.有生命驅力

(二)家有幼兒階段的親職任務 (1.5~3歲) 處於“獨立自主對羞愧疑感”的心理社會危機如果父母予以兒童較多的自治與自由空間,則有助於子女自主.自動特質的發展,對於“意志”的美德培育有正面影響此階段的發展重點在於讓兒童學習自我控制,建立自主感;父母宜在此時建立規範,並容許孩子說“不”,以發展子女獨立自主性踐履創新的職責:即是強調要去實踐.去履行,提供孩子生理需求及安全的職責

(三)家有學齡前兒童階段的親職任務 (3~6歲) 處於“自動自發對退縮內疚”的心理社會危機兒童不但具備掌控自己身體活動的能力,而且對環境充滿好奇心,家人如果能容許兒童自由選擇有意義的活動,發展其進取.積極的特質;則子女能獨立進取.行有目的.有方向,
“目的”的自我力量(美德)自然孕育而成3~6歲是孩子發展性別角色認同的要時期,父母應協助孩子認同性別角色順應發展的職責:是指父母需不斷調整自己的親職角色,以回應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

(四)家有學齡兒童階段的親職任務 
(6~青春期的子女)此時父母需培養的親職能力有二:
1.站在孩子的層次,與孩子一起遊戲.休息,以放鬆孩子緊張的心情

2.擴展孩子的生活技能與適應能力,幫助孩子越過學習瓶頸 處於“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的心理社會危機生活範圍大,接觸到家庭外的社區.學校生活,要積極指導孩子各方面的學習及人際關係,兒童會勤勉奮力.滿懷信心,“能力”增強,並具備求學.待人處事的基本能力與方法本階段的發展重點宜著重讓兒童學習面對不當幻想,努力完成學業,積極面對社區人際互動,並獲得成就

(五)家有青少年階段的親職任務父母需培養的能力:
1.安定心理的能力-肯定孩子的想法,對孩子有信心
2.諮商輔導的能力-藉由引導.教導.忠告.或傳授意義等方法幫助孩子 處於“自我認同對角色混淆”的心理社會危機此階段青少年的重要人際關係焦點為同儕團體.領導的模仿對象,需培養的自我力量(美德)為“忠誠”本階段的發展重點是讓青少年獲得自我的獨特感,並學習獲得社會中有意義的角色與地位

(六)成年早期子女的親職任務 成年早期的子女已有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若沒有得到理解,往往會遭誤解而感到孤單,這時子女最需要的是有人同理他,能與他親密的交心父母職責宜將重點重新放回創造健康的親子關係上,盡可能的用交心.慰藉的方式,來增進親情交心:其作法是與孩子一起分享愛.想法與情感慰藉的作法:指孩子表達同情心.同理心

(七)成年中期子女的親職任務 此階段子女最希望得到支持與睿智提供,也是事情最多.煩惱負擔最重的時期父母可貢獻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力量,幫忙照顧下一代,或當子女的人生導師,引導孩子洞察事情真相並給予建議等

二.夫妻關係的經營
(一)影響夫妻關係發展的因素
1.經濟負擔加重
2.家務工作量增多
3.夫妻獨處時間減少
4.子女教養問題的差異
5.外出工作的壓力
6.夫妻生命週期的差異

施希-「性別鑽石理論」(P.52P.53):人剛出生時,在性別上只有生理特質的差異,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擴大,大約到了18歲青春期時性別角色差異最明顯,約65歲進入老年期以後,性別的兩面再度接近,女性增加男性特質,男性增加母性特質。

如施希(Gail Sheehy)指出,男人和女人只有在出生時期及老年期的目的及價值最近,而這兩個時期的中間,他們會朝不同方向移動。在中年危機前,男人主要尋求自我實現,而女人則是被家庭的價值所困,在35-45歲之間,多數男女兩性的發展方向正好相反,男人變得傾向家庭,而女人則傾向家庭外尋求自我實現。

