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96暑→心理學與現代生活 重點整理


心理學與現代生活 重點整理

鍾吉家 2005-08-31 00:58:44

空大書香園地

第一章 自我認識
第一節、自我的意涵 p.6~10
自我的意義 p.6~9
詹姆斯
P6 認知者的主體我 具有感知能力,能經驗想像、知覺和計畫,能決策和適應外界的行動體。
被認知者的客體我 經驗和意識的客體,呈現於外的身體、財物、名譽、工作或心理能力。
客體我分三個部份
1.物質我:以個體身體為中心,加上外在事物。
P.6 如家庭、物品等屬於自我最低層次。
2.社會我:他人所評價的自我。經由他人的反應中修正自己,成為社會
我的內涵,是個人努力適應環境的過程。
3.精神我:個人內在主觀的部分。如價值、思想、感受、心理傾向和行動意志等。屬於自我最高層次,統御全體活動。

庫雷
P6~7 強調個人和社會的依附關係,即每個人從共同生活的社會中抽取出理念或價值系統,成為自己內在的一部分,是為【社會自我】。
影響到自我的因素
1. 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2. 想像他人對該形象的評價。
3.對該形象產生情感反應,如自卑、得意、驕傲…..

密德
P7 個體將他人對自己的想法內化形成自我概念,自我的雛形是先由某些特定他人或團體對自己的態度所形成,這是【概括化他人】。

蘇利文
P7 與他人互動過程中形成自我概念,受到有意義他人的影響最大,由意義他人的讚美或懲罰中,反映出對自己的評價。如父親認為兒子不夠勇敢堅強,則兒子會以此種觀看自己。

羅吉斯
P7 兒時與重要他人互動形成對自我的印象。
為了獲得他人的接納與喜歡,會不斷修正自己的信念與形象,以符合他人的需求。

康姆與史尼格
P7~8 開放的模式
1.內在核心:最重要、有意義、最基本的知覺,如:我是好父親。
2.現象我:次要的其他特質,具有穩定性,如:我很負責。
3.知覺域:在自我以外的感受情境。
經由持續的發展 由內向外發展。

外圍的自我結構
1.生理我:對自己身體功能和生理需求的看法,如身體心象。
2.心理我:對某些特定價值、信念認定,如自我認同、自尊。
3.社會我:在社會中所扮演各種角色的看法。
4.道德我:指個人靈性和價值感。

漢馬雪克
P9 廣義 透過自我意識的各種因素體會自我的存在。
狹義 自我是所有意識中的「我的」集合。
存在中心觀點 自我包括所有主觀的了解和人際係的世界,是所有經驗和重要性的特別中心。
包括:信念、態度、價值、自我概念等。

薩提爾
P9 視每個人的核心「自我」為自我環的中心。
自我環由八個不同的元素或層次所組成,彼此交互作用並且在個人福祉上產生恆久的影響。

【八個元素】後*部分】

傅佩榮
P9 強調全人格的全方位發展,完整的人包括生理、情緒、理性與靈性層面,亦即身心靈整體觀。
1. 靜態分析:自我結構,包括「身、心、靈」三個層面。
2. 動態分析:自我發展,人生的行程、生涯規劃、時間的焦點、起步的問題與心態五部分。

第二節自我的結構  p.10~15
自我的結構
主體我和客體我
p.10~11 客體 指被認同、被感受、被知覺。
【自我概念】是一種客體,被知覺的對象,是狹義的自我。如果自我尚包括指導個體行動,以適應外在環境要求的一組心理歷程,那就是過程的自我。
主體 個人能思考、能感受,並且能認知客體。 主體我與客體我交互作用的過程,是過程的自我,也是自我意識的基礎。
身體我、社會我 人格我

p.11~12 發展成熟的人,自我概念包括三部分
1. 對自己身體及其生理需要的認定。
2. 對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擔任種種角色的認定。
3. 對某些信念,理想與價值體系的認定。
由以上三部分分別構成了身體我、社會我、與人格我。

P.12 1
身體我:對身體功能的認識及珍惜的情感,視身體為統整的單位,並負起維護的責任。
1. 社會我:在社會團體中,如家庭、社區、學校、社團、職業…等的各種角色產生綜合的知覺與認定,表現出正確的社會行為。
2. 人格我:個人對某些信念、理想、行為規準,價值體系的認同。包括:道德我、宗教我、精神我。

靜態分析(身心靈三層面合一)的自我
p.12 自我結構分為「身、心、靈」三個層面,
包含「時間、現在、未來」三個向度。
1. 身:目前為止身上所看到的一切,代表「過去」。
2. 心:是「有知」、「有情」、「有意」的主體,可代表「現在」。
3.靈:能夠指示一個人前進的方向,是比較針對「未來」。
身、心、靈三個層面

p.13~15 身 生物學可分析的
1).身體形貌,可具體陳述的年齡與健康,有相對性的。如美醜、身體代表的一切。
2).本能、衝動和慾望。
擴大解釋
1).多重角色,從事職業,表現出的姿態,過去所成就的一切。
2).人際關係與社會形象等。
心知
1).對外界的理解。
2).對自我與外物關係的理解。
3).對自我整體與根本的認識。
情 重點在於協調,使感情普遍而適當發展,生命展現得多采多姿。
1).與特定個人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
2).自我情緒的中與和。「中」代表情感豐富的能量。「和」將情緒適當發諸於外。
3).審美感受與博愛情操。博愛是一種「超越自我」或「無我」的境界。
意 特色在於「抉擇」
強調三點
1).創新的關鍵,指向未來。
2).崇拜英雄與成為英雄。
3).無怨無悔,自強不息。
能力
1.身心活動界定意義的能力。
2.容納和消解一切潛意識情結的原點。
3.將命運轉化提升為使命的精靈。
4.在信仰中回歸超越界的管道。
原點
精靈

*自我環:由八個不同的元素或層次所組成,彼此交互作用並且在個人福祉上產生恆久的影響。P.9
1).生理層面:身體部分。
2).智力層面:左腦的,與思想、事實有關。
3).情感層面:右腦的,與感覺、直覺有關。
4).官能層面:眼、耳、鼻、舌、皮膚。
5).互動層面:我—你,自己和他人的溝通,自己和自己之間的溝通。
6).營養層面:固體和液體的攝取。
7).環境背景層面:顏色、聲音、光、空氣、溫度、形態、行動、空間和時間。
8).精神層面:生活的意義、靈魂、精神和生命力量。
第二章 自我的發展和瞭解
第一節 自我的發展
自我發展
階段式的
自我發展
p.23~28 個體化期—
身體我的萌芽 意識到身軀屬於我,體認自己存在,是一切感覺、經驗、行動的依據,不可分割的完整個體,對軀體有支配感、占有感與愛護感。
身體發展的階段
P23
1).主體與個體未分化時期:五、六週有微笑、三個月脫離封閉,視知覺發展,有情緒。
2).嬰兒的微笑反應 (個體化第一期):有辨別圖像的能力。
3).憂煩不安的第八個月 (個體化第二期):「物體恆存」、「優先物體」概念。
4).客體化關係第三期:走路、摸索、模仿大人,已知用「我」
客觀化期—
社會我
的發展 形成
自我意識發展
客觀化的特色:
p24
1).鏡中我的認知
2).反觀能力的出現
3).性別角色的認知
4).家庭角色的體認
5).「擁有」的觀念
6).兒童遊戲的功能
7).角色遊戲的發展
8).競賽性遊戲的角色取替
9).概括化他人
10).上學所帶來的衝突
11).道德概念的發展
主觀期—
人格我
的茁長 青少年期特點
p27
青春期到身心發展成熟大約十年,【要求自主與表現個性】。
1).自我意識的突顯
2).形式運作期的心智特徵
3).青少年期的道德判斷
4).自我價值體系的建構
5).成年期的智慧增長
6).自我意識內容的分化與充實
環狀式的
自我發展
p.28~30 自我發展如樹的年齡一般,每個階段形成一環環的樹輪,可稱為「自我成長之輪」,是自我本質如何和每個社會心理階段相關的結果。 (2-1 p.30)
艾利克森理論 出生到退休都要經過八個心理階段,每個階段都代表一個心理的危機。
1.信任對不信任(出生到一歲半)
2.自主對羞恥(一歲半到三歲)
3.自動自發對罪惡感(三到六歲)
4.勤奮對自卑(六到十二歲)
5.認同對認同混淆(十二到二十歲)
6.親密對孤獨(二十到三十五歲)
7.生產對停滯(三十五歲到退休)
8.統整對絕望 (退休的歲月)
漢馬雪克 自我的社會心理根源,
主要輸入管道
(使人意識到自我)
p322-2
1.聽覺線索:聽見自己的名字,描寫的形容詞:
2.身體的感受: 伸懶腰、蜷曲、爬,溫柔、粗略的抱著、
3.身體形象的訊息:所看到、摸到的、探索身體…
4.個人的記憶:儲存早期的經驗和情緒的意義。
基模式的
自我發展
p.31~32 基本因素 自我有如個體
(被知道者)
主要的屬性
1.身體的 (長得如何)
2.社會的(如何和別人應對進退)
3.情緒的(感覺如何)
4.才智的(如何思考)
這些屬性在自我世界中交互作用,經由四種訊息了解自己
(自我如行為知道者) 1.知覺 2.行動3.思考 4.記憶
交互作用 自我屬性與心智能力交互作用結果,發展出二個主要的
中心元素:p31 1).自我概念 1.所觀察到的自我 (人們所看到的自己)
2.真實的自我 (經由臨床或測驗所評量出的)
3.理想的自我 (即我們期望自己所成為的人)
2).自尊 (感覺性的和評鑑性的自我)
系統式的
自我發展
p.33~34 艾利克森 人類生命是由三個重要系統相互作用和修訂而產生
1. 身體系統:由一系列因素發展變化而成,包括由遺傳所導引的成熟和種種環境因素。
2. 自我系統:包括對思想和推理很重要的過程如記憶,解決問題的,語言的和使用符號表徵的能力,理想等。
3.社會系統:人與社會整合的過程。
動態分析式的
自我發展

p.35~36
1.人生的行程 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恩怨情仇
2.自我的生涯規劃 事業、家庭、自我實現
3.人要活在當下 我、現在、在生活
4.認識自己是人生的起點 什麼事使我感動?什麼人使我羨慕?我對自己滿意嗎?
5.調整好適當的心態
p36
1.保持謙虛和敬畏
2.在了解與寬容之間不斷成長
3.培養好的習慣
1.知 將所學到的觀念應用在行為上。
2.情 經由了解建立一種行為模式。
3.意 定期讓自己的人格特質提升。
整合式的自我發展

p.36~39 韋爾伯
自我發展
九個階段

p37
1.物質的自我 沒有時間感、空間感及客體感,沒有向外追求的願望。
2.口腔的自我 又稱為營養器的自我,以口腔的吸吮為主。
3.身體的自我 超越物質環境,控制環境。受快樂原則支配,有簡單的感覺
4.語言的自我 孩童和說話能力認同,擁有記憶及概念,進入符號、概念世界
5.心智的自我 區別身體與心智不同,簡單思考,對物質世界某種程度的控制
6.統整的自我 前述五個階段加以統合,成為一個較為均衡而完整的自我。
7.精緻的自我 意識開始進入超個人狀態,進入真正精緻的狀態,
1.低層的精緻:超心理學,包括靈魂出竅的經驗、超感知覺。
2.高層的精緻:高級原型,超越所有認知過程中的形式,如具體形象、客體、工具、思想概念等。
8.原因性的自我 邁向更高層次統整的一體感。
1.低層原因性:指個人小我融入超個人自我最高層的型與高層型產生一體感。
2.高層原因性:最高層的原型轉變為無形象的意識。
9.終極、最後的轉變 到達最終極的最高境界,恢復真如本性,是最終的合一。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境界。
韋伯的自我發展 從較低層次中產生較高層而複雜的結構,然後認同新結構,以控制較低層的部分。P39

