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下工業市場行銷 第1-7章(第1講-16講)課程大鋼及重點
第一章 緒論
壹、講次大綱
一、工業市場行銷之重要性
二、行銷之定義
三、工業市場行銷
四、工業市場行銷之迷失
五、工業用品分類
一、工業市場行銷之重要性:
1.工業市場是一個富饒且龐大的市場
任何農林漁牧礦產品,經過提煉或基本加工後成為基礎產品,再製造成中間產品,最終製造成為製成品,之間交換的過程都牽涉到工業市場行銷活動,最後再依賣到工業市場或消費市場區分之。
農林漁牧礦產品-->基礎產品-->中間產品-->製成品-->工業市場
2.工業市場與消費市場不同之市場特性
(1)不同之購買者:是組織而非個人(不同之購買者:組織VS個人)
(2)不同之購買動機:是協助生產或營運而非個人需要之滿足
(3)不同之市場結構:集中於少數而非分散於多數
(4)不同之市場需求之不同於下一講再介紹
3.工業市場行銷是一種互動過程(行銷部門與下列三點的互動)
(1)組織間:供應商與購買者之間有許多互動,解決產品及製程的問題.---團隊銷售貨Team saling的互動.
(2)功能間:公司內部門間的互動,與研發人員之間的互動,才能確保滿足顧客需要,即以團隊銷售行銷。
(3)與高階:由於工業行銷與策略選擇、資源投入及目標顧客選定等相關,行銷部門必須與高階管理階層密切互動。
二、行銷之定義
行銷是規劃及執行有關觀念、財貨及勞務之定價、促銷與分配,以創造可滿足個人及組織目標之交換的過程。
所以行銷的本質是交換,行銷活動是在規劃及執行交換的過程,而目的則在滿足個人及組織之目標的$921;成。
以行銷過程來看,行銷部門先從確定顧客未獲得滿足之需求開始,一直到售後服務、顧客獲得滿足之後才算圓滿。
三、工業市場行銷(早期 Industrial Marketing,最近改用Business Marketing)
指不包括對家計或最後消費者之行銷活動。主要強調的是購買者為組織,包含企業營利機構、政府機關、公益團體,不包括家計及個別消費者。而且其購買動機是要購買財貨或勞務以結合成另一種產品或協助組織之營運,非為個人之滿足。
所以工業市場行銷依據的不是產品而是購買者。
四、工業市場行銷之迷失
1.對行銷觀念之誤解:以為設置行銷部門就是行銷導向之公司,忽略最重要的是:
(1)全員皆須視滿足市場需求為最重要
(2)發展行銷人員的市場感受能力
(3)發展行銷人員與顧客建立密切關係的能力
2.行動之承諾不足:因工業市場的投資時間長、投入資源多,有時企業未真正替顧客著想。
3.執行上之缺失:
(1)要有具市場感受、能結合市場的人
(2)有可信賴的市場及經濟資訊才能擬定好的行銷計劃
(3)有良好策略規劃才能真正執行
五、工業用品分類
工業用品常被分成七類:原材料、加工材、零件、設備、系統、耗材、服務等。每類具有某些獨特的性質,而足以影響組織的採購行為,及對應之銷售策略。有些在會計科目上被組織視為資產,有些則被視為成本甚至費用項目。有些類產品在製造加工後成為最終產品的一部分,
有些則被消耗於無形,有些則僅提供其他企業營運之需要。
1.原材料
界 定:以其自然狀態銷售者
產品舉例:原油、棉花、礦砂
特 性:供給常具循環性,供應來源有區域性体積,大運輸成本高.
2.加工材
界 定:在最後加工成為產品的一部份前已部份被加工者
產品舉例:塑膠、化學材料、鋼鐵、木材
特 性:大宗產品,在加工成其他產品後,往往會失去其原來形体.
3.消耗品
界 定:產品在製造過程或日常營運中消耗掉
產品舉例:潤滑油、辦公用品、焊接棒
特 性:儲藏備用品,須現貨供應隨時供貨特別重要
4.零件(產品成本的一部份)
界 定:可直接裝配或僅須小加工就可直接裝配成成品者
產品舉例:馬$921;、燈炮、引擎、IC電路板
特 性:不須進一步加工,可執行主要功能
5.設備(屬於資產類,折舊則
界 定:支援使用者製造或其他企業需要之資本財
產品舉例:機器加工機、飛機、電腦
特 性:高價資本財,資產可靠度很重要,取得成本及作業成本都很重要.
6.系統
界 定:支援使用者製造或其他企業需要之複雜多功能資本財.
產品舉例:一貫作業設備、鋼鐵廠、造紙廠
特 性:執行多項功能,具高財務風險但高報酬
7.服務
界 定:供銷售之活動、效益或滿足等
產品舉例:維修、廣告、法律服務、運輸行銷研究
特 性:無形產品
第 02 講 - 工業市場與消費市場的差異
壹、講次大綱 一、市場需求特性 二、市場結構特性之差異 三、購買行為之差異 四、產品要求特性之差異
一、市場需求特性
1.引伸的需求
工業市場之需求往往由下游產品需求所引伸,是被動的,與消費市場自發需求不同。例如對輪胎之需求來自於對下游汽車之需求。
由於供需間有時間滯延,資訊受限以及影響每個廠商下決策之目標、成本、認知及恐懼感等,會因需求之些微變動而引發上游訂單與存貨之劇烈波動。
2.產業需求彈性小,個別廠商之需求彈性大
工業市場需求是引伸的,不因價格下降而增加,所以產業需求彈性小。但工業品只要功能、規格相同即可,所以常形成價格競爭,對個別廠商需求彈性相當大。
3.產業之負需求彈性
一般消費市場為價格下降,需求上升。但工業市場短期需求彈性為由左下往右上,價格上漲時,需求不降反升。因為工業市場需求為引伸,價格上揚時表供給短缺,短期內廠商反而搶料而造成需求量增。
4.聯合需求
工業用品往往需要好幾種零組件組合生產,所以其為聯合需求。當產品規格改變時,會改變聯合需求的組成。
5.功能性替代
工業用品只要功能相同即可,所以不僅同產業廠商為競爭者,替代性產品廠商也是。
6.需求的交叉彈性
B產品價格變化對A產品需求所產生之影響稱之。例如當B價格下降時,若A、B為替代品,對A需求會下降;若為互補品,則對A需求會增加。
7.自製或採購
有些零組件可以自製,所以有時客戶會變成競爭者。是否自製通常會考慮成本及經濟因素,包括需求量、品質要求以及交期準時等。
8.組織間之產出與投入
在工業市場,一個企業的產出常是另一個企業的投入。組織間的產出和投入環環相扣。
二、市場結構特性之差異
工業市場顧客數目少,購買規模大,為引伸需求,區域較集中,受經濟景氣影響大,所需專業技術高,需求型態為聯合需求。消費市場反之。
..市場結構特性之差異:
市場性質 工業市場 消費市場
1.顧客數目 少 多
2.購買規模 (數量或金額) 大 小
3.需求本質 引仲需求 自發性需求
4.地理分佈 較集中 較分散
5.經濟景氣之影響 較大 相對較小
6.專業技術 高 低
7.需求型態 聯合需求 單獨需求
三、購買行為之差異
工業市場採購動機為組織的利潤或績效,消費市場為個人效用。工業市場行為模式為組織間的互動,消費市場為個人或家庭行為。
工業市場採購人員專業技術較高,採購程序冗長,採購時間長,影響採購因素多且複雜,供應商個數因重視競爭與替代性而有數個,
常有互相購買的互惠安排;消費市場則反之。
..工業市場與消費市場購買行為之差異
購買行為 工業市場 消費市場
1.採購動機 利潤或績效 個人效用
2.專業技術素養 較高 低
3.行為模式 組織行為 個人行為(或家庭團體)
4.採購程序 冗長 短
5.採購時間 長 短
6.影響採購因素 多且複雜 少,較單純
7.供應商之個數 重視競爭與替代性 較重視熟悉性
8.互惠安排 尚普遍 沒有
四、產品要求特性之差異
工業市場對產品特性有明確的規格訂定,售後服務相當重要,售前服務包括製程、零件設計等也相當重要,包裝相對只要保護產品即可,交貨確定且要求準時,對於零組件的自製或外購,有時可以採取自製的策略。消費市場則不同。
..產品要求特性之差異
產品特性 工業市場 消費市場
1.產品特性要求 規格性 自我表現
2.售後服務 非常重視 視產品而定
3.售前服務 非常重視 較不重視
4.包裝功能 保護 促銷
5.交貨時間 確定與要求準時 較可接受延誤
6.自製或外購 有時可自製 外購
**市場需求特性
.引伸的需求
.產業需求彈性小,個別廠商之需求彈性則大
.產業之負需求彈性(短期)
.聯合需求
.功能性替代
.需求的交叉彈性
.自製或採購
.組織間之產出與投入
第 03 講 - 企業營利機構市場特性分析
壹、講次大綱
一、工業市場顧客分類
二、企業營利機構之特性
三、企業顧客的類型
四、企業採購之趨勢及供應商行銷之調適
一、工業市場顧客分類
工業市場顧客可分三大類:企業營利機構、政府機關及公益團體。
1.企業營利機構
組織的使命:服務顧客需要以獲取利益
區隔市場:原材料生產者、製造廠商、建築業、服務業及專業機構、批發及零售商、運輸業、通訊及其他公用事業
購買行為:眾多的購買影響者、多重的購買動機、複雜之購買程序
主要是為了經濟利益,因此其購買行為有三特色:
(1)眾多的購買影響者:宜用團隊銷售。
(2)多重的購買動機:如採購人員重視成本、工程人員重視品質。
企業機構偏重於利益
(3)複雜的購買程序:從請購到售後滿意,中間流程複雜冗長。
2.政府機關
組織的使命:提供其公民之福利、教育、防"910;、治安、交通建設等之需求
區隔市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省市(州)政府、縣、鄉鎮公所購買行為:明確之規格、程序繁瑣、公開招標
主要提供公民公共需求之滿足,所以購買行為重點為訂定明確之規格,各項繁瑣程序並因需透明化而採公開招標。同時受預算及公共採購法之限制。
3.公益團體
組織的使命:社會關懷及慈善服務
區隔市場:醫院、學校、宗教團體、非營利基金會其他社團法人購買行為:專家之影響、公開招標
許多非營利機構都屬之,所以公益團體十分多元化,差異極大。其採購受專家影響很大,也常因透明化而採公開招標。
二、企業營利機構之特性:利潤為導向,私人企業有百萬家
1.多屬中小企業,大企業少:大企業數量僅占2%~3%,但營業額約占30%。大企業為一區隔市場,中小企業顧問式行銷,提供協助.
2.地理區域的集中:因為有些需要共同的基礎設施。
3.網際網路的採購:企業對企業的採購若在網路上進行將更有效更有利。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強調資訊科技在上下游之間的應用。B2C.B2B的供應鏈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更有利. 及時供應(JIT:just-in-time)
三、企業顧客的類型
1.依產品之使用來分類可將企業顧客分為:
(1)原設備製造商(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顧客購買之產品將成為其產品的一部分,這種顧客稱為OEM。例如某輪胎公司為福特汽車生產輪胎,輪胎成為汽車的一部分,此時福特汽車公司即為OEM廠商。在供應鏈管理上重視看生產進度,及時送達顧客所需之零組件。
(2)維修商:在維修市場上的維修商,常用副品牌而非原廠零件,所以較重視成本而非產品形象。
(3)使用者
購買之產品為用來製造自己的產品或勞務,如機器或儀器設備。例如華航買飛機,動輒十數億元,所以注重融資或租賃方式,也因技術複雜度高,其售前售後服務均非常重要。
(4)再售機構
購買產品再銷售者。以連鎖或加盟店為例,通常由總公司訂定規格及進行採購,所以行銷者只能對總公司進行。
2.依標準產業分類(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IC是一套現可行工業?客分類制度據以尋找潛在顧客,判定市場潛力.首二位SIC碼表示主要或基本產業,之後,第二碼表示其子產業群,
第四碼則表細目行業,號碼愈長,分類愈詳細.依照標準產業分類時,可由找尋同一碼的廠商來界定與區隔目標市場;亦可因知道廠商數量及
營業額而預測市場及銷售潛能;更可以根據SIC建立潛在顧客名單並規劃銷售區域及配額;同時,同一碼的廠商往往也就是同產業的競爭者。
四、企業採購之趨勢及供應商行銷之調適
為因應現今採購之趨勢,供應商行銷應更小心安排銷售之分配活動,利用價值分析為銷售工具以創造新運用之機會,改進實體分配之績效
以配合顧客生產需要,設立獨立之銷售團隊以針對全國性大客戶之特殊需要及行銷需求,並研究利用電腦技術作為銷售工具,如建置銷售網
站、參加電子市集等。
SIC 系統之應用
1.界定與區隔目標市場
2.預測市場及銷售潛能
3.協助發展行銷資訊系統辨認潛在顧客及其位置,建立DM名單.
4.規劃銷售區域及配額
5.確認競爭者
第 04 講 - 政府機構市場特性分析
一、政府機構之採購特性
二、政府市場之行銷
三、國防採購
四、公益團體採購特性
一、政府機構之採購特性:
1.影響政府採購之利益團體特多
有內部決策者、產品使用者和服務者,外部如中央立法委員和地方議員或民意代表,事後審計單位及參與招標過程的上級機關等。
2.文書作業特多
法律要求詳細程序,如上網或上報刊登採購公告;並須準備事後審計文件。
3.常採用競標方式:標單中須說明標購物品、數量、技術規格、交貨時間、要求之保證及其他細節。
(1)公開競標:標準化或規格化產品用之。
(2)選擇性招標:採議價方式,考慮相容性時用之。
(3)限制性招標:尋找合乎規格的廠家比價。
二、政府市場之行銷:龐大市場,宜爭取
1.確認負責採購單位
政府機關常有隸屬關係,有時由使用單位採購,有時由集中採購單位負責。
集中採購單位:公共工程委員會、中央信託局、聯勤總部、國防部軍備室.
2.預算程序冗長
通常在一年前即須編列預算,美國政府甚至有三年預算,因此行銷工作常在編列預算前即展開。
3.從政府預算中尋找商機,了解及掌握採購程序
(1)採購公報發佈精確之採購規格:因採購人員或使用者不一定能訂出設備規格,所以行銷者在公告前即須提供產品規格給訂定規格的人。 其次在參與投標或議價前須確認產品合乎規格,否則無法交貨或被退貨或罰款。
(2)競標或議價:原則上低於底價的最低價者得標,亦有合理標方式,但糾紛多。
(3)功能保證:通常保留約10%價款等到功能測試完成後,確定產品達最低功能才支付。
三、國防採購
中央預算有大部分在國防,所以軍方市場十分龐大。因國防採購牽涉到軍備能力,對產品規格、完成日期及技術程序等會有嚴格標準。其決策準則更和以價格為主的一般採購不同,重點在技術能力與專業以及完成時限,價格則常採成本加成法。
國防採購程序與商業採購行為特性大不相同,表列可以詳細看出。由於國防採購理由為國軍戰備所需,因此採購目標須以技術和預算配合國防需要;且交易關係的擬議及產品需要的主要意念多由買方主動提出,有別於商業採購賣方推銷方式;因此買方對行銷者的左右相當大,最後經濟風險亦由買方承擔。
技術影響戰備能力,因此國防採購主要決策準則為技術規格、專案完成時限、標價與功能一致。行銷者行銷組合的重心在於溝通和技術研究發展,以達成國家防衛或攻擊的目標,而溝通利器就是正確的技術能力以達成使命功能。至於技術程序牽涉到武器系統等相當複雜,為防弊端皆有法律規範。
國防採購程序與商業採購行為
國防採購 商業採購
產品採購理由: 機構之使命 市場及經濟效益
採購目標: 以低成本及技術配合國防需要 降低營運成本,改良產品品質等
交易關係之擬議者: 多數由買方擬議,邀請競標 多數由賣方擬議
產品需要之主要意念: 多數為買方 依市場調查技術創新
技術程序之性質: 複雜,法律所規範 較不複雜,基於公司政策
決策單位之複雜性: 複雜,法律所規範 單一機構,少界定內部角色
買方左右行銷者之方法: 相當大 很少
資本支出水準: 視其使命及撥款金額(預算) 投資政策、保留盈餘及現金概況
行銷組合之重心: 溝通與技術研究發展 所有行銷組合元素
溝通利器、重點: 正確之技術能力以達成使命功能 銷代表轉換行銷計畫成銷售及利益
定價方法: 依顧客之成本,法定會計標準 依產品生命週期、現金流量 客戶融資及競爭情況
經濟風險: 買方承擔 賣方承擔
四、公益團體採購特性
1.受預算限制,委外包商營運
2.多數採購影響者專業人員常與採購人員衝突
3.聯合採購
第 05 講 - 組織購買行為影響因素探討
一、組織購買行為之主要因素
二、經濟環境影響力
三、政治環境影響力
四、法律環境影響力
五、社會文化影響力
六、實體環境影響力
七、技術環境影響力
八、組織影響力
一、組織購買行為之主要因素
組織中參與購買的參與者組成購買中心。因各人資訊來源不同,知覺到的方案也不同,形成已知覺方案集合,例如工程人員看的專業期刊與採購人員看的不同,形成不同方案。這些方案受到的限制包括外在環境和內在組織限制,刪除不符條件的方案後,就形成可行方案集合。此時由於購買中心成員的評估準則不同,有注重價格或品質或交期者,就形成不同的個人偏好。在購買中心的互動結構下,形成組織偏好,最後確定組織的選擇。以下探討外在環境對採購的影響。
二、經濟環境影響力
經濟條件影響最終消費者之需求,隨之影響引伸的工業市場需求,即購買意願。經濟條件也會影響組織的購買能力,同時具備意願和能力才能購買。
經濟條件有匯率、利率和景氣。
1.匯率:台幣升值使外銷產品價格變高,競爭力下降。但進口產業成本降低,利潤提高。
2.利率:利率提高使營建貸款成本增加,降低購買力。但一般民生用品需求不受影響。
3.景氣:不佳時一般採購會受影響而減少,但政府採購反因擴大內需、欲提升景氣而增加。
三、政治環境影響力
在國際貿易中,關稅會造成進出口障礙;自由貿易協定則減少障礙;加入國際貿易組織有助降低貿易障礙。政府的經建方案對產業發展影
響甚鉅,政府對兩岸三通的態度影響零組件採購,亦對企業有相當大的影響。
四、法律環境影響力
如公平交易法對聯合壟斷之限制;消費者保護法使業者在產品設計時就須注意產品安全;一般國家對國防科技和文化產品出口多有限制;反傾銷法及智慧財產權也需注意。
五、社會文化影響力
文化反映了價值觀、習俗、行為和傳統,因此影響組織運作,也影響了行銷活動。尤其跨國行銷一定要對當地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成功。
六、實體環境影響力
在供應鏈管理和豐田式just in time管理下,實體距離的遠近是影響交貨的重要因素。
七、技術環境影響力
技術的發展如彈性製造系統、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製造等均影響企業的生產及行銷。而技術變遷若非常快,常提高技術人員在採購中心的影響力。
八、組織影響力
當組織氣候為鼓勵創新時,行銷人員可鼓勵買方嘗試新產品、新方式。當組織氣候偏傳統導向時,行銷人員應儘量按照既定程序執行。
當組織集中採購時,通常採購人員高階且專業;而分散採購時,技術人員會有較大影響力。
第 06 講 - 購買中心成員之相互影響
一、影響組織採購參與人數之因素
二、購買中心
三、採購委員會
四、個體因素
五、共同決策之衝突解決
影響組織購買行為除了環境因素外,還有組織內部因素,因此要確定那些人是該次採購的影響者,其互動及權力關係,才能確保行銷成功。
一、影響組織採購參與人數之因素
當採購公司的規模愈大、採購品的使用部門愈多、採購品金額愈高、採購品技術層次愈高以及採購人員的專業知識愈淺時,參與採購的人員可能會愈多。
二、購買中心
購買中心是組織購買決策參與成員之集合,是一種非正式但跨部門之決策體,處理攸關之採購資訊及決策。
1.每個成員在不同購買階段有不同的影響力
有些成員在購買初期有影響力,有些則到評估或選擇時才參與。
2.購買中心之角色
購買中心成員扮演著五種角色:使用者、守門人、影響者、決策者及購買者。五種角色可能分由不同人扮演,在中小企業也有可能由一個人扮演五種角色,或是大企業有多人同時為同一種角色,例如一種產品有多個使用者。
(1)使用者:採購物品的使用人。常因發起請購而造成採購行為,也可能因要求儀器設備的精密程度而決定產品規格。
(2)守門者:控制資訊流程的人。因為可以截斷行銷資訊,往往職位不一定高但對行銷非常重要,例如主管的秘書。
(3)影響者:提供作為評估依據之資訊或設定購買規格以影響購買決策的人。例如技術人員、品管人員和研發人員或組織外部的顧問等。
(4)決策者:有權調用資金、真正做購買決策的個人,是最難確認的角色。
(5)購買者:在形式上選擇供應商及執行購買程序的人。例如採購人員。
三、採購委員會
為具正式形式的購買中心,常透過會議集體決策。好處是可以從不同角度和職責考慮採購決策,以腦力激盪運用集體智慧,並降低個人對供應商關係的壓力。
當行銷對象為採購委員會時,行銷者應爭取在委員會說明的機會;並透過某些委員傳遞行銷訴求;最好能爭取具影響力的委員成為企業的贊助者。
四、個體因素
購買中心成員有其獨特人格,不同學術及經驗背景,並負責特定的組織職能。往往成員間有不同的評估準則,所重視的供應商屬性不同,其知覺風險亦不同。
五、共同決策之衝突解決
購買中心的互動對於行銷是非常關鍵的,當共同決策有衝突時,有四種解決方式。
1.合作:因預期不同而衝突時,應蒐集更多資訊。
2.妥協:因採購評估準則不同而衝突,可以妥協方式達成協議。
3.規避:當購買中心內含對立團體時,可能以政治手腕解決,而規避真正問題。
4.聯盟:成員間互相聯盟以強化其競爭地位。
第 07 講 - 組織採購之剖析
一、組織購買行為之整合模式
二、了解顧客之作業及產品
三、顧客之成本
四、顧客及最終使用者成本效益
五、價值分析
一、組織購買行為之整合模式
我們可以Sheth的模式來剖析組織的購買決策。首先是購買中心裏的採購人員、工程人員、使用者及其他成員會因個人背景而對達成採購目標有不同的期望。個人背景則受到個人知識水準、個人對其於組織內角色的認知、期望以及個人生活型態所影響。
為達成購買期望,必須主動尋求包括展覽會、期刊、研討會等資訊來源。但無論主動或被動得來的資訊,皆可能因個人背景而產生與事實不符的知覺偏差。
在進入組織購買過程的單獨決策或共同決策時受到兩個因素影響:產品有關及組織有關因素。與產品有關的若時間緊迫易採單獨決策,若知覺風險高則多採共同決策,新採購通常共同決策。
而與組織有關的因素中,組織導向若如政府機關較政治導向的,因須透明化常採共同決策;一般營利事業則重速度而採單獨決策。
組織規模大、分工細,常共同決策。而組織愈分權愈分工,也常共同決策。決策選擇供應商或品牌還受到情境因素的影響。
購後是否滿足也會影響未來採購的期望。
二、了解顧客之作業及產品
好的行銷一定要了解客戶的作業及功能流程,才能幫助顧客提高品質或降低成本。因此詳細剖析其作業流程,是否可簡化、自動化,所提供產品才能符合所需。
三、顧客之成本
為協助顧客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完成作業,應先分析顧客之成本。成本項目包括:
1.原始採購成本:產品價款、融資成本、運費、保險費及初期技術協助費等。
2.裝置及開始運作成本:包括空間調整、接水電、處理噪音、下腳廢料及確保功能所需活動之費用。
3.作業及維修成本:機器設備所需水電、空調、人力等作業成本,零組件維修成本。
4.壽命週期成本:考慮報廢後殘值及更新的重置成本。
5.轉換成本:轉換成不同的機器設備時會產生有形成本及交貨是否準時、作業是否順暢等無形成本。
四、顧客及最終使用者成本效益
將自己公司的產品與競爭者產品就各個成本項目列表比較,折成現值後除以使用年限,可得平均產品壽命成本,再加上轉換成本就可以了解總成本的差異。有時原始採購成本雖高,但總成本較低,仍可能對顧客具比較利益,行銷時應說明。
五、價值分析
有系統地研究一材料、零件或機器之成本效益的分析工具。希望以降低成本、提高功能幫助顧客達成價值極大化。
一般可以用價值分析檢核表分項檢查零件的主要功能、次要功能,尋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可作為行銷參考。
第 08 講 - 組織採購類型及採購動機
壹、講次大綱
一、了解組織採購程序
二、組織採購三大類型
三、組織採購類型與採購程序
四、組織購買情境與行銷策略
五、購買動機
一、了解組織採購程序
1.某部門有作業問題,提出採購某產品的問題解決方案。
2.使用部門提出請購單,送請核准。
3.核可後,請購單送到採購部門。採購部門與使用單位溝通。
4.尋找合格供應商。
5.購買中心成員評估供應商提出之規格說明書。
6.比較自製或外購。一般企業很少考慮自製。
7.供應商選擇。
8.下訂單。
9.追蹤採購品之使用,評估結果。
10.記錄供應商交貨、品質等評核表,以為是否直接再購參考。
步驟可合併考慮或簡化,尤其中小企業也許老板一人即決定。
二、組織採購三大類型
1.新採購:首度採購一新產品以完成一項新任務或解決一新問題。相關人員缺經驗,須多人決策。
2.直接再購:重複例行採購日常使用之零件用品。過去已買過、對供應商也滿意,直接下單即可。
3.修正再購:過去雖已買過,但需重新檢討規格或供應商。採購程序介於新採購與直接再購。
三、組織採購類型與採購程序
新採購從第一步開始,每一步驟都得經過。修正再購則從第四步尋找供應商開始到最後。直接再購從第七步下單開始到績效回饋及評估結束。
此採購方格主要意義為新採購一開始,行銷人員即須介入,告知顧客可提供產品解決其問題,先提出規格才能確保後續行銷可能。
四、組織購買情境與行銷策略
新採購時,供應商可能因已提供其他產品而先知道組織有新需求。此時應將特定需要分離出來,並在早期介入提供產品規格。
非供應商雖不利,但隨時注意外在環境及技術變化,分離特定需要,可順時勢主動提出改變建議。
直接再購時,原供應商有利,應增強關係行銷,建立策略聯盟或夥伴關係。非供應商則可以技術、材料改變而提出新規格、新零件,設法突破。即使無法立即取代,亦爭取備位。一旦原供應商供給不及,就有機會補足成為供應商。
修正再購為原供應商之危機,應立即補救,否則可能被取代。非供應商則應了解問題並鼓勵試用,尤其可鼓勵其他採購人員爭取表現機會。
五、購買動機
購買中心成員有不同動機,可分為經濟的理性動機及情性動機。
1.理性動機
(1) 品質及規格:技術人員重視。
(2) 成本:採購或財務人員較重視。
(3) 附隨服務及(4)技術輔助,技術、設計部門重視,有助運作順暢。
(5) 交期準時。
(6) 互惠:是否可互相購買對方產品。
(7) 區域考慮
(8) 關鍵零組件保證:例如Intel Inside可為產品增色。
(9) 資本財考慮人工成本
(10)資本財考慮員工訓練
2.情性動機:
個人偏好、知覺風險及競爭本能等情性動機仍會影響組織購買。
第 09 講 - 工業市場關係之建立
第五章 工業市場之關係策略
第一節 顧客的價值認知與衡量方法
一、衡量價值的方法
二、供應商績效評估
第二節 工業市場關係的形成
一、工業市場交易關係形成動機
二、工業市場關係形態
三、工業市場關係發展過程
第一節 顧客的價值認知與衡量方法
一、衡量價值的方法
第一種價值分析方法為「使用價值法」( Value in Use),簡寫為VIU。指在特定使用狀況下,一產品相對於特定替代品之於使用者的經濟價值。
計算時,可令原產品的年度成本與新產品的年度成本相等,原產品的單價以新產品的使用價值(VIU)代入,即可算出VIU。如下:
(原產品的數量)*(單價)*(年更換次數)=(新產品的數量)*(VIU)*(年更換次數)
第二種價值分析法為「目標成本法」( Target Costing) ,先決定最終顧客願意付的價格,再倒算回來可以分配的成本。日本的電子與汽車商已率先使用此法。
二、供應商績效評估方式
1.分類法
列出重要績效因素表,對每個供應商依據每組標準進行評估,並給整體評價,將供應商分為滿意或不滿意。此法主觀但容易執行。
2.加權法
依相對重要性給每一個績效因素不同權重。每家公司可能對品質、交期、價格的重視程度不一樣,行銷者可依權重調整所提供的產品,以符合顧客所需。此法客觀而彈性。
3.成本比率法
基於標準成本評估各績效因素,滿意的給負號,成為成本的減項;不滿意的給正號,成為成本的加項。調整後成本可以顯示供應商真實的調整訂價是否具競爭力。
第二節 工業市場關係的形成
一、工業市場交易關係形成動機
買方與供應商建立並維持關係的動機視交易對買方的重要性而定,反之亦然。買賣雙方形成的關係有三種:
1.單次交易:簡單清楚,難建立關係。
2.不對等關係:買方市場時,賣方有維持關係的動機。賣方市場則反之。
3.共同維持關係:買賣方都會在持續交易中獲利,願意維持策略關係。
二、工業市場關係形態
由單純交易到策略聯盟,買賣關係可分為:
1.單純交易:買賣方單一次的交易,沒有先前及後續的互動。
2.重複交易:買方對賣方產品產生偏好,願意經常購買。
3.長期關係:可能有長期買賣合約,但仍存在價格競爭。
4.夥伴關係:供應商數量減少,雙方承諾在品質、交期及技術等方面合作。
5.策略聯盟:對共同目標提出資產與管理資源的承諾,達成長期策略目標。
三、工業市場關係發展過程
1.知曉:視對方為可能的交易對象,處於資訊蒐集階段。
2.探查:調查及測試對方,甚至先購買一次試試看。
3.擴張:擴大交易範圍及提昇報酬,增加彼此依賴。
4.承諾:交換重要資源,因共同目標而貢獻資源以維持關係。
5.解散:關係結束,須評估終止關係成本。
第 10 講 - 關係行銷策略與網路關係
壹、講次大綱
第五章 工業市場之關係策略
第三節 關係行銷策略
一、選擇顧客
二、開發顧客專屬產品
三、執行關係策略
四、維持關係策略
五、評估關係策略的結果
第四節 網路關係
第三節 關係行銷策略
一、選擇顧客
選擇適當的顧客來建立關係才能增加效益,避免浪費行銷成本。了解顧客的「關係價值」有助於選擇目標顧客。依關係價值可將顧客分類:
1.承諾型顧客
對合作廠商的承諾維持很久,因轉換成本很高,通常會長期連續購買。常見於電腦、自動化系統、通訊設備等需搭配相容週邊或軟體,及維護服務的產品。承諾型顧客特別合關係行銷。
2.分配型顧客
分配訂單給多個賣方,因轉換成本低,雖會重複購買,但對供應商僅短期承諾。常見於化學品、電腦耗材、貨運服務等同質性或標準化的產品。行銷者應提供具吸引力之價格、技術支援及其他利益來爭取訂單。
3.中間型顧客
介於分配型與承諾型之間,決定因素包括產品特徵、產品使用型態及買賣方之互動。行銷者可視不同用途的購買者提供不同組合。
二、開發顧客專屬產品
提供顧客解決問題的個別化組合以建立競爭優勢。組合中具備有價值的基本產品,再加入可降低顧客作業成本及提升績效的特色來增加價值。
三、執行關係策略
成功的關係策略是由有效率的組織與銷售人力配置,加上技術服務及顧客服務等支援共同組成。
四、維持關係策略
工業市場可以下列關係機制鞏固關係。
1.供應商篩選:顧客對供應商的篩選包括能力與動機。能力為財務、生產、研發、服務、銷售等。動機則是評估心態是否良善及投資的意願。
2.管理依賴:有些顧客會找兩家以上供應商提供相同產品以建立「依賴平衡」。反之,若能以品質、交期或其他績效提升顧客對己方的管理依賴,將更能與顧客維持關係。
3.供應商提供保證或抵押:當供應商投資某些專屬資產如技術、設備、製程等當做抵押或保證時,交易雙方的關係將更具承諾。
4.合約:以訂定合約來保證長期採購。
5.垂直整合:將某一功能或技術納入公司領域。例如將配銷商納入自己的銷售力、自行研發而不委外等。
五、評估關係策略的結果
建立與維繫關係可使買賣雙方的聯合價值最大。評估關係績效可以修正原定的關係行銷策略,是否應提昇產品及關係價值以配合顧客,或將資源抽離無法達到目標的交易關係。
第四節 網路關係
當企業組織要進入一新市場或提升技術與服務範疇時,會傾向與外部環境中控制關鍵因素的其他組織連結而發展出網路關係。
例如聯合研發、合資、股權參與、策略聯盟、委外製造或授權等。
第 11 講 - 行銷資訊的價值與決策支援系統
壹、講次大綱第
六章 工業市場行銷研究
第一節 資訊與行銷研究的重要性
一、資訊的功能
二、資訊的價值
三、行銷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節 工業行銷研究與決策支援系統
一、工業行銷研究的特性
二、工業行銷研究的範疇
三、決策支援系統
第一節 資訊與行銷研究的重要性
行銷研究是以系統化及科學方式蒐集、處理、分析及彙整資訊,以幫助行銷人員擬定有效的行銷策略。
資訊的價值在於讓決策者瞭解情境,能夠評估決策方案的適當性及獲利力,可提昇策略績效。
一、資訊的功能 ----資訊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決策,其他功能如下:
1.獲取共識:研究可以建立決策的合法性。
2.失敗決策的辯解:研究所支持的決策若失敗,決策者較少責任。
3.拖延:資訊表示決策必須延後時。
4.法律要求:如傾銷、仿冒等法律問題均須進行研究才能舉證。
5.公關或廣告:研究可做為廣告企劃之基礎。
6.提升意識:有時研究是為了突顯某一問題。
二、資訊的價值
利用研究蒐集有用的資訊,其價值就是可提昇決策正確率。資訊最有價值時在於決策者最不確定時以及應用於價值最高(損失最大或獲利最大)的決策時。
要蒐集多少資訊應考慮資訊的邊際效益、決策替代方案的相對利益及資訊成本。
三、行銷研究的重要性
行銷研究分析包括消費者、新產品或市場、資訊科技發展、行銷管理、全球行銷、資訊與市場研究、品牌管理、訂價與推廣、服務行銷、通路、競爭分析、行銷溝通與公共政策等,能支援各種策略決策。
第二節 工業行銷研究與決策支援系統
一、工業行銷研究的特性
工業行銷研究是系統化蒐集、記錄和分析關於工業財與服務行銷的資訊,與消費者行銷研究大不相同。特性如下:
1.較重探索性研究、次級資料及專家判斷
2.初級料常採調查法,少用實驗法
3.常用人員訪談
4.重點在市場規模與潛力的關鍵因素
5.購買者少,多為小樣本
6.調查過程不易
二、工業行銷研究的範疇
1. 一般行銷問題解決方案
2. 市場潛量與銷售預測
3. 財會績效分析
4. 新產品研究
5. 次級資料分析
三、決策支援系統
決策支援系統為運用電腦軟硬體,將企業內外部相關資訊加以彙集解釋,並轉為可能的行動方案。包括:
1.資料庫:將資料以適當的形式集合。
2.決策模型:以計量與定性方法將系統運作概念化,以顯現重要的資料與變數,及變數間的相關。
3.統計運算:以模型將資料分群、合併、計算、排序、繪圖、製表等。
4.展示:提供給使用者的介面。
有效決策支援系統須具備屬性:
1.管理功能:提供特定需求與情境的報告以供管理者參考。
2.分析性:可進行分析並評估假設性資料。
3.彈性:具彈性及速度以因應變化。
4.可用性:容易使用。
第 12 講 - 次級資料與初級資料的蒐集
第六章 工業市場行銷研究
第三節 次級資料
一、次級資料來源
二、產業次級資料
三、國際市場次級資料
第四節 初級資料
一、調查法
二、觀察法
第三節 次級資料
次級資料是其他研究者蒐集的資料或彙整分析的結果。通常具經濟性、時效性及客觀性,並可再行分析,是重要的資訊來源。
一、次級資料來源
1.政府機構
政府定期或不定期的統計、調查及彙整資料,如能源統計年報、礦產品統計年報等。
2.商業或同業工會
產業的商會或同業工會有時可提供詳細資料,如電子電機同業工會提供電工資訊月刊、會員名錄、外銷產品目錄、台商採購銷售名錄等。
3.其他研究機構
有些學術研究單位、民間研究機構、市場調查公司、企業內部研究單位等也會提供產業資料。其中工商名錄最常用。
二、產業次級資料
將產業間的廠商分類,使每一類別內同質,需要相似的原料、零件或製程等。可做為產業分析的基礎。
1.標準產業分類SIC
美國的標準產業分類碼為企業最常用的市場區隔標準之一。先將經濟活動分為十個基本產業,每個給予二位數分類碼,其中包括大分類分類碼,再細分為三位數的產業類別,再分為五位數產品類別。最細的是七位數產品別。
2.北美產業分類系統NAICS
為使加拿大、美國及墨西哥的經濟資料標準化,自1997年起NAICS將逐漸取代SIC。NAICS分為二十種主要經濟類別,給予二位數碼,其下再細分,較SIC更細密。
3.台灣產業分類
(1)主計處的工商統計將產業粗分為十大類,不易使用。
(2)中華民國經濟年鑑將產業分為以製造業為主的三十餘類,相當簡明扼要。
(3)詳細分類為中華民國進出口貨品分類號(CCC碼),外貿協會提供商品之進出口統計資料。但缺國內生產及銷售資料。
三、國際市場次級資料
1.進出口貿易資料
各國的進出口產品類別、廠商、量值等可評估市場及貨源。
2.國外市場資料
包括總體環境、投資環境及投資機會,可用電話簿輔助。
第四節 初級資料
次級資料只能用於初步分析,要深入特定工業行銷問題必須自行蒐集初級資料。蒐集方式有調查法及觀察法,實驗法較少用。
一、調查法
對態度、意見、意向、動機及行為等主題,調查法最有用。調查方式有三:
1.人員訪談
工業行銷樣本數少,所需資訊複雜,最常用人員訪談。回應率高,資訊多,但最耗時耗費。
愈來愈重要的「焦點群體」訪談,包括6至12人的焦點群體,在非正式情境下做開放式問題的互動及討論。
2.電話訪談
最快最省錢,但資訊量少且無法發現不正確受訪者。
3.郵寄問卷
耗時較電話長,但較人員快,問題不能太複雜。回應率低。
二、觀察法
實地以科學的觀察並記錄某現象,不加入意見。優點為方便、客觀、可靠。但只限觀察外在行為或展現出的策略與績效,並且耗時、成本高。
依研究範圍可為事先選定及開放式觀察,依觀察設計可分結構化及非結構化觀察。
第 13 講 - 工業市場區隔
第七章 工業市場區隔及需求分析
第一節 工業市場區隔
一、工業市場區隔的條件
二、市場區隔的利益
三、工業市場區隔的基礎
四、工業市場的區隔化過程
第一節 工業市場區隔
公司確認市場中最具吸引力或最有利的部分,才能有效提供產品和服務,此即目標行銷。區分主要的市場區隔是目標行銷的第一步。
接著才能選擇市場並發展行銷組合策略。
一、工業市場區隔的條件
評估潛在市場區隔的標準有四:
1.可衡量性:可否辨識出顧客擁有的區隔特徵以及可否得到這些資訊。
2.可接近性:公司可以將行銷資源有效投入所選擇區隔的程度。
3.足量性:規模夠大,才能發展個別行銷策略。
4.配合性:公司、事業優勢和該市場區隔的配合程度。
另外還要考慮競爭和科技環境。競爭環境考量競爭者的核心能力、產業變遷、競爭者的進入或退出狀態等。科技環境重點為產品科技、
製程科技和管理科技。
二、市場區隔的利益
工業市場區隔的利益有三:
1. 配合單一需求:市占率低的小公司將有限資源投入被忽略的區隔,最能滿足該區隔的單一需求。
2. 行銷策略的基礎:區隔內顧客需求相似,企業可深入了解,發展產品、訂價、通路、廣告等相關行銷策略。
3. 行銷規劃與控制:評估每個區隔的成本、收益及利潤,便可依據不同區隔的價值來分配資源。
三、工業市場區隔的基礎
以變數來描述組織購買者的特徵和組織特性,主要有兩類。二階段工業市場區隔即先找出有意義的總體區隔變數,再以個體區隔變數來細分。
1.總體區隔變數
(1) 購買組織總體特徵:可以組織的規模大小、所在地區、產業分類、產品使用率及採購部門的結構集權化或分權化等變數做為區隔基礎。
(2) 產品/服務的使用:以工業品的用途來區隔。
(3) 使用價值:以顧客的產品使用價值來區隔。
(4) 採購情境:以採購階段或以新購、直接再購及修正再購來區分。
2.個體區隔變數
(1)關鍵採購準則:產品品質、運送迅速可靠、技術支援、價格、供應穩定 .例如S公司的顧客可區分為計劃型、關係型、交易型或談判獵人。
(2)採購策略:分為追求滿足者與追求最適者
(3)決策單位結構:不同決策參與者的比重
(4)採購重要性:採購產品對公司的影響大小
(5)對賣方的態度:友善與否
(6)組織創新性:創新性組織較願購買新產品
(7)個人特徵:採購決策者的個人特徵
四、工業市場的區隔化過程
1. 確認市場區隔
先分析組織與採購情境的關鍵特徵,以便確認、評估及選擇有意義的區隔,並評估不同區隔的潛在獲利能力。
2. 評估市場區隔
考量公司、競爭及市場因素,以評估不同區隔的相對吸引力。
3. 執行區隔策略
工業行銷策略必須規劃、協調及監控區隔策略細節。
第 14 講 - 工業市場需求分析
壹、講次大綱
第七章 工業市場區隔及需求分析
第二節 工業市場需求分析
一、工業市場需求分析
二、銷售預測的基本形態
第三節 預測技術
一、質化方法
二、量化方法
三、綜合應用
第二節 工業市場需求分析
先估計公司產品的市場潛量,才能將資源有效分配於各區隔、產品及區域,並評估策略績效。
一、工業市場需求分析
1.市場潛量
市場潛量指某一產品在特定時間內特定市場上所有賣方的最大可能銷量。銷售潛量則指個別公司某一產品的最大銷售量。
一般市場潛量超過總市場需求,銷售潛量超過公司真正銷量。銷售潛量與真正銷量應比較以評估行銷計劃績效。
2.銷售預測
公司在某種行銷策略下所產生銷售預期的最佳估計值。
二、銷售預測的基本形態
1.由上而下預測
先估計經濟與產業概況中所有可能影響產品銷售的變數,並建立數學模型來連結經濟指標與產品銷售。通常可信度不足。
2.由下而上預測
以銷售人員與行銷人員來建立銷售預測。因為銷售人員了解顧客需求、存貨及市場,也可得到經濟及產業數據,
因此在產業界限明確的公司特別適用。
3.綜合法
通常企業會將以上兩者併用,行銷主管負責調整估計值。
4.預測的時間背景
(1)立即性預測:期間為每天到每月,為支持作業決策而做。
(2)短期預測:由一個月到六個月,為了規劃推廣活動、生產排程、現金流動等。
(3)中期預測:六個月到兩年,為了規劃資產銷售、人力需求、資本需求等。
(4)長期預測:估計兩年以上的趨勢與銷售成長率,做為策略決策的依據。
第三節 預測技術
一、質化方法
適用於重型資本設備需求預測或新產品與新技術銷售預測。使用者可參與預測過程。方法有三:
1.管理者判斷法
合併銷售、行銷、生產、財務及採購等部門高階主管對未來銷售的預估。易於應用,但缺乏系統化及準則。適用於
(1) 需頻繁重複預測時
(2) 環境穩定時
(3) 決策、行動與回饋時間短時
2.銷售力合成法
把所有銷售人員的預測銷量加總。優點為充分利用並可重新檢視銷售人員對市場及顧客的了解,容易執行又便宜。但仍乏系統化分析,須經主管檢核。適用於短期預測。
3.Delphi法
將固定一群專家的銷售預測,經高度結構化的回饋機制,協調成有共識的資訊。
二、量化方法
1.時間數列分析
基於過去銷售的型態來預測未來。包括長期「趨勢」、在趨勢線上下變動的中期變化—「景氣循環」、一年內的規律性波動—「季節性變動」以及短期而無法找出規律的干擾效果—「不規則變動」等四個成分。
模式為
真實銷售=趨勢×景氣循環×季節變動×不規則變動
2.迴歸分析
建立銷售量值與其相關變數的關聯,以預測未來銷售。但迴歸分析有其限制。
三、綜合應用
運用多重方法可以提供較正確的銷售預測。
第 15 講 - 工業市場之行銷策略規劃(一)
壹、講次大綱
一、行銷策略規劃
二、界定公司使命
三、外部環境分析
四、內部環境分析
五、SWOT分析與策略配合
六、訂定目標
貳、講次內容
一、行銷策略規劃
(一)行銷與策略規劃的關係
企業的策略規劃由策略規劃部門負責,行銷策略則由行銷部門負責。行銷部門先提供市場資訊給各單位,再由企劃部門分析評估並
建立事業單位的使命,行銷部門藉此形成行銷計劃並執行,最後企劃部門做結果評估。
(二)策略規劃的程序
1.界定公司使命
2.內外部環境分析
3.目標訂定
4.公司策略和事業部策略擬定
5.功能計畫形成
6.策略執行
7.回饋控制
二、界定公司使命
公司使命是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的指導綱領。透過公司的使命界定,可以形成全體員工的共識。界定時必須注意:
(一)不要犯近視症,而讓公司無法快速反應環境變化。
(二)不要不切實際,而讓使命成為「不可能的使命」。
三、外部環境分析(機會與威脅分析)
企業的機會和威脅可從大環境和產業環境來分析。
(一)大環境分析
1.政治變化
2.法令變化
3.科技變化
4.經濟政策:利率、匯率、稅率、關稅等 5.經濟景氣 6.人口結構
(二)產業環境分析
以波特的五力分析說明。
1.進入障礙
有些產業投資資本或設備成本較高或是法令有許可限制等,會造成進入障礙。如石化、晶圓製造、電信、金融業等。一般企業不易進入,但吸引力也大。
2.替代品的威脅
必須注意替代品的出現,以免被取代時,該產業即無吸引力。如網際網路電子郵件取代傳真機。
3.下游購買者的談判力
上游企業眾多,下游廠商談判力強。如晶圓製造廠調高代工價格,上游設計公司無議價力。
4.上游供應商的談判力
上游供應商掌握原料供應,中下游產業無招架之力。如石化業。
5.產業內部廠商合作或對抗態勢
廠商對抗則獲利低,合作則此產業有利可圖。
四、內部環境分析(優勢與劣勢分析)
對企業內部資源進行評估。以「比較性優勢」的分析,將公司與產業中主要競爭者的各項資源一一比較,即可找出公司的優劣勢所在。
五、SWOT分析與策略配合
SWOT分析的目的在透過對外在環境變化的偵測評估,了解產生那些機會與威脅,並且審視內在資源的強弱勢,以測定公司或SBU的未來策略方針。
六、訂定目標
訂定目標包括如何訂定及訂定那些目標。
(一)訂定目標方式
1.由上而下
2.由下而上
3.目標管理:先由下而上的參與式目標訂定,再結合上層與下層主管的討論,共同擬定適當目標。下屬因參與而有共識,亦能反應上層對目標的企圖。但費時費力。
(二)公司或事業部所訂定的目標
1.銷售量/銷售額 2.銷售成長率 3.市場占有率 4.獲利力 5.每股盈餘/每股配息等
這些目標必須為數量化、具時間性的可衡量指標,才能考核績效。
第 16 講 - 工業市場之行銷策略規劃(二)
壹、講次大綱
一、策略的擬定
二、功能計劃的形成
三、策略與計劃的執行
四、回饋與控制
一、策略的擬定
策略層次有三,公司策略、事業部策略及功能策略。
(一)公司策略
1.穩定策略
沒有顯著的改變,持續提供相同的產品或服務給顧客。適合中度吸引力產業中運作成功的公司。
2.成長策略
成長機會有三:
(1)密集成長策略:針對現有產品和市場的發展策略,包括
‧市場滲透:現有產品在現有市場的深耕策略。
‧市場開發:現有產品打入新市場的策略。
‧產品開發:開發新產品滿足現有市場客戶。
(2)整合成長策略:利用垂直或水平整合,創造競爭優勢。包括
‧向前整合:為增加對下游廠商的控制權而投資。
‧向後整合:為增加對上游供應商的控制權而投資。
‧水平整合:購併同業。
(3)多角化成長:在現有產業外的成長機會,包括
‧集中多角化:與現有技術或通路等具綜效的新產品。
‧水平多角化:以非相關技術或產品吸引現有顧客。
‧綜合多角化:非相關多角化,風險高。
3.縮減策略
當評估顯示公司不適合持續經營時,必須採撤退減資甚至清算等縮減策略。
4.綜合策略
同時採取兩個以上的策略。
(二)事業部策略
1. 波特提出事業部的一般策略有三:
(1) 全面成本領導:致力於生產配銷等成本的降低,以低價贏得市占率,或同樣價格但高利潤。
(2) 差異化:致力於某項顧客利益如產品品質、特性或服務流程等,而能有較競爭者突出的表現。
(3) 集中化:選擇一個較狹窄的區隔,即利基市場策略。在此區隔中可採集中差異化或集中成本領導策略。
2. 波士頓顧問集團提出多個事業部時的分析工具—BCG成長占有率矩陣。可分為四種事業類型:
(1)問題事業:市場高成長,公司低市占,需大筆資金。
(2)明星事業:市場高成長,公司高市占,仍需投入資金。
(3)金牛事業:市場低成長,公司高市占,是利潤來源。
(4)土狗事業:市場低成長,公司低市占,應考慮去留。
二、功能計劃的形成
功能計劃是將策略落實為行動,包括行銷、生產、研發、人力資源、財務等計劃。把工作項目明確列舉,並責付適當的單位完成。
三、策略與計劃的執行
只有良好的策略是不夠的,McKinsey顧問公司提出7S架構,公司必須具備策略、結構和制度三項硬體,並配合風格、技巧、人員和
共享的價值四個軟體要素配合,才能有良好的管理績效。
四、回饋與控制
在策略執行過程,公司必須隨時追$394;環境變化。若環境變化不大,通常會設定期中策略檢討和期末策略檢討的控制機制。
前者對計劃目標和策略重新評估是否修正,後者檢討目標與實際差異的原因,並擬定下年度目標和策略,以及編列預算。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97下家庭支持服務 1~7章網絡課程摘要→王行老師網路補充教材→ 關鍵詞彙及自我評量題目的答案頁數
97下家庭支持服務 1~7章網絡課程摘要
王行老師網路補充教材
第一章
在實務工作中對家庭的干預可以說是1950年代以後才開始,家庭的服務源自於早期的家庭訪視,最早是芮治孟(Richmond , M.)1917年就提出家庭是瞭解個別家庭成員困擾的關鍵要素,休斯(Scherg,1953)看到個人是家庭的一部份,強調拜訪一個以上的家庭成員,而休曼(Sherman, 1959)提出和兩個以上的家庭成員一起會談的方法並看到家庭處遇的重要。1960年代,一般系統及家庭系統理論注入社會工作後,使得家庭處遇更具體。
在國內,「家庭處遇」最早出現在2003年5月發布的「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四十三條法條,強調提出主管機關對受虐者及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及少年,應提出兒童及少年家庭處遇計劃。
這五年來在兒保工作上強調家庭維繫和家庭重整服務,兒童福利一直以來都認為家庭是兒童成長最好的場所,如何讓兒童在一個健全的家中成長,從此改變了所有兒保工作人員努力的目標。
近五年來家庭處遇者重在維繫家庭關係,使受虐兒童可以不用被家外安置。對於危機情況較高不得不採用家外安置的受虐兒童,也努力使家庭能重建,讓兒童早日返回原生家庭。
其實由來已久的家庭社會工作就是以家庭為服務對象,幫助家庭解決問題,發揮社會功能,要從事家庭處遇工作,必須先了解家庭工作的演進與其意義,本章主要說明國內外家庭處遇工作的發展。
家庭維繫服務指在家庭出現危機時,提供支持性協助,以預防兒童家外安置,維護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重整服務則強調盡可能使家外安置的兒童能重返原生家庭,確保兒童獲得長遠且安全的生活。
多元家庭的問題與需求:單親家庭子女的問題較缺乏自信,比較自卑.也較需要經濟上的協助.又因為只有單親母親賺錢經濟較困難無法和同學去玩樂或出去吃飯. 跨國婚姻家庭的問題與需要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的困難可分為幾個部分:
• 低階層的女性外籍配偶需求難發現,機構的限制使資源無法提供給真正需要的案主。
• 家庭的第二代對於自己外籍的血統、國籍、文化不認同、排斥、自卑。
• 女性外籍配偶及其孩子受到社會種族歧視嚴重。
• 臺灣家庭服務的起源
• 家庭處遇服務的發展
• 家庭扶助基金會的發展
• 家庭處遇服務實施現況
• 家庭處遇服務困境
• 家扶基金會在受委託執行家庭處遇服務所遇困境
• 家庭服務的歷史發展
•
• 家庭服務的定義與內涵
•
• 家庭服務服務範圍及工作原則
•
• 我國家庭處遇的現況
第二章
家庭是生態系統的一部份,受整個大環境的影響甚巨,因此家庭問題錯綜複雜,如何預防家庭失能和解決家庭問題實非易事,有賴對家庭內在結構、系統、發展溝通、角色關係、家庭壓力問題等有相當的認識,方能掌握家庭狀況進而協助處理問題。
家庭與外在生態環境互動關係密切,受到各種不同的社會制度、政策所影響,也受到其社會網絡所提供的資源所影響,當然家庭所在社區的規範、文化價值和信仰體系也或多或少對家庭成員造成影響在不知不覺之中。
家庭除受外在環境影響外,也受到家庭內在環境本身各種動力的影響,家庭次系統的界線是否清楚,家庭規則的建構如何,有否三角關係等都是幫助工作者觀察家庭關係型態的方法,家庭的溝通亦會衍生很多問題。
角色理論是描繪家庭系統中所被期待的行為和控制系統的功能,家庭角色的互補性,彼此間的權利義務是否會產生角色衝突或角色負荷過重的問題,當然家庭各階段的發展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壓力。
家庭危機的產生來自發展性危機,情境性危機和天然災害,這些危機壓力的高低又受到家庭資源以及家庭對此事件所賦予的意義來決定。
由這些理論的掌握,可以對服務家庭有更清楚的概念架構。
• 很少有父母與小孩共同達成的約定,多是父母無形中自己訂的如會規定我每天九點就要睡覺,放學後要馬上回家;不准亂花錢,衣服夠穿就好。
•
• 有些規則是習慣形成的,像每天早上也會互道早安。客人送來的東西一定等爸媽看過才會打開。而吃飯時若大家都在家,一定會等全家人都到了才會開動,而吃最後的人就要負責洗碗。有許多規則是曖昧不明的,像倒垃圾。
• 有一個觀念是媽媽從小灌輸我的「男人是不可靠的,女人要靠自己」。
• 孩子小時會訓練生活常規
• 養成好的讀書習慣
• 培養負責任的態度
家庭生命週期的課題和危機
• 家庭成員增加家庭角色增加
• 家庭的課題和危機變多和複雜
角色理論概念
• 一個人擁有多種角色例如女兒、母親、妻子、媳婦、嫂嫂等即為角色組
• 每一角色都有角色當事人對如何扮演該角色的認知,也有他人對其角色如何扮演的期待即為角色期待
瞭解家庭服務所依據的相關理論包含:
• 生態系統理論的涵義
•
• 家庭系統理論的觀點
•
• 家庭生命週期對家庭的影響
•
• 角色理論的內涵 家庭的溝通
•
• 家庭壓力理論
第三章
本章的目的是以「家庭系統理論」為依歸,而提出對助人專業工作者(包括:醫療、社會服務、教育、照護等領域)進行改變家庭動力的意見與建議。
而在介入案主的家庭領域前,助人專業工作者必須對「家庭」做為穩定現代性社會生活方式的機制與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對「為何要介入?」有更多的反思!
脈絡~助人專業工作者要如何幫助一個社會階層或文化經驗可能不同於己的家庭,主要關鍵在如何「界定問題」。 界定問題第一個概念是「脈絡」(context)。
「脈絡」是過去經驗的累積或歷史發展的沈澱所形成現在的狀況,而現在又嵌卡在複雜的情境和結構裡,還延伸到未來的想像和期待。所有行為都須要放在脈絡裡去理解。
助人者以一個局外人要提供服務給家庭時,首先要產生「問題意識」,即是反省問題是來自自己的脈絡,或是深入那個家庭的脈絡後所理解的,又稱為「脈絡主義」。
真實與意義~脈絡與社會位置、家庭地位息息相關,在不同脈絡、位置之下所看到、理解到的現象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都認為自己所理解的才是真實。
每一個家庭成員所理解到的現象對自己而言都是真實,助人工作者並不去做真偽的判斷,因為「真實」對各自的生命都具有不同的意義。
家庭服務不是要判斷對錯、真假,而是要讓生活在困難或問題或某一關鍵處境下的家庭或成員,能感覺到這些問題、困難、處境對他們而言都是有意義的。家庭服務要從多元、真實的脈絡觀點來探尋意義,這才是助人的工作。
多元文化~如何「界定問題」?
問題是由文化所建構出來的。不同的世代在經驗不同文化的變遷及解讀。
大文化中有很多次文化,每一個家庭都有所屬的社會背景、經濟階層和歷史族群,助人工作者以局外人的觀點來看問題時,他的「問題意識」可能來自自己精英的次文化。
家庭服務者應尊重每一個家庭裡的文化經驗,因為家庭是文化的延續,就像一個人不可能完全脫離家庭一樣。
當助人工作者提供服務,想要改變家庭的關係、痛苦或是困擾,工作者不能不去理解對有機體而言什麼是「改變」?
家庭是家人共構出來有生命、變化、不穩定又穩定的有機狀態。任何有機體會對改變形成反動的作用。
「第一序的改變」,是一種在結構裡「同質異形」,改形式、不改本質的變化,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存在著穩定的秩序狀態和偶爾脫序的現象,家庭就是在有序和脫序的結構裡像是改變其實沒有改變,像是有變化又沒有太重大的變化,稱為第一序的改變。
家庭是開放的有機體,外界的能量、訊息、資源會不斷進來而造成內部不穩定的狀態。如果開放程度夠高,能量進來越多差異越大,家庭結構會被破壞而產生結構性的大改變,稱為「第二序的改變」。
「第二序改變」非常具有威脅性和破壞性,但積極的破壞有可能帶來積極的建設,結構性大改變後有機體很可能產生脫離和遠離平衡狀態,而產生混亂稱之為混沌 (Chaos) 的狀態。在能量高、意見多、紛亂、吵雜而多元差異下的家庭,潛藏著各種不同可能性的契機,而創生出一個不同於原來的更高層次、亂中有序的狀態,稱之為「第二序的改變」。
當家庭服務工作者提供資源、服務方案或有利條件要來改變家庭時,須認真的去看待什麼是第二序的改變?因服務方案的介入應是尊重家庭自主的意願,幫助這個家庭自然有機的發展,不應是創造了更多的問題。
家庭服務的目標~服務的目的為何?從有機體的生命發展而言,「如其所是」是最好的對待方式。而給予任何外力介入或施予任何人工方式進行操作和改變時,有機體可能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
家庭服務的對象不是某一個家人而是家庭,所要關注的是一個有機體的家庭對家人的差異承載性有多大?
在提供家庭服務時,希望家庭成為具有承載力的有機體;讓家人之間形成整體的關係,可以承載個體的差異、個人的痛苦以及整體困擾的功能。
一個文化、社區如何能夠承載住不一樣的家庭,是提供服務的思考點,讓社區、社會具有多元文化、多元型態家庭的承載力的服務目標。
家庭服務型態~家庭服務型態是跨領域的從教育、諮商到輔導,從社會工作、精神醫療到幼保等不同領域在幫助家庭。
家庭服務是把家庭視之為一個整體的有機體,是為這個有機體在進行服務。
除了訪親,親子溝通和家庭會談更能理解家庭;另外還有提供婚姻間的協商和整體家庭的治療服務。
每一個家庭都嵌卡在社區和社會結構裡,家庭服務的型態不能只看重家庭,而不關注整體社會和社區如何看待或對待這個家庭,所以家庭議題的倡導非常重要。
在多元文化裡提供家庭服務時,家庭議題的倡導雖然重要,但資源的連結和服務間的整合、溝通、協調、理解亦同等重要。
服務流程~任何助人工作者不能忽略每一個家庭和個體的特殊性,家庭服務的流程多元而變化,包含:提供問題解決、治療或輔導、資源提供或是進行議題探訪;各種方式的服務所引發的社會、機構或家庭的反應都不一樣,流程也會不同。
助人工作的初學者不要被既定的流程所限制,因為我們總在各種複雜的處境裡創造各種服務的可能性,那不應該是家庭來配合我們的服務流程,而是服務流程在有機的反應家庭真正的需要
家庭會談特性~「會談」是助人工作者靠語言溝通彼此的意見,與進行資源和訊息的輸出入。
「家庭會談」主要藉會談的氛圍和型式,呈現、理解家人中的關係,亦即創造機會讓不同的家人在同一個時空下進行會談。
家庭會談朝向開放性,希望家人能聽到其他家人的說法。助人工作者常需要走出機構或會談室,進到家庭生活中的第一現場進行隨機且有機的即時會談。
家庭會談的結構、方法以及多變性遠超過如諮商、輔導的個別會談。是更多元,更多變和更廣泛的會談型態。
「傾聽」~會談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巧就是「傾聽」,傾聽是很深的自覺與同理對方的過程,除了聽到對方語言所表達的,還必須聽到語言所沒能表達的,因為很多重要的訊息往往不只藏在語言中,更可能掉落在語言之外,傾聽不僅要能夠聽懂對方所說的,更要能夠體會對方沒說的弦外之音,「傾聽」雖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對於如何理解對方與如何理解自己是重要的過程。
當你耐心的敞開心理,專注的去聽一個人心中的聲音時,對於被傾聽的訴說者而言也在回觀、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經驗,他因「傾聽」所帶來自覺性、反省性、回觀性的功能,或許一面說一面已經找到問題的答案。
家庭會談創造一個機會,讓家人在同一時間、空間中,因著工作者的介入,學習專心傾聽家人心中想說的話,所以助人工作者在進行家庭會談時最重要的是從「傾聽」開始。
「提問」在生活中經常發生,有時候問題會傷人,有時會啟發人;有時侯會給人壓力,有時也會使人從困境中釋放和解脫出來。
在家庭會談裡,當真正去傾聽、深入去理解家庭時,需要收集更多的資料,資料的來源與內容是根據「提問」所導向,有兩種不同方向的問法,即是「往內問」和「往外問」。
「往內問」是去問一個家庭成員心中的感受、想法和對於家庭的期望與判斷是什麼?
「往外問」是問家庭成員間的相處及互動、模式、結構。
「提問」可一面收集資料,一面讓家庭成員從問題中得到更多覺省和察覺問題的意識狀態。
主體與主體性之美~助人工作者不只要有問題意識,更要有欣賞與審美的觀念。任何家庭都嵌卡在歷史文化的結構裡,是經歷很長的生命週期而發展出獨特的樣貌,我們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如其所是的成就自己美麗而具有生命美感的樣貌。
助人工作者在幫助家庭解決問題,或想去改變、修剪這個家庭時,要懂得欣賞家庭的生命意義和它生存的歷史。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故事,局外人能不能體會這些家庭歷史下的生命過程,進到故事性的脈絡與這個你所不熟悉的家、有互為主體性的可能?
互為主體性就是你了解他以後,你允許他存在;他了解你以後,也能夠允許你存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有互為主體的美感,家庭與社會、社區之間應有互為主體的包容力;助人工作者在提供家庭服務時,不只要讓家庭能夠適合社會的期望,還要讓社會的有足夠的寬容度承載不同多元的家庭樣貌。
王行老師網路補充教材第三章
補充教材王行老師口述王梅香整理
第三章家庭服務
一、脈絡
助人專業工作者,如社工、教育、幼保、心理諮商、精神醫療等人員,要如何幫助一個社會階層或文化經驗可能不同於己的家庭,主要關鍵在如何「界定問題」。
界定問題第一個概念是「脈絡」(context)。任何家庭都嵌卡在一個脈絡裡,「脈絡」是過去經驗的累積或歷史發展的沈澱所形成現在的狀況,而現在又嵌卡在複雜的情境和結構裡,還延伸到未來的想像和期待。
因此,任何行為都須要放在脈絡裡去理解,譬如一個人奇怪的行為,一旦了解他的家庭,或他個人成長過程與文化和歷史以後,較容易理解那樣的行為對他而言是完全合理的,或許正是他在自己的脈絡中所發展出來適應與生存的方式。
助人者以一個局外人去幫助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家庭時,在自己的脈絡中所界定的問題,是不是就是那個家庭所經驗到的問題?還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認為應該處理的問題?
在家庭中所發展的狀況, 是不是不在那個家庭脈絡裡的局外人可以
捕捉、觀察、界定或理解的呢?任何人要提供服務給家庭時,首先要產生「問題意識」,即是反省問題是來自自己的脈絡,或是深入那個家庭的脈絡後所理解的,又稱為「脈絡主意」。
二、真實與意義
中國人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個局外人來看局內的事情,因為脈絡不同所產生的問題也會不一樣,就算是局內人因所處的位置不同,脈絡也會不同。脈絡與社會位置、家庭地位息息相關,在不同脈絡、位置之下所看到、理解到的現象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都認為自己所理解的才是真實。
助人工作者並非要如同檢查官或法官一樣去做真偽的判斷,而是要進入家庭使家人關係和家庭功能變好。每一個家庭成員所理解到的現象對自己而言都是真實,例如家暴案件,太太與先生都說自己所講的是真實,助人工作者並不去做真偽的判斷,因為兩人所談的「真實」對各自的生命都具有不同的意義。
「真實」在不同處境下是多元的,我們並不是活在一個真假的世界,而是活在一個有意義的世界裡。家庭服務不是要判斷對錯、真假,而是要讓生活在困難或問題或某一關鍵處境下的家庭或成員,能感覺到這些問題、困難、處境對他們而言都是有意義的。家庭服務要從多元、真實的脈絡觀點來探尋意義,這才是助人的工作。
三、多元文化
如何「界定問題」? 問題是由文化所建構出來的,亦即文化替我們在建構問題。例如暴力在不同文化、世代裡面會形成不同的問題;又如幾千年前的屈原,你能根據他寫的詩和行為就稱他是憂鬱症患者而自殺成功的案例嗎?
當然不行,因為那個時代並不如同現代的文化這樣看待憂鬱或解釋自殺的行為。不同的世代在經驗不同文化的變遷,不同文化也在對問題有不同的解讀。
大文化中有很多次文化,每一個家庭都嵌卡在所屬的社會背景、經濟階層和歷史族群的文化條件裡,助人工作者以局外人的觀點來看問題時,他的「問題意識」可能來自自己精英的次文化,而認為家庭裡不該有這種情況。
例如助人工作者進入家庭訪視,對於家庭的擺設整齊或零亂與否的分辨,往往就來自於自己的文化經驗,也許工作者認為凌亂的,但對那個家庭而言反而認為它的功能性是強的。
工作者要去理解生活在相對不整齊的世界中,也有亂中有序的條件存在,而自己所不自知的狀態。
家庭服務者除了幫助家庭能夠在困難、困擾或痛苦中尋找意義外,也要尊重每一個家庭裡的文化經驗,因為家庭是文化的延續,家庭不可能脫離它的文化,就像一個人不可能完全脫離家庭一樣。
四、第一序改變
助人工作者進入到一個家庭提供服務時,事實上也想要改變家庭的關係、痛苦或是困擾的狀態,但是工作者不能不去理解對有機體而言什麼是「改變」?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活的有機體,家庭不只是幾個人相加的組合,而是家人共構出來有生命、變化、不穩定又穩定的有機狀態。任何有機體對改變是有反應的,想要改變有機體時,有機體也會對改變的作為形成反動的作用。
「第一序的改變」,是一種在結構中的改變,就像一顆骰子怎麼擲都不可能轉出比六更多的數字。這種改變是在結構裡「同質異形」,改形式、不改本質「殊途同歸」的改變,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
在第一序的改變裡存在著穩定的秩序狀態和偶爾脫序的現象,在有序和脫序之間的平衡就是第一序改變的動力,任何有機體會在有序的狀態下偶爾脫序,脫序後再回到有序狀態之間維持平衡性。其實家庭就是在有序和脫序的結構裡像是改變其實沒有改變, 像是有變化又沒有太重大的變化,稱為第一序的改變。
五、第二序改變
如果家庭是一個開放的有機體,外界的能量、訊息、資源會不斷進來而造成內部不穩定的狀態。雖然有機體會用各種不同的動力來平衡與抑制不穩定,但如果開放程度夠高,能量進來越多、差異越大,慢慢家庭中有機結構會被破壞而產生結構性的大改變,稱為「第二序的改變」。
「第二序的改變」對有機體而言非常具有威脅性和破壞性,但積極的破壞有可能帶來積極的建設,結構性大改變以後有機體很可能產生脫離和遠離平衡狀態,而產生混亂稱之為混沌(Chaos) 的狀態,亦即不平衡也不穩定。慢慢的,從不平衡也不穩定中,各種差異、聲音會突顯出來;在能量高、意見多、紛亂、吵雜而多元差異下的家庭,潛藏著各種不同可能性的契機,而創生出一個不同於原來的更高層次、亂中有序的狀態,稱之為「第二序的改變」。當家庭面臨重大的結構性改變,會產生新的生命力和契機,當然也會產生冒險性的新威脅。
當家庭服務工作者提供資源、服務方案或有利條件要來改變家庭時,我們不得不仔細、認真的去看待什麼是第二序的改變?有可能這個家正朝向第二序的改變產生新的機會,但我們卻努力的把它拉回第一序狀態,反而阻礙了它有機的發展;更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它在第一序狀態裡,雖不滿意但已經維持平衡了,但因服務方案的介入反而破壞平衡,使家庭朝向第二序的發展,這並不是家庭自主的意願,而是我們局外人的意圖,這樣不只是不能幫助這個家庭自然有機的發展,反而創造了更多的問題。
六、家庭服務的目標
助人工作者在提供家庭服務時, 要分清楚提供服務的目的為何?從有機體的生命發展而言,「如其所是」是最好的對待方式。如果把家庭當作一個問題、一個求助和需要受助的對象,而給予任何外力介入或施予任何人工方式進行操作和改變時,有機體可能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
家庭服務的對象不是某一個家人而是家庭,所要關注的是一個有機體的家庭對家人的差異承載性有多大?
譬如一個不同於其他家人、課業落後的孩子,本是家庭有機發展的自然狀態,但往往會被家庭視之為困擾,希望藉由專業工作者的介入,輔導他以符合家長的期待。作為一個有機體的家庭對於差異的承載性有多高?
有一些家庭可以承載子女的榮耀,但不能承載子女的偏差;有一些家庭可以承載住快樂和幸福,但承載不住哀傷和痛苦。在提供家庭服務時,我們並不希望家庭都只承載快樂、成功、幸福,而是要讓家庭成為具有承載力的有機體;所以我們提供各種服務讓家人之間形成整體的關係,讓家庭具有可以承載個體的差異、個人的痛苦以及整體困擾的功能,而不是去消除個體的困擾和個人的差異,才算是成功的提供了家庭服務的方案。
每一個家庭如同每一個個體都不一樣,一個文化、一個社區如何能夠承載住不一樣的家庭,是提供家庭服務的思考點,讓社區、社會具有多元文化、多元型4態家庭的承載力,所以說家庭的服務目標是要使家庭、社區成為承載體。
七、家庭服務的型態
家庭服務如同家庭型態一樣多元,隨著機構、知識背景的不同或因不同的政策、不同的資源來源而發展出不同的服務型態,是跨領域的從教育、諮商到輔導,從社會工作、精神醫療到幼保等不同領域,各以不同的方式在幫助家庭,廣義而言都可以稱為家庭服務;但狹義而言家庭服務不是為家庭中某一人服務,而是把家庭視之為一個整體的有機體,是為這個有機體在進行服務。
不同的知識背景、機構和方案在為家庭提供服務時,往往都會提供家庭訪視的機會,家庭訪視有助於工作者理解家庭,但除了訪視還須要更進一步和家庭的溝通與理解,例如親子溝通和家庭會談比訪視更能理解家庭;另外還有提供婚姻間的協商和整體家庭的治療服務,試圖理解家庭,並希望能夠深入理解每一個家庭成員間的心理狀態以及所反應在人我的心理關係。
每一個家庭都嵌卡在社區和社會結構裡,家庭服務的型態不能只看重家庭,而不去關注整體社會和社區如何看待或對待這個家庭,所以家庭議題的倡導非常重要。譬如我們對於單親家庭有無偏見?
對於離婚的婚姻關係有無刻板印象?
我們怎麼對待一個承擔親職的男性或把親職工作交給配偶而出外工作的女性?你會發覺我們的社會、社區容許差異的忍耐度並不夠,因為當我們看到和我們不一樣的家庭時,會覺得這個家庭有問題。我們不妨大膽的挑戰一下:同志可以成為家庭嗎?