(二)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從家庭教育的觀點而言,良好的夫妻關係是成功教養下一代的基礎給予夫妻彼此更多的協助及支持,同時子女也可得到較多的關愛與照顧,親子關係也較佳

(三)重視夫妻關係的經營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故要重視夫妻關係的經營

第四節 家庭收縮期的親職任務P.55-P.58
※家庭收縮期的親職任務P.55-P.58
一.適當地協助年輕人就學.工作與婚姻
二.調整及適應父母與成年子女的代間關係

三.成為家人重要支持的來源
此階段家庭是離家子女的重要支柱,同時也扮演維繫離家子女與家庭成員間相互支持的角色
當離家子女有需求時,家庭是他的後盾,適時的提供支持與資源,以協助其更加獨立自主與茁壯

四.適應為人祖父母角色

五.婚姻關係的再調適
中年父母階段由於子女均已離家,家庭進入“空巢期”
這個階段夫妻需學習相互支持,培養共同的興趣,與自己的子女及孫兒們保持良好的關係,以為子女終生學習的典範

六.成為子女的人生導師:父母對生活及生命的態度,卻能影響子女於無形

第三章 家庭系統與親職教育
第一節 系統的基本概念
系統取向的親職教育以環形因果的模式來解親子間的互動
系統取向親職教育重點不在於父母學習控制或是改變孩子行為的技巧,不從行為的對或錯來思考,而是從親子在生活情境中的循環互動來理解親子的行為

※系統觀的基本概念P.67-P.69
一.以系統為理解問題的場域 系統論主張系統是由許相互關連的元素所組成,任何一個元素的變動均會影響其他元素,以及影響各元素之間的關係

二.以家庭互動為理解問題的視角 從系統論來看個人的行為,開展了人們對行為的理解,將理解的視角從個人內在因素及因果直線關係的角度,擴大至個人與系統的互動及循環因果的視野家庭系統觀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孩子.家庭及社會交互作用下的產物

※偏差行為的形成原因P.69
系統觀認為偏差行為是孩子與系統互動的結果,協助的方法將針對孩子身處的情境,而非只從孩子的偏差行為著手。也就是系統觀重視孩子本身及所處的情境,行為發生於情境脈絡中,不能只看孩子的行為本身,而忽略孩子與情境系統中的人事物等之關連與互動。

第二節 家庭系統與親職
家庭系統的主要元素與親職關係
家庭系統與親職
一.循環互動中的親子關係P.69-P.70 系統論主張家庭成員的行為是循環互動的結果個體生存在系統中,行為受到系統裡各種元素的影響,同時個體不是被動的受環境因素所操縱,而是主動對環境因素產生回應

二.替罪羔羊與偏差行為 個體的行為是反映家庭系統問題的徵兆,是家庭系統的“替罪羔羊”,也就是有問題的不是個體而是家庭系統替罪羔羊的概念可以提醒家長,從檢視家庭系統來理解孩子或任何家庭成員的行為,也可積極避免家庭成員的不良適應行為,並促進家庭成員的健全發展

三.分化與青少年獨立性的發展P.71-P.72 分化的概念是由家庭治療師包文所提出與原生家庭分化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發展任務分化:指的是一種在情緒上的獨立感,個人不會因為受到家人的操控或影響而產生防衛性的情緒反應,稱之為自我分化家人之間有親情的連結,親密的互動是家庭的重要元素,也惟有能與家人保持親情接觸與親密係的人,才能有健全的自我分化如果個體只是在身體上離開家庭,與家人保持距離,並不是自我分化,只是情緒上的割離分化的概念提醒父母如何協助青少年安心的展翅高飛,而不必有罪惡感,以促進青少年的獨立性,讓孩子們為下一階段的人生任務舖好梯子

四.界域與次系統P.72-P.73 隨著成長逐漸發展“自我”感,並且在心理上形成一個無形的屏闈,以區分自我和他人,此無形的屏闈稱之為界域家人會因親密距離的差異而形成各種次系統核心家庭常態的次系統有:父母.夫妻與手足次系統,次系統的存在有助於家庭成員情感與關係的發展