*認同身體為自我,則以身體控制物質環境。
*認同心智,則使用心智操作身體。
*認同精緻我以控制物質世界、身體與心智。
第二節自我的瞭解
自我的暸解 自我覺察理論
p.40~41 當集中注意力於自己時 依自己內在的標準與價值評鑑並比較自己現在的行為。
根據研究發現 分析後馬上反應出來的態度是不太可信的,因此根據這種負面態度所做的決定,往往會令當事人後悔。
經由自己的感受探索、省思 可以揭開深藏在感受背後的面紗,使我們處於們我察覺狀態,而易於偵測感受。
觀察他人或他人行為
P41~42 *自我觀察是自我了解的重要來源,當內在的線索薄弱時,就必須依外來的線索(行為與週遭的環境)推論內在的狀態,也就是說外在的行為是內在感受的可靠指南。
自我知覺理論 個人對自己的態度、情緒及其他內在狀態的了解,部分是觀察在眾人面前的言行舉止,或從言行舉止發時的環境推論而來的。
三種容易產生錯誤的推論:p42
1.當影響行為的外來因素很微妙時,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的行為反映出自己的態度與人格。
2.當影響的外來因素是很明顯時,會使我們高估了它的影響度。
3.當造成生理激發狀態的原因不清楚時,會導致我們產生錯誤的情緒。
*自己的行為往往是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有效的指引。
自我基模
基模架構
我們於社會與世界建構一套理論,它是存在於我們腦中的認知結構,負責將
各種主題的資訊加以彙整,並且影響了我們所關注的、思考的與所記憶的資
訊,從而建立了對許多事物的基本知與印象。
自我基模 自我根據過去的經驗,將所認識的資訊彙整成知識結構,以協助了解、解釋並預測自己的行為。
自我基模能幫助組織對自身認識的新訊息,也能幫助組織對過去行為的記憶。
內隱人格理論 驗證出人們對自己想法與感受的轉變,以引導的方式影響我們對自身經歷的記憶。我們記憶的正確性,有賴於內隱理論是否正確。
與他人互動 鏡中自我 自小接收來自家人、朋友、師長、同學或是其他陌生人有關於自己的訊息,這些訊息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
他們眼中的我們。所以我們對於自己的評價會依據他人的回應與評價而形成。能夠接受他人的觀點的能力,是形成自我意識非常關鍵的條件,如果長時間接受他人對我們的看法,鏡中自我就會慢慢形成與他人比較 社會比較理論 假如我們想確定自己的感覺、特質與能力的話,別人及其感覺、特質與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資訊來源,也就是透過與他人做比較,來了解自己。用來比較的對象會與自己的目標相關,依想認識自己的能力,或確定目標,或使自己更有信心而定。
第三節重要的自我相關概念
重要的自我相關概念 自我概念
p44~46 是對自己為誰的一些信念,又稱為自我基模,是由過去的經驗所形成,包括與個人有關的個性特徵、能力、外型、價值、目標與社會角色等有關。
自我不一致與情緒的關係:p46 自我不一致 現實我與理想我不一致時,產生失意感(如難過、失望)因而導致沮喪的後果。
現實我與應然我不一致 感受到不安(生氣、焦慮、內疚)
因而產生焦慮症。自尊
P47~49 自尊是對自我價值的評價,也是自我概念的評價層面。自尊的建立和個人過去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重要他人所給予回饋以及對待的方式有關。
自尊三種型態:p47~48
1. 基本自尊 經由發展的經驗及有意義他人的反應而來的,是穩定的核心部分。
2. 功能性、情境性自尊 會依每日所遭遇的情況而改變,易受他人的回饋所影響。
3. 防禦性、假性自尊 如果理想與現實差距過大,而威脅到對自己的看法、感覺或滿意,便會採取防衛性的方式保護自己,以維護自尊。

高自尊的人
對自我感到良好,勇於表達意見,能接納別人觀點,所以正向的自我概念與自尊同義。
低自尊的人 自我看法不清楚易混淆。
自我歸因
P49~51 係指人們對於自己行為原因所做的推論。人們經常對自己的經驗,言行舉止、思想態度加以歸因,因而找出一些意義來,這其中也包括一些臆測和推估的部分。
歸因
三種向度
p49
1.內在或外在 內在歸因 將行為的原因歸我於個人
的特質、氣質能力或感受。
如考試不理想歸於自己所下的工夫不夠
外在歸因 將行為的原因歸諸於環境的限制、情境的要求等。
研究顯示 將缺失歸因於內在或個人的因素,更易於感到沮喪。
2. 穩定或不穩定 行為原因的隱定性
穩定的內在行為原因 智力或幽默感。
不穩定的外在原因 規則條文。
不穩定的行為原因 會改變或易於變化的行為。
3. 可控制或不可控制
可控制的 對工作所付出的心力,是在個人的掌控範圍內。
不可控制與生俱來的,如對音樂的喜好,是難以掌握的,或是不
控制的。
自我規約
P51~53 設定目標全力以赴,不達目標絕不甘休,這種引導與掌控個人行為的工作就是自我規約。
自我規約的中心概念:
p51 自我效能 自己相信能達成某些特殊目標,與對自己擁有的技能可以完成某些事項的信念。
四種自我效能的來源p51
1.精熟的經驗
2.替代經驗
3.說服與鼓勵
4.對情緒激發的解讀
自我挫敗 人們有意做出有害個人利益的行為。
三種自我挫敗的行為p52
1. 有意自我毀滅
2. 付出代價
3. 抵消策略
自我表現
P53~55 自我概念個人如何看待自己,而公眾我卻是個人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自我表現即是人們努力表現,以期在他人面前,獲得正面、可愛的、受敬重的印象。
印象整飾 指人們自覺的努力,以影響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自我表現的策略p55 1.逢迎 2.自我顯揚 3.做模範生 4.恐嚇 5.苦肉計
自我監控

P55~56 指人們留意並且掌控所留給別人的印象。
高自我監控的人 有彈性、有適應力的,能調整自己去適應特有的環境,依環境的要求或線索,表現出最好的自己,展現了因時因地制宜的特色。
低自我監控的人 只用一個自我和別人應對,要求看法和行為一致,是個相當穩定的自我表現者,但有時因這種不變的態度,對社會周遭要求反應顯得有些遲鈍,這種人就是所謂的低自我監控的人。