在多元文化裡提供家庭服務時,家庭議題的倡導雖然重要的,但並非任何機構或助人工作者都要面面俱到的顧全全局,因此資源的連結和服務間的整合,其中的溝通、協調、理解亦為重要。
八、家庭服務的流程
助人工作的初學者會希望有一個既定的流程可以按圖索驥的提供服務, 如同在課堂裡將服務的方式分門別類、一段一段的講述一般,但在現實生活中,任何助人工作者都置身在一個複雜的處境裡,機構、個人、家庭與所提供的服務型態也是既多元又複雜,如果把案家或案主用一個制式既定的流程來按圖施工,則會忽略每一個家庭和個體的特殊性,讓特殊的個體來配合我們的流程,這不是家庭服務而是要家庭來配合你的服務。
家庭服務的流程多元而變化,在變化中又希望能找到既定的原則,包含了:提供問題解決的家庭服務、治療或輔導性的家庭服務、資源提供的家庭服務或是進行議題探訪的家庭服務;各種方式所引發的社會、機構或家庭的反應都不一5樣,流程也會不一樣。
我們要思考自己是站在什麼位置上來服務這個家庭?
家庭又是基於什麼來接受我們的服務?
是付費而來接受諮商、治療?或是我們主動出擊的帶著資源去提供和改善家庭的狀況,二者的流程完全不同。譬如非自願性的家庭,其實不想被服務或並不認為我們有條件服務他們,但是礙於法令的要求或政策上的須要,我們使用公權力或公共資源強力或半推半就的進入服務,這種流程也絕對不會一樣。
助人工作的初學者不要被既定的流程所限制,因為我們總在各種複雜的處境裡創造各種服務的可能性,那不應該是家庭來配合我們的服務流程,而是服務流程在有機的反應家庭真正的需要。
九、家庭會談的特性
各種家庭服務的型態中,「會談」是經常而必要的服務方式,助人工作者最主要的工具是靠語言溝通彼此的意見,與進行資源和訊息的輸出入。
「家庭會談」涉及的層面非常廣,助人工作的初學者多少學習到會談的技巧,會談主要的對象並不是家庭中的某一個人,而是藉會談的氛圍和型式,呈現、理解家人中的關係,亦即創造機會讓不同的家人在同一個時空下進行會談。例如跟媽媽講話、弟弟聽得到,和爸爸說話時姊姊聽得到…,會談中每一個家人與工作者的談話,對其他家人都會有影響或作用力。
如果家庭中有親子間的困擾,也可以選擇先和爸爸談,再和兒子談,但彼此因聽不到對方所談的內容而無法從中理解,這是封閉式的會談。
家庭會談朝向開放性,希望家人能聽到其他家人的說法,那也許是他們一生當中沒有機會聽得到的。而如何使家人聚集一起和工作者談話,是工作者的挑戰。除非機構的社會位置或權力位階,可以使一家人願意配合進入會談室;但是大部分助人工作者或專業工作者,不見得能使整個家庭配合進到我們的場域裡或會談室中,工作者有時需要走出機構或會談室,進到家庭生活中的第一現場進行隨機且有機的即時會談。
家庭會談的結構、方法以及多變性遠超過如諮商、輔導的個別會談。是更多元,更多變和更廣泛的會談型態。但不論會談型態如何,助人工作者仍要學會基本功-即認真練習個案工作中會談的技巧,在不同情境下配合不同的需要,面對不同的家人展開家庭會談工作。
十、傾聽
會談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巧就是「傾聽」,「傾聽」是非常困難的技巧,6因為除了聽還得去分辨你所聽到是你自己心中的聲音或意思?還是對方心中的聲音或是他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傾聽是很深的自覺與同理對方的過程,除了聽到對方語言所表達的,還必須聽到語言所沒能表達的,因為很多重要的訊息往往不只藏在語言中,更可能掉落在語言之外,於是傾聽不僅要能夠聽懂對方所說的,更要能夠體會對方沒說的弦外之音,所以「傾聽」是很重要的個案工作技巧與家庭會談的技巧。
有人對傾聽技巧的功能性表示懷疑,認為光聽又不能解決問題;「傾聽」雖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對於如何理解對方與如何理解自己是重要的過程。透過傾聽才能理解對方真實的處境和處境下的意義,也透過傾聽才能分辨自己的偏見和盲點;「傾聽」更重要的是當你耐心的敞開心理,專注的去聽一個人心中的聲音時,對於被傾聽的訴說者而言也在回觀、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經驗,他的問題雖然不見得能被你解決,但因「傾聽」所帶來自覺性、反省性、回觀性的功能,
讓他覺得今天有人注意聽他說而感到有收穫,又或許一面說一面已經找到問題的答案。
在一個家庭裡,雖然家人生活在一起,但可能從來沒有仔細去聽對方真正想說的或言下的弦外之音是什麼?家庭會談創造一個機會,讓家人在同一時間、空間中,因著工作者的介入,使他們放下生活週遭瑣瑣碎碎的事情,學習專心傾聽家人心中想說的話,所以助人工作者在進行家庭會談時最重要的是從「傾聽」開始。
十一、提問
「提問」也是重要的會談技巧,就像老師總能分辨同學問的問題是不是深入、用心或進入狀況的好問題。「提問」在生活中經常發生, 有時候問題會傷人,有時會啟發人; 有時侯問題會給人壓力, 有時也會使人從困境中釋放和解脫出來。
在家庭會談裡,當真正去傾聽、深入去理解家庭時,會想收集更多的資料,透過更多的資料和資訊能更加體會、同理這個家。資料的來源與內容是根據「提問」所導向的,問法不同得到的家庭資訊也會不同,有兩種不同方向的問法,即是「往內問」和「往外問」。
「往內問」是去問做為的一個家庭中的成員,與家庭相處那麼久心中的感受、想法和對於家庭的期望與判斷是什麼?發展往內問的技巧和方法,可試擬五至十個題目去問你生活中相互信任的親友, 透過問題看對方是不是更想把他的心中世界和他內心所經驗到深層的感覺和感受對你說。你會發覺一個好問題會使人想說更多,反之則否。「提問」的技巧須從生活處境中不斷的鍛練。
「往外問」是問家庭成員之間怎麼相處?如何互動?互動所形成的生活經驗與所產生的模式是什麼?又發展出什麼樣的結構?可不可以用一些問題,把家人間的互動和互動所形成的模式與模式所嵌卡的結構問出來,這就是家庭會談收集7資料的技巧。「提問」可以一面收集資料,一面讓家庭成員從問題中得到更多覺省和察覺問題的意識狀態。
十二、結語:主體與主體性之美
助人工作者不只要有問題意識,更要有欣賞與審美的觀念。任何家庭都嵌卡在歷史文化的結構裡,經歷很長的生命週期而發展出獨特的樣貌,這個樣貌不見得使每一個家人都滿意、也不見得使社區裡的人都看得順眼,更不見得讓社會的人都能完全接納,但那是它獨有的樣貌。你比較喜歡看到公園裡的樹都被修成一個樣子, 還是喜歡看到每一棵都如其所是的盡量成為它自己樣貌?一個助人工作者在幫助家庭的時候,不是要把它修剪成合理且適合的狀態,我們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如其所是的成就他自己的樣貌,那樣貌應該是美麗而具有生命美感的。
助人工作者在幫助家庭解決問題,或想去改變、修剪這個家庭的時候,要懂得欣賞家庭的生命意義和它生存的歷史。當我們要幫助一個家庭時,會先問從過去到現在它是怎麼在克服或怎麼和這些問題相處在一塊?任何問題都有歷史性,而這歷史過程和經驗是一種生命故事。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故事,而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的啟示,那不只是對家人的啟示,也是對局外人的啟示;一個局外人能不能體會這些家庭歷史下的生命過程,就像在看一場電影一樣,你能不能進到
故事性的脈絡裡,而不會以你這個主體想去改變另一個家庭主體?能不能夠與你所不熟悉的家、一個不在自己生命脈絡裡的家有互為主體性的可能?
互為主體性就是你了解他以後,你允許他存在;他了解你以後,也能夠允許你存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有互為主體的美感,家庭與社會、社區之間應有互為主體的包容力;助人工作者在提供家庭服務時,不只要讓家庭能夠適合社會的期望,還要讓社會的有足夠的寬容度承載不同多元的家庭樣貌。
第四章
本章的目的是將「溝通」這種差異主體之間的活動,放置於「家庭經驗」中進行理解。首先將「家庭系統理論」的一些概念運用於對溝通行為的理解,然後再探討溝通中的困難。希望能夠在家庭動力過程裡的人我關係中理解溝通行為,而不是在工具性行為的層次討論溝通的方法與技能。
家庭是一個活的有機體,不斷的有訊息、能量、資源進出,訊息與能量是形成有機體維持自我組織平衡與穩定最重要的動力狀態。家庭在自我組織中逐漸發展出分化的現象,在分化過程中又會產生相對於分化的集中現象,既分化又黏結正是自我組織發展過程的現象。
自我組織的分化代表了訊息、資源、能量的分配。比較開放的系統,分化程度比較高,會突顯出很多不同意見、感受,有機體是活潑、充滿動力的,但也相對威脅到內部的穩定性。有機體另一種作用,是黏結狀態,會把感受、訊息解讀的差異和衝突、矛盾降到最低,內部是團結的,可很快做決定,但是相對的也可能壓抑、宰制了個人的獨特性。
如何維持家庭內部溝通既分化又黏結、既能容納差異又能形成整體的行動和看法,是家庭內部最大的挑戰。
「界限」與分化現象相關,每個家庭成員間有身體、物理空間、心理、精神狀態、信仰、靈性的界限。物理空間如進出家人的房間、人我的心理空間如要以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去影響他人,都是跨越界限的行為。
跨越界限有時是一種親密、有時則是侵犯或暴力的行為。在溝通中最常出現跨越界限的行為往往是感覺;當人我間關係很好時,心情相互影響代表親密和靠近的感同身受,當關係在很不穩定或衝突、矛盾狀態時,一定要用你的感覺來影響或控制我的感覺時,就變成操縱。
「動力」是一種動態的能量,動能來自於家庭成員個性、訊息、情緒、意見的差異。差異越小,動能越弱、家庭也越穩定;差異越大,動能越強,家庭也就越活潑、越有創造性,但相對須面對不穩定的威脅和冒險的感覺。
面對家庭複雜的動力狀態,家庭內部會產生調節作用稱為動力機制。有機體的動力機制有三方面:第一是會「不擇手段的維持平衡」。另一個現象是「均衡」即從非平衡狀態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均衡」是在一面平衡、一面遠離平衡中反覆達成動態的均衡狀態,以維持整體的完整性。最重要的部分是維持「穩定」的感覺,藉由破壞不平達到新的可能性,用舊的平衡來修改新的訊息找到新的平衡。
家庭成為有機體時,不是任何人可以控制、掌握,所以家庭治療大師 Virginia Satir才說「家庭如何塑造人」
有機體是一個非常複雜動力的承載體,而溝通存在著複雜的因果關係,從個人層次上來看,都會覺得對方是因,自己才是果。可是從家庭做為有機的整體而言,這種線性的因果,其實並沒有辦法解釋複雜的動力狀態。
一個呈現複雜動力狀態的家庭中,不只存在著現在的人我關係,還存在著歷史、文化的因素。
家庭中很多事情並不是單獨的「因」促成了某種單純的「果」,任何的問題或現象產生,都是複雜的因果關係,而不是線性、簡單、可以化約的因果。就像問題家庭不一定會有問題青少年;反倒是問題青少年會產生問題家庭,問題家庭再產生問題青少年一般,是複雜的因果循環「權力」是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溝通與權力息息相關,就像家中權力位階不相當的人在溝通時,權力高的人會藉著溝通的形式控制、改變、掌握對方。
溝通不是為了要解決問題,而是交換訊息、相互理解;如果把溝通當成希望解決問題、甚至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的方法,就失去理解的機會。
溝通與權力很有關連,不要為了達到目的而失去溝通當中最珍貴的部分-理解。
溝通是在一個動態的情況下進行。訊息、能量、情感的交換是動態的,是有機不能被掌握的。哲學家海德格說:透過語言、訊息在理解時誤解是一種必然性。我們都在不斷的誤解當中相互再多一點點的了解。
溝通有一種重要的現象是「行動與反動」,行動就是藉著語言或非語言,用各種訊息想影響別人,別人也會對你的語言、訊息進行有機的反應。你想影響別人,別人就會想辦法影響你;你不想影響別人,別人想影響你的動能也會相對的降低。
家庭裡面各種利益、情感、資源分配牽扯得非常深,彼此想要影響對方是必然的狀態,所以說家庭裡面的溝通經常是很複雜的行動與反動的過程。
家庭成員在相互影響,相互傳遞訊息、行動與反動,複雜動力的有機場域裡,家庭裡會形成像舞蹈一樣的關係現象,稱之為家庭舞蹈。
家庭舞蹈是一個類比,音樂一放,每一個家庭成員自然知道配合音樂的舞步,而各就其位。
在家庭舞蹈的動力狀態裡,每一個人都深受其害,但每一個人也都深受其利。
家庭舞蹈的概念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越來越…」。家庭中的「越來越…」有兩種現象,一種是互補性相抑,另一種是對稱性高漲。
「互補性相抑」是在兩極不一樣的對立狀態中,兩極價值、意見、狀態不同,雖對立卻又互補,例如太極圖中的陰陽兩極相互對立又互補,在對立中彼此相抑又相生,陰生陽、陽生陰;陰抑制陽、陽抑制陰。
「對稱性的高漲」是一種同中有異的對稱性狀態,亦即在同中有異中產生「越來越」的對稱性高漲。又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與婆之間有著同樣目的:都想說服對方來証明自己有道理,卻都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講這個道理,可是當各自在說明自己的道理時不見得能說服對方,反而更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不同壓力狀態下溝通的型式與反應會有不同。壓力無所不在,當衝突、意見不同或有慾求、有目的時會造成壓力;親密的感覺或情境也會形成壓力。家族治療大師V. Satir 認為壓力會造成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下降或提升,而在影響自我價值感的壓力下,人們通常會用生活裡最習慣或從小累積下來的生存方式進行溝通。
V. Satir把在壓力狀態下的溝通分成以下四種型式:
1. 指責:當壓力來時,認為是別人的錯,而想去改變別人。
2. 討好:當壓力威脅到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不好時,希望別人能喜歡自己而去配合別人
3. 合理化:當壓力來時因感受到威脅,會講一些大道理,希望藉大道理來支持自我價值感, 好讓自己不至於漏氣。
4. 打岔:當壓力來時不想面對面、有誠意的與對方溝通,而用各種訊息來逃避壓力狀態。
如何讓一個人在壓力狀態下,還能夠維持自我價值感,即不傷人,也不害己,是我們須要努力的方向。
溝通牽扯到人我的關係,包括分化、界限,以及如何維持兩者的平衡和整體的均衡而達到穩定的狀態,又能兼顧整體發展的需要。
溝通也牽扯一個非線性的因果關係,它會有行動與反動,既有對稱性的相異,也會有互補性的高漲,以及引起不同反饋的現象。
壓力是溝通的關鍵因素,壓力會影響自我價值感,而自我價值感在威脅下則會影響表達方式的選擇以影響對方,想要深入理解家庭,必須把溝通看成有機體的動力狀態來了解。
王行老師網路補充教材第四章
補充教材王行老師口述王梅香整理
第四章家庭溝通
一、分化與溝通
家庭是一個活的有機體,不斷的有訊息、能量、資源進出,這些訊息與能量是形成有機體維持自我組織平衡與穩定最重要的動力狀態。家庭在自我組織中逐漸發展出分化的現象,愈分愈細;而在分化過程中又會產生相對於分化的集中現象,愈來愈黏結、愈來愈平和、愈來愈形成整體,既分化又黏結正是自我組織發展過程的現象。
自我組織的分化現象對溝通很有影響, 分化代表了訊息、資源、能量的分配。
比較開放的系統,分化程度比較高,會突顯出很多差異,不同意見、感受可以表達出來,有機體是活潑、充滿動力的,但是也相對威脅到內部的穩定性,但改變的希望、動能較大,改變的方向也比較廣闊。此時,有機體會產生另外一種作用,慢慢降低分化度來維持它的穩定,也就是黏結狀態,會把感受的差異性、訊息解讀的差異和衝突、矛盾降到最低,因此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可能對很多事情的感受與想法是一致的,內部是團結的,可很快做決定,但是相對的也可能壓抑、宰制了個人的獨特性,家庭中成員不一樣的意見、感受和想法很難表達出來。
相對而言比較開放的系統分化程度較高,家庭中每一個人對很多事情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可以表達出來,家庭是活潑的,充滿了各種的差異、衝突和矛盾,雖然有較多的威脅來自於內部的不穩定,但改變的希望、動能較大,改變的方向也比較廣闊。
一個家庭要既分化又黏結,太過於分化對溝通而言可能衝突、矛盾比較多,太過於黏結則個人的主張、意見不容易表達出來,如何維持家庭內部溝通既分化又黏結、既能容納差異又能形成整體的行動和看法,是家庭內部最大的挑戰。
二、界限與溝通
「界限」與分化現象相關,差異與分化都來自於界限,每個家庭成員間有身體、物理空間、心理、精神狀態、信仰、靈性的界限。物理空間如進出家人的房間、人我的心理空間如要以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去影響他人,都是跨越界限的行為,精神狀態亦然。
跨越界限有時是一種親密、有時則是侵犯或暴力的行為,例如未經允許進入別人的房間是侵犯,未經允許接觸別人身體是暴力行為,思想、感受亦然。家庭中成員生活在一起時,會產生很多訊息的交換、行為的互動和身體、心理的跨越界限,有時感覺親密,有時則會感到被侵犯。
譬如:媽媽一定要用她的想法來說服孩子的想法,出發點雖是好的,但對於一個獨力思考的孩子而言,媽媽強烈的說服,雖然表達了媽媽的愛和關心,但另一方面也會讓他有一種被侵犯的感覺。
在溝通中最常出現跨越界限的行為往往是感覺的,當家庭裡有一個人心情不好時,連帶也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心情,因為不好的情緒狀態會跨越不同人的界限;當人我間關係很好時,心情相互影響代表親密和靠近的感同身受,當關係在很不穩定或衝突、矛盾狀態時,一定要用你的感覺來影響或控制我的感覺時,就變成操縱。譬如一個心情不好的爸爸回家,可能就會很不高興的用權威來壓抑孩子吵鬧、愉快的情緒或情感狀態。
情緒會跨越界限,當彼此關係穩定、立場一致,能感同身受時,自然情緒能跨越界限表達親密,但如彼此利益、立場不同或有衝突、對立時,一定要對方認同自己或有與己相似的感覺時,對於溝通而言也是一種侵犯的作用。
三、動力機制與溝通
家庭有有機體的動力現象,「動力」是一種動態的能量,動能來自於家庭成員的個性、訊息、情緒、意見的差異。差異越小,動能越弱、家庭也越穩定;差異越大,動能越強,家庭也就越活潑、越有創造性,但相對須面對不穩定的威脅和冒險的感覺。
面對家庭複雜的動力狀態,家庭內部會產生調節作用稱為動力機制。有機體的動力機制有三方面:第一是會「不擇手段的維持平衡」,亦即當出現不平衡的兩極狀態時,會有一股動力推向中庸的平衡狀態,譬如當家庭成員中有人非常贊成某事時,就會有人持保留甚至呈反對的狀態。
另一個現象是「均衡」,是當各種不同的差異、雜音或張力的動能集中在一個有機體內時,會產生一種動態的平衡,亦即從非平衡狀態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均衡」是在一面平衡、一面遠離平衡中反覆達成動態的均衡狀態,以維持整體的完整性。有機體的動力機制最重要的部分是維持「穩定」的感覺,並非一成不變的穩定,它一面朝著改變、一面維持不改變,一面藉由破壞不平衡達到新的可能性,一方面用舊的平衡來修改新的訊息找到新的平衡。家庭會自己找到它的均衡點。
家庭成為有機體時,不是任何人可以控制、掌握或強力的如他所願的去經營它,相對的家庭會經營生活在其中的我們,所以家庭治療大師Virginia Satir才說「家庭如何塑造人」。
四、複雜的因果關係
有機體是一個非常複雜動力的承載體,而溝通存在著複雜的因果關係,例如媽媽對女兒說:妳為什麼連這種事情都要我管,怎麼都長不大?女兒則說:就是因為你管那麼多,我才長不大。在複雜的生活現象裡,我們永遠沒有時間、精力或能力去探討到底那個是因?那個是果?的先後順序;從個人層次上來看,都會覺得對方是因,自己才是果。可是從家庭做為有機的整體而言,這種線性的因果,其實並沒有辦法解釋複雜的動力狀態。
在一個呈現複雜動力狀態的家庭中,它不只存在著現在的人我關係,還存在著歷史、文化的因素。中國人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確,如果要把家庭中任何的一個錯誤、偏差或問題用一個單純的切面來看,例如:哥哥打弟弟,會看到弟弟是無辜者,但從歷史脈絡來看,哥哥會欺負弟弟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家庭任何的因果都與歷史、文化和複雜的動力狀態有關。
家庭中很多事情並不是單獨的「因」促成了某種單純的「果」,任何的問題或現象產生,都是複雜的因果關係,而不是線性、簡單、可以化約的因果。就像問題家庭不一定會有問題青少年;反倒是問題青少年會產生問題家庭,問題家庭再產生問題青少年一般,是複雜的因果循環。我們有心去幫助、經營家庭的人或有心與家庭溝通的人,要知道事情來自於複雜的因果,必須審慎耐心的理解它。
五、溝通與權力關係
家庭當中有「權力(Power)」關係,「權力」是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當你有能力和條件促使別人按照你的意願去做時,代表你有權力。溝通與權力息息相關,就像家中權力位階不相當的人在溝通時,權力高的人會藉著溝通之名行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之實,想用溝通的形式控制、改變、掌握對方。
以至於有的時候父母親覺得自己很開放,但孩子則會說其實你並不了解我。
溝通不是為了要解決問題,而是交換訊息、相互理解;如果把溝通當成希望解決問題、甚至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的方法,就失去理解的機會。有時候問題雖然解決了、我雖然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了或只好配合你了,但是我覺得其實你並不理解我。小孩也會用具體的方式和父母親溝通,孩子的權力位階雖然比較低,父母親擁有管理的權力,孩子則有抵抗的權力,他會用抵抗的方法來表達他的不滿。小孩子一面坐在溝通的位置上,但並不太願意把真實的想法、感覺或狀
態跟父母親說,往往父母親覺得雖然都跟孩子講了,但並不理解孩子,孩子也覺得父母親並不真正理解他。
溝通與權力很有關連,不要為了達到目的而失去溝通當中最珍貴的部分-理解。
六、行動與反動
你想影響別人,別人也想影響你;你影響別人以後,別人會根據被你的影響再反過來影響你,你被影響以後又反過來影響他,所以說溝通是在一個動態的情況下進行的。
訊息、能量、情感的交換是動態的,是有機不能被掌握的,我說話的意思,你可以把它解釋成各種不同的樣子,再根據你的解釋回應我,我再把你的回應解釋成各種遠超過原來的樣子回應你。哲學家海德格說:透過語言、訊息在理解時,誤解是一種必然性。
希望此後我們可以謙卑一點,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我很了解另外一個人, 而我們都在不斷的誤解當中相互再多一點點的了解。
溝通有一種重要的現象是「行動與反動」,行動就是藉著語言或非語言,用各種訊息想影響別人,別人也會對你的語言、訊息進行反應,那種反應不是線性的反應而是有機的反應,不只是把訊息input 進來再如你所願的output 出去。
人不是機器,孩子是活的、是有機的,他絕對會在你的訊息裡去捕捉、體會,然後有機的創造各種不同的反應再反饋於你。你想影響別人,別人就會想辦法影響你;你不想影響別人,別人想影響你的動能也會相對的降低。
家庭裡面各種利益、情感、資源分配牽扯得非常深,彼此想要影響對方是必然的狀態,所以說家庭裡面的溝通經常是很複雜的行動與反動的過程。
七、家庭舞蹈家庭成員在人我相互影響,相互傳遞訊息、行動與反動,複雜動力的有機場域裡,家庭裡會形成像舞蹈一樣的關係現象,稱之為家庭舞蹈。家庭舞蹈是一個類比,音樂一放,每一個家庭成員自然知道這首音樂要跳什麼舞步,而各就其位的配合跳出一個樣子出來。
例如:哥哥欺負弟弟 媽媽責備哥哥 爸爸心疼的安慰哥哥 弟弟因吃味又找機會去惹哥哥 哥哥再欺負弟弟 媽媽再去處罰哥哥…。家庭裡面可以因為玩具、功課或任何事情,持續不斷的上演這種家庭舞蹈的動力狀態。
在家庭舞蹈的動力狀態裡,每一個人都深受其害,但每一個人也都深受其利。不妨仔細想想上面情況,哥哥、弟弟、爸爸、媽媽各受什麼利?又各蒙什麼害?
八、互補性相抑與對稱性高漲
家庭舞蹈的概念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越來越…」,一個人越來越覺得委屈,另外一個人就覺得越越來越是氣憤。家庭中的「越來越…」有兩種現象,一種是互補性相抑,另一種是對稱性高漲。
「互補性相抑」是在兩極不一樣的對立狀態中,兩極價值、意見、狀態不同,雖對立卻又互補,譬如媽媽很省錢,爸爸則愛花錢;爸爸越花錢,媽媽就得越省錢…整體而言他們雖相抑卻互補,成為互補性的相抑。兩極互相的排斥但卻又共依存在一塊,成為整體的平衡。例如太極圖中的陰陽兩極相互對立又互補,在對立中彼此相抑又相生,陰生陽、陽生陰;陰抑制陽、陽抑制陰。
「對稱性的高漲」是一種同中有異的對稱性狀態,亦即在同中有異中產生「越來越」的對稱性高漲,例如:兩國在軍備競賽當中都目的相同的希望影響對方、排除對方,甚至摧毀對方,二者站在不同的立場和不同的利益上,目標相同、利益不一樣的產生對稱性高漲-你今年買多少武器,明年我就追加多少武器。
又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與婆之間有著同樣目的:都想說服對方來証明自己有道理,卻都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講這個道理,可是當各自在說明自己的道理時不見得能說服對方,反而更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在家庭中凡是義氣用事的爭執都可以發覺到對稱性高漲,在家庭中行動與反動的溝通現象有時是互補性相抑,有時則會是對稱性高漲。所以說家庭中的溝通肯定是一種複雜的狀態。
九、反饋溝通中另一種重要的現象是反饋(Feedback),例如空調系統對室溫的反饋般。溝通是一種反饋系統,對於溝通的回應有兩種現象,第一種是根據對方的回應修正下次的溝通,第二種或把對方回應的意見經過解讀再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其中,更加鞏固、確定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才是正確的。
溝通的反饋現象,有時是修改內部的穩定形成一種新的狀態,或是修改外部的訊息使得內部形成一種穩定不變的狀態。在溝通時,有些人會越溝越沒有通,這種反饋系統是把外面的訊息、修正、調整甚至誤解後,來支持自己內部的信念;有些人則一溝就通,他是根據外部訊息來修正自己內部的信念或意思。
在有機體內兩種反饋現象都需要有,有時須要調解內部來適應外在的環境,有時則需要修正外在環境來確定自己心中的信念和想法。溝通是不斷在調整、改變、適應、確定中慢慢進行,稱之為溝通的反饋現象。
十、溝通與壓力不同壓力狀態下溝通的型式與反應會有不同,又對象不同溝通的語言、情感和想法也會改變。壓力無所不在,當兩人意見不同或有慾求、有目的時會造成壓力;不只衝突是壓力,親密的感覺或情境也會形成壓力。一個沒有壓力狀態的生活空間就像無菌室一樣,在現實生活裡是不可能出現的。
溝通往往是在壓力狀態下所展現出來的型式,家族治療大師V. Satir 認為壓力會造成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下降或提升,而在影響自我價值感的壓力下,人們通常會用生活裡最習慣或從小累積下來的生存方式進行溝通。
V. Satir 把在壓力狀態下的溝通分成以下四種型式:
一、指責:當壓力來時,認為是別人的錯,而想去改變別人。
二、討好:當壓力威脅到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不好時,希望別人能喜歡自己而去配合別人
三、合理化:當壓力來時因感受到威脅,會講一些大道理,希望藉大道理來支持自我價值感,好讓自己不至於漏氣。
四、打岔:當壓力來時不想面對面、有誠意的與對方溝通,而用各種訊息來逃避壓力狀態。
V. Satir 認為以上四種溝通方式各有功能,都是家庭中需要的。每一個成員的溝通方式都不太一樣的呈現多元狀態。當一個人罵得越兇或越討好時,他其實正在面對著威脅自我價值感的壓力;如何讓一個人在壓力狀態下,還能夠維持自我價值感把真正的意思表達出來,即不傷人,也不害己,是我們須要努力的方向,雖然那過程並不容易。
十一、結論
把家庭視做一個有機體的概念來談溝通時,溝通是複雜的,溝通不只是傳遞訊息或語言表達,而是置身在非常複雜的情境和脈絡中進行。溝通牽扯到很多人我的關係,包括分化、界限,以及如何維持兩者的平衡和整體的均衡而達到穩定的狀態,又能兼顧整體發展的需要。
溝通也牽扯一個非線性的因果關係,因人與家庭是複雜的有機體,使得溝通行為不只是你影響我、我影響你,它會有行動與反動,既有對稱性的相異,也會有互補性的高漲,以及引起不同反饋的現象。
壓力是溝通的關鍵因素,壓力會影響自我價值感,而自我價值感在威脅下則會影響表達方式的選擇以影響對方,任何想要深入理解家庭者,必須把溝通看成有機體的動力狀態來了解。
第五章
家庭型態會因為婚姻危機、家庭解組或遇到重大災害等導致「家庭危機」。
家庭危機種類可分為:
過度性或發展性危機、
外在傷害或情境性的危機和天然災害三種類型。
家庭危機的定義與內涵會因時空不同而有不同界定,而其相關的理論與因應管理策略,亦會因時空與危機家庭類型及政府福利服務政策變革,而有不同的時代意義與內涵。
本章旨在介紹家庭危機的發展歷史與定義內涵,及其相關的理論與討論不同危機家庭類型之因應管理策略,及其發展相關議題,進而以實際相關案例探討各種不同危機家庭危機管理的因應之道。
一般將家庭週期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新婚期
第二個階段為第一個孩子出生期
第三個階段為孩子入學期
第四個階段為孩子進入青春期
第五個階段為孩子成人離家期
第六個階段為父母年老期
由此可知,每個階段因應發展需求,家庭需要適應,如果家庭因為功能不彰與適應不良,則會產生各種危機處境問題。
5-1-1家庭生命週期各階段的挑戰與危機
新婚夫妻家庭/婚姻調整期
養育幼兒家庭/養育學齡前子女期
學齡前兒童家庭/有學齡兒童期
學齡兒童家庭/有學齡兒童期
青少年子女家庭/有青少年子女期
子女成年離家的家庭/子女準備離家期
中年父母的家庭/第二次蜜月期
年老的家庭成員/孤寂期
5-1-2
1. 青少年生活面臨的三大主要壓力
學校生活
未來前途
家庭生活
2.十四縣市的青少年生活壓力六大問題
學校生活
未來前途
家庭生活
人際交友
異性交往
休閒娛樂
5-1-3
一、 危機的意義
所謂「危機」(crisis)是指一個挫折和失序的暫時狀態,當一個人面對某一種問題情境時,無法用慣有的方法來因應解決問題,則其危機便產生了。
二、危機可分成2大種類(Caplan,1964;謝秀芬,民95)。
發展性危機(developmental crisis):又稱為過渡性危機(transitional crisis),是指與一個人生命歷程發展過程中,或成熟所伴隨而來產生的危機,是較普遍與常見的危機,例如轉學、轉職、突然生重病等問題所產生的危機。
意外性危機(traumatic crisis):是指無法預料或預期產生的危機狀態,分成3種情況危機:
◎ 外在傷害性危機( crisis):是屬於外來的突發性改變,例如車禍、失業等危機。
◎ 情境性危機(situational crisis):是屬於突如其來一時無法因應的傷害,而使當事人長期陷入痛苦情境的危機,例如家暴、性侵等危機。
◎ 天然災害性危機(natural disasters):是屬於自然界無形力量的突發性改變所產生的危機,例如921大地震、87水災、納利風災、97年5月12日中國大陸四川省所發生的7.8級地震…等造成許多家庭親人死亡巨創之危機。
三、個體面臨危機時會有4個反應的發展過程(Caplan,1964;潘正德,民83;謝秀芬,民95):
第一階段:開始感受到壓力,試圖用慣有的方法來因應解決問題。
第二階段:慣有因應解決問題的方法無法解除壓力,反而益覺壓力倍增。
第三階段:如無法有效應對解決問題,則壓力會更繼續增加。
第四階段:前三階段壓力未解決,則將造成功能性或情緒性的障礙。
四、家庭危機管理的主要意涵
所謂「家庭危機管理」(family crisis management)的意義,即是指因應家庭所遭遇的危機,依據家庭的發展及其成員的能力,共同學習有計畫的解決策略,並檢視家庭資源,使能儘快恢復既有的平衡,過著家庭圓滿幸福生活。
因此,其主要意涵如下:
家庭因不同因素或情境事件而遭遇的危機。
透過家庭的發展與功能,檢視及評估其成員現有的能力。
成員的共同學習討論擬定有計畫的解決策略。
檢視家庭可運用之內外在資源。
使能儘快恢復既有的平衡,過著家庭圓滿幸福的生活。
減少社會問題的發生。
五、家庭危機管理的發展過程歷經了傳統到現代的不同壓力、危機結構,而衍伸出面對危機應有的管理策略議題。
傳統農業社會「男主外女主內」家庭分工結構及一夫多妻婚姻制度下的家庭,衍伸出可能必須面臨的經濟、親職管教方式的危機管理策略之探究議題。
「婦女主權運動」衍生出可能必須面臨的家庭分工結構及性自主的夫妻婚姻制度下的家庭危機管理策略的探討議題。
工業社會「男女一同外出工作」雙生涯家庭可能須面臨家事分工結構及面臨工作壓力與女強人妻子、「夫以妻為貴」之夫妻婚姻關係緊張的家庭危機策略的探討議題。
現代資訊化與國際化、地球村之社會,衍生出可能必須面對的「同工同酬」、「性別平等」、「性別主流化」、「家庭煮夫」、「男性保母、護理人員」等社會變遷下的結構,男女角色重新定位的家庭危機策略的探討議題。
人類「中性化角色」的未來發展趨勢,衍生出可能必須面對的職場男女職位與職務重新洗牌的家庭危機策略的探討議題。
5-3-1婚姻問題危機
一.家庭危機管理的發展過程歷經了傳統到現代的不同壓力、危機結構,而衍伸出面對危機應有的管理策略議題。
「婦女主權運動」衍生出可能必須面臨的家庭分工結構及性自主的夫妻婚姻制度下的家庭危機管理策略的探討議題。
工業社會「男女一同外出工作」雙生涯家庭可能須面臨家事分工結構及面臨工作壓力與女強人妻子、「夫以妻為貴」之夫妻婚姻關係緊張的家庭危機策略的探討議題。
二. 謝秀芬(民95)指出家庭危機三個種類之一:
外在傷害或情境性危機:是指外在突然性的改變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婚姻暴力、家庭暴力、戰爭、車禍等。
三.何名娟(民93)指出家庭危機五種種類之:
愛的危機:是指個人因為愛所產生的危機,例如選擇同性戀者、政治性聯姻等。
四.馮燕(民93)指出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可能遭遇的婚姻危機問題不外乎:
社會化與教育功能:是指跨文化或外籍配偶問題、子女管教問題、及偏差行為等問題所產生的危機。
家人情感功能:是指因為親子互動或夫妻情感等問題所產生的危機。
五.總之,無論從家庭的週期、家庭的功能、政府社會福利服務政策措施或是家庭保護兒童的觀點,家庭可能遭遇的「婚姻」危機係指:
婚姻的危機大都來自於內在成員與外力介入等二因素。
所謂「內在成員」因素危機,係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家庭衝突、暴力與虐待等。而「外力介入」因素危機,係指家庭成員與外在人際關係之間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外遇、離婚與頻頻更換親密關係或性伴侶等。
5-3-2
一般經濟問題危機的主要議題
經濟的危機
經濟功能危機
經濟問題危機
高風險家庭的評估指標
家庭成員關係紊亂或家庭衝突
家中兒少主要照顧者從事特種行業或患精神病、酒藥癮並未就醫或未持續就醫。
家中成員曾有自殺傾向或自殺紀錄者
因貧困、單親、隔代教養或其他不利因素,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非自願性失業或重複失業者。
負擔家計者死亡、出走、重病、入獄服刑等,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政府為補綴社會救助體系的缺漏,訂定實施「弱勢家庭脫困計畫實施方案」。
5-3-3身心健康問題危機
1.謝秀芬(民95)指出家庭危機三種類:
(1) 過度性或發展性危機:是指生命階段轉換時期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孩子出生(健康或障礙)、父母退休或罹患老年疾病等。
(2) 外在傷害或情境性危機:是指外在突然性的改變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婚姻暴力、家庭暴力、戰爭、車禍等。
(3) 天然災害危機:是指自然引起的傷害所產生的危機,例如颱風、土石流、水災等。
2.何名娟(民93)指出家庭危機種類之一:
意外的危機:是指與天災人禍有關事件所產生的危機,例如車禍等。
3.馮燕(民93)指出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可能遭遇的危機問題:
因為突發性的危機事件(如家人因飛機失事)所產生的危機。
4.總之,無論從家庭的週期、家庭的功能、政府社會福利服務政策措施或是家庭保護兒童的觀點,可知家庭可能遭遇的「健康」危機係指:
大都來自於家庭成員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等二因素所生的危機。
一般性的危機是家庭成員生病了需要照顧,會影響家中的經濟、生活等情形所產生的危機;另一個較為棘手的家庭健康問題是,家中成員有網路成癮、藥隱、酒癮、自殺、憂鬱或躁鬱等較嚴重的病症所產生的危機,都會造成家庭功能的減弱失調,甚至產生混亂脫序現象。
5-3-4親子互動問題
一、階段的危機
二、馮燕(民93)指出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可能遭遇的危機問題不外乎:
保護與照顧功能危機
社會化與教育功能
家人情感功能
三、家庭教育問題危機:
由於家庭成員間溝通的障礙與父母管教態度不一等親職角色功能相關問題,導致親子間產生了關係緊張與壓力危機,直接或間接的都會影響到子女在學校的學業成就、師生互動與同儕角色認同等關係的問題,導致其在身心發展產生障礙危機
四、在政府相關社會福利服務政策措施方面,為預防兒童在家庭受虐或疏忽,而針對「高危機(high risk)、高風險」家庭,訂定「高風險家庭關懷處遇輔導實施計畫」,提出六項判斷指標,有關「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是其中之一。
因此,為使兒少獲得良好照顧,建構健康家庭,塑造良好親子關係,政府、學校與相關機構團體便依此訂定相關的親職教育、親子溝通技巧、有效的親子互動與關係的一系列實施計畫,期望能協助這些家庭儘速脫離貧困,而能有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營造家庭和樂氣氛,達到兒少健康快樂的在原生家庭生活目標。
5-4-2 SWOT分析危機因應對策
從優勢觀點探討遭遇外遇危機家庭案例應有之因應管理策略(SWOT分析)
從「優勢觀點」探討其應有的因應策略如下:
1. 瞭解個別家庭成員的優勢
2. 評估家庭的需求
3. 建構家庭的優勢
從「SWOT分析」探討其應有的因應策略如下:
S(Stregth/strong)
W(Weakness)
O(Opportunity)
T(Threat)
5-4-3
特定對象危機因應對策
一、 特定對象類別:
(一)依據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之特定對象有:
負擔家計婦女
原住民
中高齡者
身心障礙者
生活扶助戶中有工作能力者
更生受保護人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者。
(二)依據就業保險法第十二條第四項規定之特定對象有:
負擔家計婦女
原住民
年滿四十歲至六十五歲失業者
身心障礙者
生活扶助戶中有工作能力者
更生受保護人
家庭暴力及性侵害被害人
長期失業者
因家庭因素退出勞動市場二年以上,重返職場之婦女(二度就業婦女)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者
二、 因應危機策略
以失業原住民家庭所面臨之經濟危機,產生親子關係疏離等問題為題,擬訂解決策略或方案,如下。
(一)實施方式:透過政府與民間機構資源之合作模式,採取「個別化」、「個案管理」、「團體輔導」、「社區化」、「單一窗口化」等因應原住民族特性與實際需求彈性做法,達到即時「問題診斷與完全服務」,及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制宜之「全方位職業生涯發展服務」與充分適性就業目標。
(二)發展策略
原住民就業促進及職業生涯輔導策略
適時檢討原住民就業促進津貼實施各項措施與做法。
掌握個案,建立原住民勞動人力網路通報系統及管理機制。
檢討就業保險法失業給付規定。
檢討補助失業勞工全民健康保險費及勞保費。
推動原住民社工輔導員就業服務方案。
檢討原住民現場徵才專案就業媒合活動與招募行動專案計畫。
檢討原住民就業服務資訊專案宣導活動計畫實施功能與績效。
推動原住民「部落植林」等專案就業機會開拓與媒合,及「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諮商體系」單一窗口專案計畫。
研究原住民「財產形成協助方案」專案計畫。
原住民就業技能養成策略(都市原住民就業、原鄉就業、文化藝術創作就業之訓練等策略)
有效推動「能力本位」職業訓練體系。
檢討訓練生活津貼措施。
結合社區進行在地產業發展需求訓練。
檢討訓用合一專案訓練實施計畫。
推動「以就業為導向訓練」之職業生涯規劃終生學習體系計畫。
檢討職業訓推介績效及功能。
原住民人力資源之有效輔導與運用策略
檢討現行原住民自行創設之企業依所需員工職類實施在場訓練附設機構之協助與認定標準。
檢討現行原住民在職進修與專業技術升級進階訓練附設機構之協助與認定標準。
推動建立職業輔導與適應網絡。
推動建立僱用原住民企業資源網絡與名錄及對績效卓著企業專案獎勵。
強化原住民專業技能對策
檢討改進原住民參加技能檢定報名費補助計畫。
推動提升原住民各級技術士證照專案獎勵計畫。
建立具各級技術士證照原住民名錄及職業輔導網絡。
推動建立企業優先僱用具有技術士證照原住民比率制度。
積極獎助企業參與開發原住民族原鄉特色之區域性產業,以創造原住民原鄉就業機會
積極推動企業參與原鄉特色產業之開發,以開拓原住民原鄉就業機會。
建立參相關獎助及優惠措施制度。
獎勵原住民積極創作民族文物藝術,建立連鎖運銷機制,累積文化資產及改善經濟生活。
5-5結 語
家庭型態在歷經不同發展階段,會因為家庭成員間的發生一些事件,導致整個原本和諧的家庭,會因而產生衝突與危機,而在處理這些危機、挑戰時,常需要家庭成員間彼此積極正向思考的態度面對與內外在資源的整合,評估危機因子與風險,以擬訂各種情況之因應對策,方能消除壓力與障礙,順利解除危機,度過難關,使得家庭得以重見陽光。
第六章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的定義、內涵、相關理論與推動模式或方案,及實施計畫項目與內容及評鑑方式暨指標,都會因時空與家庭類型及政策變革不同,而有不同界定及不同時代意義與內涵。本章將依此漸次進行介紹,並討論不同家庭類型之親職教育概況及子女發展相關議題,進而據以提出現代化親職教育發展趨勢。
6-1-2傳統「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孝悌為本」等「以人為本」生活禮節做為親職角色規範,以導正不良教養方法。近代提倡「開明權威」或「民主平權」親職角色。
l 我國有制度化推展親職教育活動概況:
57年:「推行家庭教育辦法」
60年:「父母教育」
71年:「親職教育活動」
80、82年:「國民中小學推展親職教育(社區家庭教育)實施要點」
92年:「家庭教育法」
l 我國推展親職教育先導措施政策概況:
採取優生政策
加強婚前健康檢查
加強婚姻指導
l 我國推展親職教育相關法令: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家庭教育法
少年事件處理法
中途學校教育實施辦法
優生保健法
l 歐美學校常進行的親職教育活動種類
研討會(conference)
家庭訪問(home visits)
非正式接觸(informal contact)
父母進入教室(parents in the classroom)
父母親職教育訓練
交換計畫 社會與社區資源
6-2-2
l 行為學派模式親職教育
巴夫洛夫
史金納
班都拉
l 常用之技術:
強化新行為
建立新行為
維持新行為
消除不良行為
隔離
6-2-3 以治療為主的理論模式
親職教育的發展與推動自有其相關理論為基礎,而形成各種計畫、方案與法令具體的於生活中實施推動,其中以治療為主的理論模式有二種,包括「葛雷塞(William Glasser)現實治療模式」與「薩提爾(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之親職教育。
一、葛雷塞(William Glasser)現實治療模式親職教育
基本概念:健全父母才能教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理論基礎:以「共融關係方案」(Parent Involvement Program,PIP)為親職教育課程,採取控制、心理需求與行為關係等概念設計。
◎ 心理需求理論:個體有歸屬、權力、自由與樂趣等需求。
◎ 控制理論:
大腦是控制系統,用於操控或修正外在世界,滿足內在心理需求。
◎ 心理需求與行為關係:
個人如能學會正確、負責與合於現實行為,便能發揮自我功能,滿足心理需求。
主要內容:採以研討會、小團體與個案諮商等方式實施。
◎ 親子溝通技巧:
選擇「正確」、「負責」與「合於現實」的方法,有效解決親子問題。
◎ 父母角色的主要任務:
照顧孩子及提供適當成長環境,滿足愛與歸屬感。
◎ 父母教養原則:
不為孩子做太多事、一起做家事分工、充分自由安排生活與解決問題等。
二、薩提爾(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之親職教育
基本概念:基於「家庭系統觀」,認為個體有問題,是因其家庭系統「生病」,所以治療的對象是整個家庭關係(系統),包括家庭系統、規則、溝通型態等概念。
理論基礎:一般將家族治療的先區分為四大主流:精神分析取向、溝通或策略取、結構取向、行為取向。
主要內容:採研討會、結構式團體等方式實施。
◎ 親子溝通類型:
最常見的不良溝通型態為口語與非口語訊息的不一致,如雙重束縛式等;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一致型」溝通型態,充分的雙向溝通。
◎ 家庭系統觀:
家庭成員間具備「穩定」與「連鎖互動」關係特質。
◎ 家庭規則:
是家庭成員賴以維繫互動關係的不成文規則,可看出「家庭氣氛」與「管教態度」。
總之,上述2種模式方案之運用會因專家學者個人風格特質與專業,及當時情境的不同,而併同其他理論模式方案選擇1種或2種以上之適當模式融合運用,以達到增強當事人父母親職的能力,能夠有效運用各項溝通技巧,建立良好親子關係與健康的管教態度目標。亦即俗語所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能確實把握因人、因時、因地、因物而制宜原則。
6-3-1 多元化家庭親職策略
一、單親家庭所面臨問題:單親家長問題 、單親子女問題
二、繼親家庭所面臨問題:繼親家長問題 、繼親子女問題
三、隔代教養家庭親職教育概況及子女發展相關議題:祖父母方面 、被撫養者方面
6-3-1一、特殊兒少家長所面臨問題
父母婚姻因照顧特殊兒少遭衝擊。
父母需多花額外時間與心血照顧特殊兒少子女,易產生生理或心理傷害。
其他子女情緒容易受干擾與打擊。
特殊兒少易因疏忽或縱容或補償因素,養成過度依賴習慣。
照顧疏忽易造成特殊子女問題行為。
二、家庭暴力類別與原因
1. 家庭暴力類別: 肢體暴力 、口語暴力、 性暴力
2. 家庭暴力的八種形成原因
家庭成員長期頻繁接觸。
家庭成員易牽制彼此作息與舉止。
家庭成員認為有權影響或控制他人。
對男女角色期待不同。
家庭隱密性功能保障施暴的安全性。
家庭成員係血親關係。
家庭之責任制組織,容易產生壓力。
社會之默許。
三、虐待與疏忽類別與原因
虐待與疏忽種類
身體虐待
精神虐待
性虐待
疏忽
其他不當待遇
虐待與疏忽的四種形成原因
家庭因素
文化因素
父母因素
兒童本身因素
6-4-2親職教育推廣推廣案例討論
理念介紹、說明、準備與運作四階段:
理念介紹階段
說明階段
準備階段
運作階段
協助「家長會」或「家長讀書會」運作
協助「家長會」組織的運作
依據「家長會組織辦法」運作。
會長負責會務運作與會議主席,遴聘秘書協助日常事務聯繫、協調工作。
與機構合作,決定相關計畫。
召開各組運作情形與協調會報,以免因本位主義而耽誤家長會各事務進度。
財務公平、公開透明化,以免淪為少數人黑箱作業背書。
協助機構應節應景舉辦各項活動。
定期檢討,以持續正常運作,造福受處遇兒少。
協助「家長讀書會」組織的運作
安排固定「家長讀書會」時間與地點。
使所有成員有參與感及負起責任。
確定「家長讀書會」時間 。
培養發表心得與意見的機會。
鼓勵成員提出疑問。
避免成為發牢騷大會。
公平分配參與家長應盡之義務與責任。
籌劃與準備進行方式,達到讀書會相互成長之目標。
協助參與的家長善用溝通技巧,達成共同一致意見。
有效器具(材)的運用與公開財務運作,以徵信所有參與家長,以順利運作。
6-4-3親職教育評鑑與設計
評鑑與評量的意涵
評鑑(assessment)係指非批判性
評量(evaluation)係指對所蒐集之資料加以判斷
評鑑與評量的四種要素:
有用性
務實性
歸屬性
正確性
二、親職教育評鑑(量)的實施參考案例
質化評鑑(量) 的實施「回饋問卷」參考案例
研習課程的優點
研習課程的缺點
是否滿足需要與符合期待
建議
其他意見
量化的評鑑(量)的實施「回饋問卷」參考案例
報名手續
工作人員接待
講座人選
研習方式 、研習內容 、研習場地 、研習時間
師生互動
研習對象
對學員助益
對研習整體評價
6-4-4親職教育發展趨勢與展望
一、我國親職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
中央主管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眾多,導致推動上常有本位主義心態或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之消極不作為心態,令人遺憾。
法令尚不完備,散見於各種不同性質法令中規範。
親職教育的專業團體尚未齊備。
師資培育機構未完善規劃。
相關資訊仍嫌不足。
親職教育的資源中心尚屬有限。
二、親職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運用科學化的程序辦理親職教育,包括參與者的需求評估、現有資源的規劃、活動控制、成效評估等,以系統化的方法掌握活動辦理的成果。
加強活動的豐富性、多元性與實用性,並配合參與者的時間,以吸引更多的人參加。
加強策劃人員、活動領導人的專業訓練,以提昇親職教育專業水準,並廣增義工以支援活動人手的不足。
加強宣導,以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父親或男性)前往參與。
建立網路、資源共享,不但可使親職活動推廣得更順利,也可使親職理念推廣得更廣。
與社區家庭教育相結合:
社區發展是未來社會結構的發展趨勢,親職教育若能與之結合,則可使活用社區資源,並使親職理念深植人心,同時也促進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精神。
培養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就長期推廣而言,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一來使參與者珍惜接受教育的機會,再者解決經費不足、人手不足、師資來源的問題。
父母參與學校教學與活動需立法予以推動。
親職教育專業團體會日漸增多,成為相關人員專業水準提昇的動力。
增加對親職教育推動之個人與團體、單位的獎勵與獎助。
6-5結論:
家庭是每一個人最親密的初級團體,透過家庭的功能與社會化歷程,可以協助家庭成員建立合宜的行為,而適應社會規範。所以,健康家庭的親職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反之,則可能產生家庭解組與親子間關係緊張。由此可見,親職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般,期待本單元的相關資料的簡閱與實際案例討論,能夠提供給有這方面需求者的參考,順利解決問題,家庭幸福美滿,平安喜樂。
第七章摘要
隨著家庭照顧功能的縮小,許多失依和受虐的兒童及少年逐漸成為社會工作的主要服務群體,或從家庭維繫的角度來增強兒童少年的家庭的照顧功能,或從家庭重整的概念來協助因故必須家外安置的兒童及少年返家團聚及家庭適應,牽涉多元環境系統的互洞。
但是,近年來社會福利的輸送體系積極走向「民營化」的發展趨勢,政府透過方案委託或購買服務的策略引進非營利機構或營利機構一起從事社會福利輸送的任務,為了擴大機構的參與,政府所委託的機構相當多元、分工精細,以致所建構的社會福利資源網絡零碎不完整,有多元需求的案主經常無法在一個機構的窗口取得所有所需要的服務,強調服務資源整合技術的個案管理方法因而應運而生。
「個案管理」的工作方法是在案主的需求與社區的資源之間築起橋樑,其實務模式因著介入的重點不同,一方面從案主的資源網絡進行資源的連線和協調,另一方面從服務的輸送系統介入進行經費分配和行政建制,目的在建立一個友善案主運用資源的環境。
個案管理師依循一套協調和倡導的助人過程和方法,建構案主的資源網絡和增強案主運用資源網絡的能力。在協助案主與其所在的環境資源連線的過程中,個案管理師的角色應該突破過去助人的諮商者角色,尚需同時兼任資源協調者和倡導者的角色。
本講分為三個章節,
第一部份探討有關個案管理工作方法的發展歷史與概念定義,
第二部分詳細說明個案管理的工作方法與技術,特別是可以促進有關資源協調的活動及個案研討會的細節,
第三部分在澄清說明一些有關個案管理的錯誤迷思應和提醒實務人員經常面對的倫理兩難議題。
7-1-2多元家庭問題案例
案例資料
案家因為經濟困難,在鄰居的協助下前往某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求助,經社工員訪視發現,大家長是祖母,今年65歲,作臨時工為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未婚,從事清潔工,收入不穩定;二兒子是未婚,為極重度多重障者;三兒子已婚,因吸毒入獄,經常出入監獄,育有兩女兒,大女兒8歲,小女兒今年1歲1個月,於出生時因醫護人員打錯針而成為永久性腦性麻痺,需經常更換鼻胃管,媽媽無法面對此一狀況早已離家不知去向。
案家的主要問題陳述如下:
經濟困難:某社會福利服務中協助案祖母低收入戶,但案家有一塊共業的祖產土地,加上多位成人被認定為有工作能力者,低收入戶申請遭到拒絕,需要尋求其他社會救助資源。
遺棄通報:在三兒子入獄、妻子又離家、案祖母外出工作,留下8歲小孩照顧1歲的腦性麻痺孩子,因為哭鬧而遭到鄰居發現兩個小孩單獨在家,而通報家庭暴力防治中心。該中心接案後,考慮家中大人皆無法提供合適照顧而安排寄養家庭安置,但因一般寄養家庭沒有照顧特殊兒童的能力,只好令其返家,要求案祖母帶回照顧,並轉介早期療育管理中心協助整合適當的療育服務,增強案家的照顧功能。
療育需求:案家的1歲女孩在南城醫院打錯針後,原本固定到台大醫院進行後續的治療與復健,並定期更換鼻餵管,後因案家中無人力接送往返而停止回診,改由組母與其8歲大的姊姊為其更換鼻胃管,照顧品質堪慮。
早期個案管理中心承接這個家庭的轉介後,發現案家的需求相當多元,有必要整合多個機構一起介入處遇,說明如下:
經濟補助:協助申請危機家庭兒童補助及相關急難金,協助案家暫渡經濟困難時刻。
安排醫療評估鑑定:協助1歲女童相關身心發展評估,以便申請殘障手冊和媒和合適的療育服務。
提供療育服務:根據發展評估結果,協助安到宅服務,維繫或提昇女童的各項身心發展進度。
提供居家護理服務:由於8歲女兒和祖母皆未受到簡易護理訓練卻進行胃鼻管更換,協助媒合居家護理或居家照顧服務以確保1歲女童在醫療需求方面之滿足與健康安全。
疏忽的改善:由於家中大人經常必須外出工作,幼童經常面臨疏忽照顧之慮,協助申請臨托服務以減輕案家照顧壓力。
7-2-1個案管理方法
個案管理師的介入技巧著重兩大焦點
一是直接與案主工作:培養他們起碼的生存技巧和提供情緒性支持以增進其自信心
二是進行社區資源的整合:從單純的協助案主協助與社區資源連線,到協助他們發展所需的新資源、協助協調案主所在的資源網絡,最後倡導友善的服務系統與政策改革。
7-2-3個案研討
個案研討會案例說明
基本資料:
案主姓名:阿義(虛擬 ) 性別:男 年齡:11歲,國小五年級
接案概況:
轉介單位:學童中輟輔導機構
接案地點:國小輔導室
主訴問題:中輟通報及家庭問題
親子互動:學校通知家長有關案主中輟問題,家長並不積極回應
行為問題:導師描述案主經常面無表情、沈默不語,建立關係不易
疑似兒虐:導師有時會發現案主身上有傷,案主表示是母親的責打
家庭狀況 :
家系圖:
家庭訪視資料:
C目前與C母、C母之同居人同住。C對自己另有親生父親一事並不知情,自小即稱C母同居人為「爸爸」,雙方感情尚稱不錯。
C母從事特種行業,經常必須晚上離家工作,C母同居人為水電工,經常需外出進行工程一至數月不等,C經常被單獨一人留置在家中。
C幼時被寄養在C阿姨家,直到要上小學時才被帶回。在二年級至三年級階段,C母又委託C家附近的一位開美容院的友人照顧C的三餐起居,因此C直到小學三年級才正式由母親自己照顧。
親子互動狀況:
C母表示自己常不清楚『C到底在想什麼』,平常問話C幾乎都沈默不語或只回答簡單的是或不是。C母抱怨孩子有逃家、偷竊、說謊等問題,對C的管教相當吃力,只要C出現問題行為時幾乎都是以責打的方式予以處罰。
C表示,C母工作至深夜返家,有時酒醉時會叫C起床倒水、做家事或對C發脾氣,C母同居人在家時則會叫C先去睡,協助C母善後,但若同居人不在,C則需獨自面對此狀況,C對此相當反感。
C的重要他人:
C阿姨:C幼時由住在中部C阿姨照顧,因此對於C阿姨頗為信任,C很高興母親偶而會在假日裡帶C回C阿姨家與C表哥表姊玩。
C母友人:C母友人在C家附近開設美容院,以前C放學後會到美容院吃晚飯、和C母友人的孩子玩,但C五年級後比較不常往美容院走動。
個案研討邀請參與的單位及主述
學童同中輟輔導社工
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兒保社工
學校輔導老師
社區志工協會社工
服務計畫訂定討論
增強C母的親職管教功能
改善C的逃家、中輟行為
協助案主發抒自我情緒
安排課後照顧服務
7-2-5個案研討會應注意事項
在進行個案研討會的準備工作,個案管理師應就下列的議題進行事先的協調,以促進未來個案研討會的順利進行,議題如下:
案主參加與否:
如果會議的主題直接影響案主參與計畫執行,希望能獲得其配合行動者,則邀請案主參與為佳。如果會議的主題是要解決機構間的爭論衝突或彼此的歧見落差,則不宜讓案主參加,目睹爭吵。
參加成員組成:
基於團體動力的有效發揮作用,成員的邀請也很重要,例如邀請該機構具有決策力的人、邀請具有協調共識的人、邀請該機構接納案主立場的人、邀請具有專業權威人士等。
會議目的的事先溝通:
召集人一一與與會人士事先溝通研討會的目的與預期目標,並徵求議程討論的積極支持。
會議通知的事先寄發:
內容應包括暫訂的議程、目的、時間(開始與結束)、與會人士的姓名與機構頭銜、參考資料或邀請建議資料。
保密原則的提醒:
機構間的個案研討會牽涉案主個人資料的分享,挑戰社工倫理的規範,但為了資源的協調以增進案主的資源網絡,則三項措施的執行可以降低保密守則的破除,一是爭取案主同意分享部分資訊(informed consent),一是與會人士簽署保密同意書,一是於會議中提醒保密的重要性與約制性
7-3-1個案管理的迷思
個案管理是服務輸送問題的萬靈丹,但若所需的福利資源根本不夠,何來管理?
個案管理可以節省服務的成本,但實證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有些個案管理的方案相當昂貴。
個案管理的服務提供可以保證高品質的專業服務,但若個案管理需要靠服務的仲介來完成,有時無法控制服務過程中每一位提供者有同等的表現,有時甚至無從評估起。
個案管理在各種情況下的定義皆一致,但個案管理的定義可以從各種層面切入界定,實施的內容和模型因此各有不同。
個案管理是社會工作專用的工作方法,但其實醫療體系與特殊教育體系很早就已經提到個案管理的方法的實施。
7-4結語
「個案管理」是一個協助案主整合所需服務資源的工作方法,個案管理師透過一個連續性的助人過程來排除案主運用其周遭資源的障礙,並增強案主善用資源的能力,最後營造一個友善的資源網絡以發揮社會支持的能量,非常符合「個人在情境中」的社會工作實務核心架構。 本講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探討有關個案管理工作方法的發展歷史與概念定義,第二部分詳細說明個案管理的工作方法與技術,第三部分在澄清說明有關個案管理的錯誤迷思應和提醒實務人員經常面對的倫理兩難議題。
「個案管理」和傳統個案工作方法並不相悖,所不同的在於「個案管理」的工作重心並不在治療或消除案主的問題,而是在增強案主運用資源的能力,協助案主找出所需解決的問題和需求,評量案主潛在或現有的正式和非正式資源,找出和克服案主運用這些資源或協助的障礙,再根據此發展出一個具體可行的行動計畫。為了協助案主從其所在環境中取得所需的資源,並進一步的擴增案主的資源網絡,個案管理的技術大致有四類策略,連結、協商、倡導和協調,本講詳細的介紹了這四類技術的運作歷程。
具體來說,當案主所需的資源存在但卻不會運用時,個案管理師促使案主和該項資源之間彼此認識,最後與資源「連結」;當案主所需的資源存在,但雙方之間存在某些歧見或障礙,個案管理師就透過「協商」降低彼此之間的期待差異;當案主所需的資源不存在或因故無法取得,個案管理員應協助案主進行「倡導」,建立友善的資源環境;當案主同時面對多個助人機構或專業人員時,經常在求助體系間疲於奔命,個案管理師努力於跨組織、跨機構,誇專業人員間的「協調」,建立一個整合的助人網絡,本講特別引介助人單位之間面對面的「個案研討會」進行方式提供參考。
最後,本講特別探討個案管理師可能面對的四組倫理兩難議題,分別是個案管理師應該重視案主的自主性或專業干預性呢?個案管理師應該要忠誠機構或忠誠案主呢?個案管理師面對多元機構之間應該如何兼顧案主保密和資訊分享的議題?個案管理師面對有限的資源應該如何平衡分配的公平正義議題?
關鍵詞彙及自我評量題目的答案頁數
各位同學這是第一章~第十五章的關鍵詞彙及自我評量題目的答案頁數,但是並沒有按照題目標題寫頁數,而是按照頁數順序寫頁數,所以請同學自行找一找在哪裡?順便預習功課吧!若是答案有錯誤也可以告訴我要訂正唷!謝謝感恩!
關鍵詞彙及自我評量題目的答案頁數
第一章5、6、8、10~12、14、20
第二章31、32、34、37、39、41、42、44、46、48~50
第三章63、65、67、73、75、76、79
第四章90、98、101
第五章108、110、111、113~117、121、124、125、130、131、134
第六章141、143、144、147、148、150~157、164、169、170、172
第七章179、181、183、186、193~197、199
第八章209、211、213、215、216、218、221
第九章231、232、234、237、239、241、244、245、247、249
第十章257~262、264、265
第十一章286~288、291、297、301、302
第十二章315~317、319、325、328、329、332
第十三章341、344~346、348、353、356、363
第十四章373、375~385、387、391~393、395、397
第十五章407~410、413、417、420、421、423、425、426
P.s以上僅供參考!請自行找到正確的答案!
王行老師網路補充教材
(空大書香園地)
第一章
在實務工作中對家庭的干預可以說是1950年代以後才開始,家庭的服務源自於早期的家庭訪視,最早是芮治孟(Richmond , M.)1917年就提出家庭是瞭解個別家庭成員困擾的關鍵要素,休斯(Scherg,1953)看到個人是家庭的一部份,強調拜訪一個以上的家庭成員,而休曼(Sherman, 1959)提出和兩個以上的家庭成員一起會談的方法並看到家庭處遇的重要。1960年代,一般系統及家庭系統理論注入社會工作後,使得家庭處遇更具體。
在國內,「家庭處遇」最早出現在2003年5月發布的「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四十三條法條,強調提出主管機關對受虐者及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及少年,應提出兒童及少年家庭處遇計劃。
這五年來在兒保工作上強調家庭維繫和家庭重整服務,兒童福利一直以來都認為家庭是兒童成長最好的場所,如何讓兒童在一個健全的家中成長,從此改變了所有兒保工作人員努力的目標。
近五年來家庭處遇者重在維繫家庭關係,使受虐兒童可以不用被家外安置。對於危機情況較高不得不採用家外安置的受虐兒童,也努力使家庭能重建,讓兒童早日返回原生家庭。
其實由來已久的家庭社會工作就是以家庭為服務對象,幫助家庭解決問題,發揮社會功能,要從事家庭處遇工作,必須先了解家庭工作的演進與其意義,本章主要說明國內外家庭處遇工作的發展。
家庭維繫服務指在家庭出現危機時,提供支持性協助,以預防兒童家外安置,維護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重整服務則強調盡可能使家外安置的兒童能重返原生家庭,確保兒童獲得長遠且安全的生活。
多元家庭的問題與需求:單親家庭子女的問題較缺乏自信,比較自卑.也較需要經濟上的協助.又因為只有單親母親賺錢經濟較困難無法和同學去玩樂或出去吃飯. 跨國婚姻家庭的問題與需要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的困難可分為幾個部分:
• 低階層的女性外籍配偶需求難發現,機構的限制使資源無法提供給真正需要的案主。
• 家庭的第二代對於自己外籍的血統、國籍、文化不認同、排斥、自卑。
• 女性外籍配偶及其孩子受到社會種族歧視嚴重。
• 臺灣家庭服務的起源
• 家庭處遇服務的發展
• 家庭扶助基金會的發展
• 家庭處遇服務實施現況
• 家庭處遇服務困境
• 家扶基金會在受委託執行家庭處遇服務所遇困境
• 家庭服務的歷史發展
•
• 家庭服務的定義與內涵
•
• 家庭服務服務範圍及工作原則
•
• 我國家庭處遇的現況
第二章
家庭是生態系統的一部份,受整個大環境的影響甚巨,因此家庭問題錯綜複雜,如何預防家庭失能和解決家庭問題實非易事,有賴對家庭內在結構、系統、發展溝通、角色關係、家庭壓力問題等有相當的認識,方能掌握家庭狀況進而協助處理問題。
家庭與外在生態環境互動關係密切,受到各種不同的社會制度、政策所影響,也受到其社會網絡所提供的資源所影響,當然家庭所在社區的規範、文化價值和信仰體系也或多或少對家庭成員造成影響在不知不覺之中。
家庭除受外在環境影響外,也受到家庭內在環境本身各種動力的影響,家庭次系統的界線是否清楚,家庭規則的建構如何,有否三角關係等都是幫助工作者觀察家庭關係型態的方法,家庭的溝通亦會衍生很多問題。
角色理論是描繪家庭系統中所被期待的行為和控制系統的功能,家庭角色的互補性,彼此間的權利義務是否會產生角色衝突或角色負荷過重的問題,當然家庭各階段的發展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壓力。
家庭危機的產生來自發展性危機,情境性危機和天然災害,這些危機壓力的高低又受到家庭資源以及家庭對此事件所賦予的意義來決定。
由這些理論的掌握,可以對服務家庭有更清楚的概念架構。
• 很少有父母與小孩共同達成的約定,多是父母無形中自己訂的如會規定我每天九點就要睡覺,放學後要馬上回家;不准亂花錢,衣服夠穿就好。
•
• 有些規則是習慣形成的,像每天早上也會互道早安。客人送來的東西一定等爸媽看過才會打開。而吃飯時若大家都在家,一定會等全家人都到了才會開動,而吃最後的人就要負責洗碗。有許多規則是曖昧不明的,像倒垃圾。
• 有一個觀念是媽媽從小灌輸我的「男人是不可靠的,女人要靠自己」。
• 孩子小時會訓練生活常規
• 養成好的讀書習慣
• 培養負責任的態度
家庭生命週期的課題和危機
• 家庭成員增加家庭角色增加
• 家庭的課題和危機變多和複雜
角色理論概念
• 一個人擁有多種角色例如女兒、母親、妻子、媳婦、嫂嫂等即為角色組
• 每一角色都有角色當事人對如何扮演該角色的認知,也有他人對其角色如何扮演的期待即為角色期待
瞭解家庭服務所依據的相關理論包含:
• 生態系統理論的涵義
•
• 家庭系統理論的觀點
•
• 家庭生命週期對家庭的影響
•
• 角色理論的內涵 家庭的溝通
•
• 家庭壓力理論
第三章
本章的目的是以「家庭系統理論」為依歸,而提出對助人專業工作者(包括:醫療、社會服務、教育、照護等領域)進行改變家庭動力的意見與建議。
而在介入案主的家庭領域前,助人專業工作者必須對「家庭」做為穩定現代性社會生活方式的機制與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對「為何要介入?」有更多的反思!
脈絡~助人專業工作者要如何幫助一個社會階層或文化經驗可能不同於己的家庭,主要關鍵在如何「界定問題」。 界定問題第一個概念是「脈絡」(context)。
「脈絡」是過去經驗的累積或歷史發展的沈澱所形成現在的狀況,而現在又嵌卡在複雜的情境和結構裡,還延伸到未來的想像和期待。所有行為都須要放在脈絡裡去理解。
助人者以一個局外人要提供服務給家庭時,首先要產生「問題意識」,即是反省問題是來自自己的脈絡,或是深入那個家庭的脈絡後所理解的,又稱為「脈絡主義」。
真實與意義~脈絡與社會位置、家庭地位息息相關,在不同脈絡、位置之下所看到、理解到的現象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都認為自己所理解的才是真實。
每一個家庭成員所理解到的現象對自己而言都是真實,助人工作者並不去做真偽的判斷,因為「真實」對各自的生命都具有不同的意義。
家庭服務不是要判斷對錯、真假,而是要讓生活在困難或問題或某一關鍵處境下的家庭或成員,能感覺到這些問題、困難、處境對他們而言都是有意義的。家庭服務要從多元、真實的脈絡觀點來探尋意義,這才是助人的工作。
多元文化~如何「界定問題」?
問題是由文化所建構出來的。不同的世代在經驗不同文化的變遷及解讀。
大文化中有很多次文化,每一個家庭都有所屬的社會背景、經濟階層和歷史族群,助人工作者以局外人的觀點來看問題時,他的「問題意識」可能來自自己精英的次文化。
家庭服務者應尊重每一個家庭裡的文化經驗,因為家庭是文化的延續,就像一個人不可能完全脫離家庭一樣。
當助人工作者提供服務,想要改變家庭的關係、痛苦或是困擾,工作者不能不去理解對有機體而言什麼是「改變」?
家庭是家人共構出來有生命、變化、不穩定又穩定的有機狀態。任何有機體會對改變形成反動的作用。
「第一序的改變」,是一種在結構裡「同質異形」,改形式、不改本質的變化,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存在著穩定的秩序狀態和偶爾脫序的現象,家庭就是在有序和脫序的結構裡像是改變其實沒有改變,像是有變化又沒有太重大的變化,稱為第一序的改變。
家庭是開放的有機體,外界的能量、訊息、資源會不斷進來而造成內部不穩定的狀態。如果開放程度夠高,能量進來越多差異越大,家庭結構會被破壞而產生結構性的大改變,稱為「第二序的改變」。
「第二序改變」非常具有威脅性和破壞性,但積極的破壞有可能帶來積極的建設,結構性大改變後有機體很可能產生脫離和遠離平衡狀態,而產生混亂稱之為混沌 (Chaos) 的狀態。在能量高、意見多、紛亂、吵雜而多元差異下的家庭,潛藏著各種不同可能性的契機,而創生出一個不同於原來的更高層次、亂中有序的狀態,稱之為「第二序的改變」。
當家庭服務工作者提供資源、服務方案或有利條件要來改變家庭時,須認真的去看待什麼是第二序的改變?因服務方案的介入應是尊重家庭自主的意願,幫助這個家庭自然有機的發展,不應是創造了更多的問題。
家庭服務的目標~服務的目的為何?從有機體的生命發展而言,「如其所是」是最好的對待方式。而給予任何外力介入或施予任何人工方式進行操作和改變時,有機體可能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
家庭服務的對象不是某一個家人而是家庭,所要關注的是一個有機體的家庭對家人的差異承載性有多大?