五.家庭氣氛P.73-P.74 家庭氣氛是一種感覺得到,但摸不到的抽象元素,不過家庭成員可以很輕易的察覺家庭氣氛家庭氣氛的重要指標:
1.凝聚性:指的是家庭成員間情感相繫的程度
2.情緒的表達:指的是家庭是否允許成員自由表達情緒
3.權力關係:指的是家庭成員間相對的影響力
4.獨立思考:指的是家庭允許成員獨立思考的自由度

六.家庭規則 通常由父母主導,很多家庭的規則甚至於來自代代相傳控制家庭成員言行的尚有不成文家庭規則,也就是未被明確規範,但孩子們能從父母的非語言訊息中,察覺一些價值觀或信念

第三節 家庭生命週期與親職任務
各生命週期中家庭系統的變化,以及親職行為的因應
※家庭生命週期與親職任務P.75-P.78
一.新婚期: 夫妻雙方必須為生育子女做好身心的調適,並在居住環境及經濟上做迎接新生兒的規劃

二.家有嬰兒期 嬰兒期的發展任務主要為建立與父母親的情感連結.建立對人的信任感.生理健全的發育.肢體的自我掌控感情感依附:是心理學者鮑比所提出,用來說明嬰幼兒對主照顧者產生強烈的心理上與情感上的連結,此連結是嬰幼兒健全發展所需,也是嬰幼兒建立對人的信任感的基礎父母親必須能滿足嬰兒的發展需求,所以這階段的父母角色應著重在:1.身體的照顧,滿足嬰兒身體發育及安全所需
2.滿足嬰兒的情感需求.與嬰兒有良好且充足的撫觸和回應,以奠定嬰兒對人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同時能和父母形成安全的情感連結3.營造適合嬰兒身心發展的居住環境

三.家有幼兒期
1.行為規範的建立,以利社會化行為能力的發展
2.主動探索與學習的行為習慣
3.情緒表達與管理能力
4.口語表達能力

四.家有學齡兒童期 學齡兒童必須建立基本的讀.寫等能力,擴展求知的領域與深度.與同儕合作互動的能力.責任感與自我效能感的養成,都是這時期兒童的發展任務這時期的親職角色首重與學校合作,在家多多鼓勵孩子,可促進孩子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並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此時期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將影響孩子與父母的分化,因此親子的關係亦需調整,給予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以促進責任感與自我效能感

五.家有青少年期 青少年的重要發展任務是與父母分化並形成自我認同感,有明確的自我方向及健康的自我意象親職角色應能鼓勵子女獨立性的發展,協助子女發展生涯的目標,並做為子女發展的後盾,與子女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商

六.家有成年前期子女 成年前期的個體必須與原生家庭分化,並有能力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須為家庭成員生活做預備選擇配偶後,能對配偶有所誓約並實踐之;在經濟上能自主,在生涯上有務實的規劃,在工作上負責盡職此時期的父母須能鼓勵子女獨立,接受子女已成年並在子女分化的過程給予情緒上的支持,減少親職角色的介入,以協助成年子女獨立生活

七.子女成年離家期 在此階段親職任務可以下,為自己和配偶安排老年生活,維持健康的身體和適當的社會生活,讓成年子女放心的去經營新成立的家庭

第四節 家庭系統觀對父母的啟示

家庭系統觀對父母的啟示
一.原生家庭及社會文化對親職行為的影響 大多數父母的親職行為學習自原生家庭父母的管教觀念與方式,為人父母者需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管教信念與方式,如何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將好的部份保留,放棄無效的部份,才能成為有效能的父母社會文化對親職行為也扮演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不同時代的教育制度也影響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法

二.當前家庭系統因素對親職行為的影響 家庭成員的多寡.子女數.核心家庭或大家庭.居家環境等均會影響父母的親職行為家庭經濟環境.社會地位與親職功能密不可分,父母的職業.年齡.身心健康狀況.教育程度均影響親職行為