*主觀我:以主觀認定,主動接納為己有的精神層面,包括人格特質的價值觀、興趣、信仰、人生信念、社會態度、生活方式….等,理想色彩濃厚,這是道德我、精神我或心理我,也是人格成熟的層次,是人格尊嚴的基礎,可稱之為「人格我」。P26
*客觀我:認同社會角色,在思維上脫離自我中心傾向,能感知他人的存在,逐漸脫離自己立場或角色看待外在事象。P24
第三章 自我成長、實現、超越和真我實現
自我成長和實現之道  
一、了解自己與了解別人
P64 增進了解自己與
了解他人的方法p64
1.培養社會感覺和同情心
2.誠實和自我表白
社會感覺 對別人的事比對自己的事還要重視,有能力超越自我的極限、動機和想法,進而體察出別人的需要與別人所關心的事。
二、自我接納
P65~66 廣義 指個人是如何的滿意自己
專業 個人自我接納的程度在「理想我」和「現實我」之間的差別。
健康的自我接納 現實我和理想我間的差距很小,接受生下來的樣子,可能範圍內盡量改善自己,接受無法改變的缺點,並做好自己。
達成自我接納的方法:p65
1.直接或間接的自我接納
2.做個好聽眾:用了解性反應,而不是評論性或解釋性的反應3.自我接納和接納別人
三種反應的區分p66
1.了解性反應:所聽到的,用自己的話講出。
2.評論性反應:是對所聽到的加以評估。 3.解釋性反應:以自己的觀點去聽,告訴說話者,所說的意味著什麼,想加以批評解釋。
三、建立自尊心P67
1.勇氣和努力工作
2.正確的選擇
勇氣是指一種意願,雖然有些害怕,但是仍然勇往直前,雖然有危險性的威脅,仍然奮力對抗惡劣的狀況。
四、合理正確的認知
P67~70 此處認知是指知道的行為和過程,包括兩種因素:知覺和判斷。
常見的認知陷阱p68
1.全有或全為的想法 2.過度歸納
3.心理過濾 4.好事打折扣
5.太快下結論 6.誇大或縮小
7.情緒的推理 8.應該如何
9.錯誤標示 10.個人化
*以正面的自我對話,避免落入認知陷阱。
*以「我應該」、「我必須」自我對話的人,會眨低個人的控制
感與責任感。
*「我願意」「我寧願」的對話,較強調個人對重要的事件有
控制感。
*正面的自我對話可以幫助控制自己的人生,對行為更有責任
感,減低落入認知陷阱的可能性,進而增加自我概念。
五、心理健康的行為和態度
P70 心理健康的態度和行為的建議
p70~71
1.真誠的接納自己     2.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有信心         4.做多於說
5.堅持重要的觀點和原則  6.生活有意義
7.享受樂趣        8.仁慈的心
9.冒險          10.實際的看法
11.幸福在心中
六、願意改變自己
P71~72 1.做選擇 做正確選擇相當重要。
2.澄清價值觀 了解、清楚價自己價值觀,有助適當選擇。
3.負責任 為自己所做所為及生活負責,才能獲得成長。
4.追求正向改變 由認知現實到逐漸實現現實面,
可從四方面著手:p71~72 1.認知 2.了解
3.重新評估
4.重新創造
七、成為自我實現者P72
1.真實的面對自己,為自己行為負責。
2.坦然面對真實的你,敏於覺察自己的需要,信任自己的經驗。
3.肯定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和價值觀。
4.樂於接受新的經驗,覺察心中對新經驗的防衛心態,願意改變的期望和理念。
5.覺察並活在所擁有的愉悅感受或高峰經驗中,並在高峰中發揮潛能。
6.覺察出自己的防衛心態及錯誤的觀念,並盡量去消除它們。
7.學習信任自己的判斷能力的感覺,並以此作為選擇的基礎。
8.以真實的態度處理人際關係,在人際互動中真實的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
9.選擇讓你成長及發揮潛的機會,而不侷限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
10.完全生活在此時此刻,而不要為過去或未來感到焦慮。
11.盡力達成可掌握到的,具體可實現的目標。
12.自我實現是一個過程,沒有終點,是不會完全的達到的。
第二節自我超越和真我實現
自我超越P73~79 自我超越的需求和問題需求 應將超越的需求視為人性中基本的部分,像生理及心理需求一般得到滿足。
問題 生活的經驗使我們澄清並探究生命的意義與信念,朝向超越個人或靈性的成長,朝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探索靈性的價值。
高度心理學p74
馬斯洛 人性圓滿的發展,是因為我們具有抽象、良好語言、愛人、有特殊價值及超越自我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經常意識到自己的真我,包括潛能、要求、衝動、
情緒、快樂、痛苦等,自我實現就是體驗並實現自我的本質。
XYZ」理論p74
X:生理與安全的需求。
Y:愛與隸屬需求,受人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Z:超越性與靈性的需求。
*認為超個人心理學為修正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人本心理學),並稱呼這種心
理學的新趨勢為高度心理學,或第四勢力心理學,是以宇宙為中心,不只
是注意人性的需求或興趣,而是超越了人性、自我及自我實現等觀念。
超個人心理學簡介:p75 1960年代末期,超個人心理學嶄露頭角。又稱為超越心理學。
詹姆斯 對高層次的研究,認為人可經驗到較高層次的意識,以「意識流」解釋心靈作用。心靈力量,心性機能若能平衡發展則心靈力量為之流暢。
【個人潛意識】:由於本人的衝突被壓仰而產生。
【集體潛意識】:由祖宗所遺留下來者。
佛蘭柯 人具有三種層面,即身體(生理)、心理(情緒及理性)以及靈性層次,由於靈性中樞的存在才能確保及完成人的一體感及整合性。
靈性的潛意識包括道德良知、創造性的想像力、自我犧牲的高等趨力、自我超越的需求、為他人服務的特殊使命感及受召經驗等。
馬斯洛 人有更高及超越的本性,是存在本質中的一部分。靈性(超越理性)是真我、自我認同、內在核心及圓滿人性的一部分。
羅吉斯 稱自我為「意識的中樞」、「人的一貫靈性本質」、「我的超越性核心」,認為有機體本身有種智慧及目的,超越我們的意識思想之外。
超越心理學代表性人物 亞薩吉歐利、韋爾伯
亞薩吉歐利 是心理綜合學派創始人,是超個人心理學界的先驅者
他以人類普遍經驗為起點,發展出融會東西方心理學
的體系,他將意識為為七種,提出人類結構的蛋形圖。
人格蛋形圖(3-1)
1. 低層的潛意識:本能、衝動、驅力、
2. 中層的潛意識:類似心理分析的前意識
3. 高層的潛意識:構成人格、能力與活動的最高層
4. 意識界:目前所意識到的內容
5. 意識的中心自我或主體我:自我認同及一體感之中心
6. 高層自我:是人之最高潛能
7. 集體潛意識:是人之最高潛能
自我超越五種類型p78
1.從追尋意義的意志方面超越
2.從超個人之愛方面超越
3.從超個人行為方面超越
4.從美的方面超越
5.從真我實現方面超越
自我超越的特徵p79
1.生命是不斷發展自我潛能歷程。
2.主張整體的全人觀,肯定人的內在價值,以意識超越不同階段與
層次的發展。
3.肯定人性的終極價值與充分人性的開展。
4.強調人內在意識與外在環境的和諧一致。
4. 高峰經驗使個人達到無我、忘我與超自我的至高滿足的感受。
真我實現
P80~84 真我的意義和本質
P80 真我
P80 廣義 我皮膚下的一切,如身體、感覺、情緒、理性…
狹義 純粹自我意識及意的中樞,也就是主體我,是「觀者」、「覺者」。
*不是客體,不能被文字所困,不能用主客二元對立的方式來追尋真我。
*使用中性詞彙,是超越的中樞、超個人的自我、高層自我、靈性的自我。
*不斷經由調整自己的人格,對他人開放和尊重、體諒、寬恕、同理心,遵
循來自真我的敦促力量,達到自我超越與實現真我之境,成為更好的真我。
錯誤的自我認同P81
角色 真我不能與角色混淆,不受角色影響,將真我及角色分開,確保內心的真自由,才能客觀地反省自己。
人格與次人格 每個人都有許多次級人格,每一種次級人格都具有半獨立性,相當隱定的一群特質,會隨著歲月,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需求、興趣、情緒、
思想及行為模式。
自我概念 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評價。自我概念不是自我,它的形成大多是別人對我的某種回饋,是心智產物,如同鏡中的我只是我的形象。
真我的認同和實現P82
經由「真我」認同的經驗,邁向整合與平衡之路,是解除心理疾病或痛苦解決之道。
1.無條件的自我接納與自愛
2.自我認識的增加
3.意識的擴展
4.更深更真的自由
5.存有的肯定
6.統一而整合的中心
7.更平衡穩定的發展
8.自我超越的過程
第四章 自我管理和革新
自我管理的意義
P92 是先由了解、管理自己開始後,才能了解他人或管理他人。先學會控制自己,妥當處理內在自我後,才能處理自身以外的事情以及周遭環境。
自我管理的精神P92
1. 認清內在與外在是密切相關連的。
2. 管理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3. 對自己和環境負責。
4.理論和實際的整合。
重要的層面和內心過程
P93 生存 在情況很嚴重時,仍讓事情或生活持續進行,使免於危難、不崩潰毀滅。
保養 使自己保持良好狀況,或獲得某些技巧,以作為恢復疲憊的休養生息期。
發展 指一種新技巧、看待人、事的新方式和態度,一種意識或管理模式層次。
四大層面 健康、技巧、行動、認同
三個內心過程 思想、感覺、意志力
由內而外的管理
P94~101 健康管理
P94
1. 思想:全盤思考不簡化,不以偏概全,認清彼此間的相關性。
     以兩者皆是的合力式思考,能把握細節縱覽全局。
2.感覺:了解並認知自己的感覺、平衡情緒,保持內心平靜。
3.意志力:培養健康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健康飲食、運動、放鬆。
技巧管理
P95~96 能使我們將所知道的轉為行動的方式,經過多次演練更加精進,顯示出控制力和信心。
行動管理
P96~100
在行動前,衡量輕重的原則 1. 依順序加以排列
2. 考慮多種方式或方案
3. 評估各種可行方案的利弊得失
4. 決定開始行動
決定行動後,三點需要考慮
1. 計畫如何做,如何跨出第一步。
2. 走出第一步真正的行動。
3. 反省並計畫下一步。
行動管理的好方法
1. 範圍繪圖法:包含許多同心圓,靶心是自己,第二
圈是期望結果,第三圈為第一優先的方式
2. 立場分析法:在實際的層面,所考慮的是資源、
障礙或助力以及阻力。
3. 回溯反省法:踏出第一步,需內心回溯反省。
自我認同管理
P100~101 個人由認識自己開始,重視自己並保持本色,是自我認同管理重點。
1. 建立個人的價值觀、信念及準則標準
2. 擴大對自己的認知
第二節自我管理的空間
管理五大空間
P101~110 一、身體空間