在提供家庭服務時,希望家庭成為具有承載力的有機體;讓家人之間形成整體的關係,可以承載個體的差異、個人的痛苦以及整體困擾的功能。
一個文化、社區如何能夠承載住不一樣的家庭,是提供服務的思考點,讓社區、社會具有多元文化、多元型態家庭的承載力的服務目標。
家庭服務型態~家庭服務型態是跨領域的從教育、諮商到輔導,從社會工作、精神醫療到幼保等不同領域在幫助家庭。
家庭服務是把家庭視之為一個整體的有機體,是為這個有機體在進行服務。
除了訪親,親子溝通和家庭會談更能理解家庭;另外還有提供婚姻間的協商和整體家庭的治療服務。
每一個家庭都嵌卡在社區和社會結構裡,家庭服務的型態不能只看重家庭,而不關注整體社會和社區如何看待或對待這個家庭,所以家庭議題的倡導非常重要。
在多元文化裡提供家庭服務時,家庭議題的倡導雖然重要,但資源的連結和服務間的整合、溝通、協調、理解亦同等重要。
服務流程~任何助人工作者不能忽略每一個家庭和個體的特殊性,家庭服務的流程多元而變化,包含:提供問題解決、治療或輔導、資源提供或是進行議題探訪;各種方式的服務所引發的社會、機構或家庭的反應都不一樣,流程也會不同。
助人工作的初學者不要被既定的流程所限制,因為我們總在各種複雜的處境裡創造各種服務的可能性,那不應該是家庭來配合我們的服務流程,而是服務流程在有機的反應家庭真正的需要
家庭會談特性~「會談」是助人工作者靠語言溝通彼此的意見,與進行資源和訊息的輸出入。
「家庭會談」主要藉會談的氛圍和型式,呈現、理解家人中的關係,亦即創造機會讓不同的家人在同一個時空下進行會談。
家庭會談朝向開放性,希望家人能聽到其他家人的說法。助人工作者常需要走出機構或會談室,進到家庭生活中的第一現場進行隨機且有機的即時會談。
家庭會談的結構、方法以及多變性遠超過如諮商、輔導的個別會談。是更多元,更多變和更廣泛的會談型態。
「傾聽」~會談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巧就是「傾聽」,傾聽是很深的自覺與同理對方的過程,除了聽到對方語言所表達的,還必須聽到語言所沒能表達的,因為很多重要的訊息往往不只藏在語言中,更可能掉落在語言之外,傾聽不僅要能夠聽懂對方所說的,更要能夠體會對方沒說的弦外之音,「傾聽」雖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對於如何理解對方與如何理解自己是重要的過程。
當你耐心的敞開心理,專注的去聽一個人心中的聲音時,對於被傾聽的訴說者而言也在回觀、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經驗,他因「傾聽」所帶來自覺性、反省性、回觀性的功能,或許一面說一面已經找到問題的答案。
家庭會談創造一個機會,讓家人在同一時間、空間中,因著工作者的介入,學習專心傾聽家人心中想說的話,所以助人工作者在進行家庭會談時最重要的是從「傾聽」開始。
「提問」在生活中經常發生,有時候問題會傷人,有時會啟發人;有時侯會給人壓力,有時也會使人從困境中釋放和解脫出來。
在家庭會談裡,當真正去傾聽、深入去理解家庭時,需要收集更多的資料,資料的來源與內容是根據「提問」所導向,有兩種不同方向的問法,即是「往內問」和「往外問」。
「往內問」是去問一個家庭成員心中的感受、想法和對於家庭的期望與判斷是什麼?
「往外問」是問家庭成員間的相處及互動、模式、結構。
「提問」可一面收集資料,一面讓家庭成員從問題中得到更多覺省和察覺問題的意識狀態。
主體與主體性之美~助人工作者不只要有問題意識,更要有欣賞與審美的觀念。任何家庭都嵌卡在歷史文化的結構裡,是經歷很長的生命週期而發展出獨特的樣貌,我們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如其所是的成就自己美麗而具有生命美感的樣貌。
助人工作者在幫助家庭解決問題,或想去改變、修剪這個家庭時,要懂得欣賞家庭的生命意義和它生存的歷史。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故事,局外人能不能體會這些家庭歷史下的生命過程,進到故事性的脈絡與這個你所不熟悉的家、有互為主體性的可能?
互為主體性就是你了解他以後,你允許他存在;他了解你以後,也能夠允許你存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有互為主體的美感,家庭與社會、社區之間應有互為主體的包容力;助人工作者在提供家庭服務時,不只要讓家庭能夠適合社會的期望,還要讓社會的有足夠的寬容度承載不同多元的家庭樣貌。
王行老師網路補充教材第三章
補充教材王行老師口述王梅香整理
第三章家庭服務
一、脈絡
助人專業工作者,如社工、教育、幼保、心理諮商、精神醫療等人員,要如何幫助一個社會階層或文化經驗可能不同於己的家庭,主要關鍵在如何「界定問題」。
界定問題第一個概念是「脈絡」(context)。任何家庭都嵌卡在一個脈絡裡,「脈絡」是過去經驗的累積或歷史發展的沈澱所形成現在的狀況,而現在又嵌卡在複雜的情境和結構裡,還延伸到未來的想像和期待。
因此,任何行為都須要放在脈絡裡去理解,譬如一個人奇怪的行為,一旦了解他的家庭,或他個人成長過程與文化和歷史以後,較容易理解那樣的行為對他而言是完全合理的,或許正是他在自己的脈絡中所發展出來適應與生存的方式。
助人者以一個局外人去幫助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家庭時,在自己的脈絡中所界定的問題,是不是就是那個家庭所經驗到的問題?還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認為應該處理的問題?
在家庭中所發展的狀況, 是不是不在那個家庭脈絡裡的局外人可以
捕捉、觀察、界定或理解的呢?任何人要提供服務給家庭時,首先要產生「問題意識」,即是反省問題是來自自己的脈絡,或是深入那個家庭的脈絡後所理解的,又稱為「脈絡主意」。
二、真實與意義
中國人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個局外人來看局內的事情,因為脈絡不同所產生的問題也會不一樣,就算是局內人因所處的位置不同,脈絡也會不同。脈絡與社會位置、家庭地位息息相關,在不同脈絡、位置之下所看到、理解到的現象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都認為自己所理解的才是真實。
助人工作者並非要如同檢查官或法官一樣去做真偽的判斷,而是要進入家庭使家人關係和家庭功能變好。每一個家庭成員所理解到的現象對自己而言都是真實,例如家暴案件,太太與先生都說自己所講的是真實,助人工作者並不去做真偽的判斷,因為兩人所談的「真實」對各自的生命都具有不同的意義。
「真實」在不同處境下是多元的,我們並不是活在一個真假的世界,而是活在一個有意義的世界裡。家庭服務不是要判斷對錯、真假,而是要讓生活在困難或問題或某一關鍵處境下的家庭或成員,能感覺到這些問題、困難、處境對他們而言都是有意義的。家庭服務要從多元、真實的脈絡觀點來探尋意義,這才是助人的工作。
三、多元文化
如何「界定問題」? 問題是由文化所建構出來的,亦即文化替我們在建構問題。例如暴力在不同文化、世代裡面會形成不同的問題;又如幾千年前的屈原,你能根據他寫的詩和行為就稱他是憂鬱症患者而自殺成功的案例嗎?
當然不行,因為那個時代並不如同現代的文化這樣看待憂鬱或解釋自殺的行為。不同的世代在經驗不同文化的變遷,不同文化也在對問題有不同的解讀。
大文化中有很多次文化,每一個家庭都嵌卡在所屬的社會背景、經濟階層和歷史族群的文化條件裡,助人工作者以局外人的觀點來看問題時,他的「問題意識」可能來自自己精英的次文化,而認為家庭裡不該有這種情況。
例如助人工作者進入家庭訪視,對於家庭的擺設整齊或零亂與否的分辨,往往就來自於自己的文化經驗,也許工作者認為凌亂的,但對那個家庭而言反而認為它的功能性是強的。
工作者要去理解生活在相對不整齊的世界中,也有亂中有序的條件存在,而自己所不自知的狀態。
家庭服務者除了幫助家庭能夠在困難、困擾或痛苦中尋找意義外,也要尊重每一個家庭裡的文化經驗,因為家庭是文化的延續,家庭不可能脫離它的文化,就像一個人不可能完全脫離家庭一樣。
四、第一序改變
助人工作者進入到一個家庭提供服務時,事實上也想要改變家庭的關係、痛苦或是困擾的狀態,但是工作者不能不去理解對有機體而言什麼是「改變」?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活的有機體,家庭不只是幾個人相加的組合,而是家人共構出來有生命、變化、不穩定又穩定的有機狀態。任何有機體對改變是有反應的,想要改變有機體時,有機體也會對改變的作為形成反動的作用。
「第一序的改變」,是一種在結構中的改變,就像一顆骰子怎麼擲都不可能轉出比六更多的數字。這種改變是在結構裡「同質異形」,改形式、不改本質「殊途同歸」的改變,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
在第一序的改變裡存在著穩定的秩序狀態和偶爾脫序的現象,在有序和脫序之間的平衡就是第一序改變的動力,任何有機體會在有序的狀態下偶爾脫序,脫序後再回到有序狀態之間維持平衡性。其實家庭就是在有序和脫序的結構裡像是改變其實沒有改變, 像是有變化又沒有太重大的變化,稱為第一序的改變。
五、第二序改變
如果家庭是一個開放的有機體,外界的能量、訊息、資源會不斷進來而造成內部不穩定的狀態。雖然有機體會用各種不同的動力來平衡與抑制不穩定,但如果開放程度夠高,能量進來越多、差異越大,慢慢家庭中有機結構會被破壞而產生結構性的大改變,稱為「第二序的改變」。
「第二序的改變」對有機體而言非常具有威脅性和破壞性,但積極的破壞有可能帶來積極的建設,結構性大改變以後有機體很可能產生脫離和遠離平衡狀態,而產生混亂稱之為混沌(Chaos) 的狀態,亦即不平衡也不穩定。慢慢的,從不平衡也不穩定中,各種差異、聲音會突顯出來;在能量高、意見多、紛亂、吵雜而多元差異下的家庭,潛藏著各種不同可能性的契機,而創生出一個不同於原來的更高層次、亂中有序的狀態,稱之為「第二序的改變」。當家庭面臨重大的結構性改變,會產生新的生命力和契機,當然也會產生冒險性的新威脅。
當家庭服務工作者提供資源、服務方案或有利條件要來改變家庭時,我們不得不仔細、認真的去看待什麼是第二序的改變?有可能這個家正朝向第二序的改變產生新的機會,但我們卻努力的把它拉回第一序狀態,反而阻礙了它有機的發展;更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它在第一序狀態裡,雖不滿意但已經維持平衡了,但因服務方案的介入反而破壞平衡,使家庭朝向第二序的發展,這並不是家庭自主的意願,而是我們局外人的意圖,這樣不只是不能幫助這個家庭自然有機的發展,反而創造了更多的問題。
六、家庭服務的目標
助人工作者在提供家庭服務時, 要分清楚提供服務的目的為何?從有機體的生命發展而言,「如其所是」是最好的對待方式。如果把家庭當作一個問題、一個求助和需要受助的對象,而給予任何外力介入或施予任何人工方式進行操作和改變時,有機體可能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
家庭服務的對象不是某一個家人而是家庭,所要關注的是一個有機體的家庭對家人的差異承載性有多大?
譬如一個不同於其他家人、課業落後的孩子,本是家庭有機發展的自然狀態,但往往會被家庭視之為困擾,希望藉由專業工作者的介入,輔導他以符合家長的期待。作為一個有機體的家庭對於差異的承載性有多高?
有一些家庭可以承載子女的榮耀,但不能承載子女的偏差;有一些家庭可以承載住快樂和幸福,但承載不住哀傷和痛苦。在提供家庭服務時,我們並不希望家庭都只承載快樂、成功、幸福,而是要讓家庭成為具有承載力的有機體;所以我們提供各種服務讓家人之間形成整體的關係,讓家庭具有可以承載個體的差異、個人的痛苦以及整體困擾的功能,而不是去消除個體的困擾和個人的差異,才算是成功的提供了家庭服務的方案。
每一個家庭如同每一個個體都不一樣,一個文化、一個社區如何能夠承載住不一樣的家庭,是提供家庭服務的思考點,讓社區、社會具有多元文化、多元型4態家庭的承載力,所以說家庭的服務目標是要使家庭、社區成為承載體。
七、家庭服務的型態
家庭服務如同家庭型態一樣多元,隨著機構、知識背景的不同或因不同的政策、不同的資源來源而發展出不同的服務型態,是跨領域的從教育、諮商到輔導,從社會工作、精神醫療到幼保等不同領域,各以不同的方式在幫助家庭,廣義而言都可以稱為家庭服務;但狹義而言家庭服務不是為家庭中某一人服務,而是把家庭視之為一個整體的有機體,是為這個有機體在進行服務。
不同的知識背景、機構和方案在為家庭提供服務時,往往都會提供家庭訪視的機會,家庭訪視有助於工作者理解家庭,但除了訪視還須要更進一步和家庭的溝通與理解,例如親子溝通和家庭會談比訪視更能理解家庭;另外還有提供婚姻間的協商和整體家庭的治療服務,試圖理解家庭,並希望能夠深入理解每一個家庭成員間的心理狀態以及所反應在人我的心理關係。
每一個家庭都嵌卡在社區和社會結構裡,家庭服務的型態不能只看重家庭,而不去關注整體社會和社區如何看待或對待這個家庭,所以家庭議題的倡導非常重要。譬如我們對於單親家庭有無偏見?
對於離婚的婚姻關係有無刻板印象?
我們怎麼對待一個承擔親職的男性或把親職工作交給配偶而出外工作的女性?你會發覺我們的社會、社區容許差異的忍耐度並不夠,因為當我們看到和我們不一樣的家庭時,會覺得這個家庭有問題。我們不妨大膽的挑戰一下:同志可以成為家庭嗎?
在多元文化裡提供家庭服務時,家庭議題的倡導雖然重要的,但並非任何機構或助人工作者都要面面俱到的顧全全局,因此資源的連結和服務間的整合,其中的溝通、協調、理解亦為重要。
八、家庭服務的流程
助人工作的初學者會希望有一個既定的流程可以按圖索驥的提供服務, 如同在課堂裡將服務的方式分門別類、一段一段的講述一般,但在現實生活中,任何助人工作者都置身在一個複雜的處境裡,機構、個人、家庭與所提供的服務型態也是既多元又複雜,如果把案家或案主用一個制式既定的流程來按圖施工,則會忽略每一個家庭和個體的特殊性,讓特殊的個體來配合我們的流程,這不是家庭服務而是要家庭來配合你的服務。
家庭服務的流程多元而變化,在變化中又希望能找到既定的原則,包含了:提供問題解決的家庭服務、治療或輔導性的家庭服務、資源提供的家庭服務或是進行議題探訪的家庭服務;各種方式所引發的社會、機構或家庭的反應都不一5樣,流程也會不一樣。
我們要思考自己是站在什麼位置上來服務這個家庭?
家庭又是基於什麼來接受我們的服務?
是付費而來接受諮商、治療?或是我們主動出擊的帶著資源去提供和改善家庭的狀況,二者的流程完全不同。譬如非自願性的家庭,其實不想被服務或並不認為我們有條件服務他們,但是礙於法令的要求或政策上的須要,我們使用公權力或公共資源強力或半推半就的進入服務,這種流程也絕對不會一樣。
助人工作的初學者不要被既定的流程所限制,因為我們總在各種複雜的處境裡創造各種服務的可能性,那不應該是家庭來配合我們的服務流程,而是服務流程在有機的反應家庭真正的需要。
九、家庭會談的特性
各種家庭服務的型態中,「會談」是經常而必要的服務方式,助人工作者最主要的工具是靠語言溝通彼此的意見,與進行資源和訊息的輸出入。
「家庭會談」涉及的層面非常廣,助人工作的初學者多少學習到會談的技巧,會談主要的對象並不是家庭中的某一個人,而是藉會談的氛圍和型式,呈現、理解家人中的關係,亦即創造機會讓不同的家人在同一個時空下進行會談。例如跟媽媽講話、弟弟聽得到,和爸爸說話時姊姊聽得到…,會談中每一個家人與工作者的談話,對其他家人都會有影響或作用力。
如果家庭中有親子間的困擾,也可以選擇先和爸爸談,再和兒子談,但彼此因聽不到對方所談的內容而無法從中理解,這是封閉式的會談。
家庭會談朝向開放性,希望家人能聽到其他家人的說法,那也許是他們一生當中沒有機會聽得到的。而如何使家人聚集一起和工作者談話,是工作者的挑戰。除非機構的社會位置或權力位階,可以使一家人願意配合進入會談室;但是大部分助人工作者或專業工作者,不見得能使整個家庭配合進到我們的場域裡或會談室中,工作者有時需要走出機構或會談室,進到家庭生活中的第一現場進行隨機且有機的即時會談。
家庭會談的結構、方法以及多變性遠超過如諮商、輔導的個別會談。是更多元,更多變和更廣泛的會談型態。但不論會談型態如何,助人工作者仍要學會基本功-即認真練習個案工作中會談的技巧,在不同情境下配合不同的需要,面對不同的家人展開家庭會談工作。
十、傾聽
會談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巧就是「傾聽」,「傾聽」是非常困難的技巧,6因為除了聽還得去分辨你所聽到是你自己心中的聲音或意思?還是對方心中的聲音或是他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傾聽是很深的自覺與同理對方的過程,除了聽到對方語言所表達的,還必須聽到語言所沒能表達的,因為很多重要的訊息往往不只藏在語言中,更可能掉落在語言之外,於是傾聽不僅要能夠聽懂對方所說的,更要能夠體會對方沒說的弦外之音,所以「傾聽」是很重要的個案工作技巧與家庭會談的技巧。
有人對傾聽技巧的功能性表示懷疑,認為光聽又不能解決問題;「傾聽」雖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對於如何理解對方與如何理解自己是重要的過程。透過傾聽才能理解對方真實的處境和處境下的意義,也透過傾聽才能分辨自己的偏見和盲點;「傾聽」更重要的是當你耐心的敞開心理,專注的去聽一個人心中的聲音時,對於被傾聽的訴說者而言也在回觀、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經驗,他的問題雖然不見得能被你解決,但因「傾聽」所帶來自覺性、反省性、回觀性的功能,
讓他覺得今天有人注意聽他說而感到有收穫,又或許一面說一面已經找到問題的答案。
在一個家庭裡,雖然家人生活在一起,但可能從來沒有仔細去聽對方真正想說的或言下的弦外之音是什麼?家庭會談創造一個機會,讓家人在同一時間、空間中,因著工作者的介入,使他們放下生活週遭瑣瑣碎碎的事情,學習專心傾聽家人心中想說的話,所以助人工作者在進行家庭會談時最重要的是從「傾聽」開始。
十一、提問
「提問」也是重要的會談技巧,就像老師總能分辨同學問的問題是不是深入、用心或進入狀況的好問題。「提問」在生活中經常發生, 有時候問題會傷人,有時會啟發人; 有時侯問題會給人壓力, 有時也會使人從困境中釋放和解脫出來。
在家庭會談裡,當真正去傾聽、深入去理解家庭時,會想收集更多的資料,透過更多的資料和資訊能更加體會、同理這個家。資料的來源與內容是根據「提問」所導向的,問法不同得到的家庭資訊也會不同,有兩種不同方向的問法,即是「往內問」和「往外問」。
「往內問」是去問做為的一個家庭中的成員,與家庭相處那麼久心中的感受、想法和對於家庭的期望與判斷是什麼?發展往內問的技巧和方法,可試擬五至十個題目去問你生活中相互信任的親友, 透過問題看對方是不是更想把他的心中世界和他內心所經驗到深層的感覺和感受對你說。你會發覺一個好問題會使人想說更多,反之則否。「提問」的技巧須從生活處境中不斷的鍛練。
「往外問」是問家庭成員之間怎麼相處?如何互動?互動所形成的生活經驗與所產生的模式是什麼?又發展出什麼樣的結構?可不可以用一些問題,把家人間的互動和互動所形成的模式與模式所嵌卡的結構問出來,這就是家庭會談收集7資料的技巧。「提問」可以一面收集資料,一面讓家庭成員從問題中得到更多覺省和察覺問題的意識狀態。
十二、結語:主體與主體性之美
助人工作者不只要有問題意識,更要有欣賞與審美的觀念。任何家庭都嵌卡在歷史文化的結構裡,經歷很長的生命週期而發展出獨特的樣貌,這個樣貌不見得使每一個家人都滿意、也不見得使社區裡的人都看得順眼,更不見得讓社會的人都能完全接納,但那是它獨有的樣貌。你比較喜歡看到公園裡的樹都被修成一個樣子, 還是喜歡看到每一棵都如其所是的盡量成為它自己樣貌?一個助人工作者在幫助家庭的時候,不是要把它修剪成合理且適合的狀態,我們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如其所是的成就他自己的樣貌,那樣貌應該是美麗而具有生命美感的。
助人工作者在幫助家庭解決問題,或想去改變、修剪這個家庭的時候,要懂得欣賞家庭的生命意義和它生存的歷史。當我們要幫助一個家庭時,會先問從過去到現在它是怎麼在克服或怎麼和這些問題相處在一塊?任何問題都有歷史性,而這歷史過程和經驗是一種生命故事。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故事,而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的啟示,那不只是對家人的啟示,也是對局外人的啟示;一個局外人能不能體會這些家庭歷史下的生命過程,就像在看一場電影一樣,你能不能進到
故事性的脈絡裡,而不會以你這個主體想去改變另一個家庭主體?能不能夠與你所不熟悉的家、一個不在自己生命脈絡裡的家有互為主體性的可能?
互為主體性就是你了解他以後,你允許他存在;他了解你以後,也能夠允許你存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有互為主體的美感,家庭與社會、社區之間應有互為主體的包容力;助人工作者在提供家庭服務時,不只要讓家庭能夠適合社會的期望,還要讓社會的有足夠的寬容度承載不同多元的家庭樣貌。
第四章
本章的目的是將「溝通」這種差異主體之間的活動,放置於「家庭經驗」中進行理解。首先將「家庭系統理論」的一些概念運用於對溝通行為的理解,然後再探討溝通中的困難。希望能夠在家庭動力過程裡的人我關係中理解溝通行為,而不是在工具性行為的層次討論溝通的方法與技能。
家庭是一個活的有機體,不斷的有訊息、能量、資源進出,訊息與能量是形成有機體維持自我組織平衡與穩定最重要的動力狀態。家庭在自我組織中逐漸發展出分化的現象,在分化過程中又會產生相對於分化的集中現象,既分化又黏結正是自我組織發展過程的現象。
自我組織的分化代表了訊息、資源、能量的分配。比較開放的系統,分化程度比較高,會突顯出很多不同意見、感受,有機體是活潑、充滿動力的,但也相對威脅到內部的穩定性。有機體另一種作用,是黏結狀態,會把感受、訊息解讀的差異和衝突、矛盾降到最低,內部是團結的,可很快做決定,但是相對的也可能壓抑、宰制了個人的獨特性。
如何維持家庭內部溝通既分化又黏結、既能容納差異又能形成整體的行動和看法,是家庭內部最大的挑戰。
「界限」與分化現象相關,每個家庭成員間有身體、物理空間、心理、精神狀態、信仰、靈性的界限。物理空間如進出家人的房間、人我的心理空間如要以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去影響他人,都是跨越界限的行為。
跨越界限有時是一種親密、有時則是侵犯或暴力的行為。在溝通中最常出現跨越界限的行為往往是感覺;當人我間關係很好時,心情相互影響代表親密和靠近的感同身受,當關係在很不穩定或衝突、矛盾狀態時,一定要用你的感覺來影響或控制我的感覺時,就變成操縱。
「動力」是一種動態的能量,動能來自於家庭成員個性、訊息、情緒、意見的差異。差異越小,動能越弱、家庭也越穩定;差異越大,動能越強,家庭也就越活潑、越有創造性,但相對須面對不穩定的威脅和冒險的感覺。
面對家庭複雜的動力狀態,家庭內部會產生調節作用稱為動力機制。有機體的動力機制有三方面:第一是會「不擇手段的維持平衡」。另一個現象是「均衡」即從非平衡狀態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均衡」是在一面平衡、一面遠離平衡中反覆達成動態的均衡狀態,以維持整體的完整性。最重要的部分是維持「穩定」的感覺,藉由破壞不平達到新的可能性,用舊的平衡來修改新的訊息找到新的平衡。
家庭成為有機體時,不是任何人可以控制、掌握,所以家庭治療大師 Virginia Satir才說「家庭如何塑造人」
有機體是一個非常複雜動力的承載體,而溝通存在著複雜的因果關係,從個人層次上來看,都會覺得對方是因,自己才是果。可是從家庭做為有機的整體而言,這種線性的因果,其實並沒有辦法解釋複雜的動力狀態。
一個呈現複雜動力狀態的家庭中,不只存在著現在的人我關係,還存在著歷史、文化的因素。
家庭中很多事情並不是單獨的「因」促成了某種單純的「果」,任何的問題或現象產生,都是複雜的因果關係,而不是線性、簡單、可以化約的因果。就像問題家庭不一定會有問題青少年;反倒是問題青少年會產生問題家庭,問題家庭再產生問題青少年一般,是複雜的因果循環「權力」是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溝通與權力息息相關,就像家中權力位階不相當的人在溝通時,權力高的人會藉著溝通的形式控制、改變、掌握對方。
溝通不是為了要解決問題,而是交換訊息、相互理解;如果把溝通當成希望解決問題、甚至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的方法,就失去理解的機會。
溝通與權力很有關連,不要為了達到目的而失去溝通當中最珍貴的部分-理解。
溝通是在一個動態的情況下進行。訊息、能量、情感的交換是動態的,是有機不能被掌握的。哲學家海德格說:透過語言、訊息在理解時誤解是一種必然性。我們都在不斷的誤解當中相互再多一點點的了解。
溝通有一種重要的現象是「行動與反動」,行動就是藉著語言或非語言,用各種訊息想影響別人,別人也會對你的語言、訊息進行有機的反應。你想影響別人,別人就會想辦法影響你;你不想影響別人,別人想影響你的動能也會相對的降低。
家庭裡面各種利益、情感、資源分配牽扯得非常深,彼此想要影響對方是必然的狀態,所以說家庭裡面的溝通經常是很複雜的行動與反動的過程。
家庭成員在相互影響,相互傳遞訊息、行動與反動,複雜動力的有機場域裡,家庭裡會形成像舞蹈一樣的關係現象,稱之為家庭舞蹈。
家庭舞蹈是一個類比,音樂一放,每一個家庭成員自然知道配合音樂的舞步,而各就其位。
在家庭舞蹈的動力狀態裡,每一個人都深受其害,但每一個人也都深受其利。
家庭舞蹈的概念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越來越…」。家庭中的「越來越…」有兩種現象,一種是互補性相抑,另一種是對稱性高漲。
「互補性相抑」是在兩極不一樣的對立狀態中,兩極價值、意見、狀態不同,雖對立卻又互補,例如太極圖中的陰陽兩極相互對立又互補,在對立中彼此相抑又相生,陰生陽、陽生陰;陰抑制陽、陽抑制陰。
「對稱性的高漲」是一種同中有異的對稱性狀態,亦即在同中有異中產生「越來越」的對稱性高漲。又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與婆之間有著同樣目的:都想說服對方來証明自己有道理,卻都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講這個道理,可是當各自在說明自己的道理時不見得能說服對方,反而更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不同壓力狀態下溝通的型式與反應會有不同。壓力無所不在,當衝突、意見不同或有慾求、有目的時會造成壓力;親密的感覺或情境也會形成壓力。家族治療大師V. Satir 認為壓力會造成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下降或提升,而在影響自我價值感的壓力下,人們通常會用生活裡最習慣或從小累積下來的生存方式進行溝通。
V. Satir把在壓力狀態下的溝通分成以下四種型式:
1. 指責:當壓力來時,認為是別人的錯,而想去改變別人。
2. 討好:當壓力威脅到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不好時,希望別人能喜歡自己而去配合別人
3. 合理化:當壓力來時因感受到威脅,會講一些大道理,希望藉大道理來支持自我價值感, 好讓自己不至於漏氣。
4. 打岔:當壓力來時不想面對面、有誠意的與對方溝通,而用各種訊息來逃避壓力狀態。
如何讓一個人在壓力狀態下,還能夠維持自我價值感,即不傷人,也不害己,是我們須要努力的方向。
溝通牽扯到人我的關係,包括分化、界限,以及如何維持兩者的平衡和整體的均衡而達到穩定的狀態,又能兼顧整體發展的需要。
溝通也牽扯一個非線性的因果關係,它會有行動與反動,既有對稱性的相異,也會有互補性的高漲,以及引起不同反饋的現象。
壓力是溝通的關鍵因素,壓力會影響自我價值感,而自我價值感在威脅下則會影響表達方式的選擇以影響對方,想要深入理解家庭,必須把溝通看成有機體的動力狀態來了解。
王行老師網路補充教材第四章
補充教材王行老師口述王梅香整理
第四章家庭溝通
一、分化與溝通
家庭是一個活的有機體,不斷的有訊息、能量、資源進出,這些訊息與能量是形成有機體維持自我組織平衡與穩定最重要的動力狀態。家庭在自我組織中逐漸發展出分化的現象,愈分愈細;而在分化過程中又會產生相對於分化的集中現象,愈來愈黏結、愈來愈平和、愈來愈形成整體,既分化又黏結正是自我組織發展過程的現象。
自我組織的分化現象對溝通很有影響, 分化代表了訊息、資源、能量的分配。
比較開放的系統,分化程度比較高,會突顯出很多差異,不同意見、感受可以表達出來,有機體是活潑、充滿動力的,但是也相對威脅到內部的穩定性,但改變的希望、動能較大,改變的方向也比較廣闊。此時,有機體會產生另外一種作用,慢慢降低分化度來維持它的穩定,也就是黏結狀態,會把感受的差異性、訊息解讀的差異和衝突、矛盾降到最低,因此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可能對很多事情的感受與想法是一致的,內部是團結的,可很快做決定,但是相對的也可能壓抑、宰制了個人的獨特性,家庭中成員不一樣的意見、感受和想法很難表達出來。
相對而言比較開放的系統分化程度較高,家庭中每一個人對很多事情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可以表達出來,家庭是活潑的,充滿了各種的差異、衝突和矛盾,雖然有較多的威脅來自於內部的不穩定,但改變的希望、動能較大,改變的方向也比較廣闊。
一個家庭要既分化又黏結,太過於分化對溝通而言可能衝突、矛盾比較多,太過於黏結則個人的主張、意見不容易表達出來,如何維持家庭內部溝通既分化又黏結、既能容納差異又能形成整體的行動和看法,是家庭內部最大的挑戰。
二、界限與溝通
「界限」與分化現象相關,差異與分化都來自於界限,每個家庭成員間有身體、物理空間、心理、精神狀態、信仰、靈性的界限。物理空間如進出家人的房間、人我的心理空間如要以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去影響他人,都是跨越界限的行為,精神狀態亦然。
跨越界限有時是一種親密、有時則是侵犯或暴力的行為,例如未經允許進入別人的房間是侵犯,未經允許接觸別人身體是暴力行為,思想、感受亦然。家庭中成員生活在一起時,會產生很多訊息的交換、行為的互動和身體、心理的跨越界限,有時感覺親密,有時則會感到被侵犯。
譬如:媽媽一定要用她的想法來說服孩子的想法,出發點雖是好的,但對於一個獨力思考的孩子而言,媽媽強烈的說服,雖然表達了媽媽的愛和關心,但另一方面也會讓他有一種被侵犯的感覺。
在溝通中最常出現跨越界限的行為往往是感覺的,當家庭裡有一個人心情不好時,連帶也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心情,因為不好的情緒狀態會跨越不同人的界限;當人我間關係很好時,心情相互影響代表親密和靠近的感同身受,當關係在很不穩定或衝突、矛盾狀態時,一定要用你的感覺來影響或控制我的感覺時,就變成操縱。譬如一個心情不好的爸爸回家,可能就會很不高興的用權威來壓抑孩子吵鬧、愉快的情緒或情感狀態。
情緒會跨越界限,當彼此關係穩定、立場一致,能感同身受時,自然情緒能跨越界限表達親密,但如彼此利益、立場不同或有衝突、對立時,一定要對方認同自己或有與己相似的感覺時,對於溝通而言也是一種侵犯的作用。
三、動力機制與溝通
家庭有有機體的動力現象,「動力」是一種動態的能量,動能來自於家庭成員的個性、訊息、情緒、意見的差異。差異越小,動能越弱、家庭也越穩定;差異越大,動能越強,家庭也就越活潑、越有創造性,但相對須面對不穩定的威脅和冒險的感覺。
面對家庭複雜的動力狀態,家庭內部會產生調節作用稱為動力機制。有機體的動力機制有三方面:第一是會「不擇手段的維持平衡」,亦即當出現不平衡的兩極狀態時,會有一股動力推向中庸的平衡狀態,譬如當家庭成員中有人非常贊成某事時,就會有人持保留甚至呈反對的狀態。
另一個現象是「均衡」,是當各種不同的差異、雜音或張力的動能集中在一個有機體內時,會產生一種動態的平衡,亦即從非平衡狀態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均衡」是在一面平衡、一面遠離平衡中反覆達成動態的均衡狀態,以維持整體的完整性。有機體的動力機制最重要的部分是維持「穩定」的感覺,並非一成不變的穩定,它一面朝著改變、一面維持不改變,一面藉由破壞不平衡達到新的可能性,一方面用舊的平衡來修改新的訊息找到新的平衡。家庭會自己找到它的均衡點。
家庭成為有機體時,不是任何人可以控制、掌握或強力的如他所願的去經營它,相對的家庭會經營生活在其中的我們,所以家庭治療大師Virginia Satir才說「家庭如何塑造人」。
四、複雜的因果關係
有機體是一個非常複雜動力的承載體,而溝通存在著複雜的因果關係,例如媽媽對女兒說:妳為什麼連這種事情都要我管,怎麼都長不大?女兒則說:就是因為你管那麼多,我才長不大。在複雜的生活現象裡,我們永遠沒有時間、精力或能力去探討到底那個是因?那個是果?的先後順序;從個人層次上來看,都會覺得對方是因,自己才是果。可是從家庭做為有機的整體而言,這種線性的因果,其實並沒有辦法解釋複雜的動力狀態。
在一個呈現複雜動力狀態的家庭中,它不只存在著現在的人我關係,還存在著歷史、文化的因素。中國人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確,如果要把家庭中任何的一個錯誤、偏差或問題用一個單純的切面來看,例如:哥哥打弟弟,會看到弟弟是無辜者,但從歷史脈絡來看,哥哥會欺負弟弟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家庭任何的因果都與歷史、文化和複雜的動力狀態有關。
家庭中很多事情並不是單獨的「因」促成了某種單純的「果」,任何的問題或現象產生,都是複雜的因果關係,而不是線性、簡單、可以化約的因果。就像問題家庭不一定會有問題青少年;反倒是問題青少年會產生問題家庭,問題家庭再產生問題青少年一般,是複雜的因果循環。我們有心去幫助、經營家庭的人或有心與家庭溝通的人,要知道事情來自於複雜的因果,必須審慎耐心的理解它。
五、溝通與權力關係
家庭當中有「權力(Power)」關係,「權力」是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當你有能力和條件促使別人按照你的意願去做時,代表你有權力。溝通與權力息息相關,就像家中權力位階不相當的人在溝通時,權力高的人會藉著溝通之名行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之實,想用溝通的形式控制、改變、掌握對方。
以至於有的時候父母親覺得自己很開放,但孩子則會說其實你並不了解我。
溝通不是為了要解決問題,而是交換訊息、相互理解;如果把溝通當成希望解決問題、甚至希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的方法,就失去理解的機會。有時候問題雖然解決了、我雖然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了或只好配合你了,但是我覺得其實你並不理解我。小孩也會用具體的方式和父母親溝通,孩子的權力位階雖然比較低,父母親擁有管理的權力,孩子則有抵抗的權力,他會用抵抗的方法來表達他的不滿。小孩子一面坐在溝通的位置上,但並不太願意把真實的想法、感覺或狀
態跟父母親說,往往父母親覺得雖然都跟孩子講了,但並不理解孩子,孩子也覺得父母親並不真正理解他。
溝通與權力很有關連,不要為了達到目的而失去溝通當中最珍貴的部分-理解。
六、行動與反動
你想影響別人,別人也想影響你;你影響別人以後,別人會根據被你的影響再反過來影響你,你被影響以後又反過來影響他,所以說溝通是在一個動態的情況下進行的。
訊息、能量、情感的交換是動態的,是有機不能被掌握的,我說話的意思,你可以把它解釋成各種不同的樣子,再根據你的解釋回應我,我再把你的回應解釋成各種遠超過原來的樣子回應你。哲學家海德格說:透過語言、訊息在理解時,誤解是一種必然性。
希望此後我們可以謙卑一點,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我很了解另外一個人, 而我們都在不斷的誤解當中相互再多一點點的了解。
溝通有一種重要的現象是「行動與反動」,行動就是藉著語言或非語言,用各種訊息想影響別人,別人也會對你的語言、訊息進行反應,那種反應不是線性的反應而是有機的反應,不只是把訊息input 進來再如你所願的output 出去。
人不是機器,孩子是活的、是有機的,他絕對會在你的訊息裡去捕捉、體會,然後有機的創造各種不同的反應再反饋於你。你想影響別人,別人就會想辦法影響你;你不想影響別人,別人想影響你的動能也會相對的降低。
家庭裡面各種利益、情感、資源分配牽扯得非常深,彼此想要影響對方是必然的狀態,所以說家庭裡面的溝通經常是很複雜的行動與反動的過程。
七、家庭舞蹈家庭成員在人我相互影響,相互傳遞訊息、行動與反動,複雜動力的有機場域裡,家庭裡會形成像舞蹈一樣的關係現象,稱之為家庭舞蹈。家庭舞蹈是一個類比,音樂一放,每一個家庭成員自然知道這首音樂要跳什麼舞步,而各就其位的配合跳出一個樣子出來。
例如:哥哥欺負弟弟 媽媽責備哥哥 爸爸心疼的安慰哥哥 弟弟因吃味又找機會去惹哥哥 哥哥再欺負弟弟 媽媽再去處罰哥哥…。家庭裡面可以因為玩具、功課或任何事情,持續不斷的上演這種家庭舞蹈的動力狀態。
在家庭舞蹈的動力狀態裡,每一個人都深受其害,但每一個人也都深受其利。不妨仔細想想上面情況,哥哥、弟弟、爸爸、媽媽各受什麼利?又各蒙什麼害?
八、互補性相抑與對稱性高漲
家庭舞蹈的概念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越來越…」,一個人越來越覺得委屈,另外一個人就覺得越越來越是氣憤。家庭中的「越來越…」有兩種現象,一種是互補性相抑,另一種是對稱性高漲。
「互補性相抑」是在兩極不一樣的對立狀態中,兩極價值、意見、狀態不同,雖對立卻又互補,譬如媽媽很省錢,爸爸則愛花錢;爸爸越花錢,媽媽就得越省錢…整體而言他們雖相抑卻互補,成為互補性的相抑。兩極互相的排斥但卻又共依存在一塊,成為整體的平衡。例如太極圖中的陰陽兩極相互對立又互補,在對立中彼此相抑又相生,陰生陽、陽生陰;陰抑制陽、陽抑制陰。
「對稱性的高漲」是一種同中有異的對稱性狀態,亦即在同中有異中產生「越來越」的對稱性高漲,例如:兩國在軍備競賽當中都目的相同的希望影響對方、排除對方,甚至摧毀對方,二者站在不同的立場和不同的利益上,目標相同、利益不一樣的產生對稱性高漲-你今年買多少武器,明年我就追加多少武器。
又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與婆之間有著同樣目的:都想說服對方來証明自己有道理,卻都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講這個道理,可是當各自在說明自己的道理時不見得能說服對方,反而更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在家庭中凡是義氣用事的爭執都可以發覺到對稱性高漲,在家庭中行動與反動的溝通現象有時是互補性相抑,有時則會是對稱性高漲。所以說家庭中的溝通肯定是一種複雜的狀態。
九、反饋溝通中另一種重要的現象是反饋(Feedback),例如空調系統對室溫的反饋般。溝通是一種反饋系統,對於溝通的回應有兩種現象,第一種是根據對方的回應修正下次的溝通,第二種或把對方回應的意見經過解讀再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其中,更加鞏固、確定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才是正確的。
溝通的反饋現象,有時是修改內部的穩定形成一種新的狀態,或是修改外部的訊息使得內部形成一種穩定不變的狀態。在溝通時,有些人會越溝越沒有通,這種反饋系統是把外面的訊息、修正、調整甚至誤解後,來支持自己內部的信念;有些人則一溝就通,他是根據外部訊息來修正自己內部的信念或意思。
在有機體內兩種反饋現象都需要有,有時須要調解內部來適應外在的環境,有時則需要修正外在環境來確定自己心中的信念和想法。溝通是不斷在調整、改變、適應、確定中慢慢進行,稱之為溝通的反饋現象。
十、溝通與壓力不同壓力狀態下溝通的型式與反應會有不同,又對象不同溝通的語言、情感和想法也會改變。壓力無所不在,當兩人意見不同或有慾求、有目的時會造成壓力;不只衝突是壓力,親密的感覺或情境也會形成壓力。一個沒有壓力狀態的生活空間就像無菌室一樣,在現實生活裡是不可能出現的。
溝通往往是在壓力狀態下所展現出來的型式,家族治療大師V. Satir 認為壓力會造成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下降或提升,而在影響自我價值感的壓力下,人們通常會用生活裡最習慣或從小累積下來的生存方式進行溝通。
V. Satir 把在壓力狀態下的溝通分成以下四種型式:
一、指責:當壓力來時,認為是別人的錯,而想去改變別人。
二、討好:當壓力威脅到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不好時,希望別人能喜歡自己而去配合別人
三、合理化:當壓力來時因感受到威脅,會講一些大道理,希望藉大道理來支持自我價值感,好讓自己不至於漏氣。
四、打岔:當壓力來時不想面對面、有誠意的與對方溝通,而用各種訊息來逃避壓力狀態。
V. Satir 認為以上四種溝通方式各有功能,都是家庭中需要的。每一個成員的溝通方式都不太一樣的呈現多元狀態。當一個人罵得越兇或越討好時,他其實正在面對著威脅自我價值感的壓力;如何讓一個人在壓力狀態下,還能夠維持自我價值感把真正的意思表達出來,即不傷人,也不害己,是我們須要努力的方向,雖然那過程並不容易。
十一、結論
把家庭視做一個有機體的概念來談溝通時,溝通是複雜的,溝通不只是傳遞訊息或語言表達,而是置身在非常複雜的情境和脈絡中進行。溝通牽扯到很多人我的關係,包括分化、界限,以及如何維持兩者的平衡和整體的均衡而達到穩定的狀態,又能兼顧整體發展的需要。
溝通也牽扯一個非線性的因果關係,因人與家庭是複雜的有機體,使得溝通行為不只是你影響我、我影響你,它會有行動與反動,既有對稱性的相異,也會有互補性的高漲,以及引起不同反饋的現象。
壓力是溝通的關鍵因素,壓力會影響自我價值感,而自我價值感在威脅下則會影響表達方式的選擇以影響對方,任何想要深入理解家庭者,必須把溝通看成有機體的動力狀態來了解。
第五章
家庭型態會因為婚姻危機、家庭解組或遇到重大災害等導致「家庭危機」。
家庭危機種類可分為:
過度性或發展性危機、
外在傷害或情境性的危機和天然災害三種類型。
家庭危機的定義與內涵會因時空不同而有不同界定,而其相關的理論與因應管理策略,亦會因時空與危機家庭類型及政府福利服務政策變革,而有不同的時代意義與內涵。
本章旨在介紹家庭危機的發展歷史與定義內涵,及其相關的理論與討論不同危機家庭類型之因應管理策略,及其發展相關議題,進而以實際相關案例探討各種不同危機家庭危機管理的因應之道。
一般將家庭週期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新婚期
第二個階段為第一個孩子出生期
第三個階段為孩子入學期
第四個階段為孩子進入青春期
第五個階段為孩子成人離家期
第六個階段為父母年老期
由此可知,每個階段因應發展需求,家庭需要適應,如果家庭因為功能不彰與適應不良,則會產生各種危機處境問題。
5-1-1家庭生命週期各階段的挑戰與危機
新婚夫妻家庭/婚姻調整期
養育幼兒家庭/養育學齡前子女期
學齡前兒童家庭/有學齡兒童期
學齡兒童家庭/有學齡兒童期
青少年子女家庭/有青少年子女期
子女成年離家的家庭/子女準備離家期
中年父母的家庭/第二次蜜月期
年老的家庭成員/孤寂期
5-1-2
1. 青少年生活面臨的三大主要壓力
學校生活
未來前途
家庭生活
2.十四縣市的青少年生活壓力六大問題
學校生活
未來前途
家庭生活
人際交友
異性交往
休閒娛樂
5-1-3
一、 危機的意義
所謂「危機」(crisis)是指一個挫折和失序的暫時狀態,當一個人面對某一種問題情境時,無法用慣有的方法來因應解決問題,則其危機便產生了。
二、危機可分成2大種類(Caplan,1964;謝秀芬,民95)。
發展性危機(developmental crisis):又稱為過渡性危機(transitional crisis),是指與一個人生命歷程發展過程中,或成熟所伴隨而來產生的危機,是較普遍與常見的危機,例如轉學、轉職、突然生重病等問題所產生的危機。
意外性危機(traumatic crisis):是指無法預料或預期產生的危機狀態,分成3種情況危機:
◎ 外在傷害性危機( crisis):是屬於外來的突發性改變,例如車禍、失業等危機。
◎ 情境性危機(situational crisis):是屬於突如其來一時無法因應的傷害,而使當事人長期陷入痛苦情境的危機,例如家暴、性侵等危機。
◎ 天然災害性危機(natural disasters):是屬於自然界無形力量的突發性改變所產生的危機,例如921大地震、87水災、納利風災、97年5月12日中國大陸四川省所發生的7.8級地震…等造成許多家庭親人死亡巨創之危機。
三、個體面臨危機時會有4個反應的發展過程(Caplan,1964;潘正德,民83;謝秀芬,民95):
第一階段:開始感受到壓力,試圖用慣有的方法來因應解決問題。
第二階段:慣有因應解決問題的方法無法解除壓力,反而益覺壓力倍增。
第三階段:如無法有效應對解決問題,則壓力會更繼續增加。
第四階段:前三階段壓力未解決,則將造成功能性或情緒性的障礙。
四、家庭危機管理的主要意涵
所謂「家庭危機管理」(family crisis management)的意義,即是指因應家庭所遭遇的危機,依據家庭的發展及其成員的能力,共同學習有計畫的解決策略,並檢視家庭資源,使能儘快恢復既有的平衡,過著家庭圓滿幸福生活。
因此,其主要意涵如下:
家庭因不同因素或情境事件而遭遇的危機。
透過家庭的發展與功能,檢視及評估其成員現有的能力。
成員的共同學習討論擬定有計畫的解決策略。
檢視家庭可運用之內外在資源。
使能儘快恢復既有的平衡,過著家庭圓滿幸福的生活。
減少社會問題的發生。
五、家庭危機管理的發展過程歷經了傳統到現代的不同壓力、危機結構,而衍伸出面對危機應有的管理策略議題。
傳統農業社會「男主外女主內」家庭分工結構及一夫多妻婚姻制度下的家庭,衍伸出可能必須面臨的經濟、親職管教方式的危機管理策略之探究議題。
「婦女主權運動」衍生出可能必須面臨的家庭分工結構及性自主的夫妻婚姻制度下的家庭危機管理策略的探討議題。
工業社會「男女一同外出工作」雙生涯家庭可能須面臨家事分工結構及面臨工作壓力與女強人妻子、「夫以妻為貴」之夫妻婚姻關係緊張的家庭危機策略的探討議題。
現代資訊化與國際化、地球村之社會,衍生出可能必須面對的「同工同酬」、「性別平等」、「性別主流化」、「家庭煮夫」、「男性保母、護理人員」等社會變遷下的結構,男女角色重新定位的家庭危機策略的探討議題。
人類「中性化角色」的未來發展趨勢,衍生出可能必須面對的職場男女職位與職務重新洗牌的家庭危機策略的探討議題。
5-3-1婚姻問題危機
一.家庭危機管理的發展過程歷經了傳統到現代的不同壓力、危機結構,而衍伸出面對危機應有的管理策略議題。
「婦女主權運動」衍生出可能必須面臨的家庭分工結構及性自主的夫妻婚姻制度下的家庭危機管理策略的探討議題。
工業社會「男女一同外出工作」雙生涯家庭可能須面臨家事分工結構及面臨工作壓力與女強人妻子、「夫以妻為貴」之夫妻婚姻關係緊張的家庭危機策略的探討議題。
二. 謝秀芬(民95)指出家庭危機三個種類之一:
外在傷害或情境性危機:是指外在突然性的改變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婚姻暴力、家庭暴力、戰爭、車禍等。
三.何名娟(民93)指出家庭危機五種種類之:
愛的危機:是指個人因為愛所產生的危機,例如選擇同性戀者、政治性聯姻等。
四.馮燕(民93)指出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可能遭遇的婚姻危機問題不外乎:
社會化與教育功能:是指跨文化或外籍配偶問題、子女管教問題、及偏差行為等問題所產生的危機。
家人情感功能:是指因為親子互動或夫妻情感等問題所產生的危機。
五.總之,無論從家庭的週期、家庭的功能、政府社會福利服務政策措施或是家庭保護兒童的觀點,家庭可能遭遇的「婚姻」危機係指:
婚姻的危機大都來自於內在成員與外力介入等二因素。
所謂「內在成員」因素危機,係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家庭衝突、暴力與虐待等。而「外力介入」因素危機,係指家庭成員與外在人際關係之間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外遇、離婚與頻頻更換親密關係或性伴侶等。
5-3-2
一般經濟問題危機的主要議題
經濟的危機
經濟功能危機
經濟問題危機
高風險家庭的評估指標
家庭成員關係紊亂或家庭衝突
家中兒少主要照顧者從事特種行業或患精神病、酒藥癮並未就醫或未持續就醫。
家中成員曾有自殺傾向或自殺紀錄者
因貧困、單親、隔代教養或其他不利因素,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非自願性失業或重複失業者。
負擔家計者死亡、出走、重病、入獄服刑等,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政府為補綴社會救助體系的缺漏,訂定實施「弱勢家庭脫困計畫實施方案」。
5-3-3身心健康問題危機
1.謝秀芬(民95)指出家庭危機三種類:
(1) 過度性或發展性危機:是指生命階段轉換時期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孩子出生(健康或障礙)、父母退休或罹患老年疾病等。
(2) 外在傷害或情境性危機:是指外在突然性的改變所產生的危機,例如婚姻暴力、家庭暴力、戰爭、車禍等。
(3) 天然災害危機:是指自然引起的傷害所產生的危機,例如颱風、土石流、水災等。
2.何名娟(民93)指出家庭危機種類之一:
意外的危機:是指與天災人禍有關事件所產生的危機,例如車禍等。
3.馮燕(民93)指出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可能遭遇的危機問題:
因為突發性的危機事件(如家人因飛機失事)所產生的危機。
4.總之,無論從家庭的週期、家庭的功能、政府社會福利服務政策措施或是家庭保護兒童的觀點,可知家庭可能遭遇的「健康」危機係指:
大都來自於家庭成員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等二因素所生的危機。
一般性的危機是家庭成員生病了需要照顧,會影響家中的經濟、生活等情形所產生的危機;另一個較為棘手的家庭健康問題是,家中成員有網路成癮、藥隱、酒癮、自殺、憂鬱或躁鬱等較嚴重的病症所產生的危機,都會造成家庭功能的減弱失調,甚至產生混亂脫序現象。
5-3-4親子互動問題
一、階段的危機
二、馮燕(民93)指出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可能遭遇的危機問題不外乎:
保護與照顧功能危機
社會化與教育功能
家人情感功能
三、家庭教育問題危機:
由於家庭成員間溝通的障礙與父母管教態度不一等親職角色功能相關問題,導致親子間產生了關係緊張與壓力危機,直接或間接的都會影響到子女在學校的學業成就、師生互動與同儕角色認同等關係的問題,導致其在身心發展產生障礙危機
四、在政府相關社會福利服務政策措施方面,為預防兒童在家庭受虐或疏忽,而針對「高危機(high risk)、高風險」家庭,訂定「高風險家庭關懷處遇輔導實施計畫」,提出六項判斷指標,有關「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是其中之一。
因此,為使兒少獲得良好照顧,建構健康家庭,塑造良好親子關係,政府、學校與相關機構團體便依此訂定相關的親職教育、親子溝通技巧、有效的親子互動與關係的一系列實施計畫,期望能協助這些家庭儘速脫離貧困,而能有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營造家庭和樂氣氛,達到兒少健康快樂的在原生家庭生活目標。
5-4-2 SWOT分析危機因應對策
從優勢觀點探討遭遇外遇危機家庭案例應有之因應管理策略(SWOT分析)
從「優勢觀點」探討其應有的因應策略如下:
1. 瞭解個別家庭成員的優勢
2. 評估家庭的需求
3. 建構家庭的優勢
從「SWOT分析」探討其應有的因應策略如下:
S(Stregth/strong)
W(Weakness)
O(Opportunity)
T(Threat)
5-4-3
特定對象危機因應對策
一、 特定對象類別:
(一)依據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之特定對象有:
負擔家計婦女
原住民
中高齡者
身心障礙者
生活扶助戶中有工作能力者
更生受保護人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者。
(二)依據就業保險法第十二條第四項規定之特定對象有:
負擔家計婦女
原住民
年滿四十歲至六十五歲失業者
身心障礙者
生活扶助戶中有工作能力者
更生受保護人
家庭暴力及性侵害被害人
長期失業者
因家庭因素退出勞動市場二年以上,重返職場之婦女(二度就業婦女)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者
二、 因應危機策略
以失業原住民家庭所面臨之經濟危機,產生親子關係疏離等問題為題,擬訂解決策略或方案,如下。
(一)實施方式:透過政府與民間機構資源之合作模式,採取「個別化」、「個案管理」、「團體輔導」、「社區化」、「單一窗口化」等因應原住民族特性與實際需求彈性做法,達到即時「問題診斷與完全服務」,及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制宜之「全方位職業生涯發展服務」與充分適性就業目標。
(二)發展策略
原住民就業促進及職業生涯輔導策略
適時檢討原住民就業促進津貼實施各項措施與做法。
掌握個案,建立原住民勞動人力網路通報系統及管理機制。
檢討就業保險法失業給付規定。
檢討補助失業勞工全民健康保險費及勞保費。
推動原住民社工輔導員就業服務方案。
檢討原住民現場徵才專案就業媒合活動與招募行動專案計畫。
檢討原住民就業服務資訊專案宣導活動計畫實施功能與績效。
推動原住民「部落植林」等專案就業機會開拓與媒合,及「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諮商體系」單一窗口專案計畫。
研究原住民「財產形成協助方案」專案計畫。
原住民就業技能養成策略(都市原住民就業、原鄉就業、文化藝術創作就業之訓練等策略)
有效推動「能力本位」職業訓練體系。
檢討訓練生活津貼措施。
結合社區進行在地產業發展需求訓練。
檢討訓用合一專案訓練實施計畫。
推動「以就業為導向訓練」之職業生涯規劃終生學習體系計畫。
檢討職業訓推介績效及功能。
原住民人力資源之有效輔導與運用策略
檢討現行原住民自行創設之企業依所需員工職類實施在場訓練附設機構之協助與認定標準。
檢討現行原住民在職進修與專業技術升級進階訓練附設機構之協助與認定標準。
推動建立職業輔導與適應網絡。
推動建立僱用原住民企業資源網絡與名錄及對績效卓著企業專案獎勵。
強化原住民專業技能對策
檢討改進原住民參加技能檢定報名費補助計畫。
推動提升原住民各級技術士證照專案獎勵計畫。
建立具各級技術士證照原住民名錄及職業輔導網絡。
推動建立企業優先僱用具有技術士證照原住民比率制度。
積極獎助企業參與開發原住民族原鄉特色之區域性產業,以創造原住民原鄉就業機會
積極推動企業參與原鄉特色產業之開發,以開拓原住民原鄉就業機會。
建立參相關獎助及優惠措施制度。
獎勵原住民積極創作民族文物藝術,建立連鎖運銷機制,累積文化資產及改善經濟生活。
5-5結 語
家庭型態在歷經不同發展階段,會因為家庭成員間的發生一些事件,導致整個原本和諧的家庭,會因而產生衝突與危機,而在處理這些危機、挑戰時,常需要家庭成員間彼此積極正向思考的態度面對與內外在資源的整合,評估危機因子與風險,以擬訂各種情況之因應對策,方能消除壓力與障礙,順利解除危機,度過難關,使得家庭得以重見陽光。
第六章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的定義、內涵、相關理論與推動模式或方案,及實施計畫項目與內容及評鑑方式暨指標,都會因時空與家庭類型及政策變革不同,而有不同界定及不同時代意義與內涵。本章將依此漸次進行介紹,並討論不同家庭類型之親職教育概況及子女發展相關議題,進而據以提出現代化親職教育發展趨勢。
6-1-2傳統「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孝悌為本」等「以人為本」生活禮節做為親職角色規範,以導正不良教養方法。近代提倡「開明權威」或「民主平權」親職角色。
l 我國有制度化推展親職教育活動概況:
57年:「推行家庭教育辦法」
60年:「父母教育」
71年:「親職教育活動」
80、82年:「國民中小學推展親職教育(社區家庭教育)實施要點」
92年:「家庭教育法」
l 我國推展親職教育先導措施政策概況:
採取優生政策
加強婚前健康檢查
加強婚姻指導
l 我國推展親職教育相關法令: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家庭教育法
少年事件處理法
中途學校教育實施辦法
優生保健法
l 歐美學校常進行的親職教育活動種類
研討會(conference)
家庭訪問(home visits)
非正式接觸(informal contact)
父母進入教室(parents in the classroom)
父母親職教育訓練
交換計畫 社會與社區資源
6-2-2
l 行為學派模式親職教育
巴夫洛夫
史金納
班都拉
l 常用之技術:
強化新行為
建立新行為
維持新行為
消除不良行為
隔離
6-2-3 以治療為主的理論模式
親職教育的發展與推動自有其相關理論為基礎,而形成各種計畫、方案與法令具體的於生活中實施推動,其中以治療為主的理論模式有二種,包括「葛雷塞(William Glasser)現實治療模式」與「薩提爾(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之親職教育。
一、葛雷塞(William Glasser)現實治療模式親職教育
基本概念:健全父母才能教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理論基礎:以「共融關係方案」(Parent Involvement Program,PIP)為親職教育課程,採取控制、心理需求與行為關係等概念設計。
◎ 心理需求理論:個體有歸屬、權力、自由與樂趣等需求。
◎ 控制理論:
大腦是控制系統,用於操控或修正外在世界,滿足內在心理需求。
◎ 心理需求與行為關係:
個人如能學會正確、負責與合於現實行為,便能發揮自我功能,滿足心理需求。
主要內容:採以研討會、小團體與個案諮商等方式實施。
◎ 親子溝通技巧:
選擇「正確」、「負責」與「合於現實」的方法,有效解決親子問題。
◎ 父母角色的主要任務:
照顧孩子及提供適當成長環境,滿足愛與歸屬感。
◎ 父母教養原則:
不為孩子做太多事、一起做家事分工、充分自由安排生活與解決問題等。
二、薩提爾(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之親職教育
基本概念:基於「家庭系統觀」,認為個體有問題,是因其家庭系統「生病」,所以治療的對象是整個家庭關係(系統),包括家庭系統、規則、溝通型態等概念。
理論基礎:一般將家族治療的先區分為四大主流:精神分析取向、溝通或策略取、結構取向、行為取向。
主要內容:採研討會、結構式團體等方式實施。
◎ 親子溝通類型:
最常見的不良溝通型態為口語與非口語訊息的不一致,如雙重束縛式等;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一致型」溝通型態,充分的雙向溝通。
◎ 家庭系統觀:
家庭成員間具備「穩定」與「連鎖互動」關係特質。
◎ 家庭規則:
是家庭成員賴以維繫互動關係的不成文規則,可看出「家庭氣氛」與「管教態度」。
總之,上述2種模式方案之運用會因專家學者個人風格特質與專業,及當時情境的不同,而併同其他理論模式方案選擇1種或2種以上之適當模式融合運用,以達到增強當事人父母親職的能力,能夠有效運用各項溝通技巧,建立良好親子關係與健康的管教態度目標。亦即俗語所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能確實把握因人、因時、因地、因物而制宜原則。
6-3-1 多元化家庭親職策略
一、單親家庭所面臨問題:單親家長問題 、單親子女問題
二、繼親家庭所面臨問題:繼親家長問題 、繼親子女問題
三、隔代教養家庭親職教育概況及子女發展相關議題:祖父母方面 、被撫養者方面
6-3-1一、特殊兒少家長所面臨問題
父母婚姻因照顧特殊兒少遭衝擊。
父母需多花額外時間與心血照顧特殊兒少子女,易產生生理或心理傷害。
其他子女情緒容易受干擾與打擊。
特殊兒少易因疏忽或縱容或補償因素,養成過度依賴習慣。
照顧疏忽易造成特殊子女問題行為。
二、家庭暴力類別與原因
1. 家庭暴力類別: 肢體暴力 、口語暴力、 性暴力
2. 家庭暴力的八種形成原因
家庭成員長期頻繁接觸。
家庭成員易牽制彼此作息與舉止。
家庭成員認為有權影響或控制他人。
對男女角色期待不同。
家庭隱密性功能保障施暴的安全性。
家庭成員係血親關係。
家庭之責任制組織,容易產生壓力。
社會之默許。
三、虐待與疏忽類別與原因
虐待與疏忽種類
身體虐待
精神虐待
性虐待
疏忽
其他不當待遇
虐待與疏忽的四種形成原因
家庭因素
文化因素
父母因素
兒童本身因素
6-4-2親職教育推廣推廣案例討論
理念介紹、說明、準備與運作四階段:
理念介紹階段
說明階段
準備階段
運作階段
協助「家長會」或「家長讀書會」運作
協助「家長會」組織的運作
依據「家長會組織辦法」運作。
會長負責會務運作與會議主席,遴聘秘書協助日常事務聯繫、協調工作。
與機構合作,決定相關計畫。
召開各組運作情形與協調會報,以免因本位主義而耽誤家長會各事務進度。
財務公平、公開透明化,以免淪為少數人黑箱作業背書。
協助機構應節應景舉辦各項活動。
定期檢討,以持續正常運作,造福受處遇兒少。
協助「家長讀書會」組織的運作
安排固定「家長讀書會」時間與地點。
使所有成員有參與感及負起責任。
確定「家長讀書會」時間 。
培養發表心得與意見的機會。
鼓勵成員提出疑問。
避免成為發牢騷大會。
公平分配參與家長應盡之義務與責任。
籌劃與準備進行方式,達到讀書會相互成長之目標。
協助參與的家長善用溝通技巧,達成共同一致意見。
有效器具(材)的運用與公開財務運作,以徵信所有參與家長,以順利運作。
6-4-3親職教育評鑑與設計
評鑑與評量的意涵
評鑑(assessment)係指非批判性
評量(evaluation)係指對所蒐集之資料加以判斷
評鑑與評量的四種要素:
有用性
務實性
歸屬性
正確性
二、親職教育評鑑(量)的實施參考案例
質化評鑑(量) 的實施「回饋問卷」參考案例
研習課程的優點
研習課程的缺點
是否滿足需要與符合期待
建議
其他意見
量化的評鑑(量)的實施「回饋問卷」參考案例
報名手續
工作人員接待
講座人選
研習方式 、研習內容 、研習場地 、研習時間
師生互動
研習對象
對學員助益
對研習整體評價
6-4-4親職教育發展趨勢與展望
一、我國親職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
中央主管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眾多,導致推動上常有本位主義心態或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之消極不作為心態,令人遺憾。
法令尚不完備,散見於各種不同性質法令中規範。
親職教育的專業團體尚未齊備。
師資培育機構未完善規劃。
相關資訊仍嫌不足。
親職教育的資源中心尚屬有限。
二、親職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運用科學化的程序辦理親職教育,包括參與者的需求評估、現有資源的規劃、活動控制、成效評估等,以系統化的方法掌握活動辦理的成果。
加強活動的豐富性、多元性與實用性,並配合參與者的時間,以吸引更多的人參加。
加強策劃人員、活動領導人的專業訓練,以提昇親職教育專業水準,並廣增義工以支援活動人手的不足。
加強宣導,以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父親或男性)前往參與。
建立網路、資源共享,不但可使親職活動推廣得更順利,也可使親職理念推廣得更廣。
與社區家庭教育相結合:
社區發展是未來社會結構的發展趨勢,親職教育若能與之結合,則可使活用社區資源,並使親職理念深植人心,同時也促進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精神。
培養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就長期推廣而言,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一來使參與者珍惜接受教育的機會,再者解決經費不足、人手不足、師資來源的問題。
父母參與學校教學與活動需立法予以推動。
親職教育專業團體會日漸增多,成為相關人員專業水準提昇的動力。
增加對親職教育推動之個人與團體、單位的獎勵與獎助。
6-5結論:
家庭是每一個人最親密的初級團體,透過家庭的功能與社會化歷程,可以協助家庭成員建立合宜的行為,而適應社會規範。所以,健康家庭的親職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反之,則可能產生家庭解組與親子間關係緊張。由此可見,親職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般,期待本單元的相關資料的簡閱與實際案例討論,能夠提供給有這方面需求者的參考,順利解決問題,家庭幸福美滿,平安喜樂。
第七章摘要
隨著家庭照顧功能的縮小,許多失依和受虐的兒童及少年逐漸成為社會工作的主要服務群體,或從家庭維繫的角度來增強兒童少年的家庭的照顧功能,或從家庭重整的概念來協助因故必須家外安置的兒童及少年返家團聚及家庭適應,牽涉多元環境系統的互洞。
但是,近年來社會福利的輸送體系積極走向「民營化」的發展趨勢,政府透過方案委託或購買服務的策略引進非營利機構或營利機構一起從事社會福利輸送的任務,為了擴大機構的參與,政府所委託的機構相當多元、分工精細,以致所建構的社會福利資源網絡零碎不完整,有多元需求的案主經常無法在一個機構的窗口取得所有所需要的服務,強調服務資源整合技術的個案管理方法因而應運而生。
「個案管理」的工作方法是在案主的需求與社區的資源之間築起橋樑,其實務模式因著介入的重點不同,一方面從案主的資源網絡進行資源的連線和協調,另一方面從服務的輸送系統介入進行經費分配和行政建制,目的在建立一個友善案主運用資源的環境。
個案管理師依循一套協調和倡導的助人過程和方法,建構案主的資源網絡和增強案主運用資源網絡的能力。在協助案主與其所在的環境資源連線的過程中,個案管理師的角色應該突破過去助人的諮商者角色,尚需同時兼任資源協調者和倡導者的角色。
本講分為三個章節,
第一部份探討有關個案管理工作方法的發展歷史與概念定義,
第二部分詳細說明個案管理的工作方法與技術,特別是可以促進有關資源協調的活動及個案研討會的細節,
第三部分在澄清說明一些有關個案管理的錯誤迷思應和提醒實務人員經常面對的倫理兩難議題。
7-1-2多元家庭問題案例
案例資料
案家因為經濟困難,在鄰居的協助下前往某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求助,經社工員訪視發現,大家長是祖母,今年65歲,作臨時工為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未婚,從事清潔工,收入不穩定;二兒子是未婚,為極重度多重障者;三兒子已婚,因吸毒入獄,經常出入監獄,育有兩女兒,大女兒8歲,小女兒今年1歲1個月,於出生時因醫護人員打錯針而成為永久性腦性麻痺,需經常更換鼻胃管,媽媽無法面對此一狀況早已離家不知去向。
案家的主要問題陳述如下:
經濟困難:某社會福利服務中協助案祖母低收入戶,但案家有一塊共業的祖產土地,加上多位成人被認定為有工作能力者,低收入戶申請遭到拒絕,需要尋求其他社會救助資源。
遺棄通報:在三兒子入獄、妻子又離家、案祖母外出工作,留下8歲小孩照顧1歲的腦性麻痺孩子,因為哭鬧而遭到鄰居發現兩個小孩單獨在家,而通報家庭暴力防治中心。該中心接案後,考慮家中大人皆無法提供合適照顧而安排寄養家庭安置,但因一般寄養家庭沒有照顧特殊兒童的能力,只好令其返家,要求案祖母帶回照顧,並轉介早期療育管理中心協助整合適當的療育服務,增強案家的照顧功能。
療育需求:案家的1歲女孩在南城醫院打錯針後,原本固定到台大醫院進行後續的治療與復健,並定期更換鼻餵管,後因案家中無人力接送往返而停止回診,改由組母與其8歲大的姊姊為其更換鼻胃管,照顧品質堪慮。
早期個案管理中心承接這個家庭的轉介後,發現案家的需求相當多元,有必要整合多個機構一起介入處遇,說明如下:
經濟補助:協助申請危機家庭兒童補助及相關急難金,協助案家暫渡經濟困難時刻。
安排醫療評估鑑定:協助1歲女童相關身心發展評估,以便申請殘障手冊和媒和合適的療育服務。
提供療育服務:根據發展評估結果,協助安到宅服務,維繫或提昇女童的各項身心發展進度。
提供居家護理服務:由於8歲女兒和祖母皆未受到簡易護理訓練卻進行胃鼻管更換,協助媒合居家護理或居家照顧服務以確保1歲女童在醫療需求方面之滿足與健康安全。
疏忽的改善:由於家中大人經常必須外出工作,幼童經常面臨疏忽照顧之慮,協助申請臨托服務以減輕案家照顧壓力。
7-2-1個案管理方法
個案管理師的介入技巧著重兩大焦點
一是直接與案主工作:培養他們起碼的生存技巧和提供情緒性支持以增進其自信心
二是進行社區資源的整合:從單純的協助案主協助與社區資源連線,到協助他們發展所需的新資源、協助協調案主所在的資源網絡,最後倡導友善的服務系統與政策改革。
7-2-3個案研討
個案研討會案例說明
基本資料:
案主姓名:阿義(虛擬 ) 性別:男 年齡:11歲,國小五年級
接案概況:
轉介單位:學童中輟輔導機構
接案地點:國小輔導室
主訴問題:中輟通報及家庭問題
親子互動:學校通知家長有關案主中輟問題,家長並不積極回應
行為問題:導師描述案主經常面無表情、沈默不語,建立關係不易
疑似兒虐:導師有時會發現案主身上有傷,案主表示是母親的責打
家庭狀況 :
家系圖:
家庭訪視資料:
C目前與C母、C母之同居人同住。C對自己另有親生父親一事並不知情,自小即稱C母同居人為「爸爸」,雙方感情尚稱不錯。
C母從事特種行業,經常必須晚上離家工作,C母同居人為水電工,經常需外出進行工程一至數月不等,C經常被單獨一人留置在家中。
C幼時被寄養在C阿姨家,直到要上小學時才被帶回。在二年級至三年級階段,C母又委託C家附近的一位開美容院的友人照顧C的三餐起居,因此C直到小學三年級才正式由母親自己照顧。
親子互動狀況:
C母表示自己常不清楚『C到底在想什麼』,平常問話C幾乎都沈默不語或只回答簡單的是或不是。C母抱怨孩子有逃家、偷竊、說謊等問題,對C的管教相當吃力,只要C出現問題行為時幾乎都是以責打的方式予以處罰。
C表示,C母工作至深夜返家,有時酒醉時會叫C起床倒水、做家事或對C發脾氣,C母同居人在家時則會叫C先去睡,協助C母善後,但若同居人不在,C則需獨自面對此狀況,C對此相當反感。
C的重要他人:
C阿姨:C幼時由住在中部C阿姨照顧,因此對於C阿姨頗為信任,C很高興母親偶而會在假日裡帶C回C阿姨家與C表哥表姊玩。
C母友人:C母友人在C家附近開設美容院,以前C放學後會到美容院吃晚飯、和C母友人的孩子玩,但C五年級後比較不常往美容院走動。
個案研討邀請參與的單位及主述
學童同中輟輔導社工
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兒保社工
學校輔導老師
社區志工協會社工
服務計畫訂定討論
增強C母的親職管教功能
改善C的逃家、中輟行為
協助案主發抒自我情緒
安排課後照顧服務
7-2-5個案研討會應注意事項
在進行個案研討會的準備工作,個案管理師應就下列的議題進行事先的協調,以促進未來個案研討會的順利進行,議題如下:
案主參加與否:
如果會議的主題直接影響案主參與計畫執行,希望能獲得其配合行動者,則邀請案主參與為佳。如果會議的主題是要解決機構間的爭論衝突或彼此的歧見落差,則不宜讓案主參加,目睹爭吵。
參加成員組成:
基於團體動力的有效發揮作用,成員的邀請也很重要,例如邀請該機構具有決策力的人、邀請具有協調共識的人、邀請該機構接納案主立場的人、邀請具有專業權威人士等。
會議目的的事先溝通:
召集人一一與與會人士事先溝通研討會的目的與預期目標,並徵求議程討論的積極支持。
會議通知的事先寄發:
內容應包括暫訂的議程、目的、時間(開始與結束)、與會人士的姓名與機構頭銜、參考資料或邀請建議資料。
保密原則的提醒:
機構間的個案研討會牽涉案主個人資料的分享,挑戰社工倫理的規範,但為了資源的協調以增進案主的資源網絡,則三項措施的執行可以降低保密守則的破除,一是爭取案主同意分享部分資訊(informed consent),一是與會人士簽署保密同意書,一是於會議中提醒保密的重要性與約制性
7-3-1個案管理的迷思
個案管理是服務輸送問題的萬靈丹,但若所需的福利資源根本不夠,何來管理?
個案管理可以節省服務的成本,但實證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有些個案管理的方案相當昂貴。
個案管理的服務提供可以保證高品質的專業服務,但若個案管理需要靠服務的仲介來完成,有時無法控制服務過程中每一位提供者有同等的表現,有時甚至無從評估起。
個案管理在各種情況下的定義皆一致,但個案管理的定義可以從各種層面切入界定,實施的內容和模型因此各有不同。
個案管理是社會工作專用的工作方法,但其實醫療體系與特殊教育體系很早就已經提到個案管理的方法的實施。
7-4結語
「個案管理」是一個協助案主整合所需服務資源的工作方法,個案管理師透過一個連續性的助人過程來排除案主運用其周遭資源的障礙,並增強案主善用資源的能力,最後營造一個友善的資源網絡以發揮社會支持的能量,非常符合「個人在情境中」的社會工作實務核心架構。 本講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探討有關個案管理工作方法的發展歷史與概念定義,第二部分詳細說明個案管理的工作方法與技術,第三部分在澄清說明有關個案管理的錯誤迷思應和提醒實務人員經常面對的倫理兩難議題。
「個案管理」和傳統個案工作方法並不相悖,所不同的在於「個案管理」的工作重心並不在治療或消除案主的問題,而是在增強案主運用資源的能力,協助案主找出所需解決的問題和需求,評量案主潛在或現有的正式和非正式資源,找出和克服案主運用這些資源或協助的障礙,再根據此發展出一個具體可行的行動計畫。為了協助案主從其所在環境中取得所需的資源,並進一步的擴增案主的資源網絡,個案管理的技術大致有四類策略,連結、協商、倡導和協調,本講詳細的介紹了這四類技術的運作歷程。
具體來說,當案主所需的資源存在但卻不會運用時,個案管理師促使案主和該項資源之間彼此認識,最後與資源「連結」;當案主所需的資源存在,但雙方之間存在某些歧見或障礙,個案管理師就透過「協商」降低彼此之間的期待差異;當案主所需的資源不存在或因故無法取得,個案管理員應協助案主進行「倡導」,建立友善的資源環境;當案主同時面對多個助人機構或專業人員時,經常在求助體系間疲於奔命,個案管理師努力於跨組織、跨機構,誇專業人員間的「協調」,建立一個整合的助人網絡,本講特別引介助人單位之間面對面的「個案研討會」進行方式提供參考。
最後,本講特別探討個案管理師可能面對的四組倫理兩難議題,分別是個案管理師應該重視案主的自主性或專業干預性呢?個案管理師應該要忠誠機構或忠誠案主呢?個案管理師面對多元機構之間應該如何兼顧案主保密和資訊分享的議題?個案管理師面對有限的資源應該如何平衡分配的公平正義議題?