第四章 阿德勒學派取向的親職教育
第一節 緒論
阿德勒創立個體心理學,提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判斷和選擇
人的行為是自我導向的,每個人的行為均朝向自我設定的目標去展現
阿德勒主張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個體,具有社會興趣,具創造力,且是獨立自主的
阿德勒的主張經其門徒崔克斯予以詮釋並推廣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兒童輔導

※ 阿德勒學派的基本假設與基本概念P.87-P.93
阿德勒學派的基本假設
(一)人都是社會性的生物,追求在社會群體中的歸屬感
(二)人的行為具有自主性,個體的行為是自發的與自我創造的
(三)人的行為具目的性,有自我設定的目標,每個人都朝自設的目標而行動
(四)每個人所覺知的世界是主觀意識的產物

阿德勒學派的基本概念
 (一) 人是社會性的生物體
(二) 個體行為的自主與自我創造性
(三) 個體行為的目的性
1. 自卑感與虛構的目標
2. 追求優越感
3. 錯誤的行為目標
4. 知覺的主觀性與生活型態
5. 個人邏輯

崔克斯將阿德勒學派的這些核心概念,轉化為適合家長與教師學習的模式,教導家長與教師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辨識孩子的行為目標;運用邏輯後果與自然後果的方法,訓練孩子養成負責的行為;並以民主的討論方式來協助孩子獲得歸屬感需求的滿足
父母效能系統訓練模式,即是崔克斯衍伸阿德勒學派的概念,所建構的親職教育模式,以協助父母有效管教孩子

第二節 阿德勒學派的基本概念
阿德勒學派主張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行為具自主與自我創造性,人的行為由自我設定的目的及主觀意識所引導

阿德勒學派的基本概念
一.人是社會性的生物體 人格是在家庭的特殊社會情境中型塑而成,不是先天存在的如欲瞭解一個人,必須從個體所存在的社會情境來思考;也就是我們不能只從孩子的表象行為來理解孩子,而必須從其所生活的家庭或學校的社會情境來理解孩子的行為意義家庭星座:意旨一個人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社會心理地位,也就是個體為自己在家庭成員關係中設定的位置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父母心中的珍寶,是家庭星座中最閃亮的一顆星,小孩子在家庭中最渴望的是家庭星座中的太陽位置
影響家庭星座的要素:手足關係.家庭價值觀.家庭氣氛.父母的行為.個體的家庭角色孩子的行為具社會性意義,希望能獲得在團體中的歸屬感,希望擁有重要性

二.個體行為的自主與自我創造性 阿德勒學派主張家庭的人際互動是塑造人格特質的主要關鍵,但個體在家庭的人際互動中,並不是被動的回應者,相信人是自我決定的,而且是具有創造力的個體個體對於如何運用自己的人格特質具有自主性,也就是擁有什麼特質不重要,重要的是個體如何去運用特質,使該特質發揮正向功能社會興趣:個體具有社會興趣,表示其人我關係良好.能與他人合作.且關懷人群福祉

三.個體行為的目的性
(一) 自卑感與虛構的目標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都具有目的導向之意含,個體不斷的朝向自己所設定的主觀目標而努力每個孩子在家庭經驗中為自己定了社會心理地位,追求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孩子的重要目標,阿德勒學派稱之為“虛構的目標”,此目標乃個人主觀所設定,未必符合現實,因此以虛構稱之克服自卑是一切人類奮鬥的動力,是建構成就的基礎,人類的進展是克服自卑感的過程兒童的自卑感是普遍存在的事實,因為他們身體弱小,知識經驗不足,常需依賴人才能生存下去,同時又需要受到成人之控制