P102 身體是由原子、分子、細胞、組織、器官、次要系統與主要系統所組成,各系統互相作用彼此互賴,每分鐘都有數十億個分子活動,是不斷改變、消長且精力充滿又活潑的有機體。
管理身體
注意事項 1.均衡的飲食 2.持之以恆的運動3.暢通的呼吸 4純粹的休閒娛樂
 二、思想空間P102~103 人的思考模式可由二個座標軸和四個象限的組合方式來說明。
兩個主軸 1. 解析的相對於整體的。 2.理論的相對於實務的。
四個象限
1. 立即反應而有創意的思考:先天所具備自然的思考方式。
2. 垂直或連續思考:經過教育和訓練而形成的邏輯思考方式,可
進一步訓練成培養數學思考方式。
3. 水平思考或創意思考:跳脫邏輯模式,由理性所解放的思考
4. 直覺思考
*創意思考受到環境,內在動機與自我意識狀態所影響,而意識與
腦波有關,人處在腦波頻率最低即theta delta波時最具創意。
三、情緒空間
P103~108 正面情感 愛(自然的)、喜悅、快樂、滿足等。
負面情感 恐懼(人為的)、悔恨、憤怒、悲傷、罪惡、困窘、挫折等。
負面情緒
形成原因
1.某些情緒與過去事件有關、與現在或未來事件有關
2.外在導向 認為應由他人或外在因素負責事件引起的責面情感。
內在導向 由自己負責所做的事所產生的感覺。
負面情緒管理P104~105
(4-2) 層次 對策/程序
預防
1.改變事件
2.避免事件的發生
3.改變邏輯思考:
*將非理性信念改變為理性,並提升為實際可行
*管理期望:將注意力貫注於必要的努力或過程,不必擔心結果而享受過程。
*管理比較心態:需考慮自己所能掌握的事物有
多少程度,如何以正確與實際的角度比較。
*管理人生定位/自我狀態:了解人生定位與自我概念,能夠更加瞭解
其他人心情與行為。
*管理煩惱:清除內心噪音,改善煩惱。
治療 *集中法:在集中過程中,觀察自己(見證)或注意自己的身體、思想和情緒,將自己從中(現實自我)抽離,與更深層自我連結,由更高層意識或高層自我來運作。
*見證法:以憤怒為例,當感到憤怒時,試著接受它,容許其存在,將自己視為超然的觀察者,由更深層的自我面對憤怒,讓自己從憤怒的事件抽離,以超然的態度面對它。
症候觀想法
四、神經感覺空間p108~109
輸入經由感覺接收器接收與過瀘後獲得資訊。思想、意象與信念結合。
兩個層面輸出
1. 身體內部,是內部是內在的。
2. 行為方式呈現,是外在的。 這些輸出可以回饋的方式,形成另一次的輸入。
*左腦負責思想,思考會影響神經感覺系統,進而影響身體。可運用認知治療,在預防的層次管理信念與改變邏輯,在治療層次改變自我定位。
*右腦與想像力有關,以意象為基礎的思考,透過語言文字思考,更能達到身心的層次。以想像治療法,改善內設程式,或創造內在經驗,藉由神經感覺系統的管理,改變內在經驗,想像什麼就得到什麼,就是心想事成。
五、意識空間P109~110 意識可視為一種知覺形式。
知覺的層次 由清醒狀態、作夢、熟睡、超覺、神志清明、創意狀態到宇宙意識狀態。
知覺的類型
1.對自我覺知:在自我覺知的範圍內,可以同時感知現實自我及存在層次的純粹自我。
2.自我以外事物的覺知:*絕對:存在著清晰或微妙的層次。
*相對。
*作夢狀態反映部分的現實,熟睡狀態則無知覺,靜坐冥想可以覺知純粹自我而進入超然知覺狀態。神志清明狀態,可以感知現實與純粹自我,及其他清晰層次。創意狀態,能進而感知其他事物的微妙層次,有萬物同源的體驗。
靜坐 管理意識之鑰。是一種心靈過程,創造一種內在狀態或情境,使人體驗喜悅能量,開啟直覺知識源頭。
重點 在於主動專注或被動反思自我的存在。
目的 以主動的分散注意力或被動的排除過程,以使自我逃脫。
第三節 生活管理和自我革新
生活管理 切實的自我管理可由評估自己的生命整體著手,首先發展評估生命的架構,以自我描述形式評量自己的行為型態,分成工作、社交、健康與休閒活動等領域。
生命整體的評估P111
步驟1 發展評估生活的架構
1. 評估行為型態
2.評量在生活各層面獲致平衡的需求。
步驟2 評估優先順序
1. 面對時間限制而決定追求生活素質而非數量的需求
2. 考慮到死亡以為評量何者是對生命重要的手段
3. 設定長程優先順序,成為自我改進的目標
步驟3 評估資源
1. 確定個人財產
2. 評估環境對行為的影響
步驟4 評估成長
1. 監控對目標有助益或干擾的行為
2. 當運用自我管理策略時,持續自我監控
每日生活管理p112
(4-5)
步驟1 辨別與成長目標優先性有關的每日生活目標。
步驟2 分析達成目標的步驟,並安排支持性的環境。
步驟3 建立行為基本線的評量,選擇適合記錄行為的方法。
步驟4 由外在增強轉為內在自我肯定,保持增加可欲行為的事件,接著逐步減少正式記錄的次數,並注意其他領域的生活改變。
自我革新P114
1.激發改變自己的意願 2.建立自我負責態度3.培養自我探索、了解、接納與肯定的態度 4.澄清價值觀5.培養專注與傾聽的能力 6.培養自我表達能力
7.嘗試與創造性的表達 8.運用情意策略9.運用心理支持技術*行為上的自我管理
*心情管理
*自我監控
10.培養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
11.統整革新的心得與經驗
12.做生活功課
1.每天至少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
2.愛自己(疼惜與善待自己、自我關懷)
3.常懷感恩感激的心
4.真誠關懷別人
5.欣賞別人的優點
6.以正面積極的角度思考
7.口說愛語 8.經常分送禮物
9.善用多與少的原則
10.每天發展一項心靈品質
11.整合成為生活化、內化,自我創造最滿意、最美好的自己,達到真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如何在工作和休閒中建立平衡的生活方式?
一、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維持生活的平衡
1.身體的活動
2.智力的發展
3.情緒的穩定
4.社交的活動
()維持良好的關係()改變自我挫敗的信念
()發展B型人格()靈性提昇
()深度放鬆()活在當下
二、平衡工作和休閒娛樂
()工作狂
()工作和角色
()休閒和角色
貳、因應壓力的有效策略為何?
1.適應改變(1)主動型的適應(2)敏捷型的適應(3)彈性型的適應(4)反應型的適應
2.面對難題3.應付衝突4.豁達開朗5.變換興趣6.培養幽默感7.放輕鬆8服擔憂
參、在工作中的自我成長如何培養掌握資訊能力?
1.接受資訊的能力2.處理資訊的能力3.儲存資訊的能力
4.傳送資訊的能力(1)將資訊化零為整(2)使資訊豐富而有其特性(3)活用資訊(4)挖掘獨特的資訊來源(5)敏銳地延伸觸角(6)找人請聽你說話
肆、職場適應三階段為何?
1.入門和認識階段(1)學習組織文化(2)學習瞭解組織內部狀況(3)學習工作??4)學習與同事相處
2.磨合和學習階段(1)認清並接受組織(2)學習與主管相處(3)學習如何工作
3.接納和認同階段
第一章解釋名詞
一、主體我:主體是個人能思考、能感受,並能認知客體。主體我是具有感知能力,能經驗想像、知覺和計畫,能決策和適應外界的行動體。
二、客體我:客體是被認同、被感受、被知覺。客體我是經驗和意識的客體,呈現於外的身體、財物、名譽、工作或心理能力。
三、社會自我:強調個人和社會的依附關係,即每個人從共同生活的社會中抽取出理念或價值系統,成為自己內在的一部分
四、概括化他人:個體將他人對自己的想法內化形成自我概念,自我的雛形是先由某些特定他人或團體對自己的態度所形成
五、現象我:自我次要的其他特質,具有穩定性,如:我很負責。
六、身體我:對身體功能的認識及珍惜的情感,視身體為統整的單位,並負起維護的責任。
七、社會我:在社會團體中,如家庭、社區、學校、社團、職業…等的各種角色產生綜合的知覺與認定,表現出正確的社會行為。
八、人格我:個人對某些信念、理想、行為規準,價值體系的認同。包括:道德我、宗教我、精神我。
九、內在核心:最重要、有意義、最基本的知覺,如:我是好父親。
十、知覺域:在自我以外的感受情境。
十一、自我環:由八個不同的元素或層次所組成,彼?馴璊洹@用並且在個人福祉上產生恆久的影響。
問答&簡答
一、試述詹姆斯客體我三部分?
答:1、物質我:以個體身體為中心,加上外在事物。如家庭、物品等屬於自我最低層次。
  2、社會我:他人所評價的自我。經由他人的反應中修正自己,成為社會我的內涵,是個人努力適應環境的
過程。
3、精神我:個人內在主觀的部分。如價值、思想、感受、心理傾向和行動意志等。屬於自我最高層次,統御全體活動。
二、試述庫雷認為影響自我的因素?
1.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2.想像他人對該形象的評價。
3.對該形象產生情感反應,如自卑、得意、驕傲…..
三、試述發展成熟的人,自我概念包括那些部分?
答:1.對自己身體及其生理需要的認定。
2.對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擔任種種角色的認定。
3.對某些信念,理想與價值體系的認定。
四、試述自我結構中的靜態分析包括那些層面及向度?
  答:一)、自我結構三個層面:【身、心、靈】
包含三個【時間】向度:「【過去】、時間、未來】」
1、身:目前為止身上所看到的一切,代表「過去」。
2、心:「有知」、「有情」、「有意」的主體,代表「現在」
3、靈:能夠指示一個人前進的方向,是比較針對「未來」
二)、1.身:
*生物學可分析的:
1)身體形貌,可具體陳述的年齡與健康,有相對性的。如美
醜、身體代表的一切。
2)本能、衝動和慾望。
*擴大解釋:
1)多重角色,從事職業,表現出姿態,過去成就一切
2)人際關係與社會形象等。
2.心:*知:
1).對外界的理解。
2).對自我與外物關係的理解。
3).對自我整體與根本的認識。
*情:重點在協調,使感情普遍而適當發展,生命展現得多采 多姿。
1).與特定個人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
2).自我情緒的中與和。「中」代表情感豐富的能量。「和」將情緒適當發諸於外。
3).審美感受與博愛情操。博愛是一種「超越自我」或「無我」的境界。
*意:特色在於「抉擇」強調三點:
1).創新的關鍵,指向未來。
2).崇拜英雄與成為英雄。
3).無怨無悔,自強不息。
3.靈:能力、原點、精靈
1).身心活動界定意義的能力。
2).容納和消解一切潛意識情結的原點。
3).將命運轉化提升為使命的精靈。
4).在信仰中回歸超越界的管道。
第二章  解釋名詞
一、自我成長之輪:自我發展如樹的年齡一般,每個階段形成一環環的樹輪,可稱為「自我成長之輪」,是自我本質如何和每個社會心理階段相關的結果。
二、內省:多想自己,多往內心深處探索,並且檢視與想法、感受及動機有關的內在訊息。
三、基模架構:於社會與世界建構一套理論,存在於我們腦中的認知結構,負責將各種主題的資訊加以彙整,並且影響了我們所關注的、思考的與所記憶的資訊,從而建立了對許多事物的基本知與印象。
四、自我基模:自我根據過去的經驗,將所認識的資訊彙整成知識結構,以協助了解、解釋並預測自己的行為。自我基模能幫助組織對自身認識的新訊息,也能幫助組織對過去行為的記憶。
五、內隱人格理論:驗證出人們對自己想法與感受的轉變,以引導的方式影響我們對自身經歷的記憶。我們記憶的正確性,有賴於內隱理論是否正確。