關鍵詞彙及自我評量題目的答案頁數
各位同學這是第一章~第十五章的關鍵詞彙及自我評量題目的答案頁數,但是並沒有按照題目標題寫頁數,而是按照頁數順序寫頁數,所以請同學自行找一找在哪裡?順便預習功課吧!若是答案有錯誤也可以告訴我要訂正唷!謝謝感恩!
關鍵詞彙及自我評量題目的答案頁數
第一章5、6、8、10~12、14、20
第二章31、32、34、37、39、41、42、44、46、48~50
第三章63、65、67、73、75、76、79
第四章90、98、101
第五章108、110、111、113~117、121、124、125、130、131、134
第六章141、143、144、147、148、150~157、164、169、170、172
第七章179、181、183、186、193~197、199
第八章209、211、213、215、216、218、221
第九章231、232、234、237、239、241、244、245、247、249
第十章257~262、264、265
第十一章286~288、291、297、301、302
第十二章315~317、319、325、328、329、332
第十三章341、344~346、348、353、356、363
第十四章373、375~385、387、391~393、395、397
第十五章407~410、413、417、420、421、423、425、426
P.s以上僅供參考!請自行找到正確的答案!
97下中國古典名家選介→面授教學大綱 錢奕華老師
97下中國古典名家選介→面授教學大綱
第一次面授教學大綱--感謝耿志宏老師
謝謝耿老師無私地提供給奕華 茲公諸於世 供同好分享
錢奕華老師
第一次教學大綱
屈原-----精神科醫生說:中國最早得憂鬱症自殺成功的文學家!
一、摘要---------p2
第一節、史傳上的屈原-------
第二節、生活的際遇
一、生平梗概
1.石洞讀書、巴山野老授經
2.日三濯纓---自幼潔身自愛
3.嗟爾幼志,有以異兮---年少立定志向
4.漫遊香溪﹝17歲﹞、昭府結親
5.入則與王圖議王事,出則接遇賓客
6.心不同兮媒勞,交部中兮怨勞----以傳說創作新歌
7.爭寵而心害其能,王怒而疏屈平
8.貶為三閭大夫---26歲
9.張儀騙楚王
10.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作惜誦
11.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第一次被放逐《抽思》
12.思美人兮,攬涕而竚眙
13.心悅君兮均不知---根據古九歌創楚辭體
14.疾王聽之不聰也,憂愁幽思而作----作離騷
15.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楚懷王死、頃襄王即位
16.惟郢都之遼遠兮,魂一夕而九逝---哀郢
17.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天問
二、性格特質與社會環境----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1.屈原作品簡介
2.作品的分期
3.只剩《離騷》問世
4.作品的藝術特色:a.發展詩經比興手法 b.用字精巧,音律和諧 c.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 d.勁質而多懟,峭急而多露 e.篇體多是長篇巨製 f.創造楚辭體
5.《楚辭》的名義、價值
6.屈氏已死,徒欲卻鮫龍---端午節
7.總評
附錄
橘頌翻譯
輝煌的橘樹啊,枝葉紛披。生長在這南方,獨立不移。
綠的葉,白的花,尖銳的刺。多麼可愛啊,圓滿的果子。
由青而黃。色彩多麼美麗。內容潔白,芬芳無可比擬。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氛霏。賦性堅貞,類似仁人志士。
啊,年青的人,你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竟與橘樹同風。
你心胸開闊,氣度從容。你不隨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
你謹慎存心,決不輕率。你至誠一片,期與日月同光。
願在萬物凋零的季節,我與你結成永遠的知己。
內善外美而不淫,多麼正直而富有文理啊
你年紀雖小,可以為世楷模。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種在這裏做我為人的榜樣啊。
惜誦譯文:
悲傷地講述我內心的憂苦,發泄憤懣抒發憂苦的情愫。如果傾訴不忠誠啊,就讓無私的蒼天來作證。讓五帝做出公正的判斷,請六神參與是非的對質。使山川之神都來陪審,請法官咎繇來審理。竭盡忠誠無私保奉君王啊,反遭排斥就像是多余的贅瘤。不知取巧諂媚背離庸眾啊,只侍賢明君主了解我的內心。言行一致經得住考驗啊,表裡如一無法欺瞞。考察臣子無人勝得過你啊,驗記的方法就在你身邊。行事先君而後已啊,因此與眾人結下仇怨。一心為君王著想無私念啊,卻被眾多的小人無端怨恨。我專心事君毫不猶豫啊,結果卻是自身難保。極力親近君王沒有私心啊,反而成為招來禍事的根由。
系念君王誰也沒有我忠誠啊,全然忘記我貧賤的出身。侍奉君主我忠誠無二心啊,我愚笨找不到獲寵的門徑。忠心何罪卻遭來放逐啊,這是如何也料想不到的事情。行為與庸眾不同而被貶謫,又成眾人恥笑的笑柄。遇到這麼多的責難和詆毀啊,難以言說卻無法解脫。心情抑郁不能傾訴啊,言路被眾人遮蔽無法訴說。內心苦悶我心神不安啊,沒有人能體察我的衷情。心中煩悶話語不能表白啊,想陳述衷情又沒有途徑。退處緘默沒人了解我的苦心啊,大聲疾呼也無人聽取。屢屢失望彷徨不安啊,苦悶煩亂的心緒憂傷慘然。
我曾在夢中攀登上天啊,到半途卻無路可尋。我讓厲神占蔔此夢啊,他說心志雖高沒有輔助也枉然。難道要始終危險孤獨遭冷落?他說君王可思念卻不可依賴。眾讒言猶如烈火可將真金熔化啊,當初你就因此而遭受到禍患。被熱湯燙傷吃涼菜也要吹吹啊,為何如此固執不改變初衷?想要舍棄階梯攀登上天,必然遭到以往失敗的下場。眾人怕與君主離心離德啊,又怎能成為你志同道合的伙伴?同事一君各走各的道路啊,又怎能伸手將你救助?晉國申生是教子的楷模啊,父王昏憒信讒言而使他喪生。鯀的行為剛直不阿毫不猶豫啊,可治水的大業最終也未完成。
我聽說做忠臣容易招來禍怨啊,不以為然認為是誇大其詞。折臂多次而後可以成為良醫啊,到如今才知道果真如此。世上布滿帶繩的短箭啊,鋪開魚網隨時准備捕魚。巧設圈套討好壅蔽君王啊,忠良想側身規避卻無處藏。我徘徊試圖尋找機會啊,又擔心再次遭到禍殃。想要離開這裡前往他鄉,又擔心君王問我將向何往。我想橫衝直撞不問道路,怎奈堅定的方向不容許我這樣。郁結心中的憂怨糾纏隱痛,搗碎木蘭,揉碎芳惠啊,舂碎申椒做充飢的食糧。播種江離,培植秋菊啊,作春天芬芳的干糧。只怕真情不被人識啊,反復地述說一再地申明。身懷美德獨居幽處啊,再三深思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抽思
心裡的憂愁萬分鬱結,孤獨地唉聲嘆氣,不斷悲傷。思來想去,怎麼也不能開懷,只恨長夜漫漫,天總不亮。秋風一吹,萬物都要蕭條。起人當道,真是一片糟糕!你為什麼那樣地容易急躁,你使我心神不安呵,尊貴的香草!
想索性離開故鄉跑向國外,看到人民的災難又鎮定下來。我把菲薄的衷情織成歌辭,想呈現給你呀,我所敬愛。你早先已經跟我約好,我們在黃昏時候見面。但你在半途又改變了,丟掉了我,去和別人纏綿。你把你的美好向我誇耀,你把你的長處向我矜示。你對我說的話全不守信用,你只是無緣故地對我生氣。想乘著你空閑自行表白,心裡害怕又不敢這樣做,我躊躇,但我總想見你,可憐我的心是徬徨無主。
我把這情景編成了歌辭,但你假裝耳聾不肯傾聽,我知道直切的人不會討好,大家也真的當我成眼中釘。以前我所陳述的有憑有據,難道到現在便都已經忘了?我為什麼總喜歡衎衎而談,是希望你的光彩更加輝耀。
願以三王五伯作為你的榜樣,願以彭咸作為我自己的典型。我們一切都要做到盡善盡美,普天下都要傳遍我們的名聲。善行要靠自己努力,不從外來,名聲要與實際相符,不要虛假。哪有不給予的而能得到酬報?哪有不種瓜的而能夠得到瓜?
(小歌)我為美人唱出我的幽情,日日夜夜都沒人佐證。把他的美好向我矜驕,把我的歌辭在耳邊溜掉。(唱)一隻鳥兒從南方飛來,停留在漢水之北。毛羽十分美麗,孤單地在異鄉作客。沒有一個知交,也沒有誰介紹。相隔既遠而被人忘懷,要自薦也沒有路道。望著北山而流眼淚,對著流水而自哀悼。孟夏的夜景本來很短,為什麼長得來就像一年?郢都的路途確是遙遠,夢魂一夜要走九遍。我不管是彎路還是捷徑,只顧南行戴著日月與星星。想直走晊又未能,夢魂往來多麼勞頓。為什麼我的性情這樣端直,別人的看法卻和我不同。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也還不知道我的從容。
(尾聲)水淺灘長,我溯滄浪而上,回望南方,聊以解慰愁腸。怪石崎嶇,行走不如人願。迂口超越,使我進退兩難。遲疑不進,落宿在這北姑。心煩意亂,萬事顛沛糊塗。嘆息悲傷,神魂飛向遠處。地偏路遠,沒人代為訴苦。調整思路,作歌聊以自娛,憂愁難解,有誰可以告訴?
思美人
懷念著我心愛的人呵,揩乾眼淚而遠望。沒人介紹而路又迢遙,有話卻無法成章。我至誠一片而蒙冤,我進退兩難而不前。願每日陳述我的心思,心思沈頓而難表現。願浮雲為我捎信,雲師卻不肯講情。託鴻鳥為我傳書,鴻高飛而不應命。
我難比帝嚳高辛,能遇鳳凰而授卵。要變節而隨流俗,我知恥而有所不敢。多年來我遭受摧殘,毫不減我心中的憤懣。寧失意而長此終身,我何能如掌之易反?我明知正路難通,但我不能不走正路。儘管是車翻而馬倒,我依然望著前途。我再把好馬轡上,請造父為我執鞭。慢慢地走,不必驅馳,讓我把光景留連。指著嶓冢山的西邊,那漢水發源地點。就走到日落昏黃,也莫嫌道途遙遠。我姑且等待明年,豔陽的春日綿綿。我要放懷地歌唱,逍遠在江水、夏水之邊。
哀郢
上天失去了常道啊,讓老百姓害怕自己會犯過失!我屈原和我的親朋好友相離別啊,正當春天的二月被貶謫到東方去。我離開了我的故鄉要前往很遠的地方去啊,沿著長江、夏水來進行我流亡的路{;離開了國門我的內心傷痛啊,在甲日的早晨我出發了。
從郢都出發而離開了我的故鄉啊,心中悵恨精神恍惚不知道要前往何處去!船槳一起搖動船卻徘徊不進啊,哀傷不能再見到國君了。遠望著郢都城裏高大的梓木而長聲歎息啊,眼淚流個不停像是小水珠子一樣。
船過了夏首往西邊航行啊,回頭看龍門已經看不到了。我的心裏眷戀家鄉而滿懷憂傷啊,前途渺茫不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順著風向波浪和水流往前進啊,於是就這樣漂泊天涯當個流浪客吧。冒著洶湧的波濤往前進啊,恍惚之間覺得自己像一隻鳥在天空飛翔不知道要棲息在何處!心李牽掛鬱結而不能夠解開啊,思慮也糾纏在一起而不能開懷。
將要駕著船順著水流來航行啊,上面是洞庭湖而下面是長江。我離開了世世代代所居住的地方啊,現在漂漂盪盪往東邊來。我的靈魂想要歸去啊,那裏有片刻的時間忘了回去!船離開夏浦而我開始思念西方啊,哀傷離開故都一天一天的遠了。登上水中高地來遠望故鄉啊,暫且舒解一下我憂愁的心。哀傷看到楚國廣大的國土上人民生活和樂啊,悲傷看到沿江一帶所遺留下來故舊美好的風俗。
我已經到陵陽還要往何處去啊,往南渡過大水渺茫的長江還要往何處去?沒想到我們楚國的宮殿竟然變成了廢墟啊,怎麼可以讓我門楚國的兩個東門荒蕪了呢?心裏不快樂已經有很長久的一段時間啊,憂愁與憂愁相連接不斷;想起郢都的路途距離此地如此的遙遠啊,中間隔著長江與夏水不可以涉水渡過。恍惚之間我不相信離開郢都啊,到現在九年的時間而沒有回去了!我的心裏憂愁鬱結而不能開通啊,我很失意而含著憂傷。
小人的外表裝著很諂媚的樣子來奉承國君討他的歡心啊,國君實在是很柔弱而很難來堅持他的立場;忠心深厚君子希望進進到國君面前被任用啊,卻被眾多的小人所嫉妒而加以阻礙。他們堯舜高尚的行為啊,光明遠大而接近上天;眾多的小人嫉妒堯舜啊,替他們加上了不慈愛的惡名,國君很憎惡那些不善於表達的美好君子啊,喜歡那些言辭激昂會說話的小人。
眾多的小人每天前進到國君面前來奔走鑽營啊,美好的君子就被疏遠而遠離了。末章說:睜開我的眼睛來四下看一看啊,希望回家一次但何時才能回去呢!鳥兒飛出去最後也要回到他的故鄉啊,狐狸死了也一定把頭朝向出生的山丘。時在不是我的罪而遭受放逐啊,我日日夜夜有何時忘了回去呢。
第二章 曹植
摘要-----------20
第一節 史傳上的曹植------21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
1.攬二喬於東南,樂朝夕之與共----鄴城的安逸生活--22
2.登銅雀台賦詩------建安時期的文學活動
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白馬篇》---24
4.任性而行,飲酒不節-----25
5.七步成詩的故事
6.欲濟川無梁,援筆從此辭《贈白馬王彪並序》---26
7.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洛神賦》-----28
8.西滅違命之蜀,東滅不臣之呉《求自試表》---29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一﹞作品的分期---30
1.建安【曹操】時期
2.黃初【曹丕】時期
3.太和【曹叡】時期
﹝二﹞作品的分類及其藝術特色
1.曹植的詩歌----31
2.曹植的辭賦
3.曹植的散文
﹝三﹞詞采華茂的藝術特色
﹝四﹞對曹植的評價---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五﹞總結評述
白馬篇翻譯
白馬配上金色的羈頭,與游俠結著伴兒向西北奔馳;
莫問這是誰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并州的騎士?
在小時便遠離了家鄉,立志要在沙漠的異地邊境揚名;
日日夜夜良弓從不離手,箭矢接連不斷地向目標飛馳而去。
彎弓,射向左邊的箭靶,離箭,突破右方的目標;
抬起手來,就可以捉到迅捷的飛猱,彎下身去,就輕鬆地摧毁遠方的靶心。
像樹上的猿類一般機警,像虎豹和蛟龍似地勇悍輕捷;
邊境告急的消息不斷傳來,野蠻的胡騎已經數度向我們進軍了。
徵召的檄文從北方傳來,白馬英雄立即催馬登上防禦工事;
所向無敵踏破匈奴的營帳,回師,擊潰鮮卑的刀槍。
我們既投身於刀鋒劍刃的戰場,怎可去看重自我生命的安危?
父母尚且不能盡心瞻顧,何況是妻子與兒女的幸福?
既然已編入壯士的名冊,參加了軍隊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麼私念!
要隨時準備為國獻身,把戰死沙場當作像回家一樣的平常自然。
野田黃雀行
高大的樹木常招惹淒厲的風,大海揚起了滔滔的波濤。鋒利的寶劍沒有握
在手裡,又何必結交許多朋友呢?你沒有看見籬笆間的黃雀嗎?見了鷂鷹
就慌張得自投羅網了。張網的人捕得黃雀十分高興,少年看見黃雀落網便
悲傷。拔出寶劍除去羅網,黃雀就得以高飛。飛呀飛,直飛到天上去,然
後飛下去來感謝援救他的少年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隱逸詩人之宗 陶 淵 明
摘要--------38
第一節 史傳上的淵明----39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
一、生平梗概
﹝一﹞出仕以前
1.井臼弗任,藜菽不給—自幼生活困苦
2.少年壯且厲,撫劍獨行遊—少壯有經世濟民的思想---41
3.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早生貴子、賦詩命子---42
﹝二﹞仕宦之時
1.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
2.豈為五抖米折腰---辭官歸隱---43
3.晉代第一文-----歸去來辭
﹝三﹞歸隱田園
1.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躬耕生活
2.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藉酒賞菊來表達心志--43
3.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辨思生死—44
4. 荒路瞹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寄想桃花源--45
5. 慷慨思南歸,路遐無由缘,關梁難虧替,絕因寄斯篇----遊歴抒懷
6.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疏劍術,奇功遂不成----詠史寄志--46
7.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晚年乞食—46
8.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自祭輓歌
二、交友
1. 文取指達,無適非心---顏言之----47
2. 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王弘----48
3. 三笑圖----慧遠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一、作品藝術特色----49
﹝一﹞語言藝術
1. 善為古語
2. 不避用典
3. 語言直白
4. 有文采音節之美
5. 兼採樂府
﹝二﹞風格特色
1. 平淡閒適
2. 浪漫夢幻
3. 慷慨豪放
4. 委婉諷諭
5. 議論說理
二、文學成就與影響-----51
﹝一﹞文學史上的地位----開創之功
﹝二﹞影響與評價
1. 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責曠而且真
2. 文體省淨,篤意真古
3. 效陶彭澤體
4. 唐人將其與眾著名詩人並稱---52
5. 只淵明是前生---蘇東坡
歸園田居翻譯
自少我便不適應世俗的性格,生性酷愛大自然,錯誤地墮入世俗(名利圈)中,轉眼十三年。 被困的鳥兒想念往日的樹林,被束縛池中的魚會思念舊時的湖。我在南面田野開闢荒地,保存本性回到田園。房子四面有十多畝土地,八九間草屋。榆樹柳樹遮蔽了屋後房簷,桃樹李樹排列在大堂的前面。遠處的村莊昏暗不明,村裡炊煙隱隱約約。狗在深巷中吠,雞在樹頂上啼。 家居生活中沒有世俗事務,寧靜的生活環境有較多閒暇。長久在籠中的我,再次可以回到自然。
飲酒20首之5
寄身在俗世間,卻沒有車來人往的塵囂喧嘩。問你怎得如此呢?心境若能遠離人事的煩雜,居處自然就偏僻寧靜了。
在屋東的籬邊採摘菊花,偶抬頭一見廬山,益覺悠閒自得;黃昏時分,雲霧繚繞,山色佳美,倦鳥成群結伴歸林。這樣的生活中有著真淳樸實的意境,我已經了然領悟,心想辨明分說,卻一時不知如何表達。
歸園田居五之三
在南山下種植豆子,雜草茂盛而豆苗卻很稀少。早起去清除雜草,一直到天黑月亮出來才扛著鋤頭回家。道路很狹窄,路邊的草木卻長得很高,黃昏的露水沾染著我的衣服。衣服即使被露水沾溼了,也沒有什麼值得憐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了。
海鷗何事更相疑─王維
摘要--------56
第一節 史傳上的王維----57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
15嵗離家遊歷 16歲寫洛陽兒女行 17嵗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9---桃源行 20---息夫人
22歲考取進士,受官--- 太樂丞,後在濟州司參軍,遊歷齊、魯、冀一帶,29歲﹝開元16年﹞回到長安。次年與孟浩然、張九齡等交遊往來;32歲妻亡孤居-------p60 開元23年---左拾遺 41歲張九齡、孟浩然死,有感於世事無常,再加上與‘道光禪師’來往,塵思漸息,42嵗選擇終南山作為隱居之所,隱居近3年,寫了許多知名的山水田園詩。
45歲得到「輞川別墅」與裴迪往來和詩題詠,釐維輞川集行世。
46歲回京任「侍御史」,51母歿;56歲﹝天保14﹞遷給事中,11月安祿山造反。
肅宗至德2年收復洛陽,收到宥免。至德3年授太子中允,與杜甫、岑參等唱和,61歲轉尚書右丞,62歲卒。-------62頁
第四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62
1. 澄靜空寂,禪意盎然-------路柴、辛夷塢
2. 詩中有畫、繪形繪色-------渭川田家、山中
3. 用典、含蓄、音律、閒逸----
第五節 經典作品延伸閱讀
鹿柴翻譯
空寂幽深的山林裡看不見人影,只是偶爾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
落日餘輝透入深密的樹林之間,返照在樹下翠滴滴的青苔上面。
竹里館
我獨坐在幽靜的竹林裡,撫弄著絃琴,又拉長聲調來呼嘯。
在這幽深的竹叢中,沒有人知道,只有皎潔的月亮不時地來照拂我。
酬張少府
我到了晚年只喜歡清靜,對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
想到自己並無好的謀略,徒知返回到舊日的園林。
迎著松林清風解開衣帶,伴著山間明月獨坐彈琴。
你要問官運亨通的道理,唱漁歌我駛入深處水濱。
山居秋暝翻譯
剛被新雨洗淨山谷分外空明幽深,晚來天氣爽朗充滿了秋意的清新。
明月照進松林月色透出一片蒼青,泉水流過山石不時響起淙淙樂音。
竹林喧響是洗衣姑娘走上回家路,蓮葉紛披是急駛小艇歸去的漁人。
儘管春光消歇秋色一樣令人眷戀,誰說山中不可久留我願在此存身。
過香積寺翻譯
我不知道香積寺位於哪裡,走了好幾里路看到的都是雲氣瀰漫的山峰
參天的古木蔽得連一條小路都找不到,在這深山裡,鐘聲到底是哪裡傳來的呢?
泉水流過亂石發出淙淙的聲響,月光落在青松上使人感到一股寒意
快到黃昏的時候,空寂的清潭灣處,使我身心禪定忘了一切雜念
洛陽兒女行翻譯
洛陽城裏有個少女,和我對門而居;顏容十分俏麗,年紀正是十五有餘。迎親時,夫婿乘騎的是玉勒青驄馬;侍女端來的金盤,盛著膾好的鯉魚。畫閣朱樓庭院台榭,座座相對相望;桃紅柳綠垂向屋簷,隨風擺動飄揚。她打扮好了,被送上絲綢香木車子;精美寶扇遮日,迎歸鮮艷的九華帳。丈夫年紀輕輕就有權有勢,富貴輕狂;意氣驕奢,大大超過了富豪石季倫。自己憐愛嬌妻,親自教她練習歌舞;把稀世罕有的珊瑚送人,毫不可惜。徹夜歡娛,春窗拂曉才滅九微燈火;燈花片片飄落,掉在雕花環形窗格。嬉戲之後,她從無溫習曲子的功夫;梳妝好了,只坐在香爐邊熏透衣裳。洛陽城中認識的人,儘是富貴豪華;日夜往來的,都是趙李般大戶人家。西施潔淨美麗,誰去憐愛這樣姑娘;貧賤的時候,只好在若耶溪頭浣紗。
3.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 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 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 松月夜窗虛
觀獵
朔風強勁弓弦發出了嗚嗚鳴吼之聲, 原來是將軍到渭城的郊外狩獵去了。
此時原野乾枯獵鷹眼銳而行動迅捷,冬末的積雪融盡驅馬逐獸更顯輕快。
慶祝狩獵成功飛快地馳往新豐宴飲,酒畢宴罷於是又迅速整裝返回軍營。
歸向軍營的路上不禁回頭眺望獵場,只見大野茫茫暮雲遼闊無盡而低平。
積雨輞川莊作翻譯
一連下了幾天雨,林子裡瀰漫著潮濕的空氣,連炊煙的上升也顯得遲緩。
種田人家蒸好藜菜,煮熟黍米,送別東邊的田里給農人吃。廣大的水田上飛著白鷺鷥,夏天濃密的樹蔭下,有黃鶯宛轉啼叫。我在這閑靜的山中學習靜修的功夫,
觀察木槿花的朝生暮落。有時又在松樹下吃些清淡的素齋,享用味淡食甘的露葵。
我是個鄉下老人,早已罷官歸隱,不與人爭,海鷗又何必對我有所猜疑而不肯親近我呢?
相思翻譯
晶瑩閃亮的紅豆,產於嶺南;
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
願你多多採摘它,嵌飾佩帶;
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
明朝散髮弄扁舟--------李白
摘要----------68
第一節 史傳上的李白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生於武周長安元年---死於唐代宗寶應元年---62歲﹞----71
5歲讀發蒙書,10歲讀詩書及諸子百家,15歲學劍術,接受到家思想薰染。
18歲至成都﹝大匡山﹞隱居讀書,20歲來到成都,此後大約三年,李白都回到大匡山讀書。--------71
24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直到27歲。27歲住安陸的壽山,大約是這一年結婚---許夫人。------72
與許夫人結褵三年左右,都住在安陸,隨著年歲增長﹝30歲﹞自覺必須積極求取功名;首途來到長安,拜謁丞相張說的字次子駙馬,沒有做出對李白直接的幫助。生活困頓潦倒,幸得陸調的幫助。後做《行路難》詩。------73
31歲初夏離開長安,經過開封,到宋城,由漢梁孝王「梁園」古蹟,做梁園吟。32歲邱返回安陸。33歲又起求仕念頭,34歲到襄陽,謁荊州長史韓朝宗,由無著落。40歲夏離開安陸,移家東魯,寓居任城,與韓准、裴政、孔朝父、張叔銘、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酒賦詩,號竹溪六逸。
42歲﹝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之薦,奉玄宗之詔,二赴長安。賀知章嘆為「天上謫仙人」。第二年,李白奉命作〈宮中行樂詞〉;暮春又奉詔作〈清平調〉三首。----逐漸厭倦做「御用文人」。44歲﹝天寶三年﹞賀知章賜准還鄉,李白非廊廟器,賜金放還。一生兩次入長安,第一次失望而返,第二次離開時心情是悲愴的,這三年﹝42—45歲﹞,寫了許多詩,前期是報效朝庭的狀語,後期時露憤懣的情緒。---75
四月離開長安,取道洛陽,與杜甫﹝33歲﹞相遇,45歲來到任城,略置田產。此後十年左右,李白將子女安頓於任城,自己隨性遊歷。直到50素左右,才醒悟此生立功無望,轉以立言為務。
肅宗至德元年九月,李白至廬山,永王璘徵召,可憐李白自至德二年應朝永王軍幕道永王兵敗,前後不滿一個月的時間,就成為叛逆罪臣。他因做擁王璘事而遭流放「夜郎」---57歲。次年三月遭特赦,旋即返回金陵。上元二年,60歲的李白流落江南。62歲病死當塗。
第二次面授簡要大綱
謝謝耿老師熱情提供大綱
奕華 再稍做整理
第六章 詩是吾家事,一飯不忘君-----杜甫---88
摘要---88
第一節 史傳上的杜甫----89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90﹝生於睿宗景雲三年---死於代宗大曆五年712---770AD﹞59歲
1. 遠祖----杜預,祖父初唐詩人----杜審言
2. 4.5歲時母親去世,壯遊詩:七齡思即壯,開口永鳳凰-----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91
3. 19歲﹝開元18年---730AD﹞以後展開遊歷生活。24歲從吳越回到洛陽,參加進士考試。----不第。25歲再度遊歷,範圍齊、趙一帶。29歲至兗州探望父親,30歲從山東回到洛陽,這一年可能與司農楊怡的女兒結婚。
4. 33歲﹝天寶三年﹞結識李白。---92.93
5. 35歲自山東回洛陽,動身往長安謀仕途,落選。
6. 40歲﹝天寶十年﹞在常生活艱辛,線三大禮賦受皇帝賞識,仍不了了之。秋天染瘧疾。41歲又與高適、岑參、儲光羲往來。《兵車行》問世。
7. 42歲《麗人行》問世。
8. 43歲長年求仕不成,萌生退志。44歲任「右衛率府冑曹參軍」八品小官。十月探望奉先縣妻兒,寫下《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95.96
9. 46歲〈至德二年〉赴陝西鳳翔,任左拾遺。又寫《北征》長詩
10. 47歲時與王維、岑參、賈至、嚴武等人唱和。後貶華州司功參軍,六月初長安,從此未回長安。--96
11. 48歲寫《三吏》《三別》,49歲寓居草堂。--96.97
12. 51歲後流亡梓州。52歲嚴武薦杜甫為節度使署中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54歲嚴武去世,杜甫去蜀。
13. 59歲死----98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99
一、 憂國憂民、社會寫實---99
二、 沉鬱頓挫,深情理性—100
三、 語言精準,技巧講究---101
四、 各體兼備,影響深遠----101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第七章 匹夫而為百世師-------韓愈
摘要-------108
第一節 史傳上的韓愈﹝生於唐代宗大歷三年---穆宗長慶四年﹞768AD---824AD,得年57歲---109.110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11
1.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幼年孤苦,鞠於長嫂
2.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再落第、飽嘗冷暖
7歲讀書,13能文,19獨自至京師參加進士考試,25歲始中進士。然無人賞識,作《馬說》-----112
3. 宦途竟寥落,鬢髮作差池---直言無忌,宦海浮沉----113
29歲認汴洲觀察推官,34歲﹝801AD﹞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接觸文人學士,對日後古文運動提供助力。36歲任監察御史,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貶陽山令。45歲復任國子監博士,作《進學解》50歲﹝元和12年﹞隨宰相遠征,平亂有功,作《平淮西碑》
4.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骨惜殘年----諫迎佛骨、貶謫潮州﹝元和 14年,韓愈"52歲"﹞
5. 銜命山東撫亂師,日馳三百自嫌遲---戮力從公、政聲斐然—114
潮州政績斐然,穆宗即位,調為國子祭酒。55歲說服叛將王廷湊,任吏部侍郎,後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長慶4年,敬宗即位,12月卒。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116
一、 文學成就
1. 各體兼備---116.117
2. 散文氣勢雄建,縱橫開合,語言精鍊,巧譬善喻。
3. 中唐奇險詩派代表人物。
二、 文學理論-----118.119
1. 倡導古文運動,反對駢體文。
2. 文以明道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第八章 文章已滿行人耳---白居易
摘要-----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享年75歲 ﹝772—846A.D﹞----124
第一節 史傳上的白居易---125.126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27
1.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夙慧早現,刻苦讀書-----127
15.16歲由江南到長安,《賦得古原草送別》顧況激賞之。17歲寫下《王昭君》兩絕句。
2.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勤奮有成,敢言直諫—128
29歲中進士﹝貞元16年﹞結識元稹,與之唱和。35歲﹝元和元年﹞捷是陳鴻,作長恨歌。37歲受憲宗賞識拔擢,擔任左拾遺﹝諫官﹞,敢直言,寫下許多諷諭詩,《賣炭翁》---129
3. 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政治失意,明哲保身---129
40歲﹝元和六年﹞母去世,丁憂三年,服喪期滿擔任「太子左贊善大夫」44歲貶江州,45歲做《琵琶行》----130
4. 為感君恩須暫起,盧峰不擬住多年----趨避黨爭、遠之杭州—131
47歲﹝元和十三年﹞任忠州刺史,一年多後被召回京師,仕途順利。但牛李黨爭起,避免捲入,請求外放。--131
5. 睡到午時歡到夜,回看官職是泥沙---詩酒晚年、致仕歸隱---131
文宗太和元年﹝827A.D﹞回到長安,58歲決議引退。晚號醉吟先生。---132.133
第五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133
「元白體」--詩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詩歌是「補察時政,械導人情」。---134
1. 諷諭詩---134.135
2. 閒適詩---135
3. 感傷詩
4. 雜律詩
第六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136.137
第九章 獨恨無人作鄭箋-----李商隱---140
摘要 生於唐憲宗元和七年,卒於宣宗大中十二年 ﹝812A.D-858A.D﹞
第一節 史傳上的李商隱----141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42
1. 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以倚之親—父親早逝、童年多艱-----
父李嗣曾任獲嘉縣令,隨至浙江,10歲父過世後回到滎陽。服喪期滿舉家遷至洛陽。16歲時寫作文章在文壇轟動。
2.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捲入黨爭、宦途坎坷----143
17歲開始參加考試,26歲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綯幫助下考上進士。令狐楚在生活上給予資助,並指導她寫駢文。因此,義山文峰受其影響,致力於駢文創作,好用典故,對偶工整,寄託遙深,措詞委婉。
27歲娶涇原節度使王茂元之女,婚後感情深厚。
39歲王氏不幸去世,寫下許多悼亡詩。當時牛李黨爭,有提攜之恩的令狐楚父子為牛黨,月父王茂元則屬李黨,兩黨接百般排擠他。
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複審被除名。洛帝後回到涇州,寫下《安定城樓》詩---144
27歲--開成四年﹝839A.D﹞通過吏部考試,任秘書省校書郎,不久又受到排擠,去職。開成五年文宗駕崩,武宗即位,李黨李德裕任宰相,義山﹝30歲﹞回京師,任秘書省正字。不久母喪丁憂三年。會昌五年﹝845A.D﹞武宗卒,宣宗即位,令狐綯為宰相,李所重用朝臣遭貶逐。
3. 鄭亞為貴州刺史,邀其擔任幕僚,答應前往;自大中元年至大中九年擔認鄭亞、盧弘正、柳中郢等幕僚。後柳中郢被召回長安,義山亦隨之。並在柳薦舉之下擔任鹽鐵推官,有機會漫遊江東ㄧ帶,南遊旅途中,旅途困頓引發詩人身世之感。《風雨》詩、《寶劍篇》寫出施人懷才不遇的悲憤。
4. 不久去官返回鄭州,身體贏弱,心志消沉,臥病不起,結束一生。
得年47歲。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1. 駢體文
2. 詩:﹝1﹞無題詩失敬矇矓,用意隱曲----149
﹝2﹞詠史詩鎔裁古事,託諷深刻
﹝3﹞詠物詩辭多比興,妙於象徵---150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第三次面授大綱
奕華簡單整理,不足處同學加油了。
第十章 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156
摘要---156
第一節 史傳上的李煜----157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59﹝生於後晉高宗天福二年---死於宋太宗興國三年937---978AD﹞42歲
1. 937.七夕出生,因重瞳,祖父取名「從嘉」字「重光」
2. 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懦弱症候群
3. 25歲﹝961.7.29﹞成為南唐國主。--160
4. 39歲肉袒請降。〈渡中江望石泣下〉作品明顯分前後兩期。
5. 39歲以前作品:風格清雋婉約,敘述奢靡浪漫宮廷生活。
重要作品:〈一斛珠〉〈菩薩蠻〉〈玉樓春〉—163
6. 39歲以後作品:〈破陣子〉〈相見歡〉〈烏夜啼〉〈虞美人〉—165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166
1李煜後期作品擴大詞的境界
2高度的抒情技巧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子夜歌〉〈望江南〉〈清平樂〉〈長相思〉〈浪淘沙〉
第十一章 千古風流人物-------蘇軾
摘要-------172
第一節 史傳上的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036---1101,享年66歲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76
1. 眉山生三蘇,草木盡皆枯----------------書相傳家,聰慧過人
2. 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拔萃登科、頭角崢嶸—176
3.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宦海浮沉、輾轉多方---177
4. 柏臺霜氣夜淒淒,風動琅璫月向低-------烏臺詩案、下獄幾死----179
5.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情-------謫居黃州、亦仕亦隱----180
6. 筋力疲於往來,日月適於道路-----------元祐時期、自請外放----182
7.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遠貶蠻荒、千磨萬折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183
1. 窮極變化的散文----184
2. 風格多變的詩
3. 眾美兼具的詞----185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1.散文:〈前赤壁賦〉----186
2.詩:〈惠崇春江晚景〉〈於潛僧綠筠軒〉〈荔枝嘆〉〈梅花〉〈遷居臨皋亭〉---187
3.詞:〈沁園春〉〈江城子〉〈念奴嬌〉〈永遇樂〉〈碎落魄〉〈臨仙江〉〈卜算子〉〈西江月〉〈水龍吟〉---188
第十二章 不念英雄江左老---辛棄疾
摘要-----生於南宋高宗紹興十年—卒於寧宗開禧三年,享年68歲﹝1140—1207A.D﹞-------192
第一節 史傳上的辛棄疾---193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96
1. 出生時是岳飛大敗金人於偃城,次年卻以莫須之罪名處死。
2. 10歲師事蔡松年,與黨懷英同學,祖父辛贊經常帶後輩登高懷遠,不忘收復失土,施以文武合一教育。
3. 15歲參加金國進士考試,以「諦觀形勢」
4. 16歲秦檜死
5. 18歲參加金國第二次進士考試
6. 20歲建立2000人武力,一年後21歲併歸耿京麾下。
7. 23歲被南宋高宗皇帝授官,並生擒叛將張安國,寫〈鷓鴣天〉,後獲得江陰僉判。
8. 30歲提出〈美芹十論〉議論有心收復國土。
美芹十論:〈札子〉(序言)下分:〈審勢〉〈察情〉〈觀釁〉〈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詳戰〉
9.「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明.唐順之讚「奇才奇才,與書生語自別!」
10. 上〈九議〉與宰相虞允文,後賦〈菩薩蠻〉表露出感傷落寞。
11.40歲〈摸魚兒〉寫出「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感觸
開始營造新居〈新居上樑文〉,被王藺劾「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介」後罷官
12.後隱居帶湖,寫〈水調歌頭.盟鷗〉一住11年。
13.光宗紹熙二年被詔,任福建提點刑獄、太府少卿、集英殿修撰….卸職回帶湖又修「期思新居」
14.57歲「因病止酒」遣去歌姬,有〈沁園春.將止酒〉得知。又有〈西江月.題阿卿影像〉看出對家中歌姬亦有情。
15.59歲接到「復職奉祠」
16.60歲送朱熹壽詩,有〈破陣子〉把陳亮引為知己。
17.64歲起用知紹興府,有〈西江月〉〈清平樂〉〈永遇樂〉等作。
以詩文及〈洞仙歌〉等表告老之意。死時68歲。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204
1. 以文為詞,博採眾長---204
2. 豪壯、沈鬱、恬適----205
3. 比興寄託,託古喻今---206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208
〈沁園春〉〈賀新郎〉〈西江月〉〈水龍吟〉〈醜奴兒〉〈鷓鴣天〉〈青玉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鄉子〉
第十三章 人比黃花瘦幾分-----李清照
摘要 ----生於北宋神宗元豐7年,卒於南宋高宗紹興25年 ﹝1084A.D-1155A.D﹞享年72歲---212
第一節 字敘裏的李清照----213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215
1. 父為元祐黨人,母是祥符狀元裔:書香門第,多才早慧---215
2. 趙侯一枕芝芙夢,難得鴛鴦詞女共:神仙眷屬,鶼鰈情深---216
3. 歸來堂中考訂精,鬥查覆杯事奇絕:夫唱婦隨,校勘金石---217
4. 吹簫人去玉樓春,腸斷與誰同倚:痛失愛侶、煢獨一身---217
5. 從此流移歷數州,縹緗彝鼎付沉浮:輾轉遷徙、流蕩無依---218
6. 忍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馬且儈之下才:再適張氏,欲人不淑---219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1. 文學成就----220
2. 文學理論:﹝1﹞重視聲律---222
﹝2﹞填詞手法---223
1. 用語要奇
2. 詞要高雅
3. 通篇要渾成
4. 詞要鋪敘,要典重
5. 詞主情致而尚故實
第四節 經典延伸閱讀------224
〈詠史〉〈烏江〉〈永遇樂〉〈行香子〉〈點絳唇〉〈臨將仙〉
第一次面授教學大綱--感謝耿志宏老師
謝謝耿老師無私地提供給奕華 茲公諸於世 供同好分享
錢奕華老師
第一次教學大綱
屈原-----精神科醫生說:中國最早得憂鬱症自殺成功的文學家!
一、摘要---------p2
第一節、史傳上的屈原-------
第二節、生活的際遇
一、生平梗概
1.石洞讀書、巴山野老授經
2.日三濯纓---自幼潔身自愛
3.嗟爾幼志,有以異兮---年少立定志向
4.漫遊香溪﹝17歲﹞、昭府結親
5.入則與王圖議王事,出則接遇賓客
6.心不同兮媒勞,交部中兮怨勞----以傳說創作新歌
7.爭寵而心害其能,王怒而疏屈平
8.貶為三閭大夫---26歲
9.張儀騙楚王
10.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作惜誦
11.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第一次被放逐《抽思》
12.思美人兮,攬涕而竚眙
13.心悅君兮均不知---根據古九歌創楚辭體
14.疾王聽之不聰也,憂愁幽思而作----作離騷
15.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楚懷王死、頃襄王即位
16.惟郢都之遼遠兮,魂一夕而九逝---哀郢
17.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天問
二、性格特質與社會環境----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1.屈原作品簡介
2.作品的分期
3.只剩《離騷》問世
4.作品的藝術特色:a.發展詩經比興手法 b.用字精巧,音律和諧 c.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 d.勁質而多懟,峭急而多露 e.篇體多是長篇巨製 f.創造楚辭體
5.《楚辭》的名義、價值
6.屈氏已死,徒欲卻鮫龍---端午節
7.總評
附錄
橘頌翻譯
輝煌的橘樹啊,枝葉紛披。生長在這南方,獨立不移。
綠的葉,白的花,尖銳的刺。多麼可愛啊,圓滿的果子。
由青而黃。色彩多麼美麗。內容潔白,芬芳無可比擬。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氛霏。賦性堅貞,類似仁人志士。
啊,年青的人,你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竟與橘樹同風。
你心胸開闊,氣度從容。你不隨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
你謹慎存心,決不輕率。你至誠一片,期與日月同光。
願在萬物凋零的季節,我與你結成永遠的知己。
內善外美而不淫,多麼正直而富有文理啊
你年紀雖小,可以為世楷模。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種在這裏做我為人的榜樣啊。
惜誦譯文:
悲傷地講述我內心的憂苦,發泄憤懣抒發憂苦的情愫。如果傾訴不忠誠啊,就讓無私的蒼天來作證。讓五帝做出公正的判斷,請六神參與是非的對質。使山川之神都來陪審,請法官咎繇來審理。竭盡忠誠無私保奉君王啊,反遭排斥就像是多余的贅瘤。不知取巧諂媚背離庸眾啊,只侍賢明君主了解我的內心。言行一致經得住考驗啊,表裡如一無法欺瞞。考察臣子無人勝得過你啊,驗記的方法就在你身邊。行事先君而後已啊,因此與眾人結下仇怨。一心為君王著想無私念啊,卻被眾多的小人無端怨恨。我專心事君毫不猶豫啊,結果卻是自身難保。極力親近君王沒有私心啊,反而成為招來禍事的根由。
系念君王誰也沒有我忠誠啊,全然忘記我貧賤的出身。侍奉君主我忠誠無二心啊,我愚笨找不到獲寵的門徑。忠心何罪卻遭來放逐啊,這是如何也料想不到的事情。行為與庸眾不同而被貶謫,又成眾人恥笑的笑柄。遇到這麼多的責難和詆毀啊,難以言說卻無法解脫。心情抑郁不能傾訴啊,言路被眾人遮蔽無法訴說。內心苦悶我心神不安啊,沒有人能體察我的衷情。心中煩悶話語不能表白啊,想陳述衷情又沒有途徑。退處緘默沒人了解我的苦心啊,大聲疾呼也無人聽取。屢屢失望彷徨不安啊,苦悶煩亂的心緒憂傷慘然。
我曾在夢中攀登上天啊,到半途卻無路可尋。我讓厲神占蔔此夢啊,他說心志雖高沒有輔助也枉然。難道要始終危險孤獨遭冷落?他說君王可思念卻不可依賴。眾讒言猶如烈火可將真金熔化啊,當初你就因此而遭受到禍患。被熱湯燙傷吃涼菜也要吹吹啊,為何如此固執不改變初衷?想要舍棄階梯攀登上天,必然遭到以往失敗的下場。眾人怕與君主離心離德啊,又怎能成為你志同道合的伙伴?同事一君各走各的道路啊,又怎能伸手將你救助?晉國申生是教子的楷模啊,父王昏憒信讒言而使他喪生。鯀的行為剛直不阿毫不猶豫啊,可治水的大業最終也未完成。
我聽說做忠臣容易招來禍怨啊,不以為然認為是誇大其詞。折臂多次而後可以成為良醫啊,到如今才知道果真如此。世上布滿帶繩的短箭啊,鋪開魚網隨時准備捕魚。巧設圈套討好壅蔽君王啊,忠良想側身規避卻無處藏。我徘徊試圖尋找機會啊,又擔心再次遭到禍殃。想要離開這裡前往他鄉,又擔心君王問我將向何往。我想橫衝直撞不問道路,怎奈堅定的方向不容許我這樣。郁結心中的憂怨糾纏隱痛,搗碎木蘭,揉碎芳惠啊,舂碎申椒做充飢的食糧。播種江離,培植秋菊啊,作春天芬芳的干糧。只怕真情不被人識啊,反復地述說一再地申明。身懷美德獨居幽處啊,再三深思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抽思
心裡的憂愁萬分鬱結,孤獨地唉聲嘆氣,不斷悲傷。思來想去,怎麼也不能開懷,只恨長夜漫漫,天總不亮。秋風一吹,萬物都要蕭條。起人當道,真是一片糟糕!你為什麼那樣地容易急躁,你使我心神不安呵,尊貴的香草!
想索性離開故鄉跑向國外,看到人民的災難又鎮定下來。我把菲薄的衷情織成歌辭,想呈現給你呀,我所敬愛。你早先已經跟我約好,我們在黃昏時候見面。但你在半途又改變了,丟掉了我,去和別人纏綿。你把你的美好向我誇耀,你把你的長處向我矜示。你對我說的話全不守信用,你只是無緣故地對我生氣。想乘著你空閑自行表白,心裡害怕又不敢這樣做,我躊躇,但我總想見你,可憐我的心是徬徨無主。
我把這情景編成了歌辭,但你假裝耳聾不肯傾聽,我知道直切的人不會討好,大家也真的當我成眼中釘。以前我所陳述的有憑有據,難道到現在便都已經忘了?我為什麼總喜歡衎衎而談,是希望你的光彩更加輝耀。
願以三王五伯作為你的榜樣,願以彭咸作為我自己的典型。我們一切都要做到盡善盡美,普天下都要傳遍我們的名聲。善行要靠自己努力,不從外來,名聲要與實際相符,不要虛假。哪有不給予的而能得到酬報?哪有不種瓜的而能夠得到瓜?
(小歌)我為美人唱出我的幽情,日日夜夜都沒人佐證。把他的美好向我矜驕,把我的歌辭在耳邊溜掉。(唱)一隻鳥兒從南方飛來,停留在漢水之北。毛羽十分美麗,孤單地在異鄉作客。沒有一個知交,也沒有誰介紹。相隔既遠而被人忘懷,要自薦也沒有路道。望著北山而流眼淚,對著流水而自哀悼。孟夏的夜景本來很短,為什麼長得來就像一年?郢都的路途確是遙遠,夢魂一夜要走九遍。我不管是彎路還是捷徑,只顧南行戴著日月與星星。想直走晊又未能,夢魂往來多麼勞頓。為什麼我的性情這樣端直,別人的看法卻和我不同。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也還不知道我的從容。
(尾聲)水淺灘長,我溯滄浪而上,回望南方,聊以解慰愁腸。怪石崎嶇,行走不如人願。迂口超越,使我進退兩難。遲疑不進,落宿在這北姑。心煩意亂,萬事顛沛糊塗。嘆息悲傷,神魂飛向遠處。地偏路遠,沒人代為訴苦。調整思路,作歌聊以自娛,憂愁難解,有誰可以告訴?
思美人
懷念著我心愛的人呵,揩乾眼淚而遠望。沒人介紹而路又迢遙,有話卻無法成章。我至誠一片而蒙冤,我進退兩難而不前。願每日陳述我的心思,心思沈頓而難表現。願浮雲為我捎信,雲師卻不肯講情。託鴻鳥為我傳書,鴻高飛而不應命。
我難比帝嚳高辛,能遇鳳凰而授卵。要變節而隨流俗,我知恥而有所不敢。多年來我遭受摧殘,毫不減我心中的憤懣。寧失意而長此終身,我何能如掌之易反?我明知正路難通,但我不能不走正路。儘管是車翻而馬倒,我依然望著前途。我再把好馬轡上,請造父為我執鞭。慢慢地走,不必驅馳,讓我把光景留連。指著嶓冢山的西邊,那漢水發源地點。就走到日落昏黃,也莫嫌道途遙遠。我姑且等待明年,豔陽的春日綿綿。我要放懷地歌唱,逍遠在江水、夏水之邊。
哀郢
上天失去了常道啊,讓老百姓害怕自己會犯過失!我屈原和我的親朋好友相離別啊,正當春天的二月被貶謫到東方去。我離開了我的故鄉要前往很遠的地方去啊,沿著長江、夏水來進行我流亡的路{;離開了國門我的內心傷痛啊,在甲日的早晨我出發了。
從郢都出發而離開了我的故鄉啊,心中悵恨精神恍惚不知道要前往何處去!船槳一起搖動船卻徘徊不進啊,哀傷不能再見到國君了。遠望著郢都城裏高大的梓木而長聲歎息啊,眼淚流個不停像是小水珠子一樣。
船過了夏首往西邊航行啊,回頭看龍門已經看不到了。我的心裏眷戀家鄉而滿懷憂傷啊,前途渺茫不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順著風向波浪和水流往前進啊,於是就這樣漂泊天涯當個流浪客吧。冒著洶湧的波濤往前進啊,恍惚之間覺得自己像一隻鳥在天空飛翔不知道要棲息在何處!心李牽掛鬱結而不能夠解開啊,思慮也糾纏在一起而不能開懷。
將要駕著船順著水流來航行啊,上面是洞庭湖而下面是長江。我離開了世世代代所居住的地方啊,現在漂漂盪盪往東邊來。我的靈魂想要歸去啊,那裏有片刻的時間忘了回去!船離開夏浦而我開始思念西方啊,哀傷離開故都一天一天的遠了。登上水中高地來遠望故鄉啊,暫且舒解一下我憂愁的心。哀傷看到楚國廣大的國土上人民生活和樂啊,悲傷看到沿江一帶所遺留下來故舊美好的風俗。
我已經到陵陽還要往何處去啊,往南渡過大水渺茫的長江還要往何處去?沒想到我們楚國的宮殿竟然變成了廢墟啊,怎麼可以讓我門楚國的兩個東門荒蕪了呢?心裏不快樂已經有很長久的一段時間啊,憂愁與憂愁相連接不斷;想起郢都的路途距離此地如此的遙遠啊,中間隔著長江與夏水不可以涉水渡過。恍惚之間我不相信離開郢都啊,到現在九年的時間而沒有回去了!我的心裏憂愁鬱結而不能開通啊,我很失意而含著憂傷。
小人的外表裝著很諂媚的樣子來奉承國君討他的歡心啊,國君實在是很柔弱而很難來堅持他的立場;忠心深厚君子希望進進到國君面前被任用啊,卻被眾多的小人所嫉妒而加以阻礙。他們堯舜高尚的行為啊,光明遠大而接近上天;眾多的小人嫉妒堯舜啊,替他們加上了不慈愛的惡名,國君很憎惡那些不善於表達的美好君子啊,喜歡那些言辭激昂會說話的小人。
眾多的小人每天前進到國君面前來奔走鑽營啊,美好的君子就被疏遠而遠離了。末章說:睜開我的眼睛來四下看一看啊,希望回家一次但何時才能回去呢!鳥兒飛出去最後也要回到他的故鄉啊,狐狸死了也一定把頭朝向出生的山丘。時在不是我的罪而遭受放逐啊,我日日夜夜有何時忘了回去呢。
第二章 曹植
摘要-----------20
第一節 史傳上的曹植------21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
1.攬二喬於東南,樂朝夕之與共----鄴城的安逸生活--22
2.登銅雀台賦詩------建安時期的文學活動
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白馬篇》---24
4.任性而行,飲酒不節-----25
5.七步成詩的故事
6.欲濟川無梁,援筆從此辭《贈白馬王彪並序》---26
7.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洛神賦》-----28
8.西滅違命之蜀,東滅不臣之呉《求自試表》---29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一﹞作品的分期---30
1.建安【曹操】時期
2.黃初【曹丕】時期
3.太和【曹叡】時期
﹝二﹞作品的分類及其藝術特色
1.曹植的詩歌----31
2.曹植的辭賦
3.曹植的散文
﹝三﹞詞采華茂的藝術特色
﹝四﹞對曹植的評價---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五﹞總結評述
白馬篇翻譯
白馬配上金色的羈頭,與游俠結著伴兒向西北奔馳;
莫問這是誰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并州的騎士?
在小時便遠離了家鄉,立志要在沙漠的異地邊境揚名;
日日夜夜良弓從不離手,箭矢接連不斷地向目標飛馳而去。
彎弓,射向左邊的箭靶,離箭,突破右方的目標;
抬起手來,就可以捉到迅捷的飛猱,彎下身去,就輕鬆地摧毁遠方的靶心。
像樹上的猿類一般機警,像虎豹和蛟龍似地勇悍輕捷;
邊境告急的消息不斷傳來,野蠻的胡騎已經數度向我們進軍了。
徵召的檄文從北方傳來,白馬英雄立即催馬登上防禦工事;
所向無敵踏破匈奴的營帳,回師,擊潰鮮卑的刀槍。
我們既投身於刀鋒劍刃的戰場,怎可去看重自我生命的安危?
父母尚且不能盡心瞻顧,何況是妻子與兒女的幸福?
既然已編入壯士的名冊,參加了軍隊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麼私念!
要隨時準備為國獻身,把戰死沙場當作像回家一樣的平常自然。
野田黃雀行
高大的樹木常招惹淒厲的風,大海揚起了滔滔的波濤。鋒利的寶劍沒有握
在手裡,又何必結交許多朋友呢?你沒有看見籬笆間的黃雀嗎?見了鷂鷹
就慌張得自投羅網了。張網的人捕得黃雀十分高興,少年看見黃雀落網便
悲傷。拔出寶劍除去羅網,黃雀就得以高飛。飛呀飛,直飛到天上去,然
後飛下去來感謝援救他的少年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隱逸詩人之宗 陶 淵 明
摘要--------38
第一節 史傳上的淵明----39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
一、生平梗概
﹝一﹞出仕以前
1.井臼弗任,藜菽不給—自幼生活困苦
2.少年壯且厲,撫劍獨行遊—少壯有經世濟民的思想---41
3.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早生貴子、賦詩命子---42
﹝二﹞仕宦之時
1.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
2.豈為五抖米折腰---辭官歸隱---43
3.晉代第一文-----歸去來辭
﹝三﹞歸隱田園
1.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躬耕生活
2.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藉酒賞菊來表達心志--43
3.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辨思生死—44
4. 荒路瞹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寄想桃花源--45
5. 慷慨思南歸,路遐無由缘,關梁難虧替,絕因寄斯篇----遊歴抒懷
6.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疏劍術,奇功遂不成----詠史寄志--46
7.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晚年乞食—46
8.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自祭輓歌
二、交友
1. 文取指達,無適非心---顏言之----47
2. 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王弘----48
3. 三笑圖----慧遠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一、作品藝術特色----49
﹝一﹞語言藝術
1. 善為古語
2. 不避用典
3. 語言直白
4. 有文采音節之美
5. 兼採樂府
﹝二﹞風格特色
1. 平淡閒適
2. 浪漫夢幻
3. 慷慨豪放
4. 委婉諷諭
5. 議論說理
二、文學成就與影響-----51
﹝一﹞文學史上的地位----開創之功
﹝二﹞影響與評價
1. 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責曠而且真
2. 文體省淨,篤意真古
3. 效陶彭澤體
4. 唐人將其與眾著名詩人並稱---52
5. 只淵明是前生---蘇東坡
歸園田居翻譯
自少我便不適應世俗的性格,生性酷愛大自然,錯誤地墮入世俗(名利圈)中,轉眼十三年。 被困的鳥兒想念往日的樹林,被束縛池中的魚會思念舊時的湖。我在南面田野開闢荒地,保存本性回到田園。房子四面有十多畝土地,八九間草屋。榆樹柳樹遮蔽了屋後房簷,桃樹李樹排列在大堂的前面。遠處的村莊昏暗不明,村裡炊煙隱隱約約。狗在深巷中吠,雞在樹頂上啼。 家居生活中沒有世俗事務,寧靜的生活環境有較多閒暇。長久在籠中的我,再次可以回到自然。
飲酒20首之5
寄身在俗世間,卻沒有車來人往的塵囂喧嘩。問你怎得如此呢?心境若能遠離人事的煩雜,居處自然就偏僻寧靜了。
在屋東的籬邊採摘菊花,偶抬頭一見廬山,益覺悠閒自得;黃昏時分,雲霧繚繞,山色佳美,倦鳥成群結伴歸林。這樣的生活中有著真淳樸實的意境,我已經了然領悟,心想辨明分說,卻一時不知如何表達。
歸園田居五之三
在南山下種植豆子,雜草茂盛而豆苗卻很稀少。早起去清除雜草,一直到天黑月亮出來才扛著鋤頭回家。道路很狹窄,路邊的草木卻長得很高,黃昏的露水沾染著我的衣服。衣服即使被露水沾溼了,也沒有什麼值得憐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了。
海鷗何事更相疑─王維
摘要--------56
第一節 史傳上的王維----57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
15嵗離家遊歷 16歲寫洛陽兒女行 17嵗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9---桃源行 20---息夫人
22歲考取進士,受官--- 太樂丞,後在濟州司參軍,遊歷齊、魯、冀一帶,29歲﹝開元16年﹞回到長安。次年與孟浩然、張九齡等交遊往來;32歲妻亡孤居-------p60 開元23年---左拾遺 41歲張九齡、孟浩然死,有感於世事無常,再加上與‘道光禪師’來往,塵思漸息,42嵗選擇終南山作為隱居之所,隱居近3年,寫了許多知名的山水田園詩。
45歲得到「輞川別墅」與裴迪往來和詩題詠,釐維輞川集行世。
46歲回京任「侍御史」,51母歿;56歲﹝天保14﹞遷給事中,11月安祿山造反。
肅宗至德2年收復洛陽,收到宥免。至德3年授太子中允,與杜甫、岑參等唱和,61歲轉尚書右丞,62歲卒。-------62頁
第四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62
1. 澄靜空寂,禪意盎然-------路柴、辛夷塢
2. 詩中有畫、繪形繪色-------渭川田家、山中
3. 用典、含蓄、音律、閒逸----
第五節 經典作品延伸閱讀
鹿柴翻譯
空寂幽深的山林裡看不見人影,只是偶爾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
落日餘輝透入深密的樹林之間,返照在樹下翠滴滴的青苔上面。
竹里館
我獨坐在幽靜的竹林裡,撫弄著絃琴,又拉長聲調來呼嘯。
在這幽深的竹叢中,沒有人知道,只有皎潔的月亮不時地來照拂我。
酬張少府
我到了晚年只喜歡清靜,對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
想到自己並無好的謀略,徒知返回到舊日的園林。
迎著松林清風解開衣帶,伴著山間明月獨坐彈琴。
你要問官運亨通的道理,唱漁歌我駛入深處水濱。
山居秋暝翻譯
剛被新雨洗淨山谷分外空明幽深,晚來天氣爽朗充滿了秋意的清新。
明月照進松林月色透出一片蒼青,泉水流過山石不時響起淙淙樂音。
竹林喧響是洗衣姑娘走上回家路,蓮葉紛披是急駛小艇歸去的漁人。
儘管春光消歇秋色一樣令人眷戀,誰說山中不可久留我願在此存身。
過香積寺翻譯
我不知道香積寺位於哪裡,走了好幾里路看到的都是雲氣瀰漫的山峰
參天的古木蔽得連一條小路都找不到,在這深山裡,鐘聲到底是哪裡傳來的呢?
泉水流過亂石發出淙淙的聲響,月光落在青松上使人感到一股寒意
快到黃昏的時候,空寂的清潭灣處,使我身心禪定忘了一切雜念
洛陽兒女行翻譯
洛陽城裏有個少女,和我對門而居;顏容十分俏麗,年紀正是十五有餘。迎親時,夫婿乘騎的是玉勒青驄馬;侍女端來的金盤,盛著膾好的鯉魚。畫閣朱樓庭院台榭,座座相對相望;桃紅柳綠垂向屋簷,隨風擺動飄揚。她打扮好了,被送上絲綢香木車子;精美寶扇遮日,迎歸鮮艷的九華帳。丈夫年紀輕輕就有權有勢,富貴輕狂;意氣驕奢,大大超過了富豪石季倫。自己憐愛嬌妻,親自教她練習歌舞;把稀世罕有的珊瑚送人,毫不可惜。徹夜歡娛,春窗拂曉才滅九微燈火;燈花片片飄落,掉在雕花環形窗格。嬉戲之後,她從無溫習曲子的功夫;梳妝好了,只坐在香爐邊熏透衣裳。洛陽城中認識的人,儘是富貴豪華;日夜往來的,都是趙李般大戶人家。西施潔淨美麗,誰去憐愛這樣姑娘;貧賤的時候,只好在若耶溪頭浣紗。
3.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 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 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 松月夜窗虛
觀獵
朔風強勁弓弦發出了嗚嗚鳴吼之聲, 原來是將軍到渭城的郊外狩獵去了。
此時原野乾枯獵鷹眼銳而行動迅捷,冬末的積雪融盡驅馬逐獸更顯輕快。
慶祝狩獵成功飛快地馳往新豐宴飲,酒畢宴罷於是又迅速整裝返回軍營。
歸向軍營的路上不禁回頭眺望獵場,只見大野茫茫暮雲遼闊無盡而低平。
積雨輞川莊作翻譯
一連下了幾天雨,林子裡瀰漫著潮濕的空氣,連炊煙的上升也顯得遲緩。
種田人家蒸好藜菜,煮熟黍米,送別東邊的田里給農人吃。廣大的水田上飛著白鷺鷥,夏天濃密的樹蔭下,有黃鶯宛轉啼叫。我在這閑靜的山中學習靜修的功夫,
觀察木槿花的朝生暮落。有時又在松樹下吃些清淡的素齋,享用味淡食甘的露葵。
我是個鄉下老人,早已罷官歸隱,不與人爭,海鷗又何必對我有所猜疑而不肯親近我呢?