(二) 追求優越感認為爭取成功是人之所慾,即行為的最終目的均在於希望獲得優越感(三) 錯誤的行為目標崔克斯認為兒童的錯誤行為含四種目標:(這四個錯誤目標有階層性)1. 引起注意:兒童的自我價值在初始遇到挫折時,通常是以引起注意為行為目標
2. 爭取權力:當他們的努力未得到適當的回應,便開始與父母爭奪權力,以證明自己的重要性
3. 尋求報復:如果孩子是輸的一方,可能就會加劇報復的行為或是以自暴自棄的方式來傷父母的心
4. 自暴自棄阿德勒學派認為孩童初始的任何錯誤行為均非故意為惡,他們可能出於好奇.無知.飢渴.疲累.無助等因素
(四) 知覺的主觀性與生活型態由於知覺的主觀性,孩子對於任何一個經驗都具有其特殊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因應該經驗的行動模式生活型能:從家庭經驗所建立的信念
(五) 個人邏輯由於生活型態形成於認知與推理能力不成熟的孩童時期,所以很可能是誇大或過於簡化,甚至錯誤不實的信念,每個人的信念有其特殊性,是相當個人化的,因此稱之為“個人邏輯”

第三節 父母效能守則
一.鼓勵:
孩子希望擁有在家中的重要位置,渴望自己在父母的心中是有價值的,父母鼓勵和肯定是讓孩子感受到價值感的不二法門
(一)鼓勵的重要 得到父母尊重與信任的孩子,不論其學業表現及各種行為表現是否優異,孩子內在仍然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是被肯定的

(二)鼓勵的原理與原則P.95-P.98
1.鼓勵要針對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的表現
2.區分鼓勵與稱讚稱讚是用在孩子完成工作或表現得好的時候鼓勵是用在孩子失敗的時候,或在工作進行中,孩子想做嘗試的時候
3.鼓勵出於對孩子的信任與肯定
4.讓孩子有成功經驗
5.鼓勵孩子承認錯誤

二.民主的溝通與社會興趣的培養
社會興趣是一個人與他人相處的態度與行為,社會興趣發展健全的個體才能與人合作
民主的溝通是可德勒學派訓練父母的重點,在民主的互動之中,孩子才能養成合作的特質

三.培養勇氣
人生歷程處處是挑戰,時時考驗著一個人問題解決與克服困難的智慧,阿德勒學派認為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大資產是面對人生的“勇氣”

四.邏輯後果與自然後果
(一)紀律訓練與自我控制 阿德勒學派認為經由紀律訓練,可培養自我負責的行為,用負責的方式去滿足價值感與歸屬感紀律是一種自律的行為,不需依賴外在的規範,便不必用到處罰
(二)自然後果:(P.99) 自然後果是指孩子行為之後所產生的自然結果

(三)邏輯後果:(P.100-P.101) 邏輯後果是人為的後果,是父母加諸給孩子的行為後果使用邏輯後果必須符合邏輯原則,否則變成處罰,將無法培養孩子的合作.負責與自主行為所謂的邏輯原則是指所加諸於孩子行為的後果,必須主意正當性原則和民主原則
1.遵守正當性原則與民主原則正當性原則:意指所加諸的後果的型態,必須和孩子所犯的行為有關聯,而且量要合理民主原則:指所加諸的行為後果,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討論下的約定
2.目的在於自我負責與自律運用邏輯後果的目的,不在於處罰孩子或讓孩子受辱,邏輯後果必須能讓孩子從經驗中學會自我負責
3.以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前提:邏輯後果的效果奠基在良好的親子關係,親子互相信任,才能執行雙方的約定

第四節 阿德勒學派取向對父母的啟示
一.從行為的社會意義來瞭解孩子 在家庭中,父母與手足關係所營造出來的社會情境是瞭解孩子行為的重要線索

二.從行為的目的性來瞭解孩子 父母必須能瞭解兒童的行為目標,才能進一步協助他們洞察自己的行為目的,並且教導他們採取利社會的行為方式

三.從知覺的主觀性來解孩子 人們所知覺到的經驗,受到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孩子的主觀世界須要父母細心去瞭解關懷,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被尊重