六、鏡中自我:自小接收來自家人、朋友、師長、同學或是其他陌生人有關於自己的訊息,訊息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他們眼中的我們。自己的評價會依據他人的回應與評價而形成。
七、自我概念:是對自己為誰的一些信念,又稱為自我基模,是由過去的經驗所形成,包括與個人有關的個性特徵、能力、外型、價值、目標與社會角色等有關。
八、自尊:自尊是對自我價值的評價,也是自我概念的評價層面。自尊的建立和個人過去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重要他人所給予回饋以及對待的方式有關。
九、自我歸因:係指人們對於自己行為原因所做的推論。人們經常對自己的經驗,言行舉止、思想態度加以歸因,因而找出一些意義來,這其中也包括一些臆測和推估的部分。
十、自我規約:設定目標全力以赴,不達目標絕不甘休,這種引導與掌控個人行為的工作就是自我規約。
十一、自我表現:即是人們努力表現,以期在他人面前,獲得正面、可愛的、受敬重的印象。
十二、印象整飾:指人們自覺的努力,以影響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十三、自我監控:指人們留意並且掌控所留給別人的印象。
十四、主觀我:以主觀認定,主動接納為己有的精神層面,包括人格特質的價值觀、興趣、信仰、人生信念、
社會態度、生活方式….等,理想色彩濃厚,這是道德我、精神我或心理我,也是人格成熟的層
次,是人格尊嚴的基礎,可稱之為「人格我」。P26
十五、客觀我:認同社會角色,在思維上脫離自我中心傾向,能感知他人的存在,逐漸脫離自己立場或角
色看待外在事象。P24
問答&簡答
一、試述漢馬雪克自我的社會心理根源,主要輸入管道?
答:1.聽覺線索:聽見自己的名字,描寫的形容詞:
2.身體的感受: 伸懶腰、蜷曲、爬,溫柔、粗略的抱
3.身體形象的訊息:所看到、摸到的、探索身體…
4.個人的記憶:儲存早期的經驗和情緒的意義。
二、試述艾利克森,人類生命是由那三個重要系統相互作用和修訂而產生?
  答:1.身體系統:由一系列因素發展變化而成,包括由遺傳所導引的成熟和種種環境因素。
    2.自我系統:包括對思想和推理重要的過程如記憶,解決問題,語言和使用符號表徵的能力、理想等。
    3.社會系統:人與社會整合的過程。
三、動態分析式的自我發展中如何調整好適當的心態?
  答:1.保持謙虛和敬畏 2.在了解與寬容間不斷成長 3.培養好的習慣
四、試述韋爾伯自我發展九個階段?
  答:1.物質的自我:沒有時間感、空間感及客體感,沒有向外追求的願望。
    2.口腔的自我:又稱為營養器的自我,以口腔的吸吮為主。
    3.身體的自我:超越物質環境,控制環境。受快樂原則支配,有簡單的感覺
    4.語言的自我:孩童和說話能力認同,擁有記憶及概念,進入符號、概念世界
    5.心智的自我:區別身體與心智不同,簡單思考,對物質世界某種程度的控制
    6.統整的自我:前述五個階段加以統合,成為一個均衡而完整的自我。
7.精緻的自我:
*低層的精緻:超心理學,包括靈魂出竅的經驗、超感知覺。
*高層的精緻:高級原型,超越所有認知過程中的形式,如:具體形象、客體、工具、思想概念等。
8.原因性的自我:
*低層原因性:指個人小我融入超個人自我最高層的型與高層型產生一體感。
*高層原因性:最高層的原型轉變為無形象的意識。
9.終極、最後的轉變:
五、試述透過那幾種方法可以自我瞭解?
答:1.自我覺察理論:
*當集中注意於自己時,會依自己內在的標準與價值評鑑並比較自己現在的行為。*根據研究發現,分析後馬上反應出來的態度是不太可信的,因此根據這種負面態度所做的決定,往往會令當事人後悔。
*經由自己的感受探索、省思,可以揭開深藏在感受背後的面紗,使我們處於們我察覺狀態,而易於偵測感受。
2.觀察他人或他人行為:自我觀察是自我了解的重要來源,當內在的線索薄弱時,就必須依外來的線索(行為與週遭的環境)推論內在的狀態,也就是說外在的行為是內在感受的可靠指南。
3.自我基模:根據過去的經驗,將所認識的資訊彙整成知識結構,以協助了解、解釋並預測自己的行為。自我基模能幫助組織對自身認識的新訊息,也能幫助組織對過去行為的記憶。
4.與他人互動:能夠接受他人的觀點的能力,是形成自我意識非常關鍵的條件,如果長時間接受他人對我們的看法,鏡中自我就會慢慢形成。
5.與他人比較:假如想確定自己的感覺、特質與能力的話,別人及其感覺、特質與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資訊來源,也就是透過與他人做比較,來了解自己。
五、試述自尊三種型態?
  答:1.基本自尊:經由發展的經驗及有意義他人的反應而來的,是穩定的核心部分。
    2.功能性、情境性自尊:會依每日所遭遇的情況而改變,易受他人的回饋所影響。
 3.防禦性、假性自尊:如果理想與現實差距過大,而威脅到對自己的看法、感覺或滿意,會採取防衛性的方式保護自己,以維護自尊。
六、試述歸因三種向度?
  答:1.*內在歸因:將行為的原因歸我於個人的特質、氣質能力或感受。如考試不理想歸於自己所下的工夫不夠。
*外在歸因:將行為的原因歸諸於環境的限制、情境的要求等。
    2.*穩定內在行為原因:智力或幽默感。
      *不穩定的外在原因:規則條文。
      *不穩定的行為原因:會改變或易於變化的行為。
    3.*可控制:對工作所付出的心力,是在個人的掌控範圍內。
     *不可控制:與生俱來的,如對音樂的喜好,難以掌握或是不能控制
七、試述四種自我效能的來源p51
  答:1.精熟的經驗 2.替代經驗  3.說服與鼓勵  4.對情緒激發的解讀
八、試述三種自我挫敗的行為p52
答: 1.有意自我毀滅 2.付出代價 3.抵消策略
九、試述自我表現的策略p55
  答:1.逢迎 2.自我顯揚  3.做模範生  4.恐嚇  5.苦肉計
第三章解釋名詞
一、社會感覺:對別人的事比對自己的事還要重視,有能力超越自我的極限、動機和想法,進而體察出別人的需要與別人所關心的事。
二、自我接納:*廣義:指個人是如何的滿意自己
       *專業說法:個人自我接納的程度在「理想我」和「現實我」之間的差別。
三、勇氣:是指一種意願,雖然有些害怕,但是仍然勇往直前,雖然有危險性的威脅,仍然奮力對抗惡劣的狀況。
四、自我超越:名稱來自於超個人心理學,當個人反問自己存在的意義,並且想更深廣的在本體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當找到生活超越意義後,並生活其中。
五、個人潛意識:由於本人的衝突被壓仰而產生。
六、集體潛意識:由祖宗所遺留下來者。
七、真我:
*廣義:我皮膚下的一切,如身體、感覺、情緒、理性…
*狹義:自我意識及意的中樞,也就是主體我,是觀者、覺者。
八、自我概念: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評價。自我概念不是自我,它的形成大多是別人對我的某種回饋,是心智
產物,如同鏡中的我只是我的形象。
問答&簡答
一、試述自我成長和實現之道?
1.了解自己與了解別人 2.自我接納 3.建立自尊心 4.合理正確的認知
5.心理健康的行為和態度 6.願意改變自己 7.成為自我實現者
二、試述增進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方法?
1.培養社會感覺和同情心 2.誠實和自我表白
三、試述達成自我接納的方法:
1.直接或間接的自我接納
2.做個好聽眾:了解性反應,不是評論性或解釋性的反應
3.自我接納和接納別人
四、做個好聽眾要了解性反應,不是評論性或解釋性的反應試述三種反應的區分?
1.了解性反應:所聽到的,用自己的話講出。
2.評論性反應:是對所聽到的加以評估。
3.解釋性反應:以自己的觀點去聽,告訴說話者,所說的意味著什麼,想加以批評解釋。
五、合理正確的認知,試述常見的認知陷阱?
1.全有或全為的想法 2.過度歸納 3.心理過濾 4.好事打折扣
5.太快下結論 6.誇大或縮小 7.情緒的推理 8.應該如何
9.錯誤標示 10.個人化
六、試述心理健康的態度和行為?
1.真誠的接納自己 2.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有信心4.做多於說 5.堅持重要的觀點和原則6.生活有意義 7.享受樂趣8.仁慈的心 9.冒險10.實際的看法 11.幸福在心中
七、如何改變自己?
1.做選擇:做正確選擇相當重要。
2.澄清價值觀:了解、清楚價自己價值觀,有助適當選擇。
3.負責任:為自己所做所為及生活負責,才能獲得成長。
4.追求正向改變:1).認知 2).了解  3).重新評估  4).重新創造
八、如何成為自我實現者?
1.真實的面對自己,為自己行為負責。
2.坦然面對真實的你,敏於覺察自己的需要,信任自己的經驗。
3.肯定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和價值觀。
4.樂於接受新的經驗,覺察心中對新經驗的防衛心態,願意改變的期望和理念。
5.覺察並活在所擁有的愉悅感受或高峰經驗中,並在高峰中發揮潛能。
6.覺察出自己的防衛心態及錯誤的觀念,並盡量去消除它們。
7.學習信任自己的判斷能力的感覺,並以此作為選擇的基礎。
8.以真實的態度處理人際關係,在人際互動中真實的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
9.選擇讓你成長及發揮潛的機會,而不侷限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
10.完全生活在此時此刻,而不要為過去或未來感到焦慮。
11.盡力達成可掌握到的,具體可實現的目標。
12.自我實現是一個過程,沒有終點,是不會完全的達到的。
九、試述馬斯洛「XYZ」理論:
X:生理與安全的需求。
Y與隸屬需求,受人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Z:超越性與靈性的需求。
十、試述亞薩吉歐利人格蛋形圖?
1.低層的潛意識:本能、衝動、驅力、
2.中層的潛意識:類似心理分析的前意識
3?D高層的潛意識:構成人格、能力與活動的最高層
4.意識界:目前所意識到的內容
5.意識的中心自我或主體我:自我認同及一體感之中心
6.高層自我:是人之最高潛能
7.集體潛意識:是人之最高潛能
十一、試述五種自我超越類型?
1.從追尋意義的意志方面超越 2.從超個人之愛方面超越 3.從超個人行為方面超越 4.從美的方面超越
5.從真我實現方面超越
十二、試述自我超越特徵?
1.生命是不斷發展自我潛能歷程。
2.主張整體的全人觀,肯定人內在價值,以意識超越不同階段與層次的發展。
3.肯定人性的終極價值與充分人性的開展。
4.強調人內在意識與外在環境的和諧一致。
5.高峰經驗使個人達到無我、忘我與超自我的至高滿足的感受。
十三、試述真我的認同和實現?
1.無條件的自我接納與自愛 2.自我認識的增加
3.意識的擴展 4.更深更真的自由 5.有的肯定