相思翻譯
晶瑩閃亮的紅豆,產於嶺南;
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
願你多多採摘它,嵌飾佩帶;
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
明朝散髮弄扁舟--------李白
摘要----------68
第一節 史傳上的李白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生於武周長安元年---死於唐代宗寶應元年---62歲﹞----71
5歲讀發蒙書,10歲讀詩書及諸子百家,15歲學劍術,接受到家思想薰染。
18歲至成都﹝大匡山﹞隱居讀書,20歲來到成都,此後大約三年,李白都回到大匡山讀書。--------71
24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直到27歲。27歲住安陸的壽山,大約是這一年結婚---許夫人。------72
與許夫人結褵三年左右,都住在安陸,隨著年歲增長﹝30歲﹞自覺必須積極求取功名;首途來到長安,拜謁丞相張說的字次子駙馬,沒有做出對李白直接的幫助。生活困頓潦倒,幸得陸調的幫助。後做《行路難》詩。------73
31歲初夏離開長安,經過開封,到宋城,由漢梁孝王「梁園」古蹟,做梁園吟。32歲邱返回安陸。33歲又起求仕念頭,34歲到襄陽,謁荊州長史韓朝宗,由無著落。40歲夏離開安陸,移家東魯,寓居任城,與韓准、裴政、孔朝父、張叔銘、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酒賦詩,號竹溪六逸。
42歲﹝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之薦,奉玄宗之詔,二赴長安。賀知章嘆為「天上謫仙人」。第二年,李白奉命作〈宮中行樂詞〉;暮春又奉詔作〈清平調〉三首。----逐漸厭倦做「御用文人」。44歲﹝天寶三年﹞賀知章賜准還鄉,李白非廊廟器,賜金放還。一生兩次入長安,第一次失望而返,第二次離開時心情是悲愴的,這三年﹝42—45歲﹞,寫了許多詩,前期是報效朝庭的狀語,後期時露憤懣的情緒。---75
四月離開長安,取道洛陽,與杜甫﹝33歲﹞相遇,45歲來到任城,略置田產。此後十年左右,李白將子女安頓於任城,自己隨性遊歷。直到50素左右,才醒悟此生立功無望,轉以立言為務。
肅宗至德元年九月,李白至廬山,永王璘徵召,可憐李白自至德二年應朝永王軍幕道永王兵敗,前後不滿一個月的時間,就成為叛逆罪臣。他因做擁王璘事而遭流放「夜郎」---57歲。次年三月遭特赦,旋即返回金陵。上元二年,60歲的李白流落江南。62歲病死當塗。
第二次面授簡要大綱
謝謝耿老師熱情提供大綱
奕華 再稍做整理
第六章 詩是吾家事,一飯不忘君-----杜甫---88
摘要---88
第一節 史傳上的杜甫----89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90﹝生於睿宗景雲三年---死於代宗大曆五年712---770AD﹞59歲
1. 遠祖----杜預,祖父初唐詩人----杜審言
2. 4.5歲時母親去世,壯遊詩:七齡思即壯,開口永鳳凰-----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91
3. 19歲﹝開元18年---730AD﹞以後展開遊歷生活。24歲從吳越回到洛陽,參加進士考試。----不第。25歲再度遊歷,範圍齊、趙一帶。29歲至兗州探望父親,30歲從山東回到洛陽,這一年可能與司農楊怡的女兒結婚。
4. 33歲﹝天寶三年﹞結識李白。---92.93
5. 35歲自山東回洛陽,動身往長安謀仕途,落選。
6. 40歲﹝天寶十年﹞在常生活艱辛,線三大禮賦受皇帝賞識,仍不了了之。秋天染瘧疾。41歲又與高適、岑參、儲光羲往來。《兵車行》問世。
7. 42歲《麗人行》問世。
8. 43歲長年求仕不成,萌生退志。44歲任「右衛率府冑曹參軍」八品小官。十月探望奉先縣妻兒,寫下《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95.96
9. 46歲〈至德二年〉赴陝西鳳翔,任左拾遺。又寫《北征》長詩
10. 47歲時與王維、岑參、賈至、嚴武等人唱和。後貶華州司功參軍,六月初長安,從此未回長安。--96
11. 48歲寫《三吏》《三別》,49歲寓居草堂。--96.97
12. 51歲後流亡梓州。52歲嚴武薦杜甫為節度使署中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54歲嚴武去世,杜甫去蜀。
13. 59歲死----98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99
一、 憂國憂民、社會寫實---99
二、 沉鬱頓挫,深情理性—100
三、 語言精準,技巧講究---101
四、 各體兼備,影響深遠----101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第七章 匹夫而為百世師-------韓愈
摘要-------108
第一節 史傳上的韓愈﹝生於唐代宗大歷三年---穆宗長慶四年﹞768AD---824AD,得年57歲---109.110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11
1.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幼年孤苦,鞠於長嫂
2.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再落第、飽嘗冷暖
7歲讀書,13能文,19獨自至京師參加進士考試,25歲始中進士。然無人賞識,作《馬說》-----112
3. 宦途竟寥落,鬢髮作差池---直言無忌,宦海浮沉----113
29歲認汴洲觀察推官,34歲﹝801AD﹞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接觸文人學士,對日後古文運動提供助力。36歲任監察御史,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貶陽山令。45歲復任國子監博士,作《進學解》50歲﹝元和12年﹞隨宰相遠征,平亂有功,作《平淮西碑》
4.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骨惜殘年----諫迎佛骨、貶謫潮州﹝元和 14年,韓愈"52歲"﹞
5. 銜命山東撫亂師,日馳三百自嫌遲---戮力從公、政聲斐然—114
潮州政績斐然,穆宗即位,調為國子祭酒。55歲說服叛將王廷湊,任吏部侍郎,後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長慶4年,敬宗即位,12月卒。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116
一、 文學成就
1. 各體兼備---116.117
2. 散文氣勢雄建,縱橫開合,語言精鍊,巧譬善喻。
3. 中唐奇險詩派代表人物。
二、 文學理論-----118.119
1. 倡導古文運動,反對駢體文。
2. 文以明道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第八章 文章已滿行人耳---白居易
摘要-----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享年75歲 ﹝772—846A.D﹞----124
第一節 史傳上的白居易---125.126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27
1.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夙慧早現,刻苦讀書-----127
15.16歲由江南到長安,《賦得古原草送別》顧況激賞之。17歲寫下《王昭君》兩絕句。
2.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勤奮有成,敢言直諫—128
29歲中進士﹝貞元16年﹞結識元稹,與之唱和。35歲﹝元和元年﹞捷是陳鴻,作長恨歌。37歲受憲宗賞識拔擢,擔任左拾遺﹝諫官﹞,敢直言,寫下許多諷諭詩,《賣炭翁》---129
3. 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政治失意,明哲保身---129
40歲﹝元和六年﹞母去世,丁憂三年,服喪期滿擔任「太子左贊善大夫」44歲貶江州,45歲做《琵琶行》----130
4. 為感君恩須暫起,盧峰不擬住多年----趨避黨爭、遠之杭州—131
47歲﹝元和十三年﹞任忠州刺史,一年多後被召回京師,仕途順利。但牛李黨爭起,避免捲入,請求外放。--131
5. 睡到午時歡到夜,回看官職是泥沙---詩酒晚年、致仕歸隱---131
文宗太和元年﹝827A.D﹞回到長安,58歲決議引退。晚號醉吟先生。---132.133
第五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133
「元白體」--詩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詩歌是「補察時政,械導人情」。---134
1. 諷諭詩---134.135
2. 閒適詩---135
3. 感傷詩
4. 雜律詩
第六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136.137
第九章 獨恨無人作鄭箋-----李商隱---140
摘要 生於唐憲宗元和七年,卒於宣宗大中十二年 ﹝812A.D-858A.D﹞
第一節 史傳上的李商隱----141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42
1. 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以倚之親—父親早逝、童年多艱-----
父李嗣曾任獲嘉縣令,隨至浙江,10歲父過世後回到滎陽。服喪期滿舉家遷至洛陽。16歲時寫作文章在文壇轟動。
2.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捲入黨爭、宦途坎坷----143
17歲開始參加考試,26歲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綯幫助下考上進士。令狐楚在生活上給予資助,並指導她寫駢文。因此,義山文峰受其影響,致力於駢文創作,好用典故,對偶工整,寄託遙深,措詞委婉。
27歲娶涇原節度使王茂元之女,婚後感情深厚。
39歲王氏不幸去世,寫下許多悼亡詩。當時牛李黨爭,有提攜之恩的令狐楚父子為牛黨,月父王茂元則屬李黨,兩黨接百般排擠他。
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複審被除名。洛帝後回到涇州,寫下《安定城樓》詩---144
27歲--開成四年﹝839A.D﹞通過吏部考試,任秘書省校書郎,不久又受到排擠,去職。開成五年文宗駕崩,武宗即位,李黨李德裕任宰相,義山﹝30歲﹞回京師,任秘書省正字。不久母喪丁憂三年。會昌五年﹝845A.D﹞武宗卒,宣宗即位,令狐綯為宰相,李所重用朝臣遭貶逐。
3. 鄭亞為貴州刺史,邀其擔任幕僚,答應前往;自大中元年至大中九年擔認鄭亞、盧弘正、柳中郢等幕僚。後柳中郢被召回長安,義山亦隨之。並在柳薦舉之下擔任鹽鐵推官,有機會漫遊江東ㄧ帶,南遊旅途中,旅途困頓引發詩人身世之感。《風雨》詩、《寶劍篇》寫出施人懷才不遇的悲憤。
4. 不久去官返回鄭州,身體贏弱,心志消沉,臥病不起,結束一生。
得年47歲。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1. 駢體文
2. 詩:﹝1﹞無題詩失敬矇矓,用意隱曲----149
﹝2﹞詠史詩鎔裁古事,託諷深刻
﹝3﹞詠物詩辭多比興,妙於象徵---150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第三次面授大綱
奕華簡單整理,不足處同學加油了。
第十章 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156
摘要---156
第一節 史傳上的李煜----157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59﹝生於後晉高宗天福二年---死於宋太宗興國三年937---978AD﹞42歲
1. 937.七夕出生,因重瞳,祖父取名「從嘉」字「重光」
2. 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懦弱症候群
3. 25歲﹝961.7.29﹞成為南唐國主。--160
4. 39歲肉袒請降。〈渡中江望石泣下〉作品明顯分前後兩期。
5. 39歲以前作品:風格清雋婉約,敘述奢靡浪漫宮廷生活。
重要作品:〈一斛珠〉〈菩薩蠻〉〈玉樓春〉—163
6. 39歲以後作品:〈破陣子〉〈相見歡〉〈烏夜啼〉〈虞美人〉—165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166
1李煜後期作品擴大詞的境界
2高度的抒情技巧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子夜歌〉〈望江南〉〈清平樂〉〈長相思〉〈浪淘沙〉
第十一章 千古風流人物-------蘇軾
摘要-------172
第一節 史傳上的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036---1101,享年66歲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76
1. 眉山生三蘇,草木盡皆枯----------------書相傳家,聰慧過人
2. 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拔萃登科、頭角崢嶸—176
3.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宦海浮沉、輾轉多方---177
4. 柏臺霜氣夜淒淒,風動琅璫月向低-------烏臺詩案、下獄幾死----179
5.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情-------謫居黃州、亦仕亦隱----180
6. 筋力疲於往來,日月適於道路-----------元祐時期、自請外放----182
7.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遠貶蠻荒、千磨萬折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183
1. 窮極變化的散文----184
2. 風格多變的詩
3. 眾美兼具的詞----185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
1.散文:〈前赤壁賦〉----186
2.詩:〈惠崇春江晚景〉〈於潛僧綠筠軒〉〈荔枝嘆〉〈梅花〉〈遷居臨皋亭〉---187
3.詞:〈沁園春〉〈江城子〉〈念奴嬌〉〈永遇樂〉〈碎落魄〉〈臨仙江〉〈卜算子〉〈西江月〉〈水龍吟〉---188
第十二章 不念英雄江左老---辛棄疾
摘要-----生於南宋高宗紹興十年—卒於寧宗開禧三年,享年68歲﹝1140—1207A.D﹞-------192
第一節 史傳上的辛棄疾---193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196
1. 出生時是岳飛大敗金人於偃城,次年卻以莫須之罪名處死。
2. 10歲師事蔡松年,與黨懷英同學,祖父辛贊經常帶後輩登高懷遠,不忘收復失土,施以文武合一教育。
3. 15歲參加金國進士考試,以「諦觀形勢」
4. 16歲秦檜死
5. 18歲參加金國第二次進士考試
6. 20歲建立2000人武力,一年後21歲併歸耿京麾下。
7. 23歲被南宋高宗皇帝授官,並生擒叛將張安國,寫〈鷓鴣天〉,後獲得江陰僉判。
8. 30歲提出〈美芹十論〉議論有心收復國土。
美芹十論:〈札子〉(序言)下分:〈審勢〉〈察情〉〈觀釁〉〈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詳戰〉
9.「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明.唐順之讚「奇才奇才,與書生語自別!」
10. 上〈九議〉與宰相虞允文,後賦〈菩薩蠻〉表露出感傷落寞。
11.40歲〈摸魚兒〉寫出「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感觸
開始營造新居〈新居上樑文〉,被王藺劾「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介」後罷官
12.後隱居帶湖,寫〈水調歌頭.盟鷗〉一住11年。
13.光宗紹熙二年被詔,任福建提點刑獄、太府少卿、集英殿修撰….卸職回帶湖又修「期思新居」
14.57歲「因病止酒」遣去歌姬,有〈沁園春.將止酒〉得知。又有〈西江月.題阿卿影像〉看出對家中歌姬亦有情。
15.59歲接到「復職奉祠」
16.60歲送朱熹壽詩,有〈破陣子〉把陳亮引為知己。
17.64歲起用知紹興府,有〈西江月〉〈清平樂〉〈永遇樂〉等作。
以詩文及〈洞仙歌〉等表告老之意。死時68歲。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204
1. 以文為詞,博採眾長---204
2. 豪壯、沈鬱、恬適----205
3. 比興寄託,託古喻今---206
第四節 經典名作延伸閱讀---208
〈沁園春〉〈賀新郎〉〈西江月〉〈水龍吟〉〈醜奴兒〉〈鷓鴣天〉〈青玉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鄉子〉
第十三章 人比黃花瘦幾分-----李清照
摘要 ----生於北宋神宗元豐7年,卒於南宋高宗紹興25年 ﹝1084A.D-1155A.D﹞享年72歲---212
第一節 字敘裏的李清照----213
第二節 生活與際遇----215
1. 父為元祐黨人,母是祥符狀元裔:書香門第,多才早慧---215
2. 趙侯一枕芝芙夢,難得鴛鴦詞女共:神仙眷屬,鶼鰈情深---216
3. 歸來堂中考訂精,鬥查覆杯事奇絕:夫唱婦隨,校勘金石---217
4. 吹簫人去玉樓春,腸斷與誰同倚:痛失愛侶、煢獨一身---217
5. 從此流移歷數州,縹緗彝鼎付沉浮:輾轉遷徙、流蕩無依---218
6. 忍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馬且儈之下才:再適張氏,欲人不淑---219
第三節 文學成就與特色
1. 文學成就----220
2. 文學理論:﹝1﹞重視聲律---222
﹝2﹞填詞手法---223
1. 用語要奇
2. 詞要高雅
3. 通篇要渾成
4. 詞要鋪敘,要典重
5. 詞主情致而尚故實
第四節 經典延伸閱讀------224
〈詠史〉〈烏江〉〈永遇樂〉〈行香子〉〈點絳唇〉〈臨將仙〉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97下家庭諮商與輔導重點分享 蛛蜘學長整理
97下家庭諮商與輔導重點分享 蛛蜘學長整理
有些我不知道所以沒有放在裡面 這是我自己的見解不知道解答的正不正確請指教
一、 解釋名詞:
1. 家族治療:
是一種藉由家庭成員來幫忙釐清及改變各種有問題的、不適應的、自我挫敗而又重複發生的關係型態。
2. 認知行為取向:
找出各按錯誤思考,以替代性思考協助個案取代錯誤思考。
3. 心理動力取向:
認為是經由小時候心理壓抑導致往後的心理問題,所以很強調童年。將家庭功能不良係因為家庭成員角色互補的失敗、持續未解的衝突,以及偏見的代罪羔羊所致,此派治療重點在強調處理當事人的過去。
4. 認知行為治療取向:
藉由影養個人思考模式,來改變思想與行為,主要以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家中特定的行為問題,而非以家庭動力的全面了解。
5. 結構取向的理論:
強調家庭單元的主動性,組織的整體性,以及家庭經由溝通模式形成的組織行為方式,並以家庭成員間的聯盟、界線、與權力關係來描述家庭系統認為許多疾病是家庭結構或權力運作不良之反應。重視家庭溝通、行動及參與,重新安排或調整家庭結構以解決家庭問題。認為了解人最好的方式,是評估當事人在家中的人際關係。
6. 後現代主義家族治療:
後現代主義家族治療為新時代取向模式,脫離過去重視客觀證據觀點,強調人類依其語言建構對主觀真實,認為家庭成員為家庭問題的解決專家,運用敘事的隱喻、家庭過去正向例外成功經驗、建構家庭問題改善之遠景,讓家人共同參與,探討多元家庭的型態。
7. 米蘭/系統取向:
此派目標,賦予家庭生活模式新的意義打破家庭心理遊戲,讓家庭成員得到新意義、新價值,重於對治療的洞察與行動。
8. 溝通/策略取向理論:
溝通理論→治療者主要的任務再於維持特定計畫與策略,以解決當前問題為治療目標。策略取向家族治療理論為實用取向,治療重點在過程,重視治療過程家庭中的權力、控制與階層等主題,而且是問題解決導向。
9. Bowen取向理論:
其理論可視為心理動力論與系統論之間的橋樑。重視當事人過去與現在的經驗,並經家庭概念化為情緒關係系統,並提出連鎖概念,如自我分化等。
10. 經驗/人本治療取向:
學者認為人有權自我決定,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中,經由克服困境中的學習得到成長與成熟,重視當事人的此時此刻的經驗。另有學者強調個人性支持的重要,藉此有助於當事人的自我覺察,進而能有自尊的與家人清楚的溝通。
11. 家庭生命週期:
所謂的家庭生命週期就是將家庭按照其發展過程,劃分成若干個不同的階段。即指出家庭生命週期視家庭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從出生、成長、成熟、衰退到死亡,如同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循序漸進;相同地,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不同,便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與特質。每一階段任務的完成對家庭的發展是相當具影響力的。
12. 依附風格:
Bowlby認為個人依附風格 /特質的發展,約在出生6各月到1歲間,嬰兒會隨當時的情境調整與母親(主要照顧者)的距離,尋求親近或接觸,已獲得安全感。一旦嬰兒與母親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之後,其促使嬰兒對母親與週遭環境產生安全感與信任感,因而能毫無顧忌的探索環境,能夠忍受與母親分離,發展出對自己的信任與自我價值,成為獨立的個體。
13. 分離個體化:
個體人格的發展,必須從與母親共生的狀態中分化出來,建立獨立的自我,才是健康的發展。
14. 環複模式:
整合了家庭系統及家庭治療的觀點,主張在家庭系統中1.凝聚力:指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親密及成員個人可自治的程度。2.適應力或彈性:指家庭系統是否具彈性、具有改變的能力。3.溝通:包括聆聽技巧、說話技巧、自我掲露、跟隨、尊重與專注。等三向度是決定婚姻與家庭功能最重要的三個因素。
15.共親職:
是父母間在父母角色上的彼此關聯性,當彼此再養育孩子時有重疊或分擔責任、或有彼此支持合作時即會發生共親職的現象。
16.MCMaster:
該模式認為家庭具有三大任務:1.基本任務:指家庭成員如何解決與日常生計有關的問題。2.發展任務:指家庭成員如何提供個別成員發展上的需要,處理一些因成長而改變的問題。3.危機任務:強調家庭對緊急、危機事件的處理。
17.恆定狀態:
家庭系統內會透過回饋回路,以維持家庭的平衡,及成員在彼此互動、相互影響的回饋回路過程中,彼此會不斷尋求交流與平衡的調節機制以維持系統的恒定,是一種動態歷程。
18.三角關係:
家庭關係中的三角關係的概念是由三人組成單位的一種關係。認識這種關係形成的過程,是了解家庭如何努力維持其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系統所不可缺的。所謂三角關係,大家都知道包括三個人如父母和一箇孩子,或二個人和一個問題。
19.家庭次系統:
家庭系統理論認為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完整體」,以其獨特的結構、規則和目標來運作;每個家庭也都是一個系統,由一群互異與互賴的分子組成,依著每個家庭的動力歷程來面對種種難題,以維持家庭的平衡。
在家庭系統包含四各主要次系統,分別為夫妻次系統、親子次系統、手足次系統與最小的次系統-個人。
20.界限:
規定個體誰可參與及如何參與該次系統的規則,這規則也意味著個體知覺到雙方該如何互動的依據。界線並非僵化不變它是具滲透性、可改變性的,但他也有可能僵固難以跨越。
21..打破平衡:
治療師暫時性的偏向支持某一成員來干擾家人間權力不均衡、或階層的問題。
22.行動促進:
是指治療師主動在治療時間內,創造出成員功能不良溝通的現場,要求成員將在家庭中處理問題的情形再治療室中展現,並且試著用治療師建議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在這些過程中,原有互動或和權力模式會呈現出來,並看其失功能處,而此時治療師即會介入修正、教導使用新的互動模式,鼓勵成員去使用並體驗新的互動規則,經由行動來重演問題,並進一步解決問題是此技術的目的。
23.架新框:
是指重新定義問題行為,放於另一個合理解釋的新脈絡中,已使其意義或重要性發生改變,以便提供更有建設性觀點。架新框,即是重新標示問題。
24.自我分化(自我整合程度):
所謂自我分化乃是區分理智與情感歷程的能力,分化高者不受情感引導,理智高但非無感情,而是不被瞭解的情緒所驅使分化,目標是追尋二者的平衡,即為家庭歡樂又不過度涉入家庭情緒。
25.三角關係(情緒張力):
Bowen認為家庭情緒系統的基礎是三角關係,家庭融合程度越高,三角關係就越強烈、明顯,當二個家人關係的焦慮升高時,就會將一個容易受傷的第三者牽扯進來,以稀釋焦慮,家庭中分化最差的人特別容易受到三角關係的傷害。有時三角化演變成多重三角關係:父母不滿意→母拉老么(聯盟)→老么與老大衝突,老大變代罪羔羊。
26. 核心家庭情緒系統:
所謂情緒截斷乃是指逃離原生家庭未解決的情緒束縛,通常表現在退縮或逃離父母的家庭,或否認他對目前生活之重要性。愈糾結者,焦慮愈高,愈以疏離冷漠自我欺騙方式尋求解脫。 Bowen認為,如果父母與祖父母之間有情緒的截斷,那麼父母與他們子女發生這種截斷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尤其治療師本身,必須對自己內化的家庭保持接觸卻又不被束縛,才不會被案主家庭的處理產生影響。
27. 家庭投射歷程:
所謂家庭投射歷程是指,自我分化不佳的父母,將本身的不成熟投射或傳遞到孩子身上的過程。此種投射歷程,便是透過「父親-母親-孩子」的三角關係來進行傳遞,可能因而降低孩子自我分化的程度,或間接地傷害了孩子的情緒。
28. 情緒截斷:
當事人嘗試各種策略未抗拒融合。從未解決的情緒束縛中逃走,而非真實的解脫。與家人的溝通是表面的、不真實的、簡短的互動。可能有代間傳遞。人們在分離時刻處理他們與父母或原生家庭的依附議題的方式。
29. 多世代的傳遞過程:
選擇相似分化程度的配偶與家庭投射歷程,會導致下一代自我分化程度低落。當家庭遇到嚴重的壓力或焦慮,較早的世代可能會發展出嚴重的功能不良。
30. 手足位置〈功能位置>真實位置〉:
Toman 所認為的,個體的人格會受其在家庭之手足地位與出生序所影響。一般來說,出生並成長在同一家庭的小孩,在個性與人格上還是存有很大的個別差異,而Toman 的假設是說,因為每個孩子的出生序不同,所以會發展出不同的人格特質。所以在選擇婚姻的另一半時,若是選擇與自己手足地位相近的人,則婚姻成功的機會愈大。
31.社會退化:
社會就像家庭一樣包含了未分化與個體化的壓力,在長期壓力下如人口成長、自然資源減少、經濟不景氣……..焦慮的社會社會氣氛就產生了,想要團結想要獨立的相對力量就產生了,結果就產生更大的不安與焦慮,就是BOWEN說的社會退化他建議在理性與情緒間做分化,讓社會更理性做決定而非用感情來行動,用急救包紮方法解決。
32.家庭情緒系統:
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日子都是不斷的想在「同時想追求個人自主性」與「家庭連結性」的兩股力量之間找到平衡點。
33..Virginia Satir:
是家庭治療的先驅,甚至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意思是指家庭治療是由她始創的。
34.聯合家庭治療學派:
以經驗人本為導向的經驗是家族,Whitaker認為人有權自我決定,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中,經由克服困境中的學習得到成長與成熟,重視當事人的此時此刻的經驗。Satir則強調個人性支持的重要,藉此有助於當事人的自我覺察,進而能有自尊的與家人清楚的溝通。
35.家庭圖:
Bowen相信,多世代的關係型態和跨世代的影響力,是了解目前核心家庭運作的關鍵。故Bowen提出家庭圖,將至少三代的家庭狀態之紀錄與資料畫成圖表,以了解現在問題之根源。並用於追蹤家庭中重複發生的行為模式。
36. 家庭圖:
Virginia Satir的家庭圖以簡單圖示及文字顯現家庭相關成員的基本資料,基本上家庭途可將家庭重塑中會出現的家人或「演員名單」象徵化的呈現。
37.雕塑:
Virginia Satir認為人可以學習自我覺察,表達自己的內在世界,並且重新組織,界定與解釋這些圖像。同時也可以冒險去為自己增加新的面向,進而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出新的意義,使自己更能回歸本質。因此她常使用「.雕塑」為媒介,幫助當事人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習位自己及互動的關係中負責。
38..家庭重塑:
即是一個幫助當事人瞭解自己的家庭背景的有效方式。
39.振奮性引導:
以一種興奮與喜悅的聲調、動作、表情或用字來表示,藉此發出家庭諮商原支持與鼓勵訊息,尤其是當個案有所行動、改變與解決問題時。
40..循環問句:
以逆向而行的方法問個案對另一個人的觀點,而非個案本人的想法,以避免原有的立場,並促使個案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也使他們更去觀察、體會對方的心聲。
41.. 隱喻:
簡單說就是用一種比喻來描述當事人遇到的困難,例如大家讀教科書遇到專有名詞,像是掉入一泥沼裡無法前進。使用譬喻來幫助當事人澄清感覺或想法。
42..自我環:
Stair主張每人的核心-自我有八個分離但互相聯繫的要素,也是就自我環,這八項同心圓般的環,這每一個部份都是個人要整合了解自己的,才能有幸福感。八個互相也才協調更為整合的自我。
這八個部份為:生理(身體)、理性(思考邏輯、事實處理、左腦活動等)、情緒(感覺直覺、右腦活動)、感官(感覺、觸、視、嗅、味覺)、互動(我與他人的溝通)、情境(顏色、聲音、運動、時間、空間、溫度等)、滋養(固體液體攝取增加能量)、精神(生命意義、靈魂、生命動力)。stair相信每人都有正向成長的潛能,諮商失事幫助人運用自己潛能。
44.假設架構問句:
是邀請家庭成員進行腦力激盪,假想問題已解決或目標已達成,她會是什麼樣子,與線在的不同在哪?並鼓勵家庭成員去做目前可做的一小部份。
45.正向回饋架構:
暫停醞釀階段後的正向回饋一同個別諮商包含讚美、訊息提供及家庭作業三部份。
46.評分問句:
讓家庭成員從1~10的等級去評量每個人對事件所賦予意義之差異,目的在誘發病程清關於家庭關係的混淆想法。
47.因應問句:幫助發現個案的資源。
二、自我評量題目
【一】、家族治療跟一般諮商最大的同異為何?
答:(一)相同處:
1.皆為專業心理諮商的一種,目的都在協助當事人。
2.提供服務者皆具受過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心理諮商或社會公作專業教育訓練。
3.實施者依法具有專業證照。如醫師、(臨床或諮商)心理師或社工師證照。
(二)不同處:
1.家族治療使用的觀點是系統論的,而不是單一個人。
2.婚姻(或稱伴侶)與家族治療是較新的助人專業領域。
3. 婚姻(或稱伴侶)與家族治療目前在美國頗為盛行。
【二】、試述影響家族治療發展的演進或發展的相關因素為何?
答:(一)人的因素:要感謝許多學者不斷的鑽研、探索、修正與當事人及家屬的參與回饋與建議,讓後代子孫有案例與文獻可參考。
(二)時空因素:除了人的因素外,時空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時代不同情境會影響家人關係互動與相處支和諧與親子關係的再適應或衝突與家庭議題密切相關。
(三)文化因素:不論任何國家民族,都不能不重視家庭的重要及影響,而在各國家或民族,家庭文化有其相同性也有其獨特性,因此家族治療於我國運用時也必須考輛國情化。
(四)概念因素:一個理論是否能為人所接受,不僅學者或實務工作者的觀點,也包括受服務的當事人,同時要考量下列幾點:1.社會接受度2.專業化發展3.家族治療理論概念的發展性。
(五)經驗因素:由家族治療發展的演進,可以了解影響家庭治療的相關因素,由這些因素累積的經驗或由實務工作者累積多年來一個一個個案,一個一個家庭累積下來的成功經驗或失敗中修正的經驗,能夠存活下來就是一種證據。
【三】、試述家庭諮商與輔導發展的簡史。
答:(一)醞釀時期(二)明芽時期(三)發展時期(四)運用時期(五)黃金時期(六)整合時期(七)科技整合時期。
【四】、試述家族治療、家庭諮商與輔導發展的現況。
答:(一)眾家爭鳴,各有特色(二)為助人專業學界及實務界所接受(三)因應時代,推陳出新(四)實務者兼習各派,派系分野界線不清(五)專業化證照制度,專業學會之成立,保障接受家族治療服務品質(六)家庭問題逐漸被重視(七)家族治療跟一般諮商最大的同異。
【五】、影響婚姻與家庭滿意度之重要因素有哪些?會如何影響?
答:(一)1.個人背景因素2.人格特質3.性別角色態度4.婚姻信念、溝通與衝突因應。
(二)(1).個人背景因素:研究顯示,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性別等背景變項會影響婚姻之滿意度、婚姻溝通行為和婚姻信念。研究發現:1.夫妻同質性愈高,婚姻品質愈高2.配偶間年齡差距越小或宗教信仰相同者,則夫妻間的情感交流、行為一致程度及彼此尊重接納度較高3.家庭收入愈高,婚姻滿意度愈高。
(2)人格特質:過去國人在為子女擇偶時,講究背景的門當戶對,著重的是雙方家長的社會地位、家庭的貧婦獲兩人的學識與相貌。然而,以心理學之角度來看,婚姻問題更可說是性格或性格的適配問題。國外研究發現:安全依附者所知覺的婚姻或親密關係滿意度較高,不安全依附者則較低。
(3)性別角色態度:學者發現先生之性別角色態度與夫妻雙方的婚姻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更有學者認為夫妻在婚前與婚後的角色皆有轉變,同時,對彼此角色的期望與角色分工也應有所調適,而當夫妻對彼此角色期望的差異愈大時,愈容易產生衝突,進而影響婚姻早期之穩定度,反之,夫妻雙方對彼此之情感期望愈高,則婚姻愈穩定。
(4).婚姻信念、溝通與衝突因應:婚姻衝突是婚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衝突的發生及處理的過程,反玵可以讓雙方更瞭解彼此的想法和性格上的差異。換句話說,美滿的婚姻並不代表婚姻中沒有任何衝突,而是指夫妻能夠以理性、有效的方式解決衝突。婚姻信念、溝通技巧、家庭決策、權力分配或問題解決能力等因素,常是影響婚姻衝突產生與否之關鍵所在。
【六】、婚姻與家庭的功能或品質對個人的心理、或生理的影響有哪些?為何會產生這些影響?
答:(一)1.性愛功能2.生育功能3.社會化功能4.感情功能5.社會地位功能6.經濟與保障功能。
(二)1.照顧保護與約束2.情感上的獨立與依賴3.社會地位傳承影響階級流動4.女性生涯發展的限制。
【七】、不同家庭週期要面對的發展議題有哪些?
答:1.新婚期:夫妻彼此信賴與成諾。2.養育幼兒家庭期:學習扮演父母角色。3.混亂期:習接納子女人學格特性。4.學齡子女家庭期:幫助子女適應社會團體。5.青少年子女家庭期:父母扮演子女朋友角色,學習接納,幫助其身心發展及人格塑造。6..發射中心期:經歷青春期後期子女離家的感受。7.中年危機期:調整空巢期的生活到退休的狀態。8.孤寂期:夫婦彼此珍惜,坦然愉快共度晚年。
【八】、綜合言,要如何經營婚姻與家庭
答:(一)關係的承諾:例如個人內在熱愛於關係,有動機維繫關係。(二)犧牲:若犧牲對關係的影響對犧牲者是重要的,澤西生有助與對關係的滿意及對自我的感受;若犧牲無法被覺知道有助於關係則關係及心理健康有負向效果。
(三)團隊工作精神:當婚姻有危機或轉換階段時,夫妻彼此能有團隊工作精神是更重要的。
(四)一起參與活動:如一起參與休閒活動與婚姻滿意有關,其中對溝通、社交技巧、活動的意義的知覺、對配偶個人及一起參與的期待,是一調節變項。
【九】、何謂家庭界限?不同的界限清楚程度會產生哪些不同關係?
答:一、Minuchin的家庭界限意義:界限是指圍繞在家庭成員與次系統間看不見的線,在不同的家庭治療理論中,以Minuchin的結構學派對家庭的結構、次系統及界限描述最多,也是最詳盡的。Minuchin(1974)最早提出家庭界限之概念,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及交流型態(transactionpattern)決定了家庭的組織及結構,個人、次系統與整個家庭是由界限所區分,這是一條看不見的限制,規定彼此接觸的量。
界限就是指次系統的規則,定義誰能加入及如何加入次系統中,其功用在保護次系統的分化。家中每個次系統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及對成員的需求,如果次系統之間彼此干擾,界限不清楚,將會影響次系統內功能的發揮。
例如,夫妻之間互補順應的功能,不應受到原生家庭父母、子女,甚至外面其他因素的干擾及介入;手足次系統之間協調、溝通能力的學習也不應該受到父母的干涉。因此,功能良好的家庭其次系統的界限應該是清楚的,其性質是既能允許次系統的成員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執行其功能,又能允許成員與外界之間可以互動交流。亦即界限必須足夠清楚以避免干擾,又有足夠的彈性,使次系統間有所接觸。清楚的界限也是指建立一個階層化的家庭結構,父母在家庭中是處於領導者的位置。
但是在親子關係過於黏結的家庭裡,親子雙方常會爭吵誰是家裡的老大。一般說來,給予子女挑選衣服與選擇朋友的權力是一種尊重與彈性,但詢問小孩是否願意上學這類的決定則是嚴重破壞權力的界限。
二、Minuchin的結構學派以僵化(rigid)和模糊(diffuse)兩個端點所形成的線,來描述界限的性質。大部分的家庭都位於中間的範圍,代表家庭擁有清楚的界限,而兩極端則各為黏結型(enmeshment) 和疏離型(disengagement)的家庭。
疏離型 清楚界限 黏結型
(不當的僵化界限) (正當範圍) (鬆散界限)
1.界限僵化、疏離的家庭:家庭成員間的人際距離大,缺乏互相依存與支持的功能,對家庭沒有忠誠感與歸屬感,容易產生行為外化(acting out)的子女。這類家庭常常是家庭內的關係疏離,成員流動性大,對外來訊息無法有效管理,可是家庭對外的界限卻是鬆散的。
2.家庭界限過於鬆散、糾纏的家庭:任何一個人發生事情都會傳遞給每一個成員,小孩的舉止可能像父母,父母無法約束子女。由於強調忠誠與歸屬,子女往往為了家庭而放棄自主,犧牲個人的發展,導致情緒與心理的困擾,身心症的家庭常易見到這樣的情形。換言之,這類家庭其家庭內的界限是鬆散的,成員彼此間十分黏結,對外的界限較僵化,抗拒家庭系統外的訊息或接觸。
3.界限清楚的家庭:家庭需維持清楚而又有彈性的界限,在家庭成員需要時能提供照顧、支持與涉入,但又能維持成員的獨立性與自主性。一般說來,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其界限應該是彈性而且具有通透性。
其中黏結型與疏離型是指一種偏好的互動類型,大多數的家庭都同時具有黏結型與疏離型的次系統。孩子小的時候母親與孩子的次系統常傾向黏結型,而父親則處於疏離的地位。有時,母親與較小的孩子界限較黏結,父親則與較大的子女有較多的連結。
子女長大離家後,父母與子女次系統,可能又會漸次轉為疏離。由上可知,界限是浮動的,而非固定不變的,通常會隨著家庭所面臨的壓力和家庭的發展歷程而改變。
【十】、家庭此系統有哪些共同特徵?
答:1.整體性2.規則3.恆定狀態4.階層性(結構性)5.界現及次系統6.系統開放性或封閉性7.被認定的病人。
【十一】、何謂家庭結構?可從哪些現象了解家庭的結構?
答:(一)何謂家庭結構:家庭結構式家庭中一組隱形的功能需求或規則,掌控家庭成員彼此的互動方式,藉由觀察家庭成員互動的行為,例如「誰」對「誰」說「什麼」話,用什麼樣的「方式」說話,即可了解家庭的結構。
(二)Minuchin(1974)提出常見的家庭結構樣態有三種:同盟是指兩人形成心理與情緒的連結與支持;聯盟是指兩人同盟對抗第三人的關係;三角關係則是指兩代間聯盟,即跨世代聯盟關係,此種跨代聯盟又可分成三種:
ㄧ是穩定的聯盟,例如母親和孩子同盟,聯合部裡父親。;
二是不穩定的強制聯盟,例如孩子有時和母親同盟對抗父親,但也會看情形和父親同蒙來對抗母親;
第三種是迂迴聯盟,類似代罪羔羊的型態,其中又可細分為支持型迂迴及攻擊型迂迴,前者較常見的例子為,父母聯合起來照顧,支持一位體弱易生病的小孩;而父母聯合起來管教不聽話、有偏差行為的孩子則是較典型的攻擊迂迴形例子。
【十二】、手足次系統的特徵為何?
答:1.親密:即彼此是支持的、分享的、協助的,類似友伴關係,當遭遇做折或困難時,彼此會相互關懷與安慰。
2.衝突:手足彼此衝突在家庭中可說是家常便飯,但衝突並非完全是負向結果,從衝突過程中,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協調、妥協、適應等,這些能力都是孩子將來適應外在社會時必須具備的技巧。
3.競爭:手足間的競爭是過去文獻中最常被提及的特性,競爭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包含,手足間彼此嫉妒、爭吵、衝突、甚至有敵意、或有攻擊行為。
【十三】、結構家庭治療的主要治療目標為何?
答:結構家庭治療的主要治療目標為:重新建構家庭溝通規則的系統,藉由調整家庭的互動規則,及建立適當的界現,來達到重建家庭結構的目摽。
【十四】、結構家庭治療常用的技術或策略為何?
答:結構家庭治療的主要技術或策略包括:
1.融入與適應:ㄧ個建立及維持治療聯盟的歷程,治療者認真的傾聽並支持家庭成員,接受或使用當事人的語言和非語言行為。融入的目的,是讓家庭知道治療師是暫時加入,與他們共同尋找處理家庭困境的替換方法。
2.評估家庭互動:評估的目的並非診斷家庭弱點,而是發展一張進入家庭的地圖,順應家庭處理問題的風格,及計劃如何重新建立新的結構策略。
3.監測家庭失功能模式:監測及修正混亂及有問題溝通型態是治療過程的重點。
一旦進入家庭後,治療者評估家庭、開始探索家庭結構的目的即在尋找具有彈性可能改變區域。4.衝新建構溝通型態:包括改變家庭規則、重新結構、改變不受歡迎行為的模式,以及改變互動序列。
【十五】、家庭結構治療理論運用在實際生活的可行性為何?
答:
【十六】:試述家庭系統論的發展背景。
答:包恩從原本的外科醫學轉向精神科,在觀察過許多的士兵後,他覺得心裡疾病是更急迫且更值得去工作的目標。包恩的思想體系:
1.母子共生關係精神分裂症
2.觀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屬互動模式
3.家庭情緒強度及三角聯盟
4.強調理論是治療行動的指南。
包恩的哲學基礎:
1.家庭情緒系統是自然系統的一部分
2.人們在家庭追求自主性與連結性的平衡短
3.焦慮是人生無法避免的一部份,是所有生命共同的生物觀點
4.長期焦慮是所有症狀的根源。
【十七】、試述家庭系統論的治療目標與過程。
答:Bowen系統理論的主要治療目標為:
1. 減低焦慮與解除症狀。
2. 協助家庭成員提升其在核心家庭系統以及原生家庭的自我分化程度。
根據Bowen,治療目標是自我分化。治療師可以扮演諮商師、教師或教練,引導案主朝向理性歷程,而不是陷入情緒化的反應模式中,因此,治療師可以教導案主有關系統和代間傳遞歷程的觀念。治療師可以應用家庭圖、問題或其他的工具,來協助案主朝向理性發展。
更重要的,治療師要透過與案主對話來鼓勵思考和減低高張的情緒。整個歷程,治療師必須與案主保持情緒距離。而治療師對於家庭投射歷程和三角關係的知識,有助於他們保持這個距離。
另外,在與案主晤談時,治療師應該與他們討論事實,而不是感情;將討論的焦點放在認知洞察上,而布放在感情的表達上。
【十八】、試述如何運用家庭系統論的治療與技巧。
答:(一)評估問題:1.治療師自我的分化議題2.評估家庭問題
(二)家庭圖。
【十九】、試述聯合家庭諮商論之理論發展。
答:(一)「家庭治療的哥倫布」──Virginia Satir
(二)喚醒人的內在資源──家庭動力領域精典
(三)融合家族治療同僚的研究與心得
(四)突破教育工作與社會工作限制,發展新的治療方法
(五)實務工作中嘗試家庭治療──教授「家庭動力學」
(六)在心智研究學院開創歷史上第一個家庭治療訓練課程──聯合家族治療。
【二十】、試述聯合家庭諮商論之理論特色。
答:1.人性觀:聯合家庭諮商理論之人性觀,為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Virginia Satir建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最大特點是著重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是只求消除病理症狀,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致「身、心、靈整合,內外一致」。
2.目的論:家族治療為促進家庭中的個人或家庭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Virginia Satir模式不強調病態,而將心理治療擴大為個人或家庭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只要是關心自我成長與潛能開發的人,都可在這個模式的學習過中有所收穫。
家族治療的目的,在促進成長,不注重症狀之去除;最終目標在於建立家庭成員之歸屬感,同時提供成員獨立自主之自由。
3. 成長論:a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特色,以人本為本位,尊重生命,相信生命是可以成長的。b影響人發展的三項因素:※不可改變的基因遺傳,決定了我們的生理、情緒與氣質潛能;※長期的影響力,即成長過程的學習結果;※持續的身心互動,即心、身體及感情三角組合。c主張「自我」為每一個人的核心。D希望與改變:人是可以做出改變的,即使外在環境的改變非常有限,內再改變仍然可存在。E選擇的自由:認為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由選擇成為真正「自我」的權利,家族治療目的在協助家庭成員,發現可以自我實現、增進個人成長和個人性的角色。F我們都擁有內在的資源,以便能夠成功的因應各種情境與成長。
4. 包容觀:尊重並實際運用不同取向的治療方法,相容並蓄,不僅以人為本位、以人為關懷的信信,她在進行家族治療的過程中,更發展出許多特別的活動。
5. 整合論
6. 對家族治療基本觀點共有9點
7. 對家庭中的「發病者」的意義有4項
8. 運用Don Jackson(1954)「家庭自動平衡」(family homeostasis)
9. 以家庭成員個人為主有3點
10. 人受家庭的影響
11. 重視家庭的溝通
【二十一】、聯合家庭諮商認為諮商原須具備的角色。
答:1.資源者2.觀察者3.具有專業權威和可信任者4.溝通示範者5.教導者6.互動者7.標示者。
【二十二】、聯合家庭諮商的基本治療要素為何?
答:1.挑站原有期望
2.了解改變的目標
3.成長的準備
4.發展新因應歷程
5.追蹤的協助
6.創意並有效的類化。
【二十三】、聯合家庭諮商的運用。
答:(一)世界各地主持工作坊培養種子,深耕並推廣聯合家族
(二)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不僅淵遠且劉長,她的精神影響久遠
(三)Virginia Satir基於其人本取向觀點,發展愛芬塔網路
(四)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於台灣運用
(五)心理諮商歷程中重視家庭的影響。
【二十四】、試述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取向運用於家庭輔導與諮商的基本理念與精神。
答:1.重新建構家庭問題的看法,引發家庭成員之新力量
2.對家庭及家庭成員有信心
3.聚焦於家庭及其家庭成員正向例外經驗的發現及分享
4.家庭輔導或諮商目標必須合乎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目標的要件5.焦點及發展聚焦在發展問題解決的改變行動
6.家庭輔導或諮商員與家庭員是共同合作的伙伴關係
7.時間及空間的「改變」有助於問題解決
8.可藉由彈性及創造力達成家庭或家庭成員的目標
9.重視家庭成員於家庭中朝向其目標之任何成長及改變
10.化繁為簡,改變思考
11.接納、同理、陪伴家庭成員漸進的改變的態度
12.家庭輔導或諮商員焦點解決精神之示範及催化。
【二十五】、試述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的流程。
答:1.目標架構
2.正向例外架構或有利因素架構
3.假設解決架構或奇蹟架構
4.正向回饋及發展行動架構
5.暫停架構
6.正向追蹤與評估階段
7.N+1次家庭作業美好新發現。
【二十六】、試述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的技巧。
答:1.家庭諮商員要建立正向積極、合作導向的家庭文化與規範
2.已積極建設性的態度催化家庭朝向良好目標架構
3.引導家庭發現與目標有關之正向例外經驗
4.假設架構語句
5.正向回饋架構
6.其他技巧
【二十七】、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的特色?
答:
(一)家庭成員積極參與方面:
1.正向之氣氛
2.專注於正向觀察
3.家庭成員負責性
4.家庭成員之主動性
(二)家庭諮商目標:
5.創造性
6.目標正向具體化
(三)家庭諮商歷程:
7.正向例外經驗
8.由小到大的改變
9.鼓勵表達性
10.減少焦慮性
11.描述具體性
12.有利資源性
13.經驗分享有效性
14.正向行為增強性。
【二十八】、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取向應用於家庭諮商的有利因素?
答:1.積極正向的支持
2.一般化並避免標籤化
3.跳脫過去執著點
4.家庭成員的互動發展新意義、新行動
5.家庭互動產生新資源。
【二十九】、焦點解決家庭諮商員的主要諮商或催化的角色功能?
答:1.積極傾聽者
2.正向觀察者
3.正向目標催化者
4.正向例外經驗引導者
5.引導奇蹟開發者
6.有利資源整理者
7.正向行為股利者
8.改變催化者
9.意義賦予者
10.正向行動催化者。
【三十】、試就個別導向與家庭導向家族治療加以比較。
答:1.治療方式不同
2.對象主題的不同
3.時空觀點的差異
4.介入觀點的差異
5.治療師角色的差異
6.治療中互動的對象
7.治療師的立場
8.對家族治療的觀點。
【三十一】、試述一般個別諮商的諮商員功能。
答:1.情緒支持:給於當事人情緒的支持
2.問題澄清:對於當事人問題,引導了解並澄清
3.問題解決:協助當事人問題的解決與處理
4.資訊提供:提供當事人對於解決問題相關資訊
5.轉介:問題若超出諮商輔導人員專業能力者,適切轉介給相關機構。
【三十二】、由助人關係探討家庭諮商與輔導員工能?以及家庭諮商與輔導元如何增進良好諮商關係?
答:(一)1.建立良好諮商關係
2.情緒支持與陪伴
3.澄清、探索、驗證與信任。
(二)1.開放、接納與暸解的態度
2.以合於事實,不帶批判及一致的方式,去蒐集或給予信息
3.尊重並提升當世人自尊
4.家庭諮商與輔導者與當事人的互動的原則
5.家庭諮商與輔導者的再教育功能
6.善用適當的諮商方法及技巧。
【三十三】、試繪出自己至少三代的家庭圖。
答:□----男性 ○女性
□公公 ○婆婆 □爸爸 ○媽媽
︳ ︳ ︳ ︳ ︳ ︳ ︳ ︳ ︳
○大姑 □大伯 ○二姑 □先生 ○我 ○大妹 □大弟 ○小妹 □小弟
︳ ︳ ︳
○大女二 ○二女兒 ○三女兒
【三十四】、試分點列出[結構家族治療理論.家庭系統論.聯合家庭諮商論和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與輔導理論]對於你在自己和周遭親友和社會環境中的家庭系統有何啟發和幫助.(分別列出至少500字以上)
答:結構家族治療理論:在了解其基本的結構概念(界限、次系統、家庭結構)之後,讓我清楚的明白家庭成員「獨立」與「自主」的重要性與需求,要創造一個更有效的家庭層級結構,是需要家庭成員努力於改變那些掌控互動型態的規則,使成員們有清楚與暢通的邊界,給予更多獨立的機會與自由,支持家庭成員們的成長,同時也激勵著家庭的成長,增進成員間的互動,以達「健康」家庭之終極目標,是父母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的。
「結構學派的家族治療」對於我而言最大的收穫,並非理論與技術的實際運用,而是我能在進行家庭溝通時,以理論的觀點來分析與看待孩子與家庭的問題,「家庭」可能是造就不良行為問題的主因,面對孩子心理與行為問題,在一味的責怪與處罰之前,不妨以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與評量孩子問題,或許能找出問題所在,也許我們能更清楚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主因,進而協助她解決問題。
家庭系統論:
家庭系統論著重家人與家人間的互動關係,家庭系統透過一個回饋的過程互相溝通,即所謂的回饋圈。在封閉的家庭系統中,回饋是負向的,也就是系統固著、不改變。Bowen(1978)提出自我分化的概念。自我分化是指一個人的情緒能夠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的情緒區分開來不會混淆在一起的程度。一個健康家庭應該是系統中的自我分化良好,彼此的情緒不會混淆在一起,而因此每個成員的自我分化也適當,與其原生家庭保持獨立又不會完全切斷關係。儘量讓家庭中的成員發展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以利家庭的互動,溝通順暢,才不會有問題的發生。
聯合家庭諮商論:
強調溝通與情緒的體驗,並相信自發性、創造力、自我開放是家族治療的核心所在。我將試著讓家中的各個個體能坦誠地表達所聽的;所看的、我感受到的,及自己的想法。然後是家中的重大決定,儘量是探詢成員後的決定,而不是由父母的權力來決定的。儘量將家中各成員的差異公開地說出,且能彼此包容,促進家中每個人的成長。
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與輔導理論:
認為孩子來到治療室是並不是帶著問題來來尋求協助,而是已經帶著解決方法,只是需要有表達的機會。孩子會對問題有所抱怨,但沒有所謂的症狀,所以不以病理學的角度 來分析孩子問題成因,因為病理性的標籤並沒有辦法導致孩子的改變,只會讓孩子更卡在他的問題裡。此理論非常重視孩子的成功經驗、力量、資源、希望、小的改變及合理可行的目標。
輔導過程往往輕鬆、有趣、愉快,且具焦於問題解決而非問題的本身,使得孩子在面對問題時,願意去思考:對他來說,什麼是有效的解決方法、這些方法是如何產生的。因此孩子才不會一直陷在問題哩,而能減紹挫折感,增加自我效能感。
試著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看法並尊重他是一個成熟的個體,而家庭成員亦會成為彼此的支持力量的來源,自身的解決方法亦會成為其他家庭成員的參考,讓整個家庭聚焦在小的改變能產生大改變及正向的家庭動力。
有些我不知道所以沒有放在裡面 這是我自己的見解不知道解答的正不正確請指教
一、 解釋名詞:
1. 家族治療:
是一種藉由家庭成員來幫忙釐清及改變各種有問題的、不適應的、自我挫敗而又重複發生的關係型態。
2. 認知行為取向:
找出各按錯誤思考,以替代性思考協助個案取代錯誤思考。
3. 心理動力取向:
認為是經由小時候心理壓抑導致往後的心理問題,所以很強調童年。將家庭功能不良係因為家庭成員角色互補的失敗、持續未解的衝突,以及偏見的代罪羔羊所致,此派治療重點在強調處理當事人的過去。
4. 認知行為治療取向:
藉由影養個人思考模式,來改變思想與行為,主要以學習理論為基礎,強調家中特定的行為問題,而非以家庭動力的全面了解。
5. 結構取向的理論:
強調家庭單元的主動性,組織的整體性,以及家庭經由溝通模式形成的組織行為方式,並以家庭成員間的聯盟、界線、與權力關係來描述家庭系統認為許多疾病是家庭結構或權力運作不良之反應。重視家庭溝通、行動及參與,重新安排或調整家庭結構以解決家庭問題。認為了解人最好的方式,是評估當事人在家中的人際關係。
6. 後現代主義家族治療:
後現代主義家族治療為新時代取向模式,脫離過去重視客觀證據觀點,強調人類依其語言建構對主觀真實,認為家庭成員為家庭問題的解決專家,運用敘事的隱喻、家庭過去正向例外成功經驗、建構家庭問題改善之遠景,讓家人共同參與,探討多元家庭的型態。
7. 米蘭/系統取向:
此派目標,賦予家庭生活模式新的意義打破家庭心理遊戲,讓家庭成員得到新意義、新價值,重於對治療的洞察與行動。
8. 溝通/策略取向理論:
溝通理論→治療者主要的任務再於維持特定計畫與策略,以解決當前問題為治療目標。策略取向家族治療理論為實用取向,治療重點在過程,重視治療過程家庭中的權力、控制與階層等主題,而且是問題解決導向。
9. Bowen取向理論:
其理論可視為心理動力論與系統論之間的橋樑。重視當事人過去與現在的經驗,並經家庭概念化為情緒關係系統,並提出連鎖概念,如自我分化等。
10. 經驗/人本治療取向:
學者認為人有權自我決定,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中,經由克服困境中的學習得到成長與成熟,重視當事人的此時此刻的經驗。另有學者強調個人性支持的重要,藉此有助於當事人的自我覺察,進而能有自尊的與家人清楚的溝通。
11. 家庭生命週期:
所謂的家庭生命週期就是將家庭按照其發展過程,劃分成若干個不同的階段。即指出家庭生命週期視家庭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從出生、成長、成熟、衰退到死亡,如同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循序漸進;相同地,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不同,便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與特質。每一階段任務的完成對家庭的發展是相當具影響力的。
12. 依附風格:
Bowlby認為個人依附風格 /特質的發展,約在出生6各月到1歲間,嬰兒會隨當時的情境調整與母親(主要照顧者)的距離,尋求親近或接觸,已獲得安全感。一旦嬰兒與母親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之後,其促使嬰兒對母親與週遭環境產生安全感與信任感,因而能毫無顧忌的探索環境,能夠忍受與母親分離,發展出對自己的信任與自我價值,成為獨立的個體。
13. 分離個體化:
個體人格的發展,必須從與母親共生的狀態中分化出來,建立獨立的自我,才是健康的發展。
14. 環複模式:
整合了家庭系統及家庭治療的觀點,主張在家庭系統中1.凝聚力:指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親密及成員個人可自治的程度。2.適應力或彈性:指家庭系統是否具彈性、具有改變的能力。3.溝通:包括聆聽技巧、說話技巧、自我掲露、跟隨、尊重與專注。等三向度是決定婚姻與家庭功能最重要的三個因素。
15.共親職:
是父母間在父母角色上的彼此關聯性,當彼此再養育孩子時有重疊或分擔責任、或有彼此支持合作時即會發生共親職的現象。
16.MCMaster:
該模式認為家庭具有三大任務:1.基本任務:指家庭成員如何解決與日常生計有關的問題。2.發展任務:指家庭成員如何提供個別成員發展上的需要,處理一些因成長而改變的問題。3.危機任務:強調家庭對緊急、危機事件的處理。
17.恆定狀態:
家庭系統內會透過回饋回路,以維持家庭的平衡,及成員在彼此互動、相互影響的回饋回路過程中,彼此會不斷尋求交流與平衡的調節機制以維持系統的恒定,是一種動態歷程。
18.三角關係:
家庭關係中的三角關係的概念是由三人組成單位的一種關係。認識這種關係形成的過程,是了解家庭如何努力維持其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系統所不可缺的。所謂三角關係,大家都知道包括三個人如父母和一箇孩子,或二個人和一個問題。
19.家庭次系統:
家庭系統理論認為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完整體」,以其獨特的結構、規則和目標來運作;每個家庭也都是一個系統,由一群互異與互賴的分子組成,依著每個家庭的動力歷程來面對種種難題,以維持家庭的平衡。
在家庭系統包含四各主要次系統,分別為夫妻次系統、親子次系統、手足次系統與最小的次系統-個人。
20.界限:
規定個體誰可參與及如何參與該次系統的規則,這規則也意味著個體知覺到雙方該如何互動的依據。界線並非僵化不變它是具滲透性、可改變性的,但他也有可能僵固難以跨越。
21..打破平衡:
治療師暫時性的偏向支持某一成員來干擾家人間權力不均衡、或階層的問題。
22.行動促進:
是指治療師主動在治療時間內,創造出成員功能不良溝通的現場,要求成員將在家庭中處理問題的情形再治療室中展現,並且試著用治療師建議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在這些過程中,原有互動或和權力模式會呈現出來,並看其失功能處,而此時治療師即會介入修正、教導使用新的互動模式,鼓勵成員去使用並體驗新的互動規則,經由行動來重演問題,並進一步解決問題是此技術的目的。
23.架新框:
是指重新定義問題行為,放於另一個合理解釋的新脈絡中,已使其意義或重要性發生改變,以便提供更有建設性觀點。架新框,即是重新標示問題。
24.自我分化(自我整合程度):
所謂自我分化乃是區分理智與情感歷程的能力,分化高者不受情感引導,理智高但非無感情,而是不被瞭解的情緒所驅使分化,目標是追尋二者的平衡,即為家庭歡樂又不過度涉入家庭情緒。
25.三角關係(情緒張力):
Bowen認為家庭情緒系統的基礎是三角關係,家庭融合程度越高,三角關係就越強烈、明顯,當二個家人關係的焦慮升高時,就會將一個容易受傷的第三者牽扯進來,以稀釋焦慮,家庭中分化最差的人特別容易受到三角關係的傷害。有時三角化演變成多重三角關係:父母不滿意→母拉老么(聯盟)→老么與老大衝突,老大變代罪羔羊。
26. 核心家庭情緒系統:
所謂情緒截斷乃是指逃離原生家庭未解決的情緒束縛,通常表現在退縮或逃離父母的家庭,或否認他對目前生活之重要性。愈糾結者,焦慮愈高,愈以疏離冷漠自我欺騙方式尋求解脫。 Bowen認為,如果父母與祖父母之間有情緒的截斷,那麼父母與他們子女發生這種截斷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尤其治療師本身,必須對自己內化的家庭保持接觸卻又不被束縛,才不會被案主家庭的處理產生影響。
27. 家庭投射歷程:
所謂家庭投射歷程是指,自我分化不佳的父母,將本身的不成熟投射或傳遞到孩子身上的過程。此種投射歷程,便是透過「父親-母親-孩子」的三角關係來進行傳遞,可能因而降低孩子自我分化的程度,或間接地傷害了孩子的情緒。
28. 情緒截斷:
當事人嘗試各種策略未抗拒融合。從未解決的情緒束縛中逃走,而非真實的解脫。與家人的溝通是表面的、不真實的、簡短的互動。可能有代間傳遞。人們在分離時刻處理他們與父母或原生家庭的依附議題的方式。
29. 多世代的傳遞過程:
選擇相似分化程度的配偶與家庭投射歷程,會導致下一代自我分化程度低落。當家庭遇到嚴重的壓力或焦慮,較早的世代可能會發展出嚴重的功能不良。
30. 手足位置〈功能位置>真實位置〉:
Toman 所認為的,個體的人格會受其在家庭之手足地位與出生序所影響。一般來說,出生並成長在同一家庭的小孩,在個性與人格上還是存有很大的個別差異,而Toman 的假設是說,因為每個孩子的出生序不同,所以會發展出不同的人格特質。所以在選擇婚姻的另一半時,若是選擇與自己手足地位相近的人,則婚姻成功的機會愈大。
31.社會退化:
社會就像家庭一樣包含了未分化與個體化的壓力,在長期壓力下如人口成長、自然資源減少、經濟不景氣……..焦慮的社會社會氣氛就產生了,想要團結想要獨立的相對力量就產生了,結果就產生更大的不安與焦慮,就是BOWEN說的社會退化他建議在理性與情緒間做分化,讓社會更理性做決定而非用感情來行動,用急救包紮方法解決。
32.家庭情緒系統:
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日子都是不斷的想在「同時想追求個人自主性」與「家庭連結性」的兩股力量之間找到平衡點。
33..Virginia Satir:
是家庭治療的先驅,甚至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意思是指家庭治療是由她始創的。
34.聯合家庭治療學派:
以經驗人本為導向的經驗是家族,Whitaker認為人有權自我決定,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中,經由克服困境中的學習得到成長與成熟,重視當事人的此時此刻的經驗。Satir則強調個人性支持的重要,藉此有助於當事人的自我覺察,進而能有自尊的與家人清楚的溝通。
35.家庭圖:
Bowen相信,多世代的關係型態和跨世代的影響力,是了解目前核心家庭運作的關鍵。故Bowen提出家庭圖,將至少三代的家庭狀態之紀錄與資料畫成圖表,以了解現在問題之根源。並用於追蹤家庭中重複發生的行為模式。
36. 家庭圖:
Virginia Satir的家庭圖以簡單圖示及文字顯現家庭相關成員的基本資料,基本上家庭途可將家庭重塑中會出現的家人或「演員名單」象徵化的呈現。
37.雕塑:
Virginia Satir認為人可以學習自我覺察,表達自己的內在世界,並且重新組織,界定與解釋這些圖像。同時也可以冒險去為自己增加新的面向,進而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出新的意義,使自己更能回歸本質。因此她常使用「.雕塑」為媒介,幫助當事人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習位自己及互動的關係中負責。
38..家庭重塑:
即是一個幫助當事人瞭解自己的家庭背景的有效方式。
39.振奮性引導:
以一種興奮與喜悅的聲調、動作、表情或用字來表示,藉此發出家庭諮商原支持與鼓勵訊息,尤其是當個案有所行動、改變與解決問題時。
40..循環問句:
以逆向而行的方法問個案對另一個人的觀點,而非個案本人的想法,以避免原有的立場,並促使個案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也使他們更去觀察、體會對方的心聲。
41.. 隱喻:
簡單說就是用一種比喻來描述當事人遇到的困難,例如大家讀教科書遇到專有名詞,像是掉入一泥沼裡無法前進。使用譬喻來幫助當事人澄清感覺或想法。
42..自我環:
Stair主張每人的核心-自我有八個分離但互相聯繫的要素,也是就自我環,這八項同心圓般的環,這每一個部份都是個人要整合了解自己的,才能有幸福感。八個互相也才協調更為整合的自我。
這八個部份為:生理(身體)、理性(思考邏輯、事實處理、左腦活動等)、情緒(感覺直覺、右腦活動)、感官(感覺、觸、視、嗅、味覺)、互動(我與他人的溝通)、情境(顏色、聲音、運動、時間、空間、溫度等)、滋養(固體液體攝取增加能量)、精神(生命意義、靈魂、生命動力)。stair相信每人都有正向成長的潛能,諮商失事幫助人運用自己潛能。
44.假設架構問句:
是邀請家庭成員進行腦力激盪,假想問題已解決或目標已達成,她會是什麼樣子,與線在的不同在哪?並鼓勵家庭成員去做目前可做的一小部份。
45.正向回饋架構:
暫停醞釀階段後的正向回饋一同個別諮商包含讚美、訊息提供及家庭作業三部份。
46.評分問句:
讓家庭成員從1~10的等級去評量每個人對事件所賦予意義之差異,目的在誘發病程清關於家庭關係的混淆想法。
47.因應問句:幫助發現個案的資源。
二、自我評量題目
【一】、家族治療跟一般諮商最大的同異為何?
答:(一)相同處:
1.皆為專業心理諮商的一種,目的都在協助當事人。
2.提供服務者皆具受過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心理諮商或社會公作專業教育訓練。
3.實施者依法具有專業證照。如醫師、(臨床或諮商)心理師或社工師證照。
(二)不同處:
1.家族治療使用的觀點是系統論的,而不是單一個人。
2.婚姻(或稱伴侶)與家族治療是較新的助人專業領域。
3. 婚姻(或稱伴侶)與家族治療目前在美國頗為盛行。
【二】、試述影響家族治療發展的演進或發展的相關因素為何?
答:(一)人的因素:要感謝許多學者不斷的鑽研、探索、修正與當事人及家屬的參與回饋與建議,讓後代子孫有案例與文獻可參考。
(二)時空因素:除了人的因素外,時空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時代不同情境會影響家人關係互動與相處支和諧與親子關係的再適應或衝突與家庭議題密切相關。
(三)文化因素:不論任何國家民族,都不能不重視家庭的重要及影響,而在各國家或民族,家庭文化有其相同性也有其獨特性,因此家族治療於我國運用時也必須考輛國情化。
(四)概念因素:一個理論是否能為人所接受,不僅學者或實務工作者的觀點,也包括受服務的當事人,同時要考量下列幾點:1.社會接受度2.專業化發展3.家族治療理論概念的發展性。
(五)經驗因素:由家族治療發展的演進,可以了解影響家庭治療的相關因素,由這些因素累積的經驗或由實務工作者累積多年來一個一個個案,一個一個家庭累積下來的成功經驗或失敗中修正的經驗,能夠存活下來就是一種證據。
【三】、試述家庭諮商與輔導發展的簡史。
答:(一)醞釀時期(二)明芽時期(三)發展時期(四)運用時期(五)黃金時期(六)整合時期(七)科技整合時期。
【四】、試述家族治療、家庭諮商與輔導發展的現況。
答:(一)眾家爭鳴,各有特色(二)為助人專業學界及實務界所接受(三)因應時代,推陳出新(四)實務者兼習各派,派系分野界線不清(五)專業化證照制度,專業學會之成立,保障接受家族治療服務品質(六)家庭問題逐漸被重視(七)家族治療跟一般諮商最大的同異。
【五】、影響婚姻與家庭滿意度之重要因素有哪些?會如何影響?
答:(一)1.個人背景因素2.人格特質3.性別角色態度4.婚姻信念、溝通與衝突因應。
(二)(1).個人背景因素:研究顯示,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性別等背景變項會影響婚姻之滿意度、婚姻溝通行為和婚姻信念。研究發現:1.夫妻同質性愈高,婚姻品質愈高2.配偶間年齡差距越小或宗教信仰相同者,則夫妻間的情感交流、行為一致程度及彼此尊重接納度較高3.家庭收入愈高,婚姻滿意度愈高。
(2)人格特質:過去國人在為子女擇偶時,講究背景的門當戶對,著重的是雙方家長的社會地位、家庭的貧婦獲兩人的學識與相貌。然而,以心理學之角度來看,婚姻問題更可說是性格或性格的適配問題。國外研究發現:安全依附者所知覺的婚姻或親密關係滿意度較高,不安全依附者則較低。
(3)性別角色態度:學者發現先生之性別角色態度與夫妻雙方的婚姻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更有學者認為夫妻在婚前與婚後的角色皆有轉變,同時,對彼此角色的期望與角色分工也應有所調適,而當夫妻對彼此角色期望的差異愈大時,愈容易產生衝突,進而影響婚姻早期之穩定度,反之,夫妻雙方對彼此之情感期望愈高,則婚姻愈穩定。
(4).婚姻信念、溝通與衝突因應:婚姻衝突是婚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衝突的發生及處理的過程,反玵可以讓雙方更瞭解彼此的想法和性格上的差異。換句話說,美滿的婚姻並不代表婚姻中沒有任何衝突,而是指夫妻能夠以理性、有效的方式解決衝突。婚姻信念、溝通技巧、家庭決策、權力分配或問題解決能力等因素,常是影響婚姻衝突產生與否之關鍵所在。
【六】、婚姻與家庭的功能或品質對個人的心理、或生理的影響有哪些?為何會產生這些影響?
答:(一)1.性愛功能2.生育功能3.社會化功能4.感情功能5.社會地位功能6.經濟與保障功能。
(二)1.照顧保護與約束2.情感上的獨立與依賴3.社會地位傳承影響階級流動4.女性生涯發展的限制。
【七】、不同家庭週期要面對的發展議題有哪些?
答:1.新婚期:夫妻彼此信賴與成諾。2.養育幼兒家庭期:學習扮演父母角色。3.混亂期:習接納子女人學格特性。4.學齡子女家庭期:幫助子女適應社會團體。5.青少年子女家庭期:父母扮演子女朋友角色,學習接納,幫助其身心發展及人格塑造。6..發射中心期:經歷青春期後期子女離家的感受。7.中年危機期:調整空巢期的生活到退休的狀態。8.孤寂期:夫婦彼此珍惜,坦然愉快共度晚年。
【八】、綜合言,要如何經營婚姻與家庭
答:(一)關係的承諾:例如個人內在熱愛於關係,有動機維繫關係。(二)犧牲:若犧牲對關係的影響對犧牲者是重要的,澤西生有助與對關係的滿意及對自我的感受;若犧牲無法被覺知道有助於關係則關係及心理健康有負向效果。
(三)團隊工作精神:當婚姻有危機或轉換階段時,夫妻彼此能有團隊工作精神是更重要的。
(四)一起參與活動:如一起參與休閒活動與婚姻滿意有關,其中對溝通、社交技巧、活動的意義的知覺、對配偶個人及一起參與的期待,是一調節變項。
【九】、何謂家庭界限?不同的界限清楚程度會產生哪些不同關係?
答:一、Minuchin的家庭界限意義:界限是指圍繞在家庭成員與次系統間看不見的線,在不同的家庭治療理論中,以Minuchin的結構學派對家庭的結構、次系統及界限描述最多,也是最詳盡的。Minuchin(1974)最早提出家庭界限之概念,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及交流型態(transactionpattern)決定了家庭的組織及結構,個人、次系統與整個家庭是由界限所區分,這是一條看不見的限制,規定彼此接觸的量。
界限就是指次系統的規則,定義誰能加入及如何加入次系統中,其功用在保護次系統的分化。家中每個次系統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及對成員的需求,如果次系統之間彼此干擾,界限不清楚,將會影響次系統內功能的發揮。
例如,夫妻之間互補順應的功能,不應受到原生家庭父母、子女,甚至外面其他因素的干擾及介入;手足次系統之間協調、溝通能力的學習也不應該受到父母的干涉。因此,功能良好的家庭其次系統的界限應該是清楚的,其性質是既能允許次系統的成員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執行其功能,又能允許成員與外界之間可以互動交流。亦即界限必須足夠清楚以避免干擾,又有足夠的彈性,使次系統間有所接觸。清楚的界限也是指建立一個階層化的家庭結構,父母在家庭中是處於領導者的位置。
但是在親子關係過於黏結的家庭裡,親子雙方常會爭吵誰是家裡的老大。一般說來,給予子女挑選衣服與選擇朋友的權力是一種尊重與彈性,但詢問小孩是否願意上學這類的決定則是嚴重破壞權力的界限。
二、Minuchin的結構學派以僵化(rigid)和模糊(diffuse)兩個端點所形成的線,來描述界限的性質。大部分的家庭都位於中間的範圍,代表家庭擁有清楚的界限,而兩極端則各為黏結型(enmeshment) 和疏離型(disengagement)的家庭。
疏離型 清楚界限 黏結型
(不當的僵化界限) (正當範圍) (鬆散界限)
1.界限僵化、疏離的家庭:家庭成員間的人際距離大,缺乏互相依存與支持的功能,對家庭沒有忠誠感與歸屬感,容易產生行為外化(acting out)的子女。這類家庭常常是家庭內的關係疏離,成員流動性大,對外來訊息無法有效管理,可是家庭對外的界限卻是鬆散的。
2.家庭界限過於鬆散、糾纏的家庭:任何一個人發生事情都會傳遞給每一個成員,小孩的舉止可能像父母,父母無法約束子女。由於強調忠誠與歸屬,子女往往為了家庭而放棄自主,犧牲個人的發展,導致情緒與心理的困擾,身心症的家庭常易見到這樣的情形。換言之,這類家庭其家庭內的界限是鬆散的,成員彼此間十分黏結,對外的界限較僵化,抗拒家庭系統外的訊息或接觸。
3.界限清楚的家庭:家庭需維持清楚而又有彈性的界限,在家庭成員需要時能提供照顧、支持與涉入,但又能維持成員的獨立性與自主性。一般說來,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其界限應該是彈性而且具有通透性。
其中黏結型與疏離型是指一種偏好的互動類型,大多數的家庭都同時具有黏結型與疏離型的次系統。孩子小的時候母親與孩子的次系統常傾向黏結型,而父親則處於疏離的地位。有時,母親與較小的孩子界限較黏結,父親則與較大的子女有較多的連結。
子女長大離家後,父母與子女次系統,可能又會漸次轉為疏離。由上可知,界限是浮動的,而非固定不變的,通常會隨著家庭所面臨的壓力和家庭的發展歷程而改變。
【十】、家庭此系統有哪些共同特徵?
答:1.整體性2.規則3.恆定狀態4.階層性(結構性)5.界現及次系統6.系統開放性或封閉性7.被認定的病人。
【十一】、何謂家庭結構?可從哪些現象了解家庭的結構?
答:(一)何謂家庭結構:家庭結構式家庭中一組隱形的功能需求或規則,掌控家庭成員彼此的互動方式,藉由觀察家庭成員互動的行為,例如「誰」對「誰」說「什麼」話,用什麼樣的「方式」說話,即可了解家庭的結構。
(二)Minuchin(1974)提出常見的家庭結構樣態有三種:同盟是指兩人形成心理與情緒的連結與支持;聯盟是指兩人同盟對抗第三人的關係;三角關係則是指兩代間聯盟,即跨世代聯盟關係,此種跨代聯盟又可分成三種:
ㄧ是穩定的聯盟,例如母親和孩子同盟,聯合部裡父親。;
二是不穩定的強制聯盟,例如孩子有時和母親同盟對抗父親,但也會看情形和父親同蒙來對抗母親;
第三種是迂迴聯盟,類似代罪羔羊的型態,其中又可細分為支持型迂迴及攻擊型迂迴,前者較常見的例子為,父母聯合起來照顧,支持一位體弱易生病的小孩;而父母聯合起來管教不聽話、有偏差行為的孩子則是較典型的攻擊迂迴形例子。
【十二】、手足次系統的特徵為何?
答:1.親密:即彼此是支持的、分享的、協助的,類似友伴關係,當遭遇做折或困難時,彼此會相互關懷與安慰。
2.衝突:手足彼此衝突在家庭中可說是家常便飯,但衝突並非完全是負向結果,從衝突過程中,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協調、妥協、適應等,這些能力都是孩子將來適應外在社會時必須具備的技巧。
3.競爭:手足間的競爭是過去文獻中最常被提及的特性,競爭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包含,手足間彼此嫉妒、爭吵、衝突、甚至有敵意、或有攻擊行為。
【十三】、結構家庭治療的主要治療目標為何?
答:結構家庭治療的主要治療目標為:重新建構家庭溝通規則的系統,藉由調整家庭的互動規則,及建立適當的界現,來達到重建家庭結構的目摽。
【十四】、結構家庭治療常用的技術或策略為何?
答:結構家庭治療的主要技術或策略包括:
1.融入與適應:ㄧ個建立及維持治療聯盟的歷程,治療者認真的傾聽並支持家庭成員,接受或使用當事人的語言和非語言行為。融入的目的,是讓家庭知道治療師是暫時加入,與他們共同尋找處理家庭困境的替換方法。
2.評估家庭互動:評估的目的並非診斷家庭弱點,而是發展一張進入家庭的地圖,順應家庭處理問題的風格,及計劃如何重新建立新的結構策略。
3.監測家庭失功能模式:監測及修正混亂及有問題溝通型態是治療過程的重點。
一旦進入家庭後,治療者評估家庭、開始探索家庭結構的目的即在尋找具有彈性可能改變區域。4.衝新建構溝通型態:包括改變家庭規則、重新結構、改變不受歡迎行為的模式,以及改變互動序列。
【十五】、家庭結構治療理論運用在實際生活的可行性為何?
答:
【十六】:試述家庭系統論的發展背景。
答:包恩從原本的外科醫學轉向精神科,在觀察過許多的士兵後,他覺得心裡疾病是更急迫且更值得去工作的目標。包恩的思想體系:
1.母子共生關係精神分裂症
2.觀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屬互動模式
3.家庭情緒強度及三角聯盟
4.強調理論是治療行動的指南。
包恩的哲學基礎:
1.家庭情緒系統是自然系統的一部分
2.人們在家庭追求自主性與連結性的平衡短
3.焦慮是人生無法避免的一部份,是所有生命共同的生物觀點
4.長期焦慮是所有症狀的根源。
【十七】、試述家庭系統論的治療目標與過程。
答:Bowen系統理論的主要治療目標為:
1. 減低焦慮與解除症狀。
2. 協助家庭成員提升其在核心家庭系統以及原生家庭的自我分化程度。
根據Bowen,治療目標是自我分化。治療師可以扮演諮商師、教師或教練,引導案主朝向理性歷程,而不是陷入情緒化的反應模式中,因此,治療師可以教導案主有關系統和代間傳遞歷程的觀念。治療師可以應用家庭圖、問題或其他的工具,來協助案主朝向理性發展。
更重要的,治療師要透過與案主對話來鼓勵思考和減低高張的情緒。整個歷程,治療師必須與案主保持情緒距離。而治療師對於家庭投射歷程和三角關係的知識,有助於他們保持這個距離。
另外,在與案主晤談時,治療師應該與他們討論事實,而不是感情;將討論的焦點放在認知洞察上,而布放在感情的表達上。
【十八】、試述如何運用家庭系統論的治療與技巧。
答:(一)評估問題:1.治療師自我的分化議題2.評估家庭問題
(二)家庭圖。
【十九】、試述聯合家庭諮商論之理論發展。
答:(一)「家庭治療的哥倫布」──Virginia Satir
(二)喚醒人的內在資源──家庭動力領域精典
(三)融合家族治療同僚的研究與心得
(四)突破教育工作與社會工作限制,發展新的治療方法
(五)實務工作中嘗試家庭治療──教授「家庭動力學」
(六)在心智研究學院開創歷史上第一個家庭治療訓練課程──聯合家族治療。
【二十】、試述聯合家庭諮商論之理論特色。
答:1.人性觀:聯合家庭諮商理論之人性觀,為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Virginia Satir建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最大特點是著重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是只求消除病理症狀,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致「身、心、靈整合,內外一致」。
2.目的論:家族治療為促進家庭中的個人或家庭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Virginia Satir模式不強調病態,而將心理治療擴大為個人或家庭成長取向的學習歷程。只要是關心自我成長與潛能開發的人,都可在這個模式的學習過中有所收穫。
家族治療的目的,在促進成長,不注重症狀之去除;最終目標在於建立家庭成員之歸屬感,同時提供成員獨立自主之自由。
3. 成長論:a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特色,以人本為本位,尊重生命,相信生命是可以成長的。b影響人發展的三項因素:※不可改變的基因遺傳,決定了我們的生理、情緒與氣質潛能;※長期的影響力,即成長過程的學習結果;※持續的身心互動,即心、身體及感情三角組合。c主張「自我」為每一個人的核心。D希望與改變:人是可以做出改變的,即使外在環境的改變非常有限,內再改變仍然可存在。E選擇的自由:認為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由選擇成為真正「自我」的權利,家族治療目的在協助家庭成員,發現可以自我實現、增進個人成長和個人性的角色。F我們都擁有內在的資源,以便能夠成功的因應各種情境與成長。
4. 包容觀:尊重並實際運用不同取向的治療方法,相容並蓄,不僅以人為本位、以人為關懷的信信,她在進行家族治療的過程中,更發展出許多特別的活動。
5. 整合論
6. 對家族治療基本觀點共有9點
7. 對家庭中的「發病者」的意義有4項
8. 運用Don Jackson(1954)「家庭自動平衡」(family homeostasis)
9. 以家庭成員個人為主有3點
10. 人受家庭的影響
11. 重視家庭的溝通
【二十一】、聯合家庭諮商認為諮商原須具備的角色。
答:1.資源者2.觀察者3.具有專業權威和可信任者4.溝通示範者5.教導者6.互動者7.標示者。
【二十二】、聯合家庭諮商的基本治療要素為何?
答:1.挑站原有期望
2.了解改變的目標
3.成長的準備
4.發展新因應歷程
5.追蹤的協助
6.創意並有效的類化。
【二十三】、聯合家庭諮商的運用。
答:(一)世界各地主持工作坊培養種子,深耕並推廣聯合家族
(二)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不僅淵遠且劉長,她的精神影響久遠
(三)Virginia Satir基於其人本取向觀點,發展愛芬塔網路
(四)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於台灣運用
(五)心理諮商歷程中重視家庭的影響。
【二十四】、試述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取向運用於家庭輔導與諮商的基本理念與精神。
答:1.重新建構家庭問題的看法,引發家庭成員之新力量
2.對家庭及家庭成員有信心
3.聚焦於家庭及其家庭成員正向例外經驗的發現及分享
4.家庭輔導或諮商目標必須合乎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目標的要件5.焦點及發展聚焦在發展問題解決的改變行動
6.家庭輔導或諮商員與家庭員是共同合作的伙伴關係
7.時間及空間的「改變」有助於問題解決
8.可藉由彈性及創造力達成家庭或家庭成員的目標
9.重視家庭成員於家庭中朝向其目標之任何成長及改變
10.化繁為簡,改變思考
11.接納、同理、陪伴家庭成員漸進的改變的態度
12.家庭輔導或諮商員焦點解決精神之示範及催化。
【二十五】、試述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的流程。
答:1.目標架構
2.正向例外架構或有利因素架構
3.假設解決架構或奇蹟架構
4.正向回饋及發展行動架構
5.暫停架構
6.正向追蹤與評估階段
7.N+1次家庭作業美好新發現。
【二十六】、試述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的技巧。
答:1.家庭諮商員要建立正向積極、合作導向的家庭文化與規範
2.已積極建設性的態度催化家庭朝向良好目標架構
3.引導家庭發現與目標有關之正向例外經驗
4.假設架構語句
5.正向回饋架構
6.其他技巧
【二十七】、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的特色?
答:
(一)家庭成員積極參與方面:
1.正向之氣氛
2.專注於正向觀察
3.家庭成員負責性
4.家庭成員之主動性
(二)家庭諮商目標:
5.創造性
6.目標正向具體化
(三)家庭諮商歷程:
7.正向例外經驗
8.由小到大的改變
9.鼓勵表達性
10.減少焦慮性
11.描述具體性
12.有利資源性
13.經驗分享有效性
14.正向行為增強性。
【二十八】、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取向應用於家庭諮商的有利因素?
答:1.積極正向的支持
2.一般化並避免標籤化
3.跳脫過去執著點
4.家庭成員的互動發展新意義、新行動
5.家庭互動產生新資源。
【二十九】、焦點解決家庭諮商員的主要諮商或催化的角色功能?
答:1.積極傾聽者
2.正向觀察者
3.正向目標催化者
4.正向例外經驗引導者
5.引導奇蹟開發者
6.有利資源整理者
7.正向行為股利者
8.改變催化者
9.意義賦予者
10.正向行動催化者。
【三十】、試就個別導向與家庭導向家族治療加以比較。
答:1.治療方式不同
2.對象主題的不同
3.時空觀點的差異
4.介入觀點的差異
5.治療師角色的差異
6.治療中互動的對象
7.治療師的立場
8.對家族治療的觀點。
【三十一】、試述一般個別諮商的諮商員功能。
答:1.情緒支持:給於當事人情緒的支持
2.問題澄清:對於當事人問題,引導了解並澄清
3.問題解決:協助當事人問題的解決與處理
4.資訊提供:提供當事人對於解決問題相關資訊
5.轉介:問題若超出諮商輔導人員專業能力者,適切轉介給相關機構。
【三十二】、由助人關係探討家庭諮商與輔導員工能?以及家庭諮商與輔導元如何增進良好諮商關係?