四.父母的任務 家庭的任務在於協助孩子發展出具有“社會興趣”的生活型態,讓孩子能與周遭世界產生正向的連結,能夠關懷別人並且與人合作阿德勒學派除了幫助父母從孩子的行為定義來瞭解孩子,同時也教導父母用鼓勵.邏輯後果和自然後果的管教技巧來培養孩子合作性.自主性及負責感

第五章 父母效能訓練模式的親職教育
第一節 父母效能訓練模式簡介
戈登於1970年代發表“父母效能訓練”,以人本主義的原理與促進親子間的關係為主軸,並將此原理轉化成明確可行的技巧,訓練父母以有效的方法來關懷及管教孩子
主張應採取教育模式,而非治療模式,親子雙方都無須接受心理治療,只須學習有效的相處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親子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第二節 父母效能訓練的基本原理
父母效能訓練的基本原理P.112-P.120
一.積極傾聽技巧 藉由傾聽可以讓當事人感受到被接納.被尊重,進而能對諮商師產生信任與安全感
(一)傾聽技巧的要素傾聽技巧的要素是對人的尊重與信任,尊重當事人存在的價值,不論當事人如何思考.如何感受,都是被尊重的對當事人信任的意涵是相信當事人內在有能量來為自己解決困境,克服挫折,面對傷心事PET模式教導父母,當孩子主動告訴父母有困難時,不必急於提供建議及方法,或幫孩子解決問題,而代之以積極傾聽,協助孩子用適當的溝通方式把情緒說出來,並且清楚的描述所面臨的問題

(二)積極傾聽三部曲P.113:情緒反映:父母發自內在的對孩子的情緒之理解與接納內容反映:在於讓孩子知道父母聽懂他們的陳述,而且沒有評價性意義反映:是協助孩子更進一步澄清,問題陳述中隱含的意義及未表達的情緒,除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同理之外,也可擴展孩子對自己和對問題的理解,並增進表達情緒與陳述問題的能力

二.“我...訊息”技巧 父母效能訓諫的原理:在於運用人本精神的溝通,來達到優質的管教子女之功能
(一)“我..訊息”技巧適用時機:主要用於當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困擾時
(二)“我..訊息”技巧的具體步驟P.115-P.117
1.父母溫和堅定的說出情緒
2.父母具體陳述引起情緒的問題

(三)“我..訊息”技巧的原理P.115-P.1171.
 父母的情緒管理:“我..訊息”技巧教導父母用適當的語言說出情緒,這是一種對自己情緒負責的態度;教導父母用“我..訊息”技巧,
1.來訓練情緒的管理和有效的表達
.做為孩子良好的示範
.保護孩子的自尊,促進孩子專注的聆聽:父母的效能在於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提供有益於自我價值的氛圍,讓孩子在高自尊的情境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雙羸的衝突解決技巧
(一)“雙羸的衝突解決”基本原理P.117-P.118針對問題解決的歷程而言,也就是不論結局如何,讓決定是在雙方充分溝通,取得相互瞭解,並且沒有傷害任何一方的自尊之下,所產生的決定

(二)“雙羸的衝突解決”技巧之具體步驟P.118-P.1201.
1.具體陳述衝突事件
2.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3.評估方法的可行性
4.選擇親子雙方同意的方法
5.執行雙方協定
6.評估執行的效果

(三)“雙羸的衝突解決”的原則:P.118-P.120
引導孩子在衝突情境中,居於主角的位置即父母沒有發號施令,而是引起孩子的自主性,生活中隨隨地都是好機會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父母不必擔心或害怕衝突情境,而是學習運用每個情境來培養孩子自主與負責

第三節 父母效能訓練模式的功能P.121-P.122
(一)培養孩子自主與負責
(二)訓練孩子思辨能力
(三)親子的自尊受到尊重
(四)親子關係的增進

第四節 父母效能訓練對父母啟示
(一)出於真誠,勿流於形式
(二)是尊重與關愛,而不是寵愛與
(三)是負責任的妥協.而非委曲的投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