6.統一而整合的中心 7.更平衡穩定的發展 8.自我超越的過程
第四章 解釋名詞
一、自我管理:是先由了解、管理自己開始後,才能了解他人或管理他人。先學會控制自己,妥當處理內在自我後,才能處理自身以外的事情以及周遭環境。
二、範圍繪圖法:包含許多同心圓,靶心是自己,第二圈是期望結果,第三圈為第一優先的方式。
三、立場分析法:實際的層面,考慮的資源、障礙或助力以及阻力。
四、回溯反省法:踏出第一步,需內心回溯反省。
五、集中法:在集中過程中,觀察(見證)或注意自己身體、思想和情緒,將自己從中(現實自我)抽離,與更深層自我連結,由更高層意識或高層自我來運作
六、見證法:以憤怒為例,當感到憤怒時,試著接受它,容許其存在,將自己視為超然的觀察者,由更深層的自我面對憤怒,讓自己從憤怒的事件抽離,以超然的態度面對它。
七、觀想法:以觀想的過程減緩症候
八、靜坐:是管理意識之鑰。一種心靈過程,創造一種內在狀態或情境,使人體驗喜悅能量,開啟直覺知識源頭。
問答&簡答
一、試述自我管理的精神?
1.認清內在與外在是密切相關連的。2。管理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3.對自己和環境負責。 4。理論和實際的整合。
二、試述自我管理重要的層面和內心過程?
*四大層面:健康、技巧、行動、認同
*三個內心過程:思想、感覺、意志力
三、行動管理在行動前要衡量那些原則?行動後又需要考慮那些 ?
行動前:
1.依順序加以排列
2.考慮多種方式或方案
3.評估各種可行方案的利弊得失
4.決定開始行動
行動後:
1.計畫如何做,如何跨出第一步。
2.走出第一步真正的行動。
3.反省並計畫下一步。
四、行動管理有那些的好方法?
1.範圍繪圖法 2.立場分析法 3.回溯反省法
五、試述自我管理五大空間?
1.身體空間:身體是由原子、分子、細胞、組織、器官、次要系統與主要系統所組成,各系統互相作用彼此互賴,每分鐘都有數十億個分子活動,是不斷改變、消長且精力充滿又活潑的有機體。
2.思想空間:人的思考模式可由二個座標軸和四個象限的組合方式來說明。
*兩個主軸:1.解析的相對於整體的。 2.理論的相對於實務的。
*四個象限:
1.立即反應有創意:先天所具備自然的思考方式。
2.垂直或連續思考:經過教育和訓練而形成的邏輯思考方式,可進一步訓練成培養數學思考方式。
3.水平或創意思考:跳脫邏輯模式,由理性所解放的思考
4.直覺思考
3.情緒空間:*正面情感:愛(自然的)、喜悅、快樂、滿足等。
*負面情感:恐懼(人為的)、悔恨、憤怒、悲傷、罪惡、困窘、挫折等。
4.神經感覺空間:輸入:經由感覺接收器接收與過瀘後獲得資訊,在記憶盒中儲存資料,是思想、意象與信念的結合。
5.意識空間:意識可視為一種知覺形式,知覺的層次由清醒狀態、作夢、熟睡、超覺、神志清明、創意狀態到宇宙意識狀態。
六、如何管理負面情緒?
*將非理性信念改變為理性並提升為實際可行
*管理期望:將注意力貫注於必要的努力或過程,不必擔心結果而享受過程。
*管理比較心態:需考慮自己所能掌握的事物有多少程度,如何以正確與實際的角度比較。
*管理人生定位/自我狀態:了解人生定位與自我概念,更能瞭解他人心情行為
*管理煩惱:清除內心噪音,改善煩惱。
七、試述生命整體的評估的步驟?
?J1:發展評估生活的架構:
1)評估行為型態 2)評量在生活各層面獲致平衡的需求。
步驟2:評估優先順序:
1)面對時間限制而決定追求生活素質而非數量的需求
2)考慮到死亡以為評量何者是對生命重要的手段
3)設定長程優先順序,成為自我改進的目標
步驟3:評估資源:1.確定個人財產 2.評估環境對行為的影響
步驟4:評估成長:1.監控對目標有助益或干擾的行為 2.當運用自我管理策略時,持續自我監控
八、試述每日生活管理的步驟:
步驟1:辨別與成長目標優先性有關的每日生活目標。
步驟2:分析達成目標的步驟,並安排支持性的環境。
步驟3:建立行為基本線的評量,選擇適合記錄行為的方法。
步驟4:由外在增強轉為內在自我肯定,保持增加可欲行為的事件,接著逐步減少正式記錄的次數,並注意其他領域的生活改變。
九、試述如何自我革新?
1.激發改變自己的意願 2.建立自我負責態度 3.培養自我探索、了解、接納與肯定的態度4.澄清價值觀 5.培養專注與傾聽的能力 6.培養自我表達能力 7。嘗試與創造性的表達 8.運用情意策略 9.運用心理支持技術 10.培養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11.統整革新的心得與經驗 12.做生活功課
第五章問答&簡答
一、簡述愛的意義:1.給予2.照顧3.責任4.尊重5.了解
二、美滿的婚姻關係四個秘訣?
1.要被愛,就要讓自己變得可愛 2.愛,就要給對方美的感受
3.愛就是彼此珍惜 4.愛能帶給二人力量
三、何謂愛自己的藝術?
愛自己不是自我中心,自我膨脹甚至自戀。愛自己是尊重自己的完整性和獨特性,當我們更尊重、關懷自己時,也提升了充分去接納別人愛的能力。
四、如何實踐與自己關係和諧之道?
1.接受現在的你 2.停止批判和自責 3.停止和別人相比 4.對自己真實
5.超然於別人的反應 6.超然於自己的情緒 7.超越執著和不執著 8.打破自我疆界 9.寬恕 10.謙遜 11.對自己是誰有信念信賴和信心12.對實相的信念創造經驗 13.尊重自己,活在更高的目的中14.承認世界與其中都是美好
15.行使自己的力量不斷以適當的行動加以配合16.去除恐懼,生活在溫柔與喜悅中17.體驗臣服,體驗力量與控制,促成人格與精神體真正整合  18.接受愛 19.發展以下力量:思想、尊重、給予、友誼、接觸、捨棄、溝通、承諾、熱情、信任20.嬉笑、遊戲、幽默 21.發展心靈品質:愛、慈悲、寬恕、感恩、喜悅、光明、健康、富足、創造性、和平、和諧、毅力、力量、謙遜、正直、寧靜
五、試述真誠的愛十六個原則?
1.愛是我了解我所愛的那個人 2.愛是我關心我所愛的人的福祉3.愛是尊重對方的尊嚴 4.愛是對所愛的人負有責任5.愛是對我所愛的人承諾 6.愛是信任我愛的人7.愛是自由的 8.愛是包容的 9.愛是認同我所愛的人 10.愛是雙方都能成長11.愛是看出我所愛人的潛能 12.愛要放下恐懼 13.愛會容忍不完美 14.愛意味著我是容易受傷的 15.擺脫要完全控制自己、別人和環境的錯覺 16.愛從自己開始
六、試述成熟的愛六個特質?成熟愛的方法?
六個特質
1.愛需要彼此扶持與照顧 2,要對於對方的需要有高度敏感 3.愛需要彼此高度的信賴感 4.愛需要尊重對方的自由
5愛需要共同完成,彼此分享 6.愛永遠需要一分驚喜
愛的方法
1.學習開放自己 2.把握今天 3.經由傾訴而達到溝通 4.學習接受
七、試述婚姻不美滿的因素?
1.與婚姻不穩定有關的結婚動機:外在吸引、逃避家庭、反抗、遞補空缺、孤獨、金錢因素、社會壓力。
2.對於婚姻的不當或不一致的期望:婚姻關係的品質、婚姻生活的滿足、夫妻應盡權利義務
3.觀念體系的差距:自我概念、人生觀、宗教觀、價值觀
4.嫉妒心理:配偶失去信心、對配偶的忠誠程度不信任
5.挫折感:挫折容忍性小,情緒受影響
6.破壞性的爭吵方式:嚴重傷害對方心理:翻舊帳、人身攻擊、爭勝負
7.消極反抗:三不政策:不說話、不理睬、不合作
8.爭勝負的習慣:最古老與普遍的一種因素
9.過於黏著的關係:對自己缺乏信心、對配偶不夠信任、妨礙各自成長
10.配偶個人的不良適應:心理疾病及不正常心態,需專業人員協助
八、簡述夫妻溝通的原則?
1.將心中的想法清楚說出來 2.學習用話語來表達內心的情緒與感覺 3.不「越界」4.話裡不要帶刺 5.尋求了解的傾聽 6.聽對方所要表達的感覺 7.傾聽彼此需要的感受 8.交錯的對話 9.有效的對話包括四個特色:平衡、分段、具體、總結10.控制夫妻之間情緒的溫度
九、試述維繫美滿婚姻的原則和方法?
1.簽定婚姻合約2.建立對婚姻切實的觀點3.善加經營婚姻4.表達愛與關懷
5.性生活協調6.允許對方有自由的空間7.允許並鼓勵對方的成長8.敏於覺察二人關係的變化9.多感念對方的好處10.認清對方的性情及處事習慣11.保持對配偶的興趣12.建立責任感13.對兒女管教態度要一致14.分擔家事  15.適應對方不良的習慣與嗜好16.嘗試新事物17.支配金錢18.處理親屬關係19.處理家庭危機20處理外遇問題
十、試述如何使婚姻美滿之夫妻相處之道?
1.學習彼此間的相互尊重 2. 善加珍惜自己的配偶 3.相互了解欣賞對方的優缺
4.不要只想改變對方,而是先調整自己設法適應 5.保持良好的溝通,學習尊重對方的隱私
6.彼此無條件的照顧 7.對配偶要忠誠 8.負責任與建立和諧的性關係
9.重視情調,才能有滋潤和情投意合的婚姻
十一、家庭系統的概念:
1.是社會系統的次系統,而與社會系統有所互動。
2.有開放式或封閉式的,而開放系統是維持生存的重要動力。
3.是階層式的,低階層到高階層,其順序為個人→次系統→家庭→社會。
4.家庭有界域,指家庭與環境的界線,與外界的互動,經由輸入、輸出及內在過程,達到平衡的狀態,使家庭自我調節而達到穩定平衡及成長。
十二、試述家庭系統運作六項影響因素?
1.個人特質:家庭各成員背景,包括年齡、性格、心理與個人發展經驗。
2.家庭結構:指家庭成員的人口組成,角色、代間的界線,各個次系統間的互動,家庭能否容納轉變,和促進成員間自主及相互依賴而言。
3.家庭動力:家庭每個成員角色的形成,會受到其他成員的行為特質影響,成員間的互動,角色扮演與功能發揮,在家庭系統整體性平衡的運作上都是相互影響。
4.家庭發展:隨著時間的進展,家庭系統展現出逐步發展而有其興衰機動態結構。
5.家庭規則:成員在家庭中有組織地重複互動方式,這種重複的互動行為就是家庭規則,決定各自行
為模式與彼此的行為型態,也界定彼此關係與互動方式。
6.家庭溝通模式:
十三、試述常見的溝通型態?
1.混亂型:以攻擊、諷刺、指責傳遞情緒訊息而形成衝動、情緒化的溝通。
2.壓抑型:害怕受到傷害或受挫,隱藏真正的想法與感受以討好他人。
3.抑鬱型:溝通時透露出無望或自責的訊息,如果家庭長期處在沉重氣氛中,可能出現自我或物質濫用的行為。
4.神經質型:由於認知的扭曲,情緒難以平穩,或投射的心理機制,使得所要溝通的訊息混淆不清。
5.精神分裂型:精神病患家庭溝通模式中,會出現明顯且嚴重扭曲訊息的原意,傳遞多重而矛盾的訊息,又稱為雙重束縛溝通。
6.訊息交換型:只有傳遞表面意義,並未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與感受,顯示出冷漠的家庭氣氛,令成員沒有歸屬感。
十四、試述成長式健康家庭三十五項原則?
1.重視歷史與傳統2.尊重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隱私權 3.支持和幫助彼此
4.具體付出5.提供令人安全而信賴的環境6.提供成長空間,培養自己的特性
7.了解孩子的成長階段 8.視孩子為生命中的奇蹟禮物 9.遵循生活某些慣例,但非一成不變10.以學習而非強迫的方式培養責任感 11.接受並注意行為所造成的後果12.對犯錯者能以溫和的態度不加以責備 13.家庭機能透過愛與責任運作,而非規則14.禁止浪費、沉迷電玩或其他不良嗜好 15.注意並肯定家人感覺16.公開並坦承分享情感 17.充分溝通 18.主動聆聽 19.培養幽默的生活態度20.寬恕過失與撫平傷痛 21.以積極和學習的態度處理爭執 22.公開表達信仰與價值23.認識、讚美和承認家庭力量 24.對外界的開放,而有家庭觀念 25.重視生活環境和每個成員26.尊重每個人的擁有權,共享財產和金錢 27.接受改變 28.容並接受傷心和損失29.大人建立親密關係,並提供小孩需要滿足 30.坦然接受問題,並向家庭以外尋求幫助