答:(一)1.建立良好諮商關係
2.情緒支持與陪伴
3.澄清、探索、驗證與信任。
(二)1.開放、接納與暸解的態度
2.以合於事實,不帶批判及一致的方式,去蒐集或給予信息
3.尊重並提升當世人自尊
4.家庭諮商與輔導者與當事人的互動的原則
5.家庭諮商與輔導者的再教育功能
6.善用適當的諮商方法及技巧。
【三十三】、試繪出自己至少三代的家庭圖。
答:□----男性 ○女性
□公公 ○婆婆 □爸爸 ○媽媽
︳ ︳ ︳ ︳ ︳ ︳ ︳ ︳ ︳
○大姑 □大伯 ○二姑 □先生 ○我 ○大妹 □大弟 ○小妹 □小弟
︳ ︳ ︳
○大女二 ○二女兒 ○三女兒
【三十四】、試分點列出[結構家族治療理論.家庭系統論.聯合家庭諮商論和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與輔導理論]對於你在自己和周遭親友和社會環境中的家庭系統有何啟發和幫助.(分別列出至少500字以上)
答:結構家族治療理論:在了解其基本的結構概念(界限、次系統、家庭結構)之後,讓我清楚的明白家庭成員「獨立」與「自主」的重要性與需求,要創造一個更有效的家庭層級結構,是需要家庭成員努力於改變那些掌控互動型態的規則,使成員們有清楚與暢通的邊界,給予更多獨立的機會與自由,支持家庭成員們的成長,同時也激勵著家庭的成長,增進成員間的互動,以達「健康」家庭之終極目標,是父母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的。
「結構學派的家族治療」對於我而言最大的收穫,並非理論與技術的實際運用,而是我能在進行家庭溝通時,以理論的觀點來分析與看待孩子與家庭的問題,「家庭」可能是造就不良行為問題的主因,面對孩子心理與行為問題,在一味的責怪與處罰之前,不妨以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與評量孩子問題,或許能找出問題所在,也許我們能更清楚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主因,進而協助她解決問題。
家庭系統論:
家庭系統論著重家人與家人間的互動關係,家庭系統透過一個回饋的過程互相溝通,即所謂的回饋圈。在封閉的家庭系統中,回饋是負向的,也就是系統固著、不改變。Bowen(1978)提出自我分化的概念。自我分化是指一個人的情緒能夠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的情緒區分開來不會混淆在一起的程度。一個健康家庭應該是系統中的自我分化良好,彼此的情緒不會混淆在一起,而因此每個成員的自我分化也適當,與其原生家庭保持獨立又不會完全切斷關係。儘量讓家庭中的成員發展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以利家庭的互動,溝通順暢,才不會有問題的發生。
聯合家庭諮商論:
強調溝通與情緒的體驗,並相信自發性、創造力、自我開放是家族治療的核心所在。我將試著讓家中的各個個體能坦誠地表達所聽的;所看的、我感受到的,及自己的想法。然後是家中的重大決定,儘量是探詢成員後的決定,而不是由父母的權力來決定的。儘量將家中各成員的差異公開地說出,且能彼此包容,促進家中每個人的成長。
焦點解決短期家庭諮商與輔導理論:
認為孩子來到治療室是並不是帶著問題來來尋求協助,而是已經帶著解決方法,只是需要有表達的機會。孩子會對問題有所抱怨,但沒有所謂的症狀,所以不以病理學的角度 來分析孩子問題成因,因為病理性的標籤並沒有辦法導致孩子的改變,只會讓孩子更卡在他的問題裡。此理論非常重視孩子的成功經驗、力量、資源、希望、小的改變及合理可行的目標。
輔導過程往往輕鬆、有趣、愉快,且具焦於問題解決而非問題的本身,使得孩子在面對問題時,願意去思考:對他來說,什麼是有效的解決方法、這些方法是如何產生的。因此孩子才不會一直陷在問題哩,而能減紹挫折感,增加自我效能感。
試著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看法並尊重他是一個成熟的個體,而家庭成員亦會成為彼此的支持力量的來源,自身的解決方法亦會成為其他家庭成員的參考,讓整個家庭聚焦在小的改變能產生大改變及正向的家庭動力。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永續水土資源 1-36講次評量及重點!
永續水土資源 1-20講次評量及重點!
http://hikaruchu.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html
Eagle 整理
第 01 講 - 水土資源與永續發展概論
壹、講次大綱:
一、永續發展之概念
二、永續水土資源管理
三、水資源利用與問題
貳、講次內容:
一、聯合國於1987年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對此提出一個概念,「永續發展應追求當代公平的發展,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追求其發展的權利」。Barbier (1989)則是由承載力觀念探討永續性,其述及:「資源使用及環境污染將影響永續性,有限資源及環境可承受污染將決定發展之承載力,若超過承載力則將失去永續性。永續發展在不同的領域,針對不同的對象,其所被賦予之意義均不盡相同,若要真正落實永續發展原則,必須建立一個“系統化與制度化”的永續發展管理或永續環境管理架構與機制,並基於公平、節制及持續改善三項重點原則,以開發、調配、利用、保護及保育有限的自然資源。也因此,重視水土資源的保育,就是落實永續發展。
二、永續水土資源管理必須要有足夠土壤及水資源之保育工作,以抵消在自然條件下水土資源因作物生產系統的需要而有退化的現象,因此,如何減少土壤沖蝕及增加土壤有機物之管理與制度是最普遍應建立之技術。
而為了增加土壤中有機物之含量,永續性土地管理的功能應包括:
(1)減少土壤沖蝕,
(2)增加土壤保水率,
(3)養分循環增快,
(4)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
(5)減少蒸發散,
(6)影響生產之其他相關因子。
另外,保持式耕犁方法,除了可避免土壤沖蝕之外,亦有減少土壤中有機物之分解。
三、水土環境資源之保育,包含森林、土木、大地工程及環境等維護工作,與生活環境資源保育、公害防治、人類文明及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但臺灣地形之起伏變化極鉅,集水區地勢陡峭不易涵蓄水分,而河川源短流急,雨量豐沛使河川流量暴增,而且短時間即奔流入海;現有的蓄水設施容量不足,也使得蓄存水量不足以因應需求。另外,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使得水資源的永續管理面臨嚴峻的考驗。因此,重視水土資源保育的同時,努力克服水資源問題,及重視水資源有效利用與永續性管理,將是不能忽視的一環。
一、 選擇題
(一)下列何者是永續發展的定義:
1.永續發展應追求當代公平的發展,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追求其發展的權利
2.在生存於不超過維生生態系統承載力之情況下,持續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3.在不超過環境承載力下可持續滿足現在與下一世代之需求;採取之措施必須是社會可行、經濟可行、及技術可行
4.以上皆是 [正確答案]
二、問答題
(一)試簡單回答永續性土地管理的功能應包括哪些?
(1) 減少土壤沖蝕,
(2) 增加土壤保水率,
(3) 養分循環增快,
(4) 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
(5) 減少蒸發散,
(6) 影響生產之其他相關因子。
第 02 講 - 水土資源之利用與問題
壹、講次大綱:
一、土地利用與問題
二、農地政策目標
三、土地利用與管制之問題
四、改善農地利用策略規劃
貳、講次內容:
一、台灣的土地利用規劃與管制之主要癥結有:
(1) 規劃體系不完整,法律基礎不完備,難以 達成分層規劃之理想與總體規劃之目標;
(2) 各項計畫並無明顯之上下位關係,遑論相互配合與補充;
(3) 各層次計畫主管機關之角色混雜,影響計畫施行成就;與
(4) 土地利用規劃未能兼顧自然保護與景觀維護的要求,影響生活的環境品質。
二、農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農地政策之重點,包括土地利用規劃、耕作制度調整、地力維護、水土資源保育及使用管制等。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變遷,農地問題日趨複雜,主要可歸納為:
(1) 農地移轉承受人身分之限制;
(2) 農地變更使用之管理;
(3) 農地租佃制度僵化;與
(4) 農地變更為非農地之利益分配。
未來農地政策之重要目標為:
(1) 維護優良農地資源,確保農業之糧食生產、開放空間、環境綠化及自然生態保育等功能;
(2) 促進農地流通,擴大經營規模,增進農場經營效率;與
(3) 健全農地轉用制度,提昇整體土地利用效率,並維護農地所有人之合理權益。
三、農地利用管制問題包括:
(1) 農地使用管制效果不彰,農地農用原則未能有效掌握;
(2) 農地變更使用缺乏客觀一致的標準,農地變更案件頻繁,管道亦多;
(3) 農業規劃,利用與管制措施,大都不具法定的效力與約束力;與
(4) 農、水路改善及灌溉設施之興建等,未能像歐美日等國同時兼顧自然生態與景觀維護的要求以及整體地區的發展。
四、為達成前述農地政策目標,將採取的策略為:
(1) 放寬農地農有限制;
(2) 規劃農業生產區域;
(3) 加強農業發展區之農地利用;
(4) 建立合理租賃制度;
(5) 建立農地變更使用原則;與
(6)平衡農地與變更為非農用土地之利益。
配合臺灣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估計將維持72萬公頃農地,以提供生產、生活與生態之機能空間,另16萬公頃配合國家建設需要,優先依法變更使用,嗣後再依總體經濟環境及階段性農業發展政策,定期評估並調整須維持之農地面積。
一、 選擇題
(一) 農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下列何者不是農地政策之重點:
1.土地利用規劃2.耕作制度調整3.農地買賣 [正確答案] 4.地力維護
二、是非題
(一) 台灣的農、水路改善及灌溉設施之興建等,未能像歐美日等國同時兼顧自然生態與景觀維護的要求以及整體地區的發展。
1.是 [正確答案] 2.否
三、簡答題
(一)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變遷,農地問題日趨複雜,試簡單回答農地主要問題為哪些?
(1) 農地移轉承受人身分之限制;
(2) 農地變更使用之管理;
(3) 農地租佃制度僵化;與
(4) 農地變更為非農地之利益分配
第 03 講 - 土壤功能與土壤樣體 評量題目解答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的定義
二、土壤的功能
三、土壤樣體與土壤剖面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為地殼表層具有三向度的、獨立的、且變動的「自然體」(natural body)。土質鬆軟,厚度不均,色澤不一,是由礦物質、有機物、土壤水分與土壤空氣所組成的,也就是說由固體、液體及氣體等三相所組成的。土壤之物理、化學或生物學特性,均受到其不同生成環境(如氣候、生物、地形、母質、及時間等五大因子)之交互作用之影響,而有不同的特性呈現;而土壤依組成的不同,簡單可分為礦物質土壤(mineral soils)與有機質土壤(organic soils) 兩大類。
二、土壤最大的功能,簡單且重要的是:
(1) 植物生長介質:土壤可提供植物的根立足,支稱植物及作物之地下部並供給植物所需的營養份、水分及氧氣,使植物生長正常,土壤之物理及化學性質,會支配植物根能深入土壤之深度,以及土壤保持水分及供應養分之有效深度;
(2) 儲存水及純化之系統:土壤具有空隙(約總體積之50%以上),可儲存雨水在孔隙中而保存下來;土壤本身帶負電荷,因此可以吸附雨水及環境中排放之污水中的雜質物質,最後流出土壤之水變得很乾淨;
(3) 土壤生物生存之空間:土壤中含有很多種類生物及各種微生物,會將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如堆肥)轉化為無機養分供作物吸收;
(4) 施工之介質:土壤是我們人類進行各種工程建設中最好的基質,可承受各種建築物,是很好的施工介質且無他物可以取代;與
(5) 養份及有機廢棄物循環之系統:土壤中含有很多種類的微生物,其可將土壤中之養份及各種有機廢棄物或有毒物質加以分解與利用,進行所謂的土壤自淨作用。
三、土壤為一個自然體,其土壤的形態特徵或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性質的變化,是沿 X、Y、Z 三軸的方向而變化的;故土壤是一個立體的模式,稱為土壤樣體 (soil pedon)。而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係指地殼表層部份之垂直面,主要包括O、A、B、C 等層次,一般將O層(有機質層)或A層(礦物質表層) 稱為診斷表育層,將B層(土壤構造 B層)稱為診斷化育層,而將C層稱為母質層,C層之下稱為R層(母岩層),但不算土壤。但我們在農耕土壤中常只見到C層,或A與C層同時存在,或A,B,與C層同時存在。
一、 選擇題
(一) 土壤最大的功能,簡單且重要的有:
1. 植物生長介質2.儲存水及純化之系統3.土壤生物生存之空間4.施工之介質5.以上皆是 [正確答案]
二、 是非題
(一) 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主要包括O、A、B、C、D等層次。1.是2.否 [正確答案]
三、 問答題
(一) 請簡單敘述土壤的定義?
答:土壤為地殼表層具有三向度的、獨立的、且變動的「自然體」。土質鬆軟,厚度不均,色澤不一,是由礦物質、有機物、土壤水分與土壤空氣所組成的,也就是說由固體、液體及氣體等三相所組成的。
第 04 講 - 臺灣主要土壤類型之特性與分佈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的分類系統
二、臺灣地區代表性土壤之土綱分類
三、各種土綱土壤在台灣農地之分佈
四、各種土綱土壤在台灣山坡地或森林地之分佈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地區土壤之分類,一直沿用美國農部逐年修訂之系統為架構,再依臺灣地區特有之土壤特性及性質加以命名而成。
目前使用中的有:
(1) 建立於1975年的美國土壤分類系統(Soil Taxonomy),但一般農民有的仍在使用美國舊分類系統名稱;
(2)此分類系統係由六個綱目 (Category) 所組成,分別為土綱 (Soil Order),亞綱 (Suborder),大土類 (Great Group),亞類 (Subgroup),土族 (Family) 及土系 (Series)。
二、臺灣地區代表性土壤之土綱有
(1) 有機質土 (Histosols);
(2) 淋澱土 (Spodosols);
(3) 灰燼土 (或火山灰土Andisols);
(4) 氧化物土 (Oxisols);
(5) 膨轉土 (Vertisols);
(6) 旱境土(Aridisols);
(7)極育土 (Ultisols);
(8) 黑沃土 (Mollisols);
(9) 淋溶土 (Alfisols);
(10)弱育土 (Inceptisols);與
(11) 新成土 (Entisols)。臺灣有全世界所有之12種土綱之11種,除了冰凍土(Gelisols)以外。
三、各種土綱土壤在台灣農地之主要之分佈:
(1)中壢臺地之紅壤,屬氧化物土(Oxisols);
(2)桃園臺地之紅壤,屬極育土 (Ultisols);
(3)灰燼土(Andisols),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
(4) 臺灣東部石雨傘附近之膨轉土(Vertisols);
(5) 臺灣東部成功附近之黑沃土 (Mollisols);
(6) 阿里山地區之淋澱土(Spodosols) ;
(7) 高山森林地之弱育土 (Inceptisols);
(8) 農地土壤之弱育土(Inceptisols);
(9) 彰化縣快官附近之有機質土 (Histosols);
(10)南部地區山坡地上之淋溶土 (Alfisols);
(11)西半部河流新沖積農地土壤之新成土(Entisols)。
四、臺灣地區面積較大且具代表性土壤之土綱包括:
(1)極育土(Ultisols);
(2) 淋溶土(Alfisols);
(3)弱育土(Inceptisols);與
(4)新成土(Entisols)等四大土綱。
五、各種土綱土壤在台灣山坡地或森林地之分佈:
(1)山坡地或森林地之陡峭區土壤(新成土);
(2) 高山(1500公尺以上)之森林土壤(弱育土、極育土、淋澱土);
(3)山區坡度較緩和的崩積地形上暗色或淡色崩積土(新成土);
(4) 黃壤 (弱育土、淋溶土);
(5)臺灣西部之各個洪積層臺地紅壤(極育土、氧化物);
(6) 河流沖積土(新成土、弱育土);
(7)黑色土(灰燼土、黑沃土、膨轉土);
(8) 鹽土 (新成土)。
一、問答題
(一).美國農部於 1975 年建立之新土壤分類系統,係由哪幾個綱目 (Category) 所組成?
答:土綱 (Soil Order),亞綱 (Suborder),大土類 (Great Group),亞類 (Subgroup),土族 (Family) 及土系 (Series)等六大綱目。
(二).臺灣地區面積較大且具代表性土壤之土綱分類有哪幾個?請寫出中英文。
答:(1) 極育土(Ultisols);(2) 淋溶土(Alfisols);(3)弱育土 (Inceptisols);與(4)新成土 (Entisols)等四大土綱。
第 05 講 - 臺灣土壤問題與改良管理策略
壹、講次大綱:
一、臺灣土壤之主要問題
二、問題土壤改良與管理對策
三、土壤管理與永續農業發展
四、土壤環境品質在未來之變化及衝擊
貳、講次內容:
一、在臺灣地區主要之問題土壤包括以下9大項,對台灣農業生產之影響極大,包括:
(1) 強酸性土壤:主要分佈於臺灣北部;
(2) 微量元素缺乏或養份不平衡之土壤:主要分佈於臺灣東部,土壤之pH值 大於7.5;
(3) 受鹽分影響之鹽土或鹽鹼土:主要分佈於臺灣西南部沿海地區,土壤之EC值 大於 4 dS/m;
(4) 陡坡地易受沖蝕之土壤:主要分佈於臺灣山地陡峭地區;
(5) 排水不良之水田:主要分佈於臺灣各地區;
(6) 深層砂土:主要分佈於臺灣西部及東部沿海地區;
(7) 土壤受壓實:主要分佈於臺灣南部地區,底土受壓密實,土壤排水不良;
(8) 土壤受污染:主要分佈於臺灣各地區;與
(9) 有機物缺乏:主要分佈於臺灣各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於 1%。
二、目前已有很多土壤管理技術可改善問題土壤,如:
(1)施用天然"石灰物質"以中和強酸性土壤,使土壤為中性;
(2)洗鹽及選擇耐鹽性作物在鹽土區耕種生產;
(3)暗管排水法改善排水不良之土壤;
(4)施用硫磺、微量元素或矽酸爐渣法以調整微量元素缺乏或養份不平衡之問題土壤;
(5)使用水土保持方法防止坡地水土之嚴重流失;
(6)利用深耕及施用有機肥等方法解決土壤壓實問題。
三、為了農業能夠永續性發展及保護土壤環境之品質,相關之土壤管理措施變得非常地重要,主要之措施有:
(1)土壤品質長期性之維持;
(2) 施行有機農法耕種;
(3) 減少土壤耕犁次數,與
(4)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四、土壤環境品質在未來一定會受到經濟發展及環境變遷之衝擊,其影響可從下列幾個方向加以考慮:
(1)大環境氣候變化對土壤環境品質影響;
(2)人口激增對土壤環境品質造成之影響;與
(3)未來重大建設工程對土壤環境造成之影響。
一、簡答題
1.請列舉五項臺灣地區主要之問題土壤。
(1) 強酸性土壤;
(2) 微量元素缺乏或養份不平衡之土壤;
(3) 受鹽分影響之鹽土或鹽鹼土;
(4) 陡坡地易受沖蝕之土壤;
(5) 排水不良之水田;
(6) 深層砂土;
(7) 土壤受壓實;
(8) 土壤受污染;
(9) 有機物缺乏。
2.土壤環境品質可從哪幾個方向加以考慮其受到之沖擊?
(1) 大環境氣候變化對土壤環境品質之影響;
(2) 人口激增對土壤環境品質所造成之影響;
(3) 未來重大建設工程對土壤環境造成之影響。
3.請列舉三種目前可加以改善問題土壤的技術並簡述其功用。
(1) 施用天然"石灰物質"以中和強酸性土壤,使土壤為中性;
(2) 可用"洗鹽"方法及選擇耐鹽性作物之方法,在鹽土區耕種生產;
(3) 用"暗管排水法"改善排水不良之土壤;
(4) 施用硫磺、微量元素或矽酸爐渣法,以調整微量元素缺乏或養份不平衡之問題土壤;
(5) 使用水土保持方法,防止坡地水土之嚴重流失;
(6) 利用深耕及施用有機肥等肥培管理法,解決土壤壓實問題等。
第 06 講 - 農業與林業用地之利用與開發
壹、講次大綱:
一、臺灣土壤利用規劃現況
二、農業用地資源之利用與開發
三、山林地區土地利用之問題
四、海岸地區土地利用之問題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地區土地利用規劃之體系,主要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1) 以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劃為規劃體系之最上位計劃;
(2) 區域計劃:以區域性之發展為考量,就區域內之人口,資源與產量之關係作全盤而綜合的考量,規劃相關設施;
(3) 都市計劃與非都市土地使用計劃:都市計劃係在空地區對有關都市生活之經濟、交通、衛生、保安、國防、文教、康樂等重要設施,作有計劃之發展。
二、臺灣可供開發的土地都已開發,今後的開發可朝開發山坡地及海埔地的方向努力,需注意山坡地之水土保持,以避免將來土石流之發生。而臺灣農地開發利用因應之措施包括:
(1) 發展山地交通,加速坡地開發;
(2) 舉辦低利貸款,補助工程費用;
(3)加強農業研究,保證農產品價格。
三、臺灣由於水資源之分配與利用影響國民生計及農業生產甚鉅,因此臺灣地區一些重大水資源工程設計仍不斷在進行。在農業上整年都需要水源,而且臺灣的農業用水占全部可利用淡水量之80%,臺灣農業主要作物為水稻,因此,如何分配水資源及充分與適當之利用,亦是很重要的工作。
四、土地資源的爭奪不僅發生在都市邊緣地區,非都市地區邊緣地帶、山林地區也面臨人為開發破壞的危機。山林部份的不當利用,不僅造成生態平衡的崩解,更嚴重衝擊原住民的生存與文化延續。根據行政院農委會(2000)「國家生物多樣性」網站資料指出,臺灣對山林地區(特別是中高海拔山林地)的運用型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林農業取向及休閒產業取向。
五、在海岸方面,海岸是陸與海的交會地帶,曾是生命的起源地。陸海交界,環境動態,孕育的生命多樣且多元,特別是於河口或潮間地,生命力極其旺盛;然而海岸亦是陸域的排泄口,更是人類各種粗暴不當開發的宣洩地。台灣各大型工業區開發計畫卻已幾乎將臺灣西海岸沿線全部佔領,南北兩地沿岸也早已遭核電廠佔據,目前僅存的東海岸沿線,若實施產業東移政策,必將岌岌可危。
一、是非題
1.土地資源的爭奪僅發生在都市邊緣地區。1.是2.否 [正確答案]
2.根據行政院農委會(2000)「國家生物多樣性」網站資料指出,從歷史的脈絡來看,臺灣對山林地區(特別是中高海拔山林地)的運用型態大致可分為林、農業取向以及休閒產業取向兩大階段。1.是 [正確答案] 2.否
二、簡答題
1.臺灣農地開發利用因應之措施應該包括哪幾項?
(1)發展山地交通,加速坡地開發;
(2)舉辦低利貸款,補助工程費用;與
(3)加強農業研究,保證農產品價格。
第 07 講 - 都市工業與遊憩用地之利用與開發
壹、講次大綱:
一、都市用地資源之利用與開發
二、都市邊緣地帶土地利用之問題
三、工業用地之利用與開發
四、遊憩用地資源之利用與開發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地區的都市土地面積僅佔臺灣總面積6%,而都市內之住宅、商業以及工業等區之面積則僅佔臺灣總面積2.56%。然而供給與需求並非都會地區土地利用的唯一邏輯,投資(投機)以及預期增值所導致的地價上揚,以及地價上揚所引發之空間結構的不合理配置,才是臺灣都會區土地利用問題的主要癥結。
二、都市邊緣土地是生態體系的生產者,可提供都市地區該生態系消費者所需之維生與寧適性的物質與服務。該地區的土地通常為農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特殊植被地與山坡地等具有獨特生態價值、景觀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環境敏感地區。
但臺灣在邁向國際化的過程中,自由市場機制加速了利潤再生產的效率,從而鼓勵了土地炒作,在土地預期收益的推波助瀾之下,都市邊緣土地往往遭到過度及過早的開發,這些不當開發,雖然創造了市地使用的效益,卻也同時帶來環境品質惡化、資源耗竭、物種滅絕等負面的外部效果。
三、工業用地應係泛指所有供工業使用之土地,而工業用地之開發程序則可分為四個階段,即:
(1)編定工業用地,(2)土地取得,(3)規劃設計,及(4)施工建設。
政府自民國62年起,不斷的規劃設計工業區,至最近成立之台南科學園區,共已完成了53個工業區分散於全省各地。
四、由於機械化自動化的工業生產,使得勞動時間得以縮短,假日休閒得以增加,因此風景遊憩資源用地之開發利用,刻不容緩。為促進農業及農村資源永續利用,活絡農地經濟,提高農民所得,輔導發展休閒農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發布「休閒農業輔導辦法」並經修正,凡具有後述條件之地區得規劃為休閒農業區:
(1)豐富之農業生產及農村文化資源;
(2)豐富之田園及自然景觀;
(3)交通便利;
(4)土地全部屬非都市土地,而且面積在50公頃以上;
(5)土地全部屬都市計畫範圍內,而且面積在10公頃以上;
(6)部分屬都市計畫範圍內,部分屬非都市土地,且面積在25公頃以上者。
一、是非題
1.供給與需求是臺灣都會區土地利用問題的主要癥結。1.是2.否 [正確答案]
二、簡答題
1.工業用地之開發程序則可分為哪四個階段?
(1) 編定工業用地,(2) 土地取得,(3) 規劃設計,及(4) 施工建設。
2.欲規劃為休閒農業區,需具有哪些條件?請簡述之。
(1) 豐富之農業生產及農村文化資源;
(2) 豐富之田園及自然景觀;
(3) 交通便利;
(4) 土地全部屬非都市土地,而且面積在50公頃以上;
(5) 土地全部屬都市計畫範圍內,而且面積在10公頃以上;
(6) 部分屬都市計畫範圍內,部分屬非都市土地,且面積在25公頃以上者。
第 08 講 - 土壤污染特性與來源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之特性
二、土壤污染物之來源
三、土壤污染物之種類
貳、講次內容:
一、污染物在土壤中可被土壤吸附,亦可被土壤中之微生物分解,因此土壤對於外來之污染物具有容忍能力和自然淨化能力。土壤遭受污染時,污染物在土壤中被吸附及被微生物分解的能力除了污染物本身之性質外,還受到土壤性質很大的影響,如粘粒的含量、腐植質的含量、粘粒的種類、土壤質地、土壤酸鹼度、土壤通氣、土壤水分等性質都會造成影響。
二、土壤污染物可以是直接的進入土壤,亦可以是由水域中因灌溉或其他用途而進入土壤。大氣污染之污染物經長期間後亦可沉降而進入土壤。在受污染的土壤上種植作物則可能使作物也受到污染,長期食用受污染的作物或以受污染的作物飼養家畜,污染物亦會累積於家畜體內 (尤其是重金屬類),經由食用畜產製品,會將污染物攝食進入體內造成危害。
土壤污染物可分為有機污染物與無機污染物兩大類。在受污染的土壤上種植作物則可能使作物也受到污染,長期食用受污染的作物或以受污染的作物飼養家畜,污染物亦會累積於家畜體內 (尤其是重金屬類),經由食用畜產製品,會將污染物攝食進入體內造成危害。
三、土壤污染物之來源甚多,且種類很複雜,依其來源可分為三大類:
(1) 工業的化學品及廢棄物:工業的化學品在生產過程、使用及使用後成廢棄物均可造成土壤污染;
(2) 農業的化學品及廢棄物:此類污染物包括農業上使用的化學品,如肥料與農藥,畜牧場的排泄廢棄物及洗潔污水;
(3) 都市生活與家庭使用的化學品及廢棄物:都市生活與家庭排水及學校、研究機構、餐廳、旅館、醫院及公共浴室等服務業之廢水集中在污水系統成為污泥,乾燥後填土,常累積有機污染物及重金屬。
四、常見土壤污染物的種類包括:
(1)化學工廠廢棄物;
(2)農耕使用之農藥;
(3) 有機肥料中含有毒重金屬;
(4)動植物體中之毒性成分或醱酵工業之微生物體廢膠;
(5)農產品加工廢棄物;
(6)畜產排泄物;
(7)環境中毒性化學物質;
(8)塑膠製品;
(9)病原菌;
(10)重金屬類;
(11)可溶性鹽類;
(12)堅硬物質;
(13)酸鹼液;
(14)細微黏粒。
但若依污染物對生態環境影響之特性,則可分類為:
(1)可導致生物、家畜及人類發生疾病或死亡者;
(2)在自然環境中易被微生物分解或物理化學作用破壞者;
(3)在自然環境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或物理化學作用破壞者。
一、問答題
1.有機污染物之特性為何?無機污染物之特性為何?
有機污染物之特性為:
(1) 可經由土壤微生物分解與礦化;
(2) 成為二氧化碳與水等無毒物質;
(3) 其污染可逐漸消失於無形。無機污染物之特性為:
(1) 不易分解;
(2) 進入土壤極難以排除;
(3) 理化性質隨環境而改變。
2.生活污染物如何污染我們的土壤?請簡述之。
都市生活與家庭學校、機構、餐廳、旅館、醫院及公共浴室等服務業廢水集中在污水系統成為污泥,乾燥後填土,常累積有機污染物及重金屬。
第 09 講 - 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之宿命與影響因子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物在環境中之宿命
二、影響土壤污染在環境中分佈之因子
貳、講次內容:
一、污染物之宿命或命運 (Fate)是指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中之變化,因為所有的土壤污染物均經由「移去、分解、礦化、稀釋及沉積」等作用,使污染物轉變為不具毒性之物質,或存在於不影響環境生物生存之場所。
欲預測土壤污染物在環境中之動態與殘留時間,則必須了解污染物之物理化學性質。污染物在環境中之命運,受到複雜的環境領域如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能源圈之影響。
二、污染物在環境中之轉變途徑及移動方式可包括︰
(1) 植物的吸收與解毒;
(2) 光化學分解;
(3) 揮發作用;
(4) 逕流移動;
(5) 土壤吸附;
(6) 雨水淋洗;
(7) 土壤微生物分解;
(8) 化學分解。
三、影響土壤污染物在環境中分佈之重要因子有7個︰
(1) 污染物在水中溶解度:污染物之水中溶解度大小影響其在土壤中滲濾至地下水層之難易;
(2) 污染物在水與有機溶劑之間的分配作用係數:分配作用係數,也就是分配比率,可了解一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命運;
(3) 污染物之生物累積作用: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累積作用(Bioaccumulation) 為濃縮而非擴散,與其在環境中移動結果 (如擴散) 有所不同;
(4) 污染物在土壤中之吸附作用:土壤中之黏土礦物及土壤有機質具有廣大之表面積,故可吸附 (Soil adsorption) 大量之有機污染物;
(5) 污染物之蒸發作用:自土壤、水域或植物表面蒸發(vaporization) 是許多有機污染物之主要移動方式。蒸發作用之速率依環境條件如蒸氣壓、溫度、吸附程度、土壤性質和水分含量等狀況而定;
(6) 污染物之光化學安定性:有機污染物受到太陽之照射(Photochemical stability) ,其紫外光線之能量足以破壞有機污染物之化學結構;
(7) 污染物之微生物降解作用:有機污染物在土壤或水中可經由化學的、光化學的和生物化學的反應而產生變質,此種變質是指有機污染物化學分子形式之改變而使得原來之有機污染物轉變成另一種化合物,或進一步經由土壤礦化作用而消失,這些分解作用或土壤礦化作用,是將有機污染物經過一步或多步的化學變化反應,將複雜的化學結構逐步變為簡單的無機化合物,絕大部分之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之分解是由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所以提高微生物活性會加速土壤中有機污染物之分解速度。
一、是非題
1.有機污染物在土壤或水中可經由化學的、光化學的和生物化學的反應而產生變質。1.是 [正確答案] 2.否
2.絕大部分之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之分解是由土壤的化學作用。1.是2.否 [正確答案]
二、問答題
1.污染物在環境中之轉變途徑及移動方式包括哪些?
(1) 植物的吸收與解毒;
(2) 光化學分解;
(3) 揮發作用;
(4) 逕流移動;
(5) 土壤吸附;
(6) 雨水淋洗;
(7) 土壤微生物分解;
(8) 化學分解。
第 10 講 - 臺灣土壤污染狀況與分析
壹、講次大綱:
一、臺灣土壤污染狀況
二、土壤污染改善對策
三、土壤污染後應採行措施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農田土壤受重金屬之污染:部份農業灌溉水之水質,已受到上游工業區或地下工廠廢污染水排放污染,造成水質惡化,進而污染許多農地土壤。目前許多農地位於工業區廢污水排放之下游,由於監測系統之不完整與監測工作不確實,常造成農田土壤受到污染,土壤品質惡化。
二、工業區場址污染:環保署2001年度執行之「地下水潛在污染源調查計畫」中指出, 過去發生之工業場址地下水污染案件有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污染案、臺灣氯乙烯公司頭份廠污染案、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公司安順廠污染案及中國石油公司苓雅寮儲運所污染案。
三、地下水中硝酸態氮的污染:在臺灣中部的某些蔬菜專業區,其滲漏水中硝酸態氮的含量均超過飲用水標準10 毫克氮/公升水,甚至已達30-100毫克氮/公升水,顯示施用過量之肥料及農藥,確實影響地下水之水質。沿海地區嚴重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壤鹽化:由於養殖業者違法超抽大量地下水,造成屏東及宜蘭局部地區地層下限嚴重,引起海水入侵,農業土壤鹽化。
少部份畜牧業者廢水排入河川而污染環境:少部份畜牧業者為節省成本,未按規定妥善處理畜牧廢水及固體廢棄物,直接將廢水排入河川或灌溉渠道中而污染環境,河川中氮與磷含量太高而引起優養化作用。
四、土壤污染改善對策有︰
(1) 改善環境敏感之農地地區重金屬污染情形;
(2) 處理工業污染潛在地區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
(3) 籌措財源處理污染來源不明之污染場址,經國內業界與環保署協調後,同意分階段實施。
五、土壤污染後應採行措施︰
(1) 儘速輔導合法廠商進入工業區或非法廠商切結限期進入工業區;
(2) 儘速協調進行農田土壤高污染重點地區之灌溉渠道底泥清除工作;
(3) 檢討農田土壤污染物管制標準,確定停止耕種條件及補償方式;
(4) 加強污染源之管制,建立重點地區之監測調查技術及制度;
(5) 積極確保水土不流失及水源高品質之坡地永續管理策略;
(6) 妥善運用污染整治基金。
一、是非題
1.臺灣地區部份農業灌溉水之水質,已受到上游工業區或地下工廠廢污染水排放污染,造成水質惡化,進而污染許多農地土壤。1.是 [正確答案] 2.否
2.施用過量之肥料及農藥,也會污染地下水之水質1.是 [正確答案] 2.否
二、問答題
1.土壤污染後應採行哪些措施,以免惡化?
(1) 儘速輔導合法廠商進入工業區或非法廠商切結限期進入工業區;
(2) 儘速進行農田土壤高污染區之灌溉渠道底泥清除工作;
(3) 檢討農田土壤污染物管制標準;
(4)加強污染源之管制,建立監測調查技術及制度;
(5)積極確保水土不流失及水源高品質之坡地永續管理策略;
(6) 妥善運用污染整治基金,對污染嚴重之場址儘速整治。
第 11 講 - 土壤污染調查技術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之調查方法與步驟
二、土壤污染採樣之策略與原則
三、採樣之工具與樣品佈點
四、採樣點配置之原則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污染調查依調查之目的和調查面積之大小,可大略分為大範圍之概況調查和小面積之可能污染區之細密調查兩種。臺灣地區的農地土壤重金屬含量調查便是大範圍之土壤污染調查之一個典型例子。桃園縣蘆竹鄉中福村污染農地土壤重金屬調查即是小面積之可能污染區之土壤調查之一個典型例子。
二、在整個土壤污染調查之程序中,採樣方式對於調查結果之解釋與應用有決定性之影響。採樣方式應依調查目的而設計,但整個採樣方式之設計往往受限於採樣及分析之成本;除採樣方式之設計外,土壤樣品中污染物含量之分析結果的可信賴度對於調查結果也有很大的影響。土壤樣品之處理、貯存以及實驗室之化學分析,都要有品質保證和品質管制之程序,以確保分析數據之可靠性。
三、採樣工具有下列數種可供選擇︰
(1)採樣鏟(shovel);
(2) 土鑽採樣組(auger);
(3) 劈管採樣器(Split-barrel sampler);
(4) 薄管採樣器(Thin walled tubes sampler);
(5) 活塞式採樣器(Piston rod soil sampler);
(6) 雙套管採樣器(Dual tube soil sampler)。
四、依據場址特性、污染情況,常用的污染調查採樣方式如下:
(1) 主觀判斷採樣;
(2) 簡單隨機採樣;
(3) 分區採樣;
(4)系統及網格採樣;
(5) 應變叢集採樣;與
(6) 混合採樣。
五、臺灣地區受重金屬污染區之污染區界定範圍之調查,大都採用平行網格法、矩形網格法、或沿污染來源分佈之極線網格法。受有機物污染區之污染區界定範圍之調查,則採用瓶架網格法採樣。
一、是非題
1.臺灣地區受重金屬污染區之污染區界定範圍之調查,大都採用平行網格法、矩形網格法、或沿污染來源分佈之極線網格法。1.是 [正確答案] 2.否
二、問答題
1.試說明採樣工具中之採樣鏟(shovel)及土鑽採樣(auger)如何使用?
(1)採樣鏟:先以採樣鏟移除地表覆蓋物(如石礫、植被),再挖取表土;或在已用機具挖開之土層剖面一定深度處直接以採樣鏟取土。若樣品代表某一深度範圍(如 0 至 15 公分)之樣品時,在該範圍內每一深度所得之土樣宜儘量混合均勻。
(2)手動式土鑽採樣:於預定採樣點,以人力於把手處旋轉(或加壓)可將採樣頭移入適當深度,同時使土壤進入採樣頭內。連接桿可適當的續接以達更深的土層。
第 12 講 - 土壤污染區範圍界定與危害性評估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區之範圍界定
二、污染範圍之劃定
三、土壤污染之健康危害性評估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污染區之劃定,首須建立污染物之背景值、監測值及管制值等資料。然後經由比較調查分析所得污染物含量值和這些指標值,來判斷及界定污染之範圍。
二、藉由採樣分析所得之資料,可描繪出污染物在調查區之濃度分布圖。此圖可表出每一採樣單位污染物濃度之平均值,也可藉由一些內插(interpolation)之方法,例如:地理統計(Geostatistics)中之克立金法(Kriging),進一步推估未採樣位置污染物之濃度,進而劃定污染物超過監測值或管制值之範圍及估算劃定之風險,此風險可提供決策者界定污染範圍之參考。
三、由於不同的污染場址的場置性差異極大,因此利用風險評估模式分析選擇出最適合之整治方式,不僅能節省整治之費用,更可以確保整治後場址利用之安全性。可分三方面討論:
(1) 健康風險評估;
(2) 植物毒害之評估;
(3) 人體健康風險評估。如果我們對可接受的個人風險或群體風險已經有一共通的標準,則可以風險值直接作為管制標準,判定是否對人體及環境有立即之危害,是否應採取緊急之應變措施;劃定污染管制區,限制某些士地利用之行為;根據風險之程度,選擇土壤復育之方式。
一、問答題
1.試簡單說明健康風險評估之四個步驟及流程。
主要包含四個步驟:
(1) 危害鑑定:即探討某一特定危害性因子是否與人體健康有關,此危害性因子包括可能導致風險升高的物質或活動。
(2) 劑量--反應評估:劑量--反應關係評估過程是利用劑量--反應之毒理關係,將特定暴露量所產生的相對危害性計算出。經由毒理學之研究,在許多假設條件成立的前提下,可推測當人體暴露在特定劑量的污染物下,可能產生之相對危害(風險)為何。
(3) 暴露量評估:暴露量評估是估算可能暴露群暴露量的多寡,是風險評估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由此過程計算出的暴露量即決定其相對風險,因此大多數風險評估工作亦著重於此。
(4) 風險判定推估:風險判定即估算暴露群的危險機率或危害程度,且應包括使用模式參數的不確定性分析 (uncertainty analysis),因風險評估過程中所使用之模式或參數大多有不確定性存在。
2.人體可以經由許多途徑接觸土壤污染物質,請列舉三種途徑。
可經由攝入土壤之途徑、呼吸吸入土壤顆粒或污染物蒸氣之途徑、飲用地下水之途徑、食用農產品之途徑、皮膚接觸之途徑。
第 13 講 - 土壤污染之預防與土水污染整治法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防治策略
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主要內容
三、土水整治法立法設計理念
四、土水整治法重要法條及解釋
貳、講次內容:
一、防治策略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之最高指導原則。防治策略的擬定,至少應包括八大項:
(1) 訂定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規;
(2)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關體系;
(3) 建立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制度;
(4) 建立台灣地區土壤污染監測系統;
(5) 受污染農業地區重劃利用;
(6) 建立土壤污染物轉化移動追蹤模式;
(7) 加強土壤污染基楚研究;與
(8) 培育土壤污染防治專業人才。
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以下簡稱土水整治法)於2000年公布施行至今,內容共分8章51條,主要規範法條重點為污染防治、污染調查與評估、污染管制及污染整治復育措施、財務及責任與相關罰則等。
三、土水整治法之立法主要理念包括:
(1) 著重污染整治為主的立法,避免法規執行重疊與競合問題;
(2) 採取資訊公開原則,建立民眾參與管道;
(3) 採取雙門檻制度設計,順利推動相關整治實務;
(4) 設置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強化污染整治財務來源;
(5) 適度調和污染整治與土地利用;與
(6) 擴大污染責任主體為污染行為人及重大過失之污染土地關係人。
四、 土水整治法規定土壤污染物濃度達「土壤污染管制標準」者,所在地主管機關應公告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污染控制場址經初步評估後,有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之虞者,所在地主管機關應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後公告為『土壤污染整治場址』。
五、土水整治法並設置整治基金以強化土壤污染整治之財物來源,明定中央主管機關得對指定公告之化學物質製造者或輸入者徵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並成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而為使污染整治完成後之土地達到使用之目的,也明訂土地使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辦理土地復育事宜。
一、選擇題
1、下列何者非土水整治法之立法主要設計理念?
1.採取資訊公開原則,建立民眾參與管道
2. 採取單門檻制度設計,順利推動相關整治實務 [正確答案]
3.設置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強化污染整治財務來源
4.適度調和污染整治與土地利用
二、問答題
1.試簡單說明土壤污染防治策略應考量哪些範圍?
(1) 訂定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規;
(2)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關體系;
(3) 建立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制度;
(4) 建立台灣地區土壤污染監測系統;
(5) 受污染農業地區重劃利用;
(6) 建立土壤污染物轉化移動追蹤模式;
(7) 加強土壤污染基楚研究;與
(8) 培育土壤污染防治專業人才。
第 14 講 - 土壤污染整治技術概論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整治(或復育) (soil remediation)技術概論
二、美國環保署 (USEPA)常用之土壤污染整治技術
三、農地重金屬汙染土壤之復育技術法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污染整治技術,若就污染物處理方式與場址關係劃分,可分為:
(1) 現地土體內 ( in situ ) 處理;
(2) 取土後現場 ( on site ) 處理;
(3) 取土離場 ( off site ) 處理。
二、土壤氣體抽除法 (soil vapor extraction, SVE):主要原理為利用抽氣井將土壤抽氣使產生真空,而隨壓力與濃度梯度而產生的氣體流動,使揮發性污染物從土壤中擴散並揮發成氣體並流至抽氣井,最後被抽出。
三、生物整治法(bioremediation):主要原理為在污染土壤加入適當水分、養分、氧氣以促進土壤中污染物之生物分解。
四、除氣法 (air stripping):主要原理為注入空氣於地下水促使污染物揮發至不飽和層土壤,再配合SVE系統將污染物蒸汽抽取出來。由於或補充氧氣,因此本技術亦產生生物復育的效果。此種技術如同SVE一樣,易受黏土層的限制。
五、土壤清洗法(soil washing):主要原理為將污染物從土壤轉移至水溶液之物理移出,若污染物大部分吸附於土壤顆粒表面,可經由清洗液清洗出來;或者被細小顆粒(黏粒)所吸附之污染物可藉由篩分法達到分離與減積的效果。
六、固定法 (solidification or stabilizing):主要原理為將固化劑直接注入現地土壤,使污染物被緊密包圍,或直接加入穩定劑與土壤中污染物發生化學作用而降低其移動性。
七、熱除法(thermal desorption):主要原理為可分為低溫熱脫附(90~320℃)及高溫熱脫附(320~560℃)兩種,一般而言,溫度愈高愈容易脫附不易揮發之污染物。
八、化學氧化法(chemical oxidation):主要原理為典型之化學處理方式,利用氧化劑將難分解有機物直接氧化。
九、農地重金屬汙染土壤之復育技術法有八種:
(1) 化學萃取法 (Chemical extraction);
(2) 還原法 (reduction);
(3) 安定化法或固化法 (Stabilization and solidification);
(4) 排土客土法 (取走汙染土,覆蓋乾淨土);
(5) 客土法 (覆蓋乾淨土);
(6) 現地淋洗法;
(7) 現地電熔法 (electrokinetics);
(8) 植生復育法 (phytoremediation)。
一、簡答題
1.試簡單說明土農地重金屬汙染土壤之整治技術法之植生復育法 (phytoremediation)。
利用植物根部大兩攝取累積土壤中的重金屬,再將重金屬轉移到植物地上部,最後收割植物地上部加以焚化,以降低植體的體積,再利用掩埋的方式處理。
二、是非題
1.土壤污染整治技術,若就污染物處理方式與場址關係劃分,可分為現地土體處理、 取土後現場處理、取土離場處理等三種。1.是 [正確答案] 2.否
三、選擇題
1.下列何者不是美國環保署 (USEPA)常用之土壤污染整治技術:1.生物發酵法 [正確答案] 2. 土壤清洗法3. 熱除法4.固定法或安定法
第 15 講 - 整治技術選擇之因素與考慮之步驟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整治技術選擇之因素
二、土壤污染整治非技術因子之考量
三、土壤污染整治考慮之步驟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污染整治技術選擇之因素中,最常被考量之因素包括:
(1) 技術考量:包括效益、可靠性、操作可行性、時間及安全性考量;
(2) 環境品質考量:包括污染物之環境基準、短期與長期之效應、資源不可回復的承諾及成本問題;
(3) 公共衛生考量:包括場址評估、暴露風險分析及可移除程度;
(4) 各行政單位考量: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共團體對於各種可行技術之標準與考量;與
(5) 成本考量:包括操作及維護成本。
二、土壤污染整治”非技術因子:之考量,主要包括
(1)經費:整治所需成本常是一關鍵因素;
(2)時程:如果是需要很長時間之整治,例如超過3年以上,通常不會被接受,除非污染很嚴重或沒有技術可用;
(3)民意:與污染區民眾之溝通是很重要之因素之一,通常會請健康風險評估專家至污染區之社區與當地民眾作溝通;
(4)污染區及鄰近地上物之佈置與狀況:許多污染區可能已擴大至原污染區之外之建築辦公大樓或生活大樓下之地下水;
(5)整治目標之共識:此共識在不同行政單位對不同之污染區可能有不同整治目標之共識;與
(6)風險評估之依據:此共識在農業區、住宅區、商業區及工業區等人類活動不同之污染區可能不同。
三、土壤污染整治技術被篩選及決定之步驟:
(1)整治目標:考量可用整治技術之第一步驟為主要考量使用技術是否真正能將污染物濃度達法規標準;
(2)整治可行方案:主要考量技術之可靠性及操作可行性;
(3)整治技術篩選:通常會有很多種方法供篩選,從當中選出一個成本最低且具整治效率之技術;
(4)整治替代方案之建立與篩選:在未執行之前,會對可靠性及操作可行性作評估,找出一替代方案;與
(5)可行方案詳細評估:通常會有很多種方法供篩選,但最後決定一個或兩個。
一、簡答題
1.試簡單說明土壤污染整治技術選擇之因素中,請列舉三項最常被考量之因素?
(1) 技術考量:包括效益、可靠性、操作可行性、時間及安全性考量;
(2) 環境品質考量:包括污染物之環境基準、短期與長期之效應、資源不可回復的承諾及成本問題;
(3) 公共衛生考量:包括場址評估、暴露風險分析及可移除程度;
(4)各行政單位考量: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共團體對於各種可行技術之標準與考量;
(5)成本考量:包括操作及維護成本。
二、是非題
1.整治所需成本常是一關鍵因素,如果是需要很高之成本,例如超過幾十億以上,通常不會被接受,除非污染很嚴重或沒有技術可用。1.是 [正確答案] 2.否
三、選擇題
1.下列何者是土壤污染整治技術被篩選時之最重要考量項目:
1.整治目標 [正確答案] 2.整治經費3.整治技術篩選4.整治替代方案
第 16 講 - 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與案例分析
壹、講次大綱:
一、受有機物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與案例分析
二、臺灣地區受有機化合物污染土壤整治復育實例
三、受無機物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與案例分析
四、選擇整治復育技術時應考慮之因素
貳、講次內容:
一、目前受到有機化合物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包括:
(1)土壤蒸氣萃取法(SVE ):針對不飽和層或通氣層土壤中高揮發性污染物進行整治之方法;
(2) 生物降解法:提供空氣(氧氣)給現地中存在的土壤微生物刺激或促進其生長去分解土壤中有機污染物;或應用加強生物復育法,在污染土壤加入適當水分、養分及氧氣 (有時視需要也接種微生物),以促進有機污染物之生物降解;
(3)土壤淋洗法:將界面活性劑注入土壤,將有機污染物淋洗至地下水中,再抽出地下水處理;或將污染土壤挖出加入化學溶劑在萃取器中混合攪拌使有機污染物溶解,再以固液分離器分離;
(4) 熱脫附法:係應用直接或間接加熱之方式使污染土壤之有機污染物加速揮發,然後利用空氣或惰性氣體載送揮發之污染物,排出之氣體再進行後績之處理。
二、在臺灣地區受有機化合物污染土壤最受矚目的污染案例為 RCA 污染案。業者經初步評估後,最後以下述方式整治污染之土壤:
(1) (現地土體內) 土壤蒸氣萃取技術;
(2) (離地)土壤蒸氣萃取/土壤通氣技術。
三、一般而言,受重金屬污染土壤之復育技術中,概略可分為三類:
(1) 化學處理法:包括萃取法、安定化法;
(2) 工程技術法:包括排土客土法、土壤淋洗法及現地電熔法;與
(3)生物處理法:即植生攝取法。
四、選擇土壤污染之整治技術時應考慮之因素:
(1)土地利用及變更方式;
(2)重金屬之濃度;
(3)土壤質地;
(4)地下水位高低;
(5)改善效果;
(6) 改善經費及收益;
(7)改善所需時間;與
(8) 民眾接受度。
一、問答題
1.受重金屬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中的植生攝取法,其應用範圍為何?理由為何?
應用的範圍為建築物較為密集無法開挖或尚未找到合適復育技術的污染場址,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穩定並吸收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避免土壤因為風或與水侵蝕而流失,擴大污染的範圍,或達到污染區綠化的目的。
2.在臺灣地區受有機化合物污染土壤最受矚目的案子為 RCA 污染案。業者經初步評估後,最後以哪種方式整治污染之土壤?試圖簡單說明之。
(1) (現地土體內) 土壤蒸氣萃取技術:業者在道路及建築物下裝設土壤蒸氣萃取系統,以抽取土壤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並另外於馬路下方設置了水平抽氣管以增加系統效率。
(2) (離地)土壤蒸氣萃取/土壤通氣技術:在調查結果證明為高污染之土壤區域,將地下之土壤全部挖掘出來運至舊工廠內事先設置完成之曝氣處理格區內,以便氣流能平均分佈於土堆內,下方氣管並將揮發性有機物 (VOC) 抽至室外之處理系統。
第 17 講 - 土壤沖蝕與水土保持法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沖蝕
二、水土保持法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沖蝕(Soil erosion) 確實造成土地資源功能的無法充分發揮,包括農業生產力的降低,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人類生活品質的惡化,一般而言,分為水蝕與風蝕,水蝕所造成的土壤流失通常主要有三步驟:
(1)造成土壤粒子從土壤體中分離(detachment);
(2)分離的粒子藉著流動(transportation),滾動及分散作用向河川下游移動;
(3) 當水流至較水平地區時,這些移動的粒子就沈積(deposition)。
二、水蝕 (water erosion) 大致以下列四種作用表現:
(1)表土沖蝕:又可分為雨滴飛濺沖蝕、層蝕、紋溝沖蝕及溝谷沖蝕等不同沖蝕所形態,臺灣地區的表土沖蝕最明顯的地區,以各地的紅土台地及南部泥岩地區的沖蝕最嚴重;
(2) 崩塌作用:在兩種情況下,會造成崩塌作用,一是在地表逕流集中下就容易產生沖刷作用,二是山坡地之坡面土壤因滲透作用而使土壤的空隙中呈現水飽和狀態;
(3) 地滑作用:就是地層滑動的意思,為土壤沖蝕運動中比較特殊的,係因地層中在滲透水的作用下所產生的一層滑動層;
(4) 土石流:土石流發生的現象在臺灣地區近幾年來似乎常在電視上看到,它是一種流動很特殊的沖蝕型態,其特性為含土砂濃度相當高,土石流以土砂及石礫等材料為主,其體積濃度一般超過土石流流體總體積的30%以上。
三、風蝕 (wind erosion)發生的原因為風速超過地面土砂運動的臨界速度以上時,風就會將地面上的土及砂吹起來,因而產生風蝕作用。在強風狀態下,可揚起大量極細的土砂至空中並飄浮於空中並遮蔽陽光,就是俗稱的砂塵暴現象。且被風帶走的土砂會在下風處堆積形成各種奇特的地形,如砂紋、砂漣,砂丘或新月形的砂丘等。主要發生季節為東北季風來的時候。
四、實施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之處理與維護,主要以保育水土資源,涵養水源,減免災害,促進土地合理利用,增進國民福祉。依據水土保持法之規定,一般水土保持範圍之治理或經營、使用行為,應經調查規劃,並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
一、簡答題
1.發生土石流的主要的必要條件為何?
(1)地形的條件:通常發生在坡度較陡的溪谷地區,其坡度大都在15度以上;
(2)充分的土砂堆積來源:溪谷中一定要堆積大量崩落的土砂土才有來源形成土石流;
(3)要有充足的降雨量,以帶動這些堆積的土石。
二、是非題
1.地滑作用就是地層滑動的意思,為土壤沖蝕運動中比較特殊的,係因地層中在滲透水的作用下所產生的一層滑動層,使其內的土體沿滑動面慢慢的因坡面的上方滑向下坡處。1.是 [正確答案] 2.否
第 18 講 - 土壤流失實況與山坡地土地利用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流失量估算
二、臺灣地區之水土流失概況
三、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
貳、講次內容:
一、山坡地土壤流失量之估算,得採用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而風蝕量之估算,一般採用風蝕量方程式(Wind Erosion Equation, WEQ),為防止風蝕的影響,通常受風的地區種植防風林作為屏障。
二、臺灣地區之水土流失問題可分為四方面來討論:
(1) 森林地的水土流失:臺灣林地面積佔全臺灣面積的52%,由於許多高經濟作物在可限利用區開墾種植,目前這些地區之總面積已超過5萬公頃;
(2) 山坡地的土壤沖蝕:臺灣山坡地面積約有96萬公頃,其中農物地用地面積佔山坡地總面積28%,其中尚有11萬公頃未作好水土保持工作,有可能將來更造成嚴重的土壤流失;
(3) 山區開路的水土流失:山區道路的開闢往往因土方挖填數量大且道路基礎及邊坡不穩定,在下雨後常造成極嚴重的沖蝕、崩塌、滑動情形,造成極嚴重的水土流失;
(4) 坡地社區及遊憩地區的開發造成水土疏失:山坡地開發為居住社區在近幾年來非常普遍,但因受地形的限制,要開發一定面積的建築基地,經常會開挖更大面積的土方工程,在開發階段可以明顯看見許多土壤沖蝕的現象並成開發區下游的土砂災害。
三、依據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將土壤沖蝕分成不同的等級,其沖蝕程度依土地表面所呈現之沖蝕徵狀與土壤流失量可分級為:
(1) 輕微度沖蝕:地面無小沖蝕溝跡象,表土流失量在25% 以下;
(2) 中等沖蝕:地面有蝕溝系統之跡象,礫石、碎石含量在20% 以下,表土流失量超過25% 至75%;
(3) 嚴重沖蝕:地面沖蝕溝甚多,片狀沖蝕活躍,土壤顏色鮮明礫石、碎石含量超過20%至40%,底土流失量在50% 以下;
(4) 極嚴重沖蝕:掌狀蝕溝分歧交錯,礫石、碎石含量超過40%,底土流失量超過50%,甚至母岩裸露,局部有崩塌現象。
一、問答題
1.試寫出某地區土壤沖蝕量(公噸/公頃/年)之估算模式。
Am = Rm × Km × L × S × C × P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式中,
Am:土壤流失量(公噸/公頃/年);
Rm:降雨沖蝕指數。Km:土壤沖蝕指數。
L:坡長因子。S:坡度因子。C:覆蓋與管理因子。P:水土保持處理因子。
二、是非題
1.依據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將土壤沖蝕分成不同的等級,其沖蝕程度依土地表面所呈現之沖蝕徵狀與土壤流失量可分級為輕微沖蝕、中等沖蝕、嚴重沖蝕、極嚴重沖蝕等四等級。
1.是 [正確答案] 2.否
97下永續水土資源期末考範圍21講-36講
小毛莉整理
第 19 講 - 水土保持技術概論
壹、講次大綱:
一、水土保持農藝法
二、水土保持植生法
三、水土保持工程法
貳、講次內容:
一、水土保持農藝方法的範圍較為廣闊,並不僅僅是限定於某一個方法,而是多種方法組合的應用。主要技巧包括:
(1)高等耕作(contour cultivation):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所實施的水平耕犁、作畦或栽培等作業,是臺灣坡地慣行的栽培方法之一;
(2)保育栽培方法(conservation cultivation):上項觀察中同時證實早植、密植、宿根、適當的間作,以及作物殘株等也分別有若干程度的沖蝕抑制作用;
(3) 作物殘株敷蓋 (crop residue mulching):利用作物殘株直接回歸施用於土壤表面,以減少土壤之沖蝕之現象稱為敷蓋,已有很多田間試驗證明其對防止土壤沖蝕有不同的效益,又分為全園覆蓋及帶狀覆蓋;
(4)作物地表覆蓋 (crop cover):利用活的作物,直接種植於土壤表面,以減少土壤之沖蝕之現象稱為覆蓋,已有很多田間試驗證明其對防止土壤沖蝕有不同的效益,在一般坡地果園栽培覆蓋作物有多方面的效益;與
(5) 草帶法(grass cover):是指在坡面上按適當距離,沿等高方向所栽植帶狀之草類作業。
二、水土保持主要的工程方法有:
(1) 平台階段法:是指在坡面上每隔適當距離沿等高方向所築成多條連續之水平或傾斜階段。此方法是世界性歷史悠久的水土保持方法之一;
(2) 山邊溝:是指在坡面上每隔適當距離沿等高方向所築成之淺三角形溝,分寬型與窄形山邊溝;
(3) 寬壟階段:係指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每隔適當距離所構築之寬壟淺溝。用以截短坡長,抑 制土壤沖蝕,蓄積水分,促進作物生育;
(4) 草溝:將土築排水溝種植水草類作為溝的砌襯材料,是最經濟的坡地排水方法,但僅可應用於略高於坡度20% 的坡地;
(5) 坡地排水工程:安全與否是水土保持成敗的關鍵所在,也是處理費用高昂的項目之一。
三、以上眾多方法,以平台階段法與山邊溝最足以決定坡地土地利用的型態,即行階段狀耕作或行坡面耕作,是很基礎且重要的方法。
ㄧ、簡答題
1.試舉出臺灣三種水土保持覆蓋作物,並簡單說明其功用與限制。
(1)山珠兒豆:其成活後生長良好,可迅速被覆地面,在水土流失觀察區表現良好,但在高溫多雨季節需勤割,否則可能會發生被覆果樹使之減產之情形。
(2)大葉爬地藍:初期生長雖良好,卻易衰老,尤其在高溫地區為然;且生產草量有限,不足供敷蓋之需,又易藏蛇類,成了應用上的限制。
(3)虎爪豆:虎爪豆一向廣為用作休閒的短期覆蓋作物,秋植時耕入土中,由於其能快速形成高度的覆蓋率,被認為是良好的覆蓋作物。但對地面逕流的阻力有限。
二、是非題
1.在臺灣地區之蔗田土壤中,其水土流失觀測進行內斜、外斜及水平三型階段之比較後,水土流失量以內斜式最高,水平式較低,外斜式最少量。
1.是2.否 [正確答案
第 20 講 - 生態工法與水土保持新技術
壹、講次大綱:
一、生態工法
二、道路規劃設計對生態考量的原則
三、水土保持方法之改進與新技術開發
貳、講次內容
一、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生態工法諮詢小組(2008年) 針對生態工法所研擬的定義為: 基於對生態系統之深切認知與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而採取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的工程方法,以減輕對自然環境造成傷害。
二、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需避免棲息地及遷徒路徑等之破壞,在尊重當地天然條件及人為設施與環境不相衝突前提下,妥適導入人類在環境生活中為提供安全所利用的土木工程,均可謂「生態工法」。
三、道路規劃設計對生態考量的原則包括:
(1) 對自然環境紋理的尊重:對沿線自然環境的實地調查與資料蒐集,應為道路選線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2) 維持生態多樣性:應以鄉土植栽、適地植栽、原生植栽中抗污染性高植栽為優先選取原則,並以多樣性組合、複層栽植方式進行道路之綠帶設計;
(3) 生物遷徙廊道:低密度使用的鄉村道路、產業道路可以增設警示牌誌、縮減車幅寬度、減少硬鋪面或限制行車速限之方式減少對動物穿越之傷害;與
(4)生態工法導入:道路設計應加入綠營建及生態工法之思維模式,除尊重環境之生態規劃考量外,在工程上更應以低能源使用、低廢棄物產生之綠營建方式施作。
四、臺灣地區水土保持處理可分為兩個型態,一為平台階段,一為果園山邊溝之坡面栽培,前者代表了前期的方法,後者則代表了近十餘年來所發展出的新處理組合。但臺灣的坡地果園大部份都在平台階段上,經營及成本上正面臨困境。因而果園山邊溝為近年來代替平台階段的主要方法,兼路用的山邊溝系統控制了坡長,並與農路系統銜接貫通,可供運搬等機械進至果樹行間。
五、草類的多方面充分運用是當前臺灣水土保持方法的一項重要特色,其不僅僅是代表了省工、土壤改良與經濟有效的農地水土保持,更也使耕作利用坡地因而獲得綠化。
一、問答題
1.綠營建方式施作之好處為何?
1.生態保全;
2節能;
3資材再利用(包括減量reduce、再利用 Reuse、再循環使用Recycle、與回收Recovery);
4減廢;
5保水;與
6綠化。
2.生態工法的定義為何?
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需避免棲息地及遷徒路徑等之破壞,則在尊重當地天然條件,及人為設施與環境不相相衝前提下,妥適導入人類在環境生活中為提供安全所利用的土木工程構造,均可謂「生態工法」。
第 21 講 - 水文循環
壹、講次大綱:
一、水文循環的原理與過程
二、水文循環過程之成因與類型
三、淡水的使用
貳、講次內容:
一、介紹水文循環,水對於全地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水經由不斷的循環,使得人類能夠一再使用。水循環是指海洋與地表水吸收太陽能量,蒸發進入大氣,水汽上升溫度下降再凝結成水滴下降至地表的一個循環過程。
二、水文循環主要歷程包括蒸發散、降水、截留、窪蓄、逕流、入滲、與滲漏等。本講次詳細介紹各個歷程之成因、影響因子以及其相關分類,並且經由討論循環中的過程,進一步探討地球水資源的分布,以及可使用之淡水資源。
三、地球上的水目前共計13.6億立方公里,但能夠使用的淡水仍很有限,因為其中海水佔97.20%,地面淡水佔約2.79%,其中2.2%為南極為主的冰山、偏遠冰河或永凍土。最接近人們生活圈的水來自於河流、湖泊、地下與大氣中所有之水,只佔全地球上水量之0.64%。地面水與地下水為地球上可利用之兩大水源,地下水儲存量約有0.084億立方公里,其中可以抽用之地下水約為0.042億立方公里,佔全球水量之0.31%。
四、臺灣年平均雨量約2,510公釐,然而因地勢陡峭且人口稠密,且雨量在時空分佈不均勻,實際上可以使用的總用水量約佔總降雨量17%。最後,這提醒我們,仍須妥善運用水資源。
一、問答題
1.雨水在地表依地勢由高往低流而形成地表逕流,何為影響地表逕流的因素?
(1)土壤排水性:
(2)地表覆蓋:
(3) 土壤水份:
(4) 降雨強度
2.蒸發與蒸散的差異?
(1)蒸發:海洋與陸地水分因吸收太陽短波幅射氣化散佈至大氣中。
(2)蒸散:陸地上之植物根吸收水份,其水份經由氣孔散失至大氣。
3.蒸發會受到什麼因子的影響?
輻射能量、風、濕度、植物種類、土壤水份含量等影響
4.入滲是水份由土壤表面進入土壤內之過程,影響入滲因素有哪些?
土壤水份含量、土壤排水特性與降雨強度等。降下同樣的雨量土壤孔隙較大的當然排水性會比較好,入滲量會較大;在相同孔隙大小,土壤含水量較小的土壤入滲也較大;降雨強度也會決定入滲,強度越大,入滲不及,反而可能導致入滲小。
第 22 講 - 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
壹、講次大綱:
一、地表水資源使用概況
二、現階段水資源策略及工程方法
三、地下水物理機制與使用現況
貳、講次內容:
一、台灣地區之水資源使用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而台灣地區因豐枯水期明顯,河川水量於枯水期時不足,豐水期因高強度暴雨、坡度極陡等因素,極難保存水源,因此必須利用水利設施蓄水、引水,以加強水資源之使用。
二、由於過去台灣之水資源政策主要以興建水庫或大型水資源設施為主,然近年來環保意識崛起,加上優良壩址缺乏,現欲開發大型水庫工程越來越難,且用水需求又不斷增加,因此本講次說明經濟部之水資源經理策略,及政府如何以其他工程方法規劃地表水資源之利用方式。
三、本講次亦由全球及台灣地下水之使用狀況,並解釋地下含水層儲水、補注及抽水機制,亦說明地下水不當開發與超抽可能導致之問題,進而提醒大家善用地下水資源。
ㄧ、選擇題
1.近年來因環保意識崛起,水利署對於水資源基本策略以下列何項為優先?1.興建水庫2.水資源調度管理 [正確答案] 3.改善現有水利設備
2.西南沿海地區由於下列何項原因,使得地下水超抽問題較為嚴重,而導致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壤鹽化等問題?1.養殖漁業盛行 [正確答案] 2.工業用水需求3.自來水公司水源不足
二、問答題
1.請提出3個可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替代水庫興建之水資源工程方法。
(1)設置河川攔河堰,
(2)現有水庫之清淤及集水區保育整治,
(3)現有輸配水設施之維護及老舊管線之汰舊換新,
(4)區域聯絡管線的興建,
(5)人工湖的興建。
2.人工湖為近年來台灣常闢建之水利設施,請試提出4項人工湖具備的功能。
農業灌溉、飲用水源、防洪、滯洪、社區池塘、休閒、保育、生物多樣性。
3.試簡述地下水資源的優點?
地下水具有水質良好、水溫、水量穩定,取得方便、費用低廉等優點。
4.請問地下含水層分為那兩種?並簡述其特性。
分為自由含水層(又稱為非拘限含水層,unconfined aquifer)及受壓含水層(又稱為拘限含水層,confined aquifer)。
自由含水層上部是通氣層與地表連通,而底部則有不透水層或難透水層(通常是黏土層或岩石)隔絕水的滲漏,在自由含水層中將水位連成一表面即為地下水位面,水位面以下為飽和層,以上為未飽和層,亦即通氣層。
受壓含水層之上部及下部皆有不透水層,在其上游地區與地表連通,是水源補注區,因受不透水層覆蓋,形成受壓現象,其壓力可能高於地面高程,水井若鑿穿到這個含水層,可形成自流現象。
第 23 講 - 多元用水
壹、講次大綱:
一、海水淡化
二、雨水貯集系統
三、回歸水再利用
貳、講次內容:
一、海水淡化係一種水處理技術,其原理乃是利用能源將鹽水分離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含鹽極低的淡水,另一部分則為含高鹽量之鹵水,由此達到淡化之目的。
二、臺灣至民國94年底,已完成之海水淡化廠有20座,民國94年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477.61萬噸,其中以澎湖縣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最高,連江縣次之。
三、雨水儲集系統是將水文循環中的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的方式予以儲存,主要是以屋頂、地面截留為主。雨水收集可利用圓型或斜背式建築物之屋頂,將雨水導至設於地下的儲水槽,亦可興建蓄水池方式直接儲集雨水,經簡易處理後供作建築物或住宅之沖洗、空調等雜用水,如配合回收處理,即可再生循環利用,對節省自來水使用量,非常的有幫助。
四、雨水貯集或蓄水池利用,若以供應緊急水源為主,必須掌握各地區乾旱之頻率、週期及延時,以妥善規劃適當之蓄水規模與用水調配。
五、什麼是回歸水呢?以農田為例,水田灌區之降雨量與灌溉用水量,在扣除蒸發散量及深層滲漏量後,其餘部分之水量可經由地表逕流或地下滲流回歸至渠道供給下游灌區使用,此部份回歸至渠道之可利用水量稱為回歸水。
六、建築物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水質不能接觸人體,並有一定之水質建議。經過回收再利用後亦可運用在灌溉、澆灌、灑水等非直接接觸之用途。
一、問答題
1.說明海水淡化之原理及現今世界上海水淡水技術。
海水淡化係一種水處理技術,其原理乃是利用能源將鹽水分離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含鹽極低的淡水,另一部分則為含高鹽量之鹵水,由此達到淡化之目的。
現今世界上之海水淡化法有
(1)多級閃化法;
(2)蒸氣壓縮法;
(3)多效蒸餾法;
(4)RO逆滲透法;
(5)電透析法;
(6)冷凍法;
(7)太陽能蒸發法。現今世界上現有之海水淡化法以逆滲透法為最大宗。
2.台灣地區目前海水淡化廠營運之成效?
臺灣至民國94年底,已完成之海水淡化廠有20座,除本島之屏東縣2座外,包括離島之連江縣5座、金門縣2座、澎湖縣11座,而目前實際營運之海水淡化廠營運有19座,民國94年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477.61萬噸,其中以澎湖縣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350.58萬噸占總數之73.40%最高,連江縣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47.07萬噸占總數之9.86%次之。
3.雨水貯集系統設置可能之方式?舉例說明雨水貯集系統設置之實際案例。
雨水儲集系統是將水文循環中的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的方式予以儲存,主要是以屋頂、地面截留為主。雨水收集可利用圓型或斜背式建築物之屋頂,將雨水導至設於地下的儲水槽,亦可興建蓄水池方式直接儲集雨水,經簡易處理後供作建築物或住宅之沖洗、空調等雜用水,如配合回收處理,即可再生循環利用,對節省自來水使用量,非常的有幫助。
(可以舉其他的例子說明)中正紀念堂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位於台北市,為目前位於台北市中心最大的雨水貯留設施,兼具雨水利用、防災與休閒教育功能。紀念堂主體建物所排放雨水(涵蓋集水面積約為7,600平方公尺),經位於正面環堂大道兩側大草坪之雨水排水井集流後,直接將其納入草坪之900立方公尺雨水地下貯槽,供植栽澆灌利用。在設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後,每年可替代自來水或地下水用水量在15,000立方公尺以上,節省用水點之用水比例50%左右。
4.應用雨水貯集系統之優點缺點。
優點
(1)任何地點均可選擇適當地方施行
(2)雨水水源乾淨,水質佳、易取得、沒有水權的問題
(3)私有性高,大多數人皆可擁有自己的雨水系統,減少公共給水系統的負擔
(4)減少地表逕流(洪水)降低洪峰
5)能減少地下水的抽取,有效促進水土資源永續發展利用
缺點
(1)水源之供給量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而言雨水貯集系統的儲水容積不會太大,因此對易發生乾旱的社區應變能力較低
(2)受限於屋頂集水面積的大小,無法收集足夠的水以供使用,因此必須與其它水源搭配使用
(3)設施沒有一定建造規範供使用者與發展者來遵循
5.何謂回歸水呢?回歸水再利用的意義何在?
以農田為例,水田灌區之降雨量與灌溉用水量,在扣除蒸發散量及深層滲漏量後,其餘部分之水量可經由地表逕流或地下滲流回歸至渠道供給下游灌區使用,此部份回歸至渠道之可利用水量稱為回歸水。回歸水如能善加利用,將可提高用水效率,減少灌溉供水量。
6.已利用回歸水及可利用回歸水之差異,並說明回歸水利用方式。
已利用回歸水之計算係以入流量為基礎,探討灌區灌溉入流量中所含之回歸水量;而可利用回歸水之計算係以出流量為基礎,探討灌區水量經由地表逕流或地下滲流流出至特定區域或地點,可供下游灌區使用之水量。
在已利用回歸水量與下游實際取用之回歸水量,將因下游灌區之需水量與灌溉時程之配合情形而有所差異;亦即下游灌區必需有良好的配套措施才能充分運用上游回歸水,以減少下游灌區之灌溉供水量。
7.說明建築物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再利用的可行性
依環保署公告建築物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建議事項,依據不同之用水標的訂定出不同的水質標準,如建築物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於景觀、澆灌、灑水抑制揚塵、洗車或清洗地板者、如廁使用者,建議水質不能接觸人體,並有一定之水質建議。景觀用水回收再利用時,應充分注意人體接觸之安全衛生維護,同時避免發生視覺或嗅覺嫌惡感、造成水中動、植物不耐等飼育或栽培生長問題。前項使用如有對水中動、植物或植栽產生嚴重影響之虞時,得於回收再利用於景觀使用前,採行脫氯處理。
第 24 講 - 農業與公共水資源需求
壹、講次大綱:
一、臺灣的水資源需求概況
二、農業用水需求
三、公共用水需求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地區由於地形的特殊限制,雖然雨量充沛,但是在時間或空間上分佈相當的不均勻,因此水資源供應問題面臨到很大的考驗。過去偏向蓋大型水庫等有蓄水能力的水工結構物,但近年來,社會大眾的自主意識及環保意識之提高,加上新水庫位址很難取得,新的水資源開發案越來越困難。
二、臺灣水資源需求主要可分為農業用水、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
三、農業水資源廣義地來說就是有關農業的用水需求,包含灌溉用水、畜牧用水及養殖用水。目前臺灣全省的農業用水,大多為農田水利會所掌理。
四、農業用水雖然產值較低,但是其週邊效益卻是不能忽略的,但面臨乾旱時期,農業用水的確較民生與工業用水具有調節之彈性,因此,如何評估乾旱時期各用水標的之合理用水,並建立彈性調配機制,為未來管理農業用水之重點。
五、所謂的公共用水就是家庭、商業及機關用水等,公共用水主要都是由自來水公司所提供,自來水的生產過程,則是由取水設施從河川取入原水,然後再把原水作淨水處理成清水,最後加壓供水至各用戶。自來水配水量除要滿足生活用水量。
一、問答題
1.說明臺灣的水資源供應問題面臨之考驗
臺灣地區由於地形的特殊限制,雖然雨量充沛,但是在時間或空間上分佈相當的不均勻。在時間上,臺灣的氣候可分為5月至10月的豐水期,及11月至隔年4月的枯水期,然而,在豐水期降下的雨量佔了全年總雨量的78%,其中又以颱風及豪雨居多。另外,臺灣屬於狹長型的海島國家,島中央又有中央山脈,且河川大多坡陡、流急,降雨量進入河川後,除非有攔蓄設備,否則大多迅速流入海洋,而不容易被利用。而以往水資源的開發偏向蓋大型水庫或是攔河堰等有蓄水能力的水工結構物,以便在豐水期攔蓄水資源,提供枯水期的使用;但近年來,社會大眾的自主意識及環保意識之提高,加上新水庫位址很難取得,使得要像早期規劃興建大型水庫已相當困難,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美濃水庫動工時間一再延宕,主要是因為水庫興建容易造成環境生態影響、景觀破壞、施工期間空氣品質惡化、噪音污染等,都是造成地方上環保人士的抗爭的原因。而各種社會經濟因素也使得水資源開發成本日益增加,新的水資源開發案越來越困難。
2.農業用水可能之周邊效益。
農業用水週邊效益包括:水稻田之生產方式能涵養地下水、調節區域微氣候、維持農田生態。也就是說,灌溉用水除了生產效益外,也具有維持良好生活與生態環境之附加價值。
3.何謂水權?
根據水利法第三章指出「本法所稱水權,謂依法對於地面水或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權。」也就是說臺灣有將近2/3可用水量的使用權利是歸屬於農業水利會。
4.何謂自來水普及率及其計算方式?
普及率是指在自來水供水區域內,供水人口占區域內總人數之比率,簡單來說假設臺北市共有居民200萬人,但若自來水公司供水的人口僅達180萬人,普及率則為90%(180萬÷200萬),普及率的主要目的是在計算時要調整供水的人口數,以實際的供水人口數為準。
5.說明用水標的順序,並探討目前農業用水轉移之合理性。
依據水利法規定,用水標的順序分別為: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用水、水力用水、工業用水、水運、其它用途,因此將農業用水移轉至家用及公共給水在法規上是合情合理,但是工業用水的順序遠低於農業用水,只是考量農業用水每單位能產生的收益遠低於工業用水,因此臺灣過去的政策會犧牲農業用水需求來滿足工業用水,最常見的狀況是在乾旱時期,政府常採用補助農民休耕的方式,將農業用水移轉作其它用水的需求。
第 25 講 - 水資源系統與案例
壹、講次大綱:
一、水資源系統
二、以淡水河流域為例說明水資源系統
貳、講次內容:
一、一個水資源系統通常是以一個流域為範圍,去描述其中所包含的河川與水工結構物。水資源系統內常會有蓄水設施,通常指的是水庫、調整池及大型池埤等三種,主要的功能在於能夠儲存水量,調節各季節的供水量,例如在豐水期就可以儲存水量以供給枯水期水資源的不足。而本講次主要介紹的是水資源系統所包含的水工結構物,並針對水庫、調整池、桃園池埤、及攔河堰等設施功能做詳細說明。
二、本講次另以淡水河流域內,包括新店溪流域、大漢溪流域及基隆河流域內之三大流域為例,除介紹河川流域特性外,包括主支流、河川長度、集水區面積、,更進一步說明各流域內之重要水利設施於該流域內所扮演之角色及功能,包括新店溪流域內之翡翠水庫、直潭壩、青潭堰;大漢溪流域內之石門水庫、石門大圳、桃園大圳、後池堰、鳶山堰、三峽堰;基隆河流域內之西勢水庫、新山水庫,以瞭解各個地區的水資源系統特性,及各自所具備之蓄水、防洪、發電、灌溉、供水等不同功能。
一、問答題
1.請試述調整池之功能為何?
調整池為以人工方法構築之一種蓄水設施,其規模較小,其調節河川之流量時間較短,一般為一天至一星期之間,以用於發電為目的者較多,有時也可作為備用水源。
2.請試述池埤的功能為何?
池埤為以人工方法開挖或圍築之窪地為蓄水設施之一種,其規模一般均較水庫為小。其功能除供為貯蓄及調節水庫水量外,並利用灌區地勢環境蓄留上游餘水、伏流水或雨水以增加水量,具有增闢水源之意義。
3.請試述堰與壩的功能上有何異同?
堰、壩皆為跨河攔水構造物,其功能為集水、蓄水及抬高水位以供取水利用。一般高大者或排洪時,只可局部溢流或通洪者稱為壩,低小或可全面溢流者稱堰,惟大小之間並無明確區分。若就功能而言,壩主要在蓄水形成水庫以供調節運用,堰的功能則只抬高水位以利引水,少具蓄水調節功能,其抬高水位形成之水域有限,因此一般不稱水庫。
4.請舉出3個大漢溪水資源系統內之主要水工結構物,並說明其功能。
石門水庫(灌溉、防洪、公共給水、發電及發展觀光事業)、石門大圳(灌溉溝渠、民生用水)、桃園大圳(供應桃園農田水利會所屬灌區之農業需水、大湳淨水場所需之原水)、鳶山堰(攔引石門水庫放流水,以送至板新給水廠處理利用)、三峽攔河堰(攔蓄三峽河河水,供應板新淨水廠所需之原水)
二、選擇題
1.下列那一些水工結構物不位於新店溪流域內?
1.直潭壩2.青潭堰3.石岡壩 [正確答案]
第 26 講 - 水資源系統規劃與供水系統
壹、講次大綱:
一、國內水資源規劃政策
二、未來水資源需水量推估
三、水資源供水系統規劃與調配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因為先天上的地理限制,造成水資源經營面臨到供給面、需求面及管理面許多問題:供給面方面,因近年國際間與國內的環境生態保護意識抬頭,建立水庫會對環境生態造成衝擊的疑慮,要推動建立大型水庫計畫的可能性已小,而且適合開發的天然水資源也愈來愈少;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經濟及人口的成長與民眾生活水準的提升,使得生活及工業用水需求可能有增加的趨勢;也因此,政府由行政院規劃「新世紀水資源政策綱領」及經濟部水利署「多元化水資源經營管理方案」以因應及推動水資源政策及管理。
二、有了各個水資源策略規劃案的核心目標,亦必須配合各標的需水量的推估,來進行各項規劃案,以確保未來水資源之永續發展。因此本講次介紹如何推求未來可能之生活、農業、工業等用水量,以進行水資源供需管理之規劃。
三、為了更進一步了解供水系統規劃與調配,本講次以淡水河流域中的新店溪與大漢溪水資源系統為實例,說明政府從現階段自來水供水系統之可供水量至推估未來需水量情況後,如何進行水資源經理方案規劃以使供水量可滿足需水量。
一、選擇題
1.下列何者不是行政院「新世紀水資源政策綱領」之五大目標之一?
1.利水
2.樂水 [正確答案]
3.治水
4.活水
2.下列何者不是行政院「新世紀水資源政策綱領」之五項政策主張之一?
1. 彰顯社會公義,落實取水者付費、回饋受限者與獎勵保育者原則
2. 總量管制,改變需求以適應水資源供應潛能
3. 注重以工程方法,加強開發水源,以解決缺水問題 [正確答案]
二、問答題
1.為達經濟部水利署「多元化水資源經營管理方案」目標,落實水源多元化,已規劃哪4項措施?
(1)節約用水、
(2)有效管理、
(3)彈性調度、
(4)多元開發。
2.請試述如何達到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方式可透過節約用水口號宣導、廢水回收或循環再利用、使用省水標章的產品、工廠製程的改善等都是可以降低需水量,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3.農業用水分為哪幾類?又為何政府現階段規劃未來農業灌溉用水為不成長?
(1)農業用水可區分為灌溉用水、養殖用水及禽畜用水。
(2)配合政府農業農地釋出方案,並依據農業政策需予以保留的水田估計,未來灌溉用水將遞減至一定程度;且由於近年來實際取水量已較計畫需水量大幅減少,顯示水文條件、耕作條件等,都對農業灌溉用水量產生限制。依現階段農業發展評估,未來灌溉用水需求量應不會超過現況需水量,因此年灌溉用水需求量可假設未來灌溉實際取水量已不再成長。
4.請說明板新地區之水資源問題為何,以致於政府須規劃「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以解決該問題?
為了滿足板新地區的未來需水量可能成長的需求,再加上板新地區與跟上游的桃園地區共用大漢溪水源,水源量不如供應臺北地區的新店溪水源,此外每當颱風季節來臨時,水中常夾帶著大量的泥沙,超出淨水場可以處理的範圍,故為確保該地區供水穩定及提高供水品質,政府須規劃「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因應之。
第 27 講 - 台灣河川污染及水庫優養化
壹、講次大綱:
一、污染之定義
二、台灣河川污染概況
三、台灣水庫優養化
貳、講次內容:
一、本章主要分三個部份來探討,分別為:1.介紹台灣各項環境相關法規中對於污染以及污染物質之明確定義,並介紹水污染防治法中對於台灣的水體分類方式與分類原則,以及各類用水所需符合的水質標準。
二、介紹我國環保署用來評估河川水質污染之綜合性指標-RPI指標,針對該指標所包括之四個重要水質項目(溶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與氨氮)進行介紹,並由環保署所調查之統計數據,剖析目前台灣河川遭受輕度、中度語言中污染之比例。
三、簡單介紹優養化現象的基本原理,並探討自然水體逐漸邁向優養化的歷程,介紹優養化現象對水庫所產生之影響為何,最後探討導致台灣水庫發生優養化現象之原因。
一、選擇題
1.請問下列何水質指標並未包含於RPI指標中:
1.溶氧量
2.生化需氧量
3.葉綠素α [正確答案]
4.氨氮
2.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優養化所產生之可能影響:
1.降低水體之透明度
2.造成水體缺氧,導致魚類或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
3.使水體產生臭味
4.提昇水體之生物多樣性 [正確答案]
二、問答題
1.我國環保署用來評估河川污染綜合性指標為何?該指標包含哪些水質參數?
「河川污染程度指標(River Pollution Index)」簡稱「RPI」。包含溶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氨氮等四項水質參數。
2.試述我國環境法規中「污染」之定義。
污染的定義:「因物質、生物或能量之介入,而變更品質,致影響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3.請舉出台灣地區河川的三種主要污染源。
家庭廢水、工業廢水、養殖廢水。
4.試敘述影響水中藻類生長速率的因子。
日照強度、水中二氧化碳濃度、水中營養鹽濃度。
第 28 講 - 地層下陷與地下水污染問題
壹、講次大綱:
一、地層下陷之成因
二、台灣地區地層下陷之情形
三、地下水污染問題
四、地下水污染整治流程
貳、講次內容:
一、回顧地下水的幾個基本特性,並介紹導致地層下陷的幾個主要因素,包括:
1.因受到外力的壓密作用而發生地層下陷。
2.地層基礎因工程開挖而引發之地層下陷。
3.因地層變動、地震或是火山爆發所引發之地層下陷。
4.因地下水超抽而引發之地層下陷。
二、由水利署之統計數據,探討台灣地區地層下陷之嚴重程度,並舉出層下限區域可能遭受之連帶負面影響為何。
三、由地下水的特性進行切入,探討台灣第區地下水污染問題,並介紹環保署所定義各類導致地下污染之因子。
四、簡介台灣地區治理土壤與地下水污染之相關法令:「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並介紹土壤及第下水污染「整治場址」與「控制場址」之相關定義,同時根據環保署之統計數據,介紹現階段台灣地區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情況。
一、選擇題
1.下列何者不是地下水之基本特性:1.水源仰賴地面水之補充2.移動速度緩慢3.水源補充迅速 [正確答案] 4.水質穩定
2.根據環保署的定義,下何者為非地下水污染的來源:1.畜牧業 [正確答案] 2.農業3.工業4.都市
3.台灣地區平均地層下陷面積大約為何:1.500平方公里2.1000平方公里 [正確答案] 3.2000平方公里4.4000平方公里
二、問答題
1.根據我國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之規範,地下水被劃分為哪兩大類?
「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內之地下水」以及「第一類以外之地下水」。
2.在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的管制與整治上,污染場址被分為哪兩類場址?
「控制場址」與「整治場址」。
3.何謂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
主管機關認為某場址有遭地下水污染的可能,且經查證後證實該場址之地下水污染物濃度達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且其地下水污染來源明確之場址。
4.何謂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
污染控制場址經初步評估,有嚴重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之虞,而經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公告者。
第 29 講 - 點源污染機制與管理手段
壹、講次大綱:
一、點源污染機制
二、目前國內外主要管理策略優缺點比較
三、各種管理手段彙整
貳、講次內容:
一、點源污染的特性是集中、穩定排放,且可辨別是特定位置將污染排入水體或多點進入水體。主要控制的污染物質是BOD5或COD。因此點源污染主要以家庭污水、工業污水、畜牧廢水及垃圾滲出水等為主。廢水的污染特性大多是有機污染物,像懸浮固體、營養鹽(如氮、磷)、油脂等。
二、點源污染防治可以從監測、處理、排放許可進行管理。因為點源污染排放在時間上有持續性排放的特性,空間上特性則是很容易鑑別,而且排放位置是非連續的,我們藉由水質觀測持續監控河川水體水質的特性,或藉由技術性處理降低污染排放,在管理上可以利用排放許可加以管制,如我國環保署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條。
三、沒有限制排放進入水體中的污染物總量,仍然有可能使得河川水質逐漸惡化,部分污染排放者可能用水稀釋,降低污染排放濃度,但排入河川的污染總量並未減少,這樣對於污染源集中地區的水質將不會有顯著改善,因此水污染防治法中又提出總量管制的管理方式。
四、TMDLs是指在滿足水質標準下,水體所成承受最大污染負荷量,並分配給各項污染源。同時針對遭受污染的水體進行污染削減與維持水體水質的工作。TMDLs主要分成三個部分,點源、非點源及預留一部份模式可能推估錯誤的保留項三項,各項排放的污染量不可以超過分配的污染負荷量,超過的部分需要消減。
五、有關各種點源污染的管理手段包括:
(1)放流水標準;
(2)總量管制;
(3)均勻的排放技術;
(4)排放濃度管制方式;
(5)訂定污染去除率準則;
(6)訂定污染產生量標準;
(7)最小成本法;
(8)排放權交易。
一、問答題
1.試說明點源污染來源與主要特性。
點源污染主要以家庭污水、工業污水、畜牧廢水及垃圾滲出水等為主。廢水的污染特性大多是有機污染物,像懸浮固體、營養鹽(如氮、磷)、油脂等。
2.試說明點源污染如何推估。
依據該區域河川天然走勢、區域面積、污染排入河川位置等特性劃分集污染區。再以集污區為基礎進行點源污染的推估。
3.試說明僅依據放流水標準與河川水質標準來管制水體水質會導致何種結果。
沒有限制排放進入水體中的污染物總量,仍然有可能使得河川水質逐漸惡化,部分污染排放者可能用水稀釋,降低污染排放濃度,但排入河川的污染總量並未減少,這樣對於污染源集中地區的水質將不會有顯著改善。
4.試說明TMDLs以預留方式提供未來使用者污染排放會遭遇的問題。
涵容量的推估受污染量推估影響,污染量推估又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現有的污染量經過處理與消減後符合水體水質標準,但後續的開發案無法獲得與現有排放者有相同的污染排放權利,對於後續開發者公平性考量欠佳。
5.列舉出五個針對點源污染的管理手段。
(1)放流水標準;
(2)總量管制;
(3)均勻的排放技術;
(4)排放濃度管制方式;
(5)訂定污染去除率準則;
(6)訂定污染產生量標準;
(7)最小成本法;
(8)排放權交易。
第 30 講 - 非點源污染機制與管理手段
壹、講次大綱:
一、非點源污染機制
二、非點源污染防治方法
貳、講次內容:
一、非點源污染主要由大氣降雨事件驅動,且非點源污染主要傳遞方式與水文循環有密切的關係,地表污染傳輸與逕流有關、而地下水污染則與入滲等機制息息相關。非點源污染的主要特性為擴散及具變動性,起因是水和污染物混合作用,而傳輸途徑複雜,不易辨別,難以監控,因此也可之稱之為擴散性污染。
二、非點源污染傳輸,主要是由地表排出的水與污染源接觸後,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它傳輸的媒介包含了水跟泥沙,溶解性的污染物是藉由水傳輸,而吸附性的污染物則是由吸附於泥沙表面,在泥沙的搬移過程中傳輸到河川水體中。
三、由於非點源污染會受到氣候、地形、地質影響,隨地方或隨時間而有所不同,與隨機性排放跟水文的隨機事件有關,因此非點源污染不能像點源污染一樣透過預先處理來降低污染,很難從排放標準加以管制。非點源污染多是透過土地與逕流管理的手段達到污染控制的目的。
四、所謂的源頭控制,指在污染物進入承受水體前在可能發生非點源污染的地區採取相關的措施以減少或消除污染源。包括:
(1)區域開發規劃;
(2)雨水、污水處理;
(3)廢污處理;
(4)用品管理。
五、逕流處理是指建造結構性硬體構造物將暴雨逕流加以處理,以除去伴隨著逕流而流向水體的部份污染物,利用過濾、攔截、沈澱等原理處理收集非點源污水,藉此結構性設施控制非點源污染,如滯留池、入滲溝和植物性緩衝帶等等。包括:
(1)入滲設施;
(2)滯留設施;
(3)植物性控制設施;
(4)過濾設施與水質入口;
(5)滯留處理與截流處理設施;
(6)泥砂流控制設施與沉砂池設施;
(7)多重系統。
一、問答題
1.試說明非點源污染與點源污染的相異處。
非點源污染的主要特性為擴散及具變動性,起因是水和污染物混合作用,而傳輸途徑複雜,不易辨別,難以監控,因此也可之稱之為擴散性污染。非點源污染的變動性遠大於點源污染,並以擴散的方式進入水體,且常是間斷式的。非點源污染常發生於較高流量及洪水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暴雨是主要的傳輸媒介。不過點源污染在地下水之污染則在有低流量時較嚴重。
2.試說明非點源污染與水文循環的關聯性。
非點源污染是由具有亂數特性之氣候程序所啟動,降雨產生之逕流及入滲量是較難以加以預測,因此非點源污染與水文循環有很強的關聯性,流域污染量與降雨體積、入滲、集水區儲水特性、土壤入滲性與其他水文的參數有很大關係。
3.簡述源頭控制方法。
所謂的源頭控制,指在污染物進入承受水體前在可能發生非點源污染的地區採取相關的措施以減少或消除污染源。這些措施多數是不需要硬體結構物,主要是針對整個集水區全面實施污染管理措施,在產生污染的地方控制非點源污染,以降低污染排入河川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像肥料使用管制、改變耕作方式、物料管理、土地使用規劃等策略,都可以有效控制非點源污染,因此,這個污染管理方式也稱之為非結構方法的最佳管理措施。
4.簡述逕流處理方法。
逕流處理是指建造結構性硬體構造物將暴雨逕流加以處理,以除去伴隨著逕流而流向水體的部份污染物,利用過濾、攔截、沈澱等原理處理收集非點源污水,藉此結構性設施控制非點源污染,如滯留池、入滲溝和植物性緩衝帶等等。這樣的工程建造完成後也需要長期的維護,用這個污染改善方法主要是以人工結構物型式,因此又稱之為結構性方法之最佳管理措施。
5.最佳管理作業是否適用於各式環境條件?若不是,請說明原因。
最佳管理作業的使用受到各種環境條件限制,例如地下水水位太高或岩盤太接近地面地區不適用入滲設施;空間有限、人口密集的都市社區不適用需要大面積土地並有安全顧慮的滯留池;逕流含有大量沉滓的情況不適合使用入滲或過濾設施;濕式滯留池不適合處理不透水面之高溫地表逕流,以防發生池底厭氧等。同一種污染性活動可能適用一種以上的逕流處理最佳管理作業,然各種最佳管理作業設置的需求條件、污染去除效率,以及設置及維護成本各不相同,污染源必須根據所在地區之地文與水文條件、污染性質及成本效益考量,選用合適之最佳管理作業。
第 31 講 - 氣候變遷成因與未來氣候
壹.講次大綱
一.全球暖化現象與溫室氣體和人類的關係
二.影響氣候之因素與未來氣候變遷之趨勢
貳.講次內容
一.氣候系統的變化,可能源自於大自然的運作與外來力量的改變,氣候近年來變暖,科學界指出工業革命後,人類活動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是使全球變暖的重要因素,更改變各地區的溫度及降雨。
二.溫室氣體的種類主要包括了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氯氟碳化物(CFCs)及臭氧(O3)等,溫度與二氧化碳濃度間之關係為當溫度高時CO2濃度就高,當溫度低時CO2濃度就低,相同正相關性亦可見於其他溫室氣體。
三.氣候推估是先預設人類未來可能的發展,推估人類將排放多少溫室氣體而建立各種氣候預設情境,再將預設情境運用合理的氣候模式進行模擬,以瞭解氣候將如何變遷。目前用於預測未來氣候之最成熟物理性量化分析工具均歸類為全球環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四.氣候模擬為分析大氣、海洋、陸地、冰、與生態系統間各單元之交互作用,目前的氣候模式並不完善,模式無法精確模擬大氣中較劇烈且較小尺度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人類對影響天氣與氣候的許多因素尚未充份瞭解,此外,模式也受限於電腦能力,長期氣候模擬的計算需要十分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目前氣候模式的空間解析度大多在200~300公里,這樣粗糙的解析度,在預測未來氣候仍存在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五.2007年11月IPCC發佈之綜合評估報告指出氣候變遷的現象不容置疑,氣候變遷導致天災和海平面上升之頻率和強度的改變,各國除了要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也要一面學習去適應氣候變遷,找出因應對策。
一、問答題
1.溫室氣體有哪些?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氯氟碳化物(CFCs)及臭氧(O3)。
2.何謂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根據環保署的環境名詞定義為:從太陽輻射出來的光線原本波長較小,越過大氣層時可以穿透具有與玻璃一樣效應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化物等氣體而抵達地球表面;然而,抵達地球表面的陽光經地表吸收再輻射後波長較長,會被二氧化碳等氣體吸收,不容易散失於大氣外,以致地球上的溫度逐年增高。
3.就「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內容,何者是影響氣候變遷的原因?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中定義之氣候變遷,指出人為活動造成大氣組成改變,進而造成氣候變遷。
4.目前用於預測未來氣候之最成熟物理性量化分析工具為何?
全球環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5.氣候系統的變化,可能源自於大自然的運作與外來力量的改變,外來力量包含人為因素與非人為因素,試舉例非人為因素有哪些?
太陽黑子活動程度、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改變、與火山爆發。
第 32 講 - 氣候變遷對水資源供需之衝擊
壹、講次大綱:
一、氣候變遷的影響:全球性尺度及觀點
二、氣候變遷影響水資源之機制及方式
三、台灣地區水資源受氣候變遷之影響
貳、講次內容:
一、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會影響降雨、蒸發、以及逕流,而使得水資源供需受到影響。溫室效應的增強除了會使海平面上升,導致低窪地區的海水倒灌,使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在海岸邊緣人口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脅外,也會使得地球的冷暖乾濕分布更為極端,還會改變各地區的降雨型態,使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受到影響,導致糧食和水資源的供應失去平衡。
二、降雨型態的改變,可分別由兩個方面來說明,一、時間上的改變;二、空間上的改變。時間上的改變就是指原來是分佈在一整年的雨量,卻集中在很短的時間內落下,這樣的變化不但無法讓我們有效利用水資源,甚至會發生大洪水及乾旱;另一個是空間上的改變,舉例來說,原來應該落在水庫集水區的雨水,卻改變區域而落於水庫下游或是海上,使得水資源無法有效的攔截利用,間接導致了可用水資源的減少。
三、台灣地區的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 mm左右,是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但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卻只有世界平均的1/6,這是由於台灣地區的河流短、地勢陡,使的降雨量大都直接奔流入海,難以儲存。
四、如何維持水資源利用之永續性呢?目前較被廣為接受的方式,是以環境中對氣候變遷帶來衝擊的承載或負荷能力作為主要的限制條件,在符合承載能力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規劃經濟社會的發展,並確保發展的過程中不會超過環境的負荷。
五、何謂脆弱度?如果以水資源供水來舉例說明,如果未來每日有缺水100萬噸的危機,經由適當的調適策略,如開發水源、節約用水等等,早早改善水資源的分配,但經過各項措施改善之後,卻仍有10萬噸的缺水危機,這10萬噸的缺水就代表著所謂的脆弱度。
一、問答題
1.請問台灣平均降雨量為?並說明氣候變遷對降雨分布的影響。
2500mm。
大部分的研究結果顯示,受氣候變遷之影響,豐水期與枯水期的河川流量將呈現出極端的變化。豐水期的流量產生增加的變異,而導致防洪更嚴重之挑戰;枯水期時的流量減少,則將大大地增加供水管理之困難度。
2.請敘述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影響。
溫室效應的增強除了會使海平面上升,導致低窪地區的海水倒灌,使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在海岸邊緣人口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脅外,也會使得地球的冷暖乾濕分布更為極端,還會改變各地區的降雨型態,使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受到影響,導致糧食和水資源的供應失去平衡。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會影響降雨、蒸發、以及逕流,而使得水資源供需受到影響。
3.降雨型態的改變可分為哪兩部分?請舉例說明。
時間上的改變和空間上的改變。時間上的改變就是指原來是分佈在一整年的雨量,卻集中在很短的時間內落下,這樣的變化不但無法讓我們有效利用水資源,甚至會發生大洪水及乾旱;另一個是空間上的改變,舉例來說,原來應該落在水庫集水區的雨水,卻改變區域而落於水庫下游或是海上,使得水資源無法有效的攔截利用,間接導致了可用水資源的減少。
4.如何維持水資源利用的永續性?
以環境中對氣候變遷帶來衝擊的承載或負荷能力作為主要的限制條件,在符合承載能力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規劃經濟社會的發展,並確保發展的過程中不會超過環境的負荷。
5.請說明氣候變遷對農作物灌溉的影響。
農業作物灌溉對於氣候條件特別的敏感,隨著天氣更熱與更加乾燥,蒸發散量會提升,生長期間灌溉用水的需求會更為提高。
第 33 講 - 氣候變遷與水土資源管理調適
壹、講次大綱:
一、人為影響氣候變遷
二、強化自然與人為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三、擬定調適策略
四、預警系統之建立
貳、講次內容
一、永續發展是21世紀重要的議題與願景,其目標在於生態環境能維持永續性、不退化,並且支持經濟社會可以持續的發展。然而,氣候變遷卻是永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之ㄧ,要減緩因氣候改變所帶來的影響與衝擊,則必須要有整合性的研究規劃,並且提出全面且系統性的解決方法。
二、氣候變遷帶來最大的挑戰在於氣候條件的改變將影響環境的變化趨勢,且這樣的變化是不斷持續的。環境持續地改變,可能讓未來遭遇的衝擊超過目前我們應對能力範圍,一旦發生超過調適範圍的衝擊,往往會造成重大災害發生。
三、因應氣候變遷,必須依時間尺度建立長期、短期、季節與即時性四種不同之預警系統,對於可能面臨的危害,評估影響區域、危害程度與可能發生的時期,提出「事件預警」,以提供適時提前採取行動,並且考量行動所需要的時間,可以對採取行動的最後時機發出警訊,即「行動預警」。
一、問答題
1.因應氣候變遷而設定之預警系統可依時間尺度分為哪四類?
長期、短期、季節與即時性。
2.目前國際社會已重視並致力於減輕氣候變遷,可不可能完全不發生人為影響氣候變遷?試簡答之。
答案是否定的!在各個二氧化碳情境中,即使是最樂觀境為A1T(增加非化石燃料的來源使用)與B1(重視環境與國際合作的社會)的排放情境,在西元2100年時,大氣CO2濃度仍維持在550ppm,大約是工業革命前CO2濃度的兩倍。如果根據IPCC第一工作小組在2007年對於未來溫度所做的評估資料,不同的未來可能發展情境,全球溫度上升範圍介於1.1至6.4oC之間。
3.什麼是現階段用於適應未來氣候的最佳調適策略?
建立能因應氣候變遷衝擊之預警系統。
4.為了減輕氣候變遷對我國水資源的影響程度,宜採納之調適策略包括哪些?
水資源保育、開發、利用及管理;加強洪災防救;旱災防範與緊急應變。
二、選擇題
1.2009年聯合國締約國大會即將於何地簽署新的公約?1.京都2.哥本哈根 [正確答案] 3.舊金山4.里約熱內盧
第 34 講 - 永續管理流程、評量與指標
壹、講次大綱:
一、永續發展之定義
二、永續環境管理流程
三、永續發展之評量與指標
貳、講次內容:
一、不同的領域,針對不同的對象,永續發展所被賦予之意義也不盡相同,在流域環境管理方面,童慶斌教授在2001年時,為永續發展做了以下定義:「永續發展為在不超過環境承載力下可持續滿足現在與下一世代之需求;採取之措施必須是社會可行、經濟可行、及技術可行。」
二、永續環境管理必須以遠景(Vision)出發,建立規劃性策略,最後訂定操作性執行計畫;在執行面則透過推動執行計畫達成規劃策略之目標,當確定環境願景、目標與管理策略原則後,必須建立永續性管理方法,將累積性衝擊觀念納入考量,避免因時間與空間的累積衝擊將可能造成環境嚴重惡化無法維持環境永續性,藉由此執行計畫與管理方法以達到訂定的目標,最後趨近設定之願景。
三、在永續指標的制定上,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UN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 CSD)自1995年起,依據二十一世紀綱領(Agenda 21)建立一套指標系統來評估各國的永續發展狀況。在橫向結構上,分為社會、經濟、環境與制度指標四個主要群組;縱向上則分為壓力(driving force)、狀態(state)與回應(response)三個類型(DSR系統)。行政院國科會之「永續臺灣評量系統」,把台灣地區分為「海島台灣(Island Taiwan)」與「都市台灣(Urban Taiwan)」兩大體系,並將指標劃分為生態資源、環境污染、社會壓力、經濟壓力、制度回應、都市永續發展等六個領域。
一、問答題
1.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中提出永續發展之定義為何?
永續發展應追求當代公平的發展,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追求其發展的權利
2.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以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它們在1991年時共同出版了「關心地球」(Caring for the earth)報告書,書中對永續發展的定義為何?
在生存於不超過維生生態系統承載力之情況下,持續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3.在流域環境管理方面,童慶斌教授在2001年時,為永續發展做的定義為何?
永續發展為在不超過環境承載力下可持續滿足現在與下一世代之需求;採取之措施必須是社會可行、經濟可行、及技術可行
4.何謂環境承載力?請寫出定義並舉一個例子說明。
所謂的環境承載力,表示自然環境不發生退化前提下所能提供生態系統之能力。例如某條河川,可忍受一定程度的污染量排入其中,其水質可能會在污染排入後的一段時間內降低,但長時期下河川的水質仍可逐漸回復正常;然而當排入該河川的污染量超過某一限度時,河川的水質將出現無法回復的永久性惡化情況,此時所排入的污染量及稱作該河的環境承載力。
5.試繪圖並說明何謂永續性環境管理
永續環境管理必須以遠景(Vision)出發,建立規劃性策略,最後訂定操作性執行計畫;在執行面則透過推動執行計畫達成規劃策略之目標,當確定環境願景、目標與管理策略原則後,必須建立永續性管理方法,將累積性衝擊觀念納入考量,避免因時間與空間的累積衝擊將可能造成環境嚴重惡化無法維持環境永續性,藉由此執行計畫與管理方法以達到訂定的目標,最後趨近設定之願景。
6.行政院國科會之「永續臺灣評量系統」將台灣的永續發展指標系統分成那兩個體系,底下又分成那六個領域?
行政院國科會之「永續臺灣評量系統」,把台灣地區分為「海島台灣(Island Taiwan)」與「都市台灣(Urban Taiwan)」兩大體系,並將指標劃分為生態資源、環境污染、社會壓力、經濟壓力、制度回應、都市永續發展等六個領域。
第 35 講 - 水土資源保育與農業永續發展
壹、講次大綱:
一、發展永續土地管理的評估標準
二、水土資源保育與農業生態環境品質
貳、講次內容:
一、土地的品質是決定土壤對某一使用目的之適用度之重要因子。而為了土地管理系統能夠永續使用,土壤品質(soil quality)必須能維持或加以改進。
二、土壤品質之定義有數種定義,應是指在現在及未來之環境中具有能發揮土壤有效功能的能力,包括:(1)促進作物生產力 (crop productivity);(2) 確保環境品質(environmental quality);(3) 動植物健康(health)。
三、為了土壤品質之標準化,Ryan(1989)發展了一套名為「統計式控制圖」(Statistical control chart)來評估其變化。對於不同土壤指標因子(soil indicator) 訂定較高控制極限值(Upper Control Limit, UCL)及較低控制極限值(Lower Control Limit, LCL),如超出此二值,表示此土壤性質已惡化。
四、土壤品質的評估(soil quality assessment)除了在田間現地的觀看,觸摸與氣味感覺等主觀判斷外,還需要實驗室的土壤物理、化學與生物性質之分析。最後綜合土壤物理、化學、生物性三方面的最少資料組(MDS)性質,對土壤品質作一整體性或綜合性的之計算式「土壤品質評估」。
五、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與農業生態環境品質之維護有賴於土壤資源的利用與生產技術的高度發揮,而農業生態環境品質與農地資源之利用有其限制條件而影響農業生產力,其限制條件除自然條件限制之外,另包括技術條件限制,如農民的生產與經營技術,接受新技術與新知識的能力。經濟條件限制:如投資成本效益、資金來源、開發利用方式。社會條件限制:如土地分配與法令制度,非農業發展情況,農村與都市發展的均衡性,農村勞力外移等。
一、問答題
1.多位學者提出利用土壤最少資料組(MDS)的觀念來評估土壤品質,選擇容易測量、可重複性與可以反應不同土壤間的變化的土壤指標因子(soil indicator)。在MDS想法下,常用的土壤物理、化學、生物的指標因子有哪幾項?
(1) 物理性指標因子:質地、總體密度、導水度、田間容水量。
(2) 化學性指標因子:有機碳、有機氮、pH、電導度、可抽出氮、可抽出磷、可抽出鉀。
(3) 生物性指標因子:微生物生質碳、微生物生質氮、可礦化氮、土壤呼吸率。
2.目前已被指出之土壤品質有不同之定義,試說出三種。
(1)土壤具有植物及生物的生產力,能減少環境污染物而確保環境品質,及確保土壤品質與植物、動物及人類之健康。
(2)土壤自然而來的土壤特性或不能直接觀察之特性。
(3)土壤能支持作物生長之能力,包括不同因子之特性或程度。
(4)土壤在維持資源、環境、植物、動物及人類健康上之生產及永續使用之功能與能力。
(5)土壤能在生態系統內部及外界環境對其產生作用時,所能發揮的功能或能力。
(6)土壤能在一長期永續之環境中產生安全且營養的作物之能力,且能使人類及動物健康且不損害自然資源及破壞環境。
第 36 講 - 水土資源保育與維護策略
壹、講次大綱:
一、維護水土資源永續管理之策略
二、土壤保持式耕犁與作物殘體之管理
三、充分運用土壤調查之資訊
貳、講次內容:
一、永續土地管理必須要有足夠水土資源保育之工作,以抵消在自然條件下土壤因作物生產系統的需要而有退化的現象,其中尤以土壤沖蝕及土壤有機物之減少是最普遍存在之現象。
二、對於長期性之預測模式主要的有以下幾種:(1) EPIC模式(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 1984年由Jones 等人發展成功。(2) NTRM模式(Nitrogen-tillage residue management)1985年由Shaffer等人發展成功。(3) CENTURY模式C, N, P, and S) 1987年由Parton等人發展成功。(4) Crop Productivity Model,目前有許多種作物模式被發展出來。
三、為了增加土壤中有機物之含量,作物殘體之管理在未來永續農業之發展中就很重要,此種土地管理的功能包括:(1)減少土壤沖蝕;(2)增加土壤保水率;(3) 養分循環增快;(4)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5)減少蒸發散;(6)影響生產之其他相關因子。人類為了有限之農業資源,自應採取保育式耕犁,以維持其生產潛能。為了土壤之永續被利用,增加土壤中有機物之含量之方法與土壤保育式耕犁之技術應再繼續研究與推廣。
四、發展永續土地管理的評估方式與標準:土地的品質是決定土壤對某一使用目的之適用度之重要因子。為了土地管理系統能夠永續使用,土壤品質必須能維持或加以改進。土地的評估被用來推論土地用作某一特定使用之適用度之好壞,或用來估計土地被用作某一特定使用之表現程度;
五、面對未來農業之永續利用與環境資源之永續保存,土壤調查資料及技術之運用變得益發重要。為了建立了解及應用土壤調查之資訊與技術之網路,學者提出五個模式或觀點,可以測試各種土壤科學中之現象,學理及假說,包括:
(1)把土壤當作自然體;
(2)把土壤當作植物生長之介質;
(3)把土壤當作一個構造物質;
(4)把土壤當作水傳遞的物質;與
(5)把土壤當作一個生態系或生態系之成份。
一、問答題
1.為了增加土壤中有機物之含量,如何作好作物殘體之管理?
在未來永續農業之發展中,要作好作物殘體之管理應發展以下技術:
(1)減少土壤沖蝕;
(2)增加土壤保水率;
(3) 養分循環增快;
(4)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
(5)減少蒸發散;與
(6)影響生產之其他相關因子。
2.有學者提出模式或觀點,可以測試各種土壤科學中之現象,學理及假說,試簡答之。
(1)把土壤當作自然體;
(2)把土壤當作植物生長之介質;
(3)把土壤當作一個構造物質體;
(4)把土壤當作水傳遞的地體; 與
(5)把土壤當作一個生態系或生態系之主要成份。
http://hikaruchu.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html
Eagle 整理
第 01 講 - 水土資源與永續發展概論
壹、講次大綱:
一、永續發展之概念
二、永續水土資源管理
三、水資源利用與問題
貳、講次內容:
一、聯合國於1987年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對此提出一個概念,「永續發展應追求當代公平的發展,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追求其發展的權利」。Barbier (1989)則是由承載力觀念探討永續性,其述及:「資源使用及環境污染將影響永續性,有限資源及環境可承受污染將決定發展之承載力,若超過承載力則將失去永續性。永續發展在不同的領域,針對不同的對象,其所被賦予之意義均不盡相同,若要真正落實永續發展原則,必須建立一個“系統化與制度化”的永續發展管理或永續環境管理架構與機制,並基於公平、節制及持續改善三項重點原則,以開發、調配、利用、保護及保育有限的自然資源。也因此,重視水土資源的保育,就是落實永續發展。
二、永續水土資源管理必須要有足夠土壤及水資源之保育工作,以抵消在自然條件下水土資源因作物生產系統的需要而有退化的現象,因此,如何減少土壤沖蝕及增加土壤有機物之管理與制度是最普遍應建立之技術。
而為了增加土壤中有機物之含量,永續性土地管理的功能應包括:
(1)減少土壤沖蝕,
(2)增加土壤保水率,
(3)養分循環增快,
(4)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
(5)減少蒸發散,
(6)影響生產之其他相關因子。
另外,保持式耕犁方法,除了可避免土壤沖蝕之外,亦有減少土壤中有機物之分解。
三、水土環境資源之保育,包含森林、土木、大地工程及環境等維護工作,與生活環境資源保育、公害防治、人類文明及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但臺灣地形之起伏變化極鉅,集水區地勢陡峭不易涵蓄水分,而河川源短流急,雨量豐沛使河川流量暴增,而且短時間即奔流入海;現有的蓄水設施容量不足,也使得蓄存水量不足以因應需求。另外,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使得水資源的永續管理面臨嚴峻的考驗。因此,重視水土資源保育的同時,努力克服水資源問題,及重視水資源有效利用與永續性管理,將是不能忽視的一環。
一、 選擇題
(一)下列何者是永續發展的定義:
1.永續發展應追求當代公平的發展,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追求其發展的權利
2.在生存於不超過維生生態系統承載力之情況下,持續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3.在不超過環境承載力下可持續滿足現在與下一世代之需求;採取之措施必須是社會可行、經濟可行、及技術可行
4.以上皆是 [正確答案]
二、問答題
(一)試簡單回答永續性土地管理的功能應包括哪些?
(1) 減少土壤沖蝕,
(2) 增加土壤保水率,
(3) 養分循環增快,
(4) 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
(5) 減少蒸發散,
(6) 影響生產之其他相關因子。
第 02 講 - 水土資源之利用與問題
壹、講次大綱:
一、土地利用與問題
二、農地政策目標
三、土地利用與管制之問題
四、改善農地利用策略規劃
貳、講次內容:
一、台灣的土地利用規劃與管制之主要癥結有:
(1) 規劃體系不完整,法律基礎不完備,難以 達成分層規劃之理想與總體規劃之目標;
(2) 各項計畫並無明顯之上下位關係,遑論相互配合與補充;
(3) 各層次計畫主管機關之角色混雜,影響計畫施行成就;與
(4) 土地利用規劃未能兼顧自然保護與景觀維護的要求,影響生活的環境品質。
二、農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農地政策之重點,包括土地利用規劃、耕作制度調整、地力維護、水土資源保育及使用管制等。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變遷,農地問題日趨複雜,主要可歸納為:
(1) 農地移轉承受人身分之限制;
(2) 農地變更使用之管理;
(3) 農地租佃制度僵化;與
(4) 農地變更為非農地之利益分配。
未來農地政策之重要目標為:
(1) 維護優良農地資源,確保農業之糧食生產、開放空間、環境綠化及自然生態保育等功能;
(2) 促進農地流通,擴大經營規模,增進農場經營效率;與
(3) 健全農地轉用制度,提昇整體土地利用效率,並維護農地所有人之合理權益。
三、農地利用管制問題包括:
(1) 農地使用管制效果不彰,農地農用原則未能有效掌握;
(2) 農地變更使用缺乏客觀一致的標準,農地變更案件頻繁,管道亦多;
(3) 農業規劃,利用與管制措施,大都不具法定的效力與約束力;與
(4) 農、水路改善及灌溉設施之興建等,未能像歐美日等國同時兼顧自然生態與景觀維護的要求以及整體地區的發展。
四、為達成前述農地政策目標,將採取的策略為:
(1) 放寬農地農有限制;
(2) 規劃農業生產區域;
(3) 加強農業發展區之農地利用;
(4) 建立合理租賃制度;
(5) 建立農地變更使用原則;與
(6)平衡農地與變更為非農用土地之利益。
配合臺灣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估計將維持72萬公頃農地,以提供生產、生活與生態之機能空間,另16萬公頃配合國家建設需要,優先依法變更使用,嗣後再依總體經濟環境及階段性農業發展政策,定期評估並調整須維持之農地面積。
一、 選擇題
(一) 農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下列何者不是農地政策之重點:
1.土地利用規劃2.耕作制度調整3.農地買賣 [正確答案] 4.地力維護
二、是非題
(一) 台灣的農、水路改善及灌溉設施之興建等,未能像歐美日等國同時兼顧自然生態與景觀維護的要求以及整體地區的發展。
1.是 [正確答案] 2.否
三、簡答題
(一)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變遷,農地問題日趨複雜,試簡單回答農地主要問題為哪些?
(1) 農地移轉承受人身分之限制;
(2) 農地變更使用之管理;
(3) 農地租佃制度僵化;與
(4) 農地變更為非農地之利益分配
第 03 講 - 土壤功能與土壤樣體 評量題目解答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的定義
二、土壤的功能
三、土壤樣體與土壤剖面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為地殼表層具有三向度的、獨立的、且變動的「自然體」(natural body)。土質鬆軟,厚度不均,色澤不一,是由礦物質、有機物、土壤水分與土壤空氣所組成的,也就是說由固體、液體及氣體等三相所組成的。土壤之物理、化學或生物學特性,均受到其不同生成環境(如氣候、生物、地形、母質、及時間等五大因子)之交互作用之影響,而有不同的特性呈現;而土壤依組成的不同,簡單可分為礦物質土壤(mineral soils)與有機質土壤(organic soils) 兩大類。
二、土壤最大的功能,簡單且重要的是:
(1) 植物生長介質:土壤可提供植物的根立足,支稱植物及作物之地下部並供給植物所需的營養份、水分及氧氣,使植物生長正常,土壤之物理及化學性質,會支配植物根能深入土壤之深度,以及土壤保持水分及供應養分之有效深度;
(2) 儲存水及純化之系統:土壤具有空隙(約總體積之50%以上),可儲存雨水在孔隙中而保存下來;土壤本身帶負電荷,因此可以吸附雨水及環境中排放之污水中的雜質物質,最後流出土壤之水變得很乾淨;
(3) 土壤生物生存之空間:土壤中含有很多種類生物及各種微生物,會將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如堆肥)轉化為無機養分供作物吸收;
(4) 施工之介質:土壤是我們人類進行各種工程建設中最好的基質,可承受各種建築物,是很好的施工介質且無他物可以取代;與
(5) 養份及有機廢棄物循環之系統:土壤中含有很多種類的微生物,其可將土壤中之養份及各種有機廢棄物或有毒物質加以分解與利用,進行所謂的土壤自淨作用。
三、土壤為一個自然體,其土壤的形態特徵或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性質的變化,是沿 X、Y、Z 三軸的方向而變化的;故土壤是一個立體的模式,稱為土壤樣體 (soil pedon)。而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係指地殼表層部份之垂直面,主要包括O、A、B、C 等層次,一般將O層(有機質層)或A層(礦物質表層) 稱為診斷表育層,將B層(土壤構造 B層)稱為診斷化育層,而將C層稱為母質層,C層之下稱為R層(母岩層),但不算土壤。但我們在農耕土壤中常只見到C層,或A與C層同時存在,或A,B,與C層同時存在。
一、 選擇題
(一) 土壤最大的功能,簡單且重要的有:
1. 植物生長介質2.儲存水及純化之系統3.土壤生物生存之空間4.施工之介質5.以上皆是 [正確答案]
二、 是非題
(一) 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主要包括O、A、B、C、D等層次。1.是2.否 [正確答案]
三、 問答題
(一) 請簡單敘述土壤的定義?
答:土壤為地殼表層具有三向度的、獨立的、且變動的「自然體」。土質鬆軟,厚度不均,色澤不一,是由礦物質、有機物、土壤水分與土壤空氣所組成的,也就是說由固體、液體及氣體等三相所組成的。
第 04 講 - 臺灣主要土壤類型之特性與分佈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的分類系統
二、臺灣地區代表性土壤之土綱分類
三、各種土綱土壤在台灣農地之分佈
四、各種土綱土壤在台灣山坡地或森林地之分佈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地區土壤之分類,一直沿用美國農部逐年修訂之系統為架構,再依臺灣地區特有之土壤特性及性質加以命名而成。
目前使用中的有:
(1) 建立於1975年的美國土壤分類系統(Soil Taxonomy),但一般農民有的仍在使用美國舊分類系統名稱;
(2)此分類系統係由六個綱目 (Category) 所組成,分別為土綱 (Soil Order),亞綱 (Suborder),大土類 (Great Group),亞類 (Subgroup),土族 (Family) 及土系 (Series)。
二、臺灣地區代表性土壤之土綱有
(1) 有機質土 (Histosols);
(2) 淋澱土 (Spodosols);
(3) 灰燼土 (或火山灰土Andisols);
(4) 氧化物土 (Oxisols);
(5) 膨轉土 (Vertisols);
(6) 旱境土(Aridisols);
(7)極育土 (Ultisols);
(8) 黑沃土 (Mollisols);
(9) 淋溶土 (Alfisols);
(10)弱育土 (Inceptisols);與
(11) 新成土 (Entisols)。臺灣有全世界所有之12種土綱之11種,除了冰凍土(Gelisols)以外。
三、各種土綱土壤在台灣農地之主要之分佈:
(1)中壢臺地之紅壤,屬氧化物土(Oxisols);
(2)桃園臺地之紅壤,屬極育土 (Ultisols);
(3)灰燼土(Andisols),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
(4) 臺灣東部石雨傘附近之膨轉土(Vertisols);
(5) 臺灣東部成功附近之黑沃土 (Mollisols);
(6) 阿里山地區之淋澱土(Spodosols) ;
(7) 高山森林地之弱育土 (Inceptisols);
(8) 農地土壤之弱育土(Inceptisols);
(9) 彰化縣快官附近之有機質土 (Histosols);
(10)南部地區山坡地上之淋溶土 (Alfisols);
(11)西半部河流新沖積農地土壤之新成土(Entisols)。
四、臺灣地區面積較大且具代表性土壤之土綱包括:
(1)極育土(Ultisols);
(2) 淋溶土(Alfisols);
(3)弱育土(Inceptisols);與
(4)新成土(Entisols)等四大土綱。
五、各種土綱土壤在台灣山坡地或森林地之分佈:
(1)山坡地或森林地之陡峭區土壤(新成土);
(2) 高山(1500公尺以上)之森林土壤(弱育土、極育土、淋澱土);
(3)山區坡度較緩和的崩積地形上暗色或淡色崩積土(新成土);
(4) 黃壤 (弱育土、淋溶土);
(5)臺灣西部之各個洪積層臺地紅壤(極育土、氧化物);
(6) 河流沖積土(新成土、弱育土);
(7)黑色土(灰燼土、黑沃土、膨轉土);
(8) 鹽土 (新成土)。
一、問答題
(一).美國農部於 1975 年建立之新土壤分類系統,係由哪幾個綱目 (Category) 所組成?
答:土綱 (Soil Order),亞綱 (Suborder),大土類 (Great Group),亞類 (Subgroup),土族 (Family) 及土系 (Series)等六大綱目。
(二).臺灣地區面積較大且具代表性土壤之土綱分類有哪幾個?請寫出中英文。
答:(1) 極育土(Ultisols);(2) 淋溶土(Alfisols);(3)弱育土 (Inceptisols);與(4)新成土 (Entisols)等四大土綱。
第 05 講 - 臺灣土壤問題與改良管理策略
壹、講次大綱:
一、臺灣土壤之主要問題
二、問題土壤改良與管理對策
三、土壤管理與永續農業發展
四、土壤環境品質在未來之變化及衝擊
貳、講次內容:
一、在臺灣地區主要之問題土壤包括以下9大項,對台灣農業生產之影響極大,包括:
(1) 強酸性土壤:主要分佈於臺灣北部;
(2) 微量元素缺乏或養份不平衡之土壤:主要分佈於臺灣東部,土壤之pH值 大於7.5;
(3) 受鹽分影響之鹽土或鹽鹼土:主要分佈於臺灣西南部沿海地區,土壤之EC值 大於 4 dS/m;
(4) 陡坡地易受沖蝕之土壤:主要分佈於臺灣山地陡峭地區;
(5) 排水不良之水田:主要分佈於臺灣各地區;
(6) 深層砂土:主要分佈於臺灣西部及東部沿海地區;
(7) 土壤受壓實:主要分佈於臺灣南部地區,底土受壓密實,土壤排水不良;
(8) 土壤受污染:主要分佈於臺灣各地區;與
(9) 有機物缺乏:主要分佈於臺灣各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於 1%。
二、目前已有很多土壤管理技術可改善問題土壤,如:
(1)施用天然"石灰物質"以中和強酸性土壤,使土壤為中性;
(2)洗鹽及選擇耐鹽性作物在鹽土區耕種生產;
(3)暗管排水法改善排水不良之土壤;
(4)施用硫磺、微量元素或矽酸爐渣法以調整微量元素缺乏或養份不平衡之問題土壤;
(5)使用水土保持方法防止坡地水土之嚴重流失;
(6)利用深耕及施用有機肥等方法解決土壤壓實問題。
三、為了農業能夠永續性發展及保護土壤環境之品質,相關之土壤管理措施變得非常地重要,主要之措施有:
(1)土壤品質長期性之維持;
(2) 施行有機農法耕種;
(3) 減少土壤耕犁次數,與
(4)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四、土壤環境品質在未來一定會受到經濟發展及環境變遷之衝擊,其影響可從下列幾個方向加以考慮:
(1)大環境氣候變化對土壤環境品質影響;
(2)人口激增對土壤環境品質造成之影響;與
(3)未來重大建設工程對土壤環境造成之影響。
一、簡答題
1.請列舉五項臺灣地區主要之問題土壤。
(1) 強酸性土壤;
(2) 微量元素缺乏或養份不平衡之土壤;
(3) 受鹽分影響之鹽土或鹽鹼土;
(4) 陡坡地易受沖蝕之土壤;
(5) 排水不良之水田;
(6) 深層砂土;
(7) 土壤受壓實;
(8) 土壤受污染;
(9) 有機物缺乏。
2.土壤環境品質可從哪幾個方向加以考慮其受到之沖擊?
(1) 大環境氣候變化對土壤環境品質之影響;
(2) 人口激增對土壤環境品質所造成之影響;
(3) 未來重大建設工程對土壤環境造成之影響。
3.請列舉三種目前可加以改善問題土壤的技術並簡述其功用。
(1) 施用天然"石灰物質"以中和強酸性土壤,使土壤為中性;
(2) 可用"洗鹽"方法及選擇耐鹽性作物之方法,在鹽土區耕種生產;
(3) 用"暗管排水法"改善排水不良之土壤;
(4) 施用硫磺、微量元素或矽酸爐渣法,以調整微量元素缺乏或養份不平衡之問題土壤;
(5) 使用水土保持方法,防止坡地水土之嚴重流失;
(6) 利用深耕及施用有機肥等肥培管理法,解決土壤壓實問題等。
第 06 講 - 農業與林業用地之利用與開發
壹、講次大綱:
一、臺灣土壤利用規劃現況
二、農業用地資源之利用與開發
三、山林地區土地利用之問題
四、海岸地區土地利用之問題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地區土地利用規劃之體系,主要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1) 以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劃為規劃體系之最上位計劃;
(2) 區域計劃:以區域性之發展為考量,就區域內之人口,資源與產量之關係作全盤而綜合的考量,規劃相關設施;
(3) 都市計劃與非都市土地使用計劃:都市計劃係在空地區對有關都市生活之經濟、交通、衛生、保安、國防、文教、康樂等重要設施,作有計劃之發展。
二、臺灣可供開發的土地都已開發,今後的開發可朝開發山坡地及海埔地的方向努力,需注意山坡地之水土保持,以避免將來土石流之發生。而臺灣農地開發利用因應之措施包括:
(1) 發展山地交通,加速坡地開發;
(2) 舉辦低利貸款,補助工程費用;
(3)加強農業研究,保證農產品價格。
三、臺灣由於水資源之分配與利用影響國民生計及農業生產甚鉅,因此臺灣地區一些重大水資源工程設計仍不斷在進行。在農業上整年都需要水源,而且臺灣的農業用水占全部可利用淡水量之80%,臺灣農業主要作物為水稻,因此,如何分配水資源及充分與適當之利用,亦是很重要的工作。
四、土地資源的爭奪不僅發生在都市邊緣地區,非都市地區邊緣地帶、山林地區也面臨人為開發破壞的危機。山林部份的不當利用,不僅造成生態平衡的崩解,更嚴重衝擊原住民的生存與文化延續。根據行政院農委會(2000)「國家生物多樣性」網站資料指出,臺灣對山林地區(特別是中高海拔山林地)的運用型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林農業取向及休閒產業取向。
五、在海岸方面,海岸是陸與海的交會地帶,曾是生命的起源地。陸海交界,環境動態,孕育的生命多樣且多元,特別是於河口或潮間地,生命力極其旺盛;然而海岸亦是陸域的排泄口,更是人類各種粗暴不當開發的宣洩地。台灣各大型工業區開發計畫卻已幾乎將臺灣西海岸沿線全部佔領,南北兩地沿岸也早已遭核電廠佔據,目前僅存的東海岸沿線,若實施產業東移政策,必將岌岌可危。
一、是非題
1.土地資源的爭奪僅發生在都市邊緣地區。1.是2.否 [正確答案]
2.根據行政院農委會(2000)「國家生物多樣性」網站資料指出,從歷史的脈絡來看,臺灣對山林地區(特別是中高海拔山林地)的運用型態大致可分為林、農業取向以及休閒產業取向兩大階段。1.是 [正確答案] 2.否
二、簡答題
1.臺灣農地開發利用因應之措施應該包括哪幾項?
(1)發展山地交通,加速坡地開發;
(2)舉辦低利貸款,補助工程費用;與
(3)加強農業研究,保證農產品價格。
第 07 講 - 都市工業與遊憩用地之利用與開發
壹、講次大綱:
一、都市用地資源之利用與開發
二、都市邊緣地帶土地利用之問題
三、工業用地之利用與開發
四、遊憩用地資源之利用與開發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地區的都市土地面積僅佔臺灣總面積6%,而都市內之住宅、商業以及工業等區之面積則僅佔臺灣總面積2.56%。然而供給與需求並非都會地區土地利用的唯一邏輯,投資(投機)以及預期增值所導致的地價上揚,以及地價上揚所引發之空間結構的不合理配置,才是臺灣都會區土地利用問題的主要癥結。
二、都市邊緣土地是生態體系的生產者,可提供都市地區該生態系消費者所需之維生與寧適性的物質與服務。該地區的土地通常為農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特殊植被地與山坡地等具有獨特生態價值、景觀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環境敏感地區。
但臺灣在邁向國際化的過程中,自由市場機制加速了利潤再生產的效率,從而鼓勵了土地炒作,在土地預期收益的推波助瀾之下,都市邊緣土地往往遭到過度及過早的開發,這些不當開發,雖然創造了市地使用的效益,卻也同時帶來環境品質惡化、資源耗竭、物種滅絕等負面的外部效果。
三、工業用地應係泛指所有供工業使用之土地,而工業用地之開發程序則可分為四個階段,即:
(1)編定工業用地,(2)土地取得,(3)規劃設計,及(4)施工建設。
政府自民國62年起,不斷的規劃設計工業區,至最近成立之台南科學園區,共已完成了53個工業區分散於全省各地。
四、由於機械化自動化的工業生產,使得勞動時間得以縮短,假日休閒得以增加,因此風景遊憩資源用地之開發利用,刻不容緩。為促進農業及農村資源永續利用,活絡農地經濟,提高農民所得,輔導發展休閒農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發布「休閒農業輔導辦法」並經修正,凡具有後述條件之地區得規劃為休閒農業區:
(1)豐富之農業生產及農村文化資源;
(2)豐富之田園及自然景觀;
(3)交通便利;
(4)土地全部屬非都市土地,而且面積在50公頃以上;
(5)土地全部屬都市計畫範圍內,而且面積在10公頃以上;
(6)部分屬都市計畫範圍內,部分屬非都市土地,且面積在25公頃以上者。
一、是非題
1.供給與需求是臺灣都會區土地利用問題的主要癥結。1.是2.否 [正確答案]
二、簡答題
1.工業用地之開發程序則可分為哪四個階段?
(1) 編定工業用地,(2) 土地取得,(3) 規劃設計,及(4) 施工建設。
2.欲規劃為休閒農業區,需具有哪些條件?請簡述之。
(1) 豐富之農業生產及農村文化資源;
(2) 豐富之田園及自然景觀;
(3) 交通便利;
(4) 土地全部屬非都市土地,而且面積在50公頃以上;
(5) 土地全部屬都市計畫範圍內,而且面積在10公頃以上;
(6) 部分屬都市計畫範圍內,部分屬非都市土地,且面積在25公頃以上者。
第 08 講 - 土壤污染特性與來源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之特性
二、土壤污染物之來源
三、土壤污染物之種類
貳、講次內容:
一、污染物在土壤中可被土壤吸附,亦可被土壤中之微生物分解,因此土壤對於外來之污染物具有容忍能力和自然淨化能力。土壤遭受污染時,污染物在土壤中被吸附及被微生物分解的能力除了污染物本身之性質外,還受到土壤性質很大的影響,如粘粒的含量、腐植質的含量、粘粒的種類、土壤質地、土壤酸鹼度、土壤通氣、土壤水分等性質都會造成影響。
二、土壤污染物可以是直接的進入土壤,亦可以是由水域中因灌溉或其他用途而進入土壤。大氣污染之污染物經長期間後亦可沉降而進入土壤。在受污染的土壤上種植作物則可能使作物也受到污染,長期食用受污染的作物或以受污染的作物飼養家畜,污染物亦會累積於家畜體內 (尤其是重金屬類),經由食用畜產製品,會將污染物攝食進入體內造成危害。
土壤污染物可分為有機污染物與無機污染物兩大類。在受污染的土壤上種植作物則可能使作物也受到污染,長期食用受污染的作物或以受污染的作物飼養家畜,污染物亦會累積於家畜體內 (尤其是重金屬類),經由食用畜產製品,會將污染物攝食進入體內造成危害。
三、土壤污染物之來源甚多,且種類很複雜,依其來源可分為三大類:
(1) 工業的化學品及廢棄物:工業的化學品在生產過程、使用及使用後成廢棄物均可造成土壤污染;
(2) 農業的化學品及廢棄物:此類污染物包括農業上使用的化學品,如肥料與農藥,畜牧場的排泄廢棄物及洗潔污水;
(3) 都市生活與家庭使用的化學品及廢棄物:都市生活與家庭排水及學校、研究機構、餐廳、旅館、醫院及公共浴室等服務業之廢水集中在污水系統成為污泥,乾燥後填土,常累積有機污染物及重金屬。
四、常見土壤污染物的種類包括:
(1)化學工廠廢棄物;
(2)農耕使用之農藥;
(3) 有機肥料中含有毒重金屬;
(4)動植物體中之毒性成分或醱酵工業之微生物體廢膠;
(5)農產品加工廢棄物;
(6)畜產排泄物;
(7)環境中毒性化學物質;
(8)塑膠製品;
(9)病原菌;
(10)重金屬類;
(11)可溶性鹽類;
(12)堅硬物質;
(13)酸鹼液;
(14)細微黏粒。
但若依污染物對生態環境影響之特性,則可分類為:
(1)可導致生物、家畜及人類發生疾病或死亡者;
(2)在自然環境中易被微生物分解或物理化學作用破壞者;
(3)在自然環境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或物理化學作用破壞者。
一、問答題
1.有機污染物之特性為何?無機污染物之特性為何?
有機污染物之特性為:
(1) 可經由土壤微生物分解與礦化;
(2) 成為二氧化碳與水等無毒物質;
(3) 其污染可逐漸消失於無形。無機污染物之特性為:
(1) 不易分解;
(2) 進入土壤極難以排除;
(3) 理化性質隨環境而改變。
2.生活污染物如何污染我們的土壤?請簡述之。
都市生活與家庭學校、機構、餐廳、旅館、醫院及公共浴室等服務業廢水集中在污水系統成為污泥,乾燥後填土,常累積有機污染物及重金屬。
第 09 講 - 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之宿命與影響因子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物在環境中之宿命
二、影響土壤污染在環境中分佈之因子
貳、講次內容:
一、污染物之宿命或命運 (Fate)是指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中之變化,因為所有的土壤污染物均經由「移去、分解、礦化、稀釋及沉積」等作用,使污染物轉變為不具毒性之物質,或存在於不影響環境生物生存之場所。
欲預測土壤污染物在環境中之動態與殘留時間,則必須了解污染物之物理化學性質。污染物在環境中之命運,受到複雜的環境領域如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能源圈之影響。
二、污染物在環境中之轉變途徑及移動方式可包括︰
(1) 植物的吸收與解毒;
(2) 光化學分解;
(3) 揮發作用;
(4) 逕流移動;
(5) 土壤吸附;
(6) 雨水淋洗;
(7) 土壤微生物分解;
(8) 化學分解。
三、影響土壤污染物在環境中分佈之重要因子有7個︰
(1) 污染物在水中溶解度:污染物之水中溶解度大小影響其在土壤中滲濾至地下水層之難易;
(2) 污染物在水與有機溶劑之間的分配作用係數:分配作用係數,也就是分配比率,可了解一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命運;
(3) 污染物之生物累積作用: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累積作用(Bioaccumulation) 為濃縮而非擴散,與其在環境中移動結果 (如擴散) 有所不同;
(4) 污染物在土壤中之吸附作用:土壤中之黏土礦物及土壤有機質具有廣大之表面積,故可吸附 (Soil adsorption) 大量之有機污染物;
(5) 污染物之蒸發作用:自土壤、水域或植物表面蒸發(vaporization) 是許多有機污染物之主要移動方式。蒸發作用之速率依環境條件如蒸氣壓、溫度、吸附程度、土壤性質和水分含量等狀況而定;
(6) 污染物之光化學安定性:有機污染物受到太陽之照射(Photochemical stability) ,其紫外光線之能量足以破壞有機污染物之化學結構;
(7) 污染物之微生物降解作用:有機污染物在土壤或水中可經由化學的、光化學的和生物化學的反應而產生變質,此種變質是指有機污染物化學分子形式之改變而使得原來之有機污染物轉變成另一種化合物,或進一步經由土壤礦化作用而消失,這些分解作用或土壤礦化作用,是將有機污染物經過一步或多步的化學變化反應,將複雜的化學結構逐步變為簡單的無機化合物,絕大部分之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之分解是由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所以提高微生物活性會加速土壤中有機污染物之分解速度。
一、是非題
1.有機污染物在土壤或水中可經由化學的、光化學的和生物化學的反應而產生變質。1.是 [正確答案] 2.否
2.絕大部分之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之分解是由土壤的化學作用。1.是2.否 [正確答案]
二、問答題
1.污染物在環境中之轉變途徑及移動方式包括哪些?
(1) 植物的吸收與解毒;
(2) 光化學分解;
(3) 揮發作用;
(4) 逕流移動;
(5) 土壤吸附;
(6) 雨水淋洗;
(7) 土壤微生物分解;
(8) 化學分解。
第 10 講 - 臺灣土壤污染狀況與分析
壹、講次大綱:
一、臺灣土壤污染狀況
二、土壤污染改善對策
三、土壤污染後應採行措施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農田土壤受重金屬之污染:部份農業灌溉水之水質,已受到上游工業區或地下工廠廢污染水排放污染,造成水質惡化,進而污染許多農地土壤。目前許多農地位於工業區廢污水排放之下游,由於監測系統之不完整與監測工作不確實,常造成農田土壤受到污染,土壤品質惡化。
二、工業區場址污染:環保署2001年度執行之「地下水潛在污染源調查計畫」中指出, 過去發生之工業場址地下水污染案件有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污染案、臺灣氯乙烯公司頭份廠污染案、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公司安順廠污染案及中國石油公司苓雅寮儲運所污染案。
三、地下水中硝酸態氮的污染:在臺灣中部的某些蔬菜專業區,其滲漏水中硝酸態氮的含量均超過飲用水標準10 毫克氮/公升水,甚至已達30-100毫克氮/公升水,顯示施用過量之肥料及農藥,確實影響地下水之水質。沿海地區嚴重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壤鹽化:由於養殖業者違法超抽大量地下水,造成屏東及宜蘭局部地區地層下限嚴重,引起海水入侵,農業土壤鹽化。
少部份畜牧業者廢水排入河川而污染環境:少部份畜牧業者為節省成本,未按規定妥善處理畜牧廢水及固體廢棄物,直接將廢水排入河川或灌溉渠道中而污染環境,河川中氮與磷含量太高而引起優養化作用。
四、土壤污染改善對策有︰
(1) 改善環境敏感之農地地區重金屬污染情形;
(2) 處理工業污染潛在地區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
(3) 籌措財源處理污染來源不明之污染場址,經國內業界與環保署協調後,同意分階段實施。
五、土壤污染後應採行措施︰
(1) 儘速輔導合法廠商進入工業區或非法廠商切結限期進入工業區;
(2) 儘速協調進行農田土壤高污染重點地區之灌溉渠道底泥清除工作;
(3) 檢討農田土壤污染物管制標準,確定停止耕種條件及補償方式;
(4) 加強污染源之管制,建立重點地區之監測調查技術及制度;
(5) 積極確保水土不流失及水源高品質之坡地永續管理策略;
(6) 妥善運用污染整治基金。
一、是非題
1.臺灣地區部份農業灌溉水之水質,已受到上游工業區或地下工廠廢污染水排放污染,造成水質惡化,進而污染許多農地土壤。1.是 [正確答案] 2.否
2.施用過量之肥料及農藥,也會污染地下水之水質1.是 [正確答案] 2.否
二、問答題
1.土壤污染後應採行哪些措施,以免惡化?
(1) 儘速輔導合法廠商進入工業區或非法廠商切結限期進入工業區;
(2) 儘速進行農田土壤高污染區之灌溉渠道底泥清除工作;
(3) 檢討農田土壤污染物管制標準;
(4)加強污染源之管制,建立監測調查技術及制度;
(5)積極確保水土不流失及水源高品質之坡地永續管理策略;
(6) 妥善運用污染整治基金,對污染嚴重之場址儘速整治。
第 11 講 - 土壤污染調查技術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之調查方法與步驟
二、土壤污染採樣之策略與原則
三、採樣之工具與樣品佈點
四、採樣點配置之原則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污染調查依調查之目的和調查面積之大小,可大略分為大範圍之概況調查和小面積之可能污染區之細密調查兩種。臺灣地區的農地土壤重金屬含量調查便是大範圍之土壤污染調查之一個典型例子。桃園縣蘆竹鄉中福村污染農地土壤重金屬調查即是小面積之可能污染區之土壤調查之一個典型例子。
二、在整個土壤污染調查之程序中,採樣方式對於調查結果之解釋與應用有決定性之影響。採樣方式應依調查目的而設計,但整個採樣方式之設計往往受限於採樣及分析之成本;除採樣方式之設計外,土壤樣品中污染物含量之分析結果的可信賴度對於調查結果也有很大的影響。土壤樣品之處理、貯存以及實驗室之化學分析,都要有品質保證和品質管制之程序,以確保分析數據之可靠性。
三、採樣工具有下列數種可供選擇︰
(1)採樣鏟(shovel);
(2) 土鑽採樣組(auger);
(3) 劈管採樣器(Split-barrel sampler);
(4) 薄管採樣器(Thin walled tubes sampler);
(5) 活塞式採樣器(Piston rod soil sampler);
(6) 雙套管採樣器(Dual tube soil sampler)。
四、依據場址特性、污染情況,常用的污染調查採樣方式如下:
(1) 主觀判斷採樣;
(2) 簡單隨機採樣;
(3) 分區採樣;
(4)系統及網格採樣;
(5) 應變叢集採樣;與
(6) 混合採樣。
五、臺灣地區受重金屬污染區之污染區界定範圍之調查,大都採用平行網格法、矩形網格法、或沿污染來源分佈之極線網格法。受有機物污染區之污染區界定範圍之調查,則採用瓶架網格法採樣。
一、是非題
1.臺灣地區受重金屬污染區之污染區界定範圍之調查,大都採用平行網格法、矩形網格法、或沿污染來源分佈之極線網格法。1.是 [正確答案] 2.否
二、問答題
1.試說明採樣工具中之採樣鏟(shovel)及土鑽採樣(auger)如何使用?