31.勇於冒險 32.鼓勵批判性的思考與發問 33.提供資訊和獲得資訊的管道
34.注意並支持工作35.家庭互動中自我成長:*了解自己的家庭
*了解父母的成長經驗
*完成自我分化的過程
*學習溝通技巧
*增進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以新的眼光整合經驗
第六章解釋名詞
一、工作新觀念:工作的定義不再受報酬、工作時間、地點等限制,工作範圍也將大幅度擴充,目前己出現更多
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以及其他服務性的工作。
二、維持生活的平衡:生活包含各個不同的領域或面向,如何在工作、家庭、休閒遊樂,加上社交生活之間的平
衡,是考驗現代人的智慧。
三、B型人格:放鬆、有耐性及友善,不做時間的奴隸,不會時時想和別人競爭,工作鎮定不慌不忙,放鬆而沒有罪惡感的享受快樂,不會把競爭意識帶到戲中。
問答&簡答
一、試述職場適應三階段?
一)、入門和認識階段:1.學習組織文化(企業文化) 2.學習了解組織內部狀況
3.學習工作方式 4.學習與同事相處
二)、磨合和學習階段:1.並接受組織 2.學習與主管相處  3.學習如何工作
三)、接納和認同階段:與組織關係清楚,努力貢獻,挑戰工作、合理工作條件及報酬。
二、試述工作不滿意來源?
一、工作不適合:1.環境不合適2.與共事者相處困難3.價值體系不合適自己
二、能力不足:能力組成的成分:1.技巧 2.知識 3.態度 4.自我概念 5.敏銳的理解力
三)、人際關係不和諧:特徵:1.對人冷漠 2.喜歡占人便宜 3.不合群 4.本位主全色彩濃厚
四)、工作習慣與態度欠佳:問題員工的形象:1.常遲到早退 2.做事拖延 3.假公濟私 4.工作不力
五)、缺乏行動力:潛藏在沒有全心投入及恐懼失敗的內心深處,是導致失敗的基本原因之一,即缺乏自信。失敗破壞自信,缺乏自信導致失敗,形成自我挫敗的惡性循環。
六)、缺乏創新求變的動機:沿用以前做事的方法,不思考方式或工作態度方面有所突破改變,形成作風保守、習慣僵化。
四、如何在工作中的自我成長?
1.建立工作新觀念 2.生活目標選擇 3.培養掌握資訊的能力
4.建立自信心 5.培養有效溝通的能力 6.增強接受挑戰的勇氣
7.做好時間管理 8.應用因應壓力的有效策略 9.避免落入身心耗竭的陷阱
五、試述成為專業人才的要領?
1.拼命工作 2.為了提昇能力而經常努力 3.先設定清目標再工作
4.以目標為中心來工作 5.向更高遠的目標邁進 6.對工作成果抱持責任
7.根據工作成果決定報酬 8.對工作引以為傲 9.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六、生活目標成功的要件:積極設定目標
1.清楚生活目的 2。符合你的性向 3。設定確切的時間 4.分成子目標
5。付諸行動 6.經常檢查目標和進度 7.設定新目標
七、如何培養掌握資訊的能力?又如何提升這些資訊?
*培養掌握資訊的能力 
1.接受資訊的能力 2.處理資訊的能力
3.儲存資訊的能力 4.傳送資訊的能力
*如何提升這些資訊
1.將資訊化整為零 2.使資訊豐富而其有特性 3.活用資訊
4.挖掘獨特的資訊來源 5.敏銳地延伸觸角 6.找人傾聽你的談話
八、如何建立自信心?
1.了解自己的限制 2.重心放在自己的優勢上 3.培養信心
4.要有做最好的心理準備 5.接受建設性的批評 6.由錯誤失敗記取教訓
7.與值信任的人培養友誼 8.擴展視野 9.保持謙虛  10.慶祝自己的勝利
九、如何培養有效的溝通能力?
1.使人了解:使人明白和接受的方式傳遞訊息【產生預期的反應】
2.使人接受:建立引導氣氛,表現自然、誠懇、熱心、幽默。
3.產生預期的反應:有所行動,學會如何說服別人,而願意去做某些事。
4.了解別人:積極的傾聽,洞悉別人的需求、欲望和動機,打破障礙。
十、如保做好時間管理?
1.認清目的和列出步驟 2.分析使用時間的習慣 3.列出「應做之事」的清單
4.做事的方法有條有理 5.做好生活管理 6.善用平衡的原則
十一、試述因應壓力的有效策略?
1.適應改變  2.面對難題 3.應付衝突 4.豁達開朗
5.變換興趣 6.培養幽默感 7.放輕鬆 8.克服擔憂
十二、試述適應的類型?
1.主動型的適應:對工作環境不滿時,主動設法改善工作環境。
2.敏捷型的適應:為維持工作環境和諧,採取各種應變措施。
3.彈性型的適應:對工作環境能夠彈性適應。
4.反應型的適應;調整自己想法和做法,以維持工作環境的和諧。
十三、試述健康人生哲學四項重點?
1。有願景和夢想,其中有些可以利益眾生。
2.積極樂觀的努力工作,與別人合作,使願景和夢想成真。
3.平衡工作和休閒遊樂,關心身體、精神和親密關係。
4.享受生活的歷程。
十四、試述平衡的生活方式?
1.維持生活的平衡 2.維持良好的健康 3.改變自我挫敗的信念
4.發展B型 人格 5.靈性提昇 6.深度放鬆 7.活在當下
第七章名詞解釋
一、病態憂鬱情緒:情緒超乎常態,遷延日久而有害於人。
二、續發性憂鬱:遭逢變故、適應困難,嚴重的身體疾病。
三、原發性憂鬱:不管有無特殊變故,隔段時期就會產生的反應。
四、焦慮情緒:感受到壓力是具有威脅性或危險性時。
五、憤怒情緒:評估壓力而有挫折感時。
六、憂鬱情緒:感受到壓力所帶來的心理意義是失落。
七、睡眠障礙:無法入睡,半夜醒或早醒
八、精神激躁:指病人無法靜坐,扭絞自己的手,抓或磨擦頭髮、皮膚、衣物或其他東西,常會大發雷或大吼大叫,講話急促。
九、自律神經失調:消化不良,便秘、性慾減低等。
十、自殺意念:百分之六十至八十自殺的個案平時都曾經直接或間接提到過想死這一類的事,這就是所謂自殺溝通。家屬及身邊其他人應提高警覺儘可能協助、照顧他。自殺強烈,必要時轉介精神科就醫。
十一、精神分裂病:一種以思考推理障礙為主要精神症狀表現。發病的年齡是15~25歲左右,不論男女都可能罹患。一般認為是腦內細胞連結處對「多巴胺」這種化學分子的反應過強所造成的。
十二、情感性精神病:最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情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情緒變得過分高昂,或過於低落,也可能是高、低潮交替循環出現。
十三、妄想性精神病:簡而言之,就是沒有的事卻偏偏信其為有。
十四、器質性精神病:當人體內臟器官的毛病,使得腦功能發生不正常現象而引起的精神病。
十五、反應性精神病:人遭到極大的刺激或挫折時,可能發生暫時性的精神反應,其中較嚴重的就是反應性精神病。
十六、兒童期崩解性精神病:極少部分的兒童,身心發展正常,直到三、五歲之間,講話及照顧自己的能力才開始明顯衰退,有的一直退步完全不會說話,別人講話也很少有反應,大小便不會自理,甚至出現怪異行為和幻聽等現象。它常是大腦的退化性疾病,腦瘤等引起,一定要請小兒神經科醫師做詳細檢查。
十七、幼兒自閉症:是一種很嚴重的學習障礙,因為大腦功能不正常,使病人在學習人際關係、語言和溝通方面有極大困難,而表現出不理人、不看人,不怕陌生人,不會和人玩,語言發展極慢,不肯學習,像鸚鵡一樣重複別人的話,,常看手玩手,愛看發亮的東西,愛轉圈子,保持固定習慣,應儘早診治。
十八、癡呆症:指因人的老化而引起的大腦衰老和精神敗壞的現象,變成所謂的「恍惚之人」。
十九、認知治療:透過生活安排,經由討論,協助病人了解自己持有的負面思考,使病人對周圍發生的事有正確的評價和思考方式,學習適當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十、領悟性心理治療:利用自由聯想等反省的方式,幫助病人逐步理清內心各層次的衝突及人際關係困擾的來源。在治療的同時,使過去不能適當處理的情緒得以抒發,以減低憂鬱,進而學習適當的處理情緒及人際關係的技巧,強化適應環境。
問答&簡答
一、最常引發憂鬱反應的生活壓力為何?
  答:失去重要人、物、地位或重大失敗如聯考失敗、破產等。
二、試述憂鬱性精神官能症與憂鬱病的差異?
答:1.相同:都是以表現病態的憂鬱情緒為主的情感性精神疾病通稱憂鬱症。
2.相異*憂鬱性精神官能症:程度較輕,仍可維持相當程度的病識和人格功能,現實感沒有障礙,較
能為社會所接納,有時也稱之為「反應性憂鬱症」。通常生活及社會適
應較好,不會出現妄想或幻聽,被認為較傾向外因性的疾病有別於內
向的鬱病,患者的人格特微,適應方式及生活壓力有較密切關係。
*憂鬱病:在沒有特殊環境壓力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具有相當程度的復發傾向,發病的原因主要起自身體內部的自發性變化,如暴食或不食等胃口改變,早上情況最不好,嚴重時會出現妄想、幻聽等精神病症狀。
*治療:★憂鬱性精神官能症使用輕型鎮靜劑外,需配合心理治療有較多效果。
★鬱病必須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抗鬱藥物或鋰鹽等
三、試述憂鬱精神官能症的生理障礙為何?
答:最常見的生理障礙有睡眠障礙、食慾改變、性慾及精神活動表現激躁或遲滯,自律神經失調,大都有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1.睡眠障礙:(請參閱解釋名詞)
2.精神激躁:
3.自律神經失調:
四、試述憂鬱性精神官能症的心理病因?
1.失落:指失去個人一向極為珍惜或心愛的人或事物,如親人死亡或離別、失戀、房屋錢財或名利地位的損失等。
2.自尊心受損:指的是一個人主觀上覺得自己的面子受損,原因包括競爭,遭受批評侮辱等。
3.怨恨或攻擊衝動內射:一個人對於別人加諸於他的侮辱、侵犯或責罰感到不公平或憤怒,卻因為某種理由無法向對方攻擊發洩,只得把其憤恨或攻擊的衝動轉向自己,造成自怨自責的憂鬱狀態。
4.負向的認知和無知感:某些人因為幼年生長環境的一再挫折遂養成凡事不順利時就歸咎於自己,總是在各方面都常常遭遇挫折與不幸,並認為這些挫折與不幸是自己造成的。
五、試述憂鬱性精神官能症的治療?
1.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症狀做治標性的治療。
*優先考慮副作用較少的抗焦慮藥(即輕鎮定劑),若抗焦慮藥物無效時再考慮抗鬱病藥物。
*若服用抗焦慮藥物一段時間仍然無法改善,可考慮服用抗鬱病藥物或兩種藥物合併服用。抗鬱病藥物可能發生口乾舌燥,心跳加快,便秘等所謂抗膽鹹副作用,但只要能謹慎地從低量逐漸增加劑量,多數人還是能夠適應。
2.心理治療:*應從身體、心理與環境三方面著手。
       *與病人建立良好關係,詳細說明憂鬱病的性質及治療方式。
*仔細觀察病情變化,解釋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及注意病人自殺傾向
*處理事物上所產生的焦慮,予以協助,以期克服焦慮
3.環境治療:可從參與社會性活動,家人支持及危機適應三方面著手。
環境治療是從多方面提供病人情緒上和實質上的支持,並培養病人積極適應環境的能力,使病人在適當的、有利的環境中加速復原,同時也增病人日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六、試述妄想性精神病的類型?
1.妄想病:是一種慢性進行且以有系統、有組織的妄想為主的疾病。
2.分享妄想狀態:病人的妄想被跟他關係密切的人所認同。
*雙人妄想狀態:只被一個關係密切的人認同,而且維持相同的妄想,這種情形常發生於母女、姊妹或夫婦之間。
*家族妄想狀態:三個以上的人共同持有,如整個家都有同樣的妄想。
3.急性妄想病:通常指急性發作且持續的時間不超過半年的妄想病。常發生在環境有急速變遷的人身上,如移民、流浪漢、戰俘、初入伍或初離家者。
七、試述反應性精神病的類型?
1 .精神病憂鬱症:是一種失落的情緒反應,親人尤其是配偶死亡,經濟危機,社會地位低落,喪失部分軀體或身體功等
2.反應性興奮動態:以情緒與行動的亢奮為主要症狀表現,病程較短。
3.反應性混亂狀態:以急性或者急性的意識混濁及混亂不主要表現。
4.急性妄想動態:以妄想為主要反應,有時同時表現奮或混亂狀態。
5.產後精神病:在生產後數日或數週內所發生的精神病病徵。
八、試述癡呆的三種類型?
1.老年期癡呆:年齡漸長,大腦細胞逐漸退化而在老年而在老年期時,因進行性的大萎縮以致發生癡呆症狀,是一種典型的老年期精神病。
2.腦動脈硬化癡呆:腦動脈硬化,尤其是腦血管中小血栓阻塞會導致此症。
3.初老期癡呆:大腦的老衰有時會提早發生,在五、六十歲時就出現痴呆,像阿爾茲海瑪氏、匹克氏病及韓丁頓氏舞蹈病等。
第八章  解釋名詞
一、精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個人經歷極度的創傷壓力事件而且出現害怕、無助感或恐怖感的反應,
如戰爭經驗、天災及強暴。
二、團體治療:好處包括分享眾多創傷經驗及自團體成員獲得支持。
三、家族治療:能減少患者之創傷事件被加上不良的標籤,促進家屬提供正向及適當的支持,甚至可協助受創者處理其婚姻危機。
四、哀傷:是指失去對自己有意義的人或事物所產生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反應,是一種較主觀的感覺。
五、傷慟:指對有情緒上依戀的對象死亡所造成的失落。
六、預期的哀傷:指預期自己的死亡或傷慟所引起的哀傷反應,在癌症末期患者或親人中可見。
七、哀悼:乃是傷慟後,已認知和適應失落,而且哀傷即將式微的過程,屬於社會行為表現。
八、哀傷過程:指除去和故人的依戀,修通傷慟的痛苦,和他人形成新的關係的複雜內心過程。哀傷廣義的說,可包括離婚、分離、喪失器官或健康、失去工作或心愛的小寵物等。
九、心身症:指由情緒因素所誘發或加重的身體疾病。其身體病變可以是生理變化,也能有器質性變化。
十、轉化症:由潛在的情緒衝突造成功能障礙,主要是意志所能控制之感覺或運動系統的障礙,不是由自律神經
系統所引起。
十一、慮病症:強調的是對「有病」具有不合實情的想法和態度,身體症狀或情緒症狀因此種想法和態度而產生。
十二、佯病症:病人因某心理因素而有意製造某些心理或生理症狀,身體症狀並非因自律神經功能障礙是病人無法自我控制的因素所造成。
十三、詐病:因某種特殊情境而故偽裝出某些心理或生理症狀,以期從中獲取利益。
十四、制約反應:1982年,Pavlov發表古典制約理論。
他將食物(非制約刺激US)與鈴聲(制約刺激CS)配對出現,使狗分泌唾液,一段時間之後,不需食物,只要鈴聲即可使狗分泌唾液,此為制約反應。
十五、壓力:是指身體對任何外在要求而引起的系列反應,包括認知、情緒和生理等層面。壓力是壓力源影響個人身心變化而產生反應的整個過程。
十六、壓力源:指能引起壓力反應的任何刺激,可以是內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
*心理社會壓力源:指經由人的認知判讀而造成個人的壓力。如塞車。
*生理性壓力源:指壓力本身是直接經由生理作用而來,直接對人體引發壓力反應,而毋需經由認
 知判讀過程。如疼痛、手術、安非他命、咖啡等。
十七、自我控制力:病人所感受到可以去改變或處理環境的能力,會決定他所經驗到的情緒,進而影響其生理狀況的活化程度。
十八、放鬆訓練:以一連串的指示教導病人,學習體驗身體於緊張狀態和放鬆狀態時之不同。
十九、生理回饋訓練:治療者利用一系列的電子儀器設備,將人體正常或異常的生理現象如心跳次數、皮膚溫度、肌肉電位、腦波、皮膚電位、血壓、呼吸等量化,並轉變成視訊訊號,呈現且回饋給病人。
問答&簡答
一、試述精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產生的原因?
1.創傷壓力事件的特性:1).直接經驗到真實或具威脅性的死亡、嚴重傷害,自己或他人身體造成威脅。
2).目睹關於死亡、受傷或對他人身體完整性產生威脅。
3).知悉關於不可預期或暴力性的死亡、嚴重傷害或威脅親近的人死亡或傷害。
2.受創者之心理社會因素:1).精神動力學理論
2).較年輕與年老時期
3).不適當或匱乏的社會支持
4).並存其他的精神疾病
5).具有精神疾病遺傳體質上的脆弱性
6).不成熟或病態的病前人格特質。
3.受創者之生物體質因素:PTSD的病理生理學,與多處腦結構的功能異常有關。
當個體受威脅時,相關的神經生物系統即被活化。<>二、試述精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心路歷程五個典型階段?
答:哭喊期、否認期、侵優期、接納期及完成期。
三、試述正常的哀傷反應略分為那三期?
*第一期休克期震驚:出現否認、不相信、情感麻痺、哭泣、嘆息、失真感,身體症狀會有喉嚨緊繃、腹部空虛感。此期可持續1~14天。
*第二期混亂期:不再否認死亡,情緒表現變為生氣、悲傷、鬱悶,同時出現全身痠痛、疲倦、抱怨失眠,夢魘,可持續3~6個月。
*第三期解決期:開始可以想到過去快樂的事,重獲對活動的興趣,可和他人建立新的關係。
★一般哀傷反應持續時間在喪偶和死胎傷慟者分別為一年和69個月以內視為正常,而DSM-III-R規定6個月以內。
四、何謂不正常的哀傷?
1.又稱病態的、不典型的、未解決的、併發性的、慢性的、遲發的、扭曲的哀傷,如戲劇化的生活改變,過分地活躍,嘗試新的活動,拼命地工作,即所謂快樂的寡婦,或是認同故人死前的症狀而產生轉化性疾病。
2.反應的強度過度激烈,過去或完全沒有,如嚴重的憂鬱、罪惡感、敵意、退縮、沒有或壓抑哀傷、遲發性哀傷。
五、那些疾病是需鑑別診斷的疾患?
1.焦慮症或憂鬱症
2.轉化症
3.慮?f
4.佯病症
5.詐病
六、試述影響壓力與免疫功能交互成用的因素?
1.壓力的慢性化程度
2.社會支持與孤獨感
3.家庭互動關係
七、試述不當的心理防衛機轉?
1.否定作用:個案否定問題存在,忽視或逃避問題,表現在有卻不去就醫。
2.退化作用:出現要求多、幼稚、依賴的行為,增加他人照顧的困難。
3.投射作用:以自己的想法認為是對方的想法。
4.身體化作用:是以身體抱怨處理內心的問題。
5.行動化作用:用不適當的行為表現處理內人的問題,如衝動性和危險性的行動,如愛滋病患以報復行為發洩心中的憤怒。
八、試述成熟的心理防衛機轉?
*昇華作用或助人的想法:指將為社會所接受或不可能實現的念頭或行為,轉化另一個可以為社會所接受或可實現的型式,如死亡不可避免,但死後捐贈器官捐獻財產成立基金會卻可幫助別人。
九、試述主司身體壓力反應的三大神經系統?
1.交感神經系統:促進新陳代謝進行、使心跳加快、血液匯集到肌肉系統、促進肝醣質釋出葡萄糖、促進腎上腺素分泌、盜汗和血壓上升。
2.副交感神經系統:作用主要是降低新陳代謝、貯存能量、為身體做復原工作、使心跳減慢、增加腸道蠕動與吸收。*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在體內共同作用,維持個體生理功能的活動和調息,一旦遇到外在壓力源,則協調其作用,立即反應,一起應付外在情況。
3.神經肌肉系統:在壓力反應時,可接受訊息後立即反應,增加肌肉強度,採取適當行動。
十、試述常見的神經質性格?
1.完美型性格:害怕犯錯,完美主義,過度強調自我控制,壓抑情感表現,今日事今日畢,嚴重時表現潔癖及吝嗇。
2.焦慮型性格:急性、緊張、患得患失
3.依賴型性格:怕失去人際關係扶持和怕遭到拒絕,遇問題無法獨立解決。
4.戲劇型性格:怕失去他人注意和關心,人際關係和情緒容易變化不穩定。
5.自戀型性格:認為自己是特殊的,無法同理他人,害怕被人認為不特殊。
6.逃避型性格:對人際關係很敏感,相當害怕遭人排擠。
7.侵略性格:需要經常去控制環境,怕吃虧和被人羞辱等。
十一、試述常用的認知ABC模式?
A(Antecedent):誘發事件
B(Belief):解釋
C(Consequence) :結果
十二、試述常見不合理的認知?
1.不知輕重 2。斷章取義 3。以偏概全 4。妄下結語
5。事事關己 6。非馬即矑 (非黑即白) 7。倒果為因
十三、試述壓力處理的一般原則 ?
1.原則一:避免、減少或修飾壓力源
2.原則二:協助病人發展且執行降低壓力反應的技能
3.原則三:以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壓力的反應。途徑:找人宣洩或傾訴和運動。
4.原則四:有效的運動要考慮到其強度、持續度及頻率的問題。
十五、試述心理支持輔導的目的?
*消極:在於「扶倒」,即扶持人使人免於倒下(崩潰)
*積極:期使能輔其自主,導其獨立。
十六、試述最常用之心理支持技巧?
1.宣洩:協助人透過宣洩將強烈情感(對疾病的害怕)包括過去所害怕或羞於表達的,在支持持的關係下說出來。
2.澄清:藉由病人自己談事情的過程,加上治療者/輔導候適時地予以辨明,讓病人重新看清問題所在,而有新的認知。
3.稱讚:支持病人的自尊,在治療/輔導中提出病人的正面的行為改變或進步,並強化其成功的經驗,以促其繼續進步。
4.再保證:透過人對治療/輔導者的信賴,治療者可以針對患者的疑慮、診療相關問題予以再保證,
提供治療照護的希望與目標,以減輕病人的懊惱,加強信心。
5.改變環境因素:協助移除可改變之壓力源。
6.藥物使用:必要時給予抗焦慮劑、抗鬱劑或其他支持性藥物,以改善其身心症狀。
● 何謂心理學?
答:簡單的定義,心理學是研究行為的科學。深入一點來說,心理學是研究人類或動物外在行為與內在心理活動歷程的科學。當然,學了心理學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能:認識自我,了解自我,與改善自我。
●客觀我和客體我是不是一樣意思?
答:其實「客觀我」和「客體我」這兩個詞的意義是很相近的,因為使用的便利而有不同的用法。一般用「客觀我」就可以了,以便和「主觀我」相對照。
客觀我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客體來看待,就像別人眼中的我,或者在社會中扮演不同角色的這個我,所以也稱為「社會我」。
()第一章中p.17的關鍵辭彙「社會我」的解釋,以p.12的解釋為準,詹姆斯和康姆與史尼格的解釋為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