(1)採樣鏟:先以採樣鏟移除地表覆蓋物(如石礫、植被),再挖取表土;或在已用機具挖開之土層剖面一定深度處直接以採樣鏟取土。若樣品代表某一深度範圍(如 0 至 15 公分)之樣品時,在該範圍內每一深度所得之土樣宜儘量混合均勻。
(2)手動式土鑽採樣:於預定採樣點,以人力於把手處旋轉(或加壓)可將採樣頭移入適當深度,同時使土壤進入採樣頭內。連接桿可適當的續接以達更深的土層。
第 12 講 - 土壤污染區範圍界定與危害性評估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區之範圍界定
二、污染範圍之劃定
三、土壤污染之健康危害性評估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污染區之劃定,首須建立污染物之背景值、監測值及管制值等資料。然後經由比較調查分析所得污染物含量值和這些指標值,來判斷及界定污染之範圍。
二、藉由採樣分析所得之資料,可描繪出污染物在調查區之濃度分布圖。此圖可表出每一採樣單位污染物濃度之平均值,也可藉由一些內插(interpolation)之方法,例如:地理統計(Geostatistics)中之克立金法(Kriging),進一步推估未採樣位置污染物之濃度,進而劃定污染物超過監測值或管制值之範圍及估算劃定之風險,此風險可提供決策者界定污染範圍之參考。
三、由於不同的污染場址的場置性差異極大,因此利用風險評估模式分析選擇出最適合之整治方式,不僅能節省整治之費用,更可以確保整治後場址利用之安全性。可分三方面討論:
(1) 健康風險評估;
(2) 植物毒害之評估;
(3) 人體健康風險評估。如果我們對可接受的個人風險或群體風險已經有一共通的標準,則可以風險值直接作為管制標準,判定是否對人體及環境有立即之危害,是否應採取緊急之應變措施;劃定污染管制區,限制某些士地利用之行為;根據風險之程度,選擇土壤復育之方式。
一、問答題
1.試簡單說明健康風險評估之四個步驟及流程。
主要包含四個步驟:
(1) 危害鑑定:即探討某一特定危害性因子是否與人體健康有關,此危害性因子包括可能導致風險升高的物質或活動。
(2) 劑量--反應評估:劑量--反應關係評估過程是利用劑量--反應之毒理關係,將特定暴露量所產生的相對危害性計算出。經由毒理學之研究,在許多假設條件成立的前提下,可推測當人體暴露在特定劑量的污染物下,可能產生之相對危害(風險)為何。
(3) 暴露量評估:暴露量評估是估算可能暴露群暴露量的多寡,是風險評估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由此過程計算出的暴露量即決定其相對風險,因此大多數風險評估工作亦著重於此。
(4) 風險判定推估:風險判定即估算暴露群的危險機率或危害程度,且應包括使用模式參數的不確定性分析 (uncertainty analysis),因風險評估過程中所使用之模式或參數大多有不確定性存在。
2.人體可以經由許多途徑接觸土壤污染物質,請列舉三種途徑。
可經由攝入土壤之途徑、呼吸吸入土壤顆粒或污染物蒸氣之途徑、飲用地下水之途徑、食用農產品之途徑、皮膚接觸之途徑。
第 13 講 - 土壤污染之預防與土水污染整治法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防治策略
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主要內容
三、土水整治法立法設計理念
四、土水整治法重要法條及解釋
貳、講次內容:
一、防治策略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之最高指導原則。防治策略的擬定,至少應包括八大項:
(1) 訂定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規;
(2)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關體系;
(3) 建立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制度;
(4) 建立台灣地區土壤污染監測系統;
(5) 受污染農業地區重劃利用;
(6) 建立土壤污染物轉化移動追蹤模式;
(7) 加強土壤污染基楚研究;與
(8) 培育土壤污染防治專業人才。
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以下簡稱土水整治法)於2000年公布施行至今,內容共分8章51條,主要規範法條重點為污染防治、污染調查與評估、污染管制及污染整治復育措施、財務及責任與相關罰則等。
三、土水整治法之立法主要理念包括:
(1) 著重污染整治為主的立法,避免法規執行重疊與競合問題;
(2) 採取資訊公開原則,建立民眾參與管道;
(3) 採取雙門檻制度設計,順利推動相關整治實務;
(4) 設置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強化污染整治財務來源;
(5) 適度調和污染整治與土地利用;與
(6) 擴大污染責任主體為污染行為人及重大過失之污染土地關係人。
四、 土水整治法規定土壤污染物濃度達「土壤污染管制標準」者,所在地主管機關應公告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污染控制場址經初步評估後,有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之虞者,所在地主管機關應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後公告為『土壤污染整治場址』。
五、土水整治法並設置整治基金以強化土壤污染整治之財物來源,明定中央主管機關得對指定公告之化學物質製造者或輸入者徵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並成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而為使污染整治完成後之土地達到使用之目的,也明訂土地使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辦理土地復育事宜。
一、選擇題
1、下列何者非土水整治法之立法主要設計理念?
1.採取資訊公開原則,建立民眾參與管道
2. 採取單門檻制度設計,順利推動相關整治實務 [正確答案]
3.設置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強化污染整治財務來源
4.適度調和污染整治與土地利用
二、問答題
1.試簡單說明土壤污染防治策略應考量哪些範圍?
(1) 訂定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規;
(2)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關體系;
(3) 建立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制度;
(4) 建立台灣地區土壤污染監測系統;
(5) 受污染農業地區重劃利用;
(6) 建立土壤污染物轉化移動追蹤模式;
(7) 加強土壤污染基楚研究;與
(8) 培育土壤污染防治專業人才。
第 14 講 - 土壤污染整治技術概論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整治(或復育) (soil remediation)技術概論
二、美國環保署 (USEPA)常用之土壤污染整治技術
三、農地重金屬汙染土壤之復育技術法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污染整治技術,若就污染物處理方式與場址關係劃分,可分為:
(1) 現地土體內 ( in situ ) 處理;
(2) 取土後現場 ( on site ) 處理;
(3) 取土離場 ( off site ) 處理。
二、土壤氣體抽除法 (soil vapor extraction, SVE):主要原理為利用抽氣井將土壤抽氣使產生真空,而隨壓力與濃度梯度而產生的氣體流動,使揮發性污染物從土壤中擴散並揮發成氣體並流至抽氣井,最後被抽出。
三、生物整治法(bioremediation):主要原理為在污染土壤加入適當水分、養分、氧氣以促進土壤中污染物之生物分解。
四、除氣法 (air stripping):主要原理為注入空氣於地下水促使污染物揮發至不飽和層土壤,再配合SVE系統將污染物蒸汽抽取出來。由於或補充氧氣,因此本技術亦產生生物復育的效果。此種技術如同SVE一樣,易受黏土層的限制。
五、土壤清洗法(soil washing):主要原理為將污染物從土壤轉移至水溶液之物理移出,若污染物大部分吸附於土壤顆粒表面,可經由清洗液清洗出來;或者被細小顆粒(黏粒)所吸附之污染物可藉由篩分法達到分離與減積的效果。
六、固定法 (solidification or stabilizing):主要原理為將固化劑直接注入現地土壤,使污染物被緊密包圍,或直接加入穩定劑與土壤中污染物發生化學作用而降低其移動性。
七、熱除法(thermal desorption):主要原理為可分為低溫熱脫附(90~320℃)及高溫熱脫附(320~560℃)兩種,一般而言,溫度愈高愈容易脫附不易揮發之污染物。
八、化學氧化法(chemical oxidation):主要原理為典型之化學處理方式,利用氧化劑將難分解有機物直接氧化。
九、農地重金屬汙染土壤之復育技術法有八種:
(1) 化學萃取法 (Chemical extraction);
(2) 還原法 (reduction);
(3) 安定化法或固化法 (Stabilization and solidification);
(4) 排土客土法 (取走汙染土,覆蓋乾淨土);
(5) 客土法 (覆蓋乾淨土);
(6) 現地淋洗法;
(7) 現地電熔法 (electrokinetics);
(8) 植生復育法 (phytoremediation)。
一、簡答題
1.試簡單說明土農地重金屬汙染土壤之整治技術法之植生復育法 (phytoremediation)。
利用植物根部大兩攝取累積土壤中的重金屬,再將重金屬轉移到植物地上部,最後收割植物地上部加以焚化,以降低植體的體積,再利用掩埋的方式處理。
二、是非題
1.土壤污染整治技術,若就污染物處理方式與場址關係劃分,可分為現地土體處理、 取土後現場處理、取土離場處理等三種。1.是 [正確答案] 2.否
三、選擇題
1.下列何者不是美國環保署 (USEPA)常用之土壤污染整治技術:1.生物發酵法 [正確答案] 2. 土壤清洗法3. 熱除法4.固定法或安定法
第 15 講 - 整治技術選擇之因素與考慮之步驟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污染整治技術選擇之因素
二、土壤污染整治非技術因子之考量
三、土壤污染整治考慮之步驟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污染整治技術選擇之因素中,最常被考量之因素包括:
(1) 技術考量:包括效益、可靠性、操作可行性、時間及安全性考量;
(2) 環境品質考量:包括污染物之環境基準、短期與長期之效應、資源不可回復的承諾及成本問題;
(3) 公共衛生考量:包括場址評估、暴露風險分析及可移除程度;
(4) 各行政單位考量: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共團體對於各種可行技術之標準與考量;與
(5) 成本考量:包括操作及維護成本。
二、土壤污染整治”非技術因子:之考量,主要包括
(1)經費:整治所需成本常是一關鍵因素;
(2)時程:如果是需要很長時間之整治,例如超過3年以上,通常不會被接受,除非污染很嚴重或沒有技術可用;
(3)民意:與污染區民眾之溝通是很重要之因素之一,通常會請健康風險評估專家至污染區之社區與當地民眾作溝通;
(4)污染區及鄰近地上物之佈置與狀況:許多污染區可能已擴大至原污染區之外之建築辦公大樓或生活大樓下之地下水;
(5)整治目標之共識:此共識在不同行政單位對不同之污染區可能有不同整治目標之共識;與
(6)風險評估之依據:此共識在農業區、住宅區、商業區及工業區等人類活動不同之污染區可能不同。
三、土壤污染整治技術被篩選及決定之步驟:
(1)整治目標:考量可用整治技術之第一步驟為主要考量使用技術是否真正能將污染物濃度達法規標準;
(2)整治可行方案:主要考量技術之可靠性及操作可行性;
(3)整治技術篩選:通常會有很多種方法供篩選,從當中選出一個成本最低且具整治效率之技術;
(4)整治替代方案之建立與篩選:在未執行之前,會對可靠性及操作可行性作評估,找出一替代方案;與
(5)可行方案詳細評估:通常會有很多種方法供篩選,但最後決定一個或兩個。
一、簡答題
1.試簡單說明土壤污染整治技術選擇之因素中,請列舉三項最常被考量之因素?
(1) 技術考量:包括效益、可靠性、操作可行性、時間及安全性考量;
(2) 環境品質考量:包括污染物之環境基準、短期與長期之效應、資源不可回復的承諾及成本問題;
(3) 公共衛生考量:包括場址評估、暴露風險分析及可移除程度;
(4)各行政單位考量: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共團體對於各種可行技術之標準與考量;
(5)成本考量:包括操作及維護成本。
二、是非題
1.整治所需成本常是一關鍵因素,如果是需要很高之成本,例如超過幾十億以上,通常不會被接受,除非污染很嚴重或沒有技術可用。1.是 [正確答案] 2.否
三、選擇題
1.下列何者是土壤污染整治技術被篩選時之最重要考量項目:
1.整治目標 [正確答案] 2.整治經費3.整治技術篩選4.整治替代方案
第 16 講 - 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與案例分析
壹、講次大綱:
一、受有機物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與案例分析
二、臺灣地區受有機化合物污染土壤整治復育實例
三、受無機物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與案例分析
四、選擇整治復育技術時應考慮之因素
貳、講次內容:
一、目前受到有機化合物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包括:
(1)土壤蒸氣萃取法(SVE ):針對不飽和層或通氣層土壤中高揮發性污染物進行整治之方法;
(2) 生物降解法:提供空氣(氧氣)給現地中存在的土壤微生物刺激或促進其生長去分解土壤中有機污染物;或應用加強生物復育法,在污染土壤加入適當水分、養分及氧氣 (有時視需要也接種微生物),以促進有機污染物之生物降解;
(3)土壤淋洗法:將界面活性劑注入土壤,將有機污染物淋洗至地下水中,再抽出地下水處理;或將污染土壤挖出加入化學溶劑在萃取器中混合攪拌使有機污染物溶解,再以固液分離器分離;
(4) 熱脫附法:係應用直接或間接加熱之方式使污染土壤之有機污染物加速揮發,然後利用空氣或惰性氣體載送揮發之污染物,排出之氣體再進行後績之處理。
二、在臺灣地區受有機化合物污染土壤最受矚目的污染案例為 RCA 污染案。業者經初步評估後,最後以下述方式整治污染之土壤:
(1) (現地土體內) 土壤蒸氣萃取技術;
(2) (離地)土壤蒸氣萃取/土壤通氣技術。
三、一般而言,受重金屬污染土壤之復育技術中,概略可分為三類:
(1) 化學處理法:包括萃取法、安定化法;
(2) 工程技術法:包括排土客土法、土壤淋洗法及現地電熔法;與
(3)生物處理法:即植生攝取法。
四、選擇土壤污染之整治技術時應考慮之因素:
(1)土地利用及變更方式;
(2)重金屬之濃度;
(3)土壤質地;
(4)地下水位高低;
(5)改善效果;
(6) 改善經費及收益;
(7)改善所需時間;與
(8) 民眾接受度。
一、問答題
1.受重金屬污染土壤之整治技術中的植生攝取法,其應用範圍為何?理由為何?
應用的範圍為建築物較為密集無法開挖或尚未找到合適復育技術的污染場址,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穩定並吸收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避免土壤因為風或與水侵蝕而流失,擴大污染的範圍,或達到污染區綠化的目的。
2.在臺灣地區受有機化合物污染土壤最受矚目的案子為 RCA 污染案。業者經初步評估後,最後以哪種方式整治污染之土壤?試圖簡單說明之。
(1) (現地土體內) 土壤蒸氣萃取技術:業者在道路及建築物下裝設土壤蒸氣萃取系統,以抽取土壤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並另外於馬路下方設置了水平抽氣管以增加系統效率。
(2) (離地)土壤蒸氣萃取/土壤通氣技術:在調查結果證明為高污染之土壤區域,將地下之土壤全部挖掘出來運至舊工廠內事先設置完成之曝氣處理格區內,以便氣流能平均分佈於土堆內,下方氣管並將揮發性有機物 (VOC) 抽至室外之處理系統。
第 17 講 - 土壤沖蝕與水土保持法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沖蝕
二、水土保持法
貳、講次內容:
一、土壤沖蝕(Soil erosion) 確實造成土地資源功能的無法充分發揮,包括農業生產力的降低,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人類生活品質的惡化,一般而言,分為水蝕與風蝕,水蝕所造成的土壤流失通常主要有三步驟:
(1)造成土壤粒子從土壤體中分離(detachment);
(2)分離的粒子藉著流動(transportation),滾動及分散作用向河川下游移動;
(3) 當水流至較水平地區時,這些移動的粒子就沈積(deposition)。
二、水蝕 (water erosion) 大致以下列四種作用表現:
(1)表土沖蝕:又可分為雨滴飛濺沖蝕、層蝕、紋溝沖蝕及溝谷沖蝕等不同沖蝕所形態,臺灣地區的表土沖蝕最明顯的地區,以各地的紅土台地及南部泥岩地區的沖蝕最嚴重;
(2) 崩塌作用:在兩種情況下,會造成崩塌作用,一是在地表逕流集中下就容易產生沖刷作用,二是山坡地之坡面土壤因滲透作用而使土壤的空隙中呈現水飽和狀態;
(3) 地滑作用:就是地層滑動的意思,為土壤沖蝕運動中比較特殊的,係因地層中在滲透水的作用下所產生的一層滑動層;
(4) 土石流:土石流發生的現象在臺灣地區近幾年來似乎常在電視上看到,它是一種流動很特殊的沖蝕型態,其特性為含土砂濃度相當高,土石流以土砂及石礫等材料為主,其體積濃度一般超過土石流流體總體積的30%以上。
三、風蝕 (wind erosion)發生的原因為風速超過地面土砂運動的臨界速度以上時,風就會將地面上的土及砂吹起來,因而產生風蝕作用。在強風狀態下,可揚起大量極細的土砂至空中並飄浮於空中並遮蔽陽光,就是俗稱的砂塵暴現象。且被風帶走的土砂會在下風處堆積形成各種奇特的地形,如砂紋、砂漣,砂丘或新月形的砂丘等。主要發生季節為東北季風來的時候。
四、實施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之處理與維護,主要以保育水土資源,涵養水源,減免災害,促進土地合理利用,增進國民福祉。依據水土保持法之規定,一般水土保持範圍之治理或經營、使用行為,應經調查規劃,並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
一、簡答題
1.發生土石流的主要的必要條件為何?
(1)地形的條件:通常發生在坡度較陡的溪谷地區,其坡度大都在15度以上;
(2)充分的土砂堆積來源:溪谷中一定要堆積大量崩落的土砂土才有來源形成土石流;
(3)要有充足的降雨量,以帶動這些堆積的土石。
二、是非題
1.地滑作用就是地層滑動的意思,為土壤沖蝕運動中比較特殊的,係因地層中在滲透水的作用下所產生的一層滑動層,使其內的土體沿滑動面慢慢的因坡面的上方滑向下坡處。1.是 [正確答案] 2.否
第 18 講 - 土壤流失實況與山坡地土地利用
壹、講次大綱:
一、土壤流失量估算
二、臺灣地區之水土流失概況
三、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
貳、講次內容:
一、山坡地土壤流失量之估算,得採用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而風蝕量之估算,一般採用風蝕量方程式(Wind Erosion Equation, WEQ),為防止風蝕的影響,通常受風的地區種植防風林作為屏障。
二、臺灣地區之水土流失問題可分為四方面來討論:
(1) 森林地的水土流失:臺灣林地面積佔全臺灣面積的52%,由於許多高經濟作物在可限利用區開墾種植,目前這些地區之總面積已超過5萬公頃;
(2) 山坡地的土壤沖蝕:臺灣山坡地面積約有96萬公頃,其中農物地用地面積佔山坡地總面積28%,其中尚有11萬公頃未作好水土保持工作,有可能將來更造成嚴重的土壤流失;
(3) 山區開路的水土流失:山區道路的開闢往往因土方挖填數量大且道路基礎及邊坡不穩定,在下雨後常造成極嚴重的沖蝕、崩塌、滑動情形,造成極嚴重的水土流失;
(4) 坡地社區及遊憩地區的開發造成水土疏失:山坡地開發為居住社區在近幾年來非常普遍,但因受地形的限制,要開發一定面積的建築基地,經常會開挖更大面積的土方工程,在開發階段可以明顯看見許多土壤沖蝕的現象並成開發區下游的土砂災害。
三、依據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將土壤沖蝕分成不同的等級,其沖蝕程度依土地表面所呈現之沖蝕徵狀與土壤流失量可分級為:
(1) 輕微度沖蝕:地面無小沖蝕溝跡象,表土流失量在25% 以下;
(2) 中等沖蝕:地面有蝕溝系統之跡象,礫石、碎石含量在20% 以下,表土流失量超過25% 至75%;
(3) 嚴重沖蝕:地面沖蝕溝甚多,片狀沖蝕活躍,土壤顏色鮮明礫石、碎石含量超過20%至40%,底土流失量在50% 以下;
(4) 極嚴重沖蝕:掌狀蝕溝分歧交錯,礫石、碎石含量超過40%,底土流失量超過50%,甚至母岩裸露,局部有崩塌現象。
一、問答題
1.試寫出某地區土壤沖蝕量(公噸/公頃/年)之估算模式。
Am = Rm × Km × L × S × C × P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式中,
Am:土壤流失量(公噸/公頃/年);
Rm:降雨沖蝕指數。Km:土壤沖蝕指數。
L:坡長因子。S:坡度因子。C:覆蓋與管理因子。P:水土保持處理因子。
二、是非題
1.依據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將土壤沖蝕分成不同的等級,其沖蝕程度依土地表面所呈現之沖蝕徵狀與土壤流失量可分級為輕微沖蝕、中等沖蝕、嚴重沖蝕、極嚴重沖蝕等四等級。
1.是 [正確答案] 2.否
97下永續水土資源期末考範圍21講-36講
小毛莉整理
第 19 講 - 水土保持技術概論
壹、講次大綱:
一、水土保持農藝法
二、水土保持植生法
三、水土保持工程法
貳、講次內容:
一、水土保持農藝方法的範圍較為廣闊,並不僅僅是限定於某一個方法,而是多種方法組合的應用。主要技巧包括:
(1)高等耕作(contour cultivation):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所實施的水平耕犁、作畦或栽培等作業,是臺灣坡地慣行的栽培方法之一;
(2)保育栽培方法(conservation cultivation):上項觀察中同時證實早植、密植、宿根、適當的間作,以及作物殘株等也分別有若干程度的沖蝕抑制作用;
(3) 作物殘株敷蓋 (crop residue mulching):利用作物殘株直接回歸施用於土壤表面,以減少土壤之沖蝕之現象稱為敷蓋,已有很多田間試驗證明其對防止土壤沖蝕有不同的效益,又分為全園覆蓋及帶狀覆蓋;
(4)作物地表覆蓋 (crop cover):利用活的作物,直接種植於土壤表面,以減少土壤之沖蝕之現象稱為覆蓋,已有很多田間試驗證明其對防止土壤沖蝕有不同的效益,在一般坡地果園栽培覆蓋作物有多方面的效益;與
(5) 草帶法(grass cover):是指在坡面上按適當距離,沿等高方向所栽植帶狀之草類作業。
二、水土保持主要的工程方法有:
(1) 平台階段法:是指在坡面上每隔適當距離沿等高方向所築成多條連續之水平或傾斜階段。此方法是世界性歷史悠久的水土保持方法之一;
(2) 山邊溝:是指在坡面上每隔適當距離沿等高方向所築成之淺三角形溝,分寬型與窄形山邊溝;
(3) 寬壟階段:係指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每隔適當距離所構築之寬壟淺溝。用以截短坡長,抑 制土壤沖蝕,蓄積水分,促進作物生育;
(4) 草溝:將土築排水溝種植水草類作為溝的砌襯材料,是最經濟的坡地排水方法,但僅可應用於略高於坡度20% 的坡地;
(5) 坡地排水工程:安全與否是水土保持成敗的關鍵所在,也是處理費用高昂的項目之一。
三、以上眾多方法,以平台階段法與山邊溝最足以決定坡地土地利用的型態,即行階段狀耕作或行坡面耕作,是很基礎且重要的方法。
ㄧ、簡答題
1.試舉出臺灣三種水土保持覆蓋作物,並簡單說明其功用與限制。
(1)山珠兒豆:其成活後生長良好,可迅速被覆地面,在水土流失觀察區表現良好,但在高溫多雨季節需勤割,否則可能會發生被覆果樹使之減產之情形。
(2)大葉爬地藍:初期生長雖良好,卻易衰老,尤其在高溫地區為然;且生產草量有限,不足供敷蓋之需,又易藏蛇類,成了應用上的限制。
(3)虎爪豆:虎爪豆一向廣為用作休閒的短期覆蓋作物,秋植時耕入土中,由於其能快速形成高度的覆蓋率,被認為是良好的覆蓋作物。但對地面逕流的阻力有限。
二、是非題
1.在臺灣地區之蔗田土壤中,其水土流失觀測進行內斜、外斜及水平三型階段之比較後,水土流失量以內斜式最高,水平式較低,外斜式最少量。
1.是2.否 [正確答案
第 20 講 - 生態工法與水土保持新技術
壹、講次大綱:
一、生態工法
二、道路規劃設計對生態考量的原則
三、水土保持方法之改進與新技術開發
貳、講次內容
一、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生態工法諮詢小組(2008年) 針對生態工法所研擬的定義為: 基於對生態系統之深切認知與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而採取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的工程方法,以減輕對自然環境造成傷害。
二、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需避免棲息地及遷徒路徑等之破壞,在尊重當地天然條件及人為設施與環境不相衝突前提下,妥適導入人類在環境生活中為提供安全所利用的土木工程,均可謂「生態工法」。
三、道路規劃設計對生態考量的原則包括:
(1) 對自然環境紋理的尊重:對沿線自然環境的實地調查與資料蒐集,應為道路選線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2) 維持生態多樣性:應以鄉土植栽、適地植栽、原生植栽中抗污染性高植栽為優先選取原則,並以多樣性組合、複層栽植方式進行道路之綠帶設計;
(3) 生物遷徙廊道:低密度使用的鄉村道路、產業道路可以增設警示牌誌、縮減車幅寬度、減少硬鋪面或限制行車速限之方式減少對動物穿越之傷害;與
(4)生態工法導入:道路設計應加入綠營建及生態工法之思維模式,除尊重環境之生態規劃考量外,在工程上更應以低能源使用、低廢棄物產生之綠營建方式施作。
四、臺灣地區水土保持處理可分為兩個型態,一為平台階段,一為果園山邊溝之坡面栽培,前者代表了前期的方法,後者則代表了近十餘年來所發展出的新處理組合。但臺灣的坡地果園大部份都在平台階段上,經營及成本上正面臨困境。因而果園山邊溝為近年來代替平台階段的主要方法,兼路用的山邊溝系統控制了坡長,並與農路系統銜接貫通,可供運搬等機械進至果樹行間。
五、草類的多方面充分運用是當前臺灣水土保持方法的一項重要特色,其不僅僅是代表了省工、土壤改良與經濟有效的農地水土保持,更也使耕作利用坡地因而獲得綠化。
一、問答題
1.綠營建方式施作之好處為何?
1.生態保全;
2節能;
3資材再利用(包括減量reduce、再利用 Reuse、再循環使用Recycle、與回收Recovery);
4減廢;
5保水;與
6綠化。
2.生態工法的定義為何?
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需避免棲息地及遷徒路徑等之破壞,則在尊重當地天然條件,及人為設施與環境不相相衝前提下,妥適導入人類在環境生活中為提供安全所利用的土木工程構造,均可謂「生態工法」。
第 21 講 - 水文循環
壹、講次大綱:
一、水文循環的原理與過程
二、水文循環過程之成因與類型
三、淡水的使用
貳、講次內容:
一、介紹水文循環,水對於全地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水經由不斷的循環,使得人類能夠一再使用。水循環是指海洋與地表水吸收太陽能量,蒸發進入大氣,水汽上升溫度下降再凝結成水滴下降至地表的一個循環過程。
二、水文循環主要歷程包括蒸發散、降水、截留、窪蓄、逕流、入滲、與滲漏等。本講次詳細介紹各個歷程之成因、影響因子以及其相關分類,並且經由討論循環中的過程,進一步探討地球水資源的分布,以及可使用之淡水資源。
三、地球上的水目前共計13.6億立方公里,但能夠使用的淡水仍很有限,因為其中海水佔97.20%,地面淡水佔約2.79%,其中2.2%為南極為主的冰山、偏遠冰河或永凍土。最接近人們生活圈的水來自於河流、湖泊、地下與大氣中所有之水,只佔全地球上水量之0.64%。地面水與地下水為地球上可利用之兩大水源,地下水儲存量約有0.084億立方公里,其中可以抽用之地下水約為0.042億立方公里,佔全球水量之0.31%。
四、臺灣年平均雨量約2,510公釐,然而因地勢陡峭且人口稠密,且雨量在時空分佈不均勻,實際上可以使用的總用水量約佔總降雨量17%。最後,這提醒我們,仍須妥善運用水資源。
一、問答題
1.雨水在地表依地勢由高往低流而形成地表逕流,何為影響地表逕流的因素?
(1)土壤排水性:
(2)地表覆蓋:
(3) 土壤水份:
(4) 降雨強度
2.蒸發與蒸散的差異?
(1)蒸發:海洋與陸地水分因吸收太陽短波幅射氣化散佈至大氣中。
(2)蒸散:陸地上之植物根吸收水份,其水份經由氣孔散失至大氣。
3.蒸發會受到什麼因子的影響?
輻射能量、風、濕度、植物種類、土壤水份含量等影響
4.入滲是水份由土壤表面進入土壤內之過程,影響入滲因素有哪些?
土壤水份含量、土壤排水特性與降雨強度等。降下同樣的雨量土壤孔隙較大的當然排水性會比較好,入滲量會較大;在相同孔隙大小,土壤含水量較小的土壤入滲也較大;降雨強度也會決定入滲,強度越大,入滲不及,反而可能導致入滲小。
第 22 講 - 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
壹、講次大綱:
一、地表水資源使用概況
二、現階段水資源策略及工程方法
三、地下水物理機制與使用現況
貳、講次內容:
一、台灣地區之水資源使用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而台灣地區因豐枯水期明顯,河川水量於枯水期時不足,豐水期因高強度暴雨、坡度極陡等因素,極難保存水源,因此必須利用水利設施蓄水、引水,以加強水資源之使用。
二、由於過去台灣之水資源政策主要以興建水庫或大型水資源設施為主,然近年來環保意識崛起,加上優良壩址缺乏,現欲開發大型水庫工程越來越難,且用水需求又不斷增加,因此本講次說明經濟部之水資源經理策略,及政府如何以其他工程方法規劃地表水資源之利用方式。
三、本講次亦由全球及台灣地下水之使用狀況,並解釋地下含水層儲水、補注及抽水機制,亦說明地下水不當開發與超抽可能導致之問題,進而提醒大家善用地下水資源。
ㄧ、選擇題
1.近年來因環保意識崛起,水利署對於水資源基本策略以下列何項為優先?1.興建水庫2.水資源調度管理 [正確答案] 3.改善現有水利設備
2.西南沿海地區由於下列何項原因,使得地下水超抽問題較為嚴重,而導致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壤鹽化等問題?1.養殖漁業盛行 [正確答案] 2.工業用水需求3.自來水公司水源不足
二、問答題
1.請提出3個可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替代水庫興建之水資源工程方法。
(1)設置河川攔河堰,
(2)現有水庫之清淤及集水區保育整治,
(3)現有輸配水設施之維護及老舊管線之汰舊換新,
(4)區域聯絡管線的興建,
(5)人工湖的興建。
2.人工湖為近年來台灣常闢建之水利設施,請試提出4項人工湖具備的功能。
農業灌溉、飲用水源、防洪、滯洪、社區池塘、休閒、保育、生物多樣性。
3.試簡述地下水資源的優點?
地下水具有水質良好、水溫、水量穩定,取得方便、費用低廉等優點。
4.請問地下含水層分為那兩種?並簡述其特性。
分為自由含水層(又稱為非拘限含水層,unconfined aquifer)及受壓含水層(又稱為拘限含水層,confined aquifer)。
自由含水層上部是通氣層與地表連通,而底部則有不透水層或難透水層(通常是黏土層或岩石)隔絕水的滲漏,在自由含水層中將水位連成一表面即為地下水位面,水位面以下為飽和層,以上為未飽和層,亦即通氣層。
受壓含水層之上部及下部皆有不透水層,在其上游地區與地表連通,是水源補注區,因受不透水層覆蓋,形成受壓現象,其壓力可能高於地面高程,水井若鑿穿到這個含水層,可形成自流現象。
第 23 講 - 多元用水
壹、講次大綱:
一、海水淡化
二、雨水貯集系統
三、回歸水再利用
貳、講次內容:
一、海水淡化係一種水處理技術,其原理乃是利用能源將鹽水分離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含鹽極低的淡水,另一部分則為含高鹽量之鹵水,由此達到淡化之目的。
二、臺灣至民國94年底,已完成之海水淡化廠有20座,民國94年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477.61萬噸,其中以澎湖縣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最高,連江縣次之。
三、雨水儲集系統是將水文循環中的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的方式予以儲存,主要是以屋頂、地面截留為主。雨水收集可利用圓型或斜背式建築物之屋頂,將雨水導至設於地下的儲水槽,亦可興建蓄水池方式直接儲集雨水,經簡易處理後供作建築物或住宅之沖洗、空調等雜用水,如配合回收處理,即可再生循環利用,對節省自來水使用量,非常的有幫助。
四、雨水貯集或蓄水池利用,若以供應緊急水源為主,必須掌握各地區乾旱之頻率、週期及延時,以妥善規劃適當之蓄水規模與用水調配。
五、什麼是回歸水呢?以農田為例,水田灌區之降雨量與灌溉用水量,在扣除蒸發散量及深層滲漏量後,其餘部分之水量可經由地表逕流或地下滲流回歸至渠道供給下游灌區使用,此部份回歸至渠道之可利用水量稱為回歸水。
六、建築物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水質不能接觸人體,並有一定之水質建議。經過回收再利用後亦可運用在灌溉、澆灌、灑水等非直接接觸之用途。
一、問答題
1.說明海水淡化之原理及現今世界上海水淡水技術。
海水淡化係一種水處理技術,其原理乃是利用能源將鹽水分離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含鹽極低的淡水,另一部分則為含高鹽量之鹵水,由此達到淡化之目的。
現今世界上之海水淡化法有
(1)多級閃化法;
(2)蒸氣壓縮法;
(3)多效蒸餾法;
(4)RO逆滲透法;
(5)電透析法;
(6)冷凍法;
(7)太陽能蒸發法。現今世界上現有之海水淡化法以逆滲透法為最大宗。
2.台灣地區目前海水淡化廠營運之成效?
臺灣至民國94年底,已完成之海水淡化廠有20座,除本島之屏東縣2座外,包括離島之連江縣5座、金門縣2座、澎湖縣11座,而目前實際營運之海水淡化廠營運有19座,民國94年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477.61萬噸,其中以澎湖縣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350.58萬噸占總數之73.40%最高,連江縣全年實際營運造水量為47.07萬噸占總數之9.86%次之。
3.雨水貯集系統設置可能之方式?舉例說明雨水貯集系統設置之實際案例。
雨水儲集系統是將水文循環中的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的方式予以儲存,主要是以屋頂、地面截留為主。雨水收集可利用圓型或斜背式建築物之屋頂,將雨水導至設於地下的儲水槽,亦可興建蓄水池方式直接儲集雨水,經簡易處理後供作建築物或住宅之沖洗、空調等雜用水,如配合回收處理,即可再生循環利用,對節省自來水使用量,非常的有幫助。
(可以舉其他的例子說明)中正紀念堂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位於台北市,為目前位於台北市中心最大的雨水貯留設施,兼具雨水利用、防災與休閒教育功能。紀念堂主體建物所排放雨水(涵蓋集水面積約為7,600平方公尺),經位於正面環堂大道兩側大草坪之雨水排水井集流後,直接將其納入草坪之900立方公尺雨水地下貯槽,供植栽澆灌利用。在設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後,每年可替代自來水或地下水用水量在15,000立方公尺以上,節省用水點之用水比例50%左右。
4.應用雨水貯集系統之優點缺點。
優點
(1)任何地點均可選擇適當地方施行
(2)雨水水源乾淨,水質佳、易取得、沒有水權的問題
(3)私有性高,大多數人皆可擁有自己的雨水系統,減少公共給水系統的負擔
(4)減少地表逕流(洪水)降低洪峰
5)能減少地下水的抽取,有效促進水土資源永續發展利用
缺點
(1)水源之供給量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而言雨水貯集系統的儲水容積不會太大,因此對易發生乾旱的社區應變能力較低
(2)受限於屋頂集水面積的大小,無法收集足夠的水以供使用,因此必須與其它水源搭配使用
(3)設施沒有一定建造規範供使用者與發展者來遵循
5.何謂回歸水呢?回歸水再利用的意義何在?
以農田為例,水田灌區之降雨量與灌溉用水量,在扣除蒸發散量及深層滲漏量後,其餘部分之水量可經由地表逕流或地下滲流回歸至渠道供給下游灌區使用,此部份回歸至渠道之可利用水量稱為回歸水。回歸水如能善加利用,將可提高用水效率,減少灌溉供水量。
6.已利用回歸水及可利用回歸水之差異,並說明回歸水利用方式。
已利用回歸水之計算係以入流量為基礎,探討灌區灌溉入流量中所含之回歸水量;而可利用回歸水之計算係以出流量為基礎,探討灌區水量經由地表逕流或地下滲流流出至特定區域或地點,可供下游灌區使用之水量。
在已利用回歸水量與下游實際取用之回歸水量,將因下游灌區之需水量與灌溉時程之配合情形而有所差異;亦即下游灌區必需有良好的配套措施才能充分運用上游回歸水,以減少下游灌區之灌溉供水量。
7.說明建築物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再利用的可行性
依環保署公告建築物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建議事項,依據不同之用水標的訂定出不同的水質標準,如建築物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於景觀、澆灌、灑水抑制揚塵、洗車或清洗地板者、如廁使用者,建議水質不能接觸人體,並有一定之水質建議。景觀用水回收再利用時,應充分注意人體接觸之安全衛生維護,同時避免發生視覺或嗅覺嫌惡感、造成水中動、植物不耐等飼育或栽培生長問題。前項使用如有對水中動、植物或植栽產生嚴重影響之虞時,得於回收再利用於景觀使用前,採行脫氯處理。
第 24 講 - 農業與公共水資源需求
壹、講次大綱:
一、臺灣的水資源需求概況
二、農業用水需求
三、公共用水需求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地區由於地形的特殊限制,雖然雨量充沛,但是在時間或空間上分佈相當的不均勻,因此水資源供應問題面臨到很大的考驗。過去偏向蓋大型水庫等有蓄水能力的水工結構物,但近年來,社會大眾的自主意識及環保意識之提高,加上新水庫位址很難取得,新的水資源開發案越來越困難。
二、臺灣水資源需求主要可分為農業用水、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
三、農業水資源廣義地來說就是有關農業的用水需求,包含灌溉用水、畜牧用水及養殖用水。目前臺灣全省的農業用水,大多為農田水利會所掌理。
四、農業用水雖然產值較低,但是其週邊效益卻是不能忽略的,但面臨乾旱時期,農業用水的確較民生與工業用水具有調節之彈性,因此,如何評估乾旱時期各用水標的之合理用水,並建立彈性調配機制,為未來管理農業用水之重點。
五、所謂的公共用水就是家庭、商業及機關用水等,公共用水主要都是由自來水公司所提供,自來水的生產過程,則是由取水設施從河川取入原水,然後再把原水作淨水處理成清水,最後加壓供水至各用戶。自來水配水量除要滿足生活用水量。
一、問答題
1.說明臺灣的水資源供應問題面臨之考驗
臺灣地區由於地形的特殊限制,雖然雨量充沛,但是在時間或空間上分佈相當的不均勻。在時間上,臺灣的氣候可分為5月至10月的豐水期,及11月至隔年4月的枯水期,然而,在豐水期降下的雨量佔了全年總雨量的78%,其中又以颱風及豪雨居多。另外,臺灣屬於狹長型的海島國家,島中央又有中央山脈,且河川大多坡陡、流急,降雨量進入河川後,除非有攔蓄設備,否則大多迅速流入海洋,而不容易被利用。而以往水資源的開發偏向蓋大型水庫或是攔河堰等有蓄水能力的水工結構物,以便在豐水期攔蓄水資源,提供枯水期的使用;但近年來,社會大眾的自主意識及環保意識之提高,加上新水庫位址很難取得,使得要像早期規劃興建大型水庫已相當困難,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美濃水庫動工時間一再延宕,主要是因為水庫興建容易造成環境生態影響、景觀破壞、施工期間空氣品質惡化、噪音污染等,都是造成地方上環保人士的抗爭的原因。而各種社會經濟因素也使得水資源開發成本日益增加,新的水資源開發案越來越困難。
2.農業用水可能之周邊效益。
農業用水週邊效益包括:水稻田之生產方式能涵養地下水、調節區域微氣候、維持農田生態。也就是說,灌溉用水除了生產效益外,也具有維持良好生活與生態環境之附加價值。
3.何謂水權?
根據水利法第三章指出「本法所稱水權,謂依法對於地面水或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權。」也就是說臺灣有將近2/3可用水量的使用權利是歸屬於農業水利會。
4.何謂自來水普及率及其計算方式?
普及率是指在自來水供水區域內,供水人口占區域內總人數之比率,簡單來說假設臺北市共有居民200萬人,但若自來水公司供水的人口僅達180萬人,普及率則為90%(180萬÷200萬),普及率的主要目的是在計算時要調整供水的人口數,以實際的供水人口數為準。
5.說明用水標的順序,並探討目前農業用水轉移之合理性。
依據水利法規定,用水標的順序分別為: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用水、水力用水、工業用水、水運、其它用途,因此將農業用水移轉至家用及公共給水在法規上是合情合理,但是工業用水的順序遠低於農業用水,只是考量農業用水每單位能產生的收益遠低於工業用水,因此臺灣過去的政策會犧牲農業用水需求來滿足工業用水,最常見的狀況是在乾旱時期,政府常採用補助農民休耕的方式,將農業用水移轉作其它用水的需求。
第 25 講 - 水資源系統與案例
壹、講次大綱:
一、水資源系統
二、以淡水河流域為例說明水資源系統
貳、講次內容:
一、一個水資源系統通常是以一個流域為範圍,去描述其中所包含的河川與水工結構物。水資源系統內常會有蓄水設施,通常指的是水庫、調整池及大型池埤等三種,主要的功能在於能夠儲存水量,調節各季節的供水量,例如在豐水期就可以儲存水量以供給枯水期水資源的不足。而本講次主要介紹的是水資源系統所包含的水工結構物,並針對水庫、調整池、桃園池埤、及攔河堰等設施功能做詳細說明。
二、本講次另以淡水河流域內,包括新店溪流域、大漢溪流域及基隆河流域內之三大流域為例,除介紹河川流域特性外,包括主支流、河川長度、集水區面積、,更進一步說明各流域內之重要水利設施於該流域內所扮演之角色及功能,包括新店溪流域內之翡翠水庫、直潭壩、青潭堰;大漢溪流域內之石門水庫、石門大圳、桃園大圳、後池堰、鳶山堰、三峽堰;基隆河流域內之西勢水庫、新山水庫,以瞭解各個地區的水資源系統特性,及各自所具備之蓄水、防洪、發電、灌溉、供水等不同功能。
一、問答題
1.請試述調整池之功能為何?
調整池為以人工方法構築之一種蓄水設施,其規模較小,其調節河川之流量時間較短,一般為一天至一星期之間,以用於發電為目的者較多,有時也可作為備用水源。
2.請試述池埤的功能為何?
池埤為以人工方法開挖或圍築之窪地為蓄水設施之一種,其規模一般均較水庫為小。其功能除供為貯蓄及調節水庫水量外,並利用灌區地勢環境蓄留上游餘水、伏流水或雨水以增加水量,具有增闢水源之意義。
3.請試述堰與壩的功能上有何異同?
堰、壩皆為跨河攔水構造物,其功能為集水、蓄水及抬高水位以供取水利用。一般高大者或排洪時,只可局部溢流或通洪者稱為壩,低小或可全面溢流者稱堰,惟大小之間並無明確區分。若就功能而言,壩主要在蓄水形成水庫以供調節運用,堰的功能則只抬高水位以利引水,少具蓄水調節功能,其抬高水位形成之水域有限,因此一般不稱水庫。
4.請舉出3個大漢溪水資源系統內之主要水工結構物,並說明其功能。
石門水庫(灌溉、防洪、公共給水、發電及發展觀光事業)、石門大圳(灌溉溝渠、民生用水)、桃園大圳(供應桃園農田水利會所屬灌區之農業需水、大湳淨水場所需之原水)、鳶山堰(攔引石門水庫放流水,以送至板新給水廠處理利用)、三峽攔河堰(攔蓄三峽河河水,供應板新淨水廠所需之原水)
二、選擇題
1.下列那一些水工結構物不位於新店溪流域內?
1.直潭壩2.青潭堰3.石岡壩 [正確答案]
第 26 講 - 水資源系統規劃與供水系統
壹、講次大綱:
一、國內水資源規劃政策
二、未來水資源需水量推估
三、水資源供水系統規劃與調配
貳、講次內容:
一、臺灣因為先天上的地理限制,造成水資源經營面臨到供給面、需求面及管理面許多問題:供給面方面,因近年國際間與國內的環境生態保護意識抬頭,建立水庫會對環境生態造成衝擊的疑慮,要推動建立大型水庫計畫的可能性已小,而且適合開發的天然水資源也愈來愈少;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經濟及人口的成長與民眾生活水準的提升,使得生活及工業用水需求可能有增加的趨勢;也因此,政府由行政院規劃「新世紀水資源政策綱領」及經濟部水利署「多元化水資源經營管理方案」以因應及推動水資源政策及管理。
二、有了各個水資源策略規劃案的核心目標,亦必須配合各標的需水量的推估,來進行各項規劃案,以確保未來水資源之永續發展。因此本講次介紹如何推求未來可能之生活、農業、工業等用水量,以進行水資源供需管理之規劃。
三、為了更進一步了解供水系統規劃與調配,本講次以淡水河流域中的新店溪與大漢溪水資源系統為實例,說明政府從現階段自來水供水系統之可供水量至推估未來需水量情況後,如何進行水資源經理方案規劃以使供水量可滿足需水量。
一、選擇題
1.下列何者不是行政院「新世紀水資源政策綱領」之五大目標之一?
1.利水
2.樂水 [正確答案]
3.治水
4.活水
2.下列何者不是行政院「新世紀水資源政策綱領」之五項政策主張之一?
1. 彰顯社會公義,落實取水者付費、回饋受限者與獎勵保育者原則
2. 總量管制,改變需求以適應水資源供應潛能
3. 注重以工程方法,加強開發水源,以解決缺水問題 [正確答案]
二、問答題
1.為達經濟部水利署「多元化水資源經營管理方案」目標,落實水源多元化,已規劃哪4項措施?
(1)節約用水、
(2)有效管理、
(3)彈性調度、
(4)多元開發。
2.請試述如何達到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方式可透過節約用水口號宣導、廢水回收或循環再利用、使用省水標章的產品、工廠製程的改善等都是可以降低需水量,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3.農業用水分為哪幾類?又為何政府現階段規劃未來農業灌溉用水為不成長?
(1)農業用水可區分為灌溉用水、養殖用水及禽畜用水。
(2)配合政府農業農地釋出方案,並依據農業政策需予以保留的水田估計,未來灌溉用水將遞減至一定程度;且由於近年來實際取水量已較計畫需水量大幅減少,顯示水文條件、耕作條件等,都對農業灌溉用水量產生限制。依現階段農業發展評估,未來灌溉用水需求量應不會超過現況需水量,因此年灌溉用水需求量可假設未來灌溉實際取水量已不再成長。
4.請說明板新地區之水資源問題為何,以致於政府須規劃「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以解決該問題?
為了滿足板新地區的未來需水量可能成長的需求,再加上板新地區與跟上游的桃園地區共用大漢溪水源,水源量不如供應臺北地區的新店溪水源,此外每當颱風季節來臨時,水中常夾帶著大量的泥沙,超出淨水場可以處理的範圍,故為確保該地區供水穩定及提高供水品質,政府須規劃「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因應之。
第 27 講 - 台灣河川污染及水庫優養化
壹、講次大綱:
一、污染之定義
二、台灣河川污染概況
三、台灣水庫優養化
貳、講次內容:
一、本章主要分三個部份來探討,分別為:1.介紹台灣各項環境相關法規中對於污染以及污染物質之明確定義,並介紹水污染防治法中對於台灣的水體分類方式與分類原則,以及各類用水所需符合的水質標準。
二、介紹我國環保署用來評估河川水質污染之綜合性指標-RPI指標,針對該指標所包括之四個重要水質項目(溶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與氨氮)進行介紹,並由環保署所調查之統計數據,剖析目前台灣河川遭受輕度、中度語言中污染之比例。
三、簡單介紹優養化現象的基本原理,並探討自然水體逐漸邁向優養化的歷程,介紹優養化現象對水庫所產生之影響為何,最後探討導致台灣水庫發生優養化現象之原因。
一、選擇題
1.請問下列何水質指標並未包含於RPI指標中:
1.溶氧量
2.生化需氧量
3.葉綠素α [正確答案]
4.氨氮
2.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優養化所產生之可能影響:
1.降低水體之透明度
2.造成水體缺氧,導致魚類或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
3.使水體產生臭味
4.提昇水體之生物多樣性 [正確答案]
二、問答題
1.我國環保署用來評估河川污染綜合性指標為何?該指標包含哪些水質參數?
「河川污染程度指標(River Pollution Index)」簡稱「RPI」。包含溶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氨氮等四項水質參數。
2.試述我國環境法規中「污染」之定義。
污染的定義:「因物質、生物或能量之介入,而變更品質,致影響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3.請舉出台灣地區河川的三種主要污染源。
家庭廢水、工業廢水、養殖廢水。
4.試敘述影響水中藻類生長速率的因子。
日照強度、水中二氧化碳濃度、水中營養鹽濃度。
第 28 講 - 地層下陷與地下水污染問題
壹、講次大綱:
一、地層下陷之成因
二、台灣地區地層下陷之情形
三、地下水污染問題
四、地下水污染整治流程
貳、講次內容:
一、回顧地下水的幾個基本特性,並介紹導致地層下陷的幾個主要因素,包括:
1.因受到外力的壓密作用而發生地層下陷。
2.地層基礎因工程開挖而引發之地層下陷。
3.因地層變動、地震或是火山爆發所引發之地層下陷。
4.因地下水超抽而引發之地層下陷。
二、由水利署之統計數據,探討台灣地區地層下陷之嚴重程度,並舉出層下限區域可能遭受之連帶負面影響為何。
三、由地下水的特性進行切入,探討台灣第區地下水污染問題,並介紹環保署所定義各類導致地下污染之因子。
四、簡介台灣地區治理土壤與地下水污染之相關法令:「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並介紹土壤及第下水污染「整治場址」與「控制場址」之相關定義,同時根據環保署之統計數據,介紹現階段台灣地區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情況。
一、選擇題
1.下列何者不是地下水之基本特性:1.水源仰賴地面水之補充2.移動速度緩慢3.水源補充迅速 [正確答案] 4.水質穩定
2.根據環保署的定義,下何者為非地下水污染的來源:1.畜牧業 [正確答案] 2.農業3.工業4.都市
3.台灣地區平均地層下陷面積大約為何:1.500平方公里2.1000平方公里 [正確答案] 3.2000平方公里4.4000平方公里
二、問答題
1.根據我國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之規範,地下水被劃分為哪兩大類?
「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內之地下水」以及「第一類以外之地下水」。
2.在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的管制與整治上,污染場址被分為哪兩類場址?
「控制場址」與「整治場址」。
3.何謂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
主管機關認為某場址有遭地下水污染的可能,且經查證後證實該場址之地下水污染物濃度達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且其地下水污染來源明確之場址。
4.何謂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
污染控制場址經初步評估,有嚴重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之虞,而經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公告者。
第 29 講 - 點源污染機制與管理手段
壹、講次大綱:
一、點源污染機制
二、目前國內外主要管理策略優缺點比較
三、各種管理手段彙整
貳、講次內容:
一、點源污染的特性是集中、穩定排放,且可辨別是特定位置將污染排入水體或多點進入水體。主要控制的污染物質是BOD5或COD。因此點源污染主要以家庭污水、工業污水、畜牧廢水及垃圾滲出水等為主。廢水的污染特性大多是有機污染物,像懸浮固體、營養鹽(如氮、磷)、油脂等。
二、點源污染防治可以從監測、處理、排放許可進行管理。因為點源污染排放在時間上有持續性排放的特性,空間上特性則是很容易鑑別,而且排放位置是非連續的,我們藉由水質觀測持續監控河川水體水質的特性,或藉由技術性處理降低污染排放,在管理上可以利用排放許可加以管制,如我國環保署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條。
三、沒有限制排放進入水體中的污染物總量,仍然有可能使得河川水質逐漸惡化,部分污染排放者可能用水稀釋,降低污染排放濃度,但排入河川的污染總量並未減少,這樣對於污染源集中地區的水質將不會有顯著改善,因此水污染防治法中又提出總量管制的管理方式。
四、TMDLs是指在滿足水質標準下,水體所成承受最大污染負荷量,並分配給各項污染源。同時針對遭受污染的水體進行污染削減與維持水體水質的工作。TMDLs主要分成三個部分,點源、非點源及預留一部份模式可能推估錯誤的保留項三項,各項排放的污染量不可以超過分配的污染負荷量,超過的部分需要消減。
五、有關各種點源污染的管理手段包括:
(1)放流水標準;
(2)總量管制;
(3)均勻的排放技術;
(4)排放濃度管制方式;
(5)訂定污染去除率準則;
(6)訂定污染產生量標準;
(7)最小成本法;
(8)排放權交易。
一、問答題
1.試說明點源污染來源與主要特性。
點源污染主要以家庭污水、工業污水、畜牧廢水及垃圾滲出水等為主。廢水的污染特性大多是有機污染物,像懸浮固體、營養鹽(如氮、磷)、油脂等。
2.試說明點源污染如何推估。
依據該區域河川天然走勢、區域面積、污染排入河川位置等特性劃分集污染區。再以集污區為基礎進行點源污染的推估。
3.試說明僅依據放流水標準與河川水質標準來管制水體水質會導致何種結果。
沒有限制排放進入水體中的污染物總量,仍然有可能使得河川水質逐漸惡化,部分污染排放者可能用水稀釋,降低污染排放濃度,但排入河川的污染總量並未減少,這樣對於污染源集中地區的水質將不會有顯著改善。
4.試說明TMDLs以預留方式提供未來使用者污染排放會遭遇的問題。
涵容量的推估受污染量推估影響,污染量推估又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現有的污染量經過處理與消減後符合水體水質標準,但後續的開發案無法獲得與現有排放者有相同的污染排放權利,對於後續開發者公平性考量欠佳。
5.列舉出五個針對點源污染的管理手段。
(1)放流水標準;
(2)總量管制;
(3)均勻的排放技術;
(4)排放濃度管制方式;
(5)訂定污染去除率準則;
(6)訂定污染產生量標準;
(7)最小成本法;
(8)排放權交易。
第 30 講 - 非點源污染機制與管理手段
壹、講次大綱:
一、非點源污染機制
二、非點源污染防治方法
貳、講次內容:
一、非點源污染主要由大氣降雨事件驅動,且非點源污染主要傳遞方式與水文循環有密切的關係,地表污染傳輸與逕流有關、而地下水污染則與入滲等機制息息相關。非點源污染的主要特性為擴散及具變動性,起因是水和污染物混合作用,而傳輸途徑複雜,不易辨別,難以監控,因此也可之稱之為擴散性污染。
二、非點源污染傳輸,主要是由地表排出的水與污染源接觸後,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它傳輸的媒介包含了水跟泥沙,溶解性的污染物是藉由水傳輸,而吸附性的污染物則是由吸附於泥沙表面,在泥沙的搬移過程中傳輸到河川水體中。
三、由於非點源污染會受到氣候、地形、地質影響,隨地方或隨時間而有所不同,與隨機性排放跟水文的隨機事件有關,因此非點源污染不能像點源污染一樣透過預先處理來降低污染,很難從排放標準加以管制。非點源污染多是透過土地與逕流管理的手段達到污染控制的目的。
四、所謂的源頭控制,指在污染物進入承受水體前在可能發生非點源污染的地區採取相關的措施以減少或消除污染源。包括:
(1)區域開發規劃;
(2)雨水、污水處理;
(3)廢污處理;
(4)用品管理。
五、逕流處理是指建造結構性硬體構造物將暴雨逕流加以處理,以除去伴隨著逕流而流向水體的部份污染物,利用過濾、攔截、沈澱等原理處理收集非點源污水,藉此結構性設施控制非點源污染,如滯留池、入滲溝和植物性緩衝帶等等。包括:
(1)入滲設施;
(2)滯留設施;
(3)植物性控制設施;
(4)過濾設施與水質入口;
(5)滯留處理與截流處理設施;
(6)泥砂流控制設施與沉砂池設施;
(7)多重系統。
一、問答題
1.試說明非點源污染與點源污染的相異處。
非點源污染的主要特性為擴散及具變動性,起因是水和污染物混合作用,而傳輸途徑複雜,不易辨別,難以監控,因此也可之稱之為擴散性污染。非點源污染的變動性遠大於點源污染,並以擴散的方式進入水體,且常是間斷式的。非點源污染常發生於較高流量及洪水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暴雨是主要的傳輸媒介。不過點源污染在地下水之污染則在有低流量時較嚴重。
2.試說明非點源污染與水文循環的關聯性。
非點源污染是由具有亂數特性之氣候程序所啟動,降雨產生之逕流及入滲量是較難以加以預測,因此非點源污染與水文循環有很強的關聯性,流域污染量與降雨體積、入滲、集水區儲水特性、土壤入滲性與其他水文的參數有很大關係。
3.簡述源頭控制方法。
所謂的源頭控制,指在污染物進入承受水體前在可能發生非點源污染的地區採取相關的措施以減少或消除污染源。這些措施多數是不需要硬體結構物,主要是針對整個集水區全面實施污染管理措施,在產生污染的地方控制非點源污染,以降低污染排入河川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像肥料使用管制、改變耕作方式、物料管理、土地使用規劃等策略,都可以有效控制非點源污染,因此,這個污染管理方式也稱之為非結構方法的最佳管理措施。
4.簡述逕流處理方法。
逕流處理是指建造結構性硬體構造物將暴雨逕流加以處理,以除去伴隨著逕流而流向水體的部份污染物,利用過濾、攔截、沈澱等原理處理收集非點源污水,藉此結構性設施控制非點源污染,如滯留池、入滲溝和植物性緩衝帶等等。這樣的工程建造完成後也需要長期的維護,用這個污染改善方法主要是以人工結構物型式,因此又稱之為結構性方法之最佳管理措施。
5.最佳管理作業是否適用於各式環境條件?若不是,請說明原因。
最佳管理作業的使用受到各種環境條件限制,例如地下水水位太高或岩盤太接近地面地區不適用入滲設施;空間有限、人口密集的都市社區不適用需要大面積土地並有安全顧慮的滯留池;逕流含有大量沉滓的情況不適合使用入滲或過濾設施;濕式滯留池不適合處理不透水面之高溫地表逕流,以防發生池底厭氧等。同一種污染性活動可能適用一種以上的逕流處理最佳管理作業,然各種最佳管理作業設置的需求條件、污染去除效率,以及設置及維護成本各不相同,污染源必須根據所在地區之地文與水文條件、污染性質及成本效益考量,選用合適之最佳管理作業。
第 31 講 - 氣候變遷成因與未來氣候
壹.講次大綱
一.全球暖化現象與溫室氣體和人類的關係
二.影響氣候之因素與未來氣候變遷之趨勢
貳.講次內容
一.氣候系統的變化,可能源自於大自然的運作與外來力量的改變,氣候近年來變暖,科學界指出工業革命後,人類活動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是使全球變暖的重要因素,更改變各地區的溫度及降雨。
二.溫室氣體的種類主要包括了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氯氟碳化物(CFCs)及臭氧(O3)等,溫度與二氧化碳濃度間之關係為當溫度高時CO2濃度就高,當溫度低時CO2濃度就低,相同正相關性亦可見於其他溫室氣體。
三.氣候推估是先預設人類未來可能的發展,推估人類將排放多少溫室氣體而建立各種氣候預設情境,再將預設情境運用合理的氣候模式進行模擬,以瞭解氣候將如何變遷。目前用於預測未來氣候之最成熟物理性量化分析工具均歸類為全球環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四.氣候模擬為分析大氣、海洋、陸地、冰、與生態系統間各單元之交互作用,目前的氣候模式並不完善,模式無法精確模擬大氣中較劇烈且較小尺度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人類對影響天氣與氣候的許多因素尚未充份瞭解,此外,模式也受限於電腦能力,長期氣候模擬的計算需要十分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目前氣候模式的空間解析度大多在200~300公里,這樣粗糙的解析度,在預測未來氣候仍存在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五.2007年11月IPCC發佈之綜合評估報告指出氣候變遷的現象不容置疑,氣候變遷導致天災和海平面上升之頻率和強度的改變,各國除了要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也要一面學習去適應氣候變遷,找出因應對策。
一、問答題
1.溫室氣體有哪些?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氯氟碳化物(CFCs)及臭氧(O3)。
2.何謂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根據環保署的環境名詞定義為:從太陽輻射出來的光線原本波長較小,越過大氣層時可以穿透具有與玻璃一樣效應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化物等氣體而抵達地球表面;然而,抵達地球表面的陽光經地表吸收再輻射後波長較長,會被二氧化碳等氣體吸收,不容易散失於大氣外,以致地球上的溫度逐年增高。
3.就「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內容,何者是影響氣候變遷的原因?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中定義之氣候變遷,指出人為活動造成大氣組成改變,進而造成氣候變遷。
4.目前用於預測未來氣候之最成熟物理性量化分析工具為何?
全球環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5.氣候系統的變化,可能源自於大自然的運作與外來力量的改變,外來力量包含人為因素與非人為因素,試舉例非人為因素有哪些?
太陽黑子活動程度、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改變、與火山爆發。
第 32 講 - 氣候變遷對水資源供需之衝擊
壹、講次大綱:
一、氣候變遷的影響:全球性尺度及觀點
二、氣候變遷影響水資源之機制及方式
三、台灣地區水資源受氣候變遷之影響
貳、講次內容:
一、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會影響降雨、蒸發、以及逕流,而使得水資源供需受到影響。溫室效應的增強除了會使海平面上升,導致低窪地區的海水倒灌,使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在海岸邊緣人口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脅外,也會使得地球的冷暖乾濕分布更為極端,還會改變各地區的降雨型態,使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受到影響,導致糧食和水資源的供應失去平衡。
二、降雨型態的改變,可分別由兩個方面來說明,一、時間上的改變;二、空間上的改變。時間上的改變就是指原來是分佈在一整年的雨量,卻集中在很短的時間內落下,這樣的變化不但無法讓我們有效利用水資源,甚至會發生大洪水及乾旱;另一個是空間上的改變,舉例來說,原來應該落在水庫集水區的雨水,卻改變區域而落於水庫下游或是海上,使得水資源無法有效的攔截利用,間接導致了可用水資源的減少。
三、台灣地區的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 mm左右,是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但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卻只有世界平均的1/6,這是由於台灣地區的河流短、地勢陡,使的降雨量大都直接奔流入海,難以儲存。
四、如何維持水資源利用之永續性呢?目前較被廣為接受的方式,是以環境中對氣候變遷帶來衝擊的承載或負荷能力作為主要的限制條件,在符合承載能力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規劃經濟社會的發展,並確保發展的過程中不會超過環境的負荷。
五、何謂脆弱度?如果以水資源供水來舉例說明,如果未來每日有缺水100萬噸的危機,經由適當的調適策略,如開發水源、節約用水等等,早早改善水資源的分配,但經過各項措施改善之後,卻仍有10萬噸的缺水危機,這10萬噸的缺水就代表著所謂的脆弱度。
一、問答題
1.請問台灣平均降雨量為?並說明氣候變遷對降雨分布的影響。
2500mm。
大部分的研究結果顯示,受氣候變遷之影響,豐水期與枯水期的河川流量將呈現出極端的變化。豐水期的流量產生增加的變異,而導致防洪更嚴重之挑戰;枯水期時的流量減少,則將大大地增加供水管理之困難度。
2.請敘述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影響。
溫室效應的增強除了會使海平面上升,導致低窪地區的海水倒灌,使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在海岸邊緣人口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脅外,也會使得地球的冷暖乾濕分布更為極端,還會改變各地區的降雨型態,使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受到影響,導致糧食和水資源的供應失去平衡。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會影響降雨、蒸發、以及逕流,而使得水資源供需受到影響。
3.降雨型態的改變可分為哪兩部分?請舉例說明。
時間上的改變和空間上的改變。時間上的改變就是指原來是分佈在一整年的雨量,卻集中在很短的時間內落下,這樣的變化不但無法讓我們有效利用水資源,甚至會發生大洪水及乾旱;另一個是空間上的改變,舉例來說,原來應該落在水庫集水區的雨水,卻改變區域而落於水庫下游或是海上,使得水資源無法有效的攔截利用,間接導致了可用水資源的減少。
4.如何維持水資源利用的永續性?
以環境中對氣候變遷帶來衝擊的承載或負荷能力作為主要的限制條件,在符合承載能力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規劃經濟社會的發展,並確保發展的過程中不會超過環境的負荷。
5.請說明氣候變遷對農作物灌溉的影響。
農業作物灌溉對於氣候條件特別的敏感,隨著天氣更熱與更加乾燥,蒸發散量會提升,生長期間灌溉用水的需求會更為提高。
第 33 講 - 氣候變遷與水土資源管理調適
壹、講次大綱:
一、人為影響氣候變遷
二、強化自然與人為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三、擬定調適策略
四、預警系統之建立
貳、講次內容
一、永續發展是21世紀重要的議題與願景,其目標在於生態環境能維持永續性、不退化,並且支持經濟社會可以持續的發展。然而,氣候變遷卻是永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之ㄧ,要減緩因氣候改變所帶來的影響與衝擊,則必須要有整合性的研究規劃,並且提出全面且系統性的解決方法。
二、氣候變遷帶來最大的挑戰在於氣候條件的改變將影響環境的變化趨勢,且這樣的變化是不斷持續的。環境持續地改變,可能讓未來遭遇的衝擊超過目前我們應對能力範圍,一旦發生超過調適範圍的衝擊,往往會造成重大災害發生。
三、因應氣候變遷,必須依時間尺度建立長期、短期、季節與即時性四種不同之預警系統,對於可能面臨的危害,評估影響區域、危害程度與可能發生的時期,提出「事件預警」,以提供適時提前採取行動,並且考量行動所需要的時間,可以對採取行動的最後時機發出警訊,即「行動預警」。
一、問答題
1.因應氣候變遷而設定之預警系統可依時間尺度分為哪四類?
長期、短期、季節與即時性。
2.目前國際社會已重視並致力於減輕氣候變遷,可不可能完全不發生人為影響氣候變遷?試簡答之。
答案是否定的!在各個二氧化碳情境中,即使是最樂觀境為A1T(增加非化石燃料的來源使用)與B1(重視環境與國際合作的社會)的排放情境,在西元2100年時,大氣CO2濃度仍維持在550ppm,大約是工業革命前CO2濃度的兩倍。如果根據IPCC第一工作小組在2007年對於未來溫度所做的評估資料,不同的未來可能發展情境,全球溫度上升範圍介於1.1至6.4oC之間。
3.什麼是現階段用於適應未來氣候的最佳調適策略?
建立能因應氣候變遷衝擊之預警系統。
4.為了減輕氣候變遷對我國水資源的影響程度,宜採納之調適策略包括哪些?
水資源保育、開發、利用及管理;加強洪災防救;旱災防範與緊急應變。
二、選擇題
1.2009年聯合國締約國大會即將於何地簽署新的公約?1.京都2.哥本哈根 [正確答案] 3.舊金山4.里約熱內盧
第 34 講 - 永續管理流程、評量與指標
壹、講次大綱:
一、永續發展之定義
二、永續環境管理流程
三、永續發展之評量與指標
貳、講次內容:
一、不同的領域,針對不同的對象,永續發展所被賦予之意義也不盡相同,在流域環境管理方面,童慶斌教授在2001年時,為永續發展做了以下定義:「永續發展為在不超過環境承載力下可持續滿足現在與下一世代之需求;採取之措施必須是社會可行、經濟可行、及技術可行。」
二、永續環境管理必須以遠景(Vision)出發,建立規劃性策略,最後訂定操作性執行計畫;在執行面則透過推動執行計畫達成規劃策略之目標,當確定環境願景、目標與管理策略原則後,必須建立永續性管理方法,將累積性衝擊觀念納入考量,避免因時間與空間的累積衝擊將可能造成環境嚴重惡化無法維持環境永續性,藉由此執行計畫與管理方法以達到訂定的目標,最後趨近設定之願景。
三、在永續指標的制定上,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UN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 CSD)自1995年起,依據二十一世紀綱領(Agenda 21)建立一套指標系統來評估各國的永續發展狀況。在橫向結構上,分為社會、經濟、環境與制度指標四個主要群組;縱向上則分為壓力(driving force)、狀態(state)與回應(response)三個類型(DSR系統)。行政院國科會之「永續臺灣評量系統」,把台灣地區分為「海島台灣(Island Taiwan)」與「都市台灣(Urban Taiwan)」兩大體系,並將指標劃分為生態資源、環境污染、社會壓力、經濟壓力、制度回應、都市永續發展等六個領域。
一、問答題
1.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中提出永續發展之定義為何?
永續發展應追求當代公平的發展,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追求其發展的權利
2.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以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它們在1991年時共同出版了「關心地球」(Caring for the earth)報告書,書中對永續發展的定義為何?
在生存於不超過維生生態系統承載力之情況下,持續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3.在流域環境管理方面,童慶斌教授在2001年時,為永續發展做的定義為何?
永續發展為在不超過環境承載力下可持續滿足現在與下一世代之需求;採取之措施必須是社會可行、經濟可行、及技術可行
4.何謂環境承載力?請寫出定義並舉一個例子說明。
所謂的環境承載力,表示自然環境不發生退化前提下所能提供生態系統之能力。例如某條河川,可忍受一定程度的污染量排入其中,其水質可能會在污染排入後的一段時間內降低,但長時期下河川的水質仍可逐漸回復正常;然而當排入該河川的污染量超過某一限度時,河川的水質將出現無法回復的永久性惡化情況,此時所排入的污染量及稱作該河的環境承載力。
5.試繪圖並說明何謂永續性環境管理
永續環境管理必須以遠景(Vision)出發,建立規劃性策略,最後訂定操作性執行計畫;在執行面則透過推動執行計畫達成規劃策略之目標,當確定環境願景、目標與管理策略原則後,必須建立永續性管理方法,將累積性衝擊觀念納入考量,避免因時間與空間的累積衝擊將可能造成環境嚴重惡化無法維持環境永續性,藉由此執行計畫與管理方法以達到訂定的目標,最後趨近設定之願景。
6.行政院國科會之「永續臺灣評量系統」將台灣的永續發展指標系統分成那兩個體系,底下又分成那六個領域?
行政院國科會之「永續臺灣評量系統」,把台灣地區分為「海島台灣(Island Taiwan)」與「都市台灣(Urban Taiwan)」兩大體系,並將指標劃分為生態資源、環境污染、社會壓力、經濟壓力、制度回應、都市永續發展等六個領域。
第 35 講 - 水土資源保育與農業永續發展
壹、講次大綱:
一、發展永續土地管理的評估標準
二、水土資源保育與農業生態環境品質
貳、講次內容:
一、土地的品質是決定土壤對某一使用目的之適用度之重要因子。而為了土地管理系統能夠永續使用,土壤品質(soil quality)必須能維持或加以改進。
二、土壤品質之定義有數種定義,應是指在現在及未來之環境中具有能發揮土壤有效功能的能力,包括:(1)促進作物生產力 (crop productivity);(2) 確保環境品質(environmental quality);(3) 動植物健康(health)。
三、為了土壤品質之標準化,Ryan(1989)發展了一套名為「統計式控制圖」(Statistical control chart)來評估其變化。對於不同土壤指標因子(soil indicator) 訂定較高控制極限值(Upper Control Limit, UCL)及較低控制極限值(Lower Control Limit, LCL),如超出此二值,表示此土壤性質已惡化。
四、土壤品質的評估(soil quality assessment)除了在田間現地的觀看,觸摸與氣味感覺等主觀判斷外,還需要實驗室的土壤物理、化學與生物性質之分析。最後綜合土壤物理、化學、生物性三方面的最少資料組(MDS)性質,對土壤品質作一整體性或綜合性的之計算式「土壤品質評估」。
五、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與農業生態環境品質之維護有賴於土壤資源的利用與生產技術的高度發揮,而農業生態環境品質與農地資源之利用有其限制條件而影響農業生產力,其限制條件除自然條件限制之外,另包括技術條件限制,如農民的生產與經營技術,接受新技術與新知識的能力。經濟條件限制:如投資成本效益、資金來源、開發利用方式。社會條件限制:如土地分配與法令制度,非農業發展情況,農村與都市發展的均衡性,農村勞力外移等。
一、問答題
1.多位學者提出利用土壤最少資料組(MDS)的觀念來評估土壤品質,選擇容易測量、可重複性與可以反應不同土壤間的變化的土壤指標因子(soil indicator)。在MDS想法下,常用的土壤物理、化學、生物的指標因子有哪幾項?
(1) 物理性指標因子:質地、總體密度、導水度、田間容水量。
(2) 化學性指標因子:有機碳、有機氮、pH、電導度、可抽出氮、可抽出磷、可抽出鉀。
(3) 生物性指標因子:微生物生質碳、微生物生質氮、可礦化氮、土壤呼吸率。
2.目前已被指出之土壤品質有不同之定義,試說出三種。
(1)土壤具有植物及生物的生產力,能減少環境污染物而確保環境品質,及確保土壤品質與植物、動物及人類之健康。
(2)土壤自然而來的土壤特性或不能直接觀察之特性。
(3)土壤能支持作物生長之能力,包括不同因子之特性或程度。
(4)土壤在維持資源、環境、植物、動物及人類健康上之生產及永續使用之功能與能力。
(5)土壤能在生態系統內部及外界環境對其產生作用時,所能發揮的功能或能力。
(6)土壤能在一長期永續之環境中產生安全且營養的作物之能力,且能使人類及動物健康且不損害自然資源及破壞環境。
第 36 講 - 水土資源保育與維護策略
壹、講次大綱:
一、維護水土資源永續管理之策略
二、土壤保持式耕犁與作物殘體之管理
三、充分運用土壤調查之資訊
貳、講次內容:
一、永續土地管理必須要有足夠水土資源保育之工作,以抵消在自然條件下土壤因作物生產系統的需要而有退化的現象,其中尤以土壤沖蝕及土壤有機物之減少是最普遍存在之現象。
二、對於長期性之預測模式主要的有以下幾種:(1) EPIC模式(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 1984年由Jones 等人發展成功。(2) NTRM模式(Nitrogen-tillage residue management)1985年由Shaffer等人發展成功。(3) CENTURY模式C, N, P, and S) 1987年由Parton等人發展成功。(4) Crop Productivity Model,目前有許多種作物模式被發展出來。
三、為了增加土壤中有機物之含量,作物殘體之管理在未來永續農業之發展中就很重要,此種土地管理的功能包括:(1)減少土壤沖蝕;(2)增加土壤保水率;(3) 養分循環增快;(4)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5)減少蒸發散;(6)影響生產之其他相關因子。人類為了有限之農業資源,自應採取保育式耕犁,以維持其生產潛能。為了土壤之永續被利用,增加土壤中有機物之含量之方法與土壤保育式耕犁之技術應再繼續研究與推廣。
四、發展永續土地管理的評估方式與標準:土地的品質是決定土壤對某一使用目的之適用度之重要因子。為了土地管理系統能夠永續使用,土壤品質必須能維持或加以改進。土地的評估被用來推論土地用作某一特定使用之適用度之好壞,或用來估計土地被用作某一特定使用之表現程度;
五、面對未來農業之永續利用與環境資源之永續保存,土壤調查資料及技術之運用變得益發重要。為了建立了解及應用土壤調查之資訊與技術之網路,學者提出五個模式或觀點,可以測試各種土壤科學中之現象,學理及假說,包括:
(1)把土壤當作自然體;
(2)把土壤當作植物生長之介質;
(3)把土壤當作一個構造物質;
(4)把土壤當作水傳遞的物質;與
(5)把土壤當作一個生態系或生態系之成份。
一、問答題
1.為了增加土壤中有機物之含量,如何作好作物殘體之管理?
在未來永續農業之發展中,要作好作物殘體之管理應發展以下技術:
(1)減少土壤沖蝕;
(2)增加土壤保水率;
(3) 養分循環增快;
(4)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
(5)減少蒸發散;與
(6)影響生產之其他相關因子。
2.有學者提出模式或觀點,可以測試各種土壤科學中之現象,學理及假說,試簡答之。
(1)把土壤當作自然體;
(2)把土壤當作植物生長之介質;
(3)把土壤當作一個構造物質體;
(4)把土壤當作水傳遞的地體; 與
(5)把土壤當作一個生態系或生態系之主要成份。